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5: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

第一篇:《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

音乐欣赏课程作业

-论文《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

摘要:

肖邦素有“钢琴诗人”之誉,其音乐的民族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体裁和内容都与波兰有关,和爱国相连。肖邦的爱国情怀也是无人否认的,甚至许多的音乐语言元素上也有一定的波兰民族特点。肖邦音乐的民族性无疑是一种世界性,他已经超越了波兰民族音乐语言的局限,完全融入了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

肖邦的音乐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更是个性独特,这是肖邦音乐的独特性所在,个人内心情感的诗性表达才是肖邦音乐的主要特征。肖邦音乐的民族性并不表现在具体的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之上。也与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大不相同,更多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而不是典型的波兰民族音乐,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是欧洲当时的整体特征。

关键词:

钢琴

肖邦

民族性

爱国精神

肖邦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王国的珍品。肖邦音乐以诗性著称,并因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与波兰紧紧相连,于是,民族性也成了肖邦音乐的特征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将肖邦和李斯特作为“民族乐派的直接先驱”,认为“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问题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圆心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着它的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肖邦钢琴音乐的民族性问题似乎毋庸置疑,但这种民族性是什么样的民族性?与后来的民族乐派是何关系?却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否则,民族性概念只是一种抽象概括,不能成为肖邦的个性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就肖邦钢琴音乐的民族性问题进行具体而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求弄清肖邦音乐的民族性的具体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肖邦音乐的民族性建构

19世纪上半叶的巴黎,肖邦是波兰民族的象征,肖邦的音乐自然也成了波兰民族音乐的标本,其民族性似乎毋庸置疑;但是,究其音乐本身,这一结论却还是可以商榷的。我们试通过对肖邦音乐的“民族性”这一特点的建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来深入肖邦音乐“民族性”的具体内涵和所指。

1.肖邦的经历与爱国情怀:民族性建构源泉之一。

肖邦1910年出生于华沙郊区,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肖邦幼年即随捷克音乐家日夫尼学习钢琴,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14岁开始师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16岁中学毕业进行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开始早期创作活动,19岁毕业并于第二年再次在华沙开演奏会,演出自己的两部钢琴协奏曲后开始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因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临行前朋友为他装了一杯故乡的泥土,这杯泥土像圣物一样,一直没有离开肖邦,死后也与肖邦葬在一起。肖邦在维也纳逗留时得知华沙起义的消息曾试图回国参加起义为朋友所劝阻,后知华沙起义失败,祖国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寄旅异乡的肖邦用他的音乐呼吁人民进行斗争,他的革命练习曲就是这样的佳作,他的音乐也因此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肖邦临死前曾留下遗嘱,让人将他的心脏带回祖国。正是肖邦的特殊经历与寄居异国他乡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了肖邦音乐的民族性建构的重要源泉,肖邦作为波兰的象征,他的音乐也成了波兰音乐的标志。

但音乐家的爱国之情并不等于其音乐的民族性,正如中国当年在帝国主义凌辱之下的神州大地,那些一心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化派也同样爱国一样,技术或者艺术观念的不同并不妨碍同样的爱国之情,反之,爱国并不等于思想观念的民族传统化。少小离家、致死未归、人生的一半时间凄苦地寄居于异乡的肖邦,对民族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是真挚热烈的,但长期生存于巴黎的肖邦,已经融人巴黎上层社会,成为了巴黎上层社会的一分子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故而我们要认定肖邦音乐的民族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肖邦的具体音乐作品。

2.音乐体裁的民族特征:民族性建构源泉之二。在肖邦的钢琴音乐中,波罗奈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直接来源于波兰民间舞蹈音乐。波罗奈兹舞曲坚定有力的节奏型及快速适中的节拍适宜表现贵族尚武的骑士风貌;玛祖卡舞曲是最具波兰民族性的舞曲,肖邦的58首玛祖卡被称为波兰的民族魂,充满了波兰的乡土气息。这些是肖邦音乐民族性建构的又一来源。认定肖邦音乐的民族性特征的研究者大多是以这两种舞曲为依据的。

从音乐创作上的民族性来讲,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他远离祖国之后创作的。作品展示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农村小景的描写,也有富有戏剧性的作品又有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但无论内容简洁还是复杂,都保持着波兰民间艺术的典型特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3.音乐内容的民族性:民族性建构源泉之三。

