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

时间:2019-05-15 05:4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

第一篇: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

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学习目标】

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学习重点】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区位?

2.企业在选址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什么?

3.目前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哪些?

4.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什么密切相关?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51—P52活动材料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说出深圳的地理区位特点。

(2)深圳迅猛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深圳充满了发展活力?

2.将下列产业活动与其主要区位条件用直线连接起来: 橡胶种植 原料基地 石油开采 气候

甜菜制糖 自然资源 面包制作 廉价劳动力 软件开发 市场

普通服装生产 技术力量 【巩固训练】

1、企业在选址的过程中应 A、着重考虑接近原料供应地 B、着重考虑接近燃料供应地 C、着重考虑接近产品的消费地

D、综合考虑企业是否符合所在地的发展方向及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决策者把工业建在某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 B、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厂商可做决策,而政府不能干预 C、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趋完善,区位选择不受其影响

D、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其次才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

A、与海陆位置密切相关 B、与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 D、与劳动力的数量密切相关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A、企业的区位逐渐接近于沿海地区 B、企业的区位条件不会发生改变

C、企业的区位条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D、企业的区位越来越决定于交通运输条件

5、石油开采活动应

A、接近于消费市场 B、接近于原料地 C、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接近于沿海地区

6、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棉纺厂 B、电子工厂 C、种植业 D、渔业生产

7、下列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的产业活动是

A、电视机装配厂 B、海洋捕捞业 C、服务业 D、家庭畜牧业

8、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的多的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B、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C、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D、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9、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A、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少 B、工业部门越来越多

C、工业的分布越来越集中 D、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投入要求越来越多

10、甜菜制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原料产地 B、技术力量 C、市场 D、廉价劳动力

11、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2)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DABCB BCBBA

11、(1)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2)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第二篇: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形成原理。

2.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学习重点与难点】结合案例,学会分析混合农业带的形成和分布。【学习方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

自学自测案

【知识梳理】

一.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经济和 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标志: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人们、的结果。2.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混合农业主要是以 与 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地区: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措施: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 ;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预习自测】

1.决定下列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2.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B.农民在春季播种小麦,秋季收割,冬季为小麦生长季节,忙于牧羊活动 C.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D.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有效地利用天然草场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自研自悟案】

探究1.课本P45,说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自练自提】

一.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第1—4题。1.该地区农业类型是()

A.黄河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2.该地区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农业 B.地中海式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该农业的最大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4.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二.读“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的空白处(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秸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棉花的生产规模

(2)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较________,收入波动较________。(3)该农场种植的冬小麦收割期在:()

A、二、三月 B、五、六月 C、八、九月 D、十一、十二月

第三篇: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5课学案

潼南一中学案

2014级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第 5 课

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姓名()

班别()

学号()

评价()

【结构整合】

1.地理因素:以______为依托,彼此____ ____,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

产生

腊的历史和文化; 【目标重难】

原因

2.历史因素: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________出现了。其基本特征_____ 重点: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_ _;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1.梭伦改革(奠基):根据

,把公民

,财产越多者

、越大;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基础自修】(《优化学案 》P21)

均可入选;建立 ;废除。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建立

,以

为单位进行选举;设

【问题探究】 立,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 ;建扩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问题一:何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的区别?

问题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的什么?

探究一: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二:教材P23上“学思之窗”的思考题。

大 的权力。3.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

1.实质:___________ ____的政治制度。

2.作用:对雅典:在___ _____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对后世:为___ _____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局限:过于泛滥的_____ ___(_____ _ _)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发展。

【效果测评】

1.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2.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3.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A.许多城市拥有自治权

B.许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经济繁荣,人才济济

C.拥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反思总结】 收获: 疑惑:

————————————————————————————————————————————————————————————————————————————————————————————————————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马丁 · 路德 · 金

第四篇: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2册第5章第1节硫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硫及其化合物

题组一 硫及其氧化物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硫易溶于CS2,实验室常用CS2清洗粘有硫单质的试管

B.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NH3、Cl2等气体

D.常温下将铜片插入浓硫酸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可使铜钝化

2.将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红色。X可能是()

