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

时间:2019-05-15 08:2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

第一篇: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

为道日损出凡入胜

——缅怀李家正先生逝世三周年

唐国强

一杯清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谈人生,说艺术,拉家道,真真切切。一支香烟,春风秋月,沉默、思考、用情去感悟和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李家正老师。

三年前的8月5日下午,我正去机场回湖南老家的路上,突然接到恩师叶瑞琨先生的电话,李家正老师走了。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为见尊师最后一面,立即从机场返回,为他处理后事,送他最后一程。

李家正老师虽然离我们去了,但老师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回想和李家正老师相聚的那些日子,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十年前,在蔡寅坤老师家中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见到一位带着眼镜的老者,他衣着整洁,嘴边叼着一支香烟,正聚精会神地阅读齐白石画集,当时我就想,他肯定是个艺术家。蔡寅坤老师带我介绍后,我礼貌地伸出双手想与李家正老师握手,但他只用两眼朝我瞟了一下,从嘴里勉强挤出一个“好”字,表现出艺术大师特有的“傲慢”。当日,多位老师正准备为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合作一幅国画作品,当时孔令辉也在现场,李家正老师说道:“孔令辉先生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全体中国人争得了荣誉,今天我们要拿出真本事,创作一幅精品力作送给他作为纪念”,老师们都高度赞同。李家正老师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印象深刻,但那时只是相识而已,没有相互交往。

一天下班时间,我开车路过四川宾馆门口,见李家正老师独自一人在路边候车,我便主动停车打招呼,并提出送他,这是与他第一次正式交往,也是第一次见他微笑。上车后,我做了自我介绍,他对我似乎没有任何印象,直到谈到了上次聚会的情景,他才高兴地给我留了电话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当时,我并没有在意,顺道送人而已,何况他是受人尊重的老师,心想老师是出于礼节客套罢了,应该也不会太在意我的。可几个月后,我正在上班时突然接到他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上次谢谢你送我回家,那天我邀请你来家里做客,等了你很久,为什么不来,是不是看不起我这个老头?”听了老师的话,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没有主动去电话问候,反而是老师先跟我联系,心里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连说“对不起”,并答应马上登门拜访。从此,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出于礼貌,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在与李家正老师交往中,我一直称呼他李老师,他很不情愿,说我们是哥们,不是什么老师,很亲切,平易近人。在他身上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艺术独特,为人豪气,处事大方,待人真诚,生活简朴,能与李家正老师相识是我莫大的幸事。说心里话,我从内心深处崇拜他,尊敬他,缘于自己从小就喜欢艺术,5岁那年我父亲去世,临走前曾用毛笔写下遗嘱,字写得很好,虽然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我最珍贵的艺术精品,懂事后自己反复品读,受此影响,也就慢慢地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那年入伍后,在廖洪武等战友的熏陶和鼓励下,便买来书法字帖自己学习,一个人去默默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一杯清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谈人生,说艺术,拉家道,真真切切。一支香烟,春风秋月,沉默、思考、用情去感悟和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李家正老师。与李家正老师在一起,他常常给我谈其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触景生情,老师有时眼含泪花,看得出老师一生中默默的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处,我理解,很懂,很感人。对于李老师的身世我感同身受,也深知一位老人的艰辛。我的父亲走得早,从小没有真正体会过父爱,在我看来这也是苦,但在此环境下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十八年军旅生涯,转业回地方工作后有幸与叶瑞琨等众多著名画家、书法家老师相识,倍加珍惜,并常常得到他们无私教诲与帮助,十分感激。

常常聆听李家正老师谈艺术,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有色、有彩、有滋有味,人生酸、甜、苦、辣、咸,关键是艺术家们如何以作品的方式去表现它,我的作品很多人看不懂,很正常,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我和我的艺术,毕加索是现代西方艺术有很大影响的一位画家,对于他的立体派绘画,一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迄今分歧都很大,他的这种画法,对我国观众来说,同样是难以理解的。对于这样一位艺术家,需要通过对他的生平和创作过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艺术价值。李家正老师与其有相似之处,他知道自己的作品难以被市场所接受,市场容易被接受的作品他又不愿意去画,很少公开展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也从不对自己的作品作任何评价。有人上门买画,他先问对方能否看懂作品,不懂就不卖,他更不愿意与之讨价还价。他常对我说:作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当中要用心、用真情,通过一种艺术行为方式去表达作品,才是最真实的最美的作品,这一点艺术家们应该是共鸣的。

