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

时间:2019-05-15 07: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

第一篇: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并填在答题卡上。)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围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宰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A.以儒家的纲常有序、仁政及重义轻利等正统理念为指导 B.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 C.实现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发展道路

D.善于总结汲取以往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

3.《后汉书·任延》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明()A.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C.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

4.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C.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

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

5.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

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A

.精详考据

B

.博辨文辞

C

D.明道救

6.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7.公元前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材料反映出()A.雅典公民大会被个别人操纵

B.雅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 C.梭

革的弊

十分

突出

D.雅典民主体现了毎个公民的意志

8.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B.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

C.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

D.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

9.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珐,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对美国社会了解越深入,我就越意识到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滋生的基本事

实,也是我所有观察所抵达的核心要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美国()

A

主的最

B.建立了现代宪政体制 C

粹的民

D.充分体现了精英政治

1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1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13.“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

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

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

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

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 14.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

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

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

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

15.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6.1904年,上海商人朱爵谱打算在海门设厂,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两次上书商部,说朱爵谱“因羡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要求商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结果,朱爵谱被迫放弃计划。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B.张謇借助封建官府势力垄断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D.封建势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晨

17.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由此可知这些新知识分子()

A.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

D.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18.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材料从根本上反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

本的技

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19.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不平衡

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

C.国际合作大大缓解经济危机破坏

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

20.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

B.客观地指出了当时的世界局势

C.世界两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D.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21.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A.主

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

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22.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的一次农业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国政府()A.进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B.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

C.开始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在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3.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A.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4.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

A.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B.改革开放

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20分)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10分)(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1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明清两代锁海或海禁之时,正逢西方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时间为公元1300年至1700年。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亦认为1500一1750年为重商主义时期,18世纪更进入工业所导出的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正在积极寻求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而明清两代政府还在变本加厉地闭关自守,尤其是昏庸的道光皇帝更作许多不合理的人身限制,终而酿成鸦片战争,成为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始点。

——候家驹《中国经济史》(下)材料二 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方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对本国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当今世界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西方学者尼尔·弗格森指出,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碗,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据尼尔·弗格森著《西方的衰落》改编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中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宗法和分封制度,对维护周的长期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利大于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可知,主要论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而非强调宗法制度以及宗法分封间的关系,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在其设立之初就蕴含了‘国’与‘家’的对立因素,隐含着国家的分裂割据,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儒家的纲常有序、仁政及重义轻利是吕蒙的观念,不能代表其它人,故A项错

误;吕蒙、苏轼、史马光等人虽然各不相同,但均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国家政权的构建,故B项正确;北宋最终没有实现大一统帝国的完成,故C项错误;虽然吕蒙等人各自谈了自己的观点,但并没内容说明是否已经被采用,与“汲取”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材料“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边疆民俗以射猎为业,转变为农耕经济,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与材料“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不符,故C项错误;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与材料“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相符,故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食盐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必然要有一

定的管控,“与民争利”的说法不能准确反映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同上所述,专营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管理的必要,故B项错误;虽然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有局部调整,但究其本质,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管控经济秩序,安定国计民生,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增加成本的信息,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日知录》是代表顾炎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考据之精详,„„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可以得出精详考据不是作者的本意,故A项错误;题干中“文辞之博辨,„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可以得出博辨文辞不是作者的意图,故B项错误;题中“采用其说,见诸施行”可得出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其学说施行,不仅是对今天的讽刺,故C项错误;从题中“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可知其意是明道救世,并非强调减免赋税,故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清朝建立是在17世纪,从材料“公元1501—1840”可知从16世纪开始中国的科技发明已经落后于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所给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前,故中国科技落后不是鸦片战争导致的,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早在12、13世纪已经传入欧洲,故C项错误;1501年后新航路开辟推动西欧科技发展,中国科技落后于近代科学,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决议是公民大会决定的,并非个别人操纵,故A项错误;据材料“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称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可知推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故B 项正确;公元前 416年与梭伦改革时间相去甚远,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体现多数公民的意志并非每个公民的意志,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设问“理解不正确”。材料阐明了公意与自由的关系,说明二者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说明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说明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确保自由需要很多条件,国家只是一个因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材料突出针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在中央、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可知,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政府干预经济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公共卫生立法”,不能表明英国立法体系完善,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美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工人阶级没有相等的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美国拥有平等,其原因是美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纯粹民主指

