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

时间:2019-05-15 06:3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

第一篇: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

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

特邀主持人

赵学强,FRS弗睿思空间战略设计董事、策略总监

参与嘉宾

周炯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系主任

熊萨芒,加拿大熊兄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陆立新,四川欧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杨隽,成都多纷设计机构设计总监

王亥,成都崇德里项目策划、设计、营运主持

崇德里,一个城市的回家路。一号院茶舍中,袅袅烟雾,几许茶香,设计师们围坐“谈茶”。在成都,人们称“喝茶”为“谈茶”,饮者之意并不在茶,而在乎雅聚清谈也。

在成都做设计之整合趋势的主题论坛是稍有顾虑的,林盘文化的影响以及成都人特有的闲散与安逸的性格,似乎与设计整合的话题有点格格不入。但近几年来,成都的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迅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国际化及本土化之间成都设计师该何去何从,是否在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坚守阵地,保留当地的设计特色?当设计业态风起云涌之时,并购或收购之说喧嚣而上,成都业内又会给出怎样的思路?是顺应市场,厘清资本市场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还是坚守个人设计机构的艺术创造?带着这样的顾虑及问题,本刊与成都设计业界极富代表性的设计者们展开了探讨。

如果设计师还在基于美学的、纯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没有完整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继续保持工作室的状态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把规模做上去,必须要步入产业整合、规模整合,甚至金融整合的这条道路上来。

赵学强:我先介绍下本次论坛的嘉宾。周炯焱教授是成都学院派的领军人物,在学术方面有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实践。以中小型设计机构为特征的设计公司在成都特别多,熊萨芒是其中的代表,现在自己单独在做,也在寻求合作。陆立新认识八年了,他一直很安静地在做专业,尤其在商业展示空间方面做了很多作品。杨隽是新锐设计师中的佼佼者。本次论坛大家可以站在各自的立场谈谈对当下并购或收购现象的感想。请周教授先说。

周炯炎:最近行业内一直在热议并购的事,特别是梁志天设计事务所被江河创建并购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公司经营的角度,这绝对是件好事,而且现在这个行业实际上也需要规范和整合。建筑、规划、家居行业都比较专业,唯有装饰行业较为混乱,它处在夹缝中,很尴尬。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从手工业到大企业化,最后几个品牌逐渐吃掉其他小的品牌,步入大工业发展时代,有个性的就冒出来了。这是大趋势的整合,而不是个体现象,是必然的,也是有裨益的。梁志天设计事务所被整合后他今后的生活都能有保障了,但是我更很关注的是整合时他与江河创建是如何签的合作协议的。

赵学强:梁志天设计事务所卖掉70%的股份,算是并购、控股的形式。

周炯炎:梁志天的产业和设计做得很好,他本身的商业化特质加剧了公司商品化的进程,至于对他个人是否有益处还得看后续的发展。从设计师个人来说,我感觉是比较矛盾的,因为整合后就完全商品化了。成都的设计行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型设计机构?这跟成都的传统生活方式有关,它不是集团化的,而是一片树林,两户人家,旁边两亩地,再有两户人家,一个独院。因为成都从古至今战争不多,蜀山蜀地和平原围起来了,生活安定,所以很闲散,生活很舒适。田地又不是整块的,这就形成了成都人独立而居、喜欢闲散、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在成都要把人聚集起来可能有困难,这是性格和生活习性使然。当然,今后如何发展,可能跟沿海一样会有国际化的趋势,但我觉得成都设计业态会保留中小型设计机构,而且我也建议它保留自己的地方特色,未来说不定又是另一番风景。

赵学强:成都其实也是有合作的。它倡导慢设计。

周炯炎:即便是合作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慢”,我给的定义是,“慢”实际上不是快慢的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境。通过慢可以把一切文化通过慢节奏吸收进来。

