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几点思路
【摘要】本文将围绕战略管理会计(简称SMA)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之能成为推动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 有力工具。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 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战略管理会计(简称SMA)理论与实践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SMA在我国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
一、背景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发展还不 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会计有依附性的缩小化倾向,被看作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财务信息这个主体,所以其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辅助行为。使我国的管理会计从一个独立的过程缩小为依附性的后继活动,在本质上就限制 了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借助于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譬如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不但要求有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 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计量软件操作,这就决定了会计工作不仅有繁杂的计算过程,还要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法得出的分析预测 数据还要包含着一些假设条件,还要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修正,不能直接与市场环境接轨。这就很容易造成“貌似天仙”的分析模型,却不食“人间烟火” 的效果,从而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在实务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专业人员缺乏造成组织性不强、理论模糊造成工作目的性不强等等,使管理会计 的发展障碍重重,处于一种地位重要、效果不显着的尴尬境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它对企业运行的贡献已在西方经济 的发展中得到印证。但同时,西方理论也发现了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于是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使得SMA横空出世。
二、SMA的理论基础
从 管理会计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会计是在吸取了管理学、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研究 SMA也正是基于将战略管理(简称SM)、经济学等科学运用于管理会计,并结合客观经济环境,形成了SMA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会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无疑它也是SMA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SMA研究的方法论,就是要运用其“普遍性”理 论,将SMA活动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综合同化,构建一个与SMA理论相适应的思维方法体系,以解决SMA中的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并能对企业管理活动中 的SMA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细致地研究,探索其本质及规律性,使SMA适应客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管理学始终把改进企业管理者 的管理实务作为其目标,它关心的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和环境的变化,SM要求提供竞争优势方面的会计信息,这是建立 SMA的直接动因之一,因此SM理论是SMA理论的基础之一。
(三)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决策需要信息系统支持,于是建立 SMA信息系统就成为SMA的必然要求,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具有价值和成本,因此SMA信息 的形成和使用应以信息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将信息的效果和经济性统一起来。另外,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也为SMA中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指 导。
(四)行为学对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注意了功能紊乱的设计所导致的功能紊乱行为。此外,管理者还可通过行为学在一定程度了解传统管理会 计对行为的影响,SMA中的顾客价值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成本控制的行为观等都与行为科学密切相关。
(五)系统论分为平衡理论和非平衡理论。在研究和探索SMA时必须以“系统论”为基础和指导,因为SMA涉及面广、包含的因素多,所以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描述、分析SMA内在的规律性。SMA 中所要使用的一些基本范畴,如成本、效益等,如果仅仅从企业内部考察,而不从企业所属的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分析和考察,是不可能得到正确计量和评价的, 从非平衡理论来看:SMA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它与社会环境的交流,它需要不断地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来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断地收集信 息,加工整理信息,向管理者提供信息。
三、SMA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
从SMA的产生来看,它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轻战略、重战术” 的不足,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SMA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SM成功的企业就是 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 这种信息。SMA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关竞争对手 的信息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SMA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SMA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传统的管理会计着眼于 有限的会计期间,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忽视了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风险,SMA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 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SMA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 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众多的非财务指标。如产 品质量、生产弹性、顾客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管 理者忽视市场、SM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而SMA则提供了大量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 的背景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四)SMA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传统管理会计一般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综合的风险管理。而SMA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生产经 营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活动,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其他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SMA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各种潜在的 机会,规避可能的风险,如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行业产业结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出现的风险,流动性差而导致的风险 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行SMA的必然性
