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

时间:2019-05-15 05: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

第一篇: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

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

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地下商业是都市商业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在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中国的大城市,科学、有序、理性、有效地发展地下商业,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

从空间发展战略来看,发展地下商业是增加城市商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形成“立体商业”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商业地产整合城市景观和空间资源的需求。立体商业的概念将是国内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

随着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消费的需求的提升,有很多城市,如哈尔滨、大连、广州、郑州等,都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人防商业街。蓝光作为成都商业地产老大,2004年开发CP香槟广场负1层的四方街地下商业街。以女性饰品、彩妆为主题,定位于“打造一条由主题卖场和主题广场为主的女人街”。厦门2005年开发建设第一条地下商业街长420米,东起华夏大酒店,西到世贸商城,穿过凤屿路、湖滨东路,总宽度为30米。甚至一个湖南宁乡在县城人民路两边开发了“金满地”地下商业街。大连金州开发了地下商业街。尤其是从2008年以来,香港嘉堡集团在南昌投资八一大道地下商业街。地处西部的西宁市,开发了大十字地下商业街东西长约700米,主体地下一层,呈十字形。青岛的地下商业街已经形成了规模。地下商业街的开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各个城市的地下商业街,经营状况大不相同,有喜有忧。厦门、成都地下商业街比较红火,北京的地铁配套地下商业设施,生意兴旺。而石家庄市、青岛等地的一些地下商业街,资源限制,经营堪忧。

石家庄市的地下商业设施开发,也走过了10来个年头。火车站地下商业街作为人防工程商业街,刚建成初期,曾热闹了一阵子,后来萧条下来。人民广场的地下商业街,也曾炒作过一阵子,结果到现在一直限制。联邦明珠大厦地下商业街,几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从08年建成后一直在招商,目前尚未形成经营业态。北国商城地下商业街,由于整合了北国商城地上零售业态,整体经营良好。

在青岛,两年来,地下商业街闹“空心病”。比石家庄稍微好一点。佳世客远洋广场地下商业街、中山路地下商城以及龙山地下商城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状况。山东路、香港中路等多处地下商业街人气欠佳、店面闲置,30多家店铺一年多只租出去一半,而这其中还有一半关门歇业。火车站的益群地下商业街以及香港中路的华夏丽人地下商业街经营不佳。不过,还没有到关张歇业的境地,收入勉强只够付房租。

在长沙,地下商业街经营比较惨淡。如金满地商业街、东塘大都市地下商业街、五一广场地下商业街等等,经营情况都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最近投资开发的地下商业街项目,尤其值得关注,尤其需要认真论证,精心策划。集中力量将其中一两个重点项目做好,做精,做强,做活,对于提振信心,激活地下商业资源,优化城市资源的空间配置,具有积极地战略意义。主动开发这些地下商业街的投资商,应该得到各界的支持和扶持,使之为这座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下商业街开发的趋势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上到下的立体化商业格局将成为我国城市商业发展的趋势。无论地下商业街、地上商业步行街和商业街区纵观来看,全国商业街的发展趋势、大体呈现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呈现集购物街、餐饮街、休闲街、娱乐街、体验街于一体的“五街合一”的趋势;现在的商业街,已经远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只是买东西卖东西的概念。

二是呈现以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商旅文项目,成功的商业项目除了满足人们消费需要外,还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态度、一种享受,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呈现出以建筑形态街区化、空中、地上、地下立体化,经营业态多样化于一体的综合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没有出现新的商业形态,只有商业概念的组合,最后达到一定的效果,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什么业态,我们要把握住其内涵和素材。

四是呈现出集名街、名店、名品为一体的品牌化趋势,现在各地不仅仅是在做一条街,而是做品牌化商业街。中国的地下商业街这几年逐步变热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人防工程的需要、平战结合的使用设施;二是地面上资源短缺,成为必然无奈的选择;三是很多城市交通恶化,需要从地上商业街过渡到地下商业街。

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特点和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我们对地下商业街的认识逐步深入,在进行地下商业街开发建设之前,特别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看待地下商业街有什么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成本。地下商业街的开发成本高于地上的两三倍,再加上一些设施,风、水、汽、耗能要按照不低于地上的标准来计算,成本要比地上高许多,因此所谓说地不要钱或少花钱,开发商只有在无偿使用或少量支付地价的情况才有可能实行低成本开发。

二是高难度。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经营的难度,目前从全国看失败的地下商业街成为了死街,或藏污纳垢的地方。另一个难题是法律难度,开发地下商业街有没有产权,商户因没有产权,就不会购买,开发商要对投资者负责。

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正在经历一个空前的转型期。

一方面,地下商业街正从政府投资的人防工程兼做地下商业街,向开发商主动进行商业化开发、兼有人防功能的趋势转型。

另一方面,从被动利用地下人防工程进行商业化利用,转向主动开发城市核心地段的地下空间,有目的的发展特色地下商业。再一方面,开发商都超前把握地下交通发展的机遇,提前占据地铁通道,开发与之配套的地下商业设施。

