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解读稿
《难报三春晖》解读稿
郭店一初中 常莹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 相关内容:
1、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
2、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3、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解读:
分解知识: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分解为:什么是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怎么去孝敬父母。“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分解为:我们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关系是无法选择,无可改变的。
“孝敬父母和长辈”分解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和长辈。分解认知行为:
“知道”分解为:能在课本中找到,能说出孝敬父母的原因和做法。“理解”分解为:明白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可改变。
“体会、认识”分解为:能从心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依据二:单元学习目标 相关内容:
1、理解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明白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3、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会孝敬父母长辈。解读:
分解知识:
“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分解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解为: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实例中,总结出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分解为:从不
孝敬父母的实例中,认识到不孝敬父母长辈是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分解为: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分解认知行为:
“知道、明白、认识到”分解为:能够说出、总结出来。“理解”分解为:从自己的感受中明白父母很爱子女,应该受到孝敬。“学会”分解为: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依据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节课。“爱洒心间”,由一个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然后指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然后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提供六个情景,让学生辨析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最后,讲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
本课时是在前两节课已经理解何谓家庭以及感受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无比关爱额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如何孝敬父母。教学难点是: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依据四:学情
学生在七年级,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已经学会适应新的中学生活,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加强道德修养。在本课第一第二节内容里,学生已经学会感受父母的爱,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情感体验、表达交流、分析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懂得孝敬和回报父母。
(二)学习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感受到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
2、通过小组讨论,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自己情感体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说出如何孝敬父母,明白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评价设计
1、通过老师提问完成检测目标一。(目标达成率100%)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完成检测目标二。(目标达成率97%)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完成检测目标三。(目标达成率92%)评价样题
(一)选择题
单选
1、我们对父母的孝敬就是()
A对父母言听计从 B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C父母违法也应该宽容包庇 D要遵从父为子纲的封建伦理道德 多选
2、对于中学生来说,孝敬父母就是()
A心里理解关心父母 B在行动上为父母分忧 C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D在平等的基础上,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尊敬和侍奉。
3、孝敬父母我们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指的是()
A时间 B感情 C体力 D金钱 E生命 F委屈自己
(二)辨析题
1、孝敬父母要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这影响学习。因此,就不必做了。
2、孝敬父母就是一切都要听从父母。
(三)材料分析
王老汉70大寿,儿女们都来祝贺。席上王老先生致辞:“爸爸好像一个球,当他使用价值最高时,儿女们你争我夺,此时是篮球。退休以后,儿女们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此时是排球。到年高体衰行动不便时,儿女们你一脚我一脚,踢来踢去,此时是足球。”这时,他的儿女们忙说:“爸爸,你是橄榄球,我们就是摔得浑身酸痛,也要把你紧紧抱住不放啊!”
(1)王老先生的致辞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状?对这种社会现状你是如何评价的?
(2)从王老汉儿女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教学流程预设
本节课共分五个教学环节:自学感知、重点研讨、巩固训练、延伸迁移、达标检测。
(一)、自学感知(时间:8分钟)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孝敬父母就是()()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父母。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和()义务。
4.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还要受()。
5.孝敬父母不仅要停留在()上,孝敬父母要从()做起。6.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7.孝敬父母要付出什么?但收获是()。
8.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9.孝敬父母还要上升到孝敬()。
(二)、重点研讨(时间:12分钟)研讨一:现在有些中学生这样说:“我是未成年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赡养扶助父母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现在我只需一心读书就行了”。针对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研讨二:说一说,你能为你的父母做些什么?
(三)、巩固训练(快速诵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时间:5分钟)1.孝敬父母就是()()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父母。
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四)、延伸迁移(时间:5分钟)某天,初中生小明递给他妈妈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我每天刷碗——1元,扫地——0.5元,洗衣服——5元,带妹妹——5元,考试100分——100元……妈妈看了账单,什么话也没说,也递给小明一份账单:我生育你——0元,抚养你到14岁——0元,教育你——0元,给你洗衣、做饭、辅导作业——0元……小明看了妈妈的账单后,羞愧的低下了头。
本材料给你有何启示(提示:
1、评价小明和妈妈的做法。
2、我们应该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
(五)、达标检测(时间:10分钟)〈1〉选择题
单选
1、我们对父母的孝敬就是()
A对父母言听计从 B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C父母违法也应该宽容包庇 D要遵从父为子纲的封建伦理道德 多选
2、对于中学生来说,孝敬父母就是()
A心里理解关心父母 B在行动上为父母分忧 C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D在平等的基础上,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尊敬和侍奉。
3、孝敬父母我们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指的是()
A时间 B感情 C体力 D金钱 E生命 F委屈自己 〈2〉辨析题(达成教学目标3)
1、孝敬父母要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这影响学习。因此,就不必做了。
2、孝敬父母就是一切都要听从父母。〈3〉材料分析(达成教学目标1和3)
王老汉70大寿,儿女们都来祝贺。席上王老先生致辞:“爸爸好像一个球,当他使用价值最高时,儿女们你争我夺,此时是篮球。退休以后,儿女们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此时是排球。到年高体衰行动不便时,儿女们你一脚我一脚,踢来踢去,此时是足球。”这时,他的儿女们忙说:“爸爸,你是橄榄球,我们就是摔得浑身酸痛,也要把你紧紧抱住不放啊!”
