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5:1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第一篇: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内容摘要:中关村已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孕育了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20多家,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走在全国前列。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有很多创新和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借鉴。

关键词:产业联盟,自主创新,中关村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

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到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已从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贸工技”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式发展阶段;已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机制较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系统。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园区面临着全球化技术转移和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化,国际区域间的竞争及园区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依托中关村创新系统进行联合创新已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关村创新系统集中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寻求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大战略突破口。首先,中关村创新系统拥有国家顶级的知识创新系统。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研资源,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著名大学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70家科研机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1个,占全国28%。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2个,占全国22%。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占全国20%。有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65个。第二,中关村创新系统有全国最活跃的创新企业。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目前创新企业数量最多、最为密集的地区。园区内企业数量达到17000多家,大部分为高科技企业,每年新认定的创新型企业超过4000家。第三,中关村创新系统具有全国领先的创新基础条件。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学历层次最高的人才资源。拥有国内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建成了9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8个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拥有首都政治资源,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媒体宣传等资源。第四,中关村创新系统拥有全国最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资源。几乎所有的国内超大型企业和部分跨国公司的亚洲业务都将总部设在北京,政府采购的决策中心在北京,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也产生了庞大市场需求。第五,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中关村创新系统建设。中关村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20多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要求并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做强的八条政策措施,北京市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二十三条意见》,决定“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本节数据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及原因(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快、创新多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快速、类型丰富。从2002年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联盟成立至今,中关村地区已成立了20多家产业联盟,包含了研发合作、技术标准、产业链合作、市场合作和社会规则等5种类型的联盟。据初步了解,中关村产业联盟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中关村产业联盟所覆盖的产业范围广。中关村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手机动漫等多个产业领域,有的是中关村当前的支柱产业,有的是具有重大发展潜力且当前需要大力培育的产业。这些产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或跨越式发展阶段,有很多产业共性问题需要解决。

中关村产业联盟在很多方面具有创新性。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内没有其他地方的产业联盟建设可以借鉴,再加上国内产业联盟建设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就需要联盟建设的各个主体进行各种制度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在联盟的法律形式、治理方式、管理方式及联盟的很多工作上都具有创新性。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关村是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有意愿和基础。中关村有大量的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化,研究机构需要与产业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中关村有大量活跃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联合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关村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产业联盟有客观需求。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高、风险大,企业需要联合创新以分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快,技术转化的周期短,技术交叉融合多,产学研需要加强合作。第三,信息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特性,创新产品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和技术标准的竞争,信息产业必须搞联合创新。

第三,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与中关村园区内的企业特性相关。中关村企业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如联想、中星微、大唐等,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先,行业龙头企业尽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际竞争中尚处于弱势,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上受制于国外,有联合进行技术突围的要求。企业有意愿自发组成产业联盟,如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第二,中小企业虽有很强的创新活力,但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与大企业竞争,需要联合起来达到规模经济,迈过一定的市场门槛。

第四,中关村拥有独特的首都资源,通过联合易于获取。中关村具有两类独特的首都资源,一是政府资源,即国家每年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投入,如对下一代互联网、TD-SCDMA、AVS等技术,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二是市场资源,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有一半以上在北京,国家161家中央企业有120多家总部在北京,政府采购的决策中心在北京,北京本地市场特别是2008年奥运市场需求巨大。中关村在争取和利用这些资源上具有区位上的便利,通过联合更有利于获得这些资源。

第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是中关村产业联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北京市政府特别是中关村管委会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认识到,产业联盟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早在2002年就开始提出要设立产业联盟,之后在各类文件中都提到了要通过产业联盟建设带动产业发展,2007年1月专门制定了全国首个《产业联盟支持政策》,明确对产业联盟各项工作的支持手段和资金支持额度。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特点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实践形式丰富,以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和市场合作产业联盟为主 课题组调研的20家产业联盟中,研发合作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和社会规则产业联盟等五类联盟都有实践。这五类联盟都是基于创新的联盟,都是为创新服务的。突出特点是,产业链合作联盟和市场合作联盟占据了绝大部分。这种结构与中关村园区的创新特点是相符的。中关村园区科研机构多,原始创新突出,但产业化面临巨大挑战,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有利于解决原始创新的产业化瓶颈。其次,中关村聚集了大量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场合作联盟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合作达到规模经济。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在法律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国内产业联盟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是法律形式问题。国外产业联盟有多种形式,有的设立为非盈利组织,有的设立为公司,有的只是根据协议协调行动。从实践看,国外的产业联盟多数为非盈利组织。国内对非盈利组织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

中关村产业联盟采取了多种灵活方式解决法律形式问题。有的采用了协议形式,有的设立为公司,多数联盟采用了行业协会或行业协会分会的形式。由于国内对行业协会的规定比较灵活,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园区协会主管部门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态度,以协会形式注册的联盟较好解决了法律身分问题,为联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区域环境条件。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的组织

