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高晓松谈应试教育想起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借口”,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高晓松谈应试教育想起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
——音乐人高晓松。
现在的教育经常受到各种各样激烈的抨击,那天看到《读者》上一段高晓松的话很有感触:“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人,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找出不同的借口,每个人都在窗前看这个世界,有些人看见的只是镜子,有些人伸手不见五指”。
很精辟啊,身边很多孩子不争气的家长骂起应试教育真是滔滔不绝,现在这个体制的确不好,应试教育的确有问题,但是所有孩子都在这个应试教育里,一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前些天有个大款朋友请我去看看她给儿子准备的婚房,说是让挑挑毛病,那二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装修得极尽豪华,家具都是欧式的,比我的房子大得多,怎么挑毛病?就是让人家炫耀一下吧,我们就当开眼参观啦。她问我感受,我只说了两个字:“奢华”,朋友得意地重复着这两个字,露出淡淡的微笑。
大款的儿子在北京上学上到初中,但是中考三年都没有考上高中,听她整天抱怨应试教育,特别是她儿子讨厌鲁迅的文章,她就整天抱怨编教材的人,埋怨鲁迅为什么写那样难懂的文章。于是花钱把儿子送到国外,年年大把大把的花银子,据说在那里染黄头发、抽烟喝酒、吃喝玩乐,大概上了七八年的学,据说是学成归来了,打听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孩子回北京做什么工作,只听说找了个挺漂亮的女朋友,如今回北京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结婚。
大款两口子都是在刚刚恢复高考时考上的大学,那时的大学录取率大概是百分之一,绝对是精英了,智商绝对不低,他们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为成功人士的,但同样的体制同样的应试教育孩子却成了点心,为什么啊?其实就是有没有动力、有没有压力、有没有远大的志向······,车房具备,衣食无忧,巨额存款,那孩子还奋斗什么啊?即使到了不应试的自由国家,不也是混日子么?
所以高晓松那些话挺有道理,不管世道如何怨天尤人都没有用,一切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路在脚下······
二、范文举例
成功源于对梦想的坚持
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已经无人不识林书豪。在情人节到来的前一个礼拜,NBA成为了林书豪主宰的天下,率领尼克斯在不利的情况下豪取五连胜,而林书豪本人也毫无疑问当选了上周的东部最佳球员。
林书豪的成功绝非偶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亨利·伍兹沃斯·朗费罗所说:“伟人达到和保持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当伙伴熟睡时,他们在深巷里艰难的攀登。”在林书豪大学朋友的眼里,“信仰”、“信念”和“机会”是林书豪一飞冲天的三个关键词。他们在哈佛大学选课相似,训练时间也相近,他们会在彼此比赛时为对方加油,在彼此心灰意冷时互相鼓劲。“每件事之所以发生都有它的原因,书豪非常努力,哈佛本身就不是篮球名校,波士顿当地的气候条件也让他难以忍受。他刚到哈佛时非常沮丧,毕竟篮球环境很差,但即便是那样,他也每天不间断地训练,体能、基本功和有球训练通常都会有他自己的安排。他一直坚信自己能打 NBA,他就一直按 NBA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当机会出现在面前时,林书豪把握住了,而且把自己的能力尽情释放了出来。
每个人都曾经拥有梦想,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梦想与现实碰撞,大多数人却被迫向现实妥协,而年少时色彩缤纷的梦想逐渐化为记忆的碎片。如果不是翻开我自己大学时 的摘抄笔记,我几乎都忘了刚入大学时的我的样子。那时候我曾梦想成为一个诗人,笔记本里记载了许多我喜欢的诗歌;我曾经励志学习英语,整整大一都泡在图书馆里 捧着英文原著钻研;而我当时幻想最多的就是我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这句话是我的奋斗目标。
什么时候我将那个踌躇满志的自己、有诗人梦想的自己弄丢了,学校里繁重的作业和考试、还是工作的压力?这些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梦想。高晓松说过,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借口,但是,我们却丢了梦想,因此离成功的终点也越来越远。
林书豪坚持自己对于篮球的梦想,现在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论顺逆,不论成败,不只有是林书豪,还有现在虽未“成功””,但是仍然执着梦想的阿联和其他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风中亮出年轻的旗
佚名
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
年轻,是初升的太阳、远征的新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暴风骤雨中的闪电、大漠风沙中的战旗······
年轻是金,年轻是银,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少成熟、缺少经验,没有许多所谓的资格、资历、资本 等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机遇人人平等。市场经济不相信资历,竞争面前不分老少,面对滚滚的新世纪浪潮,即使再成熟的老手,倘若没有充沛的精力、崭新的知识和超凡的见解,同样随时面临灭顶之险!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少阅历,显得稚嫩,常常容易犯错,甚至遭遇困惑与陷阱,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年轻也使我们获得许多谅解、同情、支特与提携,从而使我们最终赢得一次次披挂上阵、杀出重围的机会!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乏积累,底子薄弱,没有那些殷实的财富、令人炫目的权利与地位、成功时的鲜花与掌声,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年轻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磨砺自己,克服弱点,养精蓄锐,调整坐标,重塑生命,迈向辉煌!透析生命成功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年轻时所走的路正处于蜿蜒曲折的上升期。因此,其行路之艰难与生命终点的不定性,使我们注定选择奋进与搏击,而丝毫不能选择退缩与怠慢。年轻的你千万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去探花养鸟,去玩麻将扑克,去歌舞达旦;你只能时刻自省、自警、自励、自强!只有这样,你才能克服自我,战胜自我,放弃平庸,选择伟大,进而走向生命的巅峰!
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睡狮猛醒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时代。
假如,你是一位真的勇士,必将亮出年轻的旗,倚天抽剑,仰天长啸,逐鹿中原······
假如,你是一位真的水手,必将亮出年轻的旗,扯足风帆,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一位伟人的宏音始终在我们耳畔回响。历史的责任与重担使我们这一代人的脚步不免增加了几分凝重感。江山代有才人出,世界接力有来人。只要我们竭尽全力,真诚付出,让先辈交与的文明火炬在我们手中熊熊燃烧,然后小心翼翼地传给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代,那么,我们就将前无愧于古人,后对得起来者!
风中亮出年轻的旗,上路!为了我们年轻的事业,为了那绝顶的风光,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衔接教育论文
