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厚镇蔬菜产业发展宣传册
生态健康家园
绿色有机菜园精神文化乐园
山水宜居花园
善厚镇基本概况
善厚镇座落在滁河南岸,鸡笼山北麓,位于和县西北部,距和城37公里,系和、含、全三县交界处。地形南高北低,半山半圩。全镇辖7个村,1个社区。总面积1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127亩,山场面积44260亩,总人口3.6万人,镇区常住人口8000多人,1.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
善厚镇历史悠久,是“和县猿人”的发掘地。境内拥有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半月湖、龙潭洞、万元寺、井柱泉等风景区,集山、湖、水、泉、名胜古迹并存,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系“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等,其中粮食种植面积达66902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15961亩,棉花种植面积达3754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以特色农产品善厚红椒为原料的鸡笼山牌系列辣酱热销大江南北;各类蔬菜良种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全国各地,被誉为“中国蔬菜种子之乡”。近年来,紧
抓和县蔬菜“西移北进”的机遇,狠抓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在早林、五月、万元建成标准化基地3个,占地400多亩,示范带动500多户种植。
善厚镇建成占地300亩镇级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5家,规上企业2家,行业主要有粮油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特种金属加工、板材加工、玩具生产等企业。其中,鸡笼山调味品公司系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系列辣酱产品多次在农展会上获奖。
善厚镇集市贸易繁荣,镇区内个体工商户586家,拥有占地13200平方米的边贸大市场1个,每至逢集日,和、含、全三县的各种土特产品汇集这里交易。另有辣椒交易加工专业市场1个,蔬菜良种交易专业市场1个。
善厚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下步打算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善厚镇是和县蔬菜生产主要乡镇之一,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约15000亩,产菜5000吨、蔬菜繁种3万多亩,产 3
量800万斤。蔬菜产业正逐渐成为全镇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县蔬菜产业“西移北进”战略的实施,我镇抢抓机遇,强化工作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多项配套扶持政策,利用典型带动和示范引导,分别在早林村、五月村建立两个百亩以上的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其中二代棚体114亩。可以说,两个核心基地的建成为我镇推广蔬菜产业发展破了题,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示范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领导,加大宣传。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成立了善厚镇蔬菜产业提升行动领导组、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技术指导组。并利用群众赶集、发放至农户一封信、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和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县委出台的《和县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以及镇党委出台的奖补政策。及时召开了全镇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及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表彰了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并就下一步我镇蔬菜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进行部署。
二是制定规划,明确任务。制定了善厚镇十二五蔬菜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到2015年,逐步形成以早林、五月、万元、高祖、陶店等村为主的新的特色蔬菜高效种植区域,全镇新增蔬菜瓜果(含蔬菜繁种)种植面积7000亩,其中:五早作物2000亩、大棚2000亩、蔬菜繁种3000亩。基本形成以蔬菜繁种和蔬菜种植为特色的两大支柱产业。
三是强力推进,注重奖惩。进一步明确村、部门责任。把各村(社区)作为本次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主体,具体承担提升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镇农办负责全镇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综合协调、技术指导和考核等工作;镇督查部门负责对蔬菜生产的组织领导、土地流转、项目实施等情况督查。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利用“和县蔬菜博览会”、有关省市农博会为平台,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和推介产品,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强化考核奖励。从2011年开始,把蔬菜产业发展列入镇对村年度考核目标,根据各村分解计 5
划指标,逐一进行考核评比,并根据完成任务情况,每年评选前三名村,分别奖励1万元、0.8万元、0.5万元,其他村完成任务的各奖励0.3万元,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完不成任务的村,将给予通报批评。
四是加大投入,培育基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镇党委根据县委制定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蔬菜种植核心基地奖补政策: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生产基地,镇政府将连续三年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对蔬菜生产基地内的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村级纳入“一事一议”;对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镇政府对核心基地土地承包费实行当年由政府支付,次年政府支付一半;蔬菜新区奖补政策:集中连片5亩以上的钢架大棚,镇政府当年补助每亩1000元;集中连片10亩以上竹架大棚当年补助每亩300元;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小拱棚”、“五早”作物当年补助每亩100元;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露地蔬菜当年补助每亩100元;蔬菜繁种奖补政策:
繁种经纪人每年对繁育农户按每亩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镇财政按每亩5元给予配套。加大基地培育力度。重点是加大对鸡笼山调味品厂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和善国际健康产业园的培育。加大专业市场培育力度。今年镇政府将在镇区范围内启动新建一个占地30多亩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种植者卖的问题,同时借用这个市场搭建平台,引进销售能人,从而促进全镇的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依据我镇地域特色和传统种植模式,通过蔬菜种植协会的示范引导,在陶店、万元、高祖等村选择条件适宜的坡耕地,发展 “五早”类蔬菜;在早林村大力发展山芋生产,做大做强“大王牌”粉丝产业;在五月村全力推进辣椒生产,巩固传统种植优势,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并做大做强做精蔬菜繁种产业。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专门扶持资金200万 7
元,加大奖补力度。二是继续对已建基地进行有效帮扶,从人员、资金、技术、销售、包装等实行全方位支持,使基地做大做强,尽早生产达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外出实地参观学习,扩大眼界,提高种植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大考核考评力度,把蔬菜产业发展列入镇对村年度考核考评目标,根据各村分解计划指标,逐一进行考核评比,并根据完成任务情况,每年评选前三名村实施奖励。五是进一步强化检查指导,实行镇班子负责人及农办人员包村负责制,加大技术指导和工作推进力度。2012年目标完成新增设施蔬菜种植户300户,面积600亩;新增露地蔬菜面积3000亩,蔬菜繁种面积达3.6万亩;并不断扩大现有两个核心蔬菜基地的种植面积,在种植模式、新品种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上求突破。
主要蔬菜产业基地及行业协会简介
和善健康产业基地简介
和善健康产业基地系由安徽天创世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从事现代农业、老年保健服务业、观光旅游业经营为主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位于善厚镇早林村,占地面积3800亩。
