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

时间:2019-05-15 06: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

第一篇: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

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 Study on the role of Hain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王肃强

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海南必须参与其中。根据海南省具体情况,把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以及开放政策等有利条件,把海南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基地,综合补给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In 2015, China propose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to build a world-class tourist zone a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the unique location, resources, humanities and open policy and other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build Hainan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ecurity base, comprehensive supply base and service bas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sources development.2015年3月28日,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计划,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方向,合作机制,建设路径等问题,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重点方向有两个: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太平洋。建设路径则主要是实现五通: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海南的定位是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基地,综合补给基地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主要举措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建设海洋强省,加强三沙建设,提高海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和综合补给能力;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博鳌亚洲论坛和中非合作园桌会议为平台,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这是海南继建省办经济特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

但是,“一带”沿线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大国云集,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交织碰撞。“一路”途经中亚、南亚、东南亚,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早已成为大国角力的舞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很大关注和积极响应,并主动开展对接。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存在疑虑,担心中国主导的欧亚大陆一体化进程,危及它们的利益,兼以沿线一些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使“一带一路”推进起来仍然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

一是“一带一路”途径区域涉及多种文明,有文明冲突的风险。从国家体制上划分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从信仰归属考虑有基督教、佛教也有信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民族;从经济角度分析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的国家;从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观察既有西方价值观也有东方价值观。所有这些因素既有友好交流、和谐交流的历史、也有暴力冲突,文明交恶的血火记忆。

/ 4

二是恐怖主义与地区冲突的威胁。“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地区恰是冷战后地区冲突集中爆发的区域,有三条“危机弧”所构成的破碎地带。第一条沿前苏联的主要势力范围,即波罗的海、中欧和巴尔干半岛,是历史上的“火药库”;第二条沿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到土耳其和中亚国家,直到近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伊斯兰教“新月形地带”;第三条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这三大地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或民族宗教矛盾较为激烈的地区,目前一些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同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欧亚大陆中部地区主要的动荡源。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之一,但该地区的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最不稳定的因素。

三是中美冲突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是当今国际秩序的重要缔造者与维护者,它的利益遍布全球,不希望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将整个欧亚大陆整合起来,从而威胁到它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兼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都认为“一带一路”的布局都是对它的挑战。

四是投资回收的风险。“一带一路”战略沿线许多国家都是所谓“转型国家”,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民主改造探索期”和社会局势动荡期,政权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一带一路”战略会被搁置的风险。一些国家领导人因权力内斗而无暇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部分国家党派势力为争取选票,往往以顺从“民意”为由,将我投资项目为利益交换筹码,进行阻挠干扰。一些国家为转移政治矛盾,也可能单方面宣布搁置在建项目,使投资成本付之东流。有些国家喜欢搭便车,不愿意进行相关投资,而中国企业,受一些地方或部门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在大举“走出去”的同时,往往只能到投资环境差,风险高的国家和行业去寻找机会,且时常出现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工作不连续,落实不到位甚至打乱仗等问题,既不利于力量整合统筹,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这不仅使投资难以收回,还有可能为此背上难以卸下的包袱。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跃升为“综合性的全球大国”的一种尝试,一种路径,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面临许多风险与挑战。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长期经营。战略经营的理念,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哄而上,把可能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按照循序渐进,择机突破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发展。

海南是身处南海前沿的大特区,要毫无迟疑地承担起历史重任。根据省情,海南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以及开放政策等有利条件,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在此背景下海南担当什么角色?如何发力破题?

(一)充分认识海南优势,增强建设信心

地理方面的优势,海南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一海域不仅是往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同时,海南置身华南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等诸多区域经济合作圈里。因此,它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成为“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

经贸方面的优势,它体现在其位处南海黄金水道 的节点上,成为边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约有10万艘,中国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都通过南海海域,我国四分之一的进出口货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南海航线。为此,海南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的战略区位优势,将在与相关国家共建丝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外交优势:博鳌亚洲论坛从2001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每一届都有众多的各国国家首脑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我国开展多边外交、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重要

/ 4

平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潜力正在不断拓展,岛屿观光政策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义议平台,已成为海南开展对外友好合作的重要支撑。海南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目前缔结了46对国际友城,与丝路沿线八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省份关系,所有这些都在配合国家推动丝路建设中奠定良好的外交基础。

总之“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给海南以港口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以旅游发展带动产业转型,以经济合作促进利益融合,以公共外交平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总体配置正在形成。

