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7: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

第一篇: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

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

10月29—30日,全国第三届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会暨四川省大禹研究所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川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焦虎

三、赵曦,副秘书长李文贵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大禹研究会原名誉会长杨海清,绵阳市委常委、北川县委书记刘少敏、四川大学教授、省民族研究所原研究员冉光荣,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等人。

29日下午会议审议了《四川省大禹研究所会议章程》,听取了《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章程修改草案》,通过大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省大禹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成员、常务理事、会长等。

30日上午,交流会在新北川宾馆进行,会议由北川县委副书记李斌主持,会上北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致辞,对此次新当选的理事会表示祝贺,他指出北川是大禹的故乡,大禹精神鼓励羌族人民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时刻,新时期大禹精神将会继续激励北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唐永进也对此次的换届选举表示祝贺,并指出禹羌文化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台湾夏氏宗亲会荣誉理事长夏汉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宫长为,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彭邦本,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德书、安徽蚌埠市大禹研究专家王绍义等人就各自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大禹文化的解读等分别作主题发言。下午,大会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我院研究员赵曦,焦虎三在讨论中做了陈述发言。

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于1991年在大禹故里北川成立,已编印了《大禹史料汇集》、《禹生石纽在北川》、《大禹及夏文化》、《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论文集》等资料和论文集20余集300多万字,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水利等多学科门类。此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加强了禹羌文化学术界的交流,对进一步推动全国禹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三秦 非遗文化展示

三秦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陕南地区

商洛市:

截至目前,商洛共28个项目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9个项目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政府公布了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的商南民歌、商州花灯、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经省政府批准的,涵盖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80个项目。

商洛9个入选项目分属其中4大类。其中,商洛市群艺馆选送的商洛孝歌、商南县文化馆选送的商南民歌、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八仙鼓3个项目入选传统音乐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商州花灯入选传统美术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柞水县文化馆选送的杏坪皮纸制作技艺、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洋芋糍粑3个项目入选传统技艺类;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十三花、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2个项目入选民俗类。

汉中市:

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中市的勉县对鼓、宁强羌族刺绣、龙骨水车营造技艺和汉中藤编技艺(南郑县)、费家窑砖雕瓦塑技艺(洋县)、镇巴宣纸传统造纸技艺、石质粗瓷制作技艺(西乡县)、略阳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陈氏接骨技艺(勉县)、午子山三月三庙会(西乡县)共10个非遗项目

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8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

安康市:

安康市共整理出“非遗”名录110余项,涉及表演艺术、口头传说、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等多门类,其中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平利弦子腔、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龙舟节等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另有24项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二、关中地区

西安市:

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正式公布,西安肉夹馍、秦腔脸谱绘画、澄城水盆羊肉等10大类79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具有浓郁的陕西特点,其中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门类。这些非遗项目有的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则是促进陕西地域文化认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则见证了陕西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宝鸡市:

宝鸡市有 78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 37项、第二批 28项、第三批 13项),其中宝鸡民间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祭典已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 4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而列入县级“非遗”名录的已达 265项。这些项目涵盖民间美术、民间文学及语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是宝鸡市民间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结晶。

宝鸡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7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3人(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瑜、邰立平和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省级传承人 32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 242人。

渭南市:

渭南市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0个、市级名录169个、省级名录83个、国家级名录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和质量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初步建立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华阴老腔、韩城行鼓等12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84项列入省级名录。有8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被列为省级传承人。

渭南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秦腔、大荔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华阴眉户、合阳跳戏等多种戏曲源远流长;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古老璀璨,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华阴老腔更是被称为“东方的摇滚”;韩城秧歌独具匠心,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澄城刺绣、皮影雕刻、渭南面花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韩城行鼓、合阳上锣鼓、富平老鼓威震四方;蒲城秆火绚丽神奇;澄城尧头窑古朴厚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渭南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品种繁多„„

三、陕北地区

榆林市: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是9大类中入选项目最多的一个,其中囊括了具有各县区特色的干炉、手工挂面、拼三鲜、炉馍馍、果馅、豆腐、驴板肠等传统食品技艺,以及柳编、手工地毯、石雕等共26项传统制作技艺。而市民耳熟能详的绥德传统婚俗、定边赛驴会、子洲转九曲等14项民俗与靖边剪纸等12项传统美术,以及神木杨家城传说等3项民间文学和横山道情这一传统戏剧,也分别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北民谚、绥德石狮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佳县白云山庙等4项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延安市:

延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2004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榆林市已先后挖掘出各类民间艺术品种70余项104个品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12项,列入省级的64项,列入市级的135项,列入县级的284项。已有31人分别被国家和省上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6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有4位民间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延安处于领先地位。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三篇:汶川县建设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实施意见

汶川县建设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实施意见

汶府发„2009‟3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汶川县建设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实施意见》已经县十二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研究并报经十届县委第43次常委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六日

汶川县建设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实施意见

按照国务院《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的战略定位,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务院《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围绕“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的战略定位,以羌禹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为抓手,创新理念,科学统筹,着力培育我县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汶川。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民富民的原则;

2.坚持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开发的原则;

4.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经过1年努力,恢复3-5个羌禹文化体验景点;经过2年努力,羌禹文化旅游体验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对外推出,年接待旅游人次达80万,旅游收入力争达2亿元;经过3年努力,建成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文化旅游产业初具雏形,旅游总收入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20%。

二、主要任务

工作思路:围绕“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震中汶川”四大旅游品牌,以大禹文化、藏羌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门户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羌禹文化体验为重点,狠抓旅游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倾力打造都市民族风情后花园,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推进汶川旅游经济快速复苏。

(一)倾力打造“大禹故里”品牌

整合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拜大禹、体民俗、观羌绣、品风味为特色,培育羌禹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全力推进羌禹文化走廊建设。

主要内容:

1.打造民居、民风、民俗体验游:以民俗体验为主题,突出各乡镇的重点和特点,将大禹文化、羌族释比文化、自然生态、羌居、羌节、羌碉、民俗、文学、艺术、语言、传统工艺以及相关实物、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作为重要保护开发内容。

2.打造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题,以绵虒镇三官庙村的千亩甜樱桃和草坡乡的花卉为基地,推出赏花、品果、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3.打造草坡原生态歌庄:以民俗活动体验为主题,将草坡原生态歌庄打造为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4.建设绵虒羌绣传习所:集中展示、展览各种羌绣实物。

具体项目:

1.将县城威州镇作为羌禹文化旅游核心集散地打造。

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努力提升威州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品位,深度挖掘威州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将其打造为高品味的旅游集镇和羌禹文化体验目的地游的集散基地,以威州镇辐射带动萝卜寨、雁门大峡谷、龙溪羌人谷、布瓦、绵虒镇羌锋、三官庙等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点、多形式的羌禹文化体验目的地游。

2.精心打造景区景点,整合资源,推出目的地旅游线路。

布瓦羌文化体验区打造: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泥群雕、千亩松林、峻峭雪山、大型农业观光园、原生态歌舞和古老神秘传说等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集文化、观光、生态、农业、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萝卜寨旅游景区恢复重建:将萝卜寨打造成为羌绣、羊皮鼓舞、羌历年、释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借助原有的市场效益,加快萝卜寨新寨区建设,将其打造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羌居示范新村;做好老寨区的遗址保护、开发。

绵虒乡村旅游打造:将西羌第一村羌峰打造为羌民俗文化接待村和农业观光旅游区;将三官庙村打造成为羌文化乡村旅游接待村。

龙溪羌人谷打造:将阿尔村作为羌文化原生态传承基地打造,以户为单位,推出羌绣刺绣大户、农耕文化、特色小吃制作户等一系列的羌文化体验旅游项目;加快龙溪生态旅游项目的包装,加大项目的推介力度。

修复克枯古栈道:坚持修旧如久的原则,撰写解说词,将克枯古栈道作为展示羌民族千年发展文化通道打造。

红色文化挖掘开发:充分保护、开发草坡红军战场遗址、红军雁门关战役遗址、徐向前元帅指挥部遗址等红军长征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景点,挖掘红军和汶川民众之间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3.文化旅游大融合,挖掘、推出独具羌禹文化特色的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挖掘一系列民族餐饮食品:以洋芋糍粑、酸菜面块、羌家老腊肉、玉米搅团、绵虒豆腐等为品牌,大打绿色生态牌,容入羌文化,形成文化保健餐饮食品系列。

打造一台原生态羌禹文化歌舞剧:将羌人上下五千年文化和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通过舞台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把文化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让游客更能接受羌禹文化,接受旅游景点。

建设一座千年文化博物馆:以实地、实景、实物的形式印证羌族悠久渊源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旅游的说服力。

规划建设一批宾馆饭店:面向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建设不同档次的宾馆饭店。

建设一条民族特色纪念品购物街:将民族文化、餐饮、歌舞、娱乐、购物形成一个整体,让游客边品尝民族餐饮、边欣赏民族歌舞,体验民族文化、参与互动项目,游购民族特色纪念品。

