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16] 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学术交流会及作品展小结
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学术交流会及作品展交流小结
()
一、交流会概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郭明卓、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等全国知名的设计大师、专家对他们优秀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与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分享、学习与交流。
在交流会中各位总建筑师纷纷提出,建筑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不是要刻意造型,而是真实地反映人性、自然,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丰富的心理活动。建筑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应该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
建筑设计需要融入大众,而非简单的迎合;每个建筑都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它的灵魂,有它对环境的尊重和考量。建筑设计并非一个肆意挥洒的过程,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不单纯属于个人行为,建筑应是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艺术。我们做的项目通常都会有资金上的限制,如何在设计中量体裁衣,切合实际,照顾全局,也是建筑师必备的一种素养。并非浮华铺张才能产生美的建筑,也并非扭曲怪异才是创新,建筑应该是环境的融入者,而非入侵者。
二、建筑与本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师打破了思想枷锁,视野逐步扩大至全球,设计水平大幅提高。但与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文化发展严重滞后,暴发户心态和崇洋思想泛滥。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商在设计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决定取舍。各种粗劣平庸跟风的建筑充斥视野,城市的地方特色消失,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对创新和标志性建筑的误解,皇帝新衣式的闹剧在某些国外建筑师的忽悠下反复上演,扭曲怪异,挑战结构极限和模拟各种事物造型,以至福禄寿、金钱等庸俗建筑也在各地不断涌现。
只有努力学习研究本土传统文化,才能恢复文化的自信。对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不是看表象看形式,而是通过学习研究,找出其精髓,学习其精神。古为今用,文化是有时代性的,清代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学习研究不能钻故纸堆,不能复古,而是立足于现代生活、现代思想观念、学习研究本土传统文化,我们要恢复的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信,而是对现代民族本土文化的自信。这只能通过对民族本土文 化学习,传承、发展、创新的道路才能做到。
将本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主义建筑结合是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现代主义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的主流,仍然代表着世界建筑发展的正确方向。20世纪初,工业产品的设计理念影响到建筑设计,而引发了对古典主义建筑的一场革命。注重功能和技术,结合地形环境,注意阳光和空气,形式追随功能,反对多余装饰等鲜明观点,很快就影响到全世界,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对建筑师来说,将本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主义建筑相结合,是一条创新的成功之路。具体地说,我们首先要运用现代主义的建筑创作设计理念去设计一栋功能合理、结合环境、结构和设备先进、节能减排、节约材料和造价、造型美观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功能和形式上已近完美,但缺乏的是文化内涵。我们要把根据功能决定的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形”通过采用我国传统的不同的空间构建方式、结构和材料;各地传统的空间的组合方式、形态和肌理;各种传统建筑的细节,经过抽象和简化恰当地运用等等方法,使建筑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人文精神和特征,既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又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形”和“神”的统一。
三、建筑与真实
在建筑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去面临建筑所谓的“真实”问题。“真”相对应的是“伪”。在我们的设计大环境下,确实存在有许多伪命题、伪思想、伪建构所表达的无奈的现象,需要我们反思。
在创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与建筑的“真实”问题相对应的许多现实、表面现象的干扰,可能这些问题相对于建筑的核心问题而言更容易受其影响或诱惑,从而误导并影响我们去寻找或聚焦于项目的本质。
何为建筑的“真实”,真实具体的命题、与面临的技术挑战,环境、历史、文化的对话与客观制约,业主、使用者、城市的主观真实需求。何为“真实”的建筑,直接面对项目的真实核心问题、让影响项目的核心问题显现。采用恰当的技术手段,保证建筑的基本实用性、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与之相适应的材料和建构方法去表达建筑的特点、品质和与文化的关联。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或许使我们对于“建筑”的过程与建筑的“真实”有了这样一些认识:如果说建筑是某种形式的表现,那这可能是我们往往已认同其魅力可能在于把许多真实、普通的东西转化为可以让人们感动的那些形式与氛围之上的事实。但若把“建筑”看作一种发现的行为与过程实现的的方式时,那或许它又与“形式”真的无关。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无数的真实与“形式”之间可能的关联。