(二)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旅游特区

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别人干什么,就简单的复制,要发挥海南的独特比较优势破题,把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作为海南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海南一流的生态环境,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有品质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鼓励扶持的新增长点,又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特区,我们要重视:

1、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制订海南沿海古港口保护和振兴计划,开发“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拓展海南与国际人文交流的空间,努力推动海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多国共同发展旅游和合作共赢,并以旅游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金融业以及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2、发展好海南的海洋旅游,加快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滨海游泳度假区,积极培育和丰富海洋观光,潜水、冲浪、帆船帆板、水上飞机等海上运动产品,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海洋垂钓和休闲渔业,促进近海的传统生产方式向旅游业方向转化。继续办好海口国际游艇展,中国(海南)万宁国际冲浪节,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展会赛事,进一步提升海南海洋旅游魅力。

3、积极开展乡村游。城市建设国内外大同小异,但农村却千差万别。海南的自然景致多在农村,把农村建设好则是旅游的一大去处,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各市县都在建设生态村庄风情小镇等。这些地方都能吸引大量游客,若把乡村游和养老度假产业结合起来,海南宝贵的旅游资源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乡村游要着力解决好交通、居住、安全、医疗等问题,使旅游者无后顾之忧地饱览海南的大自然美景。

4、创新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养老产业,促使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海南宝贵的旅游资源廉价出售现象由来已久,海南旅游地区和季节差别明显,北冷南热,夏淡冬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产品单一;服务管理混乱,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旅游的规划上要有创新思维,更新理念,充分利用海南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把海南打造成旅游度假养老的最佳地区,打造成国人的后花园,国际人士休闲度假的胜地,吸引国内外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者。

(三)加快海南省港口建设

海南是海洋大省,四面环海是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把海南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海上救援基地、首脑外交和公共外交基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基地有特殊意义。海南省目前已形成“四方五港”的港口体系,拥有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和清澜港五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但在港口建设中没有形成依托港口发展的理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港口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是产业布局的重要环节,是发展产业群的重要基础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海南省港口建设发展后劲不足,已经滞后于全国港口建设的总格局,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岛屿性的海洋大省,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要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发展优势在于港口,增长也依托港口,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也在于港口,只有通过发挥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作用,海南才能完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赋予的使命。因此,建议把港口建设纳入十三五的重大项

/ 4

目建设规划,面向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战略方向,打破行政壁垒,把海南按大城市布局,围绕港口建设,修编完善城市规划,构建适应大物流大港口建设的行政辖区,扩大港口城市的地理空间,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配套的产业园区与能用于支撑大港口发展的仓储物流体系。

“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个理想的蓝图,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和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或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前进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挫折共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让我们都做积极的参与者,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携手构建合作共赢,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交流之路。

/ 4

第二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打理中印关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打理中印关系?

与其它大的邻国相比,印度是令中国在外交中比较纠结的一个国家。

印度不象俄国。

俄国由于冷战的历史总被西方国家惦记着。无论俄国如何表示自己热爱和平,西方国家似乎只有把北约扩展到俄国的所有邻国才能真正放心。即使中国不去拉俄国,也总会有哪个西方国家时不常地去惹俄国。只要普京还在位,俄国与西方的关系就总会有点问题。前苏联垮台后叶利钦曾经一厢情愿地想带领俄国变成西方的一员,结果证明以俄国的体量想去实现这一目标实在有点难。这次乌克兰危机使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时半会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印度也不象日本。

日本自从20世纪初与英国结盟开始就认定只有傍定世界老大才能为日本带来利益最大化。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曾经独出心裁(实际也是认定正在崛起的纳粹德国将成为世界老大),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结果在二战中一败涂地,还挨了两个原子弹。二战以后从吉田茂起就跟定美国。即使中国再想拉日本,一旦中美之间出现冲突日本选择站在中国一边的几率是零。这不仅是因为历史问题的纠缠,也因为日本的民族心理很难咽下被中国超过的这口气。

印度在中国外部环境中的角色则更复杂。一方面,它具有种种令中国想与之接近的各种条件: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极具潜力的大市场,是金砖国家的一员,今年又要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经常有很多政策立场的相似点,并且也经常合作。

但是另一方面,印度又经常与中国发生各种龌龊:今天要拉上日本和越南干预南海问题,明天又闹出点边境纠纷或者干涉西藏问题。印度身上各种矛盾的共存经常令中国对它打也不是,拉也不是。