【摘要】教育改革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衔接工作,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素质教育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观,怎样实现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素质教育怎样甄别人才等问题。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甄别人才
素质教育将要代替“应试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素质教育提了近20年了,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素质教育似乎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操作也刚刚是个起步阶段,而且在前进中阻力重重,步履维艰,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在教改中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慎之又慎。当前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对此,文章提出了当前教改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就会出现一个人被人打了,想去报复却不知道被谁打该报复谁一样的可笑情景。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全盘否定,让素质教育建立一片新的天地,让教育体制脱胎换骨,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的各种弊端的概括[1]。“应试教育”指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对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2]。它是以选拔为宗旨,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为惟一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所以说,“应试教育”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分不开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更能突显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按照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手段、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天赋,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和补偿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3]。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本质上的不同是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共性,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其他的道德情感等只能为之让路,其目的是给社会主义选拔“优秀”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虽然“应试教育”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时代,它却表现出更多的缺陷和弊端。
二、“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没有好处
要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病,就要从根本上找到“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问题严重化。有学者研究认为,“应试教育”与其支持它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社会往往给了高学历者很好的经济待遇,而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升迁机会又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考试成了鉴别人才优劣的方法,学历成了度量员工工资的关键。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发现了许多加工中的缺点,解决了许多别人不能解决的难题,但就是由于没有高学历,工资就永远不会高于那些硕士、博士、院士的工资,也不管这些硕士、博士、院士有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这就给予“应试教育”了认可,给“应试教育”了发展的温床。现实中尽管许多企业单位早已发现高学历者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但出于各种心态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寻觅着,追求着。可以说,这是一种招聘的失衡,是一种教育的失衡,也是一种心态的失衡。只要这种失衡不变,“应试教育”就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是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精英教育”,是一种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它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大学生,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应试教育”目标明确,学习知识就是要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惯性作用下刹不住车。再次,“应试教育”的考试公平简便,是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方法,即使是在当今条件下,其他的评价措施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它过于重视少数人的发展,而忽略了大多数;同时,对于这少数人的培养,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其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至于现在 青年人有知识却不会创新,智商高而情商太低。总之,“应试教育”利大于弊。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期,我们不能盲目地否定“应试教育”的历史功绩,也不能不问现实情况,照搬“应试教育”原来的模式,而应该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三、素质教育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它承认发展的多样性,提倡因材施教,注重潜能开发。素质教育是要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强健的体魄,要求教育要围着学生跑,而不是要学生围着教育转、围着考试转;要用一百种方法来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来教育一百个学生。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变“依靠别人”为“依靠自己”;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变“学会”为“会学”,为他们的终生教育打好基础。素质教育中确立“对人及其生活的关切”的核心理念,内在地实现了个人当下生活与未来发展、个人生活用品与社会要求、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统一[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考取分数教师之间竞争的工具。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学会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还要有思想,有智慧,会发现,会创造,并且学会自我发展,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
