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明翰大学学校历史与发展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始建于1900年,为世界百强名校,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M5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国际大学组织 “Universitas 21”创始成员。2015/16QS世界大学排名位居世界76位,英国11位,2016TIMES大学排名位居世界119位,英国17位,USNews排名位居世界122位,英国13位,2014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位居第15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伯明翰大学皇家特许状,伯明翰大学成为全英第一所红砖大学。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约瑟夫·张伯伦钟塔目前为世界最高独立式钟塔,为纪念学校的创始人约瑟夫·张伯伦而立。音乐学院由爱德华·艾尔加创立,并为学院第一任教授,其珍贵手稿现藏于学校。大学拥有拉普华兹地质博物馆(Lapworth Museum of Geology)与芭伯艺术馆(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其中,芭伯艺术馆为全英最优博物馆之一,藏有梵高、毕加索、莫奈等众多人士的名品。学校主图书馆藏有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残稿。伯明翰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年收入达五亿多英镑,曾参与建立名校华威大学,学校的研究方向涉及众多领域并获得了杰出的科研成果,为研究导向型大学。
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内维尔·张伯伦和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诺贝尔奖得主质谱仪的发明者弗朗西斯·阿斯顿,以及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等都是伯明翰大学的杰出校友。目前从伯明翰大学已经走出8位诺贝尔奖得主,3名英国首相。
学校历史与发展
女王学院时期
伯明翰大学的建立与伯明翰的医学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1767年冬至1768年,伯明翰首位外科医生John Tomlinson在伯明翰联盟济
贫院医务所进行了医学教学,这是英国首次在伦敦与苏格兰以外的地方进行医学教育。
1779年,伯明翰联盟济贫院医务所发展为综合医院,临床教育开展。
1825年12月,William Sands Cox开始在此医院进行教学,并开始推动建立医学院。
1828年,伯明翰药理与外科医学院建立,此时的医学院教会背景浓厚,严格遵守教会规条。
1836年,更名为皇家伯明翰药理与外科医学院。
1843年,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女王医院称号,正式确认了其地位。至此,济贫院医务所发展成为了全英第一所地方性教学医院。同年,皇家伯明翰药理与外科医学院更名为女王学院。
梅森理学院时期
1870年,伯明翰的实业家与慈善家,以生产钥匙圈、笔、笔芯、电镀致富的Jo
siah Mason 爵士,开始起草梅森理学院的创立契约。
1875年,创立梅森理学院。此教育机构在日后成为了伯明翰大学的核心。
1880年10月1日,由 Jethro Cossins 所设计的教学楼在伯明翰埃德蒙街建立,并由著名博物学家、教育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致辞演讲,在演讲中,他认为梅森理学院的建立是科学事业的成功。出于对进化论的坚定支持,他大力支持梅森理学院对神学的抨击观点。
1882年,梅森理学院由梅森学校转入了化学系、植物学系、生理学系,之后又转入物理系、比较解剖学,使学院影响力得到增强。
梅森大学学院时期
1892年,在约瑟夫·张伯伦的努力下,女王学院与梅森理学院合并,并进一步发展。
1896年,梅森理学院的发展达到了大学等级的学院。
1897年,梅森理学院收到法令许可成为大学。
1898年1月1日,梅森大学学院成立,约瑟夫·张伯伦任院长。
伯明翰大学时期
1900年3月24日,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了皇家特许状,政府接收到伯明翰大学法案,于同年5月31日,皇家特许状生效。
