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工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3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三
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
园行走进哈工大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专业:
时间:2016年3月5日
地点:活动中心301
一、讲座内容概述
红丝带健康大使、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来我校进行防艾宣传,一同出席的嘉宾还有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健教室主任王璐和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部主任孙丽君。讲座开始时,来自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法制工作处胡祥处长致辞。此次活动内容为主题访谈——保护自己,远离艾滋;以及防艾志愿者的歌舞表演等。哈工大是2016年高校中的第一站。
二、艾滋病的介绍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RNA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导致的,RNA将自身加入到人体免疫细胞正常的DNA链中,使其丧失了免疫功能,以后复制的细胞都是如此,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一点一点的丧失了。目前没有能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只能定期服药来抑制病毒的活性。
在中国艾滋病的感染率比较低,但是在大学生中感染人数上升的比较快,学生中新增艾滋病病例中的男女比例为41:1,百分之八十以上为男男同性传播。因此在学生中开展防艾工作已经非常紧迫。冰城哈尔滨并不是艾滋病的净土,统计数据表示,哈尔滨新增的艾滋病例数在全国城市中位列前五。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目前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手术中的一些方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等不会传染,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至于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许多人认为这会传播HIV病毒,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蚊虫叮咬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因为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子在吸血时也不会将已吸入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例确定为蚊虫叮咬传播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窗口期内通过常规方法在其血液中检查不出病毒抗体,但是却具有传染性,这就给艾滋病初期的检查工作带来一些难度,需要复查。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迅速发展,潜伏期可缩短到两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
目前对于艾滋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此次上台的两位嘉宾也有过服药经历,她们说服药是很痛苦的,药物的副作用会让人很难受,同时还有每天按时服药,否则会产生耐药性。
三、艾滋病的预防
1、预防性传播途径
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性道德观,理性面对性冲动,慎重处理两性关系。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2、预防经血液传播
首先是毒品,共用注射器吸毒很可能会感染艾滋病;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等操作。
3、预防母婴传播
嘉宾孙丽君主任告诉我们,她所接生的艾滋病目前的孩子没有一个感染的,只要提前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健康。
四、ABC原则
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是以性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对此,提出了ABC预防原则:
A是指禁欲,不发生性行为是避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性病的最可靠方法,也是避免意外怀孕的有效措施。青春期的男、女性要遵守道德规范,学会自我调节冲动,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婚前应禁欲,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
B是指忠诚,指的是只与一个性伙伴保持相互忠诚的性关系,忠于配偶,保持单一性伴侣。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艾滋病、性病的最根本措施,但前提是这个性伴侣是健康的,没有艾滋病和性病。青年人要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避免发生婚外性行为,更不要发生多性伴行为。
C是指使用安全套,如果做不到A、B两点,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保护性伴双方减少艾滋病、性病感染机会和避免意外怀孕的一种有效预防方法。
五、总结 鞠萍姐姐和其他两位嘉宾通过访谈的方式,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在场学生了解到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大家避免感染艾滋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场三位嘉宾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后志愿者们用歌曲“飘动的红丝带”和手语舞“和你一样”结束了今天的讲座。
第二篇: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姓名:温红化 学号:1080820118
体验美妙的设计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四本千叶大学的几位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是白石光昭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演讲,白石光昭带领我们从人间工学的角度看战后日本日本办公用椅的变迁,主要通过1966到2000年的办公椅介绍战后办公椅的变迁和办公椅扶手的功能设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白石光昭教授细致入微的给我们介绍了在办公桌椅的设计中涉及到的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我们刚学人机工程学,听到白石光昭教授的讲解后我们感触颇深,我们在学人机工程学的时候没有准确的认识到人机工程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白石光昭教授以办公桌椅讲解人机工程学,我们意识到我们要好好把人机工程学学好,同时,通过日本战后桌椅的变迁我们也要深刻总结经验,争取在我们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接着是长尾徽教授以视线解析装置的研究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产品设计中产品可用性的评价方法:产品的目的是让使用者使用。非常通俗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产品设计的最本质的目的,在现代设计中又很多好看不好用,很多甚至是设计者感觉特别好的但是使用用户却感觉到非常难以理解的,我们要深刻体会这句话,它将是指引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的一个总原则。他主要通过按钮的部位向我们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设计中遇到的种种禁忌等等。我们受益颇多。