四、怎样实现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
思想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思想的转化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首先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他们的教学行动和教育方向,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与教师培训学校要开展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强调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素质教育时期与“应试教育”政策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本着教育学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态度,开发他们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赋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要教师培养出多少“精英”,而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时期不用刻意去培养“精英”,“精英”的出现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其次是教育环境的熏陶。在教育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许多犯罪的未成年人多是在不好的家庭背景下长大,同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依旧是“应试教育”观。环境的改变需要政策的推动,需要要淡化考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状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才能不再为升学所累,才能静下心来考虑现在的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素质教育。而淡化考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键是素质教育中怎样甄别人才的问题。
五、素质教育怎样甄别人才
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有一个优点可以为素质教育所继承的话,那一定是考试制度。考试是甄别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公认的最公平公正的方法。考试不是“应试教育”所特有的东西,素质教育也可以有考试,这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并得到公认的,关键是素质教育要怎样考试,考什么?会不会由于考试又使素质教育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考试内容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核,即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每一方面都很重要,其所占的比例可以是灵活的,每一年都不相同。考试内容不应该是我们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应该是学生学什么我们就要考什么,只要学生能充分显示自己的长处、天赋与特点,考出学生的个性,考出学生的特色。其成绩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定;其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什么选拔,而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督导和促进。学生不应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应该是将考试当作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不应确定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交的答案,只有不好、好和更好。考试形势要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不仅要看学生写了什么,更要看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也许学生不能回答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但是他能够提出一些连老师也想不到的合理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会得到更高的分数,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然,仅仅几分钟的面试也不能准确看到学生的能力如何,时间应适当长一些,既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要看学生的回答技艺,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敏等。学生思想的好与坏,品德的高尚与低劣,智力的高与低只有在与其接触中才能真正体会出来。同时,我们更要注意防止“应该教育”的覆辙,因为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如此地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能力之强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完全可以预测面试老师会问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个个都背下来,从而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语的奇怪场面。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而成了“应试教育”的翻版与升级。因此,笔试、面试试题都要不断更新不断改变才能真正挑选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3]彭春园.素质教育之困境[J].求实,2006,Ⅲ.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4]康欣齐.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第三篇: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探索,我发现它存在以下六种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束缚,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东方时空》课: 让语文贴近生活
我们开设了语文教学实验班,第一门课程是《东方时空》课。每天早晨的7点到8点,是我带领学生们收看《东方时空》这个节目的时间。这时,敬一丹等主持人是学生的导师,而我作为助教,每周批阅90名学生的观后感。开课三年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能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
当代青年普遍患有的“责任感缺乏症”,在《东方时空》课的感染下,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开课一年后,两次时事常识抽查测试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回答“你所知道的中外国家元首及社会名流”的问卷中,第一次全班平均成绩为29分(答对一人得一分),第二次为37分。而对比班的平均成绩仅为19分。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写作新闻述评的行列。从《黄河忧思录》《绿化文化荒漠》到《巴以冲突之我见》《我看印巴核试验》,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华夏兴衰、世界风云的关注。
文学精品课: 让语文回归审美
由于诸多原因,现行统编教材的文学作品往往“上纲上线”的多,表现人性的少;五六十年代的多,八九十年代的少。教师讲来故作津津有味,学生听来强忍昏昏欲睡。美之不存,何审之有?
