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7: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

第一篇: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

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

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英语用词抽象概括,词义虚化手段多样。而汉语则用词具体,语言形象。二者在表达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英译汉时必须进行动静之间、虚实之间的转换,以实现译文语言的地道自然,表意清晰。灵活使用汉语中的各种各样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方法,则是译者避免翻译腔的有效手段与必然选择。

好的译者在翻译中考虑的不应该仅是如何把原意表达出来,而是如何更好地把原意表达出来。译文源于原文,要以原文为本,但在表达上却不能拘泥于原文固有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翻译要“系于意而不系于文”。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的,具有概括性的表达法,而汉语却倾向于使用具体的、形象的表达手段。虚化、抽象的表达在英语各类文体中都使用得相当普遍,因为英语中有大量的词义虚化手段,如使用虚化词缀构词,或使用介词短语等。抽象词语在现代英语中大行其道,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使表达简练,更在于其模糊的语义便于掩盖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满足人们表达上的某种需要。而汉语则缺乏相应的词义虚化手段,因而常常使用具体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的措辞抽象,含义晦涩相比,汉语以用词具体,表意清晰,语言形象而著称。所以,在实际翻译中,通常要进行动静之间、虚实之间的转换,将抽象向具体引申,从而使译文语言地道自然。

英语中虚化、抽象的表达首先是在于大量抽象名词的使用。像这一类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转换成汉语时只需要在其后添加上汉语中特有的范畴词,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实体化,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范畴词在汉语中用来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常见的有“现象,问题,情况,态度,局面,制度,行为”等。如:unemployment 失业现象;tension紧张局势;arrogance 傲慢态度 ;shortage 短缺现象;complacency 自满情绪;preparation 准备工作;backwardness 落后局面。例如:

(1)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give the foreign guests a warm welcome.译文:为了热烈欢迎外宾,已经做了准备工作。

(2)His arrogance sent him into isolation and help lessness.译文:他的傲慢态度使他孤立无援。

(3)Not to educate him(the child)is to condemn him to repetitious ignorance.译文:不对儿童进行教育,就等于让他沦入永远的愚昧状态。

(4)The black people were fighting against the segregation of the government.译文:黑人正在同政府的隔离政策作斗争。

(5)All the irregularities of the students in that university resulted in punishment.译文:那所大学里的学生任何越轨行为都受到了处罚。

(6)The least alarm of their movement would bring the enemy upon them.译文:只要他们在行动中露出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敌人就会向他们猛扑过来。

(7)She stopped listening.She felt as though she had been slapped to the extreme outer edge of life, into a cold darkness.译文:她再也听不下去了。她觉得似乎自己狠狠地让人击了一掌,给摔到生活的最外面的危险边缘,推进又冷又黑的地方。

(8)His new car made him the envy of every boy in the neighborhood.译文:他拥有一辆新车,为此他成了邻里男孩们羡慕的对象。

其次,对于英语里的那些由动词添加名词词缀而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或直接由动词转用作名词的词语,因其本身具有动作的含义,可以在进行英汉转换时,直接使用其动词形式,以动代静,以实代虚,从而避免固守原有的语言形式造成的语言生硬及不自然。

(1)He felt the need of a breath of fresh air and a drink of water, but did not venture to stir.译文:他感到想呼吸点新鲜空气,喝点水,但他不敢动。

(2)No wonder the sight of it should send the memories of quite a number of people of the old generation back 36 years ago.译文:难怪很多老一辈的人一看到这个,就想起了三十六年的事情。

(3)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译文:政府呼吁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4)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译文:雨无情地下个不停,我感到惊异。

(5)We also realized the growing need and necessity to industrialize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译文:我们也认识到越来越需要使某些经济部门工业化。

(6)This pupil is a good skier.译文:这个学生滑雪滑得好。

(7)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译文:你晕不晕船?

