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8: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

第一篇: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

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意义

凤庆教师

甘凤仙

摘要:世界著名“滇红之乡”凤庆,广泛流传着一种极具特色的茶文化——百抖茶。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典雅的风格,还有特殊的药用功能。它广泛、深远的文化影响,使之成为凤庆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凤庆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百抖茶

功能

文化底蕴

马帮已渐行渐远,这个逐渐被人遗忘的南茶马古道也随着古道的兴盛或衰微慢慢归于沉寂,但曾经在古道上流转、融合、变迁的凤庆茶文化依然以她特有的方式在新的时代、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而这一切,还得从百抖茶说起:

一、百抖茶概述

凤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澜沧江畔,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层林叠嶂,复杂的地形和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典型的立体山区自然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拥有大量的古茶树。目前世界上考证的最古老最粗大的古茶树,现存于凤庆小湾的 香竹箐。原始风貌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为凤庆茶叶凝造了不可比拟的品质,使它不仅成为世界茶树的原产中心地带,成为滇红的诞生地,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域之一。凤庆在她光辉灿烂的茶文化底蕴中,孕育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代表性茶文化之一的百抖茶。

百抖茶的产生,众说纷纭,也没有确切的考证。但关于它的喝法和由来,《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自昌宁至凤庆的大寺马庄,天晚,他叩开了一所茅屋,一位鹤发童颜的梅姓老翁为其用“百抖”的手法煎烤出有名的太华茶,徐霞客品尝后,觉得神清气爽,故在的游记中写到:“......①宿高枧槽梅姓老人家,梅姓老人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的佳话,随后人们在马庄立碑纪念此事,碑上铭刻了徐霞客对百抖茶的赞誉之词,“滋味美似花上露,②清凉净如石中泉”。这或许便是百抖茶最早的文字可考。如此看来,在一位普通人家也有此美味,可推想,“百抖茶”在民间流传应该还要往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应为地球茶母之王的凤庆小湾香竹箐大茶树诞生至今已在3200年以上,比秦始皇大1000岁。树的子孙传至大寺,形成独特风格,而且按赞语,百抖茶的制作在当时应当十分成熟,否则难以在一位普通人家享用这种美味,因此很难确定第一杯“百抖茶”是何时何地何故产生的。

要做上好的百抖茶,就得从茶树上采的第一片芽开始用心,鲜茶叶采回后,用大铁锅炒熟,也就是杀青,等凉后,用手揉10至15分钟再倒入锅中炒,防止熟而不透,再凉再揉,最少揉3道。最后找一块干净的地方,用大簸箕晾晒三四个小时,其间不能暴晒,也不能淋雨,所有的工作都要在一天内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茶的质

量,待完成后,就把茶叶放入陶罐或瓷瓶中盛放,并且不能与有异味的物品接近。待茶叶制好,就可以在家中的火塘上,用大铜壶煨上一壶山泉水,把小陶罐埋在炉火中烤干,再放入适当的茶叶,将陶罐放在火上抖动煎烤。百抖茶的 功夫在于一个“抖”字,抖时陶罐始终不离火苗,不紧不慢,有节奏的抖动,让茶叶在陶

③罐中受热均匀,做到“股炝,叶黄,碎茶不糊”,才能剔出苦味,入口溢香。抖时,手腕向怀,这是烤茶的礼节。冲水,也有技巧,第一次只能倒一点点,以恰巧漫过茶叶为宜。第二次,再倒满,掌握好了,在陶罐口就会浮出泡沫来,这时又有讲究了,“不喷不喝,喷出不喝”,不喷则温度不够,这时茶口感不好,反之要是喷到地上,不礼貌,也不卫生。由于百抖茶的制作工艺复杂,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土法功夫茶,当然,要仔细体味它的妙处,实在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

二、百抖茶的功能

(一)礼仪传承功能

几千年茶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凤庆人民,人们对于敬茶的礼仪已不去过多思考,而是形成一种习惯。凤庆人用百抖茶敬客,第一道茶苦涩主人自己尝味,二道三道才用来招待客人。婚丧嫁娶都有专门待茶的地方,主人家在门口设一个礼堂,有敬茶师代替主人表示对来宾的欢迎、尊敬和感谢。这些敬茶师一般选择主人家的亲朋好友中的帅哥和靓妞,并且是主、客人心目中品德好的人,他们连同百抖茶一起,默默的祝福客人未来的日子有希望,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今天,凤庆的百抖茶成为凤庆县对外交往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礼仪活动,不管是一年一度祭茶祖活动,还是香港、日本、印尼、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走访南茶马古道驿站古镇鲁史,还是参观滇红茶的制作工艺,热情好客的凤庆人民都会以“百抖茶”的制作表演及品饮,招待各方来宾。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与尊敬,并希望在商务洽谈中能够互利共赢,合作愉快。

(二)宗教祭祀功能

凤庆百抖茶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敬鬼神,二是敬祖先。

先说敬鬼神吧,据凤庆人传说神不食荤而吃素,无论河神、山神、天神、地神,还是水神。除敬献素食外,茶是必备之物。人们用茶敬神,一是素饮;二是求神保佑茶乡人民身体健康,事业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来年创造好收成,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敬鬼则与敬神不同,主要是消灾除害,免除死鬼缠身,病痛不止之类,以示茶乡人不与死鬼为伍,你走你的阴曹地府,我过我的健康生活。

用茶敬祖先,凤庆人特别是老一辈十分讲究用百抖茶。老人认为用不规范的不加烤制冲泡的茶水敬祖先是不礼貌的,因为非百抖茶香味不足,而且有苦涩味。老人不希望后人生活苦,因此敬祖先之茶必须是百抖茶,因为它的“香”是老人对

