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

时间:2019-05-15 15:2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

第一篇: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

《波浪能发电》文化素质讲座心得体会

2013年6月22日,我们接受了主题为《波浪能发电》的文化素质讲座。老师通过精美的PPT和耐心的讲解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全新世界,我们也觉得收获颇丰。

波浪能发电,利用海面波浪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海浪中水的压力变化产生的能量发电。海水中蕴藏着巨大的波浪能,若波高3m,周期为7s,每1m宽的海面可提供63kW的能量。波浪能发电一般是利用波浪的推动力,使波浪能转化为推动空气流动的压力(原理与风箱相同,只是用波浪作动力,水面代替活塞),气流推动空气涡轮机叶片旋转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波浪发电自付诸实用以来,世界各国提出许多波浪发电的新设想和新技术,至今大约有340余种不同的方案。中国海岸线漫长,每年平均浪高2m、波长1m的时间可达6000h左右。据估计,波浪能量可达117亿kW以上。波浪发电装置的原理、结构均较简单,因而不仅经济,且效果显著。1910年法国人波拉岁奎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波浪发电试验,并获得了1kW电力。1965年波浪发电达到商用程度。1978年日本建造了“海明”号波浪发电船,额定输出功率1250kW,最大输出功率2000kW。1979年国际能源机构组织与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波浪发电的联合研究。1983年英国在苏格兰的路易斯,进行4000kW防波堤式波浪发电研究。目前,波浪发电作为海上航标灯、观测浮标及灯塔的电源被广泛应用。老师对波浪能发电过程中的液压回路做了很多介绍,我们也对此有了更新的认识。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丰富了关于流体驱动仿生行走机械的认识,对我们开拓视野、完善科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此课题的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国家在很多技术上也与其他机械大国有着一些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学习机械、学习液压的人,在现在打好基础,在将来开拓创新,不负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不负国家对工大人的热切期盼。

在此,我也希望提出我们对本讲座的一些建议。首先,我们喜欢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很多视频,通过视频,讲座不枯燥且较容易的让我们走出书本,对机构、接卸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我希望在视频的选取上对机械的细节作出更多的展现,让我们对机械运动的实现有更多认识。其次,希望我们能多一些聆听这种讲座的机会,这是我们自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的文化素质讲座,希望能有更多的讲座设置,我们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讲座进行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

第二篇:哈工大文化文化素质讲座报告5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五

交响乐艺术欣赏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专业:

时间:2015年11月18日地点:活动中心301

一、讲座概述

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是卞祖善,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的广义解释与狭义解释,三部活的“乐器法”:波莱罗、彼得与狼、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不同体裁的名作欣赏:婚礼-进行曲、春节-序曲、卡门-前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前奏曲》-交响诗、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哈里路亚-大型声乐-器乐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

二、交响乐的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5世纪。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当时俗称“杂乐”。到了16世纪,也就是1501年 至 1600年,距今大约400多年前,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开始在欧洲发展起来。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18 世纪初期,也就是距今300年,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发展,音乐开始逐步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这个时期,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也就是说,交响乐或者交响乐团没有明确的创作者,是历史和音乐自身发展的集合和必然。18 世纪中后期,也就是距今200多年前,海顿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三、交响乐的广义解释和狭义解释

交响乐的广义解释是指西洋古典音乐,狭义解释是指古典主义音乐。四、三部活的“乐器法”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该曲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五、总结

最后,我们一同欣赏了交响乐里面不同体裁的一些名作:婚礼-进行曲、春节-序曲、卡门-前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前奏曲》-交响诗、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哈里路亚-大型声乐-器乐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本次讲座就在清朗的乐器声中结束了。

第三篇: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报告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报告

人生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报告

化学工程系 化31 耿宇昊 2013011868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来到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年。刚刚进入园子的惊异于新奇,也逐渐变成了现在走在学堂路新民路上,对两边行道树四季变化的悠然欣赏。大学四年,我不仅学会了专业的课程,更通过学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学会了,如何更美地生活。

不得不承认,清华大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拥有专门艺术教育中心,每学期都会开设数十门艺术教育课程,其中也不乏声乐、指挥、现代舞、民族舞、芭蕾等艺术实践课程,幸运的是,这些课程,学生都领略过了一遍。在此之外,还有定期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覆盖了文化、艺术、时政、民生、前沿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每周都会邀请到各个领域的大师前辈来给清华的学生送上一场又一场的饕餮盛宴,而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工科生,我一直都相信,人生应当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这种美,可以是李健在贝加尔湖畔唱出的闲适与淡然,可以是高晓松师兄“人生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胸臆,更可以是金涌院士历时几十年创作出化工前沿科普片的专业热爱。而我在大学里对“美”的修行,就在于,我参加的艺术教育课程,观看过的电影和戏剧,更在于听过的一次次艺术类文化素质讲座。我一直都认为,虽然自己是一个工科生,但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一样是比不可少的,经常翻看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欣赏一些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有时还会在自己的专业与科研上给自己以启发。

