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体》笔记

时间:2019-05-15 07: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教之体》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教之体》笔记》。

第一篇:《道教之体》笔记

《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施舟人:《道教之体》(The Taoist Body)

序言

《道教之体》(The Taoist Body)是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先生在汉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原书以法文初版于1982年;英译本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译者为凯伦C.杜瓦尔。

美国学者诺曼·吉拉尔多为本书撰写了题为“施舟人与道教之体的复兴”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诺曼教授首先引述了《庄子·天下篇》中的一段话: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the way that is sagely within and kindly without),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段话反映出,由于“内圣外王之道”既隐,后世学者不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导致真正的“道术”不再被人们明确地、完全地认知,天下各执一端而皆蔽于一隅。推崇与探寻蕴含着“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的“道术”,是中国古代道家学说以及道教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正如《庄子》中的这段话所反映的那样,天地之纯、古之道术,皆是终极性的存在和最高的自然法则;而通此道法、得其精髓的“古之博大真人”则是后世推崇与向往的理想目标。因此,在“古之人其备乎”的前提预设下,“古人之大体”、“古之道术”就成为后世学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诺曼引述这段话,也许正是为接下来的“论道”工作提供一个整体的定位基础和深厚的历史语境。

诺曼指出: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后世学者的著述而宣称道教之体(即作为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物质之终极本体)被重新发现或完全复兴。我们今天在追溯道教历史和研究道教理论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一种充分严肃、冷静的学术态度。当道教的故乡宣布放弃其古老的方式而采用一种外来逻辑的时候,依据中国古代先哲(老子、庄子及后来的天师道)原初模式构建的“道术”(art of the Tao)难免被误读和分裂。毕竟,中国的文化革命试图消除一切旧有的“封建迷信”残余。

由于在过去被封建王朝的传统史家和西方学者所忽略,加之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的极力诽谤,道教长期被遮蔽、淡化和孤立;但是,道教仍以其古老传统的方式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边缘继续存在。即使是在现代工业化的变动时期,道教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中向全世界呈现自身,虽然表面上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作用。诺曼认为,对这一特定事实的揭示与展现,应归功于施舟人(这位在巴黎接受专业的学术训练、曾在上世纪60年代工作和生活于台湾岛的年轻荷兰学者)的偶然发现;正是施舟人的努力,使道教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受到了公众更广泛的关注。

同时,诺曼对法国前辈学者和一些日本学者在20世纪后半叶的道教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这些研究不同于老庄哲学式的诠释方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施舟人在上世纪60年代在台湾的发现所带来的启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温施舟人最初关于当代道教的一些研究,这将会为我们充分理解《道教之体》的体验性、权威性以及综合性提供基本的背景。实际上,我们可以说,《道教之体》代表了施舟人二十余年以来对道教生活的体验、思考的不断积累与融会贯通。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从西方学术立场撰写的道教研究著作,都自觉不自觉地关注道教传统的一些特定方面,这得益于施舟人在台湾的原始经验和在巴黎的后续研究之启发。在这个意义上,施舟人的《道教之体》仍然是各种语言(著述)中唯一堪称关于实践观察、社会学以及道教传统科仪的象征性意义等内容的一般性导论。

接下来,诺曼简单介绍了施舟人的学术履历:施舟人最早在巴黎的学术研究工作就备受关注、相当卓越,在初步关注了东方艺术之后,他于1958年在两位杰出的法国汉学家马克斯·康德谟和罗尔夫·斯坦因的指导下转向了对中国宗教史的研究,并深深得益于两位老师以技艺精湛和学识广博著称的研究风格。在法国高等研究院(EPHE)学习期间,他还与在佛学、中国历史、人类学、宗教通史等相关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许多法国学者进行了接触和交流,从中获益匪浅。

然而,直到施舟人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他在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的学习并拿到文凭之后,他的汉学研究生涯才出现真正的转折——即他在博士论文中对《汉武帝内传》(六朝末期的佚名道教中篇小说)的文本研究。因此,在1962年,他决定听从罗尔夫·斯坦因的建议,作为法国高等研究院远东考察团的访问学者,赴台湾从事关于当地民间宗教的实地考察。施舟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跨越巴黎图书馆(西方汉学研究的外部视角)的藩篱,“绝不躲在外部看中国”。

施舟人在台湾经历了几年艰辛岁月。他与位于台北附近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究民间木偶戏(这对道教仪式研究很有意义)。后来,他决定不再按照官方学术特权和人类学观察的正规程序,而是以亲身融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内在体验的方式进行关于民间传统的研究。正是对当代台湾木偶剧传承所呈现的传统民间形式的充分认识,才《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促使他作出深入民间的决定。于是,施舟人结束了作为研究学者在台北的官方生活,前往台南,就像道教提倡的“隐于市井”观念那样,开始深入基层民众的生活。

1964年春,刚刚在台南住下的施舟人暂时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应一个中国朋友之邀,他参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道教仪式——即通常所说的“醮仪”,是为了祈禳瘟疫而按照惯例数年举行一次的祭祀飨宴仪式,属于“文醮”的一种。这种传统呈现出社区联合组成的宗教团体现象。这次“醮仪”在台南市北部的一个庙宇内举行了数天。这次偶然的机会作为对道教认知和学术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性事件,使施舟人的研究事业进入成型时期。作为一个局外人,施舟人亲睹了道教法师们在宫观殿宇内极其私密的“纯”仪式①,并能精确地将之描述出来。

1964年秋,在一位道教醮仪高功的许可下,施舟人正式成为当地的一名道士,开始了他在道教团体中的学徒生活。在此后的几年里,这位曾在巴黎与一些当时欧洲最优秀的汉学专家共同接受学术训练的年轻荷兰学者,成为了首位学习道教法师口传秘诀和科仪范式的西方人士。

这就是施舟人探寻道教之体的内在核心的故事,这并非他的圣徒传记,而是一个实践的训练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这段充实的道士学徒生活中,应该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来接受训练。当然,在成为道士之后,施舟人从未舍弃他的西学传统。虽然道教秘传之术可能反对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行为,但施舟人的神职身份并没有使他转向遵守信仰仪轨或立誓保密的潜在规范。

施舟人在亲身体道的生活中,始终将学术性奉为最高标准和规范,并将这种规范与道教生活传统相连接。1968年,他在关于自己这段经验的临时报告中,并没有轻率地进行概括。1970年返回巴黎之后,他在法国高等研究院取得教席,并与一批从事《道藏》整理出版的新锐学者一道,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创作。这些学者成为他在哲学和历史传记方面的有力帮手。经过十二年的全面综合研究,施舟人出版了“Le corps taôiste”(《道教之体》法文版,巴黎,1982),作为他为“广大观众”提供的关于道教传统科仪的一般性论述。在此书中,施舟人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道教极其丰富的传统,也揭示了道教在过去长期不受重视甚至被误读的历史根源。

最后,诺曼盛赞《道教之体》是道教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广大观众”了解道教传统科仪以及老庄哲学深妙玄理的基本入门书籍:“不言之教”同时包含着老子和老君的 ① 道教神职人员的科仪,即他们举行道场法事所依据的主要程序、典章制度、仪轨范式(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等),通常只在本教团内部秘密传授。《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双重维度,而整个道教启示文献与科仪规范在根本上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类普遍本质的方式。这就是《道教之体》有力传达出的“不言之教”。

作者的话

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道教依然存活。道教部分地保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没有明确定义的文献资料。为了对道教进行探索,我们必须考察所有与其相关的构成元素,包括涉及物理之体(对人的生理、身体的关注)的元素和涉及社会之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的元素。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养生之术和神仙之道,还要关注道教的科仪典章、神话学说和神秘主义理论。这些方面相互之间虽然有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道教的特定体系内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本书是关于道教理论的一般性论著。如此大量和鲜为人知的(道教)主题使其难以全面把握,我很清楚自己从事的研究活动所具有的风险。我之所以进行这种尝试,是鉴于当今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状况。很多人论述过中国正史、帝王和封建官吏,以及现代的革命共和国;但是,中国还有着非官方的一面,这是更鲜为人知的:普通人的社会、区域性的地方文化、寺庙殿宇及其覆盖的联络网。中国的这一面代表了其市民的广阔多元性,而并非仅是官方宣传所谓的“愚昧、迷信的农民群众”。民间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传统,这种强烈的传统足以使其宗教形态从一切宗教迫害的暴力中死里逃生。民间的道教保持着自己的圣山、宗教节日、戏剧形式以及最重要的文献宝库——其中以《道藏》为最重要的代表性经典。中国的民间宗教因而能够被认为与官方文化及意识形态分庭抗礼(这种平衡力的作用在社会结构内和历史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本书的原始资料来源是双重的:首先是《道藏》以及其他地方保存的道教文献,其次是我在1962年至1970年间以Ecole Francaise远东考察团研究学者的身份在台南市及其周边村镇的实地考察工作。我在本书中尽可能地传达作为道士而不是作为我自己的思想观点。

从那以后,又能够在中国大陆做道教研究。我因而有机会在大陆环境下验证我在台湾的发现。当然,有人会被相当大的差异所震惊,但经过仔细推敲,这些差异更主要地呈现了这样一种实质:北京曾经有一千间庙宇,今天只有少数保留下来。在诸多方面,某种宗教基本上保持着一致性。因此,我认为本书所传达的信息,除了局部变化之外,在中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有效性。

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利哈伊大学的诺曼·吉拉《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尔多教授,他对我的工作表现了充分的兴趣和善意的引荐,并推动了本书在美国的出版。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本书英文版的译者凯伦·杜瓦尔先生。„„向以上诸位,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道教

《庄子·大宗师》中记述了四个隐士(子祀、子舆、子犁、子来)的对话: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逐相与为友。

此书的稍后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另外三个人(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的对话: “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这些文字来自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庄子》,它本身就是一部流传至今的古代道教(道家)文献。“莫逆于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一致、心意相投的内在状态,从最自然的意义上看,达到这样的状态,就可以成为朋友。《大宗师》的这两段内容反映了“天道无为”之宇宙法则在人(自身—他人)的心灵体验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种分别自足又互相契合的多层次结构,传达了关于物理之体(the physical body)、宇宙之体(the cosmic body)以及社会之体(the social body)之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的连接状态正如同“道中之友”。即便在今天,道教法师在他们见面时都互称“道友”。这些真正的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信徒们如今已经不多了。至于他们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就类似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世界)的原始神秘宗教,在古老时代就消失了。如今,道教被相似的命运所威胁,它的消失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那样的结果将留给我们关于这一古代中国宗教非常不完整的知识。

