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

时间:2019-05-15 06: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

第一篇: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

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预防教育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青少年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等情况,对于国家、社会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国各地区和有关人士的重视。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等方面作案越来越多,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到国家的未来,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的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职能中门一项光荣的职责和重要的任务。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它与青少年所处的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和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人的举止行为肯定是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是出于他们的需要。年轻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说安全出于自觉。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面上讲有社会、家庭、学校和网络等方面的因素。

(一)、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

1、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里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

2、辨别是非能力差。青年少阅历浅,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容易被人利用,一旦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就会是非不辩,良莠不分,走上犯罪道路,例如某初中生刘某在本市某网吧上网时认识了一网友陈某,陈某为社会闲散人员,经了解两人同住一小区内。为了讲哥们义气,刘某帮助陈某入室盗窃、抢劫数次后被分安机关抓获。

3、受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青少年犯罪在犯罪前大多数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酒店、舞厅、卡拉OK厅,抽好烟,喝名酒、穿高档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

4、法制观念淡薄。犯罪的青少年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初中毕业的不计其数,法制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无印象,往往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多数犯了严重罪行后全然不知。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1、生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多以“有钱”为荣,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信念,总认为别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凭什么就不该有。加之社会上拜金主义,腐败之风以及贫富差别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特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全国城乡各地,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都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自然而然产生模仿心量从而走向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1、家族结构缺损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在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由于缺少正常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同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从而形成孤僻、冷淡的性格,甚至会走向极端,变得冷酷、残忍。而这种家族中的父母往往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放任自流,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2、家族教育失当导致青少年犯罪。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的沟通交流,2 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处于危险年龄的青少年违规违纪,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太高,教育方式又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一言一行处处受家长的支配,稍有过错,就会被训斥或打骂,使青少年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家里没有温暖,常常会远离家庭,在同学、同龄人、同经历的人群中寻找同情和温暖,遭到坏人的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娇生惯养,养成青少年“四肢不清,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我,使他们观念模糊,骄傲自大,任性自私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一旦遭到挫折又变得非常脆弱,悲观失望,怨天忧人,自暴自弃,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原因

1、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一些学校领导重视的是生源、荣誉,老师拼命地抓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理想、道德、法制的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

2、有的学校责任心不强,对校规校纪抓得不严,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上不上课,无人过问,使他们无故逃学,浪迹社会,结伙成群,互相传染不良习性,加之没有及时发现与制止,久之使他们胆大妄为,蔑视校规,从而走向犯罪。

3、学校在具体教育中法制教育和联系实际缺乏,盲目超越阶段,忽视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加这有些老师歧视后进生,动不动就批评,甚至侮辱人格,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影响身心健康,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

4、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不良的“苗头”性问题进行抵制。

(五)、青少年犯罪的网络原因

1、网络经营管理不规范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网吧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违反国家有关“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故意吸引在校学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留青少年在网吧过夜,为其提供方便,更有甚者还帮助学生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对发生在网吧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包庇,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场所。

2、利用网络结伙作案。青少年个人力量,智力等能力相对比较弱,要凭借个人能力实施暴力犯罪,诈骗犯罪,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寻找伙伴,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是此类案件的显著特点。几个或一伙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动前进行计划、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后按所起的作用大少瓜分赃款。从而形成获取信息,约见网友,实施骗抢,按应销赃一条龙的犯罪流程。

3、通过网络利用色相作案,一些青少年犯罪等通常利用极其诱惑的“女性网名”,寻找男性网友聊天。寻找到目标认为可以成为犯罪对象时,犯罪组织里的女性犯罪分子便“闪亮登场”以娇媚的语气电话约男网友到某地见面,进行交流。男网友警惕不高就信以为真。准时赴约,被犯罪团伙骗抢。

二、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

(一)、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良好品行起着潜移化的作用。搞好家庭预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16岁以下的孩子都没有工作,他们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及亲属的支持,为此,父母对孩子手中钱的来源和去向,一定要心中有数,如孩子经常出没消费场所购置消费品是否与你给的钱平衡?他消费是否高于你给予他的?如果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毫不心疼,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对他的消费要加以控制。

