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亟待关注
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亟待关注
曹瑞平
3月28日,徐州市2010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教学能力测试活动在徐州三中举行。徐州市邳州滩上中学的赵老师在说课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说课现场,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人世。享年55岁。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教师英年早逝的案例了。近年来,教师猝死的新闻时有耳闻,尤其是农村教师,大病和死亡的案例不断年轻化,看到这些消息实在是触目惊心!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工作环境差不利于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校舍、办公设施、体育设施等相对落后,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二是农村教育的社会环境差,比如农村留守孩子带来的社会问题、农村庸俗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等,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
2、生活条件差使农村教师身体素质下降。
虽然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教师因为家庭负担重,或者崇尚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仍然不愿改善生活条件,能省就省。长期的俭省节约,使农村教师的身体素质下降。
3、农村学校的僵化管理使教师身心疲惫。
许多农村中小学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只重形式,无端地增加了教师许多压力。领导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更谈不上关怀,一味实行“钢性管理”,不断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尤其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既看不到教师其他方面的长处,又不能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缺乏职业成就感。还有,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导致教师们压力加大,心力交瘁。
4、农村学校超强度的工作使教师不堪承受。
农村中小学的师资相对不足,学校工作分工不均而模糊,所以教师工作负荷比城市教师大得多。比如,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要负责班级事务、学杂费收取、簿本发放、宿舍检查等等,可以说既是班主任,也是会计、卫生员、宿舍管理员等等,可谓身兼多职,“无所不能”。另外,学校每天进行各类评比,拿不到红旗就扣奖金,每月进行班级工作常检和任课教师教学“五认真”常检,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使他们身体疲惫,心理紧张,这种疲惫和紧张如不能有效释放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疾病。
5、名目繁多的培训进修让农村教师应接不暇。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比如新课程培训、办公自动化培训等。除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考试、教学能力测试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培训、进修和考试,不但加重了教师们的经济压力,而且令他们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6、频繁多变的教育改革使农村教师穷于应付。
什么新课程改革啦,什么“减负增效”啦,对农村教师带来的影响尤为巨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目的当然是好的,但农村教师限于知识水平、环境氛围等的限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与此同时,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开展末位淘汰、甚至下岗、待聘等人事制度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群体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从这几年中小学教师不断调离职和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的数据,也可透视出他们想摆脱目前困境的急切心情。这些行为和心理状况对于他们自身,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7、晋职评优的苛刻条件使农村教师饱受折磨。
其实,很多人也不愿意评职称,但是,更高的职称意味着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没有任何额外收入的教师,不评职称还有别的出路吗?
可是,评职称容易吗?那得付出多少啊?除了本科文凭加上你必须到达的工作年限之外,你还需要如下硬件:职称计算机证书,现代教育技术证书,普通话证书,职称外语证书(外语老师需要考二外),3年班主任经历,3篇评审通过的论文(同时是发表或获奖的),农村支教经历一年,参加教师解题竞赛获奖,优秀教师表彰,说课成绩合格„„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有问题都足以令你痛失良机,而且所有条件都达到也不见得就过,还要受到学校名额的限制。如果说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普通话、解题竞赛还和教学比较相关,那其他的真是对教师的苛求了。(3月11日《江苏教育报》第7版)
作为农村教师,受到个人水平、基础设施、工作氛围等的影响,本就缺少崭露头角的机会,在职评、晋级、评优等方面与城镇教师存在着较大差距,面对晋职评优的苛刻条件,往往只能望而却步。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8、收入低廉、地位低下使农村教师心灰意冷。
很多农村教师虽然身在校园,但是家在农村。有的教师甚至要家务、课务一肩挑。尤其一些双教工家庭,彼此忙得家务事顾不上。单职工教师(夫妻双方其中一方为教师,另一方在家务农)根本顾不上家里的农活,另一半也是满腹怨言,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份压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男教师,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和感情生活的困惑。虽然说目前教师的经济待遇不断在提高,但很难满足时代转型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如随着国家房改政策进一步商品化,高额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教师只能望“屋”兴叹,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不是教师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又因单位偏远、个性保守、生活圈子狭窄等问题,适龄男性教师晚婚、失婚现象普遍,老大不小却连个老婆也讨不上,往往使他们颇为尴尬。
