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

时间:2019-05-15 08: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

第一篇: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

专访叶小平:宗教、人生与和谐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场的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华联大讲堂2010活动现场,我是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的节目主持人石强。从2006年开始,华联发展集团举办了四届共八讲的华联大讲堂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作为主讲嘉宾,每次讲堂均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今天,将有一场精彩演讲再次奉献给大家。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华联发展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83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共同发展的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公益事业,从国务院指定定点扶贫贵州省长顺县,到多年对青海省慈善总会捐赠大量的物资、资金和扶贫项目,再到华联到群体乡村小学的华联乡村图书室的援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华联大讲堂作为华联集团的公益活动之一,我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和大屏幕一块深入了解华联和华联大讲堂的具体情况,请看大屏幕。

我们通过大屏幕的直观感受知道了华联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同时华联大讲堂大家也看到了众多的明星云集,众多的嘉宾汇集一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回到大讲堂的活动现场,我介绍一下出席华联大讲堂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博士,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客座教授叶小文先生。

深圳市统战部副部长,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姚任先生;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法师;

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炳根;

非常欢迎各位光临华联大讲堂的各位嘉宾,特别是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现在有请主办方代表,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深圳市华联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笑东先生致辞,有请。

徐笑东:尊敬的叶小文教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华联大讲堂2010今天在这里正式举办,我谨代表华联大讲堂主办方华联发展集团欢迎各位的到来。从2006年华联大讲堂开始举办,历经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四届共八讲,连续四年德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社会各界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听众,反响热烈,也引发了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带动了主题内容的探讨,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去年起华联大讲堂在深圳和杭州两地同时举办,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此我在历届活动中的嘉宾表示感谢,同时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华联大讲堂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华联发展集团作为一家与深圳经济特区共同成长的企业,一直在注重社会责任。华联大讲堂作为华联发展集团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一项社会性公益文化活动,将坚持不懈与实际行动,为深圳市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华联大讲堂从2006年举办至今,从传统人居到城市居住文化,再到东方智慧,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探讨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烈问题,今年也不例外,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信仰成为现代人关注的话题,发展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流思想,对推动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而人生和谐、社会和谐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今天邀请到的演讲嘉宾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叶小文先生长期从事宗教管理工作,既掌握了十分丰富的宗教经验,同时对宗教问题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叶教授过往的演讲深受好评,谈深入浅出的演讲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一定不虚此行。我代表华联发展集团和到场的各位听众对叶小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最后,我预祝本届华联大讲堂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总的致辞,针对现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结合社会和谐的主流思想,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叶小文为我们剖析和谐的意义,以及信仰与人生和谐,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华联大讲堂2010正式开讲,我们用热情的掌声欢迎今天的主讲嘉宾叶小文教授,有请!

叶小文:大家下午好!在这个实力雄厚、发展潜力无限的华联发展集团,在精彩纷呈的华联大讲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今天我非常荣幸有机会来谈谈宗教问题。

我要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宗教——人生与和谐”,这个题目在座的高人很多了,尤其是印顺大师坐在这里,实在是班门弄斧。但是,我在宗教局当了十四年的局长,所以总的来谈一谈,敬请道士们和各位朋友指证。

“宗教——人生与和谐。”我昨天到庙里拜访了印顺老师,非常紧张,昨天晚上重新备课备到两点,专门为华联大讲堂备的课。

先谈谈宗教与人生,涉及到一点点尝试,大概分为几个部分,什么叫宗教?谈起宗教我们想到天上的神,地上的仙,宗教在哪里?其实宗教在人间。究竟什么是宗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我当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看看我们的祖先马克思、恩格斯怎么说的?没有怎么说,因为给宗教下定义是很难的事情,他们没有下定义,有一个叫杜林的人胡说八道,所以恩格斯跟他们吵架,写了反杜林论,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和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个怎么理解?我们看佛教,这是观音的造像,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慈航普渡,他非常能干,我们只有一只手,他有这么多只手,他有那么多只手,表示无所不能,而且她的手上有法器,表示法力无边。如果把头部加起来是什么?这可不能乱想,手越多越美,我们举办奥运会,奥运会的闭幕式最后给6分钟,说清楚为什么中国举办奥运会?有什么吸引人,请了张艺谋、赵本山,很多大师设计来设计去,唱京戏他们也不懂,我们派了残疾人艺术团,演了千手观音,全世界都服了,中国文化太美了,太震撼了,奥运会的主题歌唱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唱这首歌的时候,当大地震从天而降的时候,这时候需要什么?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这个时候的手,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所以千手观音是不是还有一个意思呢?当人家有困难的时候,你要一千次伸出手帮助别人,当你自己有灾害的时候,就会有一千只手帮助你,宗教很不简单。

宗教究竟是什么?我的老师告诉我,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文化体系。当然了,马克思说,宗教高高飘在天上,但解释要到现实生活中解释,宗教有组织和制度,宗教有他的行为。藏的姑娘,跋涉长途,她为什么要这样?她有她的体验,所谓信则灵,她信啊!她当然有观念、体验才会信,也就是说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实体——它包含宗教的观念与思想,感情与体验,行为与活动,组织与制度,它是具有社会组织、社会设施、社会活动的社会实体。