美的东西,令人向往,使人奋进,古往今来,承前启后,继承和发扬。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其造型独特,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由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过程,变“实用形态”为“艺术形态”,追求我与自然的融合,是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方式,是实现道法自然、为道日损的一种最佳境界,从而达到其真正的艺术价值。李家正老师在艺术和人生道路上,只追求自己独特的东西,博学众长,为学日益,精益求精,在艺术上追求最完美的效果,在生活中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见其认真书写《为道日损》四个字,便领悟其中之道理,也是李家正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艺术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李家正老师紧扣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创新艺术语言,从书法艺术到国画创作直至东方抽象艺术的本身,貫通了他一生对中国艺术的追求。尽管在追求“书画同源”和领悟“书画相通”方面诸家水准差异很大,但“书从画出”和“画自书来”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存在现实。李家正老师一生对艺术独立的见解和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利用自己人生的经历,用浓墨重彩在张张宣纸上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有思想、有质感、有变化,回味无穷,是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

恩师虽去,情怀永存!愿老师安息,一路走好。学生们感恩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家正老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作将永留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篇:怀念于永正老师

像您一样做一味性温、味甘的“甘草”

----沉痛缅怀于永正老师

周五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惊闻于永正老师病逝了,握方向盘的手竟然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内心一时波澜起伏不能自己,就像被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嚯嚯的淌血揪揪的疼。仿佛如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最熟悉的朋友离开自己一样,我是个眼窝子浅的人,眼睛顿时挤满了冰凉凉的东西。

我是在和守莉姐聊天的时候才获知于永正老师生病的,当时心中就暗暗的为于老祈祷,希望时光在这位老人身上放慢步伐,温柔的保佑呵护这位谦虚和善,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老人,感觉就是不能亲身聆听这位老人的教诲,只要他站在语文教学的背后,我们前行的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不是他的嫡传弟子,他的课我也仅仅听过四次,但是这宝贵的四次聆听,足以让我一生如饮琼浆玉液,回味无穷。因为在他的课堂我看到了语文科最为真实的面容。

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语文就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上课,老老实实上课,不要花里胡哨、突出自己,不要往自己身上抹金涂银,而是要突出学生,让学生有所得。

2011年我第一次聆听了于老的课堂展示课,对于我的教学冲击可谓是暴风骤雨般猛烈。当时我语文教学正处于瓶颈期,对于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一筹莫展,感觉自己的教学老是在语文教学的外围打转转,兜圈圈,深入不下去,找不到突破口。语文课堂教学抓不住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用力不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效率低下满堂灌。学生语感训练不到位。有时课文上完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时上课硬是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味同嚼蜡;感觉在讲台自己就是一副面目可憎的样子。讲的吐沫横飞,牵引学生去学去探究,学生的收获却如竹篮打水。学生成绩考的不理想,我就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扔板凳,脸红脖子粗,把考的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或嗷嗷大训一顿,或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相劝。好像他们考不好有多么的十恶不赦,现在想来是自己眼睛只盯住那个让自己一时欢愉和所谓维护面子的成绩上,把学生冷冰冰只当作一个盛装知识的器物来看待,唉,现在想来极其后悔。

幸好在最为迷茫的时候碰到了于老,于老的语文课堂十分扎实,十分朴实,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他语言和蔼,春风化雨,将自己的身子蹲下去,走入到学生的内心中。他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设计,始终把儿童放在中心的教学观念深深嵌入我的内心。于老的“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育的一次回归。我于是做了于老教学的追随者,潜下心来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怎样教语文》、《做最好的班主任》、《致教师》、,《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认真研读课标,明白自己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探究语文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找准教育语文的方向。我也走到孩子中间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和学习共成长,发现孩子有时候要求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你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于老说要注重经典诵读,为此我和学生展开经典诵读比赛,和一级一级的学生一起背诵经典诵读,背完小学的古诗,背初中古诗词,有的孩子甚至流利完整的背诵《春江花月夜》,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愈觉得自己年轻充满活力,正向于老说的那样,教了一辈子语文,终于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我也希望这样,等到自己退休时也保持一种老顽童般的孩气。在引导在备课中,我也真真正正的先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课文,我深知熟悉教材开展语文教学的第一步。结合生情,深入文本思考教学方法,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教学环节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语言不需要华丽,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就是最美的教学语言。对于三维目标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教学设计也注重了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去实践,去观察,去体验寻找最为新鲜的写作素材,写作课上和孩子一起写作,泛读我写的文章,虽水平一般,但孩子从中感受到了习作的示范引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我慢慢的悟道了语文该怎么教,语文教师身上的人文性是引领学生最好的教材。语文课堂一方面要关注人的教育。一方面要紧盯语文的双基功能,这才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学习于永正,不做于永正,仅就渺小如蚁我要说学习于永正,我要做于永正。他的教学精髓我还远远没有学到,还要努力的学下去,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我教学的追求。