于是,我为学生们开设了当代文学精品课:让他们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徜徉,汲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这样,就把“读死书”变成了“读活书”。这样,文学审美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让他们“获得了灵感”,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古典诗文课: 让语文汲取国粹
中华民族素有“诗国”的美誉。受困于应试教育桎梏的语文教学,却历来把从《诗经》到元曲的灿烂的古典诗歌打入冷宫,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莫大失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验班的古典诗歌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供学生选择。然而作为实验班的教师,既无能力也不奢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旧体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激起青年学子敢于尝试创作诗歌的勇气,培养他们乐于咬文嚼字的习惯,启迪他们深藏内心的灵性,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育,绝不能割断历史;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拒绝继承;面向世界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抛弃民族化。总之,语文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
(作者系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团队中的成员)
第四篇: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张娟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第27—28页例1,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问题寻求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数量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根据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正确解答。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促进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难点:策略的领悟与理解。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每人一份。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回顾: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
小结:从条件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能使我们较方便地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2.设疑:学校美术组有男生20人,女生18人。问:你想怎么解答?那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生口答。引出:从问题出发思考
二、解决问题,生成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到商场购物,他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他可能会怎么买? 明确:有四种选法。选择的价格不同,用去的钱也不相同。出示例1的问题“最多剩下多少元?” 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想法。能尝试解决吗?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把想法跟组内同学说一说。2.展示交流,明确思路
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谁能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明确:要想剩下的钱最多,就要保证用去的钱最少,所以要买最便宜的。
带来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指出:这是这题的数量关系式。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说明: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剩下多少元,根据数量关系式,应该用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用去的钱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用去多少元。
追问:这里一定要从问题分析吗?只从条件出发思考可以吗?为什么不行?(认识到从问题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完成“想一想”
出示问题: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问:你打算从哪里入手分析?从问题出发该如何分析这题的解题思路呢?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在学习单上完成。
生完成后全班汇报,注意要说清你是怎么想的。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解决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内先讨论交流一下后汇报。问:从问题出发,要先分析出什么?
明确:我们刚刚都是从问题出发,思考出数量关系式;再从数量关系式中,看用到的两个条件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分析过程也是一种策略,叫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这个策略实际上就是根据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看看要先求什么。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是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找到需要的条件,看其中哪个条件还不知道,确定要先求什么。
三、运用策略,提升能力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自小声读题后,问:有什么想说的?怎么发现的? 缺少的条件是?你能补充上条件,独立完成吗?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汇报思路,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要先求花地砖的?
再次明确:从问题出发,思考数量关系,看需要的条件哪个还不知道,就要先求出来,再求问题的结果。
3.创编题。
依据问题,任意选择下面的条件,说说你选择的依据? 问题:东东比娜娜少多少张邮票?
问:你认为这题需要哪些条件?若请你添加条件,还要注意什么呢?
四、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是怎么样分析的?
