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李
军
乌海市第十中学
试论跆拳道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乌海市第十中学 李军
【摘要】 教育界人士认为,跆拳道运动除了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外,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跆拳道是一项非常讲究礼仪的竞技运动,运动员不仅在赛场上要尊重对手,在赛场外见到教练和任何等级高过自己的选手都必须主动鞠躬,有利于培养选手互助互爱、忍让谦恭的精神品质和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跆拳道、礼仪、学生、运动、训练。
一、跆拳道的精神实质——近于理想的人性
1、跆拳道中的“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 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旨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 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 定要向对方敬礼,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 精神。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 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使练习者在艰苦的磨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和体魄,并能够真正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对练习者精神锻炼一环中就必须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礼节是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
练习跆拳道的人要持正确的练习和认识态度,对跆拳道的历史、内容、特点、作用及教育意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练习时衣着端正,头发整洁,对教练、同伴时刻都要表现出恭敬、服从、谦虚、互助互学的心态。谦逊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应遵循的重要礼仪。
3、礼仪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实施它,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的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
最常用的礼节表示方式是向教练、同伴敬礼。敬礼动作的具体要求是:面向对方直体站立,向前屈腰15度,头部前屈45度,此时两手紧贴两腿,两脚跟并拢。训练时,进入体育馆后,以端正姿势向国旗敬礼,然后按馆长、教练和长辈的顺序依次向他们敬礼。在体育馆内始终在肃静的气氛中行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道服及其他物品;运动过程中道服松开时,停止运动,转身背向国旗、会旗和教练员及同伴整理道服,整理好后再转回原来方向。训练之余,无论是在学校或家中谈话、用餐、打电话、介绍他人或访问亲友时,都要按一定的礼节进行,将礼仪意识带到练习者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锻炼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恭敬谦逊的道德品质。
二、跆拳道的的特点
(1)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曲、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比赛时得分和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的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时也可以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规则之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是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实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打击武器。
(2)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对抗时双方都是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或拳或腿,速度快,变化多;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3)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使人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颠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利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
三、跆拳道的作用
(1)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 精神,磨练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 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有优秀品 质的建设者。
(2)强体防身,练就人健全的体魄
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强,可是人强壮筋骨,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人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加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通过功防练习,可以学习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的能力,为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社会正义学习真正本领。
(3)观赏竞技,享受击打艺术的美德
跆拳道比赛或实战时,双方队员不仅要斗志斗勇,而且还要通过高超的技艺展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优势。尤其是跆拳道变化多端、尽现人体机能特点的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低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使人在欣赏跆拳道竞技比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
四、跆拳道赋予的力量
1、专注:跆拳道独特的训练方法和优美实用的腿上功夫能令孩子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专注的习惯,尤其是跆拳道实战,能充分调动孩子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专注的习惯。
2、目标至上意识:我们将教会孩子从一开始就要做个有目标的人,用目标来激励训练、检测训练的效果,对比自身的进步和变化,从而明白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并将这种目标至上(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并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方法推广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明白:杰出的人是因为他们随时清楚自己有明确具体 的目标,而平庸的人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否还有目标。
3、观念的力量:从小培养的观念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且观念是一种非常顽固的东西。所以树立一种奋发向上的观念等于给孩子一件最强大的武器一一因为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训练将给孩子形成一种观念:只要我全力以赴地去做,我就一定能做到!
4、习惯的力量:习惯是一种让你不需要思考就作出决定和立即采取行动的力量,一种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力量,一种视困难和挫折为平常事 的力量。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一一习惯导致了我们的成功或失败,习惯无孔不入:从曰常起居作息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等等,无一不是习惯左右 了我们的思维和言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成功都难,相信吗? 训练培养孩子的几个习惯: ①、遇事马上做,马上行动的习惯; ②、吃苦和认真的习惯; ③、快速的习惯;
④不挑嘴,适应任何环境的习惯; ⑤、独立自理的习惯; ⑥、待人有礼貌礼节的习惯; ⑦、大胆创新的思维习惯;
⑧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敢于承担自己的失误所导致的责任和后果,易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做事有主见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卑胆怯往往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才造成的!
