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战中的单一战术和组合战术
商战中的单一战术和组合战术
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持续较量的每一个回合中,有些企业处于强势,有些企业处于弱势。有些企业擅长先发制人,有些企业乐于以逸待劳。但问题是,你总用 一种打法,在非常时期,战情瞬息万变的情境之下,就难以出奇制胜。所以我们的战术要有变化,怎么变?因时、因势、因事、因人而变,让不同的战术相辅相成,从单一走向复合。
如何抢占先机?如何后发制人?
先行者作为产业开拓者和产品开发者,一旦进入空白地带,就应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获取权威机构特许等方式,固化和扩大无形资产,尽快地由行动上的第一个过渡到塑造形象上的第一流,巧妙地利用环境有利于先入者的“马太效应”,造成先声夺人的态势。
先行者要扩大捷足先登的优势,着力在三个方面占先:
在资源上抢占优势。先行者要抓住短暂的无竞争时期,抢占资金、人才,垄断资源等。房地产开发最主要的地区;航空公司抢占最丰硕的航线;矿山采掘业,要进入储量丰富、易于开掘的矿区;零售服务业,要跻身于繁华的黄金地段等。
在利润上抢占优势。在新产品上市的初级阶段,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生产和经销厂商可以采取高位定价,与买主打交道,尽可能多地赚取超额利润。一但竞争者进入,便可以赚得利润为财务支持,加速进入新一轮竞赛领域,或者降低价格,打击还未来得及捞回成本的后来者。
在行业标准上抢占优势。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先行者有更大的主动权,在开发一种新产品后,要及早与管理机构商洽,争取以有利的企业标准充当行业的技术质量标准,迫使竞争者就范。如美国的无线电公司(RCA),就是由于率先确定彩色电视机的标准而长期保持了优越的地位。
先行者无论如何领先,迟早还要遭受挑战,在挑战者到来之前,企业就应预先考虑防御策略。防御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降低利润。在适当时期降低利润,既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又可以缓解竞争者的攻势。此外,还可以避免潜在竞争者的冒然进犯。
设置进入障碍。后发者的进攻路线,大都会选择先行者的薄弱地带,因而,企业率先进入市场后,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口”,开发新的品种档次加以阻塞。同时,加强技术保密措施,使竞争者无法降低成本。与供应商、销售商签定排他性协议,在供销渠道设置“路障”等,也都应予考虑。
施行威慑策略。在 竞争者论证项目的阶段,先行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公开和非公开的途径,向有所企图者发出信号,使他们意识到进入的困难和可能遭到的报复,放弃进攻,收到“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美国电脑业巨人IBM公司,之所以相当频繁地宣布自己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情况,用意之一,就是威慑竞争者。
《孙子兵法》早有论断:“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当先动者在前线冲锋陷阵时,有一些公司在后方静观待变。在吸取了“先烈”们用惨重的损失换来的教训后,这些在静观中已做好充分准备的公司杀进了市场。
作为后发者,总体优势的确不及先行者,但是,后发者也并非一无所长,比如在采用先进的技术、购置更优良的设备、节省市场开发的费用、避免前人的失误等方面,只要策略运用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取得后人发而先人至的成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借敌开道,缩短战略进程。对 新领域把握不准时,按兵不动,让对手“探路趟雷”,一旦时机成熟,三步并作二步走。日本松下电器就惯用此策。五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市场上露面,各公司争相上马,意在先下手为强,松下公司却不动声色,密切注视各厂家动向和市场反应,同时积蓄力量,调动资金,等产品成长期一到,松下立即推出大批优质 产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日本列岛。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 是以进攻者的策略还击进攻者,日本钢铁业进攻美国钢铁业的策略是“拜师偷艺”。他们曾经以美国内陆钢铁公司为师,详细学习了它的技术、生产管理,而后出人 意料的超过了“老师”,内陆钢铁公司在反击战中,采取了日本人以前的手法,聘请大量日本顾问,到日本企业去“取经索宝”,很快变被动为主动。
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在诸多先行者互相争斗、白刃格斗之时,后发者最经济、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坐收渔利,待众败俱伤时,再来收拾残局。当然,运用这种策略,需要有控制局势的能力,必要时,助弱以攻强,否则,一旦局势失衡,极易坐失良机。
如何侧翼进攻?如何正面作战?
势弱者择迂。在企业抗争中,参与者应根据实力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策略。实力较弱者,正面进攻无异于自取灭亡,只能谋求渐胜,把兵力集中到对方相对薄弱的一翼,形成局部优势,取得突破后,再逐步向核心挺进。侧翼进攻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策略。英国军事理论家哈特研究了自希腊战争以来的几十个决定性军事战例,发现其中只有20%是由正面作战起决定性作用,80%要靠侧翼攻击扭转战局。在经济战争中,除了一对一的抗衡,更多的是众弱对一强的局势,因而选择侧攻者要更多一些。
地理性侧攻。主要是按地理位置划分市场,从对方未设防或防线薄弱的国家、地区下 手。日本计算机业与欧美企业的市场争夺战就是如此。日本厂商经过全面分析,将对手在世界市场的势力最弱的亚洲进军,然后再扩展到势力居中的澳大利亚,羽翼 丰满后,才向欧美大本营发起猛攻,当对方仓悴(仓促)反击时,日本人已破城而入了。
产品性侧攻。从产品着眼,寻找对方的市场空隙,乘虚而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在勃朗宁、柯特等大型制造商占垄断地位的枪械市场上,美国的史塔龙.鲁格就创造了这样的战例。他鉴于自己资金有限,避开广大厂商的批 量产品,专门生产高品质的私人武器,30年来,凭着有限的产品夺得了全美20%的枪械销售份额。
技术性侧攻。就是攻击对方技术上的薄弱点。诸如专利、秘方、技术诀窃等,都可以 作为考虑的因素。在直升机制造业,贝尔、波音、史考斯基并称三强,其他厂家很难与之较量。法国的欧若斯贝公司从1980年起,推出了以全新设计、全新材 料、全新术为特征的军民两用直升机,一举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有效地侧翼进攻。在运用侧攻策略时,策划者需要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所选择的产 品、技术和市场有没有潜力,在一个趋向没落的市场获胜,可能胜而不利;对手是否有戒备,在强敌高度警觉的薄点攻击,不如在其麻痹松懈的强势处偷袭;对手的 反击能力和报复意愿如何,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估计,则可能玩火自焚,过早地把翼攻变成一场决战。雅马哈在摩托车市场接近饱和时,冒然进攻本田,最后 终因实力不济而败北,这一案例正说明了这一点。
势强者取直。实力强大者,延误战机很可能养虎成患,自当谋求速胜,把矛头直指对方的要害部位,进行正面攻击,以实力一决胜负。
