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

时间:2019-05-15 07: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

第一篇: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

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

2010年01月16日 16:41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2010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

主持人钟伟:大家好!我们今天第一轮演讲有7位嘉宾,首先我们邀请第一位嘉宾杨再平博士开始演讲。

杨再平: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是同样的论坛,那个时候担心的问题银行业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样把整个宏观经济,怎么阻止扭转经济急转直下,经过努力这个目标我们要形成一个V形状,经济增量增长,这个目标已经达到,V这个形状已经形成,在这个背后我们知道银行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整个社会融资中间80%是银行的信贷的支持,银行投入当时投入十万亿信贷,使我们经济形成一个V的形状,今天我们关心什么问题,我觉得在经济总量形成V形状的时候。我觉得今年2010年银行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怎么样助推经济在增长质量形成一个提升,或者说从总量V怎么样到质量V这个可能是我们银行业面临一个新的使命。

因为在我们经济总量虽然扭转阻止急转直下的局势,但是我们要看到在经济总量保持能够回升向好的同时,我们经济增长质量仍然是堪忧。这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这次阻止经济急转直下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结构调整,从08年10月份开始,这个任务由于我们要阻止经济急转直下所以结构调整被暂时的耽误了,搁置了。同样我们知道一次经济危机,一般来说会伴随着兼并、破产、重组或者说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这个过程,应该发生这种淘汰,优胜劣汰,应该说没有大规模的发生。由于这样的话我们产业的低端化,我们自主知识产权薄弱,还有创新能力的薄弱,以及产能过剩等等、结构性过剩等等,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这使得我们结构调整,还没有完成,然后我们的微观活力也还不够,这是一个方面,我们经济增长质量,尤其是我们两高一资,我们过去说占多少,GDP占世界多少,世界15%能源、30%钢材、50%多的水利才生产这么多占不到10%的GDP。由此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产业结构的质量,还是比较轻的。第二在阻止经济急转直下我们面对很多外在支持的,超常规外在政策指导,这种外在政策应该形成对我们经济的内在的活力不够。而且市场机制可能在一定阶段由于我们非常规手段,所以市场机制可能被弱化,另外我们这次阻止经济急转直下大量政府投资带动。政府投资必然有或多,或少有挤出效应,我们现在讨论的国进民退问题,这样经济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另外,我们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很多现在停留在政府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平台两个效应,一方面可能使得我们一部分的信贷资金悬空在政府平台,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政府融资平台可能本身没有项目,项目的管理,还不够,所以急转直下造成的风险,由此造成的风险,这个方面不可忽视。所以对我们经济形式V总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说,我们经济起稳不等于根本好转,更不等于我们经济已经进入可持续的增长。所以,对我们经济的增长质量还需要更多的关注。

对于未来经济质量仍然有几个可能一个继续继续向好,有可能后续支持不够,有可能下滑,还有可能跟我们刺激政策,一揽子刺激政策。现在全世界担心后果,通货膨胀,新一轮通胀或者泡沫等等,这就是经济增长质量所担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银行业要更多关注怎么样关注经济质量问题,怎么样银行业怎么样支持经济?从总量V到质量V,我觉得现在银行业应该看到自己的应对的挑战,自己应该做的。我觉得在新的一年,或者以后几年银行业可能会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就是已经投出去将近十万亿信贷资金,已经暴露的风险怎么样控制风险,保资产质量。另一方面要继续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同时质量也有保障。这个两个挑战是银行业新一年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怎么应对这个挑战?助推我们经济从总量V到质量V,现在我们提出银行业两个审慎,我认为应该多一个审慎,首先是宏观审慎。这次危机跟银行监管机构,银行新的课题就是不仅要关注微观,而且要关注宏观,怎么样宏观审慎,就是我们说的针对性、灵活性,怎么定周期,把握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还有怎么样逆周期安排资本重组,还有怎么样逆周期安排我们贷款价值比例等等,这是宏观审慎。除了宏观审慎,中间还有一个叫做结构审慎,应该还有一个结构审慎,我们说有保,有控,或者叫有保有压,保哪些,压哪些要更加审慎,对行业选择哪些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哪些薄弱环节我们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这个是结构审慎。去年年底的时候,一行三会出台关于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和控制过剩产能等等,那个文件体现就是一个结构审慎的精神。

第三点我觉得银行业在支持经济质量提升的空间就是微观审慎,微观审慎的核心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怎么样选一个一个项目的选择,使得每一个项目或者每一项贷款需求现在是有效贷款需求。实际上只要我们每一个项目选择出来是有效贷款需求,它有真实项目,同时这个项目又有足够现金流可以还本付息,每个项目都是这样能够做到这样,当然就可以分析。首先我觉得有效贷款需求我们发现,搜寻,创造,有效贷款需求是微观审慎基本精神。关于微观审慎银行业在信贷资金管理,我们知道信贷管理最近我们有一个叫三个贷款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后管理,贷给资金一定要实付,实贷,信贷感觉革命性制度性就是银行业可以利用的利器。微观审慎是的我们信贷形成对实体经济不仅要进入实体经济,而且要形成对实体经济的硬性贷的约束,不是随便把信贷资金给予实体经济而是有选择的,要真正是有效益的项目,这样对实体经济就会形成一个硬的约束,在这种约束下面我们觉得我们银行业可以形成我们信贷,硬性贷约束可能形成一个叫做道德机制。到底我们实体经济要不断的去改进经营方式,改进经营增长方式,提过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所以我觉得银行业不仅是一般支持经济增长,更要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支持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这方面可能是我们新的一年更多要考虑的,谢谢!

主持人:感谢杨会长的讲话,杨会长的讲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二三,银行家不仅给你钱,需要你用钱,使得实体经济绩效更好。二既要考虑09年怎么样扩展风险,也要考虑之后带来质量方面的风险。三就是要考虑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和结构审慎三个层面的问题,谢谢杨会长那么守时,为其他嘉宾留下时间。

我们第一阶段演讲嘉宾有一些没有能够到,因此我们第一阶段演讲嘉宾除了我们介绍已经完成演讲,杨再平会长,管涛,刘晓光,黄方毅,我们有其他三位重要演讲嘉宾,一位是我们的北京唐古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谭昊楠,另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学家巴曙松先生。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有请。

管涛: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我国国际收支调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刚才,杨再平会长说到中国从去年到今年,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大变化,从国际收支看也是如此。去年年初大家普遍担心资本流向逆转,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危机,现在又重新担心国际收支较大顺差带来的问题。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大经济工作任务,其中第五项就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下面,我就后危机时代我国国际收支调节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回顾一下去年的国际收支情况。去年,我国涉外经济运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外汇储备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去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4%,利用外资减少3%。从外汇局统计的数来看,银行结售汇总额下降21%,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款规模下降16%。但是到去年年底,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较2008年多增353亿元,比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少增88亿美元,恢复了2005年以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态势。

第二,虽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2009年国际收支状况仍有一定改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外汇储备变动不完全反映真实的国际收支情况。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含了货币折算的变化、储备资产估值变化、储备投资收益等。现在我国的储备币种多元化,而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元汇率变化较大。根据美联储编制的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指数变化,2008年美元汇率是升值9.5%,去年是贬值8.5%。大家都知道,我国外汇储备是用美元计算的。因此,,美元兑非美元货币贬值,则非美元货币折美元就有汇兑收益;反之,则有汇兑损失。我们现在有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元汇率走势一两个点的波动都会对储备的货币折算有很大影响。

其次,初步估算,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37%,占GDP比重达到6.1%,较2008年下降3.7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为负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而内需的贡献力度加大。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加资本项目顺差即国际收支总顺差同比下降30%。同时,全年外贸顺差下降34%,银行结售汇顺差下降30%,非银行部门的外汇资金净流入下降52%。

再次,去年下半年以后我国银行结售汇顺差扩大主要原因是银行部门外汇净流入增加。去年银行新增外汇贷款1362亿美元,同期外汇存款仅增长162亿美元,大部分外汇是从境外调过来的。这不是银行增加了借用外债,而是减少了境外资产运用。银行减少了境外存放拆放、把境外有价证券变现了,调回境内发放外汇贷款。去年全年,银行结售汇顺差较非银行部门外汇收支顺差大922亿美元,小于当年银行新增国内外汇贷款的规模,这也就意味着顺收大于顺差基本可以用国内外汇贷款来解释,结售汇顺差扩大不是因为企业、个人结汇增多而是因为购汇减少。

最后,现在社会上常用外汇储备余额减贸易顺差减FDI的差额来衡量异常境外资金流入我国的情况,其实很可能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当然,这也与我们外汇统计数据披露较少有关。今年我们准备提高外汇统计数据透明度,增加数据披露内容,还有增加数据披露频率,准备按月或者按季披露一些数据,这将有利于市场更好分析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今年我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依然任重道远。大家可能注意到十六大时,中央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写到党的文件里面。在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六个必须”的认识时,其中一个就是“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同时明确提出,国际收支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不能过大,我国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了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从今年的情况看,中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将好于2009年,全球经济起稳、国际金融市场开始解冻、跨境资本流动趋于活跃,当然也有些不确定因素会制约我国稳定出口和利用外资。总的来讲,我个人对2010年国际收支状况有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今年国际收支总规模会恢复增长,有可能增速快于国内经济增长。去年国际收支总额占GDP比例下降,今年有可能重新上升。二是外贸出口有可能恢复性增长,但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有可能延续前两年下降的趋势,外需仍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为负拉动。三是随着全球金融市场解冻,资本流入我国会增加,但同时随着中国加快走出去步伐资本流出也会增加。

第四,多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形式的对外经济失衡会影响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而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解决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顺差形式的对外失衡,会增加央行外汇占款的投放,影响货币政策操作,进而影响通胀预期的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理顺投资储蓄关系,从根本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二是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其中重点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等等。三是要以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资本帐户开放、外汇市场发展为重点,推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四是加强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尽快建立健全对流入、流出双向预警体系和应急预案。五是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的情况之下,加大对异常资金流入的管理力度,继续打击违规资金流入,同时对过度的资本流入渠道进行适当控制。根据三元悖论理论,一国要保持汇率稳定和物价稳定,就必须选择加强资本管制,中国也不能摆脱开放经济的这种一般规律。

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钟伟:我知道大家对外汇问题特别热心,我还是想利用一些特权问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不能谈,能不能谈一下2010年美元指数,美元汇率是走强还是弱。你就说强还是弱就行?

管涛:这个问题也不能谈,因为我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评论美元汇率可能会引起国际外汇市场波动。

主持人钟伟:第二是跨境热钱流动对2010年中国都流入是增还是减?

管涛: 因为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所以我一般不认同人为地去区分热钱和冷钱。前面我已经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随着全球金融市场解冻,今年我国资本流入可能会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同时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我国的资本流出也会增加。

主持人钟伟:未来十年我们有没有可能看到国际收支平衡?

管涛:我认为,国际收支平衡不意味着贸易盈余是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中期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有望合理水平。2007年最高为11%,2008年为9.8%,2009年可能为6%左右,再用五年左右时间,该比例完全有可能降到3-4%的中长期趋势附近。与此同时,,如果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是拓宽资本输出的渠道,那么我们还有可能用资本项目的逆差来冲销经常项目的顺差,进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主持人:谢谢。下面演讲嘉宾曾经做过商业银行的分行行长,做过证券业协会研究部的主管,做过我们的设立基金的基金评委,还做过中银香港[22.35 2.29%]上市改革风险管理重要工作,还给中央政治局同志们上过课,这就是我们国内最知名的金融学家巴曙松先生。有请!

巴曙松:谢谢中国最著名金融主持人钟伟教授的介绍,他智慧的闪耀不仅在表现在他的脑门上,更多是在他的思想上,他对管涛的提问非常好。

我的题目说信贷,对2009年来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是信贷。因为我们在看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做年终评估会发现,规范意义上适度宽货币政策,我们要看基础货币,09年基础货币投放比08年还要少。我们在看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我们说以08年11月9号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中央财政投资1.18万亿,到09年是4485亿,还有两千亿没有用完,导致中国经济应对危机取得巨大成效主要是信贷投放,有一位排名靠前基金经理他感觉到信贷很重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在09年投资策略信贷投放高的时候买入,信贷投放低的时候卖出,所以他的排名比较靠前,后面做了一个模拟属实。

我们看这里一个投放一月份有春节,元旦,元旦春节只有17个工作日,一到三月份购买的一直到7月份的信贷投放,从6月份1.53万亿,降到3559亿这个收益是很好,所以信贷很重要。2210年信贷也很重要,但是目前信贷形势看有四个方面问题我觉得值得非常的关注,或者信贷金融、信贷政策里面值得关注四个问题。第一整个政策预期不明确,容易导致信贷大起大落。第一周6千亿投放大家已经知道了,尽管政策反复强调要引导均衡投放恩,但是信贷投放很难均衡,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占25%叫均衡了,历史上从来没有,信贷投放商业化以后,早放贷,早收益,如果按照7到8万亿2010年信贷投放,4312算,一季度三万亿,二月份有春节,一月份超过一万亿是比较均衡的,但是引起市场这么大的渴望和关注,表明对信贷预期并不是很清楚。

现在应该说有两种预期在引导市场行为,一个就是要从09年的高速投放,大概9.6万亿左右退出,肯定要低于这个数是多少,大家都知道,7到8万亿之间。实际上我们银行现在资本充足率也够存贷款和存在比不是很高,如果这个要实施我做银行肯定选择早点放。因为有这个紧缩预期越早点放越容易导致大起。

第二思路是什么,信贷政策只是整个政策中一个小的政策,最终它的投放多少,要看物价,经济增加速度,这个宏观的指标。大家都说09年投放多了,我们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也就8.5左右,物价也不高,怎么多了,如果真像年初订在4、5万亿现在估价,经济增长速度是什么样子。那么,所以现在市场的预期的不清晰和容易导致信贷大起大落,越担心太调控越容易投放,越投放调控预期更强烈。我个人预计1月份高速增长不可能持续,除了早放贷早约束外资本约束在。第二09年信贷投放增长最快地方政投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受到严重的调控。第三整个银行存在比不是很高,但是中小银行的存债比已经上来了,春节比不是很高。第四双降,谁愿意方那么多,追究责任,第一预期不清晰,导致信贷大起大落。第二退出预期越来越强烈,退出预期越来越强,全球应对为己有这么强经济刺激,前所未有,危机这么快,从危机里面走出来是超乎预期,在全球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退出,退出过程中有另外一个悖论是什么经济复苏越强劲对金融市场支持越强,但是经济复苏越强劲退出力度会越大,越快,会市场造成往下冲击。对信贷市场也是这样,12月份数字异常强劲现在是16.3,这在历史上不多见如果在综合用电量出口12月份实际增长速度是非常强,容易导致退出预期加强。

那么,我们看到09年实际新开工项目是超预期,四万亿一揽子计划里面,中央项目我们可能4万亿、1.18万亿,其实真正超预期是地方政府的投资。这也是中国经济里面非常有趣的,大家叫做十年,十个月的情况,说什么呢?说中国大概十年碰一次外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解决方法让地方政府放手上项目,上基础设施,没有超过十个月的。

从08年11月份4万亿公布到2009年8月份公布产能过剩调整十个月,98年到应对亚洲金融[3.10 2.31%]危机到99年调整十个月,新增贷款首先保旧项目,已开工项目,2009年是开工,2010年建设,再加上双降压力,保已有开工项目,可能使得今年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会再次受到挤压。而实际上,在09年下半年在四季度一度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信贷增长速度,因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清理,现在在2010年要防止这一点。

第三也是一个历史的老的难题,总量政策怎么调结构,实际上历史上很难找到好的经验。也许在2010年我们会找到好的经验,这即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也反映在很多大家认为产能过剩的行业,现在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市场千夫所指,我们后面还有刘总给大家做一些解释。但是实际上房地产只是一个问题,一个矛盾的反映一个镜子。大家看最近市场里面豪宅,涨还是很凶。大家说要控制压制房贷,实际上这种结构引导信贷政策实际上推高豪宅房价,只有第一套能够享受政策优惠,我就尽可能买的高一点,大一点其他行业也一样,我们凭什么判断一个产业过剩或者不过剩呢?如果有一个机构或者一个人能很清晰知道在一个周期不同阶段,在城市化不同比例之下,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它的产能大概利用多少是最合适的,我觉得直接搞计划经济是效率最高的。

所以如果你对整个产业的利用率产能利用没有长期的跟踪,怎么能够用07年高峰期,08年的受危机冲击,09年上基础项目这样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来预期未来我们需要多少产能。在比这些新能源,究竟这些风能,光电刚刚开始启动怎么就过剩了,是因为他本身过剩还是因为配套网络电网不配套导致过剩,我们这个时候抑制生产能力还是提供产能配套,让风力发电能够上网解决它。所以总量政策怎么调结构,在2010年难度会比较大。

第四如果货币环境非常宽松的话,我们把所有的眼光看在信贷政策上面,指望信贷政策再发挥09年能再发挥一个力挽狂澜的效果,可能也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最近准备金调整,是市场产生惊讶,实际上看资本负债表一季度调起流动性,央行票据过一万亿提高0.5点,才能冻结2500到3000亿,提高一个点在5000亿到6000亿万五左右,现在发票据成本很高,我们外国储备利用,跟国内利用要高,央行资产负债表,标举成本和用在美国的债券成本倒挂这样比较放松货币环境,再加上刚才讨论的外部流动性增加,无论是热钱还是冷钱。2010年外部流动性和内部流动性共同贡献流动性是一个定论,流动性是一个问题,我们针对信贷,债券,信托,股票融资增加,这就使得当然即要强调宏观审视也要强调微观审视,但是之间是有进行的,所以多占了几分钟我想讲信贷很重要,受到几个方面挑战,如果预期不清晰,反而更加容易导致大起大落。第二如果退出预期很强烈,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可能会再受挤压。第三总量政策怎么调结构目前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好的成功的案例。第四在货币环境越来越宽松情况之下我们对信贷控制希望它发挥什么政策作用,应该做一个很好的评估。

主持人:我是不能做官员,因为我喜欢滥用职权我想把话筒交给在座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巴曙松先生进行提问。

提问:我是来自山东一个民营企业家,我想问一下明年信贷形势对于中小企业是有没有根本性改变?谢谢。

巴曙松:你问的肯定是今年,明年到了2011年了,那是要在下一次我们再谈论了。中小企业融资我觉得2010年可能变化是什么?在中小企业真正做一点更细致的区分。我们工商系统注册登记916户万企业真正叫大企业3500,剩下的一些基本统称为中小企业,所以要经过银行贷款要怎么贷,中国很多中兴企业按照国际标准,无论是产值,就业都是大型企业,我们真正融资难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把这些企业界定更清楚,通过税收优惠,通过政策扶持担保这些层面会有一些进展。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被解决的,为什么被解决,统一口径调一下,真正看小企业很微型企业标准划分准确,那个时候再出现小企业微小企业投放增长速度匹配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善。

主持人:我是来自华夏银行[11.17 0.45%],在上午演讲中,也有嘉宾谈到美日欧各个国家之间银行政策,货币大量流放和财政赤字,国内已经有三倍,各个国家推迟货币退出政策,您对通货膨胀后期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巴曙松:原来大家通常看法说2010年通货膨胀走势是一个倒V型,年终是高点,6、7月份是高点。其中构成原因一个是翘尾效应,09年的6、7月份物价比较低,使得因素效应贡献1.2,1.4左右口径不一样,两头基数效应要低一点。同时,要素价格调整,贡献0.5个点,新增涨价因素留一定空间,现在看下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可能会提前。

我们还是说实体经济增变得强劲程度看,12月份和1月份增长会非常强劲。我们历史上刚才说PMI指数超过6%的时候,假使1月份信贷投放过万亿有可能使得通货膨胀的高点不会是6、7月份,可能会在更早一些的时间,做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抛开这些数字做了一个比较。在08年底我们国内国外很多大的投行研究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拿过来看,画一个表格分布点和散,差异很大。但是现在09比2010年年初我们把各家分析公司报告拿出来对比发现高度趋同,每家都说差不多,都是上半年有一个高点,因为信贷投放同比上升,物价也会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在一个股市高点,而且消费有机会,因为调结构,新技术,新能源有机会。但是,市场告诉我们凡是看法一致基本上是错的,所以我们试图思考以下错在什么地方,很可能通胀压力提前,恢复速度强劲导致调控提前,也可能2月份的调控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

主持人:谢谢,下面一位演讲嘉宾是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先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刘晓光:谈不上演讲,主要把一些问题说一说,原来出的题目是很大,是关于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我是从企业的角度看,我们是大基建商,地产商,对资金问题很敏感,对金融问题也很敏感,我在去年11月份论坛上讲可能一场暴风雨会来临,对于地产而言,因为价格比较高,果不其然1月份出现了,我们更关注下一步对金融角度,从资本角度对地产商、基建商上市问题,我们更关心从资本供给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想今天由于只有十分钟,简单讲讲我们原来一些观观念,这还是老生常谈。我想从金融风险角度讲从我们看,调整银行单一金融结构是一个重大问题,前不久我们一直在讲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讲简单说从地产贷款按揭银行开始,防备风险按揭地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风险转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又将风险转给再贷款公司这么一个逻辑程序,反过来看我们情况讲,实际上我们现在融资通道还是很单一,主要靠银行带,因为我们国家社会资金90%是集中在商业银行,又集中在四大银行。这个情况之下讲一旦出现风险将来会比较大,对企业也是一样的问题,资金链,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将来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尽可能讲,从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各个角度进行多渠道,多元化融资,这样为企业健康发展才有益。

从这种情况讲,09年放了十万亿,有人说10%,到20%资金流入到股市,有人说10%资金投入到过剩生生产行业,也有人说只有60%进入了真正推动GDP增长的行业,有人说房地产贷款比例比较高,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单一融资通道角度看。如果简单说可能我们必须要重视中国融资结构的单一化问题,具体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多说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希望主要从资本市场角度,从各种多渠道融资渠道角度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资金量需求非常大,地产商可能拿一个地几个亿,基建投资商我们拿一个项目,一个高速路就100亿多一些融资渠道,一方面可以减少银行风险,另外使企业健康发展,我想第二观点我想改变银行的单一融资通道的一种选择,这又是老生常谈了。我想讲还是讲产业基金问题,多给我们一个通道,多给我们一些空间,因为从企业融资角度,无非两个,一个是直接融资,一个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无非是上市融资等等,间接融资向银行借款发企业债等等。

实际上企业讲在投资过程中,确实需要30%到35%资本金,但是讲很多企业在经营程序过程中主要是固化资产,这些固化资产再循环需要不断有增量资金代用,假如能够以资金资产运作为目标,能够有新的产业投资来源,从后者我们为发展固化资产增量资金,这个对于将来减少单一银行贷款通道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我的观点国家应该大力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我想应该是靠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管理,政府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规范标准,培养建立相关投资人,防范基金风险等等,而不是直接插手市场,这里面涉及很多体化东西,要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募集资金,募集资金投资人关心的是什么,投资人在哪里。如何保障产业投资基金健康发展,从政府角度还有很多重大问题,包括控制风险政策法律,包括培育基金市场的环境,包括基金运作的其他的一些问题,政策引导、合理税收等等。这些讲从地产商和基建投资商角度我们非常关注这些问题,希望这条融资的通道或者是这个通道能够迅速做起来。

从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来讲,我想了几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培育符合中国市场机构投资人,创造直接投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到目前为止真正机构投资人还没有培育出来,这里面讲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这些机构投资人不能证券市场的人,也不是信托投资,根据现有规则信托进来证券公司也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保险公司可能成为机构投资人,尤其是像产业方向,特别是投入国家鼓励行业,这些产业可能收益率并不高,但是稳定,政府和保险公司资产配制原则和方向。我们也经常跟保险公司说现在很难,一个投资细则下不来,另外限制很多,另外讲在国际市场通行一些资产费率也很难做,所以企业讲需要这些通道。现在PE投资有很大上万亿投资也很很活跃,将来是否可以引导这些投资,能够进入到这些大的产业领域前期阶段,可以看到PE投资者上市之前投资要有三年期限,给企业一个发展期。

另外来讲如果说在上市之前如果没有做到,用什么政策导向。还有在基金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是降低审批层级,降低PE门槛,基金从门槛比如其他一些信托的问题,税率问题等等。我们谈一些大的中外合资怎么鼓励它建立起来,外资在人民币基金怎么建立起来。如果降低金融单一,银行渠道单一风险,鼓励企业用更多融资通道进行融资,可能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关心如果说国家现在出台了一些方面政策,我想三个信号,一个信号可能房地产价格比较稳定。一个信号我们关注是不是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到位,不会再有什么了,当然还关心房地产这个行业能不能和谐发展,这个下一步讲可能跟资金关联性非常大,如果说资金紧张了,那么拿地情况,房地产运作情况可能不一样,如果资金宽裕可能是另外一个情况。所以我希望调整银行的单一融资结构和通道,能够进一步的防范金融风险,给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融资环境,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这可能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课题,谢谢大家。

提问:有人认为房地产价格可能会在最近的两年之内崩盘,这个确实是有人这样认为,也有人反对,您是怎么看?您这两年平常出来比较少,这两年在忙一些什么工作,介绍一下首创的一些工作?