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型。尤其需要理性而审慎地进行规划建设,实现科学开发,有效利用,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地下商业街兴旺与萧条的地上业态背景分析。地上、地下业态的错位整合。

地下商业街的繁荣与否,制约因素很多。其中致命的因素是与地上空间环境的整合关系。一方面是地上空间的业态直接影响地下商业街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地上客流主体的需求心态直接关系地下商业的业态。第三,交通环境直接关系到地下商业的经营状况。

坦率的讲,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经营者、消费者对地下有偏见,引导消费者改为喜欢地下商业街的购物习惯是一个极大的难题。目前看地下商业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打工者和中、低消费者。

大凡经营业绩好的地下商业街,都是与地上商业业态整合较好的特色商业。大凡经营不好甚至关门的地下商业街,绝大多数都是与地上建筑物业态不整合的人防设施。石家庄火车站、人民广场、青岛火车站地下益群商业街,都属于这类地上人流如织、地下门可罗雀的不整合地下商业街。

这其中有个简单的道理,就像在殡仪馆地下建造一座婚礼商业街一样不整合,肯定经营不下去。火车站虽不是殡仪馆,但来去匆匆的旅客,能有心思悠闲逛地下商业街的占不到百分之一。而北国逛商场的客流中80%的人很自然的走到地下看看。地铁出站口的地下商业街,大都不愁经营不好,因为交通必经之地,来往的客流中百分之十的人顺便购物,就可以维持其经营业绩,而且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吸引旅客自愿消费。能够把大批过客的潜在消费激活。激发游客的消费冲动,调动消费方面的流动偏好。

2、地下商业街的业态与品牌定位。品牌忠诚,培植消费目的地。有些区位不一定很好的地下商业街,也能很红火。特色、品牌、认知度是顾客愿意光顾地下商业街的重要原因。大品牌、高知名度、配套完善的地下商业街,可以成为中高端消费者购物目的地,也能红火。

不少城市火车站地下的商业街,就像临时拼凑的杂货铺,给人一种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的感觉,即使没有关门,经营收益也不高,服务的附加值太低。

零售业在国际贸易中属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经营效益,体现在服务和信誉的附加值上,而不是商品本身。

3、空间环境对地下商业街业态的影响。

确定地下商业街的业态,一定要认真地聘请专业市场调研分析策划机构进行调研分析,绝对不能想当然或者简单凭主观推断。要用精准的数里分析,搞清楚业态定位与相关诉求的关系。譬如开超市,必须要对周边居住群体的人口、消费需求、购物习惯、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分析。要建高档名牌商品街,必须分析一公里半径内高端群体购物需求和购物出行趋势。不然,就可能出现定位错误而功败垂成。譬如,石家庄市省府广场地下商业街,四五万平方米的地下经营面积,临近维明街的大片居住群体,最有可能经营起来的肯定是大型超市作为主力店,以此带动人气,配套其它相关业态。如果一定要搞一个服务高端的名牌家具一条街,下场必然是第二个劝业名品的悲剧。一是交通制约;二是与地上广场的定位不整合。

4、硬件设施对地下商业街制约。

地下商业街配套设施的设计、装饰,直接关系到客流的取向,也能决定其项目的生死存亡。因为商业是顾客用脚选择的产业。没顾客进入,就倒闭。当然,通风、采光、空调等设施自不待言。出入口、游线、地上配套景观至关重要。

一是地下交通――地铁对地下商业的带动作用

地下商业街如果能够与地铁出入口整合,解决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顾客源。而且是几乎强制性地引导客流进入地下商业街,红红火火的人气,能够烘托商业气氛,刺激人们的消费冲动。只要商品结构比较合理,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试图依靠地铁带动繁荣的地下商业街,需要等待这个硬件设施的落实,才能成为促进地下商业街繁荣的助推器。

二是出入口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把握

针对大众的地下商业街,必须解决人流进入地下的便捷、舒适和愉悦,必须设计建造如履平地的地下入口和具有吸引力的交通游线,吸引客流从高兴的地上走,到乐于地下逛的过渡。高度注意人流导向系统,地上地下人流避免人流重复交织,如:大连万达、沃尔玛要求顾客不重复地在卖场中进行选购,出入口很重要,强调对动线,注意宽阔的空间业态动线设计。在国内比较好的动线设计典型事例如家乐福入场先到二层再到一层的动线十分成功。

有的地下商业街,只考虑了美化地下环境,但客流进入的设施非常失败,若干部垂直电梯给人一种下矿井的恐怖感,你就是把下面装饰成天堂、每顿都是优惠的海参鱿鱼,人们也不愿坐在下面感受地洞子里的恐怖。这是某些地下商业设施致命的问题――缺少安全感,更缺少愉悦感,增加了恐怖感。