赵学强:几千年来,成都的文化都比较松散,在成都这片土地上不是碉楼,而是林盘。林盘文化是四川的特点,所以成都人天生就比较闲散。

熊萨芒:其实我们大一统过,建筑院分各个领域,比如石油、冶金,都有各自的设计院及工程公司,完成从设计到施工,属于包干制。改革开放以后的装饰公司也是如此,既做设计也做施工,慢慢地发现存在越来越多体制上的问题,大一统被打破了,有了我们这种工作室或者专业的设计公司,专门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现在又出现问题了,分工越来越细,配合出现了脱节。室内、软装、工程、材料等,如何整合,给客户最高的品质,成为当下最大的问题。所以,现在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或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点,联合大家的优势就可形成一个好的集合体,带来好的产品。

整合的形态很多,像近期热议的梁志天及威尔逊公司是一种,他们的公司规模大,整合可以巩固自身在国内产业链的上层地位。小公司的整合方式也有很多种,有可能是松散型的结成联盟,联合软件公司、平面设计、品牌公司、家居公司,共同推出一个品牌。平时,可能是松散地各自经营,但是需要时可聚在一起。对我而言,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形式,并且我觉得在成都这个方式比较可行。像周教授说的,成都人并不是很喜欢做得那么大,喜欢保留一点自己的东西,不愿意捆绑得太紧。这种整合就跟结婚一样,如果说两个人单独看都很强,但结合在一起可能还会出问题,需要互补。

杨隽:我个人觉得这种整合会不会是一种细分,也就是大家可以互补地整合在一起,不然的话,怎么整合?

熊萨芒:比如合伙人都做酒店设计,强项一样,合作就有问题。梁志天公司与江河创建的合作是在对方身上找自己不擅长的。国内公司借助并购有助于打开海外渠道,走出国门;中国的建设现在这么火,海外公司进来,可以跟国内大公司一起率先占领阵地,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整合才有意义。

陆立新:刚才熊老师所说的,整合就像结婚一样。我认为他提的整合是从经营角度出发。我是做设计的,喜欢专注地做设计,对经营方面不会考虑太多。有一些客户找我做不是我擅长的项目,我会觉得很为难。不做的话,人际关系很难拓展,做又吃不消,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懵懵懂懂之间就想到了可能应该找一家公司进行整合,大家共同分担,目的还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改变同质化竞争,避免大家往一个方向死磕,最终还是追求高品质的设计工程。

赵学强:我想从几个方向上去谈我的看法,第一从资本角度出发,这其实是大资本运作了。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当某个行业被资本关注的时候,这本身意味着这个行业现在或将来一定有好的经济表现。从个人艺术观来说,我个人的艺术生涯可以随着自然的状态就像小溪一样流淌,留到哪儿算哪儿。但是从员工和企业的发展来说又是另外一回事。梁志天通过这次整合,基本上把五年、十年以后的钱都赚回来了。我们有榜样了,可以去尝试,至少中国设计圈出了这几件事,让我觉得我们还是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一群所谓的只知道艺术而不知道经营的人。

今天中国开始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将要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方针来看待。4月20号我要去纽约,受邀参加IFI会议,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要把议题结果用于修改法律,以此完成美国在创意产业上的领导地位。我们今天谈整合也好,创新也好,其实是晚欧洲很多年了,但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又刚好处在这个进程,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人家说,“读史可以明镜”,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

最后说到产业,设计不外乎三件事,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创造价值,而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又取决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室内设计都是被市场牵着鼻子在走,我们很少去观察,去思考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地将大的企业分成小的工作室,再由小的工作室集合为大企业,而是市场在呼唤。江河创建之所以愿意投梁志天公司,一定是合作之后可以做更大的事。威尔逊,最早是金螳螂在谈,后来被国营的现代院收购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企业在资本面前是多么脆弱。如果设计师还在基于美学的、纯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没有完整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继续保持工作室的状态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把规模做上去,必须要步入产业整合、规模整合,甚至金融整合的这条道路上来。