后人有香甜生活的期望。

(三)药用功能

茶的药用功能,早在《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载,凤庆百抖茶的药用偏方则是让人大开眼界:

人们在烤百抖茶时加一把小米,俗称糊米茶,喝后可治胃火及痢疾;在百抖茶中滴几点玉米酒,俗称茶点酒,可治流感风寒;在百抖茶中加姜皮可散寒及治流感;在百抖茶中加生食盐可泄火及治眼角膜炎;浸泡后的茶叶晒干做枕头可治高血压;废茶渣洗脚及腋下可止汗治脚臭、狐臭;茶水可洗伤口消炎,茶中加冰糖可降血压等等。

总之,百抖茶在凤庆人家常活动到鬼神传说,从礼仪传承到医疗保健中无处不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支柱、精神支柱。

三、百抖茶的文化意义

(一)敬神祭祀,茶当先

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记载凤庆茶叶的发展历史,但早在商周时期凤庆先民濮人就开始了种茶、制茶,并将其作为药用、祭祀和食用。所以悠久的历史注定茶叶成为朝圣神灵、祖先的当先之品。而“百抖茶”就成为了敬神祭祖的特有习俗。在祭礼时,摆放的顺序是茶优先酒在后,其他食物最后,可见茶是这些食品的当先之品,是凤庆人对神灵、祖先的敬重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团结和睦,共享人生

茶史可鉴,茶俗可见,茶乡人民种茶制茶喝茶,更将茶深深融汇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不断常来客,围炉消夜寒;有茶堪对饮,无酒亦盘恒。”

在烤制饮用“百抖茶”的过程中,几个朋友、一家人、远道而来的客人,团团围住一炉火,一人烤茶,边与周围人闲谈。特别是严寒的冬天,大家一边取暖,一观赏制茶者有节奏的茶艺。那烤、抖、冲、倒,让人体味到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更让人体味到火炉带给人们红红火火的未来,团团圆圆的生活,和和美美的幸福。百抖茶已经成为加强交流、沟通,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用具独特,显神韵

凤庆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百抖茶是茶文化中无形的财富之一。但就凤庆流传之广,传论相远的百抖茶产生来看,它一方面体现了凤庆人民的勤劳、智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凤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凤庆的山区农家,家庭建筑有正房、地楼之分。休闲和接待客人的客房就设在地楼上。地楼靠墙一边的中间有近一平方来的长形火塘,火塘的平台上置放着茶罐、铜壶和茶盅等简单的饮茶用具。茶罐是烤制百抖茶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土罐厂用粘土制造并通过火烧制而成的,它由罐底、罐肚、罐柄几部分组成。罐肚是茶罐

— 3 — 的重要部位,烤茶的时候,茶烤得香不香、味道好不好、茶汤装得多少,就看购买茶罐时选得如何。茶罐口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茶渣会顺着茶汤往外跑,太小茶汤出得慢。在火塘正中的地楼中梁上,悬挂着一个伸缩自如的铁钩,是用来烤制百抖茶时吊铜壶烧开水的。当水烧开后,将铜壶向上升,减柴退火。然后在平摊的炭火上,烤百抖茶。最后将烤好的百抖茶倒入土制的茶杯中。因此,在老一辈人的口中流传着“青树茶罐勐佑杯,红铜水壶为上品”的说法,这是对百抖茶用具的最好概括:水壶最好是红铜壶,茶罐是青树的土制茶罐,杯子也是勐佑烤制的土杯。其意义既表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也体现了凤庆茶文化历史背景的悠久。

(四)饮茶品味,感悟人生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这是早起出工的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勤劳的凤庆人民,早起后并不忙于干活,而是围着火塘烤制一罐百抖茶,慢慢喝了百抖茶后,再投入工作中。他们认为喝了百抖茶后让人精神百倍,更有干劲。晚上收工后,回家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围着火塘继续烤制百抖茶,他们认为喝了百抖茶后,能消除一天的疲惫。善良淳朴的人们,在抖百抖茶时,抖的是一种文化,抖掉的是一天的疲劳,抖去的是人生的坎坷,抖走的是生活的艰辛。在饮茶中品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出人生百态,品出人生哲理,也品出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丰富而繁忙的生活滋味来。

是的,喝百抖茶,沁人心脾,举杯慢慢入口,香郁味醇,舌头茶韵清香。细细地品茗,回味中却又略带些许甘甜,只觉香醇飘逸,神清气爽,使人心胸变得更豁达,在静逸安恬中找到一份清醒,找到笑看云卷云舒,坦然帷幄世事的人生姿态。品茗百抖茶,实际上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它追求的是真、善、美,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领悟茶中之道。百抖茶代表的是和平,是平等,是相互尊重,是善良的美好人性的完善。

在凤庆乡间婚娶的时候,有一个节目就是让新郎官烤百抖茶。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在看着新郎如何把茶烹调出好的滋味。如果烤不好,新娘就会生气,以为自己未来的夫君生活能力差,连一罐百抖茶都不会烤,对新郎的生活能力产生怀疑。如果新郎官烤出的百抖茶让人喝了赞叹不已,新娘便会当场拿出藏在身上的礼物,送给自己满意的夫君。因此百抖茶是凤庆人民追求美好人生,同心同德,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象征,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

人们无论是否去思考其深刻的含义,但它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是不变的:用百抖茶招待客人是团结和睦、同心同德、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在礼仪中,人们以

