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卫生工作会讲话李局
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构建健康和谐环境
——李彦春副局长在全县学校卫生工作会上的讲话
各位卫生院院长,中小学校校长:
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会议是经县政府统一决定召开的,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县学校卫生工作,增进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2012年县卫生局与县教育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圆满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校学生体检工作,积极开展学校重点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全面落实学校卫生监督检查,营造了健康、安全的学校环境,保障了广大中小学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刚才我们对2012年度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表彰,希望各卫生院,各学校以先进单位为榜样,共同做好我县的学校卫生工作。下面我对我县2012年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
一、2012年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2012年是我县学校卫生工作有影响力的一年。这一年,卫生局与教育局高度重视、紧密配合,乡镇卫生院与学校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很好地贯彻了《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尤其是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同时学生常见病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1、高质量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健康体检。2012年12 月,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2年全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井陉县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方案》及《井陉县教育局、井陉县卫生局关于做好2012年全县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体检人员对全县2923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经过1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健康体检任务,体检结束后,县疾控中心对体检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汇总,分学校、年级、年龄、性别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并对我县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防控措施,向教育局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健康体检报告。
2、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日趋完善。近年来,卫生、教育部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组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较好地遏制了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从2005年起,卫生部、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需设立专(兼)职疫情报告人,负责报告学校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根据市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分别在子弟学校、实验中学、县直幼儿园开展了学生症状监测,对早期发现学校传染病疫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卫生、教育部门每年对全县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晨检因病追查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等情况,发现这些措施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校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深入,学生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以顺利开展多年,这项工作已纳入卫生、教育部门的常规工作之中,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的会议还要对今年的查验工 作进行培训和安排。
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有效。卫生部门指导学校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赴现场,指导、帮助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2005年以来,我县累计报告学校(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起,分布在24个学校(幼儿园),报告发病学生766人,疫情波及10838人,所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
4、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措施。应教育局的工作请求,在去年开展全县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所专家联系,为我县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制定了符合县域、县情的四季食谱,同时结合每年的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建立我县学生健康数据库,对于了解我县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时反馈学生营养与健康问题、分析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扎实开展
在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卫生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部分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还比较落后,致使食物中毒事件多有发生;学校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防护措施不到位,消毒和检测工作不符 合要求,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较低;许多学校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人员或现有人员业务能力较低,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比较薄弱甚至还存在盲区、盲点。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室人员、职能缩水,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报告、新生入学免疫接种查验、健康教育等学校卫生日常工作技术支持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学校卫生工作的有效、及时开展;部分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没有全面展开或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因此,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仍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2013年学校卫生工作安排
同志们,新学期已经开始,当前我们面临学生健康体检和新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紧迫任务,今天的会议还要就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在此,我就今年的学校卫生工作安排如下:
1、积极作为,全面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一是严格按照体检项目组织健康体检。按照《井陉县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并明确了健康体检项目。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工作,未经县教育局和卫生局同意不得随意增减体检项目。二是做好查体工作计划。今年的学生体检任务是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分配的,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 责辖区中小学的体检,各单位要根据辖区的学生数提前做出合理的查体计划,确保9月下旬学生体检工作正式启动,11月中旬全面完成,11月30日前上报体检结果。三是严把健康体检人员资质关。各单位组建的体检医疗队应由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等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每个体检项目不得少于1人,并设主检1名,应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并经培训合格,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体检活动。四是做好健康体检设备仪器的准备。各单位要根据体检项目的需要,配置体检所需的设备仪器,保证仪器的种类、数量、性能、精度能满足工作需要,并能良好运行。查体仪器尚未配齐的单位需要抓紧时间购置。五是认真做好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和档案管理。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技术要求,体检结论要书写规范、准确,使用医学术语,体检的同时应填写体检表,体检医生要签写全名。对体检中检查出的重要阳性体征或可疑重大疾病,应及时通知学校,并做好记录;对体检中查出的潜在疾病,应提出进一步检查意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意外发生。要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确保学生健康信息安全。(各单位可将本次学生体检与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有机的结合起来,借此机会做好中小学生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
2、迅速行动,按时完成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已成为卫生、教育部门的常规工作,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完成预防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入托入学儿童必须按规定完成各类疫苗接种,方可入 托入学,未取得有效接种证明的儿童,必须采取免疫补救措施。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学校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制度,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报告等工作;卫生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全面负责漏种儿童补种补证工作,同时提前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查验人员及预防接种人员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以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得到免疫保护。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要与托幼机构或学校加强信息沟通,根据“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登记表”及“入托、入学(转学)儿童补种/补证通知单”及时掌握漏种儿童信息,优先安排补种时间,按照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程序及疫苗补种原则及时完成漏种、漏证儿童免费补种、补证任务,并将补种数据记入常规免疫报表及时统计上报。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将于每年新生入托入学期间对全县各托幼机构、小学及各接种单位进行联合检查督导,以保证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补证工作落实到实处,凡因工作不力造成托幼机构、学校疫苗相关传染病流行的将依法予以处理,检查结果将分别记入全年工作考核内容。
3、学校卫生监督
同志们,学校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的精神和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为保障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2012年卫生工作会李副县长讲话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全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在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桂瑞