人们至今还没有给予中国宗教足够充分的认知与理解。中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了解和吸收了世界上的各主要宗教信仰: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甚至还有印度教(通过密教为中介引入),所有这些宗教在被中央帝国吸收、整合而融入自己的文化之前,都经历了各自或长或短的兴盛时期。中国文化对各种外来宗教的这种吸收、融合过程并非没有经过深刻的改造。在(涉及中国宗教与文化)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和著作中,这些外来宗教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许多论著致力于研究佛教或耶稣会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相比之下,却很少有人研究道教——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可是,要理解其他宗教的历史和命运,必须参考道教,因为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信仰在其改造、转变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道教的重要影响。《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仅从一个例子来看,印度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转换成了与原本非常不同的中国佛教形态,即禅宗。(他认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参照了道教思想和实践方式)参见The Taoist Body, Calif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2.“宗教”概念

对于道教的普遍忽视,决不能归咎于中国宗教的本质:直到上个世纪以来对于道教的迫害降临,道教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和发展着,并且是可见的、可理解的。道教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最高形态的表达方式,拥有超过一千部之多的丰富文献资源,涵盖了其传统的各个方面。当然,我认为西方学者关于道教研究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理解中国宗教的困难。西方定义下的宗教概念形成了一种障碍,大量的研究者已经由于误导而未能认识到:在一个与西方社会迥异的社会中,宗教体系也必然是极其不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宗教活动没有固定的名称与形态,正如法国汉学家马塞尔·葛兰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宗教原本就没有与一般性的社会活动区别开来。甚至其中最独特的道教也是如此:道士们通常聚集于世俗社会,并未处于任何特殊的形态。在现代化和西化的社会文明中,在西方定义的宗教概念(即把人性从自然本质分离出来的某种东西)之下,当局试图将民众的宗教信仰分门别类,并告诉人们要么信仰儒家、佛教、道教,要么与政党的路线保持一致,而这仅仅是“迷信”。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当然没有人会自称是道教徒,因为这种指定名称总是意味着加入神秘组织的行为,但如今地方庙宇中还有供奉当地圣贤人物的。(也就是说,按照西方定义的宗教概念,中国民众并不符合教徒的身份定义。例如原本属于道教信仰的庙宇,被用来供奉地方上的人物,这体现了一种兼容性,而西方宗教在崇拜对象问题上是不具有兼容性的。这种兼容性是道教的内在特征之一。)

就传统而言,并没有特定的术语表达宗教活动。为了翻译“religion”一词,现代汉语使用了“宗教”这一术语,其字面意思是“宗派的教义”。这也许适用于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但当这一词语用在中国民间宗教及其最高表达形式——道教的时候,只会引起误解。也就是说,道教认为自己并没有强制教规、绝对信仰以及教条主义,是置于群生之中的社会团体。(第3页)这种意义上的团体组织并不符合西方意义上所定义的宗教概念,即道教并不是典型的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形态,并不具备西方定义的宗教团体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道教在中国社会的实际作用却是类似于西方宗教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与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宗《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教占据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可见,宗教这一概念的定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有着具体的内涵与适用对象。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无疑具有一些独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我们并不能因其不尽符合西方的“宗教”定义而拒斥之。

“道”

或许有人会说“缺乏明确性”构成了中国宗教的基本特征。我不知道其他文化是否也构想出了一个类似于“道”的概念,但“道”的概念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按照定义,“道”是不可名的、只能由其无穷无限的本质特征而被理解。其超越性的内在原则,表现在“道”是不可命名的、难以形容的而又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它不仅是一种“规则”,而更重要的意义是“道路、方式”:作为一切事物转换、变化的某种内在基础。这种自然的进程决定着整个宇宙的运行。在此过程中,沿着这条道路(按照这种方式),世界呈现为我们所看到的景象,人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寻找到自己作为个体与整体所具有的一致性。

但是,我们应该避免将“统一”概念延伸到“道”本身。“道”本身能将万物统一为整体,但它本身并不是整体。它生出“一”,它能成为“一”,它又能将这个整体分离为部分。《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这种生成运动被称为其“功能”,这个词有时也翻译为“德”,但是“德”来源于拉丁文“virtus”,以及词根“vir”,意思是“雄性”;然而“道”在运行中,它的创生动力反而来源于“雌性”。

“道”是流变不息、相反相成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的时间规律:“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缺乏明确的定义,不仅是道家哲学的特征,也是道教实践以及道教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方式的特征。两千年以来,人们在当地庙宇周围的社区中生活,庆祝传统的宗教节日,按照道教科仪制度举行典礼仪式,招请道士却并未自觉地宣称信奉道教。作为一个宗教的、仪式的公共机构,道教是地方社区的社会之体,却从未拥有过任何真正的统治权和(成文)标准教规以及关于忏悔一项的教义。(第4页)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道教各派系并不曾放生大规模的互相竞争与敌对迫害,因为策划阴谋、派系内讧等行为被认为最偏离“道”的精神。相反,道教倾向于吸收与协调其各个流派,以便克服内部矛盾和在社会变迁中保全自身。道教不是依据某种规则或教义而是凭借着对“道”及其日常功用(关注人的身体)的效法而争得了生存。正如圣贤所言:“道不远人,近在吾身。”(道教以很强的功能性适应社会民众的需要,获得自身的发展,P4)《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相对于社会和文化系统,人类的身体被赋予了优先性,这体现于我们内在世界相对于外部世界的优先性,以及对寻求我们主观思维中的绝对事物的否定。道教总是根植于具体的、确实是生理的、同时也是普遍的东西。这就是道教排斥西方思维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尚难知晓的详细性质。

道教的历史

我们很难断言道教起源于何时。在大量的道教文献中,缺乏相关的历史资料数据。《道德经》作为主导整个道教神秘传统的奠基之作,其中却并没有包含日期和具体人名,不能与确切的历史年代联系起来。

关于《道德经》的作者,据说是老子(一说为老莱子),但这主要属于传说,其次又属于神学;历史传记资料从未给予他更接近常人的真实记述。②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区别老子其人(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与归于他名下的著作《老子》(即《道德经》,一本关于“道”与“德”的书)。《道德经》这本书应该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以后才采用其今天流行的版本形式的。

《道德经》的非史实性也是为几乎所有《道藏》文献所共有的性质。在稍后几个世纪出现的包括大约一千五百部代表着道教经典文献的著作,多有未署名的、未表明日期也不见具体历史人名的作品。仿佛其作者认为线性历史完全没有意义,而且个体创作者的身份被认为违反事物的本性。并且,中国的官方正史传记虽然准确而充足,但几乎对道教主题保持沉默,因为道教对国家祭祀礼仪和官方意识形态采取回避甚至反对的态度。确实,编年史作者宁愿尽可能地忽略道教。因此,封建王朝的编年史并未反映其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而,人们也许想了解更多关于道教的历史。但是,这么多年以来,至今还没有关于道教历史的认真研究。我的目标主要是从历史维度关注道教在当今时代受到的毁坏,而不是要为其撰写必定不充分的编年史。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哲学思考和对人性和人生意义进行一般性探讨的时代。最早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以及墨翟(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关注道德哲学,但还没有关注个人的自由与命运。由贵族阶层主导的宗教,即属于封建阶级的,认为人类依据其社会身份而有等级之别,这在其礼仪中有着严格的规定,反映着整个封建秩序。这种秩序似乎构想了一种只有贵族先祖才能享受的死后生活。正如一部儒家文献中所说的 ② 在关于老子的传记中,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承认他在《史记》中也未能分辨关于老子其人的神话传说与史实。《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礼不下庶人”那样,普通百姓在死后只能默默无名赴黄泉。

至于自古以来的民众的宗教,我常常使用“萨满信仰”(原始巫术信仰)这一术语来表述。在一些专家看来,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像中国民间宗教这样如此广泛、丰富、精致和富有诗意的社会文化现象,可能并不充分,甚至是不恰当的。(第6页)

确实,我们如果必须局限于(官方)经典文献所提供的信息,那么我们可能会忽略几乎所有涉及民众的宗教(民间信仰)。但是,中国的巫术信仰延续至今,并被公认为更高形态的道教的穷亲戚,而大概还具有充足的活力。

我认为,巫术信仰应该被视为道教的“底层基础”,在某些时候是道教的竞争对手,而在当代中国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补充。(第6页)在各个时期,道教的定义都与巫术不无关联。因此我们也必须将中国的萨满信仰(巫术信仰)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出发点。③

我们先回到道教本身。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汉代墓葬中,我们发现了第一件与道教(道家)有关的精美(鎏金)青铜制品:一件小型山形熏香火炉(博山炉)。我们看到山形炉盖上镌有表现树木、野生动物和带有延长的头的奇怪图案(道家神仙形象)作为装饰。山的顶端宽而向底部变窄以形成一个圆盆,表现一片海洋的形象。实际上,这是一种采用从水中升起的蘑菇形状的颠倒的山峦造型。它表现了神仙的地域,或为昆仑山(司掌落日与死亡、通过邀请赴蟠桃盛宴的方式赐予长生的女神仙——西王母的住处),或为位于东海之中、日出之处的海外仙岛。

《庄子》首篇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地方:“藐姑射之山④,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世界的极限)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⑤

博山炉用于辅助进入神秘冥想状态。⑥ 坐在火炉前,看着从山形炉盖的洞穴中腾起的缕缕烟圈,使人的意念到达那奇妙的国土,仿佛成为上述提到的那些神仙一样:轻盈、绰约、清静无为而惠泽万物,通宇宙而化,齐物我为一。在洪水、热浪等具有启示意义的灾异事件中,只有真人会幸存下来。我们还发现这里提到他们禁食谷物,这道教服食方式的一个典型 ③ 在古代中国存在着与今天的中亚、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类似的萨满崇拜(巫术信仰)及原始宗教仪式。然而,作为宗教活动一部分的出神入迷状态实践应用更为广泛,并应用于祖先崇拜和占卜预测。道教实践有很多通神的形式,但道教并不认可被外部精灵所附身。④ 这座神秘的山峦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也被描述为一处有九个洞穴的中空山谷。这种景象让人想到了那山形的焚香火炉。⑤《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⑥ 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在一件熏香炉上留下了这样一段铭文:“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据《艺文类聚》收录的刘向《熏炉铭》)《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方面。可以想见,古籍中的简单提及足以引起后世广泛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实践。

道教的饮食与民众的日常饮食不同,这和存思、导引一样,成为在社会中识别道教修行者的特征。这些修行者被称为隐士,即道教文献中常见的退隐深山幽谷的形象。然而,这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隐居生活还包含着许多其他的实质内容。修行者不必脱离人类社会或者使自己与他人隔绝。一个人跟随其他人在一起,才是自由的代价。(One follows others,for that is the price of freedom)第7页