四、建筑与形式
建筑形式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外部形态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
建筑形式应真实反映结构逻辑。建筑形式的重点在于美学,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力学,但两者并非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联系。建筑形式应该体现结构受力的真实性及合理性。结构与形式应达到有机的融合,并且相互共生。
建筑材料是建筑形式的载体。建筑形式与建筑材料间存在着一种异常密切的关系,建筑的表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建筑材料的灵活运用和处理。建筑材料运用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无疑注重“真实性”更符合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当然,“表皮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给了建筑师更多的创作自由,但是在“表皮化”的运用中能够赋予其真实的功能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还原材料本体 ,重新建构材料,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材料的地域表现力.发掘传统的地域性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表现中的潜力。结构是建筑的骨架,是构成建筑形式的重要基础,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决定构造型式的发展,而构造型式对建筑形式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处理建筑形式、结构和构造的关系应注重效能、经济和雅致。构造手段在确保实现建筑形式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可靠,实现建筑形式的构造手段应该简单可靠,便于构造和实现,以确保设计完成度。建筑空间是由实质的物质形态构成的,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在满足人们的特定的使用要求和人的心理感受的需求的同时,我们怎能不去考虑材料、结构、构造等技术方面的因素呢?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材料、新结构、新构造层出不穷,建筑师只有充分利用并驾驭好这三大因素,才能真正获得形式创新的极大自由。只有这样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放飞。
三、总结及体会
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我们却在充实而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建筑工程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接触了本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使我们了解和吸收了先进的建筑专业理论,同时也唤起了我们作为设计人要树立素养,时刻关注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责任感。现如今设计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定制时代,定制时代的建筑设计应当怎么做?设计创新如何体现?让我们更多的思索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习学观世,承古抱今。为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篇: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稿件来源:科研处 作者:陈锦 发布时间:2011-1-28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11年10月21—23日,大连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将在风景秀丽的港口城市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中国水利水电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高于百米的大坝数量已经一百多座,一批在建和拟建的200米-300米级战略性水电工程,规模巨大、地震烈度高,抗震防灾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汶川特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水利水电工程损失严重。我国现行水工抗震设计规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震害实践中的教训和启迪,研讨水工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十分重要和必要。
本次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将结合汶川、玉树等地震,就水工建筑物抗震分析理论;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设计规范修订关键技术;地震震后水工建筑物震损调查、震害分析、灾害评估及修复加固;水工结构现场检测与监测、健康诊断与鉴定;水库引发地震、地震预测和预警;水电工程抗震措施、抗震安全评价体系;水工结构工程振动、爆炸与冲击;水工建筑物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施工水平等关键技术等专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热诚欢迎全国水工、岩土、地震工程的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的代表参加。
主办单位: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三峡大学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大会主席团:
主 席:李菊根(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教高)
副主席:孔宪京(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书记,教授)
徐卫亚(河海大学副校长,教授)
贾金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高)