当然,农村教师的身心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大于非毕业班教师。据有关调查显示:55%以上的教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失眠、焦急、急躁等心理问题时常伴随着他们。
在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育工会的支持下,上海瑞美医疗保健中心历时3个月,对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男性701名,女性284名,平均年龄48.9岁。结果提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再次为罹患肿瘤的危险性;本次教师体检发现罹患肿瘤危险的教师人数占25.5%;罹患心血管意外危险的人数占47.6%;罹患脑血管意外危险的人数占48.9%。教师们的以下健康指标也不容乐观:脑供血不足的人数为482人,机体疲劳缺氧状态的人数为218人,高血脂的有214人,高血糖的有21人,高血压的为136人,患有脂肪肝的有214例。男性教师中患有前列腺肿大的有341例,女性教师中患有妇科疾病的有209例。相当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睡眠障碍的355人,疲劳状态的218人,检查结果显示有肺功能不足并影响肺部血液循环的人数有189例,消化道功能不全的人数有805例,咽炎和鼻部过敏的人数有731例,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616例。
这些数据是枯燥的,但是背后隐藏和预示的问题却令人震惊!
教师乃教育的脊梁,可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却以本已脆弱的双肩承受着如此之重。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脊梁不堪负重而轰然坍塌,我们的未来还有多少希望?
当然,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成因复杂,也和个人的生活态度、心理健康等有着很大关系。但是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管理机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何保障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呢?
一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农村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首先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1、呼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呼唤尽快建立科学的教育体制,切实摆脱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束缚。也只有如此,教师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将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上来。
3、呼吁尽快建立农村教师基金会,对于贫穷和患有重大疾病等的农村教师进行救助;或者开设农村教师身心健康专项保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4、呼吁尽快改革农村教师晋职评优制度。对于农村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应采用不同于城市教师的标准,或者稍有降低,或者使之更贴合农村教学实际。尤其是年龄较大,或者身心存在问题的教师,在晋级评优上应加以照顾。
二是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作为学校来讲,应通过构建和谐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加大力度;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教师压力与学校领导方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完善学校领导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和缓解教师身心问题的重要措施。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困难。
其次,改革教师评价体制。破除“唯分数论”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再次,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比如,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平台;每隔三到五年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等等。
三是成立农村教师关爱组织,呵护教师身心健康。(或者:开展农村教师关爱行动,呵护教师身心健康。)
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成立一些教师关爱组织和艺术团体,比如农村教师救助社、教职工篮球队、教工书画社、钓鱼爱好者协会等,开展农村教师关爱行动,呵护和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相关组织建立以后,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继续教育,讲授健康保健知识,大面积地改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现状,让全体教师都能进行自我诊疗,自我保健。
规定教师参加校园体育锻炼,或利用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比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才艺展示等,为教师愉悦身心、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四是建立特异质教师档案,保障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农村教师体检制度。为每位教师设立个人身心健康档案袋,至少每年免费为农村教师体检一次。
对于一些体质和心理等存在问题的教师,要建立特异质教师身体档案。通过组织体检,填写相关表格,以便遇到问题能妥善处理。这些教师往往身体和心理存在一定问题,学校领导应多加观察、给予关爱、加以引导,以避免出现极端表现。
五是传授健康保健知识,保障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一味讲奉献,而要关爱自我,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不能以“燃烧自己”为代价,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对校长和教师开展健康和保健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保健专题讲座,提高校长对教师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专家指导下,开设教师健康热线或咨询室,解决教师身心健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然,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人的事情。农村教师应多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按时作息,科学饮食,加强锻炼。老师们,只有爱惜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关怀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愿赵老师这样的事例不再发生!