(8)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译文:过去我也常常有点胡思乱想。

(9)Tell us what happened.We’re all ears.译文:告诉我们出了什么事,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呢。

(10)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译文: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英语中有些词语的表达比较模糊、虚化,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对内容进行引申,根据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通过增词,把隐含的一些内容显现到形式中,使译文表达具体而明确。

(1)My dad has three dependents: my mother, my sister and I.译文:父亲要养活三口人:母亲、姐姐和我。

(2)“Would you hook me?”

she said.译文:“你替我扣上扣子,好吗?”她说。

(3)Then I told what a tall z, upright, graceful person their great-grandmother Field once was;and how in her youth she was esteemed the best dancer…

译文:然后,我告诉他们,当年外曾祖母费尔德个子很高,身材笔直,风度娴雅,年轻的时候,别人都说她跳舞跳得最好……

另外,英语中有些表意概括虚泛的抽象词语,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可以明白表达其意义的对等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释意法解决,即根据上下文使用具体的词语来解释其抽象的含义,以保证清晰地再现原文的语意,避免可能出现的表达上的晦涩难懂。

(1)What is known is that weight extremes in either direction are definitely unhealthy.译文:众所周知,过度肥胖或消瘦肯定是不健康的。

(2)Nature has no kindness, no hospitality, during a rain.译文:下雨之时,大自然对人类毫不容情,似乎不让我们有容身之地。

(3)TV dinners are cooked and often served on throw-away trays.译文:电视时间边看边吃的晚饭,也是放在用后即扔的盘子里煮的,经常还是连盘端出。

(4)The pupil of the eye responds to the charges of light intensity.译文:瞳孔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扩大或缩小。

(5)Rose Waterford was a cynic.译文:柔斯瓦特尔芙德处世采取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6)A foretaste of the seriousness of incivility is suggested by what has been happening in Houston.译文:休斯顿所发生的情况预示:如果不讲文明,将会产生何种严重的后果。

(7)Society then had not lost its exclusiveness nor its brilliance.译文:当时上流社会还有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而且依然壁垒森严,不容下层人涉足。抽象可谓是英语的语言特色之一,所以英美人有时在表达上习惯于把语义的重心落在抽象词语上,如下面例句中的the soft elasticity of the wet grass, the green of the park 等。若生硬地将其译为汉语,会使语言表达不清,晦涩难懂,因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调整语言的重心,使其从抽象词语转移到具体词语上。译例如下:

(1)He had a sense of delight in the soft elasticity of the wet grass under his feet and in the shy, wondering eyes of the wild spring flowers by the roadside.译文:脚下柔软而有弹性的湿草,路旁春天的野花微妙的笑容,都给他以一种喜悦的感觉。

(2)So we drove along between the green of the park and the stony lifeless elegance of hotel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译文:车子朝前开着,一边是青翠的公园,另一边则是十分呆板、毫无生气的豪华的旅馆和公寓建筑。

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语言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其擅长通过排列具体的词语来表示某一集合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外延,而且对这种外延划分式表达法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如“吹拉弹唱,刀枪剑戟,吃喝玩乐,锅碗瓢盆”等,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产生了一些总括性的词语。在英译汉时,恰当地使用这些外延划分式表达法,可以取得比一般表达法更好的语言效果。

(1)At least I distinguished a chatter of tongues, and a clatter of culinary utensils.译文:至少我听出里屋有喋喋的说话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厨房用具)

(2)He cooks to perfection.译文:他烹炸煎炒样样拿手。(烹饪)

形象性词语以具体象征抽象,使语言生动传神,充满灵性和生气。汉语中虽抽象词语缺乏,却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形象表达方式。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以及各种比喻等都是形象性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时,使用形象性词语来代替原文中的抽象或概括性词语,可使译文涣然生色、地道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句如下:

(1)I should have been almost stupefied but for one circumstance.译文:若不是由于另一种情况,我很可能成了呆若木鸡的傻瓜。

(2)Due to poor management, the venture is now at the end of its tether.译文:那家企业因为管理不善,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3)The list of these objects could go on, but examples of two kinds of sea-shells tell the story.译文:这类东西不胜枚举,但以两类海贝为例,即可盖其全貌。