双手捧茶递给客人,表示敬重,是凤庆人民传统美德、好客如亲和美好祝愿的体现。

四、百抖茶促进凤庆经济发展

关于百抖茶的产生,无论从传说看,还是从推理上看,都是来源于创造经济价值而形成的品饮技艺,反过来这种品饮技艺又服务于经济建设。茶叶在凤庆经济中

历来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南茶马古道”,凤庆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运通缅甸、泰国的重要路线,也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

④根据凤庆十五规划,“南糖,北烟,中部茶”是凤庆三大经济支柱,占凤庆收入60%以上,2007年,凤庆茶叶的“普洱”、滇红系列价格看好,是2003年的四倍。据不完全统计,农民茶叶收入达6个亿,成为凤庆经济的强大经济支柱,已冲击“南糖北烟”的经济结构,不少农户大力在南北试种茶叶。2007年度,凤庆共发展茶叶新基地约2万余亩,为今后凤庆茶叶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的支持了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如此发展,十年后的凤庆,将是一片茶的海洋,遍地布满着绿色的“黄金”。

“百抖茶”的传承,将成为凤庆茶文化的动力,认识和饮用百抖茶,将给关心、支持凤庆人民的广大朋友,带来审美的情趣,团结和谐的人际,健康美丽的胸怀,繁荣富强的生活。凤庆茶文化的龙头——百抖茶,将会蒸蒸日上,逐渐成为国内外朋友认识凤庆、发展凤庆的强大动力。

不用怀疑,凤庆茶文化的大背景是以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悠久的种茶历史,享誉全球的滇红、滇绿、普洱茶为基础,远扬海内外的“茶祖”故乡为一体的茶乡

⑤文化。淳朴善良的凤庆各民族,在古茶树的气韵熏陶下,以“谐、幽、礼、真”的茶道意境,品味着厚朴的陶罐里溢散出的醇醇茶香,多少风雨岁月,都无法改变他们一如既往地执著。他们将以“百抖茶”的团结、红火、古朴、文明为龙头,以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新型现代文明为后盾,带着美好的心愿,稳步走向茶经济大潮的发展中。

而今,喝百抖茶的人已经逐渐增多,它也因此上升成为一种文化艺术。不仅在农村,在城里,甚至在经济交往中,成为接待客人的最佳礼物。但百抖茶的知名度还不够广,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希望有志于深层挖掘百抖茶文化底蕴的有识之士,通过各种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百抖茶,品饮百抖茶,让百抖茶真正流芳百世。我们相信,百抖茶将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走出凤庆,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与伊丽莎白女王“第二次握手”。

“百抖茶”是茶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凤庆文明的象征,它将代代相传,成为来自山沟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注 释:

①《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十二》,作者:徐宏祖,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960页

②《云南画报》之《百抖茶——抖出百味人生》,作者:李敏,云南画报社编辑出版,第22页

③《云南画报》之《百抖茶——抖出百味人生》,作者:李敏,云南画报社编辑出版,第22页

④《凤庆县志》之《凤庆十五规划》,公文,云南凤庆县志编纂委员会,第732页 ⑤《云南画报》之《禾纸烤茶、石板烤茶》。作者:胡莹,云南画报社编辑出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徐霞客游记》:[明]徐宏祖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一月出版。

[2]《云南画报》:云南画报社编辑出版。文字编辑:李敏。2006年2月总第164期。[3]《鲁史镇志》:鲁史镇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曹现舟,临沧地区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装,2001年3月出版。

[4]《凤庆县文史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凤庆县委会编,主编:曹现舟,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昆明印刷厂印装,2006年一月出版。

[5]《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20日,第3版。

[6]《探秘南茶马古道》:秘境传媒机构著,主编:鲍利辉,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4月第一版。

[7]《地球上最大的茶树》: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昆明游云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第1版。

[8]《凤庆县志》:云南省凤庆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杨滋荣,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11月出版。

第二篇:传统道德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意义

传统道德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意义

2011946074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道德在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中得影响和意义,指出传统道德在如今社会群体中得缺失和压力,进一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全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两种不同的观点:传统道德在社会的缺失和如何重塑人们的道德观。并指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章最后提出应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键词】 传统道德 继承 弘扬 缺失 重塑

引言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中得道德激荡,应正确认识传统道德的作用,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在道德主体中完善自身。

一、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注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3)(4)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6)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此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还有谦虚自律,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需要。

(2)在需求。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

二、道德的市场色彩—中国法律制度的缺陷

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社会更是将一切理想的存在变成实体性存在,利益取代了德性,在人类生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自我的快乐扩大,使自己资产增值,是人们第一关心的问题,而人的道德心又与人的行为动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代的人们更习惯于视道德为一种个人与他人或社会的特殊交换,相信只

有利益不会撒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格信任关系被货币信任所取代。这种道德利益交换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着个人及社会道德的生成,使道德带有明显的自我功利色彩。

在道德交换中,道德成本也是人们所计较的,虽然这个行为是人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当违反道德成本过低,而遵守道德的成本太高时,人们选择的往往是成本低的不道德。

举个例子,就拿厦门的公交系统来说吧!厦门的公交无论是在上下班还是其他时间通常都是非常拥挤的,而挤公交这是让所有的人都头疼的一件事,公交文明在厦门以及全国都很难实现。现在假如有一个很反感乘公交挤车的人最后也加入了挤公交的行列,是因为在挤车的那一霎那间他得大脑中形成了关于要不要挤车的成本计算:如果不挤上这趟车,下一趟什么时候来都不知道,如果上班迟到了扣除的奖金加上受到上司的批评,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等等。这样一计算,排队等车的成本或代价太高,于是,几乎不费成本的挤公交成了他的选择,道德轻而易举地抛之脑后。中国人挤公交不是因为中国人有挤公交的偏好,而是排队的道德成本太大了,而道德成本远远高于不道德成本,这是制度的错而不是道德的错,制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道德是市场的。类似于挤公交这样的道德成本计算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道德的代价总是大于不道德成本,所以造成社会见义勇为行为的稀缺。