正面价格战。价格的消耗量最大,杀伤力也最大。价格战的较量,既是实力的对抗,也是心理的较量,企业一旦投入,就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把销售环节的损失消化在供应和生产环节,同时,对于惨重的损失,要比对手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正面广告战。广告战的核心在于争夺传播上的优势,在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上压倒对方。
正面质量战。质量战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抗争。质量上的超越,一般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高于通用标准,其二是高于竞争者,但是,仅此还不能取得根本性优势,根本性优势的取得,是产品性能高于顾客要求。
策划正面决战,有两类方案可以选择:一类是在几个战场上同时发起攻击,全线突破;一类是在一个战场决战取胜,造成对方全崩。从效果上看,二者是相同的,从消耗上看,前者成本过高,后者更为经济。因而,企业一般应取后者——有限的正面作战。
在策划正面作战时,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些问题:要有足够的实力。实力拼耗所投入的人力、财力,并不能立刻转化为现实利润,实力不济,很可能使优势得而复失,要机动灵活。在正面战场僵持不下时,应考虑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以侧翼攻击去打破均势。
从经济领域到军事领域,采取正面攻击都属于风险性策略,无论事先筹划多么慎密、力量对比多么有利,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有可能的话,应尽量采取其他战法或以其他战术来配合。
领导禅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数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势利导是取胜的法宝。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能只从单方面考虑企业的战术与决策,要全方位的、综 合的分析企业周边环境,针对情势变化调整和改变企业的战术。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从单一走向复合,这是非常时期领导者应对经济危机的大智慧。
从单一战术到复合战术,非常领导会以四种战术克敌制胜:抢占先机,充分利用资源、利润以及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势捷足先登;后发制人,学习对手,以道制道,坐 收渔翁之利;正面作战,质量与价格相结合,广告辅助,正面出击;侧翼攻击,从市场、产品、技术等方面入手,击其软肋,触及死穴。当然,每一种战术不是各自 为战,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适时调整,因势而变,如此才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战术。
1、计谋对象
计谋属于有目的的社会行为,是人对人,人对自然的特定行为。针对某一个特定人,某一项特定事项,出于特定利益和目的施用特定计谋。没有特定对象称无的放矢,有对象没计谋称无计可施。人人都有智慧都可以设计与实施计谋,世界时刻都存在无数个计谋对象。
2、计谋目的
大凡种种计谋,都是针对种种人和事,图谋种种目的。种种目的归结为一点就是“利益”。贪婪利益,欲望膨胀者惯用计谋,利益冲突双方都会绞尽脑汁用计谋,其中的胜者往往取决于计高一筹。商品经济社会充满竞争,在各种竞争场合,计谋累累,心机重重,为谋得所求而紧张劳神。
3、计谋种类
目前计谋可大致分为四类:
1)按时间分为长远计谋,中期计谋,随机与短期计谋; 2)按空间分为全局计谋,局部计谋,个案计谋; 3)按事物性质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计谋;
4)按利益结果分为谋物质利益,谋精神利益,谋机遇利益。
4、计谋炮制
酝酿一条或多条计谋必须具备智慧,知识,情报,资源: 1)明确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及取得特定结果;
2)调查研究,并透彻了解对象的特征、兴趣、处境、弱点及需求的渴望程度; 3)掌握特定事物的一般规律及其行为惯性;
4)彼此之间有关条件对比,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筛选出关键链条;
5)制造隐瞒自己真实意图的假象,促使对方产生错觉,激发其欲望等措施; 6)制定几种方案,择优选用。
5、计谋实施
通常为五个步骤:掉胃口,投其所好,诱使他入圈套,进陷阱,中埋伏。
1)慎密实施各种造假手段,假象越逼真、越周全、越慎密、行动越周到,越容易请君入瓮;
2)造势与引诱,密切关注特定事物按着预定路径的进展情况,及时修订实施手段;
3)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成功。
6、计谋对抗
这是冲突双方的智慧较量,各方都使用计谋相互破解和抗衡:
1)深入对方,侦查意图,掌握动态,做到知己知彼;
2)迷惑对方,行为诡秘,进退若无,左右无定,上下无形;
3)以假乱真,真真假假,将计就计,将机就计,乱中有序;
4)有所为有所不为,后发制人,伺机而动,动而得手,不战而得是高明的计谋与抗衡手段。
7、计谋公开
一般意义的计谋属于密谋,到期自然明。高级计谋是公开计谋,这种计谋大多属于战略,策略之类,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相对长期性,如抗日战争战略等,公开战略必须具备:
1)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各方根本利益需要;
2)符合奋斗理想,具有全局意义;
3)完整的理论,灵活的战术,完善的方法;
4)计谋公开者智慧超人,信念坚定,潜在力量雄厚,绝非常人之所能。
8、计谋是双刃剑
智慧产生计谋,好人用计做好事,谓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坏人用计干坏事,谓之使坏,又奸又坏。好坏的临界点在“利”。侵害他人合法利益为坏,维护正当利益为好。人人称赞岳飞,谁人不骂秦桧。
9、规避计谋
计谋满天下,不可能事事都用计,时时都有计,好的计谋别在意,更要提防坏人算计。不图便宜少上当,没有贪心少心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远离漩涡,胸怀坦白,光明磊落做人,堂堂正正走路,任何计谋奈我如何?[1]
第二篇:异军突起:××口服液营销战术组合制胜
异军突起:××口服液营销战术组合制胜
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多元化格局日趋鲜明。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规范,需要营销人员从注重广告行为向注重宣传行为转化,拥有新的企划思路和战略武器。当前,如何把多种单一的营销形式组合起来,使整体营销效果发挥出合力和集中力,使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延续和扩展是摆在营销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多样宣传手段相互配合提示,相互渗透协调,多位一体,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这个经典案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但至今对我们仍要深刻的启蒙教育意义。
一、“套圈子战术”-某某在无锡卖疯了
就拿某某集团无锡公司来说,曾连续7个月销量列全国第一,作为地级市场的无锡销量达到14666件。40多人的公司年销量近1亿,不能不说他们创造了保健品销售史上的奇迹,《无锡日报》以“某某冲击波”为题对此作了详尽报道。这个奇迹的发生,战略战术的组合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9月份是我国节日比较多的一个月份,有教师节、中秋节和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如何围绕节目展开宣传,某某集团无锡公司展开了策划。9月初,从反馈信息看,某某产品在无锡市场增长不明显。怎么办?如何趁节日之机把市场搞上去,当时公司有两种意见:一是强化送礼诉求,围绕节日搞活动大肆辅垫作宣传;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战术组合,诱发老百姓的购买欲。经过再三讨论,他们确定了以后者为主,运用战术组合的方法。