第二篇:共同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共同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摘要:
现代社会,农村教师都面临着诸多压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应激性和发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偏僻,收入的低微,工作压力巨大,让教师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关键,此外还需要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理解,此外教师本身应该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步伐。关键词: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最近对一千多名教师所做的健康调查表明:近70%的教师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而这些压力已经对工作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其中,48%的人认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0%的人认为导致对工作缺乏兴趣,42%认为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40%的人导致消极情趣产生,而在环境相对闭塞,工作繁重,工资收入低微,生存状态困难的农村教师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更为沉重,它不仅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这数据和现象,如何看待和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以下谈几点:
1、农村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1.1、教师压力的来源
1.1.1、不完善的教育机制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尽管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现实的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有许多地方仍旧以升学率和分数来作衡量学校办学优劣,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并以学生学习成绩给教师排列名次,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师饭碗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为学生分数忙得团团转,考试名是考学生,实更注重考教师。“分分分----教师的命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压力可想而知。再者,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大,虽然农村教师待遇低,但仍有许多人向往,这对称职的农村教师造成巨大竞争压力。
1.1.2、来自学校、家庭的繁重工作压力
目前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普遍很重,很多村级小学还采取“包班”甚至“复式班”,每周课时普遍达成16到达20之间,有些甚至达到28课时以上。教师既要备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试,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校表,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工作之繁重难以想象,再者,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仍旧是农村家庭成员,家里家外,上有老下有小,单依靠低微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自然要回家做农活增加收入,上课时拿粉笔,业余,拿犁头。一身扮演教师、农民双重角色,你说,累不累?
1.1.3、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
当今,由于科技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也相应不断发展,社会也需要教师顺着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农村各种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全新要求,许多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而又手足无策,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生怕有朝一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感觉压力重重,再有,教师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其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想管好每会学生,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心思,倘若有些不慎,学生一旦有问题,教师就都要负责任,教师心中要时刻记住: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就是上帝,再有,另一子种说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如何轻松了得?.更甚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盼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求教师的工作尽善尽美,他们教师的水平总存迟疑,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无数挑剔眼光中,他们把常人的欲望,情感需求压抑心底,在学生面前尽可保持平静,耐心,积极心态,这种职业的反常使人压抑更让教师感觉压力重重。
2、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2.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2、焦虑。
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2.3、抑郁。
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2.4、嫉妒心理。
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2.5、失落心理。
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2.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2.6.1、态度上的变化。
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6.2、行为上的变化。
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3、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3.1、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3.2、有利于教书育人。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3.3、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4、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4.1、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4.2、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4.3、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4.4、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4.5、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4.6、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5、农村教师心理压力缓解建议与策略
那么,如何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笔者从客观因素和教师本人谈几点建议和缓解策略:
5.1、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关键
教师失衡的经济心态、严重的自卑感、突出的嫉妒心、普遍的抑郁、焦虑情绪归结起来就是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共同起作用所致,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力。
5.1.1、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软环境,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要切切实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善管理观念,学校领导应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制度上,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不要搞幕后交易。二是硬环境,如拿出必要的资金,购臵健身娱乐设备、器材,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5.1.2、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学校应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有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使教师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5.1.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专人负责教师心理问题,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
设立“心理氧吧”,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工作上也要给与照顾。对有心理需求的教师开展咨询,直接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帮助教师坦然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疏通心结。
5.2、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给予他们人文关怀。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时甚至最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他们是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活困境身感失落,国家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而不是仅仅给已承受很大的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在给教师带花环同时,也应考虑教师的饥寒冷暖;在让教师把爱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社会对自身切实关爱。只有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教师的生活压力才能有效缓解。
5.3、给教师适当减负,让教师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做不可呢?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教师在一定时间必须布臵一定作业量,辅导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致使许多教师做这些只为了应付检查,严重加重教师的负担。学校中诸如此类的无效劳动远远不止如此,所以,呼吁社会应多给教师人文关怀,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自己需要做的必要事,多给他们有“我的教育我做主”的机会,5.4、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站,给教师“病”有所医。
教育中,学生心里有“病”由教师来医,但是当教师有病时又找谁医呢/?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给这些为了教育事业累得一身心病的教师提供病有所医的场所——教师心理咨询室。这样,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保障…..6、农村教师又将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呢?