在我国,SMA尚属新生事物。但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它必将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商业银行真正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商业银行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自主决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为SMA的实行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有权适时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并贯彻执行。这是SMA 实行的必要前提。同时,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SMA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竞争经济。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科学 管理,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然后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取得卓越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若能加以保持,商业银行就能在市 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如果商业银行的方向有误或战略不当,随后的管理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会越走越远。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也使SMA 的实行成为必要。(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目前商业银行正处于产权重组、调整和上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历史的 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这方面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SMA的实行 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五、SMA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一)成本分析的应用: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金就是银行的产品,产品成本 就是资金成本,资金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降低资金成本主要就是寻求负债的最佳结构,强调负债结构的同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负债和资产 规模结构的动态平衡管理上,努力把负债结构调到最佳状态,使降低负债成本成为筹资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成本领先战略。(二)产品和客户 利润能力分析的应用: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过程中,会计部门要以战略的眼光高瞻远瞩:1(1)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就要特别注重开发成本,精打细算,尽量以最 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使自己的开发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以成本低取得优势,这样,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营销的威本分析和成本在定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显 得很重要。(2)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就要注重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等因素,在开发产品时,可适当增加投入,旨在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以赢得 客户,这样,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就由重要转变为必要,营销的成本分析和成本在定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2.客户利润能力分析分存款户和贷 款户,在银行吸收存款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与信贷人员紧密配合,首先会计人员根据客户的情况作出预算,如:吸存的费用、存款的期限和种类等,将预算的收入 与预算的支出进行比较分析,制定适当的战略;贷款时,会计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对贷款户的资信、效益、利润能力等的分析。
(三)价值链分析的应用: 银行的价值链包括吸收存款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贷款活动等,商业银行应理顺自己的价值链,选择不同的战略。1.会计部门服务客户的战略。会计部门 应借助自身综合性强的优势,充分利用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吸收存款、扩大客户时赢得支持,加强同客户的交流,在办理业务时,协助客户选择适合的方式, 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高效、快捷,赢得客户的信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就象罗伯特·卡普兰在其名着《平衡记分 卡》中举过的“大都会银行”的案例那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对传统职能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使员工从机械地满足客户提出的需要雇员转变为客户尊重 和信赖的积极的财务顾问,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2.面向贷款户的战略。会计部门应对贷款户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确定风险等级,建立监测表,通过 计算企业经营风险边际率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出企业的经营风险、经济实力、贷款保证程度等情况,以确定贷款对象的风险等级,做到“防患于未然”。3.行业 价值链分析,银行的行业价值链是指存款户、贷款户、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商业链。商业银行通过与同业中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自己在行 业中的竞争位置,从而为制定新的竞争战略创造条件。首先,会计部门应确定行业的价值链和各层次的收入、成本及资产状况;然后,分析自己在现在的层次上的竞 争实力,努力寻求潜在的因素,以期达到维持竞争力长久的目的。
(四)竞争对手分析的应用: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 份制银行等,外资银行规模大、实力雄厚;股份制银行能灵活地掌握政策,经营方式机动灵活;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规模小,但机制灵活,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商业 银行不应该在决策时只考虑内部情况而忽略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应该在银行建立一个全面反映竞争对手情况的数据库,记录各种途径得到的竞 争对手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制定市场竞争战略。(五)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1.业绩层次法。根据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关 系,可将其分为若干层次,分别考核每个层次的业绩。例如将商业银行划分若干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对其职能和责任目标进行考核。2.平衡卡评价 法。银行的会计部门,通过把各层次的业绩评定和实际指标完成情况记录下来,来评定银行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以推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实施。3.对比 法。商业银行可连续拿出本单位的各项指标与其他优秀企业进行比较,评估自身的业绩表现。要查找差距。找出差距的原因;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建立自己的责任目 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战略。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SMA的核心就是面向外部竞争,帮 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用SMA,势在,必行。
第二篇:我国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我国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里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我国企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战略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企业需要树立适应环境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我国企业在管理上脱离计划经济模式的时间还不长,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因此,我国企业进行战略性旨理,将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考虑,有效地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抅。
(2)企业需要树立竞争优势的思想。实行战略管理,企业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适当也探索其经营领域的范围,选择经营方向,强化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企业在开展市场竞争时必须树立的思想。
(3)企业需要树立结构重组的思想。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应根据戎略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内部结构是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抅产物,对市场经济反应迟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特别是在相当长的时期,企业没有投街权,不善于资本投资与资本运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适应这种需求。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茁适应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完善的投资与资本运营,形成有效的内部资源配置,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新的环境要求企业自身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这就要求在组织上进行阳应的反应,重新构造自己的组织结构。