宗教从哪里来?认为一直过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过来,但宗教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原始社会是氏族部落宗教,一个部落信一座神,但奴隶社会一个民族信一个教,就有了统一的宗教,而奴隶国家攀比,形成了世界大国。学者们认为,主要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究竟有多少个宗教?2000年跨世纪,跨世纪人类要激动,很多人要重新安排了,于是联合国开一个“世界宗教与精神领袖千年和平会”,不断地跟我们通知,我们就不去,他也很着急,12、13亿人的国家不参加,怎么叫世界宗教会?反复通知我们,我们还是不去。中央领导叫叶小文,你赶快组团去。他们说了,你们参不参加?如果你们不参加法轮功要代表中国了领导急了,星夜兼程到了纽约。到了纽约谈一谈,我说都有什么教?这个会都是什么人参加,他说你看旗帜挂在那里,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印度教、美洲印第安人宗教,锡克教、神道教,犹太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巴哈伊教、儒教。台湾可以参加,只能叫中国台湾,否则他们参加我就走。他说这个可以改,我马上叫人改,只有中国台湾,这是第一条。第二,**不能参加,他说这比较难,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说他不仅仅是宗教人士,也是政治人物,如果他参加我就走。他说算了,坚决不准**参加,这挺好的。我说还有一条,哎呀,你还有一条啊?法轮功不能参加。他笑了,这个太容易了,我心里想这怎么容易呢?他说法轮功派代表来求我们,我们知道请他们得罪中国,我们就跟他们说了,这是千年宗教领袖会,这些宗教的创立都有一千年历史,创始人都在天上,你怎么活着呢?我说秘书长你太有才了!

然后讨论议事规则,你们有什么权利义务。旗子上的宗教,每个宗教开大会之前给两分钟,念经也可以,全场肃然起立。我说好啊,佛山怎么做?中国是佛教大国。他说不是,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他说道教是不是我们的?他说当然,给你两分钟,我要显我国威,请一百个人过来不行了,我说道长你上去讲两分钟,好好讲。我们道长上去了,我说你要听懂啊。我特意到同传室里,翻译说不出来,志心皈依,三清上圣,诸天高真,一切大神,悯念垂慈。没听懂才好啊,全部肃然起立。我们走了,又一堆人马上来了,这是什么教?又唱又跳的,我们只好肃然起立,讲了两个联合国警察哄下去了,原来是一堆疯子混上来了。究竟有多少宗教,麻烦得很。究竟有多少种宗教呢?学界认为的三大宗教,十字架是基督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迄今就有三种宗教。

中国是五大教,就是这样的对应关系。世界有多少人信教呢?这个就难说了,五个人里面有四个人信教。中国13亿人,不是有1亿信教吗,12亿不信教的人都跑到中国来了。中国宗教是一个神仙系统,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的混杂物,太多了。龙是什么?以蟒蛇和闪电为躯干原形,融进马、鹿、鹰等多种动物要素,形成神圣优美的动物。毛泽东指出,支配中国人的权力系统之一,就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土地菩萨神怪的系统,这么杂怎么做?中国宗教的宗法化,中国长期不仅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都有规矩,每个人都乱糟糟的怎么行?所以祖先崇拜、鬼魂崇拜。还有宗法性宗教。孔夫子太厉害了,他说鬼是什么?但敬鬼神而远之。祖先崇拜很要紧,孝为先。儒学是视死如生。慎终追远,崇祖敬宗,如果一个人连组较都不敬了,还是人吗?所以变成了统治,这就是中国的宗教化。

三国至清中叶是儒、释、道三教会阶段,当然,我说的是主干、主流,另一方面广大群众的宗教信仰仍然是五花八门了,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神,想发财的拜财神,想得公明的摆文曲星,各行各业都有神,药铺拜祭药神。西方也有神,只有一天这些神可以过来玩,就是万圣节,其他的回去放假,这一天他们可以出来玩一玩,中国不一样,它天天都在外面玩。中国的宗教人杂七杂八,怎么办呢?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后争来争去道教留下来了,道教和汉族的习惯特别一样,道教的宗旨就是“遵道敬神,修道成仙,体现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思想信仰,所以中国的根底都在道教。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信仰宗教?五个人里面四个人信,这怎么回事?学者们有社会有很多功能,包括社会整合、社会控制、心理调适和文化交往功能,我认为就是三大幸福追求、道德约束、道德关切。

我今天主要说幸福追求,人生的主题是摆脱此岸的苦难走向彼岸,深圳发展这么好了还要向前进,人也要奋斗追求彼岸的幸福,幸福的冲动是永远的动力,如果大家都不想过好日子了,大家就这么混吧,得过且过,也就没有市场消费、扩大内需了,这个民族就快死了。要追求幸福,但是欲望的节制又是永远的困惑,好一个欲字了得?老百姓怎么说?二十岁有贼心没贼胆,三十岁有贼胆没贼钱,四十岁贼心、贼胆、贼钱都有了,贼又不行了,五十岁漂亮和不漂亮一个样,六十岁当官和不当官一个样,七十岁有房子和没房子一个样,八十岁有钱和没钱一个样,九十岁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当然,中国的某科学家不一样,他九十岁找了一个三十岁的,一百岁活着和死的一个样。人四十岁以前挣钱拼命,拿命换钱,四十岁以后珍惜生命,拿钱换命,花很多钱买虫草,煲汤。挣钱、挣钱,花钱、花钱。猪=吃饭+睡觉,男人=吃饭+睡觉+挣钱,男人=猪+挣钱,不挣钱男人=猪。猪=吃饭+睡觉,女人=吃饭+睡觉+花钱,女人=猪+花钱,不会花钱的女人=猪。

现在信仰缺失很麻烦,假烟假酒假名牌。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怕有害元素。苏丹红、防腐剂,农药、漂白粉,还有三聚氰氨,谁敢吃奶粉呢?我们很生气,三鹿公司搞的,三鹿说是奶农的责任,奶农说是奶牛的责任,奶牛说是小草的责任,小草说不关我事,是我妈的责任,是“草他妈”的责任!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联合严惩,欲望的冲动是永远的。

