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

时间:2019-05-15 06: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

训练十一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注】

东马塍 [宋]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

①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③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

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选自《战国策》,有改动)【注】 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质:以人员做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矫:假托 .4.下列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训练十一

1.(1)高余冠之岌岌兮(2)无以至千里(3)同是天涯沦落人(4)多于在庾之粟粒(5)山河破碎风飘絮(6)弗之怠(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2.[答案](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2)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1分)巧妙地描绘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1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或: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1分)[解析] 第(1)题中,“暗”表面上描写的是“活水”的不可见,而实际上描写的是“芳”“草”的“碧芊芊”,理解了这一点,再按照炼字题的解答步骤组织答案,即先解说“暗”的字义和运用的手法,再分析其表现的意境特征,最后指出其所达到的表达效果。

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从全诗的意境氛围看,诗人对于田园风光、农耕生活是赞赏的,因此“蚕事正忙农事急”更宜理解为是对农家的理解和赞扬。

3.C [解析] “典”在文中与“主”同义,意为“主管”。

4.B [解析] 楚国东地得以保全,三个臣子的献计是重要原因;昭常的守卫和秦人的援助都是三人计策的具体运用,也是原因。①是太子就是否向齐献地以返回楚国欲问计于老师;④是子良入齐后齐国的反应;⑥是结果,不是原因。

5.D [解析] “昭常假托王命”有误。昭常是奉了王命的,子良说他假托王命只是托词。

6.(1)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

(句意通顺,1分;“谁用”为宾语前置结构,应为“用谁”,1分;“于三子之计”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到“谁用”之前,1分)(2)(齐)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句意通顺,1分;隘,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阻挡”,1分;“出”,使动用法,使„„走出,1分)【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楚怀王去世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500里给我,我才放你回去。你要是不割让给我,我就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致辞给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500里。”

太子回到楚国,登上王位成为王。齐国派了使车50辆,来楚国索取东面的500里土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拥有万乘的齐国,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割让东地给齐国,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打齐国,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现在要割让东地500里,这是割让了东地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请求坚守东地。”

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虽然如此,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请求向西求救于秦国。”

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入。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该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50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50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又派遣景鲤向西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军队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经动员了从小孩到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不锋利,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50万大军逼进齐国的西境,说:“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500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就算了,不然,我们愿意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向南去告诉楚国,向西出使秦国,解除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第二篇:(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6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六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2)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4)歌台暖响,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6)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2.根据要求在下面空缺处填上相应的文字。(2分)羊丢了才想起来修理羊圈,虽说“未为迟也”,毕竟不如把功课做在前面,事先把羊圈建得结实,并时时检查,及时补漏。正所谓“亡羊补牢”,不如“__①___”,一定要把不安全因素(è zhǐ)____②___在萌芽状态。

(1)请在①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四字成语:______________(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①“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②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日前站上母校的讲台,③说完这第一句话就几乎哽咽。④这是他首次应北大“官方”邀请回校,⑤作为一名“另类”的创业成功者与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分享心得。⑥大约在10年前左右,⑦他曾因“北大学子卖猪肉”而引发社会争论,甚至遭到批评。

(1)序号___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出对话的内容。(2 分)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目的地,出租车司机坚持不收车费。他说:“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若当时母亲可以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不同,是为了相爱。”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2013年3月8日,某风景区举行“传递正能量,孝心大接力”感恩活动,景区大门口竖起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写有“你给父母磕头表谢意,我免全家门票作奖励”等字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日下午6时,共有97家、450多名晚辈给长辈磕头,获得免门票奖励。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山北写望 林 逋

【注】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注】 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1)“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知吉州太和县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六

1.(1)锲而不舍(2)朝不虑夕(3)心远地自偏(4)春光融融(5)山河破碎风飘絮(6)伤心秦汉经行处(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2.[答案](1)未雨绸缪(2)遏止

[解析] ①处要填写的成语,意义应与“亡羊补牢”相反,“亡羊补牢”意为“事后补救”,因此所填写的成语要能表达“事先防范”的意义。②处“遏止”意为“阻止、制止”,考生答题时要注意声调符号,不可错写为“遏制”。