刘晓光:第一说价格,我的观点是这样,但是不一定对,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的地房地产价格下不来,太紧缺,我们在核心基块基本没有新的投入。我前一段从东京回来,他为什么大阪会下降,因为是用几千个人买了一个东京的房子,北京,上海房子是十几亿人,和他不可比。第二讲这里面涉及到钟伟教授所讲的,我觉得人民币对自身贬值的问题,我们算了大概乱了比帐,现在房地产价格比三万,5年前是8900,相对贬值74%,确实房地产有一个保值增值,5年前我买8000块钱现在变成8500,如果在核心城市变成三万,你买房产可能是5万,因为有一个稀缺性。还有一个,全国二三线城市涨并不大,我们在16个城市做房地产,重庆,辽宁,上海等地幅度并不高,2010年房价基本是稳定的。第二观点讲二三线城市可能有一定的增幅,核心城市的增幅不会很大,稳定是一个主调,这么一段时间我们现在主要还是“532战略”,基建、地产、金融,我们希望改变我们现有商业模型,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型进行投资,循环,但是我们最关注还是资金问题。从我们自身来讲不缺资金,比如说现在银行100200亿,授信还有再融资的可能,但是面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讲,今年可能会有所波幅。

主持人:刘晓光先生指出房地产行业怎么才能多元化融资。对房地产,土地,按揭债是1.6万亿占比不是特别高,在2010年可能难度更大一些,在资本市场全年去融资4460亿,房地产去年融资是主角,今年资本市场融资很难成为主角,有可能信托去年是地方政府产品融资主角,房地产也不是,产业基金也很难,现在谁管还说不清楚,银行也罢,产业基金也罢,门对房地产开都不是特别明确,所以刘晓光先生强度的愿望还要等一段时间。下面演讲嘉宾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泰丰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黄方毅先生,掌声有请,他也曾经在我们的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长期从事研究。

黄方毅:今年经济观察报题目是中国再出发,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我理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2010年我们再出发,一个是我们刚经历了一个金融危机再出发,我更重视后面那层意思。我们更想了解我们再出发的时候我们面临世界和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想在今天更多是从负面按来讲,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要有很有自知之明,我们经济学家世界上名声并不好,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很有名经济学家可以预言出来经济发生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耻辱,跟我们三年前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都没有人预测出来,很多人说气象学家,地震学家应该下岗,我们经济学家为了避免下岗,今天更多讲经济层面负面一些影响,供大家参考。

我们不像刘晓光老总他们在经济第一线更多的是实际,我们是根据数字讲话,我们这次中国再出发面对世界拿四句话概括一下,第一个是钱太多,第三实体产能过剩,第三叫做我们治理机构更全球一体化不适应,第四我们经济已经落后了。

第一我们先讲我们钱太多我们现在发现我们在最近20年内世界发生了一些大金融危机,也好,经济危机我们发现并不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是由于资产膨胀引起的。比如说日本在90年代泡沫,楼市发生泡沫,股市发生泡沫,这次发生金融危机并不像过去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由于经济箫条通货膨胀引起,我们这次是由于资产价格膨胀引起的,资产价格膨胀背后就是一个钱太多了,全球GDP之和是54.8万亿美元,全球虚拟经济,从全球最大的银行全球最大银行是96.4万亿,在08年是80亿元,07年股市是62万亿,衍生产品总产值是600多万亿,加在一起是907万亿,虚拟资产是实体应该16.5倍,应该大大超过实体经济规模在07年,08年情况稍微好一点,因为经济金融危机数字是843万亿比52万亿,仍然是16倍,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16倍,钱也是太多了。在这么一个全世界内货币泛滥,流通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全面上涨,这次金融危机各国在救市,美国是760亿美元,欧洲是几千亿美元,中国是四万亿人民币,去年将近10万亿的信贷投放,我们两个五年计划十年信贷投放一共十万亿,我们一年投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十万亿,这个十万亿大家看到是实体经济是复苏了,但是我们的楼市,我们在楼市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在年底前几月突飞猛进攀升,北京在秋天新的地王也是在附近产生。我几年没有来这边了,现在看到是这种情况。

在全球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全球不良资产经过基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报告2.8万亿银行不良资产,经过一年多处置已经处置1.5万亿还有1.3万亿不良资产没有处置,本身就是一个毒性资产在全球经济的体内留存。在货币过剩同时救市我们有大量债务,美国数字在08年GDP13亿万医美元,政府欠债是65万亿美元,美国GDP的4倍,美国企业个人一共欠债130亿美元,是美国GDP8倍。中国情况比美国好得多,中央财政欠债并不多,还控制在GDP的3%警戒线之内,但是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也并不乐观,地方政府现行生意债务是4万亿,09年隐性债务,地方平台潜在达到5.26万亿,一年财政是6万到7万亿,今年是8万亿,这两个数字,地方政府隐性和显性一加在一起是9万亿,美国也是地方债务,各洲,地方债务情况非常不好,美国30几个州,今年有500多亿美元亏空,美国新泽西州,加州财政赤字达到300多亿,400多亿,几经溃边缘。

我们面对全世界金融家底,是这么一个情况首先我归归于虚拟经济膨胀。第二我们实体经济国外关注低碳经济,我们实体经济情况是产能过剩。按照美国标准来说,战后60年平均占工业设备利用率80%正常,他繁荣时候是85%,箫条是75%,09年设备利用率80%,08年设备利用率是75%。另外一个数字告诉24个行业19个行业过剩有的说9个行业过剩,也有说是19个产业过剩,到底是哪个对我也不清楚,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变成比较普遍的问题了。第三问题我觉得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出来以后,同时发现全球经济治理机构有跟上,我们面对全球一体化全球经济,但是我们治理机构没有跟上,比如说经济学界最热门退出政策。现在印度、越南、澳大利亚、以色列已经开始加息采取了财政政策,中国迟迟没有加息,重要考虑就是如果中国加息的话,国外热钱会进来,去年,前年全球普遍降息,虽然没有一个全球统一部门在协调,但是全球经济统一性都在降息,现在退出政策谁先加息从国际环境将会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中国迟迟不敢加息重要原因有这的顾虑。如果有一个全球机构可以协调到现在为止没有这方面进展,即使像G8,G20也没有什么这方面的进展。

最后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们国家现在主要以西方经济理论作为主流经济理论,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发现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变得非常苍白无力,作为经济学理论支撑哲学基础,市场有效理论经济人,这种支撑经济学基本概念,都已经被事实击粉碎,在现实经济面前人并不是理性,人将变成非常非理性甚至疯狂。这种情况之下很多经济学理论现在我们政府去年12月CPI,消费者购买指数刚刚有负转正,我们房地产价格已经涨百分之几十,在北京三环之内没有低于一平米两万的房子,说明我们通货膨胀理论不适应现在新的资产膨胀理论,按照通货膨胀理论房子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因此房价是不在CPI里面国家统出台的数字是很低,今年我想官方数字不会达到两位数字。也有一位学者预测再高不会高三五个定,可以从房价,食品价格,蔬菜价格也都可以看出来,说明我们经济学理论,还停在实体经济阶段,通货膨胀是跟相应实体经济为主鞭策出来,现在我们面对是一个大量货币侵入膨胀支撑资产膨胀局面,我们既没有有效分析工具,也没有理论基础。因此,我觉得作为经济学家感到很悲哀,我要说的话完了,谢谢。

主持人:最后一位肯定是我们最好一位演讲嘉宾之一,北京唐古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谭昊楠先生,有请。

谭昊楠: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经济观察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在我之前是大家非常悉一些经济学家,老前辈给我们做了一些宏观性的话题,我在这里跟大家谈论更多是更平民化,贴近我们个人行业就是我们中国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前新格局下的现象,境外资金不断涌入中国,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强化,同时导致央行或者政策举步维艰,不得不增减货币发行。在出口锐减,内需不足背景之下投资推动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就是09年政府四万亿投资主要原因。第三实体经济明显缺少发展预期,经营风险偏大背景之下,外资流入,政府投资,民间投资都不约而同选择资产市场进行追利和避险,这就是09年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大幅攀升的动力。

中国CPI增长也成为定局,未来通货膨胀预期非常强烈,我们如何应对国内外资本风险是我们面对巨大考验也是关系我们金融市场是否能转危为安的关键因素。我今天和大家讨论话题是关注到每一位在通货膨胀背景之下我们怎么样观看好我们自己的财富,怎么让我们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保值。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如何应对通货膨胀》,什么才是真正的理财观念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很多人到过美国曼哈顿到,当时它出售价钱折合与现在24美金,当时土著人有一点理财意识,把24美金存入到荷兰人的银行里面,16世纪24美金价格倒09年是多少钱,将变成8.8万亿美金,来买下来麦哈吨岛和所有建筑物 是错错由于,这个结果不是偶然,是时间,福利带来神奇的结果,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资本市场最初每天涨停,跌停还是选择时间每股让复利为我们创造更神奇,我们以100万元为例。假设年收益率15%,30年后我们将拥有660元人民币,当然今天有100万人非常多,但是30年后拥有6千万人依然是少数,这就是我们提倡一个理财观念,稳健持续盈利是我们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那么在金融新格局通货膨胀预期很强背景之下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去决策呢?有一句话我们财富可以跑不过GDP,但是一定要跑过CPI,如何才能稳健战胜通货膨胀,这需要科学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案,专业细化分工导致这个很也逐渐兴起,帮助大家理好财,这就是我今天说的第三方理财。在座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什么是第三方理财,第三方理财就是指独立中介理财结构,不代表银行,信托等各类金融,可以独立分析出客户财务情况和理财需求,从而选择需要的金融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我们唐古拉作为地放理财机构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占在公开,公正立场上按照客户实际情况,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情况和理财需求,通过科学方式在个人理财方案里面配备各种金融工具,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制定理财策略提供理财产品,实现客户的财富目标。

我下面分四个部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第一第三方理财市场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在美国独立的第三方理财拥有60%市场,在澳大利亚也超过50%,香港特区也有30%。但在大陆连1%都不到,如此低的比例意味着我们的个人投资者都机会是在缺乏任何的机构指导背景之下投资,这样的投资我认为回报率是大家可想而知的。因此帮助中国的有产者进行才管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神圣职责。第三方理财机构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给大家带来了观念上不同,我们中国人儒家传统通常都是把自己财产自己小心看护管理,或者交给最亲近家人管理。但是不能忽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具备专业人士那样有一个专业的管理运作资产的一个能力,不可能专业人士那样让自己资产在保值基础上还不断保值升值。从长远看第三方理财具备至关重要的发展意义,第一改变了传统的理财市场的传统格局,从填鸭式产品推销转向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方面服务。

第二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理财顾问提供具体投资建议或销售具体理财产品不同,理财机构顾问提供在站在客户角度,总体理财规划战略方案,这样理财方案涉及有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种金融产品,是一个长期可执行计划,侧重于量身订做,个性化可以实现客户利益价值最大化。

第三方面之所以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关键在于独立性和公正性,由于地三方面理财机构是客户利益为导向,这样身份弥补客户在各类金融产品的信息理解和利用不对称,帮助客户规避信息传输中的风险,实现客户选择真正符合自己利益金融产品的愿望。

第四动作地三理财可以培养客户政府理财意识,传播正确理财知道,要确保资产保值,理财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财产传承与分配。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个更好发展空间,这些理念目前在国内没有得到很好推广和发展。所以,第三方理财市场活跃发展,对于引导国内投资者重要意识意义非常重大。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财富管理时代,但是,传统观念变革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使显得,第三方理财市场发展壮大在我国有一个相当长的路在走,我国各种银行机构依托与老百姓非常优秀的形象,获取客户还是在非常优势的地位,因此第三方理财在我国发展有宽阔空间和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相信伴随越来越多人理财意识财富理财一会从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转成爆发性的增长,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第三方理财由于强大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的发展空间一定是不可限量的,谢谢大家。

提问:第三方理财跟信托公司关系是怎么样的,作为一个理财的人为什么选择你们,而不是银行和信托公司?

谭昊楠:我刚才也提到,我们不依托于任何金融机构也不隶属于任何金融机构,我们与个各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是一个战略合作关系,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多元化一个理财信息通道就是这样。主持人:谢谢前面各位演讲人,我其实也是一个演讲人,但是大家都很疲倦了,向大家回报三个对2010年看法和两个建议,前30年中国取得伟大的成就,未来30年中国将会取得怎么样的未来发展空间,我估计是这样的,大约在不迟于2015年在201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5千美金超过中等发达国家。202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在2030年中国的经济超过美国潮流世界第一大综合体,大约在2040年中国经济决规模超过美国加欧盟综合在本世界中叶中国所谓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完全实现。第二假象是在2009连我们商业银行发放巨额信贷,在今年全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7.2万亿左右我们以时间证明09年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不仅不会有明显的风险,而且会给商业印痕带来收益,在危机中银行用最不值钱钱换取当时产能不足,效益欠佳的资本,时间将会考验这一点。

而在在今年全年人民银行将会遵循着,首先提高同业柴拆借利率,其次推高法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接着在存款,贷款两次加息过程,在未来30年中国银行[3.34 0.00%]业随着外资银行业不断肉身和本土金融机构扩张,中国银行业规模资本市场规模如果不是排名世界第一我会感到非常惊讶。第三关于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开完以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时间将经验是资产泡沫 还是政策抛锚资本市场在两次调整指数在3000点,这个时候到现在中国实体经济至少增长18%,因此以3000点乘于18%,2010年中国资本[4.60-1.92%]市场3500到3600点对应市盈率24到25倍,看不出资本市场有任何泡沫,当然创业板除外。

在房地产市场当中2000到07年整个商品房供应是27一平米,城市人口增长1.6亿人,考虑到北京市场09年最疯狂一年,所售商品房19万套,现房7万,期方12万套,对一些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7万套房能多少人?我们将见证是政策泡沫还是资产价格泡沫,这是我们三个猜想。两个建议是什么,第一不要迷信政府,尽管次贷危机对我们政府信心大大增强使我们对市场信心大家脆弱但是人类有史以来只有市场经济才是行得通,有效持续方式,所以不要因为次贷危机或者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增强对政府的迷信和极度否则怀疑市场,政府除了提供公共产品并不能提供其他产品,另一个建议是不要以为消灭富人可以解决穷人的问题,消灭富人只能让穷人更穷,这是我三个假想和两个建议。

第二篇:2009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国民共进实录(推荐)

2009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国民共进实录

2010年01月16日 13:44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3条

2010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主题演讲“国民共进”实录。

主持人赵晓:前面的主题演讲非常精彩,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守时,我建议如果我们下次再讲中国再出发,一定要从守时出发,向瑞士、向德国学习。

另外我们讲中国再出发,一定要从企业出发,因为企业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企业不发展中国就不会发展。谈到企业我们最近看一步片子,恐怕很多朋友都看过,叫《阿凡达》,不同的人从《阿凡达》里看出不同的故事,中国人看出那是房地产拆迁的事情,钉子户的事情。也有人看出这是国进民退的故事,国进民退在09年成为了大家非常注目、焦点的话题,很多人举出很多事情证明国进民退,比如房地产,比如民营钢铁企业,经营的好好的,利润比国有企业还高,但最后也被国有企业兼并了。煤矿,浙江民营资本在山西做了很多年投资,一夜之间也被政府国有企业拿走了。四万亿投资也基本上被国有企业拿走了,这引起了广泛的国进民退的讨论。但我们这轮的主题是“国民”共进。

究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发展,他们应该是什么格局,在考虑相关制度,比如中国生产要素制度又应该怎么变革,在我们论坛里请到了很多同样也是非常重量级的专家讨论。第一位有请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先生演讲!

辜胜阻: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后危机时代如何实现国民共进双赢”,我们看到在2009年世界各国抗击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增长“保八”成功。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中,发达国家很多是负增长,金砖四国中只有印度和中国是正增长,印度GDP同比增速为5.6%,巴西是-1.7%,俄罗斯是-9.9%。与2009年相比,世界经济将有所好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2010年很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将由负转正,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将由2009年的-1.1%转为3.1%。有人形象地指出,金融危机实际上好比是美国打喷嚏,欧洲生了一场病,中国洗了一个冷水澡,来得很汹,走得很快。2009年这个时候大家认为未来将进入冬天,经济形势严峻,2009年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但现在看来这个冬天已经过去。应当承认,我国经济“保增长”成效显著,但在这样好的成绩背后,我国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却呈现出“五强五弱”的不均衡的情况,“调结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内需强劲外需疲软。从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来看,2009年前三季度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是-46.7%,消费对GDP拉动是50%左右,投资的贡献超过了90%,也就是说消费的贡献正好和出口的贡献相抵消,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所以第二个方面的失衡就是投资效应很强,消费拉动比较弱。三是公共投资很强,民间投资很弱。四经济硬件设施强,社会软件设施弱,生产性投资较多,而消费性投资、民生社会保障等发展不足。五是国有大企业强,民营小企业弱。目前民间投资相对不足。以广州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60.3%,但是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0.6%。有人认为,现在我国出现了房市、股市和车市构成的新的三驾马车。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而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3.4%,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4.5%。

经济复苏过程中,由于国企在4万亿海量经济刺激计划、天量信贷、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机会优势,加上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国企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因此2009年是“国进民退”争论最大的一年。从历史上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关系呈现阶段性差异。第一阶段:1978-1989年,“民进”禁区被打破,私营经济得到认可并迅速发展。第二阶段:1989-1991年,清理整顿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出现“民退”的现象。1992年到2004“民进”重新抬头,而且民营企业得到了大发展。2004年宏观调控又似乎有“民退”,2009年出现了“国进民退”大争论。有没有出现国长民消?我个人认为是有的,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是走出危机的必须应急之策。在危机面前,必须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力挽狂澜保增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公共投资调整经济运行的外部时滞短、见效快、指向性强、乘数效应大,是短时期内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对于稳定经济形势、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打个比方,像一个人走路一样,一条腿先迈,后一条腿跟上,不可能是两条腿同时并进,危机下首先需要用政府投资来拉动民间投资,所以“国进”和“民进”本来是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因此,危机时期,我们应该承认“国进”的作用,但是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再出发,很重要的是要实现“国民共进”。

2009年我去了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对两百多个企业进行了调研,我发现民营企业在危机背景下有几大困难:市场萎缩、税费趋重、融资艰难、竞争不公、创新不足、责任加重。但国有企业经营形势相对较好。2009年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相当大比例的基建项目和工业投资项目都由政府及国有企业承担。有人估计,民营中小企业只享受到其中5%左右的份额。所以中小企业在去年危机中,受伤最重,受益最小。如金融领域,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5%。同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是偏向国企,因为国有大企业往往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在基础行业和关键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得到政府政策的重视。另外国有企业还有政策兜底。根据中国企业家信息系统调查表明,我国企业中有22%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受调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

