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吉祥物经济看文化创意产业
从吉祥物经济看文化创意产业
摘 要:南京青奥会上设计动感、新颖的吉祥物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并创造了不菲的经济和文化效应,乘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势头,以吉祥物为引导,从独特的视角看南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吉祥物;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2014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举行,吉祥物?i?i的造型设计新颖,吸引着全世界青年人的目光。?i?i孕育于江苏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诞生于人民群众广博的集体智慧,蕴含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正是这一充分凸显南京区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南京青奥组委选定“?i?i”作为南京青奥会的吉祥物,这一吉祥物充分凸显了南京特色,它以雨花石为创意源泉,用动感、现代的方式对雨花石的自然形态进行了艺术抽象处理,色彩上呼应了南京青奥会会徽。?i?i的创意设计为南京青奥会带来了无限商机,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从吉祥物的诞生可以看出文化创意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产业。
一、在国家大力扶持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i?i所带来的产业效益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蕴含地域文化
如果创意产业欠缺文化底蕴,那么创意就会失去应有的生动和活力,若缺少时尚符号和流行文化等元素,就会缺乏审美情趣,则降低其文化附加值,也就不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的地域文化成为创意产业成功发展的基石。如?i?i以南京雨花石为创意源泉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凸显南京的区域文化。
2.创新性是创新产业的重要特征
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就是创新。创新不是模仿和重复,它强调想象力、创新力以及所带来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设计上的创新。创新独特性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点,是设计者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只有创新思维决定了新产品的形成基于传统的再创造,或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创新理念处处体现独创性的核心价值观。
(2)生产模式、操作模式和销售模式的创新是创意产业的要素。比如,这几年前非常热门的中国好声音,同样是一档娱乐性节目,在比赛规则、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独创性的尝试,却意外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中可以看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有可能转化成创新产品。
3.创新产业成本低,耗资源少,无污染,扩大就业,创业产值高
?i?i的其他材质工艺品如公仔、玩偶、娃娃供不应求;各类公共场合大型的吉祥物定制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吉祥物了解南京,这文化上的附加值更是无法估量。
4.创新产业依靠高科技的支撑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产业已经越来越依赖高科技来加速其发展。技术密集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迪斯尼主题乐园各种玩乐设备都是依靠科技的支撑;好莱坞动漫的制作场景设计就整合多种多媒体技术,声、光、电、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尤其是3D技术的运用都是以科技为载体。由此可见,高科技的运用是实现创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
二、把文化创意产业扩大并且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1.地域文化融入创意产业
中国圣诞节,到处可见圣诞树、圣诞老人等与外国节日相关的产品,圣诞音乐铺天盖地。外国的节日在我国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我认为原因正在于他们把这种地域文化融入了服装、玩具、装饰、音乐等各个方面,这样就扩大了宣传效果,扩大了知名度,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来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不相同,如果把这些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中去,我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创意产业一定能走向世界。如果想将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入产业中,首先要将地域文化融入产品中去,无论是产品的造型、包装、标识、色彩等都通过设计师使其体现某种文化,这样产品就有了灵魂。例如,南京亚青会的吉祥物“圆圆”,是以中华曙猿(发现于江苏地区)为设计原型,以亚奥理事会红太阳标志为灵感来源,用圆形与弧形拼合成猿的脸部,尾部则使用南京的特色物产――雨花石为创作元素绘制而成,将城市底蕴、赛会理念和青春特色融为一体。
2.创意产品商品化
产业最基本的元素是产品,把设计出的创意产品商品化,如玩具、服装、工艺品、装饰、音像„„产品通过组织化形成企业,企业通过规模化制作形成产业,加上各类媒体的全方位的宣传制作,扩大产品知名度,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创造的产品还应注意塑造出典型,抓住各个侧面来提高知名度,创造更大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什么在中国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唐老鸭和米老鼠?甚至是与之有关的服装、印刷品和玩具都大卖特卖呢?正是外国成功地塑造出典型的创意产品,并成功地通过商业化的交换实现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3.政府的扶持政策要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
资料显示,南京目前已有近6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为什么南京青奥会和亚青会的各种吉祥物相关的产品销售很好,其中一方面与政府的扶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原创研发环节、产业化环节、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环节、资助力度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政府的身影,换成其他的创意产品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光靠企业的组织运营,获得的经济和文化效益是远远不够的。
