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外交翻译
中国文化的根基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孔子《论语》
中国人民骄傲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其近4000年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古老的文明的国度。中国的历史复杂而神秘,但是对于西方的政府人员们来说,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会帮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人。
中国文化由四大历史传统构成: 1平均地权
第一个传统是平均地权。中国是最早发展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古时候,即使是现在,大部分中国人也是生活在农村。这些农村群落,通常分布在群山之间,在众多自然灾害面前不堪一击。为了生存,人们开始集体生活,形成了公社社会而非个人社会。因此,集体利益往往胜过个人利益,并且相对于独立的个体思维,人们更倾向于相互合作,服从集体。如今,这种农业思想甚至在现代都市中都依旧盛行。尽管被统治阶级无情的剥削,在过去,农民的地位也一直都高于商人,农民是中国财富的创造者。商人被认为是依靠他人劳动生存的寄生虫,人们对商贸活动也存在偏见。中国民众对农耕和商业持有不同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理因素。在过去,崎岖不平的地形只能支撑游牧经济,复杂的农耕文化及城市文化蔑视游牧民族。由于与这“小部分”的接触构成了他们全部的对外接触的经验,中国民众逐渐把外国文化归为低劣之列。
自2000多年前中国的大一统以来,中国一直自视为世界文化的中心,所以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在过去,几乎没有国外制造的商品可与中国制造的匹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自视为出口国,勉强进口些原材料,而很少进口成品。在西方工业革命期间,中国承认一些西方产品的优越性,并暂时开放了市场,但是近些年,中国很快跨越了技术鸿沟,并很可能再次占据领导地位。在国际贸易中,“中国无所缺”的传统观念又开始盛行,这使得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变得相对简单,而向中国出售产品和服务变得充满挑战,就如同向爱斯基摩人出售空调一样。哲学传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
孔子并非宗教人物,尽管被尊为神,并且建有孔庙。孔子(公元前6世纪-5世纪)是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学家,他提出一个成功的政治体系应建立在一个有序的社会等级上。孔子的著作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幸免,因为孔子宣扬将社会视为金字塔,最上面应有一个最高统治者-皇帝。由下至上,从平民,到官员都要对皇帝忠诚。只要人们各司其位,那么政府与社会才会和谐,每个人也都会变得富裕而幸福。
维护该体系的基石是皇帝必须是一个道德典范。忠诚是自下而上的,而腐败却是自上而下的。借用中国的一个比喻就是,鱼总是从头开始腐烂。因此,任何族群的领导都应该是自律与美德的化身。
在儒家理论中,一个家庭应该就像一块封建领地。父亲地位最高,根据影响力不同,父亲之下由高到低为兄弟,儿子,母亲和女儿。男性家长对其他家人负责。家庭中的任何一人犯错,男性家长与整个家族都负有责任。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221-206),有一种刑罚叫做灭三族,如果有一个家庭成员犯下滔天之罪,上至祖父母,下至重孙辈,都要被杀头。由于头上悬了这把刀,自然,家庭成员都相互监督,以确保大家各司其职,不越轨不犯错。
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就像是政府的微观模型,每个成员与其他人都有特定的清楚的关系。家庭成员被称为“大女儿”、“弟弟”等等,而不是直呼其名。不同于西方社会,中国人对于家庭成员间关系有着非常明晰的称谓,如“伯父”,“姑父”等。例如,对应英语“Uncle”(叔叔)一词,中文就有8种不同的称谓。
没有家人的人会被人怜悯,但同样会遭受非议。因为没有家人的监督,他们更有可能犯错或犯罪。儒家思想的价值依然是中国礼节的根基。示例如下: 尊重上级
等级森严。在金字塔结构下,底层应尊重高层。社会阶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士农工商。“士”即是受人尊敬的“贵族”。而流民,如歌舞伎,妓女,难民和奴隶,则被认为是属于最低的等级。不同的社会权威适用于家庭外部以及其内部。尊重长辈
在家庭内部也同样存在等级。最年长的男性通常是一家之长,其他家庭成员都应该顺从他。以年龄定尊卑适用于所有成员。弟弟应该顺从哥哥,妹妹顺从姐姐。在所有父系社会,女性应顺从男性,尽管男性家长的正室在持家方面有更大的权利,尤其是对儿媳有更多的掌控权。中国人敬老爱老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年人更有经验,更有智慧,所以其地位要高于年轻人。家庭观
儒家思想传统上把家庭当做基本的社会单位,并且成为强大家庭观的提倡者。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成为“团队协作者”,首先在家庭内部团队,其次是社会团队。孔子只是简单地将现存的集体合作的农耕战略进行编码,并应用于社会整体。这些价值观在适应家庭经营上非常理想,而且实际上,大部分中国私营公司都是家庭所有。在这些中国家庭商业中,儒家理学观念最强。通常,这些商业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家庭首领,有一个长期目标和家庭义务,并且只由家庭内部提供资金,由家庭内部负责。老子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不争之德。
——老子《道德经》
与孔子同时期的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哲学与孔子相似。孔子力求理解人们与社会的角色,而老子希望阐释人和自然的基本原则。阴阳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概念来源于道德经。阴指女性的,黑暗的和消极的力量,阳指男性的,光明的和积极的力量。在道家思想中,宇宙是阴阳两种力量的混合体,两者互斥互补。世事没有黑白之分,只有无限的灰。道家思想给“随波逐流”添加了新的定义,即中庸之道。道家的一些处世态度会令西方人有一种挫败感。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不坏不修”,这足以使得西方质监人员,维护人员和检修人员想喝一杯。另一个例子是在签约谈判时。西方人的法治观念寻求界定协议的各个方面,而道家原则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错误的契约,只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这就是说中国人认为所有条款都是开放的,甚至在签约后,也可以做妥协。中文书写
