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肖邦的夜曲--真正的灵魂音乐
关于肖邦的夜曲
-----------真正的灵魂音乐
经过一个学期的交响乐鉴赏课的学习,使我对中外名曲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此我选择的是肖邦的夜曲,因为我觉得肖邦作为一个钢琴艺术家,而他的过人之处正是他的夜曲。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喜欢肖邦,喜欢他的夜曲。
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万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一诗一般梦境的,就是他的夜曲。当肖邦的夜曲弥漫开来,你会感到最纯净的美。他是借助夜曲这一体裁来吐露心思,表情达意。你可以说他在窃窃思语他的秘密,也可以说他在思念他的祖国,里面内容丰富得不平静。这就是为什么首创夜曲的人被人们遗忘了,而肖邦却被人记住了。
听肖邦的夜曲时,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种画面:夜,诗人缓缓走到窗边。夜色如此宁静,心中不免想起了她。以往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一点一点映入眼帘,而如今,却和她天人永隔。又一次,眼前浮现出她美丽的笑靥,耳边又听见了她温柔的话语,忧伤顿时在整见屋子里挥发开来。多么美好多么亲切——可窗外突如其来的雷声固执地将他从幻觉中拉出来,就这样,诗人醒了。现实,全是现实。诗人说,再让我看她一次吧,我想看看她。他失去了理智,疯狂地继续着暴风雨般的发泄,他无力地闭上了眼睛,又看到了恋人的背影,正渐渐离他远去,他哀求着“回来啊„„回来吧”。诗人流着泪,喃喃自语“回不去了„„她死了!”渐渐地,好象一切趋于平静,窗外的雨此时也停了,诗人用仅存的最后一缕气息没有知觉地从凳子上滑落下来,躺在钢琴旁,闭上了双眼。
肖邦的作品对我而言永远是如同天堂的音乐,是天使们嬉笑的声音,脱俗的,犹如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而那纱边轻轻的挂住了我的心,而我就这样被他们带走了。魂已经不在我的身体内了。
我为之感动的并不是音乐的本身,而是音乐给我带来的感触和感动!音乐——有些人用它来发泄,有些人用它来疗伤„„ 而我,则喜欢让它静静地陪伴,与它絮诉。然后,在每个静穆的时刻,倾听灵与乐交融后的朗丽余音。
音乐就是心情的一段独白,一份写照„„ 有些人的生活可以过得那样丰富,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藏着可以呼应的东西的缘故!
音乐在当代充当着情感宣泄的形式,在激愤时,在颓废时,在幸福时„„音乐是跳动的情绪展现。很少人能真正懂得音乐在叙述着什么,可能音乐本身无法叙述,人们常说音乐能述说,其本身仅是人本身当下的情感写照而已。
第二篇:肖邦音乐欣赏课
音 乐 欣 赏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肖邦
一、课题:音乐欣赏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
三、课时:一课时(40分钟)
四、教学用具:电脑
五、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肖邦个人生平与欣赏肖邦作品
六、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肖邦作品
七、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周杰伦的《夜曲》吗?同学们听过后,感觉这首歌的意境是怎样的呢?大家都知道,“夜曲”是一种钢琴曲的体裁。而周杰伦这首歌在我初中2年级的时候才出,当时我没有正正经经的欣赏过钢琴曲,只知道“夜曲”是钢琴曲的一种体裁,在听过周杰伦《夜曲》这首歌后让我感觉,“夜曲”是很黑暗压抑,让人伤心的音乐。但在我真正欣赏“夜曲”时,才知道“夜曲”是一种旋律优美,如诗如画如景,夜的沉浸与人的内心抒发。大家知道谁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师: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18世纪是古典音乐的分界线,在18世纪以前宗教音乐占有很大的地位,18世纪以后,进入古典音乐时期。大家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吗?古典音乐的定义非常广,一般的理解就是所谓的“正统”音乐,或者是距离我们很远的音乐。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因为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下环境不同,而出现了很多的音乐流派;比如说巴洛克音乐时代,浪漫主义乐派,印象主义乐派。而肖邦就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世界。
八、新课教学
师:肖邦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在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的首都华沙,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病逝,享年39岁。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肖邦1926年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想去欧洲最主要的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在20岁时决定出国,当时波兰是被异族统治的国家,政治形势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他的音乐事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在巴黎,肖邦的第二故乡,他很快的解释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这些朋友为他在巴黎的艺术之路做了很大贡献。肖邦的作品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音乐诗意连绵并具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欣赏《G小调玛祖卡舞曲》 又名《G小调波兰舞曲》“玛祖卡”是波兰一种舞蹈的名称。这首钢琴曲创作于1817年,当时肖邦才7岁。作品为g小调,不过分的快板。其内容非常明朗,中部有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因为肖邦在作曲完毕后才发现,作品的中段与波希米亚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愿意将其发表。“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欣赏《降E大调夜曲》
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欣赏《升C小调圆舞曲》
这首是最能体现肖邦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7年,在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当时他刚与他的女朋友乔治.桑中断关系,身染重病,这首曲子细腻抑郁,隐藏着肖邦抑郁,彷徨,憧憬,感叹等复杂心态。
欣赏《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第二乐章 浪漫曲