熊萨芒:整合的形态还是会有不同的。

周炯炎: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整合,在修整上下游产业链,无意当中你被卷进去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件事还是比较具有诱惑力的。但是你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一部分东西,比如说失去了自由,关键还是看自己想要什么。

我自己本身是教书的,这是我的第一职位。公司是业余在做,但必须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要正规化。我也有我的弱势,就是永远带着这么一帮学生在做设计,必须要适应市场,不适应就没有办法生存。

赵学强:王亥是川美78级毕业的,他们那一级出来的都是大师、匠人。王总是画家,是设计师,又是经营者,他在香港和成都之间生活,本身也是跨界人。

王亥:成都的国际化速度非常快,我们选的这个地方面对的是东大街,东大街有几个不同的综合体都是香港企业投资的,需要配套,所以我们开设了崇德里。它具有非常特殊的地域特征,属于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整合。

杨隽:大师们都在完成设计和产品的整合,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市场不景气引发了业内对人力、物力内管方面的思考,要让自己的团队或者流程更加专业化。在这个时间点大师们的做法应该说代表了一个大的趋势,是行业的风向标。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的设计师,我觉得压力比较大,因为我们的平台、阅历都还不够,同时,设计过程也是一件比较综合的事。设计再好,没有好的甲方、平台和好的配合也是惘然。一个行业变化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已经开始转变,思考哪一种方式是适合自己的,自己该干什么?但是私下的探讨还觉得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前辈可以给我们指路。

周炯炎:我希望中国的教育模式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在学校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认识到整个市场发生的变化。设计本身和设计行业这是两个概念,做设计和经营设计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把它分开来。我的设计思维要独立,但是经营如果不和市场结合只会越走越远。

教育如果能够整合,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作为我自己的爱好,我觉得要去整合可能有点难。为什么现在我们巴不得把一线的设计师、设计公司、设计管理者,包括各种材料相关的产业全部引进教育行业?因为我觉得教育一定要整合,看看行业整合能否给教育带来一点春天,这是我最期望的。

赵学强:周教授,接下来你期望看到怎样的整合?因为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几十年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这在当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周炯炎:第一个教育必须结合当前大的形势。首先要废除高考制度,中国是严进宽出,我觉得体制应当要宽进严出,第二,现在好多设计公司招到设计师后都很头疼,这就需要重新整合,可从大三挑选一些学生进公司,先培训,在毕业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现在我们还在试行的,即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让一些大公司将他们的就业培训搬到学校,而学校提供教室及一定的配备,实现职业、技术、专业培训的整合。比如赵总有项目,需要招聘员工,可以从三个毕业班里各挑选五名,在学校教室里照样上课,但归赵总公司管理。挑选的实习生签三年合同,第一年在学校,由学校及公司双方共同管理,后两年再回公司。

赵学强:未来的设计可能带有前瞻性,学校就是教学研,比如说米兰理工大学和企业之间合作,对某个项目进行系统研究,这样的整合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

周炯炎:这个一直在进行,针对研究生以上的要多一些,我们的很多研究院所,包括我自己也是和企业在合作。由企业出资共同组成科研机构,对企业产品进行研发,以及进行概念性、政策性的研发。比如,由曲江门头等成都企业出资,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联合组建的西部创意产业协作研发中心,隶属国家级项目。每年,四家高校从政策、产品到相关细部都会协同研发。

杨隽:我补充说下教育整合,其实我们可以在中间做一个衔接,比如说学生在校上课可能很好,但是毕业出来也需要学习,像我今天坐在这里也是在学习。我们可以把教育的概念放得稍微大一点。

赵学强:刚才杨隽说的让我又想到,其实很多设计师就像他一样,先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开始出来创业了,创业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的不单是设计本身的问题,还需具备设计管理、设计品牌经营、企业经营方面的能力。当面临这情况时,第一是由自己慢慢摸索,然后去招人,找合作伙伴,这是一种整合。另外一种整合可能就是找行业里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加盟,快速过渡并成长。杨隽,你更愿意接受哪种方式?

