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时间:2019-05-15 07:4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第一篇: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2013年10月29日 16:25 来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第4期 作者:王丽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32

摘 要: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江苏农村人口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社会学分析,发现江苏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发展问题,并提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促进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等解决思路。

关键词:农村人口,结构特征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苏农村常住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人口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人口结构的变化易对人口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由此产生各种人口问题。虽然人口具有开放性,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可以通过人口迁移流动进行调节,但是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这种调节途径往往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深入分析江苏农村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把握农村人口发展背景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一、江苏农村人口规模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农村人口总量从“一普”时的3210.48万人,达到“四普”时的5258.83万人的高峰,之后开始减少,到“六普”时仅为3128.95万人。江苏农村人口的比重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断下降。2010年江苏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39.8%,1982年“三普”时比重为84.2%,下降了44.4个百分点。在自然生育率下降及人口净迁出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常住人口规模缩小,并引起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二、江苏农村人口的结构特征

人口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也是进行人口预测和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根据人口自身的自然特征,可以从性别、年龄等方面对人口的构成进行研究。从人口的社会性,可以研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及就业分布。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如下。

(一)农村总人口性别比继续下降

“六普”时,江苏农村男性常住人口1554.61万人,女性常住人口1574.34万人,农村常住人口性别比为98.75,女多男少,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出主要以男性为主,导致常住人口性别比偏低。

从表1可见,自“三普”以来,农村人口的性别比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六普”时农村人口性别比与“三普”相比下降了3.36个百分点;同期的全省人口及城镇人口的性别比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分别下降了1.87和7.19个百分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人口性别比的变动趋势趋于一致。

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上,江苏农村人口值一直超出普遍认为的103-107的合理区间。2010年江苏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从1982年“三普”时107.80上升到117.84,提高了10.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值,如表2所示。

“三普”以来,农村总人口的性别比一直低于江苏总人口及城镇人口的性别比。与此相反,农村人口的出生性别比要高于江苏总人口和城镇人口。1982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江苏城乡相差0.87个百分点,2000年相差达到5.08个百分点,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相差3.09个百分点。

(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1.农村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的一个显著趋势。江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江苏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慢于全省。按照通行的人口老龄化判断标准,“三普”时农村0-14岁人口的比重在30.2%,接近临界值3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仍在临界值7%以下,说明此时农村人口的年龄类型为成年型。十年后即到了“四普”时,0-14岁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为24.8%,65岁及以上的农村人口比重上升到7.0%,农村人口开始进入老年型。“五普”、“六普”时,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重,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6.6个百分点。在江苏农村地区每百人中有13.6个老年人。

2.农村人口抚养比下降。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抚养比也发生了变化。随着0-14岁农村人口总量和比重的下降,江苏农村地区的少年儿童抚养比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三普”时少年儿童抚养比高达47%,“五普”时下降到31.1%,“六普”进一步下降,只有19.5%,比“三普”时下降了27.5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六普”时达到18.8%,只比少年儿童抚养比低0.7个百分点;相比“三普”时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受少年儿童抚养比大幅下降的影响,总抚养比从“三普”时55.7%下降到“六普”时的38.3%,幅度高达17.3%,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减轻。

3.未来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因为人口具有延续性,当前人口构成是前面人口变迁的结果,也关系到未来人口的变迁。可以通过人口年龄金字塔直观的观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并预测今后的老龄化程度。

图1显示了“三普”和“六普”江苏农村人口的分性别年龄金字塔的对比,深色部分为“六普”人口年龄金字塔,浅色部分为“三普”人口年龄金字塔。从对比图可以看出,从“三普”到“六普”的近30年中,农村人口的低年龄组不断变窄,高年龄组不断变宽,反映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三普”时,低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金字塔呈“下宽上尖”;到“六普”时,高年龄组的比重明显变大,而低年龄组的收缩非常明显,塔形呈现“下窄上宽”。

(三)江苏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1.农村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六普”时,江苏农村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年,虽然少于江苏全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但是从纵向比,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2000年“五普”时,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2年,十年中提高了0.7年。

从“五普”到“六普”,除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下降外,其余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人口比重提高明显。“六普”时,农村人口每10万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2068人,比“五普”时减少1006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2344人,增加504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9690人,增加2399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为2200人,增加1739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756人,增加678人;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为40人,增加38人。

2.江苏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2010年,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9年,城市人口为10.5年,城镇人口为8.9年,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少2.6年,比城镇人口少1年。

2010年“六普”时,每十万人中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比重,而从高中阶段开始,乡村人口比重低于城镇,并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升高,比重相差愈大。研究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是乡村的23.7倍,城镇人口比重是乡村的2.3倍;大学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是乡村的11.5倍,城镇人口比重是乡村的3.4倍;大专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是乡村的5.1倍,城镇人口比重是乡村的2.2倍;高中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是乡村的2.3倍,城镇人口比重是乡村的1.7倍。相反,在小学阶段乡村人口比重是城市人口的2倍、城镇人口的1.3倍;在初中阶段乡村人口比重是城市人口的1.3倍、城镇人口的1.0倍。

3.江苏省内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呈现区域性差异。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距非常明显,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同样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差距。苏南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苏中为7.7年,苏北为7.6年,苏南地区高于苏中、苏北地区。

苏南每十万人中研究生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是苏中、苏北的9.9倍和13.6倍;大学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是苏中、苏北的4.2倍和8.4倍;大专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是苏中、苏北的2.3倍和3.2倍;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是苏中、苏北的1.4倍和1.7倍;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是苏中、苏北的1.1倍和1.04倍。在小学受教育程度上,苏中地区最多,每十万人中有37362人,苏北次之,有31626人,苏南最少,有28784人。