6.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生目标
俗话说:“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教师面对压力,应该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与其“喊冤叫屈”,不如“迎难而上”把压力化为动力,把一切困难看成施展才华,磨练自己的机会。另外,教师应该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向学生奉献一颗爱心,对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将是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于学生,我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要心中还拥有爱,工作再多,再苦都不觉累。
6.2、学会适当放松与发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身心疲惫,烦闷不安,恐惧忧虑时,我们理应适当学会放松,比如,找人聊天,听轻音乐,唱歌,画画或冥想等。
6.3、多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理调解师。当你心情不好时,不妨臵身于生机盎然的山林原野,呼吸清新空气,去河边走走,聆听自然天籁之音。一株草,一朵花,一滴水散发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医治你心理压力的良药,它们会使你的压力和烦恼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6.4、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理导师
面对巨大的压力,求人不如求己,教师应有调控自己心态的能力与技巧,比如,如何学会放松自己,可通过深呼吸,微笑,朗读方式得到效果。多用右脑,如听音乐,写书法,画画等可以增加人的幸福快乐感,所以,这些都要靠教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才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快乐幸福!
6.5、教师要学会快乐的享受每一天。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著名作家福楼拜说:“快乐好似生命的温度计,快乐多,生命的乐趣也更多。”所以教师要学会快乐。只有你快乐了,学生也才会快乐,教育教学才唤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教师要学会珍惜现所拥有,学会感恩面临所有,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在善于发现美好中,不仅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学生,要怀有一颗宽容心,爱护的心,只有这样才赢得自己的快乐和孩子们的快乐。压力就会在你充满爱的激情和快乐中退避三分,变得无影无踪。
总之,只要社会对农村教师多献出一点爱,只要他们不断学习并完善自我,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就如逆水行舟,愈战愈勇,有进无退。农村教育将会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3]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第三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阅读:72 2014-05-08 11:11:56 范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联建小学以“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师生共同享受成长快乐。”的教育愿景,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口和增长点,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品牌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以“新活动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为突破口,以构筑“快乐活动日”,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为抓手,着力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的教育境界,促进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学 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
2013年学校在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局提出的重点工作及其要求的同时,总结、规划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以“适合教育”为导向,在“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有意义” 的工作目标引领下,构建以“实践-体验-感悟-内化-践行”的养成教育模式。
我们主要实施项目:结合实施国家课程,区域性的德育课程校本化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下面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推进工作作一汇报总结。
重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词:创设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目标:
*制定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在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基础上,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星级校”。目标完成情况:
*制定完成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完成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完成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申报验收工作。
二、实施依据:
切实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教育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认真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的实施。
1、基础分析:
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06年学校评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2011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校,授予“生命致慧”奖,2012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市区心理专家、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多元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并自然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少先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选送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心理教师持证上岗。(目前学校已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实施目标:
学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组织和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常态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扎扎实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推进:
1、目标规划明确,形成发展框架
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路线方针以及施行策略,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有序发展。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我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学期)工作计划研讨与制定会议,由学校领导小组、外聘专家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包括班主任)共同研究制定新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并确定相关实施方案 附:
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框架
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凸显心理教育特色 提升小学生学习生活品质 心理教育的界定: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内容包括:提高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防治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和健全人格。
语文:绘本教育与心理发展
课堂教学 数学:数形结合与创新思维 提高心理机能 心理教育-----核心课题 英语:课堂环境与成功心理 发挥心理潜能(成功心理培育)
基础课程
心理健康
心灵驿站(心理社团活动)防治心理疾病
医教结合项目
学习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
学生校园生活活动手册
(“嘻哈”课间游戏口袋书)
2、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建设完善
学校在秉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发展创新,建立了全新结构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由德育室、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的老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组成员之外,下辖课题组成员、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也形成管理网络,负责提供理论依据,做好测试分析、实验研究、资料汇集等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细致更科学的支持与依托。1)管理制度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从独立项目不断发展渗透融合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完整运作制度与保障制度,根据工作开展的趋向性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心理室(资源教室)管理制度及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管理制度,现有《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工作职责》、《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辅导教师职责及条例》、《资源教室的设置、功能和运作》、《心语信箱管理制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同创共建协议(样本)》等。2)干预制度
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建立以郑恩校长为组长和区相关部门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小组开展各项工作,普陀区教育局
如下图:
学生家庭
3)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生心理咨询就一直是我们日常开展的常规性制度性工作项目之一。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不良心境)的调适,咨询辅导涉及的内容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问题、学业压力、问题行为等几大类,在咨询辅导过程中,我们都针对问题及疏导过程做了记录整理,并装订保存,以便形成学生心理档案的跟踪性资料,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咨询辅导提供准确的参照。除了将这项常规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我校全面升级“心语信箱”,除了将学生咨询信件的处理做了更细致的流程处理之外,还特别在“心灵驿站”入口放置了一棵“心情树”,作为学生咨询反馈的一种特别途径。“树”上“树叶”都是写有学生咨询后一段时间调适后的情况的简短说明,以此来促进正能量的累积与释放。
3、实践活动有序,特色项目鲜明 1)特色宣传月活动
几年来我校一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每次的心理健康活动主题都是根据区教研室的通知与建议性指导,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确立的,具有很明确的现实意义及很强的可操作性。在2013年开展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根据区教研室下发的活动通知,我校将心理健康活动月与校品牌特色项目“故事家族”相结合,除了心理活动月的常规项目之外,在心理健康与故事的有机结合后,悦读书海,绘“画”于心——这样别具联建小学传统与特色的心理活动月主题就应运而生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心理活动月是受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投入的,而后在选送参与评比之后我校也获得了心理活动月区级一等奖的荣誉,这也说明了这次的创新是成功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更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2)学生心理辅导
在心理室建设伊始我们就尝试开展了心理个别辅导工作(详见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而后又添加了团体辅导(详见团体活动辅导记录),到后来的心理室与资源教室相结合,形成了功能全面升级的“心灵驿站”至今,形成了一系列常规工作体系。如每周一中午针对一二年级“边缘化”倾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训练,每周三针对三~五年级学生进行的个别心理辅导及团体心理活动辅导,每周五的心理社团等(心理社团由兼职心理老师担任辅导工作,社团成员分别是三~五年级各班分别选出的一名学生,这些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即是班级的心理同伴辅导员。)这些学生在心理室中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辅导体验与训练,并通过多媒体等途径来学习主要是不良情绪及行为的调适方法,然后在自己所在的班级中进行宣传与推广。而每次活动都由辅导老师进行过程的重点记录与整理,作为后续活动开展的参考资料及其他方向的研究资料进行备案。
4、教育成效凸显,课题实践跟进 1)宣传活动&师生反响
心理健康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除了比较集中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之外,学校在每个学期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了重点学习项目并聘请专家(教育系统或医疗系统)为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此外,我们也注重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有机融合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在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两周一次的心理广播,设立“心语信箱”,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小报的设计与制作。此外,在校园网中专门开辟有心理辅导相关的专栏,分时期上传相关主题的文章与活动通知等。
通过以上的多元化途径的有效宣传,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明确了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与举措,真正做到了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收获其中。2)课题研究
学校于2011年申报市区级课题“学科学习中学生成功心理培育的实践与研究”批准立项,2012年学校被确认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测评与改进视角的课堂心理环境研究”项目学校。通过课题实施,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测评与心理保障分析系统》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2013年12月12日下午,学校举行了课题中期论证会,特邀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冯永熙老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老师、华师大科教仪器厂蔡可老师、《普陀教育》责任编辑王艳峰老师、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陈音老师以及区教育学院德育室时丽娟老师出席会议。专家们听取课题组老师汇报工作,对课题开展到中期的研究活动进行论证,并与课题组教师一同研讨。