从联盟形成看,中关村产业联盟基本上都是企业自发形成的组织。从运行机制看,中关村产业联盟建立了企业主导的治理结构。多数联盟采用了行业协会的法律形式,在治理上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或“理事会-秘书处”的结构。少数联盟采用了协议形式,在治理上实行集体协商的方式。个别联盟采用了公司形式,在治理上采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的结构。不管联盟采用何种形式,成员企业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不进行任何直接干涉。

(四)中关村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以解决产业创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中关村产业联盟一般为解决产业创新中的特定问题而设立,即联盟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中关村产业联盟虽然多数采用了行业协会或行业协会分会的法律形式,但是并没有像行业协会那样只是制定类似“促进行业发展”的一般性目标,而是设立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如研发某项技术,打造某项创新技术的产业链等。由于联盟的目标高度聚焦,联盟在资源投入和工作计划上相对确定,目标也容易实现。

中关村园区以及园区外的相关企业参与联盟的积极性很高。企业参与联盟的积极性高的原因在于联盟的目标是帮助企业解决创新中的具体问题,多数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联盟企业都是业务相关企业,对业务和市场非常了解。因此,联盟很容易建立有效的治理,从而保证了联盟的市场导向。

(五)中关村产业联盟有区域性联盟,也有全国性联盟,都由国内企业主导

课题组调研的20家产业联盟中,6家是区域性联盟,14家是全国性联盟或以北京为主的全国性联盟。无论是区域联盟还是全国联盟,都是国内企业自主的联盟。

部分联盟开始走向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员的国际化。如闪联联盟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参与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资源。二是业务的国际化。如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联盟,在业务上与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了成员的创新能力。

(六)中关村产业联盟整体上处于发育阶段,很多工作尚在探索中

产业联盟在国内是新事物,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关村又走在全国前列,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不多。总的来说,中关村产业联盟整体上还处于发育阶段,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如在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背景下园区如何建立促进联盟发展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园区如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促进联盟发展;如何尽快建立完善联盟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等。

四、中关村产业联盟对创新的作用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

中关村不同类型的产业联盟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创新。

闪联技术标准联盟抓住3C融合的机会,制定了闪联标准。闪联标准V1.0版本包含了204项发明专利,全部为联盟成员企业所有。2005年,闪联标准已成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2007年闪联国际标准提案在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14:1的高票数通过委员会提案,成为最终委员会提案(FCD)。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上长期受制于人,闪联标准成为国内企业技术突围的重要突破口。

闪联技术工程中心是闪联技术标准联盟核心成员共同投资成立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共同研发闪联技术标准的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不仅集中了一批技术专才从事研发活动,而且还将部分研发项目分配到成员企业,发挥了成员企业的技术专长,提高了成员企业的研发能力,减少了重复投入,加快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

TD-SCDMA产业联盟是中关村主要的产业链合作联盟。国内企业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后,商业化过程面临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问题。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商业化要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就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上下游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协调投资、共享技术和信息,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运营商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中关村市场合作联盟对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市场;共同学习、统一认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共建研发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如长风联盟通过将下游企业吸引到联盟中,扩大了市场空间。下一代互联网联盟建立了成员企业统一共享的Ipv6测试中心,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7+1”饲料联盟通过联合采购,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是中关村的社会规则联盟。2004年联盟与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联合编制了《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标准》、《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标准》,并推动北京市将其设定为强制性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不仅推动了环保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有利于保障卫生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

中关村产业联盟增强了区域创新网络。出口软件联盟、长风联盟、下一代互联网联盟等市场合作联盟建立同行业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闪联联盟、TD-SCDMA联盟、AVS联盟等建立了区域内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合作关系。

中关村产业联盟联合了区域外的创新资源,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中关村拥有突出的知识创新资源,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中关村的产业力量常常无法支持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中关村必须联合全国的产业资源,才能完成整个创新过程。中关村产业联盟通过联合全国创新资源,极大地提高了中关村的创新能力。如科学院计算所研发的AVS数字音视频技术标准,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产业链不完善,受到国外技术标准的压制。2004年,计算所联合TCL、创维、华为、海信、海尔、浪潮、长虹、上海广电、中兴通讯等十二家国内电子制造企业发起成立AVS产业联盟,共同推动国内技术标准的商业化,成效显著。

中关村产业联盟将区域创新能力辐射到全国,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多为全国性联盟,这些联盟组成了全国性的创新网络。以TD-SCDMA联盟为例,TD-SCDMA技术标准起源于中关村的科研院所,由大唐集团开发。大唐集团拥有TD-SCDMA技术标准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知识产权。组建产业联盟后,大唐集团向成员企业免费提供所持有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帮助成员开发上下游产品,使得相关企业能迅速进入该产业。联盟成员多为北京以外的企业,包括华为、联想、中兴、南方高科、华立、普天、TCL、上海展迅、重邮科信、海信、宁波波导、广州新邮通等遍布全国各地的40家企业。

五、中关村产

(一)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大力支持联盟建设,但不干预联盟的运营

北京市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产业联盟的设立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盟形成阶段,政府部门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支持手段各式各样,如资金支持、提供办公场地、通过项目支持。政府的支持是建立在企业自发基础上的,企业的需求和自发组织是基础,政府的支持起加速作用。