去年习近平访问印度,到访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造势”意义

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中国首先应该认清印度身上影响双边关系的负面因素有哪些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然后再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不让这些因素对两国关系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至少把它管理在可控范围。

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受大国外交和友好外交思维的制约,手段单一,始终在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上找不到有效的办法。直到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才开始以对冲的手段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才是有效的办法。

印度在对华关系中有以下几个很难轻易改变的不利因素。

第一,争当大国的心态。

中国人事事与美国比,连欧洲和日本都不太放在眼里。而印度人却是事事与中国比,这一点连西方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种民族心态下,在国际关系中只要有能超过中国的机会和选项,中国不可能指望印度会放过。

当然,印度的大国心态对中国也不全是不利。由于这种大国心态,印度很难像日本那样接受美国指挥。

第二,1962年中印战争留下的阴影。

对中国人来说,那场战争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对印度人来说则完全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962年战争对印度人的心理影响,与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有相似之处,尽管在中国人看来这两场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第三,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只要边界问题不解决,两国关系永远是脆弱的。每次小的纠纷都可能引起民族主义的强烈反弹,使双边关系大幅度倒退。

第四,西方国家的拉拢。

自从中国崛起之后,印度作为对冲中国的筹码的价值大大增加。莫迪上任后各国争相邀请,一时间风头无两。印度看到这点后,已经开始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拉拢西方国家,谋求建立其对华关系中的优势。这个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恐怕会一直存在。

以上因素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不能指望用传统的友好外交和大国外交搞定印度。

印度不会因为中国想友好,就不与中国争当头号发展中大国;

印度也不会因为中国提供投资,就会忘记1962年的那场战争;

印度更不会因为中国想和平,就放弃对有争议的领土的立场。

而以上这些倾向会随着西方国家加大拉拢印度的力度使印度更容易以为自己有了与中国竞争的资本。中国为印度修高铁也好,建设工业园区也好,都不仅不会使这些倾向发生本质的变化,甚至有可能间接地强化它们。

当然,中国对印度也有很多优势。

首先,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靠中国来陪衬。与中国崛起本身成为国际上强烈关心的焦点不同,印度一直是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引起国际上的注意的。抛开对冲中国的需要,印度对西方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其次,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在地缘政治中对印度构成有力的牵制。

再次,中国有印度经济发展亟须的的资金与制造业。

西方国家虽然想如何把印度扶植成制衡中国的先锋,但是都面临着财政困境,而私人企业不会完全听政府的。没有有利的投资条件,西方的私人企业根本不会去投资。印度人并不傻,不会相信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忽悠。中国手里的资本就对印度有足够的诱惑力。

中国对印度的另一大优势是在地缘经济中的地位。

在地缘经济层面,中国对印度和印度周边国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印度对中国和印度周边国家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印度的地理条件有极大的局限性。

其北边是喜马拉雅山,把印度与欧亚大陆隔断。西边是老冤家巴基斯坦。只要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印度就无法指望从陆上往西去。就凭这两条地理上的原因,印度就基本上无法在欧亚大陆上有很大的作为。

中国既不指望从印度获得去印度洋的出海口,也不指望通过印度去任何其它国家。中国可以通过中巴铁路为印度提供去中亚的陆上通道,以及向西去伊朗的陆上通道。印度却没有什么可以对中国提供的有价值的通道。

印度对其它邻国的意义也基本一样。印度的邻国们从地理上可以完全与中国直接相连,而不用经过印度。

从地理条件上来看,印度唯一可以扩大影响的是东南亚。但是,东南亚国家一直侧重海洋,用不着非要从陆路经印度去巴基斯坦和伊朗。

印度对中国在地缘上的主要意义是在海上。从商业的角度看,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域。因此,它在军事上必然成为必争之地。印度一直想把印度洋当成自己的后院,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对如此重要的海域,世界上各大国不可能允许印度在此一家称王称霸。虽然印度处于印度洋的中央地带,貌似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中国与美国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印度自己在印度洋能对中国能做些什么?能做的可能有限。如果中国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印度是否参与已经意义不大,因为美国海军自身就有足够的力量打击中国。

综合分析上述条件,毋宁说印度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更多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中造势的需要,而不是实质性的。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到底应该如何与印度打交道呢?我们不妨从三种不同的视角,即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分别分析一下。

帮不帮助印度,这是个问题

地缘政治看重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它倾向于以零和的角度看问题,认为邻国的经济发展有可能对本国构成威胁。