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吉祥物的形象充分展现出来,“?i?i”为南京的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仅仅只靠一个“?i?i”,我们需要更多的无限的创意产品去发展我们的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石晶晶.从文博会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视听,2014(08).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
4072班
3114144007 康文航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简析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而创意却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质量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活力。通过研究创意产业园的的代表性模式,为中国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园设计作出指引
关键字: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园
模式
近代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总的来说处于迷茫期和引进期。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知识界就开始出现学习西方和尊崇西方文化的现象,甚至目前我国部分人还存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这种对自身文化的信仰的缺失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危险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急速发展,国力的逐步增强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输出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因此为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并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我国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各学者们也开始学习西方经验,研究中国特色化的文化产业,力求使我国能尽快在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传统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概念,是区别于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是对新业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的前提是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和服务业的不断壮大,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式,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和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而创意却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质量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活力。本文力图通过研究创意产业园的的代表性模式,为中国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园设计作出指引。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创意经济研究权威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有四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创意,它必须是个人的、独创的、有意义和有用的。创意可以导致或增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商业产品产生,他把“创意产业”这个词限定在一个脑力工作占优势所产出的结果是知识产权的产业里。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哈特利以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试图以新知识经济中的新媒体技术发展为背景描述创意艺术、个人才能和文化工业,大规模在概念和实践层面的融合供新近才实现互动的公民——消费者所用。大卫.赫斯蒙德夫指出,文化产业通常指的是与社会意义的生产最直接相关的机构,主要指营利性公司,但是也包括国家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国学者厉无畏、王慧敏所著《创意产业新论》为“创意产业”下的定义更为简明扼要: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了一个十分明晰的定义,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002 年,台湾地区经济建设委员会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挑战2008年重点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并将其描述为 “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1]。
学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莫衷一是,综合各家观点,我比较认同的观点如下: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且文化创意产业高知识性、高附加性、强融合性特征。主要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具体表现为广告、建筑、艺术设计、时装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各个行业领域。
中国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其总量规模稳步提升,而且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产业主体,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201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34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5%,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叶郎, 2012)。在各类新兴文化业态中,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超过50%。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新闻出版产业全年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新建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5个;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国产网络游戏备案585款,同比增长超过200%。与此同时,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不断兴起,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以及与网络媒体相关的微电影、手机远线、云电视等新兴模式不断涌现,并正在发挥巨大的经济效应[2]。