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2007年8月27日 来源
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周口市沈丘县李老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教师:李翠华
[摘要]:语文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更体现在它的人文性上,本文又分别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阐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培养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本身就是学习的目标,借助于它,使学生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一种坚韧意志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语文教学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它在学生素质培养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作用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能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
1、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学生各种各样知识信息的传入,主要是通过读这一途径。首先,读课本。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布局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播,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其次,从课本到课外。我们不能单单读教材,而应把读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我们祖国古代文化有许许多多浩瀚巨著,现代文学中也有层出不穷的优秀篇章。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读这些优秀的名著名篇,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快速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使读书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2、能多种形式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就应充分重视说的训练。这种说的训练,是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技巧的练。在课内,主要要求教师以说明理,引导学生懂得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实践,充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课堂外经常举行小型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变能力等。
3、能科学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讲的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是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习惯。
4、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对学生读、说、听、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亦即学生的作文水平上。语文以课堂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展开的。但关于这一切的学习都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底子。没有听、读、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说,语文教学 能提高学生写的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二、体现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上,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那么,语文教学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味作品的美。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因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训练他们能够透过文字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因素的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譬如《药》的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一连串的冷色调,“花白的头发”,“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色彩的感悟,要理解作者运用这些色彩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从教材佳作中,使我们领悟到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唐诗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辉煌灿烂。语文教学如果注意到这种审美素质的培养,那么,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使他们在今后的长期人生经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能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2、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想像能力是现今学生素质中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现在十四、五岁的学生,他们的想像能力是最丰富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让他们能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领域中遨游。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以针对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握这则童话的主旨,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为文章续一个结尾。如教《故乡》时,可以针对20年前后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出一个以《20年后的我》为题的作文,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前段时期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所谓新概念,就是让学生挣脱传统作文模式的束缚,大胆开辟新路。我们最近的中考、高考题中也对创新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可起到一定作用。课堂教学可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弹琵琶”写一点与流行观点唱反调的文章,如让学生写“见异思迁赞”“沉默真的是金吗?”之类的题目,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作用。
4、能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借助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语文教学能运用否定之否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信。所谓否定之否定,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置错误的结论,让学生从这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如教《警察和赞美诗》中,可以故意的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最后结尾的一段警察和苏比的对话是多余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
(2)借助教学反馈,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教学反馈是发现学生心理消极倾向的最好手段。中学生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阶段,但还面临着很多困惑。我们利用教学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消极心理,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写随笔的形式,让学生袒露自己的思想,对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出现的生理、心理的困惑,通过笔谈的方式一一给以解决,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乐观的精神迎接学习。
(3)利用课文内容,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语文课同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即思想性和文学性完美的统一。它不像政治课以直接的思想训导引起学生的厌倦,而是把思想教育不知不觉寓于艺术美感之中。如:林觉民催人泪下的《与妻书》,我们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革命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它们都极容易感染青年学生,都是使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向上的催化剂,她们一旦被学生的心理所接受,不但能使学生形成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而且会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高层次的境界。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方面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焕芝.语文教师素质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6):17. [2]冉茂全.理解素质的内涵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0,(1):29. [3]周云汉.让讨论健康的持续下去[J].语文学习,2000,(5):2.
[4]周文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6):12. [5]聂超,聂竞文.努力完善学生心理素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6):49..