(1)王老先生的致辞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状?对这种社会现状你是如何评价的?
(2)从王老汉儿女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篇:羚羊木雕 解读稿
《羚羊木雕》解读稿
姓名:李新玲
单位:新郑市郭店一初中
时间:2010年11月16日
《羚羊木雕》解读稿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课程标准》 相关内容: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解读: 分解知识:
1、“说出主要内容” 可以分解为:写“我”赠送木雕与在父母的逼迫下去向万芳索要木雕的故事,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赞扬孩子间的友谊。
2、“领悟作品的内涵” 可以分解为: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发生的时间、地点。
3、“做出自己评价体验” 可以分解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
4、“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以分解为: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尊重孩子情感。分解认知行为:
1、“说出”可以分解为:会说出“我”赠送万芳木雕与在父母的逼迫下去向万芳索要木雕以及有关万芳“仗义”的故事
2、“领悟”可以分解为: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做出”可以分解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思想感情。
4、“获得”可以分解为:感悟友情的可贵,情意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学会与父母和他人沟通。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借鉴写法。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精读课文,概括内容大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感悟课文。
3、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解读: 分解知识:
“字词”可以分解为:会写、会读“攥”“怦怦”“寒战 ”等词语。
“写法”可以分解为:插叙的运用。
“关键词语”可以分解为:赠送木雕、逼问木雕、追要木雕、难过、反悔、伤心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分解为:待人真诚无私
依据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羚羊木雕》,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不过故事很简单,老师不必过多讲解,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感情倾向。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概述课文内容,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引导讨论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依据四:学情
学生在小学时,已能初步抓住关键词语精读课文,概括内容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阅读叙事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感情朗读全文,把握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细致评价文中爸妈、“我’和万方及奶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感悟友情的可贵,情意的无价,正确认识父母的行为,学会与父母和他人沟通。
二、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达标率100%。
2、通过巡视指导,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来检测目标2,达标率95%。
3、通过习题形式,来检测目标3,达标率98%。
三、教学流程预设
本节课共分八个教学环节:课文导入、检查预习、朗读感知、品读语言、课文研讨、检测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22、羚羊木雕
〖知识和能力目标〗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明确故事梗概。〖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抓住课文关键,从评价朗读中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整体感悟内容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学习方法】
1、语感教学法: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家庭矛盾是非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类似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本课学习目标】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从不同角度讨论这一场家庭矛盾的是非,并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主持人:刚刚升入中学的我们,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我们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开场白之后,大屏幕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达成目标1)1.给下列字注音
抹(mǒ)眼泪 攥(zuàn)树杈(chà)
寒颤(zhàn)怦怦(pēng pēng)逮着玩(此处逮 dǎi,不念 dài)
攥(zuan)脸颊(jia)2.整体感知
本文以()为线索,请用关键词概括故事梗概:查 问木雕、赠 送木雕、逼 索木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思想内容。(达成目标1)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提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停顿恰当,吐字清楚,音量适当,速度合宜,读出语气。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朗读。
3、选出一组7人分别扮演爸爸、妈妈、“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旁白,其他同学做评委准备评价。
4、评价朗读效果
学生:评价扮演者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学生:学生自我体验,相互评价并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二)“选题说话”: 请同学们就“一个()的木雕”“一个()的爸爸”“一个()的妈妈” “一个()的奶奶”“一个()的万芳” “一个()的‘我’”“一个()的故事”进行选题说话,每人自选一个题目,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说话活动。
四、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达成目标2)第一组: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突然”可以吗?
句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地”表现了什么?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
(3)你现在就去把它找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
第二组:写“我”的(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是拟声词,形容心跳。(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被逼无奈
(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我”受到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的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加点字有什么作用?