古代道教(道家)的先驱,除了老子之外,正如庄子所介绍的,还有一些有趣的人物形象,例如“葫芦”、“无牙”、“有灵感的狂士”等。孔子也被描述为一位先驱,然而是作为一位道行尚浅的先驱。中华文明的伟大先祖黄帝关于“道”的体悟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启示性主题。

在庄子的时代,还没有“道教”这一称谓。被称为道教的那种宗教形态,一定是建立在更高级别的、具备了信众组织仪轨的维度之上。正如今天仍存在的问题那样,道教的传统是存在的,道士们明明知道(他们表面上不知道的东西)。

在道教信仰中,基本的礼仪与原始巫术的神秘主义结合成为神秘性的宗教形态,由此产生了科仪典章和神学理论。庄子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仅仅是为了超越之。他表明并没有传说英雄、神兽懂得那些“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的逍遥。

由于第一个帝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的建立,这种关于“道”的宇宙论图景与“黄老”思想联系起来。“黄老”学派后来发展为一种拥有广泛追随者的神秘宗教,并使很多思想家受到了启发。

在随后的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1年),墓葬中出土了与追求长生不死有关的物品;作为覆盖物的寿衣上装饰有表现人死后飞向极乐世界的图案。用于陪葬的花瓶上所刻铭文契约确保墓主人在死后世界有一个家园。这种契约的文本内容使其带有了一种象征符号,即由巫术预言符号所组成的铭文。这类似于一种“口令”,被用于识别进入天堂之门的资格。这样的象征物被称为“符”,其字源意义类似于希腊词语“入场券”。(第8页)

另外,汉墓中还出土了一些与炼金(丹)有关的物品,这也是见于文献记载的。通过将朱砂(丹)炼化为汞,中国炼丹者试图制造阴和阳的周期性交替,以便将这种技艺融入宇宙模式。炼丹者们的命运随着道教历史进程而变化,但是关于朱砂炼丹的理论成为了道教主题的一个基本部分。

中医学方面也存在着相同的情形。并不是所有的医者都是道教徒,但追求长生不死的观念确实影响着中医学研究,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道教之体》读书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群韬

中构建的理论体系。

在汉初的统治时期,“黄老之道”被引进了朝廷。但是这种情形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6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其他诸派学说被罢黜。古老的儒家哲学,作为封建秩序的主要支柱,面临着陌生的命运——成为帝国专制主义的教条、中央集权统治的道德哲学!尽管经历显而易见的变化,但一种深刻的、在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分歧也由此形成。一方面是国家行政、官方政府宣称自己尊奉“儒学”传统;另一方面是在实际的乡间和地方结构上表达着区域性的、非官方的宗教形态。正是在这时,道教自觉地呈现其自身的同一性身份,并有了其现在的名字。

由于被斥为异端,道教并未得到官方支持——虽然道教时常受到帝王的惠顾——而成为了“乡间”仪式组织的基础。地方上的首领、领导乡村的长老、有时乃至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在官方行政体系之外,在道教中查找和崇奉能够使其权力合法化的祭典仪式。(道教早期发展过程就与乡间的、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植于民间社会的土壤。)(第9页)

这种情形内在地包含着反抗、**的因素,并且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出现了由道教发起的带有救世主色彩和建立“太平盛世”理想的运动。“太平盛世”被认为曾经在史前时期存在过,并且注定总有一天会在地球上再次出现。这些由某个政治领袖利用民众对救世主的期待而发起的运动,受到政府的武力镇压。爆发于公元182年的“黄巾大起义”,波及范围极其广泛;东汉政府由于镇压黄巾之乱而导致削弱、疲惫,名存实亡。就像罗马帝国一样,汉帝国的衰落,使那些原本被官方帷幕所遮蔽的地方道教组织得以浮出表面:某些地方区域内出现了具有实际的独立自主权的神职结构组织;社区组织由宗教神职法师授权管理,在区域内由乡邻地方的首领们平等联合而组成的社区团体,保障内部成员的自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与古希腊比拟的民主形式。

当时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最富饶的西部地区,天师道发展的重大影响。老君在四川向张道陵的启示,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张天师具有领户化民的权柄,新的丹书铁券,必须消除六天故气,废除旧的信仰传统和社会习俗。„„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当代式微。

日常宗教,民众的信仰生活。节日、民俗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过程。P25-27.食物30-31 日常生活(Daily life)这部分讲道教对人民的聚集和教化活动,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俗状况。参见Kristofer Schipper, The Taoist Body, Calif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208-212.

第二篇:三体之文学评论

理科生的想象力风暴

《三体》前段时间很火,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科幻小说首次获得雨果奖。10月,作者刘慈欣,一名理科生、工程师,却因该作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我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爱好者,却是直到现在,它的续篇《三体Ⅱ》都已经上市很久了,才读了这第一部。看过之后的感觉是,很不错,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应该说《三体》的题材并不新,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发生冲撞、冲突甚至战争,这种题材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也有很多名篇。刘慈欣的这部作品新在切入点不同,以往此类题材的作品中,人类是团结一致的,焦点在于人类如何与文明形态迥异、科技水平悬殊的外星文明抗争。而《三体》中,更引人注目的却是人类的“叛徒”——对人类文明中恶的一面绝望透顶的极端分子和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在星际大战中幸存的现实主义者。外星文明的介入会使得人类文明分崩离析,这种思想的引入,使得这部作品立意高远,卓尔不群,同时也给了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小说中,关于“三体运动”和“三体教”的描写以及它们的面纱被揭开前对它们神秘感的渲染都很吸引人,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是对于三体文明的描写部分,就有点儿不那么令人满意了。首先要说,三体世界的构想并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这次,刘慈欣描写了一个三星系统下的行星文明,无疑更为大胆,但这也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而且,对三体文明结构的描写有些令人遗憾。小说中,对三体文明的初步介绍是通过“三体”游戏进行的,并说为了地球人的易于接受,借用了地球人熟知的形式和科学家形象。这其实是作者在取巧,以避免自己在构建三体文明的社会和人文结构方面的力不从心。可以想象,被三个太阳照耀的行星上出现的文明必定与始终处于“恒纪元”(小说中的概念)的地球文明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三体文明将是非常伟大的创举。虽然小说的最后,描写了三体文明向地球进军的准备过程,但那主要是技术上的;虽然关于监听员的描写,涉及到了一点三体文明的具体形式,且不说这样的描写多么粗线条,只说在这样一个生存极为艰难、必须保持冷静和麻木才能维持下去的世界上,能否出现“爱情”和“美感”这样的概念首先就是值得怀疑的,而即使有,恐怕也不会是地球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的形式。作者在这里仅是简单地套用了地球人的思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从这部小说展现出来的东西以及作者的序言和后记看来,《三体》只是一部异常宏大的作品的开头,希望在后面两种文明的冲突真正到来的时候,可以看到文明结构层面上的描写和思考。

第三篇:道教文书

疏文百科

发布时间:2011-7-21 16:47:37 点击次数:37

一、疏文介绍

二、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地、仙凡、阴阳之间的桥梁,是供奉神佛、敬天法祖的正式文告。“疏文”一词,亦有称之为“文疏”、“表文”、“天地疏文”等。疏文可细分为“章表”、“祝文”、“祝章”、“哀章”、“表文”、“吊词”等等。正式的疏文格式,一般都是法师自用秘藏不传,为造福众生,网上财神庙提供经本站独家秘制并经长虹大师亲自开光的各类疏文,祈望大家皆能借助各种专用疏文开运转运、祈福求财、请神送佛!

疏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不论个人所求,还是国家大事都可为之。从疏文类型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阳事与阴事道场。疏文的书写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内容语言也比较严谨。更要注意写清神仙的宫阙与其圣号,必须相称。一般疏文在神仙的圣诞日都要祝寿庆贺,上章拜表,或黄道吉庆日为善信做祈福等斋醮活动。

二、疏文起源于道教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在下元节(十月十五),将释冤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投于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灾难厄劫。因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间、阴间之祸福,故将疏文呈递三官的宫殿“三元妙纬宫”与“三元都会府”。

三、升疏与上表(打表升疏)

升疏与上表,又名打表升疏,乃是道(佛)教专有法事,是简单快捷,直接传奏心灵信息的祈祷方式。升疏(表)即是通过把心愿录于疏(表)文,在神前燃升,达于各宫神明,以求愿望达成,齐家获福。打表升疏法事,如开启宝库之钥匙,简单快捷,直接传递心灵信息。升疏(表)者先把心愿录于黄(红)表纸,在佛前燃升,以达旨意。可立显道(佛)法之匡扶,得法事以周隆。

打表升疏分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超度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人天。

上表升疏是向神佛陈情之章奏,需严肃慎重。凡升疏(表)者,需在疏(表)文中明确自己的住址、姓名、生辰及所求之事。代别人升表者,可以写当事人名,也可以写 委托人名。,凡打表升疏者,请在神佛前先上三柱香,洗心涤滤,宣读疏(表)文完毕,入焚化炉。待疏(表)燃尽后三拜,定得吉祥如意,神明护佑!