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家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 350 个,产业总规模达 10750 亿元。目前在中国初步形成的六大创意产业集群中,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规模最大,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室内装饰、广告策划和动漫产业;其次是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广告、影视、会展、动漫、印刷等产业;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会展、古玩交易等产业。其他3个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其中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中心,重点发展网络软件、动漫游戏;中部产业集群以长沙、武汉为中心,重点发展影视、广播、动漫、设计等;以昆明为中心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规模尚较小[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经验不足和盲目跟风现象,东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各省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到重要议程,各类产业园快速兴起,解决创意园与当地特色文化的契合性是政府制定发展决策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纵观我国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中国台湾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方面借鉴意义,因此我将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加以介绍。
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
台湾地区在2002年5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范畴:(l)文化艺术核心产业;(2)应用艺术(在另外的文件中有时使用设计产业);(3)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2003年3月,文建会经过内部讨论,发表初步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分别为:视觉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工艺、设计产业、出版、电视与广播、电影、广告、文化展演设施、休闲软件“;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第二次委员会议,列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范畴的主要类别为:视觉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工艺、设计产业、出版、电视与广播、电影、广告、文化展演设施、数字休闲娱乐;第三次委员会议中,“经济部”又加上了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或者三类不同类别的混合
第一类:闲置空间的重新利用: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创意文化园区是新兴的空间课题, 它被赋予一个任务:希望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完善的空间规划和有效率的行政协助,将文化创意产业从培育、创意研发等做起,期望提升文化厂商的发展机会,推广文化产品、形成文化网络,从而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台湾地区期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成为:信息网络平台、创意交流的平台、国际交流的平台。台湾地区创意文化园区的四种形态:
1.创作型创意文化园区:以各种领域专业或者业余的创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园区主要定位于自主性文艺群体与相关支持机构的培育基地、创意文化知识教育和学习场所等“
2.消费型创意园区:以文化消费者、到访观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仅是创作者与消费者进行接触与交流的平台,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消费者的接触点“
3.复合型创意文化园区是结合创作型园区与消费型园区两者的功能,兼具创作性与消费性,强调实验,培植和商业的综合发展,创意园区多属于此类型
4.产业发展专区:以某个特定的产业为依托,结合创作型与消费型园区的特性,同时兼具创作与文化消费空间,比如莺歌陶瓷、新竹玻璃等[3]
第二类: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经营:从传统艺术到文化创意产业
以传统的艺术门类表现新的内容,或者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经营的重要模式,“台湾地区的布袋戏”其创新的经营方式是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此类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其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密切相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演形式创新:黄俊雄家族创造了金光布袋戏;(2)内容创新:霹雳布袋戏生旦净末丑等分类模糊了,剧情增添了趣味及悬疑等观赏性(3)现代营销手法的运用:设立电视台、创霹雳会月刊、印制偶像的户恤、月历、笔记本、马克杯等(4)挖掘文化内涵,反映社会现实。忠实的反映社会现状及社会心理“,摆脱传统“印象式”的表演手法[3]
第三类:没落夕阳产业的创意升级:传统产业的新内涵
没落夕阳产业的创意升级,一是利用没落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的文化创意事业;二是在传统产业中注入文化和创意的因素,增加其附加价值,实行品牌化经营。宜兰县的白米村木屐为主题的文化观光产业兼具创意升级的双重特征。如图所示:
作为日本传统意义上的木屐是典型的“没落产业”,通过创意增加木屐美感、转换木屐功能甚至跳脱木屐意象给予木屐新的“生命”,使“木屐文化”再生。因此可以说“没落产业”似乎并不一定是“死亡象征”,作为当地传统的特色文化依旧可以通过“创意”产生新的活力,其中关键在于我们仔细梳理当地文化特色,向其注入文化和创意的因素,增加其附加价值,实行品牌化经营[3]。
对我国其他地区文化创意园设计的指导意义
围绕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已有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的资源,加快推进具有国际化程度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示范区建设,健全创意产业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结合各地区自身特点建立与之相符合的创意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带动区域协同产业发展的目的。