9月11日,无锡公司买断《某某消费报》报头第二、三版,组织了一批宣传文章,并在头版头条刊载了一篇《某某卖疯了》的文章。它是以纪实性口吻撰写,下面冠以“热点追踪”字样,开头写道:“要货!要货!要货!为什么还不赶快给我发货”,“真要命,上周我要50件,本周才发15件,这些都不够铺的„„”等等诸如此类。罗列了一些某某卖疯了的现象,比如在药店,购某某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公司门前,要货的车辆接连不断;在大街小巷人们手里提的都是某某口服液;公司的要货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把营销人员忙得团团转。与此同时,药店经理、消费者、路上行人针对卖疯了的现象大发感慨,报纸在右下角同时出了一句“某某+月饼=健康礼品”的口号。文章刊出后,给老百姓造成一种某某确实是卖疯了的心理刺激。软性文章与口号的心理刺激。通过软性文章与口号的结合来达到诱导作用。另外,某某赋予了产品更深一层的亲和力,提高了消费者接受能力。在电视专题节目中,运用电脑敲击键“哒哒哒”的声音,在开头打出以下字幕:据悉某某已成为锡城百姓送礼的一道流行风景线,送礼送某某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某某卖疯了,欲知详情,请看9月11日《某某消费报》。这样,运用专题,又对老百姓造成了某某卖疯了的二重刺激。然后,在拍摄的送礼小品剧中,当女婿拎着几瓶某某送老丈人时,对方眉头一皱:不要乱花钱,吃了许多保健品效果都不咋样,女婿说:“爸,某某是高科技产品,现在不是流行某某+月饼=健康礼品么,肯定对你有帮助的,据《某某消费报》报道,某某在锡城还卖疯了呢,”这言下之意是对消费者的第三重刺激。
9月中旬的日报、晚报各两个通栏中,公司人员都把据《某某消费报》报道,某某在锡城卖疯了这一信息揉入其中,这种报中有报的方法,很有针对性,是对消费者的第四个刺激,并且同样打出了“某某+月饼=健康礼品”的口号,让人回味无穷。
与此同时,公司制作了一批宣传立牌,同样的把《某某消费报》的文章复印后张贴于上面,然后组织了一些反映某某热销场面的照片,有药店购货热闹场面,有公司发货的火爆场景等等,造成一种某某卖疯了的感觉,这是对消费者第五次刺激。
在宣传单编排中,企划人员把《某某消费报》的文章原文转载,同时开展有奖征答,出了几个题目,其正确答案都来自于《某某卖疯了》一文,这样你要回答问题,就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那篇文章,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了第六次有关“某某卖疯了”的刺激。同样的,“某某+月饼=健康礼品”也达到了让老百姓口熟能诵的目的。
在广播热线中播出的是“据《某某消费报》报道,某某在锡城卖疯了,为什么在保健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某某的销售会如此兴旺,下面请听来自记者的综合报道”。这样,对消费者的第七次刺激掷地有声。
综上所述,从当初的《某某消费报》刊登《某某卖疯了》和“某某+月饼=健康礼品”到以后种各宣传媒体的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延续效应。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渗透的做法,可谓是套圈子战术,它一环扣一环,即使是最理智最成熟的消费者,在这种舆论导向作用下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购买者。由此可见,宣传的功能关键是在于诱导消费者,如何牵着他们的鼻子,一步步走进公司事先设定的圈子中。这种立体组合,全方位出击,达到了最佳宣传效果。像以上,由消费报的源头引伸出了系列化的宣传手段配合,产生了“某某卖疯了”的连锁效应,对消费者的刺激是多重立体化的。事实上,这几种宣传手段的组合中,相应一种媒体也有多种组合,比如终端的宣传板有文字与图片的组合,报纸中软性文章与通俗口号的组合,传单中软性文章与有奖参与活动的组合等等,而且在组合中,始终围绕送礼诉求这一线索展开宣传。
于此相呼应,自9月11日《某某消费报》上刊登《某某卖疯了》后,9月中旬在宣传单中又推出了《某某旺销“疯”景线》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为何某某会卖疯的实质,如果说前面一篇文章是从现象上描述给老百姓,靠直接感受,仅仅是形式上造成旺销情景,后一篇则是从内在的规律和契机上寻找深层次原因,某某为何卖疯了。一方面某某是高科技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某某适用于任何阶层任何人士。后一篇文章无论是从立意还是深度都比前一篇文章进一层,而且作了总结和补充,给消费者造成相当深刻的印象。
9月下旬,考虑到宣传效果要贯穿到10月,10月正是秋季,也是人体某些疾病的发病之时。公司此时推出了《某某秋“疯”更强劲》一文,针对季节诉求又展开了针对性的宣传。这样,三篇有关“疯”字系列的文章,层层递进,相互辅垫,紧密的与各宣传手段配合,达到了整体的宣传效力
二、“健康千里行,欢乐进万家”-舆论大炒作,一石激起千层浪
10月、11月份,公司主要搞了一个大型的“健康千里行,欢乐进万家”活动,整个活动的宗旨是在服务意识上,一方面公司组织义务小分队走街串巷,送医送药上门,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的组合来达到震撼人,感染人的目的。10月中旬正值重阳节(老人节),作为“健康千里行”的项目之一,公司邀请了一城三市百名老人来到无锡参加欢聚某某话重阳活动。这百名老人大多生活在农村,平常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很少有机会来繁华的都市走走看看。而如今,某某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个大开眼界的机会,用车免费接他们来到三星级饭店,品茗畅谈,免费就餐,观看歌舞表演,赠送礼品等等,可以说某某公司圆了他们一个梦,当时的气氛是一片喜庆祥和。
在活动开始时,公司首先邀请了一位副市长讲话,在话语中,他给公司本次活动高度评价,然后在公司安排下即兴挥笔写下了“健康千里行,欢乐进万家”几个大字,这种“口动”(讲话)到“手动”(题词)不同动作行为间的连贯,有力的强化了产品的可信度,这表现了一种政府行为。然后,公司邀请的一位老人上台发言。这位老人是位孤独老人,家境贫寒,腿有残疾,拄着拐杖,衣服破旧不堪,一副很不幸的样子。多病的他在喝了公司赠送的某某口服液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他来参加这次活动心情十分激动,并一再表示要上台发言。事前,根据他的特点,公司拟好了讲稿,考虑了三种效果:一是他一字不漏地按稿件内容念下来;二是他念到一半念不下去了,此情此景触动他潸然泪下;三是一句话都念不下去已经泪流满面。这三种效果中,第一种效果最差,假如他一字不漏念下来,说明他很理智清醒,感情呆板,没有丝毫打动人的地方,第二种效果较好,当他念到“某某公司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今天我来这里,从内心里感谢某某”,然后热泪盈眶,这与当时的喜气洋洋的环境形成鲜明的效果反差对比,很能打动人心,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了某某公司爱民精神和高尚情操;第三种效果最好,虽然不念一字,却是无声胜有声。老人本来有许多感谢的话要说,此时此刻,言语无声泪先流,这是产品宣传的无声的震撼力,引得周围人抹眼擦泪。这是表现了一种公众行为。事实上,最后达到的效果恰恰是第三种,因为早在一周前,公司就派出企划人员与老人沟通催情,目的就是要激发老人内在情感达到无声的发言,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万一在现场过于激动倒下,咋办,于是派出一位礼仪小姐上前轻轻搀扶,意思是镇定些,不要太激动,试想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与一位青春靓丽的小姐此时此刻站在会场中央,其反差和对比鲜明十分能感染会场气氛,众多的摄影机,照相机镜头对准这一场面,事后进行炒作渲染,某某产品怎么样,难道还用说吗?