肖邦的音乐从体裁和内容都与波兰有关,和爱国相连,他的经历及其爱国情怀也是无人否认的,甚至许多的音乐语言元素上也有一定的波兰民族特点,但笔者还是不同意简单地将其归为民族性,更不同意将其归为民族乐派,因为一是民族性是一个需要进行具体辨析的概念,二是民族乐派有其特定的所指。

民族乐派是除了在题材内容上取材本民族历史传说、描写祖国瑰丽河山与民族风情外,更重要的是在音乐语言上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乐曲,在调式、和声、旋律上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特色的鲜明主要是来自于他们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主观追求,而肖邦音乐中的民族性既不如他们鲜明,也不是为了致力于推广与复兴波兰民族音乐,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情感的抒发,虽然这种情感之中有太多的爱国之情。并且在肖邦的音乐中,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洋音乐的主要特征,所以,肖邦的音乐的民族性无疑是一种世界性,他已经超越了波兰民族音乐语言的局限,完全融入了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

二、精神上的民族性

从精神上的民族性——大部分的肖邦作品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肖邦不但是一位作曲家,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战士。由此产生了肖邦的音乐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崭新的特色:他的音乐既表现了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感情,又代表了时代文化的精神,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对此,舒曼明确的指出:“在肖邦的创作里,在他的玛祖卡舞曲的质朴的旋律里隐藏着多么危险的敌人,他一定会禁止音乐。肖邦的乐曲乃是遮掩在鲜花里的大炮。”肖邦的练习曲虽然绝大多数作于三十年代,但已非常成熟,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属于杰作。首先,他们具有高度的独创性,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十九世纪以来钢琴练习曲常流于单纯技术性的机械,平庸和枯燥。从技术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是技术课题最为集中,训练价值最为有效的,而且可以说他们开阔了近现代钢琴技术的新天地。从音乐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已不再是单纯的练习曲,而是真正的艺术珍品和很好的音乐会表演曲目。正是肖邦的练习曲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三、肖邦独特音乐的地位

肖邦是音乐史上重要的波兰爱国主义作曲家。谈他的作品,首先离不开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深重的灾难,也离不开肖邦本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离不开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内容大都与他的国家的命运和他的忧患密切相关。这是认识和理解肖邦音乐的最根本的关键。在肖邦的音乐风格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民族性。肖邦的音乐与波兰民间音乐有着深刻而又广泛的联系,在旋律,节奏等方面尤其突出,他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中富有特色的旋律因素,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的艺术个性他的节奏型也来自民间舞曲,这一点在他的玛祖卡舞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音乐结构也是在波兰民间音乐的结构原则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浪漫主义结构形式;在调式,和声方面,他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精华,使用了一种具有民间音乐特点的色彩和声和转调原则。肖邦一生主要致力于钢琴作品的创作,在钢琴领域内肖邦的创作进一步完善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同时也展示了他音乐风格的多样性,深入挖掘人的思想感情,在形式上又是那样丰富完整,正如斯塔索夫所说的那样:“肖邦内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和平,安谧,壮丽,有时激动,悲壮,如暴风雨,他把这内心世界表现在充满奇妙诗意,魅力的形式里。”因此,他享有了钢琴诗人的美誉。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结语:从以上对于肖邦音乐的整体分析,我们认为肖邦的音乐的民族性更多来自于一种爱国情感的建构,说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是一种比较的结果,肖邦的音乐并非我们所想像和理解的波兰原生的民族音乐,而是他心中的情感想像,肖邦的音乐语言,肖邦的音乐的民族性并不表现在具体的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之上,也与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大不相同,更多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而不是典型的波兰民族音乐,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是欧洲当时的整体特征。肖邦的音乐的民族性,其实是一种世界性,是西洋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时代特性在肖邦身上的独特体现。这才是肖邦音乐的主要特征,也是肖邦仅仅创作钢琴音乐,却能够在音乐史上据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肖邦的作品的普及和受人欢迎,是由于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民族感情:这种民族感情是浪漫主义的、富于个性的、是作者固有的感情。他的这种民族感情,在波兰引起热烈的反响。分析肖邦成长及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才是肖邦在音乐之林保持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第二篇:肖邦音乐欣赏课

音 乐 欣 赏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肖邦

一、课题:音乐欣赏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

三、课时:一课时(40分钟)