患病期间,于老对待癌症的态度是“不怕死,争取活,好好活”。他面对生死大限的考验所表现出来的淡定和豁达,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人生豁达、对待疾病平淡如水实让人佩服。

记得阿累在怀念鲁迅先生的《一面》中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也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于永正老师是同我们永远在一起的。现在于老走了!作为一名语文人,我想只有我们继续立足课堂,探求课改,以生为本,打造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这才是最好的纪念。

由于个人写作能力有限,词拙语穷,写不尽对于老逝世的怀念和悲伤之情,谨以此文献给在天堂的于老,也想写给想好好做好语文的自己和同仁!

第三篇:怀念静波老师

怀念静波老师

沙市六中

刘拥军

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校办打来的电话,说是刘静波老师去世了,我问在什么时候,董主任回答说在今年的暑期,他的儿女准备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岭山,要举行一个追悼会,邀请他生前的好友参加,当然有我在内了。

结识静波老师,还要从我参加工作说起。90年我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沙市六中西藏班工作,那时候静波老师正是西藏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开学第一天第一次到西藏班教师办公室里的时候,那时负责接待我们新分来老师的是西藏班政教副主任付新萍老师,她为我们四个新分来的老师介绍了藏班的老师。

时值八月下旬,天正是热的时候,刘老师身穿一件白色短袖的T恤,下身是一件灰色的长裤,脚下是一双棕色的皮凉鞋,很朴素;鬓角有些白发了,大概近50了,但人显得很精神。他的身材瘦而高大,戴着一副带茶色的近视眼镜,他与我们一一握手,说着“欢迎欢迎”的话。听他的口音很显然不是沙市本地人,后来付老师告诉我,他是钟祥人,是我们这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正好教授的也是语文,她建议我拜静波老师为师。

刘老师是才上完课洗了手进办公室的,手很凉。我奇怪教师才集中,怎么老师还在上课?刘老师告诉我,这是由西藏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原来选送到这里的学生四年之内是不能回家去的,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寒暑假除了正常的活动、休息之外,多余的时间安排文化课的学习。刘老师这个暑假也都在工作,这不,才上完预科班的课回到办公室里。

他说:“小刘啊,你要作好常年工作的思想准备,做特教工作是很辛苦的,要有奉献精神!”我愕然了。他接着说:“你们也许不理解,但我们这里的老师都习惯了。办好西藏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这个班从85年就办起来了,教师都是从市直学校抽调的精干教师,也很用心,当然很辛苦,慢慢你就熟悉了,要多多磨练自己,但是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身体很重要啊!”我看到刘老师说这番话时候的表情很严肃,他的话让我对西藏班既有些神秘,又多了份恐惧。

很快,我就知道了静波老师说这番话的含义了。与我同住在学校东南角平房里的也有很多汉族班的老师,比我早来几年,对藏班的情况有些了解。他们告知我就在近两年的暑期里,藏班就有两位不到50岁的老师病逝了,而且在上半年的教师体检中,发现多数藏班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肺结核,藏生中因肺结核住院的学生比较多。他们跟我开玩笑:“你也要小心一点哟!”后来我就这说法请教了静波老师,他说:“老师们说的情况也不错,但是情况也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恐怖,只要注意常洗手、洗脸,多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多锻炼身体,也没有什大不了的,你看我不是很好吗?”静波老师的话,让我心安了一点。但是一年之后的体检中我被告知肺上有结核点,但庆幸的是都已经钙化了。当我把这个情况告知静波老师的时候,他笑着说:“小事情,你还不知道吧,我肺上的钙化点都要20几个,强壮的身体是更好地工作的前提呀!”从他身上我学会了乐观与开朗,对藏班的恐惧感也缓解了许多。