第三个历史传统是中文写作方式。中文字符类似埃及象形文字,使用固定的象形字来组词,并将各种图形组合以创造更复杂的文字。这使得说200多种不同方言的人可以阅读同一种语言,因为每一个字符传达同样的意思。这个系统恰与标音法系统相反。如拉丁字母就是使用标音法,其字符只能表示读音却不表示意思。汉字成为团结讲不同方言的人和不同文化的重要力量。
要读懂汉字,需看其整体,而不仅仅是其组成部分,叫做偏旁部首。这形成了中国人的心态:透过树木见森林,选择宏观方法,忽略细节。
汉字有一个大的缺点,即复杂性。
西方的孩子可在一年内掌握26个字母。而中国的小学生则需要记住上千个复杂的字符,这需要很多年的学习。据估算,仅仅阅读报纸,就需要3000左右的中文词汇量。另外,罗马字母只最多需要4种笔画,而汉字可能需要十几个笔画。因此,强调记忆力的代价是牺牲随机应变的能力。
中文书写如此复杂,导致教育过程更长,教育强度更大。这也助于形成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态度,他们认为重要之事皆不能速速完成。
例如,拉丁字母只有26个,所有字都可以通过26个字母的不同组合实现。查字典时,只需要知道其读音,即可轻易根据其字母顺序查找到相应的词汇。对于西方人来说,按照字母顺序组织事情是一种自然倾向。
相反的,中文有超过47000个汉字,并且无法将其分类。汉语言学家在编纂字典时试图使用笔画或偏旁部首。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复杂,中文有57种笔画,214种偏旁部首,并且其中还有很多特殊情况。要查中文字典,首先要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很显然,如果知道怎么写,就不用再去查字典。如果不知道字怎么写,就需要知道该字一共多少画,或者有什么偏旁部首。查汉语字典需要很久,而查英语字典时,只需要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所以,汉字的分类法是57种笔画和214种偏旁部首的结合。这可能给西方人造成困惑,他们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就像电脑流程图。而中国人更倾向于从全局考虑。西方人眼中的简洁,清晰的过程对于中国人来说,并非如此。对外国人的历史态度
第四个历史传统是中国人对待外国人谨慎小心的态度。在与外国人交往历史中,中国人一向不愉悦。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略。在12世纪,蒙古人入侵,并建立元朝。他们实行种族清洗政策,据估计,期间死亡的汉人超过5千万。16世纪,另一支东北游牧民族满族入侵,并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代。满人认为汉人如家畜,并且强制推行羞辱性的政策,男人必须蓄发,来代表马尾。秃秃的前额,长长的辫子是19世纪的中国人的典型形象。这实际上是异族入侵者强制实行退化的着装要求的结果。
19世纪和20世纪,外国人的名声也没有提升。在1839年到1860年间,英国多次派其舰艇炮击中国沿海城市,试图迫使清政府允许鸦片进口。这就是鸦片战争。因其正在着力应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内战,清政府除了满足外国商人的需求以外别无选择。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的领导者洪秀全,科举考试数次失败。在经历数次打击之后,他最终宣传其为耶稣的兄弟。该运动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千万。因此,对外国一切事物的怀疑,尤其是对宗教的怀疑,进一步加剧。
之后,西方列强联合,将中国瓜分。一个美国贵族家庭的财富就来自于对中国倾销鸦片,那时中国约有2百万人吸食鸦片。
1895年,日本也加入了对中国的侵略,并开始蚕食中国领土。到192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并犯下中国人难以原谅的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二战以后,美苏两国重新介入中国之事,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支持国民党和共产党。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后国民党退至台湾,置于美国保护之下。
这样的历史导致了中国人对外国人和外国事物的质疑态度。如此,你们便可理解一些中国人的恐外心理了。
对外国人的现代态度
大部分现代中国人没有见过外国人。在小城市和乡村,外国人总会吸引众人的眼睛。这不应被视为威胁和无理。这仅仅是因为外国人实在少见,所以他们感到新奇(不然就是你是名人,当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认定)。很多中国人对外国人心存畏惧,但是大部分人会对你礼遇有加。有很多外国人做生意的大城市,这种反应就很少。但是如果你来到乡村,你一定会成为焦点。
很多中国人认为外国人很富有。因为这些人有钱有时间来往于各国之间,而大部分中国人的经济能力都不允许他们出国。所以他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甚者,也可能导致妒忌和怨恨的心理。
真实的故事:贸易战争
1793年,英国特使麦卡特尼勋爵来到中国,和乾隆皇帝协商贸易开放之事宜。乾隆皇帝回复英国国王的信件中写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由于中国对待外国商品的态度,英国商人只能支付银子以进口所需物品。但是,这种形式威胁到了英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中国人民当时没有意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后果,再加上即便买卖鸦片在中国是非法的,英国商人依然不断从印度向中国走私廉价的鸦片,中国人惨遭鸦片荼毒。为了阻止英国人非法走私鸦片,中国政府扣押了几艘走私鸦片的英国货船,还焚烧了他们的非法货物。这件事成了英国向中国派遣炮舰的正当理由,迫使中国政府允许英国商人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限制,在中国自由地进口英国商品。
中国人如何看待其他民族?