3.[答案](1)① 句号应放在引号内(2)⑥ “大约”“左右”去掉一个

[解析] 判断引号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主要看引用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还是一个成分(短语),由于第①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内。而第⑥句的语病较容易判断,属于语义重复。

4.[答案] 示例: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很多颜色,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相爱。

[解析] 出租车司机在解释为何不收车费时所说的“不同,是为了相爱”,对于补充对话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考生组织的答案,只要包含这一意思,都应视为正确答案。

5.[答案] 示例一:“给父母磕头免门票”有助于尊老敬老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现代的不少子女因为忙于工作和小家庭,经常没有时间陪父母,景区这一活动给子女搭建了一个表达敬意的平台。其次,这一活动还提醒子女们,孝敬父母不能只是常回家看看,还要经常带长辈出门转转。最后,这一活动传递的是正能量,即便有商家炒作的成分,仍利大于弊。

示例二:爱心和孝道不能以是否磕头来衡量,更不能拿免门票来做交易。首先,给父母及长辈磕头,只是表达孝心和孝道精神的一种方式,晚辈磕个头并不代表就是孝子,就有孝道精神。其次,孝行是可以被引导的,但绝对不是被要求或被利诱出来的。真正的孝,是关心父母、照顾父母的日常行为,而绝不是为免除门票的偶然为之。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题干的要求较为宽泛,对“上述材料”的看法可以有许多种,为了避免泛泛空谈,考生最好先确定一个较容易入手的评论对象,然后再用一个简明的句子表明态度。在本题材料中,可以作为评论对象的有“风景区”“磕头表谢意”“门票作奖励”等几个方面,从阐述的难度看,后两个比较容易组织答案。

6.[答案](1)观点:山北晚景应是连图画也难以描绘的。情感:对山北晚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示例:尾联写“一曲横笛”惊飞了“蒹葭”中的“白鸟”,以动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并与前两联的“飘黄叶”“湿翠微”等照应,共同营造出一幅幽美、闲适的山居图,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解析] 第(1)题要求概括“观点和情感”,其中“观点”指的是对“山北”之景的评价,即如“图画”那么美。而“情感”则应当是由观点而引发的个人心理反应,即喜爱之情。

第(2)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技巧的赏析,艺术手法的名称已在题干给出,考生要回答的,主要是“动”和“静”所对应的具体内容,以及由此达到的效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尾联所描写的“笛”声和“鸟飞”,都属于动景,甚至连“蒹葭”也因“鸟飞”而带上了动态,因此,其所衬托的静景,只能从前几联中寻找,这也就是题干要求“结合全诗”的原因所在。

7.[答案](1)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亮。)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

(2)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希望告别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从颔联的写作内容看,这两句都是写景,因此,本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地解读出景中所寄寓的情是什么。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仅仅考虑颔联,应当结合全诗,尤其要结合首联对登临原因的说明和尾联对心态的表述。

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答题时,既要关注“归”字的提示,解读出“归隐”的情怀,也要借助“白鸥”这一意象,结合注解,解读出“追求自由”的隐含之情。

第三篇:(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4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训练四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2)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二、语言文字运用(26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消费莫言无非两种方式:一是买莫言的书,二是谈论莫言获奖。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__①__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__②__(xié)更多人把莫言往魔怔的旋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③家乡要种万亩高粱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

(1)在上文①处填入一个词语,最恰当的是(1分)()A.一臂之力

B.赤手空拳 C.孑然一身 D.一己之力

(2)根据拼音在②处写出一个汉字。(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句子③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封感谢信,按要求答题。(3分)

感谢信

培英中学领导:

①我的女儿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成为了一位残疾姑娘。②一年多来,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给她补课,替她交作业。③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女儿战胜了伤残,如今已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④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师给她送来的“身残志坚”的条幅,这句话更是成为了激励她奋斗的座右铭。⑤老师和同学们关心残疾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⑥我们全家向董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学校领导给予他们表扬。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王嘉彰