出口的设计、与地面的连接,既是一种景观艺术,也是一种对客源的引导。这个设施搞好了,风险化解一半。石家庄市省府广场地下商业街东入口,设计了面积很大的下沉广场和很美的环境景观,化解了人们对下地洞子的腻崴心态,有助于吸引人们从地上走到愿意到地下逛。而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之所以没人愿意用,与地下入口有关。这不是风水学常识,而是商业心理学在设施方面必须面对的常识问题。

三是地面景观和配套设施的选择。地上地下的文化整合。大部分地下商业街都选择在城市黄金地段,因此地面设施受到地上建筑的制约,很难把下沉采光、地面景观设计得符合地下商业形象的需要。因此,更需要很高的智慧,利用地上资源,策划和完善地面景观,实现双赢的景观效果,为地下商业街赢得很好的公共形象和绝妙的吸引标志物。

石家庄市省府广场地下商业街原来中央位置设计一个下沉广场,很好的为地下商业街解决采光,赢得很好的景观效果。但是由于广场功能定位的需要,不允许这样搞。于是,地下商业街必须智慧地利用可能的资源空间,策划最具视觉魅力和购物冲击力的地面景观小品。而且还必须符合地面设施的定位需要。这是需要多元思考的一种大智慧。如果搞一个与音乐相关的地下商业街,地面建造一片音乐广场,建造一系列音乐雕塑。至于音乐雕塑应该搞什么,如果是芬兰肯定搞西贝柳斯,维也纳肯定搞叔伯特、施特劳斯,德国人要建贝多芬。石家庄就要搞安娥、曹火星。就看开发商是否具备这种文化素养和打造地面景观的智慧。地面景观做好了,就像嘉世伯啤酒老板当年为情人建造美人鱼塑像一样,这是一个旅游由头,促进嘉实伯啤酒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商品,也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工业旅游热点。

总之,目前,石家庄市的地下商业街虽然有大量资源限制。而对地下商业街最具有拉动作用的地铁,还需要等待若干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地下商业街不宜投资。关键还是项目策划。战略上把握好定位,战术上运作好经营特色,硬件方面重视设计优化,服务上培植魅力,打造品牌,优化环境,蓄养人气,培植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才能红火起来。

地下商业街的成功因素

从国内商业街成功或不成功的典型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很多城市地下商业街比较好的成功案例,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国际化特大城市的地下商业街比较容易成功。地下商业街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商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种往往和交通枢纽连接在一起或融为一体的城市比较成功。如深圳地铁、香港地铁周围地下商业发达,石家庄的轻轨建成就将使地下商业街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三种往往地上商圈发展比较发达,才能将地下商业街带动起来。第四种自然条件非常极端的地方比较成功:如东北特别冷,南方比较热,能够有利于地下商业街的发展,相对比较而言,南方和东北发展地下商业街具备条件。

第五种特色突出的比较成功。特色是地下商业街成功的条件,目前在国内成功的地下商业街的定位十分有特色。定位是地下商业街成败的关键,一条地下商业街定位脱离不了区域环境、经济发展、人口资源、消费水平、市场机会等,也脱离不了项目的自身优势。

抓住定位原则,做好地下商业街开发经营

地下商业街开发离不开大环境,但不是绝对的。例如80年代末的北京第一家商业专卖店恰恰开在地下。地下商业街的定位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是区位性。在一个地方先抓市场空白,这个地方这个区域没有又是市场需要的空白点。

第二是专业性。专业化发展的原则,以专而全,外延部门要考虑,做一个项目的现代商业业态应注重其扩展性。

地下商业街面临着双重的困难,地下商业街与地下各种公益性设施,是紧密结合的。这需要政府在地下商业街开发中,政府要做的公共设施项目要做到位,企业要做好链接工作。地下商业街要与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停车场,商圈内成熟的大型商业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注意与公益性的设施结合起来。

第三是综合性。地下商业街要注意综合性规划,一般地下商业街,都要具备有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旅游景观的多种功能。

作为城市的发展,我们要用十年后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事物。面对地下商业街发展的趋势,也面对地下商业的先天不足,要冷静的分析。从大的方面来讲,要按国际化的标准规划,按中国国情去发展,要适合本区域的特色。这样从宏观、中观、微观;长期、中期、短期来看,国内有一些城市地下商业街取得成功值得借鉴。像西安的世纪金花精品广场、哈尔滨的地下商业街、重庆江北观音桥地下商业街、济南泉城地下商城都不错。

总体来看,石家庄市场比较特殊,从地上商业看,特别很多外来商业,不管是洋的还是国内的进驻石家庄后,经营状况成功的不多,成为中国商业的“百慕大”。地下商业街会不会重蹈覆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看待。外来商业对石家庄的状况要认真调查,分析其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目前在建的、规划中的地下商业街的开发一定要做好调查石家庄的市场情况,重点是整个地区、整个商圈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真正做到地下商业街与地上交通融为一体。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实力,特别有特色的企业就会成功。要避免一哄而上的局面出现。

第二篇:晚报电子版:关于晚报的现状、趋势和出路分析

晚报电子版:关于晚报的现状、趋势和出路分析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Z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