(四)江苏农村常住人口就业人数减少

伴随常住人口规模的缩小,农村1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和农村就业人数均大幅减少。“六普”时农村16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650.91万人,“五普”时为3256.9万人,减少了606万人;根据普查长表推算,“六普”时就业人口约为2005万人,“五普”时就业人口约为2708万人,减少了700万左右的就业人数;就业人口的比重也从“五普”时的83.2%下降为75.7%,下降幅度达7.5个百分点。

1.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呈现“二一三”格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逐渐转移出来,流向非农产业,农村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五普”与“六普”的行业构成比较可以发现,农村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考虑到“六普”时采用新的行业划分,为了方便对比,我们按照主要指标和口径一致两个标准选取行业就业比重进行比较。

2010年,农村人口在农林牧渔业中的就业比重为39.1%,比2000年下降了32.3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就业中,主要是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2010年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32.1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生产方式进步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与此同时,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为31.4%,提高了16.6个百分点,建筑业就业人口比重为9.7%,提高了5.2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行业。由于指标的不可比,我们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来比较服务业的情况。2010年,第三产业涉及的全部行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9.3%,比2000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农村就业结构已从“一二三”格局转变为“二一三”格局,标志着农村工业化阶段性的转变。

2.就业人口的职业非农化倾向明显。农村人口的职业分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职业比重下降较大,农村新兴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从职业中类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重下降幅度最大,2000年时高达71.4%,而2010年下降到39.1%,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职业中。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职业是种植业生产人员,比重下降幅度达到31.8%,从事种植业的人口总数减少最明显。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比重提高,从2000年的19.3%上升到39.3%,幅度高达20%。这主要是农村新建的制造业行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从而实现了转移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职业分布从而发生改变。农村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比重也有所提高,从5.0%上升到15.7%,幅度为10.7%。商业服务业人员中购销人员比重从2.9%上升到8.8%、餐饮服务人员从0.6%上升到1.9%。这是农村人口非农就业的另一阵地。

三、江苏农村人口结构问题及解决思路

人口结构变化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江苏农村人口发展所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亚于总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更加需要关注;三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仍需提高,制约了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升级;四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尚未发掘,人口就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着眼,通过各种经济、社会政策措施来实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促进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

江苏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道路、网络的覆盖网建设密度高,有效连接了城乡的交通信息网络。但各种服务和保障机制的完善仍有待时日,农村的社会保障虽覆盖率达标,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差距甚大。而这些基本生活服务如果不能实现城乡接轨、缩小差距的话,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就会受到极大制约。

(二)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逆的阶段,农村的发展一方面基于对农村建设的重新定位和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要依靠城镇化的带动。伴随城镇化的进程,打破农村相对封闭的状态,逐渐实现城乡观念的融合,并促进资源按照效率最大化原则在城乡间流通,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力推动农民的市民化转变,增加农民接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度,实现农民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

(三)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职业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水平

农村地区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农村发展。江苏应在财政支持力度上下功夫,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更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高中及中专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加强农村及城镇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江苏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4]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江苏省第三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M].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

第二篇:江苏海岸带特征 -讲稿

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 1)地质概况

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以榴辉岩为代表)、低温高压变质带(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和韧性剪切带。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造山带主体)和灌云—云台大复向斜(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侏罗纪沉积)。三叠系—侏罗系见于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

: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

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

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另外,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南北长达200 km,东西宽90 km,海区水深可达25 m,海域水深在0-40米,以弶港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江苏海岸平原为基岩港湾点缀的冲积-海积海岸平原,地貌框架为“一山两洲夹两原”。“一山”指北部海州湾沂蒙山地余脉云台山;“两洲”指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原”指北部海州湾海积平原和中部盐城海积平原,由此构成江苏海岸带的地貌框架。北部绣针河与灌河之间为海州湾海积平原,灌河与射阳河之间为废黄河三角洲,射阳河与北凌河之间为盐城海积平原,北凌河与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江苏海积平原宽阔,西起盐城市的龙岗至阜宁白沙一线,东抵现代海岸,东西宽约50km。近海海底划分为海州湾、黄河水下三角洲、辐射状沙洲和长江水下三角洲四个地貌区。海州湾海底地貌区位于海州湾东南部和连云港以东的部分海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水下浅滩、海底残留沙平原和古河道二种。黄河水下三角洲位于新洋港口以北至北纬的海域,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废黄河口沉溺二角港、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和古黄河三角洲等。辐射状沙洲分布在新洋港至遥望港海岸以东,发育在古黄河和古长江三角洲上,是江苏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遥望港日以南岸外为长江水下三角洲地貌区,主要地貌类型有长江北支汊道、现代水下三角洲和古长江二角洲。局地海流受到海底地貌的控制。

3)水文动力

a.潮汐

射阳河口附近海域最大可能潮差最小,约300-350cm,往南逐渐增大,江苏南部沿岸最大可能潮差约500-700cm,外海为400-5O0cm;最大可能潮差最大值在弶港海域一带,如小洋口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700cm。射阳河口往北,最大可能潮差也逐渐增大,在海州湾最大可能潮差为600一650cm。

江苏沿海潮流,南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北受黄海旋转潮波控制,两者在中部弶港一带岸外辐合。沿海潮汐类型,北部沿海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如废黄河口以北为规则半日潮,连云港、小丁港附近海域;靠近无潮点附近沿海为不规则半日潮,主要分布在滨海港、射阳河口海区。无潮点局部海域为不规则日潮,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规则半日潮。全省沿海高潮间隙为7~12小时,闸下平均高潮位1.27~4.61米,平均低潮位-1.67~1.22米。平均潮差2~3米。弶港至小洋口一带为潮差最大区,平均潮差达3.9米以上。小洋口外实测最大潮差达9.28米。

b.波浪

1、全年盛行偏北向浪,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2、最大波高分布特征:3米等值线基本沿海岸及沙洲区外轮廓线分布,离岸约20公里,由海向岸波高迅速减小。