接下来是齐藤共永教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人与人和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设计,其中包括交互设计的背景和课题、交互设计过程和未
来的设计等,交互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产品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并不是他多么多么的绚丽,相反恰恰是那些交互设计方面搞的好,这也涉及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由此可见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好好体会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佐藤弘喜教授主要向我们介绍设计中的感性评价,认识对感性工程学的应用,学会在设计中如何应用感性工程学。使我们设计的产品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要深深的学习,认真的体会,最终努力在我们的设计中也多考虑应用这些感性工程学等等。
感谢四位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座,我们受益终生,相信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我们也一定会更加注意这些方面的,最后再一次表达我们对日本千叶大学的四位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束方君 化01 2010011833
一、讲座综述
大约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大学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听取。实际进入清华之后,除了这门必修课程之外,还有时代系列讲座以及各方自行组织的大小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然而自己时间有限,从中只选取了八次听取,也算是大学生活里的一件憾事。不过韩寒与方舟子事件之时的一期讲座,主讲老师素质之低下实在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学生的公愤,未待讲座结束便愤而离席。这样的讲座,不听倒也罢。这三年间听的八次讲座分别如下:施晓光教授的《新文人系列之九第十六讲》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文化特点,文化中包含了衣食住行学等各个方法,并借由与中国大学的对比给了我们启示;倪维斗院士的《开启我国低碳转型窗口的几点意见》分析了中国高碳排放的现状,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接下来阐述了常见的低碳化的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区,为我国低碳转型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李崇林教授的《梨园惊梦》在短短的三小时内以点代面,展现了中国国粹——京剧的魅力;王奉梅老师的《昆曲旦角之美》是这八次讲座中我最喜欢的,《牡丹亭(青春版)》正好也是我最喜欢的昆曲,王老师在台上虽不着水袖戏服,也没化妆,但一动一停一颦一簇,都充分展现了昆曲旦角之美,这次讲座接下来会重点讲述;肖鹰教授的《狂人徐渭与晚明文人》以徐渭为点,讲述了在晚明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文人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经济政治基础决定文化的道理;学生实践支队的《行胜于言——“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系列讲座实践篇》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系列讲座的结题,这次讲座形式新颖,不再由一位老师或教授主讲,而是由四位获实践金奖的支队队长讲述了他们的实践经历——实践正是“行胜于言”最好的表现,不是靠磨嘴皮子耍表面功夫,而是深入到最需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去吃苦效力,当然最后院士的总结也非常中肯;李锦记者的《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是一次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报告,也切合了当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改革看似比革命温和,实际上实行更困难,既要有大踏步,又不能完全甩开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正是在这种艰难泥泞中前行的国企改革,才更加体现出由国企改革带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和本次大会的重大突破;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带来的《传奇 传承 传递 传道——艺术温暖人生》和之前讲述传统文化的讲座不同,除了从艺术角度出发,还通过大师的生活趣闻突出了“温暖人生”这个关键词,使得这些舞台上的大师变得可亲而不仅仅是可敬,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什么品质是真正的艺术品质。
二、讲座精选
我自己从小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虽然既不是美院的学生也不是艺术特长生,但我在大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担任队长,在刚结束不久的校歌赛上也获奖,所以接下来我会着重谈谈昆曲和艺术温暖人生这两场讲座,顺便谈一下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思考的部分我曾经在一门艺教中心的课程论文上用过,稍作修改后加入本篇。)
人们常说“戏子无情”,生活中也有一些知名演员被人提问“戏中XXX饰演的角色有XXX的品质,简直完美,那你会不会对这名角色的演员在现实中产生感情”,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艺术家有精神障碍或是死于非命。不知何时开始,“艺术家气质”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好词,我自己留长发也有人常问是不是美院的学生。首先得承认的一点是艺术家确实容易比普通人偏执、极端,但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远远高于常人。正如同发现了测不准原理的海森堡因为看不懂自己当初写的论文而变成了一个疯子一样,过高的艺术才能也会把自己逼入绝境,例如梵高、帕格尼尼。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悲剧;但对于全人类来说,他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这样牺牲了自己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的艺术家们,和那些献身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一样值得尊敬!