不受限制的、超阶级的民主,美国的民主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错误;精英教育与材料中的“平等”相反,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中恩格斯认为民主选举比暴力斗争的方式与资产阶级斗争更有效,而非

放弃暴力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恩格斯的认识不能代表各国工人政党的认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斗争方式和平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权力获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的“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通过改良技术,控制电视工业来为建

设自己的国家服务”可以反映A选项。B选项说法错误,是文化帝国主义。而且不符合题干强调的重点。

13.【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集中展现了

西方文明,故A项正确;租界的确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不过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租界是中国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非常态通道,而非最佳通道,故C项错误;材料展现了西方经济近代化的成果而非政治文明成果,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对辛亥革命的否定信息,故A项错误;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

摆不定不是材料中反映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1921年的反思主要是从思想反思,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是对辛亥革命肯定,1921年是对辛亥革命反思,故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从时间上“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这属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组织会战的比例与人员伤亡,说明国民党再次阶段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故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与题中主要强调国民党正面战场不符,故B项错误;“全部力量”与材料国民党的阶段抗战不相符,故C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观点正确,但是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爵谱打算兴办工厂受到阻碍,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张謇借助清政府对朱爵谱的打压是对材料的表面信息的解读,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张謇说朱爵谱“因羡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不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竞争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张謇利用其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上书商部打击朱爵谱,体现的是实质问题是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阻碍,故D项正确。17.【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可知新知识分子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并未说明其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可知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学习西方文化,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技术的缺乏,但材料更多体现的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发展自己,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论及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可知,利用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而非外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是愚蠢之至”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发展自己,故D项正确。

19.【答案】B 【解析】供需关系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可知材料作者和罗斯福对经济危机的病根认识和解决对策存在偏差,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可知材料中罗斯福对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意,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导致国际间的贸易战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的是其他军事集团,没有表明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的信息,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当时美苏控制下的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日益成为双方冷战的核心,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前要求借鉴苏联、东欧各国、法国以及中国近代宪法,A项和B项都比较片面,故A.B项错误;材料与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宪法的制定借鉴了历史上和世界的法律文献,故D项正确。

22.【答案】A 【解析】从“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由农民私有制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方针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八大提出的,指导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材料农业建设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开始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与材料“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是在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与“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采取的措施不符,故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政府定价商品比例逐渐减少,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反映的是

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没有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以后GDP总体呈增长发展,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

体发展,在1984、1990、2007年前后波动较大,这是因为1984年前后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前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7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仅呈现了1979-2009年即改革开放后的GDP增速情况,没有与改革开放前的GDP进行比较,所以无法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的结论,故B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因而C选项与材料呈示信息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资源配置,会增大经济的不稳定定,故D选项错误。

25.【答案】(1)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

主义关怀。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执法、诚信之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10分)

(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4分)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

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6分)

26.【答案】(1)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使中国更加落后于西方,成为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4分)西方实行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争夺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4分)(2)特点: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6分)(3)借鉴: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科学制定经济政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借鉴别国成功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6分)

27.【答案】示例1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16世纪后西方世界的兴起。(2分)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髙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答出三个维度9分)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1分)示例2:

观点:16世纪后的西方世界兴起的因素还应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

论证:①意识形态:近代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 “人权”等资产阶级观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②国家模式:随着民族主义的逐渐成长,近代西方较早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国家利益至