我们看看中央领导怎么说?咱们要听领导的话,中央领导说了,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幸福生活的追究有着强烈的期待。这就是胡锦涛主席的说法,“十二五”规划要适应人民的新期待,主要期待是幸福,总书记交代我们了,长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海,常怀律已之心。这三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诱惑太多,深圳的钱也多,美女也多,许多农民经不住诱惑,我经常念三句话,所以我是完好的,当了14年半的宗教局长,我旁边也有直属局长一起开会,就是药监局的局长郑筱萸,他不是能说会道,一表人才吗,最近怎么不见了?被双规了。又过了半天告诉我们,被枪毙了,后来告诉我们,不是枪毙,是注射死了,后来说打了三针都不死,不要打,这是我批的假药!欲望的冲动是永远的动力,欲望的节奏是永远的困惑,好一个欲字。宗教怎么说?宗教关注着人们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反映乐观人们对幸福追求的诸多困惑,提供给人们对幸福追求的强烈诱惑,其实是人们对幸福追求的宗教追求,因此三大宗教把36、37亿人带着跑。我们不得不反应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我们先来看看基督教,最厉害是基督教,把世界上20亿人带着跑,本事很大,这是什么道理?打开《圣经》有一个词叫原罪,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原罪,通过外来力量的拯救才能走向天国和未来的幸福。生下来怎么有罪呢?法国的女神戛纳,里面写着原罪,上帝抓了一把土,创造亚当,又创造了一个女孩夏娃,把他们放在伊甸园里,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说后面的果子不能吃,因为吃了以后就有欲望,蛇诱惑他们,他们两个吃了果子,然后他们就开窍了,开窍以后就乱搞了,生出一大堆孩子,人类产生了。人类一不小心是他们乱搞出来了,所以我们自然带着原罪。这个故事使当地的小孩很生气,拉着我问哪里乱搞?他说小孩很生气,要掰断,这个一直到世界杯(PPT),就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

原罪观有助于人类对自我本性的全面反思和把握。基督教强调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性善是指上帝根据自己的肖像造人,因而人本身具有神性本质,有真善美的积极因素;同时,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亚吃巾帼犯了罪,导致全体人类的本性中又有罪的一面,人生而有罪,为原罪。人不能考自己的努力赎罪。

基督教把人们在普通堕落中“罪在自己”,这一普通流行的感觉,明白地表现为每个人的罪孽意识。同时,基督教又通过它的创始人的牺牲,为大家和求得摆脱堕落世界,获取人心得救。这一直到耶路撒冷,一个是牧羊女玛丽亚,天使说你的肚子会大起来,少女不好意思了,没有乱搞肚子怎么会打呢?他说这是上帝,你一定要生下来,一个女孩子在肚子里大了,这说得清楚吗?她没有办法流落他乡,他时候到了一个马圈里把孩子生下来,这一天就叫做圣诞节,耶稣诞生在马槽里。玛丽亚就叫做圣母,耶稣是神,生下来以后长大了到处做好事救人,法国人看到这三个人怎么老是做好事,就把他的两个抓在一起,一个人抓着沉重的十字架,把三个人活活钉死了,过了三天耶稣复活了,这就是复活节。你只要挂十字想到耶稣为你受难,就是这样的故事,通过创始人的牺牲为你摆脱苦难。这个十字非常有讲究,就为这个字发生过巨大的战争,一个是三个指头派,一个是两个指头派,三个指头非要把两个指头打死。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有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就是会赚钱,但比尔·盖茨获得钱以后又为宗教做工作。现在又不行了,为什么?华尔街老板们不是骗,骗出一个金融危机来,上帝到哪里去了,尤其是基督教的历史,伴随着十字军东征的血腥浩劫,殖民主义的野蛮扩张,强权政治在人权高于主权旗帜下的武力干涉,一披上基督教这件神圣的外衣,就统统神圣以来。然而其中掩盖的,却是反抗压迫与实施压迫,夺取政权与维护政权,掠夺财富与保护财富,侵略别国与捍卫主权的实实在在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他们追求幸福的路上,伴随着斗与火。

伊斯兰教追求怎么幸福?这是什么原理?每个人都有私欲和私心杂念,修炼才能把欲火压下去,六姓的修炼珍珠、经典、前世、后世,念、礼、斋、课、朝,古兰经说,至于怕站在住的御前受审问。现在飞机发达了,每年有1万多中国穆斯林到耶路撒冷朝拜。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和平、平安、安宁,两个穆斯林见面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平安吗?我很平安。你平安吗?和平吗?这是一个天天呼唤着和平的宗教,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与战争和暴民联系在一起。看到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不是冤家不聚头。这里面如果光从宗教的角度讲当然和复杂了,还有经济、政治原因,光从宗教角度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历史恩怨和现实冲突。我们可以看宗教分成三个主要的流域产生的,一是长江黄河流域,这里产生的宗教都是圣人宗教,佛教过去释迦牟尼是一个人,是多元通和的模式。恒河是神秘的特征,包括了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影响世界最大的是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包括三个一次产生,有共同根源并相互影响的一神教,他们的祖先都是亚伯拉罕。宗教产生后出现流边、分化、基督教在西方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强势。而阿拉伯世界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在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衰败,强调绝对一神观念而较强排他性的角度教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冲突,其力量的消长变化对世界政局的现代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长期之间的长期较量出现了新的苗头。本来,历史上双方的正面对抗随着世界的衰落而消失,但现在又呈现出二者由局部冲突发展为全面对抗的态势,尤其是9·11以来的形势发展使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之争成为当今世界矛盾斗争的焦点。我们看到这是文明的冲突,他说你看从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开始,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与伊斯兰教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冲突,联绵不断,时起时伏,911事件、海湾战争都具有冲突的背景,所以两个不是冤家不聚头。伊斯兰教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充满了血与泪。

佛教来了,佛教怎么带领我们摆脱此岸的苦难,走向彼岸的幸福?佛教告诉我们有漏皆苦,有觉悟才能走向极乐净土。有了眼口比,所以佛教说的贪嗔痴就过来了,就比较苦,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怎么摆脱这些苦?佛教的道理很简单,也有四项基本原则,苦集灭道,断掉苦的渠道,就是看破、念经、修道。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乐观的角度可分为三性:善、恶和正常的生理需要,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生命的需要,是社会要你产生的需要,你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晚上就是睡一张床,女士要提那个包,一个就一万元。有女士反驳我,我可以提塑料袋。法轮功的特点就是两眼直勾勾,提着塑料兜。

