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5 05:5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摘 要:近年来,光伏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成果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文章介绍了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学校中的光伏技术专业,探讨了职业院校光伏技术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光伏技术;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在倡导低碳环保和节能的今天,我国光伏技术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各学校在设置光伏技术专业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谋求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1.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背景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更好更持久的能源,以期望能代替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太阳能作为典型的光伏技术产业发展的产物,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仍旧十分落后,而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稳健阶段,发展光伏技术产业将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光伏技术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过去十年来光伏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我们大力支持和扶持光伏技术产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内外光伏技术产业的前景相当可观。由于光伏技术产业的范围广泛,光伏技术所能发展的项目是很多的,比如太阳能、电能等,这将大大地缓解目前用电紧张,能源不足的困境,而且光伏技术的发展将使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光伏技术产业的前景十分可观。

3.如何更好地促进光伏技术的发展

要促进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首要的便是发挥政府和国家的积极主动性,在着力促进光伏技术发展的道路上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我国光伏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依托和保障。同时,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战略地,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培养光伏技术专业人才。

二、学校中的光伏技术专业

1.光伏技术专业在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目前各职业院校开设的光伏技术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多,然而,学校在教学光伏技术专业课程时,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方面的条件设施不够,以至于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同时,由于我国技术上的不成熟,开发光伏技术产业晚,使得学校开设光伏技术专业的起始时间较晚,实践教学经验不够,理论知识不够,很难培养出高技能专业人才。

2.如何推动光伏技术专业在教学中的发展

首先,作为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和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措施,可以设立专项的研究基金为学校和学生做科研立项;其次,学校应大力开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和提供设备支持,大力鼓励学生研究光伏技术,同时多举办相关实践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最后,作为学生,应该勇于实践,多参加一些竞赛活动提高水平和拓宽知识面。

三、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的融合目前在职业院校,光伏技术是国赛和省赛的参赛项目,因此各市、各学校均十分重视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的融合这项工作。

1.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

光伏技术专业是一项科学技术专业,针对发展光伏技术产业的方法,在学校可定期举办一些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将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而如何有效地组织专业技能竞赛,使其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则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就本专业的每个班级进行大的分组,通过相关的竞赛先做出一个初赛的选择,再在剩下的人中进行第二轮比赛,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基础又能拓展,然后提高所有人的知识层面,最后在决赛中,可以用老师指导的方式来评价他们决赛的成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所有参与比赛的学生都应该得到鼓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通过校选拔、市选拔等,最后推荐选手进入省赛和国赛。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设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陆续登台竞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高水平,促进了学校专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从而培养了光伏技术专业人才。

2.如何将光伏技术专业的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技能竞赛在光伏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将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十分的重要。对于老师而言,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会如何思考和创新问题,老师在设置竞赛的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竞赛的题目更具有思考性;作为学生,在平常的课堂上,也不能只关注于课本知识,而应相应地学会拓展、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实时地关注市场的需求和现在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就现在光伏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同时,积极地参与竞赛,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锻炼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所在。另外,竞赛也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生活、纸上谈兵,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目标让学生根据现实中的就业需求提高自身能力,关注现实生活中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更好地提前适应将来从事光伏技术行业所要面对的状况,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在竞赛的场地方面学校应该有很好的硬件设备支撑,将给竞赛的开展带来很大便利,也会让大家更愿意参与到竞赛中来。最主要的是,竞赛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做好竞赛的准备工作会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经验,从而让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3.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结合的意义

技能竞赛对于教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组织好学校的专业技能竞赛将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光伏技术专业的数量和教学经验少,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多、难度大。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举办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每一个竞赛的环节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也是教学改革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中国光伏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以便将来有高技能人才来研究该技术,提高该技术在实际中的水平,让国家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增强科技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从小的方面来说,会让每个将来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学生受益,他们关于光伏技术的知识获得会更多,能力会更强,成为一个高技能人才,在将来的就业中更具优势。