必须指出地缘政治的观点是一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看问题的共同角度,唯独中国人似乎不这样看。不仅我们自己不这样看,而且还对其它国家这样看表示非常不理解。

实际上,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马上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印度,越南和菲律宾非要跟中国过不去。因为它们认为中国一旦强大了,必然用实力说话,变得更难在平等的意义上打交道,因此是一个威胁。

中国人似乎不理解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国际关系讨论中,我好象从来没看到过论述邻国的经济发展将如何威胁中国利益的文章。这可能与历史上中国一直没有深度参与国际事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中国自己太大,无论邻国如何发展都很难构成对中国的巨大威胁。

然而,随着中国将不断地深入国际事务,中国必须要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使自己不用它指导外交政策,也要明白其它国家的行为逻辑。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中国如果帮助印度建设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就会引起其它变量的变化,有可能使前边提到的影响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变得更为强烈。

目前印度的GDP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两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印度挑战中国的冲动。到目前为止,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一直有限。这不仅是因为印度的官僚主义和工会,也因为印度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

一旦中国帮助印度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就部分地为西方资本大举进入印度减少一份障碍。一旦西方投资大举进入,印度对中国资本的依赖减少,印度的大国心态就会进一步膨胀,就更容易有与中国竞争的冲动。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印度建设产业园区也会对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形成进一步的冲击。从纯粹的地缘政治角度看问题,中国今天帮印度的忙就是在为自己的明天找麻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对有潜在威胁的邻国建立有效的制衡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国的邻国拉美国回亚洲的重要原因。而中国还是在毛泽东时代,从战略大局出发,确立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在最近这十几年里,总是用所谓的大国外交视角看待印度,认为只有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与南亚的关系才可以维持稳定。为了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外交在很多场合有意控制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感叹瓜达尔港整整被耽误了八年的原因之一。

这种大国外交观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没有看到大国之间的外交经常是通过中小国家来进行的。代理人战争实际上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之间的交锋并不是以两国之间正面冲突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中日,中越,和中菲关系紧张的形式来进行的。

同样的道理,目前的美俄之间的交锋,也是通过各自在乌克兰的代理人进行的。中日之间的交锋离开中国与韩国的战略互动也不完整。因此,不敢积极发展与对大国有制约力的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必然削弱中国在所谓的大国外交中博弈的实力。

这次与莫迪谈判,中国已经处于很有利的地位。迈出中巴经济走廊的这一大步,又与俄国发表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联合声明。无论是针对俄国-前苏联势力范围还是伊斯兰世界这两大板块,中国的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陆权战略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局。

受其地理条件限制,在现阶段印度参不参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除了宣传以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质性意义。中方在谈判时应该有足够的底气,犯不着让印度发一个空洞的声明支持一带一路就换走真金白银。

前边提到,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意义主要是在海上。然而,当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打通了印度洋的出海口以后,印度无论是在家门口还是在南海为中国添乱的能力都会被有效地对冲,因为来自中东的运石油的各国船只必须先经过巴基斯坦家门口才能到印度的家门口和南海。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是中国的古训。

与地缘政治的视角相反,地缘经济看重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交集。它倾向认为合作可以导致双赢。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邻国发展可以为本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在地区中各国越合作,市场就越大。这是中国看问题的独特之处,其它国家想学还真不容易。

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如果这两个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正是因为印度现在急需资金和制造业,而中国恰恰需要为大量的外汇储备寻找美元资产以外的投资途径,中国又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过剩的产能,帮助印度也就帮助了中国自己。

同时,如果获得印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造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无论是以俄国总理主张的中俄印三大国,还是以金砖国家的形式出来主张什么事情,对西方都会有更大的压力,对其它中小国家都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不用说,还应该加上两国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与地缘经济有直接关系的是中国的另一大外交传统,友好外交。中国文化里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领导人出访一般都带着大礼。当中国想加强与他国关系时,经常以经济合同作为表明友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但是,友好外交在过去却经常被乱用。与其他大国不同的是,当中国试图回避矛盾和减少冲突时也经常以送大礼作为手段。前几年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菲律宾挑起了冲突后总统来访,中国居然还送出了170亿美元的大礼。结果却是人家拿了礼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中国送的礼完全变成肉包子打狗。