5、个性的力量:坚韧、自强的个性能造就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和社会地位,成功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坚定的印象,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良好的潜力,只不过没有发掘出来罢了。
6、训练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学习)改变自己,只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总可以找到相应的训练方法,使自己具备相应的成功素质。
7、立即行动的力量:成功都是因为我们想到了并且立即全力以赴地去做了,失败都是因为我们只是想而没有去做,或者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训练要求您想到了就要马上运用,否则跆拳道实战中无论你想到千招万招,如果不用出来,等于一招也没有。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在想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在做最有意义的事,你就得到最有价值的结果!你在做琐事或虚度光阴,你就一事无成!所以,跆拳道训练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会树立每个阶段的目标、良好的习惯、坚强的个性、奋斗的观念、勇敢尝试等几种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五、结束语
作为跆拳道练习者应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它既是一种技击术,也将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跆拳道礼仪教育,在促进国民健身的同时,更应注意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把礼仪的修养赋予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中,使礼仪教育更具有鲜明时代的特征和新的生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中小学的道德水准,发挥应有作用。
第二篇:礼仪进入课堂
礼仪进入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龙王李中学 杨宁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为初中学生,除了学好文化外,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使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对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好地打开工作局面是非常必要的。并直接关系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
那么,让礼仪进入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上课中,不知不觉地养成文明礼仪的素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过程中,更能很好的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呢?这对政治教师来说,节节课都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和培养,任务是艰巨的。我个人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平时这样做就很好。
第一,政治教师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礼仪也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一个好老师,一本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式都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明白什么叫“礼仪”。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提高礼仪教学水平,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在学校,教师对学生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因此,自己在加强初中生礼仪修养的同时,更要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
第二,认真研究,选择合适的礼仪教学内容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在明确这一教学任务后,方可以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政治教师,要在自己的思品课堂上,能够很好的节节课都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就必须提前把各种岗位礼仪规则进行科学的整合,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习俗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认为:礼仪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个人生活基本礼仪素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礼仪的本质与核心内容,即对他人的尊敬。在教学内容上,不要把礼仪搞得高深莫测,这样会使礼仪脱离现实社会生活。
第三,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
礼仪并不是深奥的东西,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学好礼仪的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用礼仪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礼仪修养得到提高,并养成习惯。例如,采用实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在导入具体现实生活实例,将课堂设定为职业场所,要求每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投入到该角色当中,对教师引出的实例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处置。
就拿“握手礼”这一习已见惯的礼节来说吧!
