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阚氏家训
阚氏家训
敢入门,一家人;蚩尤祖,是宗亲。齐王封,阚止君;
千年史,忠烈门。史为镜,重祖训。
爱国家,忠勇仁;武盖世,文过人。善耕读,家族魂;
讲诚信,族之本。要做事,先做人。
少者孝,长者尊;妯娌和,兄弟亲。邻里处,心比心;
同事间,多关心。万事通,人敬人。
重婚配,讲健康;家族病,要严防。妻身健,儿孙壮;
品行端,后代良。优生育,切莫忘。
过日子,俭为上;勤持家,莫铺张。对子女,莫惯养;
劝家人,守法章。讲礼仪,重修养。
不沾毒,不迷网;远烟酒,不近黄。按时睡,不恋床;
学知识,有力量。好习惯,从小养。
有抱负,树理想;创第一,夺头榜。千里行,足下强;
争朝夕,建辉煌。十年材,定成梁。
国与家,国为上;国强盛,家兴旺。手相牵,心相向;
兴伟业,写华章。中国梦,“阚”担当。
一、谭;
二、维;
三、英;
四、纪
五、兆;
六、启;
七、凤;
八、宁
九、;崇、十。振、;
十一、方;
十二、成 十三 令,十四 绪,十五 延 十六 绍 十七 代 十八 玉 十九 文 二十 明
二、法、成、国、廷
三、,四、毓、维、永、即
五、;
六、肇、七、啓八、、九、豐十、、十一、寜
十二、,十三、崇、振、方、十四、承
十五、;
十六、令、绪、言、绍
十七、,十八、代、遇、文、明
十九、;
二十、诗、书、礼、义 二
十一、, 二
十二、仁、德、昌、宏。
第二篇:左氏家训
左氏家训
敬祖宗
子孙之身,祖宗之身也,祖宗遗之,而子孙漫焉不知所崇,霜露不戒,松楸不守,日远一日,势若遗忘,且也统绪无传,名德不彰,鹿鹿为寻常编户之人,则祖宗何赖有此子孙矣。惟尊其所闻,恢其所遗,烝尝敬戒,蘋藻馨香,兼之联亲疎、笃恩义,凡可慰于祖者,必为焉,顺孙孝子,家道大光,即吉祥善事,恒必集之,愿吾族人,体此毋忽。
孝父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人非禽兽,岂昧此义乎?乃有无良,视父母若路人,此下侪于畜类,不载于生成者也。至若厚妻子、记瞻依、乐晏游、怠供养,所谓世俗不孝,恬然安之,即何望其有先意承志,显名荣亲者乎?悲哉悲哉,父母几何年,而我昧昧若此也!勤四体、敦百行、谨温清、洁菽水,凡可竭力者,孜孜効之,亲心安,子心亦安。王荆公云: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言及当时也,故凡人父母可事,即为此生至乐,切莫错过。日后循故事、陈酒浆、垂涕洟,种种好看,无益也!思之念之。
敬长上
长幼之序,自古严之。近来风俗不古,子弟不肯安分循理,任情倨傲。行不让路,坐不让席,揖不低头,言不下气。翘翘自处甚高,不知识者已窥彼无行无赖之状,掩口窃笑,即奈何不深自愧悔乎?自今言动有礼,进退有序。恂恂不以才智先人,不以势力凌人,尊卑明,长幼顺。得夫子乡党之义,即吾佳子弟也。先哲云:幼不肯事长,贱不肯事贵,不肖不肯事贤,谓之三不祥人。而不祥鬼神弃之,愿吾族人熟思此语勿蹈之也。
友兄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诗人何言之亲切乃尔乎?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是谓民彝大泯乱,不成家道矣!不思分父母之身而为兄弟,合兄弟之身而为父母。水木本源,气通枝接。虽有琴瑟,岂易埙箎;纵有蜻蚨。岂忘鹡鸰。由是妻子不能间,钱谷不能伤。一气相亲,百忿可捐。所谓兄弟既翕,父母其顺,不其然乎?至若狼子野心,戈操同室,岂谊事也,何为效之?