胡 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工,教高)
周建平(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工,教高)
刘志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兼总工,教高)
顾问委员会:
主 席:潘家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林 皋(大连理工大学,院士)
张楚汉(清华大学,院士)
吴中如(河海大学,院士)
张超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院士)
郑守仁(长江水利委员会,院士)
马洪琪(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院士)
廖振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院士)
学术委员会:
主 席:陈厚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士)
副主席:周 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胡 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金 峰(清华大学,教授)
任旭华(河海大学,教授)
钮新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教高)
顾冲时(河海大学,教授)
李万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高)
景来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教高)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怀发 王仁坤 王柏乐 白俊光 艾永平刘小生 刘浩吾 刘斯宏 冯树荣吕明治
李小军 李术才 李俊杰 乔丕中 迟世春 张宗亮 张 林 陆忠民 吴关叶 吴胜兴
陈国兴 陈健云 林绍忠 练继建 钱向东 党发宁 赵剑明 蔡 新 杨启贵 范福平
杨伟林 章 青 温续余 楼梦麟
组织委员会:
主 席:李同春(河海大学,教授)
副主席: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孙志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教高)
沈凤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教高)
王光纶(清华大学,教授)
李德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党林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教高)
胡少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高)
刘云贺(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张燎军(河海大学,教授)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春云 王君利 邓毅国 陈五一 冉懋鸽 孙怀昆 田 斌 叶发明 刘海军 刘国明
刘 君 李 昇 李 昕 严优丽 张志强 张伯艳 胡中平吴世勇 肖 锋 杨泽艳
徐建荣 徐建强 罗长军 罗加谦 高希章 贾 超 禹之文 赵文光 赵 坚 章建跃
黄光明 彭 刚
秘书处:
秘书长 :张燎军(河海大学,教授)
副秘书长:王海波 马震岳 邹德高
秘 书:赵兰浩 张汉云 李建波 徐斌 于龙 雷定演
会议内容:
1、邀请著名的水工抗震与地震工程的院士、专家就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作特邀报告:
(1)陈厚群、林皋、张楚汉、郑守仁等院士;
(2)国内外其他抗震专家
2、会议将对以下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1)水工(港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
(2)水工(港工)建筑物抗震分析理论与方法;
(3)水工(港工)建筑物抗震试验研究方法和技术;
(4)水工(港工)建筑物场地地震动输入;
(5)水工(港工)建筑物与地基材料动态特性;
(6)水工(港工)建筑物现场测试与动力性态检测、健康诊断与鉴定;
(7)水工(港工)结构、金属结构振动,爆炸与冲击;
(8)水工(港工)结构减震、隔震和控震技术;
(9)强震震后水工建筑物震损调查、震害分析、灾害评估以及次生灾害影响;
(10)震损水工结构的安全度及修复加固技术;
(11)水库地震的预测、监测及其影响研究;
(12)水工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防治;
(13)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防灾减灾措施及应急预案。
征文要求:
本次会议录用的优秀论文将选登在《水力发电学报》(本会议专刊,EI核心期刊,2011年,1500元/篇)和《水电能源科学》(本会议专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1200元/篇),部分优秀论文选登《大连理工大学学报》(EI核心期刊,2011年)、《水力发电》(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会议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论文版面费500元/篇)。请将投稿论文按《水力发电学报》的格式排版(word),以电子邮件形式传给组委会,论文(全文)最后截止日期2011年7月20日,组委会收到文章后,将在5日内回复,作者未收到回复,请重新发送和致电问讯。《水力发电学报》、《水电能源科学》、《水力发电》上录用的论文在8月31日前通知作者。
会议时间地点:
注 册:2011年10月20日
会 议:2011年10月21—23日
地 点:大连市(具体宾馆待定)
注册费:1300元/人,学生700元/人。
注意事项:
第二轮会议通知将于2011年7月正式确定发出,参会代表有精美礼品。
会 务:
河海大学联系人
赵兰浩 025-83786281,*** 张汉云 025-83786766,*** 联系地址:210098,南京市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人
邹德高 0411-84707549,***
联系地址:116024,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系人
雷定演 010-63414391, ***
联系地址:北京白广路二条1号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会议总负责
张燎军 025-83786766,***
E-mail: Ljzhang@hhu.edu.cn,njzl@vip.sina.com
会议官方网站:http://sgkz2011.mymova.com/Home/intro 点此下载附件:20110113huizhi.doc