这种政府行为与公众行为的组合,现场不同行为之间的组合,客观的热闹喜悦与主观的催人泪下组合,使人们的情绪在不断变化,构成了一副主体斑澜的画卷,使产品很有说服力,为整个活动带来了直接刺激的效果。
在活动的事前预告中,公司把各种宣传手段组合运用起来进行渲染,事后同样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广泛延续宣传效应。公司为把影响进一步扩大,又搞了个公众活动,那就是在《江南晚报》和电视台开设“市民喜欢什么样的公益活动”栏目展开讨论,邀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结合“健康千里行”畅所欲言。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活动没有被冠之以“某某杯”或“某某协办、联办”等等,但实际上活动与公司密切相关,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公司在幕后隐形操办。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某某公司爱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同时也抨击了社会上某些企业假借公益活动之名推销产品的不良做法。这种企业行为、社会行为与公众行为的组合,直接影响了市场形势。
在讨论中,晚报的文字与电视的视觉画面进行了组合,宏观的公益话题与微观的企业做法进行了组合,不同年龄参与的组合,主观的活动与客观的活动效果进行了组合,以点带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虽然策划组织是在10月份,但整个宣传效果却在11月份,可以说当时的整个舆论,包括百姓的话题都紧紧围绕这一活动,这怎么能不成功呢。
三、“一封家书”连接你我他,某某真情满人间
12月份到2月份,围绕节日展开以送礼诉求为主的宣传,公司适时定下了“送福送健康”的主题。无锡公司综合前两月的经验,适时地打出了“某某+孝心=健康礼品”的口号。之所以打出这句口号,是因为考虑到“送礼送福送健康”这句口号诞生了。接下来又进一步深化为“一封家书”宣传系列。在具体的“一封这书”中,专题宣传单、报纸都紧紧围绕它作文章,公司觉得这四个字更具情感色彩和亲和力。在每周的日报、晚报二个通栏广告中,都以信笺的形式外加一句口号安排布局创意。第一周,先是女儿写信给母亲,送上4瓶某某;第二周,母亲写信给女儿,说是女儿送来的某某治好了她的病,反过来她建议女儿送几瓶给公婆,因为他们的身体也不好;第三周,公婆写信给儿媳,说某某治好了他们的病。邻居王大妈串门看到后很羡慕,回去催促女儿买某某;第四周,是邻居王大妈病情好转了,街道里弄的大伯大嫂都纷纷加入了某某受益队伍。这种以女儿-母亲-公婆-邻居-街道消费者为线索串联起来的创意,可谓以点带面,从身边的人延伸至千千万万的消费者,颇具情感的感召力,而且“某某+孝心=健康礼品”的俗话时时伴随,这种书信与口号的结合又丰富了文章内涵。
营销战术组合除了形式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外,关键是要从中寻找具有新闻色彩的诱导点,然后围绕这点,与系列化的宣传手段相配合,这样文字、视觉、画面、声音等产生连锁作用,直接刺激消费群。除此之外,须根据特定的主题、环境、景象,寻求它们之间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穿插、嫁接、连续渗透,这样立体综合宣传所产生的合力,其整个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的形式,把专题、宣传单、报纸、广播等单一的宣传手段组合起来,即成为一中有机战术。综合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行出以下几种战术组合,它们是:
(1)形式之间的组合,这是最基本的组合,即各媒体宣传手段间的配合。
(2)内容之间的组合。
(3)主观与客观的组合(包括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组合)
(4)政府行为、社会行为、企业行为之间的组合。
(5)不同动作行为之间的组合。
(6)不同人物对象或地域环境之间的组合。
第三篇:辩论赛常用技巧和战术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三、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第四篇: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分析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分析
摘 要:中长跑比赛战术是运动员战胜对手夺取金牌的比赛方案,是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的综合体现。纵观各种比赛尤其是高层次的比赛,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战术的确在比赛中能发挥巨大作用,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又能有效抑制对手的发挥,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手,成为取得优异成绩和摘取桂冠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了近几年来部分奥运冠军和世界记录创造者运用最好的几种比赛战术的有关资料,及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特点及运用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长跑比赛中战术的运用。关键词:中长跑 运动员 比赛战术 特点 前言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近百年来世界中长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要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获得最好名次,除必须注重科学选材和科学化的训练因素外,合理安排和正确运用比赛战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谓中长跑比赛战术是根据本人和对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种专门的方法,来创造优异成绩和名次合理运用战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水平,比赛经验和意志品质来创造优异成绩。近年来,在世界重大国际比赛中,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运动员运用战术优势,获得金牌的例子很多,尤其是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日见激烈,比赛往往在最后一圈,甚至距终点几米时见分晓。所以运动员在诸因素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战术运用是否合理,就成为获得冠军的关键。本文试图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长跑比赛战术的运用及自己的看法可供参考。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近几年来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时常运用的战术和最佳战术,及所取得的比赛成绩,对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以及上网查询中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收集中国体育报刊关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报道。
2.2 观察法:对近几年来举办的田径锦标赛、黄金联赛等大型田径比赛当中,所取得优异名次和成绩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比赛战术进行观察,并对比赛中运用比赛战术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分析。