(2012年3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卫生工作会议,是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完成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省、全州卫生工作会议、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的医改工作和2011年卫生工作,全面分析当前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的医改暨卫生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全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坚定发展卫生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 1 — 的目标,突出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五项重点,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医改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203.12万元,实施了县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卫生系统保障性住房建设、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完成了三营中心卫生院、邓川中心卫生院、炼铁中心卫生院、乔后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对86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并配备了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管理设备,全县基本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观,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实现逐年提标扩面,2011年参合率达95.7%,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81%;基本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的目标。全面实行了新农合县级统筹,住院报销比例、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7年的50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最高支付限额从2007年的8000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成年人312元/年、未成年人212元/年。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县乡公立医疗机构配备了基本药物,药品全面实行集中招标、网上采购、统一配送,从2010年开始,所有
— 2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县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35%,县级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以上。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实现了县、乡、村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
(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明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走在全州前列,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艾滋病发病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血吸虫病防治巩固离传播控制成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地方病防治等工作有效开展,全州无较大范围的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三年来,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5万份,为1.3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健康管理,管理高血压病人8492人、Ⅱ型糖尿病病人2840人,规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病人454人。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885例、为3032名育龄妇女补服了叶酸,完成农村改厕3.1万座,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890 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婴儿死亡率持续降低,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五)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在深入调研、认真核算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洱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经费补偿暂行办法》,并以政府文件下发执行,按照核定收支、弥补不足、实现平衡、全额拨款、一年一定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
— 3 — 进行经费补偿,完善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财政补偿机制。二是积极探索实施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制定了《洱源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洱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探索完善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了成本核算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了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医疗费用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狠抓作风建设、细化医德考评措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逐年得到提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各镇乡党委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全县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卫生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欠账还比较大,卫生整体服务实力还不够强。二是卫生资源拥有量总体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医疗卫生人才队
— 4 — 伍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人才断档的问题,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医药卫生领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公立医院改革难度较大,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还不高,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和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四是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建设投入不足,学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公共卫生服务不够到位。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推进不平衡,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群众参与度不高。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高度重视全县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认真履职,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在加快发展中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全省、全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深化医改作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抓手,紧紧抓住桥头堡和滇西中心城市“1+6”城市群建设机遇,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新方法,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上迈出新步伐。概括讲,— 5 — 就是要“深化一项改革、明确两项重点、抓实三项工作、确保取得三个进展”。
(一)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继续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新农合制度是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要按照扩大覆盖范围、提升保障水平的要求,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要着力完善与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实际报销比例,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要结合实际,先行试点,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新的支付和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报销。要切实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谁敢碰新农合基金这根高压线,骗取冒领基金,坚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监管部门严格问责,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办。要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解决个别地方存在的过度医疗等问题。
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财政支持,进一步拓宽补偿渠道,确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不受影响。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并达到规定比例。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价格及配送问题,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工作,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三是健全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进一步提高基层
— 6 —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实施全科医生制度,真正把综合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保证村级卫生室正常运转,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
四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实施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键在于提升服务质量,不仅要关注工作任务绝对数的增加,更要重视体现均等化程度的质量指标。要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精细化管理,要在调整服务模式、细化工作流程、合理使用和分配专项经费、合理划分职责任务、严格质量考核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下功夫。要及时修订和完善考核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监察,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事关医改的总体成效。各部门和县级公立医院要深化对公立医院改革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认识,克服等待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积极主动推进改革步伐。进一步落实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等重点改革任务,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继续落实政策,大力促进非公有医疗机构发展,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有效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 7 —(二)明确两项重点