这是他初到巴黎时的演奏曲目。本曲作于1830年。《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我们听的是第二个主题。第二主题充满浪漫情感,旋律相当优美,作者当时正处于恋爱时期,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爱情的欢娱与芬芳。第二乐章是慢板,钢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缓缓奏出优雅而浪漫的旋律,就象情人们在明媚的月光下,伴着潺潺流水声在溪边互诉衷肠,缕缕清风轻拂树梢,和着树叶的簌簌声传来夜莺婉转流长的歌声。为了纪念肖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年开始在波兰华沙每五年举办一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
最近一次比赛是2010年,是第十六届。中国有两个人获此奖项,1955年举行的第五届比赛的获奖者,第三名:傅聪。一个是2000年第14界李云迪。在李云迪之前前3届金奖一直空缺。当时李云迪才18岁,是中国的骄傲啊。
九、小结
伟大作曲家创作音乐时,都会让你感觉到深刻的情感,因为他伟大,因为他在音乐中有话要告诉你,因此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会永远持续,或许到永远。那种永恒的特质,或许是“古典”这个词最重要的意义,古典是永垂不朽的东西。
作为浪漫派艺术鼎盛时期的肖邦钢琴作品,他的每一首乐曲都堪称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他用钢琴演奏与创作这种罪单纯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完美的艺术风格。他作品所展示出的独特风格和完美精湛的技巧对后世界音乐产生着长久的影响。
第三篇:音乐论文 肖邦
肖邦和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纤弱、儒雅、温柔而又有才的男子。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升C小调圆舞曲》。在外界的评论中,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每当我紧张,烦心时,非听这首曲子不可。
听得我心有戚戚焉。我认为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缓慢、悠扬、抒情,又带着一点浅浅的悲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高傲的梅花鹿在冬日的暖阳中,缓缓地漫步在丛林之中。整个画面温和而平静。转而进入第二部分,梅花鹿不再是缓缓地漫步,而是张开了四条腿,迅速有力地奔向远方,越跑越快,扬起地面上的一些灰尘,给人一种气势蓬勃、强劲的感觉。第三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曲调,画面切换,仿佛到了梅花鹿的老年时期,在静静地回忆这些美好的过往。整首曲子有一种哀伤的基调,但最能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在肖邦和女作家乔治·桑相识相爱,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后,肖邦回忆起曾经和乔治·桑的点点滴滴,写下了这首曲子。乍一听,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39岁,但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肖邦既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更是浪漫时代的肖邦和永恒的肖邦。他那悠扬空灵的琴音,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
第四篇:浅谈肖邦音乐的特点
内容摘要:文章对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音乐的精神特点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其生平、气质类型、音乐特点、曲目内涵的论述,探讨分析了肖邦这样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的音乐的精神本质和特点。
关键词:肖邦 唯美 钢琴 音乐
肖邦(1810—1849年),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钢琴诗人”。如果没有肖邦,钢琴音乐的历史上就会缺少一朵诗意浪漫的艺术奇葩;如果没有了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我们可能就无法欣赏到别样的诗一般浪漫至极的钢琴音乐。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创作了《波洛奈兹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时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是一位音乐天才,更在于他是音乐史上唯一一位仅用钢琴来创作的作曲家。他一生专注于钢琴音乐,并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而开创了独具个性的多样化的浪漫主义音乐——肖邦钢琴音乐,对丰富人类的钢琴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肖邦用钢琴创作的作品几乎涉及了所有类型的音乐体裁——协奏曲、奏鸣曲、夜曲、圆舞曲、叙事曲、波罗奈兹舞曲、练习曲等。在钢琴已经非常普遍的今天,越来越多学习钢琴的人们从弹奏肖邦的作品中理解了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欣赏他的作品中了解了他。
肖邦是用唯美的心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思想者,他的音乐比较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相互交融,其创作的作品纯粹而细腻。他把钢琴作为表达情感的唯一手段,这种单一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他在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显得独树一帜。他有时用钢琴清冷的音色表达自己至柔至美的情感,有时又用这种音色表达出了激烈和火热。在夜曲里,那种安静的期盼、甜蜜的回忆、瞬间的激动和转眼间的不安不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们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甜美、别样的忧伤和一种诗一般美丽的钢琴语言。
肖邦的音乐是属于那种能钻到人心里去的、能让人迅速喜欢的类型,能轻易拨动人心中那根柔软的弦,让人心醉。肖邦的精神世界在其各类作品中表露出的高贵、典雅、甜蜜或者忧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肖邦的一些作品情到极致处会爆发出强烈的力量感,一连串的音符会展示出精神思想的灿烂火花,令人如同置身于光、影、色的唯美丛中,忘却了自我。德国音乐家舒曼曾把肖邦的作品比作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因为在肖邦的音乐里,在华丽绚烂的旋律下面,在激越、安静的吟唱后面往往是一种深沉怀念的情感。肖邦的圆舞曲作品,既有温柔抒情的情感,又有伤感凄婉的情绪。他以那种带有强烈张力的旋律,表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从这种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时期舞曲对节奏中规中矩的表达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个人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肖邦带着波兰的民族语言——“玛祖卡”走向了世界,在他的“玛祖卡”作品里,波兰的民族音乐语言被带到了绝美的高度。