项目2011年启动并完成一期建设,共建设二代棚体100亩,完成投资2700万元,棚体建设按照标准化配置,安装有消防器材和LED灯,可实时对生产情况进行全程监控。首批种植的灯笼红椒、紫色番茄、小黄瓜、吊瓜等有机蔬菜于当年底上市,以礼品装的方式直供北京,单季销售收入近130万元,利润达70万元,真正实现了高附加值的目标。
2012年,基地二期工程将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对园内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新增蔬菜大棚面积50多亩,60亩草莓基地土地已流转,土地已平整,3个百亩梨树园、葡萄园、桃树园已经建成,9
引进新品种蓝梅、杨梅试种成功,面积约80亩,目前长势良好。6000株红豆杉全部从棚体内移植结束。产业园的徽派门楼建设已经竣工,300米沿路景观长廊正在施工。
基地将从2013年开始建设三期工程,包括紫杉醇提取中心、综合办公楼、健康培训及会展中心、观光旅游设施等内容。基地项目预计将于2015年全部完工。
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带动本地就业500人以上,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利税5000万元,带动全镇的现代农业、特色林业的发展。
鸡笼山调味品蔬菜生产基地简介
基地由和县鸡笼山调味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是善厚镇唯一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是公司2010年为延伸产业链而投资兴建,主要从事蔬菜种植。项目位于五月村中庄村民组,项目占地220亩。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本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70亩二代棚体、30亩钢架
大棚、120亩露地蔬菜。项目建成后主要种植红椒、茄子、黄瓜、番茄等反季节蔬菜,特别是红椒,生长期达10个月,每亩产量可达8000斤。现基地已建设完毕,蔬菜种植已全面启动,预计可年产无公害蔬菜1000吨,年销售收入400万元,年利润180万元。
万元草莓生产基地简介
基地由万元村吉庄村民组村民王鲁虎创建。王鲁虎从事蔬菜大棚生产已经20多年,2011年王鲁虎兴建了3亩田的二代棚体,全部种植草莓。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保证了王鲁虎种植草莓的优良品质,基地草莓产量达到每亩2500斤,春节前后上市正值草莓价格高峰,每斤价值一二十元,每亩大棚给王鲁虎带来了3-4万元的巨大收益。为落实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振兴万元老蔬菜基地,善厚镇政府在多方面给予草莓基地以扶持,政府出资为草莓产品设计、定制了盒式礼品包装,积极为草莓做广告、做推销。近期,镇政府积极为草莓基地的扩建联系、流转土地,占地200亩的新基地即将在早林村动 11
工。
善厚镇蔬菜种子协会简介
善厚的蔬菜制种和经营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为整合善厚蔬菜种子产业资源,2008年善厚镇政府牵线成立了”和县善厚镇蔬菜种子协会“,其企业及经纪人会员达21家。协会成立以后,统一宣传口径,打击恶性竞争,合理调整基地和品种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发挥产业积聚效应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镇蔬菜制种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以协会为核心的善厚蔬菜制种产业,系列种子品种达40多个,蔬菜种子繁育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量达800万斤。每年可带动本镇农民增收近千万元,受益家庭近3000户,带动就业近5000人。2010年起,协会的繁种基地扩大到全椒、含山、居巢、芜湖、江浦等地,协会镇外基地繁种面积超过了本镇,达4万多亩,产量达1000多万斤。
第二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
各位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鲜食大豆等规模化的蔬菜基地。多年来,***蔬菜年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位于宣城市第一位,在全省有较重要位置。
一、近几年我县蔬菜工作情况回顾
(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6.79万亩、总产量22.39万吨、总产值3.9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34%。目前,全县共有专业蔬菜基地1.5万亩,其中常年菜地0.89万亩,季节性菜地0.61万亩,年产商品性蔬菜5.7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基地0.31万亩,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面积20.6%,大棚蔬菜产量2.25万吨,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产量39.5%,种植县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
(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简报62期、技术资料4万余份、发放农业书籍1000册,结合农时加强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并在网上发布技术措施指导广大菜农科学生产,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理,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一是引导菜农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型农药。二是在重点生产企业
建立投入品档案,并在其醒目位置张贴“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等标牌。三是增加基地菜上市前的抽检频率,每年的5-11月份每月到基地抽检蔬菜样品不少于4次,其中2010年共抽检蔬菜样本30批次236个,合格率为98.31%。四是加大对供沪蔬菜产品的监管,2010年我县供沪香菇3400吨、鲜花生400吨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四)推广蔬菜生产先进实用科技。通过技术人员联系生产大户、企业、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抗灾避灾技术、棚室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蔬菜连作障碍预防技术等先进实用科技,并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本地蔬菜产业科技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指导、帮助蔬菜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工作。近年来,我县每年的夏秋及冬季,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干旱、暴雨、强对流、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为搞好防灾、抗灾工作,及时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印发或网上发布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措施,指导、帮助广大菜农及生产企业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六)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有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对加快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福雪”芹芽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溪口“华阳”香菇获绿色食品认证,**乡刘福村获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二、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县没有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无法进行大宗蔬菜交
易,蔬菜产品的市场调控能力较弱;二是本地蔬菜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四是近郊专业菜地逐年减少,城县(特别是春淡、伏缺季节)蔬菜供应矛盾较为突出;五是蔬菜品质不高,缺乏产品深加工或冷链销售体系,产业链不长;六是基地规模较小,缺少生产或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七是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基地乡、村基本无专职或兼职蔬菜专业技术推广人员。