四、结语

光伏技术在当今背景下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然而,光伏技术发展不成熟、设备不够精良等问题都让如何更好地促进光伏技术发展显得更加的重要。只要能很好地将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相融合,一定能很好地促进光伏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会让我国的光伏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郑 丹,赵 鑫.高职院校光伏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4,(14):258―259.[2]姜 鑫,王 静,范学伟.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J].中国畜禽种业,2012,(6):9―10.(作者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光伏技术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的结合分析论文

光伏技术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的结合分析论文

[摘要

]在近年来的日常生活中,光伏技术的产业成果在各方面的生产生活应用中得到推广,对光伏技术的人才培养也逐步受到重视。对比当前较为稀缺的光伏专业人才现状,将技能竞赛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十分必要。

[关键词

]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在光伏产业逐渐发展发达的今天,在各类高校开展的光伏专业课堂也越来越多。学校在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时,也应当设立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设施,完成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同时,由于整体的光伏技术还没有发展完善,研发工作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教学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也不是十分健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很难。由此可见,对光伏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很长的发展历程。

一、光伏专业技能竞赛发展现状

光伏技术专业能够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十分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很多学校都是将专业技能竞赛和学习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竞赛的良好作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的专业课程竞赛可以先在班级大致分组,然后进行初赛,初赛筛选后剩下的学生进入到第二轮比赛,在比赛中必须注重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比赛,学生的基本知识都得到了检验,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提高。在期末总决赛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最终的成绩,对相关学生给予奖励。为了激发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竞赛、在学校竞赛,层层筛选,为最后在省市级比赛中选拔顶级选手。引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努力最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的结合策略

光伏产业技能大赛能有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并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在建立竞争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竞赛中的疑难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应该意识到专业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的研究来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及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就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其次,参加比赛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学生锻炼了应用能力,专业/ 6 学习变得更加具体,而不再是空谈,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定位,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提供竞赛中良好的教学设施,方便竞争操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竞赛。在光伏竞争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政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提供给学校光伏专业发展响应相应的教学设备,支持专业技能竞赛与光伏一体化教学改革。其次,学校要加学生专业课程的开发程度,提供专业设备配置的光伏专业基础课程,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最后,提高筹备工作的竞争实践,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进步之间的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发展光伏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当前较为薄弱的光伏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三、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的结合意义

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当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也是对新技术领域的探索。从技术不成熟、设备不丰富的光伏专业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培养优秀的光伏专业精英就显得十分必要。将光伏专业竞赛和教学改革相融合,更好发挥技能竞赛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学生的专业培养中。更好的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增强,进而满足国家整体发展的技术需求。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竞争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虽然目前一些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经验非常薄弱,教学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难题。为了使教学更加深入的实施,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专业技能的竞争。从宏观上看,促进光伏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完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学生获得更多的技术经验知识,在专业技能领域将更加突出,进而发展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动这一领域的优势发展。国内光伏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行业前景。由于光伏技术产业涉及多个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发展项目,如电力,太阳能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电力短缺的问题。当前的光伏技术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显示了光伏技术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当前全球资源正在大量挖掘的背景下,各国希望找到更持久的性能,更好的能源质量,而不是石油、煤炭和其他有限的化石能源开采。作为典型的光伏技术产业发展的太阳能产品,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文宇,李爱国.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8):92.[2]叶静洪.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6(30):107-108.[3]肖志刚,蒋瑶,尹绍全,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 6 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1-64./ 6 / 6 / 6 / 6

第三篇: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

程智宾 谢斌生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从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中暴露的问题,分析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大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以及对实训中心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 实践教学 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综合设计竞赛项目,它给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间有学生自主择业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自身实际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逐届增加。2005年,我们学院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组委会成员的身份首次组队参加比赛,参赛队12队,共有36名学生参加比赛,有2队获得省级三等奖,10队获得成功参赛奖。2006年,第二次组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11队共有33名学生参加比赛,其中1队获得省级一等奖,1队获得省级二等奖,3队获得省级三等奖,6队获得成功参赛奖。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电子技术是信息社会化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社会化的手段,因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完善都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办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和开发人才智力资源的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应变能力和拼搏精神。