3、平均波高和平均周期年变化不显著。

c.泥沙

1、江苏沿海岸外浅海泥沙含量较高,夏季平均含沙量大于0.1克/升,冬季平均高达0.3克/升。

2、大致以辐射沙脊群为顶点向南北递减。其中灌河口一带多在0.1—0.38克/升之间,废黄河口附近含沙量大增,一般均在0.5克/升以上,在辐射沙洲的内缘区,含沙量剧增,新洋港至王港附近多在1.0-2.5克/升之间,辐射沙洲区南翼近岸水域含沙量比北翼小。小洋口外大多在0.4-1.3克/升,至北坎降至0.3-0.8克/升,吕四附近又降至0.2-0.7克/升,长江口北支也是泥沙含量较大的区域.。

3、海水中较多的泥沙含量,利于潮滩沉积发育,但也易引起沿海闸下港槽的淤积,影响工程效益。

d.风暴潮

1、在江苏沿海,大风增水和天文大潮汛耦合形成风暴潮的概率较大。

2、江苏沿海出现异常高潮位,除极个别极优天文条件下的大潮汛外,主要因台风过境引起,其次是强寒潮南下造成的。台风风向大多自海向陆,增水现象明显。

4)动力作用结果-冲淤状况: 砂质海岸

砂质海岸分布于海州湾北部的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呈弧形。准平原剥蚀面上的风化壳发育,风化碎屑成为海岸带砂质沉积物的丰富来源。该海岸多短小湍急的山地河流,河口及海岸多砂质堆积体。砂质海岸可分为绣针河口-柘枉和柘汪-兴庄河口两个岸段。

绣针河口-柘枉为淤积岸段。近绣针河口沙咀,滩面宽 2~3 千米,混有粉砂淤泥的中砂质浅滩,坡度 0.24%。近岸 300 米内,表层 3 厘米为黄色淤泥质粉砂,质地均匀;下层为灰黑色粉砂淤泥。近岸 330~800 米间为灰黑色粗粉砂细砂夹淤泥。从沿岸平原及浅滩的地层结构、河流沉积物分布及现代动力过程看,该处海岸处于侵蚀型环境.只是由于入海泥沙较多.因而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堆积淤涨。不过近50 年海岸受台风和人为采沙影响,明显受冲,1970 年代匡围的对虾养殖池多被冲毁,今沿岸海堤大多进行了块石干砌护坡,岸线处于微侵蚀或基本稳定状态。

柘枉-兴庄河口为侵蚀岸段。该段岸线平直,走向南北.沿岸有沙坝、浅滩及岸外沙坝等。岸线在逐步后退.海滩、沙坝及岸外浅滩受冲刷。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以及人工采挖海滩使人海泥沙减少。1980 年代以后人工采沙得到了禁止,侵蚀有所减缓,侵蚀速度已控制在 10 米/年以下。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的西墅至烧香河口,海岸岬湾曲折,岸线长 40 千米。基岩海岸的港湾有砂质堆积,如海头湾浴场及墟沟大海湾等,其余均为海蚀悬崖。很少形成和存在滩涂。粉砂淤泥质海岸

粉砂淤泥质海岸是江苏省最主要的海岸类型,岸线长度 884 千米。占全省岸线的 90%以上,又可分为基本稳定、侵蚀与堆积三种类型。

1、基本稳定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为兴庄河口-西墅,长约 32 千米。沿岸为海积平原,入海河流大多经人工开挖改造,流经黄土区,带来细粒沉积。南段为蒿枝港-启东嘴,长约 55 千米。1966 年以前岸线后退较快,后渐缓和。该岸段本质上属侵蚀后退型,因有长江人海泥沙补充,近期岸线基本稳定。

2、侵蚀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有两段,:

北段为烧香河口至射阳河口,长 197 千米。该岸段属废黄河三角洲及其北翼海湾平原海岸,岸线平直,潮间带海滩较窄。1128年黄河夺淮由江苏北部入海,黄河带来大量的细颗粒泥沙,岸段迅速淤长,形成了面积达7160km2的褶扇形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后,三角洲岸段因巨量泥沙供应断绝出现侵蚀岸段。

南段为海门东灶港-蒿枝港(吕四海岸),岸线长 29 千米,为严重侵蚀岸段,其历史演变与长江口的变迁有关。该岸段冲刷后退明显。目前海堤内外最大高差在 3 米左右。滩面没有明显的侵蚀陡坎,潮滩上部的盐蒿滩缺失,潍面主要为粉砂淤泥质物质,滩面上潮水沟发育。目前该岸段的后退已困海堤防护工程的建造而被控制,但堤外海岸的下蚀现象不断加剧。

3、堆积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布于射阳河口-东灶港,长 571 千米。沿岸潮间带浅滩宽 10-13 千米,岸外有一片南北长 200 千米,东西宽 90 千米的辐射沙洲区。据固定断面实测,其平均高潮位线外移速度以辐射沙洲基部蹲门口一带最快,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这和泥沙含量分布的规律相吻合,也主要是因为东海前进潮波和黄海旋转潮波在中部弶港辐聚而成的移动性驻潮波。

二、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经济概况

江苏省的海洋产业相对并不发达,2013年海洋产业总产值49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5.6亿元(5%),第二产业2263.5亿元(46%),第三产业2432.2亿元(49%),海洋生产总值占到江苏沿海地区GDP的8.3%,占整个沿海十一省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9.06%。第一产业:海洋农业(渔业),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等(潮间带比较宽阔,有潮滩)江苏沿海的海水养殖面积193807公顷,占全国沿海地区(2315569公顷)8.37%,有三个主要渔场,长江口渔场、吕四渔场、海州湾渔场(原因:)海水养殖: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第二产业:海洋工业,包括海洋采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制造业等

江苏省的风能发电能力较高,占到了全国沿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16.9%。潮滩广阔,地形平坦,沿海风能资源丰富