大学三年,我先后听完了《领略京剧之美——以荀派艺术为例》、《当代电影艺术趋势》、《中法文化交流的故事》、《情未了,中外艺术歌曲鉴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我演唐明皇”——昆曲小生表演艺术和<长生殿>》、《<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赏析》、《谈戏说艺》等艺术类文化素质讲座,还有《老舍的文学特质》、《国民杂谈——与戚学民老师共话乱世风云》、《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大1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报告

学之道》等文化类素质讲座。一次讲座听下来,可能对自己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三年的讲座听下来,我确实感到,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之外,世界还可以有别样的美好。

在文学方面,我记忆最深的讲座,是舒乙老师给我们讲的《老舍的文学特质》。这个讲座,也是我大学里的第一场讲座。感谢这场讲座,让我从此爱上了文化组织教育讲座。老舍先生的一生,由他的孩子舒乙先生来讲,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以一个老舍的至亲之人的视角,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更全面更真实的老舍先生,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话音之余深沉的追思。老舍先生出身贫穷,出生一岁后,父亲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牺牲,家中从此失去了经济支柱。到了学龄,老舍先生由父亲的老友供其读私塾。在逆境挫折与贫穷中,老舍先生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放弃了北京北郊劝学员140块大洋的月薪,选择了天津南开中学教员一职(月薪30大洋),来重塑自己。在老舍先生的最后几天,他备受迫害,终因无法忍受屈辱,在太平湖畔静坐一天后,一步一步走向湖中,选择了站立着溺水身亡。我不知道舒乙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讲述自己的父亲,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谈到老舍先生生平是的喜悦与自豪,以及谈到父亲投湖时的痛苦与无奈。老舍先生的一生有着太多我不知道的故事,《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这些不朽的名篇里,流淌着的是老舍先生横溢的才华与不屈的品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王国维先生,之于老舍亦然。

在《领略京剧之美——以荀派艺术为例》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和京剧的故事。作为荀慧生大师的嫡传弟子,孙毓敏老师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她在推广京剧艺术过程中的付出让我感受到一代大师的风范。已有75岁高龄的她,坐在台上与我们侃侃而谈京剧艺术,一首《京剧是诗》,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京剧的诗意之美,“叙事拥抱着抒情/抒情亲吻着叙事/无情尤作妄语”。的确,京剧是美的,一声“哇呀”的怒吼,一声“喂呀”的哭泣,美得夸张,又美得含蓄。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却经常被我们这些8090后们仍在角落里,渐渐被冷落成老一辈的时代记忆。对于内行人士,京剧在于传承,开办专业的戏曲培训学校,聘请专业的京剧艺术老师,广纳生源,让更多的同学从小就接触京剧艺术。那对于外行人,京剧的宣传与传承同样重要所以我们也应当肩负起2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报告

推广京剧艺术的责任,在新媒体时代,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平台和形式,让身边更多的人感受到京剧之美。

再说到《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我在大学期间修习了现代舞初级、中级班,民族舞中级班和芭蕾舞基础训练,让我最为之动容的,依旧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藏族舞。说到藏族我们会想起什么?是高耸入云的“世界屋脊”?是雄壮巍峨的布达拉宫?是无上虔诚的朝拜修行?还是仓央嘉措的那一句“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说到藏族,在我的意识层次中,那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民族。而藏族舞作为西藏近5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是征服了“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盛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凝聚着藏名族的聪明才智。比起傣族舞灵动妩媚、蒙古族舞的热情奔放、新疆舞的活泼优美、维族舞的高傲挺拔,藏族舞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朴实与虔诚。在讲座之后,我还观赏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独舞《母亲》让我看到了一位长年劳作、背负着生活负重的母亲的形象,群舞《酥油飘香》又让我感受到藏族女子自信爽朗、热爱生活的美好。不得不说,舞蹈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藏族舞作为源远流长的藏文化的表现符号之一,其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

还有200多天的时间,我的本科生活就要结束,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依然会留在清华攻读博士,还可以自由地选择讲座来听。希望以后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可以不用在那么难以排队,不过清华的讲座确实太火爆了。也预祝《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的负责团队可以越办越好。