(1)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促进教育实现两个转变,引导高校在教学中强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训练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把他们的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来,从而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响应,不少用人单位也对参加此项活动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荣获全国奖的不少同学被免试保送读研究生。参加此项活动的许多学生都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完善,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为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一股动力。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竞赛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充分暴露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发现参赛学生大都存在如下共同缺陷:(1)知识面不够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强

学生选定一个制作项目后,能提出的设计方案不多,对方案比较、论证也不够充分,往往对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不会采用先进的简便电路。另外,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平时阅读的参考资料和课外书籍太少,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2)资料查阅能力不强

参赛队员选定题目后,不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多数学生是找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反映了我们实践教学脱离了工程实际。

(3)实验技能不强

在竞赛过程中,一些同学不会正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不会通过实验数据正确分析、总结、归纳、解决问题。在安装焊接过程中,操作不熟练,电路布局不规范,电路调试与故障查找、排除等方面的能力不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习期间实验课内容验证性多而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少,所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提高。

(4)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有限

竞赛中不少题目必须使用单片机才能完成设计要求,一些参赛队因单片机编程与应用能力不足,最终未能取得较好成绩。

(5)设计报告质量不高

许多参赛学生设计报告格式存在许多不足,设计方案论述不够严谨,电路设计缺少理论分析。说明我们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实验报告这一重要环节。

(6)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有一些竞赛题若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如CPLD/FPGA实现某些电子系统设计,不仅电路简单、省工、省时,性能指标也优于传统电路。参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目前我们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通过对参赛选手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说明我们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验证性实验内容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内容少,忽视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是封闭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多,开放性、设计性、创新型的实验内容少,不利干学生个性的发展。且实验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使得这些实验与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脱轨。

三是单科性实验内容多而综合性实验内容少,在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中,缺少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电子系实训中心在这两年已开始对实训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比如低频电子线路实验――单管放大电路,由以前的简单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由学生自行设计、焊接、调试完成;增设单片机课程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完成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工作;平时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或者申报学生课题,比如:大型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数字计数绕线机、烘干箱恒温控制系统等等。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电子设计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在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有个性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电子设计竞赛加快了实训中心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1)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是对高校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生综合适应用能力的一个系统检验,同时,对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更好地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因此,我们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聘请了两位博士,作为学术方面的指导,并引领年轻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二是引进数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三是选派部分教师参加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与学习,这样使得我们在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教师的力量大大加强。(2)促进实验室建设

电子设计竞赛的场地是由我们实训中心自己提供的,能否适应电子设计竞赛各种题目的要求,体现了我们电子系实训中心各实验室的应变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各门课程的实验仪器,基本上使用的是老三样(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仪器设备,更淡不上使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来完成实验。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实验中表现并不明显,但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显得非常突出。谁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谁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谁就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坚持高起点,要把计算机引入到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实验中来。如:为了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们与凌阳公司共建了凌阳单片机实验室、购置了51单片机的开发工具等等,今后还会逐步建设EDA综合实验室。(3)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尽管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器件层出不穷,但电子技术课的甚础地位不能动摇。因此,模拟和数字逻辑电路中的放大、振荡、反馈、频率特性、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等基础内容不能削弱。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着重分析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如集成运放、集成功放、集成A/D, D/A转换器等)和计算机应用集成电路(RAM, EPROM等),同时还要逐步引入ASIC教 3 学内容(如:CPLD, FPGA等)。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设计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构课程体系,建议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学完后,新开一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课程。

(4)加强EDA教学,提高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

国际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显示出,ASIC与EDA是电子器件与电子设计发展的技术潮流。ASIC的开发必须借助于EDA工具,因此,掌握EDA技术是对当今电子工程师的最基本要求。在美国及其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全部都开设了EDA课程,其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用EDA技术开发出先进的电子产品,而我国在EDA教学方面还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开展EDA教学,高起点建设EDA实验室,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的目的。(5)加大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

首先,在实验内容的开设上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验证性实验;第二、设计性实验;第三、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其内容要尽量覆盖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突出电子电路调试技能和测量方法的训练,培养正确记录与处理数据、合理表达与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之后,基本上具备设计、调试和测量简单电路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为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以中大规模集成器件为主,引入EDA方法,使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初步了解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的能力。