卡索普家族于同年7月捐出伯恩布鲁克区25英亩(约10公顷)的土地,查尔斯霍克洛夫爵士提供赞助基金,钢铁富豪暨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捐款£50,000兴建核心建筑群,校园参考了康奈尔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至此,诞生了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
约瑟夫·张伯伦和萨·欧里佛·洛兹共同完成了梅森大学学院到伯明翰大学的转变,也被认为是伯明翰大学的创始人,约瑟夫·张伯伦为伯明翰大学首任校监,萨·欧里佛·洛兹为首任校长。
1901年,Sir William Ashley建立了英国第一所商学院(伯明翰商学院前身),并于1902年担任学院的院长和第一教授。
由于伯明翰大学是由当地实业家创建,并且伯明翰市拥有占英国大比例的商业财富,创建一所商业学院成为了当时工商业的迫切需求,因而皇家特许状内还包括了建立一所商业学院。
1905年,爱德华·艾尔加(Edward Elgar)成为伯明翰大学音乐学院的Peyton Professor,格兰维尔·班托克并在之后成功接任了爱德华·艾尔加的职位,并使伯明翰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了英国高等教育中著名的音乐摇篮,在英国2008年的RAE评估中,音乐专业名列全英第二位。
1939年,由罗伯·阿特金森设计的芭伯艺术馆(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开幕。
1956年,英国最早的核子科学反应堆物理硕士课程在伯明翰大学开课,同年,全世界第一座商业化的核能发电厂在英国坎布里亚郡的考尔德大楼开始营运。
1957年,休·卡森爵士和内维尔·康德受伯明翰大学委托,在1900年原本的校地进行校园总体规划,将校园规划进一步扩大。
1960年代,伯明翰大学开始了扩张时期,开始兴建为数众多的建筑群,并扩展校园的版图。
1961年,大学中心(University Centre)建成。
1962年,员工之家(Staff House)建成。
1963年,伯明翰大学协助罗德希亚大学(现津巴布韦大学)联合成立医学院。两校至今仍有密且往来,并且有交换学生课程。
1965年,阿叙利大楼(Ashley Building)建成。
1969年,缪尔黑德塔(Muirhead Tower)建成,以纪念本校首位哲学教授。
1984年6月13日,皇家天文学家法兰西斯·格拉汉-史密斯爵士揭幕伯明翰大学天文台。
近期情况与未来规划
2009年,缪尔黑德塔(Muirhead Tower)修缮完毕。
2011年8月9日,伯明翰大学宣布1亿7,500万英镑的总预算,重新进行校园规划,工期到2017年结束。主图书馆将会拆除,并且在主图书馆西侧建立新馆,因此从北门(North Gate)到钟塔之间的中轴线将会恢复为创校初期的样貌。同时新建体育中心,包含伯明翰市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泳池。
2011年,小南门(Grange Road Gate)外新建一条联外道路,道路与伯恩(Bourn Brook)小溪之间的狭长型土地由维多利亚宿舍集团建造了宿舍“维多利亚大楼第三期”(Victoria Hall Phase 3)。此外,谷地住宿区(The Vale Village)的张伯伦塔(Chamberlain Tower)在这段期间拆除并新建住宿大楼。
2013年,布拉莫音乐厅(Bramall Music Building)落成,坐落于阿斯顿伟伯大楼(Aston Webb Building)建筑群中,是该建筑群当中最后一栋完成的建筑物,实现了1909年创校校长约瑟夫·张伯伦的校园规划愿景。共有450个座位,作为教学与表演场地,同时也是音乐系馆。
第二篇:康奈尔大学学校历史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上州手指湖地区伊萨卡市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共有50位师生曾荣获诺贝尔奖。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于1865年建立,为八个常春藤名校中唯一一所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创办。
康奈尔大学的立校之本是任何人都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是常春藤盟校中第一所实行性别平等的男女合校大学,在招生录取上最早实行不计贵族身份,不分信仰和种族,并且以创建学科齐全、包罗万象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为建校宗旨,因而该校一直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真正意义的全民大学。康奈尔大学也是常春藤名校中唯一采用公私合营的办学模式,最初以农工学院为特色而起家,其酒店管理学院、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为全美首创。康奈尔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包括农业、兽医、工科、劳工关系、文理、经济、建筑、教育、商科、传媒、以及酒店管理等。该校与中国西南交通大学是友好联盟学校。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2015-2016,康奈尔大学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13、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1。
