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诉人法庭发问的规则和方法
公诉人法庭发问的规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0-9-30 作者: 关键字:
法庭发问是出庭公诉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对全面揭露案件事实真相、奠定控诉基础,从而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掌握法庭发问的规则和方法是公诉人必备的出庭技能,是顺利推进庭审的前提和保障。根据目前公诉人在法庭发问中的经验和不足,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完善,从而提高出庭公诉的质量和效率,维护和树立良好的公诉形象。
一、公诉人发问应当依法、有序、求实、目的明确
(一)依法发问规则
坚持依法发问应注意的要点是:
1、严格遵守庭审规程,服从审判长的主持和指挥,经审判长许可,按顺序发问,绝不能随心所欲,强行夺“问”。
2、发问的用语符合法律规范.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
3、严禁使用逼供、引供、诱供和指名道姓问供的错误作法。但并不排除为获得真实案情,公诉人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帮助被告人或其他受询问人回忆与案件有关、一时不复记忆,或记忆模糊的情况,关键在于公诉人所设定的发问用语,不要从揭示帮助性变成诱导性。
(二)目的明确规则
目的明确,是指公诉人的发问,要为查明全部案情服务,亦要突出为实现公诉人法定职责服务。
1、明确每次发问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需弄清证据是客观真实,还是印证证据有无证明力?还是强调证据中对被告人不利的内容?没有明确公诉目的的内容,以及对发问所要解决内容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尽量不发问.或少发间。
2、对被询问人可能作出的回答要有预测,并准备相应对策,以便围绕发问中心、目的继续发问。对于没有相应把握及恰当对策的内容,应当不发问,或避免多问。
3、加强发问的计划性、策略性。为保证获得所需回答,实现发问目的,必须设计出周密的发问提纲。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接受提问对象,提问内容,进行有机排列,确定不同对象,不同问题的发问方法;确定选择何种语气、措辞、用语策略。明确先问什么、再问什么;如何把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接、过渡,等等。
4、对于已由控辩双方在庭审调查中查问清楚的问题,或依据其他理由失去意义的问题,不应再重复提问、不提出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不提出与案件证据没有联系的问题、也不要在人们显而易见的问题上过多的提问。
(三)求实性规则
求实性,是指公诉人的发问必须实事求是,无论提出证据或对证据的质证发问,均应以客观、确实证据求证案情事实,以“证”求证。坚持求实性规则,必须做到:
1、无论发问内容,还是方式方法,措辞用语,都应该以本案件已经查明,反映出来的客观真实证据为事实依据,而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造,或试图利用发问的机会,去求证毫无客观依据的所谓案情事实。成功的发问只能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之上。
2、发问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构成案件证据事实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行为、手段、后果、动机、目的,涉及的人员、证据,形成证据的方法,等等。发问的目的,在于弄清案件事实,对于被询问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回答,不应当轻易放过,应通过继续发问,或向其他对象发问,或通过出示其他证据,将其问清楚,问具体。
3、发问求证案件事实,应当遵循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重点,由部分到全局;由现象到本质;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切忌先入为主,先定性定调.再问具体事实和具体依据。
(四)问答性规则
问答性规则,是指公诉人的发问,必须充分兼顾被询问人的特点,充分调动被问者“答问”的积极性,通过“问”与“答”的形式,审查案件事实证据,揭示案件真相。
1、尊重被询问者人格,同被询问者建立旨在调动回答积极性的语言交往联系,引起被询问者对公诉人的信任。在被询问者不耐烦,或不愿回答情况下,公诉人不能急躁,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表现出既严肃认真。又文明温和的态度,尽量消除对立情绪。
2、耐心听取被询问者的回答,认真观察被询问者接受询问时的面部表情,体态表现。根据被询问者答问时的言行、举动,随时调整发问策略,保证发问得以顺利进行,避免“问”与“答”发生梗阻。