一是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的必然要求。今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的前期筹备和项目争取,如期完成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启动实施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标准化建设。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将使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巨大的突破,必将极大的加快我县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建设任务。要努力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要认真开展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二是着力推进“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今年,我州要完成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实施“妇幼健康计划”,各镇乡和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完成任务。由残联系统牵头在4月底前筛查出不少于486 例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有计划地送到定点医院进行确诊;卫生系统12月底前必须完成405例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并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实施“妇幼健康计划”,进一步强化妇女儿童卫生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
— 8 — 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标准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加强妇幼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抓实三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着力加强疾控机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结核、鼠疫、霍乱、乙肝、手足口病、狂犬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着力推进血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巩固和扩大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有效保护群众的健康。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创建国家卫生城镇。
二是严格医疗服务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着力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集中优质资源,培育重点专科,打造学科龙头,提升我县医疗技术水平。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医疗机构行政审批和技术准入,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继续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医疗服务监管的重点,采取推广临床路径、约束医疗行为、规范药械采购、严格费用监管、公开费用信息以及改革支付制度等综合措施和手段,把医药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
三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县在扶持中医药发展、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省、州卫生行政主管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要深入开
— 9 — 展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努力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州县。要贯彻落实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和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中医医院改革。
(四)确保取得三个进展
一是要在深化绩效工资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进展。核定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完善不同层次岗位设置、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和合同管理。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便于操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分配直接挂钩。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二是要在加强医患纠纷调处、创建医患和谐关系方面取得进展。县卫生局要根据《大理州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结合我县实际,与县政法委、司法局加强联系和协调,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要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公立医院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依法依规处置医患纠纷,严格把握赔偿标准,为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是在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方面取得进展。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改
— 10 — 革,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任务、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今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各镇乡、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舆论宣传,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乡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提出工作时限,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要关心干部的成长,注重培养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卫生干部,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调动积极性,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督查通报制度,由政府督查室进行专项督查。
二要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研究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该列入财政预算的一定要列入预算,该支持的一定要支持。财政部门要重点保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疾病防控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工作,明确县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各方面的补助责任,对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合理补助,确保医改任务落到实处。要千方百计拓宽卫生经费的筹资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支持,为加快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 11 — 提供资金保障。
三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配合,进一步发挥好协调联动作用,形成推动卫生工作的强大合力。卫生部门既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切实履行好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行业监管的职责,又要主动沟通、主动协调,善于听取部门不同意见,努力营造部门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及时沟通、合作共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继续关心和全力支持卫生工作,在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更多的倾斜,一定要按中央和省的要求落实各项医改经费。人社、编办等部门要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县人民医院和镇乡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健全卫生人才成长机制,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健康成长。
四要进一步加强卫生宣传工作。各镇乡、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切实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强化正面宣传,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基层典型,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改革信心。要继续围绕中心、精心策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宣传政府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使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关心卫生工作,以实际行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全县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
— 12 — 卫生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中共洱源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洱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三篇:学校教学工作会讲话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利店中学校2009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宋世明
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本校教学工作会议,教导处要求我就“教学常规的执行再加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话题作一个发言。事实上我校上学年全体老师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辛苦耕耘成效显著,取得了系列可喜成果,值得庆贺!本学期来,老师们认真工作,劲头实足,特别是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契机,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大胆探索新课改规律,以人为本,依法执教,文明执教,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林林种种的老师们的辛苦劳动的场面感动着我,我从发自肺腑的谢谢各位!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常规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常规包括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学中的“六认真”。具体地说就是这六个方面:
1.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2.认真上课。3.认真评价。4.认真辅导。
5.认真组织学科综合实践学习活动。6.认真教研。
二、我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1.计划制定及备课还缺乏新意。
计划制定前有些同志对教材准钻研不深,对编者的编排意图不明,对学情缺乏了解,因此制定的计划空话、套话多,实用性差,很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甚至有照搬老计划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计划的现象。
在平时的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备课教学目标不全面、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教法,不备学法;不少备课缺乏二次备课的痕迹和内容,更谈不上教学后的心得和反思了。-1-
2.不少课上成了随意课。具体表现在:(1)不按时到班;(2)打无准备之仗。有的课备课不够充分,上课不带任何教具、学具,甚至连小黑板也没有,只靠一支粉笔和一本书。(3)课堂组织教学不力,班上纪律不能维持。(4)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有的。有些课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统统被取消了。