杨隽:上次赵老师跟我说,鸡蛋从外打破是死亡,从内打破是重生。所以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讲帮助特别大,我们肯定不太愿意死亡,而且80后的设计师在接受新兴事物特别快,希望有成熟的能带带我们。

赵学强:我那天跟杨隽说,有些东西要慢慢摸索,但是当摸索出来以后这个市场又变成另外的了。人类的洪荒文明有历史记载的大概是三千年前的农牧文明,过了之后就是三百年历史的工业革命,紧跟着是以PC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从2010年到2013年末人类正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你看,三千、三百到三十,再到三年,现在进入一个多元的爆发式的增长时代,信息之间的交流屏障被打破了,所以这种距离的信息交流带来的是推动整合快速地进行。可能我们今天的聊天也能像蝴蝶效应去引发更多人去思考。刚才谈到林盘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形成的冲突和矛盾,它未来势必会产生出新的形式出来,那我们未来的整合会变成怎样?

周炯炎:有合可能有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的哲学是能够解释清楚的,我觉得有合就有分,说不定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工业时代集中住宅之后,人们喜欢回归田园生活,可能在整合之后是不是又会出现新的形式?

熊萨芒:我是这样看的,就像刚才王亥老师说的,市场可能会形成两极分化,大的很大,小的数量多,但追求个性化。刚开始我们一直在说我们曾大一统过,打破大一统现在又开始整合,这是时代和市场的需求在变化。我们在适应它,跟着市场在走。但是,现在又在整合了,这个肯定和曾经的大一统有区别。整合是必要的,但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才是重要的。我们的环境和处境都不同,可能每个人追寻的整合方式都会有不同。我个人更倾向于限制规模,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陆立新:我也赞成从大一统进入分割以后,设计和设计行业是两种不同趋势。我也愿意有一天谁把我收购了,我占30%做设计,经营这块由公司负责。现在社会每个行业,特别是室内装饰行业,要做好包括酒店、会所、样板房、商场等每个领域,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就需要整合。我认为,室内设计是实用美术,要遵循市场规律,与金融联系在一起。

熊萨芒:我们不应该去设想一种或者两种模式,肯定是多种模式。我们曾经习惯寻求标准化,但是现在多元化的世界越来越不容易标准化,那么就找适合自己的。

现代装饰杂志社:补充一句,我们也关注到唐玛国际,它是将景观、规划、室内设计等纳入在一个联盟之下,在成都有形成的可能吗?

熊萨芒:两年前我就尝试去做,我有很多同学和朋友,要么做平面设计,要么做室内设计,整合起来也挺好玩儿,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在这个品牌下面保持独立经营的状态,推出市场就是一个整体形象品牌。

赵学强:我们刚才谈整合都是因循金融的需要,但是整合的前提是什么?我想第一是价值观,第二是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整合从单赢到多赢最重要的组织保障,而游戏规则的制定就从感性变成特别理性的事情,它可能包括法务的、金融的、人力资源的等等方面,各位是如何看待的呢?

陆立新:我觉得整合也可能从业主或者甲方这个层面进行考量,他们希望做设计应该是很全面的,每个方面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提供商业价值。但对设计者而言,又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非常精细。

赵学强:可不可以理解为客户之前都是单一的采购设计,到现在更希望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这本身也逼着你去整合。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年在大连的一个项目就完成了整合。除了有零售管理专家、供应链专家、人力资源和培训专家,我是以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专家的身份介入,对方要打造零售连锁的商业企业,这个阵容不都解决了所有问题了吗?所以这种整合最大的好处就是前期会发现在商业模式上存在的无数问题,势必也会为本身设计加强盈利能力。空间只是一个载体,它要和软件磨合,如果一开始就从管理、流程、商业模式上对设计进行修正和思考,这本身就是多元的格局,也是整合的力量。