四、教学用具:电脑

五、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肖邦个人生平与欣赏肖邦作品

六、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肖邦作品

七、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周杰伦的《夜曲》吗?同学们听过后,感觉这首歌的意境是怎样的呢?大家都知道,“夜曲”是一种钢琴曲的体裁。而周杰伦这首歌在我初中2年级的时候才出,当时我没有正正经经的欣赏过钢琴曲,只知道“夜曲”是钢琴曲的一种体裁,在听过周杰伦《夜曲》这首歌后让我感觉,“夜曲”是很黑暗压抑,让人伤心的音乐。但在我真正欣赏“夜曲”时,才知道“夜曲”是一种旋律优美,如诗如画如景,夜的沉浸与人的内心抒发。大家知道谁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师: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18世纪是古典音乐的分界线,在18世纪以前宗教音乐占有很大的地位,18世纪以后,进入古典音乐时期。大家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吗?古典音乐的定义非常广,一般的理解就是所谓的“正统”音乐,或者是距离我们很远的音乐。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因为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下环境不同,而出现了很多的音乐流派;比如说巴洛克音乐时代,浪漫主义乐派,印象主义乐派。而肖邦就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世界。

八、新课教学

师:肖邦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在1810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的首都华沙,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病逝,享年39岁。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肖邦1926年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想去欧洲最主要的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在20岁时决定出国,当时波兰是被异族统治的国家,政治形势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他的音乐事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在巴黎,肖邦的第二故乡,他很快的解释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这些朋友为他在巴黎的艺术之路做了很大贡献。肖邦的作品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音乐诗意连绵并具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欣赏《G小调玛祖卡舞曲》 又名《G小调波兰舞曲》“玛祖卡”是波兰一种舞蹈的名称。这首钢琴曲创作于1817年,当时肖邦才7岁。作品为g小调,不过分的快板。其内容非常明朗,中部有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因为肖邦在作曲完毕后才发现,作品的中段与波希米亚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愿意将其发表。“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肖邦的即兴曲在形式上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地发展,而是有着明显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欣赏《降E大调夜曲》

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欣赏《升C小调圆舞曲》

这首是最能体现肖邦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7年,在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当时他刚与他的女朋友乔治.桑中断关系,身染重病,这首曲子细腻抑郁,隐藏着肖邦抑郁,彷徨,憧憬,感叹等复杂心态。

欣赏《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第二乐章 浪漫曲

这是他初到巴黎时的演奏曲目。本曲作于1830年。《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我们听的是第二个主题。第二主题充满浪漫情感,旋律相当优美,作者当时正处于恋爱时期,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爱情的欢娱与芬芳。第二乐章是慢板,钢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缓缓奏出优雅而浪漫的旋律,就象情人们在明媚的月光下,伴着潺潺流水声在溪边互诉衷肠,缕缕清风轻拂树梢,和着树叶的簌簌声传来夜莺婉转流长的歌声。为了纪念肖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从1927年开始在波兰华沙每五年举办一次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

最近一次比赛是2010年,是第十六届。中国有两个人获此奖项,1955年举行的第五届比赛的获奖者,第三名:傅聪。一个是2000年第14界李云迪。在李云迪之前前3届金奖一直空缺。当时李云迪才18岁,是中国的骄傲啊。

九、小结

伟大作曲家创作音乐时,都会让你感觉到深刻的情感,因为他伟大,因为他在音乐中有话要告诉你,因此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会永远持续,或许到永远。那种永恒的特质,或许是“古典”这个词最重要的意义,古典是永垂不朽的东西。

作为浪漫派艺术鼎盛时期的肖邦钢琴作品,他的每一首乐曲都堪称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他用钢琴演奏与创作这种罪单纯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完美的艺术风格。他作品所展示出的独特风格和完美精湛的技巧对后世界音乐产生着长久的影响。

第三篇:音乐论文 肖邦

肖邦和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纤弱、儒雅、温柔而又有才的男子。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升C小调圆舞曲》。在外界的评论中,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每当我紧张,烦心时,非听这首曲子不可。