2、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形式最明显的区别是青少年共同作案,哥们意气重,他们聚在一起,互相壮胆,很可能瞬间成为阶下囚。因此,父母对孩子所交的朋友要了解,经常对孩子敲响警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警惕孩子的诺言。现在有的孩子不善于与父母交流,与父母明显存在代沟,有的孩子在外面做了违法的事,回来后来不是回避父母,就是编造谎言欺骗父母,一次欺骗得逞,他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撒谎,久而久之养成侥幸心理。对此,做父母的要主动和孩子谈心、交流思想,从中捕捉孩子的思想动态。同时,父母要注意观其言、察其色。如果发现孩子说谎,要及时了解他说谎的目的和动机,不要被孩子的谎言蒙住双眼,要知道所有的诈骗犯都是以谎言蒙蔽了被害者。

4、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些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往往忽 4 视了自己的表率作用。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母的如果赌博,当着孩子的面收礼受贿,做出违法的事,就会给孩子纯洁的心灵抹上阴影。这样的父母用再深的道理教育孩子也无济于事,在孩子眼中,他们已失去了教育人的资格。因此家长只有自己做好样子,才能让孩子敬重信服。

(二)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

1、教书和育人并重,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品德、个性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宣传和灌输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提倡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弘扬正气的优良的民族传统。经激励青少年学生自强、自立、自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2、进行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能准确地预测只有学法并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地避免误入歧途,自觉地抵制犯罪的诱惑。学校通过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把守法化为自觉的行动。

3、开展性教育,普及性知识。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展开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知识的普及,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科学地认识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消除性神秘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增强自身对不良性刺激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使青少年的性犯罪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

1、社会动员,全力推进。各级行政、司法、教育、宣传组织要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利用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通过以案释法、法制论坛,选派法制校外辅导员等多种形式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法律观念。

2、花大力气净化社会环境,目前在一些地区“黄潮”又呈抬头的趋势,公安、文化与出版部门应当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杜绝色情淫秽暴力书刊和淫秽物品,大力推荐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作品,多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3、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律体系。以便社会各界,包括青少年自身有一个行为的衡量标准和准则,做到有法必依。另外,应当进一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注意研究青少年自身缺点,对他们予以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保护,力争创造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4、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岗位与务工人数失衡,造成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5、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6、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政府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的工作,政法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进行引导、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7、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团组织应以社会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问题,要不断的开展各种健康、向上、活力的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到有关学校、居委会、乡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适时的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要积极的作好青少年犯罪的感化、教育、挽救工作,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了祖国的明天,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康树华 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 2003年 6 3月

(2)《青少年研究》 杨晓梅 1999年 第7期

(3)《青少年犯罪预防定罪量刑及案例解析》杨忠 中国科技化音像出版社 2003年9月

(4)《呵护权利—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法律实务》 纪红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4年9月

(5)《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研究》康会发 王汉林 2000年

(6)《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王艳丽 2007年 第3期(7)《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钟其璧

第二篇:违纪与违法区别

违纪与违法区别

此次李俊夫被查,在广州市纪委官微的通报中,表述为“涉嫌严重违纪”,与去年12月广东省纪委通报广州市原副市长、增城市市委原书记曹鉴燎被查时的表述相同。上周五,中纪委网站公布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被查的消息时,表述则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在党员干部“落马”信息通报中,“违纪”和“违法”两个词的使用,到底有何差别?

据法律人士介绍,违纪、违法和犯罪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违纪主要是指违反一个组织内部纪律的行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一般指的是违反党的纪律;违法指的是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犯罪则是专指违反我国刑法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从危害程度看,犯罪的危害性最大,违纪最小,违法居中。

一位纪委相关人士解释,党员干部涉嫌违法、犯罪,就必定涉嫌违反党的纪律,反之则未必。在一些案件通报表述中,有的说“涉嫌违纪”,有的则说“涉嫌违纪违法”,但并不是说“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就不违法,之所以当时只表述为“违纪”,可能是因为对其是否有违法事实还有待进一步核查,最终的定性应该以最后的处理或审判结果为准。

第三篇:文明信访与违法信访的区别

问: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信访人可以对下列五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者不服下列五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即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具有立法权的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非行政机关,主要是一些事业单位。(3)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4)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问: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哪些规则?