四、疏文的种类

升疏上表乃是道(佛)教各种法事必务的一道手续。各种法事皆有专用的疏文。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道教疏文(表)、佛教疏文(表)。

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疏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超度疏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人天。

常用的疏文。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每一种法事都使用疏(表)文,因此疏(表)文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五、疏文的使用方法

当您拜神明或祭祖之时,若能够事先慎重的备妥一份合乎格式规范的开光疏文,把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写清楚,在祭拜时朗诵出来,再随着纸钱一起焚化呈送,以示恭敬。用疏文来请神求佛、祭拜祖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疏文的使用方法:

1、不同法事需用不同的疏文,不可混用;

2、疏文制作完成后,必须盖印,押上日期、宫号、姓名等并经法师开光;

3、疏文于法事时同供品等放置于供桌上。请神后,取出朗诵全文;

4、朗诵后于焚化纸钱时随同焚化;

5、部分庙宇将疏文置于封套之内焚化,焚化即可。如果没有使用封套,单独疏文焚化,必须从“文首”先开始焚化;

6、污损的疏文不可使用。

六、如何请疏文

正式的疏文格式,一般都是法师自用秘藏不传,社会大众很难获取疏文。为造福众生,网上财神庙(在线财神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得 药 章 第 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已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重阳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 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也。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

温 养 章 第 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钧铸,天仙之道,斯乃毕也。重阳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也,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一,邱祖朝科

香自诚心起

宝座临金殿 毫光照玉轩

万真朝帝所 飞鸟摄云根

广援普度天尊

三清圣号广宣扬 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 五明宫内礼虚皇

众等志心皈命礼 龙飞凤舞到坛场

伏以齐城圣诞

乃九霄降谪之仙

秦郡 真

實五岳遨游之士 西迁陇右北化单

受重阳之奥理 香芬七朵金莲

吕氏玄宗

荫覆万枝玉叶 兴大教于元朝

授 书

而相传后裔 立洪规于明世

留秘诀而待及将来 黄芽遍地

奈何迷者追寻 白云漫天

任耳英才煅炼 丹抱一丸大药筹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香者 道香德香 无为香 无为清静自然 香 香焚在金炉内 香烟缭绕达上苍 香炉

既腾 万真洞鉴 传香有偈 圣号宣扬

道经师宝天尊 提纲 众诵赞

臣闻金莲七朵 昔尝占于首芳 玉叶千 今

亦兴于最茂 西栖秦郡 东诞齐城 悬 演

教 诚为模范之宗源 执笏朝元 恒作 联

之领袖 振佩锵锵 令天人之肃静 遗 劫

劫 俾门第之修持 嗣绪洪规 榆扬伟 兹

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香者 根盘净土 质毓灵台 禀乾坤之正

气 五芭含芽 合子午之元英 三华萃秀

爇向炉中 瑞生供养 传香有偈 圣号宣扬

香云达信天尊

提纲

祝香咒

卫灵咒

恭对瑶坛 请称职位

紫府洞天青阳起派全真教主辅元立 天尊

终南洞天帝主 飞行救劫天尊

荆山洞天帝主 兴行妙道天尊

西华洞天帝主 超登莲华天尊

中条洞天帝主 通玄应变天尊

黄华洞天帝主 超凡入圣天尊

瑶华洞天帝主 圆通早觉天尊

万华洞天帝主 流光耀彩天尊

青华洞天仙姥 洪池妙化元君

九天扶正启南兴教天尊

兴玄育德飞雨妙化天尊

悟真紫阳广慈立极天尊

义怀仁卓荣豁达天尊

珈璃开悟还丹复命天尊

随光普度无为无碍天尊

神霄辅元五雷演法天尊

大罗天仙状元

通明上相全真演教

宣德行化和惠大帝 广授普度天尊

体道上仙 崇修蕴德天尊

抱一上仙 无为普化天尊

恬然上仙 太 澄悟天尊

卓荣上仙 扶玄度物天尊

慧 上仙 女师领派元君

开阐法门玄通莫测 玉枢加宰赞化宏教真君

道融三教理会百家 玉宸少宰隆恩宏济真君

阐扬妙化天尊 传演丹诀十极真人

天下名山洞府 古今得道仙真

云空过往一切圣众 悉仗真香 普同供养

诵诰 宣疏 喊送化赞 大赞韵 说白

《邱祖朝科》竟

二,玉皇朝科

说文:举步朝金阙,飞身谒帝京;

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步虚: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举天尊:玉皇赦罪天尊。

吊挂:稽首虔诚拜昊天,昊天今日赴经筵;

经筵里面金光现,光现空中宝珠悬;

珠玄碧落朝元始,元始说法度群仙;

群仙踊跃礼太上,太上弥罗无上天; 香供养:玉皇赦罪天尊。

说文:原夫,化身弥罗,位尊无上,妙相冠於诸天;慈光烛乎三界;玉京赞难名之号;宝笈演琼章之 文。臣皈依心教,稽首金阙,遥瞻万宝之祥光; 缅想九霞之流景。兹当朝奏,必假香传。伏愿,演清静解脱之道,济沉迷幽苦之途。上祈天恩,下付凡情,称扬圣号。举天尊:道经师宝天尊。

说文 修因累劫道功成,香林苑内现金容,伏以 祥光普照三千界,十方国土尽皆明,四生六道蒙济度,三途五苦得超生,皈依道宝消万罪,存亡两途共安宁。举天尊:龙汉祖劫天尊。

提科:一炷真香达玉京,九重诚进九重诚;

阊阖门开鹤驾下,鸾歌凤舞到坛庭。众唱:稽首皈依道,道在渺冥中,恍惚开祖教,混沌理难穷,愿烧道宝香,道宝香生生,生生长供养。香供养:大罗道宝天尊。

说文 太上真经遍山川,无穷法界尽包涵,伏以 白玉京中传道德,黄金阙内演真诠。

整乾坤,旋日月,安排森罗过周天,皈依经宝福无量,一句能消万劫愆。举天尊:赤明中劫天尊。

提科:金书玉字妙难思,诵者天尊必护持;

三十愿诚皆仗此,志心皈命莫教疑。众唱:稽首皈依经,经文唤八方,五千四十八,凤篆与龙章,愿烧经宝香,经宝香生生,生生长供养。香供养:大罗经宝天尊。举天尊:开皇未劫天尊。

提科:金阙光明后圣君,流精焕彩结丹云;

不因太上相传授,安得人间有玉文。愿烧师宝香,师宝香生生,生生长供养。举天尊:大罗师宝天尊。

说文:臣闻,阊阖门开,黍珠光现,花迎佩剑,俨然冠带以来临;仰拂旌旗,肃焉鸾车以并集。若天界、地界、水界之圣。分龙虎以齐朝班,礼玉清、上清、太清之天。听鸾风以合具奏,今则钟鼓齐鸣,香花散彩,对越高真,宣行妙范。兹当朝奏,必假香传。

夫此香者,月中丹桂,海上灵根,无枝无叶。根株经岁月以弥深,非色非空 寿算等,乾坤而不 老,丹坛善羡,宝篆疑真,一炉既腾,万真洞鉴。举天尊:香云达信天尊。

提科: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玉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祝香咒:道由心学………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云层峨峨;灵

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至道无敌,降伏众魔;咒

天宝灵符,玉律金科;神仙亿万,幢幡众多;闻者罪灭,永出爱河;臣等皈命,与道合真。提纲:恭对瑶坛,请称职位。称职:臣系太上道德教下..圣板:炉焚真香,虔诚上啟。

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龙汉祖劫天尊。上清真境,禹馀天宫,赤明中劫天尊。太清仙境,大赤天宫,开皇末劫天尊。昊天金阙至尊,通明天宫,玉皇赦罪天尊,都雷教主,南极天星,伽耶霹雳天尊。

万星教主,北极紫微,中皇御镇天尊。上宁司命,九天至圣,太乙元皇天尊; 节制雷庭,承天效法,后土掌劫天尊; 玉清庆华,大慈圣后,土明显佑天尊。恭望洪慈,俯垂证鉴。

再运真香,虔诚上啟。天地始祖,五老上帝; 高上神霄,九宸上帝;首出庶显,统理主宰; 三十二天,梵天上帝;斗父斗母,二大高真,朝真结秀,五德星君,日宫月府,两曜星君,左辅右弼。三台五曜星君,中斗三真二使,十二本命星君,云天二十八宿,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圣,魁罡星君。普天星斗,河汉群真。恭望洪慈,俯垂证鉴。

再运真香,虔诚上啟。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五岳五天,五大真圣,九天游奕,飞仙真人,冥府十王,主宰幽阴。权衡至圣,慈仁真君;水府扶桑,丹霞大帝; 龙宫阆苑,诸大真人;北极法主,四圣真君。瘟雷火部,地府神祗,太岁都省,主宰高真,九天开化,梓潼帝君。三界十方,万灵真宰; 玄门啟教,列幕宗师;雷延官将,法部吏兵; 玄门真官,明神土地;云空过往,纠察真宰; 随坛演教,赞化百神;天界奏事功曹,宝丽华光使者;地界奏事功曹;凛浪猛烈使者;阳世奏事功曹;飞云捷疾使者;运神会道功曹;降真明虚使者;太岁城隍,里域社令,传奏等神,醮筵有感合座威灵 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说文:臣闻,郁罗萧台,秘九天之大典,紫府岳坛,领三界之高真;当道运之流行;有洪慈而并济。臣等仙缘集庆,获遇时昌,佩玉箓以行科; 执灵符而度物。阳光焕赫于中天,阴医消除于 九地,香结太虚,烟散层霄,玄钟在叩,玉磬重鸣,上帝临轩,群真普降,钟鼓暂止,听宣表文。(宣表文)向伸表文,宣白云周就于坛前 用凭火化

念诰: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志心皈命礼 经坛土地、、、(刹板,起小开门。)说文

道体清虚,本绝纤尘之染; 伏以

人心执着,故多氛秽之尘。欲藏斋诚,须凭荡涤。坛有清静灵章,众当持诵。

众唱:天地自然,秽气氛散,洞中元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怛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洒静:清静之水,日月华盖,中藏北斗,内隐三台。神水一洒,厌秽速开,净水洒过,祸去福来。说文:道香一炷 诚叩十方金阙门下 发鼓三通 说文:雷延宣号令,星斗焕文章,一声霹雳响,官军赴道场。唵吽吽,混元宗坛,本坛以今,23 督炉焚香,下令宣召,值日受事功曹,火速出班,祗领关文,通传表奏。具有护表关文,谨当宣读。向伸关文,宣白云周。神虎官将,凉能承受,伏祈大帅,掌三尺太阿之剑,斩灭邪妖,蹑九灵飞步之罡,游行三界。

将吏拥旌幢於左於右,官军执斧钺于前后。令臣登金门、步玉堂,自此而斩罡风、除灏气,则为而功。吒咤风雷飞腾霄汉一如天开黄道天尊 提纲:表文未进,黄道先开;金童玉女,捧过涵来。众唱:五色之烟,薰表上天;五色之炁,薰表达御; 错字改过,落字上添;龙刀宝剑,削表镇威; 下官古气,不得妄斡;一切厌秽,入地万丈; 一如诰命,风火驿传。

提纲:举步朝金阙,飞身谒帝京;

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众唱:旋步云罡上,天风洒而吹;飘举凌斗柄,柄复一声机。狮子含丹兽,麒麟踏翠枝; 飞行周八极,极现发春枝。

天地讚:稽首皈依天地前,炉起祥烟,三界十方尽遥观,万圣临轩。

天仙地仙 水府三官。四功曹,值符使,奏表传言。若人皈依天地前,福寿无边。说文:上帝垂慈惠,雷廷敇邓辛,天真奉诰命,普照满乾坤。是乃臣等,登上宝殿,拜进玉皇表 文一涵,仰烦值日受事功曹,赍捧表文,上诣昊天通明宫呈进。伏愿,表文上达,恩命下颁,仰凭道力,为上良因,志心称念:飞云捧送天尊