我们今天很多的需要并不是生命的真正需要,只是我们为满足攀比之心而产生的需要。昨天拜访了本轮道长和印顺师傅,我回来以后赶快查了印顺说了什么,他讲得非常好,我引用一段印顺法师2010年7月在深圳报业集团明人演讲周的演讲: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思考空间,也诱惑了我们“欲”的新型,在这个纷繁躁动的世界里,我们的心蠢蠢欲动,没有片刻的安宁。物质的发展让我们的心灵迷失了,现代很多人的迷信逐物,把心灵、精神、信仰统统抛下了不管,完全被物化了,心灵得不到滋养,精神得不到充实,佛教追求幸福的路上,渗透着和为贵。心境则佛土净,于是我们召开了世界佛教论坛。一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二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三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四愿各得其所,相安互敬,则社会和谐;五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六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这受哪里的启发?佛教有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传统文化通常讲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国,这是传统的说法。所以,传统中国人的幸福境界就是身心健康、国泰民安。三大宗教都要带给我们摆脱此岸的苦难,追求彼岸的幸福,是在追求幸福。尽管基督教追求幸福的路上常常扮演者斗与火,伊斯兰教追求幸福上的路上,充满了血与泪,佛教追求的路上渗透着和为贵。我们认为目标虚幻,谁看见天堂在哪里?为追求虚幻的目标实现谨慎的满足比较容易,追追求实在的目标而注入精神的动力却颇为困难。虚幻的目标正因为其幻灭反不易幻灭;实在的目标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兑现和常令人失望。

宗教在做着容易的事,追求虚幻的目标,却经过了顽强、持续的努力,把容易的事当作困难事做好。我们在做着困难的事,实现现实的目标,却因为重视不够一手软一手硬,因为认识不清急于求成,把握功夫不深时断时续,此涨彼消,实际上把困难的事当作容易的事去做。问题就出在这里,危险也正在这里。这是哪怕各个明人说的话?对不起,是我说的话,这是我1991年写的文章。

人家要追求幸福,宗教鼓励人们与当善男信女,为获得神灵的恩宠,能够有求必应,而刻苦忏悔,否则自己,把创造现实美好的生活积极性笑容在祈祷申领对来势幸福的保佑中,把个人与集体。

但凡真善美的事物总是相通的,不论他们以宗教的方式存在还是以世俗的方式存在,不论他们以东方得价值观念衡量还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念衡量,一个心胸狭窄的灵魂,总是把不同视为动力,将差异变成仇恨。而对于一个襟怀博大的精神来说,不同意味着多姿多彩,差异包含着统一与和谐。

我们现在讲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我们现在不主张无宗教信仰,不等于没有信仰,我们现在不怕鬼,但不等于无所畏惧。彻底唯物主义无所畏惧的人,什么都不怕才可怕,这个人什么都不怕,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赚钱就赚钱,他还是人吗?总要有一点敬畏之心。

人有三重本质,自然本质、社会本质,过去只讲社会本质,忽略了自然本质,其实争取人权,主要就是保障人的自然本质。简单区别有神无神论说明布勒人独有的精神本质。我们自以为对有神论不屑一顾,太荒唐了。其实把人的精神本质问题交给了宗教和神学,唯物主义不去研究这是一个误解。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无宗教信仰,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信仰,人不怕鬼,可以不信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敬畏、敬畏、信仰、信仰,当然了,这个话用科学的语言说就是“十二五”规划里面说的,我们要倡导爱国手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和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已,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时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宗教是如此关注着幸福,我们怎么看宗教?我当了十四年半的国家宗教局长,怎么看?有几个问题铺面而来,宗教市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是消极力量还是积极力量,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宗教当然是长期现象,源远流长,第二个问题就吵架了,说是积极力量,人体炸弹呢?说它恐怖,那么多高僧消极吗?这就没法说了,正确档案在哪里。宗教人多势众,你不敢说它就是消极的。宗教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错综复杂,不敢乱说,是不是回答清楚了?既然源远流长,对反复出现、长期存在的东西就应该把握其规律,请问宗教的规律是什么?既然人多势众,对大量出现、普遍存在的东西就应该掌握好政策,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既然错综复杂,对宗教问题,要采取德国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所以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就这三天,不要以为简单,其实就这三条没有整明白,常常忘了是群众,又简单化处理,所以这条最重要,这三条怎么办?那么多人信教只能全面正确地贯彻。既然如此复杂,我们当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尤其在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过来的,过去洋教整死我们。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经过四条长期的探索,中央明确这就是基本方针,怎么看就是三性,怎么办就是三句话,我写了一本书《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最近中宣部要求我牵头写《马克思主义宗教学》。

总而言之,中央在十七大报告里说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界认识的积极作用,发动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宗教与和谐。这个追溯到十年前,十年前不敢这么说,2001年要开全国宗教会议,江泽民同志要讲话的,他说宗教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能不能讲一讲?他是总书记啊,他就说了,你看看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说,我们引哪一段话?我说我读的书本部分多,他们真没怎么说。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当然后面还有话,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宗教是人们的鸦片,钱钟书说那时候的鸦片不是毒品。这是共产党人宗教世界观的基础,麻烦了。说宗教是一朵梅花,不过是锁链中的花朵。总书记说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自己来说,自然来说他是总书记,他找一个切入口进去啊,从哪里切入?群众性。由于宗教的群众性,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很好可以对社会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处理不好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强大的破坏性,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这个稳妥吧?关键是发挥积极因素没有错,任何东西可以一分为二,为什么宗教不可以一分为二呢?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又过了十年写了,一定要发挥宗教作用,为祖国统一服务,给我很大的促进,宗教能够服务吗?我们下面讲这个例子。