3、不能对所获得的回答过早地提出分析辩论式的答辩意见。对于被询问者的答非所问,公诉人也应继续运用发问的方式.进一步进行询问,而不宜运用直言表达的方式,予以批驳,尤其是不允许在法庭上与被询问者发生争论。
4、巧妙应答被询问者的要求和反问。在庭审调查中,虽然公诉人处于主导发问地位,但是,在问答过程中,也会出现被询问者向发问人提出要求,或提出反问情况,如应付不当,亦会有碍于发问顺利进行。应付以上情况的方法一般有:
(1)顺水推舟,顺势回答。利用被询问者的要求或反问,将发问内容引向深人。(2)以退为进,转向回答。用含蓄、模糊语言巧妙改变话题.消除发问障碍。
(3)针锋相对,抑制回答。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和发问的需要,正面回答被问者的要求和反问。用直接说明或反驳的方法,阻止被询问者不利于公诉人发问的意图。公诉人在发问中遵循上述规则,才能使公诉人在庭审中符合举证质证的要求,使所提问题有利于搞清案情,搞准主要证据;有利于把握住指控举证的重要事实和证明依据,把握住在辩论阶段会成为控辩双方分歧焦点所在的重要事实和材料;有利于否定不实和虚假的辩护证据,揭露其中存在的相互矛盾;最终有利于向法庭表明检察机关指控证据的确凿、充分、有力性。
二、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针对性的发问方法
(一)正面发问。公诉人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掌握得一清二楚,通过庭审发问,对所能获得的回答有十分把握的,适宜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地发问。
(二)绕着发问。有些案件,为了使被询问人丧失警觉和事先的设防,或者为了缓解被询问人的对立情绪,由问外围问话入手而不直接问关键性的情节,以便被询问人在不知不觉中谈出真实的情况。绕着发问的策略,在于不要过早地暴露问话的意图,以获得案件的真实情况。有些发问的意图是明显的,暴露与否,无关紧要,让被询问人了解也不会影响查清案情。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发问的目的在于揭露被询问人的不实之辞或者伪证,就不宜过早地暴露发问意图。
(三)渐进发问。按照所需了解的案件发生发展和被询问人在了解案情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进行发问。在了解具体案件情节时,可采取由远到近,由大到小逐步缩小空间,推移时间的方法发问。如此发问技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被询问人回忆。但如此发问,对问题的组织及问题的结构一定要严密,不能有疏漏。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有相互联系,从发问的问题本身内容来讲,后一问题的问语最好是从前一问题的答案中有机产生出来的。
(四)揭露发问。对被询问人的陈述,回答前后矛盾,可在进行揭露的同时提问,要求被询问人进行解释。这样,可促使被询问人进一步回忆,增强陈述内容的可靠性。
(五)反诘发问。借被询问人的回答来进行提问,以进一步证实案情,促使被询问人的回忆。如被询问的证人陈述称看见被告人用石头猛击被害人。这时,公诉人应立即反问被告人所用石头是从身上拿出来的还是随手在地上捡的。
(六)交叉发问。在被询问人陈述中矛盾太多或被询问人故意提供虚假陈述时,公诉人可对需要发问的几个内容交叉地询问,以打乱被询问人的伪证预谋。同时,使被询问人在交叉发问中解释矛盾。另外,也可以通过交叉发问的方法,分散被询问人的注意力,在被询问人麻痹大意时,突然发问,此时.被询发问人有可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如实回答。
(七)或然性发问。即带有疑问的发问。公诉人发出带有两可性问题回答的发问,让被询问人自由决定其回答。如问:“当时被告人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还有哪些人知情?”等。这种发问的内容对被询问人没有任何暗示性的导向作用,取决于被询问人的主客观因素对发问给予回答。
(八)暗示性发问。在辩护人对所提出的问题,期望被询问人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问:“你怎么会认识被告人呢?”“被害人会不反抗吗?”前一提问是期待被询问人作否定回答,后一提问是期待被询问人作肯定回答。这种发问方法如把握不当,会具有为法不容的诱导性,会遭致对方当庭提出质疑。
(九)示假性发问。为在法庭上揭露某些预谋作假,或已在庭审作证中提供了虚假证词的证人真相,公诉人在庭审质证发问中,不妨采用此法。即以某种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为前提,但如果事实上某种事实与发问正好相反,这种发问具有“欺骗性”。如提问:“被告人在作案时穿什么衣服?”事实上,犯罪分子在行凶作案时上身没穿衣服。
(十)委婉性发问。有时在庭审发问中,对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被询问者回答,或为使被询问者较易接受公诉人的讯问,并顺利作答,可采用婉缓的口气提问。如:“你大概不知道将客人遗留在柜台上的钱包占为已有是犯罪行为吧?”