教子孙
子弟之率不谨,父兄之教不先,然教子弟必在幼时,失此不治,任其放言肆行,毫无禁忌,长大必成骄亢犷戾之习。以气盖人、以言凌人,凡所谓小加大、淫破义者有之;以惰妨业、以邪乱正,凡所谓欲败度、纵败礼者有之。此等招尤受祸,为累不小,为父兄者,当子弟幼时,必须教之孝悌、教之忠信、教之谦和、教之退让、教之廉俭谨慎,日日策劝谕,熏陶既久,习与性成,虽或赋性不良,亦可救得一半,故人乐有贤子弟,尤乐有贤父兄。
教勤俭
勤俭二字,千古治家者宝之。乃若沈重麻绳、系履安丰、牙筹手握,亦为可鄙,且人视钱太重,则五伦皆无馀地,尤为君子所深惜,然此为刻薄人言也,若俭则何訾之有?勤亦何訾之有?吾家丘明公曰:俭德之共也。又曰:勤则不匮。此言卒未有可易者。若夫侈丝繡、纵盘餐、食无时、用无礼,即为剥削生生之路;怀晏安、甘逸豫、仰无取、俯无拾,即为溃涸生生之源。率此不改,家业难言。愿从一日计百年,从艰难寻安乐,此中展拓有地,自见受用无穷。勿自惰弃,忽此二字宝也。
戒好讼
仁义逊让,奈何弃之?此昔人解斗言也。窃笑今人,以一锱铢之失,一睚眦之怨,而切切公庭,辗转无已,也是何其不自爱乎?平日在家,解衣磅礴、纵情游衍、势压山河、气吞霄汉;一旦对长吏之庭,声吞不出、眉低不扬、囚首丧面、蚁动蛇伏。竟不比如人数,何处得有气息?且惴惴焉未知战胜与否,即胜,金钱之费几何?仇怨之结几何?且竟有费无底止,因一讼而毁产荡业,顿蹙生计者。是何忍于大庭,不能忍于私室;屈于胥吏,不能屈于等夷乎?果为大冤大憝,势必抢地呼天,若此小小者,竟何为也?可已而不已,则惑之甚也!愿吾族共为唾面之君子,不为利口之啬夫。
戒讼唆
《讼》之上爻曰: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又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圣人戒讼也至矣。况復有唆讼者乎?彼以府县为金银之窟,以刀笔为耕耨之门,成两家之寡,结一时之争,事若画蛇,势同骑虎。今日鍜一词,而被讼者之藏溃也;明日鍜一词,而首讼者之藏亦溃矣,而主讼者之橐充然,越昱日而橐又充然。噫嘻,出此囊橐以置田庄,持此笔舌以作行藏,扬扬得意,岳岳望隆矣。试亦思此财所由来,此事何由竟乎?阴阳人道之患,恐亦不免,愿吾族人禁之,勿涎此沾沾者为之。
安生理
人有活计,方得安生。士农工商,各有专业可守,则人不游手游食,即家有馀布馀粮。此事至明,想人共晓。乃有放荡惰弃之徒,不肯俯首就业,只思脱身走空,既废耕凿,焉冀仓箱?既无勤苦,焉有安乐?所以丰年恶岁,咸见子号妻啼,是惟男耕女织不怠,春秋商贸工勤。共安岁月,庶为一家美事,一里芳踪,若更弦诵声清、经史业,用作前程,政可奋步,此又吾与族人冀之乐之,不能己已者也。
禁非为
功令煌煌,人共遵守,世有懲之徒,或侵欺官粮、或诈骗人物、或肯行不轨、或阴设坑堑,败露一朝,覆藏无地。更或摊场纵博、聚群酗饮,不事正业,专游邪径,此等败行败名之事,定为破家破产之由。至若伪造金银、违禁准折、挟制官府、鑽伺权要,种种不法,事事寒心。万一受祸,百千难救。愿吾族人,深鉴此弊,为秉礼守义之俊民,则家用平康矣。
崇祯七年岁次甲戌九月吉旦
光灿 讙识
第三篇:胡氏家规家训
胡氏家规家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芗城胡氏宗谱》始修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当时就已列为宗谱重要内容。到2013年,胡氏宗谱已经修订了15次,“家规十条”始终名列其中,代代相传至今。
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
胡氏“家规十条”制定的目的是:“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意思是:“家规十条”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要遵守家规,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无愧为忠孝之后。
胡氏“家规十条”条条都体现了胡铨家族忠君爱国、奉公守纪的本色。如第三条“官箴”中,“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谓孝”。要求族人入仕为官就要忠,承继祖先就是孝。如第五条“国课”里,就要求“在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就是要求族人主动缴纳田赋,做奉公守纪的良民。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门户之艰难,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在去世前不久,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家之有规,国之有禁。胡氏“家规十条”和胡铨家训是凝聚胡氏家族先辈智慧的结晶。写进族谱,世代延续,子孙后代人人均须遵守,如有违反,必受家规惩戒。
第一条 礼让篇
“休明①之风骎骎乎②日上矣”
原文:今惟恪遵圣谕明训,佩服③圣贤遗经,朝夕而不离乎。是则周中规,折中矩④,暴戾不生,祸乱不作,休明之风骎骎乎日上矣。尚其勉旃⑤无忽。
注释:
① 休明:美好清明
② 骎骎(qīn qīn):渐进貌。唐?李翱《故处士侯君墓志》:“每激发,则为文达意,其高处骎骎乎有汉魏之风。”
③ 佩服:敬重
④ 中矩:合乎规矩
⑤ 勉旃(zhān):努力,多用于劝勉之辞。旃,语气助词,之焉的合音字
释义:而今只能恪守谕训,敬重圣贤留传的经典,每天不离不弃,这样才合乎规矩,不生暴戾,不生祸乱,美好清明的风气才会日渐形成。这还需要大家勉励,不得忽视。
第二条 士习篇
“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
原文:士习不端,古今同慨也。乃者①盛朝设科,自岁科②两试迄乡会场,以文取士,皆以觇③其品行经术。忠简公④有云:“道六经而文,不六经者有之,未有道不六经而文六经者。”斯言也,是可勒⑤为士者箴。尔子姓其各凛⑥之遵之。
注释:
① 乃者:从前,往时
② 岁科:当为“岁试”,即岁考,古人言科考。
③ 觇(chān):观看,观察
④ 忠简公: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謚忠简
⑤ 勒:雕刻
⑥ 凛:敬畏
释义:读书人的行为不端正,是古今之人共同愤慨的。旧时代昌盛的朝代设科举,自岁科两次考试到乡试,以写作才能评价读书人,都是测评他们的品德行为和经术程度。胡忠简公说:“遵循六经而写文章,不遵循六经的人有,但却没有不遵循六经而可以写出具有六经精神文章的人。”这句话可以作为读书人的箴言,家族子孙应当秉承并且遵守。第三条 官箴篇
“毋奔竞①,毋瘝官②,毋觖望③”
原文: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④,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谓孝。毋奔竞,毋瘝官,毋觖望。庶几圣朝名臣,而余姓亦有厚幸焉。
注释:
① 奔竞:追逐
② 瘝(guān)官:瘝,旷废官职
③ 觖(jué)望:企望,祈求
④ 绾:贯通
释义:凡是在仕途中的人,不论官职大小、俸禄多少,都应一心一意工作,表达自己的绩效。这样来辅佐圣明,就是叫做忠;这样来继承列祖列宗之志,就叫做孝。不要奔走竞逐,不要去卖官鬻爵,不要因不满意而生怨恨。历代圣朝名臣中,我们家族的人也有在列的。
第四条 农桑篇
“司其职”
原文:尔子姓属在耒负①,出作入息,其各宜乃力。《书》曰:“若农服田力穑②,乃亦有秋”,此其验也。他若业工贾者,尚亦黾勉③。司其职,庶不愧盛世良民。
注释:
① 耒(lěi)负:耕作
② 力穑(sè):努力耕作,见《尚书?盘庚上》
③ 黾(mǐn)勉:勉励、尽力
释义:我族人以耕种为主,出门耕种,归来休息,每个人应尽自己的努力。《尚书》说,如果用心耕作尽力种庄稼,总有收成的时候。这句话是很灵验的。其他如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也应该勤勉。用心做好自己的职业,不愧为太平盛世里的良民。第五条 国课篇
“国课早完”
原文:朱文公①云:“国课②早完,即囊槖③无余,自得至乐。”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④早输⑤:,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