祖国统一最大的祸害就是台独,丘逢甲的诗大家记得吗?这关系到民族感情和核心利益,必须要统一,不能搞台独,台独分子就是要思考台独,我们列了一个法是反分裂国家法,谁有重大台独就以非和平手段处理,那不是打吗?必须打。陈水扁一看这家伙来真了,他不敢宣布台独,变着说法理台独,什么叫法理台独?一个叫去中国化,重新修改宪法,中华民国不包括大陆,一边一国,废统。说台湾的孩子不是中国的血统,台湾老百姓不服,这两个东西行不通,搞不懂。他来一招很厉害,入联公投。台湾老百姓要不要国际活动空间?台湾不加入联合国吗?他所把民意表达出来,马上要选总统,反正都要投票,大家觉得合适不合适,反正都要投票,就是入联的票,这就是入联公投,大选绑公投,老百姓整糊涂了,没有闹台独,赞成加入联合国就是台独,独立国家才能入联,等于宣布独立了,但打老百姓怎么下得了手,让我们很为难,不能让如联公投通过,我们找国民党商量。说这次大选有17380000票,入联公投有一半人领票就有效了,只有一半中的一半赞成就通过,没有一半人领票就废掉。为了确保领票,他做了两站式,那里都有摄像机,你去不去排队,如果连队都不去排麻烦了,你要排队伸手拿了票就过半。说关键来一个一站式领投票,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的时候小心,红的可以抓,绿的不要抓,陈水扁何等聪明,我不怕麻烦,不计成本,国民党要站出来反对入联的公投,国民党说不能反对,如果反对就上当了。不是要拉票吗?国民党高人多,也发明一张票就是返联公投。我们挺郁闷、挺生气的,返联合国,谁退出联合国呢?国民党是友党,我们说怎么办?具领公投票。北京不能说话,那就要使劲,于是把我们叫去了,把工会、青年团、妇联找过去了,各显神通,都跑台湾去,工会找工人,青年找青年,我是宗教局长,我找宗教界,一个、一个做工作。这个任务太神圣了,我准备去台湾了,还没有动呢陈水扁先下手,他做了众神护台湾,他说请妈祖婆、王爷公一起支持连续加入联合国。太老百姓信神,说神叫他投票怎么办?四万万人鼓与呼,感动动地泣鬼神,天若有情天亦老,中华民族要统一。但现在抬着妈祖到处跑,他是专门保护渔民的,如果抬走了,我再抬着妈祖追就不行了。他请妈祖,我请佛祖,请佛祖可不能等到2008年3月份拜佛来不及,佛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事,很多人有急事才拜有一个大款,才买十块钱的香火,保佑说赚五百万,起码说赚了五百万,我捐三百万过来。

我的工作做得早,2002年就做工作了,那时候两岸关系多紧张?为什么紧张?长期互相妖魔化,我们骂“蒋匪”,他们骂我们“共匪”。终于讲到不痛则通,通则不痛,所以三通,扎三针,但2002年怎么三通,我们提出三通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佛指先通。释迦牟尼佛涅盘,烧出很多舍利子,佛牙在北京,顶盖骨在南京,看到这个就是佛的真身,信则灵,不信不要乱说,说佛牙送到泰国,泰国举国来拜,泰国说这是佛的上牙还是下牙,我说不要问那么信了,信则灵。我们把它送到台湾,振动啊!37天,400万人出来瞻礼,50万下跪,叫我们讲话,他们说要感谢叶局长,我说不要感谢我,我过来是江泽民主席特批的,他们说江泽民万岁!我心里想喊得好啊!台湾影响很大,这是谁做的呢?星云法师,台湾的高僧,影响很大,讲经说法何其了得。他全局维护祖国统一,他旗帜鲜明的反对邪教法轮功。有人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注意叶小文,他怎么和星云在一起,他是不是也向跑?这个话很厉害,中央当然不会说我要跑,但这句话说多了影响我提拔进步,我冤枉啊!我这点委屈跟李瑞环汇报,他说“此事圆满出色”。你和星云法师交朋友,和他交朋友心里有点害怕,如果谁在旁边说几句话我不知道,我的立场鲜明,尤其是有人在场的时候故意说给别人听。咱们念诗可以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李主席聪明过人,退休才开始练字,几天不见下笔如有神,我说敬爱的李主席,你的字怎么几天不见写这么好,连和尚都要求你的字。大家看看怎么写的,赠星云法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说给你猜一猜,行到水穷处,就是讲陈水扁已经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了,坐看云起时,看着星云大师起来说话、起来干活嘛,他说原来是这个意思吗?光我们说不行,台湾人民要起来说话,我说给星云法师打电话,你记得两个月送你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吗?他说星云法师说,我看废统不如废总统。过了三年李主席在北京见星云法师说,今天见面很高兴,记得三年前台独闹得正凶时,我给您写过一幅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本来是王维的一句诗,写给大师,意在说陈水扁快要山穷水尽了,星云大师快起来说话,做事了。贾书记亲自接见,跟着后面的就是我,尽管样子有点屁颠屁颠的。

时间到了2006年10月,离入联公投只有一年半不到,陈水扁发狂了,到处都发。9月底星云法师亲自打电话给我,叶局长啊,我的国际佛帮会在小巨蛋开大会,30多个国家代表,你能不能过来参加?这不是做工作的机会吗?我说想过去,来不及办手续了,还有三天。经常有高僧请我过去,就想出一招,必须提前半个月报备,把所有的行程在报上发表,还有三天怎么报备呢?第二天电话打过来,手续办完了,他跑到陆委会拍桌子、打板凳,他们就同意了,那边同意,我这边没有同意,刚发了文件。我就找了陈云,去不去呢?他说我看应该去,不过我做不了主,我请教一下唐工委,他说应该去,但我要请教一下贾庆林,他说等一下,我给总书记打一个招呼。他说小文,你能说会道,但不要出错。但人家递话筒过来,能不说吗?不能说祖国统一,更不能说入联公投,怎么办呢?那年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就是合家团圆,就是和平统一,中国人喜欢和平统一。我们送一对熊猫给台湾,一个叫团团,一个叫圆圆,台独分子气得跳脚。