在联盟运行阶段,政府不进行任何的直接干涉,各类联盟均以“自发、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进行运作。政府只是对联盟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和进行必要评估,对政府支持的(二)结合区内企业特性建设产业联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80%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活力,但规模小、资源匮乏、市场能力弱,创新成功率较低,难以单独与国外大企业竞争。政府部门支持中小创新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有利于中小创新企业跨越一定的市场门槛,提高创新成功率。中关村大力发展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符合园区企业特点,抓住了区域创新的关键矛盾。

园区内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正在从产业跟随者发展为产业领先者。这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在技术标准上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部门支持园区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走联合创新的道路,帮助园区龙头企业转变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先者。

(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结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展战略联盟建设

中关村在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重点产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特性,需走联合创新道路。中关村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产业联

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发展还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眼于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联盟、生物医药外包联盟、创意产业联盟、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等,都为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四)以促进产业创新为目标,从支持单个企业创新转向支持整个产业创新 中关村发展产业联盟反映了政府部门支持创新的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即以促进产业创新为目标,从支持单个企业创新转向支持整个产业创新。中关村园区政府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主要表现在:为产业群体突破创造机会,以少量政府资源整合产业资源实现联合创新,引导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产业,利用联盟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五)鼓励联盟对外开放,发挥园区创新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园区政府鼓励园区产业联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全国创新机构加入园区联盟,也鼓励全国的创新机构到园区设立产业联盟,利用中关村的各种创新资源。实践表明,园区产业联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园区的创新,也开始在一些战略性产业的创新中发挥全国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六)要积极进行制度、组织治理、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 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联盟的治理和内部管理也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模式,需要政府、联盟、企业等各个主体在联盟建设过程中探索、创新。中关村产业联盟经过几年的运作,在制度、组织治理、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创新。

(本文为“产业联盟与创新”专题调研报告分报告)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袁东明

执笔 来源:国研报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2&ID=231347&replyID=&skin=1

第二篇: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的汇报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2008年3月13日)

为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国家和首都创新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全球新兴的创新中心,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有关精神,中关村科技园区按照“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这一思路,积极探索以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联盟的内涵。产业联盟的本质是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情况下企业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类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发展的产物。产业联盟一经出现,就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中关村产业联盟产生发展的背景。产业联盟在中关村的形成和聚集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全球化技术转移和国际化资源配置带来的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 化;二是园区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对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应对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三是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新的促进产业发展模式。

1.全球化技术转移和国际化资源配置带来的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化。近年来,科技全球化加快,使得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标准、专利、人才、信息等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产业联盟是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在战略高科技产业领域政策扶植和引导的重点方向,对提高美国战略高科技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区域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中关村必须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争抢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能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2.园区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对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应对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在微观层面,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格局和更大的竞争压力,一是国家间、联盟间竞争加剧;二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受自身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风险较大;三是在国内市场趋于饱 和的情况下,开辟新市场满足新的增长需求,拓展国际市场的压力;四是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压力。目前中关村企业有80%仍是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靠单打独斗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在高端产业越来越难以应对新竞争的压力。

3.中关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新的产业促进模式。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逐渐走出依赖招商引资、土地出让和政策优惠的传统发展模式,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和竞争格局,围绕全球新兴创新中心的建设需求,不断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发展模式,正在形成“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为手段支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三)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1.产业联盟发展的总体情况。2002年10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有长风软件联盟、数字电视产业联盟、闪联、龙芯联盟、新材料产业联盟、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节能环保等22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近20个产业领域,对于整合资源解决这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发展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和产学研合作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

2.产业联盟的分类。按照组成联盟的单位性质,中关村的产 业联盟有两类:一是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如中关村软件企业出口联盟等;二是产学研联盟,如TD-SCDMA产业联盟、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按照产业发展的阶段,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可分为三种:

一、产业化前的联盟。以制定行业标准为基本手段,如闪联工作组;

二、产业化过程中的联盟。以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核心目标,如TD-SCDMA产业联盟;

三、产业成熟阶段的联盟。以共同开拓市场为核心目的,如长风软件联盟等。

同时,中关村有一类联盟非常值得关注,即以标准为纽带形成的产业联盟。其通常由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牵头,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共同的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同时又借助联盟的力量促进标准实现产业化或上升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如闪联工作组、AVS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

3.产业联盟的特点。科教功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在空间上的耦合,使得中关村的产业联盟表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高度的创新性。如闪联、AVS、移动多媒体联盟等产业联盟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是广泛的代表性。如数字电视联盟成员达135个,聚集了产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大学院所等各类成员,拥有完整的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国际化趋势成为主流。闪联、AVS等众多技术标准迈向国际标准,并积极吸引国外企业参与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资 源。

四是绝大多数联盟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高度共享。如目前中关村约2/3以上的产业联盟是全国性联盟或以北京为主的全国性联盟,其科技、信息、人才资源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开放和共享。