友好外交这么个搞法不仅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反而使对方变本加厉,因为闹的越凶好处越多。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从地缘政治经济的角度看待中印关系,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之间相互矛盾的目标和手段应该保持一个平衡。印度既与中国有利益交集的部分,中国应该与印度保持好关系,同时印度自身又存在着轻易不会改变的,对两国关系不利的负面因素。中国必须要注意在中国的对印政策中管理这些负面因素,不给它们冲击中印关系任何机会。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中国在使用地缘经济手段拉拢印度时,需要确保这些手段日后不会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方面的负面影响。换言之,中国应该与印度加强经济联系,为中国的整体国际战略造势,但是这种经济联系不应该为印度与中国争当老大的冲动提供客观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确保在用地缘经济措施拉住印度的同时在地缘政治方面对印度有足够的制衡能力。

具体地说,中国应该让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中巴关系的发展与中印关系的发展之间始终保持差距。

这一点与美国处理对华和对日关系很相似。美国一方面积极地与中国接触,而另一方面却坚定地发展对日关系,以美日同盟作为对中国的对冲手段。

同样的道理,每当印度在印度洋和南海挑衅中国,中国就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合作。

只懂友好外交的人可能不理解这其中的逻辑,会认为中国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会刺激印度在印度洋和南海闹事。而印度人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思维的:越挑衅中国,中国越加强中巴关系,对印度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印度要想从巴基斯坦身上看到的威胁相对少些,只能维持中印关系的稳定。

这次习近平主席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一带一路战略开局,中国一举投资460亿美元。最近中国还卖给巴基斯坦八艘潜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国对印度的牵制力。

加强中巴关系不仅不会恶化中印关系,反而会和缓中印关系。因为在国际关系中牵制力的作用经常比友好外交要重要的多。这就是对冲战略的原理。在一厢情愿的大国外交下,生怕得罪印度,由着印度闹,在加强中巴关系上缩手缩脚,到头来反倒只能使印度得寸进尺。

而积极强化中巴关系,彻底打通印度洋通道,让印度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再谈为它提供通往中亚和伊朗的陆上通道,进行中印之间的战略利益捆绑,这才能真正地稳定中印关系。

不果断地打通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就缺少与印度战略利益进行捆绑的手段。

第二,在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之间选择先投资工业园区。如果先干基础设施,等于是给所有外资搭台唱戏。中国企业即使还能进去投资,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

对中国的基建企业而言,基础设施的海外市场十分巨大。即使不在印度干,有的是其它国家可以提供市场。

然而,印度由于人口众多,而且经济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已经很可观。优先加强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会帮助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在其它国家的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先把过剩产能投过去占领市场。等把市场先占住再修基础设施不晚。这就与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听说哪里要通地铁先去买房一个道理。

有人会担心不先搞基础设施,高铁的订单会让日本人抢去。印度的官僚主义比许多国家都严重,中国应该让日本人先去与印度的官僚主义打交道去。印度的铁路轨矩有好几种,其中主要部分的铁路轨矩比俄国的还宽,与国际标准相距较大。而日本人的高铁自成体系,至今为止只输出到台湾。因此就轨矩而言,无论日本人是打赢还是印度铁道部门打赢,到头来印度的铁路都有可能因为与其它国家采用的国际标准不接轨而把自己锁在南亚次大陆。

第三,中国应该积极掌握新成立的各个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度的融资和对其它国家融资的平衡,以及中国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度融资与中国对印度直接融资的平衡。

印度已经拿走了金砖发展银行的行长,据报道印度现在还正在与中国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行长。这种吃相难看的做法有些过分。

中国既不应该让印度把行长的位置都拿去,也不应该让它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抢到印度去,更不应该在印度从这些金融机构拿到大量的融资后,自己还要为印度额外再大量融资。

在金砖发展银行,中国应该建立对俄国,巴西,和南非的投资与对印度投资的平衡。在亚投行,中国更应该建立对印尼以及其它中小国家的投资与对印度投资的平衡。在这些金融机构,应该设定相对较低的融资上限,这样才更能为中小发展中国家项目服务。

第四,中国应该大力加强的是对印度的智力投资。不仅应该多派留学生,教授,深入地了解印度,而且应该大大强化中国与印度的媒体和智库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中印之间才能对彼此的战略目的有更清楚的认识,才能更理性地处理双边关系。

第三篇:“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正在成为引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

我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层次的对话机制,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建国后首个由我国发起的重大多边外交平台。包括29个国家首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在内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盛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演讲、致辞,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表明中国致力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意志,引起与会领导人的强烈共鸣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高峰论坛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会见和商务活动,签署一大批项目合作协议,达成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