3.知识传授不到位。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非语、数、外学科上。如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音体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明显缺失。
4.缺乏积极的、多元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作出的评价多,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少,教师语言生硬、缺乏人文关怀的评价应该说经常可见。
5.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不够正常。苏教版教材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但我们在教学中能按教材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并不很多。(介绍期中能力测试情况)
6.教学研讨的氛围还不够浓。(介绍集体备课情况)
三、如何执行好教学常规
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
㈠制订教学计划,我认为教学计划要务求实效,有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㈡认真备课
备课的实质是对课程目标与教材编写意图的领会与贯彻。在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中,备课居于首要的先决的地位,它是上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备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和效率。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1.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七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和实验、备练习。
⑴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一是弄清课标要求。二是弄清教材体系。三是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是弄清教材特点。五是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⑵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一是了解班级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三是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四是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五是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⑶备资料——掌握四项原则
一是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二是消化吸收,贵在创新。三是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四是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词滥调。
作文备课要收集多样范文,倡导写“下水文”。
⑷备教法——掌握教改动态。⑸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法。⑹备教具和实验。⑺备练习和训练内容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要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备课有中心,备课有重点,备课出成效。
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认真上课”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2.加强教学的计划性。3.讲究教学的科学性。4.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5.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讲究教学的艺术。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方法要灵活。7.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操作演示正确、熟练,提高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重视学生使用学具的指导。8.重视实验教学。9.重视课堂练习。10.遵守教学规范。
认真评价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形成智能,培养兴趣,建立自信。
㈠课内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评价要适时、适度、合理。评价语言要简洁明快,富有激励性,还应有人文关怀。注意使用体态语言,以求省时,对有创见的发言要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赞扬。
㈡作业评价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其基本要求是做到“四精四有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1.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除作文外,其它各科作业以课内完成作业为主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分层次的要求。
2.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做作业实行“四先四后”,即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题,先思考后动笔,先解题后验证或检查。作业要教育学生独立完成,确定作业训练的真实有效,并按照本学科的规范要求来书写或解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各科作业要尽快批改,应在下一堂课前(作文在下一篇作文布置以前)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学生作业中出
现的典型问题,教师应作好记录和分析,发现普遍性关键性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评。作文要全收全批,大作文精批全班本数的三分之一,有眉批有总批,注意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批改一律用红笔,字迹要端正,书写清楚,批语要简明具体,批改符号要统一。书面作业除一般的全批改外,特殊的可以面批。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互批和自我批改,但互批和自我批改要在教师指导下,说明批改要求,有组织地进行,要避免漏批和错批。
4.各种作业批改一律采用等级制,即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按学科统一作业格式和批改要求。对作业认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㈢考核评价
1.考核形式要多样。2.严格执行考试规则。3.考查后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矫正信息,及时订正、修改,又要使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评估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缺漏部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认真辅导
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它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辅导的对象不光是学困生,还应包括有较大潜力和学有专长的优等生。
认真组织学科综合实践学习活动
1.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观察宣传、情景模拟,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编办小报、演讲会、辩论赛、影视感观、时事论坛、诗文书画、数学竞赛、听说读写竞赛、英语口语竞赛等。
2.语文和英语学科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活动检测课外阅读的成效。课外阅读活动内容可以是:推荐阅读书目,举行美文诵读、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人物评析会、阅读比赛等。
3.体育教师要组织好学校的课间操,并协助班主任搞好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课余组织学校各类运动队的训练,组织好每年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和其它体育比赛,做好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认真校本教研,切实抓好常规教研
1.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时记录听课体会和修改意见,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2.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逐步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老师。
3.注重平时收集信息、积累资料,每学期写好一份有质量的学科论文。写好一定质量的教后感,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让我们的老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四、目前主要解决的问题
1.心中有计划走进课堂,课前几分钟还要认真温习教案。2.执行好课表,自学维护课表的严肃性,未经教导处许可,不得私自调课。3.上合格课,做到有效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4.作业的批改到位,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5.经常温习,稳步推进。
老师们,在新年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各位并通过你们代向各位的家属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学校安全工作会讲话
各位校长、园长:
今天,召开学校综治安全工作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防范意识;二是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内容。
一、学校安全工作的内容
校内安全工作的内容:一是校舍设施设备的安全,包括行政用房、师生生活用房、体育设施、实验设备、锅炉、电路等;二是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包括实验操作、体育活动、聚会活动、教育行为不当等;三是食品卫生安全(小卖部,食堂食物食品中毒);四是消防安全;五是其它安全:防毒(毒品、投毒)、防盗、防骚扰。
关于校外安全问题,就是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主要包“三厅一吧”(括网吧、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接纳学生、学校门口流动摊点、违章建筑、学生在上放途中遭抢劫、殴打、威吓、骚扰(女生)等问题。对于校外安全问题,学校主要是要调查了解报告存在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治。
二、今后学校安全工作的几点意见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好管理制度,预防各类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端正思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抓安全,保安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活动来做。
(二)确立目标
安全工作的目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创建平安校园,确保校内无损害师生生命和学生死亡事件的发生。
(三)落实责任
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各学校都要完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协助校长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明确领导小组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构建安全一体化网络,加强监管力度,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
(四)深化教育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合作,充分利用每周的班队会等时间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指定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安全教育课。各校要利用班会课、品德课等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将消防、交通、饮食卫生、治安等安全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去,并结合环境、季节、疫情等实际情况,利用广播、板报、班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100%。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健全制度
要围绕校内外安全工作的内容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建立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各学校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安全工作,通报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使之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要做好安全工作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与会人员等情况。