经济复苏中,房地产市场成为领头羊。这个领域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国进民退”现象。据统计,100多家大国企中,有70%房地产涉足面,2009年地价排在前10位的地块中,国有企业占8席。同时,2009年全国土出让金额达15000亿元,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房地产业外,其他一些领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国进民退”。在家电领域,浙江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在家电下乡前占据了农村电冰箱市场50%以上份额,下乡一年后仅占20%。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汽车产业重点支持的“三大三小”均为国企,船舶产业重点发展的两个龙头企业也为央企。在并购领域,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2月底,地方与央企间的交易金额大概有7万亿之多,招商政策非常优惠。央企和地方政府联手起来了,实力更加强大。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三大顽症:门槛高、负担重、融资难。这在2009年表现的特别突出。一是门槛高。我国2005年出台了一个非常好的文件——“非公经济36条”,保障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但“非公经济36条”出台5年后,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玻璃门”是看得见,进不去;“弹簧门”是可以进去,但是最终会被弹出来。有人说,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存在“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的问题。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准入门槛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两极分化。一端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大好。另一端是一些行业中大量民营企业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利润微薄。这种状况使得企业家创业激情下降。2009年我调查的200多个民营企业当中,企业家创业的激情普遍下降。有很多私营企业主愿意过有钱有闲的生活,甚至把厂房出租或者是卖掉。同时,我国居民创业申请中存在注册资本要求高、审批程序环节多、要求严、费用高等问题,形成了很高的创业门槛。有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中,“审批企业或立项难”占59.6%,居人为因素困难之首。二是负担重。首先是税收负担很重。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利润和税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6%、10.4%,利润增速不及税收增速。其次是税外负担沉重。2009年1-11个月,我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1%、27%,可能会加重民企的非税收费负担。而危机背景下政府的减税减费政策有些并未落实,“2009年长三角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感觉自身税收没有变化”的企业比重达82.37%。有些企业讲,金融危机中本来需要政府“雪中送炭”,但他们却感觉税收越来越重。三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问题,所有国家的商业银行,都会重大轻小,嫌贫爱富。但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不仅受到规模的歧视,还要受到所有制的歧视。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很大、缺乏激励。银行不仅重大轻小,而且重公轻私,贷大不贷小,贷公不贷私。

后危机时代,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我们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门槛。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国29条”,切实保障“两个平等”;进一步打破垄断,化解“玻璃门”和“弹簧门”,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要改革审批制度,简化注册程序,优化创业服务,降低创业门槛。

二要通过“多予少取”的扶持政策来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要进一步推行结构性减税,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农业是弱势产业,所以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城市经济中,中小企业也是弱势群体,应该像农业一样受到财政和金融的大力支持。

三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放开民间资本的金融市场准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问题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首先要解决民营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要构建我国股票市场的金字塔体系,除了创业板、中小板,还要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尤其要推动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发展。在间接融资体系方面,当前要完善各层次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职能,加强大中型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分工协作和金融创新,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要创新担保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例如阿里巴巴[15.40-0.13%]网络联保模式,有效分担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成效显著。截至2009年6月,阿里巴巴帮助2000家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了逾30亿元的贷款,不良贷款率仅1.08%,远低于银监会公布的1.77%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其次,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完善金融公共服务。当前,要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政策性担保基金、专项基金和完善政策性服务等途径,提供融资的扶持。

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实际上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我认为二者应该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未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要分工协作,机遇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国企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避免与民争利。要逐步消除行政垄断,运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在产权上促进资本融合,使国企和民企相互参股。要在政府投资上形成机遇共享,通过BOT、BT等多种形式,实现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大项目共同参与。

我的结论是,后危机时期要重点保障国企和民企,政府与市场协调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危机时期,靠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是不够的,必须靠政府、银行强有力的干预,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但后危机时代,很重要的是要让民间资本及时跟进。第二,国民协调共进要解决中小企业门槛高、融资难、负担重三大难题。政府要采取网开一面的扶持政策,少取多予。第三,国企和民企的问题实质上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问题,国民共进最重要的是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企业生态。

主持人:谢谢辜先生的演讲,2009年,中小民营企业从这个报告中,可以看到的确很艰难,的确受到了一些伤害。下面有请清华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先生!

李稻葵:谢谢经济观察报请我参加这个年会,我觉得这个年会召开的非常及时,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是在金融危机第一波的冲击已经逐步的过去,金融危机还逐步的走入一个恢复的过程,这么一个形式、这么一个环境。我想这个环境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特别的复杂,而且实际上我讲这么一个大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而言是非常非常严峻的。可以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与危机前、危机中所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更加复杂。这个环境下我们来讨论国民共进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

我想非常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对危机之后的国际国内的环境的基本判断,然后咱们讨论国民共进的话题。我想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更加严峻了。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要考虑、思考。

第一个因素,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的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壮大,根据我自己的初步的估算,我们经过了2009年的保增长的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的规模在2009年年底,已经进入到了5万亿美元的俱乐部,而日本,日本由于09年的经济增长是负的,它的GDP总额,按照过去平均的一年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计算是4.93万亿美元,我们是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09年年末,我们总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这件事情是我在09年年初就预测到了这件事情本身一点也不奇怪,不应该会感到任何惊奇和兴奋。但这个事情本身,一定会引起国际上一系列的猜想、讨论,包括刚刚发生的Google抱怨中国经营环境、中国监管体系不恰当这么一个事件的背后,在这个事件讨论过程中,有很多国外的分析家、媒体已经谈到这是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和第二经济大国新的一场较量,信息战的较量。所以中国经济,目前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的压力,一定比之前大很多很多。

具体说来,在危机之后,三件大事对我们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第一未来三到五年,我想根据各种各样的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国际上的,以国际货币为核心的货币条件是非常宽松的。也就是说国际货币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他们的货币政策非常有可能持续宽松,因此会造成国际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像中国新兴市场国家对我们货币政策如何把握,对资产价格如何把握会产生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是第一流动性过剩对我们的压力、冲击会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体现在针对中国的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讨论,这场政策讨论矛头指向中国,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贸易顺差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这个形势下,德国、日本他们过去所承担的压力,作为贸易出口大国的压力转给了中国。所以全球经济再平衡讨论,事实上就是针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中国经济政策的一场申讨。20国集团在去年9月份,在匹斯堡召开的会议上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要各国政府要共同关注全球经济再平衡,这场讨论很可能就会演变为一场针对中国的新兴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这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背后是更为重要的,更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思想的改变,这个是对全球化的重新考虑。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经过了本世纪头10年之后开始反思,开始意识到,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带来了巨大收益,对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英国,事实上并没有带来当初他们所想象的这么多好处。这个话并不是我讲的,是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的原话。

第三严峻的挑战,就是绿色环保主义抬头,绿色环保主义和绿色运动还有不同,绿色环保主义意味着全球减碳,全球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么一场运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各国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各界人士,包括他们的经营阶层已经认定了,人类活动就是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国必须要减碳,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减碳。而且我提醒各位,2010年和1992年,当全球开始讨论全球变暖时的情况完全不同,1992年我们的经济规模只是现在的1/5,甚至1/6,现在我们经济规模经过了过去17、18年迅速发展,我们经济规模翻两番都不止,所以我们是世界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果这种情况下我们继续沿用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这个阻力压力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他们矛头直指中国,他们看来,即便从今天开始不排放二氧化碳了,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新增的影响依然很大。所以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他们认为责任在中国,不管对不对,不管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道理,压力在我们这边。所以我想减碳作为低碳发展道路而言,这是中国严峻的挑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非常好,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事情彻底树立起中国发展模式,彻底树立起新兴市场发展国家的发展的典范,建立起新的受国际上真正尊重的大国的地位。这个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我们会成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所指责的对象。

总之,这个挑战非常严峻的,当然如果处理的好也会转换成机遇。这么一个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我们必须非常关注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个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讨论自己的发展模式,是不是需要调整、进行根本的改革。在我看来,我们现在讨论“国民”共进这个话题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这个国民共进问题处理的好,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共进,我们的内需、增长模式转变会更加顺利。

我想“国民”共进这个问题上至少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共同探讨、研究。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就是已有的已经做的非常大的国有企业如何经过深化改革,经过深入的国有企业改革,能不能走入一条逐步逐步的跟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合作的这么一个模式。讲的更具体一点,现在我们的国有经济的规模已经比危机前壮大很多,至少按照我们的投资规模、帐面价值看,这么一个背景下,我想我们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必须要改革,而且我们的财政、我们国家的财政从长远来看,也必须有赖于逐步减持一部分国有资产来达到平衡、达到支持我们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目标。这个情况下非常值得讨论。如何让我们的已经做大的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逐步逐步的减持、逐步引进民营资本,逐步的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共同协商、共同经营,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是危机之后我们若干年需要长期思考、长期探索、长期进行努力的方向。就是国有独资公司如何逐步减持,不仅要引进股市上的散户,而且还要引进一些跟民营企业合作的战略投资、战略经营伙伴。

第二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已经成长起来的,虽然规模不是很大的民营企业,他们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恐怕15、20年前并不突出,因为那时候民营企业规模很小,现在已经有了很大一批规模相当大的,但是无法跟国有企业相竞争的,但无法跟国外企业相提并论的民营企业,这部分民营企业客观上讲需要发展,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给他腾出更多的空间。这个问题上主要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一些重点行业,是不是应该对已经做大的民营企业放开,打破垄断,给已经建立起的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开,这是一个层次。第二在资源开发的方面,从风电、风厂的资源,到煤矿、铁矿石的资源,这些方面对已经做大的民营企业恐怕也要解放思想、放开,不能说民营企业就是不守规矩,民营企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反国家规章制度的做法。

第三层次的问题,刚才辜主席已经谈得很全面了,我就不再多赘述了。就是对于想创业、正在创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包括年轻人,如何创造更好的投资的空间、创业的空间,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政府、社会各界努力,包括大学生创业的硬件和软件的环境,这些方面我们大有可为,希望金融机构、各种大的企业,也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探索新的机制,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我相信如果这三方面的事情能做好的话,一个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允许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二是已经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如何给他更大的生存空间、更多成长空间。第三对小的想创业的投资者,给予他环境、政策上的支持,如果三件事情做的好,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将重新出现一轮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居民,到时候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国家竞争力更加坚实,到那时应对国际复杂环境,我们就将更有底气,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稻葵先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涉及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改进?如果制度是不公平的,我们谈国民共进是没有意义的。在许多的中国目前重要的一些制度上我们不还是完全的市场化,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前面我们说资源目前还是掌握国有企业手里的,将来是不是有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符合标准可以进去呢?资金也是政府所有的,国有企业所有的。还有土地,全国人民卖地要卖给政府,买地也要通过政府来买地,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民营企业更加受到伤害。这些都为我们国民共进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我们下面请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先生给我们讲一个主题,叫《东亚土地制度和收入分配比较》。他是最早的提出中国的土地应该向私有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国内也听到许多不一样的意见,很多不一样的探索,但是在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有很多的不一样,我们下面听听他的演讲。

文贯中:谢谢大家,土地制度上、房地产、城市化问题上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不能避免,因为中国发展成本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这是相对于中国人均收入来说的。一般房价收入比就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经过200多年经济增长,然后资本劳动、土地价格都已经相当多的国家,房价收入比是三到六倍。在中国,基本上已经变成十几倍、二十几倍,取决于你在哪个城市,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另外房子结构、面积、价格跟市场上的需求严重脱节,很多小区晚上根本毫无人烟,现在中国变成了很奇特的国家,不是说城市化以后人口在等房子,反过来房子在等人,像浦东,不是等农民工,他不要这些人,他要的是本来已经城市化的人,小白领、海归、外资企业的雇员,他们本来就在城市里。中国现在被城市化的那些人,现在苦于没有房子,他们可以在城市里落脚。

我本来是说中国最近几十年走的路和东亚其他经济体比较相似,他们有比较权威的政府,同时30年是相当开放的,这些特征跟其他经济体比较相似。但收入分配方面,现在中国跟这些其他经济体好象越来越分道扬镳了。那些企业维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比较平均,这称之为东亚的经济奇迹。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经济奇迹是两个指标,一个是高速增长,另外繁荣是分享。中国做到高度增长,但收入分配方面,中国现在已经踏入了拉丁美洲的行列。

我们全球化可能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我某种程度上也同意。但我自己也想,全球化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含义是全球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部分都卷到全球化过程中来,而不是这个国家处于沿海地方卷进去了,内陆和全球化是脱节的,不是这样的。中国最近30年恰恰表现为如此,东南沿海进出口比较方便,就一片繁荣,对外部也高度依赖。但由于本国很多方面改革滞后,所以要素市场是很不统一的,内部很多要素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尤其以土地制度是受到障碍最多的要素。我自己认为,这是中国逐渐跟东亚其他经济体分道扬镳,特别是收入分配方面逐渐分道扬镳的一个原因之一,而且我认为是今后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主要的原因。

中国土地制度上坚持只要土地变成城市用地必须要国有,我想这是毫无理由的。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最发达的城区地区,已经把几十万国有工厂私有了,利用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些城市地区的生产力没有需要全部到国有化的阶段,所以就退回民营企业去。一问中国生产力在哪最,当然是城市。但农村一定要坚持土地公有制,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因为坚持土地公有制,第二更加荒唐的是,如果土地将要变成城市用地,一定要变成国有土地,我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国进民退,而且这个国进民退还要进行几十年,因为中国城市化还要搞几十年。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农田都要变成国有的,这是非常不公的,这是对政权的建立,阶级唯一的生产资料的全面的用。我想这个过程之中,几十年之后很多很多的农田都会成为国有的。他们有没有搞得很好呢?也没有搞得很好,因为现在有很多的投资冲动,怎么会有地方政府利用一次性的土地转让金,40%、60%这样的程度,另外很多的抗震也是土地国有化的一部分。那么我更加强调的是收入分配的影响,我觉得也是及其负面,因为你把城市地价炒的那么高,接下来开发商只能造比较豪华的房子,而不能造让农民工所能居住、租用的房子。这个情况下,城市规划就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指标政策往往是不重视的,政府重视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其实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在全世界是相当高的,中国现在落后世界四个百分点,你13亿人现在整个一亿多的就业机会完全丧失掉了。只要服务业发展起来,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普遍就业的机会,就变得非常渺茫。城市里已经有很多失业,农村里再有大量的隐性失业,使得城市农村收入差距拉大。那么,城市化的成本只能降下来,允许土地所有制的多元化,特别允许农民能够向土地市场比较自由的提供土地,垄断被打破之后,地价和房价就会被下降,城市可以比较良性的发展,不是只挤在一线城市,而是全国各个地方的土地的发展。那么,地价就向全国各个地方幅射,这会引领城市化。

我今天主要是讲的是什么呢?怎么走出去的困局呢?因为当和国家一致声称现在的土地制度,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你就会允许让农民有两个选择,一部分农民就喜欢集体所有制,可以让它持续下去,但如果有的农民说我不喜欢集体所有制,里面导致一些不公平、腐败,他要退出,允许他带着土地退出强制性的,我认为是强制性的土地制度。这就很好,使得小产权房,困扰政府十几年的问题解决掉。我去深圳去了一下,深圳1200万人口,正式城市户口的只有300万,用小产权的方式帮助其他人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农民用他们自己的所谓不合法的办法,提供大量小产权房,解决了农民工居住问题,农民工为深圳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们始终处在不合法的状态当中。这种制度实际上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也解决了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承认农民也有权从农业当退出进入其他行业,带着他的土地从农民工退出进入房地产业或者是其他行业,那如果有这个的话,小产权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样的话中国就可以走出现在的困境。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各位。

主持人:坦率的讲我觉得他提供了今天上午我听到的迄今为止最精彩的观点,他谈到了目前的土地制度,土地国有的制度是中国最大的国进民退。这样一个制度主导了农民工进城,一亿多的就业机会,因为城市的高房价而丧失。同时谈到中国很多企业都谈到进入难,有一个门槛,有玻璃门和弹簧门。我相信这些观点会被记录下来,而且会被许多人所关注,希望也能够被我们的公共部门,政策部门所重视。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这个制度的公平性,接下来我们请出另外一位先生他讲的是交易的公平性,这位先生曾经被中国人评为最恨的人,过了两年中国的女性朋友又说了中国人最爱的人,就不要找小年轻,这个人谈话很简单,三分钟就搞定。所以我们要请出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交易的公平性》。

任志强:他们安排我最后讲,因为怕我讲完了之后大家都跑了。我想讲的是交易的公平性问题,前面有很多人说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和退的问题。我想核心的问题是公平性问题,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交易公平性,如果两个交易双方地位不公平,加上身份不对等,一定是强买强卖,如果不是自愿情况下更是强买强卖的结果。

交易双方的地位公平性在中国改革以前是从来就不存在的,我们那时候特别强调数量公平性。比如发粮票的时候说哪两年出生的人都是同一个定家,都是20斤粮食或者25斤粮食。12月31号和1月1号出生的人就差了粮食,他们认为数量上不公平了,而计划经济的不公平始终存在。

从现在情况来说,过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资待遇是不一样的,工人和农民是过去社会的主任,私人经济一定被社会消灭的阶层。过去还有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位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要解决人的平等和社会地位问题,恰恰是改革给了我们生存的基本基本条件。

比如过去上什么学校、上什么专业、然后毕业、毕业之后上什么公司都是其他人说了算。但改革开放之后你可以自己说了算,愿意参加什么工作参加什么工作,这就是地位平等重要一方面。同时就业差别也存在着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今天仍然存在大量不公平。比如说我们计划经济还依存的非常严重,现在大家都觉得市场中有没有计划经济,没了,其实不然,藏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看看80后的女孩子结婚之后生孩子通常不给小孩喂奶,买奶粉,奶粉上写着两小时喂一次,一次三勺。说要喝三勺,结果两勺小孩就饱了,不行,必须喂第三勺。结果小孩没长好,大人也很累,因为两小时就要起来喂一次。这种计划经济的参与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存在,而长期存在的矛盾我想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实际上我们大会的主题“再出发”可能从市场交易的双方地位的平等出发的。双向存在矛盾,城乡土地差别存在了价格上的差别,农村土地,因为国家对农民进行征用,所以地位不平等,如果是相互之间平等的交易的话,那你多少钱买的我多少钱卖,自愿才行。现在不是,是我们国家征用,所以你要自愿的话,说明你对国家权利机构的呼应。所以我们在就业、医疗保障、教育方面也有一些差别,第一是生命补偿的差别,一个是城市和农民的生命补偿不一样,还有就是城市和农民的学历的差别。所以我们现在进行了改革,农民选举人员增加了,社会地位不平等不仅仅表现在土地。只要农民工这个词在中国所有的媒体上都消灭了以后,社会公平和民主地位的体现才真正完成。如果我们媒体上和社会舆论中,电视上、网络上都说农民工,那也就是说我们社会地位的平等永远不会实现。这个问题在企业中也系存在,所以我们大家都说,“国民”共进根本不可能,一定是有进有退的。

在毛泽东时代应该是国有企业最强大的时代,因为没有其他企业,如果最强大的国有企业都不能把社会主义变成让人吃饱饭,说明国有企业企业根本不应该存在。凡是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被称为企业,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叫其他的。但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比如财政明命脉、经济命脉,他要承担亏损的责任,比如粮食不足了买点粮食补市场。这两个责任由一个国资委管,怎么管的好呢?一个人怎么能像孙悟空一样,要管好亏损也要管好经营。比如说经营使用的差别也是存在,所以我们的待遇也是不平等的。

企业的福利分配、工资待遇、企业年金、住房、劳保、环保、规模差别等等,以至于投标中,国有企业的就参加投标,非国有企业参加的就不能投标,这种限制性的条件都出现了,造成市场中的不公平。而行为不公平一定形成结果不公平。比如山西对煤矿的收购,因为地位不公平结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我们的统计中,从统计数字看不出来是国进民退的结果或者是不支持,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提出社会制度、地位上的公平不公平。

当社会再讨论国进民退或者是民进国退的时候,不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如果当民进的时候,大家公平程度会逐步提高,而当国进的时候一定是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地位发生重大的逆转。这种不公平更加严重,如果社会交易各方市场地位不公平,我们不能想象这种市场规则还会继续存在。所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一定是地位平等,我愿意交换就交换,不愿意交换拉倒。现在是不行,你就得交换。

前两天我们听了一个桑尔(音)先生关于碳交易的例子,他被世界称为碳交易之父,最早他是做期货市场的,他也获得了期货市场的称号。重要的基础是什么呢?基础是桑尔(音)先生关于交易理论的演变,他把从期货和经营交易的方法转到碳交易。而我认为他运用了交易双方平等交易的原则进行交易。当中国政府提出中国政府下降碳排放量的时候,或者要求某各地区必须同比下降排放量的时候,使用的是数量型的行政命令,但实际结果是我们有男人也女人,有胖人有瘦人,有地方有能源,有的地方有替代能源,有地方没有合理替代能源。但如果让所有人都得减,谁也没达到指标,胖人可能减完了跑了,瘦人减完没了。大国有企业胖,没关系,有大量投入减排,而且投入是负责任的,经济上也可能是亏损,或者不计成本和代价,但完成了命令指标,因为可以升官了。而中小企业不能完成,结果他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因为我们的资源能源和条件都不一样,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但是总量控制的碳交易,可以让企业在排放上加大投入,并通过排放转换出来的收入减少投入或者我的成本。因此有了让企业转让和环保的动力,也有资金的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企业之间的互动能推动整体的减排,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至今所有谈到低碳经济和减排过程中的政策都是补贴,从来没有一个是交易能力,而交易补偿公平性恰恰在于社会地位的平等性问题,所以芝加哥碳交易所,有上万农民进行谈交易,比如说多种了几棵树,就可以把碳排放量卖给某些企业,支持我再去做。这种交易和市场行为恰恰是我们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而碳交易中的交易各方地位平等是起码条件。换句话,我们只能以碳排放量为基础,就是你拿出一个碳排放量我买,而不是看你的企业是不是国有的,你是不是民有的,或者这个企业是不是有国家保护的或垄断的,这完全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就是钱买货,而不是政策等其他行为限制钱的价格,变相使钱贬值或者升值。

所以芝加哥交易所中,既有企业、有外资、有内资、有民营,有国有,也有政府,有几个洲政府,也有学校、农民,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交易,没有权力问题,也不存在什么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问题了。如果有了补偿交易完全可以解决我们统一性的差异问题,包括我们4万亿的贡献,有的用高成本购买农民的收益,比如说粮食问题。这几年贫富差距,城乡差别拉大,特别是农民的土地和他的宅基地他的财产不能增值,城市里的破平房,即使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但是他也虽着周围的房价而升值了,但是农民的土地政府没有给钱,甚至也没多过一分。所以说这些问题导致的土地矛盾,也同时给农民以高价补偿,就改变我们城乡之间宅基地的空心村。