2.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关资料用EXCEL进行整理统计,包括分断时间等。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种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3.1.1 匀速跑战术分析
匀速跑战术是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将体力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段落的跑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制定好严密的速度分配方案,保持匀速并不意味着匀速用力,相反,要保持匀速需要逐渐增加用力程度,才能保持速度不减。采用此战术的运动员往往是想使自己的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从起跑开始就要以较快的速度抢在其他对手的前面,占据有利的位置,取得领先的机会,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赛前定的速度,合理地分配体力,途中跑时要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哪一圈用多少时间完成,不要管其他运动员如何跑法,只要一直按制定的方案跑下去。这种战术是有节奏的,比较匀速的形式跑完全程,其优点是速度比较均匀,跑的节奏和呼吸频率也较平稳,能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工作的平衡,使运动员相对感到舒适轻松,能量的消耗也相对减少,肌肉工作的效率也较高,往往能创造较好的成绩,例如: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曲云霞,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采取此战术,以3分50秒46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开始阶段高速发挥速度(前400m分段时间达到57.46),第2、3圈采用平均的匀速节奏跑,最后300m全力冲刺,使世界纪录提高了2.01,这种战术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和打破记录,而不是为了获得好名次。表现形式是以较快的速度起跑,定时跑每一段距离。运动员不管比赛场地的情况如何变化,而只管“我行我素”。
此战术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要合理分配好体力,跑每段的速度基本相等,速度感很好的运动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例如:美国中跑名将约特尔在1972年第20届奥运会800米决赛中采用此战术以1分45秒91的成绩获得金牌。英国著名的世界中长跑巨星安•科,在1981年6月7日佛罗伦萨用该战术创造的1分41秒73的800米世界记录,至今无人问津。1984年,巴西允许中长跑运动员克鲁日,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以这种战术跑完了800米全程。而且以 1分43秒的成绩创造了奥运会新记录。采用匀速跑战术,首先要定好速度分配的计划,每一圈跑的时间都要定出来,按计划一圈圈地跑下去,上一圈的速度快了,下一圈的速度就适当地放慢一点,上一圈的速度慢了,下一圈的速度就要快一点,追回失去的时间,基本保持好计划时间相等的速度跑下。匀速跑战术主要是为了争取破记录和创造好成绩时采用。这种战术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不能轻易地被对手的比赛节奏和其他条件所打破。中长跑的体力分配方案采用匀速跑的方法最好。因为跑的节奏稳定,呼吸节奏也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使肌体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以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是节省能量的最好方法。要在比赛中准确完成每一阶段的速度要求,就要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跑的速度感,并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在训练中经常以达到的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才能达到预计成绩的控制速度。采用匀速跑战术的运动员在比赛的一开始就使自己保持预选制定的衡定速度,这主要依靠速度和节奏感的综合控制来实现。在激烈的比赛中,场上的变化多种多样,运动员要完成自己的战术计划而不受干扰,就一定要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另外,随着体力的不断消耗,运动员要随时依靠视觉、听觉、触觉、温度感觉等来进行自我调节。3.1.2 领先跑战术分析
领先跑战术又称为“创造最佳成绩战术”,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就占据领先的位置,按预定计划分配速度,主动控制跑的速度和节奏,并把领先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的战术方法.典型实例是,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创造5000m12min58s39世界记录时的战术,就是全程始终领先跑,并获得了成功,比计划的成绩12min59s 快0s61(见表1)。
运用此战术在比赛场上先发制人,在比赛开始阶段就给对手压力,以此来挫伤对手的积极性,削弱其信心,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斗志。当对手一个个被甩在自己身后时,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了胜利,往往是由于他很好地运用了这种领跑的战术。他们的观点是“我若前程放慢速度,后程也跑不快,不如开始就拼,后程尽力而为之。”而另一部分运动员则是根据比赛任务的需要而运用此战术。领先跑战术大致可分为2种:突然加快跑速领先,这是多数运动员所惯用的方法。采用突然加速、往往使对手感到迅雷不及掩耳,当对手一旦发现,已经被甩开一定距离,使其感到措手不及。常常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以惊人的速度的耐力领先跑,并多次创造世界纪录。逐渐加速,越跑越快,勇于领先,直到获得战术的成功。此战术特点:是速度耐力好,能以较高速度跑完全程。这种跑法适用于训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手,或专项耐力好,而速度和冲刺能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采用此战术,应尽量设法在终点冲刺前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也有人称这种跑法为“破记录跑法”,是指运动员为了打破记录,在自己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不受其他运动员的干扰充分发挥自己最佳的竞技能力。例如“东方神鹿”王军霞也采取了这中战术打破了世界记录。英国长跑巨星戴夫?莫尔克罗夫于1982年7月7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比赛中以13:00.42的成绩打破5000米世界记录时,也是采用这种战术。当人们问他为什么采用这种战术时,他说:“我感到这种战术不错,他能充分发挥我的体能,我喜爱这种战术,当意识到这次比赛完全是靠自己的体力跑出这样的成绩,我想我感到更满意。
众所周之,训练水平较高,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如果相信自己的速度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对手强,就可以果断的领跑,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但更宜疲劳因为在有风的情况下,最前面的运动员会把风挡住,在比赛中有种情况却相反,领跑明显关键,因为你不领跑,你就不会赢,例如逼迫对手过早进入冲刺状态,以便消耗他们最后的体力,选用领先跑战术的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雄厚的训练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控制速度的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必胜的心理素质专项耐力较好但速度略差的运动员多采用领跑的战术。