三、传统道德常遭蹂躏—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欺凌

当代社会不仅仅出现了反道德,更有甚者,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种更可怕,可悲的现象,那就是道德蹂躏。对此,人类常常自我安慰地解释说这些现象都是社会变迁的的产物,中国人对这种道德蹂躏的现象,常以局外人的身份将其归之于西方文化的产

物,并且以一种道德优势的态度来批判这种异己文化,但是这种态度有太强的政治色彩或者说狭隘的民族自我情感。传统时代,人们评价人的标准是好人和坏人,君子和小人,道德意义非常浓厚,但是儒家耗时几千年所构筑的庞大而厚重的君子小人文化体系,却经不起现代经济的一阵轻风。当道德不再成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当我们不在以君子,小人,好人,坏人来看人而以穷人,富人,当官的,老百姓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道德的权威性就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开始消失了。

例如,当代中国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强势群体,他们用道德来约束别人,让别人遵守道德以保证他们的平静而尊贵的生活不被打扰。从河北“李刚案”中不难看出,的确中国现阶段存在着这一部分特权阶级。他们以自己的强势身份蹂躏着弱势群体。对于那些身处社会强势之人而言,道德很少有实在的用途,与他们手中握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相比,道德的价值微乎其微,钱与权就可以保证一切,甚至可以把不道德变成道德,使道德永远站在自己的一边。中国的红十字会管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郭美美,中国红十字会身陷一场史无前例的质疑之中。它旗下一个名为“商红会”的机构,冉冉升起,成为今夏最为耀眼的名词之一。让我们回归慈善的本原。《魏书·崔光传》有云,“ 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简言之,慈善,是不附加任何要求的事情,让人的心灵安享愉悦与满足。而《大美百科全书》释义“慈善事业”为,“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而如果不是这样呢?如若这一福祉,实际上是被极少数人所占据的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红十字会所接受的善款流向一直被认为是公开透明度不够。公众的怒火与质疑再一次倾情爆发,其原因乃是:有些打着“红十字”招牌的慈善公益活动,是否已经或正在成为某些组织与个人让渡利益的渠道?郭美美的背后,是谁?还有多少个郭美美未浮出水面?真相依然有待澄清。商红会是否在其公益支出中踏足商业关联交易,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值得等待。而在郭美美事件中,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质疑,恰恰证明了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的薄弱,到了何等地步!

四、当传统道德面对法律时

德与法的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得一个剪不断理还乱得问题,只要人类性善性恶地问题没有解决,这恐怕将永远是个问题。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曾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和孟子的“桃英难题”及荀子的“故非礼,是无法也”不难看出,儒家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种种探讨中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人们观念中普遍存在德善法恶倾向,看出道德在法律面前的强势地位。而法家的观点却认为“一人心”,认为人心都是恶地,几乎没有自觉为善德可能,这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法家的法律理论完全抛弃了道德,两者之间的关系又表现出另一种不正常。相对于中国的德与法理论的混乱,西方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从整体上稍微清晰于中国,因为西人的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人性恶地基础上的。西方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死,除了具有践行法律精神意义之外,还回答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德与法对人类来说孰轻孰重的问题。苏格拉底是道德的代身,如果他执意要选择道德,视道德为上的话,他应该逃出来,以证明道德的胜利。然而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他又触犯了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人肯定又是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就不应该逃出来,只应该留在牢里等待死亡,结果苏格拉底只有死路一条。

当代中国就存在着严重的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从过去网上流传的“彭宇案”再到现在的“小悦悦案件”中不难看出社会现在存在着道德的畸形。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害怕?小悦悦的遭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我特别害怕看到两类新闻,一类是强权对弱者的肆意欺凌,一类是众人面对生命的苦苦挣扎漠然视之。现在的情况似乎是:人们对生命是越来越冷酷了,生命遭致不幸的表现方式也因之而远不止这两类了。我不知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因素导致了我们如此的铁石心肠?我也不知道弘扬我们一向号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哪一部分可以稍许软化这样的心肠?”小悦悦的遭遇似乎更为极端,她才两岁呀!很多人说那18个路人冷漠,但我想他们更多的或许是害怕,怕被冤枉,怕跟政府部门特别是警察打交道,怕无穷无尽的麻烦„„陈贤妹阿姨说:“我一个捡垃圾的怕什么呢?”陈阿姨的不怕,以及当时有人劝她不要多事,都反证出那18个路人更多的是怕。之所以说他们不是冷漠,是因为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存