点拨: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中的分量。在父母心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5)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
“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
(6)奶奶很简单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妈妈:严厉、咄咄逼人、固执生硬、重财轻义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 委屈、无奈、重视友谊;
万芳的妈妈:责怪
爸爸:严肃、婉转、稳重;
万芳:仗义、体谅、明理;
五、研讨与探究(达成目标3)
全班同学分别从爸爸、妈妈、万芳的角度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讨论。并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
„„小孩子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父亲送给女儿时也应讲清东西如何珍贵,要珍藏好。„„我的父母可以婉转向万芳妈妈说一说两个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换礼物的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彼此应多商量,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理想,多一份宽容,生活中就会多一份温馨。
六、课堂检测
阅读文中最后三段回答问题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 变化,由()而变成()。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冷冷的”;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3.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1.心理;责怪“我”;谅解“我” 3.选段着力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才轻义,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对孩子心理的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疼爱之情,又有因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不同人心中金钱与友谊的分量。作者借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以小见大,正如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中写的那样:“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是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里,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获。”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是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同时,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八、课外作业(巩固目标3)
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地生活。
第三篇:唯一的听众解读稿
《唯一的听众》课标解读稿
双楼小学 张丽娟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以及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训练重点、课文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我的解读
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我的解读的是:
1.“独立”不需分解,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会写”指的是能正确默写,字体的间架结构搭配合理。
2.“正确”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准语调,等等。“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再是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有感情”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
4.“词句的意思”包括字面意思和深层的含义。“推想”可以分解为推测、判断。“体会”分解为说出、说明、解释。“效果”可以理解为更好、强调、进一步等词来代替。
5.“表达顺序”可以剖析为“叙述的内容次序”、“叙述的线索”、“文章的篇章结构”等;相应地,把不可观察、无法评价的认知心理动词“揣摩”替换为“标记”、“说出”、“理出”“划分”、“总结”等。“思想感情”可以剖析为“感受”、“情感”、“内心”、“心情”等,“体会”可以替换为“说出”、“说明”等。
“表达方法”可以分解为为“写作的顺序、文章的段落结构、描写的方法、运用的修辞、某些文字背后的意义、运用的标点”等及其“表达效果”。“初步” 1 是指初级的,可以不那么系统、全面。“敢于”可以理解为有勇气、大胆的等。
6.“了解”可以分解为“说出、复述”。依据二:单元目标训练目标(1)感受来自陌生人之间的帮助。
(2)体会含义较深的句子,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曾经遇到过的被帮助的事件。
我的解读是:
(1)“感受”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含义”是指语言文字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领悟”可以替换为举出、说出、说明、体会等。
(3)“丰富”是指知识经验多。
(4)“交流”是互相交换意见。“描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感受。依据三:课文的核心内容及要求达到的目标(1)课文的核心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课文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是教学重点。(编排意图和教学重点)(2)课后要求达到的目标
A、找出课文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画面,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B、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C、背诵或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我的解读是: A、“感受”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看法、想法。B、“深刻”就是更深入的一层。C、“喜欢” 可以理解为感兴趣。依据四:学情分析
本班有21名学生,活泼可爱,积极向上。对于识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生字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唯有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激发兴趣,自主充分地读书,交流读后感受学生之间自由评价。在评价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根据相关课标的解读,我对《唯一的听众》一课形成的分析图如下: 知识分解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 生字词 课前自学 读准音节 正确 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 概括 全面、准确 背诵文段 指导朗读 反复朗读 熟练 理解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 说出体会 至少两处
表达方法 小组交流基础上 表达说出 正确(三)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训练重点、教材核心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出《唯一的听众》一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匹配课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匹配课标2)
3、结合课文给多音字“藏” “舍”注音组词,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正确认读。(匹配课标1)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匹配 3 课标3、4)(教学重点)
5、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匹配课标5)
二、教学目标的评估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追问、荒唐、声望、割舍”等词语。2.目标2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解决朗读课文的目标。通过指名读生词、句、段,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第二课时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进行评价、点拨。
3、目标3掌握多音字的评估,一方面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进行检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试题进行测评。
4、目标4中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从哪些语句中流露出的。
5、目标5背诵、摘抄语句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交流彼此的收获。
四、教学过程的预设:
根据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两个课时,主要环节是: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
2、教师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3、对自己不理解的在书上做出记号。
(意图: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是良好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就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的自主预习有必要,并要长期坚持。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但自学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并有弹性空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C: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1)你有什么问题吗?