注释:
① 朱文公:朱熹
② 国课:犹国赋
③ 囊槖(tuó):袋子
④ 公:官府
⑤ 输:输送,指完税
译文:朱文公说:“尽快缴完国家的赋税,即使自己口袋里所剩不多,也自得其乐。”这些话真是诚恳啊!我家族现有田亩的人,应当尽快地将公粮输送给朝廷,这样才无愧为淳朴善良的百姓。尤其不要顽劣梗阻,拖延导致完税的困难。
第六条 俗尚篇
“家有传礼,恪守成法”
原文:吾族素号节义文章,家有传礼,谨以司马①、晦翁②二公为法,恪守成法,无或背戾③,陨越④典章,有愧方家风规焉。
注释:
① 司马:司马光
② 晦翁:指朱熹,号晦庵,世称晦翁,有《朱子语类》传世
③ 背戾:违背
④ 陨越:超越
译文:我家族一直以来以文章节义著称,家传礼仪,慎重地效法司马、晦翁二人治家格言,恪守成型的礼法,不违背或乖戾,不逾越典章,否则有愧于大方之家的风范。第九条 禁盗篇
“上罹国法,下玷门风,莫此为甚”
原文:盖游惰①而不务生业②,而流为盗赌博,则荡尽产业而激而为盗。本祠设立条约诰诫者三,盖盗贼最干禁令。上罹③国法,下玷门风,莫此为甚。
注释:
① 游惰:游荡懒惰
② 生业:从事某种产业
③ 罹:遭受
译文:懒惰的人不愿从事生产劳作,而堕落为盗窃赌博,将家产荡尽后变成盗贼。本祠堂立条约,再三告诫,盗贼最受禁止,上犯国法律,下玷污门风,没有什么比做盗贼更可怕的。
第十条 表率篇
“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
原文:《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斯言也,交责②之辞也。兹者设立条约,无非为族姓勉以入孝出弟仕忠之义。而督③教者久而玩倡不责实效,则子亦渐为懈惰而视为具文。是其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之道乎?《书》云:“慎厥始,惟图厥终”。父兄勉之,子弟勉之。
注释:
① 中:儒家伦理思想。《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指人之情感未能被激发时不喜不怒、不哀不乐、无所偏倚的心境。
② 交责:托付,交付责任
③ 督:督促
译文:《孟子》中说:“品德修养好的人能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够的人;有才能的人能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希望有贤良的父兄。”这句话是一种托付责任的言辞。现在设立族规条约,无非是为勉励族人入则孝、出则悌,做官忠心耿耿的意思。督促教育的人长期只是倡议而不查究实效,族弟子也渐渐懈怠懒惰而视为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这种不出家门的教育能成就教育之道吗?《尚书》说:“谨慎地做好开始,就要想到它最后的结果。”父兄以此相勉,子弟也以此相勉。
胡铨家训摘选
淳熙庚子四月日,诏加资政殿学士致仕。是月之望,告之祖考,会诸姻亲。暮景至此,不亦乐乎!顷年经筵,蒙玉音①曰:“祖宗创门户之艰难,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朕今保太祖之国家,亦犹卿子孙他日保卿家门户也。”有感于兹,斐然②纵成古律一通,以训余之子孙者,愿世世子孙努力云。
●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 吾宗二百年,相承惟礼诗。
● 资殿尊职隆,授官非由私。
●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 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
● 把盏吸明月,披襟招凉飔。
注释:
① 玉音:尊称帝王的言语
② 斐然:犹翩然,轻快貌
李梦星:传承胡铨忠贞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屈的精神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胡铨尊为“庐陵五忠”之一,是吉安先贤中“文章节义并重”的典型,更是推动和践行胡氏家规最突出的代表。在他模范行为的影响下,胡氏后裔们严守族训家规,传承先祖忠贞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屈的精神。如明代状元胡广,不仅诗文俱佳,而且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土地革命战争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代理部长的胡海,出生入死,1935年3月因叛徒告密被捕,与方志敏同监狱,威逼利诱不动摇,英勇就义。他们都自幼接受了家规的熏陶,成长后以胡铨为榜样,胸怀大义,坚毅刚直。在日常生活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是胡氏家规所要求的,也是胡氏后裔们所坚守的信念和家风。
(井冈山大学特聘研究员、吉安市作协、民协副主席 李梦星)
胡绳荣:家规家风是胡氏家族的立族之本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我出生不到10个月就失去了父亲,年仅30岁的母亲吃尽人间艰辛,不离不弃把我们兄妹四人拉扯成人。慈母虽然没有文化,却能常常用一些极为朴素的语言,给我们灌输我们芗城胡氏家族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家规家风。后来,当我接触到芗城胡氏家谱,特别是接触到胡铨文化后,我深深地懂得了我们芗城胡氏之所以能成为胡氏中的一个望族,之所以能产生胡铨这样的先贤,就是因为有我们老祖宗逐渐形成的家规家风这个立族之本。
(胡铨研究会会长 胡绳荣)
刘宗彬:家规家训是每个人都应秉承遵守的处世规范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家有规,国有禁。传统家规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精神,是每个家族中每个人应该秉承遵守的处世理事的规范,它是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础。庐陵芗城胡氏家族以胡铨为杰出代表,族谱中的家规家训与胡铨十分关切,亲撰家训这在传统的族谱中具有典型的教化意义。胡铨是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他的刚正义烈精神影响到家规家训,使得芗城胡氏家规内容赋予特别的文化意义。
(庐陵文化研究学者 刘宗彬)
胡礼遴:胡铨的事迹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胡铨的—生是忠诚的、正直的、爱国的—生。他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不畏强贵,逝斩奸臣。他的爱国之情长存,永垂青史,不愧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胡铨的事迹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作为老师,我常常教育学生和我的子女,要做一个忠于国家的人,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绝不能做损害国家损害人民的事,更不能贪污受贿、损人利己。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原值夏中心小学副校长、胡铨32世孙 胡礼遴)
第四篇:裴氏家训
裴氏家训
重教务学 崇文尚武 德业并举 廉洁自律
一、敬奉祖先:慎终追远,木本水源。生事死葬,祭祀礼存。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
二、孝顺父母: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跪乳反哺,物类犹然。况人最灵,孺慕勿迁。
三、友爱兄弟:世间难得,莫如兄弟。连气分形,友恭以礼。同心同德,团结一体。姜被田荆,怡怡后启。