2.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值班、教师值日制度;学校要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原则上每月检查一次,每年开学、放假前要重点排查,及时查找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详细注明检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3.建立完善学生课前、寝前点名制度。无论上课还是就寝,一旦发现学生无故不到,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及时与家长联系,迅速查明学生去向,妥善处理。
4.严格落实门卫查询和登记制度。实行进入校园登记制度,门卫人员要按学校规章制度认真检查出入本单位的人员、车辆、物资等。对非本单位人员进入本单位的,严格登记手续。各学校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必须经校长同意,并签名登记。严格限制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校园,严禁任何人员携带管制刀具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5.严格值班值宿管理制度。要建立学校值班值宿制度,尤其是学生住校期间的夜间值班、节假日值班,更要加强值班保卫工作,要制定详细的值班值宿安排表,实行领导带班制,严格值班期间安全情况登记,严格值班交接手续。
6.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任何人未履行相应职责,因工作不力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7.排查制度。按照“全面排查,重点治理,不留死角,责任到人”的原则,突出重点,认真排查,彻底整改,狠抓落实。每学期开学前都应对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宿舍、食堂、餐厅、会议室等校舍和水、电、消防、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关键部位,隐蔽部位要重点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要登记造册,制定整改计划,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
8.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告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促使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9.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须在第一时报告;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的报告要以书面报告,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第五篇: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
——在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 李 斌
(2014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13年卫生计生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自出席卫生计生会议活动,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指导、亲自调研、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年初还听取了卫生计生工作汇报。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了2013年卫生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全系统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学深学透学实,融会贯通,解 放思想,大胆实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卫生计生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卫生计生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抓改革,促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紧紧围绕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组建国家卫生计生委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按照中央要求,注重统筹协调,科学谋划“三定”方案和机构设臵,注重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和整合了13项职责;加强了体制改革、规划信息、行业监管、宣传倡导和综合监督;强化了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家庭发展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职能。国家层面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职能、人员实现了有机融合。与中央编办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资源整合的思路、措施。各地机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机构改革的实践体现了大部制改革的成果,充分证明了中央决策的科学正确。
——深化医改成效明显。自觉把深化医改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的根本动力,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主持 召开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12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医改任务,按照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督导检查,推动政策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到2013年底全国新农合参加人数达到8.02亿,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90%的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与9个省级平台和部分大型医疗机构试点联通,为跨省就医费用核查结报奠定了基础。28个省份实施大病保险试点,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初步建立,注重发挥保民生、兜底线的作用。二是基层医改成果得到巩固完善。认真落实国办《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从专项督查情况看,基层新机制运行良好,群众满意率达到87%。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实施,涵盖药品520种,基本药物制度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村卫生室。积极协调解决儿童用药、短缺廉价药品供应问题,遴选了一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品种。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制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高医师临床能力,实现医师培训制度与国际接轨。出台《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在安徽、湖南、四川、云南4个省份启动试点。制定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认定标准和遴选原则,首批认定了200个基地。出台《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 点,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11个省份出台了具体措施,基层网底得到夯实。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积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制定实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2012年版)规范》,制订了204个病种的收(付)费规范,探索建立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及医院合理控费的科学补偿机制。开展第一批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工作,继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四是社会办医取得新进展。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截至2013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13万多家,比上年增加1500多家,诊疗服务量同比增长13.6%。五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研究制定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框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各项信息系统建设。
——计生改革实现突破。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根据中央部署,认真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方案测算、协调推动等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这项重大改革举措,体现了中央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目前,9个省已按要求通过备案程序,3个省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规范社会抚养费征 收管理。开展“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严查“两非”案件,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5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启动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推进流动人口异地办理生育服务证工作,在40个城市启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
(二)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工作集中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成本低、效益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11类43项,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共检测1.11亿人次,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27.8万例,分别较上年增加9.7%和31.3%。深入开展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全国共建成示范区140个。出台《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办法(试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覆盖30个省份的245个市(州)、1799个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如期完成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目标,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0万户。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加强,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3800万妇女直接受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覆盖全部农村计划怀孕夫妇,600多万家庭接受了优生检查。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组织新生儿疾病筛查,130万儿童受益。控烟履约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启动“健康中国行”,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不断推进。
