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GBTI权利与法律变革”学术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LGBTI权利与法律变革”学术研讨会
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LGBTI权利与法律变革”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27日-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开普敦大学、比勒托尼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中外十余位学者与会,旨在通过对LGBTI社群变迁的时代背景以及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推动学术界在该研究领域的交流发展,共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LGBTI权利保障的法治价值、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LGBTI群体的出现以及权利保护,向现代法治提出了新问题,考验着法治文明与精神,同时也考验着传统法律体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我们需要从人的尊严、宽容的哲学与宪法视角,捍卫人的尊严与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价值。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基于上述问题意识与背景,也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学者之间坦诚的学术交流,有助于增进学术共识,推进法治与人权的发展。在现代宪法学的视野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构成法治社会的理性与道德基础。我们要对包括LGBTI权利在内的人权价值体系进行重新思考,捍卫人的尊严性,努力建构不断完善的人权保障体系和人权文化。
本次会议共分为六个研讨单元。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业歧视,也需要配套的政策规定予以支持,并在法律层面进行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熊丙万助理教授主题为“情感依赖与社会福利分配;为同性恋作一次辩护”,他认为独特的情感依赖既是个人人格完整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社会福利。国家立法认可异性婚姻,却禁止同性恋者之间的法律结合,严重阻碍了后者发展和享受这一基本社会福利的可能性。
第二篇: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学术研讨会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作者:匿名 日期:2016-04-28 10:28:58 浏览:445
2016年4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学术研讨会,就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深入研讨、交流意见。来自全国人大、教育部、法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全国40多家机关、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湛中乐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教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罗豪才教授先后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拨冗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研讨会共分两个主题报告单元和四个研讨单元,在持续一天的会期中,与会嘉宾紧紧围绕“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时有争鸣,亦不乏共鸣。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时代背景下,研讨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很有必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背景下,应当从多视角审视学生权利,重新认识和定位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劳凯声认为,教育移民、异地高考、择校、在家上学等教育现象表明,教育开始从公民的义务向公民的权利转化。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教育要求,慎用禁止的刚性调节手段,积极推进建立更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的教育制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认为,对高校学生权利的确认和保护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共同努力。国家通过对教育教学条件的保障和对学生身份的保护,为学生创造了较为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但国家立法中相关规定较少,与之相比,各高校章程对学生权利的规定有了突破和细化。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立法与司法上确认和保障学生权利是实现教育法治的重要内容。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鹏认为,我国保障学生权利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些缺失,学生法尚未纳入明确的立法议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学校的学生间差异巨大,为实现教育法治化,对其应该进行类型化的研究,实施类型化的救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也认为,学生权利包括多种权利类型,不同权利的救济路径不同,应当区分开。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赵大光认为,公立大学的基本权力来源是法律法规授权,其行为性质应属于公权力,发生的争议也应按照公法争议来调整。教育权利作为基本权利,应当受到司法的保障。高等学校的教育自主权应当得到尊重和控制。但大学不仅要自律,还要他律,司法的介入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与会学者认为,《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应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应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不仅关注法律规定的平等,而且更关注形式平等的法律在适用过程中能否实现事实平等。当前,程序平等在平等受教育权中受到忽视,加强教育法律的行政可诉性是受教育权走向实际平等的关键。受教育权要求国家通过适当的组织和程序来保证其落实。同时要求学校采取措施防范隐患,保障学生的校园安全,努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友好的学校氛围。
与会学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多中心的公共治理的兴起,高校学生管理应当法治化,走出“国家—控制”法范式困境,实现“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行政机构与其他自治组织并存”和“强制性行政与非强制性行政并重”的多元管理方式。现代大学治理在二十世纪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学生组织为代表的学生力量开始参与大学内部治理。大学必须以学生为基础,推动学生参与大学民主治理已成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平衡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关系需要高校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及程序正当原则,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法律体系,建立高校管理的正当程序,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途径。
与会学者认为,通过程序规范高校处分学生行为,既是高校学生权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完善法律规定内容、促进法律意识提高、建立法律监督体系、健全法律救济机制,让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回归合理状态,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所需。法律对教育体罚不应一概否定,而应将在教育中起到积极功效的适当体罚纳入教师惩戒的法律行为中,明确其实施教育原则和法律原则;对过当体罚不仅要建立法律预防机制,更要实施惩处的责任追究制度。