第三产业: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旅游业、海洋港运输业、沿海港口业、海洋信息业、海洋保险业

2013年,江苏沿海地区渔港数量128个,占全国沿海地区总量的8.59%,货物吞吐量23908万吨,仅仅高于广西和海南(有上海港,服务区域小),占全国沿海地区的3.16%

江苏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3.16%,港口吞吐量小,港口没有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主要源于江苏海岸主要为淤积海岸,大多数地区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业比重低。.江苏海洋经济应采取如下战略: ①深水大港—港口群带动战略, 港口建设滞后导致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造成江苏海陆产业联系较为薄弱的主要原因。因此江苏应发挥经济大省优势, 加快洋口、大丰、连云等临海深水大港建设。②工业区—城市拉动战略。采取港口工业区拉动,中心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双极核发展战略,使海洋开发—港口工业区拉动—海滨城市发展成为一体的海洋开发战略。

2、江苏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所形成的沿海、沿江、沿边全范围开放格局,使得江苏等沿海地区作为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的独特地位在逐步消失,在与中亚、西亚贸易以及对缅的经贸交流中反而有可能处于后方腹地的区位,原有的开放优势被逐渐冲淡。但同时危机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江苏兼具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两带一路”的独特地理位置,连云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东方桥头堡地位。江苏作为黄金水道入海口又是长江经济带重要一段,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确定则进一步凸显江苏在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区位优势。通过海上交通通道,近可便捷联系东亚、东南亚,远可与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各国实现经贸往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拥有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可实现与中亚、东欧国家的经贸交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与中西部地区进而与东南亚国家打通联系大通道,有助于拓宽对外联系的路径。

近年来,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14 年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9 亿吨,是2009 年的2.4 倍。建成了以连云港港30 万吨级一期、滨海、大丰和洋口港10万吨级、赣榆5 万吨级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我省沿海已初步形成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盐城港和南通港协调发展,3 个中心城市港,12 个港区的总体发展布局。

三、江苏海岸带特色

江苏海岸带具有以下 5个基本特点: 1、93%的岸线为粉砂淤泥质海岸,组成物质颗粒细;

2、沿岸陆地低平;

3、海岸线平直,曲折率 0.47(海岸两端直线距离/海岸总长度);

4、岸外有巨大的辐射沙脊群

5、潮间带宽缓,滩涂资源广阔。(江苏沿海滩涂面积约65.3万hm2的滩涂,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左右,居全国沿海省市第一位。)海岸线平直,曲折率 0.47(海岸两端直线距离/海岸总长度)福建省大陆岸线直线长度535千米,曲线长度3051千米,曲折率达5.6,曲折率却居全国首位。

折线的曲折度为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与直线的距离比值。因海岸线漫长且形态复杂,单纯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折线距离与直线的距离比值来计算,不能真实反映岸线中间部分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反映海岸线内部曲折度的差异性,以提取的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为基准参考,设置一定的重采样距离,岸段间得到一条大陆海岸线的简化线,将其作为此岸段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基线。故海岸线的曲折度的模型演变为:,式中: L 为岸段间的岸线长度;LS为岸段之间的海岸线轮廓基线的长度;i 为研究区内的岸段数量。

辐射沙脊群

范围:北起射阳河口、南至长江口外围,南北长200km,东西宽90km,水深0-30m。大致以弶港为顶点呈 150°扇面向北、东北、东和东南方向辐射状分布。近岸沙脊低潮出露成为沙洲,面积22 470 km2,其中 0 m 线以上面积为 3 782 km2。包括南通 盐城的个县。

动力:潮流动力为主的同时,也存在波浪作用的影响,潮流特征与地形密切相关,以弶港为中心的各条潮汐通道内的辐聚一辐射的往复流是主要动力机制。目前处于动态平衡的调整阶段。突发事件如风暴潮、台风等是辐射沙脊群大规模变迁的主要动力条件,即潮流塑造-风暴破坏-潮流恢复的模型。

演变:辐射沙脊群最主要的物质来源是长江和黄河提供的泥沙,海底侵蚀、地方小河流如淮河、射阳河等也可能是辐射沙脊群物源之一。外缘规模小的沙脊被侵蚀而逐渐萎缩,侵蚀所产生的沙主要向辐射沙脊根部输运,使得辐射沙脊群逐渐淤高,且不断并陆。整个辐射沙脊群有向东、南两个方向迁移的趋势。

潮间带宽缓,滩涂资源广阔

江苏现有滩涂总面积50.01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1/4,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为3.07万公顷、潮间带滩涂面积26.77万公顷、辐射沙脊群区域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7万公顷。

在《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010-2020年这十年间围垦滩涂面积达270万亩,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滩涂围垦共包括21个垦区,其中连云港市4个垦区,围垦面积达14.5万亩;盐城市9个垦区,围垦面积达131万亩;南通市8个垦区,围垦面积达124.5万亩。

1、与山东与河北海岸比较,江苏为什么能够形成如此广阔的粉砂质平原海岸,岸外还发育了辐射沙脊群?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占全省海岸线的80%,还有部分基岩海岸,从胶莱河口的虎头崖向东绕胶东半岛至绣针河口段,除部分河流入海口形成小面积冲积泥滩外,全长2473km,绝大部分属于基岩海岸和山前平原冲击形成的砂质海岸,为海岸线总长80%。

山地海岸:山东的山地海岸起自绣针河口,止于山东北部的虎头崖。这种海岸是在胶辽隆起带这个

构造基础和山东丘陵、鲁南山地这种地形条件下发育的。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近岸水深较 大。现代海岸动力以波浪为主,海岸沉积物多系粗粒物质,海水清澈,岸滩变化较小。

平原海岸:平原海岸的波浪作用不甚明显,海岸的冲淤多赖以河流与潮流的作用。包含莱州湾粉砂淤泥质海岸、迅速淤进的黄河三角洲海岸 河北:以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为主 全省岸线自北向南: 基岩海岸:位于戴河口以北至冀辽界线; 沙质海岸:展布于秦皇岛市戴河口以南至唐山市大清河口一带; 淤泥质海岸:以天津市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分布于唐山市的大清河口以西,至冀津北交界处,南段为沧州市沿海岸线(韩晓庆,2011)。沉积物颗粒由北向南逐渐变细

2、就海岸地貌而言,沿海平原、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是相互联系的,不宜截然割裂来谈,包括图件。

3、江苏平原海岸西部为什么会有一个低洼地(即里下河洼地区)?就海岸地貌的观点,目前划出的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海岸是在怎样的时间尺度上进行的?