在几乎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最大功效就是培养了我们的这种道德感:人应该做个有德之人,社会应该是个有道德的社会。这形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最主要的特质,我甚至认为这也是我们异于他族的最显著之处。因此,在小悦悦事件中,我认为是害怕战胜了我们的道德感。谴责他们怯弱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因为我们自己也未尝不是如此;更毫无意义,因为这丝毫无改于小悦悦的遭遇,而且这样的事也必定还会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我们应该追问的是: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害怕,以致看见在地上挣扎、抽搐的小悦悦都赶紧绕开走掉,甚至陈阿姨去救助的时候都还劝她不要多事?这种神秘的力量,你到底是谁?来自何处?是个什么面目?以什么手段叫我们的生命和人格变得如此萎缩卑微、毫无尊严?在这个事件中,小悦悦一家固然遭受巨恸,而我们也未尝得以保全——只要你的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我们大家其实都受了伤,小悦悦被撞、被碾、在地上挣扎抽搐的这一幕会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里,像一根针一样不断地刺痛我们的灵魂,令我们寝食难安。有没有可能有一个社会组织,让大家坐在一起,彼此诉说,彼此慰藉,彼此疗伤?但根本的拯救,还是要找出那个令我们害怕的神秘力量,消解它,根除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再害怕,我们心底的道德感才会焕发力量和光辉,小悦悦这样的遭遇才可望避免,生命的尊严才有望回归,而我们,也可以终于活得像个人样。这样的拯救,除了我们自己,别无他人。

携老扶幼,中国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不仅仅需要继承更因该将其发扬光大。道德与法律的界线分不清,更因为善与恶地界线分不清。

五、传统道德的复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义论与功力论的扬弃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此前的功利论,道德规范伦理学存在的价值,它是古已有之德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道德论。从古至今绵延不绝,尽管它的理论形态,表现形式

不断地改变,但它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人是自然存在者,又是社会存在者。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人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要欢乐,因此人就要通过生产,解决吃、穿、住、行、娱乐,休闲等问题,这就必然要关心私人的物质利益、福利、健康、舒适、安全,幸福等问题。因此,讲个人功力并把功利作为一种道德观,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但是人又是社会存在者,他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要快乐、要享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设备和相关条件,都不是单个人所能解决的,必须依赖群体,依靠社会。他必须与他人有分工、有合作的生产劳动、交换其产品、交换其经验,互通其有天。这种社会性,简言之文化性,规定了人有理想、有友情,有精神追求与寄托。因此,就需要有某种道义论存在。这也就是董仲舒所指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得哲学基础规定了它内在地包含有功利论与道义论两种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的辩证法,又是辩证的唯物论。它认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意识是第二性东西。精神、意识是存在、物质的派生物。但它对存在,物质都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精神的东西离不开物质。一旦离开物质,精神现象将无解释,变成虚无缥缈,神秘莫测的东西了,从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出发,观察分析伦理、道德、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伦理、道德现象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一种精神现象。它依附于物质的社会关系,即依附于物质利益关系。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必然是功利论的,必然重视人们行为的物质效果,重视人民大众的利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也说过,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大众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人类利益相一致。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恰恰就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辩护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段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只是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这就是告诉我们,马克思主

义承认,并主张功利主义是我们行为的一种指导原则。不过不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真正人民大众的功利主义。但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而献身,而自我牺牲,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体现。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既是功利论,又是道义论。功利论是基础,道义论则是它的引申与升华。

六、道德的追索

行为的目的性是人的一大特点,是故道德必有目的。道德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人们对此常常发问:我们为什么要做出道德行为,或者说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伦理学家们做出种种回答。有的说事上帝的要求,有的说事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说为别人也为自己,或者说有道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当今在社会转型的时代,人们的思想相当混乱,有的说,现在上下都搞钱,还讲什么良心;有的说道德值几个钱一斤;许多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一切以钱为标准,什么道德什么人关心人都是过时的东西;一些人认为邻里冷漠,互不来往也是历史的进步;有人还认为,各个人都管自己,个人好了,社会也就好起来,道德是不必要的。

人们做出道德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究竟为了什么呢?这个道德目的的问题,的确必须首先要搞清楚。道德当然有社会目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是统治的手段,其目的在于维系其统治。与此同时也有人民的道德,它一方面对抗统治阶级的道德,一方面维系下层社会,使各个个人生活安全,在消灭阶级以后,全社会的道德则是维系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人们之间必须合作互助的需要。

就道德的实质而言,更重要的是道德的自我目的,通常人们从自身出发,对做出道德行为自然有其各不相同的目的,一个较多的理由是,不这样做,人们就会批评我。有的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交换思想为指导,以小恩小惠待人,以取得回报为

目的,有的以获得别人尊敬为目的。比较好的目的是做个高尚的人,必要时也能做出自我牺牲;也有的从自己身份考虑,作为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理应遵纪守法,奉行道德。这些当然都不错,从某种意义上,正室社会的需要,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是从道德的本来意义,从更高的要求来说,这样还是不够的。

道德的目的在于自身,其他都是外在目的,不是道德本身的目的,道德目的从本质上看不是功利性德,不是外在目的的工具。20世纪初英国伦理学家衣布拉纳雷反对功利主义,主张道德本身是目的而非手段。他说:“道德包含着“本身为一目的”的意义,道德即涵蕴有事性要做,也涵蕴为我所做。”就道德的特性而言,衣布拉纳雷的这一说法是合理的,做出道德行为当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但同时也使自己道德意识增强,日益成为有道德的人,所以每次道德行为的本身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价值,在于自我完善,宗白华说道德的真精神在于“仁”,在于恕,在于人格的优美。他引《世说新语》所载:“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正如宗白华所说:“不是由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德重视。”这才是真道德。

这里如果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道德的具体目的中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或终极目的在起作用。这一终极目的成为他得行为推动力,成他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这一终极目的通常称为道德理想,或成为一个怎样的有道德的人。

究竟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理想?美国伦理学家威廉•弗兰克纳虽然提出“一种完善的道德学也许至少包括这种理想的领域”,但他只提出“合理的”这种概念,至多说到“如果一个人是十分有理性的,而且充分了解他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一切,大概会选择道德的生活方式。”很遗憾,仍然十分抽象,没有做出一个确切而明了的答案。