第二篇: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课堂更像一个窗口,我们不但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这个窗口拓展视野,欣赏美好的语言和丈学世界,更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自重和对廿界的尊重,自爱和对周围人群的爱。
论文关键词:冤屈 大学生心理障 碍高职教育 人文素质
这是一堂普通的大学语文课。课前十几分钟,我来到学生们中间,和学生们闲聊时,随手把教案和一支钢笔放在一位女学生的桌子上。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上讲台,这节课讲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绳子的故事》。
小说讲的是十九世纪法国诺曼底乡村,一个老实的农民奥士高纳老爹被冤屈而死的故事。奥十高纳是一个勤劳老实的农民,他勤俭节约,赶集时看到地上有一截绳子,便捡起来,正当此时,他的仇家正在自家门n瞅着他,为了不掉价,奥十高纳老爹便装模作样地做出在地上找什么重要的东西似的。恰巧有个赶集的人掉了钱包,仇家便举报老爹捡了皮夹子。奥士高纳从口袋里掏出那段绳子解释,但没人相信。他的冤屈很快清楚了,因为不久真正捡到钱包的人便把钱包还给了失主。奥士高纳老爹向每个人重申自己的遭遇,可是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叫一个同伙把皮夹子送网去的。老爹羞恼痛苦中卧病不起,含冤死去。小说家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而且构思精巧,一波三折,极小的篇幅便波澜起伏,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正当学生们沉浸在莫泊桑构建的艺术世界中时,忽然,我盯着那位女生问:“我的钢笔呢?”学生们也都把目光转向了她,那位女学生有点紧张地看看桌面,回答:“这里没有。”我疑惑地说;“不对啊,我刚才就到过你那儿。”女学生又搜了一遍桌面以及附近地面,坚定地摇了摇头。我皱眉回忆片刻,肯定地说:“没错,我坐到你那儿时明明是拿着钢笔的,上课铃响我就直接上的讲台。”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信任。那个女生和我对视了一下,便吸着嘴,委屈地低下了头,学生们小声耳语起来。
我赶快来到那位女学生身边,小声道歉并告诉她,自己的钢笔没有丢,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冤屈”二字,大声说:“今天这节课,讲的是关于冤屈的故事。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刚才我故意冤枉了一位同学。同学们都来思考一下,如果被冤枉的是你,你该怎么办?下面我再来讲一个成功申冤的故事。’,紧张的空气一下子轻松下来,学生们饶有趣味地听着。
“晋文公有一次吃烤肉,端上桌时,文公发现肉的外边缠绕着头发。文公大怒,于是唤来烤肉的厨子。烤肉卜面有头发,是对文公的大不敬。晋文公盛怒之下便要将厨师斩首,厨师很冤枉,因为他看出头发是被人家放上去的。如果你是厨师,你该怎么办?”“告诉晋文公自己是冤枉的。”同学们纷纷回答。“只是喊冤吗?”同学们苦想起来,可是显然没有谁想出真正的好办法。光喊冤是不够的,也许在喊着冤枉时就被推出斩了。所以,申冤的策略就很重要。厨子连忙磕头认罪,说:“臣该死!臣的罪过有三:其一,臣切肉用的刀,锋利得如同宝剑干将一样,肉被切断,可是没有切断肉外边的头发;其二,臣用铁锥串起肉来烤,反复翻动,却没有发现有头发;其三,肉被烤得赤红,最后被烤熟,可缠在外面的头发却不焦。”然后,他又提醒文公说:“肉烤熟后,由别人直接送来,是不是有人嫉妒我的技艺呢?”文公听了这番话,猛然醒悟,立刻派人调查,杀了嫁祸者。
在晋文公的绝对权威下,厨子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以认罪的形式一点一点地将事实摆出来,既不激化局势,又讲清楚道理,洗刷了冤屈。厨子的面临危机时的冷静和申辩的策略都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如果我们真的受了冤屈,怎么办呢?有一则新闻,说有个女孩被诬陷偷东西,于是白杀了,她和奥士高纳老爹的行为都是不足取的。当我们面临情绪危机时,要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退一步说,即使暂时解决不了,那就暂时搁置一边,等待时间的证明。” 看着学生们赞许地点头,我知道,这堂课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我想,大学语文课堂更像一个窗口,我们不但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这个窗口拓展视野.欣赏美好的语言和文学世界,更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流通进来新鲜富氧的空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健精神,培养白重和对世界的尊重,自爱和对周围人群的爱。
当代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为数众多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对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重视不能以对人文精神的忽视为代价。当一个人精神匾乏,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精神追求,沦为一个下具人时,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悲剧。近年来,恶性暴力事件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为鸡毛蒜皮小事,同窗学友动辄拳脚凶器相向。2005年,南京旅游学校男生宿舍内发生一起惨剧,18岁的酒店管理大专班一年级新生王义(化名)深夜拿刀捅死了室友王彤(化名),原囚是王彤几天前在宿舍内丢失了手机,并怀疑到了王义头上。2006年。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一个一年级学生为区区两元钱与摩的司机发生争执,残忍地将摩的司机杀害。……有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23.25%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a,进人新世纪,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已经增加到30%a2004年底,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不:26%的大学生偶尔有过自杀念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独到的不可低估的功能。大学语文课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所涉及的优秀文学作品既能陶情养性,和谐人格,又能激发人的向往,精神追求,培养传统美德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审美教育。大学语文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大学语文的选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人文精神的精华。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既是学生涵泳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培养自身人文素质的过程。
教师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心”教学。德国教育文化学家斯朗格曾经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对大学语文教育来说,所谓的“唤醒”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与语文文化意蕴的对话与交流、感悟与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与灵魂。教师的人本观念,包括态度、习惯、品德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反映在教学中,就是以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明理、解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教师要用自己的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文学感受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不断提高,通过这一步步的提高,学生才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大学语文应成为高职教育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一支坚实力量,使我们的高职教育更加蓬勃和稳健地发展。
第三篇:论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阐述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和调节心理素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及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过程、特点,论述了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意志品质、群体意识、个性发展、创新精神、人际交往、陶冶情操、积累社会经验、激发求知欲等方面。使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作用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许多高校正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型人才的地方。因此,人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培养21世纪专门型人才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形成培养我们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跨世纪的全面发展新人的完整教育体系。从体育本质看,它不仅造就人的健康的体魄,它还造就人的美好心灵。又由于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是师生两方面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更具有参与性与实践性。因此,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全面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可以包括两点:一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办学宗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全面性、全体性和个体性。全面性是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个体性是指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来看,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体育教育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个体性等特点,那么,也可以说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1.