3.1.3 变速跑战术分析
变速跑的比赛战术是比运动员速度耐力和机体代谢转换能力的战术。其能量消耗和比赛难度都是很大的。在比赛全程,运动员主动改变跑的速度和加速的距离,以破坏对手跑的节奏和心理状态,增加对手的能量消耗和紧张程度。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选用这种战术一般总的成绩相对低一些。
肯尼亚运动员D?切利莫1992逆水内在罗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1000m决赛上1000m 表2 D·切利莫10000m成绩分段速度段落的速度变化(见表2)。
可以看到前5000m13min30s27,1000m平均速度2min35s78,前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为3min63s,后5000m成绩为13min45s26m,1000m平均速度是2min48s52,后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是19min12s。后半程变速跑的速度变化幅度19s12是世界中长跑比赛中少见的。也正是这一点他取得了胜利。
此战术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基本上都是以变速跑的形式跑完全程,是夺取冠军,因此采取此战术的运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变速能力,即具备高水平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其次,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速度感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比赛开始,运动员要以较快的速度,去站领有利的位置。当匀速跑一段距离后,再用的跑法,以不断变换跑速的形式,打乱跟跑队员跑的节奏,加重心理负担,达到逐渐甩开对手,而取得最后胜利的目的。例如英国的波•伏特尔在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欧洲杯赛5000米冠军和英联邦运动会10000米冠军的那两次比赛中,都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这种战术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有很强的制能力,如果做不到,很可能会被外界的条件所破坏,所以实施起来一定要慎重。这种战术适用于平时训练有素,能量代谢转换能力较强,而中的成绩相对低一些的运动员。选用变速跑的比赛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高速度的持续跑能力和高速度变速跑中机体代谢转换能力,雄厚的速度和能量储备,最佳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心肺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根本上讲,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最后冲刺能力的基础,还要根据比赛最后冲刺的要求进行模拟训练。世界纪录不断更新,训练中从传统的“马拉松式”专项研究训练强度和速度向全面性发展,必须在多年训练中加强对速度和最后冲刺能力的训练,并让中长跑运动员养成在任何一次训练中都以最快速度跑完最后一段距离的习惯。比赛时战术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和名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比赛选用的战术特征与训练过程相一致,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训练中反复应用,才能显示出战术的作用。一般是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战术运用得越自如,战术的作用也越显著。
3.1.4 跟随跑战术分析
在中长跑比赛中,无论是世界级大赛,或是国内外中、小型比赛,经常看到有的选手尾随在后,紧跟不舍,最终后来居上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称为“紧跟领跑者”的跟随战术。这种战术的表现形式:起跑后,利用较好的速度,迅速抢占第2或第3位,然后,一直紧跟其后,等到还剩最后一圈时,利用自身具有良好的速度的优势,开始有力的冲刺,超越领跑者。特别是400m速度很好的中长跑运动员,采用跟随战术,只要不掉队,一般都能奏效。例如:捷克运动员福马诺娃在1997年第7届世界田径世锦赛女子800m决赛中,采用跟随战术,整个比赛过程名次保持在2-3名之间,在最后几十米处快速冲刺,以1分56秒 68的优异成绩超过对手获得冠军。
此战术特点:是跟随跑的运动员在领跑的运动员后相对放松,节省了能量消耗,以最后冲刺的速度取得胜利,多在预赛、半决赛中选用,或是运动员与对手实力有一定差距,以跟随跑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以取胜为目的的跟随跑,一般地说要保持超过对手的实力(即高速度),以便做决定性的冲刺。跟随要密切注意领跑者和其他对手的动向,准备随时在任何距离采取行动,以高速度超过对手,最好在领跑者的右侧。在重大比赛中,中长跑运动员为了战胜对手,往往会让对手领跑,自己紧随其后,时机成熟立即出其不意抢先到达终点,这种夺冠的战术通常对最后冲刺能力强的运动员有利,历届奥运会的事例很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m比赛就是一个示例,中国选手王军霞在最后150m左右被葡萄牙的里贝罗超过从而失去了金牌。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邢慧娜就是利用这一战术在最后80m超过对手获得金牌。跟随跑战术与领先跑战术相比,跟跑者的心理定向比较单一,常常在大多数赛程中只要集中精力于紧紧跟住领先者,保持“衔接”即可。
选用跟随跑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对手实力相近。采用领先跑的运动员一定要头脑清醒,随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注意防止对手的变速跑战术,一旦发现领跑者的跑速,以致自己必须要打乱正常的节奏才能跟进跑时,就要即时放弃,避免盲目地跟谁跑,这时要改用匀速跑战术,同其他队员一起跑进,积蓄力量再寻找机会。如果跑过一段距离后,感觉对手的实力高于安静时,就不要勉强按自己的节奏跑进,等待时机,再继续跟随跑,跑一段后,特别是比赛的后阶段,当发现对手呼吸混乱,动作不协调时,速度下降时,应当机立断,不失时机作超越的尝试。3.1.5 最后冲刺跑战术分析
这种战术是指运动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速度,动员全部的力量进行最后距离的拼搏的战术。采用最后冲刺跑战术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和很强的最后冲刺能力。要使最后冲刺战术运用得当,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距离的项目最后冲刺的距离,一般来说,800m跑在最后200m-250m处开始冲刺;1500m跑在最后300m-400m处开始冲刺;3000m、5000m、10000m跑往往是在最后的400m-450m处开始冲刺。由此可知,要使此战术充分发挥,运动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好冲刺的时机。进行冲刺跑时,加速要突然,给对手造成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这样,不光在速度上赢得了时间,而且在心理上占据了优势。此战术特点:是最后冲刺战术的运用是基于运动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速度。这就要求运动员在0.40内越过对手赢得最后的胜利。多年的比赛得出这样一条规律,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最后冲刺的距离。一般说800m跑在最后的200-250m处开始冲刺,1500m在最后的300m和500m处冲刺,3000m障碍跑、5000m和10000m跑,冲刺往往是在最后的600-1000m处开始。通晓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运动员选择冲刺的时机。为了夺得好名次,哪怕最困难也应努力加速冲刺,以给对手造成突然袭击,增加对手压力。当你从对手后面加速,并超过对手时,你不尽赢得了时间,此外在开始最后冲刺之前,一切都要做得隐秘。最后冲刺要求运动员能够动员全部力量,发起强有力的冲刺。