——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有序有力。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和疫情防控。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坚持科学、公开、透明,有效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圆满完成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青岛黄岛输油管线爆燃事故等多起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建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赴菲律宾参与境外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彰显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组织国家卫生应急演练和全国技能竞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和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等6个专项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任务,安排中央投资220亿元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医院等建设。完成青海玉树卫生计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四川芦山、甘肃岷县漳县灾后恢复 重建工作。出台《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年)》,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远程医疗服务。截至2013年底,全国1266家三级医院与277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诊治患者近6000万人次,培训农村卫生人员56万人次,支援乡镇卫生院3644所。落实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牵头职责,积极推进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医院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医院评价体系建设。完成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推进临床路径和医院药事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制定《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等,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截至目前,制定印发了443个临床路径,重在加强管理。加强无偿献血和血液安全工作,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启用人体器官分配系统,实现器官捐献移植公开、透明、公正。推动“平安医院”创建,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部门启动专项行动,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提升医院安全管理能力,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进保健基地建设,完成好中央保健任务。医药卫生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组织完成1200余项课题验收。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8项医药卫生类项目获得201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食品安全标准框架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完成 了近5000项各类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新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09项。发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批准了18种新食品原料和10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完善食品风险监测网络,在省级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达到1600余家。组织完成8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及时向监管部门通报评估结果并协同妥善处理多起食品风险隐患。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首次设立并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全面启动“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中医药更加深入基层、惠及百姓。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工程扎实推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联合商务部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依法行政和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坚持法制先行,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工作,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颁布部门规章6件、废止7件。探索建立行政纠纷预防机制,把行政纠纷解决在基层。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纠正不当或违法行 政行为。加强卫生标准管理,新发布卫生标准59项。加强行业监管,履行综合监督职责,深入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查处督办一批大案要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启动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强化两个大局意识,深度参与全球卫生和人口事务。成功举办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活动,总书记亲切接见援外医疗队先进代表,精辟总结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我国援外医疗工作者。举办中国—非洲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发布《北京宣言》。与外交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援外医疗队工作的指导意见》,改革和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机制,将卫生援外工作推向新阶段。成功参与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第六届亚太人口大会及中美、中欧、金砖国家、南南合作等多边、双边机制,稳步开展两岸三地合作与交流。
(三)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深入基层开展全覆盖式大调研,获得第一手材料,进一步理清改革发展思路。突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特点,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三好一满 意等活动。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带动,举办典型事迹报告会、“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评选等活动,会同央视开展“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宣传活动。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宣传,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
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广泛征求意见,聚焦卫生计生领域“四风”问题,立行立改。精减会议、文件和信息刊物,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联合8个部委印发《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发布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公布了一批因违法违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案例,严肃了行业纪律,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建成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大厅,19个委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着眼长远,建立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的心血。在此,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卫生计生事业的相关部门、各界人士、新闻媒体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国卫生计生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卫生计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制约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一些工作中的“短板”和 “瓶颈”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攻坚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成效还不明显,行业作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加以改进。
二、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巩固提升的重要一年。做好2014年的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疾病谱变化、新发传染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的难点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凸显叠加;特别是推进医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与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叠加,对卫生计生系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抓住机遇,大有可为。新一轮医改方向正确,起步稳健,进展顺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更加追求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前景广阔。卫生、计生两支队伍加速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的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今年要切实抓好以下10项重点工作。
(一)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医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方针,把建机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重点突破,强力推进,使深化医改成果长久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体,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力量,公立医院改革关系整个医改的成效。年内要编制完成《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下决心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严格控制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坚决制止公立医院相互攀比、盲目扩张等现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近期要出台《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等 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各地要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综合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扩大试点范围。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确保每个省份至少有1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尽快摸索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要强调的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已经兼任的,今年必须脱钩。
二是继续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功能。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切实落实用人自主权。创新考核制度,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研究制定提高偏远、艰苦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执业乡村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地要积极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三是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分级诊疗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要抓紧制定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建立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利益引导的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在部分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发挥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体制机制优势,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深入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建立城市医生下基层长效机制,提升县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制度。发挥医保差别化支付的撬动作用,用利益杠杆把病人引向基层。