(4)企业需要树立战略同盟的思想。战略管理不仅强调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而且主张在某冲条件下,企业之间应当形成一种同盟关系,共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求得共同的发展。我司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也要充分借助于企业外部资源的力量,寻求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共同抅繁荣和发展,这一点是我国企业在过去的经营管理中经常忽略的。因此,实行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很有意义。
第三篇: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论文
一、战略管理会计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重视战略层面,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整合相关信息,选取合理战略,获得竞争优势。随着近年来战略管理会计在不同行业内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将企业财务信息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在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二、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现状
内外部环境客观上要求河南省商业银行要不断增强管理能力、节约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省内许多商业银行也已经摸索着尝试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省内商业银行全面系统地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河南省内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一)战略管理会计相关文件和运作模式有待补充和论证
战略管理会计从国外引入至今也就20年时间,由于实际工作中运用并不普及,大部分学者更多还是致力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较少,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不深入,认识水平不高。战略管理会计缺少理论指导和材料支撑,再加上河南省商业银行没有统一、规范的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总则和运作模式,没有对具体操作的会计一线人员进行专业集中培训,这些都制约了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传统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管理层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时仅凭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仅对内部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素材远远不够,因为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动态的、复杂的。特别当商业银行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战略定位问题时,需要对同业竞争者进行动态跟踪,收集同业竞争者有关数据材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学习对方优势,改善自身劣势。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之初还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所有科目设定还是自身内部的一系列指标,重视对自身内部数据的加工整理,而对于同业竞争者的重要数据,例如:各类财务指标、产品定价、销售渠道等信息都没有显示,这些信息相比以往信息,不管是获取、加工都完全不同。另外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各类数据非常分散,例如:产品销售额在营销部门、人力成本在人力资源部门等,没有整合在一起供高层宏观把握,甚至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存在障碍
商业银行提供金融产品、办理金融业务,一般企业比较容易就完成的工作程序:识别资源、分析资源动因、划分作业成本库、确定作业动因,在商业银行却完成困难,此外商业银行在某些时候还只能主观对信息进行判断,准确性存在质疑。就以确定作业动因作为例子,导致银行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非常多,但确定为作业动因的因素数量却要恰到好处,选取过多,会增大会计人员工作量和难度,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耗;选取过少,就无法准确反映产品成本,不便于控制成本。选取比较合理数量的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界点显得极为重要。
(四)内部绩效考核存在缺陷
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单独实行绩效考核,员工待遇存在差别,主要依据本部门效益状况,行业中惯用的平衡计分卡也只能考核单个员工的业绩,很难衡量银行整体的业绩,平衡计分卡中没有设置有关组织目标和组织战略考核项目。除此之外,计分卡中已有的评价指标中,大多以岗定数,稍显简单和随意,存在考核项目过多、标准过高、关键项目缺失等不足,评价体系只强调眼前效益、忽视客户关系、公司成长等潜在长远收益,没能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一些员工对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不理解,感觉损害了既得利益,情绪抵触,采取不合作态度,也对应用该工具产生阻碍。
三、更好更快在河南省商业银行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河南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下文探索着对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商业银行实践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补充制订各种规范性文件,指导战略管理会计实践
由银监会、财政部门、会计师协会等单位负责成立商业银行中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研究机构,对商业银行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难点加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补充和制订涉及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规范性文件和法规,使得商业银行在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时“有法可依”。战略管理会计90年代由国外引入中国,从引入到“落地生根”需要很多年的摸索,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应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及面、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根据每个商业银行的特点,选取试点推广银行,待条件成熟再在全省商业银行中推广。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应挑选内部管理严格、员工素质过硬、软硬件齐全的商业银行。
(二)加强人员培训,加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化
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第一步是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施展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高效的服务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充足性是关键。上文提到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只“诊断”商业银行内部问题,商业银行未来肯定要构建同业竞争者数据信息系统,凭借该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同业竞争者的数据资料,为商业银行扬长避短,制订战略目标提供依据。商业银行内部可根据银行现有部门设置,抽调专人组成战略信息处置部门,将全行各部门支离破碎的、具有各部门特色的数据进行整合,为管理层提供信息咨询和数据统计服务,解决数据在统计和使用上的各自为政问题。因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商业银行还处在初始阶段,还应定期对一线从事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商业银行应加大资金投入,购入最新财务管理软件,改革创新现有的营销模式、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构造出集合全行数据资源、集合全行客户信息资源、集合全行管理信息资源、集合全行业务办理程序、集合全行授权管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平台,用“同一软件系统、同一运作模式、同一信息、业务代码”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为全局目标,实现财务系统与非财务系统(营销系统、信贷系统等)数据共享,利用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总行与分支行及网点的财务信息传递,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
(三)使用作业成本法注意弹性