体育教育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实质就是通过体育促使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能力和精神几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而发展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核心。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增长、发育,提高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体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体育教育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之中。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从体育美学的观点讲,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过协调发展身体,来塑造匀称的体态、完成有力、熟练敏捷的优美动作,以及培养开朗的胸襟、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体育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21世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实了新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战胜自我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2.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 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具备创造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性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创造性地主动得到发展,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要走上社会,不仅要进行某种职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不仅为了个人成长, 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身体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3.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在人的素质构成中起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担负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 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体育已从单一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向教育、竞技、娱乐、生活、促进个体社会化等融合的方向变化而形成了多元化功能;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从单一的生物观向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评价过渡。高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使学生的体质、心理、品德、适应能力得到最大发展。此外, 体育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高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手段。所以说体育学科育人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第四篇:浅谈电化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电化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巢湖市第六中学 周到
近年来,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进入实施阶段。许多语文教师已开始利用语文学科这一主渠道对学生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对学生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只凭教师口授、学生听讲加上单一的“黑板加粉笔”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是很不适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发展,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所呈现的优势,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深化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师在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后,再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下面仅从两个方面浅显地谈一下课堂教学运用电教手段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语文课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课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思想认识、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
中学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它涉及了文学、艺术、美学、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领域,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教师可利用录音、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辅助,营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通过多次放录音,让学生深味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等等,这对学生的人格、道德、思想的形成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又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播电影《上甘岭》部分镜头,在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播放《渡江侦察记》中的部分镜头,这样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春》、《苏州园林》、《海滨仲夏夜》等课文时,可借助投影、录象等展示课文所表现的美,引导学生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情感。
二、语文课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就语文来说,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1、电化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时,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幻灯、投影等具有形象性和方便性,在传授知识时,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和密度,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实现“高质量、轻负担”。这样,学生也有时间和精力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我们不仅可以播放朗读录音,而且可以制作若干张投影胶片,分别将醉翁亭、欧阳修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欧阳修的个人资料、专家评点及他的《丰乐亭记》加以展示,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至于课文的结构提纲也可利用投影加以展示。
2、电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主要是指读写听说能力,可以充分运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传授辩论知识时,我们可播放“国际大专院校辩论赛”的部分片断,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拟题搞模拟辩论赛;如在教学某个成语知识时,可播放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栏目(2)在作文教学上,合理运用电化教学,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中的相关片断,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灵活运用。能力。如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等进行看图作文要比传统的挂图作文效果更好。可先让学生看画面,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先口头作文,然后再用文字记下来。如可让学生看《小孩·老人·驴》的一组动态画面,让学生谈体会,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选准某一角度,写作文。除了看图作文外,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写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确运用电化教学能够使课堂生辉,让学生们融于其中,多种感觉器官能被启动运用,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华丽,一节课把多种电教手段频繁的换用,让人感到电化教学画蛇添足,或是可有可无,那就适得其反了。
总之,电化教学对于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电化教学与素质教育
电化教学与素质教育
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尹瑞珍