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习的策略,做一个会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第五篇:从社会调查结果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1
从社会调查结果看就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任集中学
祝圣松
自从教育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不同程度提高了老师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深化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素质教育有力地遏制了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片面倾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流和方向。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应了不同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应试教育、选拔教育能否得到改变。要实施素质教育,能否为社会、家长所接受。能否形成共识?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社会、家长、学校及学生进行了调查。经整理、梳理、分析,发现了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广大的农村干部、家长和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观念思想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教育内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调查中发现有53.1%的家长不同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62%的家长要求节假日补课。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看待一个学校是看升学率,看一个学校校长工作好坏还是看升学率,学校评价老师们仍然是看学科的平均分和尖子生人数。在当今“聘任制”“校长负责制”的形势下,评价体制跟不上,领导、社会家长 的观念不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改进,实施素质教育仍然是一句空话,其结果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导致加班加点,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考试为中心,这种教育必然是应试教育。
二、教学内部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 第一教育教学思想不端正,升学教育占主导地信,阻碍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落实。大多数教师认为初中生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最低要求是正常现象。如在去年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平均:外语、政史平均55分左右,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低分,升学率不足20%。乡镇教育干部、学校领导津津乐道的是有多少学生考取了重点高中,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培养升学有望的学生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致使大多数学科一能开全或学被挤占。如调查中发现,73%以上的学生厌恶补课,73%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拖堂下课,挤占学生应有的休息时间;80%的学生认为生物、地理、技术课不能正常开展;约54%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伤过他们的自尊心。这些数据从某些方面可以看出:当前的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不能被重视和辅导,再加上小学教学不能兼顾义务教育和提高质量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教好教差一个样,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不参加一个样,钻研教法与不钻研一个样,提高学生素质与不提高学生素质一个样。总之是不排名、不统计,不评比,不去问教学有无效果,其结果导致小学结段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这样的教育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小学教师便缺乏必要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调查中发现,小学毕业会考今年考察了语文、数学二门课,总分为200分,其中二门总分低于80分的占20%,总分低于120分的占65%以上,实施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就会偏离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轨道。农村小学文化基础水平尚且如此,进入初中要想在三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谈何容易?鉴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育急需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广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急需把先进的教改成果转化为教学常规,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效益低。笔者查阅了85节听课记录并随堂听课13节。对通过教学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有不足10%的课堂教学符合“有教改精神,教学思路清晰、方法灵活效果显著”的基本要求,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教师垄断课堂,视学生为被动的容器。虽然有56%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多,但这些问题大都是“是不是”“对不对”及齐声付合的齐答,提问没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激疑性,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只灌输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随意性强,没有明显的具体要求,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没有严谨的教学结构,课堂效益差,大多数新授课不能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使学生形成一定技能。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空。低下的教学效果是导致教学质量差,学生课外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第三,教学管理松懈。其表现是:教师不能保证和把握自己的课
堂教学效果,教导处对各个学科的阶段教学或单元教学很大成度也没有相应的把关制度,绝大多数学校仅靠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对老师或学生来一个秋后算帐。学校对备课、上课辅导、讲评等教学常规诸环节既没有明确具体要求,也缺乏强有力的过程管理,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事无具细,导致教学过程严重失控。
与上述教学现关想对应的是初中学段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差,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体会不到素质教育的优点。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科学文化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均遵循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路线,并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如果学生达不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无论是培养素质优良的劳动大军还是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都失去了最基本的落脚点。
就以上来看,素质教育实施这么多年,当前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还是一种思想、思路、或者说是一种境界,还远远没有形成一种教育体系或教育机制。要将这种思想思路转变成实践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这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彻底转变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树立起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把绝大多数学生都教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想方设法改变对学生、老师们的评价方法。
(二)、建立有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决不可任其自流,特别是必须建立一种把引导和强制机制结合起来的督导评估机制,使学校
自觉自愿或不得不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三)、对乡镇教育主管干部、校长,特别是教师进行必要的、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并学会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提高了老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才有保障。
(四)要形成良好的育人大环境,改变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单纯是学校的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想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和社会大环境,素质教育才会富有成效。
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变之中。接受新生事物需要有一个过程,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我们既不能脱离实际,超越朝代,也不能墨守陈规,落后于时代。就从实际出发,努力进取锐意改革,力求走在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