(1)信中第______句应调至第______句的前面,这样信的思路才顺畅。(1分)(2)从感谢信的写作格式要求看,这封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请指出来并修改。(2分)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1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醒行人等候红灯时不要挤到斑马线上,交警部门拟在斑马线两端画上停止线,并在上面写一句提示语,下列最得体的一句是(2分)()A.不要急,欲速则不达

B.请在线后等候 C.越线阻道,定罚不饶 D.亲,要谦让哦

6.下面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 分)①在争论各自喜欢的足球队的比赛表现时,②两个公司职员互不相让,③最后大打出手。④资深足球评论员李伟恰好遇上,⑤制止了他们。⑥为了防止这类现象不再发生,⑦李伟提醒广大球迷要摆正心态。

(1)有歧义句子的序号: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合逻辑的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简要说明某校高三学生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下楼疏散的路径。(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在《光明日报》 “汉字‘宜简不宜繁’,你怎么看?”的调查中,某专家提出了“中小学生应该学点儿繁体字”的建议。

对于“中小学生应该学点儿繁体字”这一建议,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训练四

1.(1)士贰其行(2)臣生当陨首(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座中泣下谁最多(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2.[答案](1)D(2)挟(3)在“家乡要种万亩高粱的说法”前加介词“对”或“对于”。

[解析] 第(1)题中,“一臂之力”与“一己之力”较难区别,前者通常指给予别人帮助的力量,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力量,从上下文看,应选D项。第(2)题中“裹挟”意为“形势、潮流等将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第(3)题的语病在于介词残缺,导致句子的主语不明确。

3.[答案](1)④ ③

(2)①“此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要顶格写。②落款部分末行要注明写感谢信的时间。

[解析] 第(1)题,第④句属于原因,其中“尤其”呼应了②中的“老师和同学们”,而第③句则表结果,因此第④句应放在第③句前。第(2)题考查了应用文格式,是近年较少涉及的考点,考生可作为常识记下来。

4.[答案] 示例:要重视古汉语的传承和方言的保护。古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汉语阅读能力的欠缺,会对理解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方言则是地域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古汉语,有利于增强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因此,要加强古汉语学习,要为方言的使用留出适度的空间,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开设方言课程。

[解析] 从题干的要求看,评论的对象是“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因此考生表达观点时,最好要把这两个概念都包括进去。至于理由,则可以根据“方言与古汉语”的不同,分别给予阐述。

5.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判断时,要注意“交警部门”“提示语”等要求,不宜选择带有命令、禁止语气的句子,如A、C两项,也不能选择开玩笑的口气,如D项。

6.[答案](1)② “两个公司职员”可改为“公司的两个职员”。(2)⑥ 删去“不”。(或把“防止”改为“使”)

[解析] 第②句歧义的原因在于“两个”这一量词既可修饰“公司”,也可修饰“职员”,因此,如将句子修改为“两个公司的职员”,并没有消除句子的歧义,可改为“公司的两个职员”。第⑥句中“防止”是否定词,与“不再”连用时,句意变成肯定。

7.[答案] 示例:高三1、2、7、8班从西楼梯疏散下楼,高三3、4、5、6班从东楼梯撤离。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图中的班级根据楼梯出口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尽量简明的语言将图中内容转换为文字。其中“高三3、4、5、6班”也可表达为“高三3~6班”。

8.[答案] 示例:我认为“中小学生应该学点儿繁体字”的建议合情合理。首先,学点儿繁体字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在阅读古籍、欣赏书法作品等学习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繁体字,如果不学点儿繁体字,在理解和欣赏方面就会有障碍。其次,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进行中文交流时普遍使用繁体字,学点儿繁体字既有助于与其交流与沟通,也有助于提高阅读其中文书刊的效率。(如有其他看法,源于材料,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确立本题的观点时,不宜反对学习繁体字,因为题干中已将“繁体字”学习定性为“学”,即不一定达到“写”的程度,并且在数量上做出限制,即“一点儿”,在这些 3

前提下,如果表示反对,理由很难服人。至于赞同的理由,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考虑生活、交际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如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二是从对文化传承的好处着眼,特别是与古代文化知识和汉字书法有关的文化活动。