开发一条水上娱乐通道:充分利用岷江名气和丰富的水资源,打造深受旅游者青睐的水上娱乐项目。

建设游人服务中心:根据旅游集镇的客源量,在集镇周边分期、分批建设2至3个游人服务中心。

(二)倾力打造“熊猫家园”品牌

汶川被誉为“熊猫故乡”和“大自然的广谱基因库”,卧龙是我国已建立的37个大熊猫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地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部分。水磨和卧龙、三江相邻,境内的黄龙道观是青城十八景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三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8%,有万亩“植物活化石”珙桐,地处卧龙保护区范围,常有野生大熊猫出没,同时又有藏族文化的丰厚底蕴。卧龙、水磨、三江旅游发展要以熊猫家园为品牌,形成旅游环线,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将其建设成为成都、重庆等大都市的后花园以及具熊猫文化、藏羌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的的旅游目的地。

主要内容:卧龙生态旅游区建设;水磨旅游集镇建设;三江生态旅游区建设。

具体项目:

1.卧龙生态旅游区打造:以熊猫品牌、生态体验为主题,恢复重建“汶川卧龙大熊猫中心”,深度开发卧龙熊猫的旅游消费价值,倾力打造“大熊猫”品牌,竭力用好、用活、用足大熊猫品牌,将卧龙打造成为生态乐园、遗产科考的熊猫家园休闲目的地和国际旅游精品区。

2.水磨旅游集镇打造:水磨镇作为教育、安居、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集镇。具备一流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深度挖掘水磨镇的优势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道家文化,将其打造为高品味的旅游集镇,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生态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集散基地,将水磨、三江、卧龙、青城山等景区景点以及三江乡村旅游整体推出,形成多点、多形式的文化生态体验游。

3.三江生态旅游区打造:将整个三江乡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从互助关系看,到三江景区的游客,在景区游玩后,会到农村体验乡村旅游,在农村避暑休闲的游客,在闲暇时,会到景区游玩,三江的乡村旅游和景区是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资源整合看,三江乡村旅游的吃、住,景区的游、购、娱,再到便利的交通和通畅的信息,就基本就形成了旅游功能齐备的目的地。

全力推进三江水乡藏寨旅游项目建设:以水乡藏文化体验为主题,充分挖掘水乡藏族文化,统一风貌特色,着力突出水乡藏族风情民俗与其他藏区的区别;扩宽集镇街道,进行必要的美化绿化;做足水文化,打造宾河路;完善集镇旅游配套功能建设,整治周边旅游环境。

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恢复重建:结合灾后重建,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利用好气候、地理等优势资源,改善、扩大农家乐的档次、规模,建设一批独具特色、设施一流、管理规范的乡村酒店,形成点、面结合的片区效益。

加快推进三江盘龙山和潘达尔景区的联合开发:在潘达尔景区灾后恢复重建中给予政策扶持,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尽快恢复景区对外营业;加快推进三江盘龙山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设,加快政府方面的投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加快推进三江西河的招商引资工作:请专业公司进行项目包装,全面推向市场。

4.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漩口至三江的旅游公路建设和都江堰至寿江桥的公路改建项目,全力推进粤汶路、粤汶桥的建设,方便游客进入。

(三)倾力打造“羌绣之乡”品牌

汶川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羌绣之乡”,目前,羌绣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古羌人创造的精美的挑花刺绣编制工艺、古朴艳丽的羌族服饰以及从羌绣中体现的古羌文化符号等羌绣商品深受泰国、新加坡、日本等海内外游客喜爱,羌绣旅游纪念品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力,是汶川乃至阿坝州旅游纪念品的又一亮点,以实物的形式向国内外展示古羌民族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文明,“羌绣之乡”的打造是推进汶川旅游开发的产业性支柱品牌,对汶川旅游发展将起到决定性推进作用。通过羌绣展示、体验,结合农业观光旅游、民族特色餐饮及一系列的羌绣旅游纪念品,推出拜大禹、品樱桃、看羌绣、体验古羌文明为主题的“羌绣之乡”生态体验目的地旅游。

主要内容:打造以县城为主,周边乡镇为辅的羌绣体验地;打造以绵虒镇羌绣传习所为主,草坡乡羌绣集点为辅的羌绣集中展览、展示地;研发以羌绣为主的旅游纪念品。

具体项目:

1.建设羌绣集中展示、展览基地:以羌族刺绣集中展示、展览为主题,在绵虒镇建立羌绣传习所,用羌族的服饰、生产、生活用品等实物,以现场表演、文字解说、游客参与等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游客进行分类展览、展示;在威州镇民族特色一条街集中设置羌族刺绣纪念品销售摊位,将全县所有挖掘、研发的刺绣商品聚集销售。

2.打造羌绣体验区:以羌族刺绣体验为主题,在草坡、龙溪、雁门、克枯等乡镇挖掘、培养一批从事刺绣的农户,作为羌族刺绣旅游体验户打造,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制作刺绣,真正体验到原生态文化旅游。

3.挖掘、开发以羌绣为主的一系列旅游纪念品:羌绣旅游产品研发是打造“羌绣之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汶川旅游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旅游项目,开发羌绣纪念品必须坚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引进专业的公司设计、研发、经营,政府要积极支持,从政策上扶持,在羌绣保护、开发、刺绣人员培训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当地群众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到公司务工或者在公司的技术指导下自主生产制作,公司负责收购农户生产的羌绣旅游商品,统一包装推向市场,形成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

(四)倾力打造“震中汶川”品牌

“5.12”以来,震中汶川已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大批游客以各种方式来汶川,形成了我县旅游新的亮点,要借助地震旅游这一热点,抢抓旅游市场,将汶川旅游全面推向市场,占领旅游至高点。

主要内容:推出震中汶川一日旅游项目。抗震建筑博物馆建设。

具体项目:

1.打造震中汶川一日游线路:在短期内推出以参观地震遗址、感受人间大爱为主题的震中一日游线路,主要以映秀镇为主,银杏乡、漩口镇为辅。制作统一的旅游标识标牌;对百花“5.12桥”、张家坪牛眠沟“汶川、映秀震源点”、“漩中遗址”、“老虎嘴”、“银杏”、“5〃12长阶”和“祭坛”等景点进行保护,规范开发;建临时游客接待中心,解决讲解、餐饮等服务问题;建临时地震展览馆,向游客展现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前所未有的坚强、强大的救援实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的关怀等;将漩口集中村作为震中一日游的接待点打造,进行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

2.全力推进防灾、减灾的抗震博物馆建设。着眼长远,立足国际,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将映秀镇建设成为集全世界最先进的抗震建筑、具有最佳性能的抗震建筑博物馆和示范点。

3.映秀旅游集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高档的游人服务中心,建设世界级的商务酒店和会展中心,开发地震旅游纪念品,将映秀镇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基地,打造成与九寨、黄龙齐名的世界级景区。

(五)强化旅游营销,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1.优化客源结构:围绕四大旅游品牌,定位不同的客源市场,突出发展国内旅游,巩固并深入开发成、渝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着力挖掘自驾游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对口援建省资源,开拓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市场;积极培育国内其他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培育壮大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旅游市场,着力开发欧洲、美洲市场,形成多元化客源市场。

2.创新营销理念:整合汶川所有旅游宣传资源,从传统的宣传促销转变到战略营销上来,形成从营销产品到营销汶川形象的“大营销”合力,由旅游产品营销转变为目的地营销。

3.转变营销方式:整合旅游主管部门、景区、业界、媒体的宣传资料,建立联合宣传促销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宣传形象与景区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面向旅游业界推广和面向公众促销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营销方式。

4.优化宣传渠道:加强与旅游宣传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平台;制作汶川旅游宣传画册和宣传光碟。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利益分层机制,落实经费,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人,经费到项目,各涉及部门、乡镇要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项目建设与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挂钩,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二)政策保障

按照“一心两廊四区”的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使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的发展有章可寻,健康发展,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是汶川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份,把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纳入汶川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三)服务保障

尽快恢复213国道的通行能力,解决游客可进入性问题;把旅游服务体系和功能纳入灾区恢复重建城乡建设规划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县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量大,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汶川品牌形象。

(四)环境保障

加强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切实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恶性削价竞争、购物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设诚信旅游环境,提升汶川旅游美誉度。

(五)人才保障

加大对现有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在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的基础上,大胆引进旅游管理人才,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第四篇:中国非遗研究院专家赴北川考察羌历年民俗文化