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观”尚未渗透进中国文化,所以,即使你在中国遭遇一些在西方社会看来带有偏见的态度,你也不必感到惊讶。当然,这样就说所有中国人的观点都一致未免有失偏颇,不过中国人对外国人确实持有一些普遍的看法。美国人
通常,美国人被认为是开放的,温暖的,友善的,可信赖的,还有一点天真,尤其是在中国做生意时。与中国社会相比,美国社会被认为是浅薄的,没有可用来吹嘘的历史和文化。另外,“丑陋的美国人”形象也已形成,人们认为美国人傲慢,自大,自负,固执己见,缺乏耐心和自律。英国人
暂不管英国殖民中国的黑暗历史,英国人依然是被尊重的。人们认为英国人聪明,懂得人情世故。负面的是,他们冷漠的名声,尤其是在香港,英国商人和官员常以低等的被殖民者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人。他们的高冷阻碍了其与中国人发展密切的人际关系。我们知道,这不利于其在中国做生意。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人被认为是友善的,但是就像美国人,他们也不会处世,缺乏文化。然而,澳大利亚人被人信赖,因为人们认为澳大利亚人诚实而直率。相比于同英国人来说,中国人可以与澳大利亚人发展更为亲密的关系。加拿大人
人们认为加拿大人比英国人亲切,比澳大利亚人懂处世,并且没有美国人傲慢。加拿大的好名声在很大程度是因为诺尔曼﹒白求恩的人道主义援助。他是唯一一个在中国有雕像的外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有医院和医学院校用其名字命名的外国人。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创始人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无私救助中国伤员。其英雄行为被毛泽东书写,成为中国学生必读材料。日本人
日本人被认为是勤劳的,高效的,成功的,并且十分忠诚于其公司及日本。日本人适应西方科技的能力为人钦佩。然而,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径,人们认为日本人是残忍的,暴力的,并且不值得信任。这种不信任,部分原因是来着与日本人过分礼貌的态度。表面上看,日本人希望其形象是亲切的和蔼的,然而实际上,其只追求其利益最大化。这通常使他们看起来两面派。同时,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没有为其二战受害者提供足够的补偿或者没有道歉。所以,中国人对于日本人依然有很强的怨恨。
奇怪的事实:大班
詹姆斯卡维尔关于早期香港商人的著名小说《大班》,将“大班”一词变成常用词。“大班”指的是19世纪在中国大陆或香港经商的有影响力的外国商人。“大班”在英文中的对应词为“Bigshot”(权贵),指在英国控制香港时期,有权势的企业经理和企业家。本来是用来指那些掌管如怡和集团这样大公司的人,现在用来代指各种企业经理。除香港人,外人均不知该词和“Fragrant Grease”(贿赂)。“大班”一词的实际含义是妓院蛇头(正确的广东话是“lof-pan”)。早期中国商人误解了其含义,并采用“大班”一词。任何将大班一词用在自己身上的外国人,被认为是卖弄之人。如果有中国贸易伙伴对你使用“大班”一词,那只是在嘲弄,并非是赞许你的商业头脑。韩国人
韩国人比日本人受欢迎一点。中国人认为他们固执,但是比中国人更勤劳。但在战争中,韩国附属于日本,他们之间的这种合作,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给韩国人带来了污点。海外华人
大部分西方人认为,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比西方人在中国大陆更有优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海外华人被认为有强大的关系网,这通常招来羡慕和不屑。人们指责他们太有钱,爱炫耀,并且对于节俭的本地人有着居高临下的感觉。许多海外华人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敌对情绪就有所上升。这些人的炫富行为也招来了犯罪团伙,小偷和强盗的注意。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台湾、香港还有新加坡这样的地方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会产生冲突,海外华侨在外国所接受的教育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看似同质的中国文化其实也极具多样性。
第二篇:外交常用词汇中英文翻译
外交常用英文词汇翻译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外交部r Protocol Department 礼宾司r Information Department 新闻司r diplomatic mission 外交代表机构
embassy 大使馆r legation 公使馆r consulate-general 总领事馆
consulate 领事馆r office of the chargé d'affaires, 代办处r military attaché's office, 武官处r commercial counsellor's office 商务处r press section, in formation service 新闻处r liaison office 联络处
diplomat 外交家, 外交官r diplomatic rank 外交官衔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 外交代表
member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staff 行政技术人员r ambassador 大使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特命全权大使
nuncio 教廷大使
internuncio 教廷公使
counsellor with the rank of minister, minister-counsellor 公使衔参赞r chargé d'affaires, 代办
chargé d'affasiread interim, 临时代办
counsellor 参赞
first secretary 一等秘书r second secretary 二等秘书
third secretary 三等秘书
attaché, 随员
commercial secretary 商务参赞
cultural secretary 文化参赞
commercial attaché, 商务专员
cultural attaché, 文化专员
military attaché, 武官
naval attaché, 海军武官
air attaché, 空军武官
consul-general 总领事r consul 领事
doyen of the diplomatic corps, dean of the diplomatic corps 外交使团团长
roving ambassador 巡回大使
ambassador-at-large 无任所大使
special envoy 特使
accredited to...向…派遣的foreign affairs 外交
memorandum, aidememoire 备忘录r persona non-grat 不受欢迎的人
de jure recognition 法律承认
commnique 公报
announcement 公告, 通告
letter of credence, credentials 国书
mutual recognition 互相承认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建立外交关系
letter of introduction 介绍书r during one's absence 离任期间
identification card 身份证r statement 声明
de facto recognition 事实上承认r persona grata 受欢迎的人r diplomatic practice 外交惯例
diplomatic immunities 外交豁免
diplomatic privileges 外交特权
diplomatic channels 外交途径
diplomatic courier 外交信使
diplomatic bag, diplomatic pouch 外交邮袋
letter of appointment 委任书r certificate of appointment 委任证书
exequatur 许可证书
declaration, manifesto 宣扬
letter of recall 召回公文
note 照会
verbal note 普通照会r circular note 通知照会
formal note 正式照会
normalization 正常化r be appointed ambassador to...被任命为驻…大使r to express regret 表示遗憾
to sever diplomatic relations 断绝外交关系
to resume charge of the office, to return to one's post 返任
to proceed to take up one's post 赴任
to present one's credentials 递交国书
to exchange ambassadors 互派大使
to resume diplomatic relations 恢复外交关系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at ambassadorial level 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r to establish consular relations 建立领事关系
to assume one's post 就任
to take exception to;to object to 提出异议
to upgrade diplomatic relations 外交关系升格
to make representations to, to take up a(the)matter with 向…交涉r to lodge a protest with 向…提出抗议r to request the consent of...征求…的同意
to suspend diplomatic relations 中断外交关系 tea party 茶会
an atmosphere of cordiality and friendship 诚挚友好的气氛r reciprocal banquet 答谢宴会
delegation 代表团r head of the delegation, leader of the delegation 团长
deputy head of the delegation, deputy leader of the delegation 副团长r member of the delegation 代表团成员r memorial speech 悼词
to develop the relations of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繁荣富强
visit 访问
friendly visit, goodwill visit 友好访问 informal visit 非正式访问
official visit 正式访问
private visit 私人访问
state visit 国事访问
obituary 讣告
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question of common concern 共同关心的问题r state banquet 国宴
message of greeting, message of congratulation 贺电
speech of welcome 欢迎词r welcoming banquet 欢迎宴会
cocktail party 鸡尾酒会
good health and a long life 健康长寿
profound condolence 深切哀悼r cordial hospitality 盛情接待
the two sides, the two parties 双方
luncheon 午宴
message of condolence 唁电
reception 招待会r toast 祝酒词r memorial meeting 追悼会r to convey one's sympathy 表示慰问
to meet with 会见
to review the guard of honour 检阅仪仗队
to exchange views 交换意见
to receive 接见 to be shocked to learn of 惊悉
be of the opinion, to hold, to consider, to maintain 认为
to propose a toast to...提议为…干杯r on the happy occasion of 欣逢r on learning with great joy 欣悉
to give a banquet in honour of...宴请…r on invitation, upon invitation 应邀
at the invitation of...应…邀请r in the company of..., accompanied by...在…陪同下
to express one's sincere congratulations and best wishes 致以衷心的祝贺和最好的愿望
to wish prosperity to a country and well-being to its people 祝(某国)国家繁荣人民幸福r to take note of...注意到r His(Her, Your)Majesty 陛下
His(Her, Your)Royal Highness 殿下
His(Her, Your)Excellency 阁下
His excellency Mr.President and Mme...…总统先生阁下和夫人