点此下载附件:参会回执.doc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
第三篇:2012年3月23号广州举办“第三届全国“针灸特色疗法学术交流会
中国针灸学会咨询培训部
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针灸特色疗法学习研讨会” 的通知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从业医师:
针灸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华,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障和增进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继承和弘扬针灸宝贵遗产,总结针灸特色疗法,加强全国各地区中医医疗单位及其从业医师的交流与合作,发掘、探讨、推广针灸各种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针灸疗法,为广大针灸同仁提供与针灸名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中国针灸学会定于2012年3月23-26日,在广州举办第三届全国“针灸特色疗法学习研讨会”。学习研讨会将开展一系列名家针灸疗法现场演示活动,为与会代表提供相互切磋、交流机会。与会代表可在交流会上宣讲自己的针灸临床经验总结和学术论文,以及现场演示自己的特殊针灸治疗技法。届时交流会将邀请中国针灸学会领导和针灸界专家亲临现场,与各位学员交流互动。会后,会务组统一整理编辑学员论文(注:为使所有论文都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论文需经专家逐一修订),正式编辑出版《第三届针灸特色疗法优秀论文汇编》,提交论文代表人手一册。此书可以作为学员晋级及学习针灸技法的参考资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交流会内容大致如下:
(一)、3月23日:全天报到。
(二)、3月24日
1、上午开幕式: 领导、嘉宾讲话、照集体合影。
2、全天:专家授课,与学员面对面交流、答疑。
3、晚上:学员论文交流及学术研讨。
(三)、3月25日
1、全天:专家授课,与学员面对面交流、答疑。
2、晚上:学员论文交流及学术研讨。
(四)、3月26日
1、上午:学员论文交流及学术研讨。
2、下午:(1)学员论文交流及学术研讨。(2)研讨会结束,颁发论文获奖证书。
二、拟邀请出席开幕式领导及主讲专家:
1、杨金生: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医学博士,著名针灸专家。主讲:十四经取穴技巧。
2、洪章仁:台湾医生,医学工作者。弘光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复健科兼任教授,长庚医院嘉义院区复健科顾问教授。
主讲: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3、刘恩明:刘恩明教授。无痛针灸—毫火針创始人,中国中医特色疗法研究所(香港)所长、研究员。
主讲:毫火针临床运用。对呼吸、消化系统、高血压、颈椎病、关节病、带状疱疹、皮肤病、过敏性鼻炎、黄褐斑、酒糟鼻、痛经、子宫肌瘤、急性乳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病治疗方法。
4、符仲华: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南京大学生理与疼痛医学博士,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主任。浮针疗法发明人。主讲:符针特色疗法。
5、柴铁劬:广东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教授。主讲:靳三针疗法。
6、王启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秘书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针灸学》主编。主讲:精解针灸在临床取穴的误区。
7、左常波:澳门针灸学会会长,师从董氏奇穴创始人董景昌先生。主讲:董氏奇穴在妇科美容方面的运用技巧。
三、针灸论文汇编征集:
研讨会将开展论文评选征集与遴选,优秀论文将有机会进行会议交流,并颁发相关证书。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范围:课题研究、理论探讨、实践探索,各种针法灸法的临床应用。
2、要求:字数2000~4000字,附作者简介及通讯地址。论文要有实际内容,临床效果等。文稿按中国医学杂志格式要求撰写。杜绝抄袭,一经发现,取消会议交流资格。
3、参与研讨会交流和优秀论文评选的论文需要在3月23日之前把论文发到针灸学会培训部广州交流会会务组邮箱:zgzjxhzhangjun@163.com。如果在报到当天提交论文的,必须提供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论文格式。
4、所有学员递交的论文,由专家进行评审,论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且颁发论文证书,其中优秀论文将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并且有机会入选《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等杂志。
5、学员论文将汇编成《第三届全国针灸特色疗法论文汇编》。并且出版发行。
四、研讨方式及证书
1、由知名临床针灸专家授课,并现场交流及临床观摩。
2、研讨会全程录像,结束后制作成光盘。
3、该研修班属国家一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或中国针灸学会颁发的中英文对照学业证书。
4、报到时交两张二寸免冠彩色照片及身份证复印件。
5、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疑难杂症等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或彼此交流。
五、邀请参加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针灸保健有关人员等。
六、研讨费及报名办法
(一)每位参会者收取研讨费 1300元。资料费实收,食宿及交通费自理。研讨费包括以下费用:
1、研讨费、合影费及通讯录。
2、大会全部录像光盘制作费用。
3、所有参会人员均赠送一套价值560元的《黄帝内经》上下册收藏版。
3、一本论文出版费及出版后每人将免费邮寄。
(二)会议地点及乘车路线在开班前一周以书面或短信形式通知各位学员。
(三)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传真、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登记注名