整个中期论证会内容充实,采取了校长报告、子课题组推进报告和教师案例分享三结合的方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校开题至中期这段时间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中期论证会讲求真实,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家论证和评议,不避讳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浓重的研讨氛围中引导课题组成员发现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指导课题组成员聚焦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为我校课题组成员后期扎扎实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本次中期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将再一次静下心来,回顾和分析前段时间的研究工作,展望和思考下一步具体开展研究的计划,为最终顺利结题做好准备。
5、建设服务共同体,集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
纵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预防性的。我们越发感觉到: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提供早期干预,要提供特别干预,就应该借助各方力量,各种渠道,广为宣传,必须以全校、班级、小组或学生家庭的形式,同步开展。校企共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作为区内首家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配置学校,积极与华师大教学仪器厂合作,于2012年签订同创共建协议。我们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定位为:厂方定期为学校教师开展心理设备的培训,指导开展初步的个体训练,并运用“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进行学生定项问卷和信息数据采集;本学期将开展教师深入培训,积极开展课题合作,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完善学校心理档案。
医教结合,将健康促进理念带进校园。同时,学校与普陀区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签订“医教共建协议”。在首轮开展了开展教师团队心理辅导培训,举办学生家长专题讲座咨询的基础上,展开学生义诊和跟踪矫正治疗的合作。
2013年10月的一天,联建小学四楼多功能厅又迎来一位重磅型专家——上海儿童医院王瑜博士为教师和家长开设“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医教结合”专题讲座。王瑜博士介绍说:儿童神经生化、遗产基因、脑体积小、环境因素等都会造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很多家长讳疾忌医,并不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病,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或者接受治疗在药物的影响下孩子略显木讷便放弃治疗,这些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中的误区,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甚至危害其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的行为人格养成。对待这样的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生、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医教结合干预模式,通过对教师、家长的培训,整合医生、教师及家长的力量,对ADHD小学生进行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提高父母、老师对ADHD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会后王医师和青年教师、家长热烈互动,个别家长递上孩子的病历卡咨询,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用科学的方法,配合医院、家长,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病理性问题。
五、2014年重点项目的初步打算:
1、教师分层培训,促使教师掌握一些儿童心理课堂干预方法;家长专题讲座,促使家长明确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疾病诊断矫正的必要性,帮助一部分学生能在适合的年龄段及时接受系统矫正治疗;定期开设“咨询沙龙”,专业机构人员与教师及家长进行个案讨论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2、逐步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以家长问卷、学生成长档案、学生问卷测评等多种形式,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建立完善全体学生心理档案。
3、继续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借助专业指导,使数据分析更具专业,个案跟踪更具真实,预期成果更具完整。
4、继续以申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验收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规范、扎实、有效、特色鲜明。
当然,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包括德育在内的所有教育过程,如:在书香课程中,通过绘本激趣阅读,能让学生在讲绘本故事中的内容与自己生活实际产生共鸣,无痕地进行心理疏导;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团队合作等多种游戏方法,使得教育的成效更显现。
因此,只有注重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实现自我发现与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辐射面,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从而真正地实现让每一个联建小学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
第四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把关注点聚焦农村,深度关注农村中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督导检查,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社会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紧密配合,我市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我们于2009年12月,拟了一份调查问卷,先后到了东郊中学、文南中学、罗峰中学、文北中学和锦山中学等五所学校,分别从七、八、九三个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五所学校共发放问卷254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市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下面就本次问卷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
我们的问卷共设计16大题28小题,其中学校方面的9小题,家庭方面的7小题,社会方面12小题。
(二)调查对象
考虑到全市各中学的地理分布,我们分别选取了北部的文北中学、锦山中学,中部东部的罗峰中学、东郊中学,以及南部的文南中学等五所中学。其中,选取一所完全中学(罗峰中学),四所初级中学。这五所中学,在我市32所中学中,虽说教学质量有所差别(主要体现是中考成绩及学校其它各方面成绩有高有低),但学校规模相对较大,生源情况大体相同,因此也具有可比性,选取这样的学校抽样调查,有一定代表性。
(三)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好问卷,下到学校,请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抽空随机抽选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同学来答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和学生积极配合,使到我们问卷的回收率较高,学生答题也很认真,较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各所学校发放的问卷及回收情况如下:
文北中学,发50份,回收45份;锦山中学发50份,回收50份;罗峰中学发52份,回收52份;东郊中学发52份,回收51份;文南发50份,回收44份。合计发254份,回收242份。
二、统计分析
(一)学校方面
从问卷的统计情况看,目前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例如:
问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时,69.8%的学生表示“喜欢”; 可见,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都渴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渴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问“你最爱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课余活动”时,32.6%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参加开展的文体活动,24.4%的学生表示喜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问“有同学为了小事和你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时,91.7%的学生表示“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问到有好朋友抄袭作文得奖你是如何处理时,57%的学生表示“私下让小明自己去告诉老师”,22.3%的学生表示“告诉老师实情”。当问到“即使老师不在,我也不会作弊”时,表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生占了56.6%;当问到“在老师的教导下我的思想品德表现有了明显进步”是否符合自己情况时,有72%的学生表示符合。
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学校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如我们问到“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关爱班里每一位同学吗”,有19.8%的学生表示个别老师偏心。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实施6年了,新的理念还没有转化成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课程改革之难可想而知。
另外,当我们问到“你自己心里有困惑时,你会主动找谁谈心”时,只有3.3%的学生表示愿意找老师谈。这说明,在学校里,我们的师生关系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不关心学生,学生更不信任教师,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悲哀。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城里的家庭教育相对还是比较到位的。广大农村家庭又如何呢?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广大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父母及其他亲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做了许多工作,并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
我们问到“父母和家人会经常过问你在学校的思想表现吗”,表示经常过问的学生占到了64.9%;问“在你成长过程中,家人对你的思想影响大吗”,有43.8%学生表示“很大”,表示“比较大”的也有26.4%;有63.6%的学生认为,“父母在我面前以身作则”;73.1%的学生认为,“父母能够尊重我的隐私”;68.6%的学生认为,“父母了解我的交友状况并给予指导”;69%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的道德水平有了提高”。问卷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家中经常受到父母及家人的教育,他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有14%的学生认为,父母和家人很少过问自己在学校的思想道德表现。这可能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从事劳动的强度有关。另外,一些父母只对孩子学习成绩关心较多,而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心理关心较少,父母与孩子交流的主动性不够。当然,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引导和培养好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也掌握基本的孩子的方法,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有18%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如人而自卑”。在农村,各家的经济状况都不会太好,有的家有钱,有的家没钱,这种经济状况的不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也有不同作用。的确,我们在校园里,也看到不少学生互相攀比,比家庭的富有,比身穿的名牌,家里经济不如人不感到羞耻。这种思想状况,需要引起我们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三)社会方面
近年来,全社会都比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状况,全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局也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加强配合,为未成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本次问卷情况来看,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学习环境良好,对“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对培养我的道德意识有帮助”问题,有53.7%的学生表示符合自己实际,32.2%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对“网络、报纸、影视等对我的道德发展有积极影响”问题,有49%的学生表示“符合”自己实际,有30.6%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自己实际。
但是,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学校周边的网吧、酒吧之类的娱乐性场所,在周末的时候,仍然接受未成年人进入。在回答“学校周边的一些网吧、酒吧之类的娱乐性场所,你常进吗”这个问题,有2.5%的学生表示“经常进”,有20.2%的学生表示“有时进”。有两成多的未成年人进这样的场所,由于过度上网,加之缺乏引导,不少未成年人患上了“网络成瘾症”,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妨碍了身心健康。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另外,在问到“当你一个人在上学或回家路上,及在校园里,你感受安全吗”问题时,有40.4%的学生表示“不太安全”,有6.6的学生表示“不安全”。情况表明,学校周边还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三、改进意见 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尤其在农村中学,学校的育人环境有待改善,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教职员工的育人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我们工作的客观因素。
要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我们就要高度关注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面对实现,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全面提高我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督导,要努力纠正学校办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弃绝大多数学生不顾的错误行为。义务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加强管理、加大投入责无旁贷。政府要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为乡镇中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二)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父母及家人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不可替代的。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自身的不足,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可想而知。
办好家长学校,既可以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可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能在最需要关心、帮助、引导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有力的关怀。
