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部引路 协会服务 群众致富
支部引路 协会服务 群众致富
**社区位于**县城南面,辖12个居民小组,共有1070户,总人口3223人,设党支部1个,在册党员30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社区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支部+协会+养殖户”的路子,庭院龟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由2008年的7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20多户。如今,在支部与协会党员户示范带动下,庭院龟鳖经济已经成为**镇比较有影响力、规模比较大的特色经济主打品牌,“**菜龟”享誉区内外,成为该镇响铛铛的招牌。
支部引路,带动社区养殖业起步
近年来,**社区群众缺乏增收致富的门路,原因在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为此,社区党支部立足市场,以养殖业为依托,成立了**社区庭院龟鳖养殖协会,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养殖户的模式,推动了社区龟鳖养殖业的发展,打开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为带动社区庭院经济发展,壮大社区党员队伍,社区党支部通过开展“双培双带”(“双培”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双带”即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再把自己的致富理念、致富技术、致富门路传授给群众。通过开展党员致富能手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为群众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走出了一条“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共同致
“千家万户养龟鳖,万户千家齐致富”,**社区党支部积极从身边挖掘典型,宣传典型,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案例教育鼓舞群众。协会会长、庭院龟鳖养殖领路人陈奇通过多年的打拼,建立起年存池上万只,产值逾1500万元的龟鳖养殖场。他的创业成功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推崇。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社区党支部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讨论活动,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组织创造的条件,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从而使他们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感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初,陈奇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社区党支部党员也纷纷加入了养殖协会。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协会党员致富能手开展“典型帮扶”活动,无偿为社区群众传授养殖技术、解答发展难题等,使社区群众的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目标,进取有了决心,社区庭院龟鳖养殖户也由2008年的70多户发展到120多户,总产值约3000多万元。**社区党支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群众信任和依赖的党支部。
第二篇:支部“强、帮带”,群众致富快
支部“强、帮、带” 群众致富快
——XX着力于党建与扶贫工作双抓双促进
XX瑶族自治县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过程中,加强党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积极探索“强、帮、带”党建扶贫模式,有力的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
一、以“三强”为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
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够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按照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靶向疗法”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强班子。为解决村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采取“两推一选”方式,着力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目前,全县115个村(居)班子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9%,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4%,127名村支书、主任的平均年龄从上一届的48岁下降到44.3岁,其中有47名村支书、主任为经济能人。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了27名大学生到村“两委”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职务,提高了村班子的战斗力。二是强队伍。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强素质工程。在坚持抓好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选送村干部到党校、职校学习等方式,搞好村干部、农村党员 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今年,各级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13期,对全县5000多农村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致富技能培训。三是强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机制,帮助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运作的规章制度,推行了党员群众“提”事、村党支部“理”事、党员大会“议”事、公开承诺“办”事、党员群众“评”事的“双向定责五步工作法”,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积极探索实践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目前,全县已成立17个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小组),以“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挥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帮扶单位采取扶持兴办集体项目、入股电站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今明两年即可解决68个贫困村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问题。
二、以“三帮”为载体,建立党建帮扶机制,着力提高可持续扶贫开发的能力
整合资源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三级联动”工作模式,增强扶贫开发的推动力。一是机关支部帮农村支部。进一步深化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77个省市县机关党支部分别与68个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发挥机关党支部的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村建好班子,建好队