四是完善基本药物政策。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完善采购供应政策,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供应采购中的参与度。对临床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物以及儿童用药,通过招标采取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
五是提高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能力。新农合参合率要继续保持在95%以上,完善筹资机制,政府补助标准将按“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继续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左右。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全面推开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开展跨省就医结报试点。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管理,有效防范和严肃查处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推进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做好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制度的衔接,各地也要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使特殊困难群众的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六是积极鼓励社会办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台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文件。公立医院改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必须稳妥慎重。中国有13亿多人口,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没有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是不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防止一哄而起,坚决避免一卖了之,严防医院国有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的流失。公立医院改革有多种形式,一些地方尝试合作共建、委托管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有序实施。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原则性问题上坚持正确立场,千万不能造成颠覆性的、难以弥补的失误。
七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注重医教协同,探索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基层适宜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7部委文件,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近期我委将在上海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抓好4个省的第一批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争取年内扩大实施范围。研究县级公立医院设立专科特岗计划。继续安排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在职执业医师参加全科医生在岗培训。深化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试点监测评估。
八是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 要内容,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加强国家综合管理平台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50%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在15个省份、45所大型医院开展示范。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跨区域共享机制,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施就医“一卡通”。
(二)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一是精心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要认真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细则,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做好调查摸底和科学预测,把人口数据搞准、把实施方案做实、把工作预案做细,做好国家层面的方案备案工作。各地要配合省(区、市)人大修订好地方性法规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营造政策实施的有利环境。规范审批流程、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切实把好事办好,不能再出现“办证难”的问题。否则,改革的成效将大打折扣。二是提升基层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稳定工作网络和队伍,推进诚信计生。加强和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维护法律法规 的严肃性。完善出生人口统计,建立人口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组织做好全国和分区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工作。改进和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三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不仅是人口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扎实做好孕产期全程服务、“关爱女孩行动”、“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加大打击“两非”力度,标本兼治,努力完成综合治理目标。四是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政策,今年起,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各地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关怀关爱工作。扩大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范围,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五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巩固完善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启动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试点,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三)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医疗服务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和谐医患关系,必须注重质量、确保安全。一是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儿童医疗、地市级医院、重大疾病防治设施等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医疗机构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制定常见病种的入院、出院和转诊标准。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编制未来5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各地也要将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建设作为提升县医院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推进。要加强血站建设,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临床服务体系,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和执业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医疗卫生人员诚信从业信息管理。继续制订一批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不为摆在那里好看,关键在用。要切实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专业和病种覆盖面,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要把临床路径运用情况纳入对医院的考核评价之中。三是推广便民惠民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全国义诊周、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推动医院改进内部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推行和完善预约挂号、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四是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推进医疗责任险,探索医疗意外险,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实现医疗秩序好转。五是继续加强援藏、援疆、援青、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与对口支援,促进区域间卫生计生工作协调发展。
(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做好重大疾病防控。一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扩大项目覆盖面,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开展“购买服务”管理模式试点。二是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依法科学推进传染病防控,探索艾滋病有效干预模式,实施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麻风病等重点疾病 防治规划。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臵指导意见,完善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继续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制定国家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出台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工作指导意见。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扩大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面,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监督检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三是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启动国家级区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探索海上(水上)和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四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基层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居民全覆盖,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五是扎实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出台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农村改厕工作。