当前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目的。而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其色彩绚丽的画面,鲜明生动的形象,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台词,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运用电化教学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电化教学能将课文所体现的思想形象化、情景化。学生能通过视听材料,能“触景生情”,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北京》的主题是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在学课文时,播放录像,伴随着画面的是优美的解说词,学生看到的是庄严的天安门,宽阔的广场,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马路,便利交通的立交桥,翠色欲流的草坪,闻名于世的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此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啊!北京真美啊!”。爱首都的感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电化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电化教学往往能将语文基础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如利用抽拉幻灯片“睛、晴、请、清、情”等字。学生更能清楚地区分开。而且,电化教学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学生的智力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比如,电教媒体更能引起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和注意,增加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本质特征,还可以对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剪辑、组接,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如《北京》一课,按课文叙述顺序展示录像,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基本背诵这篇课文。同时,运用电教手段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像听录音辩音辩调,捕捉关键词语等,既是听又是说;看电化技术提供的课文图像,结合练笔就是读写;运用计算机按一定速度显示教字材料,进行速度训练,就是读说或读写;还有的更高要求,注重语文的综合训练。如教《黄山奇石》一课,让学生边看录像便叙述“奇石”的形状,对于书上没有详细介绍的,学生可看着录像,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说的训练,在写下来。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运用电化教学能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语文电化教学能根据课文内容或教学要求设计出丰富的视听材料,展示自然美,弘扬社会美,表现艺术美,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描写了潮前、潮后时和潮来后的壮观景象,针对学生没见过钱塘江大潮,很难体会作者的惊叹、热爱之情,我们剪辑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体会大潮的壮观美景,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操。
语文课电话教学的优势
电化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地扩大了教育教学功能。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地去看、去探究,有诸多的好处。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图像、声音很感兴趣,而电化教学就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秋天》这篇看图学文,虽然有图,但由于现实生活与书中的“秋天”有一定距离,学生兴趣不浓。采用电教手段,讲完第一自然段,老师说:“我们先来看看秋天的景物”。电视屏幕上陆续出现了:“郊外”、“蓝天碧空下,一片金色的稻田”、“梧桐”、“蚂蚁”、“鱼”、“果园”,把秋季的“美”、“丰收”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边观察画面,边听电视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获得了美感。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德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训练之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给学生展现各种复杂的场面,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能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明理。
如上古诗《草》,学生对于“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较难理解,因为很多学生没见过草原,不知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利用电教手段,出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及草被烧后根留在土里的情境。让学生边看边听电视朗诵诗歌,边理解文字。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对“离离”,“烧不尽”有了充分的理解,较容易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电化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68316-1.htm
浅谈电化教学的作用及要求
作者:灵宝市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8 更新时间:2007-11-9
21:05:31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可以弥补此中不足。
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化远为近,弥补感知不足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就可缩短学生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如索溪峪的“野”是张家界的一个景点,我们的小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因此,在《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教学中,我紧扣“野”这个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从“山野”、“水野”、“动物野”再配上凝炼的文字解说,扩大了学生的观察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2、化静为动,激发审美情感
在人教版入编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蕴含着美的因素。电教为美育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它能让学生透过语词和声象的结合,从交替穿插运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情景中去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和领悟,得到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如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用精心剪辑而成的录像镜头再现了课文描述的特有的异国的水乡风情。通过画面观赏、情节演示、感情朗读等教学手段的配合运用,不仅使静态的文字变“活”了,而且在品味船夫娴熟的驾驶技术中所用的“左拐可拐、急转弯、飞一般”的一系列动作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和图文中的人们一起享受坐船、行船的乐趣。教育形式美与教育的内容美的统一,不能不说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
3、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思维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突破教材难点,把握重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鸟的天堂》一文,有两处描写大榕树的大和美的特点。尽管课文描写极为细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榕树如何大,如何美仍觉得很陌生,也就很难理解“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文中叙述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很难置信。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投影片从各个角度以及特写画面展示榕树的千姿百态,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综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大榕树的?”,“作者抓住哪几个特点来写大榕树的?”学生受投影片的启示,思维十分活跃。明白作者“由远及近”先看大榕树的全貌,然后仔细观察它的局部来写大榕树的。“是抓住大榕树的大、奇的特点来写的,重点写了它的形态和颜色。”这样,学生便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去读文章的难点,加深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4、化少为多,获取新的信息
传统教学中,利用实物、挂图、实验等手段,无疑有直观作用,但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反映的效果不够明显。但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不仅突破了时空界限,还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外形的美丽、广阔的面积以及地球资源的枯竭等知识。因此,要学生充分了解地球应借助电教手段。为此,我特意搜集有关图片,让学生走近地球,感知地球。然后再学习这篇课文,效果还真不错。