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信号的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以及单片机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可以选择与电子技术相关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拟的课题,从选题、设计,购买元器件、构建实验平台,完成实验调试等过程,尽量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实验室提供必需的实验设备和场地。

其次,在实践环节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课内实验: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1/4左右;(2)课外实验:由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完成;(3)开设仿真实验:有些不能实现的复杂实验,可以利用Multism2001等软件进行仿真实验;(4)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5)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采取多种有激励作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新形式。竞赛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除参加全国、全省的比赛外,我们系每学期举办一次“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在五四文化艺术节中组织学生参加无线电通讯比赛、电路设计比赛、科技论文比赛和电路搭接比赛等等。利用电子协会这个平台,大力组织开展一些跟电子设计竞赛有关的选修课、讲座、技能训练以及义务维修电器等活动。

4(7)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除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进行必要的检查外,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学生来说,应把重点放在对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检查上,考试的方法可选择理论考试(闭卷)、实验考试(开卷)、综合能力考试(电路综合设计考试),特别要注意“电路综合设计考试”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电子小系统电路,并在规定的课余时间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学生所设计的电子小系统电路,看小系统电路设计是否合理;看电路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试题规定的要求;看是否有创新内容;看完成该电子小系统电路设计,所用时间的长短等来综合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束语

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实训中心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加大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 [1]高明华.开展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4 [2]刘润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后的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9,(6)[3]苗志全.从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看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4]雷炜.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凌阳科技大学计划网站电子杂志,2005,(5)

第四篇: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的理论与实践

雷锋文化团队课题组

一、前言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提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探索。从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必须拥有自身特色特点才能够永葆生机,并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而建立特色企业文化,并不是将企业原有文化传统相摒弃,而是在它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从雷锋精神自身含纳的内容以及影响于社会的巨大作用来看,它已经具备了先进文化的特征,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并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资源。而欲使雷锋精神保有新鲜度,更好的发挥其文化作用就必须寻求新的载体与之相结合,使之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两点,把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使两种文化兼容并蓄,相互吸收,共促共长,是必要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尝试。那么,本篇文章将会探讨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高度共融的依据以及这种实践给企业与社会带来的价值,同时,对蓬勃开展50余年学雷锋活动产生的影响力。

二、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的依据

论及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融,人们普遍存在这样的疑虑:企 业的终极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而雷锋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奉献,二者视乎相去甚远,怎么能相融呢?可是从两者的属性以及内容上比较来看,无论是形式和内涵,二者都是相融的。

(一)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在属性上具有同一性。

1、它们的精神属性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过提炼、概括和不断丰富而形成的一种理念和特色,同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力是可以被企业借鉴、吸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创建企业文化模块难得的素材资源库。同时,它们又都是具有超越现实代意义的先进文化,都是走在时代前沿,具有争先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赶超作用。先进的才是具有竞争力的,过时的企业文化不但不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就是在企业内部也会失去人心,失去其发展的意义。

2、它们的功能属性是一致的。所谓功能,就是对其对象发挥的实际作用。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弘扬雷锋精神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钻研刻苦精神,培育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目标是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从而树立具有理想人格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从企业文化来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基于对企业在社会生活中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以及对利润最大化绝对一元主义的摒弃,主流观念日渐认为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应仅仅限于成为一种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它还担负着承担社会责 任,培育社会新人的重要任务。

(二)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诸如雷锋精神中的诚实真挚、团结互助、钻研进取、开拓创新、勤俭节约等精神都与企业文化的诚信意识、和谐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相一致。

(1)共具诚信意识,表现在企业遵循的目标原则与雷锋精神的“忠实”、“热情”等特征相一致。雷锋精神中诚实、真挚,乐于奉献,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同时,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也是忠诚的思想基础。“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存”,无数事实表明,诚实守信,就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和长远发展的希望;企业最基本的原则是客户至上。只有处处为客户考虑,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意识,取得客户的信任,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组织生产、产品竞争、市场应变、信息反馈、创造革新、增值与盈利等诸多能力。