上为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它既调动了普通民众的建设热情,也成为了各国发展的主导力量;③科教体制: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继之在两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确立了西方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使西方社会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众的人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人才);④文化传统:近代西方继承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具有勇于开拓、善于探索的性格意识,成为西方推动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乃至发明创新的精神动力。总结:综上所述,该学者指出的四个要素并不能完整地说明1500年后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还应该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示例3: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没有导致20世纪后西方世界的衰落。

论证:①政治:20世纪的民主浪潮和法西斯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重新巩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如普选权在西方国家普遍确立,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经济:20世纪的历次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如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滞胀危机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均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法治:20世纪西方国家仍旧强调以法治的手段巩固民主制度、维护社会统治,如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摆脱经济危机:④社会:20世纪西方国家大多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20世纪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乃至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考生有其它论题,可参照给分。

此题属于开放式小论文,围绕“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既可以依据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16世纪后西方世界的兴起进行论证;也可以增加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科教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加以论证;还可以反驳该学者的观点,认为四个要素没有导致20世纪后西方世界的衰落,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须要依据所列考点,结合具体史实,言之有理即可。8

【解析】

第二篇: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命题单位:普洱市教科所

高三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代国际形势是()

A. 美国已经彻底衰落 B. 多极化趋势 C. 加入国际集团才能生存 D. 全球化趋势

2.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 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 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 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3.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 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4.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 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 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 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5.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 发动了武昌起义 B. 终结了清朝统治

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

6.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

A. 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 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 C. 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 7.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8.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A.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 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 时放松对华侵略

D. 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9.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 传播了周文化 B. 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 拓展了疆土封界 D. 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1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1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 C. 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 D. 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2.结合所学分析下图,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社会性质 B. 政治体制 C. 思想观念 D. 经济结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共37分)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制宪并创造了联邦制度。……美国之所以拒绝采用雅典城邦制,正是因为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张千帆《主权与分权》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雅典民主制,美国联邦制的优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磅,馥之子也。——《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概述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的兴起,推动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同时图片内容不属于全球化,故D项错误;日本为单独一个国家,不存在加入国际集团的问题,故C项错误。2.【答案】A

【解析】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并且数据逐渐增加,体现出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数据表明,英国对华贸易优势明显,但有波折,不是“逐步加强”,故B项错误;中国在与法国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体现不出“法国强化对华转嫁危机”,故C项错误;中俄(苏)间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期间有波折,体现不出“稳步增长”,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用血缘关系亲疏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巩固统治。故B项是最佳答案。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铭文(也叫金文)晚于甲骨文出现,不能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直接证据,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实施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青铜文物是西周冶炼技艺重要的原始资料,故C项正确;西周主要实行分封制,并非周王对全国直接管理,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8.【答案】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1920—1936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其统治,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开辟西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史实,故C、D项错误。11.【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江南市镇由商市演变而来,故A项错误;“交易其所”谓之市说明市镇的核心功能是商业,故B项正确;市镇并没有取代此前的村落,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手工业领域的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分析问题,可知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仍然是封建制度,西方的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了解了二者结果的不同,可知导致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导不重视资本主义发展,西方重视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B、C项错误;

13.【答案】(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新力量的发展。

(3)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1)第一小问美国学者观点,梳理材料提取其中关键词,可知该学者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第二小问冷战的原因,冷战是以美苏为首两大正营间在外交领域的引起的对抗,从影响外交的诸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析,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冷战。(2)第一小问梳理材料,提取关键词可知,在争霸过程中呈现“紧张”与“缓和”并存的特点。第二小问,制约冷战爆发的因素,结合阶段特征,可知此是时期多极化趋势的孕育及发展制约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及美苏之间实力相对均衡,尤其是核武器的威慑。

(3)冷战制约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联系冷战在亚洲的表现,我们知道冷战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台湾问题;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等。