.政治教师要做到古代现代相结合,中西方对照开眼界。其实现代礼仪是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发展的过程,不是“西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此教学中吸取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及一些好的观点、礼节。学生倘若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礼节逐渐消失,也自然明白礼仪的宗旨和时代对礼仪的要求。如要学生理解“握手礼”所代表的文明,就得让他们知道和封建等级社会密切相关的“跪拜礼”的取消是中国走向文明的一大步。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中国的现代礼仪和西方礼仪相对照、比较,让学生在纵横交错的礼仪知识体系中有更多的收获。“握手礼”“脱帽礼”“吻手礼”等等同样是西方的礼节,为什么只有“握手礼”在中国盛行,而其它礼节却没有什么“市场”呢?这样的对照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可见一斑。这样教学既能让大学生明白各种礼仪规则又能了解其本质,并能在各种场合运用自如。
.巧创情景提问题,角色扮演体会多。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这些特点。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同时,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习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习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要想学生能够知行统一,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带领学生到各种场合去练习又不太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虽然身处教室,但却犹如处于各种交际场景,可以饰演不同的交际角色。在这样的交际场景和角色体验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到的礼仪规则,又能自如的运用这些规则于各种场合。
第三篇:跆拳道课堂感受
跆拳道课堂感想
跆拳道课堂感想
从刚开始接触跆拳道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了,在这几个学时中,我从开始对跆拳道的毫无了解。还记得第一堂课时,老师介绍了跆拳道的核心——跆拳道精神,即:以礼始,以礼终。让我明白到一门防身进攻的技巧,能传承并被发扬至今,如果没有在精神上从古至今从内到外的贯穿,也难有现在跆拳道的辉煌。老师还介绍了跆拳道的起源,发展历史及近况,之后老师还言传身教,我们学会了品势,即将一定数量的动作编排串连,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特点和难度的统一模式套路。老师打的很有气势,让我们感受到了跆拳道的力量与魄力,渐渐地越来越喜欢跆拳道了,跆拳道是力量与精神的有机结合,让人在感受到力量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跆拳道的礼仪,让一套拳技在彰显刚力的同时,不失儒雅风范。老师还教我们学习了前踢,侧踢,横踢,后踢和下劈5个基本腿法,每种腿法进攻的位置与攻击力都不一样,前踢很容易踢,但是实战性不强,横踢的实战性比其他的几个腿法都强,下劈的破坏性很强,真正在实战中,其实是以组合技踢出的,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对方踢到,要随时更换战术,为了能踢到对方,就得想办法让别人失去防备,所以这就要需要战略,可见,跆拳道也是考验经验和智慧的运动。总而言之,几节课的学习让我对跆拳道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正懂得了跆拳道的精髓——以礼始,以礼终。
第四篇: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芳 余…文章来源:南宫徵羽推荐点击数:1819更新时间:2009-1-29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王芳余祖国湖北省五峰职教干训中心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试从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实践与探索、思考与困惑三个方面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对于引导学生领略民族音乐魅力,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民族音乐魅力,是中小学教育的人文要求。地方民族音乐指的是民族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总汇,它包括地方民歌、地方舞蹈、地方曲艺、地方演唱作品、民间歌谣等。如笔者所在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就是一块地方民族音乐的“富矿”,可以挖掘整理用之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方民族音乐从音乐层面上本质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情感寄托。它以自己特有的亲和力和扩散度影响着孩子心灵的成长,折射出别的地区和民族音乐无可替代的光辉。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地方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介绍给孩子们;只有从就近区的民族音乐着眼,把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民族音乐的精髓展示出来,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民族音乐的理念。
(二)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民族音乐的宏博精深,是改善音乐课堂教学格局的必然。中小学音乐观行教材作为通用教材存在着两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一是歌曲选用趋向陈旧,虽然大多是经典老歌名曲,却少了些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二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具体到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所谓众口难调,统编教材不可能为某一具体民族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风味小吃”和人文关怀。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缺乏鲜明的地域特色,不能更好地关照中小学生耳濡目染的感性材料。因此,将地方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对于改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丰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情趣都势在必行。