四、协和宗族:曰宗曰族,一脉相传。勿事纷争,和谐齐贤。尊卑长幼,伦理秩然。远近亲疏,裕后光前。
五、敦睦邻里:同村共井,居有德邻。相维相恤,友助和春。勿生嫌隙,有礼彬彬。基层良风,家国亲仁。
六、立身谨厚:谨身节用,明刊孝经。武侯谨慎,昭若日星。厚德载福,宽让能宁。谦虚自牧,喜怒不形。
七、居家勤俭: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惜时爱物,居安乐天。
八、严教子孙:家庭教育,立人丕基。诲尔谆谆,性乃不移。谨信泛爱,重道尊师。传子一经,金玉薄之。
九、读书明德:人不读书,马牛襟裾。学而时习,其乐有余。一技专长,生计无虞。立达希贤,典型规模。
十、厚戚朋:朋友五伦,以德辅仁。益友损友,择游宜珍。戚党姻亲,和洽如春。岁时伏腊,晋接礼宾。
十一、慎重言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圭玷可磨,言玷永伤。驷不及舌,语出须防。少说寡祸,发言有章。
十二、讲求公德:置身社会,公德第一。爱惜公物,遵守序秩。时时警惕,留心错失。祛除自私,免贻人疾。
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未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出三點,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出過駙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九十五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係,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並不是主要原因。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於他們重視教育,同時「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准進入宗祠大門,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
裴氏世谱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世族的发祥地,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
“裴氏家族”探源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斐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据《隋书》记载,裴政在断狱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深得民心。又因敢于直言进谏,多所匡正,享誉朝堂内外。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开皇律》。裴政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世的枭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讯时惯用的大棒、毒杖、车辐压踝等酷刑全部革除,并规定民有冤屈,县不受理时,可依次上诉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诉。《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历代任何律令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见其影响深远。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个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没有给他立传,但他却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访日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国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访隋,次年3月到达长安。裴世清受隋炀帝诏命,率隋朝使团一行13人回访日本,并晋见了日本天皇,献上了文物及国书。他携带的这份国书在日本的《日本书记》太籍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 丝绸之路”。
唐开国元勋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高瞻远瞩,顺天顺人,鼎助李渊起兵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于整顿漕运,保证了南粮北调的水道畅通,解决了唐王朝沿续了几十年的关口粮荒问题,开元年间传为佳话。
一代贤相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他从青年时代便胸怀壮志,正气凛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竭尽毕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中,立场坚定,力挽狂澜,功绩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统一,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乱平定之后,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晋国公。后来由于奸臣构陷,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裴度为相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明明是59位宰相,何来六十位呢?原来,裴柏村对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赵鼎故里。赵鼎因推荐岳飞,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最后绝食而亡。两村近在咫尺,几乎连为一村,故有此说。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6 5卷、博采群书,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开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马因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写成《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孙子、裴马因之子裴子野撰写编年体《宋略》20卷,其叙事、评论都超出了沈约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响非凡,永垂后世。
唐代小说家裴钅刑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所以,在我国的历史剧中,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等,演的都是与裴家有关的事。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说出世后,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了,这也算是一奇。
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附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 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30多人呢。