当今中长跑比赛日趋激烈白热化,往往谁能先合理采用最后冲刺战术,谁就能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获得胜利。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是我国20岁的年轻新秀邢慧娜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10000m决赛中,一直跟在第1集团的末位,当比赛还剩最后5圈时,邢慧娜逐渐跑在埃塞俄比亚老将图鲁和年轻运动员迪巴巴的后面,处在第3位的位置,在最后1圈时邢慧娜突然开始发力,在最后1个弯道过后超过了跑在最前面的迪巴巴和图鲁。最终以30:24.37的成绩和差不多10m的优势,高举双手第1个冲过终点,为中国夺得了第2枚价值极高的奥运会金牌,同时还创造了新的世界青年纪录。4 结论
综上所述,中长跑比赛战术共有五种类型,这些战术既有不同的特点,也有着相互联系的共性特征。其中速度分配是中长跑运动员运用战术方案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不管运用何种战术,都要根据运动员本人的特点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运动员的最好水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夺得最后的胜利。领先跑和跟随跑战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采用领先跑战术可为每名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信息,使运动员在稳固的基础上取得一定运动水平。如果所有比赛都采用领跑技术,那么又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就我们所知,不是所有比赛都应该采用领跑战术的。因此,要允许运动员体验不同形式的跑速。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年轻选手不应总依赖于跟随跑,这会限制它们运动能力的发挥。有时,勇气和胆量是运动员成功的关键。起跑以后,特别是开始80~100m应该加速跑,争取抢占有利位置,要环顾四周,避免碰撞,避免被包围。跑弯道时,要紧靠跑道内沿,超越对手在直道上进行。超越对手时,应采取出其不意的加速与冲刺,应有一定的距离,或采用变速方法甩掉对手,消耗对手的体力,要注意安全和合理运用规则。强风、逆风时不要带头领跑,顺风应尽可能跑到前面,提高跑速采用加快频率、缩短步长的方法,降低动作幅度和用力程度。一般不要落后对手太多,再追赶消耗太多体力或失去信心。在比赛中要了解对手,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对手,争取主动,增加胜利信心。比赛中大脑要清醒,善于控制自己,不要采用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没有把握的战术,否则容易造成失败,战术的实施要随机应变。战术计划选定后要根据比赛进程的情况灵活选用战术,必须制定跑速时间表,为取得优异成绩,前半程的时间和后半程的时间要考虑到能量的储备,用较高平均速度跑完全程,在训练中应培养速度感。结论战术的应用在中长跑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名次和成绩。因此,在战术训练中应重视战术意识的培养。一般来说,匀速跑是取得最佳成绩的方案之一。但在比赛中。由于竞争力强,每个运动员都想只按预定的计划跑是不现实的,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头脑清醒,不能盲目地被他人牵制,既要按自己的方案跑,又要能根据场上情况随时应变。
参考文献:
[1]贺新武.试论中长跑战术.辽宁体育科技.2002,(6).[2]单涛.谈中长跑的战术安排及运用.辽宁体育科技.2002,(1).[3]于鸿森.中长跑现代技术训练与健身.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战术体广告中的迎心术广告
迎心术广告,即迎合消费者各种心理的广告体式。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如果广告能针对这些心理而写,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的心理有多少种,便有多少种的迎心体广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迎心体广告。
一、迎合消费者追求美的心理“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尤其是女性。如果广告迎合了这种心理,便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欢心。如“敌那晒护肤液”的广告是这样写的: 在夏日里,你把身体的大部分裸露在外,因为你经常穿游泳衣、运动服和超短裙衫,所以应 该使你的皮肤显是更美丽。看来,夏日里经常保持全身的美观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了特殊场合,而且整个夏日里每天都应该注意全身的美容。但这也并不是很费事的。你只要买一瓶“敌那晒”就可以了。因为这药液里含有丰富的美容脂,经常擦用可以保持你后背、双肩、胳臂和大腿的皮肤细腻光泽。另外,像胳臂肘、膝盖和后脚跟处粗造的皮肤,如果擦用了这种滋润性的敌那晒,很快就能显得柔润。赶快购买并且经常擦用一瓶芳香细腻的护肤液可保持你全身皮肤柔润,细腻而诱人。敌那晒护肤液布里斯托·梅耶厂出品据说“敌那晒护肤液”曾在妇女中得宠一时,与此广告迎合妇女爱美之心不无关系。
二、迎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心理现在人们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高节奏的生活使一些人在精神上难以适应,他们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回归从前。如下例广告,便迎合了人们此种心理 :美国游船公司广告沿着历史的足迹,安排一下你的度假。你总有机会跟着人群到一般的旅游地,度一个平平常常的假期,然而,你也可以乘坐传奇中“三角洲女王号”或“豪华的宅第”,再现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芬的历险故事,或去发现百年来一直未变的俄亥俄河流沿岸城镇的魅力……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虽然书中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它是原始大自然的象征,广告以此为号召,无疑会触动消费者回归自然之幽情,从而产生前往一游的强烈愿望。