我们来一个万人会上唱团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分明看到的是,月光里的佛光,交相辉映;佛光里的月光,亲情相融。月光里的佛光,映照着骨肉亲人合家团圆的欢喜;佛光里的月光,期待着两岸同胞共生吉祥的融合。给大家播放实况录像(播放视频)。

我们有点高兴,台湾“陆委会”有点恼火,你说这不是讲和平统一吗?他说不能说,以后不能让叶小文来台湾了,即将来也不能在万人大会上蛊惑群众了,不去就不去,谁稀罕!一直到2007年9月,他整了200万人签名,要求加入联合国。国台办急了,说小文同志,你的话讲得很好,非常得体,再过去开会讲讲话。我说不让我过去了,但国家有难,得想办法。我到苏州寒山寺,寒山寺的钟从唐朝传过来的,很有名。但不能背过去,那里有一个方丈,刚刚做出来大钟,照着做的。我找到江苏的省政协主席,当时苏州市委书记,现在你们的深圳市委书记,我们三个人一起找秋爽法师,我说你要两口钟干嘛?我说拿一口送给台湾佛教界。他说这口钟造价80万元啊!他说这口钟很重,1.5吨钟,怎么运到台湾?人家唱歌怎么唱?妹妹过河,我来背你嘛!什么都不要,送给台湾佛教界。那不能白送,他们得过来谈一谈,我们请过去讲话、开会,这时候讲什么话?旗帜鲜明的反对入联公投,讲不得,但造势那么厉害,我们得有一个态度,得有台湾老百姓知道,如果通过了入联公投,就要打你。我怎么说:两岸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听信蛊惑通报分离的邪见,会让我们中华民族痛上加痛,苦上增苦。放任挑动兄弟相煎的逆行,会把我们骨肉亲人推向地狱,投入火坑,引向战争的灾难!我这个话究竟怎么讲的?请大家再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

又是送钟,又是念诗,唱歌、讲话就没有讲入联公投,这得有人讲话,但我又不能讲,怕逆反,这怎么办?还有10天星云法师说了:既然台湾没有加入联合国的条件,就不要用公投来欺骗老百姓,我们现在台湾需要的是经济发展,是安定与和平,所以前湾不要再无端制造麻烦,大家应该体念台湾。

中国现在改革开放,扬威国际,这是中国人团结的大好机会。中国能和平统一,不但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幸福,也是旅居海外一亿多华侨的希望。

体念苍生,我拒公投!这个经一念,全台湾都在念,举国拒公投,但没有说清楚,关键是不领票,有人要讲不领票,眼看还有一两天,最后一天他发展乐观一个打广告,“先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322只要选总统,不领公投票,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但这个麻烦了,根据十天互相不能拉票,让马英九好好做四年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是什么意思?我给马英九找一个工作。大和尚的智慧不得了,给马英九找工作。3月22日气氛紧张了,美国人也算不过来,只要有一半人领票就要通过,通过了打不打?如果不打变相宣布独立。美国人管闲事,航空母舰开入台湾海峡。当天傍晚时分结果出来,入联公投35.8%的领票率不过半,废了。公投无效,这张统计表四分之一都过了,关键是一百多万人,只要把票揣在兜里回家就完了,我们太高兴了。这当然方方面面做工作的结果,不能说我开会,念诗就完了,国台办感谢我们:我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是在中央坚决有力的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年来,贵局(宗教局)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运用多年来同台湾宗教界交往中积累的工作关系和资源,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叶小文局长亲自出面做工作,为完成中央交付的挫败入联公投等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间这是一个转折,到现在2010年了,挫败入联公投后,台海局势度过了高威期,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势头,将来怎么走麻烦还很多,你说这五度选举,国民党险胜,不知道打哪一枪,反正国民党3:2,民进党的票比国民党多,将来什么结果还不清楚,还要经过很多努力。反正“十二五”建议明确推出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爷,坚持一套政策。

最后,我还想再念念这首诗:春仇难遣强看山,往事经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我斗胆该一改:春风难挡又绿山,往往历历志愈坚,十四亿人同一心,来年今日收台湾。

主持人:谢谢叶小文局长。叶教授您请留步,笑声此起彼伏,受益匪浅,毛塞顿开。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小文教授介绍的知识,包括独具和特点,我们有一点点时间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叶小文教授与现场

提问:新六和在哪里找到?

叶小文:打开百度就出来了。

提问:社会上普遍认为80后年轻人缺乏信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叶小文:80后年轻人缺乏信仰,其实我觉得80后不是缺乏信仰,而是我们现在印顺法师也讲了,诱惑太多,物欲横流,大家心有点花,声音有点多。80以后年轻人坚持信仰的人很多,民族希望还是在80后、90后,我这个老头子50后,基本没有用了,我们等待着,期待着80后,印顺法师是70后,已经够厉害了。

提问:我问了一位做慈善的人问题,您知道世界宣明会吗?很多人不知道,香港很多地铁都有世界宣明会的公益广告,香港娱乐界也有很多明星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做慈善活动,为什么大陆很少听到这个组织?

叶小文:宣明会是天主教组织,中国当然要积极支持佛教界,包括天主教和各个宗教做慈善事业,主要做香港,我们一国两制互相尊重,互不隶属,所以香港的组织一般不到大陆设立分部,他们有宣明会。我们的佛教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佛山慈悲为怀,慈悲两个字下面“心”字,用心来做慈善事业。

提问:您作为国家政府官员平时公务繁忙还有时间做时间写著作,国外的政府官员做官员的同时也做艺术家,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也是专家?