道德的终极目的或道德理想是与人生目的密切联系的,因为道德即处世待人的思想和态度。总是发生于待人接物的关系中,不同的人生目的就有不同处世待人态度,就会实行不同的道德。如果深入考虑,在道德的本来意义上,道德的本质与人生目的

都是密切联系的。道德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的社会性本质和创造本质自由精神的实现,决定了道德存在及其作用。

道德在深层次上是实现作为社会的人所特有的潜能,体现基于人的特性的追求,因此道德的终极目的必然追溯至人生目的。人在道德生活中追求行为目的,以至最高的道德目的,必然上升到人生目的,就发生了至善范畴的深化,至善范畴也就是包含了深刻的人生目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道德目的要归于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道德的归宿,因而人生目的是伦理学得最高范畴。

结论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舍取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本文通过全面的分析中国当代公民的道德水平,通过批判和审视,全新定义公民的道德准则。文章最后还提出当代大学生如何追索传统道德新要求的建议,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的成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参考文献

(1)(2)(3)(4)(5)(6)(7)(8)(9)《道德的悖论》 李湘云 《道德选择研究》 王敬华 《新民周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金羊网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 《道德的哲学真义》 王育殊 《论语》 孔子 《孟子》 孟子

(10)《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研究》 李玉洁(11)《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 谢善元(译)

第三篇: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校:北京城市学院

部:公共管理

级:财管本2

名: 李

赵丹莹

赵晓静

刘萨丽

号:10110603059

10110603099

10110603061

10110603058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争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得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初步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宣布废止美英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英国交还在天津和广州的租界,等等。此后4年间,比利时、挪威、荷兰、法国、葡萄牙等也陆续同中国签订有关条约,至少从形式上解除了殖民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领衔签署,《联合国宪章》也规定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逐步确立,为此后彻底改变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打下了基础。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为全民族的利益共同奋斗了。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包括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1000多万海外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还抛家舍业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抗战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如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近年来蠢蠢而动,给中日关系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日本右翼否定历史,与日本自身由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战略需要息息相关。作为新世纪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的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国家,相信就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最好的回击,同时也是促使日本正视历史与现实,保证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四、抗战让中国人达成了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这就是它让中国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共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对促成这种共识的达成,在抗战期间做出了特别值得称道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机关报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遗余力地宣讲和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基本的现代理念。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更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共同领导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指出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表明,在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上,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民主的一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坐而言更起而行,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仍然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让中国人中最大的一个人群--农民,也开始建立起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五、大大优化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环境

这首先体现为:抗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废除了1840年后被迫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回了租界,收回了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更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与美苏英法并列的世界大国。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终于洗刷;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抗战胜利还空前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使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处于空前有利的地位。中国丧权失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基本消除。再者,抗战还使中国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强国美国结成了密切的同盟,美国因此不仅允诺大力援助中国的战后重建,还有意支持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六、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等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和崇高风范,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种种英雄事迹都深刻的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为后来的新中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学习他们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学习他们誓死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七、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今天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光荣。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呢,为什么是一名党员就光荣了呢?那是因为抗战时期的共产党员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他们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他们内心对党坚定的信念。成为后来我们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感和凝聚力。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洗血了国耻又为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及影响

浅谈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及影响

————书写青春,投入社会大舞台

关键字:志愿者 和谐 积极 奉献 进步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思想家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都是倡导人们推己及人,去做善事,去帮助他人。

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近些年,随着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经济的构建,在社会风气、人际关系上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更多地关注利益,更多地强调个体。此时,提倡无私的互助精神和协调的人际关系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之所以一出台就深得人心,就在于它适应了全社会对良好风气的强烈呼唤

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汶川大地震中青年志愿者:

倒塌的楼房、毁坏的公路、咆哮的泥石流、恶劣的气候,不断的余震,还有瘫痪的通信……前方艰难险阻,却挡不住志愿者坚定的步伐。当人们第一时间得知四川受灾的情况后,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成志愿队伍,及时赶赴灾区救助伤员。他们或是公司的职员,或是待业的下岗工人,或是普通的的士司机……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带着对苦难同胞的怜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换取着他人的生命。家里11人在地震中死亡,来自四川重灾区汉旺镇的小罗,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连日来开着车在灾区转悠,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就免费用车接送;唐山大地震生中失去8位亲人而变成孤儿的王宝连,为了不让更多的四川灾区孩子受到自己曾经的痛苦,灾后第二天就奔赴重灾区,抢救幸存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心理志愿者,在救灾黄金72小时成功辅导360人次,已帮助60多位幸存者正视此次创伤……志愿者,这三个平凡的字眼里涌动的是无私,是爱心,是在灾难面前凝聚的一份坚定力量。他们用双手扒开废墟,他们用话语抚慰受伤的心灵,或者他们仅仅只是搬运着一箱又一箱的物资,在电视镜头投射不到的角落里为灾情的稳定而默默努力。面对无辜生命的逝去,他们落下了悲痛的泪水;当迎接坚强生命的再一次重生,他们擦干眼泪。他们坚信,天灾并不可怕,只要心中有爱,便可共渡难关。

二、奥运会青年志愿者:

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临时增加了一个活动,向奥运会志愿者致敬。此举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奥运志愿者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确保奥运赛事平稳顺畅地运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这一张张绽放笑容的脸聚成了中国最美的表情。

美国《纽约时报》说:‚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志愿者大军,他们对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形象的最强烈信息。这是中国要向全球展现的面容:年轻、有期望、自豪、爱国。‛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们是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石,是北京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