我国与一批国家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目前,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达69个,一系列部门间合作协议覆盖“五通”各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沙特2030愿景等战略加快对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启动实施。除亚欧国家外,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等国也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互联互通建设蓬勃开展。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建成投运,中缅原油管道正式运行,实现原油经印度洋直接进入我国境内,树立了一批合作“标杆”。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000列,通达欧洲12个国家、31个城市。产能合作持续深化。截止目前,我国已同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等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钢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在国际市场加速布局,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和建设力量走出去。贸易投资不断攀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货物贸易平稳增长,服务贸易出现新亮点,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投资6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境外园区多点开花。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工业园等园区发展迅速。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超过1100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丝路基金对外投资超过60亿美元。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和代表处。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近一万亿元人民币。

我国积极推动人文交流合作。我国与60多个国家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实施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计划,新设一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新疆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医疗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组织发起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针对沿线国家需求,开展杂交水稻、传染病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同时,我国还与沿线国家广泛实施了旅游、减贫、绿色环保、防治荒漠化等领域合作,力所能及地开展对外援助,履行大国责任。

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总书记向世界提出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为今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明确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一带一路”建设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大会增光添彩,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行稳致远。要全力落实高峰论坛各项成果。做好已签署协议、规则的推进落实,对已开展战略、规划对接的国家,要稳步过渡到机制、项目对接。组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等合作平台。要积极稳妥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与项目落地国一道,共同推动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标志性项目和系统性工程建设,加强标准、体系等经济软联通。要扩大实体经济合作。引导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并购、参股运营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放大我国在部分领域的比较优势,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加快迈向中高端,发展新动能。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进一步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等多双边合作基金的融资功能,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在实践中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长效机制。要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做好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协调,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防控机制,防止非理性对外投资、恶性竞争和腐败行为,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及海南的发展与作为

1、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是总书记在我国哪一友好邻邦”(哈萨克斯坦)。

2、海南的(博鳌论坛)是目前亚洲一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3、历史上丝绸之路发轫于我国哪一时期(汉唐时期)。

4、“南海服务合作基地”的目标中的“一大枢纽”指的是:(航运枢纽)。

5、(三沙)市是“南海服务合作基地”建设的前沿支点。

6、由于海南省被授权管辖(南海),因此海南在“一带一路。。。”

7、我国哪些城市建设了自贸园区(天津、福建、上海)。

8、“一带一路”战略在地理上发展两个方向是(海上向南、陆上向西)。

9、以下哪些可以属于海南邮轮航线开通的意思(全选)。

10、以下哪些属于“一带一路”实施路径的“五通”(全选)。

11、以下属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行业有(全选)。

12、海南以海得名,因海而生,因此重点需要发展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13、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为(海南)

14、“南海服务基地”的目标是(一大枢纽、二大基地、三大中心、四大支点)

15、“南海服务合作基地”的目标中“三大中心”包含(不选海洋勘测)

16、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特殊而重要,海上丝绸之路分四条线规划(全选)

第五篇:“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土耳其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土耳其

来源:中国网 2015-08-31

特约

土耳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是我国“走出去”战略中至关重要的重要合作伙伴国。投资吸引力巨大、投资环境相对安全,但是投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作者:姜晨 张华

编者按:“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内政局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带一路”地区上的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推进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将以每周发布两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对“一带一路”地区的60余国的政治风险进行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本系列将持续发布30余周,共计60余篇文章。具体内容主要围绕该国的一般情况、投资环境、政治结构、各方政治势力、相关政治风险以及可能的国家战略动向进行分析。

姜晨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华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位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意义极为重要,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至关重要的节点之一。中土双方将两国的长远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各领域的合作,致力于实现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土耳其概况

(一)自然环境

土耳其位于亚洲最西部,横跨亚欧大陆,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200公里,陆地边境2648公里,与亚、欧8个国家相邻。土耳其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储量占世界总量的40%,品种数量均居世界首位;硼矿、铬、煤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河流资源丰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均发源于土境内;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是西亚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匮乏,需大量进口。

(二)政治环境

土耳其拥有悠久的历史,几经大起大落。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11月17日开始生效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族、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

土耳其政治体制效仿欧洲,实行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大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政府即部长会议掌握行政权;司法独立。主要政党有正义与发展党、共和人民党、民族行动党等。其中,正发党是执政党,主张建立法律至上、尊重人权和自由的现代共和政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三)社会文化环境