伍,建好机制,建好产业,建好阵地,解决贫困村无人办事、无钱办事、无址办事、无规则办事等问题。二是支部帮贫困户。要求机关党支部认真开展送党课、送温暖、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等“五送”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的“走贫困村、访贫困户”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到贫困户家中访民情、送温暖、商农事、解民困。村党支部和专业协会党支部每年为贫困户举办不少于四次的技能培训,结合贫困户的生产实际和就业愿望,采取远程教育辅助学、专家教授辅导学、外出参观现场学等方式,为贫困户在家创业脱贫、外出就业致富创造条件。三是党员帮贫困户。3450名省市县各级机关党员与9522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机关党员文化素质较高、见识较广、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每年到贫困村开展“三送”即送知识、送生产物资、送销路活动不少于4次,解决贫困户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生产物资缺乏、农产品无销路等实际问题。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帮扶传帮带、致富看我行”活动,组织农村党员中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懂技术、热心致富事业的党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帮技能、帮物资、帮信息,帮劳工,与贫困户之间实现“四个共享”,即知识共享、技术共享、劳力共享、效益共享,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到目前为止,各级党组织已筹集物资1000多万元,为贫困村办实事好事2300多件。
三、以“三带”为平台,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自主性
目前,全县9300多名党员中,有5400多为农村党员。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县注重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即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带”作用,以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充分挖掘农村在岗党员(村、社干部)的“三带”能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通过加强本地培训、组织外地培训、鼓励学历培训,着力提高村、社干部在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管理、农业发展、农经管理、农村适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特别是培养基层干部党员要有“地处边远思想观念不落后,条件艰苦工作标准不降低”的品质。县委、各镇乡党委还加强村、社干部的任期考核,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优先录用为公务员。目前已有一名村支部书记公开选拔进入镇班子,一名考入公务员队伍。二是积极搭建农村无职党员“三带”平台。针对农村无职党员任务不明、职责不清、评议无据、作用发挥较难的问题,采取组织设岗、党员“选岗”、群众评岗的方式对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党员的年龄、特长等,设置村务监督岗、政策宣传岗、科技示范岗、产品销售岗等岗位,目前80%以上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激发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三是着力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三带”意识。全县农村流动党员占农村党员的1/4,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800余人,我县在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外出务工党员发挥致富信息来源广、脱贫能力相对强、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优势,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第三篇: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忙
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忙
盐都区楼王镇渔网窗纱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支部一班人围绕做大做强渔网窗纱优势产业,带领全镇农民放手大胆发展渔网窗纱产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支部引领富民、以党员干部带动富民、以特色产业支撑富民的新路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
楼王镇渔网窗纱协会现有会员企业33家,拥有织机720台,拉丝机48台,固定资产4500万元。协会在培植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利用现有住房、闲臵队房校舍作车间机房,大力发展渔网窗纱产业,扩大企业规模,培植产业特色。目前,全镇17个村居家家有渔网窗纱企业,特别是在跃马公路沿线,渔网窗纱企业更是一家挨一家,厂房相邻,机声相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渔网窗纱协会以党支部为核心,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通过“双培双带”培养成为企业协会的后备人才,增强企业活力;仁和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彬、汉张村党总支书记俞文京带头新办渔网窗纱企业,为外来农民发展撑腰,为全村渔网窗纱产业发展掌舵;同时发挥支部组织作用,带领全镇人民走上了一条特色致富的道路,为楼王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渔网窗纱总量急剧扩张,专业组织能力增强。全镇渔网窗纱企业已由1个村扩张到17个村居,挡车能手发展到近千名,蟹袋加工队伍扩大到千余人。外来妇女在集镇一边带小孩读书,一边加工蟹袋的就有近百人。与此同时,协会配齐了主席、会计、保管、监督员等,支部配齐了支委、小组长,支部领导专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渔网窗纱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壮了专业队伍,提高了专业技能。近两年,群众除直接投资700多万元购臵织机等设备外,相关厂房、辅助设备、运输及流动资金投入达900万元,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专业技术人员从无到有,目前有大专生12名,高中生128名。
三是渔网窗纱产业链条变粗拉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年产窗纱约6000万米,发放工人工资115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加工蟹袋1.2亿只,约占全国蟹袋总量的80%,每只加工费5-6分钱,仅此两项,全镇农民人均净增收入达406元。
四是渔网窗纱产业的兴起,促进了财政增收。我镇渔网窗纱企业,小户每台织机纳税400元,大户每台纳税千余元。1-6月份,全镇渔网窗纱行业已入库税收64万元,同比增长34 %,今年可净增加财政收入100多万元。
目前,协会党支部正积极创树“蟹袋之乡”品牌,着力把渔网窗纱协会支部建设成为全区先进党支部。相信,该镇协会定会沿着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通过两至三年努力,力争实现“1234”目标,即渔网窗纱织机超1千台,财政增收2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农民增收4000万元,尽快把渔网窗纱协会支部建设成为全市首批“四强”党支部,把仁和建设成为全省渔网窗纱第一村,把楼王建设成为全国蟹袋加工第一镇。
盐都区楼王镇党委
2009年7月15日
第四篇:党课讲稿:支部引领合作社 群众致富奔小康
党课讲稿
支部引领合作社
群众致富奔小康
——乡村振兴**村农业合作社模式
赵德胜
按照主题教育工作的统一安排,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乡村振兴工作,如何破解“支部引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这一难题,借鉴我们仲山镇的整体形势和仲山东村(简称仲东村)的发展状况,希望能给镇村今后的发展建设一些有益启发。
仲山镇是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做了一些探索,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后,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规划,积极争取政策,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有序推进抓好落实,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仲东模式。
一、捋清思路,培植新型集体农业,破解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
镇情:仲山镇位于嘉祥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80.21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7.3万亩。辖36个行政村,23187户,686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4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9户1430人。下辖58个党支部,党员1633人,群众经收入单一,基本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2018年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4772元,比2017年增加1070元。