近期,部分省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病例增长较快,重症病例比例较高,对此要保持高度警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和国务院会议部署要求,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科学防控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策略,扎实开展疫情监 测和分析研判,加强医疗救治,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源头防控措施。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准确通报情况。普及防控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五)加大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督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督,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加快《卫生法》立法进程,配合做好《执业医师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控制吸烟条例》等制定或修订,加强部门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建立人口健康政策法规评估系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标准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要重视信访工作,从源头化解突出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强化依法综合监督。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加强文明执法,开展卫生计生执法稽查,做好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专项督查。加强综合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三是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诊所”、“医托”等违法犯罪行为,督促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六)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优势。前不久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对今年的中医药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各地要抓好落实。重点是要健全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制定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措施。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服务网络建设,开展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传承创新人才工程,推动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做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工作。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
(七)依法加强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效支撑。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责任重于泰山。要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重点标准跟踪评价,加强标准宣传贯彻,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继续加强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及时研判隐患,会商对策措施。制定《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编制2014-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规划,开展优先评估项目。全面开展总膳食和食物消费量调查。修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管理规定。建立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
(八)着力加强宣传倡导和健康促进工作,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明天将专门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这里,我点点题。要善于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卫生计生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宣传医改的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卫生计生战线的好典型、好事迹,提升卫生计生系统的良好形象。完善舆情应急处臵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新媒体条件下 的舆论引导能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卫生计生系统要率先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要求,推进控烟履约和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创建无烟单位。
(九)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领域,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放眼世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做好中国全球卫生战略研究, 推动多边、双边、区域及港澳台地区卫生、人口计生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交流合作,做好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卫生工作组工作,积极参与中美、中俄、中英、中德等相关高层对话机制。配合做好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的审议,办好有关重要会议活动,增强我国在全球卫生和国际人口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落实《北京宣言》,创新援外卫生工作新模式,推动落实援外医疗队政策措施。
(十)加快保障机制建设,增强事业发展后劲。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离不开财力保障和科技支撑。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卫生计生作为重要、必保的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民生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各级政府对卫生计生的投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规范收费行为。扎实推进科技重大专项工作,促进成果转化。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推广适宜技术。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臵优化布局、集中采购工作,支持国产医学装 备发展应用。在做好医改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十三五”规划前期基础性研究,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研究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三、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2014年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要进一步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担当,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合力。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高层倡导,推动各地党委政府将卫生计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位臵。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重点突破,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各地卫生计生部门都要进行机构改革,这项工作要抓紧抓好。加强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系统上下要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同时,充分调动各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做好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卫生计生专题培训班,做好新任卫生计生委主任的培训和公立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培训。
(二)深入调查研究,强化改革创新。要加强学习,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和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高 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紧紧围绕深化医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推动卫生计生服务资源融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谋划改革发展的思路,提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措施。既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要增强问题意识、改革意识,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力争每年在一两个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积小胜为大胜,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三)改进工作作风,狠抓任务落实。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建立反对“四风”的长效机制,将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卫生计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特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文件发布了,任务部署了,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年初确定了任务,年底就要交帐单,研究探索绩效评估激励机制。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啃硬骨头”精神抓攻坚,以锲而不舍精神抓协调,以一丝不苟 精神抓管理,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在全系统都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上上下下齐努力,方方面面争上游”的生动局面。
(四)严明组织纪律,推进反腐倡廉。要深入贯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组织意识,切实加强组织纪律性。卫生计生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些改革措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需要全国一盘棋,统一协调行动,才能实现政策初衷。尽管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执行政策、推进工作必须遵守组织纪律的底线,决不能毫无纪律观念,发令枪没响就“抢跑”,甚至往不同方向乱跑。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不能以个人意志代替组织行为,对干部必须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严肃查处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要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研究制定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标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廉洁从政思想基础。近年来医药购销领域存在的商业贿赂、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过度医疗等问题,损害了群众的健康和利益,违背救死扶伤的医疗宗旨,违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不是小问题,大家不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要加强行风建设,“严”字当头,严格落实我委关于加强医德医风、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一系列规定、把加强行风建设“九不准”具体 化,要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纠,重拳出击,公开严肃处理,以行风作风的转变、服务质量的提升、惩治腐败的实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卫生计生事业是强国安民的光荣事业,是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的伟大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