人生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我亦将在这修行路上不断向前。

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

第四篇:文化素质讲座报告[最终版]

人文美与中国精神

——文化素质讲座汇报

由于学期初才听闻大四下半学期不能提交文化素质讲座汇报,只好匆忙赶在半学期结束之前就完成八次讲座。半学期虽然短暂,但本人大一到大三涉猎的120余本图书中有不少已经涵盖了讲座中的内容,所以我对完成这个汇报还是有着充足信心的。

下面就来全方位且有主次地介绍我所参加讲座的内容及我的感想。

我参加的八次讲座中有四次的主题都包含艺术与美学。这四位老师的讲座虽然各自独立且各有侧重,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将一直困扰我的四个问题逐一解开:人为什么需要艺术跟美?能不能将时髦算作美?怎样的形式才能塑造出不被时代忘却的艺术跟美?什么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美?在“艺术与人生的艺术”中,黄宗贤老师阐述了美的意义:艺术乃是人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生命力。我十分认同之一观点,我认为诸如猫狗等动物拥有生命力意在繁衍后代,而人的生命力意在创造未来。这个理想未来的蓝图远远超出人口、社会的稳定,而更多关注着精神上的超越。在经历了远古至近代的不断超越,表象中的美破茧而出,人们开始将生活重心偏移到内心与精神世界。但这样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在艺术与美的领域中得到认可,这就使得我们的社会需到大众普遍认同的美,因而社会对美的普遍认同一旦走错了方向,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当下的社会由于传媒手段发达,许多本身畸形甚至丑恶的行为被误传为美,比如盲目整容,我校哲学系的肖鹰教授将这些归结为消费主义带来的误区。肖老师通过比较历史以来中西传统艺术中不同女性的美,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向理性转变过程中美的由来,以此重建真正的人体美学,抵制消费主义对美的玷污。肖老师引用了西美尔的观点“时尚的动机是超客观、超审美和其他应用性的,而时尚本身的价值并无法实现”来批判消费主导审美的现状。对于这点,我个人认为由于消费是一种极不稳定且短时间就会有很大波动的群体行为,故以它引领的美必然是脆弱且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创造亘古不灭的艺术与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通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老师在“畅谈外国公共艺术”一讲中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比较,我发现了其中的很多共性。这些或名垂千古或如日中天的公共艺术品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都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划时代象征,最大原因莫过于这些艺术品完全脱离了消费主导跟政治,宗教偏见的禁锢,完完全全地在追求数学上舒适的比例及造型。三位教授所提及的观点中合起来正是我们需要的答案:用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创造出远离商业,政治,宗教等目的性人类活动的无目的的美,才会成为被

时代所铭记的宁静的美。

至于传统中华民族的艺术,我想结合另外两种艺术形式——小说与戏曲。中国的水墨画,古典小说同戏曲构成了我们世世代代精神生活的源泉。在这学期经历的八次讲座中,幸好有三次分别包含了这三方面内容,使我在这方面大饱耳福。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故事总是情有独钟,甚至有些故事即使多半虚构,说着说人们也会信以为真。丁夏老师在讲述明清历史小说对中国历史的重构时就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说近七百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历史观,多半源自明清两代历史小说。的确,自《三段二拍》诞生以来,古典小说行上文逐渐通俗易懂,刻画人物所作的细节描写也越发的生动逼真,使得它们对百姓的吸引大大超过史学资料。丁教授将这种历史归结为“文学的历史”,这一点我并不完全同意,因为我认为中国古代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有机会年私塾,历史小说虽然通俗易懂,但多半还是写给这些人的,至于芸芸众生对这些“文学历史”的了解,绝大多数还是通过街边说书,唱戏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因此我觉得改名“民间艺术的历史”更为贴切。正因为诸如说书这种民间艺术能被广泛地接受,这种依赖语言或动作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才会在有朝一日登上大雅之堂。京剧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成功地从民间草根艺术发展到馆楼为基础的优雅艺术,最后成为现代主流宣传的典范——样板戏。所谓样板戏就是为公众树立典范,树立标杆的现代京戏,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都是意在宣传高大的英雄形象,戴嘉枋教授在“文革中样板戏的音乐研究”中对样板戏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虽然本人此前也是现代京戏的爱好者,但对其中音律的学问了解甚少,戴老师的这次精彩讲座让我感受到了现代戏发展的美妙。他不仅谈到了样板戏编曲,唱腔的大胆尝试,还突出介绍了与西方乐器的成功结合,这让我受益匪浅。最后要说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老师对水墨画的讲座。陈老师对水墨画的由来与发展做出了清晰的梳理,他尤其谈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水墨画向着表现美好生活的转变,是我充分认识到艺术发展对文化宣扬的重要性。演讲的最后,陈老师对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新时代”做出了肯定地回答,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品位的升华,新时代水墨画将会成为中国屹立世界的又一标志。