仲山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农业改革,发展特色农业。金青农业“猕猴桃”产品被评定为绿色食品;完成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面积1.1万亩。各村分别成立了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并选举出理事会、监事会等首届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共流转土地1.6万余亩;对16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扩大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新模式,整合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探索出一条基层党组织发挥致富堡垒作用的新模式,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新培植仲山东村现代农业合作社,北李楼村管葡萄园托管等模式,实现党支部引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仲东村村情:仲东村位于仲山镇政府驻地,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56户,2163人,贫困户22户52人,低保户17户24人。总耕地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基本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该村村班子健全,支部委员会3人,村民委员会3人,全村共有党员55人。2018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二、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少整体发展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开篇、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目前,仲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牵头部门不明确、责任分工不具体的问题。
2、农业产业业态不高。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传统农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结构不合理,谷物等传统作物面积占比较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不到10%,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主要形式仍停留在餐饮、观光、采摘等传统项目上,缺乏高端引领,没有形成区域化、品牌效益。
3、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产品与农村贷款对象信息不对称;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基础设施欠账大,低产田土地不平整、路网不够畅通、灌溉渠系不完整、生产道路硬化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4、持续增收乏力。仲山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部分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主动性,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强,存在返贫风险,农业经营收入难以快速增长。
5、村集体发展基础较弱。村干部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村干部待遇,但依然吸引力不强,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仲山镇50岁以上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占57.9%,村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6人、占16.7%,大专以下学历的30人、占83.3%,知识水平急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大量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村干部缺乏发展思路和发展动力。
6、乡风文明程度不高。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婚丧嫁娶、索要高昂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还很突出,影响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虽然各村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但是发挥作用不好。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选准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推进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方向,目标引领未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1、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紧抓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全面提升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按照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形成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2、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突出特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金青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抓好用活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机遇,加快建设仲山东村农业示范园、狼山沙窝西瓜、胡契山苹果、赵山岭粉条、西陶官屯地瓜等品牌。二是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改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条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项目重点水利工程,深化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技术基础。
4、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提升工程,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孝亲敬老好儿女”等优秀典型评选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村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和健身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5、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组织振兴为抓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力。推动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队,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帮增收的作用,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二是加快完善村民自治。做好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探索加强基层协商的方法路径,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强化村民监督权、决策权,保护农民群众利益。