回到讲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昆曲、京剧的大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仔细揣摩每一处动作语气,甚至冒着入戏太深不能自拔的精神危险,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道姑的故作矜持却又得稍作有意,本是演出失误却变成了画龙点睛的白素贞的一仰一俯,倒不是我偏爱女性角色,而是生活中女性本来相较就细腻,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搬到舞台上便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拿捏的恰到好处,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关于艺术方面,我自己是搞硬摇滚和重金属的。这两样都是源于英国,在欧美得到发扬光大最终影响全球的东西。80年代我们的流行乐刚起步之时,为了偷懒速成,只学习了J-POP的皮毛,而支撑J-POP最核心的编曲我们却一点都没学来,以致时至今日华语流行的编曲都简单的不动脑子。而反观我们的邻邦日本,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音乐的历史积累,一样有许多传统乐器,而在乐理方面,中国是宫商角徵羽五声,日本是日本调五声,两者合称东方五声体系。二战遭到惨败后,由于朝鲜战争的机遇,日本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日本从欧美学到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文化的吸收和化为己用。耳熟能详的两支乐队Beatles和Rolling Stones出名大约是1963年之后,而在70年代日本已经有了相当有水准的硬摇滚乐队,80年代初的重金属乐队LOUDNESS更是直接杀入了美国乐坛。我们虽然在90年代也有崔健、许巍、唐朝和魔岩三杰,但终究还是“泯然众人”。一方面日本岛国资源匮乏,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几乎是国家生存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政治的高压也是重要影响,但更多应该反思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娱乐圈除了娱乐还能做些什么?能培养商业和艺术并重的人才么?比如说清华的艺术特长生,能不能招收电吉他电贝斯?清华的原创音乐能不能跳出水木年华的流行模式?至少我愿意,如果将来有可能学成归来,在艺教中心开门课教授真正的编曲。
三、课程意见与建议
这是一门好课,寻常的拍马夸耀之话也不多说。建议的话,一方面是希望能更加关注国际,不要刻意为了“中国”而“中国”,西方的确有许多东西领先我们几十年,与其去讲一些我们微不足道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的成就,不如老实学习别人先进之处;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他们钻研之物有过人的见解,虽然年岁尚小,但未必不如有些专家教授,比如清华吉他协会有大批对爵士、摇滚、朋克、金属了解甚详的人才,而这些是艺教中心乃至专业音乐学院的人员都未必能达到的高度,不如邀请这些学生给大家办一场更接地气的讲座。
第四篇:哈工大文化文化素质讲座报告5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五
交响乐艺术欣赏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专业:
时间:2015年11月18日地点:活动中心301
一、讲座概述
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是卞祖善,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的广义解释与狭义解释,三部活的“乐器法”:波莱罗、彼得与狼、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不同体裁的名作欣赏:婚礼-进行曲、春节-序曲、卡门-前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前奏曲》-交响诗、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哈里路亚-大型声乐-器乐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
二、交响乐的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5世纪。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当时俗称“杂乐”。到了16世纪,也就是1501年 至 1600年,距今大约400多年前,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开始在欧洲发展起来。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18 世纪初期,也就是距今300年,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发展,音乐开始逐步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这个时期,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也就是说,交响乐或者交响乐团没有明确的创作者,是历史和音乐自身发展的集合和必然。18 世纪中后期,也就是距今200多年前,海顿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三、交响乐的广义解释和狭义解释
交响乐的广义解释是指西洋古典音乐,狭义解释是指古典主义音乐。四、三部活的“乐器法”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该曲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五、总结
最后,我们一同欣赏了交响乐里面不同体裁的一些名作:婚礼-进行曲、春节-序曲、卡门-前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前奏曲》-交响诗、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哈里路亚-大型声乐-器乐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本次讲座就在清朗的乐器声中结束了。
第五篇: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心中藏有担当的种子
一、各场讲座主题综述
1.1 谈谈大学文化传承创新
这是自进入大学以来听的第一场讲座,胡显章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对文化,文化自觉的理解;并谈到大学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然后详细解释了大学文化应包括哪些方面,最后胡教授又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着重强调了大学文化,特别是大学精神中体现的价值观对人才培养和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在提到创新时,胡教授说道,创新文化对于大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一手抓价值观,一手抓新文化。只有与努力建设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1.2 重新学会爱——白燕升畅谈艺术与人性
白燕升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讲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特别是谈到艺术对人生、以及人性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时一种正能量影响,在讲座中,白老师提到许多艺术大家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黄梅戏大家马兰和黄梅戏“五朵金花”重逢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也让我深深领会到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一场文化大餐。白老师在最后又提到自己对工作的看法,不要把利益看得太重,任何东西都是有意识的开始,我们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1.3 软实力与强国梦