4.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以产业联盟为依托,园区初步营造了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在以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中关村龙头作用引领科技革命潮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网络出版联盟成员北大方正集团的“网络数字音视频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汉王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绘画板,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闪联工作组制定的闪联标准即将成为全球首个3C协同领域的国际标准;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员凌讯华业公司研制出第一颗符合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信道解调芯片,创毅视讯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颗符合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的信道解调芯片、华旗资讯公司研发的我国第一款手持移动电视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正式发布;SCDMA产业联盟成员信威通信公司SCDMA无线接入系统在蒙古国全线开通;国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已建立了5个规模商用试验网,主要依托TD-SCDMA联盟成员大唐移动公司建设;生物医药联盟成员北京科兴公司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同研制的人用禽流感疫苗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参与“国务院办公厅节约型办公区 示范工程”(中南海北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等等。

回顾近年来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构成了中关村创新型经济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中关村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

(四)中关村电子信息领域产业联盟的发展情况(部分)

——闪联。2003年7月,闪联即“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工作组在信息产业部支持下成立。2005年5月,在我委的支持下,闪联信息产业协会成立,成为推广闪联标准的中立的法人实体。目前拥有成员100多家,覆盖国内计算机产业50%、家电产业84%和手机产业50%的市场份额,在业界的影响力持续增强。目前,拥有相关专利204件,成员企业已经推出30余款闪联产品在市场上销售,2007年底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台,带动了国内3C协同产业快速发展。据赛迪估计,我国3C协同产业规模将从2006年的12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673.1亿元。2005年6月,《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简称闪联标准)1.0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是中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2007年11月,闪联标准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至关重要的一轮投票。全球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花落中国已成定局,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

——TD-SCDMA产业联盟。2002年10月,在信息产业部、国 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推动下,由大唐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发起和组织的TD-SCDMA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大唐电信、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等8家通信企业成为该联盟的首批成员,目前成员已发展至48家会员,覆盖了TD-SCDMA产业链从系统、芯片、终端到测试仪表、智能天线、操作系统等等的各个环节。此外,三星、LG、MOTO、爱立信、MTK、诺基亚等越来越多国际通信巨头正在进行批量产品开发或已经推出相应的TD产品。目前,终端射频芯片、各类测试仪表和终端开发工作陆续获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我委组织产业联盟企业申报国家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产业化专项第二期项目,其中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首批4个项目全部由中创信测公司和星河亮点公司、新岸线公司、东方网力公司四家联盟企业承担。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2005年2月,由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联合天地互连、清华比威、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现有会员28家。联盟以应用发展为龙头,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上下游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关系,整合资源,促进行业应用。2005年,联盟企业中标40%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产业化项目;2006联盟企业又中标17个相关项目,为总共34个项目的50%。同时通过信息产业部等政府机构,进行中日、中欧、中美的IPv6产业交流。中国企业也走出去和国外单位联合研发,在欧盟第六框架中,以天地互连为单位的中关村企业中标欧盟项目,为中方在欧盟第六 框架IPv6领域唯一中标的项目。目前联盟成员正积极准备参与欧盟第七框架科技计划项目的投标工作。

——数字电视产业联盟。2007年6月,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数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闪联信息产业协会等九家单位发起,上百家在数字电视领域拥有技术产业优势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联盟下设8个工作组,共有135个成员,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联盟抓住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颁布契机,正积极筹备申请建设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二、中关村以支持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工作全面推进

(一)以产业联盟建设为主线的产业促进工作思路逐渐明晰。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加强了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既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也应是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和探索,中关村科技园区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委制定并发布了《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2007年,我委确立了以产业联盟建设为主线的产业促进工作思路,开始由以往关注单一企业、单一项目的工作模式向促进联合创新转变,并在《促进中关村科技园 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重点细分产业的促进方案和《2007—2008园区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指南》,明确提出重大产业化项目将主要围绕产业联盟展开。目前,已依托产业联盟制定了中关村数字电视与多媒体等九个特色优势产业的促进方案,企业以数字电视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联盟为依托申请的部分重大产业化项目已经列入07年~08年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计划,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日臻完善。为了给产业联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2006年我委制定并实施《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对产业联盟的扶持政策,对产业联盟的基本要素、主要任务、政策支持等进行了制度探索,明确要在创造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吸引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参与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等活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在修订后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重点产业联盟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产业联盟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整合产业资源,共同开拓市场建立测试验证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开展行业研究,举办重大活动等。

(三)积极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交流、碰撞提供了新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协作创新,提高 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按照“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形成创新集群”的工作思路,我委积极推动项目支持方式从支持单一项目转变为建立产业促进工作体系,从关注“单一企业、单一项目”向聚焦重点产业联盟转变,从单纯依靠专家评审向市场、行业和风投等多角度评价相结合转变。由于项目支持方式的转变,财政资金对重点产业实现了集中高效配置,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推进园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以2007年为例,我委对数字电视、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9个重点领域产业联盟共立项57个重大项目(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专项42个,占项目总数的73%),拨付专项资金共计9557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0.6亿元。截至2007年年底,支持的57个项目共产生标准5项、专利125项、软件著作权29项。

