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11月15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转型创新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11年11月15日)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许多老朋友见面并结识一些新朋友。我们这个委员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一致的,对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相信通过会议讨论,能够产生许多真知灼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许多现实矛盾。这种表象的背后,揭示出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更暴露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严峻的形势促人深思。一方面,各国应坚定信心,携手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增长,这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调整、变革与转型,则是大势所趋。环境与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还是平衡、可持续增长,谋求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在全球议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去3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左右。“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为世界环发事业作出的贡献有 目共睹。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是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还有7亿人生活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层文化等公共服务还是短板,制造业水平不高,尤其是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
首先,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适应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缓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在转型中求得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能够带动新的产业发展。例如,去年中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元,仅此一项就给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和空间。把发展与转型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等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在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包容增长中实现转型发展。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不足50%,消费率不到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居民消费蕴藏着规模庞大的内需潜力。我们将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使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转型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人才的聪明智慧,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从13亿多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使居民生活在发展中不断改善。
第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互动。我们认识到,不改变粗放增长的状况,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难以持续。中国将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作用,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 个经济转型。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的力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多还旧账,努力不欠新账,创造宜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转型发展的基本要点,我们决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增长的老路。
第四,构建节能增效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转型发展。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增效的潜力巨大。节能重在治本控源,增效重在产业优化。我们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鼓励企业大规模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清洁优化、焕发生机。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五年,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没有改革的跟进,就没有转型的活力和保障。我们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始终,力争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机制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走上转方式、调结构的轨道。价格是市场最敏感的信号,我们将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作为一个重点,努力推行差别化、阶梯式的能源资源消费政策,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是调节企业行为的有力杠杆,我们将加快完善这些方面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转型发展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成为各企业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中国的转型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是开放式的发展。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经受全球市场考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在国际竞争中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实力、上水平。环保是人类共同事业。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 和管理经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即将召开的德班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今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也是第四届国合会的最后一年。20年来,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了上千名中外专家,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不少被中国政府所采纳,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近5年来,第四届国合会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开展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政策研究项目,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希望新一届国合会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视野开阔的优势,着眼于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积极介绍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中国转型发展。
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专家和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
李克强
(2010年11月10日)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即将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预计,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400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也得到加强。2006至2009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7%、13.1%。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凸显了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也诠释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世界百位左右;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推动发展、实现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发展谈环保,是不现实、不可行的;而离开环保谈发展,也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新的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发展的新趋势,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
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测量仪和助推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我们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推动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绿色发展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再造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我们将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消费,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乘上13亿人口,就会产生巨大效益。改善人居环境,既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又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将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状况的新期待,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解决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人们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二是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往往不可逆转,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区域间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大,适宜生存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张。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既给当代提供发展的支撑,又给未来留下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加强综合规划与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与活力。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抓紧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实施有利于生态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决定着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我们将把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等技术,选择一批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广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各国不懈努力,也越来越需要深化国际合作。我们主张,各国应加强对话,携手应对,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努力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切实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支持,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长期以来,你们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国合会委员和专家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让重要陆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强化科技创新与支撑等建议,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各位委员、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国合会是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明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特点,更加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环境与发展领域有关重大战略、政策措施、实施路径等问题,积极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和专家在北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第三篇: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08年圆桌会议情况报告
经部批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08年圆桌会议于4月22-23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一届国合会新设立的会议机制,目的是传播国合会政策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国合会对内对外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和窗口的作用,配合国内环保工作进展,扩大对外影响,具体落实部领导要把新一届国合会办成最好的一届国合会的要求。
圆桌会议主题是“创新与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及其全球影响”,会议受到部领导和中外高层人士的重视与积极参与。周生贤部长会见了来京出席会议的部分外方委员;李干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演讲;国合会副主席布兰德和祝光耀秘书长共同主持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国合会14位中外委员、地方17个省市的官员、发展改革委、中研室、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国内外企业界代表、来自挪威、瑞典、美国、南非、韩国、缅甸、法国、德国、欧盟、UNDP和国内的特邀专家以及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驻华机构代表等,共约160人。
一、周生贤部长会见参会外方委员
周生贤部长4月21日会见了来京出席圆桌会议的外方委员,并应邀介绍了自2007年年会以来中国国内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指出,2007年对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比2006年分别下降3.14%和4.66%,表明了中国加大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行动开始初见成效。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的成立表明中国掀开了环境保护的历史新篇章。