第四篇:(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33 默写+文学名著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训练三十三 [默写+文学名著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把酒临风,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石门村的这个方塘,大概有上百年历史了。青石砌岸,铸铁围栏,古柳环保,古色古香,历经风雨而不摧。微风乍起,______________,也算是村中一景。方塘汇聚了来自大山的涓涓细流,丰丰盈盈地储满了全村人的希望,一年到头,养育着小村子干渴的喉咙。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兴起一阵波澜

B.涟漪泛起

C.一池碧水泛起涟漪

D.吹皱一池碧水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专家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脸部会出现皱纹,这是脸部骨骼萎缩造成的,而不是皮肤本身的变化。研究人员对60名年龄在25~65岁之间男女的面部骨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当面部的一部分骨骼溶解,骨量紧缩后,就会在皮肤下面留下空隙,进而出现皱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不要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信中介绍,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然而,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很不相符。只要市民不直接施舍街头流浪、乞讨者,街头的流浪乞讨现象将大大减少,这将净化惠州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市容环境,惠州也将更加美丽。

你如何看待救助站致信市民呼吁不要施舍流浪、乞讨者这一现象的?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觉慧听说了督军利用职权殴打进步青年的事十分气愤,加入了请愿队伍。一群人来 1

到督军署,士兵们严阵以待。最后,学生们推举的代表顺利见到了督军。(《家》)

B.曹军和西凉军马在潼关交战,曹军抵挡不住,马超率将直入军中捉拿曹操,曹操情急之下割须弃袍而逃,甚为狼狈。(《三国演义》)

C.雷参谋是吴少奶奶以前的恋人。他趁着吴荪甫不在家时来见吴少奶奶,并献给她一本虽然破旧但被其视若珍宝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子夜》)

D.面对法庭的指控,爱斯梅拉达拒不承认,检察官建议用刑。爱斯梅拉达被押送到拷问室,看到各种刑具,还没等到用刑,爱斯梅拉达便全部招认。(《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有幸娶了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并通过贿赂的手段从政府手中低价买到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欧也妮葛朗台》)

6.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尤二姐道:“三妹子他从不会朝更暮改的。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他已择定了人,你只要依他就是了。”

“三妹子”择定的人是谁?他们的婚事成功了吗?请简述事情始末。

(2)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因此,为了给这次远行做好准备,他(涅赫留朵夫)现在就得到乡下去一趟,把他在那边的事料理妥当才行。

“远行”的目的地是哪儿?涅赫留朵夫为此去了哪里?决定了什么事?

答第()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高山积雪

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弟兄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之机会。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待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了,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

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有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地拥挤中,积雪感到了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

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地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和其他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自己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需。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

有时,积雪也想起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时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个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离世俗的积雪在高山的开导下摆脱了孤独寂寞、闷闷不乐的情怀,日夜期盼、想方设法地去开启生命的旅程。

B.快速奔跑的积雪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渐渐明白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炼。

C.积雪看到人世间的善与丑,想起自己的故乡。此时它情感复杂,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归乡之心。

D.积雪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中,感受到人类的睿智,体会到自己要奋发向前,一如奔流入海的河水,分秒不辍。

E.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并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与感悟。

8.第四段写道:“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造成积雪激动与悲伤的原因各是什么?试联系上下文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末尾写积雪之水汇入了大海,你从中体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十三

1.(1)夙兴夜寐(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未云何龙(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其喜洋洋者矣(6)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2.[答案](1)养育 滋润(2)D

[解析] 画横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养育”不能搭配“喉咙”,修改的方法除了参考答案外,还可以将“小村子干渴的喉咙”改为“老老少少的石门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可以从内容和语法两个角度判断,A项“波澜”不符合“方塘”的特征,也与“微风”的语境不搭配。B、C两项的主语与前一句不一致,不但使语气显得不连贯,也存在着语言生硬,与材料整体语体风格不一致的问题。