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时期,苏北沿海海域在波浪作用下,泥沙作横向运动,逐渐堆积成岸外沙堤。据学者考察和研究,在里下河东侧滨海平原上,发育有五道沙堤。与此同时,长江每年携带4亿吨左右的巨量泥沙,在镇江、扬州之间入海。在江流、海浪的激荡下,长江口岸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条沙嘴,其中北岸沙嘴从扬州向东,经泰州、海安、如皋、如东一线,与里下河东侧的岸外沙堤会合,将广大的里下河腹地封闭成宽阔的泻湖。沉积剖面表明,兴化一带在沼泽相沉积的下面,便是滨海相粉砂层。

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期曾是海岸平原,在古长江、古黄河泥沙填充下形成了陆架堆积体,并在全新世发育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4、江苏海岸的特点是潮控平原型海岸为主,沿岸有大量的潮间带湿地,水下亦发育大面积的浅滩,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战略重在潜在的土地资源,请考虑江苏海岸新生土地的生长点主要应在哪?同样,这是否亦是江苏海洋经济中交通运输业比重小的原因?不过,江苏的修造船业、养殖业是否仍有一定的比重?结合江苏海岸的自然环境特点,未来的路在何方?

答:江苏潮滩广阔,就海岸带侵蚀淤积的情况来看,目前江苏海岸主要淤积的岸段为射阳河口-东灶港,也就是辐射沙脊群海域,其他岸段主要为侵蚀或者基本稳定状态,互花米草的促淤作用使得辐射沙脊群海域淤长速率较快,有形成广阔土地的物质基础。

江苏海洋经济历史悠久,但真正起步是从 1990年代初,江苏提出开发苏东的战略开始的,1995—1999 年,江苏海洋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几乎没有进展,比重甚至出现负增长。2000 年后,江苏开始第三次海洋开发浪潮,这次是以开发滩涂和建设沿海工业园为主。江苏沿海以盐城的大丰为界,以南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以北较高。制约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江苏沿海地区处于经济低谷, 导致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较低, 海陆互动性弱。

港口运输业在江苏海岸带产业区域评价中效益较低,没有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另外,江苏海岸带目前虽已形成以化工、轻工等主导产业,但是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和辐射作用尚欠突出,海洋产业比较薄弱。江苏海洋经济应采取如下战略:①深水大港—港口群带动战略,港口建设滞后导致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造成江苏海陆产业联系较为薄弱的主要原因。因此江苏应发挥经济大省优势, 加快洋口、大丰、连云等临海深水大港建设。②工业区—城市拉动战略。采取港口工业区拉动,中心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双极核发展战略,使海洋开发—港口工业区拉动—海滨城市发展成为一体的海洋开发战略。3.江苏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将重点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装备产业。

5江苏海岸发展中,还需要考虑国家“黄金水道”发展对江苏的重要意义。特再补充。

江苏要依托黄金水道加速转型:长江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沿江地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江苏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先行先导地区。南京港未来将开辟近洋国际航线和台湾航线,发展国际特色物流。未来的南京港将形成以专业物流为特色,分别兼顾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城市物流的航运物流枢纽,江海转运主枢纽港,支撑长江航运物流发展。

第三篇: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首先,价值多元化。其次,富于交融性。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南京文化的特征: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2、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

3、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4、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7、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

应运而生。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说明吴地古典园林有哪些建筑特征

吴地现存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第一,吴地园林大多属官僚巨商私家所有,而北方园林主要是封建帝王的皇家苑囿。例如,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具有这个特征。

第二,吴地园林艺术风格以精巧、雅致、自由、写意取胜,而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宏大、严整、富丽、浓烈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种摹拟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艺术样式。在设计构筑中,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奇美的山水风光。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收到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同时,园林的巧构还表现了园主人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第三,吴地园林中,建筑、假山、水池、花木四要素缺一不可,而其他地区的园林则不一定四者俱备。无锡著名的园林、景点大多围绕太湖展开,如鼋头渚为伸入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五里湖(即蠡湖)畔;而梅园则是依山而建,遥领太湖。

试述连云港、盐城、南通各自的文化特征: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盐城、连云港和南通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连云港文化特征: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2、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连云港有“港城”之称,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求,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凸显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

3、山海文化特色鲜明。连云港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具有神、奇、古、幽的鲜明文化内涵。连云港市在山海文化特色打造上,一方面依托古云台山“海中仙山”的神奇背景,依托《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名著背景,做好“仙山”文章,扬名山之灵气,展名山之文气;另一方面,传承连云港作为海港城市的文化特征,着力发掘“海洋文化”潜力和构建 “海洋文化”形态,展示滨海城市文化的特质和形象。

盐城文化特征:

1、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以“盐”名城,盐文化发达。史载战国、秦汉时淮夷即“煮海为盐”、“穿渠通运”,为渔盐兴旺之地。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充分展示经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2、红色军事文化突出。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铁军文化即其文化内容之一,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市区有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丰白驹建有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碑。

3、湿地水绿文化是为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有誉“湿地之都”、“百河之城”。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旨在“传承海盐文化、打造水绿盐城”,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南通文化特征:

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南通地处江、淮间与江海交汇处,隔江南望上海、苏州,北邻盐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两大区域交合部。2008年之前有海无港,有江无桥,致文化心态呈内陆化趋向。

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试验地”之称。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除“教育之乡”外,还有“建筑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的美誉。

第四篇:新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预测分析

新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预测分析

摘要:文章以生育政策、城市化率、出生率、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人口发展方程中组建联立方程模型。假设我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胎”政策,分析三种情况下的人口变化,比较得出继续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可以使人口结构会向平衡的自然更替水平发展。

关键词:生育政策;人口预测;总和生育率;人口结构变化;出生率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264-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7.126

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较好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社会问题呼之欲出,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居民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人口红利减少以及失独家庭的善后处理问题等。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国自2013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诸类问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出现人口井喷式发展的预期效果,因此2015年我国进一步开放生育政策,颁布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二胎旨在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调整人口结构,从而解决一系列人口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人口发展方程对三种政策下人口结构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在不同生育政策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

模型建立

总和生育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总和生育率受到城镇化率、出生率、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这些影响作用不是独立的,因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总和生育率(TFR)是评价生育能力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人口发展方程中的重要变量。,表示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其中和分别表示岁育龄妇女数和出生的婴儿数。

生育政策(FP)是影响总和生育率的一个重要控制变量,在19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70年代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确实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此同时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一危机,我国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最终我国推行了全面二胎政策。以上述三种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政策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用虚拟变量度量。

人均GDP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一般认为,生育意愿与经济发展情况、人均受教育程度、妇女工作压力成反比。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育儿成本不断提高,生育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趋势。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率之间大致呈反比关系。

城市化率(CR)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明显的城乡结构。农村居民存在思想落后、具有较强的传统观念、生活水平偏低的问题,而育儿成本较低,生育意愿相对较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相比,生活成本较高,育儿成本偏高,生育意愿相对弱,大城市化势必会降低全国总和生育率。随着中小城镇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育儿成本比大城市低,具有较强的育儿承受能力。卫星城、中小城镇人口将会提高生育意愿和平均育儿能力。所以上述两方面会影响城市化对于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效果。

出生率(BR)是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总和生育率为生育率与育龄妇女年龄之和,出生的婴儿数会直接改变当年的总和生育率,而当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会影响每年的出生率,总和生育率恰恰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指标。

本文采用Logit函数预测城市化率(CR),用时间(T)解释城市化率(CR),其模型如式(2)所示:

混合人口预测模型

众所周知,生育模式不仅与最小生育年龄有关,而且和生育峰值年龄有?P,根据近几十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大约在15岁以后生育模式才会显著易于0,同时,当生育峰值年龄稳定在24岁,我国生育模式函数才大体比较稳定。为简化研究问题,本文将设定为14,设定为24,设定为50,寿命极限设定为99。鉴于历年一直稳定在0.49附近,本文将其设定为0.49。然后将这四个设定值与式(5)、式(1)中回归元估计值,式(2)及其回归元估计值代入式(4)中,得到式(6)所示预测模型。

结果分析

4.1 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用式(6)在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时对人口总量做预测,首先要对其中几个参数的未来值进行赋值。在赋值时通过比较其他国家发展变化情况,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估计2011~2020年、2021~2030年、2031~2040年、2041~2050年人均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7%、6%、5%。假设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则对政策变量赋值为1,将这些赋值带入式(6),得到图1所示的预测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如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将陷入人口发展低谷。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将呈现严重的倒金字塔形,人口总峰值将不会达到15亿人,而只会达到13.75亿人左右,而且这一峰值也将提前于2021年到来。青壮年的人口比重严重下降,老年人口逐年递升。长久下去,我国将难以实现人口发展平衡。

4.2 “单独二孩”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单独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折中,既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也没有完全的放开二胎政策。在对模型进行求解时,定义总和生育率TFR⑴为2,式(3)中其余参数的赋值与上相同,最后得到图2所示的预测结果。

由图2可以看出,“单独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升高到1.4,且基本保持不变。如果一直坚持“单独二孩”政策,2045年将会出现人口峰值,40年后总人口数大约维持在15.2亿人。儿童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出现几次起伏,但总体上保持在16%左右。青壮年人口比重将出现递减趋势,而老年人口比重将呈现直线上升态势。由此可见,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仍然不能改善。

4.3 “全面二胎”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2015年我国颁布“全面二胎”政策,该政策将于2016年起实施,因此将式(6)中的政策变量FP(t)赋值为1.1,其他参数的赋值与上相同,对未来40年人口结构和总数进行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全面二胎”政策颁布后,虽然总人口数没有骤增,但在未来的三十年内,总体将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最终大约在14亿人口左右波动。此时,青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16%,老年人的比重大约为20%。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养育、关心工作,老年人的寿命逐渐变长,因此老年人所占比重相比于青少年儿童略高是可以理解的。此时,我国整体人口结构层次达到一个较为理想、健康的状态。不同生育政策比较及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劳动力缺失等严重现象,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然而,若继续实行“单独二孩”政策,虽然我国在未来40年总人口数将能控制在15.2亿人,但是老年人口数目还是呈现增长趋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全面二胎”政策,虽然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通过模型预测可以看出,在未来三十年后,我国人口总数将趋于稳定状态,且老龄化问题得以改善,人口结构呈现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建议我国在未来时间内坚持实行“全面二胎”政策。

参考文献

[1] 王焕清.不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我国人口预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2] 王军.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3,(5).[3] 汪丽娟.不同生育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的仿真预测[J].河北企业,2015,(3).[4] 邓爽,刘杰,贺雪娇.我国实施“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的利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5] 庞冬梅.浅谈我国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利弊[J].经营管理者,2016,(22).[6] 迟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7]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8] 王雅丽.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及演变趋势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9] 王国军,赵小静,周新发.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证研究――基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视角[J].经济问题,2016,(2).[10] 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11] 张青.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4).[12] 任强,侯大道.人口预测的随机方法:基于Leslie矩阵和ARMA模型[J].人口研究,2011,(2).作者简介:王梦(1995-),女,河南南阳人,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统计预测与决策。