大陆区域创意园模式可以参考台湾模式,对于闲置空间的重新利用,适用于大多数地区创意园发展,除了规划区域具有闲置空间外,创意园的定位要考察园区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园区定位决定创意园的性质是创作型创意文化园区或者消费型创意园区或者复合型创意文化园区,产业发展专区在大多数情况下需以某个特定的产业为依托,例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部影城原为银川市西北郊区荒野,有两座古代城堡遗址,利用原有古堡原型建立的影视城,保持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浑、苍凉、悲壮、残阳、衰败景象,突出了西北地区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化、民间化的审美内涵,让电影艺术家在这一片西部风光中尽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已经拍摄了多部获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逆水寒》、《大敦煌》、《乔家大院》等数百部影视剧,西部影城保留和复制了在此处拍摄过的著名电影电视场景140多处,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展厅、个性化海报厅以及利用原场景、道具、服装为游客制作MTV、影视短片、模仿秀等,影视基地摆脱了单一的服务型定位,以电影拍摄产业为依托,借影视发展出旅游、餐饮、购物、陶艺、骑射及游客制作电影等多元化服务。
部分省市拥有特色传统文化,因此创意园建设可以围绕特有文化,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群众具有深刻影响力,比较容易得到大家认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具有区域特殊性、特定性,对于域外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通过特色文化作为对外发展窗口能够更好拉动当地其他产业。当然,建立此种类型创意园首先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文化影响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做深入研究,例如中国北方地区相声,中国的相声艺术源于华北地区,流行于京津冀地区,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而受到群众欢迎,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的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2005年,凭借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艺术,因此作为传统文化的相声在新的时代依旧存在吸引力和巨大影响,依托相声文化可以建立“相声文化创意园”,设立相声艺术中心、相声社、相声家人偶制作中心、相声演员服装造型设计中心等等。
当然,某些地区具有特色文化产业,但是在新的时代已经逐渐失去光泽而沦为夕阳产业,例如陕西可以基于皮影艺术发展创意园,传统意义上的皮影是一种表演道具,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皮影人物,一边用流行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的陕西已经开始探索通过艺术创新使皮影艺术以其他形式重新焕发活力,例如现在的皮影已经有相框制作形式、礼品盒形式了,皮影不在是简简单单的表演道具,它突破原有功能成为艺术欣赏品或者收藏品了,当然,在我看来,陕西皮影文化还有很多创新点可以挖掘,未来陕西建立文化创意园可以以此为基石,建立专门的皮影艺术馆、皮影雕刻中心、皮影表演指导培训中心、皮影戏电影等等。综而言之,我国建立文化创意园有丰富的特色文化做支撑,但是文化创意园的设计建立必须因地制宜、因文化制宜,不能盲从。台湾地区在创意园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向其学习,结合自身文化进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创意园区,从而拉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 张树武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2012年第1期:第117-119页
[2] 张蔷 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 展:2013年第8期:第1230-1231页
[3] 张旭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10月:第23-29页
第三篇:创意吉祥物
创意是思维意识的表现,设计是创意表现的结果——创意先行,设计而后。
吉祥物的创意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大量技法超群,视效独特,形象震撼的吉祥物最终没能采用,关键是没有解决问题。没射中靶的箭,再精美又有何用?吉祥物的创意是有的放矢的,带着手铐脚镣跳舞对设计师而言未必是折磨,起码不用盲人摸象。因为What to say?说什么非常明确,比拼的是How to say?用什么来说?如何来说?手法千变万化,核心万变不离其宗。吉祥物不是纯艺术,更不是视觉消遣,它是商业的产物,满足商业目的是它诞生的前提。吉祥物是卡通造型,但并非所有的卡通造型都能成为吉祥物。因为它需要承载特定文化和大量信息。为文化、体育、企业、商品等不同行业创意吉祥物,必须满足该行业特征及相关背景,而且要与众不同。缺乏原创性,谁都能用,张冠可以李戴还能算优秀的吉祥物吗?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创意是金点子,是灵感的闪现,是智慧的火花,因此吉祥物创意之前请先远离设计。
取材是挖掘创意的动力,寓意简单明了的形象容易被记忆。直接取材于相关标识的吉祥物是常见的创意方向,力求创新就更需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比如都以一种花为题材,如何让这朵花区别于那朵花,只创意外形仍在原地踏步,若考虑用概念精神去寻求创意的共同点,恐怕这必定是朵与众不同的生命之花。一旦打开了思路,创意源泉就会喷薄而出!以标志为吉祥物的造型是立竿见影的创意,依托标志寓意形象,两者将相辅相成。中国南方航空吉祥物、韩国Kyung—kido市吉祥物都是成功的案例。几个字母、几个数字、几个符号若能说明问题,同样不失为巧妙的取材。
评判一个优秀的吉祥物,创意看它是否符合“5W”——Who,What,Why,When,Where。Who——它是谁?它是什么?它代言什么?What——它正在干什么?它传递什么信息?Why——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When它属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Where它属于哪里?它有那里的特色吗?设计在线.中国
评判一个优秀的吉祥物,设计看它是否符合“3M”——更准、更巧、更好。More准——是否更精准,更到位?More巧——是否更巧妙,更独特?More好——是否更精彩,更完美?因此设计吉祥物时请为创意加分。
吉祥物的姿势远比漂亮的外观更重要,切莫忽略姿势的设计。姿势的优劣直接导致信息传播的准确与否。需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它的状态——欢迎、欢呼、跳跃、奔跑、指引„„大胆而夸张的动作会使吉祥物活力四射,充满灵气和动感。明确动态线的走向,尽量不要将四肢与身体重叠,交代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四平八稳会使吉祥物显得老态龙钟。此外,反复推敲嘴巴、眼睛、眉毛、发型的设计刻画,更能为吉祥物的神韵锦上添花。当造型较为木讷,难以延展灵活的姿势表情时,可以“移花接木”添加辅助道具,通过后者的灵动活跃来映衬主体。
当然,辅助道具的运用,点到为止即可。不要奢望依靠背景语言来烘托气氛,应在吉祥物本身做足功课。举个例子:在没有任何背景画面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表现一个雪地行走的角色。先画一个完整的行走角色,让他猫些腰,会显得环境恶劣。这还不够,接着在角色的四肢和眼睛上做文章,将双手设计成紧抱双肩,再擦去小腿以下的部分,将眼睛画成一条线。如果再为角色添上一条扬起的围巾,形象地表明寒风凛冽,看看会是怎样的效果:真值得同情,如此艰难地在雪地前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精心设计,不需要添加环境烘托的角色
就这样鲜明地诞生了。
让吉祥物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能限于一种姿势。众多不同的延展姿势会强化其个性和感召力。考虑再为它设定一系列应景的情节,那样会愈发有趣。想象一下:如果吉祥物拿着自己的仿真玩具炫耀;如果戴上十二生肖帽子或是十二星座发饰;如果装扮时尚明星、角色互换,这将是多么诙谐幽默的设计表现啊!