(4)A real good friend should be one offering timely help.译文: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雪中送炭。

(5)This year he failed again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译文:今年高考他又名落孙山了。

(6)The two teams are well-matched, and the score seesawed all the time.译文:这两个队旗鼓相当,比赛中比分交替上升。

(7)Look!You are wet through.译文:瞧!你淋成了落汤鸡。

(8)Vietnam was hi sent ree to the new administration, his third incarnation as a foreign policy consultant.译文:越南战争成了他进入新政府的敲门砖。他担任政府的对外政策顾问,那是第三次了。

(9)The hardships you’ve experienced is simply nothing compared with the bitter sufferings she’s gone through.译文:你受的苦与她遭的罪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在英语中,有些语义概括的抽象词语通常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语构成搭配,而在汉语中这样的搭配通常是行不通的。这类虚指的抽象词语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其上下文的搭配。为了做到准确表达,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搭配,将其译为不同的具体化词语。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1)He once again imparted to us his great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wisdom.译文:我们再一次领受了他那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

(2)She had such a kindly, 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译文:她心地厚道,性格温柔可疼,器量又大,为人又乐观。

(3)…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a good husband;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译文: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的追悼他们。

总而言之,英语喜欢借助于抽象的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思想,而汉语用词则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时时把握二者在这方面的区别,使用有效的手段来实现从虚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力求译文语言地道流畅,表意清晰自然,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二篇: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翻译考试中英语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

由于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在语言上形成了很大差异。有时候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但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三倒四,极为别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对语言中的词类进行转换,然后再翻译,方可使译文显得通顺、自然。

一般来说,词类转译技巧的运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转译成动词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

The lack of any special excretory system is explained in a similar way.植物没有专门的排泄系统,可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说明。(名词转译)

As he ran out, he forgot to have his shoes on.他跑出去时,忘记了穿鞋子。

2、转译成名词

英语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翻译时可转换成汉语中的名词。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a ball.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象一个大球。(动词转译)

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治疗病号和伤员。(形容词转译)

3、转译成形容词

英语中有些作表语或宾语的抽象名词,以及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往往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

另外,当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时,原来修饰该动词的副词也往往随之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

It is no use employing radar to detect objects in water.使用雷达探测水下目标是没有用的。(作表语的名词转译)

The sun affects tremendously both the mind and body of a man.太阳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极大的影响。(副词转译)

4、转译成副词

英语中的某些名词、形容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副词。

When he catches a glimpse of a potential antagonist, his instinct is to win him over with charm and humor.只要一发现有可能反对他的人,他就本能地要用他的魅力和风趣将这些人争取过来。(名词转译)

第三篇:虚与实议论文

虚与实议论文

虚与实议论文1

在学习《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这篇课文时,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实什么又是虚呢“我默默地思索着,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一个另人费解的问题,一个挺让人伤感的问题。都说艺术需要虚实结合才能各显本色,才不会让人鄙弃,才会永远被人赞赏,收藏。我们的生活何尝又不是那样呢?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产物吗?我们的生活中,有弄虚作假的人,也有虚怀若苦的人;有虚张声势,也有实事求是;有虚无主义,也有实用主义;有虚有其表,也有真情实感......也许生活就这样,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有厌烦,我们才会活得有挑战,有激情。

既然这样,我们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们不是应该接受它们,并且认识它们吗?虚假的事物固然使人痛恨,然而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真的又能活得快乐,安心吗?真实的事物固然使人欢心,然而它们真的能永远让你欢喜吗?

虚与实议论文2

虚,飘渺至极,却能让人快乐不已;实,光明磊落,却让有些人难以接受。

虚幻的遐想,的却能带来快乐,盲目的追求,的却能让人兴奋。那么,这又有什么用呢?现实,是无法扭曲的。虚幻的遐想就如一场梦。当你从梦中惊醒,又回到现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永远不能颠倒的!

就像我们班的某些人一样,追星。为自己所爱的明星,争得面红耳赤。虚幻的追求,明星,就那么重要吗?