(十一)重复发问。如果被询问人闪烁其词,故意回避公诉人的提问,公诉人有权打断其答话,要求其就公诉人提出的问题作直接、正面回答,重复提出已提出过的问题,迫使被询问人无法回避问题的实质。在如此情况下,被询问人仍然吞吞吐吐,就暴露出其不愿如实答问的意图。反复发问的方法,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采用:其一,公诉人认为被询问人明知真相,不愿如实答问,通过就同一问题反复提问,被询问人有时会因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迫使其不得不如实回答。其二,被询问人在答问时,颠三倒四,含糊不清,通过反复提问,帮助其将问题答清楚。其三,因需答问的内容时间久远,记忆不清,一时答不上,通过反复提问,帮助其回忆。当然,重复、反复提出同一问题,提问的方式最好有些变化,而不至于让人感到单调、沉闷。
公诉人在庭审调查中发问的技巧因人因案不同而难以穷尽,但万变不离其宗,发问技法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离不开事实基础。只有在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熟悉掌握确实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能在庭审举证质证时,调遣自如,举一反三,左右逢源。
第二篇:公诉人法庭辩论技法浅析
公诉人法庭辩论技法浅析
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后,最显著的变化是庭审方式的改革,新的庭审方式使控、审分离,它将法院庭前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增强了控、辩双方的辩论力度和对抗性。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垒,集中体现在法庭辩论上,谁能更有力、有效的运用证据,证实自己的诉讼主张并被法庭采纳,谁就能掌握庭审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公诉人代表国家履行控诉职能,是通过出庭公诉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出庭公诉中,如果仅仅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那么只能达到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实成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目的,但是要想达到好的公诉效果,还需要公诉人施展自己的辩才和智慧,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的表现,直接决定着控诉效果。因此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灵活运用适当的辩论技法,对圆满完成公诉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法庭辩论技法,是指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也称为法庭辩论艺术。出庭公诉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法庭辩论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程序法上的争议,也有实体法上的分歧。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进入“短兵相接”、“唇枪舌战”的时刻,双方之词“或针锋相对,或避实就虚,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迂回包抄、以退为进。”公诉人能否沉着地前后呼应地发表自己的控诉言词,巧妙地应付辩论中出现的新情况,驳斥对方的辩护观点,实现公诉要求,其辩论技法的运用在此关键时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公诉人不讲究辩论战术,不能灵活运用辩论技法,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公诉人,无法圆满实现控诉目的,取得好的公诉效果。
在出庭公诉中,法庭辩论可分为集中辩论和分散辩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是各自分离,独立存在的,它完整的存在于整个出庭公诉之中,但各部分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技法,必须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支持公诉。
一、集中辩论的特点和技法。
集中辩论是指法庭辩论阶段的辩论,是辩论中的整体,是辩论观点全面的体现,主要是指公诉意见,也即是总结性陈词。它是庭审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是依据法庭调查阶段已查明的事实,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其情节轻重以及如何处罚而进行的首席辩论。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可以运用如下几种辩论技法:
1、直接论证法。
控辩双方首先要直接提出关于被告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从轻与从重、减轻与免除处罚等一系列关系着被告人权益的观点。控辩双方都要围绕着自己提出的观点,通过集中辩论得到直接的证明,反驳对方提出的己方又不能接受的论题和论点。有证明就有反驳,有反驳就必须证明。所谓名正则言顺,反之名不正则言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集中辩论中的证明,是必须使用通过法庭调查并已经证实案件客观事实的真实性的证据来判断公诉人所控诉的论题和论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而集中辩论中的驳斥,是需要经过法庭调查并已经证实案件客观事实的真实性的证据来说明辩护方辩护观点的不能成立性和虚假性。因此直接论证法又称正名驳斥法,它是从辩方辩护所使用的观点入手,运用证实案件客观真实性的证据,从观点的外延和内涵以及其观点的前后逻辑关系,来论证公诉人控诉论点、论题的真实性,揭示辩护论点、论题的虚假性,从而驳倒辩护观点的一种法庭辩论技法,常用于对无罪辩护和对罪名争议的辩护。
2、先发制人法。
先发制人是指公诉人将辩护方的可能提出的和避而不谈的问题,在发表公诉意见的时候进行全面论证,从而产生争取主动的先入为主的效果。运用此技法,则要求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之前通过分析证据材料,找出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之间的细微矛盾并予以解决,通过法庭调查等环节,预测辩护方可能就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运用、案件性质、适用法律以及量刑情节等主要方面的辩护观点。例如:某被告人故意杀人一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被告人一直辩称自己只是想把被害人杀伤,没有要把被害人杀死的想法。庭审中,辩护人也想借此机会提出被告人无主观杀害被害人的故意,而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辩护观点。为此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中首先发表如下意见:
1、被告人使用的凶器是带倒钩的长约17厘米的锋利的双刃匕首,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2、任何人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致命的器官,但是被害人全身有三处受伤,第一、第二处伤均在胸部,第三处伤在右腹部;
3、在案发之前,被告人和被害人有较深的矛盾,被告人曾对证人说过:“总有一天,我要杀死他(指被害人)”,其杀害被害人的主观故意是很明显的;
4、前两处伤均直接深致心脏动脉和心脏瓣膜,第三处伤深及肝脏,致肝破裂,三处伤均是致命伤,因而,被告人辩称只是想伤害被害人的理由与事实和证据不符。在此案中,虽然辩护人对被告人的行为做了杀人的主观故意不存在,其行为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辩护,但因公诉人对此辩护观点在其发表辩护意见以前已做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显然辩护方的辩护观点不能得到认可,故公诉人的公诉意见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合议庭最终确认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以退为进法。
以退为进法是形式逻辑的归谬法在法庭辩论中的运用,公诉人先将辩护方的辩护观点假设为真,然后从这个假设为真的观点推导出一个或一系列荒谬的结论,从而得出辩护方的辩护观点为假的辩论方法。假定辩护观点为真,这是退,也是进的前提;从辩护观点引出荒谬的结论,则是进,是退的继续,是退所要达到的目的。此技法是一种辩论性、反驳性很强的法庭辩论方法,因而推导得出的必然性结论,容易被接受,从而获得较好的辩论效果采用此技法,可以使辩护方陷入困境,无路可退,难以招架。常用于对无罪、情节轻微、罪名争议和情节显著轻微等辩护。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运用于法庭辩论,是指公诉人借用支持辩护意见的依据,来证明自己公诉观点是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运用辩方所使用的依据,所说明的道理,使其不能自圆其说。采用此技法的前提是辩护方在其辩护观点或辩论发言中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且对于辩方自相矛盾之处的断定,要十分准确,不能把是似而非的论题认定为是自相矛盾。在准确断定的基础上,揭露其自相矛盾要果断、明确。当然,如果公诉人的起诉书中或公诉意见、辩论发言中有自相矛盾之处,辩护方也可使用该方法,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公诉效果。所以在法庭辩论中,公诉人使用该辩论技法,一定要有准确的断定和灵活的运用。
二、分散辩论特点和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相互辩论。”这就是庭审中的分散辩论,它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形式,存在于法庭调查之中,特别是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公诉人举证以后,辩护人往往对公诉人的举证提出异议,此时,公诉人不应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截然分开,而应及时将举证与辩论相结合,将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证据相结合,有理、有据、有节的阐述公诉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在强调公诉方证据具有可采信性的同时,还可以主动要求辩护人就其观点向法庭出示证据,不能出示证据证明其观点的,法庭则不应予以采信。公诉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不能仅仅处于被动防守状态,要灵活的将举证和辩论结合起来,以守为攻,争取并占据庭审中的主动权。
分散辩论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分散辩论不属于庭审的一个独立阶段,仍然原于法庭调查阶段。它所要解决的是某一个或某一系列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法庭质证阶段。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法庭调查阶段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是法律规定的。所以分散辩论往往只针对对方证据不被己方接受而提出异议或者在提出新的证据的情况下进行,主要运用说明和驳斥两种方法,且只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而不是全面展开。如果说集中辩论是面,那么分散辩论则是对每一个点的辩论的体现。第二、公诉人代表国家指控犯罪,首先对自己当庭出示的证据做到胸中有数,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如果辩护人对证据提出合理的异议,或提供了新的证据,公诉人应当做到实事求是、冷静对待。根据庭审的实际情况,公诉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以体现公诉人公正无私,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的良好工作作风,切戒强词夺理,失去理智而违背事实和法律的公诉。
第三篇: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 第一章 辩论概述
一、辩论的概念
二、辩论的一般特征
三、辩论的构成
第二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原则及范围
一、法庭辩论的主体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的原则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的范围
第三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语言特点及结构
一、法律语言及法庭用语的特点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用词及句法结构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复句运用 第四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修辞
一、修辞概述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修辞应注意的事项
