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R该如何“压榨”离职员工的剩余价值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HR该如何“压榨”离职员工的剩余价值
离职员工价值几何?对于离职员工,如果细心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关键在于重新认识和挖掘他们的“剩余价值”。
一、离职员工价值几何
1.管理价值。员工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是组织改进的一个机会。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预防核心员工流失。在一个良好的离职管理中,离职员工会详细说明其真实原因,对企业管理诸多方面提出客观而中肯的建议。
2.品牌价值。离职员工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以及对外界评论采取行动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离职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他们不仅是企业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者。离职员工在新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会折射出原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光。通用电气(GE)的名声,不只在于它持续的高盈利,还在于它被称作“CEO的摇篮”。
3.信息价值。大部分离职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从业经验,他们往往还会在行业内继续发展,能够给公司传递宝贵的市场和技术信息,提供合作机会。通过他们介绍现供职机构的经验,可以帮助公司改进工作。因此离职员工是企业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源泉。众多企业投巨资于前任员工身上,由他们向企业提交商业计划书,以抢先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创意。
4.商机价值。良好的离职员工关系也能给企业创造无限商机。一位曾经从ANTAL国际离职的员工,跳槽到某知名制药企业担任中国区的招聘主管,而ANTAL国际也提供该行业的人才招聘服务,双方皆知根知底,减少了大量介绍和建立信任的程序,又有好的离职者管理流程,公司与该员工的关系融洽,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合同。而这仅仅是众多生意中的一笔。如果没有离职管理,甚至让员工怀着怨恨离去,公司的服务再好,这次合作也无法达成。麦肯锡的管理者深知,随着这些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将成为公司潜在客户,形成一大笔资源。
5.人才价值。离职员工是公司未来再招聘时合适的人选。同雇用新员工相比,企业再次雇用离职员工的成本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同时,在投入工作后的第一个季度,这些“吃回头草的老马”的生产率比那些“新人”高出40%左右。“财富500强”企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业通过积极返聘前任员工,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能节约1200万美元的成本。对于公司流程与组织的熟悉会让返聘员工更快进入高效工作状态,而曾经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又减小了其不称职的风险。同时,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优秀人才周围往往也是优秀人才,由可靠渠道推荐给企业的人才也是节约招聘成本的一种方式。
二、知名企业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式
麦肯锡公司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离职员工就是遍布各处的校友,建立了一个被称为“麦肯锡校友录”的“前雇员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离职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新的联系方式以及职业变动等。麦肯锡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的投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回报。
惠普公司在员工离职时会举办一个离职欢送会。欢送会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司召集,邀请与该员工同级别的人参加,以增进感情交流并倾听离职者的真实感受。公司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是:不指责、不强留、痛快放人,握手话别。
Bain公司设立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建立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内容包括前雇员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于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Bain公司还尽可能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成就。
PM公司会邀请离职员工参加公司的年终庆典,向员工介绍公司一年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接下来的规划等。定期安排与离职员工关系较好的同事相互问候。离职员工也会把离职后的一些信息及时反馈,针对一些区域分公司,工作居住在当地的离职员工还会帮助其开拓区域市场。
摩托罗拉公司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为了鼓励“核心人才”回槽,公司制定相应的服务年限计算办法:假如前雇员在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他以前服务年限将累计计算;如果超过6个月,仅按照他以前服务年限提供奖励;如果员工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且在辞职前已经是正式员工,可以免除**期。
三、离职员工关系管理
面对去意已决的员工,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其价值的基础上,借鉴知名公司的做法,结合自身情况,对离职员工进行良好的关系管理。