面对现实吧!盲目地追求,你能得到什么?无味的快乐吗?那时快乐吗?仅仅是你的想象!

对于明星,我是心如止水,既不对哪个有青睐,也不对这个有偏见。明星,就是明星,看似伸手就着,其实高于天空。

还是多看些书为妙吧!我知道,这些话对你们是无用的,但是,我还是要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争论的时间不如背背古诗,看八卦的时间不如看看名著。

“金砖何厚,玉瓦何薄。”面对现实吧!

没错,现实残酷,残酷到你无法面对,但是,你必须面对,而不是哆哆嗦嗦地逃到幻想中去。

如果说,虚与实是道理言论,那么实便是真理,虚便是谬论。如果说,虚与实是天地神灵,那么实便是天神,虚便是魔鬼。

现实让你害怕,害怕到你不敢面对。虚幻让你快乐,快乐到看不清真假,迷失方向。当你忽然明白,而又感到现实的残酷,马上又跑到所谓的“极乐世界”去了。而现实对你叹了一口气,因为你每次遇到它,就惊慌失措,它还没看清你的面目,你就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虚与实议论文3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贵为高等动物理由有许多,但最为重要的的理由是因为人类有喜怒哀乐、有价值观、有是非观念、同情心以及善良各种复杂情感,也正因此,人类有了掌握支配地球的主权。

随着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AI技术愈来愈成熟,同时它也一下子在工农业、教育等领域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下。AI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其理由有二:第一,人工智能相比血肉之躯的人类而言有着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只需要给予它们最基本的能量,它们便可以废寝忘食的工作。再者,它们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认知领域,小到家庭生活大到科学研究。这么看来,人类的优势微乎其微,但为何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智慧呢?人工智能归根结底只是一项技术,一堆数据再不济的就是一堆废铜废铁,而人类有着情感有着更活跃的'思维。

然而,现实却是惨淡的。

人类似乎正在摒弃自己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根本。

著名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达知识,使用知识以及获得知识。而知识是为人类所拥有的。”由此可见我们并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使得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进而取代人类的地位。

清朝有着摧残文人才子的八股文科举考试,现如今有着语数英等诸多科目对于孩子思维的框限。一成不变的教育体系局限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国内大多读数人以成绩的优良定义一个学生,慢慢的孩子也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一种除了学习其余一切都是不务正业的错误价值观,可怕的是他们又会将这种思想传递给下一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固然重要,但以知识学业水平定义一个学生就像是以貌取人一般浅陋。对于不懂学习究竟是学什么的学生而言,这无疑不是一种摧残,得不偿失的,人类不会因此进步,知识不会因此被内化,相反的却促成了一个思维古板、一举一动被外界所限制的虚拟人物——他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取而代之的莫不过是一种负面的习惯。

人类似乎总是在利益面前选择抛弃同情心。关于马路上的老年人究竟要不要扶这一话题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争议。“一女子扶了一位老人却遭碰瓷”“耄耋老人倒在马路上半小时内无一人给予帮助”等等。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局面的发生?是行人们在利益面前抛弃了自己的善,是上述老人在“天降之财”面前丢了理智。于行人而言,他们或许愿意施于帮助但他们害怕了,害怕自己的同情心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渐渐地他们便默认了这种自保的想法而选择闭上耳朵无视自己的所见;于老人而言,这是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尊老爱幼”美德的道德绑架,他们丢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从而促使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不幸遭遇。

由于AI强大的功能,人类已开开始放弃思考,而更依赖于AI逐渐忘了人的价值与存在。令人着实担心的是:一部分人会忘记技术应服务于人而非人被技术奴役,就比如隐私与安全。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总有不知名的电话信息联系到你甚至准确无误地报出了你的各种详细信息?