设计单个吉祥物造型相对自由。两个吉祥物造型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法——对比和统一。对比指两者存在极大的反差:一黑一白、一大一小、一胖一瘦、一老一少„„互补的差异紧密围绕着创意主旨。两者通过眼神沟通、动作交流,体现彼此的性格特征,如日本爱知世博会的吉祥物森林爷孙;另一种手法相对统一,造型几乎完全雷同,稍有色彩、性别或性格的差异,体现同族同类的创意概念,如希腊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Athena和Phevos、都灵冬奥会的吉祥物Neve和Gliz。当吉祥物需要承载大量信息内容时,采用多个造型是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正如我国北京奥运会的五福娃,韩国99Hanam国际环境博览会吉祥物。数量越多越体现设计造诣,如何同中求异,和谐统一;如何保持系列感和原创性;如何平衡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设计师精心拿捏个中尺度。
吉祥物的造型是否独特新颖,会让人过目不忘,“边缘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与负空间产生关联。不妨做个简单的试验:将一群吉祥物全涂成浑身黑色进行比较,让人一眼认出谁是谁的话,独特新颖就非它莫属。非常公平的竞赛,证明设计师相当重视“边缘形”的设计,从全局观整体考虑造型,而不只是关注细节的处理。因此不难理解,人们会从浩如烟海的卡通世界中,不费吹灰之力地认出米老鼠、机器猫、米菲兔„„鲜明的造型深入人心,经典的大师级设计。
将“解构主义”运用于吉祥物设计中,极其耐人寻味。吉祥物的四肢、躯干、脑袋相互分离却彼此关联,甚至是五官都可以分散浮于空中。这样会增强吉祥物的独特性和跳跃感,提高造型的认知度。“裁切主义”在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同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意让吉祥物出现在画面的一角、裁去某些部分、切割进行重组,会增强吉祥物存在空间的纵深感,营造重复的虚空间,呈现出另一种视觉效果。
随意的笔触,幼稚的线条,自由的涂鸦,都可以提升吉祥物的亲切感。习惯于勾线平涂的吉祥物,试试“错位平涂”的着色方式,巧妙留白可以使吉祥物更透气,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吉祥物的外轮廓线是不能回避的设计问题,勾线的颜色难道只有黑色吗?不!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可以是多彩的,可以跟随填充色,可以加倍扩边,变化粗细,甚至于完全消失。
为吉祥物设定一个主色调。色彩搭配越简洁越好,能用两套色的就绝不用三套。当三套以上色彩进行搭配时,一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明确孰轻孰重。大面积,小面积和装饰点缀之间的关系是吉祥物色彩设计的要点,任何色彩都能进行搭配,关键是比例的分配,以及对白色的纯熟运用。
无色彩的吉祥物是很见功力的设计表现,标新立异,像米其林宝宝——轮胎人必比登。尝试这类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极色应用”,无色即万色,吉祥物的色彩是靠背景色来反衬的。如果它同样应用在白色背景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会变得苍白无力吗?会毫不引人关注吗?设计在线.中国
吉祥物的创意设计需要策略性思考。前期应充分考虑其相关商品的衍生和开发,不应只是简单地往商品上贴标签,应根据造型的特点综合研究所需开发的商品;考虑单色及黑白应用的效果;考虑确保从平面到立体,从三维到四维的一致性。创意设计之初就应预计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并充分考虑解决办法,以市场为基准,使吉祥物规范化。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国内越来越重视吉祥物的创意设计,用吉祥物的亲切可爱来塑造代言形象,达到倍受瞩目的效果,这也是吉祥物应运而生的使命。国内吉祥物的创意设计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比较循规蹈矩,比较求“稳”,比较能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吉祥造型,突破和尝试的力度都远远不够。当然,这也意味着国内吉祥物的发展之路前景一片大好。我国民间的吉祥元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吉祥物创意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加之设计手法的突飞猛进,设计师完全可以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包装深厚的传统元素,旧貌换新颜。中国的未必是很俗、很土的,民族的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很前卫,这点必须自信!