“宰相村”探奇
裴氏家族源远流长。考其先祖,始出有熊氏、伯益之后,与秦同祖。曾佐殷伐桀,佐周伐纣,累世有功,秦封“ 城”。周僖王时,非子六世孙陵,去“邑”从“衣”,因以为氏,始有裴姓。其裔孙裴晔,汉安顺永建初年,仰观星云,俯察地理,合族迁居裴柏,以为祖庄。裴柏,即现今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亦即闻名遐迩的“宰相村”。
裴氏家族以裴柏村为发祥根基,繁衍昌大。至两晋,始分“三春”,分支蔓延,形成“三支五房”之说。所谓“ 三支”,即闻喜故地为中春裴;分支于长安、凉州一带者为西春裴;分支于幽燕一带者为东春裴;加上洗马川裴、南来吴裴,合称“三支五房”。实际上,其分支蔓延之地还要广泛得多,仅山西南部的河东大地,就布有“八裴十二族”。
裴柏村,位于汾河平原南头,运城盆地北端,紧临南同蒲铁路与大运公路,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据史料载,裴柏地处左邑桐乡之东,峨嵋岭之阳、凤凰原之阴,以其柏林茂盛,而称裴柏。遥望村东,董泽映翠,十里荷香,乃舜时董父豢龙之所。仰望村西,峦峰突兀,群岭环抱,人称“九凤朝阳”。明大思想家顾炎武,在其《裴村记》中曾描述道:“余至闻喜县之裴村,拜于晋公之祠,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来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其谱牒世系。登垄而望,十里之内,邱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
顾炎武文中所讲的晋公之祠,位于裴柏村东北侧,始建于大唐晚期。
裴柏村东茫茫十里凤凰原上,乃裴氏祖墓地。原有“大冢二百余,碑记六十尊,石人石虎四十对,享亭一座,守墓寺二所。”可谓高冢垒垒,碑碣如林,甚为壮观。这些虽都不复存在,但残留的遗址仍依稀可见。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坐落在晋公祠旧址上的“裴氏碑馆”,馆内存藏着数十幅巨幅碑刻,大都为稀世珍品,这些碑刻向后人昭示着裴氏家族不同凡响的往昔岁月。
北周天和三年的《裴鸿碑》,至今已有1420余年历史。碑系螭首方座,篆额、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严重,字迹已不清,下半部曾多年埋于土中,字迹尚清,是馆中现存最早的裴氏珍贵碑刻。此碑书法稳健,刚劲有力,汉隶与魏碑合一,为全国书法名碑。
《裴光庭碑》,碑身为方形,额已失,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名相裴光庭的功绩,亲为书写勒石的御制之碑。据记载,碑首为唐著名的奸臣李林甫题额,可惜已毁坏无存。碑版正面也为其撰文,玄宗草体勒书,共64字,尚清晰可辨。碑阴为光庭碑,文为张九龄撰,字为玄宗御笔行楷,原文1800余字,现仅存600余字。
《唐平淮西碑》,由四道巨碑组成。高2.54米,宽0.92米,一连四石,方座。全碑中肯地歌颂了唐代贤相裴度力挽狂澜,削平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卓著业绩。文由唐代古文大家韩愈撰写,字由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著名书法家祁隽藻所书,字大如拳、气势磅礴、石质精细、刻工绝佳,故而百余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仰慕,为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裴氏世谱》探秘
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详细记载了两千余年间裴氏家族兴衰变迁的历史脉络,收录了大量裴氏家族的珍贵史料。
裴氏的家族谱牒,从裴松之所著《裴氏家记》开始,历代均有人撰修。但比较而言,清嘉庆版《裴氏世谱》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这部世谱是由裴氏62世裔孙裴率度与其子裴宗赐、其孙裴正文祖孙三代,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方成书问世的。
裴率度工诗文,善书画,居官40年,为人“一意率直,毕生淡泊”。康熙年间,他历数年之功,撰成《裴氏世谱》十二卷。但由于宦海生涯,迁徙不定,书稿虽成,未能刻版付印,只得饮憾而终其生。其子裴宗赐,秉承父亲遗志,几经校阅、增补、勘定,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用整整一年时间将族谱书稿全部刻版。正待付印之时,因政时牵连,劫难临身,流离颠沛,也未能达愿。裴宗赐之子裴正文,立志“补缀完书,以终先志”。历经数年,直至嘉庆十年(1805年)七月,这部饱含三代人心血的《裴氏世谱》,才终于成书问世。
《裴氏世谱》共47万字,分12卷,内容丰富,篇幅浩瀚,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第一卷为“源流考”,概述了裴氏家族的起源、姓氏来历、三眷分支和历代封爵的情况,勾画出裴氏家族发展史上大的线条框架及来龙去脉。第二卷为“ 制命”,载列了历代皇帝给裴氏60余显要人物颁发的近120道诏书文诰。第三、四卷为“列传”,重点记载了126位裴氏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历史业绩。第五卷为“列女传”,概要记述了14位女才人的动人事迹。第六卷为“奏议”,是裴氏名臣呈历代皇帝的50余道表奏章。第七卷为“杂文”,是裴氏自己撰写的各种文体的文章。第八卷为“诗赋”,是历代30 多位裴氏名人的诗词歌赋作品。第九卷为“表启”,是唐代名家李商隐、柳宗元、刘禹锡、王勃、韩愈等写给裴氏卿相名宦的书表文章。第十卷“碑志”,是历代名人名家给裴氏名人撰写的近50篇碑文、墓志、记序等。第十一卷为“赠答诗”,集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韩愈等80多位诗文大家写给裴氏名宦的近200首赠答唱和诗篇。第十二卷为“事录”,分条记载了130余则裴氏人物的野史逸闻与传说故事。综观《裴氏世谱》全部内容,可以说,它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
家谱文献: 1.修谱:
历史上裴氏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裴氏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氏高贵血统的依据,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还修撰了许多裴氏的私谱。
西晋时傅畅的《裴氏家记》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谱。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传》四卷,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两卷。北朝裴良撰《宗制》十卷,《裴良墓志》对此说得比较多些。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骨肉疏散,风俗浇薄,裴良于五服之内著《宗制》,为的是使家族后生,知道在宗的重要;少长晚辈,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义门裴氏”。唐朝,裴氏谱牒有《裴若弼家传》一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二十卷。
宋、元以后,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散居各地的裴氏也纷纷修谱,以敬宗睦族,维系家族的发展。在编纂之例中,首先以始迁祖为始祖,他就是这个新的聚族而居地族人的精神支柱,团结族众的核心。第二,修谱时,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第三,通过修谱达到收族的目的,将分散在各地的族众尽量收录在谱内,使其归宗。第四,妇人节孝坚贞者,方可入谱,对妇女的歧视和戕害,于此可见一斑。第五,严禁渎伦违法行为。