人类要做的是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创造出更智能的科技使人类再度获益,达到更有效的成果取得更显著的进步,但绝不是学习计算机毫无感情的工作、思考。如果一个人抛弃了七情六欲达到“忘我”的境界,大脑时刻计算着事物的利弊比占,高速运转如同一台高配计算机,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个不实在的人,他只是一种知识的血肉载体,会呼吸需要进食。

人因情而特殊,世事因情而不同。人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同情心的人的结局终归的消亡。

虚与实议论文4

在瞬息万变的大千社会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信念,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小舟没有了罗盘,纵有多么坚固的船体也会四处漂泊,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用我们的肉体表达我们的感情,是喜?是悲?是痛苦?是愉悦?但这往往只是我们与人交流的一个工具,不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而我们又为什么不表达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呢?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待呢?我们生活的地球有60多亿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要与人交流、比较,我们渴望过富裕的生活,那么我们想过富裕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他人炫耀?一味的只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了人最宝贵的财富——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财富是虚的,而精神则是实的。

人们为什么去听钢琴演奏会?不是为了看演奏家优雅的举止,华美的礼服,而是为了听动人心弦的声音;是为了满足人在精神上的享受,给予我们在心灵上的震撼。我认为,只要演奏家衣着得体大方就够了。“人,要隐于音乐背后”钢琴家的这句话,让人们去思考我们到底是去听,还是看?让人们知道,不要只关注次要的,浮漂的物,而忽略了主要的,永恒的精神。

穿着是虚的,而音乐则是实的。

有些人很喜欢明星,大都仅仅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面孔,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知道他们光鲜亮丽后的一面,又是否认真想过,你喜欢他的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单凭外表是不能对一个人其他方面都做出评价。

外表是虚的,则内心是实的。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们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又是否大于精神上的需求呢?现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或许对他们来说亲情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上最有效的疗伤药,就像小树如果没有阳光,你给他再多水,施再多肥,它都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物质上的满足是虚的,无价的亲情是实的。

在我们现在忙碌而又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会有许许多多的压力,但我们不能被金钱诱惑,免得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可以用首饰,衣服……在外表上包装自己,但我们不能忘记无论我人在社会中地位是高,是低,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都是人,都应有人应有的品质,要正确看生活中的虚与实,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第四篇:农村工作的虚与实

我认为农村工作的虚与实对我们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

一、对农村工作虚幻的理想与驻村之后的实际情况

作为年轻的公务员,大都怀有宏大的抱负,对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美好憧憬,渴望有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目前农村相对城市各方面暂时比较落后,刚到村时,面对农村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条件艰苦,要能吃苦耐劳,否则就难有作为。因此我们首先要,摆正心态,正视工作环境,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正视农村现状,静下心来思考工作,一门心思干工作,安心工作,相信农村工作同样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施展才华。

二、虚的理论知识与实的工作能力

在农村工作的开展中,要认清我们自身的优势,那就是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知识储备较为丰厚,对于办公软件的各种应用都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我们的劣势在于工作经验不足,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不熟,因此在认清自身弱项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工作。例如,我们可以担当农村的“宣传者”,向村民灌输党和国家对农村一些新的政策和举措、传播法律知识、宣传党建知识等等,二是要有将自身融入到农村各项事物之中的强烈意识,积极参与一些会议、活动的安排,协助村两委精心筹划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从中发挥作用。三是做到谦虚好学,积极投身到实践当中去,在工作中,多长心眼、多观察、勤思考、常积累心得。对于我们来说,能大致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或者做村民与村领导班子之间的传动带、润滑剂。而且,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对一些好的建议和工作方法进行摘记,空闲之余翻开本子多体会,既能充实每日的生活,又增长了自己工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一旦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就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意见。

第五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

余晓亚

一道作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虚题”是指宽泛抽象的感念,如<习惯>、《尝试》、《守望》。“实题”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虚”指抽象。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和平面化,既不能“精鹜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有深度的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例如作文题“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实题虚写”呢?