1.建章立制,形成规范。面对“主动流失”人才的巨大比例,更多的中国企业将重点放在招聘上,认为“挖”来的员工是财富,而辞职员工就是损失。根据北大纵横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管理的报告,80%的中国企业有详细的招聘流程,而仅有不足10%的企业有离职者管理规定。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竞业协议签订、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2.保持联系,进行个性化沟通。在离职员工关系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所谓双向的价值交换就是指公司如果期望离职员工在新的环境中提供诸多最新信息,那么公司本身必须向离职者提供具有足够价值的对等信息。而个性化沟通是指要根据离职员工的特点和个性来展开有效的一对一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获得信息。
3.不拘形式,鼓励回来。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可能更绿一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第一次使用他们时,你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作出相应的承诺,但在第二次,你就可以发现金矿。”跳槽的优秀员工重返公司效力不仅聘用成本低,而且忠诚度较高。西方很多公司在对离职员工的再雇用上有制度上的倾斜,IBM认为,从IBM离开的员工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
第二篇:离职员工剩余价值
艾德教育:www.xiexiebang.com
HR不得不看,这些企业居然这样″榨取″离职员工剩余价值
阿里巴巴第一次开离职员工大会的时候,在国内很新鲜,好像是头一家。其实在西方,对离职员工的重视不是一天两天,而且制度化了。对离职员工价值是否承认和重视,可以看作企业对人尊重程度的一个最真实指标。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可能更绿一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第一次使用新员工时,你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作出相应的承诺,但在第二次,你就可以发现金矿。”要发现这样的金矿,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胸怀。
离职员工价值几何?对于离职员工,如果细心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关键在于重新认识和挖掘他们的“剩余价值”。
01 管理价值
员工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是组织改进的一个机会。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对于人力资源工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预防核心员工流失。在一个良好的离职管理中,离职员工会详细说明其真实原因,对企业管理诸多方面提出客观而中肯的建议。
02 品牌价值
离职员工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以及对外界评论采取行动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离职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他们不仅是企业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者。离职员工在新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会折射出原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光。通用电气(GE)的名声,不只在于它持续的高盈利,还在于它被称作“CEO的摇篮”。
03 信息价值
大部分离职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从业经验,他们往往还会在行业内继续发展,能够给公司传递宝贵的市场和技术信息,提供合作机会。通过他们介绍现供职机构的经验,可以帮助公司改进工作。因此离职员工是企业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源泉。众多企业投巨资于前任员工身上,由他们向企业提交商业计划书,以抢先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创意。
04 商机价值
良好的离职员工关系也能给企业创造无限商机。
一位曾经从ANTAL国际离职的员工,跳槽到某知名制药企业担任中国区的招聘主管,而ANTAL国际也提供该行业的人才招聘服务,双方皆知根知底,减少了大量介绍和建立信任的程序,艾德教育:www.xiexiebang.com
又有好的离职者管理流程,公司与该员工的关系融洽,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合同。而这仅仅是众多生意中的一笔。如果没有离职管理,甚至让员工怀着怨恨离去,公司的服务再好,这次合作也无法达成。麦肯锡的管理者深知,随着这些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将成为公司潜在客户,形成一大笔资源。
05 人才价值
离职员工是公司未来再招聘时合适的人选。同雇用新员工相比,企业再次雇用离职员工的成本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同时,在投入工作后的第一个季度,这些“吃回头草的老马”的生产率比那些“新人”高出40%左右。“财富500强”企业通过积极返聘前任员工,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能节约1200万美元的成本。对于公司流程与组织的熟悉会让返聘员工更快进入高效工作状态,而曾经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又减小了其不称职的风险。同时,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优秀人才周围往往也是优秀人才,由可靠渠道推荐给企业的人才也是节约招聘成本的一种方式。
知名企业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式
1.麦肯锡公司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离职员工就是遍布各处的校友,建立了一个被称为“麦肯锡校友录”的“前雇员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离职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新的联系方式以及职业变动等。麦肯锡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的投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回报。
2.惠普公司在员工离职时会举办一个离职欢送会。欢送会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司召集,邀请与该员工同级别的人参加,以增进感情交流并倾听离职者的真实感受。公司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是:不指责、不强留、痛快放人,握手话别。