14.【答案】(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和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实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3)说明:在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由于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这就容易出现多数公民针对少数公民做出错误的处罚,从而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局面,如雅典“陶片放逐法”的实行;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州权与联邦政府权力间的制衡,避免了地方权力对中央权力的威胁。【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掌握了立法权,据此分析英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3)根据材料三信息,小国寡民更容易通过行使他们的“主权”而实现“多数人的暴政”,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城邦制下的直接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而美国联邦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15.【答案】(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

(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解析】

16.【答案】(1)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

(2)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

【解析】(1)弄清材料中政治色彩强烈词汇具体所指,如“自由国家”;注意表明美国态度、价值观、风格、倾向性等特征的词汇所传达的主张,如“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同时通过美国政府的政策、行为分析其意图,如“两个半战争”在梳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概括表述美国的全球战略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并结合该阶段重大事件做进一步多角度细化分析美国战略转变原因。

17.【答案】(1)关系: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政策问题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所以要调整政策,实行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2)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3)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理解。第(1)题,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两则材料的关系,正是由于材料一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才导致材料二中政策的调整。邓小平改革着眼点的变化对比两则材料得出结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防止两极分化”。第(2)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第(3)题,综合以上材料看出都是围绕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反映了邓小平以民为本的品质。

第三篇:201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二)范文

2010届高三新课程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

注意事项:

1.本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第1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若N_L阅卷则I卷、Ⅱ卷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历史悠久。<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4.“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洪秀全在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③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制造历史依据的著作是

A.B.C.D.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 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办文明婚礼 B.徐小姐喜欢阅读《申报》、看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C.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电影院

D.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8.右下方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 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信息判断,此证件应出自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10.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神舟”6号飞船 B.“东方红”l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飞船 D.“长征”号航天运载火箭

12.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元老院 D,陪审法庭

13.“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4.2006年8月24,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式从九本行星中除名,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冥王星的发现当时是根据

A.牛顿力学的推算 B.哥自尼“日心说”的推算 C.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15.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 N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自二世的邀请前往自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小,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7¨F端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17.下图是30年代苏联全盘集体化时期的一幅集体农庄的宣传画。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以下解渎中合理的是

①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不再依靠畜力 ②粮食实行义务交售制

③农庄中的农民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 ④农庄拥有大量拖拉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18.2008年9月以来,三鹿毒奶粉事件使人们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重建国人消费信心刻不容缓。七十多年前,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断然实行新政,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鼓励和刺激国人消费的有

①实行美元贬值 ②商品上贴“蓝鹰”标志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发放紧急救济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共计60分。)21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一些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 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当“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请回答:

(1)根据图1指出三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2)图2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3)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言论分析中共的目的是什么?(1分)(4)材料一、二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1分)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相同吗?(1分)请说明判断的理由。f3分)(5)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三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奈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烟台开埠通商后的变化。

材料二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以下是该公司1896一1941年间大事记。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立了一家国有企业„„1994年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抉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3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F年坠成功的原因。(4分)张裕公司在1934 年和1941年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2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C 2.A 3.D 4.A 5.D 6.C 7.B 8.C。9。B 10.C 11.C 12.A 113.C 14.A 15.D 16.D 1 7.B 18.D 19.D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共计60分。)21.(1)作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2分)(2)机制: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3)实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1分)(4)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1分)不相同。(1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5)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1分)把民主集中制与科学的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分)22.(1)烟台是重要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开埠较早,与外商接触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分)(2)原因:实业家实业兴邦(实业救国)的理想:引进优良品种,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政府和社会名流的支持;积极参加国际博览会,创立国际品牌(4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大敌。(2分)(3)变化: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或上市公司)。(1分)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分)23.(1)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要求废弃法律、习俗和伦理;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主观感受。(2分)(2)背景:希腊城邦道德沦丧,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目的:重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度。(4分)(3)同:康德与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1分)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达到自律;(2分)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2分)(4)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但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1分)24.(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3分)(2)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1分)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通由国君任免。(1分)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1分)(3)对雅典: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一定程度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1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得1分)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1分)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1分)对秦国: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1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促 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2分,任答其中两点得2分)25,(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