下一步我委拟通过政策制定和项目安排,在促进产业联盟规范化运作、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创新、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其产业创新中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创新合力和创新网络,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促进产业联盟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我们的建议

(一)当前促进产业联盟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联盟缺乏相关的管理法规。产业联盟在国内出现到目前仅5年多时间,尚属新生事物。目前国内法律法规在产业联盟 的管理上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例如对产业联盟存在的法律身份、管理政策、评价标准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2.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联盟较为匮乏,影响了产业促进工作的效率。虽然产业联盟在一些地区或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整个国家或行业来看,还缺乏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联盟。这对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不利。

3.国内缺乏对产业联盟支持的专项资金。目前只有中关村等少数地区在产业发展资金或科技研发经费中设置了产业联盟这一支持方向,目前国家和国内大多数地区还没有设立专门支持产业联盟的专项资金,这对于引导和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十分不利。

4.受主客观因素限制,政府采购对产业联盟的发展支持不够。与单个企业相比,产业联盟在集成创新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理应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占有优势。但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缺失,产业联盟缺乏“正式”或“合适”的身份,同时某些政府部门对联盟某些成员存在不熟悉或不信任情况,使得政府因此在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时存在很多困难和不便,并不占优势,其实并不符合政府鼓励开放式协同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精神。

(二)我们的建议

1.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产业联盟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建议国家调整或设立相应的法律,明确产业联盟的法 律身份,并对其规范管理出台相关管理法规。中关村将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产业联盟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创新方面“先试先行”,为国家产业联盟的法制建设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在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产业引导和支持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壮大,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的集团军。中关村希望能够在信产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首都区域创新优势,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以及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国家重大专项,组建辐射全国的产业技术联盟,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促进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并加速科技成果的形成与转化。

3.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产业联盟发展,重点支持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转移、国际化合作等项目或活动。

4.推动政府采购对联盟的支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明确产业联盟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主体身份,大力支持其开展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活动及成果,通过订购、首购等方式,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采购产业联盟提供的自主创新产品与服务。

5.希望能与信产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开展重大项目配套支持合作,共同促进TD-SCDMA产业联盟、下一代互联网产 业联盟、闪联、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现有产业联盟的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做强做大。

第三篇:联盟引路,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创新发展_1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联盟引路,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存储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抓机遇,力争技术突破。”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近日指出,随着存储产业在科技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将加大对存储产业的支持力度,并把存储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我国存储产业蓬勃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在云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存储架构和应用环境,融合创新逐渐成为一种必要条件。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辟出一个创新发展的新舞台,推动我国存储产业的快速壮大,满足用户信息化建设的综合需求,将成为存储业内、行业客户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存储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根据业界预测,今年我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将继续保持超过15%的同比增长速度。对此,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恩东表示,在信息技术时代下,随着我国存储市场容量的激增,存储产业正面临以数据为核心的体系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设备的可靠性、可控性、可信性及可管理性也因此变得格外重要,这使我国存储厂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数据的产生类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由过去的结构化的数据在向半结构化发展,由海量数据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 据王恩东阐述,这种变化对存储产业来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以前,我国存储产业更多的是跟随国外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在追跑,但当前这样一种新的背景,为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超越国外的企业和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李新男指出,“十二五”规划对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关键领域的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产,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我国存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相关部门重点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此,科技部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并且指导成立了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国内存储产业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李新男特别强调,科技部将高度关注中国存储创新年会及联盟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存储技术创新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鼓励联盟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

“‘十二五’期间,在云计算和物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的融合和海量数据的激增,使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这对存储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也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在标准制订、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积极促进和大力支持我国存储产业的发展。

联盟发挥引路作用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王恩东表示,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了存储业内信息交流的平台,创新也已成为凝聚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用户的一种力量。联盟将带动存储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增强存储产业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存储产业的快速发展。

王恩东说,自2010年1月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为我国存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承担了多项重大项目,召开了首届理事成员大会,推动了联盟成员的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存储年会,使国内存储产业的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他表示,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将在存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协调、监督和带动作用,积极成为市场推广和技术应用的主体,为我国存储产业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文作者:张伟)

“當前,我國存儲產業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緊抓機遇,力爭技術突破。”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新男近日指出,隨著存儲產業在科技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將加大對存儲產業的支持力度,並把存儲產業創新發展作為國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創新是我國存儲產業蓬勃發展的最活躍因素。在雲時代,面對日益復雜的存儲架構和應用環境,融合創新逐漸成為一種必要條件。今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開辟出一個創新發展的新舞臺,推動我國存儲產業的快速壯大,滿足用戶信息化建設的綜合需求,將成為存儲業內、行業客戶乃至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