一、大胆联想想象

面对“实”的文题,学生要跳出现实的束缚,使思维和情感的触觉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实题虚写。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如《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迪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以,行文时要尽可能唤起自己写作的冲动,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大胆地在虚设的空中驰骋。

二、找准虚指意义

面对“实”的文题,除了大胆联想想象之外,还应找准它的比喻义、象征意,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需要注意的是:附着于“实题”的情感与认知,必须与题目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揭示或挖掘不出相似性来,即使联想得再丰富,也仍然表现不出丰富的意蕴。如作文题“跨过这道坎”,如实写的话,思路很难展开,立意也较为浅显。所以我们要找准它的虚指意,这个“坎”,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

难、矛盾和不足。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的关键。“跨过这道坎”的必要性,既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的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的立意,能否写出文章的深度,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之“坎”。

结论:“实题虚写”,关键要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寻找“实题”的象征意义或者说附加意义,然后化“虚”为“实”,准确理解“实题”的具体内涵,附情于物地展开行文。这就要求考生借助一定的艺术知觉,因物兴感,借物寄情,把自己的主观情思、思想认识移植或投射到命题中的物象之上,让意旨超越描写对象或物象本身,才能出佳作。

虚题实写

中考作文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的选择”等。对于这些比较“虚”的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的方法,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思索。

方法:

一、化大为小,附情于物。

这类题最忌没有具体实在的内容而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和空洞抒情。写作伊始就要首先考虑题目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情感,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情感、理念入手,调动我们脑中所有的素材仓库,发掘选择具体材料,以生动实在的内容和详尽的记叙描写来表达自己对题目的领悟和感受。如“追求”这个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了。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有一篇优秀作文也可以给我们初中同学很好的启发,此文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化大为小,附情于物,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达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是虚题实写的佳作。

二、多方设问,细化分解。

面对意义抽象虚化的作文题,在考试时怎样很快地入题呢?可以采用“多方设问,细化分解”的方法。例如,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设问联想:我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情况下感到幸福?什么人让我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我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我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我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学生基本上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散文化的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在脑海中多方搜寻和确定素材,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结论:虚题实写,关键是化虚为实,附情于物,把表达主观思想、心理感觉、理性判断的题目或命题意旨蕴涵在具体的一个或一组物象之中。写作中往往需要运用象征、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逼真的形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使抽象的意旨外现化,使虚幻的概念具体化,使抽象的虚指意义变成了可感可知可悟,极富文学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的情节、形象和故事。如同样写“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让人回味无穷,他以水比愁,突出愁之广,愁之深;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

用三个物象来比愁,突出愁无处不在,绵绵不绝,新颖生动。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分别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物象来比喻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把抽象无形的乡愁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突出了不同时期乡愁的特点,非常恰切,具体而可感。由此可见,虚题实写的关键是化虚为实、借物寄意,而借物寄意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寻找题目或命题的意义载体,这个载体必须同命题意义具有相似性、具有可比性,使意义和载体虚实相融、合二为一,达到形象生动、具体鲜活。

下载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汉翻译中虚与实的转换(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的“虚”与“实”

    毕泗建 课堂教学上:反对虚假,提倡真实 先让我们看一则教学案例。《飞船即将坠毁的时候》,记叙了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船即将坠毁时冷静地向上级汇报工作,然后与女儿诀别,告......

    苗木产业发展的 虚与实

    苗木产业发展的虚于实 苗木产业发展之“虚” 1、政策 在国家绿化相关政策的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京津冀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措施。 2012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平原地区实......

    温暖----虚题实写

    小桔灯作文 温暖 在人生中,有许多时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体会,在这些时刻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温暖的时刻,它体现出人间的温暖,并告诉我们人生中的一些道理,因此它们能让人终生难忘......

    标题重实不重虚

    第三章网络新闻战第59节:3.3一定要有个好标题(3) 小技巧:其实你可以一次性地在新闻通稿中设计5~6个不同长度但意义相同的标题,供编辑选择。 3.3.3标题重实不重虚 很多人给标题......

    高考作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高考作文“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例说 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指出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艺术在表现(空间)上的特点是虚......

    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

    英汉翻译练习题与答案

    Translation Improvement(改错) 例:原文:He asked after you. 译文:他在你之后发问。改译:他问起你的情况。 4) 等到所有的伤员都被转移了,白求恩大夫才离开医院。 译文:Dr.Bethune l......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