(2)共具和谐意识,表现在企业的和谐共生及团队精神与雷锋精神的集体主义精神一致。雷锋精神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与追求的最高觉悟层次,也是企业团队精神和谐共生价值所要求的。企业的和谐共生及团队精神,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标准及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基础之上的,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必须体现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价值原则的引导,创造出能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循的“文化优势”。(3)共具争先意识,表现在企业的成效激励原则与雷锋精神的奋发进取精神一致。雷锋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争先意识,正是这种进取意识推动雷锋完成了由一个普通士兵到一个伟大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而企业成效原则要求管理者使用各有效方法,激励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个人需要,营造人人争先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活力。

(4)共具创新意识,表现在企业发展的立根之本与雷锋精神时代性质相一致。雷锋精神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一种象征,成为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今后还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其生生不息,永放光芒。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因为企业发展在不同的时候面临着不同的形势、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这就决定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性。所以,与时俱进是雷锋精神和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时代性的共同要求。

(5)共具环保意识表现在企业文化的节约增效兼顾环境原则与雷锋精神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精神相一致。雷锋精神当中的勤俭并约并不是要求我们也像雷锋那样“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要在新形势下树立节约意识。众所周知,我国能源紧缺、人口众 多、生产效率偏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社会主义企业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变废为宝作为社会责任和日常生活习惯,这也是与当前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在传统和现实之间,企业要形成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机制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在结构以及内容上的一致为二者相融共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机制体系来支撑。这种机制体系是通过三个层面来完成的,即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形象层面。

1,理念层面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机制,首先要确立理念的转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内核即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企业的价值观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员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核心团队身体力行、全体员工都信奉的精神准则,它的培育和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企业核心理念体系的创建和完善,对企业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理念层面的确立,首先,梳理和确立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实质,梳理整合企业自身以往学雷锋实践成果,借助外部智力支持,拟定企业的核心理念:“忠诚、守纪、进取、奉献”。忠诚,就是要求和倡导职工忠于国家,忠于企业,忠于职守,以企业荣誉、集体荣誉为重,处理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关系时,诚实守信。守纪,即守法遵规,信守承诺,廉洁自律,合法求利。包括遵守法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信守契约承诺,廉洁自律等。守纪有两个层面要求:一是要求有法必守;二是要求依法治企,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进取,即倡导不怕困难,勤奋工作,善于学习,钻研技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尊重科学。进取,是要求企业和全体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逐步形成“唯旗是夺,无功即过”、“进取则生,平庸则亡”、“进取光荣,退缩可耻”的荣辱观。奉献,即关爱、服务、真诚付出。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客户为尊,服务至上,坚定信念,克己奉公。

为了使核心理念更加形象化,赋予一种人格化的力量,让规范的文字从“死”的墙板上走出来,变成生动形象的“活”灵魂,进人员工的思想深处,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企业倡导的观念、精神得以保存和传递,企业可以进一步对核心理念进行口语化、人格化的浓缩概括,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三做”口号,即“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用雷锋精神做强企业”。

以上就是理念的梳理工程。经过梳理,理念框架的线条开始明细,目标渐入明确,就是根据梳理后的理念进行确立。根据公司倡导的核心理念,组织职工在讨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确立。具体体现从理念认知到理念外化再到理念内化,最后变为企业员工价值观与自觉行动。

2、制度层面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融除了理念层面的内化和树立外,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企业通过制度层面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于规范职工的文化行为、促进员工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提高员工文化心理素质并形成自己的价值目标观提供了基础保障。制度层面是企业实施自身文化的重要前提,好的企业文化要有好的制度文化作保证,制度文化要适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制度层面的推广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精神文化理念得以实施贯彻必须要有相应科学的制度作为保证。企业制度最集中地体现企业核心理念对员工和企业组织的行为要求。