Least developed country(LDC)最不发达国家 Hegemonism 帝国主义 Multilateralism 多边主义 Unilateralism 单边主义 Extradition 引渡 Denuclearization 无核化 Status quo 现状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关系正常化 Multipolarity / multipolarization 多极化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国际劳工组织 废统(即“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Abo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and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Guidelines 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NPC & CPPC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达成一致
To reach a consensus 诉诸武力
To resort to the use of armed forces 求同存异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To solve disputes by peaceful means 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
To negotiate through diplomatic channels 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China adheres to its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holding high the banner of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及地区安全和发展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lob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plays a constructive role in solving a series of major international issues concerning reg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All countries, big or small, should be equal.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Taiwan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a’s territory.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的。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trend.The Taiwan question will surely be resolved.尽管国际社会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改变。
Despite the numerous problems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cannot be reversed, nor will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change their aspiration for a better life.My proposal gives equal weight and attention to the three great purposes of UN: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all of which must be underpinned by the rule of law.我的建议对联合国的三大目标——发展、安全和人权——予以同样重视和关注,而这三大目标都必须以法治为基础。
I argue in the report, and I am profoundly convinced, that the threats which face us are of equal concern to all.我在报告中主张并深信,人人都同样关切我们面临的种种威胁。
Member states are called upon to establish a Peacebuilding Commission, within the United Nations, to help countries make the transition from war to lasting peace.我们还要求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设立和平委员会,以帮助各国实现从战争到持久和平的过渡。The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must be regained.我们必须重新恢复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性和权威。
第三篇:浅谈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
浅谈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
摘要: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对其他国家的民众所开展的一种外交活动。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公共外交越来越受到多方的关注。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寻找有效的公共外交途径尤其重要。而海外侨胞在公共外交中能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对影响外国友人对中国的看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怎么发挥华侨公共外交的影响力就更需要寻找到有效方式。
关键词:华侨、公共外交、影响力、途径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开展的外交活动。比起军事、经济等硬实力,这种外交更重视文化、人文、艺术等软实力手段。过去的数年间,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共外交的实践和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外华人华侨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80万旅日华人活跃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为推进中日民间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发扬光大。
在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强调要“拓展侨务公共外交”;无独有偶,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大会发言时也指出,“十二五”时期,要“以‘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为主线,加强侨务公共外交”。“侨务公共外交”的首次提出,成为了本次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在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加强侨务公共外交,增进侨胞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侨务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而什么是“侨务公共外交”?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鼓励海外侨胞以多种方式向住在国政府及主流社会的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等等,帮助他们客观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发展进步。要使海外侨胞成为促进中国与住在国各领域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
海外侨胞在开展中国的公共外交中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原因之一就在于海外侨胞在住在国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实力不断增强。经济上,目前华人的贸易中心遍及世界各地,华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上,西方发达国家集聚着数百万海外侨胞专业人才,所从事的研究涵盖当今世界大多数高新科技领域;政治上,海外华人已逐渐摆脱“只重事业发展,不问政治国事”的传统,参政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华人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特别是新华人和华裔新生代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力量,海外侨胞逐渐为主流社会所关注,并日趋融入主流,进而影响主流。
随着海外同胞在国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所以促使加强海外同胞对住在国的外国友人对我们国家的认识,看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而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侨务工作,鼓励海外侨胞以多种方式向住在国政府及主流社会的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等等,帮助他们客观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发展进步,使海外侨胞成为促进中国与住在国各领域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我想了以下几个小建议。
1、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使国外友人改变对中国的看法,或者对中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关键的契机。就像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府,世界各地掀起一阵学汉语的热潮,这都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影响力。所以让华侨多接触中国文化,让他们自己先热爱上中国的文 化,进而才能将这股热爱带给外国友人,让外国友人也爱上中国的文化。
2、侨务部门可以针对外国人关注的中国热点问题,组织海外侨胞实地参观访问和交流。鼓励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住在国主流社会全面、真实的介绍中国。像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侨胞参观中国的名胜古迹、一些时政大事发生地等等。
3、可以多跟华商交流,让他们投资到中国的一些经济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华胞更加深入得了解中国的国情、政策方针,使他们能更切实与外国友人有意愿在中国投资项目的人更好的交流。
4、可以邀请华侨同胞在中国资助建立一些希望小学,或者援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等等公益活动。这样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形象。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国还有许多需要大家伸出援手帮助的地方。