听得我心有戚戚焉。我认为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缓慢、悠扬、抒情,又带着一点浅浅的悲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高傲的梅花鹿在冬日的暖阳中,缓缓地漫步在丛林之中。整个画面温和而平静。转而进入第二部分,梅花鹿不再是缓缓地漫步,而是张开了四条腿,迅速有力地奔向远方,越跑越快,扬起地面上的一些灰尘,给人一种气势蓬勃、强劲的感觉。第三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曲调,画面切换,仿佛到了梅花鹿的老年时期,在静静地回忆这些美好的过往。整首曲子有一种哀伤的基调,但最能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在肖邦和女作家乔治·桑相识相爱,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后,肖邦回忆起曾经和乔治·桑的点点滴滴,写下了这首曲子。乍一听,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39岁,但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肖邦既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更是浪漫时代的肖邦和永恒的肖邦。他那悠扬空灵的琴音,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

第四篇:浅谈肖邦音乐的特点

内容摘要:文章对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音乐的精神特点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其生平、气质类型、音乐特点、曲目内涵的论述,探讨分析了肖邦这样一位伟大的“钢琴诗人”的音乐的精神本质和特点。

关键词:肖邦 唯美 钢琴 音乐

肖邦(1810—1849年),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钢琴诗人”。如果没有肖邦,钢琴音乐的历史上就会缺少一朵诗意浪漫的艺术奇葩;如果没有了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我们可能就无法欣赏到别样的诗一般浪漫至极的钢琴音乐。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创作了《波洛奈兹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时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是一位音乐天才,更在于他是音乐史上唯一一位仅用钢琴来创作的作曲家。他一生专注于钢琴音乐,并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而开创了独具个性的多样化的浪漫主义音乐——肖邦钢琴音乐,对丰富人类的钢琴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肖邦用钢琴创作的作品几乎涉及了所有类型的音乐体裁——协奏曲、奏鸣曲、夜曲、圆舞曲、叙事曲、波罗奈兹舞曲、练习曲等。在钢琴已经非常普遍的今天,越来越多学习钢琴的人们从弹奏肖邦的作品中理解了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欣赏他的作品中了解了他。

肖邦是用唯美的心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思想者,他的音乐比较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相互交融,其创作的作品纯粹而细腻。他把钢琴作为表达情感的唯一手段,这种单一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他在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显得独树一帜。他有时用钢琴清冷的音色表达自己至柔至美的情感,有时又用这种音色表达出了激烈和火热。在夜曲里,那种安静的期盼、甜蜜的回忆、瞬间的激动和转眼间的不安不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们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甜美、别样的忧伤和一种诗一般美丽的钢琴语言。

肖邦的音乐是属于那种能钻到人心里去的、能让人迅速喜欢的类型,能轻易拨动人心中那根柔软的弦,让人心醉。肖邦的精神世界在其各类作品中表露出的高贵、典雅、甜蜜或者忧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肖邦的一些作品情到极致处会爆发出强烈的力量感,一连串的音符会展示出精神思想的灿烂火花,令人如同置身于光、影、色的唯美丛中,忘却了自我。德国音乐家舒曼曾把肖邦的作品比作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因为在肖邦的音乐里,在华丽绚烂的旋律下面,在激越、安静的吟唱后面往往是一种深沉怀念的情感。肖邦的圆舞曲作品,既有温柔抒情的情感,又有伤感凄婉的情绪。他以那种带有强烈张力的旋律,表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从这种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时期舞曲对节奏中规中矩的表达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个人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肖邦带着波兰的民族语言——“玛祖卡”走向了世界,在他的“玛祖卡”作品里,波兰的民族音乐语言被带到了绝美的高度。

聆听肖邦的作品,需要了解他的气质类型、需要理解他的失国之苦,也需要走进他那柔弱多病的身体和怅然若失的爱情世界里。肖邦天性抑郁,身患肺结核病。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因激动而疲惫不堪。这种先天的特质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表现为有时柔弱、细致、忧郁伤感到了极致,当我们屏住呼吸倾听他的音乐时,在一个弱起、一个渐强、一个吸气的表述中,心会随之而动、情能为之动容。肖邦有过几次不成功的爱情生活,他和贵族小姐玛丽亚的爱情最终也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而失败,直到他后来遇到了法国作家乔治·桑。他和乔治·桑的爱情,为他孤寂的心灵再一次注入热情,也使得肖邦走入了其一生创作的全盛时期。爱情的甜蜜或失意,情感世界的彷惶,回归祖国的无期,在肖邦的世界里都只能通过钢琴来表达、倾诉和抗争。所以,在肖邦激情四溢的华美作品中,忧郁始终挥之不去;在他甜蜜柔美的夜曲中,忧郁始终挥之不去。他那自语般的作品表述带上了独特的忧郁浪漫的印记,他那忧郁柔美的自语中也构成了一幅幅极美的也略带颓废的伤感画面。他把自己的生活内容用诗化的音乐语言表述了出来,把一个音乐家的天生气质、生活阅历、现时的生活状态和沉思的结果,都透过作品展示出来。

