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

时间:2019-05-15 07: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

第一篇: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

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大资管

作为泛金融类产品,商业地产的“投融管退”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闭环,每一环都少不了资本的身影。但在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模式中,资本仅在企业内部循环,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地产游戏规则完全不同。

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发展中,出现过三种主要经营模式,即完全出售、混和持有、完全持有。

“完全出售”是指开发商将所拥有的经营性资产全部出售,并不参与经营,只为回笼资金。从实际操作上看,由于开发商无法保障物业出售后的运营情况,除了少数位置极佳项目因为各种机缘意外生存下来,其余项目经营效率普遍比较低下。目前该模式已逐渐被开发商放弃。

混和持有则指部分出售、节点持有(持有节点型主力店)。部分开发商为了保证招商及运营效果,选择持有节点型的主力店,以带动其余小商铺的销售。从实际效果上看,节点型主力店并不能带动小商铺的租赁。这样的模式再次复制时,投资者热情就会大大下降。而且节点型主力店的租金收益不高,资产回报率表现欠佳,导致物业在退出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完全持有,即现金流滚资产模式,通过可售性物业的利润弥补持有物业的资金沉淀。这原本被证明十分成功的模式,一旦面临去化速度降低的市场现状,当现金流不再能滚出资产时,该模式也慢慢走向尽头。

在上述三种模式中,资本都属于企业内部循环,其融资方式主要以借贷来运作。无论是开发贷还是在基金中做夹层,可统称为借款模式。这一模式成立的基础在于,销售型物业的溢价极高。如果当期就能实现远期的退出回报,投资人当然先选择尽快回笼资金,而非将大量资本沉淀于经营性物业中。

当行业利润率下降,短钱成本又一再拉高时,借款模式就不再匹配商业地产的运作需求。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大资管”时代呼之欲出。什么是大资管?

大资管模式的核心特征是把资产管理方与投资方分离开来,类似于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通过私募股权的管理方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极大程度地发挥各专业能力的集成和整合,为投资人创造更合理的回报。“资产管理”包括代建、代运营、资本管理等多项内容,既可单独操作,也可融合实施。资管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代建费收入(投资额的3%-5%)、运营管理收入(租金的10%)、资本管理费收入(投资额的2%)以及退出收益(溢价的20%)等。

当然,资管方也可以选择成为投资人的一部分,如全球非常著名的Simon、Hines。可见,“大资管模式“”尽管被称为轻资产模式,但在实操过程中,其实是“半轻资产”模式。

另外,大资管模式主要考量的是资产管理规模,所以也叫“资产滚资产”模式,其组织特征是”有限合伙人"制度。挑战

任何模式的建立,都伴随着革命与颠覆,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大资管模式的成功在国外已有不少例证,但在中国市场环境下,仍面临不少挑战。当然,这也是个博弈的过程,挑战中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如果应对得当,此消彼长,未尝不是企业弯道超车的契机。

即便认识到大资管的优势,目前零售行业的不景气、零售地产过高的资产价格,直接导致资本方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大资管模式中平均6%的回报要求,在这样的情形下很难实现,这是投资方面遇到的难点。

商业地产资产还面临着极大的回调压力。目前来看,普遍偏高的资产价格经过未来几轮调整,可能将回归其应有价值,这样投资方预期的回报率更容易被满足。

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仍倾向于挣快钱。政策因素影响、市场前景不明朗、人民币汇率等种种因素,导致投资人心态并没有改观,这是最大的问题。前述三种模式的彻底衰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部分开发商仍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继续房地产的暴利时代,这还需要一番斗争过程。

但是,随着行业利润率与去化速度的下降,债券融资优势不再,而险资等追求稳健回报的资金蓄势待发,这都将促使资本向着投资回报相对平稳的地方流去。

资产管理方面的核心问题是,资产方与管理方的信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国际通用交易模式尚不能完全落地使用,资产方对资产管理的商业模式判断尚不成熟;另一方面,缺少成熟的资产管理团队也是一大缺陷。但随着大资管模式的日渐铺开,成熟的团队也将越来越多。

尽管REITs等退出道路在国内还处在基本封闭状态,但资产证券化是国家的政策方向,未来二三年内开放REITs已是大势所趋。一言以蔽之,目前商业地产“投融管退”的闭环中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但是归根到底都落在行业资产价格过高以及资本回报追求过快这两点上。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管理团队的成长,大资产模式焕发青春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市场中已经有成功案例的证明,例如零售地产中的深国投、万科、凯德都是这个模式的资深玩家,而产业地产方面,普洛斯、万通等也是入市已久的高手。未来5-10年大资管模式将成为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选择