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1999年至200Z年连续4年,晚报日平均

发行量占全国日报日平均发行总量的41%至44%,广告总收入占全国所有报纸广告总量的44%至45.2%。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1038种平面媒体的监测,Z001年上半年,广告经营

额前50家报纸中,晚报有19家,它们都是当地名列前茅,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中国共有16家报纸进入世界报纸日发行量前100名,其中晚报有7家,占

43.75%。„但是,近期的晚报市场已逐渐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因为很多晚报已经名不副实,早在Z002年,全国147家晚报中已有108家改为上午出版,以至于2003年3月,中国晚

报协会召开的首次晚报发展战略论坛时,“晚报早出晚出之利弊”成为大会唯一的主题,会长李夫称其为“蹊跷的命题”。“晚报早出”现象的频频出现,引起了报业人士的广泛

讨论,也是困扰晚报界多年的、颇有争议的问题。

现状:晚报依然主导市场

虽然很多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但是目前晚报依然处在主导市场的地位,也是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报纸。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在去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2004年“中

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在内,传媒业共有41个品牌入选500强。其中晚报有7家,分别是新民晚报(44.67亿元)、羊城晚(43亿元)、北京晚报(32亿元)、扬子晚报(29亿元)、今晚报(25亿元)、钱江晚报(1l亿元)、齐鲁晚报(9亿元),占整个报业的29%。可见这些晚报不仅是报业集团的主导品牌,而且成为辐射全

国的强势品牌。

顾名思义,相对于早报而言,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中国晚报界泰斗赵超构曾经表示,一个“晚”字是晚报绝对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或说是主要特点。虽然很多晚报

纷纷改为早出,但是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位的报纸。比如《扬子晚报》迄今仍是南京无可替代的“领头羊”。

《北京晚报》1980年2月复刊后始终是下午出版,从1998年发行量开始逐年上升,2001

年7月突破100万份,2002年最高达120万份,广告收入也保持同比增长,1999年3.9亿元、2000年5.1亿元、2001年6.2亿元,2002年剧增7.56亿元,在全国报业排名第二。应该说,《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坚持下午出版的品牌晚

报,在长期的经营中,使读者形成了对它的“版面忠诚”和“报纸依赖”,虽然受到了都市报和晚报早出的冲击,依然是雄霸市场,处在主导性的地位。

趋势:晚报不容乐观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发展经验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晚报扩张的势头不再。美国1960年有早报(日报)312种,1993年发展到621种;同期,晚报却由1459种下降到956种。1965年以后,晚报的发行量开始持续下,到1994年,早报的发行

量有4305万份,而晚报只有1676万份。在英国,1961年晚报的发行量有887万份,早报(日报)发行量是1758万份。1963年开始了晚报的倒闭高潮,到1994年,晚报发行量下降到495

万份,日报仍然维持在1546万。

中国内地的晚报现状虽然不错,但是着眼于未来却难以“高枕无忧”。首先,市场份额相对萎缩,相对于都市报而言,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些落后。在北京,1997年《

北京晚报》的广告收入突破两亿,2000年接近五亿,绝对数量增加不少。但是,横向比较的话,《北京青年报》同期的广告收入由l亿左右迅速提升到6亿多。《京华时报》、《新

京报》等新近加入的竞争对手也切走了不少“蛋糕”。在上海,《东方早报》等新生代报纸时刻觊觎着《新民晚报》的地位,新创报纸不断分流《新民晚报》的读者和广告客户。

在广州,《广州日报》早已超越《羊城晚报》成为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南方都市报》后来之势不容小觑,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羊城晚报》失去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比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更为需要警醒的是,晚报的理念不再处于潮头的位置,风格不再引领读者注意力,锐气已经有所下降,边缘化危机潜伏。城市主流报不是自封的,也不能完全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衡量,而是取决于公信度和综合实力。近几年来,一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办报理念似乎已经远离了晚报,都市报成长的步伐加快,在时政

新闻、财经报道、时事评论等各方面都显出勃勃生机;传统的机关报也开始注意吸纳都市报、晚报的成功经验,着力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的方式和手法,反而是市场化改

革较早的晚报显得有些“落伍”了。

出路:提升晚报核心竞争力

传统而言,晚报的最大优势是当日新闻和读者阅读环境。因为晚报在下午或傍晚才出版,享

有报道当日新闻的时间差,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抢发当日新闻;其次,晚报一般是读者下班后购买,在家里阅读,心情更为放松,时间也更为充裕。

实际上,从子夜之后到清晨之前的数小时中,本地新闻发生频率常常近乎于零。上海《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曾作过统计,两张报纸的消息稿近85%都是发生在早上9时以后,如果仅统计头版,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晚报当日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因为时差可在国际、体育新闻方面抢到一些最新消息,但在这方面互联网的实时新闻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晚上看报的习惯发生了变化,早茶间隙,乘车途中,上班伊始,成了居民阅读报纸的习惯时间,回家之后很难