(责任编辑:周琼)

第五篇: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特征和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并立足温州农村实际和农村青年群体特点,提出“四个坚持、四个确保”的农村团建对策性意见。

[关键词]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策略研究

温州多年来扶摇直上的经济景观令人赞叹不已,所创造出的温州速度、温州路子、温州文化也颇受国内外关注和称道。在这么一个整体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沿海开放城市里,这里的青年在创造文明的历练中成长为新一代推动巨轮前进的有生力量。这种可观的景象,既是对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和引导青年成果的生动展示,也为共青团组织工作触角不断向农村最基层延伸提供了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年,我们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设计了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调查问卷,共发放====余份。其中,针对农村团建,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抽样调查了===个农村团组织;===名农村团干部和====名农村团员青年。调查发现,农村团组织在松瘫组织的整顿、新建组织的推进力度、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组织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滞后现象,团建工作“务虚”与“务实”失衡。因此,我们认识到,对基层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团组织的建设状况不能一味高估;全面提升农村团建整体水平刻不容缓。

一、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与特征

(一)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保障能力十分有限

团组织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场所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种团组织存在的昭示,是联系团员青年的起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除了个别行政村为本级团组织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之外,绝大部分尤其是欠发达县的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落后。调查显示,==%的农村团组织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以上团组织没有专用电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无力解决相关配套设施;部分农村党组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缺乏对团组织建设的足够重视,无心满足团组织的实际需求;部分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活动远离村中心工作和青年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忠心拥护与支持。

(二)农村团组织活动运作障碍重重,影响能力十分有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团组织所起的作用应该加强,但事实恰好相反,目前农村团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这跟团的活动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团的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钱、阵地。首先,人是灵魂,部分村团支书因思维狭隘而缺乏创新意识,因身兼数职而缺乏工作激情,在其位不谋其政,使本来就万事开头难的团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其次,钱是助推器,而在资金的来源上,农村团组织不享受财政政策支持,再加上村集体经济力量不强,农村团组织所需经费受阻,无钱办事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的团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来源;有==%的团组织活动经费来自于团员自费;==%的团组织希望青年参与解决经费;==%的团组织希望得到党政支持;==%的团组织希望得到社会资助。最后,阵地是依托,==%的团组织没有社团或阵地;==%的团组织依托上级团组织已有阵地开展活动。调查研究表明,====年,==.=%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仅==%的团组织开展活动达到=-==次,甚至有==%的团组织无活动。团建活动受到人、金钱和阵地的制约,在活动规模、推进力度、影响深广度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影响,团组织影响力的发挥极其不充分。

(三)农村团组织联系青年手段单一,服务能力十分有限

温州是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村团员青年流动性很强,绝大部分的团员青年外出就业创业,留守团员与流入团员素质、爱好、需求各不相同,人生理想、价值判断、人际交往等方面观念也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团组织缺乏对农村团员青年系统的调查研究,面对众口难调的不同农村青年群体,显得缺乏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而束手无策。农村团组织的活动内容、项目、方式与青年的需求脱节,对团员青年失去应有的吸引力,致使部分团员或其他人对农村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最终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调查显示,==.=%的团员青年表示对社会政治非常关注却缺乏参与途径,==%的团员青年认为团组织作用发挥一般,==%以上的团员青年期望团组织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团员青年觉得没有强烈的归属感。这些充分说明,农村团的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四)农村团组织队伍建设动作迟缓,革新能力十分有限

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是看团干部作用发挥如何。有些农村团干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采取走马观花式来开展工作,敷衍了事,完全忽视了团建工作,忽视了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和带动,使农村团组织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当前农村团组织的团干部队伍主要存在四种状况:一是团干部老龄化。调查表明,部分村团支书年龄偏大,==岁以上不占少数;二是团干部兼职普遍。部分团干部只是空有其团干之头衔,却无为团员服务之实效;或确实有为团员服务之观念,却无为团员服务之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兼职太多,使团建工作成为地方工作的副业。三是团干部地位低。虽然也有不少村团支书进入“两委”,但是绝大部分团支书在“两委”中的份量并不足,==.=%的团干部不享受因团内职务引起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使

……各种因素的急剧变迁,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共青团,面临着组织建设革新、制度建设革新、活动开展革新的多重紧迫任务。==.=%的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模式陈旧,需要立即革新。农村团组织和团干部应有改革者的精神与勇气,开拓创新,努力使农村团的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适应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变化,灵活设置团的组织,促进团的组织设置创新。传统的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组织设置形式,虽然现在仍占据着主要形式,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产业化的需要。因此要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青年专业协会、青年科技服务站、青年种养殖基地等组织中要灵活实行行业建团;也可采取乡村企联建、市场建团、嫁接建团等形式建团;加大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力度,发挥青年中心的集聚功能;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努力健全组织网络,实现共青团工作全面覆盖。

=、适应新时期农村团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健全团内制度,促进团的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双推”机制,加大对村团干部推荐、培养、使用力度,提高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渔农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培训力度,提高团员青年致富本领;(=)完善申报评选机制,加大对制度、队伍、活动等的考核力度,提高先进团组织含金量;(=)创新团组织换届选举机制,实行农村团支书直选海选,拓宽团组织用人选人渠道,努力挖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创新流动团员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团员登记站,运用联系卡、联系函、反馈单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团员管理;(=)创新团活动运作机制,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模式解决团工作的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障碍,提高团组织的运作水平,提升团活动整体层次。