5、此外,要重视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邀请华文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参加“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并邀请海外华文媒体来华采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将“文化中国”打造成感知中华文化的知名品牌。努力丰富海外侨胞的文化生活,加强“华星书屋”、“华星影库”建设,扶持海外侨胞自主创办的各类文化团体。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中国国务院侨办着力将春节打造成在海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开展“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演出活动,被侨胞誉为“海外春晚”。国务院侨办还会同云南、四川省政府在海外举办“文化中国,七彩云南”、“文化中国,锦绣四川”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文化中国”品牌之下,持续开展“名家讲坛”、“中华才艺”、“中华医学”、“中华美食”等特色文化活动。就像现在我们春节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同一首歌走进美国、加拿大这些的演唱会。而且可以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这些组织侨胞参与包饺子、包粽子、划龙舟等等活动。
6、鼓励海外侨胞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华侨社团加强团结,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海外侨胞走出相对封闭的“唐人街”,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接触。
总而言之,开展“侨务公共外交”重在发挥海外侨胞在中国与住在国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侨务部门大力提倡和谐侨社建设,倡导树立海外侨胞新形象,这有利于开展“侨务公共外交”。侨务部门鼓励侨胞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华侨社团加强团结,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海外侨胞走出相对封闭的“唐人街”,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与住在国民众和睦相处。此举既有利于海外侨胞的长期生存发展,也促进了住在国的经济社会进步,同时更为增进侨胞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达到了“三方共赢”。
第四篇:关于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综述
政法学院
本科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专业:国际政治
学号:
1101408024
姓名:赵子哲 2011-6-22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综述
【摘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著作《国外外交学》一书中首次引进“公共外交”概念到2011年杨洁篪外长发表《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一文,公共外交学术研究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梳理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公共外交概念、战略目标、特征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概括研究成果,第三部分评析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发展趋势。【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研究综述
公共外交作为学术概念最先在美国提出,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中国学者介绍到中国,这个学术上的舶来品经历了一个与中国历史实践、自身发展规律和现实条件相结合的过程。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发展,关于中国自身的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初现形状,并展现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1,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历程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在多国历史中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且具有相似的规律和特点。但同时,又因各国国情的千差万别,各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实践路径等都是不一样的。中国所进行的公共外交是指改革开放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有益经验,根据我国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实践的公共外交行为。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是中国学术界分析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和借鉴吸收西方公共外交研究成果,从理论体系构建、历史研究、个案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的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体系构建的尝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起步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介绍西方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美国公共外交状况。2003年中国公共外交理论首次提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王义桅在《公共外交: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一文中首次提出“开展中国的公共外交,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历史智慧,探讨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观念、环境、资源和挑战,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战略体系”,进而从目标、手段、重点和机构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战略体系的内容;王义桅博士发表的另一篇《三个代表与中国公共外交》一文,首次将公共外交纳入中国政治指导思想框架下研究;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研究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对公共外交概念、形成条件及作用的理论探索,重要成果有唐小松所作《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外交学院外交学系讲师高飞所作《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师赵可金《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等;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公共外交系统理论构建的尝试,代表作有、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和《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外交学院博士王俊《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优秀硕士论文《公共外交: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公共外交析论》、《试论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启示一以成都外宣为例》; 从2008年开始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开始与个案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和汶川大地震中对外传播手法运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紧密结合起来。公共外交理论研究与公共外交实践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案例分析代表成果有《公共外交与灾难治理---汶川震灾治理启示》、《中国公共外交项目运作分析——以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为例》、《体育外交---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上海世博会—中国公共外交的大舞台》、《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世博会与我国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体系构建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代表作有优秀硕士论文《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俞新天《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外交部长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我国公共外交的特点、角色与发展—基于胡锦涛2011年初访美活动的分析》。另外就是公共外交领军人物赵启正所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一书,此书搭建了中国公共外交理论、具体实践和战略方面研究的基本框架。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成果概览
在中国学术界二十年的公共外交研究历程中,针对自身发展规律、现实条件和国际化途径,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兼备新兴大国共性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已初现形状,本文从中国公共外交历史背景、概念界定、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四方面总结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现状: 2.1,中国公共外交历史背景
每个国家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中国学者很注意研究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背景,优秀硕士论文《中国公共外交析论》中将中国公共外交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的起步、发展和动荡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逐步成熟阶段。起步阶段指从1931年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对外传播分散、不连续、主要以抗战和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为目标;发展和动荡阶段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这一阶段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大为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的高度集中的对外传播格局,意识形态宣传色彩越来越浓厚,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留下意识形态的深刻烙印;改革开放后中国公共外交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不仅在传媒技术和传播能力方面得到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外传播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文章指出,自1997年起对外宣传机构和部门纷纷改名,改“宣传部”(Propaganda)为“公关部”(Public Relations)或“信息新闻情报部”(Information)或“联络交流、流通部”(Communication),把对外宣传改为对外传播。这代表了一种思想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白乙在《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一文中精辟分析了中国公共外交产生的独特的历史条件。他说,新中国外交从一开始就受制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新中国有限的公共外交活动在发生地域上表现为国内多于国外,社会主义阵营内多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多于西方国家;在形式上表现为双边大于多边;在对象上则是精英群体多于普通民众。