与会学者认为,作为大学“宪法”,大学章程对保障学生权利、实现依法治校大有助益。在法治国背景下,既应尊重大学基于学术规律的客观性而作出决策的自主性,又应保障大学生权利以推行法治价值,从而确立有限学术遵从的司法审查立场。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治理,除司法审查外,还应当建立一种回归知识理性的学术评审规范。合法性框架下的高校校规与国家立法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规基于学术自治的法约束松绑,二是国家立法的框架保障功能。法院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并参考高等学校正式公布的、不违反上位法规定的校纪校规,审查、判断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学生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权利的实现须仰赖国家和学校的法治保障。经过近六十场报告和评议,学生权利及其法律保障中的诸多重要议题均得到一定的阐述和讨论。本次研讨会相关论文和讨论将以适当的形式对外发布,以便让更多的学界和实务界同仁予以关注,更好地实现和保障我国学生的权利。
第三篇:人大法学院尤讲师应邀参加“明清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尤讲师应邀参加“明清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应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之邀,尤陈俊讲师赴宁参加12月10-12日在该院举行的“明清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期三天,汇聚了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的近50位优秀学者。尤陈俊讲师在研讨会分组报告中做了“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问题”的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此外,尤讲师还担任其中一场分组报告的主持人,并在另一场分组报告中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吴海杰(Michael Hoi Kit Ng)客席副教授的报告评议人,以及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担任杜克大学历史系欧中坦(Jonathan K.Ocko)教授的报告评议人。
12月17-18日,尤讲师应邀前往厦门大学法学院参加“中国法律史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了本次会议的20余位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台湾“中央研究院”、辅仁大学、政治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尤陈俊讲师在研讨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在互动环节,尤陈俊讲师一一对其他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第四篇:“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成功举办
3月13日,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淀区法院等实务部门,中国法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企业代表和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陈副司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张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教授分别致辞。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教授主持开幕式。
国家食药总局司长首先强调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食药监管部门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也面对着更多的新机遇。有关部门应当把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加强监管质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张旭东副主任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角度提出,“互联网+”为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提供了技术与科学上强有力的保证,应当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管理来促进行业规范更好、更科学的发展。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院长在发言中提出,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发挥互联网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形式,制定更加有效、切合实际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办法是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互联网+”网络食品监管问题需要用社会共治理念来解决。
会议主题演讲环节,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食监二司刘洪彬处长表示,目前食品安全法明确对于网络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针对互联网食品实行更有效的监管。社会共治需要各方贡献力量,政府制订规则,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建设以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O2O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会者建言O2O平台应对线下商家的监管提供新路径,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对线下餐厅的监督管理,协助解决无证、无照、不合规商户的监管问题,能够及时收集到线下商家的身份证、联系方式等信息,为政府部门监管起到数据库的作用,真正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作用。
页 共 3 页
第五篇:“港澳基本法实施中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举行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港澳基本法实施中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举行
12月14日,由中国人民法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主办的“港澳基本法实施中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特区政府、澳门法治研究会、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和机构的四十余名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共同探讨港澳基本法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林主任分别致辞。在致辞中,韩院长首先对参与此次会议的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本年港澳基本法研讨会扩大了研讨范围,我们特别邀请了很多来自澳门和学术界的学者,这对不断提高研讨会研讨水平,促进学术界交流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就港澳基本法研究以及实施的重要性作了阐述。林峰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港澳共同研究基本法的必要性和“一国两制”理念在港澳两国实施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差异化现象。
研讨会共分为四个单元,主要围绕“刚果(金)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横琴岛租借决定”、“港澳基本法实施中的其他问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下午6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教授主持了会议闭幕式。他指出,此次研讨会充分反映了港澳基本法在实施中的问题以及进展情况,与会专家和学者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对港澳基本法实施的建议,研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希望今后有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研讨中来,为更好的实现“一国两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