中国非遗研究院专家赴北川考察羌历年民俗文化

2016年10月31日,是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正是羌历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副院长童光庆教授、副秘书长柯小杰研究员、办公室主任聂娇,应北川县政府邀请前往考察羌历年民俗。羌历年在羌语中称“日麦节”(现居阿坝州内茂县的羌族自称“日麦”)、“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型活动有感恩,祈福和吉庆的程序。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羌历年于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考察期间,观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羌族民俗文化巡游展演,参加了新年庆典,当地的羌族民众身着节日的盛装,跳沙朗,敲起羊皮鼓,共同欢庆佳节。伴随着敲锣打鼓声,陈家坝乡羊皮端公舞、白什乡麻龙马灯、墩上乡十二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游展演从禹王广场经新生广场至巴拿恰纷纷亮相,吸引游客拿起手机拍照。中国非遗研究院的专家被现场浓郁的羌历新年气氛所感染,感受着原生态羌文化魅力。北川民间艺术团团长杨华武在石椅羌寨给考察羌历年民俗文化的专家们介绍说,羌历新年举行非遗巡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用优秀文化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助力文旅发展引领区的打造,更好地服务于北川经济、社会发展。期间,还举行了“风从羌山来”歌舞演出、“禹风羌韵”展览展出、篝火晚会、乡村旅游庆羌年等系列活动。在石椅羌寨考察时,柯小杰、聂娇对当地祁秋生的口弦制作技艺进行了现场采访录像。口弦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小的乐器之一,也是流传于北川的一种民间乐器,金竹制成,其声清雅,袅袅不绝。在三寸长竹片中间削出舌簧,两端钻眼穿线,扯动线绳,舌簧震动发出颤音。放在两唇间,利用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了曲调。口弦主要是女人弹的,在四川北川羌族族妇女中广为流传。农闲时,做针线纳鞋底的间隙,弹一阵子,消消忧愁、表表心情。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

考察期间绵阳、北川县的羌文化研究者、中国非遗研究院的专家与四川省羌学研究会会的专家门在北川县图书馆,进行了有关羌文化研究的座谈,中国非遗研究院副院长童光庆和四川省羌学研究会会长张善云进行了学术交流。北川县常务副县长杜勇、文广新局的领导出席座谈会并陪同考察。(中国非遗研究院)

第五篇:美丽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

独山港镇虎啸桥村与新埭镇鱼圻塘村开展“非遗走亲”文艺汇演活动 月7日下午,由新埭镇鱼圻塘村主办,独山港镇虎啸桥村协办的“非遗走亲”进文化礼堂文艺汇演活动,在新埭镇鱼圻塘村鱼乡戏苑内举行。

演出前,独山港镇虎啸桥村的非遗爱好者们参观了鱼圻塘村的非遗旅游景区刘公祠,感受了当地深厚的非遗底蕴和独特人文气息。此次文艺汇演的8个节目,均是两村的文艺团队自行组织排练的传统非遗节目。演出在鱼圻塘村老妈妈文宣队的说唱节目《金陵塔》中拉开序幕,虎啸桥村带来的民间小调《十月初三长毛到》通过叙述日军登入全塘后的场景,加以生动、形象的言语,向大家阐述日军的种种罪行。演出融合了说唱、歌曲、小品、钹子书、越剧等各个方面元素,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整场比赛气氛和谐,文艺爱好者们都极尽所能,施展着自己的各项才艺。

以“走”为载体、加强两镇交流,以“亲”为宗旨、促进文化共进,在此次非遗走亲活动中,通过参观刘公祠和文艺汇演,两镇文化工作者及非遗爱好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互相交流,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生产性开发可持续发展,让非遗成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进一步服务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

下载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遗院受邀参加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融入非遗文化 打造育人特色

    融入非遗文化打造育人特色 济宁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故里。源远流长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济宁留下了无数文物古迹。作为文化名城,济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传承非遗文化 传递根亲意识

    传承非遗文化传递根亲意识 ——陕西省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简介 渭南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

    “中国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开幕

    “中国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开幕 2014-1-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现场。 中国文化报记者喻非卿 陈曦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珊珊报道: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

    第三届非遗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方案

    非遗学院第三届“非遗杯”最美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暨第四届“桃之夭夭”服装设计大赛策划方案 一、背景 非遗学院秉承“厚德兼容、臻美日新”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将社会主义......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非遗文化进校园” 课程开展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北广宗非遗文化项目

    充分挖掘广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 文化彰显一座城市的神韵和内涵,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对于提升一座城市的软环境、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将免费开放

    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将免费开放 时间:2014-01-17 编辑:李雪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珊珊报道: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区政府联合承办的“中国非......

    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非遗艺术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与“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