我觉得核心问题是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交易各方的地位平等化,如果不是平等化,一定对财产权利、交易权利的一种掠夺,比如国家对农村的整地问题,这是典型的财产权利委托,或者不能得到合理赢得的补偿。一定会出现限制性条件、约制性条件门槛。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地位和市场交易地位的不平等问题。如果我们中国的法律能让中国农民选举权平等、生命权力、补偿权力平等,也一定能用法律、制度改革实现所有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各方之间的地位权力平衡,这是我们未来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如果这迟迟不能解决,中国仍然难以得到好的市场经济,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任志强,如果最强大的国有企业不能让它吃饱饭,他就不能平等交易。我们谈国进民退不是从数量和比例来说,我们是把这个市场的交易地位或者是社会地位这样的变化,这些我相信都是很精彩的观点。文老师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如果你想让农民工多进城,你就应该让小企业守法。我们现在有碳排放可以进行交易,我们可不可以在各省搞一个粮食交易,如果中国粮食每年的供应都是增长的,同时各个地方都是交换的,我们用碳排放引入粮食的生产权,那么土地就可以放开了,交易地位的平等就可以带来财产。包括这些观点,我个人认为都是非常精彩的。接下来一位是重量级的嘉宾是汤敏先生,他也是我很钦佩的一位朋友,他在家里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做研究是好学者,同时他又是好老师,做了很多的社会公益,无论是在各方面都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学者。

接下来他讲一个题目是“为什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总是口惠而实不至”?有请。

汤敏:这个问题我想大家也想了很多了,中国的中小企业的政策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为什么对中小企业政策我们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最后还是不尽人意呢?我想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试图解答。

第一我想讲为什么总是口惠实不至,第二为什么让他口惠实也至。关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重要性,这是老生常谈了。特别是现在谈的扩大就业、扩大内需,都跟小企业发展有关的,我所说的小企业指的是300人以下就业的小企业。特别是我们现在谈了很多国进民退,国进民退真正值得担心的是哪些民在退,我觉得不是大型民营企业,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于他们是非常爱护的,不用担心,中型的民营企业也不用担心他,银行等等都会给他们钱。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我们这些小企业,所以,如果谈国进民退,应该重点放在小企业上,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刚才说了,应该很多的。我们有《中小企业促进法》,连法都出来了,最近又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29条》,各地政府还出了很多细节,应该说政策不少,但为什么老是见不到真正的效果呢?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原因,银行说小企业风险太大,我们是商业银行等等,这些听的很多了。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有几笔糊涂帐,如果算不清楚,我觉得小企业发更多的文件、出更多的政策也是解决不了问题。那是什么糊涂帐呢?我们刚才说了,小企业重要是对就业的贡献,但就业本身现在就是一比糊涂帐。我们失业率4点多,这几个数字大家心里都不太相信。哪个城市好,哪个城市差,哪个省好,哪个省差没有一个对比,如果没有这样的压力,地方政府或者企业为什么要支持小企业呢?对小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融资难的问题,对融资难也是一笔糊涂帐,我们银行同志说,我们给小企业贷款多了,53%的贷款都贷给了中小企业,我们应该受到表扬而不是批评。

那么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这笔帐确实是糊涂帐,我们现在谈就业,我们50人以下的企业是占了所有的企业的86%,有大量小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根本就不在我们的统计数字之内,他们好坏我们不知道,因为按照60人以下的商业,40人以下的餐饮根本不在统计范围里。我们500万以下的工业企业、运输业不在统计范围内,他们做好做坏我们不清楚,哪个省做的好,我们不清楚。我们再谈融资的问题,有银行告诉我们50%都贷给了中小企业,这也是糊涂帐,我们把中小企业、把“中”字放进去了。因为在中国,中国的中小企业的中企业实际上都是国外的大企业,因为我们300人以上,3000人以下都是中企业,而国外300人以下都叫做中小企业。去年上半年贷出7.3万亿新增贷款,大型企业得47%,中小企业44%,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得到8.5%,300人以下的小企业是占中国企业98%左右,小企业占新增就业的90%左右,只得了8.5%贷款,而我们创造了不到10%的就业的这些大中型企业得到了91%的贷款。但公布数字的时候是把中小企业合起来,是53%,这些都是糊涂帐。

怎么办,我们要解决中小企业,学者提出了千千万万的建议,但我觉得都没有抓到关键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就要把这几笔糊涂帐算好,算好以后我们把这作为绩效,衡量地方政府。所以我们对各地新增就业,对每一级政府促进小企业发展的绩效,对商业银行,我们都要用三可的原则,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我们借用碳排放三可原则,这个东西要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于是通过这种办法,我们来增加透明度,特别是我叫挑起竞争,挑起各地政府之间在支持小企业的一种良性竞争,挑起商业银行多给小企业贷款上的一种竞争。这种竞争首先就要有透明度,每个季度、每个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公布对小企业贷款的比例,不能仅公布贷多少,你占银行比例是多少。各个省市每个季度也公布你这个省市的各个银行小企业占的贷款的比例,然后我们进行排序,我们不断的公布谁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每个季度都排,这样会造成一定压力,会让地方长官,省委书记看到,为什么我们省老排在后头啊,为什么中国银行[3.34 0.00%]老是第一,工商银行[4.07 0.25%]老是最后啊?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不要小看竞争的压力,中国改革开放能够走到今天,跟各省市之间的竞争、跟创新竞争是非常有关的,很多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吸引外资,各地竞争的非常强,因为有很明确的对他的绩效评估,到底吸引多少。有了这个,我们就来排名,引起竞争,使得组织部门、使政府部门、使银行总行有一个未来提拔谁、不提拔谁,给谁奖金不给谁奖金的非常明确的指标出来。谁来进行核查、公布这些数字,当然我们首先是国家统计局,但是国家统计局应该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准确性要公布出来,这个要改革。我们的监管机构一定要逼着银行定期公布,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咱们民间要起到作用。比如说我们建议民间成立一个关注小企业发展协会,民间学者什么有兴趣的,在中小企业协会领导下,或者中小企业协会组织,协助政府部门,监督他的准确性、合理性,监督是不是定期公布了。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经济观察报,我们的新浪网站,所有网站组成一个关注小企业发展的民间网络,我们把这些数字不断的挂在显著的位置上,形成民间压力,特别是对做的好的省市、银行要让他得到好处,这样我们就从根部让政策形成压力,否则我们可以提出一千一万条政策出来,最后执行不执行都是未知数。

这是我给大家提的建议,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汤敏先生,到这里我们这部分的演讲就全部结束,我做一点小小的总结。第一,我们在这部分里,我们基本上证明了2009年的的确确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趋势,从各个方面的表现,从数量到质量可能都是这样。在这部分我们也发现,国进民退不是长期趋势,有时候是国进民退,有时候是国退民进是这样的情况。第三点,我们这个部分发现或者大家承认,“国民”共进应该成为一个趋势。第四,非常重要的观点或者建议,包括土地公正的制度建立,交易主体的公平性建议等等,这是“国民”共进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制度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最后我讲一点我私人的观点,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成为中国再出发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同样讲2004年到08年的数据,我们统计局讲了没有国进民退,那个数据讲了在05-08年,工业、行业、企业这三个总资产利润率平均是6.86,国有工业是5.81%,三资工业企业是7.23%,民营工业是9.33%,民营工业的总资产利润率相当于国有工业的1.6倍,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过去四年里,如果国有企业的活让民营企业干,可以多产生两万亿以上的税收、利润,那增加61%。相当于这个期间,中国财政收入的11.5%,如果民营企业拿着国有企业资产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1/10以上的财政收入。

另外如果同样是产生些国有企业的利润,让民营企业来做,可以节省20多万亿总资产,也就是说相当于节约37.7%的工业资源的投入,我们今天讲一个上午,听到很多描绘了非常多的未来的蓝图,什么低碳经济、环保、结构转变、效力、增长质量,这一切不是任何一个嘉宾能记得住的,而都是企业中国要去做的,如果中国企业不去做,那么我们所谈的所有美妙的蓝图都是泡影。但中国企业谁来呢?我相信大家已经有答案了,我们讲了一上午,我提出了一个私人观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我们中国再出发的根本。

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

第三篇:2009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中国再出发”实录

2009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中国再出发”实录

2010年01月16日 13:40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2010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主题演讲“中国再出发”实录。

主持人芮成钢:谢谢李金华副主席的精彩演讲,的确说出了很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我们很多调查发现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如果对未来得预期不够良好的话,确实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到到海外的窗口,甚至把身份都换了。所以很多人说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心,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后期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我们有请。

厉以宁:我要讲的题目是如何走出投资冲动的怪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投资冲动怪圈,第二个问题,投资冲动所引起的资产泡沫陷阱。第三个问题,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刚才讲过了,投资冲动的怪圈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在改革过程中,投资冲动怪圈一直反复出现。投资冲动怪圈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应该说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和GDP增长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小于中央政府。另外在地方,他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的压力,所以他总是要增加GDP。要增加GDP就得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投资扩大了,信贷量也随之扩大了。这样一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急剧上升和信贷通胀就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逐渐就形成了产能过剩,第二个,就形成了物价上涨,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产能的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注意、警惕,这样就出台了紧缩的措施。紧缩措施一出来以后,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慢慢下来,因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的,投资需求拉动只是原因之一,还可能是由成本的推进,比如原材料价格是由于供给不足而造成的。再比如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价格的上涨,比如石油、粮食价格的上涨,也会传递到国内来。所以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的不是一般的增长放慢,而是陷到了滞胀的局面,滞胀是指什么呢?滞胀是通货膨胀虽然下来一点但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经济就停滞了,经济停滞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在中国上谈滞胀,都是把增长率到1%这样的话就可能形成了经济的停滞。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停滞的概念,增长下降6%滞胀就是物价的上涨,这是中国的特色。

前年10月底,我到西欧访问去,那时候国际金融风暴已经出来了,所以在西欧跟经济学家座谈的时候,他们老问一个问题,他们问什么呢?就是说在我们西欧国家,只要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2%到3%,我们就觉得日子比较好过,失业不会出大问题。每年新下岗劳动力,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力的空位就让出来了。因为年满18岁的劳动力就填补了这个空缺,这样没问题。为什么你们中国走到了6%多的增长率就这么惊慌啊,不得了,导致很多的恐慌,在我们看来6%还是挺好的,怎么回事儿呢?我回答,因为中国跟你们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体制的国家,中国的城镇化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我们刚解放的时候,城市化大概占了20%,我们建国60年到了最近的资料,我们的城市化率才达到45%,还有55%是农民的。农民是出来了,农民要出来是挡也挡不住的,改革开放了,略有松动的,农民工就出来了。所以农民工出来身份还是农民,这个情况在我们国家是存在的,西欧没有。因为西欧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几啊,农民在农村都有自己的家庭、农场,有自己的房屋、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都一样的,在农村生活的挺好,干嘛要出来打工啊?出去打工,因为工业化200多年了,农村该释放的劳动力都释放完了,出来打工是他爷爷辈、曾祖父辈的事情,他是不会出来打工的。那你解决什么问题呢?城里退休的新的就业人员填补了,主要是非洲移民,2%、3%的增长率使他们得到工作。

中国农村是大的劳动力需求池,在农村是充分就业的,为什么呢?因为农村有土地承包,那就是就业,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80年代出来的民工,老一代民工出来了,他的根在农村,他在外面赚了钱是要回到农村讨老婆、生儿育女,他是这种想法。但是90年、95年以后出来的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出来就不会回农村的,心不在农村了,他不仅为了收入,我收入能提高一点这是一个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他逐渐的意识到了,为什么我的待遇和城里人待遇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城里不能上学,只能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为什么城里该有的社会福利我没有所以,他悟出来了。所以这种经济萎缩的话,劳动力是不出来了,出来了是不会走,就在各个城市转。我们知道在农村中没有出来的劳动力,如果是机会少了他出不来,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没有办法。而城里农民工,已经出来的农民工在城里,如果经济增长率下来了,他的工厂倒闭了或者工厂规模缩小了,他就减员了或者关掉了,这批人是中国特有的。就是失业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不会回农村的,因为他是新生代农民工,他就在中国各大城市转悠,这就是中国的滞胀特点,跟国外不一样。

陷入投资冲动怪圈之后最后会来一个紧缩,紧缩下来一点,而失业会大量增加,这就是中国的滞胀。所以说投资冲动引起的结果经过政府采取紧缩政策以后,就是滞胀。

第二个问题,由投资滞胀引起的资产泡沫,从投资滞胀的情况下、投资冲动的情况之下,他进一步发展就不在实体经济里了,就会转到虚拟经济里,所以就会形成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随着投资扩张,信贷大量扩张,他没有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其中有一部分就进入到虚拟性经济领域,主要是投资比较敏感,银行贷款给他了,他发现了有产能过剩的迹象,之后于是他先停留在虚拟经济里,这是一种可能。第二个可能,他对通货膨胀中资产价格的上升有他的预期。因为将来既然要通货膨胀的话,我就买楼或者买其他资产,等待将来再卖。所以他不是自己消费型住宅的购买,而是投机型或者投资型的资产购买,这样资产泡沫就增长。

资产泡沫的陷阱主要是怎么呢?这个泡沫一定要破的,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它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因此这种泡沫如果一破裂的话,就会联系到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所有因为信贷而购房的人,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房屋贷款的危机。股市也一样,股市的泡沫在炒作过程中可能上去,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来也会下来,如果市场投资冲动又引进了资产泡沫的陷阱,那就会产生问题。

第三个问题,怎么来应付这一问题呢?结构调整当然是重要的,用行政手段来贯彻产业政策这也是必要的,但不解决问题,因为它的根子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由哪方面着手呢?第一政府定位,政府必须定位,定位在什么呢?定位在这个,既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是基础条件,政府是高层次条件,政府只干事长所干不了的事,市场所干不好的事由政府做,政府不能包办,地方政府对GDP增长这么积极,他完全把政府处在经济的实际的操纵者手中,而且是经济直接干预者,这就形成了地方政府追究GDP的重要原因。

政府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市场做的了的市场做,市场做不了的政府做。那市场有什么东西做不了而必须政府做呢?或者什么东西做不好而必须政府做呢?

大体上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中有一些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行业,这些行业政府他要做,因为市场经济效益低他做不好,比如说义务教育、基本的医疗保健,比如给中低收入者提供廉价出租房和他们买的起的社会保障住房,像这些是政府需要做的。像基础理论研究而不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可以,基础理论研究政府要做,还有公安啊、国防啊,这些市场做不了的,所以政府首先定位在这些方面要做。

第二个定位,市场没法做大的就有个人收入分配的条件。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个人收入分配是按照你提供给市场的生产资料的质量决定的,而且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障碍,所以按照个人分配的原则,市场做不了,而且也做不好。

第三是地区的收入差距,发展程度差距,这是历程所形成的,这是有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造成的,市场可以做,但过程非常缓慢,这需要政府做,因为它使社会矛盾扩大。比如对西部开发政府应该多做一点,因为在目前情况下,必须依赖政府多做一点。

还有第四个政府要做的,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而不是政府没有办法,而它还是要依靠市场。你制定任何政策,不从市场出发行吗,要从主观的愿望出发行吗,所以政府是做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定位再次强调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投资决策体制的改革,造成投资重冲动的,因为投资冲动会影响到投资泡沫,到现在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那些大项目不都是政府做的,但这应当有它的程序,应当有一定的规章来约束他。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逐步转向市场主导型的决策体制。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改革的,国有企业不改革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独立,100%国家控股的,80%国家控股的不能吸收市场决定的机制在里头。我们说国家控股是必要的,国有企业主导型也是必要的。但应该改,改到什么程度呢?改到有足够的分量让市场决策机制能起作用,甚至一股独大还不如几股并存为好。这几股可能都是国有投资单位,他有几个股东在里头,就比一股独大更要接近市场化一些。

第三个行业垄断体制的改革,行业垄断体制当前重要的是行业垄断往往跟行政垄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体制如果不改革,阻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并且产能过剩和它有一定的关系,资产泡沫跟他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它把过多的信贷资金通过行业垄断转移到了资产泡沫的投资中间去了。

第四个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就业问题,滞胀怕就业问题,因为经济增长率下来了,要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改变观念,你是靠什么推动就业?是靠国家大量投资吗?国家大量投资是重要的,但国家大量投资为长远发展准备后劲这个角度进行的。你解决就业是靠什么?第二产业和新产业容纳多少人就业。假如该减税的减税、该融资的融资,门槛降低,等等,全国的个体工商户有上千万户,每一个工商户把自己的亲戚小孩找来当帮手,那全国有多少人就业。那么多中小企业,每个企业增加三到五个人,那会增加多少人就业,让更多的人创业了,自己创办企业又能增加多少人就业。这样的话我们就看的很清楚了,光是这个政策一放宽,全国会增加几千万人就业,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最后一个,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城镇化速度必须加快,现在重庆、成都在搞,但我们要注意到,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加快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农民为什么要出来,新农民工为什么不愿意回农村了,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村人和城里人就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同等的社会地位,为了孩子着想,为了家庭着想,所以这个改革一定要加快。这个改革加快了,真正的农业产业化推行,产业链延长,农村本身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出来了,因为城市跟农村一样了,他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为什么出来呢?还有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就跟城镇化连在一起了,大量农民需要进城,但主要在县城和镇,县城和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建设工程。依靠城镇化加快推动,内需也加大,老百姓有地方住,发展城市建设,因为他要建楼房建住宅,建马路,建学校、办医院,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好,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李金华先生的演讲,给我们阐述了盲目的投资冲动是魔鬼,给我们介绍了城镇化的过程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的解读。接下来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先生为我们演讲。

李连仲:我听了各位演讲嘉宾的演讲很受启发,所以我决定把演讲内容调整,我没有稿子,所以有灵活性,题目是学习李金华、厉以宁老师演讲的体会。经济观察报搞了一个《中国再出发》的论坛,我觉得这样的题目选的非常好,为什么要再出发,就是要巩固去年取得的成绩,存在矛盾的问题,乘胜前进再出发。我们去年其的了企稳回升非常好的成绩,我们的GDP一季度是6.1,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8.9,全年预计能达到8.5左右,形势非常好。

那么规模企业以上的增加值10月份是16.3%,11月份是19.2%上升了。社会销售总额三季度15.8%,11月份15.3%,上升了。财政收入10月份28.4%,11月份32.3%。贷款规模10月份8.67%,11月份9.2万亿,全年10万亿。所以经济形势企稳回升的态势非常明显,那么国际方面美国什么状况,他的居民的债务下降了4500亿美元,因为借贷消费,消费下降。净资产下降了14万亿美元,收入减少。他的失业达到了10.1%,失业增加。破产的银行113万家,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的经济恢复没有5年的时间那是很难达到的。所以经济波动中,他们国内讨论是不是存在二次探底,有1/3的可能性。一个企稳回升日益明显,一个还在波动中。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GDP增长很快,但我们的外贸三个月连续下降,12月份出口增加了17%,但全年下降了16%,进出口总额下降16.3%,出口外贸有问题。第二个贷款规模很大,11月份9.2万亿,但贷款结构,需要研究,有关方面预测他的整个比例大企业、中等企业、小企业的比例,大企业占47%,中等企业占44%,小企业只占8.5%。那么中小企业能安排就业全社会的比重是75%,GDP是60%,国内税收是50%,那小企业发展遇到的融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你8.5%他没有到位啊,成千论万家的小企业需要融资。再就是产能过剩,钢铁有1.6亿吨过剩,水泥是3亿吨,风力发电设备,徐主任在这里,上半年增长幅度475%。

这些问题还存在,要巩固去年的成绩,要再出发就要解决这些前进中的问题。那么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一个是要建立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第二个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那么经济结构当中要继续扩大内需,住房、汽车、家电这些要鼓励消费。同时要推动城镇化来扩大我们的消费、扩大我们的内需。通过城镇化来鼓励农民进城,使农民变成市民,我们的城市化率,08年是45.68,09年有人说是45.7。平均水平世界是50%,发达国家是70%到80%。我们2050年要达到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我们每年要有2000万农民进入城市,2050年要有8亿农民变成市民,这是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因为农民进城之后,住房要拉动,有了住房以后,需要的家电、工业品找到了出路,同时又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使城市化的水平提高,同时城市容积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和城市的面积,日本是4,香港是1.6,台北是1.2,我们国家是0.7。所以说基础设施发展落后,要通过城市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就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能、核电、水电、太阳能,包括太阳能汽车、物联网,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信息网络联系,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要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单位、智慧国家、智慧地球,这是新兴产业。同时,要发展我们的环保产业。历史的累计,碳的排放量,美国是1100吨,我们是66吨,现实当中人均碳排放量,我们是5.8吨,美国是25吨,历史和现实他都是最高的。那么我们提出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碳排放量要降低40%到45%,我们的目标非常的高,高标准、严要求。美国的排放那么多,他定的是17%,指标非常的低,他不负责任,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么达到这个指标,要投入4千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碳排放量的1/4。要达到我们提出降低40%到45%,那么要鼓励、发展先进的环保产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运用先进的环保设备,要发展环保产业。同时第二产业调整,第三产业要上水平,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的服务业有金融、法律、会计,同时每1000人,我们提供的大夫医生是1.6亿,发达国家是23名,需要3000万的大夫,教师每1000名,我们是10名,发达国家是22名,需要1500多名教师,所以教育和医疗要发展,城市化的推动要带动教育和卫生产业,医疗制度发展。那么我们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每年要增加1千万老同志,要创造为老同志服务的第三产业,使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第三产业要急于发展,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要发展旅游业、发展老同志有兴趣,走遍祖国大好山河,要旅游。投入其他产业,投资1,产生1.2,投资旅游产业可以产生1.8,所以说它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另外推动经济的发展,除了重视实体经济,还要重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当中,一个是外汇市场,要把我们的外汇变成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有两个22726亿的外汇储备,7898亿美国国债,但是现实当中,奥巴马他拿出7870亿美元来振兴美国产业,搞产业振兴计划,拿出2500亿来救助美国的房地产产业,拿出3000亿收购美国的长期国债,拿出7500亿收购美国低压贷款的短期债券,在座的专家领导,一算需要多少美元?怎么来解决奥巴马大量的印刷美元,印钞机来印,大量印刷美元,造成美元编制,持有美美元的国家,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受到严重损失。所以,他要所有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给他们分担成本,损人利己。怎么使外汇、持有美国的国债保持,使外汇增殖,变成创造财富的源泉,需要研究这个问题。俄罗斯抛出美国国债,购买黄金,俄罗斯要使外汇储备中黄金占10%,印度黄金占外汇储备由3.4上升到6.3,美国黄金储备是7.5,我们的黄金占1.6,所以说专家建议买一部分美国国债也可以考虑买一部分黄金,同时要用好我们的外汇收购国外的能源资源,石油、铁矿、铜矿,同时和外国的研发部门建立研发中心,掌握关键技术来推动我们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工作会议给2010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解决结构,2010年也是一个很好的一年,所以各位企业家,你要抓住机遇,大胆投资,借助虎年的虎威,再创辉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李连仲先生,下面有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有请!