不可否认,吉祥物的生命是短暂的,昙花一现!但融合了优秀创意和设计的吉祥物,其生命价值将是永恒的,将成为经典的范本。给人过目不忘、让人津津乐道,传递吉祥,赋予欢乐,承载责任,必将流芳百世„„ 设计在线.中国
马青(FANQING DESIGN STORE)
第十四届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吉祥物设计者、中邦国际足球队吉祥物设计者、上海网球大师杯吉祥物诺克的设计者、亚洲第一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吉祥物设计银奖、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吉祥物设计银奖、上海浦东新区文明大使卡通形象设计银奖、首届无锡国际工业节吉祥物设计银奖、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吉祥物设计二等奖、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入围全国前四„„
第四篇:从文化创意到文创经济
从文化创意到文创经济
将文创交由学术机构来发展,很容易发生与市场现实存在落差的情形。这些问题多数人都有所意识,但僵局很难被打破。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研究和现实经营在基本功能上原属互异,而艺术与商业学问间亦是不同领域,艺术和商业间存在鸿沟的状况由来已久,重点在如何发展一套可行策略将它们有效融合。
一、文化困境与商品化质变
“文化”是人类对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表征;而人们则指称那些依循着时间的脉络延续与传承下来的东西为“传统”。虽然学术界已有诸多对“文化”定义的说法,但仍有必要在此阐述笔者对于文化定义的看法:文化是一群人经由行动所产生并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与互动合作模式,并以此经验为依据所开展出来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有形与无形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文化观念”就代表了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念”。
文化的存在必须与时代的演变与需求起到互动作用,所以传统必然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此现象可称之为“演变中的传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要求的变化脚步太快,而具有传统生态的文化社群消化这些新东西的速度太慢,甚至根本来不及消化,所以文化出现了断层。全面的现代性与现代化所揭示的是一种持续变迁的精神,并与过去决裂及对于传统的疏离,传统文化因此失去了现实价值的有用性,缺乏需求性,因此无法与当前的世界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相抗衡。尤其是那些曾经属于民俗的、非主流的文化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产业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娱乐传媒产业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文化产业包含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和音像制品。将文化或文化遗产作为产品的两个根本矛盾的观点是:一方面,在商业上,文化产品被视为和其他产品相类似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被视为一种传递价值观、想法和涵义的财富,是一种社会传播的工具,它有利于维持、推广特定社群的文化身份。以上的看法,显然窄化了文化内涵。
姑且不论新文化被如何界定,不容讳言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物质发展与各种思想、行为等多方面“价值观”趋向“全球化”的同时,新的地域文化也不断相应产生。区域性文化的生成、延续与发展不仅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更与人文环境紧密配合。
二、群集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现象
基于重新获得重视、创造文化新价值的需求,在全球各地兴起一股文化产业群集化的园区或发展基地形态经营的趋势,试图透过群集的整合力量发扬文化、创造市场,以获取新的文化经济力量。此构想固然美好,却仍存在疑问:群集是否就必然能创造足够力量?文化真能透过群集扩大影响力吗?文化产业如何界定?群集的操作和效益有没有一套准确的事前评估方法?事实上,群集具有创作和商业两种类型功能,就创作而言,群集可发挥彼此砥砺、刺激创作的效果,其作用是相对缓慢的;商业功能则是现今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期待,希望透过丰富文化创意内涵来创造经济机会,这个目标讲求的是速效。过往对群集式创作的讨论已经很多,而商业功能文创群集的落实仍众说纷耘、尚在摸索,我们对文化商品化质变和其群集趋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应当先予深入探讨。
从商业价值做评估的主要理由在于,商业和文化创意在行为上有极大的不同。如前所述,文化的产生相对缓慢,商业却是快速的;文化创意本身可能是适合独享、不受周遭影响的,商业的成功却需要倚靠市场的聚集才能提升经济机会。因此,以商业目标为主要考虑之一的文创群集基地,必须经过一套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不同的商业性评估后,才能导出文化商业价值的评估。到此时,文创群集基地内涵的选择,不再纯粹以文化意义本身的重要性来决定,还须加入其对市场是否具有吸引力,或必须创造产生吸引力的方法,甚至不得不有所取舍。换言之,在流行的文创群集基地设立风潮下,文化将产生快速且数量庞大的新创与舍弃。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应以创造新的科技文创特色为主要策略,打造一个崭新但包含既有传统的全新文化。其孕育素材,正是基地所在处的传统精神、文化、产业和观光或科技实力。