截至2013年底,土耳其人口7667万,其中80%为土耳其族,15%为库尔德族,此外还有阿拉伯族、亚美尼亚族及希腊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土耳其语,少数民族同时使用阿拉伯语、库尔德语、亚美尼亚语和希腊语。9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85%属逊尼派,15%属什叶派;0.2%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

与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不同,土耳其宗教气氛相对宽松,社会风气较为多元开放,新闻制度相对开放、自由;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由组织,且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大。总体而言,土耳其社会稳定,治安较好。

二、中土外交及经贸关系

(一)中土外交关系

土耳其奉行独立自主、积极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多边区域外交,注重经济外交。同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是北约的重要成员;重视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并将加入欧盟作为既定的战略目标。但是,近年来开始注重外交多元化,积极发展同亚洲、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1971年8月4日,中土两国建交。建交40多年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国都保持了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相互借鉴,多边场合相互支持。高层交往不断加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外长及军队高级将领等多次实现互访,增进了彼此了解。2010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土,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双边关系步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土,就进一步加强中土务实合作提出了建议。2009年,土耳其总统居尔访华,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增进了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2015年7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率团来华访问,双方商定合作内容涉及经贸、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交通旅游等多个方面。虽然中土关系总体发展顺利,但双方也并非没有矛盾和分歧,最主要的是贸易摩擦和“泛突厥主义”两个问题。中土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已久,土耳其长期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额不断增大。近年来,土对华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紧跟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成为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泛突厥主义”的变种之一就是中国新疆境内的“东突”分裂运动。土是境外“东突”势力最集中、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新疆“7·5”事件后,仅有几个伊斯兰国家政要和宗教领袖对中国发出无理指责,土耳其就是其中之一。

(二)中土经贸关系

土耳其是继金砖国家之后又一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享有“新钻国家”的美誉,是G20峰会的重要成员国之一。2013年,土耳其成为全球第17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15615亿里拉(约合82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远超外界预期。

数据来源:土耳其统计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经商参处、IMF、世界银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 2013年,在土耳其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8.9%,27.3%和63.8%。其中,纺织业、汽车业、农业、旅游业是土耳其的重点特色产业。

中国和土耳其直接贸易始于1965年,1971年建交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据土耳其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双边贸易额为277.4亿美元,下降2.1%。其中,土对华出口28.6亿美元,下降20.8%,占出口总额的1.8%;土自中国进口248.8亿美元,增长0.7%,占进口总额的10.3%。土方逆差220.2亿美元,增长4.4%。中国成为土第2大进口来源地、第3大贸易伙伴和第19大出口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月报

矿产品一直是土耳其对华出口的最主要产品,2014年出口额为18.0亿美元,占对华出口总额的62.9%;化工产品为第二大类产品,占11.3%;纺织品及原料为第三大类产品,占8.6%。在对华出口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9%,是为数不多的保持增长的大类产品之一。土耳其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家具玩具制品等。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双边贸易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在对华出口大幅下降而进口仍保持微弱增长的情况下,土对华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

1990年和1995年两国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进入21世纪以后,双方相互投资加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土直接投资累计6.42亿美元,涉及交通、航运、能源、通讯、采矿、旅游等多个领域。土对华实际投资业内已突破1亿美元,投资领域从早期的产品制造加工,逐步发展到金融、商业零售、酒店、工程等各个领域。

三、土耳其投资环境

(一)投资吸引力

近年来,土耳其社会治安较为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营商环境报告》中,土耳其在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5位,比2014年的69位上升了1位。其投资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础设施较完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设施完备;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电力等能源设施也逐步完善。自2009年开始实施“2023年发展规划”,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之一。

(2)政治基本保持稳定:正发党执政以来,主张法律至上、尊重人权,建立自由的现代共和政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采取多项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政局稳定。

(3)经济增长迅速:过去十几年,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5%的均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17大经济体,发展势头迅猛。(4)区位优势显著:土耳其处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逐渐成为地区至关重要的产品、服务、人员、技术的集散地。利用其区位优势,投资者可获得广阔的市场。

(5)市场开放化程度不断提高:土耳其政府致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地区贸易中心之一。

(5)国内市场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土耳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万美元大关,人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6)融资条件好:土耳其鼓励金融资金自由流动,没有外汇管制。外来投资者可以从当地市场直接获得信贷;法律和财会体系与国际标准一致,透明度较高;融资渠道众多,包括世界级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和土本国的金融机构等。

(7)人力资源充足且素质较高:土耳其平均年龄30岁,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应充足,且相对便宜、优质。