在编次之例中,说明了全谱的结构,对每一部分的含义作了精辟的概括,如说:“首序言,明作谱之宗旨也。”“次字派,正名定分也。”“附以旧序,纪谱牒之源流也。”
在分编之例中,首先明确了族谱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对于拾遗婴为己子者之类问题的处理,与亲生者俨然有别;第三,对于谱付刊后有生者、卒者、娶妻与改葬者,特立长生录、如生录附载,待五修添人。
在书法之例中,对于为何称“湘潭裴氏”、为何称“族谱”作了解释;对于正室、继室、侧室的称谓,夫妇不合传等处理,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妇人只能书于其子或其夫名下,并鼓励“从一而终”;为僧道者不入正谱,以二氏异端,非我族类也,说明清末,佛教道教在南方农村遭到抵制。
在订正之例中,统一格式,采用欧苏并式;宗派划一;严格避讳。在筹款之例中,按丁派费,只收男丁费,不收妇女的费。说明在封建时代的宗族内,男子是主宰,妇女没有地位。
在收领谱牒之例中,修了新谱,必须收回旧谱;新谱编列字号发放,注意保存,杜绝鬻卖典质。家谱的管理制度极为严格。
2.谱例: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裴氏家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四卷。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两卷。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北朝高齐裴良《宗制》十卷。《宗制》的缘起和宗旨是:“君尝以季叶绕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圣典,实欲驱末反本,化薄反淳。乃于五服之内,著《宗制》十卷,使夫后生稚识,知在宗之为重;少长晚辈,悟收族之有归。散花萼于常棣,飞脊令于原野,规模宏远,有可观焉。今则行于宗族,以为不刊之训。”裴良根据时局变乱,骨肉离散,宗族不亲的情况,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裴良的《宗制》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裴氏家传》。
唐朝谱牒,号称最为兴盛。其中河东裴氏的有:《裴若弼家传》一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二十卷。
五代以后,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私修);由通国谱、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到宋朝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然而,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裴氏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介绍已知海内外裴氏家谱收藏情况。
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收藏了金、明、清时的裴氏家谱共十种,其中石质家谱两种。
3.家谱:
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裴氏家谱碑》。碑石高269厘米,宽38厘米,厚28厘米。碑额题为“裴氏相公家谱之碑”。碑文前为《闻喜裴氏家谱序》末署云“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碑文为《裴氏家谱》。署名为“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裴滔为唐人。文中说:“自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魏、周、隋、唐,历一十二朝,皆采于史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朝裴氏家谱。全谱以河东裴氏在《贞观氏族志》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裴氏家谱》。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泽州裴氏序》称:“又按逊山公(窠)谱序,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续刻泽州新谱于后。”由此可见,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
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泽州裴氏家谱》,手抄本。《泽州裴氏家谱》合抄于《太原裴氏》之后,有序跋四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吴兴陆昆序;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裴窠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裴照跋;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裴志灏序。从以上序跋中,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新安裴氏家谱》,手抄本。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至第四十二代裴成,由闻喜迁新安,为新安裴氏。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清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殿试。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凤翥编纂《裴氏世牒》四卷,清乾隆时期坊刻本。序跋六篇:参加编写的翟风翥、朱裴、裴之英各一篇,作于康熙五年;安世鼎、邝奕垣各一篇,作于康熙七年;裴绍文一篇,作于清乾隆十八年。本谱体例严谨,第一卷为源流考、庙茔图、世系表、世附、官品、封爵、茔墓、制命;第二卷为列传、女传;第三卷为奏议、杂文、诗、赋、表启书序;第四卷为碑文、诗、事录。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汇辑《裴氏世谱》十二卷。《裴氏世谱》与《裴氏世牒》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世谱》首卷列“协修姓氏”:原纂:翟凤翥;原订:朱裴;重刊:裴宗锡;续刊重阅:裴正文。《世谱》的序文共七篇:有从《世牒》中移置来的翟凤翥、朱裴、邝奕垣三序;有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仁和沈仁芳、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长白高晋、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介休刘锡五三序;又有“元人序”一篇。《世谱》又录跋、后序七篇:裴章美的、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裴之英的、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的、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余杭严锡绶和裴宗锡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益都李文藻的和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正文的。