从更成熟的市场如美国的经验看,零售地产是规模最大的资管市场,然后依次为产业、写字楼、酒店、医疗养老等大健康地产以及文娱等特种地产。

而中国的情况是零售地产回报率很不乐观,一般在3%-4%;写字楼只有北京、上海的回报率较高,其它城市回报率基本低于零售地产;酒店回报更差一些。相比而言,规模略小的产业地产投资回报率现在普遍达6%-8%,是不错的一个投资选择。

时下火热的医疗养老等大健康地产与文娱等特种地产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市场规模并不大,而现在入场玩家已经很多,竞争激烈。很多开发商进入这两类领域是出于拿地的需求,这仍是现金流滚资产的思想,而非大资管思路,期待的还是地块的综合收益,而并非真正投入在持有医院、养老院、演艺场所、主题公园等,商业模式并不清晰。

长期来看,从市场规模、回报上升空间和自身擅长角度判断,零售地产是很有吸引力的投资产品。零售不动产投资:

在大资管模式下,鞭策“投融管退”这一闭环积极运作的灵魂是投资回报率,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KPI(关键绩效指标)。

对比以往“资产管理”时代,管理者关心的重点是当期收益。以购物中心为例,运营管理者是从消费者和商户维度进行思考,其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关键绩效指标)为客流量、提袋率、客单价、商户入住率、销售坪效等指标。

而进入“大资管”时代,关注的重点则是现有投资收益和未来资产增值,其KPI为同店增长、EBITDA-U(Utilization of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Amortization,即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资深玩家凯德便从投资项目之初就开始评估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其有一整套的KPI评估体系,用于预测资产的收益及退出时的价值。

EBITDA-U 定位规划的核心KPI 目前,EBITDA-U被作为投资市场对购物中心资产价值的核心KPI,它反映出一个购物中心通过持续运营所能带来的投资回报水平。现阶段,EBITDA-U达到6%是境外REITs发行的门槛。一般而言,一个成功购物中心的EBITDA-U可达到8%-12%,甚至更高。

EBITDA-U的构成有个简单的公式:EBITDA-U=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Investment(投资成本)。从该公式可以看出,提高EBITDA-U的核心路径无非两条,提高购物中心的EBITDA及合理降低前期投资成本。

EBITDA-U提高的核心在于增加购物中心的营运收入,控制营运成本。由于租金收入是购物中心营运收入的主要来源,合理化、最大化购物中心的租金收入便成为购物中心开发规划的重中之重。

国内的商业地产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个是在预算管理模式中,商业部门是集团的一部分,属于成本中心,行业内大多数公司采用这类模式。

第二个是轻资产的委托管理模式,是指城市地产公司将商业地产委托给商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商管公司通过收取委托管理费物业管理费广告费等来获取收益,这是万达采用的模式。

第三个是轻资产的分租模式,是指城市地产公司将商业地产以内部定价的形式租赁给商管公司,商管公司收取租金溢价物业管理费广告费等收益,保利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第四个是重资产的代建模式,商管公司采取重资产的操作模式,其中开发环节由城市地产公司代建,商管公司实质上是一个全价值链运作的商业投资公司。

那么除了组织形式的现状,未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比较有利于市场操作?不一而论,未来大资管资产的持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外包方式将逐渐出现并成熟。

第二篇:大资管时代

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投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进一步的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

第三篇:MOM大资管时代

MOM大资管时代

MOM:“让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的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可是,基金种类繁多该如何选?买了基金后也需要主动管理该怎么破?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基金中分散投资做出资产配置,同时还要能降低投资门槛?