A.O2     B.SO2     C.Cl2     D.CO2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硫黄、火硝和木炭粉均匀混合而成,点燃后可能发生的反应:S+2KNO3+3C点燃,N2↑+3CO2↑+X(已配平),则物质X是()

A.K2S

B.SO2

C.H2S

D.SO

4.下列溶液中:①澄清的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溶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不能用于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只有①

B.①③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甲   乙

5.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将气体通过如图中的洗气瓶,则甲、乙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甲为NaOH溶液,乙为浓硫酸

B.甲为浓硫酸,乙为NaOH溶液

C.甲为饱和NaHCO3溶液,乙为浓硫酸

D.甲为浓硫酸,乙为饱和Na2CO3溶液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可利用Na2SO3粉末与70%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来快速制取SO2。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中的相关信息,甲装置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填字母)。

(2)实验过程中,丙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性,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精要]

一、硫及其氧化物

1.单质硫

(1)硫元素的存在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②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磨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化学性质

S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无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有毒

(2)化学性质

3.SO2与CO2的鉴别、净化及检验方法

(1)鉴别CO2和SO2

①利用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来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是否褪色来鉴别;

③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来鉴别。

(2)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CO2、SO2的方法

验证SO2与CO2混合气体中各成分,需经过以下流程:

其中,A瓶用来验证混合气体是否含有SO2,B瓶用来除去SO2气体,C瓶用来检验SO2是否除净,D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存在,能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SO2、CO2的现象是A瓶中溶液褪色,B瓶中溶液紫红色变浅,C瓶中溶液不变色,D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题组二 浓硫酸的特性及应用

7.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作干燥剂

B.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C.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D.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碳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向浓硫酸中直接加入铜片相比,该装置用可上下移动的铜丝,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剩余黑色的炭。

3.强氧化性

题组一 硫及其氧化物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硫易溶于CS2,实验室常用CS2清洗粘有硫单质的试管

B.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NH3、Cl2等气体

D.常温下将铜片插入浓硫酸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可使铜钝化

A 二氧化硫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其还原性;浓硫酸不能干燥NH3和还原性气体HI等;常温下,浓硫酸遇铁、铝钝化。

2.将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红色。X可能是()

A.O2     B.SO2     C.Cl2     D.CO2

B SO2漂白的物质加热后可以复原。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硫黄、火硝和木炭粉均匀混合而成,点燃后可能发生的反应:S+2KNO3+3C点燃,N2↑+3CO2↑+X(已配平),则物质X是()

A.K2S

B.SO2

C.H2S

D.SO

A 根据原子守恒得X应为K2S。

4.下列溶液中:①澄清的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溶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不能用于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只有①

B.①③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A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或SO2气体至过量的过程,都会出现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现象,故无法区分。

甲   乙

5.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将气体通过如图中的洗气瓶,则甲、乙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甲为NaOH溶液,乙为浓硫酸

B.甲为浓硫酸,乙为NaOH溶液

C.甲为饱和NaHCO3溶液,乙为浓硫酸

D.甲为浓硫酸,乙为饱和Na2C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SO2,应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可利用Na2SO3粉末与70%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来快速制取SO2。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中的相关信息,甲装置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填字母)。

(2)实验过程中,丙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性,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还原 乙装置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3)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NaOH+SO2===Na2SO3+H2O

[核心精要]

一、硫及其氧化物

1.单质硫

(1)硫元素的存在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②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磨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化学性质

S

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无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有毒

(2)化学性质

3.SO2与CO2的鉴别、净化及检验方法

(1)鉴别CO2和SO2

①利用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来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是否褪色来鉴别;

③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来鉴别。

(2)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CO2、SO2的方法

验证SO2与CO2混合气体中各成分,需经过以下流程:

其中,A瓶用来验证混合气体是否含有SO2,B瓶用来除去SO2气体,C瓶用来检验SO2是否除净,D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存在,能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SO2、CO2的现象是A瓶中溶液褪色,B瓶中溶液紫红色变浅,C瓶中溶液不变色,D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题组二 浓硫酸的特性及应用