其实最让我感激与佩服静波老师的,还是他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心、爱护与他在教学与管理上的探索精神。

记得才上班没有多久,静波老师就来到了我们住的小平房里,问我们的生活安排得怎么。他得知我们买了炭炉子,自己做饭之后很高兴,风趣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好好工作,到时候我跟你们找个好媳妇,那时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我们都笑了。特别是9月份夜晚的一场大雨之后,我们住的平房年久失修,顶上漏雨,屋子的地势低,外面的雨水漫进了屋子,我买的200块煤全都被泡得趴下了,心里烦得要死。静波老师仿佛知道我们这里 1 的情况似的,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我们的宿舍,看到我们正在用撮箕向外舀水,他一边安抚我们一边撸起袖子帮忙舀水扫地,并安慰我们煤块塌了不要紧,天晴了就把它做成煤球烧,他们也都是这样的。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他的亲合力。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开藏班教学工作会议,藏班的领导要我去接手杨燕老师带的西藏班毕业班,是87级的一个班。我听说先前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被一学生冲上来两拳打倒在地了,这个老师申请调到其他的班级去,缺语文老师了。当时在场的杨燕老师极力地鼓动我去带。坐在一旁的静波老师开口了,说:“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待定吧,接着讨论其他的事情。”很快我被安排在初一年级,带的是89的学生。

后来我从陈茹来老师的口里得知,静波老师坚持重新安排我的工作,让我从低年级带起,原因有几个:一是考虑到87级学生的年龄偏大,基本上都是18岁了,而且都是来自昌都的牧区的孩子,很蛮横,担心我这个个头矮小的青年教师招呼不住;二是考虑到预科班学生的基础很差,有的连一句汉语都说不清楚,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做好这个工作,青年教师难以胜任;三是89级学生多数来自昌都县城,汉语水平高一些,加上一年的预科学习,基本上具备了内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让年轻的大学生去接手要好一些;第四,从培养青年教师的长远考虑出发,从低年级带起逐步熟悉藏班的工作,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事实证明静波老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一直在探索西藏班教学管理的路子,后来我在办公室里的《西藏教育》上看到了静波老师发表的一篇题为《探索内地西藏班教学管理的规律》课题报告的文章,我对静波老师既有感激,更有敬佩,他是真正地在努力探索内地西藏班教育与管理一般规律的第一人。后来他被授予“市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不足为奇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与静波老师的一次顶撞。所谓“不打不相识”,因为这次的顶撞,让我对静波老师的了解更深一层了。

那时候自己血气方刚,脾气很冲,遇事不冷静。接手89级的时候我对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我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办的,结果学生招架不住,我就憋不住了,说学生很蠢;我把这话说给静波老师听,他告诉我要耐心一点,学生的底子很薄,要我降低一点要求。我听了很不高兴,说了一句话“西藏班就是不抓教学质量嘛”。没有想到这话深深地刺伤了他,他大吼一声:“谁说西藏班不抓教学质量?”我被他怒吼的声音与铁青的脸吓住了,没有想到一向对自己和蔼可亲的刘静波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大发雷霆。其实这个话也不是我创造的,而是我重复了别人的话。藏班学生学习基础的确是很差,教学的标高确有下降,所以有的老师就说藏班不抓教学质量这样的话。我这个人很傻,居然当着主任的面说这样的话,难怪他发了那么大的火。