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第四篇: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06年中山市一模(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 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其特点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B、摆脱了封建统治危机C、对封建统治政策作了内部调整D、内容广泛的全面改革

5.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6.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①“抵制外货” ②“发展实业” ③“实业救国”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11.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地区位于A、豫皖苏地区B、豫陕边地区C、鄂豫皖三省交界D、湘鄂赣三省交界

12.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3.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6.在天文学研究上引入了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培根 17.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古巴D、墨西哥

18.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是A、确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C、通过了《人权宣言》D、部分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两国均有较高程度的垄断组织B、两国均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C、两国均具有了较为丰富的资源D、两国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21.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占优势地位的小农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24.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战后很快破裂主要由于

① 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9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4分)

30、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兴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历程。(13分)

2006年中山市一模参考答案:

1、C2、B3、B4、D5、C6、B7、D8、A9、C10、D11、C12、A13、C14、C15、D16、C17、B18、B19、A20、D21、A22、C23、D24、B25、B26、历史现象:明朝时期农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较快;封建社会中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或答成重农抑商);但明中后期从事商业发展的人明显增多。(6分)

主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政策对稳定社会经济基础有积极作用,(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3分)

27、异: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6分)同:学习东西强国,实现国家富强。(2分)

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分)

28、(l)变化: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同: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所得到利益与其愿望有较大差距,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相同:都受到英美势力的压制,急于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6分)(2)对德国:分区占领,铲除法西斯势力,改造德国社会。对日本: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原因:美国遏制苏联,维护其远东利益,称霸世界。(6分)

29、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4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4分)

30、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分)

3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3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和第一国际;(3分)社会主义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分)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3分)社会主义模式由单一到多元: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006年韶关市一模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1)特点: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2分)原因: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接纳中国成为必然。(2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3)特点: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所以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8.(1)地位变化:罗斯福新政前,国家不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国家也没有能力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由不干预资本家事务变为国家主动地对经济加以干预,参与资本主义的分配、生产、流通等经济过程。(6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前,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情,不承担经济职能。但随着垄断组织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7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均可同等给分。

29.(1)说明: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30.不同理解:民主对康有为而言就是君主立宪;孙中山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共和;毛泽东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6分)

形成原因:康有为接受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接受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6分)说明:学生若答出救亡图存、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内容都可以酌情给分,教师评卷应灵活把握。

31.不同表现及解决途径:立国之初:表现为北方和南方政治集团在国会和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矛盾。(3分)说明:学生可以答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最多能给2分。

解决途径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宪法)来协调南北的权力分配。(2分)19世纪60年代: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废奴问题。说明:必须突出由于工业化而矛盾加剧和废奴问题。(4分)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打败南方,实现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度。(4分)

第五篇: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3分*25=75分)

l、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在于(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D)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3、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B)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D)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族权力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唐朝两税法和明朝一条鞭法的相似之处是(C)

A、以人丁为主收税B、分夏秋两季收税

C、按田亩多少收税D、折合成银两收税

6、下列关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有(B)

①“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②长安的繁荣代表了古代商业经济最高水平

③频繁的外贸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④“坊”和“市”的划分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A)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C.建都较少,地位重要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

8.欧洲的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了400年,时间应是(C)

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

9.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A)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吉林省

1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主张

(C)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11、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以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D)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意义在于(B)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决心

C.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武装侵略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13、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D)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B)

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15.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16.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C)

A.建立民主共和国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武装推翻清政府D.修改不平等条约

17、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A)

A、社会性质所决定B、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老路D、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青年学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和最活跃的爱国先锋。据此回答14—16题。18.19世纪60、7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务派培养的留学生、进修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当时,他们的积极贡献在于(B)

A.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B.引进西方科技

C.兴办民族产业D.分化地主阶级

19.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学生在这次运动中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C)