6、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是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收入水平和“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建立扶贫台账,适时帮扶、即时清零。二是聚焦贫困集中发力。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放大金融扶贫政策效应,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三是做好政策保障,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把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三、典型引领,发展仲山东村农业合作社模式。
(一)模式口号
支部引领合作社;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模式运行方式
党支部引领,筹建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进行企业化管理;集约土地,为合作社提供资源平台;推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济作物”运行模式;三种方式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基础设施入股;农户“最低保障租金+股份分红”受益。
(三)模式优势
便于大型机械耕作;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适合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仲山镇仲山东村土地合作社项目。
2、项目背景: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项目立项必要性:仲东村土地70%已被地贩子租给外地农户,剩余30%的村民种粮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集体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等不良现象。
4、项目建设优势条件:项目位于仲山镇驻地,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成方连片,适宜现代化农业发展。
5、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处于仲山镇仲山东村,村党支部拟依托村南约1000亩土地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地入股、村集体以原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扶持入股、投资方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依照土地现状进行整合、改良,投资、管理,逐步达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面积,便于大型机械耕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推行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可作为农业科研院所及良种经营企业的良种繁育基地。
土地整合后可增加耕地约100余亩,所增加耕地权益归村集体所有,是长久性、保障性的村集体收入来源。
合作社的股份由土地股、基础设施股、投资股三部分组成。
土地股以实际种植面积核定总股份,每亩为一股,实际种植面积亩数减去村民的亩数剩余的为被整合出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合作社保证依据目前地类、地租价格,给土地股850元(自留地、腰路南地、腰路北地、马市路北地)、650元(马市路地、张家林地、豆河方地、集体土地)的最低保障收益。
基础设施股为现有的路、沟、渠、站、井、电等基础设施以50股的股份加入合作社。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提升、产权归村集体,确保为合作社提供基础性服务保障。
投资股为生产成本投资、经济作物项目投资,以投资1000元为一股。为增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投资股尽可能由村两委成员、合作社成员、村民股东出资,支部书记、理事长兜底。
所争取上级基础建设项目产权归村集体,以股份的形式或有偿使用的形式服务于合作社。
6、项目计划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县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其它资金200万元。
7、项目投资概算:利用机械将土地整平、整合,将排水沟进行修复,计划投资约20万元;农业排灌站1个进行整修,新建水泥渠1500米,计划投资6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2000米,计划投资80万元:打深水井2眼,铺设供水管道3000米。计划投资60万元;合作购置农业机械计划投资50万元;合作建设大棚计划投资30万元;合作建设冷库计划投资200万元。
(五)预期成效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2020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以股份形式量化到经济组织成员,股东每亩可增加收益100元,集体收入年增收10万元。
2、社会效益:合作社项目可以使村里土地更高的体现价值、可创造农村剩余劳力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随着项目的开发和挖掘,也将带动、发展种植能手的合作经营机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差别。
发展变化是一天一天干出来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模范带头,勤恳敬业,还要有“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态度,同样是干事创业,抓紧和抓不紧大不一样,就像有的人在跑、有的人在走、有的人在睡,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的“人去无痕、雁过无声”。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每一名党员干部踏实干事的时间,它能够让我们为基层镇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能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大有作为。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
第五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教育局机关支部事迹材料
在铁锋区教育局机关支部里集合着26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这个集体里认真负责地行使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支部里的每一名党员和其他的共产党员一样,靠自己的勤劳工作,默默奉献,赢得了铁知区教育系统群众的好评。几年来,教育局机关支部始终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创了铁锋教育的新局面。教育局先后被授予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第26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纠风工作先进单位,市三育人先进单位,市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多次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局机关支部多年来始终坚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一是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好支委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上好党课。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大讨论活动和两个条例的学习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党员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评议党员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向先进人物学习,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支部坚持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如党的十六大等重要会议,学习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事迹,为党员教育创造各种学习的途径。
四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树立自身的先进典型。为充分发挥“两个作用”,进一步学习曲风琴、卢海燕等党员的先进事迹,组织党员参加、观看“优秀党员”报告团的展播,通过党员认识党的事迹展播进一步增强机关全体党员对党的认识,同进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开展主题教育,树立党员形象