其实他发这火是还有很深的原因,这个原因还是我后来得知的,那就是“文人相轻”了。藏班的确有一批教学骨干,很多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有武大的、华师的、武师的、北师大的,但是还有一批是从小学抽调上来的。文凭高的教师自恃自己业务强,有水平,觉着自己被安排在西藏班教学,那简直是人才的浪费,殊不知这是上级领导对藏班教学的高度重视;又由于西藏班是刚开办的,很多教惯了汉族班的教师对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甚至对六中办西藏班都有些不解,还是按照汉族班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那不就是“对牛弹琴”了吗?真正了解西藏班学生实际的静波老师心里是最清楚的。那时来到内地西藏班的孩子,每年两个班,一个班四十五个人,其中每班必须有农牧区的学生三十人,这是自治区教育厅的规定,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教育援藏。这些农牧区的孩子们很多只会说藏语,根本就不会说汉语,甚至听不懂汉语,而这些问题被很多教惯了汉族班的老师忽视了。静波老师却不一样,他当时身兼多职,既是管教学的副主任,又是预科班的班主任,还兼着一个班的语文课。他说自己接手第一届藏班学生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老师遇到的同样的问题:没有想到送来的学生汉语的底子这般差劲。怎么办?埋怨?„„埋怨谁?打退堂鼓?„„自己有没有面 2 子?„„静波老师既没有埋怨,也没像有的老师那样申请调离岗位,他而是埋下了自己的头,深入到学生中去了。他针对学生汉语底子差的问题,决定利用学生预科一年的时间,从小学的知识开始,教学生说汉话,识汉字,写汉字。于是很多不了解藏班情况的老师们看到静波老师还在给学生教授小学的知识,于是有人认为大谬不然,于是西藏班不抓教学质量的话就说出来。

我很后悔自己说的话,后来和我同班的李斌老师就跟我解释了,说西藏班不是不抓教学质量,而是藏族学生的实际决定了藏班的教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慢慢来,一步一步地夯实学生的基础,静波老师的指导思想与做法才真正切合了藏班教学与管理的实际。后来我在帮助校办的徐毓华老师整理档案的时候看到了静波老师做的课题的全部资料,包括他的教学与管理的笔记,足足有两大卷。我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积极探索的为人师者的品德。

静波老师教给我终身受用的法宝就是爱。其实藏班的老师教书都很用心,与学生的情感也很深厚,静波老师也是深得学生爱戴的一位。他告诉我说:“现在很多人把六中的教师学生分得很清楚,动不动就是汉班学生,藏班学生,汉班老师,藏班老师,这是不对的,无论哪一族学生都是六中的学生,无论是教哪个班的老师都是六中的老师。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无论哪一族学生,我们都得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

记得西藏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藏班的干部均必须帮扶一到两个藏族学生,一帮就四年。但是我知道的静波老师帮扶的有4个,两个男生、两个女生。静波老师的爱人也是本市一所小学的老师,对静波老师的帮扶工作很是支持。每到节假日,静波老师就请学生到自己的家里去吃饭。西藏的学生对土豆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土豆百吃不厌,青藏高原能生长的蔬菜恐怕土豆是最多的了,而且他们的吃法很特殊:煮熟了,剥皮蘸盐吃。静波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在冬季休息的时候,就将炉子搬到了办公室里,自己掏钱批发了硕大的土豆,让学生洗净之后煮熟,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到家乡的美食。这种做法给其他的班主任很大启发,很快传到其他班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1年的暑期,静波老师憔悴了不少,因为他班里的一名教拉姆的女生课间突发癫痫倒地,后脑勺碰在了墙角上,陷入了长期昏迷状态,在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他这个当班主任的就像是当爹妈的,上完了课就往医院里跑,晚上还得值班。西藏班的班主任与青年教师全都自觉加入到了值班的队伍之中,一直持续了一个半月。记得是7月下旬,那晚是我和另外的一名教师值班,静波老师得知医生要给拉姆吸痰赶到了医院。我以为只是从口里插进个管子吸一下就可以了的,可是当我们在重症监护室外看到两个医生不声不响地切开了拉姆的气管吸出了带血的痰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静波老师流下了眼泪,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后来通过武汉来的专家会诊,制订了治疗方案,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才得以痊愈。孩子的父母远在万里之外,怕给拉姆的父母带来负担,静波老师坚持暂时不通知家长,依治疗情况而定,但把这个情况及时向西藏教育厅外事处做了汇报,外事处也同意了学校的方案。这段期间,静波老师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呀!如果治不好,他是要负责任的,但是他为学生的一颗真诚之心感动上苍,拉姆终于苏醒过来的。后来外事处通知学校将这名学生遣返回藏,刘老师又一次纠结了,但是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刘老师只有依从上级的指示,含泪送别了这个孩子。