二、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冲动,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场面描写时,放映学校组织拔河比赛的场景,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看到激烈的场面,学生写作兴趣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记下了这动人心弦的场面。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麻雀》一课,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麻雀是猎狗的腹中之物己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猎狗恶狠狠扑向小麻雀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猎狗是不是把小麻雀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猎狗向前扑的时候,作者把猎狗叫走了。”有的说:“猎狗向前扑的时候,小麻雀一躲,突然飞走了。”有的说:“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敢下住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猎狗向前扑的时候,不小心一头撞到树受伤了。”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麻雀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学习”己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明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同时,要求教师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广阔的视野以及课程开发设计、网络知识的运用、课件的制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开发优质学习资源,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1、课件要有创意性
制作课件需要采集大量素材,可以录相捕捉,光盘截取,图片扫描,更方便的是从网上下载,但是这些素材要靠教师进行整合,这个整合过程就渗透了教师的脑力和汗水,也理所当然成了教师的知识产权,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创意,力求构思巧妙、新颖。要力求与众不同,有个性。只有有个性的东西才有资格拿出来供别人分享。
2、要有利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课件尽管有很多引人入胜的优势,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能把计算机变成大量传递信息的机器,把学生看成接收信息的容器。应当记住,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要把多媒体变成一种新的灌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摆正其“辅助”地位,不要喧宾夺主,应当让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新功能,从多种渠道激发学生思考,如,运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布下疑阵,使学生产生悬念和探索的心理,引导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意境中发现他们自己能够发现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崭新的网络教育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己经不足以支持新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学习、生活、工作在充满梦幻的21世纪。
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作者(来源):十堰市五堰小学 盛燕 发布时间:2006-03-13
论文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深刻的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打开封闭的课堂教学限制,使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具体从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正文:
当前,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如汹涌的浪潮一般席卷而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并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必然影响着人们教育教学、认知世界的方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必须迎接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营养。语文来源于生活,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闭门造车,无疑是学不好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但是,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仅仅还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的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狼和鹿》时,课文通过一百多年以前,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人们为了保护鹿而人为的大量捕杀狼,而导致整个森林被破坏的真实故事,教育学生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课文语言活泼简洁,却暗含着较为深刻的逻辑思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CAI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狼”何以是“功臣”,而“鹿”何以成“祸首”的道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食物链”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映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讶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
如今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已逐渐成为教学常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课文相关知识延伸和补充、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面对计算机时,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自主参与,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将来的终身学习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资源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起,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它的优势是任何一种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但正因其庞大,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只能让人置身迷宫,如入宝山而空回。网络技术在培养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迅速的获取、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创造性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逐步具备良好的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习作五时,教材要求学生选用提供的资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也可以介绍当地端午节的风俗。写作前,我带着学生审题,明确作文旨在根据主题选用恰当的资料,加入自己的认识和想象形成作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除了书上提供的还可以搜集哪些相关资料,使作文更富有个性和创意。结合学生查资料的经验,总结搜集利用资料的具体做法:
1、根据主题选择有用的资料,精选五六条为宜,不要堆积太多。
2、资料尽量简洁明了,不宜长篇累赘、生僻晦涩。3可以适当的对资料进行剪裁和加工。
4、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再选择,把需要写进作文的语句划上横线。然后,要求学生当晚回家查资料,明天根据资料在学校里现场写作文。这次写作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作文资料丰富多彩,内容别具一格。有的学生写到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有的学生写到了端午节和数字“五”的联系;有的学生写到了向外国人介绍端午节;有的学生写到了在吃粽子时,和家人一起说端午节;还有的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人们在江面上的赛龙舟的激烈场景„„选择的资料内容包括屈原的故事、不同的来历说法、与农历节气的关系、相关的名人诗词、风俗习惯、疾病防疫、别称、民族精神等等包罗万象,体现出学生灵活的创造性的利用资料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时代里,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创造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与创造的舞台,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是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结束后,仅仅将这些资料归类收藏,储存在资料袋里,是很可惜的,达不到学习利用资料的目的。因此,我鼓励学生,每隔一个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把资料拿出来,加入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所思所想,确定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设计整理成剪贴读书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学习欣赏。要求形式新颖,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与创意。这一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比赛竞争,常常可以看到非常精美的作品。比如学生设计的“菊花吟”,全是古今中外关于菊花的诗词,配以精心绘制的五彩缤纷的菊花图案;“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图片、文字资料,搭配小作者的内心独白,体现出对桑兰的敬佩和关怀;“我的水上飞机”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历史,还有自己想象设计水上飞机的得意作品;“沙漠之舟”介绍了野骆驼艰难的生存环境„„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网络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阔,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了充满情趣的游戏。