高尚全:刚才李金华副主席、厉以宁教授、李连仲局长讲话很精彩,我听了很受启发。我今天想讲这样一个题目,《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中央工作会议很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了,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我想讲两点意见,第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滞后,体制性原因是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现在的问题,我觉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从粗放的转变到集约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5年来,有了不少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粗放的。

体制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看看,一个从资源配置来看,我们生产要素市场还是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突出的问题是土地、能源、资本的要素发育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的受到行政的干预。比如说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是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当前这种政绩考核和征地制度下,土地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手段。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资的指标都分到下面去了,分到干部去了,不是搞经济的有些部门都分了指标了。这样结果鼓励企业扩张规模,使得我们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国,还有大量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二是从市场主体来看,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投资自主权还没有真正落实,主要问题政府投资决策的机制不恢复,政府投资职能机构的决策不健全,决策者对决策后果不负责任,在当前体制下造成了政府追求政绩,政府官员忙于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现象,与国家官员的认识比较大,比较短,投资往往集中在短期见效的项目上,甚至不惜引入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往往是投入不足的。这使得我国投资的居高不下,而且造成投资结构问题,导致资源配制的低效率。

三是从财税体制来看,目前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行分税制出于对本地财政收入的考虑,地方政府容易甚至鼓励污染的项目,比如刚才李局长讲钢铁产能过剩大概是2亿吨,要压缩才会过剩,第一压缩影响到了地方官员的政绩,第二影响到财政收入,第三影响到就业。所以尽管科学发展观理论学的很好,但到了实际难度很大。所以我想简单讲这第一个问题,发展方式为什么转变滞后,体制性原因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讲如何加快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以上讲的有体制性原因,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从体制创新入手,重点推荐以下几个方面的领域,第一加快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制度,公平竞争的、产权边界清晰的微观主体。在新建完善市场体制,就是要走政府主导的经济运营机制向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抑制对要素的过度需求引发的扩张性增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资源的定价机制,加快建立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的要素市场,由市场决定资源价格。同时要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体制和制度。

现在看来,资源税的改革已经到时候了,主要方向是扩大资源,征收的方式由目前的从量计价为从价激增,如果按照税率3%从价激增,我国原油资源税税额将从原来的从量计价的5倍走,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制定行业标准,合适使用节能产品开发,比如说低油耗、低排量,新汽车汽车、新能源的建筑,同时使用税收增产。广州很重视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比如污水处理,我们的标准是16年以前定的,定的什么标准呢?冲水率80%,但我们现在通过技术创新,冲水率已经达到55%了。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因为冲水率一高,我们的污泥还是湿的,结果还是排到珠江里去了,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使得运输成本很高,冲水率冲高了以后湿泥变成干泥了,那这个干泥可以制造种花需要的肥料等有用的东西,就可以变废为宝,但我们的标准不行,还是鼓励资源的浪费、鼓励高排放。

最近我看到贾庆林主席在表彰非公有制人士他有一个讲话,他讲到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的时候,他讲了技术创新的65%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来实现的。75%的和新产品80%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来实现的。我看到这个数字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有非公有制经济有可能跟体制有关系,我们的国有企业因为任期短,你搞七八年,他考虑到政府官员和企业的负责任期是短期的,他便于7、8年之后他认为是下一轮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一个体制的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最近华为公司过去有一些争论,我看有个材料,有人认为华为不是搞社会主义,是搞资本主义。我参加了十五大报告的起草,我对这个问题专门到深圳华为做了调查,当时书记很感兴趣,他说我们一道去。调查的结果来说,华为他吸收了好多博士生、硕士生,他搞人才集中的企业,他允许能干的人入股,这样职工跟企业成为一体,利益共同体,所以内在的动力激发所得,后来说不要说他资本主义,他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和劳动者的劳动资本结合的形式,是新型的经济体系。所以原来概念当中国家投资、社会投资才是社会主义,你私人投资不是社会主义,这种传统的理念往往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体现出来。现在华为是怎样呢?华为已经加入100多个国际标准组织,申请专利39000多件,2009年它实现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占全球通信市场整体份额的20%,是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的供应商,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兴企业,而且跨入到全球500强之中。我们也有很多企业跨入之中,但都是垄断型企业,国家没有花一分钱,创造了大量税收,解决了大量就业,而且那么多战略,有哪些公司有39000多专利。劳动者的劳动结合是一种新型经济体,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二加快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改革历程来看,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还不在于经济社会本身,而在于政府决策与政府转型。这个看法不知道对不对,所以要推进投入体制改革和战略转变,消除政府扩张投资的冲动,现在谁在冲动啊?政府在冲动,所以要增强它的公共服务功能。因为现在体制下面,地方政府的行为更趋向于追究政绩特别是经济增长指标,很少考虑下一届政府的事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投资率过高的问题。现在投资率大概是40%,可以说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所以我看政府刚才厉以宁同志讲了,政府首先要定型,政府要干什么,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而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过去计划经济政府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我们把纳税人的钱给政府了。所以说政府是搞什么的?是创造环境,不是创造财富主体,创造财富的主题是什么?是企业,是老百姓。最近我看了

广东省委为了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我看了他的材料,我觉得很好。第一个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而且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不是一般的推动力。广东光洋(音译)书记比喻政府干什么呢?政府是搞服务的,政府最多当导演,主体是谁呢?主体是企业,主角是企业,政府不要管主角,企业是要当主角,政府为企业主角服务,比如灯光合适不合适,为企业来自主创新创造环境。刚才几个数字我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就是应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三是加快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体的社会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我国已经从私有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去城乡差距,为什么差距扩大,就是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别。所以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这个差距,这是一个重要措施。所以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要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因为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靠国有的经济形式是不行的,要靠全民参与,厉以宁同志讲的很清楚。要通过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来开启农村市场,依靠结构性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安排和体制建设,逐步推动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加快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全方位改革,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正式对外宣布我们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到45%。这将是约束性指标纳入到经济和社会的中长期计划,如此巨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使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我们要利用这样的倒逼机制加强全方位改革,为什么全方位改革?因为涉及到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也涉及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而且也涉及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的变革。所以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者、政策提供者和监管者。

其次把二氧化碳的排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且作为约束性的指标加以考核。作为硬性指标,通过GDP考核引导改变这种思维方式,GDP作为重要指标,但不应当作为考核干部升迁重要程序,要改革认识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评核体系和考核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和立法,比如说能源法、碳法、碳交易、环境经营制度、低碳产业政策等,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要理顺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碳排放的交易,建立和发展碳排放市场。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排放的主体,发展战略性绿色经济,与新能源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重要产业。

我们2009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很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销市场。我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子,甚至会颠覆传统产业的模式。同时要依靠全社会公众的参与,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因此,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要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养成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习惯,谢谢。

主持人:谢谢高尚全先生精彩的演讲,接下来有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为我们做主题演讲。尹中卿:大家上午好,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已经做了很精彩的演讲,我也很高兴能够向大家汇报我对中国再出发、起点和路径的思考。套用主办方的论断,200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特殊在哪呢?特殊就特殊在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不到三个季度,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七个季度连续下滑的势头,我国经济列车成功回到了8%增长的轨道上来。

在后危机阶段,当经济增长回到长河之后,我们是在传统增长路径上继续蹒跚前行,恢复并勉强维持危机前的高增长速度呢,还是要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通过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提升我们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后劲,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我觉得这次论坛选择这个题目很好。那么要研究再出发,就要来研究它的起点,我以为再出发的起点,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我们有哪些举措呢?我觉得我们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迅速果断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全面实施和完善一揽子计划。我认为这些可以概括位八项主要措施,我们用八项主要措施换到了8%以上的经济增长。

第一个就是大规模的增加政府投资,我们知道,财政赤字从2008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9500亿,国家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央投资两年一年1.8万亿。按照各个部门,根据中央关于快、重、准、实的要求,随着项目的实施,加快项目推进,增加集体需求,为建筑业和投资品相关领域提供了市场空间,缓解了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第二大规模的推进结构减税。我们不仅实行了增值税转型,同时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率,减轻企业负担,调整增值税退税率,下调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关税税率,对居民储蓄管理利息,证券交易结算的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购买住房实行汽水、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放宽了对个人转让住房、减免营业税,减轻居民负担,刺激消费。

第三大幅度提高居民补贴,实施教师、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和用户对象的保障要求,推出政策力度大,群众受惠面广的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和住房消费等措施。提高了农产品[18.75 1.08%]的收购价格,增加了粮食直补和粮食综合补贴等。

第四大容量扩展了信贷投放。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创新投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放松贷款限制。增加货币总量,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一到十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2000多亿,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合理。第五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制定并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幅度增加给三农的投入,巩固农业地位,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对中部地区优化结构的支持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第六,大手笔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选择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见效快的项目,十六个重大专项,集中力量攻关。出台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七大踏步深化配套改革,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基本完成电信企业资产业务重组工作,深化金融结构和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市场股票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

第八,大强度发展民营事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的政策,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岗位。主要的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妥善安置。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制度。

所以我感觉到以八个举措,应该说换得了8%经济增长,迅速扭转和遏制了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深度箫条的凛冽寒流中,我们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回暖,所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后危机阶段。这就是一个再出发的起点。再出发的路径,要推进后危机阶段需求结构改革。我们知道经济危机不仅打断了经济增长上升趋势,也提供了机遇。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再出发就是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后危机时代的结构改革,我觉得第一个要推动投资自高位恢复到正常。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消费推动,实践证明长期以来增长依靠投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在过去一年,30%以上的投资增长是不可持续,我们一定要把投资率从30%,拉回20%以下。第二促进消费由低位提升到高位,最主要是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解决无钱可花的问题。要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有钱不肯花的问题。要调整居民消费结构,解决有钱无处花的问题。第三降低经济发展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我们知道我们长期投资和进出口在我们GDP增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9年,我们的对外贸易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到了12月份,我们在国外市场主要的贸易国,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我们的市场份额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样我们就遇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制约,实践证明我们把经济增长放到过度依赖外需、依赖进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要降低经济发展对外需、出口的过度依赖。

讲这些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尹中卿主任的精彩演讲,刚才八位领导专家演讲中提到了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提到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中国的战略。下面我们有请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有请。

徐锭明:谢谢主持人和会议组织者让我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次会议,前面很多专家讲的话受益非常大。各位都是大专家,我是公务员,本人叫徐锭明,现在是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前段时间我到欧洲演讲,叫“哥本哈根请到中国来走走看看”,它有英文版,网上有,欧洲朋友笑了,你讲的不像官员讲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讲的题目是“走进哥本哈根”,认识哥本哈根、关注哥本哈根、期盼哥本哈根”。时间很短我就不好讲了,内容很多,哥本哈根走了一小步,气候谈判走了一大步。我都不讲了,总理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100%的努力,我也不讲了。

我后面有结论,我讲结论吧。本来我有三个介绍,现在也不好介绍了,一个是关于哥本哈根会议,一个中国公民的心声的一封信,我不介绍了,没有时间了,讲个题目。第二,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一个美国人的声音,也不讲了。一本书《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用了毛主席的语录,很精彩。特别是讲到了循环经济,从摇篮到摇篮,世界现在到处都是美国,处处都是美国,我们也在学美国,不行的,没有时间讲了。

后面讲结论,还有一个,十六年前,一个十二岁的欧洲女孩在国际会议上的哭诉,对未来的发展,我看了很辛酸。孩子们画的画,醒悟吧,最后有孤岛,地球要拍卖了,没法生存了,还有1972年气候宣言,希望大家看一下。

老祖宗的教导,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为我为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一体,要天人合一啊。哥本哈根会议将永远继续下去,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永远继续下去,保护地球家园、毁灭地球家园,人类向何处去。

总理讲话有几个最,最早制定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国家,中国最早在节能减排方面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等。我们是自主愿意的减排,不容讨论,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挂钩。事实上我们发挥了四国的作用,中国不能接受三个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人民网站一个很好的系列报道十条,低碳引领中国未来,没有时间讲了。中国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了,也不讲了。

哥本哈根呼唤新能源,气候变化呼唤新能源、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科技革命呼唤新能源、持续发展呼唤新能源。中国再出发,本来我要讲很多,今天早上重新归纳一下,中国再出发。

中国从低碳经济出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元年,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元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元年的标志是什么?是三件大事情,第一9月22号,主席向世界宣布我们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这是主席对世界的承诺。第二人大常委会伟大的决议,讲了要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谈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第三国务院两次会议,一个是审查应对气候变化会议,一个是11月26号宣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一些数据。作为主席的讲话、人大的决议、国务院的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低碳发展的元年。中国人言必行,行必果,变压力为动力,加大节能减排。这是庆祝六十年我写的一首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在发烧,中医讲看病望闻问切,哥本哈根会议都在给地球看病。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总书记讲了前提是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节能减排尤其不能放松。1月3日总理讲了,要选择新兴战略性的发展产业,第一条是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包括煤的清洁利用。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它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少排放,不排放,再利用。新能源发展任重道远,周密规划、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慎重操作。光伏产业按规律办事,既不是高耗能产业,也不是高污染产业。要辩证看这些问题,所以要解决几个问题,原始社会人类敬畏自然,顺从自然,征服自然。现在我们天人合一,我们要和世界和谐、自然和谐。能源工作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人类从地表能源到地下能源,现在又到了地表能源,我们要高持续的和谐,走向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人类根本的目标是建设生态体系,促进人类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破怀疑论,立受益论,讲发展论,树和谐论。要讲科学,低碳经济发展这是我两年前在环保部讲的话,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当前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好四项基本工作,查清碳足迹,摸清本地是基础。编制碳预算,总量控制是手段。鼓励碳交易,市场推动是方法。倡导低碳生活,人人行动起来。

我认为当前发展经济需要十个工作,立法研究、公民教育、本底普查、技术研发、预算编制、市场培育、金融创建,示范推动,国际交流,国防建设。

后面十七大讲了,健康是人发展的基本机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变暖带来威胁不亚于战争,我们不仅是继承父辈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主持人:谢谢徐锭明先生的讲演,接下来我们用掌声有请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吴建民先生为我们演讲。

吴建民:非常高兴出席这次会议,前面几位讲的非常好,我想换一个角度,我讲话的题目是世界的变化。第一点,正确认识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点,中国的崛起,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第三点,中国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先讲第一点,我们中国有句固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非常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回顾我们过去的历程,特别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程,凡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比较到位的时候,我们就大踏步前进,凡是我们对世界认识错误的时候,我们都会摔跟头。

举两个例子,1958年,我们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当时对国际形势有一个总的判断,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天天好起来。这句话年纪大一点的同志都记得,这个判断对不对?大家知道战后,战争对世界的摧毁性巨大,英国财富1/3被战争摧毁,法国财富1/4被战争摧毁,他们的外汇储备黄金荡然无存。之后出现了1947年美国人开始搞马歇尔计划,人们告诉我们马歇尔计划是空头支票。后来慢慢到国外去了解情况,战后我们讲这个话的时候,讲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恰恰是西方世界大踏步发展的时候。我在法国当了五年大使,法国人有一句话,战后的光辉30年,58年正是法国发展最好的时候。德国是这样,日本、美国都是这样。我们做出了错误判断,结果我们回来搞大跃进,慢慢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二十年之后,1978年,10月22号到29号,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正好是三中全会之前,小平同志看了日本本田汽车制造厂,小平同志很认真听了对方的报告,听完之后一比较,日本汽车劳动生产力比我们一汽高几十倍,小平同志一句话,我现在懂了,什么叫现代化。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一个大战略是对世界一个正确的认识基础提出来的。

世界变了,今天的世界和昨天的世界很不一样了,今天的世界我觉得有很多新的东西,我认为当前乃至相当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存在着老的观念,我们不能用老的观念看今天的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讲了,我们否定了阶级斗争的理念和实践,讲的非常对,但中国是长期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生活的。这个思想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远远没有得到清除。你看对国际世界的评论相当是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要改变中央的外政方针。

第二条,中国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我们走到国际舞台中心比我们预期要快,是因为什么原因?我想是因为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个经济。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边缘化了,那么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向中间出发。改革开放30年,我们加快了步伐,现在我们走到了世界中心。我们如何走向世界中心的?有三个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世界变了,世界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变化,不要小看这个变化。大家想想,今天世界和过去世界是不一样的。第一人类就像锦涛主席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类从来没有像这样一样患难与共,把他们给连接起来。如果40年前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我们会说什么?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下去。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胡锦涛主席讲了八个字,大家觉得非常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胡锦涛主席说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你说如果说我们购买了很多美元国债,而且危机爆发之后我们购买的数量不是减少是增加,为什么?这有一个原因,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不是救美国,而是救世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把我们连在一起。第二是因为共同的挑战把我们结合在一起,只有人类联合起来,不联合起来大家走向灭亡,行吗?这是世界变化,世界变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大国没有分裂成对立的集团,这就意味着什么?我们讲的战略机遇可以延长,这是有根据的。第三很重要的,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不是上升,你看看伊拉克战争最明显。所以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世界变了,你想想看,如果世界不变化,我们改革开放能迎来这个局面吗?不可能,鸦片战争开始,我们愿意开放、承认落后,我们搞洋务运动,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那时候我们开放没有现在这个结果,为什么现在又跟世界不一样,我们国际上有一句话,打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我们现在国际体制全球化,我们是受益者,我们现在要把旧体制打得落花流水吗,我们当然要改进,但是我们总体上是受益的。

第二就是我们走到世界的中心是地利,我们处在亚洲,国际中心从大西洋[18.86 1.34%]向太平洋[11.77-1.01%]转移,第一是融合,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看到了世界的变化,看到了天时、地利,改革开放我们才走到中心的。看到我们走到世界中心的地位不是偶然的,是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最后一条,我们中国人走向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你走到了世界中心,世界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走向世界要注意什么?我想要注意两条,现在我们走向世界的时候要考虑到世界对中国的崛起是充满疑虑的,走向世界大家非常重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中央讲的互利共赢。我们走向世界就要盈利,但是我们要造福世界,中国走向世界必须把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我们走向世界如果是想捞一把就走,我想他们一定鄙视你,我想中国人走向世界一定要考虑给世界带来好处。第二走向世界的时候需要考虑一条,要买进,不要买断,资源也好其他东西也好,你说老子去,有钱都买下来,是不是聪明的办法,我认为不太聪明。因为中国对外部环境不熟悉,对游戏规则不熟悉,买断100%是你的,结果一变化,整你一整一个准,买进,我参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可以走更远。过去我获得利益,其他也获得利益,而不要买断,我感觉到世界上对中国的疑虑是相当多的。怎么消除?一个是政策声明,一个是靠我们的实际行动,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吴先生的演讲。下面有请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先生做主题演讲。

魏新:大家上午好,刚才都有官员、专家讲完了,我是用企业的角度讲。中国再出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都知道金融危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好,09年所有对外经贸,外包制造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大概在2001、02年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讲,中国制造,中国现在已经很了不得了,满世界都是中国制造,很自豪,中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了。

我记得当年,我在创造合作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我说我们要冷静的看中国制造这么一个东西。大家可能都觉得我们现在中国已经很了不得了,认为美国在走下坡路,认为这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觉得有这种看法应该是大势所趋,但我也希望大家冷静的看看,我在美国,我就发现美国你看不到工厂冒烟,可是美国仍然在赚着最多的钱,所有都是写字楼在赚钱,什么原因?因为美国是创造,中国是制造。那么中国的经济和民族企业,如果想达到美国那个层次,我认为还早着呢。现在很多人认为美国经济一蹶不振,以我的感觉,我不这么看,我还是认为美国现在可能是在进行他们内部的利益调整。为什么这么说?每一次出现经济危机,美国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新的创新的东西出来。现在美国是因为利益集团的东西可能把很多创新的东西不允许拿出来,所以你现在可能看到他现在经济发展没有我们快。但一旦把这个东西拿出来之后可能新的产业又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要盲目乐观,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我们中国的经济如果不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你就是再出发,我觉得是走不远的。我为什么讲这个话,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中大多处于下游。美国工厂都在国外,70、80年代在拉美国家,他把工厂转移出去了,阿根廷、巴西都是发展比较快的,后来马上一蹶不振,为什么?资本走了,资本到别的地方去了,资本为什么走?因为中国文化革命结束之后变成了非常好的投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又便宜,土地也便宜,资本和劳动力结合就创造了价值,资本是租赁,所以那是一次产业制造基地的转移,从巴西、阿根廷转到了中国。所以中国变成了世界制造基地,但是看看巴西那些国家就很麻烦了,我有一个数据,当时美国、欧美国家,通过独资、合资等其他形势,直接控制了拉美80%的资源开发,巴西70%的汽车,60%电力工业等都在跨国公司控制之下,掌握拉美经济命脉的跨国公司每年把大量的利润汇往美国。当然金融也一样,当他决定调整,把资本转移的时候,这个国家问题就出来了,经济急剧下降。

中国要想一个什么问题?有朝一日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也增加的话,当然我们觉得我们挺幸运,经济学角度讲幸运。实际上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看,因为我们有农民工,农民向城市转移这么一个阶段,所以导致了连续数年农民工工资不涨,这在拉美国家当年是不可能的,工厂建立起来经济一增长,工人工资很快就会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所以导致资本转移。中国这么多年牺牲了农民兄弟利益,因为不断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劳动力过剩,导致成本上不去,所以外国的资金一直在中国停留。有朝一日如果非洲不打仗了,东南亚国家环境更好了,有可能这些美国或者其他几个欧洲国家的跨国公司资本会转移,转移走了,中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进行创造性的东西,没有去发展核心技术,我们和拉美国家一样,所以这就是当年我记得是《中国企业家》总编,现在是《中国创业家》的社长牛文文,我跟他聊起这个事,他说很重要,后来中国企业家出了一个专辑讲这个事情。