报名咨询电话:*** 传真:010—52831449 报名邮箱:zgzjxhzhangjun@163.com QQ邮箱:562289754@qq.com 咨询QQ:5 6 2 2 8 9 7 5 4(交流)2 2 8 4 3 9 5 1 4 8(交流)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交流群:1 8 7 3 6 0 4 0 6(交流群)针灸·推拿·按摩交流群:1 9 2 1 4 3 8 6 5(交流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总群: 9 1 6 0 1 1 7 6(交流群)报名专线、联 系 人:张军(主任)***
中国针灸学会咨询部
2011年12月16日
第四篇: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实施方案
附件1:
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实施方案
一、内容要求
以歌颂党、歌颂祖国和歌颂教育事业为主题,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抒发广大教职工爱党、爱祖国、爱教育的喜庆心情。作品内容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先进文化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重点颂扬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赞美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抒发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感念师恩的真挚情感。
二、征稿对象和分组
全省各级各类在校教师。分小学教师组、中学(中职)教师组、高校教师组。
三、项目分类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国画、油画的高与宽均不得超过1.8×1.2米,水彩、素描均以半开纸大小为佳。版画作品为四开纸。
2、书法、篆刻作品:各种形式的软笔、硬笔书法作品及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
3、摄影作品:各种形式、题材与内容的摄影作品。独照、— 1 —
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设计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包含产品包装、外观设计,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电脑绘画、招贴画、雕塑、陶艺等。
四、奖项设置
按组别分类进行评选,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作品若干。
五、有关要求
1、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原创性。作品围绕建党90周年,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反映教育战线的新人新事、蓬勃生机。
2、国画、油画、书法、篆刻作品自行装裱。每位作者一个品种限交一件作品,报送总数不超过二件。每幅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画种、作者姓名、单位、电话。
3、中小学教师作品以设区市教育局为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填写《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登记表》,于2011年8月25日前报送至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美术学院,地址: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联系人:张莉,电话:0791-8506274,同时将作品展登记表电子版发送
至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邮箱twyc886@163.com,联系人:谢莲花,联系电话:0791-6226708。
4、参展作品版权归属主办单位所有,作者须承诺应征作品不涉及抄袭、剽窃等著作权纠纷;作者按有关法律享有所创作作品的著作权。
5、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将于教师节期间在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美术学院美术展览馆展出,展出结束后,各单位须派人统一将本单位作品全部取回,逾期组委会统一处理。
附表: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登记表
附表:
江西省第三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登记表
注:此表可复制。请于2011年8月25日前盖好公章报送至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另发送一份至邮箱:twyc886@163.com。
填表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
第五篇: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附件:
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获奖名单
一等奖(2项)
成果名称: 上海世博会“零排放”公交车用超级电容器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制
完 成 人: 华
黎 杨恩东 梁全顺 陈晓林 陈经坤 苗小丽
许检红 龚正大 衡建坡
所在单位: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FR3/FR5系列燃气轮机叶片制造技术质量攻关 完 成 人: 周黔 刘建平张和飞 杨聪跃 杨耀华
所在单位: 中航工业贵州新艺机械厂
二等奖(10项)
成果名称: 通信基站设备安全运行智能型防护系统 完 成 人: 吴
明 田晓光 李建亮
所在单位: 中国联通河北省长途通信传输局
成果名称: 马铃薯高产种植的方法
完 成 人: 王俊斗 卢文明 王
静 王立敏 周海生 所在单位: 赤峰蒙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高光水性汽车漆 完 成 人: 刘成金
所在单位: 抚顺市富美涂料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人参生物复合菌肥成果的研究与应用 孙玉良
吉林省靖宇县果丰公司 节能燃气技术及铝合金单元组合式浇注线设计应用 孟庆长 赵长宏 齐铁军 王
凯 王丙胜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城市排水节能与安全系列技术
沈 宁 杨伟忠 沈大忠 孔利明 李振宇 张泉荣
陈志伟 王崇荣 傅黎明 袁秋桃 黄
文 何
敏 龚
磊 胡盛梁 茅璐云
上海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白龙港第二污水输送分公司 风力发电专用钢球
汤国华 王
嵘 沙小建 何福艮 朱
兵 李薛俊 洪启梅 沈达凯 魏如春 马
林 周勇