企业构建以雷锋文化为底蕴的新型企业文化,始终服从、服务和贴近企业经营活动实践,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企业文化,实现“雷锋工程”与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长效教育实践机制、考评激励机制。落实考评制度,一是对基层单位参加构建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二是对职能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情况严格考核。将考核纳入到公司“基层、机关创一流季度工作考核”之中,同业绩评定挂钩、同奖金挂钩。具体做法为:

(1)导入新内容,明确新提法。

企业将雷锋精神核心理念融入公司现行的规章制度中。全面整理、修订、完善公司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升级换代。

(2)增设新奖项,建立长效机制。企业在常规的双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先进班组和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标兵的评定外,还可以增设“雷锋号”集体荣誉称号和“雷锋奖章”个人荣誉称号新奖项,出台相关评比表彰办法,对公司核心理念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雷锋号”和“雷锋奖章”荣誉称号评定原则是:将雷锋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及创建要求,融入集体和个人荣誉考核中,获得先进集体的单位同时授予“双文明单位”、“雷锋号企业”最高荣誉,获得先进个人的同时授予“劳动模范”、“雷锋奖章”荣誉称号。通过建立和实行雷锋荣誉称号机制,强化“雷锋工程”的影响力,激发员工参与“雷锋工程”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践行“八字”核心理念的热情,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3、形象层面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融,企业形象塑造必不可少。企业理念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把握的,它通过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通过形象的塑造,最直观的展现企业文化寓意。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展现着不同的企业形象文化。

四、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融的启示

1、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不但保留了企业原有的文化传统,还使原有的文化品格得到了质的提升,成为企业发展永续发展的动力,为企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它通过注重地缘优势与企业文化原有传 统相嫁接,走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发展又促进企业发展的新路。

从雷锋精神与该企业文化相融的实践来看,它不是对当前公司管理模式和现有企业文化的否定,不是在公司现有框架外再行一套文化模式,而是在公司现有整体管理架构下,把雷锋文化内涵融入现有企业文化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之更具特色,更具实用性,实现企业文化的升级换代。它也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学雷锋活动。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学雷锋活动带有阶段性、局部性、公益性、动员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平行性特征。构建以雷锋文化为底蕴的新型企业文化,是将着力点打在企业文化上,更具效用性、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

2、为学雷锋活动的创新、可持续开展指明道路,开拓新领域。

学雷锋活动已经开展了五十余年,历史证明,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确实影响和带动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但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建立和完善,更多的人习惯于以保守的经济人理性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缺少理念的革新,学雷锋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程式化和庸俗化的怪圈,大多数活动参加人习惯于追随从众,而使活动难以成为一种常态的自发行为。将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使学雷锋活动与企业常态相结合,是一种前瞻性的实验,为学雷锋活动指明了道路,通过企业文化的载体使学雷锋活动更持续,更具活力。使雷锋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从而将弘扬雷锋精神带入生活、带入社会。同时,雷锋精神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与企业文化相融,如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等等。文化的融合,关键要找到契合点,这 样才会使两种文化共生。

3、为在企业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新载体。

构建企业核心价值,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统摄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所有的社会价值观。是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的先进方向,而要想使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让人民入脑入心,就必须把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各种微观转化。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格化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相融,倡导企业新的价值追求,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中实施提供了新的载体。

4、为理论研究工作的突破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真实性,或是效能性。认知的思维,讲逻辑、讲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理论的发展要适应实践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过去,大多数理论工作者认为,雷锋精神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似乎相隔甚远,两个不搭界的问题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提高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融告诉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实践服务使之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提示我们,理论工作者应该与实际工作者结成联盟,也就是说,理论工作者沉下去,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空中楼阁,最终成为空谈,其结果及其价值必然遭受怀疑。实际工作者升上来,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析解决实际以及理论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的,以雷锋事迹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融入时代元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文化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因此,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用雷锋精神引领企业文化,无疑会使企业文化更鲜明、更丰满、更具生命力。参考文献:

[1]侯丹.论雷锋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3)[2]张书林.雷锋精神应该时代化、大众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7)[3]王德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视角下的学雷锋运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4]吕鹤颖.雷锋形象的文化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