三清朝科

自在三清境 逍遥十极天 阴符三百字 道德五千言 大焚三天主 虚皇五老尊

尚难窥窍妙 其復入冥玄 宝座临金殿

霞光照玉轩 万真朝帝所 飞鸟蹑云端

举天尊 开函演奥天尊吊挂 三清圣号广宣扬 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 五明宫内礼虚皇

常乘白鹤游三界 每驾青牛遍十方

众等稽首皈命礼 鸾歌凤舞降道场

香供养 三清应化天尊 说文 臣闻 鸿蒙未判 凝妙道于无形 混沌既分 散精彩于有象 得一而五行禀秀 含三而万类推灵

今则钟鼓既鸣 香花散彩 对越高真 宣行科范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此香者 九天之上 惟道独尊 万法之中 焚香为先 炉才馥郁 气乃氤氲上达三清三境 下通一十八门九地 为诚为性 请圣请贤 臣假心香心火心灯之诚 而皈圣皈神皈命 或缭绕于诸天 结成云篆 或方飞于下土 散作烟霞

一炉既腾 万真洞鉴 传香有偈 圣号宣扬 举天尊 龙汉祖劫天尊

今晨启建法筵开 迎请高真降驾来

云拥旌幢离御座 风吹仙旆下瑶阶

皈命礼道宝 郁罗萧台上(蹋道宝罡,默运上香)太极涵三,包罗森万象。志一心诵持,24 忏除身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道宝天尊。

说文 臣闻 元精混沌 生天地以权舆 至道杳冥

立阴阳而主宰 凝化则亭毒万有 运行则周流六尘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香者 九天之上

则有反生 大海之中 岂无沉瑞 是以祈祷乎天地

迎请众真以初腾 秉丹衷以达天 乘飘渺至玉京

顷刻三十三天 不知几千万里

传香有偈 圣号宣扬 举天尊 赤明中劫天尊

钟鼓琳琅响彻天 十方肃清得安然

天无氛秽朝元始 地无妖尘谒圣颜

皈命礼经宝 紫微琼台上(蹋经宝罡,默运上香)凤篆龙章,诸天法轮藏。志一心诵持,忏除口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经宝天尊。

说文 臣闻 高高碧落 凭百合真香以传信杳杳寥阳

申一念丹衷而上叩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香者 生居海岛 长在灵山 烈火方焚 清风相送

吹入黄金殿内 万神遥闻 飘至白玉阶前 众圣悉知

一炉既腾 万真洞鉴 传香有偈 圣号宣扬 举天尊 开皇末劫天尊

天开黄道五云祥 仿佛瑶坛接帝乡欲把丹诚通帝闻 须凭道德一炉香 皈命礼师宝 白玉龟台上(蹋师宝罡,默运上香)演法度人,普度人无量。志一心诵持,忏除口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师宝天尊。

说文 臣闻 混洞太无元 化生天宝君 治玉清境清微 天宫 其气始青 号元始天尊 演洞真一十二部尊 经 赤混太无元 化生灵宝君 治上清境禹馀天宫

其气元黄 号灵宝天尊 演洞玄一十二部真经

冥寂玄通元 化生神宝君 治太清境大赤天宫

其气玄白 号道德天尊 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

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 三十六部尊经 真文宝符

历劫开化 无量度人 虽丹霄之遥远

惟一诚而可格 虽九重之弥高 但虔恭以能通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夫此香者 生于混沌之先 得自徘徊之后

自本自根 不染一嚣之尘垢 彻空彻巨实赖大地以生成一炉既腾 高真洞鉴 传香有偈 宝号宣扬 举天尊 香云达信天尊

一炷真香本自然 黄庭炉内起祥烟

空中结就浮云篆 上祝高真寿万年祝香咒 道由心学 云 云威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 玉京金阙 云层峨峨灵 敌 降伏众魔咒

天宝灵符玉律金科 神仙亿万 幢幡众多 闻者罪灭 永出爱河 臣等皈命 与道合真 恭对瑶坛

请称职位臣系太上无极大道 云 云 众唱 渺渺大罗天上 晃晃金阙宫中 虚无自然

玉清圣境清微天宫 九龙高座 七宝层台

至道无25

中有天帝仁慈惠和金容玉相 自然高真 洞真大道 度人无量

不生不灭 大罗元始天尊 太上无极至真尊妙道

清微天宝高真 玉清圣境 郁禅天 天宝分化天尊

玉清圣境 乐善天 天宝辅化天尊 玉清圣境

不骄天 天宝应化天尊 恭望洪慈 俯垂证鉴

(过板)渺渺大罗天上 晃晃金阙宫中 虚无自然 上清真境 禹馀天宫 九龙高座 七宝层台

金容玉相 自然高真 洞玄大道 度人无量

不生不灭 大罗灵宝天尊 太上无极至尊经宝

禹馀灵宝高真 上清真境 梵辅天灵宝分化天尊

上清真境 禅善天 灵宝辅化天尊 上清真境

应声天 灵宝应化天尊 恭望洪慈 俯垂证鉴

(过板)渺渺大罗天上 晃晃金阙宫中 虚无自然 太清仙境 大赤天宫 九龙高座 七宝层台

金容玉相 自然高真 洞神大道 度人无量

不生不灭 大罗道德天尊 太上无极至尊宗师

大赤神宝高真 太清仙境 须延天 神宝分化天尊

太清仙境 高虚天 神宝赞化天尊 太清仙境

无相天 神宝应化天尊

琳庭兵马 助道神员 云空过往 纠察真宰 城隍社令 功曹土地 一切威灵悉仗真香 普同供养 伏以 道包天地 理贯三才 一气分真 三清应化

凡有投诚 敢不上达 今有庆X 表文 恭对敷宣 念诰 起韵 化表 说送表文 散班

真 武 朝 科

说文

北方壬癸水 玄天上帝同

尊神镇千古 威灵遍乾坤 步虚

圣德流下土 星旗荡妖氛

剑光照日月 万载永沾恩 举天尊 金阙化身天尊

吊挂

真武玄天上帝同 当年修真悟正宗 净乐宫中辞父母 武当山上去修行 插梅骑榔仙踪在 铁杵磨针尚有踪 四十二年功行满 五龙捧圣上天宫 香供养 金阙化身天尊

说文 臣闻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人心戚戚

作善降祥 忽焉在前 瞻之在上 兹当朝 必假香传

恭惟 赫赫威灵 护国裕民 凛凛尊严 道法无穷

威镇北极 伏魔而靖世 道成南岩 法旆于生灵

伏被清泉 披绀发以宁真 五龙捧圣 升天永镇於 武当 无诚不格有感皆通 恭祝真香 虔诚上启 举天尊 金阙化身天尊 提科

武当山上榔梅开 玄天上帝亲手栽

四十二年功果满 五龙捧圣上天台

稽首皈依道 道在渺冥中 恍惚开祖教 混沌理难穷

愿烧道宝香 道宝香生生 生生常供养 香供养 大罗道宝天尊

说文 臣闻 天道昭彰 惟不言而善应 人心翼翼

谅有道以能通 兹当朝奏 必假传香

恭惟 默而守柔而用 灵光直射于太虚

视无形 听无声 呼吸潜伏于帝座

无诚不格 有感皆通 恭炷真香 虔诚供养 举天尊 金阙化身天尊 提科

金炉信香结珠烟 瑞气浮空遍大千

三岛神仙临法会 十州诸真降人间

稽首皈依经 经文唤八方 五千四十八凤篆与龙章

愿烧经宝香 经宝香生生 生生常供养 香供养 大罗经宝天尊

说文 臣闻 上帝好生 许下民之恳祷 乾坤高厚

容众生之皈依 兹当朝奏 必假香传

恭惟 道镇玄天号令分五雷之像

星缠北斗 威灵秉三界之尊

妙法隐显於无边 神功永垂于靡尽

应虚危之列曜 实黑帝之英灵 神功长养

愿有不息之慈悲 恭祝真香 虔诚上启 举天尊:金阙化身天尊 提科

今辰启建法筵开,迎请高真降驾来。云拥旗幢离御座,风吹仙旆下瑶阶。

稽首皈依师,师恩莫能量,化胡为佛教 苦海作慈航,愿烧师宝香,师宝香生生,生生常供养。香供养:大罗师宝天尊

说文:臣闻,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大音希声,叩之则应。兹当朝奏,必假香传。恭惟,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荡魔济苦天尊。

德旆民物之权衡,兹应无恩之不被,武当冲举,道妙卓冠于诸天;玉阙巍峨,圣范独宗于玄武。丁大道昌隆之期,司天司化度之柄。恭祝真香,虔诚上启,普同供养

佑圣慈鉴,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香云达信天尊 提科

三柱真香达玉京,九重诚进九重诚。

阊阖门开鹤驾下,鸾歌凤舞到坛庭。

祝香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咒: 真灵下盼,仙旆林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威

千劫良因,九天运会,黄道荡荡,正法兴隆,灵

今日大吉,咸仰玄功,太初太易,无象无形,咒

莫知重浊,熟辨轻清,吾于混沌,分其昏明,天得以健,地得以宁,民得以养,物得以萌,神得以灵,邪得以正,三才之内,万类咸亨,大道既散,仁义乃兴,臣等皈命,与道合真。

提纲:恭对瑶坛,请职称位。

称职:臣系太上,道德教下,清净正一,不二法门,南昌炼度,上宰北极,伏魔真人,便宜奉行,凡未午朝,上表科事,臣***,羽鹤临坛,请法弟子,诚隍诚恐,稽首顿首。圣班:炉焚真香,虔诚上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白玉京中,四御四皇上帝,十方太上,诸天上帝,祖师万法教主,紫皇玄天,仁威上帝,演法历身,终劫济苦天尊,混元宅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变化妙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勤修炼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变化妙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灵应显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妙相观身,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圣父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圣母善圣皇后,琼阙上仙,圣师玉清祖姆,紫虚元君,北极丰乾大帝,恭望洪慈,俯垂恩光。再运真香,虔诚上启,北极武曲,应化真君,北极虚危,二圣真君,旋波提莫,玄天二女,天阙太玄,巨蛇火精,命阴将军,地轴太玄,苍龟水精,育阳将军,水火二将,惠济真人,左右金吾屯卫,二大将军,高大明曜,都统大将军,壬癸五气,统兵助法大将军,六丁六甲,五雷神将,掌卯进圭,擎冠捧匣,周公桃花,执纛捧剑,灵官神兵,天罡河魁,拥前遏后,掌籍掌算,一切神祗,恭望灵聪,俯垂恩光。