以我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台湾馆为例,它目前已经落户台湾新竹,将以“产创园区”形式重新运营。世博台湾馆本身就是一个结合多样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型主题文化展馆。在整个产创园区中,同时规划了突显新竹及台湾的文化创意,并与台湾馆既有意象相呼应的精品文创展示商场、特色文创主题餐饮、互动科技展示和体验式文创孵化基地。这个新文创群集基地的设计面临很多挑战,既结合多个专业领域,又包含传统文化创意的转型变革,以达到促成文化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目的,是经过有系统的市场分析、效益主题发掘、商场规划和文化主题确定,及营销筹资方法研究而成的,与传统文化缓步发生截然不同,更非一般文化和经济专属科目所能独力做到。
从以上文化产业困境、需求和案例反映出几个未来发展机会:
1.地方特色及文创产业势必需要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观光资源结合,尤其是在一些具备打造国际观光景点条件的地方,可以吸引消费采购力高的国际观光客来扩大所在地文创产业的经营绩效,并协助相关业者走向国际市场。
2.透过文创与科技产业彼此间的交流,有机会在科技文创方面做进一步整合与应用,开发兼具文化与科技特质的新型文创商品,甚至跳脱传统工艺品范畴,成为流行时尚产业。将文化创意经济价值有效发挥,成为传统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蜕变的契机。
3.对于较难以创新商品化的文化传统产业,如地方美食、食材等,可以透过文化氛围环境营造、科技应用导入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创美食风格,吸引国内外游客消费,成为文化群集基地另一个创新文化形态。
4.经由导入专业化的管理及精品化行销,加上国际观光客集中采购所创造的消费氛围,文化群集基地有机会协助地方传统文创与科技经济发展。
5.由于多数文化创意业者并不具备经营专长,或缺乏商业化资源,透过前述具有商业化市场分析、运营单位的辅导和管理,将能够协助这些文化创意业者弥补其不足,并且经由文化感受、传播与消费享受的综合价值,达成互相带动效果。
6.对一些希望导入文化或创意作为其产品或销售元素的非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文创群集基地中有足够的商品与文化创意可供选择,部分商业也可以此类型具消费功能的基地为验证场,测试大量商业化可行性。
三、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维持
从现实角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不质变的文化。所差者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质变程度替代了多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或者说有多少新文化进入了主文化圈并融合于其中。文化既已往商品化、商业化和群集经营形态发生质变,如何维持其中文化内涵将是长期运营必须注重的核心问题;虽然世界价值体系笼罩在消费文化的宰制下,然而,在当前全球化之下所产生的各种各样新的地域文化,仍是由传统的“人文”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传统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媒介文化被现代化进程一点一滴地淘汰,但我们仍可以将“传统”与“文化”通过现代世界能够接受的文法展现出来。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以“重塑形象”“创造价值” 与“文化精神扩展”作为策略。文化的起源基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与适应方式,因此评估生活环境并改变与调整生活方式,就成为文化取向的第一选择,所以我们不应该存有哪一种文化比哪一种文化更优秀的观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发展不应该只以维持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为主导,所谓的文化多元必须建立在尊重“选择”的自主权上;没有人有权力决定某一类人应该怎么样过生活,而应该以世界为前提,寻找对世界有帮助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予以发扬。这样的思维模式与从前的如何复兴与保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发现世界的缺陷并以传统文化来填补,这样文化的价值才有发挥的空间,并且跳脱由自身维持自身文化的局限。
对于文化的变革议题,必须认识到所谓“变革”,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迫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首先意味着“传统”的接受或容忍。因为“变革”是基于某种定义上的“外来文化符号”,并以符合其生存需要为前提,最终达到“适应”目的,因此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符合当前我们所身处的商业化、市场化和技术化的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文创基地发展时,相当排斥这类“变革”或“外来文化的侵略”。事实上,倘若外来文化不符合生存需求,那么也不会出现“变革”,也就不会有“文化侵略”的说法,更不会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若是以“文化观念”是“价值观念”这样的命题来看待“变革”,文化的改变就是因为需要、由于交流成长而发生,它或许和传统不同,但却是新元素带来的新生命,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在商业化过程中亦是如此。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内涵存在的形式就像一张蜘蛛网,彼此间相互制衡也相互影响,在创意与商业化过程中,必然同样面临矛盾、冲突和反复地消长。例如中国文字经过几次改为拼音文字的争论,甚至当计算机普及时,对于汉字不利于数据输入的论调使汉字面临“落后的文字”的说法,然而积极创造、研究、开发与运用汉字的优势,探索汉字在结构上、思维逻辑上与新科技的内在关联,并以此得到汉字在数据处理、思考学习、大脑开发及有助于智力均衡方面有优于拼音文字之处,自然增强汉字持续存在的条件与优势。这是一个合乎理性且印证文化内容优秀的成功案例,我们不能将某个文化的丧失归结为商业化所致,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自身文化的存在价值与合理性并提升自身文化的优越性,使它不因为商业化等目的性扩展而丧失其价值。