存儲產業發展面臨新機遇

根據業界預測,今年我國企業級存儲市場將繼續保持超過15%的同比增長速度。對此,中國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恩東表示,在信息技術時代下,隨著我國存儲市場容量的激增,存儲產業正面臨以數據為核心的體系結構的調整和技術升級,作為數據載體的存儲設備的可靠性、可控性、可信性及可管理性也因此變得格外重要,這使我國存儲廠商迎來瞭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雲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數據的產生類型也發生瞭很多變化,由過去的結構化的數據在向半結構化發展,由海量數據時代進入大數據時代。” 據王恩東闡述,這種變化對存儲產業來講,帶來瞭新的發展機遇。在以前,我國存儲產業更多的是跟隨國外的技術和產業發展路徑在追跑,但當前這樣一種新的背景,為我國存儲產業實現彎道超車,超越國外的企業和技術提供瞭很好的機遇。

李新男指出,“十二五”規劃對自主創新提出瞭新的要求。國傢關鍵領域的數據是重要的戰略資產,加大創新力度推動我國存儲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是相關部門重點努力的方向之一。為此,科技部推出瞭一系列配套措施,並且指導成立瞭中國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國內存儲產業提供瞭一個技術創新的平臺。李新男特別強調,科技部將高度關註中國存儲創新年會及聯盟工作的進展情況,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確保存儲技術創新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同時鼓勵聯盟在組織模式、運行機制上大膽創新。

“‘十二五’期間,在雲計算和物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網絡的融合和海量數據的激增,使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復雜,這對存儲產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也提出,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就必須提高自主創新力,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在標準制訂、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等方面積極促進和大力支持我國存儲產業的發展。

聯盟發揮引路作用

王恩東表示,中國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瞭存儲業內信息交流的平臺,創新也已成為凝聚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用戶的一種力量。聯盟將帶動存儲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增強存儲產業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我國存儲產業的快速發展。

王恩東說,自2010年1月中國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以來,為我國存儲產業的發展提供瞭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承擔瞭多項重大項目,召開瞭首屆理事成員大會,推動瞭聯盟成員的發展,成功舉辦瞭首屆中國存儲年會,使國內存儲產業的知名度得到瞭顯著提高。他表示,中國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將在存儲產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協調、監督和帶動作用,積極成為市場推廣和技術應用的主體,為我國存儲產業規范、有序、快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本文作者:張偉)

“当前,我国存储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抓机遇,力争技术突破。”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近日指出,随着存储产业在科技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将加大对存储产业的支持力度,并把存储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我国存储产业蓬勃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在云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存储架构和应用环境,融合创新逐渐成为一种必要条件。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辟出一个创新发展的新舞台,推动我国存储产业的快速壮大,满足用户信息化建设的综合需求,将成为存储业内、行业客户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存储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根据业界预测,今年我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将继续保持超过15%的同比增长速度。对此,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恩东表示,在信息技术时代下,随着我国存储市场容量的激增,存储产业正面临以数据为核心的体系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作为数据载体的存储设备的可靠性、可控性、可信性及可管理性也因此变得格外重要,这使我国存储厂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b7f

“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数据的产生类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由过去的结构化的数据在向半结构化发展,由海量数据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 据王恩东阐述,这种变化对存储产业来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以前,我国存储产业更多的是跟随国外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在追跑,但当前这样一种新的背景,为我国存储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超越国外的企业和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李新男指出,“十二五”规划对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关键领域的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产,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我国存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相关部门重点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此,科技部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并且指导成立了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国内存储产业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李新男特别强调,科技部将高度关注中国存储创新年会及联盟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存储技术创新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鼓励联盟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

“‘十二五’期间,在云计算和物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的融合和海量数据的激增,使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这对存储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也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在标准制订、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积极促进和大力支持我国存储产业的发展。

联盟发挥引路作用

王恩东表示,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了存储业内信息交流的平台,创新也已成为凝聚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用户的一种力量。联盟将带动存储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增强存储产业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存储产业的快速发展。

王恩东说,自2010年1月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为我国存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承担了多项重大项目,召开了首届理事成员大会,推动了联盟成员的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存储年会,使国内存储产业的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他表示,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将在存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协调、监督和带动作用,积极成为市场推广和技术应用的主体,为我国存储产业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文作者:张伟)

第四篇: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贾若祥2005年11月01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北京中关村电子产业集群、广东东莞电脑零配件产业集群以及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产业集群概念的普遍应用,往往容易与其它类似概念相混淆,同时,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他们对产业集群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辨别,并区分与其它类似概念的不同。

一、产业集群概念辨析

(一)产业集群

集群或簇群(cluster)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Czamanski S 1974)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二)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

产业集中(industrial concentration)是指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在整个产业内的份额,是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产业集中可以通过绝对集中指标和相对集中指标来反映,绝对集中指标通常用位于某一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某项指标(如市场占有率等)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来反映,从中可以看出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垄断程度,而相对集中指标主要以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及以洛伦茨曲线为基础的吉尼系数来衡量,可以反映整个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中程度。一般来讲,如没有特别说明,产业集中主要反映产业内企业垄断程度的高低,而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没有对产业内企业间联系进行特别关注。因此,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概念相差比较远,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三)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集聚(agglomeration)是指事物的空间集中过程,早在一个世纪前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就开始使用聚集(agglomeration)的概念,主要是讲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产业集聚主要是研究产业的空间分