3.[答案] 骨骼 萎缩 皱纹

[解析] 提取关键词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将材料先压缩为一句话,然后从句子中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特征的词语。材料中的第一句是一个明显的中心句,将这一个句子稍加压缩,即可得到一个主谓句“脸部皱纹是脸部骨骼萎缩造成的”,从中即可得出三个关键词。

4.[答案] 示例一:施舍流浪、乞讨者会纵容不劳而获的现象,救助站可有效解决流浪、乞讨者的困境。首先,我国已有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应由政府出面救助,提供合情、合理、合法、安全和及时有效的帮助;其次,能够避免不劳而获者乞讨骗钱,这种利用人的同情心来骗钱的手段,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助长了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又是对人们助人为乐精神的一种亵渎。

示例二:城市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市民仍应对流浪乞讨人员伸出援手。“乐善好施”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落魄的时候,相信没有人愿意大白天跪在路边乞讨,乞讨者在用年龄、身体和背景等方面证明他们的确需要帮助。口袋里的硬币容易漏掉,如果把这些零钱施舍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啊。

[解析] 题目要求对“不要施舍流浪、乞讨者”做出评论,表面看好像只能反对,不宜赞同,但事实上,由于这种呼吁是由救助站发出的,而且材料明确提示“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因此,评论的观点完全可以是赞同的。当然,不管是反对还是赞同,观点的立足点都应当是对“救助的方式”进行评论,而不能对“是否该救助”进行评价。至于理由,既可参考材料中提到的“城市形象”,也可以从救助实效、救助目的等角度进行阐述。

5.[答案] AD(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解析] A.应当是“学生们推举六名代表要见督军却被拦住,学生们抗议后才得允许”。

D.应当是已经用刑后。

6.(1)柳湘莲。尤三姐发誓非柳湘莲不嫁。贾琏外出,遇柳湘莲,提起此事。柳湘莲欣然同意,并把鸳鸯剑作为定礼。后柳湘莲与宝玉闲聊,得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欲退亲。尤三姐听说后羞愤难当,抽出剑在柳湘莲面前自刎。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

(2)西伯利亚。涅赫留朵夫回到库兹明斯果耶庄园,决定不再亲自经营土地,而是把它廉价(比周围一带的土地租金低三成)租给农民。后来他又去了从姑姑名下继承的庄园(和玛丝洛娃相识的地方),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送给农民。

7.[答案] AC(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解析] A.积雪没有“想方设法”,应改为“不知不觉地开启生命的旅程”;C.积雪无归乡之心,因为“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8.[答案] ①积雪看到流水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价值意义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②身边的流水被人取走,积雪觉得他们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他们感到悲伤。(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时,可根据题干先定位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第四段后半部分。然后从文章中筛选出阐释积雪情感的关键词语,如“夭折与不寿”“死得其所”,从中归纳出“激动与悲伤”的理由。

9.[答案](示例)人生哲理:终点也就是起点。(2分)积雪之水汇入大海后,完成了生命的旅程,生命也结束了;但海水又可以变为云气,化为白雪,孕育新的梦想。人生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每一个阶段的完成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阶段的起点。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不断发展,生生不息。(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和评价,题目有一定的开放度,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开放度体现在答案不具有唯一性。限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悟必须由“积雪之水汇入了大海”引发,即在内容上必须与目标(归宿)、新生、容纳、转化等有关;二是对感悟的分析,必须结合文本中的“积雪”形象,即答题时应当出现“像积雪那样”的有关说明。

第五篇:(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41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四十一 [默写+文化经典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某讲座的开场白,存在四处不足,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①为了迎接《海西电影展》的到来,②营造同学们的文化生活,③陶冶同学们的情操,④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水平,⑤我校学生会特邀著名电影艺术家张小歌莅临我校作题为《如何欣赏电影艺术》的讲座,⑥张小歌先生在影视评论方面论著颇丰,且很有真知卓见。⑦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小歌先生的光顾!