再运真香,虔诚上启,纠功录过典者,赏善罚恶灵官,同修得道,五百灵官,巡山黑虎,刘赵二大元帅,巨虬狮子,毒龙猛兽,前后导从,左右侍卫,引路先锋,乌鸦使者,剪伐魔精,诸灵官众,三天扶教,高明大帝,七曲宏仁,梓童帝君,王马殷温,四大元帅,雷霆法部,官将吏兵,玄冥赞化,功曹符使,城隍社令,山神土地,里域等神,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道仙真,是日云空过往,纠察真宰,琳庭兵马,助道神员,庙宇香火,一切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说文:臣闻,太初太易,无象无名,一气分形,化百灵而昭列。五文开启,普万汇以生成。垂象于天,祥咎于地,仰凭上圣之恩庥,愿宥多生之罪障。凡在光中,一切获庆,具有真武庆贺疏文,恭对敷宣。(宣文表)

向伸疏文,宣白云周,就于坛前,用凭火花。念诰:志心皈命礼。混元六天,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桓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志心皈命礼。经坛土地,……(刹板,起小开门)说文:伏以,望天罡吸取正气,赴斗阁建立瑶坛,持太清百炼之剑,洗银河万派之泉,行天条禁戒之律,掌都天法治之权,默运则三山鼎沸,呼吸则雷电风生,发言则鬼哭神愁。令下则兵随运转,将随令行,唵吽吽,混元宗坛,本坛都炉焚香,下令宣召,乾坎艮震巽 离坤兑,八卦大神。上请天德君、地德君、日精、月华君,天罡大神,奎光星君。奉请,各各执斧 仗剑,掷火流金,降真气于水中,放祥光于坛内,光明赫奕,从九凤破秽而来,队仗振响,自五云 浮空而至。禳灾而无灾不灭,祈福而无福不臻; 上帝敕令,万神恭听,速净厌秽,扫荡妖氛,坛有荡秽牒文,谨当宣读(宣荡秽牒)。

向申牒文,宣白云周,就于坛前,用凭火化,志心皈命礼。经坛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说文:以今上表之际,阐事之初,切虑坛场内外,人物往来,秽浊之气,难以降格高真,先令臣请出百炼之剑,太上五龙神咒,神水洒净瑶坛,然后依科,敷扬妙道。夫水者,禀五龙之真气,合九凤之光华,故能洁浊以扬清,无可解秽而涤垢。

一洒天无氛秽,二洒地无妖尘,三洒坛场内外,悉令清净,坛有咒水灵章,众当持诵。众唱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祛病延年,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气长存。洒净

清静之水,日月华盖,中藏北斗,内隐三台。神水一洒,厌秽速开,净水洒过,祸去福来。

说文:道香一炷,诚叩十方,金阙门下,发鼓三通。雷霆宣号令,星斗唤文章,一声霹雳响,官军赴道场,唵吽吽,混元宗坛,本坛诸炉焚香,下令宣召,值日受事功曹,火速出班,祗领关文,通传表奏,具有护表关文,谨当宣读。(宣护表关)向申关文,宣白云周。神虎官将,谅能承受。伏祈大帅,仗三尺太阿之剑,斩灭邪妖;

蹑九灵飞步之罡,游行三界,将吏拥旌幢於左右,官军执斧钺于前后。令臣登金门,步玉堂,执持二尺斩罡风、除颢气,则为而功,叱咤风雷,飞腾霄汉,一时天开黄道。

提纲:表文未进,黄道先开;金童玉女,捧过函来。

众唱:五色之烟,薰表上天;五色之气,薰表达御。错字改正,落字上添;龙刀宝剑,削表镇威;下官故气,不得妄幹。一如诰命,风火驿传。说文:天皇号令,急如火星,十方三界,顷刻遥闻,今有开天符命,谨当告下。

众唱:所有开天符命,谨当告下:太上开天符命,右符告下,混元锡庆,集福延生宗坛。本坛以今恭遵,道旨颁发,开天符命。仰符中使者,帅将天丁。赍捧表文,以时上达天庭。罡风九醜,灏气群凶,午酉等神妄生遏截者,戮于道左以明,天宪施行。黄中策气,馘灭邪踪。罡风九醜,灏气群凶。开天符命三天迳冲;当遏表文,速送罗酆。流金火铃 照徹寰中 龙虎骑吏 直奏云宫

普天同庆飞腾太宫 一如诰命 风火驿传 提纲:举步朝金阙,飞身谒玉京;

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众唱:旋步云罡上,天风洒而吹;飘举凌斗炳,炳复一声机;狮子含丹兽,麒麟踏翠枝; 飞行周八已,机观发春机;宝座临金殿,霞光照玉轩;万圣朝帝所,飞泻蹑云端; 一如诰命,风火驿传。

大赞赞北方,真武神,入武当悟道修真; 不遇真师下山林,见老母铁杵磨针; 四十二年功行满,斩美女插剑飞升; 五龙捧圣上天庭,敕封保佑圣真君; 皂旗展动鬼神惊,普天下扫荡妖氛; 庚申甲子降来临,为众生赐福延生。

说文:伏以,金炉常焚,香烟篆就平安字; 玉盏不息,灯焰结成富贵华。是乃臣等,登上宝殿,拜进真武祖师庆贺疏文一函。

仰烦值日受事功曹,赍捧表文,上诣天乙真庆宫 呈进。伏愿,疏文上达,恩命下颁,仰凭道力,为上良因,志心称念:飞云捧送天尊

诸 真 朝 科

说文:大圣庆元君,散彩满太空;诸天皆欢悦,巍巍镇坛

庭。

步虚: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举天尊:开坛演教天尊。

吊挂:自从太极分高厚,始判轻清上属天; 自古人能修至道,方知身乃作金仙; 大道行益三千数,不觉时订四万年; 老祖丹台开宝笈,天尊金口永留传。香供养:金真演教天尊。

说文:臣闻,大道昭彰,惟不言而善应;人心翼翼,谅有道以能通。此当朝奏,必假香传。恭惟,天地垂恩,万物以成形象;玄天啟教,三宝无声无臭。爰世界之不济,乃法门之培建,无诚不格,有感皆通。恭祝道德真香,虔诚上啟。举天尊:大罗道宝天尊。

提科:钟彭琳琅响彻天,十方肃清得安然;

天无分秽朝元始,地无妖尘谒圣颜。皈命礼道宝,郁罗萧台上,太极涵三,包罗森万象。

志一心诵持,忏除身业障,是故皈依 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道宝天尊。

说文:臣闻,上帝好生,许下民之恳祷,乾坤高厚,容众生之皈依。兹当朝奏,必假香传。

恭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神明有赫,享于克诚。无诚不格,有感皆通。恭祝真香,虔诚上啟。举天尊:大罗三宝天尊。

提科:今辰啟建法筵开,迎请高真降驾来;

云拥旌幢离御座,风吹仙旆下瑶阶。皈命礼经宝,白玉龟台上,演法度人,普度人无量。

志一心诵持,忏除心业障,是故皈依 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经宝天尊。

说文:臣闻,寂然不动,感而随通,大音希声,叩之则应。兹当朝奏,必假香传。

恭惟,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妙洞真香,无量

真香,虔诚上啟。举天尊:大罗三宝天尊。

提科:三炷真香达玉京,九重呈进九重诚;

阊阖门开鹤驾下,风翘鸾舞到坛庭。皈命礼师宝,紫微琼台上,风篆龙章,诸天法论藏。

志一心诵持,忏除口业障,是故皈依 长福消灾障。香供养:大罗师宝天尊。

说文:臣闻,丹宵遥远,惟自诚而可格;人心虔恭,虽九重以能通。兹当朝奏,必假香传。

伏以,香烟降彩,瑞气腾空,瞻宝座以临凡,望高真而啟奏。云天空凌,万信朝谒,三炷真香,应用周宣。函分三界,灵遍十方,飞云既腾,万真洞鉴。传香有偈宝号称扬。举天尊:香云达信天尊。

提科:道香德香师宝香,妙洞真香灵宝香;

三炷真香焚炉内,表文一函达上苍。祝香咒:道由心学,………威灵:五

星列照,焕明五方,水星却灾,木德至昌,荧惑消祸,太白啟兵,镇星四据,家

国利亨,名刊玉简,录字帝庭,乘飚散景,飞腾太空,出入冥无,游宴十方,五云浮盖,招神摄风,役使万灵,上卫仙翁,臣等皈命,与道合真。提纲:恭对瑶坛,请称职位。

称职:臣系太上,道德教下,清静正一,不二法门,南昌炼度,上宰北极,伏魔真人,便宜奉行,凡昧科事臣***,引领坛下,请法弟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圣板:炉焚真香,虔诚上啟。大罗天上,寥阳宫中,虚无自然,开皇始祖,说法度人,铁师元阳上帝,鸿蒙混沌天尊,道无可道,大罗元始天尊。经内设经,玉宸灵宝天尊。玄之又玄,混元道德天尊。上极无上,玉皇赦罪天尊。天中之天,伽耶霹雳天尊。象外无象,中皇玉镇天尊,圣像玉圣,太乙元皇天尊。色寂非色,后土掌劫天尊,慈佑洪慈,土明显佑天尊。天地水火,四帝真君,东西南北,四圣真君。先坠始祖,五老上帝,天地人甲,三皇上帝。高上神霄,九宸上帝,度人无量,三十二天上帝。中央元灵元老,梵天上帝。元阳慈父,大道帝君。灵宝玉母,大道元君,东华木公,上清童君,西灵金母,大道元君,上相上宰,上保上傅。四司五帝,十二台阁金仙。恭望洪慈,俯垂恩光。

再运真香,虔诚上启。

斗父龙汉祖劫,周御国王天尊;斗母先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

东斗六阳,注算星君,西斗六阴,纪名星君。南斗六司,延寿星君,北斗七元。解厄星君,中斗大魁,保命星君,斗上三台,华盖星君; 洞明左辅,大道星君;隐光右弼,上道星君。天罡大圣,合明威光,普天星斗,河汉群真。恭望洪慈,俯垂恩光。

祈 求 姻 緣 文 疏

伏以

瑞氣靄祥雲 迎戶樹交柯 錦堂雙璧合彩帷開翡翠 當戶花並蒂 玉樹萬枝榮

昊天金闕 玉皇上帝陛下

天德巍峨 萬彙均沾化育

神恩浩蕩四民共賴維持士庶咸頌稽首頓首百拜上言

為叩求酬良婚姻成吉願達 今據

南贍部洲

大中國00省00市00吉宅居住奉行

仟佛禮讚 信仕 本命宮 造 年 月 日

時現庚 歲

同誠供敬果品焚香稽首禮拜 承上

無極玄穹道祖道法彌深太上道德大天尊 聖前

無極清微天宮黃金闕內元始萬法大天尊 聖前

無極靈壇聖主擎天頂地靈威廣法大天尊 聖前

無極玄穹高上帝玉皇錫福赦罪大天尊 御前

無極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駕前

無極日月星宿五斗星君 駕前

無極利海萬能列位聖尊 各寶金蓮 座前

恭申言念祈求

十方三寶 萬德千尊及月下老人星君 諸天護法

一切神祇光降 姻緣聯結 有求必應 速降來臨

為求者如意 大降吉祥 伏具採納疏以

天運 年 月 日 具文疏九叩首拜上申

第四篇:道教饮食文化

道的“饮”与不“饮”

——道教饮食文化

《礼记》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不论是民族,还是宗教,在饮食上都会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我们看神仙故事,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某个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仙人下棋。吃了仙人给的食物,从此可以不饥不寒,长生不老。《云笈七签》记载,某仙山“上有仙家数万人。地无寒暑,时节温和,多生神仙芝草,食之飞空而行。”

足见饮食这个事情,非同小可。连孟子也说:“老者衣帛食肉,王道之始也。”老人家能否吃上肉,竟然是王政是否实现了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所以怎么吃?吃什么?不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甚至达到了政治与宗教的高度。

一、素食

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道教徒修持的“三皈五戒”。《积功归根五戒》第一戒不得杀生;第二戒不得荤酒。为了持此二戒,所以必须食素。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含气以生,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蛐咸知避死。

道家有许多素食规定,如:《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说:“不得杀伤一切物命”,“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老君二十戒》:“勿食含血之物”; 《老子化胡经》:“戒之不食肉,心当莫念之,含血有形类,元气所养活...”