教育局机关支部的每一名党员都能直面不足,自加压力,提高自身素质,使教育局的工作来断向前迈近;另一方面为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局机关支部先后开展了“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共产党员佩戴徽章上岗活动;万名党员进社区、共产党员六在前活动;党员就是旗帜活动和“三清四新”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展示了机关支部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一是开展向先进典型和模范任务学习活动。支部在活动中向二十九中党支部看齐;党员向曲凤琴学习,大力弘扬董开封精神。通过大力宣传身边典型人物,以身边的模范人物激励和带动全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召开了由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参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先,外塑形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大力宣传学校各级领导的先进事迹,通过策划,二十九中校长、南浦小学校长、东方红小学校长先后多次在媒体亮相,收到了预期效果。另外,区“十佳公仆”市级劳模等政治荣誉我们也向名校长倾斜,以强化影响面,今年,东方红小学校长闫丽丽被评为第26届劳动模范。其次,内强素质: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强化领导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成立了校长联谊会,将每月16日上午做为法定例会日,供大家交流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目的。再次,加强培训:一是提高理论水平;二是要提高实践能力。二月末我们聘请了市委党校陶淑萍教授为全区各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领导科学”专题讲座,以此使各级领导提高自身素质,找准各自位置。并于4月派出了八名校长赴南方考察学习,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向全国名校靠拢,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在清明节前夕,机关支部组织了系统党员和机关干部到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观看了革命先烈事迹展。通过这次活动,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表现在危难时刻对得与失、生与死等大方向的抉择上,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对奉献与索取、吃苦与享乐的抉择上。在烈士陵园机关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将“一帮一”扶贫工作扩展到各支部,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帮困对象,为了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为了解除贫困生家长的后顾之忧,教育局领导在新学期开学初就向全体机关干部发出了资助贫困生的号召,机关每位成员都要帮助一名特困生,与所帮扶的学生建立起长期联系,对那些贫困学子不仅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更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对学生家中的困难也要协助解决。号召一提出立刻得到全体机关干部的一致响应,全体机关干部马上深入各校“找”孩子,他们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为孩子买了教辅资料、笔记本、文具盒、书包等学习用品。捧着这些做梦都想要的学习用品,孩子们个个热泪盈眶,有的孩子竟给帮助他们的叔叔阿姨跪下,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看到此情此景我们这些机关干部也流下了热泪。另外机关全体党员还向天齐小学特困生资助人民币700元。教育党委书记、局长郭美荣同志还将自家的价值3千多元钱的手风琴无偿捐给了炮台小学。机关支部还组织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手拉手的对接仪式,条件好的学校向条件一般的学校捐赠了物品。
俗话说“扶贫先扶智”,造成贫困生家庭贫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家长没有正式工作,有的学生家长身患残疾,他们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这是一个社会大问题,机关党员要发挥信息灵、联系广的优势,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找出路。有的党员干部跑妇联,为家长联系家政服务,有的跑劳动局,联系劳务输出等事宜。
四是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六在前”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我区农村中小学比例较大,占总数的40.4%,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加之地域偏远,经费严重短缺,故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较差。以往虽然采取了毕业生服务期制,城市教师支边等措施,但效果不尽人意。针对这一现状,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支教助学方案”。党员教师主动义务送课下乡,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农村教师,除送课到校外,还给予必要的物质资助,并且每月回访一次被支教单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组织党员参加全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及责任感和使命感,解决脱离群众、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抓工作、干实事、谋发展上来。
六是结合《义务教育法》宣传月开展活动。3月份是全市《义务教育法》宣传月,党员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做到“三清四新”。
七是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位机关干部确定一所学校作为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党性修养;每位机关干部要为基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位机关干部要确定一个调研课题;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每人对所负责的工作在上级考核中要达到一流水平。通过调研了解到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中小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地的群众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区教育局经请示区政府批准,进一步优化了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中心校的资源配置。2005年3月1日,将铁锋镇向阳小学撤并到曙光小学,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小学进城读书。满足了城乡结合部家长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八是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教育局与北局宅办事处的北八里社区是共建单位。教育局局长郭美同志亲自深入社区了解情况,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当了解有部分社区居民还很贫困,教育局机关的所有党员再一次的伸出了援助之手,每个党员向北八里社区的贫困居民捐款40元,共1100元。另外教育局又责成八里社区所处的学校——新地号小学经常深入社区,为社区义务服务。
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服务了人民群众,促进了各项工作的目标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现在铁锋区教育局机关支部把落脚点放在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全区教职工、服务全区中小学生、家长这个根本点上,正以全新的面貌向更高的目标迈近。
文章出处:【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align='center'>color='r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