学校历史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由企业家埃兹拉·康奈尔和学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两人携手合作创办的一所独具特色的大学,于1865年在美国纽约上州伊萨卡山城的东山上奠基兴建(获得州长签署的特许状)。
创始人怀特时为美国一著名学者,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并留学法国和德国,后任当时最富改革精神的密歇根大学文史教授。早期的美国高校不仅学术规模狭小,而且经典教学的内容也很单调,远不及欧洲学府的气势,怀特一直设想改变美国高校的状况。传统的文科学府已经无法满足美国机械化农业以及工业革命时代对技术人才的全面需求,联邦政府遂于1862年通过了莫里尔法案,由联邦政府赠地拨款支持美国各州兴办一两所高校,除了经典的文理教学之外,还应至少包含面向农业和工业的新学科。1864年,怀特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并任参议文教委员会主席,主管纽约州联邦赠地高校的创建工作。恰逢康奈尔在同一参
议院任农业委员会主席。康奈尔基本上是个自学成才者,早年曾是木匠,最终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技术致富。他是纽约上州的知名企业家和农场主,西部联合电报公司(Western Union)股票的最大拥有者。作为农场主和当地首富并任纽约州的农业主管,康奈尔切实期望在迫切需求的农工教育事业领域有所建树,便决定捐出盈余个人资产(共50万美元)用以创建一所高等学府。康奈尔与怀特两人一拍即合,规划建立一所规模宏大、学术优秀、不受政治和宗教干扰、学科齐全、面向社会实际技能需求的全新大学。怀特向纽约州议会递交了以最大捐资者命名的“康奈尔大学”的建校计划,并顺利被纽约州参议院法案批准为该州的赠地院校(Land-grant Institution),获得资格接受州政府的长期资金赞助。
怀特被委任为新校的首任校长,具体负责校园建设和学术章程。怀特倾向将校址设在上州交通便利的大城市锡拉丘兹(今锡拉丘兹大学所在地),以利于更好地吸引名师并保证生源,但遭到康奈尔本人的反对。康奈尔因为早年在锡拉丘兹做木工时曾遭到抢劫的不良经历,认为伊萨卡小城才是更适合专注学术的安全之地,并愿意进一步捐出他在伊萨卡东山上的私人农场作为校园土地,康奈尔大学遂于1865年4月27日在伊萨卡正式创立。前三年,怀特校长负责建造了校园最早的两座大楼,并为征集师生来源而全球奔波。学校于1868年10月7日举行了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第二天共计412名学生正式入学,这便是当时全美规模最大的大学。康奈尔大学的规模和办学风格立即在全美范围内引起轰动,虽然在学校建成招生时美国已经设立有将近一百所高等学府,康奈尔大学仍然一跃被纳入古老的常春藤八校联盟。
在担任首任校长的18年期间,怀特不遗余力地强调康奈尔大学的办学理念在于保持优秀的传统文科教育的同时,突出理工科和实用技能方面的教育,并致力于开辟新颖学科。因此,早期的康奈尔大学几乎是全美科技的象征,并在历史上一直注重将其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付诸实施。1883年,康奈尔大学是全美最早通过水力发电来照明校园的大学之一。
康奈尔大学有着极为活跃的校友组织,也是全美的校董事会成员中最早包括有校友代表的大学之一。
康奈尔大学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和扩增。本世纪以来,学校在国际上开始拓展,并于2004年在卡塔尔建立了康奈尔医学分院。康奈尔大学已经与中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项目。前任校长Jeffrey Lehman称康奈尔大学为一所“跨国大学,Transnational University”。2014年3月9日,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携手在以色列和约旦边境主创了一座跨越鸿沟的学术交流中心。
第三篇:英国伯明翰大学五类奖学金申请详解
英国伯明翰大学五类奖学金申请详解
责任编辑:Chuck来源:互联网时间:2011-10-10 17:16点击:755次
我们等到了!哈佛双枚录取降临天道,2014年常春藤大满贯提前达成!