腾出时间专门阅读报纸。

针对都市报的创新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晚报也需要创新思路,以变应变。2001年7月,扬子晚报网站率先在全国新闻媒体中开通手机短信业务“扬子随身看”,其信息内容由扬

子晚报资深编辑负责编辑,并经过扬子晚报值班室编委审核后发布。2002年9月、11月,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分别派专人到扬子晚报网站,对其短信发布流程、编辑方式、审批权

限等方面做了调研,对“扬子随身看”的运作模式给予了肯定。手机版扬子晚报的新闻时效性更强,大部分新闻都能在报纸出版之前看到;形式上也更为方便人们阅读,无论是等

车还是休息的时候,都可以随时阅读。比起短信,扬子晚报手机版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图文并茂。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都市报,晚报一方面可以借鉴都市报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长期培养起来的读者阅读习惯和忠诚度,要在借鉴和扬弃之间寻求平衡。作为强势媒体,《

扬子晚报》在创新的过程中,没有全盘否定晚报的优点,而是首创了“一报两投”的模式。去年9月28日,《扬子晚报》在新一轮改版之际,对南京主城区的订户实行“一报两投”,即向订户在早晨和下午分两次投递报纸;在零售点实行“一报两拿”,读者可以向摊点索取“一报两拿服务卡”,凭卡每天两次到该摊点取报。与此同时,报纸在内容上也进行

了较大的调整和扩充,一天分两次滚动报道新闻。这一举措在全国晚报、都市报中开了先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整体上看,晚报的竞争力还是处在市场主导地位,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只要积极创新,始终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注意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完全有可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村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目前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著,并且短期内,这一问题难以真正消除。为了能够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仔细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寻找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疆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在资源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加之历史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表现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并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1]。要想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以及区际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对农村区域的划分呈现出动态性和间断性,更加善于结合某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发展进行区域性划分,对于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并由此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度,即由东向西,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减弱,东部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则属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城镇化阶段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西部地区则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虽然,自“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由于东部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区优势,使得其更能吸引外界投资,由此东西部发展差距依旧存在壁柜不断扩大。

2.2农村区域环境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而人口密集,环境压力较大;而西部位于河流的上游,为全国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与传统的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是导致农村水土污染的重要来源,加之农用地膜的使用以及秸秆的焚烧和处理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第二,生活污染日益显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居住人口逐渐增多。然而与城市规范化的管理相比,小城镇脏乱现象显著,生活污染严重。第三,工业污染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开始兴起,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对环境的规划和治理。

2.3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将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目前,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城市,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解决了城镇地区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农村劳动力大量的跨地区流动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农村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智慧的青年人都奔向了大城市,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

3.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策略

3.1政府做好干预,为中西部跨越发展做好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政府也要全面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干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工业、交通等方面基础薄弱,难以依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实行西部扶贫开发计划。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各类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在收入调节、资源分配以及利益协调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支撑,将东部收益逐渐向西部进行转移,加强对西部地区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2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地区特色产业

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大城市,要逐渐依靠市场,并慢慢取消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农场品精细加工工业、海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做出努力,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并积极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不断发展起来。中部农业地区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优势农产品上,并由此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例如,应该重点发展优质小麦、水稻和大豆等,并进行面粉、饲料以及奶制品的加工。在政策上国家要给予中部地区一定的保护,为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要防止中部地区在水利、环境以及市场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软化,尤其要避免“中部陷阱”的扩大。西部地区既要注重特色农牧业的开发,同时还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保护的重点。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优质棉花和苹果,同时推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3.3注重非农经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非农经济对于农村区域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并且成为影响农村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乡镇企业作为非农经济的主导,对于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而言,要全面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想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对西部乡镇企业进行改革,通过优化结构域,组建企业集团,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培育,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统筹区域城乡产业发展。

3.4保障公平,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地区发展不平等的政策要尽力消除,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的贸易体系和市场体系;其次要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区域差距之所以存在,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利益主体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各区域之间应该建立起资源、劳动力、技术等之间的平等交换机制,从而实现各地区间的平等与互利。

4.结语

总而言之,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出现了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与城市地区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把农村区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政府首先要做好干预,制定出优惠政的策,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同时国家还要注重非农经济的发展,建立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机制,齐力推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获得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慈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张亚洁,陆建飞,金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

[2]董宪军.浅谈农村区域发展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0)

[3]胡永盛,杭瑞友,李军.国外农村区域发展经验与启示[J].现代农业.2008(12)

[4]王芳,胡永盛,李军.国外农村区域发展基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杨嵘均,张浩书.农村区域发展非均衡性与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第四篇: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

1.介绍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等的城市社会权利,无法融入城市,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因此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具体分析当前中国农民工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2.分析