7.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作干燥剂

B.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C.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D.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吸水性,故A错。浓硫酸可使Fe钝化,可用铁制容器贮运,而稀硫酸能与Fe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贮运,B错。浓硫酸可与Cu反应,而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C错。稀硫酸中H+有氧化性,浓硫酸中+6价的硫体现强氧化性,故D对。

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碳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B A项应为吸水性;C项为脱水性;D项为吸水性。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向浓硫酸中直接加入铜片相比,该装置用可上下移动的铜丝,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品红溶液褪色(3)NaOH溶液 防倒吸(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常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剩余黑色的炭。

3.强氧化性

第五篇:必修2第6章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2.能力目标: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这些优良的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但是这种选择育种的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又有限,有些品种只在某一方面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良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需要,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摸索出许多优秀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问题探讨”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具体设想,并把设想用遗传图解在实物投影仪上表示出来。听课的同学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

教师:从上述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家使用的方法都是――杂交育种,看来你们已经尝试从理论上探索杂交育种的方法了。现在我们来分析各组的方案是否科学规范。

(再次出示各小组的遗传图解)由同学们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疑问。

学生1 : „„ 我们的问题是:杂交育种 蕴含着哪些遗传学规律? 什么是规范的遗传图解?

学生2 : „„ 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推测杂交育种 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如何判断它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呢?

学生3 : „„ 如果我们需要的性状显性该如何选?如果是隐性呢?如果又有显性又有隐性呢?选出的新品种应该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学生4 : „„ 有没有更简洁的遗传图解呢

教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到位,大家再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即通过杂交,把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课本的遗传图解就是一个很规范的育种方案,它是以文字的形式,从性状的角度来阐述杂交育种的过程。同学们在书写时,要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原理,把每一代的可能表现型都正确的写出,从杂种第二代就可以选出我们需要的品种。选育出的新品种必须是纯合子,否则其后代就会因为发生性状分离而失去优势。这里,同学们可能发现了问题:隐性性状的品种肯定是纯合子,但显性性状的品种就有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该如何鉴定呢 ?

如果我们需要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育种时就用亲本的杂交后代连续自交,逐步淘汰,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如果我们需要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育种时就从杂种二代中直接选用。

遗传图解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即用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基因型的方式来表示。

有两个小麦品种: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我们知道矮秆抗倒伏,你们用什么方法能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请将你们的设想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

学生:每人都在作业本上尝试书写,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

教师 : 点评,并示范书写过程。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 高产抗病(一显一隐)品种占总数的3/16。

思考 : 我们得到的这种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可以代代遗传吗?

学生 : 不可以,因为其中有2/16的植株是杂合体,它的下一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教师:那么,如何能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

学生:要想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就必须对在F2中所得到表现型为高产抗病(一显一隐)的植株连续自交和育种,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就是我们要选育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新品种――AAbb。

思考: 我们选育出的纯合子新品种――AAbb,在F2所有的后代中的概率是1/16。哪么它在 F2的 高产抗病后代中的概率又是多少?

学生:1/3。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请给杂交育种下一个合理的定义。

学生: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得到新品种的方法。

教师:请举出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成就。

学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等

教师:综上所述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

学生 : 分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 : 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缦(一般需5至7年),过程繁琐。这些都是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有没有更好的育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点呢?

(三)、诱变育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提示:从变异的角度去思考。并举例说明其可行性。

学生1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可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如: 黑农五号。

学生2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农作物种子,使种子在空间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进行农作物遗传性状的改良。如:卫星“87-2”青椒、“航育1号”水稻、“豫麦13号小麦”等。

学生3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了高产菌株。

学生4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 核技术诱变育种,可培育出优良的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品种。

教师 : 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介绍了许多诱变育种的方法,请给诱变育种一个合理的定义。

学生: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

素(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教师: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学生: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选择的机会。

教师:可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请简单的叙述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学生:遗传变异规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有着重要的价值,遗传变异规律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但是,在某一历史阶段,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总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技术上的问题得以解决,生产力也随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小结:

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得到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的优点: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但是,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缦,过程繁琐。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是,诱变育种的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两种育种方法都为我们创造许多优良的品种,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创造了许多价值,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能发射返回式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在作物空间技术育种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下载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2第3章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部分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