(三)将地方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向心力。爱国必先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也必然要以热爱地方音乐为出发点。热爱的前提是了解和欣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们往往由于舍近求远、熟视无睹等文化心理,忽视了对身在其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和领悟。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显然是对这种情况的纠偏救失。地方民族音乐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是与地方民族大众的生活、劳动、爱情息息相关的,是一个民族命运的羁旅和心灵的烙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地方民族音乐,就是引导孩子们向民族家园深处凝望,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本民族内在律动的对接与认同。
二、探索与实践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地方民族音乐积淀厚重,博大精深,包罗庞杂,不可能将它们照单全收地一股脑儿搬进课堂,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筛选和提炼;其次,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共荣,必须对它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后,才能将那些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此外,地方民族音乐以什么样的形式进人中小学音乐课堂,才能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也需要常变常新。下面笔者以所在地的民族音乐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实践性探
索。
(一)教唱民歌——“山珍野味”入课堂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土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多姿多彩,五峰被誉为山歌之乡。教唱民歌,就是把散发出地方民族气息的“山珍野味”引人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地感受到山地民歌在悲情中的浪漫,从而对民族生存状态中的多灾多难和不屈抗争产生认同和共鸣。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广阔生动的题材内容中去粗取精,摘英撷华。我精心挑选出《门口一口堰》、《会唱歌的落我家》、《采茶歌》、《打猪草》、《一条手巾白漂漂》、《请出二位歌秀才》、《我爱采花山》等十多首民歌,整理成活页,发给学生,课堂教唱,掀起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从多姿多彩的体裁样式中发掘精品,兼容并包。本地民歌的体裁形式有山歌、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新民歌等。在教学这些不同体裁样式的民歌中,我注意营造与这些民歌实际发生相仿的场景,如教唱《采茶歌》后,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向当地茶园,一边从事勤工俭学劳动一边演练这些歌调,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仅歌唱得有滋有味,而且领略了采茶劳动的艰辛不易,从实践中懂得了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疲劳、振奋精神的功效。在教唱《薅草锣鼓歌》后,我指导学生以歌舞形式把它搬上舞台,成为颇受全校师生欢迎的一个保留节目。
3.传授民间乐理,让学生体味古朴优雅的徴羽乐风。从艺术技巧和表演手法上看,本地民歌也有显而易见的地域特色。它曲体玲珑,宫、商、角、徴、羽调式齐备,尤以徴、羽两个调式为主打,体现了巴楚文化中的“徴羽乐风”。有选择地把这些地方民族的乐理常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也不无敬畏地体会到土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对巴土文化的根系和源头有所认识和了解。
(二)民间歌谣——清风徐来耳目新
民间歌谣是地方民众生产生活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有的叙人叙事,有的言情言志。总体来说,民间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一般都有怡人性情、教化一方的功能。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教点儿民间歌谣也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选择。五峰民间歌谣有时政歌、劳动歌、情歌、婚嫁歌、丧鼓歌、儿歌、历史传说歌、生活风情歌、杂歌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地歌谣中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雷公报》、《杨柳叶儿青》、《吴么姑》等长篇叙事民间歌谣。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用过的歌谣例举如下:
1.大月亮,小月亮
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做篾匠,嫂嫂起来纳鞋底,妈妈起来煮糯米,隔壁的伢儿闻到糯米香,伢儿伢儿你莫哭,明年发愤栽糯谷。
2.推磨拐磨
推磨拐磨,推的粑粑黑不过,隔壁的婆娘一餐吃哒十二个,吃哒心里不快活,半夜起来摸茶喝,炊子耪到后脑壳。
这是两首儿童歌谣。曲1包含着朴实山民对孩子这样的教化:吃果子要靠自己付出辛勤劳动。曲2则教育孩子不要贪吃过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教学的要求,或让学生朗读,或将民谣编成曲谱教唱,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歌谣的节奏感和朴实的音韵美。
(三)唢呐声声——民间吹打动地来
学习民间器乐演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五峰民间吹打乐有两种:由吹奏乐和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吹打乐”;由各种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锣鼓乐”,俗称“打家业”、“打溜子”。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它与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并依附于民俗活动生存和发展,根植于泥土,流传于民间,其艺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世代相袭,历久不衰。本地民间乐器主要有唢呐、直笛、皮鼓、大锣、钹、云锣等。
教学中,我一方面教给其乐曲结构,旋律特点,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鼓励孩子们向民间吹打乐高手虚心学习求教,不少同学已学会吹奏一种民间乐器。