=、适应青年多样化需求和党政要求,努力实现活动创新,促进团的工作面上活跃。(=)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根据团员青年职业特点和农村实际,转变团的活动方式,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娱乐休闲、竞赛评选等活动,把团员青年教育好;(=)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以服务团组织自身发展为目的,转变观念,突破自然经济和由此带来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对团组织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及组织形式作出相应调整,把团的发展前景谋划好。

(三)坚持示范带动,发挥辐射功能,确保农村团建整体水平提高

当前,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温州各地农村的团建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部分经济强村的团组织工作走在了全市农村团建工作的前列,而部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滞后的农村,团建工作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差距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这种局面,弱势农村团组织要彻底打破以往固步自封、独立发展的思维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强势村、乡镇级团组织要关心、帮扶落后村加强团组织建设,与之携手共进。==.=%的团干部认为周边或所在乡镇、村团建工作的推进对其他农村团建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强镇示范,走“以优带差”之路。重点是要加强温州==强镇共青团组织对农村团组织帮弱扶持,在政策上要扶持,资金上要倾斜,管理上要帮带,发展上要引导。(=)加强乡镇团委作为一级组织的整体运作功能,使乡镇团委的建设通过加强和扩大基层团内民主、搞活团内民主生活、最终调动广大农村团员对共青团工作的参与意识来实现,使加强乡镇团委班子的建设过程,成为带动和促进农村团建的过程。(=)加强科技项目合作,通过领办科技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吸引农村团组织参与;或主动下放子项目,重点着眼指导协调,提高农村团组织所联系青年的科技水平,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服务。(=)加强乡镇团委的理论阵地、科技培训阵地、娱乐活动阵地建设,实现资源补给,为农村团组织的工作活跃提供阵地依托;同时,通过示范,带动农村青年服务体系建设。

=、强村带动,走“以优促优”之路。重点是在基础条件相对一致的强村团组织之间,实施政策带动、产业带动、信息带动、市场带动,形成“树起一个、辐射一片”,“你刚唱罢我登场”的你追我赶的氛围。(=)强强联合,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知名度,推进活动品牌化。(=)相互借鉴,开阔团干部视野,拓宽团工作思路,创新团工作方法,加大团工作力度。(=)相互竞争,激发团干部工作激情,增强团干部上进心,促进团工作不断完善。

=、弱村联合,走“资源共享”之路。重点是在基础设施、活动开展方面实现联合,既达到活动预期目的,又减少活动运作成本。(=)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按各取所需和就近原则,实行共建。(=)在人数较少的农村团组织之间,要集中团员上团课、统一开展主题教育,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人数较多的农村团组织之间,要灵活协调活动时间,避免本已短缺的资源严重供不应求,降低设施闲置率。(=)联合领办有一定科技含量、投资少、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分散的生产组织起来,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吸引和凝聚农村青年。

(四)坚持多管齐下,加强班子建设,确保农村团干骨干作用发挥

领导班子力量强弱是一个组织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团组织来说,选好一个团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团支部书记就是农村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团的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团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的团员青年认为团干部在团组织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团干部认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一定要按照“重在素质”的要求,坚持党团组织考察和团员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那些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朝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支部班子中来,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团干部的战斗力。

=、以教育为先导,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是非标准、行为方式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团干部也不例外。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去占领。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农村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帮助团干部理解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共青团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帮助团干部自觉批判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团组织、从事团的工作没有意义的无价值论;把“是否忠诚党的事业、是否热爱团的岗位、是否愿意干团的工作、是否有有所作为的决心”作为衡量农村团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努力培养政治坚定、活泼实干、忠诚敏锐的团干部。

=、以培训为重点,为团干部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培训是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为团干部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团员干部如果只将工作思路与方法局限在自己的组织范围内,就很容易造成团建工作老化、僵死。调查研究表明,==%的村团支书非常希望由上级团组织出面,组织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建议,首先,农村团干部应该走出去,看看周围的团建情况,增长自身见识,以切实提高团干自身素质。其次,上级团组织要定期开办团干部培训班,让团干部接受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科技文化学习和实践学习,增强对团的了解和对上级有关团的精神的了解。第三,要帮助团干部克服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引导勤于钻研,努力实践,争当能手,把共青团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技术来钻研,作为一项事业来探寻,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建功成才。

=、以制度为保障,为团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提供动力。团建工作以服务青年为目的,农村团建要达到“先青年之忧而忧、后青年之乐而乐”的目的,保证团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做好农村团干部工作,在制度层面至少要解决三大问题:(=)解决团干部的选配标准问题。针对当前村团干部团员意识薄弱、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现状,在选拔团干部时要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年龄关、文化关。通过内选把本村有文化、年纪轻、能力强的同志作为团的后备干部培养,条件成熟后推上岗位;借助外引,把本村在外打工的青年吸引回来,创造条件让他们得到锻炼。(=)解决团干部的角色意识问题。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农村团干部总是身兼村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妇女主任、村会计等职,使团工作成为“副业”,团干部角色意识淡化。有条件的村,要避免出现团支书兼职,没条件的村,要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兼职带来的团干部的精力和时间分散、农村团组织的工作秩序混乱、团干部价值取向转移和团干部的短期行为加剧等弊端。(=)解决团干部的交流与合作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宽团干部视野,更好地坚持工作对象面向社会、工作职能立足社会、工作力量吸纳社会、工作资源借助社会、以社会化的方式和开放式思路,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项目化,事业化运作机制,以团干部的个人素质提升来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农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

    江苏高考作文分析

    关于2014江苏高考作文的研究 看这道题目第一眼,很迷茫,不过相信总有突破口的。 翻译以下,这道题目就是这样:有人说,青春是不朽的;还有一种人说,是年轻人有信念认为他们不会朽,实际他......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第一篇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简介及相关业务介绍 第一章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介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全国农村信用社首家改革试点单位,是由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安顺市2008-2010年HIV/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

    TPM管理特征分析

    TPM管理特征分析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推行TPM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想成功推行TPM管理,必须从整体优化出发,考虑到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做好......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