熊萨芒:其实这个问题成都很多公司还想得不是很透彻。我举一个例子,我和朋友的公司谈,就有人对这个观点持否定态度,他觉得这样做没有意义,能拿单吗?若只想到这一步就没有办法谈下去了。所以,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努力,并不是说关系好就可以合作。

陆立新:有时跟业主谈方案,业主也会带很多建筑方面的专家,大家一交流就发现这中间需要整合调整。当然,若我们的专业水准超过经营者,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也能促使我们不停地提升自己,在不同工种之间做整合。

熊萨芒:一个好的整合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前期有各个专业团队把能够预见到的甚至没有预见到的问题都想到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方案的落地性会很强,否则各自为政,各自经营,没有一根线串起来,各做各的,最后发现问题很多,这对客户也是伤害。

周炯炎:从教育这块来说,看川大的新学院一一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是跟香港理工大学联建的,它讨论的是灾后所有的重建管理系统。这是以香港理工大学作为研究体系,让企业与学校联合的成功案例。我们学院去年开始每一个专业建五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拔一部分资金给企业,用于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经费开销,变过去的被动联系社会为自觉和自发的整合阶段。

现在学校也意识到有实习基地,可以保障学生就业率,借助学校的资金减轻教学负担,让企业承担了部分教育场所和教育人员。况且,企业的设备比学校先进,还有研发机构、销售机构。每年投钱在学校建实验室,还不如给企业部分资金,完成从资产、人员整合到无形的就业和招商渠道的拓展。

杨隽:我们是设计中坚,更多考虑的是怎么参与整合,参与整合的过程中要有个性化的东西,把个性化做到一定的深度那才能参与到整合中。

赵学强:不一定,整合的前提首先是需求和被需求。需求是建立在市场法则上,也许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别人觉得你刚好符合我的需要,所以每个人必须考虑将自己作为独特的那一部分,这才可能是一个前提。

周炯炎:是的,有需求就有整合。

论坛地点:崇德故里

“里”的称谓在成都旧街巷中属少数另类,以城东南居多,如邻近一带的兴业里、章华里、崇德里等,其辟建得名多在二十世纪之初。据袁庭栋《成都街巷志》记载,崇德里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原是无名小巷。崇德里两头入口处分别筑有结实的骑楼,并建有陡而高的梯子,以通上下,供人居停。

崇德故里是一个主题性设计方式,以“谈茶”、“吃过”、“驻下”的行为方式参与成都,让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现实。除1号院“谈茶”外,3号院为食舍“吃过”,回归简约主义(Mjnjmalism)的素朴家宴,由家厨演绎,细致展示地道的成都生活与食史。5号院、4号楼为家舍“驻下”,以精品设计酒店的模式经营,包括成都小院体验院舍和包豪斯(Bauxxam)风格城市设计客舍两大主题类别。穿过市井既有的通活且幽的巷径,进入简朴而传统的民家居住空间,比邻而居,试图留住地道的成都6生活场景。

第二篇:UI设计趋势之全屏视频(定稿)

UI设计,新趋势之全屏视频

UI设计以及网页设计,这两个大的设计方向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也是变化非常快的,随着你课程学习的深入,你会发现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新的设计元素,你可能刚刚在生活中看到了好多作品都在用的风格,明天可能就变成老师要给你布置的任务,所以,想学习UI设计,必须要掌握潮流发展的新趋势。

古语有云:“一幅画顶一千字”,这个说法到现在看来,仍然是有效的。而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网页里使用了沉浸式全屏视频,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得UI设计新趋势。现在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快,你这会不关注,下一秒新的信息就会涌进来替代你之前看到的,用户也不可能逐个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浏览,速度划过已经成为我们浏览的习惯性动作了,所以大篇幅的开篇文字已经被我们所厌倦了,而一些色彩感强烈,占篇幅广的图片或视频反而会更快的抓住我们眼球。