(四)杨柳新枝——金曲翻作心头浪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由地方词曲作家原创的好歌金曲,它们不仅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韵味,代表了一个地方音乐艺术的当代成就。
由五峰本土词曲作家创作的《土家喜爱咚咚喹》、《山寨迎客来》、《咂酒歌》、《鸽子花》、《茶山小么妹》,有的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的捧回全国“群星奖”金奖,有的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滚动播出。在课堂上教唱这些歌曲,在校内文艺活动中排演这些作品是土家族文艺获得绵延不绝的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三、思考与困惑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一个相当大的母课题,从理论到实践都还亟需有识之士思索与探究,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我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思想认识无不源自于我们内在的观念),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笔者提出如下的思考与困惑: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担负起直接传承文化的重任。教育者只有把它提升到民族文化重新建构的高度,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才会跨越重重障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务必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责无旁贷。
(二)让地方民族音乐进人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只要应试教育还存在,地方民族音乐就不可能大面积地呈强势地进人中小学音乐课堂。
(三)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祈福于教材改革的区域化。教材的“大一统”格局必须突破,各地应当组织教育专家和文艺专家们编辑出版自己的乡土教材,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教材。
(四)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高水准的双师型音乐专业教师。他不仅要做音乐专业教师,传授乐理常识和一般性音乐技巧,也必须力求使自己变成谙熟和精通这一地方文艺的民族文艺家。除了他自身朝着这一目标做不懈的努力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和民间采风的机会。
(五)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渴盼教学形式的变革。封闭式学校管理再也不能搞封闭式教学,学生必须关心社会,关心地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传经送宝,让部分音乐特长生深入乡间访问民间艺人都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六)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说到底是社会系统工程,是民族文化工程,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必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定州城是冀中平原上的古城,也是秧歌和吹歌的发样地之一。
相传在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曾为定州秧歌和吹歌谱曲、填词,因此,当地有“苏秧歌”之说。
吹歌在定州市境内甚为普及,其中以子位村最为活跃。子位村有一万多口人,能从事吹、打、弹、拉和吹歌活动的不下一千人,村里有老年吹歌班、青年吹歌班、妇女吹歌班、少年儿童吹歌班。娃娃们上小学,在小书包里也经常装着小管子、小竹笛、小唢呐等吹奏乐器,一有空闲,就掏出来吹奏一阵。每逢麦假、秋假、新年、春节或喜庆之日,人们总要凑在一起演奏吹歌,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习。从这些农民业余吹歌班里,培养出不少专业演奏家,如中央乐团的著名笛子演奏家王铁锤,从小就在子位村拜师学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与这个民间音乐摇篮的熏陶和培育是分不开的。
子位村的吹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已谱录了40多首乐曲,其中有表现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放驴》、《打枣》、《打秋千》、《梳妆台》,也有根据民歌和地方曲艺演变而来的《快乐的春天》、《拆破街》,还有《金字经》、《五圣佛》、《上桥祭》等反映宗教仪式和僧侣生活的乐章。其主奏乐器以管子为主,唢呐、笙、笛、板胡等为伴奏乐器,管子起领奏或独奏作用,情绪异常热烈,井讲究音色韵味之美。曲调旋律多为表现冀中平原的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很浓。演奏方法严正,是当地农民自我娱乐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活动。
定州吹歌在演奏中,经常咔戏。但不是外地吹歌中所惯用的硬咔。这是运用唢呐和小海笛、小海锥吹奏一段乐曲之后,放下乐器,嘴内还继续发出一种奇妙的音响。但是,听众看不见演奏者运用什么乐器,却能模仿许多地方戏曲唱腔,以至超越人声音域的限制,奏鸣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澳大利亚专门研究中国民间器乐的留学生葛榛树为寻找这个谜底,曾把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唢呐演奏家梁培印特邀至其住所,做了个别即兴表演,这才解开了疑团。原来,演奏者的舌下含着两块很小的金属片,名曰“口琴子”。年轻的远洋客人对此大为惊叹。她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
第五篇:地方性民族歌曲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地方性民族音乐进入课堂的探究
11级学3班 11210308 胡 珍
4月2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传承人、新化县文化馆馆长辜红卫先生一行,来到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歌讲座,展示了新化山歌的无穷魅力。一曲《神仙下凡实难猜》迷倒了无数俊男靓女,受到了90后学子们的激情热捧。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山歌以口头创作、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其曲调、节奏、结构、句式都很自由,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看到新化山歌进校园的活动,对民族音乐进中小学课堂进行了思考探索。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可能将它们照单全收地一股脑儿搬进课堂,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筛选和提炼;其次,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共荣,必须对它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后,才能将那些