3.Bain公司设立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建立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内容包括前雇员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于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Bain公司还尽可能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成就。4.PM公司会邀请离职员工参加公司的年终庆典,向员工介绍公司一年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接下来的规划等。定期安排与离职员工关系较好的同事相互问候。离职员工也会把离职后的一些信息及时反馈,针对一些区域分公司,工作居住在当地的离职员工还会帮助其开拓区域市场。
艾德教育:www.xiexiebang.com
5.摩托罗拉公司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为了鼓励“核心人才”回槽,公司制定相应的服务年限计算办法:假如前雇员在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他以前服务年限将累计计算;如果超过6个月,仅按照他以前服务年限提供奖励;如果员工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且在辞职前已经是正式员工,可以免除试用期。
离职员工关系管理
面对去意已决的员工,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其价值的基础上,借鉴知名公司的做法,结合自身情况,对离职员工进行良好的关系管理。
01 建章立制,形成规范
面对“主动流失”人才的巨大比例,更多的中国企业将重点放在招聘上,认为“挖”来的员工是财富,而辞职员工就是损失。根据北大纵横管理的报告,80%的中国企业有详细的招聘流程,而仅有不足10%的企业有离职者管理规定。
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竞业协议签订、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02 保持联系,进行个性化沟通
在离职员工关系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所谓双向的价值交换就是指公司如果期望离职员工在新的环境中提供诸多最新信息,那么公司本身必须向离职者提供具有足够价值的对等信息。而个性化沟通是指要根据离职员工的特点和个性来展开有效的一对一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获得信息。
03 不拘形式,鼓励回来
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可能更绿一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第一次使用他们时,你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作出相应的承诺,但在第二次,你就可以发现金矿。”
跳槽的优秀员工重返公司效力不仅聘用成本低,而且忠诚度较高。西方很多公司在对离职员工的再雇用上有制度上的倾斜,IBM认为,从IBM离开的员工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
第三篇:HR该如何正确的计算员工离职率
HR该如何正确的计算员工离职率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来正确的计算员工离职率呢?
目前,企业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离职率:
方法一: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方法二: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初人数×100%;
方法三: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末人数×100%;
方法四: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末人数-当月离职人数)×100%;方法五:员工离职率=当月离职人数/(月初人数+当月新进人数)×100%;哪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呢?我们不妨举一个典型案例来试算一下。下表是某公司上半年的人员流动情况表:
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 期初人数501833475552
录用人数335201303
离职人数35206531
期末人数***4
方法一计算结果,1月份和6月份都超过100%,这显然不合事实,因为1月份并没有出现全部离职的情况;
方法二计算结果,2月份和6月份的离职率也超过100%,同样不合理;方法三计算结果,1月份和6月份都超过100%,同样不合理;
方法四出现负数,更不合理;
方法五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因为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在用以上前三种方法计算的辞职率中无法表示出来,而新员工的流动往往对企业分析员工流动原因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计算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呢?半年或一年的离职率是否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的平均呢?我们还是 以上述提供的数据来讨论。
方法一,以离职率等于某一时期的离职人数比上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
上半年离职率=70/(50+74)×100%=70/(54+70)×100%=56%
方法二,以离职率等于各个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计算,则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为:上半年离职率=(66%+37%+11%+8%+5%+2%)/6=22%
大部分的人事经理可能更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所显示的结果更为“漂亮”,然而这种方法科学吗?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以该公司为例,用各月平均计算出的22%离职率代表该公司上半年的离职率,也即是在半年中每100个员工中只有22个员工离职,而我们知道在该公司上半年其员工的离职人数达70人,是上半年起初50人的1.4倍,因此可以明显感到22%的离职率有失偏颇。
二、若以各月平均值计算离职率将使得离职率的大小受员工离职时间的影响。如以上所示的这家公司,若将该公司一月份的离职人数和二月份的离职人数互换,即一月份为20人,二月份为35人,每月入职的人数不变,按以上方法计算可以得到一月份的离职率为38%,二月份为51%,上半年离职率平均为19%,比22%还低3个百分点。我们知道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所以我认为月平均的方法计算离职率并不科学
第四篇:人力资源行业分析报告-人力资源如何“压榨”离职员工价值
人力资源如何“压榨”离职员工价值
一、离职员工的价值
1.管理价值