2.2,中国公共外交概念界定 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共外交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对公共外交的理解存在差异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国家属性和国际环境不同,公共外交的范畴和重点总是不同的。对于中国来讲,无论是公共外交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形成一个权威的、科学的公共外交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也已经做到了。在学者们对国外公共外交概念和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提出的公共外交概念得到了中国学界的广泛认同,此后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多沿用这一概念。
赵启正被日本学者誉为现代公共外交理论框架、具体实践和战略方面的有名权威,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院长,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中心人物。他在《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这篇文章中已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概念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在最新著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一书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这是现今中国学界最完整、最权威和最为广泛引用和认可的概念。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并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多个层面。其中,政府是主导,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精英是中间,广大公众是基础。
书中用了一个非常简明经典的图示,清晰展现了公共外交的范畴及其与政府外交的关系: A国
B国 政府政府
公众公众
上述图示表明:“公共外交”指的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双向交流。这里的“公众”既包括非政府部门的机构和组织,如媒体、大学、研究所、智囊机构、各种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也涵盖了各方面的精英人物(如社会活动家、学者、宗教领袖、演艺界人士等)和广大公众。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公共外交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即在致力于引导外国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同时,努力使国内公众更加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2.3,中国公共外交指导思想
早在2003年,王义桅《三个代表与中国的公共外交》一文就有意识地公共外交研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框架中,他指出“三个代表中的重要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外交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的驻外机构首先要保护好每一个中国公民、侨民在海外的民间利益;其次,外交要为打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服务,不仅要着眼于本国公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要赢得国际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民心。” 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中指出中国公共外交应具有先进的思想特色,因为中国60多年沉淀下来了一组值得系统阐述和光大的先进外交理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谐共处观,“合作共赢”、“予取平衡”的包容发展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互利互让”,“协商解决”的矛盾处理观,“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关系观,“平等相待、充分尊重”的小国观等均属此列; 杨洁篪外长在《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中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中国公共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第一条就是“中国特色公共外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指导思想。”
2.4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目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威胁论开始大肆其道,各种妖魔化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国就是从这时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的,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就是为了说明自己,帮助各国公众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到今天这仍是主要任务。所以吴白乙学者在《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与同时期的发展中大国也不尽相同。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首先就是扭转局面,帮助各国公众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内外政策和未来趋向。长远来看,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是促使国际公众相信,接受和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减少和消除对“中国富强必霸”的担心和恐惧。从更深层来看,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是让各国公众拨开“妖魔化”中国的迷雾,相信能与中国合作共赢,而且能与中国人民心灵相通,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赵启正在《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一书中指出,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外国公众认识真实的中国——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对内、对外政策等等。
杨洁篪外长在《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同时,致力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2.5,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研究
肖震华的《公共外交与灾难治理---汶川震灾治理启示》一文指出汶川震灾治理中公共外交有几大新亮点,包括推行信息公开,提高了公共外交的实效;倡导以人为本,创新公共外交的理念;政府反应迅速,提升政府公共外交形象;公众积极参与,提升公众公共外交形象;接受国际援助,加强公共外交国际合作。《中国公共外交项目运作分析——以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为例》指出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作为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活动,在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海外华人力量异军突起,有效挑战了西方话语霸权;二是运用媒体支持逐渐成熟;三是网络新生优势初步显现;《体育外交---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一文分析了北京奥运会的公共外交功能,一是北京奥运会打开了一扇交流之窗,成为中国与世界“关系建立”的舞台;二是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提供了契机,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三是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继“地震外交”后的又一“媒体外交”的典范。《上海世博会—中国公共外交的大舞台》、《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世博会与我国公共外交》三篇文章是分析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的代表作,总结世博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形式,评估海外媒体的反应,反思工作的不足和仍需改进之处。另有复旦大学博士马建英的《上海世博会和世博外交》一文将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以系统的理论形式予以总结和说明,阐述了世博外交的含义和特征,世博外交的功能及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6中国公共外交发展路径设计
中国公共外交有自身独特的体制和文化环境,也有独特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战略目标,中国公共外交实践路径设计要紧密结合上述特征,做到有的放矢,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才行。学者研究借鉴了很多国外先进公共外交形式,同时注重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的建议和路径设计具有中国特色: 杨洁篪外长在《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提出要努力创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主要有加强高访和重大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设计。二是加强对外舆论工作和公众交流活动。三是加强公共外交体制机制建设,四是加强公共外交干部队伍建设。