常识告诉我们:对投资品种来说,低风险对应低收益,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但如果一个投资组合内部的各个投资品种相关性很高,或就是单一产品,那么很有可能整体表现为高风险、低收益。因此,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得到了金融投资行业的公认。

是不是第一时间想起了FOF(fund of funds)?没错!FOF母基金可以实现分散投资,还能降低投资门槛。但今天,我们的主角不是FOF,而是与其差不多的MOM(manager of managers)基金。

MOM,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从名字可知,MOM重点是选对基金管理人,也可简单理解成明星基金经理的“选秀”。MOM的基金管理人会通过长期跟踪研究,挑选投资风格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基金经理来管理资产。而自身则通过动态的跟踪、监督来管理他们,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MOM的收益特点是收益曲线平滑,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相对收益。

目前从全球来看,MOM不如FOF普及,因为MOM对发行人的要求严格,也从而体现了安全性。MOM发行前期的主要工作是调研国内以顶级基金经理为主的投资管理人的投资风格与业绩表现。除了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连不同工作履历(至少工作经验要经过一个股市的高低的转化周期)带来的投资风格变化、投资研究团队稳定性,基金经理个人性格和职业操守,过往持仓数据和投资过程分析都被列入相关量化分析模型的研究范畴。

MOM基金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是风控灵活、透明,这就使得投资安全性更高。都说交易性产品最核心的优势是做好风险管理。所以,风险控制是MOM的核心,动态管理是MOM的精髓。精选MOM基金的风控模式有点像最注重安全的社保基金委托公募基金投资时的风险管理模式。而这,也是华尔街投行使用的最严格的风控模式之一。

诚然,“单一团队、单一策略、单一品种”的传统基金业模式如今已不再能满足大资管时代的发展需求。而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MOM基金,自然称得上应时而生。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模式将在未来二十年成为主流

最后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

和交易。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金融交易这一人类最早金融模式会突破传统的

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

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诸如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就容易解决。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双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时进行,信息充分透明,定价完全竞争

(比如拍卖式),因此最有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各种金融产

品均可如此交易。这也是一个最公平的市场,供需方均有透明、公平的机会。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

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中国应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

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模式方面主要有以下进展。

首先是央行给三大移动运营商发放

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次是兴起了一批人人贷公司,比如红岭创投、宜信网、拍拍贷等。最

后是一些机构借鉴人人贷模式或社交网络信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如温州民间借贷

登记服务中心和阿里小贷公司。截至

2012 年

月末,阿里小贷已累计为

10.30

万户小微企

业发放信用贷款,累计放贷超过

260

万笔、170

亿元。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人人贷

方面,银监会

2011

年发布通知

(银监办发[

2011 ]

254 号),向商业银行提示人人贷的潜在风

险。

我们认为,目前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和便利,满足了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手续简便、方式灵活,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有经济学

上的合理性,在发展初期遇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

在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上,银行逐渐走到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前头。

互联网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生存危机感正在银行圈子里深化蔓延。

以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将来银行的生存——这是马蔚华不久前

在公开场合演讲时开始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

马蔚华认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

平台的地位。

而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更是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这个将是银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虽然这是很理想的事、看似很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马蔚华如是说。

事实上,在近几年,互联网就已经慢慢开始了对银行传统核心业务的侵蚀,虽然还

不足以威胁到银行生存,却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

小微贷: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双向探索

一直以来,国内各大银行都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境,贷款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收益

较低数量有限的大企业,相互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而面对

GDP

贡献率占比

60% 的中小企

业群体却又办法不多。

毫无疑问,小微企业普遍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去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更是

凸显出金融业未能履行的责任。

难解的矛盾在于,银行明明知道向民间小微企业贷款比大企

业效益高,却无法应对业务分散化带来的机制和成本上的挑战。

尽管如此,小微企业身上的巨大投资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2011

年信贷市场最热 的词就莫过于“小微贷”

。中行出台“十项措施”

;交行提出“四项承诺”

;农行出台“十二

项措施”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直言“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是极为错误的

观念、工行要大力支持小企业贷款;

招行董事长马蔚华也表示,随着储蓄红利逐渐消失,存

贷利差缩小,小微企业的业务将放在重要位置。

相比体制更为僵硬的国有银行,中信、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银行在“小微贷”领域 的探索更早也更为积极。

中信银行早在

2006

就推出过

“中信小企业成长伴侣”,而民生银行

则是中国第一家把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张金顺告诉记者,早在

2008

年董文标先生从转型 的高度提出了把民生银行打造成

“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和高端客户的银行” 的

发展方向。

“小微企业的银行”,是民生银行独树一帜的战略。

据悉,民生专为小微企业定制的金融服务产品

“商贷通”