留学方案在线咨询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母校,除了一般的国际学生奖学金外,该校还特别设立了针对中国学生的奖学金,如果同学想赴英国留学,成绩较为理想,又想申请一定的奖学金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伯明翰大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英国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大学奖学金伯明翰大学奖学金申请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母校,除了一般的国际学生奖学金外,该校还特别设立了针对中国学生的奖学金,如果同学想赴英国留学,成绩较为理想,又想申请一定的奖学金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伯明翰大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奖学金名称: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s
申请条件:
必须为非欧盟国际学生
必须持2等(或更高级别)荣誉学士学位
杰出的课外活动表现或志愿者服务表现
成功申请本校全日制研究生
不能接受来自其他机构颁发的全额奖学金
有足够财力在英国学习
奖学金金额:10000英镑
二、奖学金名称:China Masters Scholarships
申请条件:
必须为中国籍学生
必须持2等(或更高级别)荣誉学位
杰出的课外活动表现或志愿者服务表现
成功申请本校全日制研究生
不能接受来自其他机构颁发的全额奖学金
有足够财力在英国学习
学金金额:学费全免(基于实验室的课程)
三、奖学金名称:The Li Siguang Scholarship
申请条件:
必须被本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完成申请表并递交
各专业均可申请
奖学金金额:未知
四、奖学金名称:Chevening Scholarships
申请条件:
1.在英国就读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s)或者硕士学位(Masters programmes)
2.课程时间为1年
奖学金金额:全奖(免除学费和生活费)
五、奖学金名称: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Doctoral Researcher Elite Scholarships申请条件:
必须为以下学院博士研究生
College of Arts and Law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ollege of Medical and Dental Sciences
优异的学业成绩
持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奖学金金额:未知
第四篇: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与伯明翰大学哪个好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与伯明翰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具体请咨询留学360专业顾问团队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官方译名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以英国玛丽王后命名,又译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常春藤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英联邦大学联盟成员。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是享有国际声誉的伦敦大学联盟中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同时也是伦敦大学联盟中唯一一个将教学、研究及住宿场所都设于伦敦中心的校园式大学。大学的主校园坐落于伦敦东区的Mile End,其他3个校区皆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学校现有学生近20000多人,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7000多人的海外留学生,增进了学校的多元化色彩。时至今日,曾就读校友中,包括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它各行业领袖。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在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8位,在2016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98位。其毕业生广受雇主青睐,在2014年《卫报》大学指南中,评为“学生就业能力和毕业生起薪最佳大学之一”,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其毕业生起薪排全英第8。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始建于1900年,为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学府,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M5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国际大学组织 “Universitas 21”创始成员。2014/15QS世界大学排名位居世界64位,英国11位,2016TIMES大学排名位居世界119位,英国18位,USNews排名位居世界122位,英国13位,2014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F)位居第15位。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伯明翰大学皇家特许状,伯明翰大学由此成为全英第一所红砖大学。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约瑟夫·张伯伦钟塔目前为世界最高独立式钟塔,为纪念学校的创始人约瑟夫·张伯伦而立。音乐学院由爱德华·艾尔加创立,并为学院第一任教授,其珍贵手稿现藏于学校。大学拥有拉普华兹地质博物馆(Lapworth Museum of Geology)与芭伯艺术馆(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其中,芭伯艺术馆为全英最优博物馆之一,藏有梵高、毕加索、莫奈等众多人士的名品。学校主图书馆藏有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残稿。伯明翰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年收入达五亿多英镑,曾参与建立名校华威大学,学校的研究方向涉及众多领域并获得了杰出的科研成果,为研究导向型大学。
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内维尔·张伯伦和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诺贝尔奖得主质谱仪的发明者弗朗西斯·阿斯顿,以及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是伯明翰大学的杰出校友。目前从伯明翰大学已经走出8位诺贝尔奖得主,3名英国首相。
第五篇:临沂大学发展历史变迁
革命战争年代的人才摇篮 滨海建国学院
1945年8月,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建国学院,原滨海中学的教职工大部分到建国学院工作。1947年春,山东省教育处(厅)把直接管辖的山东大学附中改名为滨海师范并下放到滨海地区。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将滨海师范与滨海建国学院合并,成立“滨海公学”。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1948年1月,学校奉命停办,教职员全部转入华东大学学习,学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同年10月,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在滨海地区恢复滨海中学,恢复后的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2月,滨海乡村师范学校奉令从莒南迁至临沂城南关靛市街,改称临沂师范学校。
滨海建国学院以及后来的滨海公学、滨海乡村师范学校的师生员工们在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中,依靠党的领导和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不仅长期坚持了教学工作,而且在战争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为党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成千上万名干部,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变迁史
滨海建国学院大坊前校址
滨海中学——一所“抗大式”军政干部学校(1941年5月——1945年8月)
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运动广泛开展,根据地的军政建设和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满足这一需要,中共山东五地委和滨海区各县联合办事处,决定按照抗大一分校的建制,在滨海区建立干部学校。因为战时形势的特殊需要,学校定名为“滨海中学”。1941年5月,滨海中学师范部开学。滨海中学第一任教导主任管戈同志和第一任书记郭抵同志,以及中队长与中队政治指导员宁林、山智中、余松若、任杏发,周抗、庞焕等领导同志,都是先后从抗大一分校调派和聘请而来的,这些同志始终保持着抗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影响着滨海中学的教育方针和校风,使滨海中学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一所“抗大式”军政干部学校。