二是道教主张人们应坚持身体内的清爽干净,以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气存人存,而谷物、荤腥等都会毁坏人体内“气”的清爽干净。因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云:“少食荤腥多食气。”道教把食物分为三、六、九等,以为最能败清净之气的是荤腥及“五辛”,所以忌食鱼肉荤腥与葱、韭、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上洞心丹经赢诀》卷中《修内丹法秘诀》云:“不可多食生菜鲜肥之物,令人气强,难以禁闭。”《胎息秘要歌诀·饮食杂忌》中也讲:“禽兽爪头支,此等血肉食,皆能致命危,荤茹既败缺气,饥饱也如斯,僵硬冷须慎,酸咸辛不宜。”

道教饮食固然不主张人们每餐吃素,但也倡导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饮食油腻,能使人神清气爽,更能使人远离疾病。食物有五味,即酸、咸、苦、辛、甘。五味过于厚重,则会伤及五脏。酸伤脾,咸伤心,苦伤肺,辛伤肝,甘伤肾。人们的身体假如长时间接受肥甘厚腻,不只会加重胃肠担负,使身体受损,还会使人心气混浊,以致心烦气燥。所以说,道教倡导经常吃素,注重素菜搭配和营养全面,则能够加强体质、预防疾病、增长聪慧。

然而,道教也分很多派别,虽说其教义迥然不同,但是信仰是一致的。如道教正一派道士是可以食荤的,但是他们所吃的是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而在全真派的宫观里,道士用餐都是素食。

二、少食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神仙传》一书里写道:“食戒过多”。其它道书还讲:食欲少而数,不须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多食酒肉,名曰“痴脂”,优狂无恒。贪美食令人泄痢。食熟胜于食生,食少胜于食多。多食,不但影响健康,影响体形,而且还影响精神和情绪。当我们饭饱后,往往都想睡觉。因为大量血液都要供应消化系统,相对脑部供血减少,使我们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饭饱神虚”。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辟谷。有人一听到说道士辟谷,就一位这位道士不吃食物了,其实,辟谷是指不吃谷物,并非不吃食物。所以,“辟谷”又称“休粮”或“绝谷”。这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此法盛行于晋、唐之际,到了宋、元以后出现了道教丛林,则鲜有复蹈者。

道教认为人体有“三尸”(亦称“三彭”、“三虫”),靠五谷而生,危害人体。若经过“辟谷”修炼,便可除“三尸”,以达到“长生不死”。辟谷时,仍食药物,并兼做导引等功夫。道士服食的药物大致有两类:一类属于滋养强壮身体的,如芝、黄精、天门冬之类;一类属安神养心及丹砂之类。特别是食丹之术,唯道教独有。道教以为丹砂、黄金等金石类性质稳定的物质经炼制后能够炼成“金丹”(又称“还丹”),人服用后能够长生、成仙。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金丹之为物,炼之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巩固。”但许多迷信神仙的人,辛辛劳苦日夜炼丹,炼成之后,吃了金丹,不只不能长生成仙,反而中毒以至身亡。所以古人诗中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后来食丹术渐不为人所信。

据传辟谷术源于赤松子,他是神家时的雨神,传说中的仙人。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云:“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里,大都无肥者耳。”《梁书·陶弘景传》中说,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事,年逾八十而有壮容。”辟谷者不吃五谷,但可食大枣、茯苓、巨胜(芝麻)、蜂蜜、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等。

关于辟谷的故事,我们可以从明确记载在史书中的故事中选取,或许更有说服力;当然,这些故事很多充满了玄奇色彩,不妨从中看到古人对辟谷的尝试和笼罩在其上的神秘感,我们看到古老的史书,描绘的非常神奇,唐宋以后的史书,记载的趋向于我们目前理解的辟谷:

1.《史记·留侯世家》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

2.《北齐书》中记载一个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练辟谷之术,服用松子、白术、茯苓等生药,以求长生不老。

3.《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

4.《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

5.《旧唐书》记载一个叫王远知的人,修习吐纳导引之术,服食灵芝和白术等,活到百岁以上,且头发乌黑、步履轻捷。

6.《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7.《北史·李先传》载:“(李先)服气绝粒数十年,九十余,颜如少童。”

三、养生

道教以追求长生成仙为主要目标,十分留意饮食养生,食物选择以及食物搭配等方面的考究,是道教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以充足的饮食营养补益精气,以合理的饮食分配、均衡人体脏腑的阴阳偏颇。

道家宣扬修炼的长生成仙,认为注意饮食养生是长生成仙的途径。南宋曾慥《道枢》卷七《黄庭篇》就说:“子欲不死,肠中无滓;子欲长生,肠中常清。”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三《极言》:“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宋陈抟《陈先生内丹诀》说:“行持下手之初,先须以饮食养和五脏,不可失饥过饱,心田安静,无忧无愁,乃可入道也。”

道教历来主张食疗,以至产生唐代道教饮食养生经典《千金要方》《食疗本草》。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立食治篇,提出“安生之本,必资以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主张“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唐代食药养生在社会上极为盛行,《食疗本草》的食物疗法成为专门的学问。道教讲究修道中的饮食调养,更将饮食养生与道士修持、修养相联系。道教讲究“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道教主张修行之人要“饮食有节,动静有常”。道教修炼内丹“要节饮食,薄滋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引《养性延命录并序》张湛《养生集叙》说:“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引《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丹阳问:何名太上七返?师曰:一者少言语,养内炁。二者戒心性,养精炁。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这段王重阳与马丹阳的问答,反映出全真宗师王重阳的饮食养生智慧。

四、正一

在饮食上,全真道派与正一道派有所不同。全真道徒不结婚,不吃荤腥,常住宫观清修,称出家道士。正一道徒能够有家室,不住宫观,能饮酒食肉,以斋醮符箓,祈福禳灾为业,称在家道士。

天师道(正一)的饮食特点——厨会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料理,享誉全球。天师道作为较早的道教教团,有着完整的教规教义。对于饮食,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要求。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厨会、聚餐制度。

天师立教,推行“盟威清约”,规定“神不饮食,师不受钱。”针对之前巴蜀地区流行的淫祀之风,百姓花费大量钱财、贡品去供神求福的现象,天师明确指出,神明是不饮食的。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庙里的神仙是泥塑木雕,不吃不喝的,那些贡品最后都哪里去了?还不是都到了庙祝的厨房里?

天师洞察到了事情的本质,所以在规定“神不饮食”的同时,又推行了一套厨会制度。神仙是不饮食的,但是贡品还是要有的。这些贡品最后也不能全部归某个人吧?咋办呢?“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与其一小伙人躲起来吃,不如大家一起吃。那就大家一起吃吧,全体信徒聚餐。

厨会制度,担任着连接信众和教团之间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也是天师教化百姓的一个方式。厨会的目的有几个,分别是:庆贺子女出生、嫁娶、解厄、赎罪、祈福,另外还有三会日,教区全体信众的聚餐。

天师道虽然是在家信徒较多,不忌肉食,但是有四样动物的肉是不能吃的。分别是:犬、牛、大雁、乌鱼。

究其原因据说是:

(1)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2)乌鱼。人们常说:“乌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世家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乌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讥,也不能让娘饿死,其精神可贵可嘉,吃不得。

(3)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4)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自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盖牛忠、乌鱼孝、雁贞、狗义之故。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历代天师修道炼丹之所,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并形成了独有的道教饮食文化,天师道家菜也形成了系列。

天师八卦宴是历代天师为宴请宾客,举行重大活动设的大型宴席。宴席的最大特点是,既注意菜肴的品种,更注重菜盘的摆放,饮食文化非常独特,道教的寓意也很深刻。设席时,使用的是老式八仙桌,按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先上八个小菜或小吃,如捺菜、茄子干、柚子皮、霉豆腐、灯蕊糕、寿星饼、南瓜子、冬瓜糖等,八位客人各人斟上“天师养生茶”。茶过三巡,撤下小菜,再上八大菜。先是上用“红枣糯米”等原料精制而成的太极八宝饭,八宝饭放在桌子的正中,定下乾坤,然后,按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教八卦规律,依次摆上特制的盘子盛装的八大。按道教方位规定,北为玄武、南为朱雀、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所以,代表玄武的红烧龟肉放在上座的正中,代表朱雀的板栗烧鸡放在下位的正中,左右两侧正中分别是代表龙的清炖蛇和的红烧兔子肉。其它荤素菜肴便在空位摆下,正好围盛开个太极八卦图,可谓色、香、味、形俱全,文化韵味十足。

乾位(马):扬(羊)鞭催马

宋朝时,天师名声大震。信士万崑,骑驴问道龙虎山。借问牧羊老人,天师府如何走?老汉举鞭遥指,驴警鞭猛跑。老汉大笑:“此马真怪,怕什么?”万崑思索,平时夹驴赶路慢行难达。今日怎么这么快,可能与羊鞭有关?后人按典故做道羊肉和驴肉同烧的菜,确是冬令壮阳的养生好菜。“扬(羊)鞭催马”红火了大江南北。