[5]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 [6]刘高华.浅议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8)[7]王兆华.建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J].政法论丛.2002(2)[8]刘英.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前进.2011(6)

第五篇: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业

中 学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与实践研 究 作 业 授 课 教 师:陈丽萍老师 学生:教育硕士李连友 学号:2008411501

2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活动实例分析予以阐明、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环节,原则,注意的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仅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加以强调,作为教学建设加以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要建构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者、探索创新者、情感发展的体验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在三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一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建构知识的意义;二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论证;三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反映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授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3、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

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它与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涵探究的学习活动模式。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对当时的科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如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中如观察、实验、阅读等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

(三)收集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上网等收集有价值的证据。

(四)解释: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筛选、归类、设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五)评估: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

(六)交流与推广:用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要能够解释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将结论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探究性活动包括以上的六个步骤,有的可能会有更多的环节,如在交流了探究结果后,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还需补充或重新解释等,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只由上述某些步骤组成。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验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学心理学认为:决定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价值有多大,二是学习活动中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如在让学生探究铁的锈蚀和防护前,教师通过播放铁生锈而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录像,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发生在身边的铁生锈的事实和已知的防护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问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的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问题引入的方式很多,如可采用实验引入,通过日常生活观念与科学观念的矛盾引入,也可采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问题,也可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引入等。如在Na2O2性质的探究学习活动,可通过“滴水生火”,“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由趣生疑,由疑引探,最后获得知识。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不是通过学生事先得到问题的结论,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制作、查阅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设计。如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可设计成如下的探究过程:红墨水中滴入氯水,红墨水褪色:(1)提出问题:红墨水褪色为什么褪色,是氯水中哪些成份起作用了?(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氯水中的HCl;②可能是Cl2;③可能是ClO-;④可能是HClO;(3)设计实验:①将HCl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②将干燥的氯气通入放盛有干燥布条的集气瓶中;③将Ca(ClO2)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④在次氯酸钙溶液中滴入少量HCl溶液,再滴入红墨水;(4)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析得出结论: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成份为HClO、ClO-。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同时体会了一定的成就感。

4、量力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难点的突破应是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目标过于容易,失去探究的魅力,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深入思考、不会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探究的要求过高,学生会失去探究兴趣和学习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要应用的知识技能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要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应是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另外,还要关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探究方案将难以实行。因此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条件,包括探究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施,教学工具,实验经验,活动空间,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使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案能成功实施。

5、合作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从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的,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建构知识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假设,探究活动方案,收集信息的方法、角度、活动的体会和感受,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应注意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共享思维的成果,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全面、准确。同学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可以最有效地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用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在发展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和方法,交流探究性体验和感想,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探究成果。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解决问题,发展科学体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科学探究活动是进行科学方法最好、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阶段渗透观察、记录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设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泽推理等方法;在结论阶段渗透如何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及表达和交流的方法等。

2、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有人将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比,认为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从探究过程看,两者之间确实只有内容和程度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但是,如果将这种质的相似性随意推广,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科学探究,忽视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小结的,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之后,需要把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概括与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在后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能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它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知识,完全靠探究性学习无法完成,且也没有必要,况且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外,还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易设计或通过探究性学习去获取。但这不意味着间接的知识学习就只有靠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大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即探究)中学习化学,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不可能用过多的文字讨论什么是科学探究,选择进行科学探究,只能在各个单元中结合课题内容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充分体会。由于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所以,科学探究必须落实到各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当然,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下载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活塞环的选配 随着技能竞赛在各个职业学校的开展,我们学校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每一次竞赛,逐步完善各个竞赛项目......

    太阳能建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Ⅰ 光伏屋顶热性能的调查概要

    本文由yurong112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24卷第3期 2(H13年6H 太阳能学报 A(1TA vrl 24.Nu.3 ENERGIAE嫩l-A......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作者:王玉霞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分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论文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本文作者(卢 奕),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网络......

    基于3S技术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3S技术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是自然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本文在对传统野外实习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中国工业园大型光伏屋顶电站的应用与研究

    前 言: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利用不断给环境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世界各国加快了对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因具有清洁无害、分布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