滨海建国学院
(1945年8月—1950年2月)
1945年8月,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建国学院,原滨海中学的教职工大部分到建国学院工作。1947年春,山东省教育处(厅)把直接管辖的山东大学附中改名为滨海师范并下放到滨海地区。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将滨海师范与滨海建国学院合并,成立“滨海公学”。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1948年1月,学校奉命停办,教职员全部转入华东大学学习,学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同年10月,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在滨海地区恢复滨海中学,恢复后的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2月,滨海乡村师范学校奉令从莒南迁至临沂城南关靛市街,改称临沂师范学校。
滨海建国学院以及后来的滨海公学、滨海乡村师范学校的师生员工们在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中,依靠党的领导和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不仅长期坚持了教学工作,而且在战争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为党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成千上万名干部,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山东省临沂师范学校
(1950年2月——1958年8月)
1950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批准把省立滨海乡村师范学校迁到临沂并改名为山东省临沂师范学校。本着党的“教育为工农服务,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教育方针,开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师资的正规化师范教育。学校进一步端正了培养目标与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地设置了课程,整顿了管理机构,加强了教学管理,倡导学习、运用苏联的教学管理方法,教职工开展了思想改造、提高业务水平等一系列活动,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临沂大学
(1958年8月——1959年8月)
1958年8月25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中共临沂地委、临沂专员公署关于建立临沂大学的报告,临沂大学宣告成立并于9月1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针对临沂地区师资匮乏、工农业技术人才奇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工农业战线的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立了师范、农、工三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同时制定了临沂大学《关于一九五九自然科学研究规划》,确立了科学研究专题。学校贯彻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三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设备简陋、经费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师生们反对保守,破除迷信,以冲天的干劲和科学分析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959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整顿1958年新建高等学校的指示以及省高教会议提出的对“临沂大学”调整的方案,撤销临沂大学建制,分设师范专科学校和工业、农业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同时宣布了三所学校的组织机构、专业设置和财产分配等。
老临沂师专校门
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8月——1962年7月)
为了发展临沂地区的高等师范教育,1959年8月,临沂地委决定把原临沂大学师范科改为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临沂地区培养中学师资。1960年夏天,临沂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坐落在临沂城西南(五里堡)的新校址。1962年7月,在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过程中,经临沂地委研究决定报省政府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编制撤销。学生分配了工作,教职员工被安置到地直学校和各县中学。
临沂师范学校(五校合一)(1962年7月——1966年6月)
自滨海乡村师范学校奉令从莒南迁至临沂并更名为山东临沂师范学校到1962年,学校经历了一段稳定发展时期。1958年前后,临沂地区又相继建起第二师范、幼儿师范、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多处中专学校。1962年,临沂地委、行署为了重新调配和充分利用临沂师专撤销后的教育资产,决定把临沂第一师范、第二师范、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和幼儿师范五校合一,组建新的临沂师范学校。组建之初,分三个教学点上课。1962年冬至1963年春,合并后的临沂师范全部迁入原临沂师专校址。原临沂师专的校舍、教学设备等绝大部分移交给新组建的临沂师范,部分教师也同时留临沂师范任教。1966年6月,文革开始,正常教学工作中断,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底临沂师范下放到临沂县,改名为临沂五七红校。1972年,临沂地委决定撤销临沂县五七红校,恢复临沂师范,仍属地区管辖。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8年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临沂师范改为临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6月18日,改名为“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
临沂地区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6月——1970年3月)
1966年6月,为适应“两种教育制度”的需要,山东省教育厅报经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决定在临沂地区建立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定在费县城北。学校刚开始筹建,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处于停顿状态。
临沂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70年3月——1970年12月)
1970年3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山东省教育干校撤销,部分人员和物资调往费县,与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临沂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临沂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70年12月——1974年6月)
1970年12月,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学校改名为“临沂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先后办了三期中学教师短训班和一期教干班。1973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班。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74)科教计字125号批准同意恢复“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1974年6月——1999年3月)