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核算成本过程中,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首先应确认一点,那就是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但绝不是完全精准的成本信息,因此为了降低应用难度我们可以稍作弹性处理。首先,合理界定成本对象。为了迎合成本管理的需要,根据各行行情,在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对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分类,特别注意不要将成本对象划分的过细,不然的话,成本信息必然增多,搜集和加工难度增加,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其次,恰当挑选成本动因。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重点和难点是选取和确认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在选取时,强调成本动因与间接成本的相关性,间接成本与成本动因的相关性愈高,所计算出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愈高。另外,还要依据重要性原则分析成本动因,减少或舍弃对成本变动影响不大的成本动因。最后,弹性处理成本分配。全部资源耗费未必都参与作业成本的分配。某些资源成本,例如直接对应成本对象的,免于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某些资源成本,例如与成本动因相关性不高的,可选择另外标准分配到产品中,以免使成本信息出现扭曲。
(四)借助工具,增强平衡计分卡效用
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时使用可视化工具——战略地图对战略进行清晰、完整、系统的描述,可使抽象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变得更为直观,战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明确、直接。商业银行凭借战略地图这一工具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目的、执行方案、目标数额及用于考核绩效的各种考核指标进行阐述,更容易让员工理解和接受,不仅列明单个银行部门在银行战略发展中的任务,而且细化到单个员工。这样更容易全行上下统一目标,形成合力。建议在人力资源部门构建数据库,存储过往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反馈信息和同业竞争者的绩效考核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选择指标、权重及目标基础值的依据。构建考核指标数值时,一定要保证部门目标服务于战略目标,不能抵触,另外指标数值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但要具备一定难度,指标数额过低,员工潜能没有激发,衡量不出员工工作成绩多少,指标数值过高,员工就会对完成指标不抱希望,表现消极。最后非财务指标对公司今后长期发展十分重要,也应纳入考核系统并给予足够权重,如产品创新、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些指标短期作用不明显,但长期发展中,可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改善财务指标。
(五)企业文化与战略目标一致
企业文化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当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时,便能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执行银行战略的主动性,反之、如果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目标不一致,企业文化会起到巨大的反作用,阻挠战略的执行。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整体性、连续性等特点,银行全局战略、阶段策略需要得到全员的认同,才能准确严格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设定的战略目标。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时一定要兼顾企业独特文化,协调两者关系,使两者相互融通,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正能量。
(六)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两者相辅相成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通过运用传统管理会计为内部规划、决策、控制提供财务信息,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关注外部环境,研究竞争对手,最终从战略的高度找出自身比较竞争优势和竞争优势则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职能。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都是管理层进行战略决策重要的辅助工具,实际应用中各有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尽管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但也不能舍弃不用,因为管理层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离不开传统管理会计对内部财务信息的处理。
第四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运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对相关的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银行管理会计工作侧重点在于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术,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信息,面向未来算“活账”,属于“经营型”会计;其会计主体兼顾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和整体,对银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工作业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银行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计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效益;它不受公认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核算程序一般不固定,报表格式不固定,可按管理人员的临时需要自行设计。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管理会计,可以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客户、产品、业务部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分析计算,使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各个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
国外商业银行大都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事业部制,按照产品和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能够为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
(二)没有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主体缺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基础较为薄弱,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以机构作为核算对象,没有区分以部门、行业、产品、客户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科学地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成本主体缺位,部分商业银行责任中心职责定位不清晰、产品和客户的数据获取不完整,给管理会计的推进带来一定难度。
(三)商业银行的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价机制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如何在价格竞争中取胜,如何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要制定价格,就需要掌握详细的成本资料,需要准确核算各种产品发生的各项成本,从而确定足够补偿成本的产品价格。
(四)缺乏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
业绩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作为资源配置、业绩评价的重要工具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多极定价的问题,在期限结构和价格传递上不能有效地将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和内部资金市场对接,无法将利差收入在资产负债产品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割,分部门、分产品的业绩评价机制难以推行。
(五)数据质量差,建立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系统基础工作薄弱。
管理会计是一个数据需求量非常大的系统,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基础薄弱,大多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数据信息主体是按机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涉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忽略大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银行各类信息数据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系统或不同的部门中,造成业务信息分散,数出多门,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能满足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的要求。[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组织机构,改进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依然是管理体系的主流,短期内需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的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会计所需信息的搜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相结合,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因为它既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对部门、产品、客户、货币的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与管理体制相适应。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自身的管理要求,借鉴工商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同源数据下的按多种分类标准进行的成本核算。