答: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受法律保护,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对信访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给予了充分保护,同时,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重申了信访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对应的义务:

一是,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二是,信访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信访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三是,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四是,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但应当同时遵守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第十六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

问: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关于维护信访秩序主要有哪些规定?

答:公民的提出建议权和申诉权受宪法保护,但宪法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好的信访秩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针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条例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对于信访人违反上述规定的,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由接待信访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劝阻、批评和教育;第二,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第三,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对种种复杂的情况,行政机关既要防止片面强调表面的稳定和秩序,压制或者阻挠人民群众依法信访,也要防止无原则地迁就信访人不适当或者违法的信访行为,削弱管理、害怕管理甚至放弃管理,导致发生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情况。

问:哪些纠纷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

答:社会纠纷一般分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和刑事纠纷三种,不同的纠纷有不同的法定解决渠道。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由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民事纠纷的,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以其他书面形式达成仲裁协议的,依据仲裁法申请仲裁。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或者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

问:什么叫异常访?

答:采用不正常或者违法的行为和手段到国家机关反映问题的为异常上访。如:打横幅、呼口号、散发传单、游行示威、绝食、自残、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堵塞交通、将老弱病残者弃置在信访场所等。对异常访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对情节严重,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何为依法有序上访?

答:《省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国家机关提出。信访人应当首先向当地国家机关反映信访问题,由当地国家机关作出处理或答复。只有在对当地国家机关的处理或答复不服,且有正当理由时,才可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问:《信访条列》对维护好行政中心门口的秩序有何规定?

答:省、市、县行政中心门口秩序的维护工作有公安部门负责,对妨碍信访秩序、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上访人员,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将其带离,对违法的集体访、异常访的组织者,公安部门依法传唤,根据情节轻重,及时处置。

第四篇:论宪法基本原则

论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然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宪法基本原则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而认真、全面地分析和归纳宪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了解宪法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间的历史联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世界各国宪法与宪政理论和实践的考察表明,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法国启蒙思想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自由的人民根据契约协议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就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因此,从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的天赋权利不可转让、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以来,西方国家在形式上一般都承认人民主权,并将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的一项首要原则,而且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主权在民。如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日本1946年宪法规定,“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意大利现行宪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在宪法所规定的形式和范围内实现之”,等等。但这些形式上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了。在生产资料资本家个人占有的社会中,只能是有产者的权,人民主权则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在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人民主权才有可能实现。

尽管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规范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如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那样明确规定的主权属于人民,而只看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但实际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自己的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质上也就是主权在民。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尽管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社会中的人,因而当人权与某一个体的人相结合时,不能不打上这个人所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烙印,从而使人权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就人权最原创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应有权利、道德权利。而且,虽然在人权源起于何时问题上,学者们有所谓人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在法律之后产生的,或者认为人权是随着人类的生产而产生的等不同论断,但人权口号由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最先提出这一点上,则认识基本一致。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仅国家政权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之上,而且还公开推行等级特权和不平等。随着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就强烈要求摧毁君权神授学说,要求建立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因此,17、18世纪的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强调人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在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权口号的指导下,资产阶级开始进行了争取人权的Dou.Zheng.。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后,人权口号逐渐被政治宣言和宪法确认为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同样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虽然在措辞上,社会主义宪法并未直接合作“人权”一词,但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对基本人权的确认。如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就是基本人权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说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柄质特征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表现,因此,如果宪法不对此加以规定,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只能是抽象的原则。

必须明确的是,由于资本主义宪法所体现的基本人权原则以资产阶级所有权为核心,因而虽然其宪法规范往往以公民普遍享有人权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的特点在于以人权的普遍性掩盖人权的阶级性;社会主义宪法则在具体规范中,公开限制少数敌对分子的部分人权,其特点在于以人权的阶级性谋求人权的普遍性。