2.1当前中国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

2.1.1工资待遇低,欠薪现象严重

目前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大大低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而且,大部分农民工纯粹就是工资性收入,没有享受其他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带薪休假等社会福利待遇。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大多是在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的情况下获得的,付出的成本更高。农民工不仅工资收入水平低,而且还经常被拖欠,尽管国家采取了追讨工资专项行动,将“恶意欠薪”列罪,打击了少数无良企业和个人的恶意欠薪行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工权益,但每年农民工欠薪现象总是屡禁不绝,前清后欠现象仍较普遍。

2.1.2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建筑、传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担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重、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危,险性高,劳动环境差,而且,许多企业使用缺乏防护措施的旧机器,噪音,粉尘,有毒气体严重超标,又不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致使其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比例高。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私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把农民工的憨厚当作自己的“摇钱树”,不择手段强制农民工长期加班,不仅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很大危害,还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2.1.3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

由于中国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很不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一些地方已参保的农民工也纷纷退保。虽然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已经逐步城乡一体化,但返乡农民工更多的社会福利保障还是“含金量”不高。应该说,这暴露了现行农民工社保制度的种种弊端,既不利于将来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也给未来国家的养老问题增加了新的难度和挑战

2.1.4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根本不与外来的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续签。企业主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简单而且不规范,造成一旦发生纠纷难以调查取证的后果。部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一些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为在发生争议认定劳动关系、维护合法权益上埋下了隐患

2.1.5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缺失

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是子女义务教育困难。很多地

方没有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很高,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只能选择教学条件不好,教学设施、师资质量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二是居住条件比较恶劣、很多农民工处于居无定所的状况、虽然不少企业有集体宿舍,但符合建筑安全和卫生条件的不多,简易房、工棚、地下室、旧房改造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是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目前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农民工一直是一个难点和盲区,农民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很低

2.1.6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

目前约占农民工总数60% 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遭遇“城乡双重边缘化”。由于森严的“身份壁垒”,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从总体上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他们对乡村陌生,没有返乡的愿望,没有务农的技能,加上农地制度变迁使得他们不可能像父辈一样返乡务农。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又不被真正接纳。新生代农民工受过教育,更具民主、平等和维权意识,对于社会不公和身份歧视等现象具有更低的容忍度,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他们边缘化,漠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需求,他们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长此以往,极易形成一系列社会危机和不安定因素

2.2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路径

2.2.1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连接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被城市接纳乃至受到歧视,融不进城市社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这种状况不解决,不仅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也可能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分治和地区分割的二元制度结构。逐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使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与户口脱钩,让农民工平等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待遇

2.2.2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可参照新农合政策,通过降低交费标准,由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农民缴一部分,使农民工尽量少缴或者不缴费,推动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二要缩小农民和城市职工保障水平的差距,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工资收入者,打破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截然分开、差别对待的状况,打破地区分割,不断提高社会统筹的层级,最终实现全国统筹。三要建立健全转移接续机制,研究制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跨地区转移。四是探索建立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比较特殊的群体,流动性强,因此可考虑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分开,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自身的体系。

2.2.3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一是要加强农民工招用合同管理。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不得滥用试用期侵犯农民工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特别是重点抓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采掘、建筑、加工等行业的监督检查。二是要加强劳动安全管理。

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发生重大职业安全事故,除惩处直接责任人和企业领导人外,还要追究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2.2.4多措并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一,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在维权问题上的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依法确定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明确对各类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给予处罚的具体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法律上、制度上的保护和保障。第二,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使农民工收入稳定有保障。第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违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为农民工维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要充分利用工会资源和手段。各级工会要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强化工会的维护职能,广泛开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维权活动,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第五,加强对农民工维权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敢于及时披露报道典型案件,为全社会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5加强和改善城市政府对农民工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对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提供正常的管理和服务。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按照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进一步消除有关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住房问题完全纳入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系统之中,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 现 农 民 工 与 市 民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均 等化。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的享受范围,使农民工的居住有保障。

2.2.6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

第一,要重视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府部门要做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要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同时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第二,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使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利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第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国家应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9+1”义务教育,对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就业意向自愿选择专业,免费参加半年至1年的短期职业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让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阶段

2.2.7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建设

进城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但从长远和各地实际情况看,还应从多方面为农民就地转移创造就业机会。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之一。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两者可以互促互动、互为依托、共同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融合有利于节约耕地、保护环境、有利于彻底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在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的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 应引导乡镇企业相对向小城镇集中,对农民投资采取优惠措施,有计划地限制乡镇企业在一般乡村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农民进入小城镇开办企业 鼓励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小城镇发展和农村经济共赢。

2.2.8建设发展中西部城市

目前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政府指导和服务,盲目地往东部经济发达的、现有成熟的大中城市转移。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现有的城市生态环境不能容纳农村所有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而生态环境在较长时期内是刚性的。因此可以借鉴巴西、美国的成功经验。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就是为了改变巴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北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建成。又如美国的“西进运动”实现了中西部城市崛起和人口、经济的大转移。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发中西部,将经济发展逐步向中西部推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要求,还是将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都有必要实施新一轮人口、经济的战略转移。因此,中国应结合西部大开发,将经济发展逐步向中西部推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中西部建设城市,增加中国城市供给量,改变劳动力单一向东部流动的方向,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结论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规模庞大的劳动者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农民工问题日益突显。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农民工外出就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更好地发挥这支城市建设生力军的积极作用,对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我国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公共行政伦理不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根本途径。