就像我们讲,中国其实是有条件的,刚才几位领导都讲到了,我们现在汽车到了1300多万辆,其实我认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如果中国当年汽车工业能像韩国现代汽车这么发展,走这么一条路,中国的汽车工业,现在这样的市场得益的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现在是什么呢?虽然一年生产1300多万辆汽车,有多少到了国外,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品牌是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呢?偌大的市场,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我曾经说过,我说中国到现在为止,有几家像三星和现代这样的企业呢?其实中国条件要比韩国好的多,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在IT信息产业里也一样,有自主产权的企业寥若晨星,太少了。所以如果我们要走中国创造,核心就是创新,如果没有企业创新,就没有推动中国经济高速、稳定、长期增长的驱动器。我很推崇华为,我认为华为是中国唯一一家这样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方正当年在王宣(音译)老师的激光导盘(音译),中国要做激光的技术,那时候叫748工程,实际是国家投入的,那是什么阶段呢?中国第一次创新浪潮。我们称之为封闭状态下的自主创新,那时候中国吴院长讲,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拥护,凡是敌人支持我们就要反对,那时候就是这样的判断,认为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那时候恰恰中国也是受到他们封锁的时候,我们在封闭下走,我们有没有成绩呢?有,比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也包括王宣老师的激光导盘技术,方正也是在这个时候做了第一次创新。

第二个阶段叫开放状态下的全面引进,引进是什么?引进是我们不光是合资别人的钱进来,我们希望别人的技术进来,大体是这么一个概念,方正当时也是这样做,比如我们电脑公司等等这样的设备的东西,但这样一个东西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我们和别人合资通过拿市场换技术,总的感觉是说这样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了,中国的企业制造的工厂设备建起来了,但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拿过来。比如芯片是英特尔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中国在这里得益,但没有得到核心利益。

第三阶段叫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这是我们的机遇,也就是说从04年中央讲企业是创新主题,所有企业开始关注自主创新的东西,像方正,这是第二次的技术革命,同时跟北大,因为方正是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和北大还有一个在芯片基础上,可能我们今后有大的突破。除了这个,我们还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变,产业和资本两个轮子一起转动,可能方正今后会有自己的控股集团。企业为什么做这个东西,本来像韩国,整个国家处在什么阶段,你赛跑,10000米,别人跑了8000米你从起点跑,你说我要和他比赛是跑不过他的,这样要对企业进行支持的。像当时的韩国,当时韩国的企业负载率可以高达1000%,你说他在西方国家怎么可能呢?所以他才有今天的现代,今天的三星、LG这样的企业。我们正好在那个时期把那个机会错过了。中国负载率如果超过70%,想象我们比别人落后,我们没有创新的产品,我们没有超出利润的产品,你国家不支持的话,他怎么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呢?不可能的。韩国是我给你钱一直做出来创新为止,然后你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有新开发的。包括汽车是最典型的,银行借钱,政府担保、政府贴息使这个企业有自己买到这个技术,同时韩国把资本召回来,他有了技术、核心人才,这才是他成功的要点。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当然在信息工业我认为也是这个事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我们政府没有让我们这么做,所以我说这么多年,方正大家在IT里面投了相当多的资金,不是从IT赚过来的,只有从别的地方赚过来钱用过去。

主持人:上午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那么下面主题演讲第一部分我做一个总结,今天世界大的局势、趋势是什么,如果概括一下,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世界不好中国很难好,中国很难脱离世界独自好,所以中国需要在世界上多做贡献。中国人看看世界的大势是什么,中国需要顺势而为,和世界的潮流一起往前走。

大家提到很多中国的判断,领导人说要特别小心,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捧杀,但我想也未必都是糖衣炮弹。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中国的距离跟世界级的强国、世界级的企业比起来还需要再努力,我们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我们要戒骄戒躁,背后还需要进一步把关系理顺,政府需要做政府的事情,企业需要做企业的事情,政府需要对企业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我们的论坛由于时间关系,继续进行我们中间不休息了,中间我把话筒交给我一位非常尊敬的师长,也是一位非常尊敬的经济学家赵晓先生。

第四篇:2009观察家年会开幕式实录

2009观察家年会开幕式实录

2010年01月16日 11:33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2010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开幕式实录。

主持人芮成钢: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09观察家年会,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芮成钢,非常高兴主持今天上午的年会。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再出发》,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困难的一年,如果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因为中国经济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外部环境非常不确定,经过金融危机中国的时间表改变了,大家都在说2010年中国可能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的最大的银行突然就变成中国银行[3.34 0.00%],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突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专门设计一个主题,也是论坛的一体,世界如何管理中国的经济进一步的崛起。全世界都很关注,中国经济可能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从大到强的问题,解决体量到市场化的问题。

2010年确实环境非常不确定,经济复苏道路曲折而漫长,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经济学家普遍一个观点认为欧美浪费了这次金融危机,没有利用这次机会,把很多国际金融体系根深蒂固的问题解决掉,所以很多人说以后还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导致外需不足的局面。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所以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忧患意识能被所有和中国经济相关的人士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的,而且我们也知道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还是比较低,因为中国有很高的期望,通胀预期也是新的问题。说到这些挑战、话题,我想今天我们作为学生,能够在里面听到中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学者给我们答疑解惑。首先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嘉宾,他们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先生;全国政协经济副委员会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中央政策研究是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先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先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先生;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先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吴建民先生;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经济时报》(台湾)总主笔马凯先生以及主办方经济观察报社长兼总编辑刘坚先生。

当时还有很多今天下午发言的嘉宾,时间关系不一一介绍了,首先有请《经济观察报》社长兼总编刘坚先生为我们致词,有请!

刘坚:尊敬的全国政协李金华副主席,很容幸出席2009观察家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国再出发》。2009年世界和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危机甚至一度终结了中国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大家还记得当时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有很多估计,比较悲观的觉得比较悲观是“L”型,偏中性的是“V”型。在大规模财政投入刺激下,到2009年底,中国经济重回上升孔道,我们写下了漂亮的例子。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刺激性财政政策可以救急,但我们是发展时期,有多少可以实行这样的政策。在经济反转的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能否支撑我们长期发展,另外全世界由资本投资性转变为技术进步型增长。如此种种意味着2010年的中国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今天的年会我们请来了社会各界最有影响力的经营,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会议中分享他们精彩的思想,窗外凛冽的寒风告诉我们现在依然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冬天,但有一句诗说得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抱着满腔期待,期待着中国的春天,现在我们出发,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坚先生充满诗意的开幕词,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致辞嘉宾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李金华先生。

李金华: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经济观察报的2009观察家年会,借此机会,我的题目是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讲,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公有制,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公信力、影响力。毫不动摇的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国有经济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的调控能力、克服国家面临的重大困难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然这种发展是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带来的。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和广大人民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应该看到,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也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许多地方已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广义的民意来讲已经占到65%左右。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对就业率的贡献,都在90%以上,非常稳定和和谐,老百姓也是非常的满意。在GDP贡献方面,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据了解,在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北京、上海、江苏民营占到80%,广东、深圳都占了90%,浙江占了95%。在扩大区域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难题就业,没有人怀疑,民营经济因此为吸收国企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全国各地来看都在80%以上,无论哪一方面讲,民营经济,尤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国有企业面临一个现象,在会在抵御金融风险中,一些政策措施形成了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许多人对国进民退表示无比的担忧,我相信这种状况不代表是必然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许多同志讲话和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充分说明这一点,再次我们不妨简要的回顾一下。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决议,制定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进入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及其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企业做大做强等等。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非公经济的条例应该说党中央促进和实时的方针政策完全符合了讲话精神,问题在于许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没有贯彻落实。于是在一些地方领域可能出现一些民营经济受到排挤现象。

现在非公经济发展的状况,我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第一政府和社会应该第一步的切实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更为良好的环境。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是十分艰难的,难在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歧视,一是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仍然缺乏相应的保护,他们很多方面享受不到国有企业乃至外资企业的待遇。二是转入门槛比较高,审批手续比较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享受不到科技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四是他们融资的渠道很不畅通,有资料显示08年末,金融机构向广大民营经济贷款余额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8.93,与全国贷款增幅持平。

去年我国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不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措施,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据我到地方了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第二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不容置疑,其中有不少国有企业在产品质量、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大多数国有企业,尤其是少数的特大型企业,他们在资源配置上属于优势地位,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加上国家的照顾,甚至有的用财政政策补贴等等,掩盖了企业内部的种种问题,弄虚作假、损失浪费、分配不公乃至贪污腐败也时有发生。因此要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尤其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这里我补充一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可能这里涉及一个国家机构的改革,有些国家机关权力过大,也是限制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的障碍。

只有让国有企业在没有特殊保护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国有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最后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的高效的公有制经济是违背我们党的政策的,全面小康社会也是难以建成的。同样我们是一个有13亿发展的国家,如果没有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的。我相信,只有中小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企业,经济复苏才有真正的希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才有希望。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让他们能够横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国家困难时刻,比如去年的我们的地震灾害,我们国家遭受特大困难的时候,国有企业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国家解决这些困难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同时也要切实、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帮助非公经济逐步建立起法人治理机制,鼓励他们苦练内功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要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要支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如此,我相信一定会出现一个国营、民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得其所、更加欣欣向荣的局面,谢谢大家。

第五篇: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演讲实录一

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演讲实录一

2011年12月03日12:32 来源:和讯网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和讯网消息 12月3日消息,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和讯网作为独家财经网(博客,微博)(博客,微博)络支持对年会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以下为论坛上午演讲全文实录:

主持人康辉: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光临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的主论坛,在这里我也非常的荣幸接受了主办方的邀请来主持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我的名字叫康辉。

推荐阅读

武汉建行网点发生爆炸 疑因歹徒抢劫 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

铁路债券债权人欲起诉铁道部 百事员工保障方案或遭工会否决 800公里以上航线燃附费上调10元 全球最性感两大女富豪(组图)[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 文国庆驳水皮:证监会不是企业

今天年会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其实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处于这样的态势当中,即使我们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也有一种很清晰的认识了,就是金融监管非常的重要,而且金融机构真的该好好的管一管了,而且非常高兴的就是这一点也成为各位业内精英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话题,而且成为了我们今天这个年会的一个主题,而且更加高兴的是我们看到这个主题当中监管是放在重振的前面的。所以在这里首先我要接受主办方的委托代表主办方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大家对年会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各位贵宾。他们是: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先生、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副行长钱文挥先生、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先生、广发行行长利明献先生、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副行长毛小峰先生、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投资理财总监王贵亚先生、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先生、法兴银行中国零售及商业银行总裁毕鹏飞先生、国务院参事、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先生。

来自主办方的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黄晓东先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丘克军先生、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灏先生、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先生、还有很多的贵宾时间的关系不在这里做一一介绍了,再次对大家光临这一届的年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另外在我们的论坛正式开始之前也是受主办方委托在这里宣布非常重要的决定,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今天年会论坛嘉宾云集,所以为了保留更多有效的时间大家在这里做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和交流,原定在10点钟的茶歇时间我们取消了,但是并不是说把大家就软禁在这个大厅里面不让出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到会场外取用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点心,我们希望大家听好,交流好。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从2006年起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经过这六年的时间,这样一个年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包括新加坡、日本、印度、韩国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以及欧美金融界高层交流对话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它的重要性我想从以往的历届年会嘉宾可见一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财政部部委的领导都曾经光临年会进行指导,另外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各位董事长、行长也都曾经出席过年会,还有在华的外资法人银行以及在华设有分行的外资银行,全球住的投资银行亚太区高管,包括大中华区的高管等等都曾经有代表出席过亚洲金融年会,我想今年我们第六届年会的嘉宾阵容给大家介绍过了更是星光熠熠,所以我们对今年的年会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充满信心。

今天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刚刚亚洲金融银行发布2012年的全球经济展望,2012年是低增长的形势还是陷入二次衰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之下,在这样一种金融体系的形势之下,作为全球的第三大经济体,而且是对于目前全球经济有那么一种引领作用的经济体,中国会怎么办,中国的金融业接下来会怎么走,如何在乱象当中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另外金融家本着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变得相得益彰变革的理念,亚洲的金融监管和机构的重振到底如何来实现,这是今年的主题,也是希望大家一起在这里沟通和交流,碰撞更多火花的话题。

接下来我们有请本届年会的主办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黄晓东先生致欢迎辞,同时再次提出我们今天年会的主题。有请!

黄晓东:尊敬的王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感谢大家出席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我谨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作为秉承中国道路、全球价值的责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持续六年在不能举办金融年会,广邀亚洲金融精英共聚一堂,共议最热门的话题,在全球化的局势和金融危机的共同影响下总结金融业的状况,展望行业的未来。

六年来21世纪金融年会支持、记录亚洲金融市场的成长、进步和壮大,并持续关注以探讨亚洲金融发展格局态势及金融业的金融控制管理更方面的话题,我们也记录亚洲金融家们的认识和行动,我们着重从亚洲金融家的思想逻辑到亚洲金融机构的行动逻辑,再到亚洲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来创建起亚洲金融业的清晰的链条。

本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我们将以亚洲金融监管机构重振为主题,集中讨论中国金融业该如何在复杂乱象中理清思路,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关注站在抉择路口的经营家们正在秉持怎样的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相得益彰的变革理念。大家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三年,由最初各国纷纷出台救市计划,实施经济刺激措施,到各国财政赤字高起,主权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再到如今全球面临风险进一步加大的经济二次探底。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令人担忧,美国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进退失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乃至扩散至亚洲市场一方面,第三方救助计划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银行体系被债务危机牵连、传染,“卵生危机”,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相伴随,随时会爆发。在这个背景下本次金融年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我们的话题我们从金融监管反思到地方金融监管到地方金融平台建设,到底暗流涌动下的金融监管在何方,各位专家共同展望未来,共同促进亚洲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

最后预祝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黄晓东先生热情的致辞,也非常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是大家经常阅读的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秉持新闻创造价值,也立志做中国最好的商业报纸,也立志为中国报纸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今年亚洲金融年会设立这样一个主题,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一定也会给在座的所有朋友都有所启发。

下面我们的论坛就正式开始,把更多的时间交给我们的各位演讲的嘉宾,今天上午首先论坛的致辞环节非常的荣幸我们邀请现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和银监会的前任副主席光大集团的主席唐双宁先生,两位给大家分享亚洲金融管理的体验和管理艺术。我们有请中国最早的金融学博士、长期监管外资银行监管,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金融实践经验的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致辞,有请!

王兆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再一次被邀请参加21世纪的金融年会。记得上一次参加会议是2010年的冬天,我记得天气非常的寒冷,当时我们都期盼春天能早一天到来,金融危机能早一点结束,今年又是一个冬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春天的阳光,危机还没有看到尽头。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教训,那就是我们要很好的反思我们的监管,如何对我们银行风险,对金融创新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来更好的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保护我们存款人和纳税人。

作为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和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一项重大的国际改革,那就是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而谈到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我们自然会想到前不久正式发布的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承诺的即将实施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新的资本协议,我们简称为叫“巴3”,巴3代表着当今和未来资本监管制度的最新发展和精髓,巴3不仅仅简单的规定了资本充足的比例,其实它对过去20多年资本监管以及整个银行监管的全面的反思,也是监管不断进步的一个成果的总结。

今天我们也借此机会来回顾一下巴3产生的过程,来详解巴3的现实,展望我们未来监管发展的趋势。

1988年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的竞争,适应银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也更好的促进公平的竞争,所以产生了巴1,我们叫做1988年资本协议。巴1它规定了最低的资本充足率,同时规定了资本可以由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各50%来组成,而且也对所有的银行资产进行了分类,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而巴1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信用风险,而随着银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交易业务和金融交易风险也不断的扩大,也在日益威胁着银行体系的安全。于是在1996年产生了巴塞尔资本的1.5版协议,我们称为“巴1.5版”,在资本覆盖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资本应该同时覆盖市场风险。即使如此,把关是巴1还是巴1.5版都难以充分覆盖风险的领域,都难以覆盖资本对风险的领域,难以实现抵御风险保护银行业的安全。所以在2004年又诞生了资本的2.0版,也叫做新资本协议。2.0版新资本协议,使得资本从主要覆盖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展到要覆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的剩余风险。

同时除了要提出最低的资本监管要求以外也要发挥监管当局的裁量权和监管当局的干预权,同时要进一步的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所以就是形成了巴2的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同时覆盖三大风险。当巴2还没有得到全面实施的时候,那么金融危机就发生了,这次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危机的过程当中,也是成为危机的一个重要的罪魁祸首和导火索就是次贷危机基础上的证券化迅速发展,而这些证券化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监管和资本覆盖,所以在2009年又产生了巴2.5版进一步强化资本对证券化、交易业务、对表外资产的覆盖,要增加资本的要求。到2010年年末,也在G20全面的总结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在巴

1、巴1.5、巴2和巴2.5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巴3,我们也叫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3不仅提出了资本的监管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流动性的监管要求,不仅强调个体的微观风险,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宏观的系统性风险。不仅强调对于风险静态的资本覆盖,同时也强调资本的反周期作用。而且更加强调要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以防范系统性的风险,来防范道德风险。这就是整个资本监管制度变革大的过程,也是巴3所形成的基本的脉络。

从上述资本制度监管严格,我们可以窥视出整个国际金融监管的几个最重要的趋势。第一个趋势资本监管将进一步扩大对风险的覆盖范围,不仅要覆盖信用风险,同时也要覆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各主要可能会威胁银行安全,威胁存款人和纳税人安全的所有的领域;

第二个趋势资本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将不断加强。不论在巴2还是巴3都强调了资本应该及时的、敏感的、准确的反映风险的水平,在对风险水平进行科学可靠的识别、衡量的基础上来相应的提出资本的覆盖。所以在巴2当中进一步提出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内部模型法来判断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进而来提出资本的要求;

第三个趋势进一步提高资本对于风险的吸收损失的能力,也就是要不断的加强资本的质量。在巴

1、巴2当中我们设立了一个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甚至是三级资本。这次危机告诉我们,真正在发生危机需要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时候,那么那些所谓的二级资本、三级资本、债务资本是难以真正用来吸收损失的。所以在巴3当中正式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资本的质量,特别要提高核心资本的水平,来进而提高资本对银行股东风险损失的吸收能力,从而来保护纳税人,保护存款人;

第四个趋势要求资本的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过去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也是在高速创新、高度衍生化、高度资产证券化基础上的高杠杆化。一旦发生危机,公众的信心马上迅速丧失,整个银行体系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在提高资本质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资本的水平,从而来增强公众的信心,来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第五个趋势不仅要强调对单体的、个体的金融风险的监管和覆盖,同时也要进一步强调对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周期风险的监管。要更进一步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和对资本对系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不仅要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约束,也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当局对资本监管的约束,以及市场对资本的约束,同时发挥监管当局、市场和商业银行对整个风险的识别、判断和约束能力,来进而形成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运行的合力。

巴3应该说是对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也是对适应防范新的危机而提出的重大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措施。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已经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也成为了G20,成为了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对危机的治理,参与了国际新标准的制定,同样我们也承诺要认真的实施这些新的标准。但是在实施这些标准当中,我们要注意也应该去实现下面几个最好的平衡,来使得既能够很好的实施国际标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同时也能使这些国际标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所以我们在实施巴3,实施国际新标准的过程当中我们力求实现这样几个平衡。

第一、努力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的平衡。这些国际标准主要是在总结发达国家教训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国银行业有自己的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把实施国际标准和尊重中国的国情更好的实施国际标准和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安全统一、协调,实现更好的平衡。

第二、努力寻求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维护我国银行体系安全的平衡。应该说新的国际监管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中国银行业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的风险,我们的公司治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怎么样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国的实际风险出发,从中国自己改革发展历程出发,在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来维护中国银行业的安全稳定。

第三、努力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平衡。资本要求过高,如果远远的高于国际的水平,那么必然会抑制、损害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但如果我们的资本水平过低,偏离国际标准过大,同样也会影响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同样也会损害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求一个更家合适的资本监管标准,更加合适的资本水平在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进一步保护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来保持对中国实体经济有效的支持,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过高的标准,过高的资本水平必然会抑制银行的贷款能力,也抑制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同样如果资本水平过低,流动性过低,最后威胁到银行体系的安全,甚至发生银行体系的危机,会对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带来致命性的破坏,所以我们也努力寻求在实行国际标准过程当中既更加有效的对银行业实行审慎的监管,施行更加有效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同时也能够保持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来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还要实现的另外一个平衡,在实施国际标准的同时也要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银行业的创新,寻求实施国际标准和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更好的平衡。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流动性的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创新的能力,但更加有效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也有利于推进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有效的资本约束,在这个基础上寻求资产的多元化,来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这也是需要寻求更重要的平衡。我们的中国银行业还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国际化和整个实体经济的要求,我们既要更加有效实施国际标准,实施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来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同时我们不会忘记,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最后实现既能维护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同时又能支持、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康辉:谢谢王先生,刚才王先生分析了国际的历程,也分析了几个思路,同时提出中国银行业的几个平衡,既提出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对大行怎么看好,同时也提到了中国怎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房子盖的更好。非常的有见地,再次感谢王主席。接下来有请唐双宁先生来讲进行观点的反思。

唐双宁:刚才兆星和主持人都说去年冬天在这论坛探讨,我们论坛一共举行了六次,每天都是冬天,我们想起来一首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哲学角度讲,大冷、大热,大热、大冷,冬天迟迟不走,春天迟迟不来,有可能一下来到夏天,这是题外话,书归正传。