最后来谈谈中国精神,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老师在“大学精神与文化育人”谈到了许多教育思想的典范,譬如梅贻琦先生的“夫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他也提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应该走的路线,即着重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不过在我看来,我们距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很远,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也并非“大师之谓”那么理想主义。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创造人的过程,我们并不一定要强调这个人是某类“人才”,只要他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社会沟通内力,喜欢做并且可以坚持做的事业,那么他就会成为

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相反,我觉得我们在刻意强调“素质”,“人才”时显得很不包容,就拿水利系来说,能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成绩排在年级前30的人,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会忽视掉那些不善于学习书本知识,在其他方面却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不仅如此,他们很容易在失掉主流支持的状态下丢掉拥有一技之长的信心。所以我觉得教育问题其实并非教育问题,而是中国人精神上不够宽容的问题。中国社会希望每个人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而不是个性张扬的个体。《乔布斯传》中介绍了很多中途退学最后却成功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的案例,但我认为这在现今的中国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任何选择了一条非主流路线的人,要么会面临极大阻力,要么已然沦落到社会的底层。所以我的结论是,光谈教育不谈社会宽容实在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大师,而是健全的人,当我们能够培养出足够多健全的人时,他们之中一定会有人成为大师。

此外,我还听了胡鞍钢老师的“中国之路”,但由于此前选修过他的“中国国情与发展”,对他所讲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中国之路,无非是一条打着“共同富裕,维护和平”的现代化之路,但胡老师所说的“追赶”我不能认同,因为我觉得“追赶”解决不了贫富差距,只能将其越来越大;“追赶”不能实现自主创新,只能增强对希望先进技术的依赖。虽然意见不同意,但我的态度绝对是乐观的,因为我知道“中国之路”不是靠“我们要‘不僵化、不停止、不中断、不夭折、不骄傲、不落伍’地发展”讲出来的,而是靠我们这一代人走出来的,我会努力,用实践来验证!

八次讲座不仅给了我新鲜的知识血液,更激发了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大四开始听讲座的我感到相见恨晚,所以建议今后除“鼓励大四同学”之外,开设低年级专场,然他们多一些时间用来思考,多一些时间用来吸收。

第五篇:文化素质核心讲座报告

文化素质核心讲座报告

李夏禹

2011011367 自13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校,经常会邀请很多知名的学者教授,不定期的给清华的学生们举办一系列的讲座活动。那些被邀请过来的学者教授经常会对这个社会的某些现象或者对某一个领域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是我虽然在清华读的是自动化系,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文的领域机会会偏少,但是通过几次的文化素质核心的讲座还是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文化艺术领域的东西,可谓收获颇丰。接下来便详细介绍一下我在清华这四年里听的那些文化素质核心讲座以及我的感受。

我第一个听的讲座是肖鹰教授解读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这也是我在诸多讲座之中印象最深刻一个讲座。因为这个讲座可能最尖锐,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教授的观点也更加的鲜明,所以我对它的感触也更多一些。肖鹰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现今社会中关于韩寒的一些现象,再指出了韩寒很多的疑点,比如韩寒的很多作文有可能是韩寒的父亲代写的,以及韩寒是否真的如同社会上所流传的一样那么有才。在讲座的过程中甚至还有非常崇拜韩寒的一个学生站起来与主讲教授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愤然离场的桥段。这也让我深刻的感觉到韩寒在这个社会上的确很具有话题性。虽然我不是韩寒的粉丝,对韩寒的作品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教授在很多事情的分析上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应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么武断的去批判一个人。同时我也对社会上,不仅仅是韩寒,还有别的很多名人的效应和反智主义,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究到底这种现象的出现时因为什么;什么样的大众审美观才会让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存在下去;如果教授所说的关于韩寒的那些都属实的话,韩寒这种欺骗大众的行为又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第二个讲座的题目是“人类最早的戏剧—古希腊戏剧”,虽然从小到大对戏剧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听过几次戏剧,但是对于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内心还是存在一些向往的,更何况是来自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的戏剧更是让我有一种想去见识一下的冲动。在讲座中,罗锦鳞教授给我们大致介绍了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的情况,让我们这种很少接触文艺方面的工科生也大开眼见。