1974年6月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后,招收了三届工农兵学员,1977年迎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员。1977年7月,郭沫若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迅速实现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拨乱反正,乘势前进,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改革奋进,争创一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1984年,中共临沂地委、行署报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从费县县城迁至临沂城北。1988年8月,学校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和奖励,实现了“全国有影响,全省第一流”的奋斗目标。此后,学校继续向“示范性”学校的目标前进。进行了“大师专”教育机制的实践,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积极拓展办学领域,提升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科研工作、成人教育再上新台阶。1997年11月在全省高校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1998年本科专业开始招生,为学校顺利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临沂师范学院揭牌
临沂大学奠基
临沂师范学院
(1999年3月——2010年11月)
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与临沂教育学院合并建立临沂师范学院(教发[1999]36号)。1999年秋,临沂师范学校改为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1年10月,临沂农业学校和临沂工业学校并入临沂师范学院。2007年6月,沂水师范与费县师范并入临沂师范学院,成为临沂师范学院的分校。
十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坚持“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主动融入区域社会经营大学,以持续创新的精神,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强配置、国际化、高质量、大规模”的办学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全日制在校生达34002人(2009年),本科专业64个,涵盖九大学科门类,基本覆盖了临沂及周边地区主要的社会行业和支柱产业。国际合作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办学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先进、占地7000余亩、投资27亿元的新校区主体建设基本完成。“优化资源、市场运作、政府主持、学校管理”,规避资产风险建设新校区的创新模式成为国内外区域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成功范例。教学资源建设累计投入经费2.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96万册,专任教师204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064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6项,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5项,建成1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91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达到92.48%。本科教学评估获国家“优秀”等次。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7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9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19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1项;出版教材、专著243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385篇。建成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山东省市场与价格研究中心等28个研究机构。实现了地方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科研重点建设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学校坚持“为沂蒙服务”办学宗旨,引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致力于区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功能性建设,近五年来,直接面向工农业生产一线的课题立项累计600余项,课题鉴定100余项。由学校主持发起的沂蒙企业家论坛、沂蒙博士联谊、区域经济研究和沂蒙文化开发研究等活动,成为沂蒙社会高层次学者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与40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共同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互派留学生、本硕连读、博士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常驻外国专家教授68人,建成中外合作专业5个,合作培养学生655人,外国留学生157人,学生出国留学831人。举办五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四届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两届剑桥大学—临沂师范学院暑期数学学校,国际化办学进入扎实的实施阶段。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初步完成了现代大学管理的框架制度建设。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创造了发展老区高等教育的辉煌业绩,走出了一条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健康之路,为创建高质量品牌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1月26日,教育部向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教发函【2010】189号文件),正式批准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2010年12月8日,临沂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千万沂蒙人民和全校师生为之奋斗和期盼已久的夙愿得以实现,临沂大学从此走进创建高质量综合性大学的崭新时代。
70岁,您依旧美丽 你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您那温暖的怀抱将我们拥入您怀;您像一轮火红的太阳,用您的光芒将渤大学子心房点亮;您虽然70岁了,历尽沧桑,但您仍旧美丽!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您用您那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本科,专科,高职等不同成绩的学生,给予我们知识的养料,让我们不断茁壮成长;让我们在您的关怀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六十年来您培育出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人才,我们好像在您六十岁生日到来时说一声:谢谢您!是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博大!
70年来,您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70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但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您的成长见证了整个大中华教育事业的蓬勃之势。**大学已经真真正正的壮大起来,新增的校舍,校区,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神州大地的人才,都是您不断成长的印记,印证着**大学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众所周知,大学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是您,为您的学子提供的丰富的各类资料,资源让我们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不只是欣赏美景,更丰富了我们的内涵,让我们送懵懂的中学时代醒来,为我们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经验。您知道吗,你越是这样无私的为我们的未来改变着,我们就越无法将您释怀,我们会带着您给的丰富知识更好的向未来宣战!但您放心,我们会像我们的老一辈校友一样,带着辉煌的成就来给您祝寿!
70载桃李芬芳,薪火传承。70年来,您的辉煌见证了您的成长!博大的胸襟是您对自己的承诺,您无悔的执着谱写出了一页页的光辉,您用瘦弱的肩膀为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着,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渤大学生前进,而我们则想用我们的心声来表达我们对您最真挚的爱意。
今天,我们以渤大为荣;明天,**以我们为骄傲!**母亲,您放心,我们明白送给您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的辉煌成就。愿您能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般永远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