三、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理从心理学上看,好奇心是人类的一大天性。所以在生活中,在付出的代价不算大的情况下,人们都愿意设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广告商们于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一“弱”点,趁机大做文章。泰国首都曼谷有间酒吧,门口摆着巨型酒桶,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不许偷看!可是这只酒桶的周围又无遮无栏,更没有人把守。许多过往行人出于好奇,偏要去看个究竟。待看过之后,一边开怀大笑,一边连呼上当。原来,只要把头一伸进桶里,便可闻到一股清醇芳香的酒味,桶底还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分析这则广告,我们会发现它的成功正在于对人类好奇心的巧妙利用上。“不许偷看”这一祈使句制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并以此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王忠诚先生在《各国广告概况》中讲了这么一段故事:新加坡动物园利用大猩猩阿蒙与游客共进早餐这一新招术,吸引了众多的日本游客。每天一早,大猩猩阿蒙温顺地坐在餐桌旁,与数十位游客喝汤吃早点。大猩猩兴之所致,便开怀痛饮,有时还像绅士一般,打着手势叫加汤,逗得游客哄堂大笑,开心极了。不久,消息便传开了,引来无数日本游客与猩猩逗乐,使他们的游兴大增。这一举措是动物园领导策划的。他们了解到日本人普遍想去发达国家旅游,但那里的恐怖活动又令人生畏而踌躇不定。他们抓住了日本人的心理,不失时机地开展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新加坡是个既安全又清洁优美的国家,而且具有东方传统文化和影响,正适合日本人的口味。于是,不少日本人慕名而来,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很想亲眼看看今天的新加坡,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新加坡人似乎仍居住在被椰树和棕榈树环抱的小小茅屋里呢!大猩猩阿蒙与日本游客共进早餐,还特意安排了日本式的大米饭、生鸡蛋、豆鼓汤和绿茶,使他们吃得很开心。实际上这种策划,还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与猩猩共进早餐,既新鲜,又新奇,自然令人向往。又如:意大利“美尔奇酒店提倡顾客不要喝醉”,结果酒店生意十分兴隆。这家酒店的广告招牌这样写道:本店美尔奇,美,美在本店饮料食物包你大饱口福;奇,奇在顾客开怀畅饮包你不会醉酒失态,君若不信,敬请一试。这张招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甚至有的人是专门抱着买醉的决心来此一试,结果饮而不醉。
四、迎合消费者追求舒适的心理世界名牌华歌尔的兰薇儿睡衣广告兰薇儿给您温柔多情的夜,甜蜜温馨的梦!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夜的旋律悠扬传来……在秋意渐浓,寒意日增的季节,华歌尔再创东方女性美,为您首次推出82年最有独创风格和韵味的兰薇儿睡衣系列。兰薇儿质地纤柔,设计高雅,无论您休憩或入睡,都能让您倍感温馨与舒适!从今夜起,换上兰薇儿,让自己悠游在夜的温柔里,甜蜜入梦吧!此广告把温馨和舒适形象化,很可能会吸引住顾客。因为追求快乐和舒适,是人类的一大生存原则。
五、迎合消费者实用、便利、省心的心理例一迪桑钟控收音机广告良伴知己平添生活乐趣自从我有了迪桑钟控收音机后,晨起、晚眠都开始变得十分规律,再也不用象过去那样忙乱、狼狈。因为迪桑钟控机准时广播,限时关机,显示时间,收音清晰,得心应手。迪桑的小小创意,也使我明白了,生活应该是井井有条,从容不迫。例二东方表屹立东方咦,我的表怎么不走了?原来是忘记上弦了——我的表无自动。今天是几号?今天是星期几?我实在没记忆——我的表无日历。黑夜中,我始终形成不了时间概念——我的表无夜光。朋友,您想使以上的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吗?请选用东方表。东方表的全自动功能将给您带来更舒适的享受,将给您带来快节奏的生活,将使您更具东方人的魅力。东方表,日本一流产品,它以质优、价廉、走时精确而闻名,可同瑞士表比翼齐飞,是东方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东方表,造型美观、大方,品种齐全,更是少男少女青睐之物。东方表,时代高科技的结晶。东方表,屹立东方。上二例广告都是针对消费者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快现象而创作的。人们希望克服那些烦恼和不快。因此,这类广告往往令消费者的心不禁为之一动。
六、迎合消费者向往绿色食品的心理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身心健康着想,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向往、追求绿色食品。有一则广告的轶闻趣事说:美国某地的苹果因为雷雨和冰霜交替侵袭,果皮上出现了点点斑痕,无人问津。一个水果商低价全部买走,然后在店门口竖起了块广告牌,上写道:苹果应该有斑痕,那是它生长在高山上冰雹留下的印迹。而唯有高山苹果才香甜爽口,斑痕是高山苹果独特风味的象征,请您品尝高山苹果吧!据说,没几天斑痕苹果就销售一空。后来,斑痕苹果几乎成了美国苹果的代名词。为什么从无人问津的东西一跃成为抢手货,关键在于广告抓住了人们向往绿色食品的心理。虽然广告没有直说这是绿色食品(这正是此广告的高明之处),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已经看出此苹果的生存环境不可能被污染,因为只有傻子才在高山峻岭上建立工厂呢?
七、迎合消费者追求吉利的心理东方人最讲究吉利数字。尤其是香港,从1到9,吉利数字有4个,其中以8(8即发)最为吃香,是发财致富的吉兆,自然格外受宠。其余的吉利数字是9(意为久)、6(意为禄)、7(意为得),这些数字排列组合起来,千变万化乃至无穷,足以使港人生出无数喜怒哀乐。当年加拿大航空公司拨出两架巨型客机,开辟远东航线。通航后,香港乘客一直退避三舍,即使有些港人上了门,当弄清情况后,大都改向别的航空公司订票,使加航有关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后经人点明,才知问题出在两架飞机的编号上,一架编号为“858”,粤语为发? 唔发!发财吗?不发!另一架编号为“859”,发财吗?发不久。病根找到了,加航立即将一架飞机的编号改为“888”,即“发!发!发!”;另一架编号改为“889”,即“发财,发财,发得久”。编号一改,订票乘客络绎不绝。参见王忠诚:《各国广告概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100页。
八、迎合消费者追求消费时尚的心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和更新,因而在消费中出现一种相互仿效追逐时代风尚的趋势。在消费品市场中,尤其是在一些软性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购买潮流对人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冲击力,表现出一种追求商品的趋势和新颖为主要目的的需求,成为时髦流行的消费趋向。它刺激和诱发消费者产生一种同步的心理欲望,在购物时特别注意商品的款式和社会流行样式,而不太注意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和价格高低。针对这种需求的心理特点,在广告宣传上应突出以下几点:其一,强调现代的潮流和风格,极力突出广告产品的现代特征。其二,渲染现代人的生活情趣与格调,运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偶像——最时髦的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创造一种仿效的楷模形象,更容易“创造”时尚,例如:日本某服装企业风闻美国影星泰勒即将赴日,根据泰勒曾主演电影《黑色的闪电》的角色形象,以黑色衣料制作适合他穿的衣服,准备在泰勒来日赠他穿用。此外,在多种媒体的广告宣传中均以“泰勒的黑色”作为诉求中心。泰勒赴日时,以“泰勒来了!”,“泰勒穿的雪衣”为广告标题,大肆刊登报纸广告,并将穿上“黑色雪衣”的泰勒照片突出地刊登在报纸、杂志上。另外,在全国61家百货商店使用了与泰勒真人一般大小的照片,激发了一股仿泰勒的消费热潮,“黑色雪衣”成为时尚,促进推销活动达到了顶峰。这种时尚的推销,使头一年只卖出七八十件的雪衣,一下就卖出4万件,充分显示了这种推销方式的巨大潜力。参见罗建、古玲:《广告创意》,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第72页—73页。
九、迎合消费者的逆反心理西欧某海滨城市,有个推销皇冠牌香烟的推销员,看到香烟市场已被其他名牌香烟捷足首登了。别的推销员竞相争说自己牌子的优点,他想说也说不过。后来心生一计,到处张贴广告,说:“凡是香烟都有尼古丁,都碍于健康,就连最好的皇冠牌香烟也不例外。不要轻信皇冠牌香烟的宣传。要禁烟就一律禁,敬告顾客,千万不要抽皇冠牌香烟。”这个广告激起了人们对它的强烈兴趣,心想一定是嫉妒皇冠牌香烟的人宣传的广告。看来皇冠牌香烟一定与众不同。许多人出于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不要抽皇冠牌香烟,我偏不上你的当,我偏要抽皇冠牌香烟!于是皇冠牌香烟的销售反而激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