四、新文化创意时代学术单位的角色
为了延续文化精神,文化创意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深入了解文化精神及其创意演化过程,否则就只是一般的商业创意。然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此类研究能量,学术单位以其充足且全面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的研发人力,在无获利压力、时间弹性较佳之下,可累积更多文创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投入文化创意的人才与技术后盾;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术单位的确缺乏实务化及商业化能力与经验,使得部分研究与开发和社会发展方向脱节而被弃置,成果未必能付诸实施。
求取学术研究价值最大化,在相当比例层面上可导入企业合作关系。以台湾的做法为例,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成立产学合作中心,或在设计中心具备产学合作功能;而合作内容依其性质原则上分为“产学计划”“服务性检测与调查”“人员训练与讲习”“专业咨询或诊断”“技术移转”等五种方式。
这五种合作方式中,“产学计划”是指接受民营事业机构与政府机构委托研究开发之项目研究计划,也是深入进行共同或委托具体文创开发的合作,这是教育单位吸收企业经验、企业利用学术力量量身订做所需项目的最佳方式。“产学计划”和“人员训练与讲习”在产学合作方面是扎根型的项目,其进行时间通常也较长,许多时候企业已然具有部分成果或成见,或希望速成,此时学术单位所拥有并累积的庞大文化创意资源,就成为企业可依赖并调整其既有成果的必要支持。
透过这些共同产出和资源支持,学术与企业均得以在文化创意发展上,进一步掌握以文化艺术语言、艺术社会学等观点诠释不同文化与商业新趋势的融合能力,扎实并快速反映文化和时代变迁与价值延伸上的新表征。
结语
关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以从认识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把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这两种概念综合起来进行:
1.认识文化自身的价值,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以持续传承的理由、意义与价值。
2.把文化视为一种资源,积极开发与创造符合现代的有用性并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与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笔者认为,当前世界各国政策均强调关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正受到大力的培植。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看,文化创意与人才的建设,不是依靠引进新的技术或是简单的跟风就能成功,而是依靠培养、推广具备人文关怀与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应用、重塑的整合性人才。在文化延续跟发展这一部分与商业化情境下,文化符号的挪用与其原生价值及本质上有着极大的矛盾冲突,我们应该怎么把这些现象合理化或采取适当心态看待这种现象,是亟待厘清的课题;学术研究单位与企业间则应研发恰当的密切合作模式,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具商业价值的产品、服务,或开发兼具文化宣教能力并符合市场接受取向的运营方法。如此,才能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下认清文化价值并理清自身文明发展的脉络,在文化与商业经济需要中寻求一个适当的定位。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台湾新竹市世博台湾馆暨风城文创馆营运管理顾问、案―文化创意发展顾问
(责任编辑:曹宁)
第五篇: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至此,文化产业跃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增加就业、建设两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的文化创业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级政府也通过加强规划指导提供政策优惠、优化管理协调等手段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各地加大扶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和专门人才成长的工作力度,加快筹划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力争打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加快起步,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缺乏更加优惠及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缺乏当地特色,一些企业发展战略和功能不够科学,行业内普遍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量文化创意都面临着融资困境和障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