(2)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3)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4.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6.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唯一的听众》解读稿
梨河镇双楼小学
张丽娟
第四篇:《一夜的工作》课标解读稿
《一夜的工作》课标解读稿
新郑市辛店镇刘湾小学 赵绘娟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需要解读的是:
1.“独立”不需分解,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会写”指的是能正确默写。
2.“正确”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准语调,等等。“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再是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有感情”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
4.“词句的意思”包括表面的和深层的含义。“推想”可以分解为“推测、判断”。“体会”分解为“说出、说明、解释”等。
5.“表达顺序”可以剖析为“叙述的内容次序”、“叙述的线索”、“文章的篇章结构”等;相应地,把不可观察、无法评价的认知心理动词“揣摩”替换为“标记”、“说出”、“理出”“划分”、“总结”等。
“思想感情”可以剖析为“感受”、“情感”、“内心”、“心情”等,“体会”可以替换为“说出”、“说明”等。
“表达方法”可以分解为为“写作的顺序、文章的段落结构、描写的方法、运用的修辞、某些文字背后的意义、运用的标点”等及其“表达效果”。“领悟”可以替换为“举出”“说出”“说明”“体会”等。“初步”是指初级的,可以不那么系统、全面。
6.“了解”可以分解为“说出、复述”。
依据二:单元目标训练重点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主要的文章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解读:“把握主要内容”,是指会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叙述顺序”,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了解”可以分解为“说出”。
依据三:《一夜的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是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所处位置)
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主要内容)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编者意图或地位作用)
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
2、文章朴实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
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主要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基础,在识字学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课前自学为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写法的重要手段。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差,在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时总是无从下手,自然做不到有感情朗读,因此,借助本课语言的特点,利用“划——问——思——议——读”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读懂文字背后意思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训练重点、教材核心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出《一夜的工作》一课的教学目标: 1.课前自学生字词,能正确听写“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匹配课标1)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深入读文、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佩。(匹配课标2、5)3.运用“划——问——思——议——读”的阅读方法学习重点语句,在交流中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匹配课标4、5、6)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匹配课标2、5)
二、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轮读课文,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0%以上的学生能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佩。3.目标3运用“划——问——思——议——读”的阅读方法学习重点语句,可通过课堂交流进行评价;“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通过学生朗读和谈感受的小练笔情况进行评价。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揣摩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预设:
根据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预设为一个课时,有以下环节: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大意,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学字词。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或故事,认真地读一读。
3、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字词,并抄写相关的词语2遍。
4、对自己不理解的在书上做出记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朗诵: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根据情况而定,可以用音像资料,也可以教师朗诵。)
2、学生谈感受
3、揭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词语。
审阅
陈设
极其
转椅
隔壁
思索
热腾腾
(根据认读情况可指2-4人认读,对读不准的纠错巩固,为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扫清障碍。随机引导学生注意:“蒙眬”与“朦胧”的区别;“转”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
2.指名轮流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指名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审阅文件 提醒“审”的写法)
(三)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出示语段,生齐读语段—— 听说审阅文件:“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看到审阅文件:“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交流这个句子时,师相机板书:劳苦)
(师引:作者是怎么把他听到的、看到的表达出来的?)出示学习要求: 1)在这两段语句里划出一些词语; 2)围绕划出来的词语提问题;
3)再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4)把你提出的问题、思考的结果和周围的同学做个交流; 5)朗读有关语句,把你思考的结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学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4、教师激情引读:
同学们,总理这样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极其认真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心走进这极其不简单的一夜——
引: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引: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引: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到了时钟上“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引: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5、总结学习方法
(板书:划——问——思——议——读)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我们就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体会到当中的感情。
6、用以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读这些语句—— 1)出示语句: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交流这个句子时,师相机板书:室内陈设 简朴)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交流这个句子时,师相机板书:吃点夜宵)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
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7、小结:就是从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多么劳苦,生活多么简朴!