赵启正在《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一书中谈到“与西方国家只把公众作为公共外交的受体相比,中国的公共外交更广泛地依托于民间力量,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一切有机会、有能力从事国际交往和对话的机构、个人都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力量。”并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企业的公共外交职能为例来分析如何调动和利用民间力量。另外还用独立的两个章节讲国际论坛和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公共外交大舞台是怎样发挥公共外交作用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现状总结和趋势分析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已经在理论构建、历史背景研究和个案分析三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理论构建方面,关于公共外交概念、功能、指导理论、外交沟通理论、价值观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今后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体系;历史背景研究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民间外交”和对外传播发展历史,客观总结了经验教训,为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个案分析方面,学者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对中国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公共外交大舞台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将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实践检验,更为今后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宝贵研究基础;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操作层面的研究都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补充完善。本文认为,今后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在关于如何发挥新兴公共外交行为主体公共外交功能,尤其是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以传媒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中国社会组织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公共外交功能;关于国际论坛、大型外事活动的公共外交功能理论研究;关于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深入挖掘和理论化;关于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系统化、全面化四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这样才能更好肩负起为蓬勃发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开路指航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鲁毅.外交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3](英)戈尔·布思.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4]王逸舟.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5]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6]王逸舟.中国外交新高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7]何国平.中国对外报道思想研究[J].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8]唐小松.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东南亚研究,2004(06).[9]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2005(82).[10]赵可金.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J].国际观察,2005(05).[11]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观察,2006(02).[12]王俊.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J].外交评论,2006(89).[13]肖建华.公共外交与灾难治理—汶川震灾治理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05).[14]沈建良.中国公共外交项目运作分析—以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06).[15]李德芳.体育外交: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J].国际论坛,2008(06).[16]李建伟等.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实践评估[J].国际展望,2010(06).[17]朱航.世博会与我国公共外交[J].亚非纵横,2010(03).[18]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J].今日观察,2008(02).[19]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06).[20]俞新天.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0(06).[21]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中国外交,2011(04).[22]赵磊,王燕.我国公共外交的特点、角色与发展—基于胡锦涛2011年初访美活动的分析[J].理论探索,2011(02).[23]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国际政治研究,2010(03).[24]刘霞.新中国公共外交分析[D].外交学院,2008.[25]刘炳香.公共外交: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D].中共中央党校,2006.[26]程亮.中国公共外交析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27]赵玉霞.试论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暨南大学,2007.[28]刘萍.公共外交理念对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启示一以成都外宣为例[D].四川大学,2007.[29]王义桅.公共外交:塑造中国国际形象[N].解放日报,2003.[30]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
第五篇: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翻译的要求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翻译的要求
外交翻译与其他翻译的最大区别,是翻译内容的政治性很强、政策敏感度高。我国领导人的对外表态、外交或外交文件中的用语等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往往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军事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形势是稳定还是**,是紧张还是缓和的大问题。我国领导人在对外表态时大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而,译员能否准确地翻译出来,在外交事务中关系重大。
首先,在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侵略扩张、施压制裁、干涉内政等问题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等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松动和灵活的余地。最近,李登辉宣畅所谓的“两国论”,国际上也有人糊里糊涂,闹不清台湾问题,时不时有人鼓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论调。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非常敏感。在我们的晋级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大陆、台湾等提法。当人们说到大陆、台湾时.我们不应译为:mainland China,TaiwaneseChina,Taiwan(China),而应泽为:the mainland of China;China's mainland;Taiwan,China; Taipei,China; ChineseTaiwan。翻译这类词语,关义是要表明,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当然,在不会造成误解的情况下,也可用 themainland这一简称来表示中国大陆。另外,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每年都参加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我们都知道,一般国际组织大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但APEC组织的成员中有地区经济,如香港、台湾等。不少人谈到APEC组织时.会不假思索地谈到APEC国家。这样的提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时候,翻译就应该特别敏感,就应该译为APEC members,而不应该译为 APECcountries。
还如1999年5天 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七月份,美国总统沃特使来华说明事情的经过。在谈判赔偿问题时,美方特使说:The U. Swishes to offer ex gratia payments to those individuals who were injured and to the families of those killed,这里的 exgratia指“出于盛意/出于恩惠”。当时美方的翻译译为“人道主义赔偿”。实际的字面意思是“友情支付”或“善意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地翻译有助于主持谈判的领导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
1999年10月12日,我们的友好邻邦巴基斯坦发生了军事政变。在其后的外交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我国对此事件的态度时,外交部发言人表态说,中国对巴局势十分关注,正在进一步了解事态发展。译员将它译为: China is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and Is watching closely for further information.巴方对我表态有意见。认为巴基斯坦向来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全天候朋友”,对中方表态时用„very much concerned“一词感到难以理解。为此,我方表示,我们中文表态的实际意思是,巴基斯坦是我国近邻,对好邻居家发生的事情,我们自然非常关心。因此,我们正在密切观寨,进一步了解。如果当时译为:China is watching closely the developments inPakistan and is waiting for further information,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任何误解。
我想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外交翻译的敏感性和严肃性。
其次,国际形势、地区形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又都是错综复杂的。各国、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意图。相互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纵横交错的分歧和矛盾。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隐而未露的。每个国际事件、国际问题都有其特殊的具体情况、背景、时间。我国本着实事求是的敬神,在处理国际问题、制定具体的外交政策时,既坚持原则性,又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因此,外交语言有时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时婉转含蓄,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以便处于主动地位;有时又严格准确,分毫不差。这就需要我们做翻译时严格把握语言的分寸。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仅举几例:1992年10月,当时香港总督彭定康提出了违反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基本法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的谅解“政改方案”(the so— called constitutionalpackage),理所当然地遭到中方的强烈反对。彭定康后来到中国访问解释他的方案时,我国领导人表示“如果英方坚持这么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后半句话怎么理解?翻译一开始译为:It„s not a big deal.(这不是什么大事)。后来改为:It‟s nothingimportant.(这无关紧要)。后又改为;It doesn„tmatter.(没关系)。这三种译法都未能准确表述原话的意思。彭定康的方案违反了联合声明,违反了基本法,怎么能说“不是大事”,“无关紧要”或“没关系”呢?它的实质含义是,我们不怕,最多重起炉灶。因此最后译为:It‟s nothing terrible看起来比较贴切。