《裴氏世谱》是裴摔度、裴宗锡、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八十年的精心之作。江西巡抚、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世牒》四卷扩展为《世谱》十二卷,然未及梓。安徽、贵州、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又对《世谱》加以补充,但未能印制成书。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又对《世谱》加以增补重辑,又得裴志灏《河东裴氏新谱》,据以增广世系,遂成全帙。今本《裴氏世谱》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板引,扉页有“咸丰戊午桂月增修,光禄祠藏板”字样。《世谱》将《世牒》四卷扩充为十二卷,体例没有变化,内容大大增加,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志灏修《河东裴氏新谱》,抄本。裴志灏,字汉友,山西曲沃人,安徽宁国府同知,曾参加清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的“千叟宴”。《新谱》共十册:三眷世系表、曲沃世系表一册;曲沃制命、奏议一册、曲沃家传、列女、志表一册、艺文上下两册、曲沃艺文上下三册,但没有总目录,各册也没有总序次,与《世谱》相比,尚缺源流、庙茔、官品、封爵等内容。《河东裴氏新谱》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清朝裴氏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世谱》和《新谱》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
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太原裴氏家谱》,手抄本。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裴希度继承父志,修辑家乘,完成了世系表、传记、诰制、行状、志铭。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又补辑了家语、杂记,而后刊刻。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撰《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白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修谱时已至十世。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裴氏世系源流考碑》,由四通巨石组成,碑石高242厘米,宽80厘米,厚21.5厘米,座高34厘米。蔚为壮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作者署名“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因此碑所记裴氏三眷世系有至宋、明的,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三十六世,中眷裴自魏至唐共二十世,西眷裴自魏至宋共二十四世。碑文长达一万三千余字,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世所罕见。
山西闻喜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纂,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纂,裴绍义续纂,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摔度汇辑,清乾隆间修,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闻喜裴氏世谱十二卷,(清)裴宗锡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肇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泗阳县裴氏宗谱四卷,(民国)裴廷英经管,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绿野堂刊本,今缺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江苏阜宁裴氏宗谱一卷,(清)裴荫森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长沙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丹阳云阳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裴国治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句容裴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王介)等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江苏武进东安裴氏宗谱十六卷,(清)裴景圣主修,裴世纶编辑。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六~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常山裴氏八修族谱,首一卷,(清)裴光晋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球川镇西村。
浙江常山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黄飞鹏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阁底乡江家四村。安徽黟县湾里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裴有耀修,裴元荣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西南丰裴氏宗谱三卷,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球川镇西村。
河南固始裴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裴吉煜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固始县档案馆。湖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八卷,(清)裴中笏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裴氏族谱两卷,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裴氏世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现被收藏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裴氏世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摔度纂修,清嘉庆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裴氏世谱十二卷,(清)裴宗锡纂修,清光绪六年肇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裴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末一卷,(清)裴焕春等修,清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裴塔裴氏宗谱二十卷,(清)裴淑贞等主修、裴人书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十卷。唐末有从矩者,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始迁视积四,从矩十六世孙,再迁邑之裴塔。第一~二卷为序、像赞、源流、簪缨录、系图,第四~八卷为系图、世表,第九~十卷为艺文。有清翟凤翥、周秉钧、周家楣序。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1826。