三、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指统治阶级按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如洛克认为,政府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潘恩也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这种主张对于反对封建专制特权,确立和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在其宪法规定和政治实践中贯彻了法治原则的精神。在他们看来,宪法本身就是国家实行法治的标志,并且一般都在宪法规范中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作为1971年法国宪法序言的《人权宣言》宣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全国人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除德行和才能的差别外不应有其他差别,等等。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基础是资本的特权,因此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不可能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使法治原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果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是体现资本特权的法治,那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则是以消灭特权为目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不仅宣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且还规定国家的立法权属于最高的人民代表机关。这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宪法和法律具广泛深厚的民主基础,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且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坚强的后盾,从而使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有了真正实现的前提条件。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力制约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取决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尽管导致近代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但从政治的局面而言,则是国家权力所有者的转换。也就是说当国家权力从过去由少数人所有,转变为至在形式上由多数人所有,亦即人民主权出现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相互分离。为了保障国家权力所有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使这种保障机制具有足够的权威,确认权利制约权力的国家根本法也就应运而生。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有明确规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殃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分权原则亦称公权、制衡原则。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分成几部分,分别由几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制衡则是指这几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保持一种互相牵制和互相平衡的关系。分权原则是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根据近代分权思想确立的。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代替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方案。1787年美国宪法就按照典型的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国家的政权体制。法国《人权宣言》则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受美、法等国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均以不同形式确认了分权原则。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实践看,分权原则对于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辞职,虽然是资产阶级垄断集团相互倾轧的结果,但分权原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的日益扩大和立法权的日益缩小,分权、制衡原则也正在日益走向衰落。

第五篇:论中国梦与青少年

论中国梦与青少年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的就职宣言。并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在风雨中前行。为了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了国家的强大,一代代的炎黄子孙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宁静。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击败了侵略者,文人学者用自己的武器,冒着生命危险,鞭挞了多少卖国求荣的叛国者,记载了无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因为他们心存梦想,所以,他们锲而不舍,为了梦想奋斗。

民族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对于民族而言,梦想可以凝聚力量,改变历史。对于个人来说,梦想可以超越现实,创造生命奇迹。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生因梦想而伟大。一旦有了梦想,就有了一个人生的远大目标,从而让梦想带着自己在辽阔的天空自由飞翔。梦想就是一双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的生命,摆脱平庸,克服服人生弱点,走向成功。

总有一些人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但是我想:青春怎能漫无目的、停留在十字路口?青春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应该是面对峰回路转,披荆斩棘,为之不舍的奋斗。青春是树立梦想并朝着梦想为之奋斗的大好时间。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由浮躁走向现实,又彷徨走向坚定,并迈向成功。

美国的第六任总统林肯一个全世界为之叹服的伟人,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因为怀揣梦想,他才能屡战屡败后再败再战。他曾对自己总结,家庭贫寒,母亲早亡,孤苦奋斗,厄运不断,屡次经商两次失败,十一次竞选失败。为此也曾心碎过,痛苦过。有好多次,都绝望之极,担心自己能不能再爬起来。在这样极度贫寒的生活中,面对屡战屡败的结果,能有几个再败再战,永不放弃,继续朝着梦想走,并一直坚持,最后走向成功?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梦想是一种力量,它是人前行的动力之源,可以激发一个人所有的潜能。

小草之所以坚强,不只是因为它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它梦想点燃自己,因为坚定梦想,它学会了面对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抱怨、不气馁,学会了百折不挠。青松之所以壮美,杨柳之所以潇洒,翠竹之所以秀丽,都是在各自的一片土地展示生命的辉煌。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才会懂得,草木的一生,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花开花落,春去冬来,一生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朵不起眼的小花,走着自己人生轨迹,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寻找着自己的精彩,虽平淡无奇,却也其乐融融。有梦想就有追求,就会有无尽的力量。

有人说:“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是啊,上帝没有给我们一双翅膀,却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梦想是一对翅膀,带着我们飞向**蓝的天空,每个梦想都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我们迈向成功的彼岸。每个梦想都是心里面的一颗种子,它的明天将会是一颗苍天大树。