我今天想谈一谈关于金融监管的十点反思,有一个文字稿,以文字稿为准。我可能不按文字稿去说,因为反思什么呢,反思是被上帝嘲笑的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所以还得思考,根据今天论坛的主题,我想先回顾一下中国金融监管经历的三个阶段。应该说在1984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那个时候中国金融中国主要是货币政策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从1984年到1993年是中国金融监管的第一个阶段,叫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为主,金融工作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金融监管主要是批机构,批债券,批股票,基本上属于从属地位。1993年由于出现泡沫经济,当时中央发出6号文件,提出16条意见,其中12条是针对金融工作的,特别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明确提出来人民银行的职能转换,就是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金融监管上来,那么从1993年到2003年的这十年,我认为是第二个阶段,就是中国的金融监管的职能转换和体制探索阶段,1997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这之后相继推出来一系列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举措。你比如说强化了中国证监会的认识,原来有一个国务院证券委,下面的证监会是一个执行机构。同时还成立了保监会,把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了,人民银行就专思对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从组织体制上成立了若干个我们现在俗称叫大区行,也就是讲原来30多家低级分行,改制为9家一级分行和2家营业管理部,这里面有很多差距。并且一级分行所在地的其他省会城市成立省会中心支行和监管办事处。对这项改革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当时这项改革的初衷是防止对地方金融的干预,初衷是防止地方对金融的干预。

但是我认为这种改的结果存在着两个错位,一个错位就是地方干预是干预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是你没有改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还是按省、市、县这么设,改的是没有代表权的人民银行,而有贷款权的商业银行没有改,这是一个错位;第二个错位就是干预的层面在哪一个层面呢,在县和市这个层面,省一级政府应该政治比重还是比较高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总体上不能思维干预。但是我们恰恰改了省,而没有改县和市。所以我觉得这项改革存在着两个错位。当然错位了,名义上也不需要再改过来,因为大家这么多年都适应了,再改回来就乱套了。但是必须肯定这项改革的初衷是要加强金融监管,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2003年又成立了银监会,从此就正式形成了一行三会的体制,这就是第三个阶段。标志着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正式进入了分业监管阶段。我个人总结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他体分为这么三个阶段。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走到今天,现在看应该说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阶段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还要与时俱进,过去施行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监管,好处是职责明确,所有风险可以向人民银行一家问责,协调起来也方便,人民银行内部就可以协调了。问题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只由人民银行一家来监管力不从心,一行三会体制以后它的好处总体上看是监管力度加大,但是协调成本也随之加大,并且出现了监管过度,监管滞后与监管真空,监管过度的结果就是每段铁路警察都对,但是火车开不了。监管滞后的结果是火车开了,但是乘警没赶上车。监管真空的结果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但是段与段之间出现了一些“几不管”地带,比如地方金融、组金融、民间金融等等,所以一行三会体制总体上是符合中国现阶段金融发展要求的,但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基于历史的回顾,我对中国金融监管有几点认识、思考。

第一重新认识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文字稿上有。

第二重新认识金融监管的从属性,现有金融企业的发展,后有监管当局的监管。发展第一性,监管第二性,没有金融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金融企业监管,发展决定监管,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就要求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要求监管到什么程度,监管反作用于发展,也就是监管要引导,要规范发展,要服务于发展。一定意义上讲监管可以超前但最终要坚持发展是否适应监管。

第三是金融监管的体制性,监管上讲没有好的体制,时间上讲没有一个好的体制,体系上讲没有一个好的时间空间监管体制。英国工人革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只要符合国情就可以,监管体制可以追求理想,但不能,也不可能理想化。

第四重新认识监管体制重要性。境外监管体制混业、大混业、分业,总体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按照这个规律运动,在合与分的运动中不断强化,这种强化也不是不惜成本的越多越好,越严格越好。

第五要重新认识风险监管的首要性。就是金融监管就其过程来讲包括三个过程,准入的监管行为监管,演进上来讲包括规则的监管,后来资本为主的监管,80年代中期,后来是风险为本的监管,后来是原则性监管。我认为无论何种阶段,何种模式都必须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

第六是重新认识内控金融监管的本原性,内因式根据外因式变化的条件只有被监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监管才能成功,才能有效,否则外部再努力,作用也是有效。

第七重新认识监管悖论的永久性,监管悖论表现控制风险以金融发展为代价,要发展就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风险要有一定的容忍性。比如不能奢望有零贷款不良率。

第八是重新认识监管目标的适度性,度上我个人体会大致有八个方面的大体平衡,就是上面能掌控,中间少推诿,下面不出事,或者少出事,业务能发展,国际能融入,国情能适应,当前行得通,不能理想化。当前注意监管不足,监管过度和监管真空的问题。

第九重新认识体制与金融互补性,同样的体制由于人不同而效果不同。反过来也是这样监管不是艺术更是制度。

最后一点认识中国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必要性、渐进性以及与国情的适应性。由于经济已经全球化,所以必然要求书同文车,文车同轨,必须要求中国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接轨,国际金融同行在几百年的实践中也确实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国外也不是那么天天原则不得了。多年前我曾经同美国的监管高层有过一次对话,我说你们的监管体制就那么完美无缺吗?不过在历史的面盆中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我曾经问过美国,他们说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也不愿意选择这种结果。美国不热衷实施巴塞尔三也是考虑美国的国情,所以接轨是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走一步看一步,尤其要注意同中国国情的结合,防止南桔北枳。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非常感谢唐双宁先生非常精采和非常风趣的演讲和致辞。刚才唐双宁先生也是从中国金融监管经历历史阶段回顾开始,重新认识金融监管当中的十个问题,重新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您说到人类思考上帝发不发笑,有没有上帝还两说呢,另外我相信只要人类非常非常认真的可能上帝会发笑,可能是讳心的笑。刚才王兆星先生和唐双宁先生提出年会每年都是冬天开,也许给21世纪一个思路,形势大冷的时候冬天开,形势大热的时候夏天开。接下来有请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位嘉宾进行演讲,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落户上海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交通银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扮演好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的,接下来我们有请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先生发表演讲。

钱文挥:尊敬的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11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框架,新的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很大的要求。

下面我围绕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发展问题谈几点问题。

一、新金融监管标准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新金融监管体系涵盖金融资本金管理,强化流动金管理,探索建立动态拨备制度等内容,应该说与第三版的巴塞尔内容是一致的,而且部分的标准还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高于了第三版的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来说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不管怎么说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评级水平、市场信誉,为国内大型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比较有利的监管环境,同时有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利具体来说新监管标准的积极意义我们认为有这样四个方面。

(一)新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化解潜在风险的威胁,有利于逆资本周期框架,有助于商业银行内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周期的效益,防范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大幅波动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二)引入了监管指标,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的过度扩张,杠杆率监管指标的提出,为银行体系的杠杆经营设置了风险底线,缓释了杠杆化行为可能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带来的负面冲击,可以较为有效的约束交易类金融衍生品业务过度扩张。

(三)新金融监管引入了净覆盖率的风险,从而加强了商业银行的硬约束,也为银行提出不同监管指标和方法风险性识别与管理制度。

(四)银行引入动态监管拨备率指标,控制银行损失风险,控制银行风险,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占比比较高,该指标增加前瞻性,使商业银行保持比较合理的信用成本,进一步增强对银行经营的约束力。

二、新监管标准的出台对于商业银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挑战。

首先新监管标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使资本约束成为商业银行的基本约束条件,进而对商业银行构成了一定的结构性融资的压力。资本结构单一的现状也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带来一定的难度,对资本补充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变革的初期,现在我们过去几年银行业也有大规模的融资,其中一部分的融资是被业务规模的扩张,风险的加大所消耗掉的。另外一部分被标准消耗掉的,资本的定义,风险资本的构成也都提高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短期适应新的标准压力比较大一些。刚才我们也听到兆星主席的五个平衡,对我来说如何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推动节奏,把握就非常的重要。

其次,新监管标准将重塑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体系,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价值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转变商业策略,不断强化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和市场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更好、更快的进行经营转型,并把转型的重点落实到以价值管理为导向上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再次,新监管标准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常态化的多重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需要全方位推动创新,以提供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多重约束环境下,商业银行只有在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和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实现从传统融资中介向金融服务中介的逐步转变,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我国银行业积极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总体而言面对银行业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商业银行要增强实施新资本协议,新的监管标准的主动性,以战略转型的思路应对新监管标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切实转变规模扩张主导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走质量提高主导的内涵式的增长之路,保持盈利能力的基本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风险权重相对较低,资本占用相对较少的资本节约型业务,降低资本占优。同时积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深入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形成并巩固具有规模较大,忠诚度较高,稳定性较强和回报较好的中高端客户群体,打造一批核心业务,提升盈利水平。

其次,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资本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处理好股东与银行,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选取合理的鼓励分配政策保持内源资本的稳定增长,结合监管要求、市场状况和自身情况合理采用多种渠道有效补充资本,应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以降低资本占用,并实施资本工具创新以优化资本结构。执行合理的监管策略,以适应新的监管标准。

再次,商业银行切实推动有效的创新,开展覆盖全行性的产品,积极委托的开展表外业务和衍生品创新,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对创新的支持,建立创新评估的后检测体系,通过积极有效的金融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打造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满足新监管标准和追求银行更好发展的有机统一。商业银行还应合理设置和调整风险偏好,着重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策略,积极开发并运用新型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各类经营风险,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更好满足新监管标准的要求。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商业银行和历次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模式这一命题。近年来为推动转型发展,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基业常青。交通银行适应经济形势、监管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提出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策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实施新监管标准为契机,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主线,积极推进二次改革,促进经营目标、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断完善可持续性,努力成为高成长性银行和集约化银行。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钱文挥先生的演讲,刚才钱先生谈到新的标准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到交通银行今后的这种发展的预期,钱先生的演讲应该有分析,有建议,非常的严谨,逻辑性非常的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到底什么叫专业人士。再次感谢钱先生。接下来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先生,我们掌声欢迎。

利明献:兆星主席、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题目就是人民币利率体系的现状还有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攻坚。我们都知道中国金融改革过去30年,不管今年主体的市场化,或者金融价格体系建立上面成绩斐然,历经“十一五”期间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的改革虽然经历了金融风暴,但是基本上金融业的主体、体制日趋强壮和健全。

但随着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脚步加快,我国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市场的开放压力以及汇率以及利率稳定上面也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经济学上所谓不可能的三方平衡,刚刚兆星主席提到很多是双方的平衡,但我觉得目前我们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上面所谓的三方平衡,也就是在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双率的稳定上面更体现了,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以下是我个人对人民币利率体系的现状和不足浅谈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请各位先进指教。

目前管制的存贷利率和市场利率脱节,反映滞后的情况。这张图里面表现出来是一个存款方面,在2006年到现在过去的五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到2010年,基本上在银行间的市场以及三个月的定存利率之间,基本上都是非常接近的。一直到一年前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宏观的调控,资金比较紧缩的流动性,利率体系开始有较大的差异性,基本维持在2%到3%之间。2010年底到2011年过去一年之间的波动率变的非常的剧烈,差异基本上一般都达到3%左右,也是大家谈的负利率情况,CPI在6%以上,一般存款的利率是在3%左右。

第二张图是从贷款的角度来讲,存贷利差在3%左右,可是过去一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票据市场的利率急速上升,也反映出了资金的紧俏还有需求的一个状态。相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存款客户以及民间的金融也遭到所谓的价格歧视和利率的损害。资源也基本上是导入所谓的中大型客户,说明的国企、央企上面,过去上这一段时间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以从这张不同的市场利率之间可以看得出来。

第三张图我们可以看到理财产品也加入所谓的利率体系之间来竞争资源。我们可以看理财跟存款的差异,这个基本上是比较短期的,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差异达到2%。有一些比较长期的理财产品所带来的收益性,差异性可高达3%到4%,理财的收益是明显高于存款的利率。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因为这个高收益性承担溢价所应承担的风险。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分流到理财产品上,这里面已经达到3万亿以上。

第四张图民间的借贷高达25%到30%,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向较于刚刚提到三个利率的曲线,民间利率的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高档25%到30%。在市场比较平稳的时候,当然民间借贷的利率本来就是比较高的,我们看到大约在20%到25%之间,尤其在资金紧俏的时候,民间借贷的利率也跳的更高,这里25%到30%可能还稍微含蓄保守一点,大家知道很多民间借贷利率是远远超过年化30%以上,一般设为主体的贷款,借贷成本过高。更重要一点是信贷资源分配体制的扭曲。

这里反映的是过去这一段时间,媒体、很多专家学者的一些报告,我们利率体系之间的缺陷的影响是金融脱媒,存款加速流出,银行的正规体系,存款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委托贷款、信托、民间的借贷还有理财的渠道,寻找更多的市场回报。同时我们可以看表内银行的贷款从2002年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接近96%到2010年底下降到58.5%,可以看表外的资产也快速的上升,接近27%的一个程度。

第二点扭曲的利益分配,商业银行虽然现在金融脱媒情况严重,基本上还是扮演最重要的资金媒介,资金中介的功能。我们手续合理的微薄的手续费,但是一但表外资产发生问题的时候,银行作为社会民众最信赖的金融机构,很多情况之下虽然法律上不必负责,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也仍然需要买单。过去这段时间发生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表外资产,所谓的影子银行,最后银行还是买单的。管制利率,市场化利率差异太大,也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资金钱客泛滥,资金钱客有利可图,以他们的专业当资金钱客,脱去便宜的利率转贷造成高利贷,严重伤害正常的产业。

就这样的一个状况,我想建议假如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简单做改革影响的评估。

第一个从商业银行的现状来讲,大家都说商业银行赚很多钱,利差是蛮大的。我们先分析一下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三块,第一个是净利息收入,第二个是投资收益,第三个是手续费及佣金。一般来讲越大的银行对利差依赖性是比较少的。规模越小的银行对利差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资料是2010年底的,假如说是分析到今年第三季的话,这个比例也是会比较高的。也就是16家上市银行基本上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大约是在80%左右。越大的银行基本上是所谓的中间收入、手续费收入大于20%,中型银行大概在15%左右,小型银行大概在10%左右。基本上这个比率是这样分配的。但随着大家不断的去鼓励差异化的经营,鼓励手续费的一个收入的收益模式,这个比率是不断的升高,今年底的时候大部分银行,尤其中小银行都会在10%或者12%以上。所谓的缓冲垫。我们改革利率变市场化的话,这个缓冲垫其实就商业银行的现状来讲的话,净利润、净息差,还有资产回报率,其实还可以接受的。不过我们会看,到底是从贷款,利率自由化,或者是存款利率自由化,或者是存款利率自由化要有哪些比较缓冲的进程来考虑。我简单做一个分析,在去年底为止,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总额6800亿,今年估算增加25%的话,这个应该是在8000亿以上。贷款的规模占比是68%,假如说是全体的商业银行的话,应该是到9000-10000亿,今年有机会破1万亿的净利润。从他们的回报来讲ROA大部分银行在1%以上,净息差2.4%到2.5%的水准。

第一个改革的路径,假如说是人民币的贷款利率,目前是容许下浮10%,假设从贷款的角度来讲,我们容许下浮的幅度从10%扩大到30%的话,数量上来算对银行有什么冲击。我们知道现在48万亿人民币的贷款的30%,大概是14万亿到15万亿银行的贷款,假如说是从5.8亿基准利率算的话,下浮4%,扩充到30%的话,利率收窄1.2%,也就是相当1680亿到1800亿财富的移转,对整个银行接近1万亿的净利润的空间来讲,应该是可以消化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而且现在的环境,资金比较紧俏的情况之下,银行也不太可能把它的贷款利率从下浮10%再下浮30%的水准,现在来讲这个时机是不错,利润的消化能力上面还有目前的宏观以及资金紧缩的情况来讲,放松贷款幅度来讲冲击比较小。

假如利率上限管制放开的话,在2010年底的时候,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是72万亿。其中分三个级别的话,活期存款一年期以下的定存,还有一年期以上的定存占比大概是50%、43%还有7%。今年资金比较紧俏的情况下,活期存款的比例下降,可能低于50%。假设这三种类型的存款利率都是平均上移1%的话,它的冲击相当于3600亿,3096亿以及72亿的财富预算,对整个银行业来讲非常难以消化这个冲击,存款的利率全部放开的话,平行存款利率上移1%的话,对利润的冲击我想银行业非常难以消化这上面的冲击。

所以对整个银行业来讲最难消化的还是属于活期存款,因为占比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只要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的定家做有序、移转存款成本的冲击的话,这边所提到的财富转移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影响还不算太大。

这边有一个小的建议是最后两项堡垒,也就是剩余的管制项目,一个是贷款利率下限调整,第二个是人民币贷款上限的调整。第一个放宽贷款利率的下限,也就是存款以及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存款利率的上限开放只开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对一年期以上、以下以及活期不做开放,我认为这个时机是不错的,冲击也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资金的紧缩政策也得以稍微放松。

第二对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基本上大部分的银行来讲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但是整体来讲之间的情况紧缩还没有完全解除,银行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从一年期以上的定存利率上面自由化的去调整,以解决他们的流动性比较紧张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时机是比较好的。开放一年期或者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我们认为选择更宽松货币政策的阶段,不管是在通货膨胀率,或者是目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得到舒缓的时候放松政策。

第三点是放开最后一道防线或期存款利率的上限,按照国际经验要慎重一点,缓冲期间更长一点,可能五年甚至到十年的过渡期。同时考虑利率市场化的时候,我们觉得其他要配套改革的措施,第一个就是信贷规模的管理手段要逐渐弱化。现在是我们的监管机关基本上在信贷规模管理上面还是比较强势的行政手段的管理。第二个我们要认为这个配套措施要在比较低的存款准备率的时候,银行可用的资金比较宽松的时候来实施。第三个刚刚兆星主席也提到信贷结构比较合理化,银行所谓资产的定家能力提高的时候,根据这个巴2也好,巴3的精神做对于封闲型资产定价能力,基本上是一个风险为基础的,而不是一个政策为基础的。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因为我们现在监管机关也逐渐朝这个方向努力,也不断的是迫使银行在资产定价上面做一个调整。在改革的时候,这三个配套的措施也要同时得到比较优化的情况之下来实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改革。当然最近很多人也在提到所谓的资产证券化可能是一个途径,可能是一个配套的措施其中的路径,或者是手段。

商业银行也正在改善收入的结构,刚刚我们交通银行的同业也提到这个,大概做一个所谓商业模式的改变,也增强利率市场化的竞争能力,对财务冲击的吸纳能力。一旦活期存款,还有一年期以下的定存开始市场化的时候,商业银行一定会通过贷款的定价上算转移成本的压力。我们认为在目前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已经比较合理,不应该指责银行一直依赖所谓的利差来赚取利润。最近大家提到过利润的增长过快、过大,我觉得从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来讲已经达到合理水准,资产的结构、商业模式也不断的调整。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的指责利差差异过大。现在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要共同负担起这个责任。第三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刚刚透过一些数量上的分析,当然还要经过分阶段也好,或者是选择性的一个开放也好,最终的影响是资金的供需之间的利益格局。关键在于我们资金的价格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是比较能够有效的来传递所谓资金价格的信号。

另外特别注意两点,假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话,行业之间的自律还有行业之间的协调,现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行政管理上面,我也希望除了银监跟人民银行之外,银行协会也要扮演一部分职能来加入所谓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行业的自律跟行业的协调上面。银行业的大型机构也享有非市场化的竞争优势,这个是需要注意到的。因为刚提到大型的银行拥有的网点,还有在客户竞争优势上也会对中小银行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其实我相信监管机关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多银行业到底现在生意模式、内控、管理、人才还有产品的多样化到底能不能吸收利率市场化之后带来的冲击。

另外还有一些扩散效应,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谓外溢的效果,间接金融定下来利率市场化一定有扩散效应到直接金融,也就是资本市场的曲线,融资的利率、成本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所以你在开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在股权也好,债权也好,目前在直接金融上面融资成本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这也是所谓的外溢效果需要注意到的。好处就是我们在改革利率变市场化之后,连带的直接金融收益率曲线也会跟着银行的存贷利率联动,而且是比较完整的收益率的曲线,比较完善的情况。

从意图跟结果来论证,我们可以看到最典型参考美国过去这几十年来利率管制以及放松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基本上银行能不能做有效的管理,会不会造成银行的破产,或者说因为银行不再依赖净利差之后会转向做一些高杠杆,高风险,所谓的影子银行、表外资产,我觉得这个担忧从现在的全球金融业以及全球监管机关的认识,学到的教训里面。刚刚兆星主席也提到过,现在监管的精神,我相信是比较难以产生大的负面冲击,不会因为利差变小了,利率市场自由化之后,一味追求杠杆和价格的波动,杠杆过高的情况,要追求高的利润的报酬,高的资产的报酬。这种情况在现在比较强而有效的监管精神之下是难以发生的。

其他的案例也显示出巴塞尔委员会持续的风险资本管理框架,也积极的转向影子银行交易中介的角色。尤其声誉风险,虽然是表外,你没有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基本上影响还是银行的声誉风险。过去几年银行产生声誉风险的时候,最后买单还是银行。一直到前一阵子大家也还在津津乐道危机爆发以后,政治上指责银行家的贪婪,银行业已经被风险资本成本压力逼到墙角,最近美国一些大银行也稍微有一些反弹,对比较强而有力的监管也出了一些反弹,到底银行业为什么市值到那么低的水准。我想也是金融风暴不景气,加上非常高度严格的监管造成的。我相信这是一个过度的反应。我相信大家熟悉市场,熟悉监管的方式之后应该慢慢会回到正常的轨道。

最后,我想现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也可以说是慢慢成熟到可以非常迫切认真考虑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我前面分析到的,目前市场的一些民间资金,很多信贷资源分配不平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利率曲线扭曲,资源分配上不平均的情况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到了比较艰难的情况。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精心部署,把握时机和改革的路径。第三个是改革进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信贷结构比较合理化,银行能够学习正确的所谓奠定资产的定价,根据风险资产的监管原则,根据资本的要求,银监会即将出台三个要求,第一个资本事属率的要求,第二个是风险贷款率,第三个是风险拨备率,这三点我国政府做更完善市场利率改革的时候,这三方面的配套措施是不可避免的。最后我相信竞争跟压力总是好的事情,只要是真正市场化的竞争,风险的预警体系得当,风险的处理措施得当我们还是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的。谢谢各位。