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一)教唱民歌——“山珍野味”入课堂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多姿多彩,五峰被誉为山歌之乡。教唱民歌,就是把散发出地方民族气息的“山珍野味”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地感受到山地民歌在悲情中的浪漫,从而对民族生存状态中的多灾多难和不屈抗争产生认同和共鸣。
2.从多姿多彩的体裁样式中发掘精品,兼容并包。本地民歌的体裁形式有山歌、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新民歌等。在教学这些不同体裁样式的民歌中,注意营造与这些民歌实际发生相仿佛的场景,如教唱《采茶歌》,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向当地茶园,一边从事勤工俭学劳动一边演练这些歌调,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仅歌唱得有滋有味,而且领略了采茶劳动的艰辛不易,从实践中懂得了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疲劳、振奋精神的功效。
3.传授民间乐理,让学生体味古朴优雅的徵羽乐风。从艺术技巧和表演手法上看,本地民歌也有显而易见的地域特色。它曲体玲珑,宫、商、角、徵、羽调式齐备,尤以徵、羽两个调式为主打,体现了巴楚文化中的“徵羽乐风”。有选择地把这些地方民族的乐理常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
(二)民间歌谣——清风徐来耳目新
民间歌谣是地方民众生产生活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有的叙人叙事,有的言情言志。总体来说,民间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一般都有怡人性情、教化一方的功能。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教点儿民间歌谣也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选择。
(三)唢呐声声——民间吹打动地来
学习民间器乐演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五峰民间吹打乐有两种:由吹奏乐和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吹打乐”;由各种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锣鼓乐”,俗称“打家业”、“打溜子”。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它与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并依附于民俗活动生存和发展,根植于泥土,流传于民间,其艺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世代相袭,历久不衰。本地民间乐器主要有唢呐、直笛、皮鼓、大锣、钹、云锣等。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一个相当大的母课题,从理论到实践都还亟需有识之士思索与探究,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我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思想认识无不源自于我们内在的观念),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笔者提出如下的思考与困惑: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担负起直接传承文化的重任。教育者只有把它提升到民族文化重新建构的高度,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才会跨越重重障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务必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责无旁贷。
(二)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只要硬式教育还存在,地方民族音乐就不可能大面积地呈强势地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三)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祈福于教材改革的区域化。教材的“大一统”格局必须突破,各地应当组织教育专家和文艺专家们编辑出版自己的乡土教材,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教材。
(四)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高水准的双师型音乐专业教师。他不仅要做音乐专业教师,传授乐理常识和一般性音乐技巧,也必须力求使自己变成谙熟和精通这一地方文艺的民族文艺家。除了他自身朝着这一目标做不懈的努力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和民间采风的机会。
(五)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渴盼教学形式的变革。封闭式学校管理再也不能搞封闭式教学,学生必须关心社会,关心地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传经送宝,让部分音乐特长生深入乡间访问民间艺人都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六)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说到底是社会系统工程,是民族文化工程,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必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一带的民族音乐素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有责任负担起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任务。
新化山歌最为国家地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过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萌芽,衍变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新化深入到民众的每一个角落,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化山歌有其自己独特的曲调,如《神仙下凡实难猜》《溜溜歌》等等歌曲,在当地是非常受欢迎的,流传甚广。新化山歌的传承就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录音摄像,强求了不少的新化山歌,为新化山歌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让地方性民歌进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来,来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