人生要学会驾驭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在生活的大海中朝着梦想航行,我的梦想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梦想,脚踏实地,方能一往无前。这就是我的梦,一个既现实又简单,一个不是梦的梦。我喜欢这样的梦,在梦里天那么蓝,湖水那么的清澈,那样绿,梦想永远是泪和汗洒在一起的,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坚定自己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莫要笑我们少年轻狂,因为年少,因为青春,所以我们敢有梦,敢去追求,千里行始于足下,我用蛙步积成中国行,圆我的梦,圆我们的中国梦。

当代大为了实现中国梦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其次,要有良好的兴趣爱好,确立明确的个人目标;第三,要有健康的体魄,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第四,要关心时事,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第五,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第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把“我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件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定能实现!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落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至1978年间,生活较之以往虽大大改善,但那一段灰暗时期,仍然是过着食不果腹,人人自危的日子。他们说,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那以后,人民吃饱了,穿暖了,脸上的笑容变得真切、发自肺腑。听完他们的讲诉,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变得多样精彩,但总觉得距离实现中国梦还有待努力。因此,为了我们,为了国家,为了世界,我们应团结起来,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我们应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青少年为了实现中国梦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其次,要有良好的兴趣爱好,确立明确的个人目标;第三,要有健康的体魄,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第四,要关心时事,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第五,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第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把“我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件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定能实现!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落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叫梦想。它是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领着我们永远的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的前行。因为它,我们未曾止步不前;因为它,我们迎难而上;因为它,我们不断的去奋斗、拼搏。

中国梦,流淌在岁月;中国梦,流淌在古人的思想里;中国梦,流淌在我们当今世人的心里。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强烈冲击“天不灭,道亦不灭”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国梦”吹拂亿万国人的心,一如“春天的故事”在人心间生根发芽。“中国梦”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望,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在美丽中国,实现安居乐业,追求事业成功;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情舒畅,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平等有序的和谐社会中;它是通过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凭着根植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在不远的未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既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的深情凝练,也是对普通个体人生价值的表达和升华。

梦想实现不易,复兴之路艰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艰难求索史,也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从备受欺凌到独立自主,中华民族雪耻图强的探索从未停止,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泯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多少曲折与悲壮、多少豪迈与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胼手砥足、激流拥进,不断从困难走向辉煌,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国历史积贫积弱的悲惨历史,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历史进程。

习主席曾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今天,中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发展仍有无限空间中国人还要鼓足干劲、共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渴望的强国梦。当前,作为大学生的我,更要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贡献祖国积累能量。

作为一名90后的中国的大学一年学生,我知道,要实现强国梦必须先一步一步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在大学里,我除了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两个人的梦想,十三亿人的梦想,然后汇聚成为了中国梦。我坚信只要努力向着太阳,我们就是一朵朵的灿烂的向日葵,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下载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青少年违法与违反宪法的区别(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安乐死与宪法1(范文)

    内容摘要:自“安乐死”一词衍生以来,伴随它的争议也不断激烈化。它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从宪法学的角度来看,安乐死主要涉及到:病人的生命权与人性尊严的竞合、病人是否具有......

    青少年学习宪法演讲稿

    让宪法之光 永照大地 青春是绚丽多姿的,青春也是娇嫩脆弱的。让青春留下遗憾和悔恨一定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呢?我的回答是:学宪法守宪法,做一个知......

    论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论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摘 要:领导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更加突出。准确地区别二者的特征,对做好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2、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用事例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用实例表明我国......

    的宪法论程序化

    论程序化的宪法 摘 要:宪法程序是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使宪法有实效的最关键的问题。它包括正当程序原则、国家权力运行程序和合宪性监督程序、立宪程序等内容。其中合宪性......

    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职责

    灵秀社区居民委员会 灵秀社区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 职责 灵秀社区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在鹿城镇党委政府,鹿城镇综治维稳中心的领导下,社区成员单位的大了支持下,做到各司......

    2010预防青少年违法工作总结

    **团县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10年,共青团**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没有道德的法制就是吃人的法制。”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是构建公平正义法制的基础;高尚的道德由正确的立法制度所体现。”道德与法制作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