台湾问题是我们对外斗争中经常遇到的,特别是我们对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我们曾经在向美方进行交涉时警告美方:如果台湾当局搞台独,外国势力又插手支持,引起台湾局势动荡,我们不会坐视不管的。是初这句话被译成:If the taiwan authorities attempt to make taiwan independent and foreign forces intervene and support them which has caused turmoil in Taiwan, we will not sit by without doing anything.在这里如何理解“搞台独”的含意至关重要。“不会坐视不管”意味着要动手,这在外交上是一非常强烈的信息。但如果把仅有要使台湾独立的想法、而尚未发展到行动的企图译为“搞台独”,那么台湾当局一直有这种企图。李登辉、连战等搞的“银弹外交”、“度假外交”等活动都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所以这里的“搞”应该理解为有使台湾独立的行动。但中文的“搞”又比较笼统。后来改为: go in for Taiwan independence.1998年3月 19日,朱总理在他担任总理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感到惶恐得很。”怎么把握这句话的分寸?从字面上说,可以译为:lam horrified.但这不是总理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是否可以译为:I am deeply worried lest I will let my people down呢?在我们的周边国家日本,总有一些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到我国钓鱼岛上建灯塔、悼念战犯等。因此,我们领导人曾说日本战后处理很不彻底。怎么理解“处理”?它不是指一般对人或对事的处理。而且这里“处理”的使动者主要不是别人,而是日本自己。显然不能把这句话直译为:Japan was notdealtwith thoroughly after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War.这句话主要指,战后日本的国家机器没有被打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许多军国主义分子在美国的扶持下又登上了政治舞台,没有对战争罪行和战争思潮进行清理。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主要是批评日本没有彻底反省,可以译为: JaPan has never made a thoroughsoulsearching after the Second WorldWar.但如果还要包含国际上也没有对日本的战争责任进行追究,似可译为There has never been thoroughsettlement of Japan's war-related responsi bilites after World War ll。
1999年5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我国领导人多次对美国及其盟国严正警告说:“中国人民决不答应。”这句话肯定不能译为:The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agree.“答应”在这里指不能允许、不能听任这么干。不是指“不同意”某人的观点。因此可以译为:The Chinese PeoPle willnever let it go at that.或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 let them goaway like that.香港回归祖国已有两年多了,尽管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总的来说各方面运行得都很好,是成功的。领导人谈到香港时,有一次说:“香港回归以来很热闹”。“热闹”怎么翻译?一开始译为:Hong Kong has gone through tempestuous times since itsrerurn toChina.香港经历了暴风骤雨。这太严重了。恐怕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两年来香港发生了很多事。理解透了,也就能把握分寸了。比如,可以译为HoneKone has been most eventful since its return to China.也可译为Hong Kong has gone through a lot Of things。
总之,了解情况,吃透意思,掌握分寸,对外交翻译来说极为重要。外交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一词一切都要仔细琢磨。这是外交翻译的第二特点。外交翻译还有时效性强等其他特点,不在此—一列举。
正因为外交翻译有上述特点,对外交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就很高。外交翻译人员应该既是外交官,又是翻译。外交译员的政治素质要求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1、站稳立场。这是周总理当年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对它的外交官和外交翻译的要求。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从事翻译的同志就必须了解、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外交政策。如有一次我领导人批驳西方的人权观时提到“魏京生”,翻译在翻译名字时加上“the fa mous dissident wei jingsheng.”(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这一加就有个立场问题。当然,这位翻译同志并不是故意的。她说每天听外电,没有思考,脱口而出就给加上了。
2、理解政策.提高政策水平。翻译只有在知道、理解形势的复杂性、问题的症结所在、矛盾分歧的根源与表现、斗争的焦点、问题的敏感处,才能准确把握领导人的讲话意图,准确翻译他们的讲话。例如朱总理1999年4月访美之前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发生种族清洗,外国能否干预?”当时朱总理的回答是:“你提这种情况是一种笼统的提法,我没法评论。”当时译成:you use very general terms to describe these events.i am not in a position to comment.即:你用非常笼统的词语来描述这些事情,我不能评论。这句话不是指提问者用词笼统不能回答。而是指提的问题上笼统。是一种假设,不好回答。所以可译为:What you have said is general presumptions.I can't make comments on presumptions.这个例子想说明,作为翻译必须吃透原话的确切含义,才能译得到位。再如朱总理今年四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演时指出中美贸易顺差的性质时说:“美国对华贸易虽存在逆差,但这种逆差不是竞争性的,并不形成对美国内产业和就业的冲击。”要翻译这句话,就必须研究它的实质含义。“不是竞争性”是指,中国出口的是美国人不愿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与美国企业竞争的问题。相反有助于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美国集中精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所以说这种逆差不是竞争性的。弄清实质含义后,就不应该译为:Although there is a deficit on the US side,the deficit is not a competitive one and has no impact on the US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employment.似可译为:Although the US side has got a deficit in its trade with china,the deficit is not caused by a competitive sino-US trade structure and has no impact on the US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employment.总之,对外交翻译来说,要译得好,译得到位,出深度,译得准确,最重要的是了解背景,掌握政策,提高政策敏感性。
3、埋头苦干、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跟踪形势、不断研究新问题、新事物的钻研精神。作为外交翻译,要能够把握词的细微差别,要研究讲话的深层含义。如我国曾表示希望我与某国外交部的对话磋商机制规范化。一开始译为:to standardize the dialogue and consuitation mechanism,向有关地区司了解后发现,“规范化”意指我与该国外交部口头上已达成要进行对话与磋商的谅解,尚未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显然这样翻译就不准确了。后改为:We hope to have a mechanism put in place for regular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又如“要用法律来规范市场行为”,不能译为:We need laws to standardize the market behaviour.“规范市场行为”不是要统一行为,而是要对市场行为规定一些行准则,或者说游戏规则。所以译为:We need laws to regulate market behavior更好一些。搞外交翻译,绝不能想当然,绝不能望词生意。在今天这么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如果不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势必做不好外交翻译。北约轰炸南联盟时,正值江主席在欧洲访问。对这么大的事情,江主席立即作出反映,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把一个纯属一国内政的问题变为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的事件。随团翻译如果对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翻译时就会感到没有把握,心里就会没底。因此,对出差的口译译员来说,除了要看事先准备的各种材料和宣传口径以外,还要密切了解最新动向和消息,包括用词。向和消息,包括用词。
再者,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含义的用语。这是因为各国的政治制度、发展摸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不同而造成的。这类词汇的翻译是我们外事翻译的又一难点。要翻译好这类词汇,必须认真研究它们的内涵。例如“参政党”、“三讲教育”、精神文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Political life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不能译为the socialist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等。
4、严守国家机密、严守外事纪律。由于工作的需要,外交翻译需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见、会谈、国际会议等双边、多边外事活动,有时还需要参加一些内部讨论,直接听到领导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知道一些政府决策的“内幕”,看到一些内部文件。但翻译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传播机密内容,连对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不能“吹风”。由于语言相通,翻译接触外宾的机会比较多,外宾也愿找翻译谈,但翻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任务”。
5、良好的翻译道德。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需要遵循。作为外事翻译,起码应做到:1)不篡改原话原意,不随心所欲瞎译。翻译仅仅起桥梁和沟通作用。为此,译员对原话原作不能随个人好恶而有所改变或取舍,不能偷工减料,不能嫌讲话者罗索需随意删改。
2)不喧宾夺主。翻译任何时候都是翻译,是工作人员,不能自已与外宾卿个没完,把主人晾在一边。
作者简介:徐亚男(1949),女。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外交部翻译室、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美大司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