坤位(猪):夜敬山神 每年入秋以后,龙虎山一带常有野猪出没,毁坏农田庄稼,乡亲无奈,请天师上山降伏。张天师叫乡亲设法打几只野猪,置锅在野地夜间用板栗烧煮野猪肉,并奉上一碗给山神,以示敬祭。从此野猪再也不敢扰民,保得了一方平安。

震位(龙):乌龙吐珠

据袁晓初老人口述,天师八卦宴原有许多传统养生菜,乌龙吐珠是其中之一。天师府来了皇亲国戚,除了本地的山珍海味,还要买名贵的海鲜原料做菜。乌龙(即海参)吐珠(鸟蛋),是一道低脂肪高蛋白菜肴,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的养生菜。

巽位(鸡):天师养生鸡

越冬以后,上清古镇常有体虚人群请教张天师有何灵丹护体。天师诚告父老乡亲,宰自家养的土鸡一只,与家鸽同炖,加入人参、当归、天麻、灵芝、冬虫夏草等中药,可以补虚、活血养颜、滋阴补肾。乡亲照方制作,确实效果良好,从此“天师养生鸡”就流传至今。

坎位(兔):飘香乌兔

《道德经·真悟篇》“先把乾坤当鼎炉,再博乌兔药未烹”,意思说,人在宇宙本身就是一座炼丹炉,自己就有原料提炼出丹药来,如果加入乌兔和中药一起来提炼更会炼出延年益寿丹来。飘香乌兔有活血化瘀、行气壮阳之功。

离位(猴):莲花猴头

该菜根据龙虎山莲花采不得的传说而来。取洋葱、莲藕,炒猴头菇(二十四山珍之一)食之,爽脆香嫩无比。可降血压、血糖、血脂。

艮位(虎):泸溪斑虎

一天,张天师在泸溪河边,练剑提气,修炼内丹,见河里一群桂鱼,如猛虎般地猎杀河中生灵,天师一气将剑向桂鱼刺去,刺中一只甩到了云锦山的山崖上,其他桂鱼吓得躲入河中石缝,很少出没。偶尔抓到一只,用捺菜烧制或糖醋,真是鲜美无比。

兑位(蛇):铁板煎泥蛇

龙虎山有一年遭遇千载难逢的大旱,河溪干涸,黄鳝暴死在鹅卵石上,被烈日烘焙。天师路遇饥民,劝其拾捡充饥,食之奇香无比。后人仿制卵石煎黄鳝(泥蛇)却成了一道美味的道家养生菜。

第五篇:道教早课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气长存

灵宝天尊[1]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身形(我真)净身神咒可令身体内的四正之神归于正位,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所谓身业即杀盗透淫等罪。使修道之人身体清静,能以清静之身感召神灵。

安土地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大圣元始安镇大天尊

此咒为结坛行法召遣土地山神,以使之代为凡夫奏告上天,保卫正道时所用。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干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 道气长存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万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此 金光神咒以修炼道体之心性为主,主张以内炼金光元神护体,降魔卫道!此咒因其用途广泛,法威强大。所以为道门秘咒神咒,其咒暗藏修炼之法。各门派的修法也 不尽相同,民间道派也有很多关于此咒的秘法,或用此咒结金光讳为符令;或是运潜金光,内炼成丹;或悟道修真,雷神护卫;或加持法宝,遁地偷天。

金光为道之发见,神之神光。金者刚强不坏之意,求道者玄功广博,光华外着,足以驱鬼魅、斩妖气,役神将。如金器之刚强不屈,灼然赫奕也,是号金光。

天地玄宗 万炁本根

注解:天地,一阴一阳;玄者道也,宗者万事万物根本。故玄宗虽云浩渺,莫非天地化生,道之体现。万炁,总括万事万物,天地变化也,勿泥本根源头也。言天地之众炁莫非阴阳合散所为,是天地有万气炁之本根也。

广修万劫 证吾神通

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稽首皈依众妙道,志心恭敬二玄真。

今运一心心所议,粗识此经经所因。

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

慧风出自天尊力,扫除心界不遗尘。

惟愿神光常拥护,证明今日守心人。

今日守心何所证,不失凡身得道身。

尔时,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与无极圣众,俱放无极光明,照无极世界。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无空有空,无色有色,无无有无,有有无有,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

天尊告曰:汝等众生,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识无空法,洞观无碍。入众妙门,自然解悟,离诸疑网,不著空见。清静六根,断诸邪障,我即为汝,说是妙经,名曰护命,济度众生,传教世间,流通读诵。即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随所拥护。捍厄扶衰,度一切众生,离诸染着。

尔时,天尊即说偈曰;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尔时,天尊在禅黎国土,与大道真仙,万万大千神。诸天尊及诸天龙鬼神尽来集会,受吾约束。世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年灾月厄、游城赤鼠之厄、天罗地网之厄、命穷算尽之厄、疾病缠绵之厄、落水波涛之厄、虎狼阮蛇之厄、水火盗贼、刀兵生产之厄、山林树木社稷之厄、土石桥梁之厄、毒药咒诅之厄。惟愿今对玉皇天尊、大道真圣忏悔,解禳、度脱身中灾厄。一一解散,勿为留难。敕诸天神王,并降圣力道力,承斯经力恩力,卫护弟子。受持念诵

此经以后,解禳阳九百六之灾,三衰八难、九横五苦之厄。如求如愿,所履平安,出入行藏,所求利益,所愿遂心。于是众等,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玉清宝诰

至心归命礼

三界之上,梵气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箫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玄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

上清宝诰

至心归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

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

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极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

玉帝宝诰 至心归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轮廓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嫫大道通。

圣号宣扬,万罪消除。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天皇宝诰 至心归命礼

紫微辰极,勾陈天宫。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

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辰之缠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星主宝诰 至心归命礼

大罗天阙,紫微星君。

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

法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

璇璇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

万象宗师,诸天统御。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后土宝诰 至心归命礼!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

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

道推尊而含弘广大,德敷蓄于柔顺利贞。

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人。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南极宝诰

至心归命礼!

高上神宵府,凝神焕照宫。

会元始祖炁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

宣金符而垂光济古,施惠泽而抚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南五祖宝诰

至心归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

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

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

道付杏林,不日还原之编集;法通鸡足,俞琰丹髓之书成。

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

刀圭入口,神化无方。

施雷雨于掌中,甦生民于世外。

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馀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

过化多方,真文备著。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

北五祖宝诰

至心归命礼!

大道开先,玄门阐化。教垂今古,谥号东华。

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

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

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

飞剑货药,警化无方。

金庭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决。

霞裾上陟,南北统宗。

天复挺于人豪,道遍通于四海。发金莲之七朵,演仙派于十方。

长生理被于古今,玄妙天垂于率土。

恢弘至道,广度愚迷。

慈悲济苦,全真祖师。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重阳全真开化极辅帝君。五祖阐道天尊。

普化宝诰

至心归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

以清净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付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七真宝诰

至心归命礼!道先一炁,世显七真。

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

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计,一时著显化之功。磻锡六年,龙门七载。

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元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尅日以济民。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清净散人,探玄得道。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慈悲济苦,全真祖师。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长春凝神玄静蕴德真君!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七真演化天尊!

丘祖忏悔文

经功浩力不思意,回向十方诸圣众。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消除。

忏悔我等,自从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祗、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报对升沉轮回、辗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紫褐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荡,必竟迷失本来,一坠冥途,化为异类,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

特求忏悔,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尚 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 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愿凶恶化贤邪魔归正 愿兵刑罔措囹圄空闲 愿沉滞升迁冤仇和释 愿参玄学者入道成真 愿历劫宗亲俱皆超度 愿历世师友同证真常 愿所有眷缘增崇福慧 愿所伤物命早生入天 愿绝食酒荤不相杀害 愿持身端正不履邪淫 愿悉破悭贪悉除险峻 愿言无狂妄行贵真诚 愿弱己饶人潜忍忿怒 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愿不堕边夷不随邪见 愿结交仙友栖集清虚 愿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愿广行方便普济群生 愿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尘劫有尽,我愿无穷;尘劫有尽,我愿无穷;尘劫有尽,我愿无穷。端望

帝真曲垂济度,皈命礼谢,无上虚皇,至真三宝。

一者一人有庆,二者二景齐明,三者三农乐业,四者四序和平,五者五祠巩固,六者六合澄清,七者七星临照,八者八节安宁,九者九泉开泰,十者十类生成,十一者福留善信,十二者大道兴行。一切神光普照,一切众圣留恩,一切有情赖善,一切正果成真,普天均乐,四海同春。

闻经悟道,罪灭福生;闻经悟道,罪灭福生;闻经悟道,自灭福生!灵官咒

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号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手执金鞭巡三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千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祷雨济世间,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伏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普化宝诰

普化宝诰,志心皈命礼。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跌九凤。三十六之天,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书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净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人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向来诵经,念念存诚,千真拱听,万圣通灵。应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灾忏罪,请福延生,功圆行满,大道证明。

下载《道教之体》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教之体》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教仪式

    对道教仪式基本认识 每一个宗教都有他独立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和五个独立的条件:教义、神秘、经典、仪式、伦理、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文化体系,在人类社会上生根茁壮,为了有效的......

    《山居笔记》之读后感

    《山居笔记》之读后感有幸读这么好的书,希望有幸结这位老师为朋友,深深吸引我的不是他的名气,而是他对遗失文学的爱,对中国人历史的责任感,《山居笔记》之读后感。这是本谈论政治......

    学之有道教之有方 行之有效(信息稿)

    教之有方学之有道行之有效 市行政服务中心“导师帮带”机制彰显活力 2009年8月,机关党总支在“中心”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为进一步提高年轻党团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办理......

    从道教看妇女之地位[5篇范文]

    中国道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巫术、神仙传说与方术、以及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综合与提升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华夏的肥田沃壤之中。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

    道教与中华民族

    道教與中華民族 一個民族的形成,大多淵源於一個宗教,所以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裏說到:「民族形成的因素,就離不開血統、宗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等。」所以先總......

    建筑文化——道教建筑

    建筑文化——道教建筑道教是我国汉民族自已的创立的一种宗教,它的中心思想来自道家,而“道家之源,出于老子”(《魏书释老志》)。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十分活跃,南方有葛洪、陶弘景......

    《道教史》读后感

    《道教史》读后感 09文秘一班李志力学号:09205021036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智,强之曰:道。” “道”文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

    道教新年祝福语

    道教新年祝福语1、为十方善信祝福 仰赖神庥广被,伏蒙圣德洪恩,天尊溥瑞降慈仁,庇佑十方善信。 处处清平如意,家家吉庆遂心,财源福禄照临门,恭祝连年好运。 2、手挥拂尘,扫除阁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