使。‛许多国外媒体评价,这些志愿者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汇聚了中国志愿服务的‚愿动力‛,广泛传播了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最近也毫不吝啬地将北京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颁给了奥运会志愿者。他说:‚在本届奥运会上,无论谁获得的奖牌最多,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志愿者们将赢得来京人士的由衷赞赏。‛他们给了世界一个强烈信号:中国社会已经从号召时代走向了自愿时代,这是中国值得称赞的巨大进步。

三、上海世博青年志愿者:

‚上海世博志愿者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对志愿者来说,真正的要旨在于‘我们在你身边’。无论是世博会,还是所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与人们,哪里需要,志愿者就应该在那里。‛

四、社区青年志愿者:

在城市社区中,人们不时会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目前,这些活跃在全国城市社区经常向居民提供各类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已达到500多万人。1994年3月,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开始实施,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走进社区。为城市困难居民提供服务是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内容。各地青年志愿者经常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康复中心等场所,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全国各地青年志愿者还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做好下岗职工或待业职工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培训、择业介绍及子女义务家教等服务,开展为离退休困难职工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等服务。煤炭行业的青年志愿者实施了‚阳光工程‛,全行业有27万多青年志愿者为7万多名离退休职工提供了结对服务。上海市建立了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等三个青年再就业免费培训基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定期举办培训班,为下岗、待业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也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大内容。各地青年志愿者们纷纷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维护权益、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南株洲的(青少年)道德银行是共青团株洲市委为大力深化志愿者注册制度搭建的新的工作平台。道德银行的本质是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在注册志愿者的基础上导入银行运作理念,对志愿服务事业予以社会承认,以协会制度形式规范和保障志愿者可以获得志愿服务回报。道德银行坚持‚志愿服务,奉献爱心,道德积累,拥有真情‛的发展理念,倡导‚先予后取,多予不取,多予可取,多予少取‛的道德风尚。目前,株洲市(青少年)道德银行组织网络已覆盖了县(市)区、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服务项目涵盖家政、医疗、社会保障、文明城市创建等诸多领域。

还有支农青年志愿者、支教青年志愿者、扶贫青年志愿者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我们的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哪里就有他们的先进事迹,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当代青年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上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助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的重要手段;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沟通城乡,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交流,促进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作为我国对外援助、民间交往、国际合作的方式之一,进而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时期团组织教育青年、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青年志愿者行动几乎覆盖了团的各条战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动员青年参加团的活动、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作贡献、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团的内在活力,特别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方式、运作方式、推进方式等体现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团的工作的基本特点,许多是对团的传统工作方法的创新,是共青团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事业。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关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不单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地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2、充实业余时间,丰富生活体现

青年志愿者利用空暇余时间,参与不同形式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可认识更多的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年龄的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彼此可以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让自己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同时,志愿者更可通过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和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必定有帮助。

3、提供学习机会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增加个人的课外知识,服务时可接触未知的事物,学习未知的东西。此外,除了可以帮助他人,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交际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还可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价值观的改变,使个人能充分认识如何发挥自身的价值。掌握协同工作的方法,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此外,志愿者将参与志愿活动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可用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更加完满。

三、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他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对自身、他人、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体现了集体主义和道德价值,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而且还弘扬了民族精神,升华了文化意识。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如何去进一步挖掘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价值,也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我想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可以适当建立在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基础上。譬如,可以和社会和企业建立咨询服务;法学可以面向社会的法律咨询室,由学生试着来解决老百姓的与法律有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经济学可以建立咨询平台,让学生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激情,使知识与实际想结合……..总之,各专业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合适的服务。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天职还是学习。感想:

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理应积极投身到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课外组织协调能力,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不光要关心书本知识,更要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它的质量,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如此,我们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达到活动的目的,书写飞扬青春。

第五篇:五溪文化广场建设的意义及其影响

五溪文化广场建设的意义及其影响

摘要:广场文化活动是人类最早文化活动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已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在新的时代,广场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具有开放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本文将从广场、文化广场的定义、广场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结合五溪文化广场建设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来进行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五溪 广场文化 功能 群众性

一、定义

广场,是指户外开阔的活动场地,是城乡较大的平整空间。文化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从狭义上理解,文化广场是指富有特色文化氛围的城市广场。包含有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一般属于政府公益性设施。它是公共文化生活集中的城市空间,为专业或民间组织在此进行艺术性表演或展示提供场所,也是群众性的各种娱乐、体育、休闲等活动场地;从广义上理解,文化广场泛指多功能、多结构、多样性的城市事物空间。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阔,也代指精神的、形态的空间深厚与广阔。它衍生指向人气聚集地、商业活跃地、美学与艺术胜地、产业基地。文化广场一方面可向人们宣染文化内涵,此外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场所,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游人的一道风景。以五溪文化广场为例,他占地320亩,总投资4900万元。整个广场建设以五溪流域历史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人工湖和植物造园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巧夺天工,创意相应的绿化、山石、水景、建筑小品等环境艺术,展现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现代气息水乳交融的深厚内涵。广场内共划分为七大区域:以中心广场区为中心,合拥老年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青年活动区和水上娱乐区,背倚民俗风情园和江南风情园。广场景点设计倚山就势,曲直随态,点上成景,环上成带。广场内的五溪柱、千鹤湖、音乐旱喷泉、五溪人物墙、大型电子显示屏、水幕亭等大型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融湖光山色、民族风情、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画卷。整个广场注重“人性化”设计,广场内的主要通道都安装了盲板,修建了无障碍通道,卫生间安装了残疾人专用卫具。整个广场体现了“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文化广场的构建与发展一般都有其核心的广场文化作支撑。广场文化石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社会事务认识和精神审美的智慧结晶。在新的时代,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群众文化活动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繁荣的作用。广场文化之所以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广场文化具有它独特的特征,如:开放性、群众性、免费性等。而群众需要,是广场文化经久不衰的根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迫切。广场文化作为公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刚好满足了群众的这一需求。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可以说风靡全国,广场文化活动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1、群众自发性。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是主体,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活动,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活动的欣赏者或旁观者,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自得其乐,娱悦身心。2、广泛参与性。由于广场的公益性和开放性特点,广场文化的参与面之广和观众面之大,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可比拟。以其特有的包容量,吸引着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广大市民参与。