视觉被认为是人类感觉中最强的,大型的单幅图像能够更直接、快速、有效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图像一直都是UI设计和网页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图像的成功也逐渐为视频的流行铺好了道路。越来越多的视频在设计中被使用,而这种动态视频是吸引用户眼球以及诉说故事的绝佳手段。

所以,沉浸式的屏视频以及美观的全屏图像是能够快速确立网页基调以及吸引用户的有效方式,图像仍然会被长期使用,不过视频的使用则是新的发展趋势,一定会越来越流行。

第三篇:夏季宴会设计色彩流行趋势之红色激情

夏季宴会设计色彩流行趋势之红色激情

文/Sure

红色独有的感染力,激发起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团烈火。红色的激情与能量,具有明快、强势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一场宴会空间内所释放出怎样的氛围。让夏季宴会设计色彩的红色元素,带我们开启新一个夏季激情之旅吧!

海滩上,一场别具一格的宴会正在进行中。红艳艳的色调与大自然的色彩相互映衬,大海与沙滩的色彩以及红色主题的婚礼宴会,在偌大的空间之中这几种色彩与元素的相互融合,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各自的旋律,如此构成了一副和谐欢乐的景象。

红、银、白、黑,经典的红色玫瑰、红色高脚杯、洁白的蝴蝶兰、白色蜡烛、银色餐具,以及黑色花器,它们相互组合、相互搭配,呈现出优雅与时尚感。桌槽中的红色玫瑰花瓣与镜像之中倒映的景象,又为这样的氛围增添了些许浪漫的情调。

红色石榴与多种深色调相互簇拥在一起,大胆的色彩被运用到了传统的白色蛋糕之上。鲜花、丝带、石榴相互点缀,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感性。

在这样一个红色为主色调的浪漫婚礼空间中,若不能将红色这般浓烈的色彩恰当的运用,则其他色彩就很容易被它所压制下去,从而失去了空间内的层次感、流动感,以至影响这场婚礼所独具的风情万种。

一位优秀的宴会设计师,在每一场宴会设计或婚礼设计过程中,都能够全面考虑空间的概念,他们可以将各种色彩分配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想方设法让每一位色彩元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第四篇:现代物流趋势之智慧物流

现代物流趋势之智慧物流

过去三十年,我国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从手动到自动,再到高度自动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客观来说,个别行业虽已引领了潮流,但我国物流技术总体仍处于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初期,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还远没有达到高度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程度。对于智慧物流的研究和应用,更是处于探索时期。在物流行业实现智能化或智慧化,路途尚远。然而,智慧物流作为未来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现在开始研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和难得的机遇。

研究显示,在电商物流领域探索研究智慧物流,已经具备了一系列的基础条件。

第一,解决我国电商物流发展的两大难题即拣选(含分拣)和配送,客观上为智慧探索提供了机会。

第二,从我国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看,打造高度自动化物流体系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是由于人力资源越发紧缺,人力成本日益走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横向的竞争需要和客户对服务水平的要求。

第三,与其他行业技术发展一样,关键物流技术的发展必将经历概念期、研究探索期、攻关研发期、推广应用期、技术完善期、技术成熟期几个阶段。“智慧物流”作为未来物流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发展方向,正经历概念期和研究探索期阶段。事实上,个别基础技术已经有所突破,个别技术已经接近智慧的门槛。

此外,国外技术的发展已经对我国形成紧逼的态势,发展与国外先进物流技术相匹配的技术,是满足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准确来说,世界上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实施了真正的智慧物流系统,也没有一家供应商研究出了智慧物流技术。有些企业可能应用了RFID技术,实施了自动拣选系统,实施了“货到人”拣选系统,然而这些都仅属于信息化与自动化的范畴,与智慧物流并不是一回事。所以,企业还不存在进行智慧物流布局和升级的问题。对于准备实施智慧物流系统的企业来说,要做的工作很多,可谓千头万绪。智慧物流的研究远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够完成。