所在单位: 江苏力星钢球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 完 成 人: 张吉平常
领
所在单位: 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
成果名称: 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开发
完 成 人: 陈金元 周梁坚 覃道业 邓
贤 吕登红 所在单位: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毫微型麻花针连接器技术创新 完 成 人: 陈晓文 匡秀娟
所在单位: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等奖(30项)
成果名称: 连铸机扇形段框架的高效加工技术
完 成 人: 卫建平娄
宇 王
珂 张
洋 李建春 孔凡威
所在单位: 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机械厂
成果名称: 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制
昭就
鑫
池
付 完 成 人: 董雨明 柳
浩 杨丽英 王建国 李宝生 李恩光
黄颂昌 王宝新 王路松 秦永春 徐
剑 武昊翔 王
钎 完宇培 郭
雪 郝文起
所在单位: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连轧管主传动电机的改进与提高 郭嘉宏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青昌 王彦彬 侯永忠 张瑞坡 刘慧玲 王景虎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以热代冷热轧产品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徐 杰 陈礼斌 张
辉 王春峰 马春红 梁振威
褚春光 高
华 刘春雨 韩旭光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线切割300-180微米改造
韩 伟 高文宽 陈
乐 王
康 王
杰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高炉布料设备的节能改造新技术 完 成 人: 田印福
所在单位: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适用涂覆带电设备之防污闪涂料制备方法及其防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污闪涂料
刘晓强 刘慧洁 王晓利 王洪波
辽宁华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车身表面激光优化工艺 金 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摇枕和侧架整体芯工艺研制 郝施奇 景
丹 孙宝军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 张平王韵华
上海餐余垃圾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转炉副枪系统成套技术装备开发 完 成 人: 章文超 周韬 徐姬清 俞文燕 马立国 魏
玲
隋立丽
所在单位: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高浓有机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陈茂林 马
楫 林振锋 顾
宏 钱
为 施国新 苏州苏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大截面电缆打弯机
陈德风 王光明 孙维路 黄叔铭 张
行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模糊控制型高效水帘式喷漆系统
沈宏山 董卫红 张江华 周云德 徐志刚
南通贝思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与应用
高 远 赵
伟 陈昌武 张清华 李
红 徐
翀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活性炭有机废气高效吸附回收装置 完 成 人: 傅太平傅志森
所在单位: 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TG400-4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
完 成 人: 洪清喜 朱元林 洪杰星 郑荣杰 陈建国 李耀国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1+1”电力机车智能真空主断路器 林 忠 许志宏 陈庆燕 邓衍裘 蔡
雷 福州机务段 电火花取丝锥专用机床 王钦峰 冯民堂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X70接装机弹性圆柱销拆装工具的设计 周继武 闫
鲁 董淑艳 王
伟 宋爱华 济南卷烟厂 系列普通热风阀技术改进 田京卫 喻
水 田漯云
世林(漯河)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孙增军
成果名称: 利用草本纸浆黑液生产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完 成 人: 黄 波
所在单位: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所在单位:
成果名称: 完 成 人: 一种车载式机动抽水喷灌机 刘国成 余永清
十堰市丹江口市农机局 64/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干式Y型直通分支接头
吕玉春 黄铭昌 曾恕金 龙莉英 王海鱼 刘上金
刘
奇
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重庆电网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研制
唐世宇 白云庆 吴高林 印
华 魏长明 王
勇 重庆市电力公司 驼峰减速设备技术改造
满开泉 郭大立 周永洪 刘维俊 张广勋 李长青
张
萍
所在单位: 兰州铁路局兰州电务段
成果名称: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采气生产技术
完 成 人: 许正祥 孙凌云 汪君臣 陈得寿 谢光辉 张洪涛
景连雨
所在单位: 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
成果名称: 一趟管柱挤注桥塞工艺技术研制
完 成 人: 骆向杰 谢
斌 余
杰 张立义 王
俊 皮晓龙
张
勇 王存江 朱万雨
所在单位: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成果名称: 9.2吨系列压力油田注汽锅炉研制
完 成 人: 郝卫国 姜传方 林森明 王玉新 周建平章
敬
贡军民 李
鹏 王
斌
所在单位: 新疆油田公司机械制造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