张国祚教授先就什么是软实力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中国所说的软实力侧重于文化,实现中国梦必须做强软实力。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之后又举出了一些硬实力很强但是软实力非常弱的国家被打垮的例子,同时也把13世纪的中国和19世纪的中国作对比,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只有筑牢核心价值观基石,才能做大做强软实力、实现中国梦。1.4 曾国藩的经济生活
张宏杰老师首先介绍了曾国藩入仕前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接着张老师介绍了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的经济生活;并重点介绍了30岁以前的曾国藩和30岁以后的曾国藩,以及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的经济生活,最后得出结论是曾国藩是一个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的一个非典型的清官。通过对曾国藩的生活的解读,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呈现出的“真诚”与“虚伪”,以及晚清官场的一些微妙的而复杂的“潜规则”的运转。1.5 抢救濒临文字,解读文明密码
赵丽明教授作为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追溯文明之光。她组建并带领了一个团队,包含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青春年华回报社会,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文明发展的特殊经验和普遍价值,阐述了人类文明不同形态的发展历程。在讲座中,这支“清华军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走进西南,走进横断山脉,走进六江领域,追寻茶马古道、沿着藏黎走廊,去发现,去探讨,去挖掘各族人民留下来的文明遗迹。1.6 我看国学热
赵士林老师开始以《国学六法》开始整个讲座,认为我们学习传统,我们弘扬国学的博大精深,是要把传统真正有生命力和内在价值的,永恒的,普遍的东西拿出来化成我们的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接着,赵老师又谈到儒学,他认为儒学中最重要的是“一儒做人”,儒家的学问说来说去都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之后又介绍了儒之外还需有道,儒家好比太阳精神,讲担当、讲天下为己任,道家好比月亮精神,是谦卑的精神;接着赵老师又介绍了禅学,法学等,整个讲座都透漏了赵老师身后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国学研究之深,实则令人佩服。1.7 士之人文精神与社会担当
在这个讲座中,彭林教授首先阐述了自己对大学教育的看法,为了能够让我们青年一代更好地担当起中国和平崛起这一历史使命,大学教育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化自尊以及文化自觉。接着,彭林教授指出了当今大学生素质不高的现象,以及具体表现,同时从“知”和“行”两方面展开,讲述了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收获颇丰。1.8 孔子儒学与中华历史-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
张岂之教授首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和《论语》成书的过程,提出孔子的理想和实践目标;接着张岂之教授又重点介绍了儒学的精神内核及发展过程,带领我们回顾儒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遭遇的种种阻挠,在最后张老师又举例分析了儒学的不足之处,告诫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心得体会
心中藏有担当的种子
最近看到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是关于“高晓松批评梁植愧对清华教育”的频,视频中高晓松对梁值一上来就谈论找工作的事情进行抨击,说道中国好多大学成了职业培训所,没有人生理想教给学生;名校毕业生不是用来找工作的等等言论,而这恰恰让我想起来了之前听过的讲座1.7彭林教授“士之人文精神与社会担当”和1.1胡显章教授的“谈谈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些观点,两位教授都在讲座中强调了我们这代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担当感,有一定的历史使命感。大学要有独特的灵魂,是说大学不仅仅要有灵魂,还要独特;这让我想起来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清华以及它的学生无时无刻不代表着这片土地的一些形象、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身为清华人,我们心中要藏有一颗担当的种子。而在1.5赵丽明教授的讲座中,我看到了清华学子为拯救濒临文字,解读文明密码所做出的贡献,这正体现了清华学子一直以来心中都藏有一颗担当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便会生根发芽。
我所强调的是我们心中要藏有担当的种子,意思不是说要经常把担当挂在嘴边,而是要把它埋在心里;也许我们此时为这个社会做不了什么,我们甚至对于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习都会感觉很吃力,我们甚至在某一门课上的学习都不能轻松应付,我们甚至刚刚毕业就要加入找工作的潮流中,我们会渐渐为物质的追求而感到狂热。但是一旦我们达到某个高度,或者在某个领域处于无忧状态,我们就要让那颗种子发芽,让担当在心中开花,经自己最大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名校毕业生在未来几十年应该有的状态。
我并不赞同那种经常把为祖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挂在嘴边的人,正如清华的校风所说“行胜于言”,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对于网上批判名校毕业生一出来就急于找工作的言论,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通过工作,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用到建设自己祖国去;如果一个名校毕业生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的话,又能如何去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事情。
心中藏有担当的种子,把它埋在心底,等到一有时机,它就会生根发芽,这才是清华人应有的精神状态。
三、关于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1.有许多讲座是由于座位有限等原因而没有听,留下了不少遗憾,希望以后能在网上或者其他教室转播的方式增加讲座容量。
2.希望能邀请一些比较有批判精神的作家、学者来进行讲座,想听一些观点比较独特的讲座。
3.希望能邀请到不同领域的人来,比如我所听过的一次讲座是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老师的“重新学会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希望能多多邀请不同领域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