云阳裴氏城分十一修宗谱十三卷,裴汝曾等主纂,裴以珍等汇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绿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参见清裴淑贞修《裴塔裴氏宗谱》条目。一世祖希祖,谱称乃从矩裔孙,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十三世学易,明末清初复徙邑城。第一卷为谱序、源流、外纪,遗像;第二卷为家训,第三~四卷为礼,第五~六卷为系图、世系、行序雁行,第七~九卷为世表,第十~十二卷为传赞、行实、寿序、祠图、墓图,第十三卷为公产、仪注、名氏录、跋。有明唐顺之文、赞。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JP256;另有一部有十册,档案编号为JP256-1;还有一部有十册,档案编号为925677-86。裴氏世牒四卷,(清)翟凤翥修,清康熙七年(公元66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始祖遵,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遵曾孙晔,徙闻喜东五十里裴柏。晔孙四:潜、绾,居闻喜,称中眷;辑燕,称东眷;徽仕凉,称西眷。是后子孙散居稷山、临晋、济阴、汾州、襄阳等地。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脉系。第一源流、序、庙茔图、世表、官爵、制命,第二卷为列传。世表白颛顼始,至遵为三十七世。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
黟县湾里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裴元荣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一世祖三德,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三德十三世孙长系,第五~六卷为行传。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档案编号为920462-65。
七.字辈排行:
湖南长沙裴氏字辈:“太兴仁克旺永正大朝光忠孝传家本诗书世业延继起钦贤哲明经汝迪承文章华国士富贵德为基”。
湖南临澧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单日文廷单大(应)思相(启)上(如)正遇(学)世宏昌德景承先泽贻训孔长代毓秀良才超”。
湖南安乡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万通水玉金廷汝继一可元延宏世祚景仰先泽贻训孔长代毓秀良才超”。
湖南湘潭裴氏字辈:“启绍先德振焕中湘人文显达邦家之光”。
湖南新安裴氏字辈:“文兴英木王系寅富日志王朝仲天正元上八应宗龙之光永运维新祖德鸿承先启代昌”。
湖南怀化裴氏字辈:“孙身文希楚学士自正名名定发元万世其昌大庭有相文必辉煌”。
山西平遥裴氏字辈:“治国仰贤君安邦希英豪”。山西垣曲裴氏字辈:“兴中华定国邦志刚毅永光明”。山西临汾裴氏字辈:“愿其家喜事则清祖籍惜珍乃光明”。山西侯马裴氏字辈:“怀维步文克立义德”。
山西运城裴氏字辈:“度绣文志奉先惟孝崇本意仁福谦宝善绥启后昆”。山西闻喜裴氏字辈:“度绣文志奉先惟孝崇本意仁福谦宝善绥启后昆”。河南南阳裴氏一支字辈:“祖德宗功绵远家声存仁积善发祥衍庆”。河南南阳裴氏一支字辈:“宗由继大地永世安殿中正学修申秀荣庆立成传”。
河南孟津裴氏字辈:“逢志元敬绍先声诗书执礼乐继绳孝则民众道德远百代勋业万枝荣正直端方有文庆福禄寿禧统发兴”。
河南信阳裴氏字辈:“世本起传广仁志善则长”。四川华阳裴氏字辈:“齐松世大绎范秉行希允昌志良广”。
四川成都裴氏字辈:“世永代万从文朝思登弘应成美良玉元嘉锡昌宗光国平大用始守自慎堂续志行邦远再起茂开隆”。
四川乐至裴氏字辈:“天长安邦定世代永远昌书中才子贵一发显荣光”。四川裴氏一支字辈:“员兴文化胜安邦定红机”。山东肥城裴氏字辈:“汉远怀玉传文明化长春”。山东荷泽裴氏字辈:“长风文殿承德传”。
山东监利裴氏字辈:“诗书承祖志存友启人才袭庆传芳远勋名绪允开”。山东淄博裴氏字辈:“长春光圣化单稷兆文宗”。
江苏阜宁裴氏字辈:“国忠得世印方开书正玉凤义必达来”。江苏徐州裴氏字辈:“现继文明运”。
江苏如皋裴氏字辈:“大日学广正万长有俊申”。
福建安溪裴氏一支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忠良保世仁孝光邦毓秀钟灵祖德宗功金枝挺振玉叶流芳”。
福建安溪裴氏一支字辈:“中和存大道礼乐裕鸿猷高才绳祖武博学绍箕裘”。
福建裴氏一支字辈:“忠良葆世仁孝光邦”。
重庆大足裴氏字辈:“天长安邦定世代永远昌书忠朝子贵一发显荣光”。重庆裴氏一支字辈:“世文天永远百代启祥光纯武开洪兴英锐品儒香以德全民泰家兴振国邦”。
重庆裴氏一支字辈:“志良文邦国万代得方园”。湖北麻阳裴氏字辈:“承继光首学锡庆志来忠(万)运际丁贤秀时享拔俊聪相山登极旭彩映日华容”。
湖北监利裴氏字辈:“诗书承祖志存友启人才袭庆传芳远勋名绪允开”。湖北葛洲坝裴氏字辈:“正大学之道长发许祥远”。
江西吉安裴氏字辈:“期昌学登仕圣朝重贤臣文章足华国诗书振家声”。江西瑞昌裴氏字辈:“绍良贤万”。
辽宁本溪裴氏字辈:“坤士汉玉朝金顺广承庆克志兆忠宪”。
辽宁盖县裴氏字辈:“成蓝延仕祚福寿庆华堂家道传忠信天章喜吉祥祚和信 河北石家庄裴氏字辈:“心建宇”。
河北永年裴氏字辈:“勤俭身家本经书世代珍修文重圣学居敬守天真”。内蒙古呼伦贝尔裴氏字辈:“成蓝延仕祚福寿庆华堂家道传忠信天章喜吉祥”。
内蒙古赤峰裴氏字辈:“永远振德文宗章有福祥学广志奇顺”。
安徽五河裴氏字辈:“宗载元大学云兰焕现景世泽延光辉金鼎呈祥玉绿野耕读唯”。
甘肃榆中裴氏字辈:“遵士重祖文耀万固安邦立国子孙相承毅志刚强永向光明振兴中华济世泽民繁荣昌盛浩海瑞云礼德崇高家隆弘程”。
广西钦州裴氏字辈:“立志凌云焕发图强前程远景棠太敬秀万古长春克承祖德蔚起文人团结友爱安定乾坤”。
天津、北京裴氏字辈:“云传世玉”。
云南镇雄裴氏字辈:“尧良名一殿宏振建高邦卓懋超洪大”。贵州盘县裴氏字辈:“连云开天兴正怀仁”。
浙江金华、海宁裴氏字辈:“治国志卓思偶还米捏”。裴氏一支字辈:“春彦承桢达云为庆吉祥”。
第五篇:林氏家训家规
林氏家训家规
1、敬尊长
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
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端人品
人品者,立身之攸关也。务正业以禁游荡,近君子以远小人,谨口过以戒讼非,除骄傲以耻谣媚。怀德怀刑乐善不倦,乡党推为端人,父母亦乐有贤子也。
4、勤读书
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其拾青紫,取荣名,又进一层焉。格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5、交朋友
友本取信,莫为滥交。既订金兰之好,当尽友谊之情。在善相劝,有过相规,患难可共。
6、尊师长
天产栋梁,必需斧凿。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学问谁教我,是非谁正我,功名谁成我,舍师其谁与归?
7、笃勤俭
读书勤以口诵,种田勤以耕耘,妇女勤以纺织,子弟勤以孝悌。勤乃俭之本,俭乃勤之根,勤俭二字为传家之珍。
2012
林 望 旭 提 供
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