叶小文:首先我不是叶局长了,严格来说不是政府官员了,当然还是一个官员。我原来出身是学者,人要有学者的情怀和本份,我当官员的时候老是想做学问,官员看着像学者,学者像官员,两边都吃亏。今天说的很多话都是茂德,如果想当官这个干部不可靠。如果是学者还官腔官调,两头不讨好。所以当官员就好好当官员,当学者好好当学者,不要向我学习。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您做了十四年的宗教局局长,对于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怎么看待海外各个组织,比如说天主教在国内的传教活动?

叶小文:什么事情都讲因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过去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因为当时有封建的色彩,也有洋教的特征,半殖民地,帝国主义肯定要利用,所以新中国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中国的宗教事业自己办,不要美国人过来办,过去的天主教士都是国外人,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所以都是自己人。我们进行了宗教改革,《宪法》里写,宗教不能干预司法执政,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等于不与外面交往,对外开放什么都可以交往,宗教怎么不可以交往了,我们和宗教界进行学术交流和交往,尤其是佛教。我在位的时候办过两届世界佛教论坛,全世界的佛教高僧都过来,第二届办到台湾闭幕,有点异想天开,过去是八仙过海,我们现在是八百神仙过海,一起在台湾讲和为贵,通过佛教提倡和平统一,马英九先生其实也支持了我们,我们主张宗教独立自主自办。老考特问邓小平,说中国宗教信仰能不能自由?邓小平说可以。在中国能不能印刷《圣经》?邓小平说可以,传教士能不能传教?邓小平说不行。为什么要他们传教?我们自己传。深圳104岁的老和尚,他的高僧印顺在这里,你听他传教就可以了。

提问:非常感谢,小文教授,您的作为令人钦佩,您的才华非常令人感动,我现在在这里想问一个问题,其实是老百姓都关心。大家看了《2012》电影,都知道玛雅预言,2012年会不会世界级别的大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叶小文:谢谢您叫我小文教授,倍感亲切。我不信2012,孔夫子教我们子不予怪力乱神,基本属于危机。缺失人类面临危机,我们自己的心灵,环境被污染,要把自己的心灵干净,科学发展。没有说2012告一段落,相信科学发展,3012、4012,我们中华民族都在发展,大约2040年,我们的民族复兴已经实现了,怎么会出那种事呢?不会的,我们充满信心。

提问:叶教授您好,从教育的层面看,现在的教育体制就是分数的教育,我想问的是对我们的孩子,如何建立信仰教育?谢谢。

叶小文:这个问题问我有点道理,国外叫做信仰,为什么中国叫做宗教,宗是祖宗的宗,教是教育的教,中国的宗教是一种信仰教育。当然,我们的教育体制都是分数,这个不行,要讲素质和信仰,现在我们的教育经费要按GDP的4%保证,钱多了,但钱都搞分数,出来一些傻乎乎的肯定不行,一定要提高素质教育,其中包括坚定的信仰。人要没有信仰,本事学了那么多就乱了。信仰教育当然了,我们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优秀的民族文化都要培养,社会主义是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应该包括宗教里的好东西也要滋养、也来兼并、帮助我们树立我们的信仰,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在这里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叶小文教授今天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在社会发展观的指引当中共同祈祷、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大家能够在各自的信仰当中找寻自己的准则,希望大家万事如意,祈求世界大同。今天在这里举办的华联大讲堂2010到此结束。

第二篇: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浅析宗教与人生苦难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权力的不平等,贫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苦难,宗教的产生离不开苦难。苦难中受到压迫的人们,极力地想在现实的残酷中寻得一片精神的乐土,找到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寄托,来获得能与苦难相抗衡的力量,于是他们偏向于选择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存在,而使自己找到存活在这充满苦难的现实世界的理由,这个时候,宗教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所以,很多时候一提到宗教,我们总是很容易的就想到了生命中的苦难,即人生苦难。宗教的兴起,发展和成熟,总与当时社会的苦难紧密相联,人们所处的社会愈黑暗,愈贫穷,愈不平等,愈残酷„„那么宗教就越盛行,越发展,越传播得快,而信仰的人也越多。要研究宗教与人生苦难这个话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地方。在这里,我着重就宗教如何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以及宗教认为苦难对生命是否有意义及其原因这两个问题,再结合我自己对个人和社会的幸福的了解,来作具体分析。

(一)宗教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面苦难,超越苦难。

直面苦难。所谓直面苦难,就是要正视苦难,把苦难当做人生必然会出现的一个事实存在。基督信仰和佛教信仰是不回避苦难的,基督信仰认为人生来是带罪的,痛苦的。从《圣经》中可以看到,“神所创造的万物都甚好”①,但“因始祖亚当、夏娃悖逆了上帝,罪就入了世界。于是人要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不单如此,大地也因人的罪受连累、遭咒诅,以至不再给人效力,更长出荆棘和蒺藜来”②。这样人类的苦难就产生了。正如古罗马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所说:“神所创造的世界本是美好的,是人犯罪之后才带来了苦难。”《圣经》中也记载了耶稣对他的门徒的话:“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又如佛教中有一个词,用来形容“芸芸众生”的苦难的——“苦海”,佛教认为,世人将多在苦海之中,如果没有佛的救度,无由得救。它甚至把人生分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人生皆苦的价值判断构成了佛教庞大思想体系的基础”③。事实上,不仅仅是基督教和佛教,其他种种宗教都是直面苦难,它们承认人世间存在苦难,而不是对苦难持否定态度,或者说是逃避、回避现实中的苦难。虽然佛教对现实社会明显地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但这并不表明它就对现实中的苦难持否定态度。