员工离职对于公司来说是组织改进的一个机会。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预防核心员工流失。在一个良好的离职管理中,离职员工会详细说明其真实原因,对企业管理诸多方面提出客观而中肯的建议。
2.品牌价值
离职员工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以及对外界评论采取行动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离职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一般深谙本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自觉或不自觉受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熏陶。他们不仅是企业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者。离职员工在新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会折射出原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上。
3.信息价值
大部分离职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从业经验,他们往往还会在行业内继续发展,能够给公司传递宝贵的市场和技术信息,提供合作机会。通过他们介绍现供职机构的经验,可以帮助公司改进工作。因此离职员工是企业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源泉。众多企业投巨资于前任员工身上,由他们向企业提交商业计划书,以抢先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创意。
4.商机价值。
良好的离职员工关系也能给企业创造无限商机。离职员工所在公司拥有商务需求时,离职人员一般首先想到的合作商都会是原供职单位,基于业务熟练和人脉熟悉往往很快双方就会达成合作意向。离职员工将成为公司潜在客户,形成一大笔资源。
5.人才价值。
离职员工是未来再招聘时合适的人选。同雇用新员工相比,企业再次雇用离职员工的成本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同时,在投入工作后的第一个季度,这些“吃回头草的老马”的生产率比那些“新人”高出40%左右。对于公司流程与组织的熟悉会让返聘员工更快进入高效工作状态,而曾经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又减小了其不称职的风险。同时,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优秀人才周围往往也是优秀人才,由可靠渠道推荐给企业的人才也是节约招聘成本的一种方式。
二、知名企业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式
1、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
麦肯锡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离职员工就是遍布各处的校友,建立了一个被称为“麦肯锡校友录”的“前雇员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离职员工的个人基本情况,新的联系方式以及职业变动等。麦肯锡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的投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回报。
2、惠普研发有限合伙公司
惠普在员工离职时会举办一个离职欢送会。欢送会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司召集,邀请与该员工同级别的人参加,以增进感情交流并倾听离职者的真实感受。公司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是:不指责、不强留、痛快放人,握手话别。
3.贝恩资本
贝恩设立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建立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内容包括前雇员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于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贝恩还尽可能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成就。
4.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菲利普·莫里斯会邀请离职员工参加公司的年终庆典,向员工介绍公司一年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接下来的规划等。定期安排与离职员工关系较好的同事相互问候。离职员工也会把离职后的一些信息及时反馈,针对一些区域分公司,工作居住在当地的离职员工还会帮助其开拓区域市场。
5.摩托罗拉集团
摩托罗拉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为了鼓励“核心人才”回槽,公司制定相应的服务年限计算办法:假如前雇员在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他以前服务年限将累计计算;如果超过6个月,仅按照他以前服务年限提供奖励;如果员工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且在辞职前已经是正式员工,可以免除试用期。
三、离职员工关系管理
面对去意已决的员工,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其价值的基础上,借鉴知名公司的做法,结合自身情况,对离职员工进行良好的关系管理。
1.建章立制
弘扬五爱文化,心怀感恩工作,通过“五爱”文化的积极宣导员工爱岗敬业,用企业良好氛围制约人才流失。当然,离职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面对“主动流失”人才的巨大比例,更多的中国企业将重点放在招聘上,认为“挖”来的员工是财富,而辞职员工就是损失。根据北大纵横管理的报告,80%的中国企业有详细的招聘流程,而仅有不足10%的企业有离职者管理规定。
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竞业协议签订、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2.保持联系
在离职员工关系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所谓双向的价值交换就是指公司如果期望离职员工在新的环境中提供诸多最新信息,那么公司本身必须向离职者提供具有足够价值的对等信息。而个性化沟通是指要根据离职员工的特点和个性来展开有效的一对一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获得信息。主要沟通应由部门主管结合部门自身业务渠道间断性与离职员工保持行业相关信息的对接、联系,同时公司或部门在组织非正规活动时可以适当邀请离职员工一同娱乐放松、沟通交流、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为公司进步谋取利益最大化。
3.鼓励回归