第五篇:“三位一体”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深化人文情感、人文态度及人文精神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而实现医学人文教育解决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目标指向,引导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学 实践教学 人文素质培养
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大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内第一课堂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外第二课堂活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各种实践方面的教学优势,将重点的改革逐渐聚焦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拓展和延伸,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课内第一课堂实践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易操作、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枯燥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为平台,组织全体医学新生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成长成才教育”为主题的 “学校训、忆校史、唱校歌”系列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对医学新生充分阐释校训“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意义和内涵,并以千千万万学子的事迹教育新生如何践行校训。校歌是一个学校历史沿革的展现,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能表达感情的乐章,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励志、育人作用。为了使刚进入大学的医学新生了解校歌、懂得校歌、会唱校歌,教师首先利用课堂时间,为医学新生们详细讲解了学校校歌的内涵和意义,并在课堂上一起与新生学习哼唱优美的校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下让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通过互相传唱的方式练习校歌,学校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校医学新生开展校歌歌唱大赛,受到同学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另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时效性,学校对思政课程设置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高医学生运用马克思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塑造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能力,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将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医学生伦理分析、伦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医师的职业素质与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在未来的医疗执业和医疗实践中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真正成为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合格医生。
(二)课外第二课堂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发现部分医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有部分医学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意识不够积极进取等问题,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
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医学新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每个班级为单位、以上课教室为场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比如演讲、座谈、学习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一系列全体参与式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名师参加的“名师访谈”座谈会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学习展演活动;学习传统经典的毛泽东经典著作“老三篇”演讲比赛活动、充满轻松活动气氛的“红色经典唱诵汇”学习展演活动;与时事密切结合的“中国国际影响力”演讲等活动,把思政课课程所要传授的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充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引导当代医学生充分理解领悟到教师所宣讲的主流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引导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辩论水平、体现大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学校专门组织了专题辩论赛活动。辩论不仅可以锻炼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增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为此,学校准备了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起”、“大医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等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精彩的“大医学生热点问题辩论赛”,医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并能自己组织选举一辩手二辩手等,组织策划辩论流程、出台辩论细则,所有活动的细节安排都由医学生自己策划完成,在辩论赛上,同学们唇枪舌剑、积极交锋,每个辩手在比赛中都反应灵敏、逻辑严密,团队合作回击有力、配合默契,医学生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这种辩论活动中。
(三)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
学校利用假期连续组织几届医学生参加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cfps即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项目,cfps项目资助来自北京大学985项目,也得到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2013年寒假,我校有30名医学生参加 cfps项目。同学们足迹遍布辽宁、甘肃、贵州、广西以及云南等7个省份,深入了兰州市、桂州市、黔南州、长治市等共18个市、21个区县和32个村居。所到之处深受受访户的好评,也得到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高度评价。
2014年暑假,我校开展了第二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此次我校参与的是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cmhs),共有109名同学参加了培训。cmhs项目是科技部批准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一,该项目获得了卫生部、财政部的资助。根据安排,我校同学分批次地参加了该项目的社会调研。
经过这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都有了深深的感悟。两个项目均是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调研平台,与国际接轨,受到北大调查中心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先进的调研方法、调研技巧,并在调研实践中得到应用。在短短的访问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过去从未想过的事情,见到了真实的世界。回来之后,每个同学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有的同学喜欢与人交流了,有的同学更珍惜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有的同学学会了独立„„经过这次锻炼,同学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沟通,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次进步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努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这就是我们,不一样的我们,为梦想而努力,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们一定是最努力的,也是最强的!”这是很多同学参加调研后的真情流露,很多同学纷纷表态希望这样的机会再多些,他们愿意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医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国家的发展变迁,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效果与评价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建立,在学生、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致好评。从学生方面,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得医学生改变了以往对思政理枯燥乏味的看法,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使得医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从教师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学生的最终考评成绩以平时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从学校方面,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以往各个部门“各自作战”的局面被打破了,校内各部门通力合作,将各种资源有机整合,使得医学教育真正实现了陶冶医学生的情操、塑造医学生的心灵、促进医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