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可以概括为行政伦理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部分行政人员缺乏行政良心。所谓的行政良心,张康之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给了明确的定义:行政良心是指行政人员在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和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现今的行政人员是否能够做到看到自己责任范围之内的人民利益受到损害而感到焦虑不安、深深自责?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这么下结论有些过于片面,但是至少不能说所有的行政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自责。人民网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安工程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也是良心工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但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3年来,26个县(市、区)未为此投一分钱,除了要考问地方官员的政策执行力,也要追问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行政良心。这些县领导认为将资金投入到学校校舍建设中步入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见效快,所以也就完全忽视了广大中小学孩子们的校舍安全问题,既然都已经忽视,又何来会为此感到自责不安呢?!也许你会提到,不是也有报道说云南嵩明县领导“蜗居”老房子办公,学校却成为当地最好建筑吗?是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领导有教师情节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既然这个事件作为新闻来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就说明这类的事情在中国是个新鲜的事情,极少发生的事情。当有一天,人们对学校是一个地区最好的建筑的事情不再感到大惊小怪了,那我们那些中小学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也就有个保障了。

根据李建华的观点,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处理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问题,也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就是这些行政主体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调节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

2002年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要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合作、品行端正。按照上面的规则来衡量的话,我国现在有部分的行政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利益观,这部分人员没有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权力当做谋取个人或者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我们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有的把权力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甚至把权力作为对个别人效忠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思想的行政人员不在少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现在去行政部门办理各种业务或者事情所面对的情况的真实体现和概括,这个概括有些尴尬,让原本应该是人民公仆的行政人员地位飞跃到了人民主人的位置。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廉洁、预防腐败的迫切需要。权力观问题,始终与权力的廉洁与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腐败问题的发生,无不是权力腐败的表现,而权力腐败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大量事实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把权力变成中饱私囊的手段。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迫切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尤为重要的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预防腐败的一道牢固防线。不能让这些行政人员失去约束,让有限的绝对权力无限膨胀成为没有任何边界约束的绝对权力。

权力观和利益观的缺失或者说是错误偏差让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首先是行政效率的低效。行政效率低效是指行政法律制度没有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在我国的表现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扯皮推诿,手续繁杂,文件、会议成灾,形式主义严重,纪律松弛,不核算费用,官僚主义严重。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效的政府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而这对于提高政府的权威、感召力、影响力、诚信度,实现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目前行政人员最爱做的事情肯定是踢皮球,当群众低头哈腰的好不容易进了难进的门,部分行政官员多会考虑,反正还有其他的部门或者机构呢,何必耽误自己喝茶看报的悠闲时光,就直接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其他的部门,群众被打发到了其他有关部门,必然也会被告知这里不能解决你的事情,又踢给了别的部门,这来来回回的踢皮球中,行政人员是“锻炼了身体”,可却是让需要办事情的群众迷糊了,到底这个有关部门是个什么门?为何我这普通老百姓如此难进这个门?虽然说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应该让时间使用的合理。对公民来说,到政府机关办理有关事务,有一个时间预期。在最不好找的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的过程中,群众需要解决的事情早就过了期限,群众的耐心早就磨灭了。当然效率并不是公共行政唯一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公共行政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还应该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四章】

我国人民是主人,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政府中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人民赋予他们权力,而这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人民公仆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责任,不要因为手中拥有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凌驾于人民至上,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要知道手中的权力而非权利,不能不仅不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还要用这些权力来为个人谋福利争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不仅积极为人民服务,还要对各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还要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例如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在这里当然是指人民的、国家的利益,这些行政主体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不能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就牺牲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做好利益的权衡、分配和调节工作。

正确处理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奉献与索取各种利益关系,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防止和纠正对公民权利的损害。长期以来,“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在相当多的人心中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官本位”的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真正树立起“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这一观念对很多公职人员来说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起“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让这些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歧视。

目前我国的行政队伍之中很少谈及行政伦理观。张康之与李传军主编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提到:行政伦理观是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者指导每一个行政人员,影响或者知道各级政府、各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长期以来,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科学馆,而作为实质理性的伦理观的构建被人忽视了。因此导致了公共行政的方向常常迷失,公共行政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基本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追求和是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行政伦理观中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行政主体有必要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开展行政工作的能力去创造性地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另一方面,注意所创造和获得的行政价值如何,与行政主体自身的需要、能力以及他们的自觉性的高低有关。做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理解公共行政的价值、处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所应牢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培育出优秀的公共行政人格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从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压缩办事时间,是服务对象最直接的要求;而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意义在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使行政效率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