第五篇:试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音乐的民族性

试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音乐的民族性

[摘 要]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其感人的故事情节结合简单而又极富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音乐,使人在观看影片时,不仅被 主人公魏敏芝单纯、执著的精神所感动,而且由于其简单、鲜明的主题音乐在不同场景的反复呈现,更是使人容易记住,从而也帮助观众从另一个层面解读剧中人、剧中事和剧中情。[关键词] 电影音乐;民族特色;情感

我国的民族乐器,无不具有人性化的灵性,其色彩、音区、和声等的巧妙、合理使用,便能恰到好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一个都不能少》 的音乐无论是旋律本身还是音乐配器,无不体现出作曲家三宝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的熟悉和对于民族音乐配器的驾驭能力。在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的电影事业和电影 音乐蓬勃发展,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电影,同时在不同的时代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影视音乐作曲家。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不少电影音乐(包括电视音乐)差强人意,无论是什么样的影视主题,一概“现代化”“西方化”“流行化”,以招式吓人,以明星大腕演唱装点门面。为此,本文通过对影片 《一个都不能少》中比较突出的几段主题音乐简析,以期使人更好地了解电影音乐最终的作用及意义。

一、影片缩略

《一个都不能少》是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张艺谋执导。影片选用的演员有学生、记者、电视工作者等非职业演员。由于非职业 演员的演绎,少了表演成分,但却使得每一个人物更加真实,从而也使得故事更加动人。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仅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乡村气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电 影中。

故事概略:因为农村某地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便从邻村找来仅有初中文化的魏敏芝给高老师代课一个月。而由于农村学校 学生流失严重,水泉小学原先有的三四十个学生已经只剩28个了。高老师担心自己走后学生不稳定,在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 少。于是,“一个都不能少”既是魏敏芝对高老师的承诺,也是她代课的准则。

然而,现实却不会像魏敏芝期待的那样,10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坚守自己与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约定,她得知了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后,13岁的她便单身一人踏上了在茫茫人海里寻找张慧科之路……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然而却扣人心弦,因而,围绕故事的各方面的表现元素(包括音乐、场景等)也都非常朴实。

二、主题音乐解读

(一)作曲家三宝

原名那日松,出生于内蒙古一个音乐世家,4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11岁学习大提琴,17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他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里都 渗透着草原内敛、沉默、坚毅、宽宏的性格。其创作路子宽,包括歌曲、影视音乐、晚会音乐、音乐剧等。其成功的作品非常之多,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影视歌曲《你 是这样的人》(电视片《百年恩来》主题曲)、《不见不散》(电影《不见不散》主题曲)、《暗香》(电视剧《金粉世家》主题曲)等。《一个都不能少》的音乐 也是由三宝创作,旋律极富我国西部地域风情,通过民乐的演绎,给人以朴实、苍凉之感,仿佛是广大农村地区人们渴望教育、渴望文化的执著心声。

(二)主旋律情感寓意

《一个都不能少》整部电影只有一个16小节的音乐主题,由4句形成完整的单乐段。其旋律虽然简单质朴,但是流露出的无疑是最真实的情感。虽是同样的主题,但是,当它在影片中的不同场景出现时,由于作曲家的配器的手法不同,其意义和作用也不一样。

其旋律简短,而内涵深厚。其节奏型,也是比较基础的节奏型。正因为它简单、朴实,所以让观众更加容易接受。这是一个6声商调式的简单旋律,第一句和第二句开始两小节完全一样,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变化,第四句是一个总结性的旋律。从旋律走向上看,第一小节是以一个跨度较大的四度音程进入的,随着 旋律的进行,到了最高音后,第二小节的旋律线条又马上向下进行,这一起伏,仿佛是谁在轻轻低诉。第三四小节又显得很平稳。随之而来的旋律反复了第一二小 节,但接着便来到了音乐的最低音,显得如此低沉,让人感觉有些失落的情绪在里面。最后一小节的长音寓意着社会上需要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这一长音是在告诉我 们,虽然故事完了,但是我们心中的爱不能结束,关注边远山区教育的现状不能结束。