(1)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第________句,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有病句的是第________句,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有错别字的是第________句,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词语使用不当的是第________句,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时间”为开头,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2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在厦门五星级风景区鼓浪屿,一波“创意”店名,可谓风起云涌,它的“潮头”当属龙头路上的“陈罐西式茶货铺”。这家2010年就已经开业的茶货铺由于有大量罐装茶叶,再加上合作商姓陈,于是店主灵机一动,取了这么个店名。去年年初,这个特别的店名在微博的转发下一炮而红。一家走红,万家跟风。继“陈罐西”之后,“周星瓷器店”“张伯芝华士酒吧”“张伯芝士汉堡店”等借用明星名字谐音的店名纷纷出现,甚至连卖香肠的流动摊点,都打起了“谢亭疯烤香肠”的旗号。几个月前,龙头路一家正在装修的茶店,以其“联邦调茶局”之名再次引燃网络。

对发生在鼓浪屿的“创意”店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述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化经典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②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③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 ①抑:但是,不过。表示转折。②倦:疲倦。③诬:诬陷、欺骗。

(1)子游认为何为“末”?(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子游的质疑,子夏做出了怎样的辩驳?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李安:心中卧虎

①2013 年 2 月 25 日,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八十五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导演四项大奖,为此记者柴静对他进行了采访。

②柴静: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比如说您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您在当中把握得游刃有余,里面有您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③李安: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中,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④柴静: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

⑤李安: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

⑥柴静:您不怕失败吗?

⑦李安: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一个让他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心态是他需要的,心理状态的良好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

⑧柴静:以您现在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您的敬重,您还会有这种担心吗?有被淘汰的恐惧。

⑨李安: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⑩柴静:以往您曾经说过,您说您摸着您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您有吗?

11李安:有,当然有。○

12柴静:什么样的感觉? ○

13李安:○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的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14柴静:我看到您上午说,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过很大的折磨,感觉就○

像您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没有尽头的样子,那是因为什么?

15李安: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

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16柴静:您说过您曾经颓废得想要放弃,我看以前所有您拍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

过颓废这个状态。这次是怎么了?您担心过自己可能到不了那个头吗?

17李安: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18柴静:您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您会发觉自己的○

未知,这个电影让您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19李安: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像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

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只老虎,还是搞不定。

20柴静:这个老虎对您来说是什么? ○

21李安:这个不能讲。○

22柴静:是您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 ○

23李安:您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

跟老虎有关系。

24柴静: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

25李安: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

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选自《名人传记》2013年第 4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李安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他不熟悉的题材,是因为他希望在拍摄中找到新鲜感和刺激,让自己的斗志不消失。

B.李安现在在电影界有地位,受大家的尊重,但他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要被淘汰。

C.派在海上漂流,看不到出路,没有尽头,李安在拍片的时候就受过这样的折磨。

D.抱着一种对信仰的好奇渴望,一种想要受苦受难的感觉,李安决定要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E.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曾颓废得要放弃,以前每次拍电影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他觉得最难熬的。

18~○25段用了追问的访谈技巧,结合文章说说这一技巧的好处。(4分)7.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题目是《李安:心中卧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虎”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四十一

1.(1)虽九死其犹未悔(2)士贰其行(3)虚室有余闲(4)渔舟唱晚(5)谁家新燕啄春泥(6)纵一苇之所如(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2.[答案](1)① 《海西电影展》 “海西电影展”

(2)② 营造 丰富

(3)⑥ 真知卓见 真知灼见

(3)⑦ 光顾 光临(或到来)

[解析] 第①句中,“海西电影展”是一次活动的名称,应使用引号,只有书籍、篇名、杂志名等才可以使用书名号。第②句中,“营造”与“生活”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可更换“营造”为“丰富”,也可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改为“校园文化氛围”。第⑥句中的成语应为“真知灼见”,意思是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第⑦句中,“光顾”是商店对顾客来临的敬辞,一般不能用于来宾身上,应改为光临或到来。

3.[答案] 时间好比一位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好流血的伤口。

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解析] 例句中“书籍好比一架梯子”“书籍如同一把钥匙”的结构很容易把握,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形式,而“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两句却是兼语结构,如果仿写成“时间如同一位法官,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就犯了结构不相同的错误。