不断升级成熟,并逐渐探

索出了“一圈两链”的客户开发和风险控制模式。

民生银行

2011

年年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客户数达到 45.8

万户,其中商贷通客户

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

2325

亿元。

另外,2007

年开始,在银行逐渐关注中小企业贷款和转型的同时,国内一些互联

网企业也开始了线上的“小微贷”探索。大致看来,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举办网上融资洽谈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第二种,是

出现了一些专业融资网站,搭建网络融资服务平台。

如全球网,2010

年上线以来已经为

5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

160

亿贷款。

第三种对金融行业发展最有贡献价值的模式,就是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

台,包括今年初成立的子公司阿里小贷。数据显示,截至

2012

月末,主要负责运营阿

里巴巴旗下小贷公司的阿里金融业务部门,已累计为超过 12.9

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

260 亿元。

未来,银行必须掌握电商平台?

从目前的量级来看,阿里巴巴的小微贷规模还没法与银行等相比,但是阿里巴巴毕

竟是不具备金融牌照,阿里小贷注册资金不过 亿,假设未来放开,其成长潜力难以估计。

要知道,阿里巴巴已拥有

7980

万注册用户、1030

万个企业商铺及

75.39

万名付费

会员,而网上平台还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交易选择。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网上融资平台在模式上的某些优越性。

民生银行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张金顺告诉记者,小微贷款需要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管理,在这两方面,网上融资平台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风险成本

来看,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居于底层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商务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

合,为信用评估审核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交易成本来看,又实现了对小单进行

批量化处理的可能。

据记者了解,一般而言,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怎么也得一到两周,而阿里巴巴的平

均审批时间,只要

分钟。

董文标因其为国内金融改革提供了崭新路标和探索精神而著称,商贷通的成功已可

见一斑,而面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他会做出什么战略选择?

在武汉分行行长位置上把小微贷款做得风生水起的张金顺,去年年底刚被调任到科

技开发部,全面负责民生各项科技系统的研发和模式研究,应对互联网高速发展对金融行业

带来的影响,为银行业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持——他对互联网企业试水小微融资也颇有自己的

想法。

张金顺认为,阿里小贷为什么发展迅速,正是基于其电商平台,掌握了众多小企业

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发生交易的状况,投诉纠纷情况等信息,通过信用

纪录和监督,打造了一条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最大限度降低了寻找优质企业

客户的成本和风险。

因而,阿里巴巴开始从核心竞争力上发挥互联网作用,从根本上影响银行业务模式,而不仅仅是给既定银行业务充当管道了。

张金顺用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形象地比喻了阿里小贷网上审批和银行信贷

审批的区别:互联网收集和监控的是第一手更真实信息,做的是“场景性评审”,让资金流

向那些真正有需要有资质的企业;

而银行线下的审核只能去靠客户经理搜寻各种第三方资料,做的是“转述性评审”,其真实性和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如果以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主导网上融资平台,银行将被边缘化,而银行

未来要在发展潜力巨大的网上小企业融资市场分一杯羹,必须掌控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信

息发布和交易撮合服务,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掌握

大量相关数据信息,把握核心话语权。

据悉,今年 月底,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搁浅后,建设银行旨在整合电商平台的“善

融商务”已经上线,将提供

B2B 和

B2C

客户操作模式,涵盖商品批发、商品零售等领域。

人人贷:互联网试水存贷中介

阿里巴巴由最大的电商平台延伸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逻辑上看其实是顺理成

章的事,而由英国投资人创建的专注于个人对个人信贷业务的一种居间服务模式——人人贷

(Peer to Peer),近几年则让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主动尝试切入银行的根基存贷中介业务。

国外比较知名的人人贷企业有格莱珉银行、PROSPER、lending club 等,国内如今从

事网络借贷的公司约三十余家,包括畅贷网、人人贷、拍拍贷这些纯线上的借贷平台,和宜

信等一些线上、线下业务整合的小额借贷公司。

数据显示,2011

年上半年,我国人人贷类公司的融资规模就已经从最开始的

2000

余万元增长到

亿,其中,宜信是最大的一家,有

万借款人,放贷金额超过 亿。

人人贷的用户主要是个体户、工薪阶层和大学生,资金需求多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

对于这些借款人,无需他们给出贷款抵押物,而是通过了解他们的信息,中介平台将这些信

息提供给资金出借人,由他们双方直接达成借款协议,资金出借人获取贷款利息。

根据

《合同法》 的相关规定来看,人人贷就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只要贷款利率不

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

倍,就是合法的。

在中国,银行对个人信用贷款的条件要求很高,个人从银行系统融资面临很多困难,而人人贷模式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加上人人贷在线交易的手续方便、利率