后来我转到汉族班去工作了,与静波老师的交往少了,再转眼他退休了,我也快到而立之年。谁知道自己的西藏情结未了,1998年秋季,我出任了西藏部主任,又回到我的原点。这个时候的西藏班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在全国内地西藏班的统考中,我校名列前茅。在静波老师等一批老一辈的援藏者的努力下,西藏班的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模式,我也秉承了“爱”的教育的理念,投身到民族教育的事业中去。2001年我也很荣幸地被西藏教育厅授 3 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我想这些荣誉的获得,有静波老师这位师傅的功劳。

2010年11月份,静波老师从深圳回来,专门请了老朋友们吃饭,我们细谈了一些西藏班后来的情况,他很惋惜,西藏班从六中迁出,可是西藏班教师的那种吃耐劳,默默奉献,真诚服务的精神依然在我们身上传承。

回想起与静波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艰辛与教育事业的伟大。他老人家生前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身后又为了还自己的一个愿,将自己的积蓄100万捐献给了曾经工作过的六中,设立“静波奖励基金”。我想我们做后辈的还有什么理由不理直气壮地接过老一辈的传承下来的“爱心”与“奉献”的精神,为六中的未来续写新的辉煌呢?

2012年11月12日

第四篇:怀念老师毕业赠言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哦,老师……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第五篇:小学作文 怀念老师

在我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中,有6位老师教过我。这6位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20多岁,咧开的嘴角挂着真挚的微笑,像石榴一般;那天鹅般的黑眉,分明的、弓儿似的、婀娜的弯曲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含露欲溢,闪烁出天真无邪的光来;一只俊俏笔挺的鼻子显出活泼、温柔的神态;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到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面容显得那么自然、那么舒坦,在日光灯下,仿佛是开在月色里的一朵玉莲。

在四年级时,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上课认真,就设计了“说明书”。如果有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就罚写说明书,要写你做错了什么事,今后如何改正,字数不少于300字。这样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错误,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文几句话就写好了,就像一个办法,如果作文谁能一共有5个蝴蝶,就给谁印一个五角星。虽然这小小的五角星对你们来说毫无意义,但对我们来说,它代表着李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李老师为了我们学得更牢固,竟然带着病给我们上课。李老师为了让我们再学习中找的乐趣,只要我们表现得好,快下课时,会给我们讲几个小故事。

李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天鹅能飞的高,飞得远,是靠矫健有力的翅膀,你们要远航,得靠知识啊!”李老师的话,字字句句像铁锤一样,一下一下打在我的心上。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既温柔,又漂亮的老师。虽然她已经快两年不教我们了,可是,每当在校院内看到她,我仍旧感到那么亲切,因为她把我这个不懂事得孩子领进了广阔的知识园地,她的淳淳教导,帮助我改掉了坏毛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她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难以磨灭的,她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她有一个响亮动听的名字——李洁!

下载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怀念李家正老师(唐国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怀念小学毕业班的老师

    怀念小学毕业班的老师 抬头仰望,见到那似曾相识的白云,是不是转了一个轮回,云儿带着一年前的记忆找到了我? 回首一年前,一样的秋,一样的风,甚至连心跳的感觉也是那熟悉的律动。一年......

    作文 怀念老师[范文模版]

    忆我的老师“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竿,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题记 您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您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您是我生活航程的引路人。回首往......

    怀念石秋杰老师

    怀念石秋杰老师 无机化学11级研究生初识石秋杰老师是在我们化学071班的毕业实习之时,在2011年3月份由石老师和理学院的张荣斌老师二人带领着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到九江的星火有......

    小学作文:怀念老师(合集)

    怀念老师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书,但是,爸爸妈妈很少给我买书看,,然而,我的同桌文傲有一本很好看的书,我非常想看,我三翻四次的向他借,他都不借给我。 下课了,文傲和其他同学都高高兴兴......

    怀念我的高中老师

    怀念我的高中老师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离开校园十七个年头了。在社会上打拼了这么多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喜悦还是伤悲,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校园里的那种纯真......

    6.怀念母亲(老师版)

    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二单元导学案(老师版) 主备人:李华艳 审核人: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6、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怀念刘堂柳老师

    尊敬的刘社长离开我们己经很久了,我也因此在武宁文友圈销声匿迹,多次想写一些关于刘社长的文字来表达我的敬意与怀念,却迟迟没有动笔,一是怕自己才疏学浅写得不好,不但辱没了他......

    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