主持人康辉:谢谢利明献先生非常精采的演讲,利先生从人民币利率体系现状和市场化改革攻坚方面提出他的看法。我想不仅针对专业领域,对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利先生刚才谈到的这些也是非常好的一堂课。特别他提到的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家被指责的很多,说实话确实银行家、金融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太招人喜欢,但是恰恰在我们今天论坛的现场,我们看到有这么多负有责任感,而且具有高度职业精神银行业、金融业的专业人士,也会使得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对于未来增加信心。再次谢谢利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王贵亚先生带来他的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认真汲取金融危机经验,稳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掌声欢迎。

王贵亚: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的论坛,和大家交流一些想法。刚才各位嘉宾演讲当中讲到,今年的冬天非常的“冷”,确实,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走势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召开这样一个论坛非常有意义,由于我在中国建设银行从事主管投资银行业务的,我想就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一些心得。

一、商业银行既然作为商业银行,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为什么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呢。这里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需求或者论据。

(一)从客户角度来讲,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的服务。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看一看大型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包括民营、国有企业,他们从银行很容易得到投资,他们的需求是需要降低成本,需要降低资产负债率,在它很大很强的时候需要资本市场投资,包括国际并购,这些都需要投资银行的服务。从中小企业来讲,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从种子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成长初期和成熟期这两个阶段需要投资银行的服务。比如说在成长初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够满足银行信贷的条件,所以需要银行通过投资银行的创新产品为它带来资本,为它引入天使资本,创业资本,在成熟期的时候,发展壮大的时候,仅靠银行信贷不能够提供融资,比如说发债,比如说上市,甚至有并购的需求。当然还有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存款不能够满足个人财富增长的需求,在目前通胀比较大的情况下面,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高端投资者他们的财富增长很快,需要银行为它提供投资的服务。第一点是从客户角度来讲。

(二)客户自身角度来讲,银行需要在新的环境下面实施战略转型,仅仅靠利差,靠贷款为客户提供服务,获取利差的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刚才有的行长也讲到利率市场化,刚才王主席讲到金融监管的加强,资本的约束迫使银行转而需求中间业务的增长,利率市场化为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刚才利行长有一个很细的分析,我觉得从国际经验看,如果真正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话,中国商业银行很难抵御净利差缩小带来的利润的减少。国际经验一般来说银行利率市场化减少0.5%到1%的百分点,就算减少0.5%个百分点,我们大的银行都会减少40%的利润,如果减少1个百分点非常非常可怕,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从全社会角度来讲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银行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过去到现在主要是靠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占整个金融服务总量的80%左右。直接融资的比重太低,这样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基本上绝大部分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之中,尤其是当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商业银行是无法抵御的。所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一个课程。

从三个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二、商业银行从金融危机当中如何吸取教训,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很多人就会说这个问题,几年前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基本上都变化了,有的倒闭了,有的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独立投资银行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五点。

(一)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基本原则,无论是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还是创新的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必须把握的一点,就是金融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原则。对于脱离实体经济,一些投机性的业务,以及纯粹赋予金融业自身自我服务,自娱自乐的业务和产品,我们应该严格遵守,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这一点,因为经济决定金融,因为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二)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以中介为主,而不应该搞直接投资和自营业务,美国的其他投行倒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高杠杆风险从事自营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怎么办,必须以提供中介服务为主赚取手续费收入,而不是拿着银行的信贷资金和自有资金渠投资,我个人认为商业银行现在的阶段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实行零杠杆负债。

(三)要重视防范各类投行业务的风险,我们说商业银行业务有很多的风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从事中介业务有没有风险呢?仍然有风险,而且最终表现为声誉风险,当你代客投资,当你投资服务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时候,你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当然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是有自己强大的优势,所以这一点来讲有利于我们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四)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自觉的遵循监管的要求,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美国的投资银行最终倒闭,实际上是因为失去了外部监管,所以我们中国的商业银行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拓展这块业务必须自觉服从金融监管。当然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也需要坚决的执行,这里面包括融资投向,国家限制性的领域,要尽量的减少。特别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企业,投资银行的服务不应该向这方面协调。

(五)必须坚持科学的考核机制,适度的进行约束。投行业务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机制,美国的投资银行,西方的投资银行激励是过度的,所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经营者可以不考虑股东的风险经营,高高干负债,获得短期的覆盖很快拿到回报。但是在中国我认为是恰恰相反,我们的激励是不足的,当然约束是相当大。所以既要吸取西方投资银行过度激励的教训,同时也在我们现在环境下面适当加大激励力度,以促使这些投资银行的专业人才能够不断的创新,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的商业银行怎么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根据我们中国建设银行这些年的实践有几点大家分享。

(一)点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投资银行业务必须主动了解市场,搜寻和挖掘客户的需求,通过服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要。这样才能够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投行服务的重点我认为应该在这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融资,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仅靠银行贷款是不够的。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为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国家倡导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社会上闲散资金很多,银行流动性其实是很紧的,但是社会资金非常充裕,找不到区域,所以导致民间的借贷,甚至于很多其他地下的金融行为发生,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到战略性的产业当中去。

3、要创新产品来积极支持,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这样一些民生领域的需求。近几年建设银行陆续的通过募集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我们已经成立了医疗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航空工业以及支持产业转移和四川振兴发展若干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说在市场上还是影响比较大的,我们募集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这个能够有效的支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投资银行的风险不容低估,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因此不能够简单的回避风险,而是应该通过管理和缓释风险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投资银行获得收益。这里面有很多的风险控制的办法和措施保证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控制容忍的范围之内。第一条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的办法隔离风险,第二纯做中介服务,第三点是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单一的投行机构相比,与单一的商业银行机构相比,我们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我们有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庞大的客户资源,同时能够提供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新兴投资银行的服务,甚至还有其他一些比如说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把金融服务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就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是符合监管要求基础上加强创新,因为创新在中国来说是相当不够的,全社会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情况,我们金融业才能找到支持企业最好的办法。

虽然西方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业务,投资机构产生了重创。但是在中国、亚洲甚至全球投资银行业务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综合化经营依然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投资业务方面加强管理、积极拓展,必将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推进战略转型,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并通过金融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王贵亚先生非常精采的演讲,王先生刚才谈到了商业银行应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而且谈了应该如何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我想对于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受益匪浅的。再次感谢王贵亚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有请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先生带来他的演讲。有请!

方方: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和各位交流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些浅见。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媒体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大量的报道,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过。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分业经营监管下还是主业经营监管之下,今天历史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这是银行业的经济规律所决定了的,它所涉及到的成本、风险和回报使得银行业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之间永远是一个矛盾。但是中小企业对于一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稳定和未来的增长又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如何在这一对矛盾当中找到解决的方案呢?这个是大家都有过很多的探讨和研究的这样一个问题。

今天我想主要是从三个角度结合今天大会的题目,从三个角度和各位交流。

一、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金融机构的改革上来解决,这个特别强调在金融机构的体系里面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带来的产品,这里面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多形式的金融机构、多领域的、区域的金融机构,有多所有制的,不同的股权架构的这样一种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够要求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能够彻底的解决到,深入到乡镇一级的中小企业经济体的信贷需求。这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承担的负重。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也看到了,从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到政府都在大力的推动不同的金融机构的形式,从小额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到信托、到租赁、到保理等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的形式,这方面方向是对的,但是发展还不够。而且还有一种倾向,很多的原来初衷是在服务社区,当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的发展也希望往北京走,往上海走,实际上不是每家银行都一定要到北京来开一个分行,才能够赚大钱,或者才能给股东提供最好的回报,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目前有这样的趋势。我觉得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第一要从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上发展,要多层次、多区域、多形式发展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金融产品的改革和创新上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运用新的技术,新的风险管控的手段方面创造出新的产品。比如说电子商务的发展是这些年经济发展和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巨大的和迅猛的趋势。电子商务有很多的特性,其中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优势,从银行业的角度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不管你是多小的网店,多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或者多小的电子商务公司,你都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你每做一个交易都有一个记录。原来你是在社区里面卖话梅的小店你一天卖300块钱,没有记录的,没有帐。所以你也很难到任何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但是你在网店卖话梅,每天卖300还是350都是有帐的,这个帐我可能不知道你的经营成本、进货成本,但是至少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的销售收入。这样的一个信息,就为这种电子商务带来基础信息,可以为很多的金融机构做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一些基础的数据,这是以前没有的。以前你在菜市场卖你的产品的话,你是没有办法去做帐,做记录的,当然你现在网店也不需要做帐。可能微小企业没有帐,但是至少你可以在网上查到你的销售收入。这对于银行来说至少有一个数据可以依存,比如说这是一个产品创新的方向和思路。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讯的发展,使得很多信息的沟通比以前便捷非常多。以前一个微小企业到县上或者镇里办一个业务,来回两天时间,或者是来回的路费就是300块,这可能对于一个微小企业来说他觉得拿这个贷款不值得,或者取得这样的融资不值得。这个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使得刚才一个方面交易有更多信息记录,另外一方面跟金融机构的沟通方面可以成本更低一点,这个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和这些中小企业、微小企业信息的沟通和掌握他们的经营情况,这也是一个案例,从产品创新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其他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路,比如说把租赁和保理结合起来等等,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实践。

三、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从金融监管创新和改革上来下功夫。金融监管的创新改革第一要务就是利用市场化,这个刚才很多前辈也都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阐述。这个对于中小企业、新型商业金融机构都是需要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和安排。这里面还有一个监管角度,对于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问题。这里面的准入包括金融机构、产品、从业人员的准入方面,要有更加透明,更加有效的一种安排。从业务的监管角度,还有业务机构定位,如果你是做某一个地区的城镇银行的话,我希望从不同的监管手段在当地的城市进行服务,而不是鼓励你也到上海去开一个分行,这样业务发展和竞争的模式。从监管和创新改革的角度来首,加强对消费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对信用文化的教育和推动。这些都是从监管角度可以做的事情,来推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和发展可以做的工作。

总结来说我觉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全行业的问题,永远是一对矛盾,这是在资源配置优化和风险管理和回报这些矛盾因素当中找到平衡的一个永久的课题。摩根大通我们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综合银行,我们有商业银行,有综合银行,但是我们也很愿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不断的和各位同行一起来研究和探讨,找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谢谢各位!

主持人康辉:谢谢方方先生精采的演讲,刚才方方先生从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的问题,前不久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也提到了关于如何推进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一些发展,所以如何解决融资难,不仅仅是政府方面考虑的问题,也的确是金融业界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解决的好给金融业界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方方今天的演讲这些信息通过我们年会传递出去的话也许会掀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纷纷开设网店的热潮。非常感谢方方先生。下面我们请下一位嘉宾渤海银行的行长赵世刚先生。

赵世刚: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渤海银行对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注意了一下今天上午的发言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与机构重振,亚洲金融监管和欧美的金融监管,和其他的金融监管也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个人理解亚洲金融监管重点还是中国的金融监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金融监管比欧美的金融监管严格得多,也有效得多。为什么说呢?因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行政加上市场约束,所以这是欧美金融监管所做不到的。

上午王兆星副主席在演讲当中也提到了,我们如何在贯彻巴塞尔协议3%的过程当中注意把握好几个平衡。我理解把握好几个平衡的核心是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应该说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国的金融监管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如何做好对市场上这么多量日益增长的表外业务的监管,这个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对突飞猛进的民间融资的监管,这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做好对快速发展的理财业务的监管,这也是一个挑战。我觉得现在不仅仅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挑战严峻,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挑战也更为严峻。所以我今天想侧重的说一说一个是中国商业银行2012年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怎么样来应对这个挑战。

当前国内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是不稳定因素还是有所凸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带来的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上监管新政的一系列刚性要求,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2010年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资产质量、资本约束和内控合规的三大考验。一是资产质量的考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翻了一番,使得目前银行贷款中大不部分未精力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而受出口增速的放缓,成本压力的上升,以及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面临考验,从而也给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性带来击打的压力。

二是资本约束的考验,银监会颁布的《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制度的意见》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银行顺周期行为将被加以遏制,引入杠杆率指标将是商业银行的要求,迫使银行规避高杠杆风险业务,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将改善商业银行融资模式,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将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纳入监管范畴,实现监管范围的全覆盖,这些新的监管标准有效约束银行放贷,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压缩了资本银行的渠道,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受到限制,资本补充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战略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监管环境对资本要求日益严格,股东的资本回报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资本市场对银行融资也越来越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接受资本约束的考虑

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将会改变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本管理,探索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内生资本的激励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是内控合规的考验,当前来自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国内监管要求的不断更新和改进,都给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商业银行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转型。包括文化的转型,经营模式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转型。

1、要实施差异化经营,要敢于突破传统发展观、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明确差异化战略定位,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战略布局,加强客户市场细分,建立差异化的客户经营体系,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在动态竞争中加强差异化特色,加强特色化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化经营的高级形态;

2、实施高级监管管理,从严的风险为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新的监管要求涵盖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主动的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3、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资本管理体系,当前资本约束日益增强,监管政策区域审慎,使得传统粗放扩张的银行增长模式成为历史。面临严峻的监管形势,商业银行需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入进行结构调整努力通过经营转型,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建立资本有偿使用机制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在资本集约式经营理念指导下积极转变经营战略,切实提高盈利能力;

4、加快收购结构转型,改变传统靠利差经营的模式,投资银行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为代表不占用或者少占用为代表密集型、智能型业务,有效缓解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的瓶颈约束,有效促进银行金融结构和有利模式的转变推进银行发展方式的转型。

渤海银行是一家成立时间较晚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国内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是在成立之初构建矩阵式管理架构,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后台大集中营运管理模式的银行。这两年来面临着银行业同质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竞争日益激烈更严峻局面,我行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发展,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资源配置策略,以业务收入多元化、客户结构中小化、服务手段电子化为目标,贯彻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战略,积极有效的推进了经营管理的四个转型和业务发展的三个转变。包括管理模式由简单粗放性和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科技由满足客户需要向满足业务转型。业务发展向批发零售主导转型,批发业务的增长模式从简单规模向调结构转变,零售业务的增长方式从低起点向高增长转变,中间业务的增长方式从单一突破向全面提升转变,经过持续不断的推进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和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批发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低成本消耗前提下的持续快速增长。零售业务制定了两个20%的战略目标,目前进展情况良好,金融市场业务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二是收入结构多元化取得明显的成效。渤海银行转型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其中重要标志是实现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改变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发展方式。截止今年1至9月份,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297.03%,其中中间业务同比增长94.17%,通过经济转型大幅度的提高收入利息比重。

三是风险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渤海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侧重表内转向表内表外并重,二是从关注单一客户风险转向关注组合风险和行业集中度风险,主要采取了重点行业名单式管理,出台行业管理指引,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四是从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转向专业研判和模型测试。我行的专业研判和模型测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全行风险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风险管理能力日益加强,风险弥补机制到位,不良率都在较低的水平,总体资产质量控制的非常稳定。

各位来宾,2012年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的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主动应对考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的实现中国商业银行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赵世刚先生就2012年中国银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他非常有建设性的观点,同时让我们对渤海银行有了更多的了解。再次感谢赵世刚先生。接下来要为大家做演讲的是今天上午主论坛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他是法兴银行中国零售及商业银行总裁毕鹏飞先生。

毕鹏飞:大家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尊敬的王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我很荣幸代表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中国有限公司参加今天大会,同时和大家分享我对金融创新和监管的看法。

首先我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外资银行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以及我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展望,以及我们为了适应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作出的一些转型方面的努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从2010年年末以来一直高起的通货膨胀压力促使中国政府采取了货币紧缩的政策,同时也抑制了贷款的放量,流动性减弱,通过这些手段来防止经济的硬着陆。中国政府也削减了它贷款增长的一个目标,大幅度的提升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同时也采取了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一些调控手段。

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采取的措施跟2008年末到2009年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以及贷款的放量做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国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或者说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所以我们预计2011年贷款的增长量应该会在14%到15%左右,这跟2010年19.6%和2009年17%减少了很多,但是这个过程当中采取给中国银行业业务经营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75%的存贷比对于众多的外资银行来说是一个新的压力,因为外资银行没有国内投行业那么多,以及那么大的营业网点。

如何来维持快速的增长,如何与其他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摆在所有外资银行面前的问题。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有限,大部分的这些外资银行他们的营业网点和中国国内银行相比是比较少的。而且大部分的外资银行它的定位是细分市场,所以客户的基础也相对有限。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外资银行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发展业务,来补充传统贷款基础为主的业务模式。在目前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同类产品不断见诸市场的情况下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法国兴业银行相信自己的突出优势在于金融创新的能力,我们的国际经验以及海外的网络,作为一家在中国从业有30年的外资银行,我们看到中国企业需要有更多更完善的业务服务他们的需求。从2008年我们兴业银行在法国成立以来,法国兴业银行就有很多服务来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要。

我想现在金融创新也是恰逢其时,因为中国正在庆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中国金融市场日益成熟,为中国金融市场成熟化做好准备。城市化的发展,金融市场设施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另外加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都推高了大家对新的金融产品的需求,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在市场上对债券、股票以及理财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而言,我想金融创新是可以为整个行业带来好处的,比如说新的一些业态,新的工具,新的一些市场和新的机构都在应运而生。而且定价机制和资源分配也更加的高效,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风险也更加的分散以及可控。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中国银行监管机构正在作出令人振奋的一些决策,开放市场,我想这有利于本行业的长期增长以及长期的公平竞争和繁荣。

在目前流动性紧缩的环境里头,我们也注意到对于资金需求量很大的一些银行,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来吸收一些高端的客户他们的存款。所以如果监管在这一块能够再放松一些的话,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非常多样化的一种需求。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机制,QDII的机制,兴业银行中国分行准备开发一系列QDII的产品,通过这个监管者能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可以控制的投资空间,可以使他们通过QDII的机制投资境外的一些债券产品和大宗商品。另外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范围也可以很好的来控制潜在的风险,在QDII机制方面能够为外资银行提供很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的专长以及他们的一些技能的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也给外资银行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些外资银行国际网络的支撑下,这些外资银行可以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新服务,同时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境外人民币投资的机会。外资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的业务。比如法国兴业银行有在非洲、东欧和俄罗斯非常庞大的网络。这块也是帮了很多中国企业提供金融的支持,使他们能够与这些国家一些企业有商业往来。

外资银行也凭借自身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于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提供自己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市场自由化能够为中国企业和个人带来充分的选择,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外资银行的专业经验以及服务的能力,最终能够为本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推动。我非常认同中国应该采用渐进的方式开放市场,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充分享受金融创新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动荡,需要非常强有力的监管治理结构,货币政策以及灵活的政策方针。

监管目前中国还处在金融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初期阶段,但是我想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创新不审慎,可能会给个别的金融机构带来意想不到的一些风险,从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我们也注意到了金融创新范围的界定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领域。如果新产品能够在界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提供,否则就不能提供。所以中国的监管机构这样审慎的做法也是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如果想要收获金融创新的一些回报,银行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结构,有效的风险管控的措施,有透明度,同时消费者保护也要到位。

法国兴业银行是一家有着147年历史,在85个国家开展大型国际业务的银行。我们始终恪守客户第一,做市场标杆银行以及重质量、守信誉的承诺。我们也完全相信中国的银行业总体形势还是向好、稳健的态势,而且我们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的增长和市场的发展也是抱有非常高的信心。作为一家外资银行我们需要尽快的加速在华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充分利用日渐成熟的市场,以及中国金融市场放宽和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理解政府审慎的政策,并且向监管机构展示我们在风险管理、客户支持,客户的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显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非常感谢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主持人康辉:非常感谢毕鹏飞先生,毕鹏飞先生刚才在他的演讲当中谈到了金融监管的现状,也谈到了金融创新,还特别谈到了金融创新如何来进行更好的监管。而毕鹏飞先生精采的演讲也为我们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酒逢知己千杯少,我想和这些有见识的人,有见地的人坦诚交流,大家同样感觉时间过的非常的快,今天上午各位演讲嘉宾用他们的观点、看法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使得我们对于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资源优化方面如何起到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天早上我在手机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消息,也是这两天举行的一个金融界企业界的高层论坛上,一位银行业的高层讲了这么一句话,说我们银行业现在利润太高了,高到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我希望能够在整体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银行业也会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希望今后银行业可以非常坦荡的,好意思公布我们的利润率。

在金融体系下亚洲金融监管与重振这是第六届21世纪金融年会的主题,也是主办方带给大家非常重要的启示。也感谢在大家共同支持下,我们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圆满结束。今天下午在这里会继续进行两场银行业的分论坛,也欢迎大家继续光临。再次感谢大家,今天上午的论坛结束,谢谢

下载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主题演讲“金融新棋局”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CEO论坛]《第十一届CEO年会开幕主题演讲实录》

    内部资料,严禁转载 [CEO论坛]《第十一届CEO年会开幕主题演讲实录》 2007年11月6日,美国《商业周刊》在亚洲的旗舰活动“第十一届CEO年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为第十一届CEO年......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租赁高峰会对话实录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租赁高峰会对话实录 2010年11月26日 19:07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大会的主办方,21世纪......

    2014中国商界木兰年会董明珠演讲实录

    今天讲的题目叫做中国制造的力量与底气。具体什么是力量,什么底气?我们大家特别知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句非常流行的语言叫做“互联网思想”。但是我现在也没太搞懂互联网......

    大成易捷金融2016年会主题

    大成易捷金融年会主题 1. 蓄势待发 筑梦远航 2. 3. 4. 2016大成世通控股集团年会 中国·北京 稳步前行 激扬精彩 2016大成世通控股集团年会 中国·北京 同心协力 再战征途......

    分论坛5-互联网重构新金融分论坛实录

    互联网重构新金融分论坛实录 2013年07月18日 由新浪财经举办的“2013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首届银行综合评选”于7月18日在北京金霖酒店举行,以下为“互联网重构新金融”分论坛......

    新当选政协委员主题演讲

    今年我第一次以一名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席城西区第十七届政协会议,大会的严谨和隆重让我肃然起敬,感谢城西区团委各领导对我的信任,交给我如此神圣的使命;这使我的视线将不仅仅关注......

    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思明演讲实录

    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思明演讲实录 2010-06-26 22:15:00 来源: 东方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东方网6月26日消息:6月25、26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恒信金融租......

    2016年11月2日马云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演讲实录

    2016年11月2日马云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下午好,我用中文讲,因为有些观点,我早上在矛盾是用中文讲还是用英文讲,但是后来看看这里华人多,我就用中文讲,我觉得翻译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