四、常用修辞格在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运用 第五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几种常用的表达方三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叙述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议论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说明 第六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逻辑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逻辑思维规律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判断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推理
第七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论证与反驳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论证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证明及运用规则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反驳 第八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诡辩
一、诡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如何识破并揭露诡辩陷阱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应对诡辩的策略 第九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艺术与谋略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听、说、问、答谋略与技巧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心理控制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艺术与审美
四、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修养与风格
五、公诉人法庭辩论中的情感与禁忌 第二编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 第十章 公诉人出庭公诉概述
一、公诉人出庭的法律依据及诉讼地位
二、公诉权的实施程序
三、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基本原则
四、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
第十一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基础·审查起诉
一、公诉人审查起诉的内容
二、公诉人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三、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四、提起公诉的要求
第十二章 司法文书的制作要求
一、司法文书的总体制作要求
二、起诉书的格式及内容
三、起诉书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抗诉书的制作要求
五、公诉词的内容及结构
六、公诉词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十三章 刑事案件起诉书、公诉词、抗诉意见、答辩提纲示例
一、起诉书示例(张某等人故意杀人案起诉书)
二、公诉词示例
三、抗诉意见示例
四、答辩提纲示例
第十四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中常见几种刑事犯罪的辩论特点
一、故意杀人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二、故意伤害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三、强奸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四、抢劫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五、盗窃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六、诈骗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七、交通运输肇事案法庭辩论的特点 第十五章 控辩式法庭论辩的方法及策略
一、搞好庭前准备,预测辩论焦点
二、掌握重点,当庭讯问,为法庭调查奠定基础
三、合理调配,出示证据,推进庭审调查的进一步展开
四、掌握庭审主动,搞好控、辩、审三方互动,通过质证预测辩论要点
五、法庭辩论中公诉人的答辩与应变
六、出庭公诉中非论辩因素的处理 第三编 公诉人岗位练兵 第十六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赛
一、开展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的意义
二、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的内容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的组织
四、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的模式
第十七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的攻防谋略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赛中,运用攻防谋略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做好攻防的各项准备,为辩论赛场上争取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公诉人法庭辩论赛中的进攻谋略
四、公诉人法庭辩论赛中的防守谋略 第十八章 公诉人法庭辩论赛示例
一、公诉人法庭辩论赛规则
二、控辩双方辩论观点实例 后记 参考文献
第四篇: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的意见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的意见:
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被告人在庭上的陈述及辩解。能够证明本案的事实就是崔英杰在进行无照经营的情况下,城管队员对其进行查处,其妨害城管队员的执法执行公务,持尖刀扎了城管队员。我认为崔英杰在对被害人身份的辨别方面并不存在错误。其认为李志强等人对其构成威胁与事实不符,城管人员的执法活动并不包括对执法相对人人身的控制,尽管崔英杰情绪暴躁,但城管人员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并没有对他人身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崔英杰说他并不想对执法人员进行伤害与事实不符,从视听资料中可以看到,崔英杰是主动的冲出扎向城管队员,我认为崔英杰的有关辩解是违背事实的,尽管崔英杰在法庭上表示出忏悔,但是其的忏悔在叙述犯罪事实的过程中避重就轻,我认为这种忏悔也是虚伪的,也是不可能得到有关当事人的谅解。通过法庭调查说明,本案基本事实清楚,公安机关依法取得的证据充分、有效,本案诉讼活动合法。被告人崔英杰以暴力手段阻碍城管人员的执法活动,非法剥夺城管人员的生命,其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通过法庭调查,证明了本院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公诉人认为,崔英杰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有以下两点情节,应该成为对其从严惩处的理由:
一、故意杀人的行为具有暴力妨害公务的性质,今天在法庭上崔英杰极力回避的就是这一点,但是从大量的证据来看,其行为都是妨害公务过程中,崔英杰与李志强没有个人恩怨,只是因为他的个人无照经营被查处就产生了报复念头,其报复念头并不是单单指向李志强一个人,而是指向在场的城管队员,其行为反映出无视国法的主观恶性
二、被告人崔英杰的犯罪手段特别凶残,其犯罪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的,不仅造成被害人的死亡,而且严重违反了社会治安秩序。今天我们必须对被告人崔英杰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公诉人认为被告人张雷、牛许明、张健华、段玉利在被告人崔英杰犯罪后,积极的为其提供住处,他们的行为构成窝藏罪,依法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需要向法庭指出的是,被告人张雷、牛许明、张健华、段玉利在犯罪以后分别有悔罪表现,认罪态度好,希望法庭对他们从轻处罚。被告人崔英杰无视国法,以暴力手段妨害城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并持刀实施杀人,致人死亡,社会危害性极大,其行为已经构成我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而四被告人为崔英杰提供住处、联系方式等,构成窝藏罪,希望合议庭根据被告人犯罪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公正判决。
第五篇:公诉人法庭辩论技法浅析探讨与研究
公诉人法庭辩论技法浅析
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后,最显着的变化是庭审方式的改革,新的庭审方式使控、审分离,它将法院 庭前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增强了控、辩双方的辩论力度和对抗性。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垒,集中体现在法庭辩论上,谁能更有力、有效的运用证据,证实 自己的诉讼主张并被法庭采纳,谁就能掌握庭审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公诉人代表国家履行控诉职能,是通过出庭公诉的方式来实现的。在 出庭公诉中,如果仅仅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那么只能达到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实成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目的,但是要想达到好的公诉效 果,还需要公诉人施展自己的辩才和智慧,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的表现,直接决定着控诉效果。因此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灵活运用适当的辩论技法,对圆满完成公诉 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法庭辩论技法,是指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也称为法庭辩论艺 术。出庭公诉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法庭辩论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程序法上的争议,也有实体法上的分歧。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 进入“短兵相接”、“唇枪舌战”的时刻,双方之词“或针锋相对,或避实就虚,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迂回包抄、以退为进。”公诉人能否沉着地前后呼应地 发表自己的控诉言词,巧妙地应付辩论中出现的新情况,驳斥对方的辩护观点,实现公诉要求,其辩论技法的运用在此关键时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公诉人不 讲究辩论战术,不能灵活运用辩论技法,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公诉人,无法圆满实现控诉目的,取得好的公诉效果。
在出庭公诉中,法庭辩论可分为集中辩论和分散辩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是各自分离,独立存在的,它完整的存在于整个出庭公诉之中,但各部分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技法,必须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支持公诉。
一、集中辩论的特点和技法。
集中辩论是指法庭辩论阶段的辩论,是辩论中的整体,是辩论观点全面的体现,主要是指 公诉意见,也即是总结性陈词。它是庭审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是依据法庭调查阶段已查明的事实,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其情节轻重以及如何处 罚而进行的首席辩论。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可以运用如下几种辩论技法:
1、直接论证法。
控辩双方首先要直接提出关于被告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从轻与从重、减轻与免除处罚等一系列关系着被告人权益的观点。控辩双方都要围绕着自己提出的观点,通过集中辩论得到直接的证明,反驳对方提出的己方又不能接受的论题和 论点。有证明就有反驳,有反驳就必须证明。所谓名正则言顺,反之名不正则言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集中辩论中的证明,是必须使用通过法庭调查并已经证实案件 客观事实的真实性的证据来判断公诉人所控诉的论题和论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而集中辩论中的驳斥,是需要经过法庭调查并已经证实案件客观事实的真实性的证据 来说明辩护方辩护观点的不能成立性和虚假性。因此直接论证法又称正名驳斥法,它是从辩方辩护所使用的观点入手,运用证实案件客观真实性的证据,从观点的外 延和内涵以及其观点的前后逻辑关系,来论证公诉人控诉论点、论题的真实性,揭示辩护论点、论题的虚假性,从而驳倒辩护观点的一种法庭辩论技法,常用于对无 罪辩护和对罪名争议的辩护。
2、先发制人法。