3、形式灵活性。广场文化活动形式灵活,既可以有业余、通俗、普及艺术,又可以有专业、高雅、精品艺术;既可以有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的群众表演。不拘一格,百花争艳。

4、内容多样性。广场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缩影,既有高雅艺术,又有大众文化,融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于一炉,体现出开放、宽容、多元化的文化理念。

5、政府主导性。广场文化虽然是开放式的,但绝不是无原则、无组织、无纪律、无导向的。广场文化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中心阵地,纳入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目标管理,确保广场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三、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

广场文化活动的功能责任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功能、对外窗口功能、引导功能和交流功能这四大部分。这四大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目文化氛围,为人民大众奉献出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第一是教育功能。我们所倡导的的文化广场演出内容都是内容健康、弘扬主旋律、催人奋进的,给群众带来娱乐放松的同时,还能向公众传递正面思想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

第二是对外窗口功能。文化广场将会变成展示当地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用广场文艺演出的形式来展示经济作物的丰收景象、蒸蒸日上的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和投资环境,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对招商引资起到了良好促进的作用;

第三是引导功能。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阵地。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周末空闲时间来组织市民开展大合唱、各种棋类、球类比赛。这样吸引了市民的广泛参与,不仅能有效的遏制不良文化的存在,而且还能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引导社会文明向良性循环发展;

第四是交流功能。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里进行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邀请著名文艺团队的文艺晚会的演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高质量、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的文艺节目,营造了浓郁的节日问花花氛围,为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四、五溪文化广场的地位及现实意义

广场文化的传播形式,是全社会文化艺术普及和提高的必由之路。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群体行为,以其开放性、大众参与性为特色,赋予城市文化以崭新形式,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情趣、寻求精神乐趣的一个新空间,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一个新亮点。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以其独具的娱乐和调节功能、教育和服务功能、交流和沟通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他们享受文化成果的场所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广场是城市文化要素发生聚集效应最重要的空间,广场的多方面功能形成了典型的城市文化现象。广场敞亮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城市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城市广场成为城市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集中地和示范区,成为现化城市的标志性区域与文化象征;而广场文化则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成为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表现之一。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构成了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激发了人们对自我城市的热爱,增加了城市的动感、活力和亲和力。通过广场文化的窗口,我们可以探寻到城市的 灵魂,发现城市内在的文化个性。广场文化成为一个城市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的象征。

1、有利于扶贫、缩小与其他地区差别:怀化周边是湘、黔、鄂、桂、渝五省市区的边远贫困山区,与其长期被动“输血”扶贫,不如主动将怀化发展起来,让怀化具有“造血”功能以辐射周边地区。

2、有利于人口的合理布局:如果怀化不能成为大城市,那么就不能成为开发西部的“桥梁”,既不能留着本区域人口,更不能有效截留住西部人口东移,中国人口布局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不利于今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融合:怀化周边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如果持续贫困化,可能会激化民族矛盾;将怀化建设成为大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本区域的民族团结和融合,也有利于解决云贵地区的民族问题。

4、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将怀化发展成大城市,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将有利于怀化走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大市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有利于应对环境危机:湘西、黔东地理多样,海拔从100多米到2000多米,气候多样,万一今后出现气候危机,还将成为气候灾难的逃难所。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广场文化反映了群众文化的时代主旋律。不论是城市或农村,人们的闲暇个体或群体,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不难看出,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平台载体。类似五溪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但能够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品位,有效的彰显了地方文化程度,而且还能充实地方文化内涵,并促进和谐社区的文化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川杰.文化广场的设计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3.[2]李成实.略论五溪文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03:123-126.[3]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4]刘君.广场文化研究[J].学术交流,2004,08:131-133.[5]张瑞琴.浅论群众文化之广场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06:116-117.[6]邱淑娟.广场文化的探讨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1,07:92-94.

下载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凤庆“百抖茶”的文化影响及意义(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规文化内涵及意义浅谈

    培育合规文化,就是通过定期的教育、约束、实践,使合规的观念、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行动之中,员工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合规,合规在系统内形成一......

    浅谈文化创新的意义及运作

    浅谈文化创新的意义及运作 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也是这种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

    国债期货推出的意义及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201402)写作批次 学生姓名: 曹梦月 用户名: caomengyue10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山东省济南电大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 国债期货推......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及影响[大全]

    浅议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及影响 第六组组长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晓旭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思想家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社会生产变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了世界......

    诗经的文化意蕴及现代意义大全

    诗经的文化意蕴及现代意义 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前期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作,因所配乐曲不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这些诗题......

    年度报告及工商登记制度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年度报告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记《年度报告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影响》沙龙 2013年11月15日天道诚公司举办了《年度报告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影响......

    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ZT]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2008年03月22日 星期六 17:37 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赵 芳 摘 要: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一种意识形态,宗教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