(三)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
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首先要弥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前提。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
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按照成本-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发挥定价模型对业务经营的引导作用,建立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产品定价机制。
(四)提高银行数据信息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要建立完善的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需要数据仓库作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改进银行数据信息质量。
(五)合理界定成本主体,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摊体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正确定义各责任中心,可分为网点类、经营类、服务类、管理类,根据责任中心类型确定相应成本分解方法、流程及动因;界定客户维度成本范畴及计量细度。
(六)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及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应建立分产品的核算体系,并对部门业绩进行量化,突出价值创造。综合业绩评价将银行的财务目标和客户、员工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银行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等方面全面评价经营业绩。在考核中突破传统的单一财务业绩考核,将业绩的评价与银行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业绩评价的结果和人员绩效的分配、福利待遇挂钩,兑现奖惩措施,促进银行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最终实现银行的战略管理目标。[
第五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
学号:js1102456班级:财管4班姓名:陈鑫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管理会计对其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如何正确认识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并全面实施责任会计制度、预算管理等各方面的分析,解决好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成功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
众所周知,银行业是金融领域里的主力军,是经济坚实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其中,四大国有的商业银行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80年代就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过去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过一定的绩效,但是,目前的商业银行与成熟的现代商业银行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就管理会计如何在商业银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在哪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进行了探讨。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现状
管理会计是指利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资料及其它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比、计算、分析,从而能使管理人员可以对日常发所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规划,并作出合理决策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宗旨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了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管理会计是建立业绩一流银行的基本前提,实施管理会计有利于银行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水平基本停留在成本和财务管理的阶段,尽管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了一些尝试,但由于只限于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的使
用,而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体系。商业银行经营者的目标考核的设计偏向于规模的增长,内部的控制着眼于资金的安全和保障,即对资产风险和会计风险的防范。在会计核算体系中仅以经济内容,例如会计科目的设置作为单一标志的分类方法,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所需要的对经营过程等多重标志分类并不存在,经营和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经营相对比较粗放,经营管理还处于因果分析,最多也就是投入产出分析的管理阶段。
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相当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又很少。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对于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中的作用认识程度不够,并没有设置专业的管理会计机构,从而造成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缺乏管理会计的观念,进而对全面预算、长期投资决策方法、量分析、风险分析、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知识都知之甚少,能够有能力专业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很少。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信息的会计分支。
而银行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与会计的巧妙结合,所以它除了具有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以外,最重要的是还具有其他四大职能,分别是:(1)参与经营决策;(2)规划经营目标;(3)控制经营过程;(4)考评经营业绩。
三、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意义
1、管理会计是实现商业银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管理会计作为银行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加工处理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生产出可直接支持决策的、系统化的有效信息,而且也是构建商业银行的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管理会计中的投入产出分析、弹性预算、本量利分析、边际分析方法,也是促使商业银行在各个网点的设立、营业费用的控制、资金成本的控制等诸多方面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有效保证。
2、管理会计是控制商业银行成本、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商业化改革进程中,不但要追求走向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还要重视成本效益的观念,要改变在管理运营费用时采取的粗线条切块方式的模式,针对服务费用、运营费用和利息支出做到分别控制,并且细化到部门、客户、产品和相关责任人;要改变成本管理还只是处于防止非常损失、节约支出的成本维持阶段,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过渡到成本降低的高级形态。为此,只有推行管理会计,才能实现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细化核算的目的。
3、管理会计是健全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对各个分行及其所属部门有效控制的要求如果商业银行作出的决策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的贯彻执行,那么就算再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与此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管理方式的转变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总行对分行及其各个部门的控制和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利用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银行在纵、横两个方向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管理会计中涉及的业绩
考评及责任会计、全面预算等方法就为建立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和手段。
4、管理会计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各个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做到加强成本管理,才能真正实现银行效益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要想实现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能提供的评价经营绩效、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管理信息等重要作用,挖掘银行企业内部潜力,把财务工作的重心从过去的费用核算和控制调整到全行追求实现最大效益、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上面。