先发制人是指公诉人将辩护方的可能提出的和避而不谈的问题,在发表公诉意见的时候进 行全面论证,从而产生争取主动的先入为主的效果。运用此技法,则要求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之前通过分析证据材料,找出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之间的细微矛盾并予以 解决,通过法庭调查等环节,预测辩护方可能就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运用、案件性质、适用法律以及量刑情节等主要方面的辩
护观点。例如:某被告人故意杀人 一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被告人一直辩称自己只是想把被害人杀伤,没有要把被害人杀死的想法。庭审中,辩护人也想借此机会提出被告人无主观杀 害被害人的故意,而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辩护观点。为此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中首先发表如下意见:
1、被告人使用的凶器是带倒钩的长约 17厘米的锋利的双刃匕首,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2、任何人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致命的器官,但是被害人全身有三处受伤,第一、第二处伤均在 胸部,第三处伤在右腹部;
3、在案发之前,被告人和被害人有较深的矛盾,被告人曾对证人说过:“总有一天,我要杀死他(指被害人)”,其杀害被害人的主观 故意是很明显的;
4、前两处伤均直接深致心脏动脉和心脏瓣膜,第三处伤深及肝脏,致肝破裂,三处伤均是致命伤,因而,被告人辩称只是想伤害被害人的理由与 事实和证据不符。在此案中,虽然辩护人对被告人的行为做了杀人的主观故意不存在,其行为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辩护,但因公诉人对此辩护观点在其发表辩护意 见以前已做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显然辩护方的辩护观点不能得到认可,故公诉人的公诉意见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合议庭最终确认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 成立,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以退为进法。
以退为进法是形式逻辑的归谬法在法庭辩论中的运用,公诉人先将辩护方的辩护观点假设 为真,然后从这个假设为真的观点推导出一个或一系列荒谬的结论,从而得出辩护方的辩护观点为假的辩论方法。假定辩护观点为真,这是退,也是进的前提;从辩 护观点引出荒谬的结论,则是进,是退的继续,是退所要达到的目的。此技法是一种辩论性、反驳性很强的法庭辩论方法,因而推导得出的必然性结论,容易被接 受,从而获得较好的辩论效果采用此技法,可以使辩护方陷入困境,无路可退,难以招架。常用于对无罪、情节轻微、罪名争议和情节显着轻微等辩护。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运用于法庭辩论,是指公诉人借用支持辩护意见的依据,来证明自己公诉观点是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运用辩方所使用的依据,所说明的道理,使其不能自圆其说。采用此技法的前提是辩护方在其辩护观点或辩论发言中出现 自相矛盾的地方,且对于辩方自相矛盾之处的断定,要十分准确,不能把是似而非的论题认定为是自相矛盾。在准确断定的基础上,揭露其自相矛盾要果断、明确。当然,如果公诉人的起诉书中或公诉意见、辩论发言中有自相矛盾之处,辩护方也可使用该方法,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公诉效果。所以在法庭辩论中,公诉 人使用该辩论技法,一定要有准确的断定和灵活的运用。
二、分散辩论特点和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相互辩论。”这就是庭审中的分散辩论,它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形式,存在于法庭调查之中,特别是 在举证、质证过程中。公诉人举证以后,辩护人往往对公诉人的举证提出异议,此时,公诉人不应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截然分开,而应及时将举证与辩论 相结合,将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证据相结合,有理、有据、有节的阐述公诉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在强调公诉方证据具有可采信性的 同时,还可以主动要求辩护人就其观点向法庭出示证据,不能出示证据证明其观点的,法庭则不应予以采信。公诉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不能仅仅处于被动防守状 态,要灵活的将举证和辩论结合起来,以守为攻,争取并占据庭审中的主动权。
分散辩论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分散辩论不属于庭审的一个独立阶段,仍然原于法庭调查 阶段。它所要解决的是某一个或某一系列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法庭质证阶段。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 根据,在法庭调查阶段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是法律规定的。所以分散辩论往往只针对对方证据不被己方接受而提出异议或者在提出新的证据的情况下进行,主要 运用说明和驳斥两种方法,且只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而不
是全面展开。如果说集中辩论是面,那么分散辩论则是对每一个点的辩论的体现。第二、公诉人代表国 家指控犯罪,首先对自己当庭出示的证据做到胸中有数,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如果辩护人对证据提出合理的异议,或提供了新的证据,公诉人应当做到 实事求是、冷静对待。根据庭审的实际情况,公诉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以体现公诉人公正无私,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 于法律的良好工作作风,切戒强词夺理,失去理智而违背事实和法律的公诉。
出庭公诉是法庭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庭辩论是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的关键。公诉人在 法庭辩论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公诉人必须具备冷静、沉着、敏捷、果断、灵活、巧妙、及时、准确的应变能力,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巧妙运 用各种法庭辩论技法,确保公诉取得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