弹性大,且期限灵活,填补了门槛高、手续繁琐的大型银行的一些业务空白,为注册用户获

得了极为便捷的资金来源。

某种意义上说,人人贷模式扩宽了个人投资的渠道,加大了资金的流动,提高了社

会闲散资金的使用率。

但是,人人贷的模式在国内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

张金顺认为,银行存贷中介职能的履行,核心在于国家信用体系的搭建。

由于这些

人人贷平台缺乏也没有资质搭建完善的借贷信用体系,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一名用户曾经从多家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恶意逾期之后

(人人贷公司会为其垫

付逾期贷款),利用这些资金新成立了家名为“贝尔创投”的网络借贷公司,并进而开出各

种优惠条件向投资者集资,最后东窗事发。

人人贷平台如果加大风险控制,就必须加大信用审核的力度,在线下调查和人力成

本投入上面临更大压力,这就会极大限制其良性发展前提下的增长规模。

此外,网络借贷平台也面临着诸多政策风险。

业内人士称,民间资金可能通过

“人

人贷”的平台流入限制性行业,而由于“人人贷”行业本身又缺乏监管,有可能演变为吸收

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曾透露,有关监管部门正在针对网络借贷的现状,研究如何界定

从事网络资金借贷服务的网络平台与网上中介的性质、地位和相关监管框架的内容。

人人贷网的合伙人李欣贺则表示,P2P

这个行业需要自身不断完善,现在网络借贷

行业的外部环境,正如当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混沌初期。

“大众金融”时代,数据为王

不过,按照马蔚华的观点,人人贷的发展困境未来能够得到解决,比如,在

Facebook

这种大型的网络平台上。

马蔚华认为,脸谱

8.4

亿实名制的客户形成了巨大的网络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信

息充分共享。其已经发行自己的货币,网民之间的数据、商品、股票、贷款、债券的发行和

交易均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同时保留完整的信用违约记录。

然后通过存款引擎让资金供给和

需求进行有序排列,并通过云计算和资讯体系的完善,确定信用评级和风险成交的价格,每

个人手里有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在手上完成,不需要银行作为中介。

当然,这种模式一般而言需要极具资质的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要庞大的用户群,一

方面要能找到信用记录和丰富的行为轨迹支撑数据分析,Facebook

正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国

内,淘宝、腾讯、包括人人网这些平台未来都具有可能性,不过,在记者和上述国内平台的

相关人士沟通时,他们都不愿就此做过多的表态和阐述,可能在考虑面临非法集资等很多政

策监管上的风险)

据悉,2007

年成立的美国“

Lending

Club

”公司,以

Facebook

为平台做会员贷款

业务,到

2011

年已贷款

5.9

亿美元,利息收入

5100

万美元。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也做出预判,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

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

“互联网直接融资市

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谢平认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的成

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

张金顺对互联网金融有另一个角度的理解:

小微贷的被重视和兴起、逐渐走向成熟 的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证明中国的金融银行业未来将走向一个可称之为

“大众金融”的时

代。

“大众金融”区别于银行比较稳定的高端金融业务如投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之前被边缘化的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等更普遍的组织或群体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和好处。

在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资源将得到更合理配置,资金将得到最

大程度利用。

“数据业务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张金顺进一步表示。

当听到这句话从银行企业高管的口中说出,记者多少有些意外。

两年以前在接受本

刊专访时,类似的话也曾从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口中说出,只不过当时指的是电信行业。

仔细想想,传统银行业的确正在高度重视和超前思考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这甚至超

过了互联网企业自己的判断。

人人贷早已有之,马蔚华不可能没听说过,为何是

Facebook

成长起来后才让其感

到危机?归根结底,解决银行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难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找到获取信息和降低

成本的完美途径,而

Facebook

这类平台正好可依靠其底层的海量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提供

充分的参考信息,并利用网上交易平台和

P2P

交易形式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在小微贷领域,阿里小贷将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就是