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可能更绿一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第一次使用他们时,你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作出相应的承诺,但在第二次,你就可以发现金矿。”跳槽的优秀员工重返公司效力不仅聘用成本低,而且忠诚度较高。西方很多公司在对离职员工的再雇用上有制度上的倾斜,IBM认为,从IBM离开的员工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同时,离职员工会深刻地结合外部新鲜理念更贴切的融入现有团队,对企业创新的效率和力度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四、离职管控办法
1、认清行业
秉承互补互助、全员驱动的团队精神,各部门应多开展行业信息沟通与分享,部门领导要让员工清楚认知行业最新动态,避免员工冲动跳槽、错误跳槽。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发挥祝贺文化,祝福传真情,文化暖人心,用情感留住优秀员工。
2、奖金拆分
对于市场营销方向的员工年底完成业绩指标后出现跳槽情况,为保证客户群体的准确交接,人力资源可以对销售相关人员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将绩效奖金部分分阶段拆分发放。
3、导师跟踪
导师作为员工入职的带教人员,在员工离职后,依旧可以作为良师益友与员工保持沟通、联系,全程关爱、长效培养。这样既可能为公司带来项目效益,又可能为公司召回优秀员工。
4、信息共享
保证一个微信群,不删除、不清退离职员工,给予离职人员即时了解企业创新、进展、产品更替。每一个离职人员也依旧会成为宣传媒介,甚至是客户媒介,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利益。
第五篇:员工自动离职,企业该怎么办?
员工自动离职,企业该怎么办?
发布人:劳动管理法律网 | 发布时间:2012-03-12 04:57:27
作者:本网高级顾问崔炜律师
自动离职,是指员工在未与用人单位协商或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不履行劳动合同,不再上班工作的情形。
员工自动离职,会让用人单位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例如该员工正在从事的工作突然中断,各种物品和文件没有交接等等。同时,如未能及时采取固定证据、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等措施,劳动合同关系存续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承担着用工风险,发生员工意外死亡等意外情形,用人单位仍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更为严重的是,实践中曾有个别员工在自动离职后,提出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百口莫辩,支付赔偿金的案例。
员工自动离职后企业该怎么办?有哪些法律法规有对自动离职的约束?这些都是不少用人单位面临的问题。下面就员工自动离职后,用人单位经常出现的疑问,给用人单位一些建议。
一、处理自动离职的法律依据
1、相关依据
目前,解决自动离职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等。
2、专门规定
在《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1983年发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务院1982发布)、《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3年发布)《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1994年发布)、《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5年发布)等法规中,都有专门针对自动离职的规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规定中,《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而其他规定,是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依据制定的,因此,目前上述规定都已不再适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的规定解决自动离职问题。
二、员工自动离职,是否能视为劳动关系自动解除
员工自动离职,从主观上,其已经没有继续为原用人单位服务的意愿,客观上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不再为用人单位服务,其实质是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劳动法规的规定,违法解除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三、自动离职的员工需要对企业承担什么责任
1、法律规定
结合《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及《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2、企业可以做什么
首先,如果企业与员工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或者禁业限制协议,并且劳动者有违约行为的,企业可以根据相关协议追求劳动者的违约责任。
其次,如果员工自动离职确实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可以依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者主张赔偿。
需要说明的是,员工自动离职前,仍在正常上班期间的工资,企业不能无故扣发。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一百零二条只规定了经济补偿金可以在员工办理完毕交接工作后支付,但未规定工资也可以在办理完毕交接后才支付。
四、给企业的建议
1、做好入职时的准备工作
员工入职时,应该员工联系地址方式或者联系人,并说明公司的相关文件,邮寄至联系地址或其他联系人,即视为送达员工本人。这样员工离职时,可以联系到员工,也可以将企业的决定等文件及时传达给员工。
尽可能的明确招聘、培训等用人单位的费用支出,便于计算员工造成损失的数额。
2、向员工送达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
用人单位可以按员工入职时确定的联系地址或者联系人,向员工送达《告知书》,告知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3、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企业应结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制定规章制度,将自动离职纳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范畴,做到在处理员工自动离职时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