(一)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简化行政行为内部环节,大力压缩办事时间。

(二)改善行政成本结构。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可能意味着要适当提高一些环节的行政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为了降低行政行为的外部成本,即降低社会运行成本,适当提高行政机关内部成本是必要的。如果整体提高行政成本不可行,则唯一途径就是改善现行行政成本结构。

其次是行政公正问题。实体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本质要求。要做到1.依法办事,不偏私。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

而目前我国行政问题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行政官员或者行政主义不依法办事,徇私舞弊。根据晨报讯报道,11月14日,凤阳县地方税务局原稽查局局长李彬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和受贿案在明光市法院宣判,被告人李彬因犯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零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这只是行政体系这棵参天大树被发现的一只蛀虫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群众站在树的外面很难看到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只蛀虫,但可以肯定的是数量远远多于被发现的这些蛀虫。可是,既然蛀虫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一些被发现了呢?原因就在于官员之间徇私舞弊,相互包庇,而群众对此却没有一点知情权,监督权,自然难以被发现了。

再次是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经济类的失范、政治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经济类的示范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经商和隐匿个人财产;政治类的失范主要包括官僚主义和权钱交易。【摘自《行政伦理学教程》张康之 李传军主编】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趁虚而入,传统的封建宗法道德思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观念沉渣泛起,使得伦理道德大的社会环境变得无序起来,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加之现阶段对于行政人员正当利益补偿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行政人员行为伦理选择上的差误。

要解决我国伦理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建立赏善罚恶的机制。现如今的很多不当的行政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有力的制度来制约和管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为防患于未然,应该加强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构建,从而有效实施行政伦理监督。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防范机制,惩治腐败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廉洁自律机制,并且讲这四个机制统一成一个整体。【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六章】鄯爱红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我们应该把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说,应该从教育、管理、监督、修养四个环节上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

完善监督防范机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形成能够有效防范腐败的机制体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人民赋予行政主体以权力,同时也应该有权利监督这个权力的实施,同时完善对权力的制约。还应该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当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时就要严肃处理,建立一系列的惩处制度。

完善惩治腐败的机制,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严格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任何事的处理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出发点。通过这些手段和工具来实现抑制行政腐败,重塑政府信任。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公正待遇机制,从而使公务员等行政人员没有违法犯罪的动机,不必腐败。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发放,进行必要的津贴补助,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性政策,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对工作人员的贡献进行一定的奖励,完善退休制度。

建立廉洁自律机制,从思想源头上避免公务员等行政工作人员腐败的问题。我认为,思想层面的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最根本的。上面几个方法和机制都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他律或者是外部监督约束,廉洁自律机制是自律的主要方法。加强对广大公务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从而能够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话要将自律和他律,内部思想的提高和外部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

外部监督包括:(1)权力监督。也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例如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观察权和检察权。(2)政党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3)社会团体及群众舆论的监督。由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舆论单位等的监督。让公众认识到自身有权利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这种权利有利于抑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操作行为。

内部监督包括:(1)一般监督。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2)行政监察。也就是行政系统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对行政工作进行监督。(3)审计监督。根据会议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行为。

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推进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又要通过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制与德治保障。加强作为政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法制化是其中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1986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三卷第164页)在这个根本意义上,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必须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是充分发挥公务员的道德主体自律性,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让公务员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识上的自觉。即公务员对行政伦理规范的遵循,并不是对外在要求的盲目信奉和被迫执行,而是建立在对道德必然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自觉。二,情感上的自愿。公务员把根据自己所选择的道德价值目标去行动,视作一种乐趣、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行政伦理能与道德认识一起融合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成为其道德行为的动力。三,行为上的自主和自择。把一般性的伦理规范转化为具体指令的自主性和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伦理规范中作出选择的自择性。即在复杂的道德生活中,公务员能够根据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正确判定道德规范的等级,勇于选取最值得选取的道德价值,遵循最值得遵循的伦理准则。

其三是开展行政伦理教育,营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

现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时无地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会受到急剧膨胀的物欲横流对行政道德主体的侵蚀,乃至出现行政道德主体的严重“变质”。公务员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行政伦理水平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切实抓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公务员的道德修养是最基本的途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能力、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引导公务员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

下载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下商业街开发的现状趋势问题和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状和问题

    总之,国内外农业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农业比较利益低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日益扩大的矛盾;......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刘颖1,李可娜2,富尧3 1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教研室,大连(116300)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阜新(123000) 3兖矿集团东华建筑安装公......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商物流保持较快增长,企业主体多元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显著......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办公自动化是近年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提出来的新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确切定义。它的基本特征是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生产、存储各种......

    我国自助游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自助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自助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 ,但随着旅游......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和趋势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和趋势 热处理工艺现状 中国热处理工艺现状简介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提高机械零件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

    拉美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趋势

    拉美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趋势 徐世澄 2013年11月12日09: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曾一度使拉美社会主义运动......

    玉米种质改良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玉米种质改良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分类:原创 | 标签: 种质 自交系 定位 抗病育种 2012-11-15 14:16阅读(2250)评论(9) 玉米种质改良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石 雷 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