布形态,特别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产业集聚在某一共同空间发展,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带来规模经济受益。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关系密切,但是两者又有区别。产业的空间集群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聚都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虽然有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但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就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必须条件,而非全部条件。

(四)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是指某种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目前,与产业链相关的还有价值链、生产链、供应链、商品链等不同概念。尽管说法发生了变化,但其内容的实质没变,只不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的联系进行阐述。与产业集群相比,产业链也强调产业之间的联系,但产业链主要侧重于产业间联系,对于产业以外的机构如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关注较少,此外,产业链没有空间集聚的概念。产业集群的概念则要比产业链的概念丰富得多,它既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包括产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间的联系,而且还强调空间的集聚。

(五)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是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密切相关的,1984年中央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国家对开发区的基本要求是“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开发区在我国全面展开,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起来。工业园区建设的初衷是以利用外资为主,因此,园区内的工业主要以区外企业为主。因此,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外力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因为如此,就使得很多工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自己的区域背景,致使园区的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相脱节,缺少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不能实现园区与所在区域产业的联动发展。与工业园区不同,产业集群强调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依靠内力发展的理论。但是,在有的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形成了产业集群。因此,工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形成提供了空间,能否形成产业集聚则要看企业之间的联系状况。

二、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产业集群依靠内部联系网络,有力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近几年,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在这种集群内发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外,而且还由于空间的临近性,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

此外,在现代产业集聚体内,经济活动主体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这种基于社会网络信任基础的合作分工,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相互欺诈,对于维持集群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扩大和加强集聚效应。集聚本身产生的外部经济就是外部企业进入的动力,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便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如此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在集群内部,不仅有很多的相关企业在此集聚,而且还有很多相应的研发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新企业在此发展,可以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获得更丰富的市场信息及人才支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而且由于集群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从而进一步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创新是区域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企业很难单独开展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创新才可能获得成功,这一要求恰好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首先,在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在产业集群内部,集聚着数量众多的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在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的同时,大量生产企业也时刻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这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以及所需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使集群内的企业时刻保持创新的动力。其次,企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使得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

(三)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产业柔性集聚体与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所获得的优势。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从而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如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美国的硅谷地区、德国的南部地区等。回顾区域和企业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工业时代,区域经济相对独立,除了资源争夺外,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企业追求的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在信息时代,现代交通通讯技术极大的削弱了地理空间对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资源、技术、信息的全球性流动增强,区域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一个个节点,相互联系密切。在区域经济联系网络化的推动下,企业不仅仅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然后从整体利益中分成,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形成了联系密切的产业集群,并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所以,通过产业的柔性集聚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域,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功能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第五篇: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摘要:园艺及园艺产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人民的精神生活等方面有深远影响。在政府“三农”政策等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的影响下,园艺及园艺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园艺及园艺产业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及人民素质的提高,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上,更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的生产技艺,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艺业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是很兴盛的产业。

园艺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十分重视果品、蔬菜的食用价值,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的见解。由此可见园艺植物是重要的食品资源,在古代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但果品、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一些花卉也可作为食品食用。它们含有人体需的多种营养要素,其中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尤为突出。当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肉食、果品、蔬菜的消费需求就多了起来。这既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的需要。讲究食品营养,讲究健康的美,离不开果品、蔬菜。

园艺商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商品作为工业原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样和专业化。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以及多种轻工业部门、化工部门,果品、蔬菜、芳香和药用植物甚至观赏植物的一些产品,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

园艺植物对于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园林中的花卉、观赏树木,城乡各地的果园、菜园、花园既是园艺商品生产基地,也是 休息绿地。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条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艺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降尘、防风固沙,还能杀菌除尘,增湿降温,还能减轻噪音危害。其次园艺植物还能美化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用花草装点居室、生活环境,自古就已有之。人类生活在花香四溢、青山碧水的环境中,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园艺植物能使居民生活舒适、优美、安全。