(四)抓住内心独白,激发敬佩之情
1、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工作情景,你会怎么想?写一写你此时此刻想说的话。
2)交流小练笔
2、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承上)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些话的?这也是作者的心情,他带着这种心情写下了这样的内心独白——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醒注意“不断”“高声”。(板书:内心独白)
2)思考:为什么作者要“不断”地想?为什么要“高声”地说? 3)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两段话(齐读)。
(五)总结: 齐诵《周总理,你在哪里》尾节: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呀,想念你,想念你„„ 板书:
一夜的工作 室内陈设
周总理 审阅文件
吃点夜宵 内心独白
划——问——思——议——读劳苦 简朴
第五篇:2014党支部工作计划.doc(解读稿)
党支部2014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德育发展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以课程规划的有效落实和为载体,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主要内容:
一、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1、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立德树人”的宗旨意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及相关解读、新党章及修正案学习问答”、“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重点学习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以德正身堪为人师”主题活动、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带头执行《上海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恪守职业道德,维护学校荣誉,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倡导党员教师义务为困难学生补课。
3、以“教师应该有所追求”为主题,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学习宣传活动,提升党员教师的职业素养。
4、组织开展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评选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活动,弘扬校内的先进典型,传递师德建设正能量,引导全校教职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育人观。
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继续开展以“走近师生,倾听心声;走进课堂,关注教学”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1、继续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听取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建言献策”活动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
2、校级领导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做好与教职工的访谈与沟通,校级领导学期内和教职工的访谈人数不少于全校教职工的一半,各职能部门领导的访谈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组长和组员的谈话每学期做到全覆盖。
3、党员教师要积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党员教师与学生谈话机制,每位党员每周至少与任教的2名同学进行访谈,班主任每学期和全班学生的个别谈话做到全覆盖,所有谈话情况作好记录。
4、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任课老师一起研究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学期深入每位组内教师的课堂至少一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每周至少听一节相关教师的课,分管年级领导学期内对分管年级组老师的课堂和本专业教师的课堂做到全覆盖,校级领导每学年对全校教师的课堂做到全覆盖(含第二课堂)。所有听课情况作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4、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今年是学校德育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年,全体党员要积极参加学校德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凡学校大型集会和年级组集会,全体党员都要积极参与,每位党员每学期参加任教班级的主题班会(主题活动)不少于2 次。
5、继续做好党员义务值勤日活动,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学生安全。党员义务值勤岗位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值勤情况
当天记录和反馈。
三、关注青年教师,做好成长导航。
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组织积极分子参与党内的各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有计划的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2、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学校工作中的辐射作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表现树二附中党员形象,通过党员、青年教师结对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3、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
四、立足本职,岗位创先。
1、增强党员意识,做好榜样示范。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全校党员要积极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积极承担公开课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在分层作业、学科专题研究、学科拓展计划制定、学科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推进优质课教学实践中争优创先。
党员班主任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研究,践行文明校园、幸福校园的德育理想,为班级学生的全面成长尽心尽责。在精细班级常规管理,创新班级活动载体上作出榜样示范,要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并将自己的经验、体会、研究成果辐射到全校,在主题班队展示活动中做好示范。
后勤服务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岗位服务中创先争优。
2、带头改革实践,推进课程建设
本学期是校本课程计划的落实年,全体党员要带头参与实践,为课程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好示范。
五、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加强学校党支部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加强工会的规范化建设。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工会组织向维权型、服务型、创新型转变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第一届教代会提案立项工作,努力解决教职工提出的相关问题,组织召开学校一届三次教代会,加强学校的民主建设,集思广益、凝聚人心,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2、加强学校党支部对德育工作的指导,细化德育三年行动方案。
充分发挥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积极创建和谐民主的人文环境、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提升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全体党员要在认真落实德育三年行动方案
3、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管理基本要求》,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消防演练、疏散演练、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
六、加强监督,保障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1、规范教育收费,依法履行教育义务,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规范教育收费的相关文件,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学校关于规范教育收费的相关规定,保证收费工作规范合理。
2、加强对招生、升学推优、评优工作的监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维护学校形象,保障学校事业健康发展。附:本学期支部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
1、一届二次教代会资料汇编
2、党政工联席会议:2014支部工作计划讨论
3、党员大会:新学期支部工作布置
4、德育工作组联席会议
三月:
1、党支部学习活动1:自学十八大报告(节选)
2、党员、青年教师联谊活动
3、三八节主题活动
4、党员结对帮困学生座谈会
5、“教师应该有所追求”专题1
四月:
1、党支部学习交流活动1:
2、“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专题题座谈会
3、教工踏青活动
4、“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启动
5、主题班会观摩
五月:
1、党支部学习活动2:
2、党支部主题交流活动:
3、“用青春点燃未来”五四主题活动
4、“教师应该有所追求”专题25、“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推进
六月:
1、支部学习活动32、庆祝建党93周年主题活动:参观一大会址
3、“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演讲比赛
4、党员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