周部长回顾了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会见出席国合会年会外方委员时对国合会工作的要求,并表明新一届政府将全力推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我们过去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表明,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在艰难与奋进中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周部长指出,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国合会已经发挥也必将继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国合会能够取得今天的进展,与中外各方的贡献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期待着国合会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推动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会见的外方委员祝贺环境保护部的成立,认为这不仅对中国的环保事业有重大影响,也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委员们特别赞赏中国政府以十分开放的态度,听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与发展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愿意积极参与国合会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二、李干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4月22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圆桌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李副部长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同时指出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更为严峻的环境形势。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转型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妥善处理好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不仅对中国本身有着重大意义,全世界也将从此中受益。
李干杰副部长介绍了中国为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做出的新的发展战略、政策和体制的调整,以及过去一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强调指出,中国重视全球重大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模式。
三、会议情况
会议围绕中国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工作进展及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了坦诚对话与交流,使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中国政府坚定的决心。
会议分三个专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1)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全球影响与政策建议;2)低碳发展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对策;3)企业论坛:创新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会议就国合 会关注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全球影响、低碳城市发展、绿色奥运行动、企业界应对环境挑战的行动、地方与城市面临的挑战等听取了中外专家、部门、地方和中外企业界代表的发言。
与会代表和专家对中国政府在进入2008年以来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给与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政府领导层正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着手,通过推动实施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尤其是以成立环境保护部为标志,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进入国家决策主流。与会中外专家同时认为,世界上没有现成的发展道路可以让中国来遵循,中国必须通过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妥善处理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诸多的矛盾。中国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国情,还要符合“世情”。
会议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向与会的地方政府决策者和工商企业界代表传播与分享了国合会2007年年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成果;二是中外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之间借助国合会的平台进行了坦诚对话;三是会议为政府与企业界、学术界与决策者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
祝光耀秘书长为会议做了总结,认为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 凸显期,如果不能确立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风险,也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的影响。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国实现环境发展的战略转型,坚持长期的不懈努力。
第二,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是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途径。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模式,制定激励政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正确的选择。地方政府的领导,公众的参与,企业界的行动,是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
第三,通过创新,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在这一进程中,企业是创新发展的承担者、推动者和实现者;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国合会圆桌会议的机制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肯定。圆桌会议作为国合会会议机制的一种改革,得到了这次会议中外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进一步拓展和发挥了国合会中外对话的平台作用。
与会中外委员、代表和国合会捐助方及合作伙伴感谢中国环境保护部重视与支持国合会工作,对本次圆桌会议的精心组织表示满意。圆桌会议的举办情况将向11月份召开的国合会2008年年会进行报告。
第四篇:祝光耀秘书长开幕式致辞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圆桌会议开幕式主持致辞
祝光耀 国合会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热烈欢迎大家参加国合会召开的首次圆桌会议。圆桌会议是国合会新设立的会议机制,目的是分享国合会政策研究成果,广泛吸引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界人士关注和支持国合会工作,为中外的环境与发展合作搭建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与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及其全球影响”。参加我们今天会议的除部分国合会中外委员、国家有关部门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驻华代表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2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界代表,一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在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我们对他们参加这次会议表示特别的欢迎。
大家知道,国合会于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外环境与发展领域方高层人士与权威专家组成,是非营利性的高层国际政策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的政策建议,支持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 1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年来,国合会通过邀请国际社会高层人士和专家学者,就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向中国政府进言献策,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中外各界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合会成功召开了2007年年会,正式启动了第四届国合会的工作。
本次圆桌会议,将以2007年国合会政策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背景,就创新和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及其全球影响等问题,分专题进行报告和交流、讨论。期间,我们还将举办为期半天的企业论坛,就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来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进行讨论。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次圆桌会议得到国合会中外委员、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我们相信,会议将为来自中外不同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对话,为传播理念,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也期待着与会代表能积极参加会议的讨论,通过会议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第五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3月20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调整结构努力改善民生
——在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2011年3月20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天开幕。现在正值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未来的时节。几天前,中国公布了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目前已经开始实施。今天,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进行研讨,很有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们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各种挑战,谱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引导到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中国还将围绕“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编制并实施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以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第一,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也是其前提。中国经济呈现稳健有力的发展势头,同时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依
1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各异,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国内输入型通胀与结构性价格上涨因素相互交织,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小。应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投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还将把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潜能,提升经济的内在活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中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经济增长空间广阔,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是我们发展的特有优势。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这就需要通过鼓励就业创业、加强公共服务等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因此,中国“十二五”规划要求,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为体现这个思路,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预期目标,还提出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等相应指标。这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我们还将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轨道。中国已是经济大国,但企业活力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们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挖掘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力。今后五年,中国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重点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同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改造提升制造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综合运输体系,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推动形成科技引领、创新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四,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身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制度安排,把“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落到实处。主要任务有: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焕发经济主体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市场功能;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第五,统筹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重大民生工程,既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致力于加强社会建设,实施改善民生的十大行动计划,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等领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中国当前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硬任务,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今年计划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包括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明年将再开工建设1000万套,力争早日改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同时,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民基本医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
经历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以更加务实的行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变,完善区域开放格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成长。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中国有句古话:变则通。顺应时代要求,我们正在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这必将推动中国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也会与世界经济的革新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可以预见,中国扩大内需的努力,中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给各国企业带来更多商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拉动力量。我们希望,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携手前进、互利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发展。
本届论坛的议题富有时代意义和挑战性,参加会议的代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我们期待论坛能够收获更多的真知灼见,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更多地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好地搭建平台和桥梁。
最后,祝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在北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