四、我国商业银行选择管理会计的必然性
1.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促使其采取管理会计
正如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对外部环境作出的反应一样,商业银行内部组织和人员的工作则主要是对银行的内部环境做出反应。面对环境的变化银行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对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调整。因为内部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内部环境,他决定着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行为;内部管理制度将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传导给内部组织机构和职员;对不同的内部管理制度,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和职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下,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和职员会做出的行为符合其生存发展的要求,反之则会背离其生存发展的要求。内部环境如此重要,其主要包括:人事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内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企业文化等,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人事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2.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商业银行采用管理会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统一天下的局面。但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最现实和严峻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现状,加大对自身的改革力度,彻底改变管理理念,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增强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正是在这种市场经济机制下,使商业银行产生了对经济管理进行更新的内在动力。
3.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同业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从资金、人才、技术、业务等品种方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理想的经营效益,就要在商业银行中大力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投入产出的分析,以实现预期的收益。因此,推行管理会计是商业银行当前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与发展管理会计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有利于加强经营成本控制。
⑵ 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⑶ 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经过这几年的商业化改革,虽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但成本与效益的观念正在自上而下逐渐升入人心,随着各项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内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实施管理会计的条件,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在实施管理会计工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进行以下几项尝试:
⑴ 建立以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信息资料为基础的财务分析制度。运用管理会计对银行的经营目标进行规划,需要借助于历史资料,只有通过对过去期间已发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才能使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因此对财务分析工作制度的建立是必须的。
⑵ 进行本一量一利分析。本一量一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业称CVP分析。这一分析方法是具体研究销量、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诸多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是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十分有用的工具。它对于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经营绩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⑶ 全面预算。全面预算使用数量形式集中而系统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成果,通常表现为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附表。全面预测是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既定的目标对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入于流出等方面通过计划的形式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是经营决策方案在全面预算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因此,可以说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同时,预算还是一种业绩评价体系,它可以作为企业的业绩奖惩系统,预算差异可以反映经理人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业绩指标。上层领导可根据产生的差异对企业是否有利来决定经理人员的过时。
⑷ 制定高效合理的决策机制。所谓决策是指在预测的基础上,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斥的被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厉害得失,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而银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全面透析业务经营、合理控制企业资源、多维度准确考核绩效、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通过对金融产品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业务载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数据透析,选出对银行最有利的方案,帮助银行不断加强业务拓展,实行金融创新。银行管理会计
决策内容主要包括:信贷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负责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资金合理运用的决策,利率决策,长短期投资的决策等。
⑸ 通过责任会计来规范内部管理。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各经营机构都必须以盈利为最高经营目标,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责权机制。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会计通过划分责任单位来规范内部管理,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在商业银行内部按各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划分成若干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不同主题,并对它们的分工责任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从而保障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全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⑹ 制定合理、高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目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而银行内部各部门价值的实现程度决定了银行总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为了更客观的评价各部门的价值实现程度,商业银行在责任会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绩效考评系统。而提供业绩考评的信息式管理会计的基础,离开了为业绩考评的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工作将脱离与实际,其信息质量将不能得到保证。以效益为中心进行考评,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网点营业情况、部门盈利情况等,这将促进管理会计工作与全行各项业务活动相结合。该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即可鼓励先进又可鞭策落后的作用。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必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产生新的应用。通过以上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应用的探讨,可见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必要性。可以预计管理会计必然会给国内银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