聆听肖邦的作品,需要了解他的气质类型、需要理解他的失国之苦,也需要走进他那柔弱多病的身体和怅然若失的爱情世界里。肖邦天性抑郁,身患肺结核病。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因激动而疲惫不堪。这种先天的特质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表现为有时柔弱、细致、忧郁伤感到了极致,当我们屏住呼吸倾听他的音乐时,在一个弱起、一个渐强、一个吸气的表述中,心会随之而动、情能为之动容。肖邦有过几次不成功的爱情生活,他和贵族小姐玛丽亚的爱情最终也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而失败,直到他后来遇到了法国作家乔治·桑。他和乔治·桑的爱情,为他孤寂的心灵再一次注入热情,也使得肖邦走入了其一生创作的全盛时期。爱情的甜蜜或失意,情感世界的彷惶,回归祖国的无期,在肖邦的世界里都只能通过钢琴来表达、倾诉和抗争。所以,在肖邦激情四溢的华美作品中,忧郁始终挥之不去;在他甜蜜柔美的夜曲中,忧郁始终挥之不去。他那自语般的作品表述带上了独特的忧郁浪漫的印记,他那忧郁柔美的自语中也构成了一幅幅极美的也略带颓废的伤感画面。他把自己的生活内容用诗化的音乐语言表述了出来,把一个音乐家的天生气质、生活阅历、现时的生活状态和沉思的结果,都透过作品展示出来。
第五篇:认识肖邦钢琴音乐教案
认识肖邦钢琴音乐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比较和鉴赏活动,能够感受和体验肖邦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3、通过欣赏李云迪参加国际肖邦比赛的录象,比较和深化理解肖邦音乐风格,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4、通过一些即兴的音乐创作活动,如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演奏中华民族五声调式的音乐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及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钢琴、自制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重点:鉴赏肖邦的钢琴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和即兴创造五声调式的钢琴音乐 教学步骤:
一、学生音乐小组“课前5分钟音乐自由空间”活动——介绍学生喜欢的音乐,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的舞台,形式可以多样,而且有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三种评价方式。)
二、导入。打开课本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什么是奇葩?指的是谁?肖邦的钢琴音乐为什么被人称为奇葩?奇在哪里?大家思考一下。
(设计意图:从词语的理解导入,更能调动高中学生的思维,也容易使音乐形象化。学生不能理解到底谁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百花园中一朵最美丽而奇异的花”时,老师进行点拨,指出李云迪弹奏的也是肖邦的作品,从而引出主题和学习的内容——肖邦钢琴音乐。)
三、观看一段肖邦的资料介绍。欣赏几首肖邦著名的钢琴作品《C小调练习曲》《小夜曲》《玛组卡舞曲》《幻想即兴曲》等,听出资料中的背景音乐是哪一首?
(设计意图:直观的音像资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印象会比较深刻。)
四、小组问答:有关肖邦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表现积分榜活动的延续,个人答对问题,小组加分,科代表登记,这个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更为密切,也使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五、对比和深化:师问:中国有位年轻的钢琴家,2000年10月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他是谁?生答:李云迪
(设计意图:李云迪是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意义非常重大,学习肖邦的音乐,不能不提李云迪。)
六、观看李云迪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现场演奏视频
(设计意图:以李云迪的演奏来深化对肖邦音乐风格的理解,非常亲切,而且特别有时代气息和民族自豪感。)
七、小组问答:有关李云迪的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李云迪获奖的原因,理解中国文化的诗意与肖邦音乐的联系。)
八、创作活动:
1、配乐诗朗诵:王维《田园乐》——肖邦《F大调夜曲》
王维《山中》——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设计意图:王维的诗本身就象一幅山水画,他的诗不仅有诗情,还有画意。而肖邦的钢琴音乐也具有明显的画面感,能让人感同身受,所以,以王维的诗配上
肖邦的音乐进行朗诵,能培养学生的“诗人气质”,帮助学生理解肖邦音乐中的诗意。)
2、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有1 2 3 5 6 五个音组成,刚好可以在钢琴上用黑键表示出来,钢琴有88个琴键,其中黑键有36个,黑键之间是没有半音关系的,同学们可用手指、拳头、手掌、手关节等尝试在钢琴上即兴创作一小段音乐,自己命题。如《北风吹》《奔跑的小鹿》《行云流水》„„老师范奏,请同学出来试奏,老师将进行录音,展示并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九、小结:肖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充满了抒情性、幻想性、激昂性、革命性和民族性,被称为“钢琴音乐的奇葩”,特别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受到世人的称赞。我们国家的青年钢琴家李云迪,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在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中获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他还不是一位作曲家,同样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我们作为中学生,要以李云迪为榜样,刻苦学习,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争取将来也能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