三、主题音乐在几个不同场景出现的特色

(一)第一段以箫为主奏乐器的音乐特色

全片第一次出现纯音乐的段落是在魏敏芝让张慧科念同学日记时,用箫吹出来的独奏曲伴随着张慧科的朗读声,仿佛是在诉说着乡村学生们的纯真的心声。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箫,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纵观箫的这些特质,多少就能体会为什么在影 片《一个都不能少》的这个地方出现箫的独奏。这段情节是写张慧科偷看了同学的日记,告诉了小魏老师,小魏老师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要让张慧科继续念下去,这种做法深深伤害了女同学的自尊心,同时也体现出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自身素质是很低的。音乐在这个时候出现再结合画面中女孩的哭泣,这样既能体现 出女同学心里的焦急无奈,更能体现出日记当中女同学批评小魏老师不爱惜粉笔的行为,说明这些粉笔对同学们的重要以及这些教具的来之不易,这一段场景警示了 很多人,也教会我们要好好珍惜自身的幸福生活。也从侧面给人们展示出如今城市与乡村的贫富差距以及偏远山区孩子们上学读书的艰难,更进一步描写出那些偏远 山区教育的落后,这时,箫的独奏更能体现这一现状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声,为影片拉开了小魏老师与学生感情升华的序幕,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基础。

(二)第三段以笛子和板胡为主奏乐器的音乐特色

正当小魏老师与同学们感情在渐渐开始升华的同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平时最调皮的学生张慧科因为家里穷而辍学进城打工去了。小魏老师一 直记住高老师的话,所以决心要到城里去把张慧科找回来,由于钱不够,同学们出主意叫小魏老师去混车,最终没能成功,被售票员赶下来了。当小魏老师一个人走 在漫漫进城路上找不到一辆车子帮助自己的时候,音乐再次响起。笛子与板胡的相继出现仿佛在述说着小魏老师心中的一种执著与无助,述说着失学孩子渴望读书但 是又上不了学的心声。这时候就更能体现出小魏老师从最初50元钱的实际目的,从而上升到对学生高尚的爱与关怀,决心要将学生找寻回来的一种情感上的变化。

笛子,从它诞生之时起,就以它婉转动听的音色引起我们祖先的兴趣。笛子作为气鸣乐器,笛声优美悦耳,最近人声。这样一来就像是魏敏芝在亲自 给我们述说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我们能从中感受到魏敏芝的执著,因为笛子的声音高亢,穿透力强,也能听到笛子在向我们诉说魏敏芝心中对找到张慧科的希望,所以这个结果我们确实能体会到,但是我们能这样理解这段音乐,完全是基于前面的故事情节。

笛子过后紧接着的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板胡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板胡和中国其他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 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它不仅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故而

在片中,当小魏老师比较迷惘的时候,三宝巧妙 利用了胡琴类乐器的抒情性强的特点,把主人公内心的焦虑、迷茫、无助等感情充分展现了出来。使得主题音乐再一次与故事情节得到了很好融合,为影片贡献了自 己的价值。也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中国影视网

下载《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与爱国精神》[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本站推荐)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

    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地域性与民族性 俄罗斯,我们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北方邻居,和中国一道盘踞在世界的舞台上。这是一个令无数人感兴趣的国度,从拿破仑的战败到希特勒的战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

    认识肖邦钢琴音乐教案(大全5篇)

    认识肖邦钢琴音乐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比较和鉴赏活动,能够感受和体验肖邦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

    音乐鉴赏课论文--永恒的肖邦

    音乐鉴赏课论文 永恒的肖邦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科1004 姓名: 学号:201048360405 摘要: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

    木偶奇遇记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儿童文学作业 结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分析《木偶奇遇记》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创作背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从民族的角度看,《木偶奇遇记》受到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真......

    试论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试论设计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西方设计观念和设计作品涌入我们的视......

    关于肖邦的夜曲--真正的灵魂音乐(共5篇)

    关于肖邦的夜曲-----------真正的灵魂音乐 经过一个学期的交响乐鉴赏课的学习,使我对中外名曲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此我选择的是肖邦的夜曲,因为我觉得肖邦作为一个钢琴艺术家,而他......

    电影中肖邦钢琴音乐的诠释作用

    电影中肖邦钢琴音乐的诠释作用 电影是一种音画艺术,从最开始的无声电影发展到现代的有声电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美术摄影之外的表达形式。因此每一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