(8)政策支持:土耳其推行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对外资实行平等待遇原则,简化外资政策和行政手续,外国投资者可享受国民待遇。

(二)重点投资领域

(1)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发展规划”正处于集中发展阶段,完善包括交通运输、电力、房地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举国关注的焦点,政府对外招标并给予优惠政策,希望吸引外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太阳能、地热、风能、核电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催生了诸多投资机遇。

(2)纺织业:土耳其是世界第5大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纺织技术水平高,服装配套行业也很发达。

(3)旅游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古希腊、古罗马、奥斯曼帝国三大历史遗迹汇聚于此;黑海、地中海、爱琴海将其环绕。独特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全球第6大旅游目的国,外来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4)农业:农业基础较好,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种类丰富且质量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绿色、无污染等高端农业经济及相关的食品制造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5)汽车业:政府对汽车业实行大量引进整车制造和本地化生产的双重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6)国际物流与运输业:处于三大洲交界地带,区位优势显著,水、陆、空运条件都非常便利,正努力成为国际物流和运输中心。

四、中国在土耳其投资的风险

如上所述,土耳其在吸引外资方面有诸多优势,但在对土投资前,中国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以下潜在风险:

(一)政局稳定性问题

(1)政党纷争: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分歧比较严重,斗争激烈,其实质是国家是否坚持世俗化发展道路,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方向。(2)军政关系复杂:近年来,军队在政治生活中受到一定限制,但对于执政党的威胁仍然存在。复杂的军政关系威胁国内政局的稳定。

(3)国内社会问题:库尔德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库尔德人的离心倾向仍较为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

(4)恐怖主义干扰:处在恐怖主义活跃的中东地区,易受干扰。

(二)经济状况问题

(1)经济对外依赖性过强:2010年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土经济也走上复苏之路。但其经济对外依赖性过强,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经济复苏仍具有不确定性。

(2)通货膨胀风险大:近年来,土经济发展较快,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极大拉动了需求,但产能相对落后,通货膨胀情况较为严重。

(3)能源相对短缺:目前,土耳其生产的电力尚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能源供应不足,大量依赖进口。

(4)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临近欧洲,劳动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中等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稀缺。

(5)财政赤字与外债:土耳其经常账户长期赤字,外债较为严重。财政收支失衡、国家信用评级相对较差影响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政策风险

(1)投资和贸易法规不完善:尽管在贸易法规方面加强了立法,但投资和贸易法规体系仍不健全,许多问题无章可循。

(2)政府腐败问题: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存在腐败现象,加大了投资者的经营成本和投资风险。

(3)技术性贸易壁垒:土耳其要求进口的医疗器械、机械等产品必须加盖欧洲标准标志(CE认证)。但同样是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来自欧盟的便可直接进入,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还需进行额外检测。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影响了外来投资的发展。

(4)行业限制:限制行业主要有广播、航空、海运、经融、房产等;限制方式有投资禁止、股比限制、许可证、数量限制等。

(5)政府违约风险:2013,土耳其政府否决了一项公路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为几条高速公路和桥梁为期25年的特许经营项目,由土耳其公司Koc Holding和马来西亚主权基金Khazanah旗下的UEM联合中标。此举不仅是对中标联合财团的一次重大打击,对准备投资的外国投资者也是一个重大警示。政府违约的风险性较高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四)宗教文化因素

(1)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土耳其国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尽管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穆斯林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2)不时出现的排华事件:受土耳其境内“东突”势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土耳其多次发生排华事件,严重威胁到华人华侨的安全,增加了中国在土投资的风险。

综上所述,土耳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是我国“走出去”战略中至关重要的重要合作伙伴国。投资吸引力巨大、投资环境相对安全,但是投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资本在决定投资前,需做好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预测、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以保障投资的安全。

下载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研究(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间的资本流动成为区域合作最具活力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谋划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 一带一路的青岛角色[★]

    青岛谋划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 曾经闻名千年的古代“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去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

    “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昭示中国要走自己的强国之路,悠久的文明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一带一路”既不是通过军事扩张的方式,也不是搞殖民地建设,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的大国崛起......

    积极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沙湾县发改委积极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一是完善工作方案。根据地区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提出我县落实方案,明确2020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重点,积极配合推进塔......

    大学生如何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大学生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单位:学员五旅三队 姓名:刘天林 学号:2015206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融合的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自贸区作为对......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作者:曾赛星 林翰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14版) 【专家论坛】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承载着全新的历史使命:既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