为办好家长学校,我们认为,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家长学校应该由乡镇政府来管理,改变过去由学校管理的模式。另外,一个乡镇应该问供成立一所家长学校,不分中小学,要分为初中部和小学部,分部管理。政府介入管理,家长学校才能做到规范管理,在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活动开展的质量方面,政府能做得更好。
现在的情况是一所学校办一个家长学校。其实,很多学校的家长学校都是形同虚设的,只是挂个牌子,基本上没有开展什么家长培训及其他相关的活动,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政府管理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家长学校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学校配合,这才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办的思想。
(三)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是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重要关注以下三点:
1、加强育人能力的培养。
教师既要有教学能力,也要有育人能力。而从目前情况看,教师主要欠缺的是育人能力。为此,我们要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业务培训。只有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能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2、完善育人考评机制。
以往,学校考核教师主要是教学成绩比较,说白了是分数的比较,是任教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比较。许多老师把教育学生看成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事。德育工作并没有在机制上得到有力的保证。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载考核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让所有的教师都来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和成长的引领者。学校要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付出辛苦劳动的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
3、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要精心设计、用心打造,以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石、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片空地、每一个运动场区、每一间宿舍教室,都成为学生最开心、最受用的学习、成长的场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社会最漂亮最文明最有文化感的地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幸福。
第五篇:基层老年人活动场所紧缺亟待关注
情况反映:疯狂广场舞折射出基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亟待关注。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近15%。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这一比例已超过20%。除了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对老年人安度晚年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很大。目前,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缺组织,更缺场地与设施,老年文化市场发展缓慢,亟待关注。
存在问题:一是缺少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专家指出“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集体环境中,对群体、组织有着强烈的心理依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出生的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需要从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基层恰恰缺少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致使一部分中国大妈在广场舞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以﹡县为例,该县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5.6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4%左右,但是该县老年大学、老体协、老文联等一些涉老组织每年组织的老年人活动不仅形式有限,而且覆盖面有限,活动形式仅限于合唱、绘画、书法等,人员仅限于离退休的老干部。大部分老年人的活动都属于自发性质,缺少必要的组织和管理,带动能力不强。二是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紧缺。在广大基层,除了图书馆、公园不分老幼,其他休闲放松的场所都是给年轻人准备的。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如:一些公共文化设施为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和活动阵地相对匮乏,甚至使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有了可乘之机。以﹡县为例:该县151家文化经营场所中营利性文化场所达102家、公众性文化场所29家、其他文化场所20家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区或镇场所在地,且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过多、普及性文化教育场所过少,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场所更是少之又少。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上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无论是在住养服务机构,还是在文化活动等方面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都存在很大缺口。以﹡县为例,该县有敬老院12所,综合福利中心、光荣院、老年公寓各一处,总计床位470张,但与到“十二五”期末床位数要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化程度、服务水平远跟不上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尤其缺乏专业的管理、医疗和护理人员。四是农村文化人才较少且水平不高。以﹡县为例:该县各镇场共有文化活动站20家,正式编制人员仅29人;29名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上15人、占50%强,剩余14人均在35多以上。该县有乡土文化人才
约500人且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素质相对较低;民间文艺团队19个,这些团队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基层老年人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对策建议:
一是增加老年文体公共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建议针对当前老龄化的现状,财政拨付专门资金引导老年文化产业发展。借鉴美、德、日、法等国发展老年教育的先进经验,由政府牵头、财政支持,教育部门、工会、教会、慈善团体和社会福利机构等积极组织、开办。为老年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老年人。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关于大妈广场舞的负面新闻,主流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呼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积极倡导关爱、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文明社会环境。三是建议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制定相关规划时,突出老年文体设施的重要性。比如以财税优惠、评奖评级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