园艺产业是高效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园艺商品生产管理精细、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收益远比一般其他农作物为高,因此备受农民关爱。园艺商品生产的产值远高于一般种植业门类,因此,园艺业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欢迎,园艺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2] 园艺及园艺产业作为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也与政府的许多政策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位园艺及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这为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园艺产业的发展又助推新农村建设。园艺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果业及其相关产业能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规模性就业机会,在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果业还能带动贮藏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3] 设施园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它依靠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信息科技术和集成装备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是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入,促进了设施园艺的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产品特色日益显现[4] ,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其次,设施园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农民精耕细作的生产习惯,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积极性,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推广、装备的应用、成效的显现,有利于扭转长期以来在露地耕作中形成的粗放生产习惯,全面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5]。此外由于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有利于发挥其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使单位土地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以山东为例,与相同作物露地栽培相比,设施园艺平均效益是露地的6 倍以上,有的品种高达20[6];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辽宁朝阳县,设施园艺平均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0~15 倍,旱坡地作物的30~36 倍,山地作物的50 倍[7]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和我国“三农”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其基础和核心在于“生产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环境和生活水平[8]。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设施园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可以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挖掘农业内部增产增收潜力,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和进步,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从业者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和生活水平,形成农业增收长效机制。此外,设施园艺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便利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编制和实施的新农村规划来看,设施园艺都占有一席之地[9] ,并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全面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增收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的持续增收更是难上加难。设施园艺使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油蔬菜种植向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种植等多样性和高效益发展,对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设施园艺始终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10]。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增收水平,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增收能力和增收的稳定性。首先,设施园艺通过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实践(如北方冬季生产)和充分就业水平,使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山东省2008 年设施蔬菜667 m2平均年产值9 334 元,带动了350 万农民致富[11];辽宁省2008 年设施园艺产值达到334 亿元,667 m2 产值超过10 000 元,人均设施园艺收入3 700 元,超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12]。2009 年新疆全区设施园艺平均667 m2 产值达到6 355 元,667 m2 均纯收入3 936 元,拉动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许多设施园艺示范户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13]。2009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设施园艺的比重达20 %以上,在苏北地区这一比例更高,全省设施园艺667 m2均效益超万元的比比皆是[14-15]。社科院调查显示,从事设施园艺的农户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工资与经营收入,许多农民靠发展“大棚经济”脱了贫、致了富。因此,设施园艺不仅是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对切实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是农业灾害频发国家,每年由于旱、涝、低温、风雪害等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严重,常会造成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农户贫困或返贫现象。设施内相对密闭的生产环境,较少受到室外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温度零下20 ℃时,日光温室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5~8 ℃[16-17] ,具有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如2008 年和2009 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持续低温和雨雪天气,给全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设施园艺凭借其较强的抗低温冻害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了全国人民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18]。由于设施园艺是节水保水的灌溉农业,在设施的保护下不依赖降雨,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抵御旱灾的能力[19]。在2010 年的西南五省的大旱灾害中,云南省园艺生产设施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由于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20]。此外,设施园艺还可以通过设施结构的优化和装备应用,钢架大棚和温室可以抵御8~10 级大风,具有一定的防风灾能力,确保大风天气下作物的正常生产[21]。设施园艺较强的减灾防灾能力,可以大大降低低温、干旱和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从业者获得稳定的生产收入提供了保障。

21世纪的中国,工农业的发展,高科技将是主要动力。农业,包括园艺业,其发展将主要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小农经济的落后、原始、低效益的状况,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未来的中国大农业,农作(粮柏油)业、园艺业、畜牧业是3个平分天下的产业,园艺业的前景令人鼓舞。园艺及园艺产业对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内经》 [2]:《园艺商品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3]:《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年第06期 作者:张有红 [4]:邢如义,刘长江,刘洪家.寒区外向型设施蔬菜产业化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 ,11(4):52253.[5]:卢磊,李德鑫,崔晓海,等.设施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 ].农机化研究,2009(12):2472249.[6]:山东省农机局.山东省设施农业发展与对策

[7]: 杜显良.从朝阳县农业生产现状看设施农业发展优势[J ].吉林蔬菜,2008(1):79280.[8]:齐飞,朱明.“生产2生活2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J ].农 业工程学报,2007,23(12):2732279.[9]: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设施蔬菜 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的通知。

[10]:于水.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2以江苏省为例[J ].华中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214.[11]:山东设施农业亩均年产值9334 元350 万农民致富

[12]:福安.辽宁设施农业风光无限[ EB/ OL].http ://www.xiexiebang.com/DesktopModules/Infos11/Infos/ThisInfo.aspx?c=1&itemid=89126.201021222.[16]:杨建军,邹志荣,张智,等.西北地区日光温室土墙厚度及其保温性 的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1802185.[17]:白义奎,刘文合,王铁良,等.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环境及保温性能试验 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5):1912197.[18]:郑大玮,李茂松,霍治国.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 对策[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2):124.[19]:李天来,齐明芳,孙周平.设施园艺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问题 及发展对策[C].大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25.[20]:周春兰.西南五省区市干旱重创农业旱情将持续发展

[21]:胡美华.浙江省设施农业避灾抗灾对策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2882292.

下载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论创新对社会变革发展的作用

    理论创新对社会变革发展的作用 周绍才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35期) 【摘要】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新总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社会的变革发展总是在伟大理论创新成果......

    物流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共五篇)

    物流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物流园区在聚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同时,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本为将这些推动作用归结为资金推......

    课堂教学背景对学生的作用及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背景对学生的作用及设计研究 背景介绍是一个老问题,正由于此,以致许多的语文老师对课文背景介绍到了近乎麻木的地步,更谈不上对它的合理把握。在这近乎麻木的背后隐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特点及思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特点及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

    网址:www.xiexiebang.com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同,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有机组合,更加强调智慧的产业化和产......

    对六枝煤炭产业特点的分析和发展的建议

    对六枝煤炭产业特点的分析和发展的建议喻 林〔内容摘要〕 六枝煤层地质条件复杂,赋存不稳定,开采难度大,煤质差,产业集中度低,产量低,增值幅度小。发展六枝煤炭产业,要狠抓安全生产......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邱卫东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政府在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方面起以下作用: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政......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创新路径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创新路径摘要:创新型产业集群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集群,此外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