4.[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取“创意”店名的做法可取。首先,这样的名字朗朗上口,好读好记,而且有的店名不仅套用明星名字的谐音,也能表达自己商店的特色,富有新意;其次,取有创意的店名,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能很快扩大店铺的知名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创意”店名优势在“创意”上,鼓励使用“创意”店名,有益于弘扬创新精神。

示例二:我认为取“创意”店名的做法不可取。首先,即便字面上没有借用明星名字,但说到底还是走谐音套路,一个两个是创意,多了就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其次,鼓浪屿有“琴岛”之名,向来以高雅面目示人,大量类似店名的“恶搞”,破坏了鼓浪屿的文化环境;再次,这些所谓的“创意”店名,其实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扭曲,任其泛滥,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观点明确2分,理由5分,阐述合理、连贯,要答出三点)

[解析] 对于“创意”店名,考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肯定其“创意”,二是反对其恶搞与跟风。阐述理由时,考生还要注意到“商店”和“风景区鼓浪屿”这两个重要前提,要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作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理由,以增加论述的说服力。例如,“商店”的目标是顾客,“创意”店名显然可以增加顾客的关注度。再如,风景区的特点是游客众多,而“创意”店名如有不当,其社会不良影响就会加大。

5.[答案](1)洒水扫地,陪客说话,迎送尊长等日常小事。(2分)

(2)子夏认为,“道”如草木,草木要区别不同的种类,教育的内容也应有先后次序;(2分)先要教授基本的,易于掌握的,然后再教难懂、高深的大道理(即循序渐进)。(2分)

[解析] 第(1)题考查对观点的概括,答题时,只要能根据“末”字的提示,找出“洒扫应对进退”,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即可。

第(2)题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子夏的观点是“言游过矣”,而支撑他这一观点的理由应当是之后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君子之道”有先后之序,二是“君子之道”不可“诬”。在这两个理由之后,子夏还对自己的理由进行了总结,即“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考生答题时,应立足原文内容,将这两层意思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参考译文】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叫他们做做洒水、打扫、接待、迎送的工作,那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罢了。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怎么办呢?”子夏听了这话,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一项先传授呢?哪一项后传授呢?道就像草和木一样,是要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歪曲呢?按照一定的次序去传授而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6.[答案] BE(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16自[解析] B.从第⑨自然段可以看出李安是为了诚恳,为了给观众一个交代;E.从第○

然段中柴静的提问“以前所有您拍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个状态”可以看出,并不是每次拍电影李安都有这样的感觉。

18段记者提出的问题“这个电影让您发现自己的什么呢”,7.[答案] 对于○李安没有一

下子说清楚,(1分)用追问能让李安顺着记者的思路继续回答,直至把问题解释清楚,从而让读者明白李安在创作电影时的一些感悟,(2分)同时也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理解。从新闻访谈的文体特征看,“追问”的目的应当是让受访对象回答一些观众最想知道的问题,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看,“追问”应当能够推进内容的深入,同时使文章结构关联更加紧密。本文中,读者(观众)最想知道的是李安的创作意图,但当记者提出“发现自己的什么呢”时,李安却用“很难讲”作答,并提出了一个更加不好理解的比喻——虎,因此,为了让李安讲清楚自己的想法,也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记者势必要往下“追问”。

8.[答案] ①这只虎是李安心中的欲望,(1分)也是恐惧。(1分)②有时候连他自己也说不出它,搞不定它,它给他危险,给他不安。(1分)③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李安保持精神上的警觉,(1分)才激发李安全部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1分)④李安在拍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正是克服了恐惧,激发了欲望,才能成功。(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既要回答出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也要结合文本回答出这一“词语”与文章主题、写作意图等的关系。本题中,要谈论对“虎”的理解,首先

18~要回答“虎”在李安话语中的含义,这一点,考生可从①~⑩段归纳出“担心、害怕”,从○

25段中归纳出“欲望、追求”。其次,还要结合李安的电影,解释“虎”与李安成功的内在○

关系,从而回答出为什么说“心中卧虎”是李安最主要的特点。

下载(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专用)(新课标)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11 默写+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