第三个讲座的题目是“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给我们做讲座的教授是来自剑桥大学的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全英文的讲座,感觉也很新鲜。这次的讲座主要是麦克法兰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关于他在剑桥求学时的经历。在他看来剑桥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之所,它的很多教育的方法都在启发人们的思想,开拓人们的思维。剑桥和别的学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教育,其特有的tutor导师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导师讨论自己最近的学术成果,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四个讲座的题目是“信息化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主讲人是我所在的自动化系著名的吴澄院士。企业生产信息化是自动化系主要研究所CIMS所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这也和我正在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吴澄老师的讲座相比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更加贴近于这个社会,更加通俗易懂。平时在课堂上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时候经常会不知道怎么和实际生活或者工作中结合,通过吴澄教授的讲座,让我充分了解了我们自动化系在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中国工业的作用。

第五个讲座的题目是“建筑中的人文情怀”,主讲的教授是清华大学的建筑教授秦佑国。这次的讲座是在人文图书馆的大同厅举办的,这也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的一站。这个系列的活动也是以真人的经历为着重点将其呈现给同学们。秦佑国教授今年已经七十岁的高龄,并且在美国留学过。他求学的经历,和那时候清华的环境,包括他学习的动力为什么选择建筑学这些经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六个讲座是何怀宏教授的“何以为人,何以为文”。清华大学最近一直在弘扬人文日新的理念,特别是在清华占据大部分的工科学生日益忽视自己的人文情怀的前提下。何怀宏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人、文在他心中的概念,以及教育了我们如何在心里形成人文的观念。同时教授还给我们强调了人文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帮助和作用。这次的讲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从前忽略的人文观念。

第七次的讲座是钱善华教授的“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台湾最近的几年里和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也在学校参加过海峡两岸交流的活动,这次活动以后我很向往去台湾旅游,见识一下台湾的风俗人情,但是却由于学业和台湾通行证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到台湾游玩。恰好这次有台湾师范大学的教室来到清华做了这个讲座。钱善华教授给我们从台湾原住民音乐的起源一直介绍到它现在的发展情况,随后钱教授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台湾原住民的一项盛大的活动。从中也让我见识到了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的魅力。

第八次的讲座的主题是“消费、环保与幸福”,是由我校人文学院的卢风老师主讲的。讲座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现今社会的价值观下,人们的消费倾向对于环境的影响。卢风教授批评了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因为它们是导致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他心目中正确的消费观念。

这八次的讲座,大部分是跟人文的知识有关,其余的尽管是理工科的主题,但是也很好的和人文结合在了一起。这对我们这种长期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工科学生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的。于此同时我也发现讲座不管出发点的高低最后讲座都十分贴近我们现在的社会,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也为我们将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的渠道。在我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在于我们的讲座有些缺少与学生们互动的环节。像我在很多讲座里都很想向老师提一些问题,但是八次讲座下来却一次提问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也希望讲座能够多一些学生和教授互动的环节。

下载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工大文化素质讲座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素质讲座总结

    文化素质讲座总结 谭珂 2008010711 前言: 本文主要综述本学期陆续听过的8次精彩的讲座,同时叙述了本人听过讲座之后的一些肤浅的感悟与思考。 摘要: 按时间顺序,本文相关的8次讲......

    听文化素质讲座有感

    听“艺术人文”系列讲座有感 一、引言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听说“艺术人文“这个词是在什么时候了,但却很清晰的记得曾经为了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节目而在电视机前苦苦等候,曾经对......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讲座总结报告

    文化素质讲座伴我成长清华大学 2010级 XXX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大学三年转眼就已经成为昨日;回首大学生活,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在紧张数理基础和专业学习过程之余,学校里的一系列文化......

    听文化素质讲座有感

    今天去看了个讲座,讲座讨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有高清的黄片还觉得不满足、没意思,非要去看呢模模糊糊的、镜头晃来晃去的、画质暴烂的盗摄呢? 为什么当我们面对网上流......

    哈工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3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三 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走进哈工大 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 时间:2016年3月5日 地点:活动中心301 一、讲座内容概述 红丝带健康大使、中......

    清华大学文化素质讲座课程论文

    文化素质讲座课程论文 李瑾化工系 2011011792 转眼间大学就要结束了。文化素质讲座在这三年让我收获到了许多。目前为止一共听了八场文化素质讲座,每一场都颇有感触、颇有收......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讲座大论文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学分” 课程考核论文 姓名学号得分______________ 请以“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为题完成课程论文。请学生认真撰写自己在东大本科就学期......

    电力系统与现代文明文化素质讲座报告(大全5篇)

    文化素质讲座报告戴建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6104班1100610409)今天,于继来教授为我们做了有关电力系统与现代文明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对电力系统与我们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