其威胁到银行的根本原因——正是出于掌握数据通道来源的必要,所以,未来银行也才必须

要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有商务流才有信息流,也才能形成大数据。

安客诚公司首席执行官

Scott

Howe

告诉记者,海量数据爆发使得信息优化与数据

质量提升成为强化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未来通过撬动海量数据的杠杆将可以获取巨

额收益。

大数据的影响更是逐渐延伸到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内部,对未来的生产消费方式可

能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则认为,将来银行业的问题,甚至可能从

为谁存款、向谁贷款、向谁提供金融服务,变成在免费提供以上服务中,如何获取用户的数

据,进行分析、加工,通过

API

同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开发者或几千个行业的一对一生活方式

设计师联接起来,再从他们提供的一对一服务中,按分成比例分享数据使用权收入。

当然,未来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谁能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抢占制高点,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张金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乐观:

相对互联网企业,毕竟银行更懂金融,只要在战略上

高度重视做好防御,没那么容易被抢走饭碗

第五篇:大资管培训心得体会

大资管培训心得体会

4月23日,有幸参加了钟楼区委组织部联合钟楼经济开发区共同举办的“6+1板块”建设素质能力提升班第二讲——“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价值管理与投资实践”。

富弼战略商业模式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席,中韬智库、大橙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汪俊宏作“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价值管理与投资实践”专题授课。汪教授运用大量现代经济学理论和详实的案例数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大资产管理时代、股权价值管理内涵、并对企业价值管理增值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详尽剖析。听后深表感触。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加上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创新业务会更加淡化行业壁垒,加剧竞争。把握当前趋势,发挥自身特长,设计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大资管时代将面临四个“大势所趋”。

首先,服务于经济转型的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服务经济转型是主要需求,服务经济转型的资管业务会持续创新,是主流业务,更是有竞争力的业务;其次,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非标转标和资产证券化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解决金融改革难题,化解社会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消除监管套利,降低融资成本是大势所趋,监管套利原来是个“接地气”的业务,但是大资管格局下,监管的逐步放开,投融资市场的充分竞争以及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会形成融资成本降低的效果;第四,回归主动管理是大势所趋,包括主动投资管理和主动融资管理,这是从业务的实操层面分析的。随着投资者加大对金融资产的配置,资管业务的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都要求资管产品管理者要以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胜出。总之,主动管理能力决定了大资管的未来。

谈论热火朝天的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本轮的涨势,不少人认为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估值驱动是本轮股市的上涨动力;也有人认为是政策托底,经济周期将出现拐点,同时改革红利将也刺激股市升温;无风险利率下行之说言之有理,但不能概之以全。

目前,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实体投资已出现放缓现象,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房地产业,投资者逐渐放弃实物投资转而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我国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基建和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经济只有转型才有出路,转型唯有改革来推进。我认为经济转型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唯一核心点,金融改革是经济转型的主要依存点,券商创新是金融改革(主要指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立足点;资产管理(主要是股权时代的主动管理)是券商创新的显著引爆点。简言之是经济转型倒逼金融改革,金融改革促进券商创新,股权时代造就券商崛起,是经济转型的困难给我们带来了非银金融、券商、股市牛市的历史机遇,一句话,是经济的困境倒逼出来的一轮“改革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为我们以后的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上迈出了一大步。

下载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来十年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 - 大资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鼎大资管发展历程

    1.1 基本信息 ............................................................................................................................................. 2 1.2......

    大资管计划合作协议(0804)

    蓝石资本联盟 大资管计划合作协议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丙方: (以下简称:丙方) 丁方: (以下简称:丁方) 戊方: (以下简称:戊方)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惠互利原则,根据......

    PE转型大资管挑战重重

    股权投资 www.xiexiebang.com/guquan/ PE转型大资管挑战重重 向大资管转型,已经成为深陷行业寒冬PE的方向,而资金紧缺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是PE转型最直接的切入点......

    资管计划运作模式及各类资管区别

    资管计划运作模式及各类资管区别 资产管理,就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面临重大突破,监管当局逐步放松金融管制,资产管理市场非常活跃,资产业务快速发展,产......

    银行系人才助力大资管转型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银行系人才助力大资管转型近年来,银行业人才不仅是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争抢的“香饽饽”,在金融集团内部也被赋予转型突破的......

    大资管时代之各类资管制度比较

    大资管时代之各类资管制度比较 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

    长安信托发起成立“长安俱乐部” 共创资管新未来

    长安信托发起成立“长安俱乐部” 共创资管新未来 摘要:近日,“长安共话 智赢未来——2018长安信托战略客户资产配置策略论坛”在古城西安顺利召开。本次论坛正式发起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