A.发挥了主力军作用B.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联合斗争

C.形成了全国性的爱国活动D.帝国主义勾结军阀镇压的重要对象

20.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生运动又出现高峰。这一时期运动的突出特点是(C)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B、由民族危机引发

C、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D.采取请愿与暴力斗争相结合的方式21、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D)

A、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B、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大力支持

C、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斗争目标22、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C)

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本后方兵力D、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积累

2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经历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D)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府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其中不包括(D)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B.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C、用和平方法解放西藏D、在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25、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C、美国战后对苏联的争霸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中国推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3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关于北宋向辽输出岁币一事,有人评论说:“盖祖宗时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

——摘自《三朝北盟会编》

材料二欧阳修任河北都转运使时(1044—1045),曾在上宰相书中说,河北的官吏和军队“岁支钱粮帛二千四百四十五万(缗),而非常之用不与焉。”

——摘自庄绰《鸡肋编》

材料三澶渊之盟订立不久,太子太师吕蒙正说:“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

——摘自《宋史》

回答:结合材料说明澶渊之盟在宋辽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第一,“弭兵省财”。澶渊之盟订立后,战事平息,使北宋政府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第二,澶渊之盟规定,在宋辽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北宋政府每年向辽统治者赠送的大量岁币,均来自于榷场的税收。

第三,澶渊之盟订立后,蕃汉之间战事平息,使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第四,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政府每年必须向辽统治者赠送的大量岁币也大大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并转嫁于农民,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1787年英王任命马戛尔尼率团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驻华,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

材料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荚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

材料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后三中全会

材料四: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为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的15年漫漫征程划

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材料五: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一、三,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与新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有何相似处?两种政策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②比较材料二、三,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③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格局,对我国的地区性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今天的对外开放了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局面,对我国以后的发展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④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对于对外开放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

①闭关自守。马戛尔尼使华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而今天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都是世界科技出现重大发展的时候。闭关锁国在当时有保卫国家主权和抵制外来侵略的意义,但从长远来看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被动挨打局面;对外开放则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性质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是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手段打开的,是被消极地卷入世界市场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影响不同: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便利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而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新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不仅充分发挥了沿海沿江的地区优势,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通过外联内引,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新局面: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对外开放,获取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④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闭关自守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善于利用世界区域经济优势,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材料二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

回答:

(1)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一发表的背景与材料二有何不同?

(3)材料三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有何意义?

答案:

(1)三则材料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材料一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材料二的背景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材料三把艰苦奋斗当作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三、问答题(38分)

29、简述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主要成就。(12分)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2)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3)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2、秦汉时期

(1)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朝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制作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3、隋唐时期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宋元时期

(1)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农事安排。

(2)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0、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答案:

(1)主要原因:

“睁看眼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外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

“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

(2)实践及结果:

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清政府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这对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培养近代的科技人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维新派大力宣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终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1、建国以来,中共制订过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请回答:(14分)

①这三次基本路线指的是哪三次?

②三次基本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实施情况如何?

③从中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

①三条基本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订该路线。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此形势,中共于1958年制订该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需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基本路线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

③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下载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 ………………… 号…考… ………线……………… 名…姓… ………………封……………… 级…班… ………………密…………………校…学 ……………… … 九年级中考模......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刘雪萍 一、试卷总的特点: 本次期中考试是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从总体上说,题型基本稳定,难易度把握与高考接近,知识考查的覆......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此次期末联考试卷考试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三个模块的全部内容。命题在坚持考查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4C25C26D27D28A29B30D31B32C33B34A35C 40.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

    2012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2012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8.右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是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

    2018历史考试模拟试卷.

    2018年中考模拟试题 8.1997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特区创建 C.九二共识达成 D.香港回归 9.右图是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

    云南省腾冲市2016_2017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云南省腾冲市2016-2017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1日,全......

    云南省腾冲四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云南省腾冲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的所谓的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