目前,山东物流集团已将智慧物流体系的研究纳入战略发展目标,并成立了专业的子公司--物流智家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来发展现代智慧物流业务。同时,物流集团建立了同各物流协会以及专业院校的全面联系,其各项业务的开展正在顺利的进行中。

智慧物流体系的研究将会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企业与高校以及行业协会的协同合作和不断创新,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第五篇:读书论坛之体会

读书论坛之体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千百年来的古语,向世人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是啊,读书对于世人已然重要,那么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湖中党支部书记沈培健老师说“教书人,首先是一名读书人。”因为鉴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阅读积累,是我们的职业常态和基本素养。

在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以“主动发展”为主题的读书论坛上,当认真听完七位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后,我感受颇深。他们的文章早已不单单是一篇读书笔记,一篇读后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带着教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心来读懂和体会这些教育教学“名著”的。

七位老师来自各个学校,所教专业也不尽相同,品味“名著”的角度也具多样化,但他们的主动性,奋斗性,还有付出的努力都是一致的。

庄丽勤老师讲到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被称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雕饰。当我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陀螺似的备课上课中迷茫之时,急需攫取智者、哲人、教育家们的思想,来丰富我们的才情、诗情、性情,才能积极做到反躬自省。

吴萍老师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介绍一个工作中的小故事,来跟全体老师分享了做好老师需要的境界。沈红梅老师说“教育需要情感,同时需要思考。”

吴昌晖老师听孔老夫子的教诲,罗列出了三点:“不迁怒,忿思难”,“尽人事,听天命”,“存忠恕,践中庸”。忻森老师对与教育的理解,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情境性、生活性以及自我反思性。还有童蕾老师的两点困惑和反思,宋锋林老师的且悟且行。

这些老师们的精辟性论断,绝不是他们的信口开河,而是从文本里提炼的经典。

那我们呢?作为刚踏上教育战线的新教师,更是需要大量地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只有如饥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厚积才能薄发,每天读一点,收获定无穷。

计旭霞

2011.9.282

下载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设计之整合趋势主题论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班设计之诚信1

    主题班会:诚信至上 一、活动设想: 1、针对近来这一段时间年段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同学们要以“诚实为本,守信做人”。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同学......

    班主任论坛撰写论文主题

    第三届班主任论坛撰写论文主题一、 引导学生笑对人生,拥有阳光心态 二、 班级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化 三、 树立生命观,走进学生情感世界 四、 青少年心理减压与自我成员 五、......

    2主题论坛日程

    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主题论坛日程(草案)43rd IAA World Congress Forum Program (Draft)......

    酒水之2011营销十大趋势

    酒水之2011营销十大趋势 国外一份权威不雅观察浮现,企业在获得齐截收益的情形下,对收集营销工具的投入是传统营销工具投入的1/10,而信息到达速度却是传统营销工具的5~8倍。 一份......

    浅谈淘宝推广之论坛推广

    浅谈淘宝推广之论坛推广新手卖家刚上路,一切都很茫然,面对自身资金少、缺乏经验等缺陷,选择适合自己的淘宝推广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坛里每天都有介绍各种各样淘宝推广的方法......

    住宅户型设计趋势总结

    住宅户型设计总结 第一部分:住宅户型设计一般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户型需求户型需求是运动的,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包括: ○目前的户型需求多样化,市场上并无绝对的主尊户......

    “校(园)长论坛”论坛主题

    “校(园)长论坛”论坛主题(一)幼儿园园长论坛主题:1、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2、幼小衔接的探索与实践;3、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课程游戏化;4、民办园创新与发展;5、变革时期的民办园团队建......

    5.10摄影主题论坛总结

    摄影主题论坛程俊英老师的总结 1、 画面的主体应该放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黄金分割点位置(即0.618),或画面1/3位置,太居中了反而失去美感。 2、 低角度,贴近孩子,也更能表现孩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