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蔬菜消费市场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品种、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蔬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也为我县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蔬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效益优势。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在行业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露地蔬菜亩产值一般在2000-3000元,大棚设施栽培反季节蔬菜亩产值一般达万元,特色蔬菜(如五星芹芽)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是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三)县位优势。我县毗邻江浙沪,生态环境较好,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相连,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可建设成长三角城市带蔬菜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县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对蔬菜需求量大,我县蔬菜生产的县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见规模,蔬菜产业发展极具优势。
四、下一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是蔬菜产业发展和保障蔬菜产品供应的桥梁和纽带。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筹建市县大型综合蔬菜批发市场,切实为菜农卖菜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从而带动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把城乡蔬菜零售市场的改扩建和社县蔬菜店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零售市场的管理,城县蔬菜零售市场开辟农民自产自销专县,并免征摊位费和管理费,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在市县设立直销窗口,实行农超对接等工作。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建设,解决当前我地广大菜农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 “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以城郊和乡村集镇郊县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和商品蔬菜基地,实行菜地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并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提高当地应季蔬菜供给总量和自给率。
2、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以五星乡为核心,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芹芽、鲜食大豆、水生蔬菜(莲藕)等特色蔬菜产业,建设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3、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溪口等山县建设反季节香菇、灵芝等木腐菌基地,在古泉、向阳、黄渡、水阳等地,建设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4、瓜果类生产基地。在黄渡、古泉、向阳、洪林等地,建立-4-
大棚西瓜、草莓瓜果生产基地。
(三)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着手,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县,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引导和督促蔬菜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等委托农残检测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从规模化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入手,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宣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蔬菜批发市场、零售菜市场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有重点地开展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经常性的基地蔬菜农残抽检工作;主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
(四)要进一步加强蔬菜科技创新建设
1、重视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1000-5000亩和5000亩以上的乡镇从编制、经费上配备1名和2名蔬菜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蔬菜生产技术负责人。支持、鼓励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适宜***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有效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普及率,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3、推广新技术。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扩大设施化和集约化生产规模,提高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努力增加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结合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第三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第四篇: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第五篇: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
——**县**镇**村
**村地处泾崇路沿线,**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地带,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76户1224人。2008年以前,**村群众依山而居,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地为主。2008年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群众整体搬迁到了304省道沿线,针对搬迁后的群众有新房居住,无产业支撑的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决定将蔬菜种植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年,按照全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村借助**河川区蔬菜中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露地蔬菜扩张规模,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的思路,在全力抓好露地蔬菜生产的同时,狠抓了季节性拱棚搭建和日光节能温室提升改造。为了切实提高群众发展规模化栽培蔬菜的积极性和确保建棚质量,**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到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彬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与泾阳县最具实力的费军水泥预制弓杆厂签订了承建合同,在304省道沿线建成了**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
**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占地160亩,总投资150万元,修建大拱棚100座,并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建成后,村上邀请县蔬菜办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编印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户进行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过程中,镇产业办技术人员采取包户包棚的方式从整理地畦、种子选择、菜苗移栽、施肥喷药等环节上现场跟踪指导,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群众务作的积极性。
经过村班子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村上依托临近蔬菜批发市场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切实发挥蔬菜专业协会作用,引导群众种植新优品种,不断加强与外地客商联系,解决农户“卖难”的问题。
目前,**对蔬菜集中区机制的不断优化、科技的不断投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发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全村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棚均收入0.8万元,带动发展各类蔬菜
多亩,蔬菜人均纯收入达2460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60%,为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