超越苦难。这是宗教在看待苦难时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方式。超越苦难是在直面苦难的基础上来说的。如果不能够直面苦难,不能够正视苦难,又如何来谈超越苦难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宗教是在苦难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现代有些宗教是在人们物质生活过于充裕,而精神世界过于空虚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如“新宗教运动”),在如何超越苦难的问题上,不同类型的宗教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方式。例如基督教,在超越苦难的程度上,就不如佛教的积极彻底,恰好相反,基督教表现得十分消极。基督教是在承受苦难的基础上去使心灵世界达到超越苦难的目的,他主张人们应该安于苦难,承受苦难,而让人们安于苦难的原因就是耶稣也存在于这个世上,他也受到过苦难,出生在马棚里,受到追杀,遭到门徒的背叛,被钉上了十字架,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耶稣不仅没有选择逃避,他还显得十分平静,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这巨大的苦难,基督教告诫人们要喜欢苦①

② 《圣经·创世纪》1:31《圣经·创世纪》3:16-19 ;4:12

③ 《浅论宗教人生哲学思想》 作者:尚九玉

难,“倒要喜欢,因为你们是和基督一同受苦”,耶稣最终在苦难中得以复活。既然基督作为神,在世上都免不了要受到如此巨大的苦难,我们作为人,普普通通的基督徒,又有什么理由选择逃避呢?基督教就是以基督在和人们一同受苦的方式,而使人们达到心理上的的慰藉,从而获得一种安于苦难,却在安于苦难的现实中得以超越苦难的精神存在,寻找到一片心灵得以栖息的乐土。总的来说,基督教在看待苦难的问题时,趋向于选择消极的方式来达到超越苦难的目的。而佛教在如何看待苦难的问题上,则与基督教显得不同,而与道教则有几分相似,佛教也承认苦难,能够直面苦难,但是更表现出一种不愿接受苦难的状态,佛教和道教都重视修行,道教有“悟道成仙”的说法,而佛教则有“修行成佛”之说,在佛教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超越苦难,而且可以战胜苦难,佛教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有罪恶,社会之所以会产生苦难,是因为人有“三情六欲”,而要战胜苦难,摆脱苦难的的束缚,就应该潜心修行,达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境界,更甚者,摆脱世俗,当身上具有佛性的时候,就可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佛教有大小之分,小乘于苦难多重自救,大乘则主张普度众生,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航普度”、“大慈大悲”等恰好反映了佛教对待苦难时的积极主动的精神。虽然不同的宗教在超越苦难方面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人是可以超越苦难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宗教在看待苦难方面,不回避,不否定,而是敢于直面苦难,超越苦难,那么,宗教认为苦难对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承受很多的痛苦,中国古代有位词人说的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没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就有可能受到世俗的喧嚣的影响,接受苦难的历练。苦难对生命意义重大。

苦难是锻炼人的“兵器”,它能使生命走向更高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境界。佛教教人心向善,教人学会坦然面对,教人心胸宽广,学会容忍,学会静观,使生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达到更高的境界。苦难能够唤醒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存在,当人们所承受的苦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人们对苦难的忍受程度到了一定的限度时,人们趋向于寻找一种精神寄托来战胜苦难,宗教所指向的美好的地方,类似天堂,或者是西方极乐世界,自然而然就成了受苦受难的人的精神归宿。而宗教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的,佛教追求“真,善,美”,只有在生前不断的做善事,一心向佛,死后才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再者,佛教讲究“因果轮回”,认为人上辈子做的事会影响到他的下辈子的命运,所以就是在宗教这样的推动下,苦难也就成了锻炼人的兵器,人们一心向善,让生命不断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发展,当人们的理解超脱于世俗社会时,他们的生命才得以开始解脱,他们的思想更具有佛性时,就表明人们相对与以前,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已经是苦难所不能战胜的了。

苦难是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苦难中,人才会“觉悟”,生命才会得到升华。这让我想到社会中的自杀行为—— 一种很愚昧的,不觉悟的表现。自杀行为在基督教中是不被允许的,基督教认为,选择自杀的人,死后其灵魂是不能进入天堂的,而是被打入地狱,接受残酷刑罚的惩罚,永无翻身之日。人既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感谢上帝给你生存的物资,即使有苦难也应该与基督一起承受,而不应该以自杀的行为来逃避苦难,这是对上帝的一种蔑视,是得不到上帝庇佑的。又如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释迦摩尼出生在印度一个地位很高的家庭,属刹帝利种姓,虽然出身高贵,但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

传教,释迦牟尼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像吠舍、首陀罗这样的种姓所经历过的苦难,但他出生在那样一个社会,是能够感受到的,他关心人间疾苦,那么同时也就相当于他的内心也在承受这些苦难。如果他没有看到过,感受过社会上的如此多的人生苦难,他就很难获得这样的“大彻大悟”。所以宗教认为苦难是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不应该逃避苦难,经受住苦难,受到来自苦难的刺激,人才会获得顿悟,才不会安于现状,虚度光阴,生命的意义在苦难中才会得以彰显,而人格也在苦难的平台上,变得更加伟大。

接受了苦难的历练,生命才得以净化,灵魂才得以从尘世暂时的事物转向永恒,转向宗教所描绘的神圣之地。苦难“不只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而且对内在的完善发展具有基本的意义:受苦使灵魂从对暂时和易朽的事物的过于专心中撤出;它是对虚荣心和好面子的解毒剂;用基督教的话来说,痛苦是上帝使我们的心灵从尘世暂时的食物转向永恒、转向

④他本人的伟大的教育手段”。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宗教角度下,苦难对生命的另一重要意义。

(三)苦难对生命的意义是巨大的。不仅是在宗教的角度下,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十分充裕的环境下,我们很难联想到“苦难”这个词,反倒是觉得人们都会活得很幸福,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假象!对宗教与苦难的学习,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生幸福的了解和体会。

幸福是相对于苦难来说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一直是生活在“温室”里,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没经受过饥寒交迫,而一直是处在别人的庇护下,那么即使其他受过苦难的人看他,会觉得他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人生不用去走坎坎坷坷的路,而是一帆风顺,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呀,但是,事实上,这个处在温室中的孩子,他自己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别人带给他的“幸福”,反倒会觉得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束缚,因为他没法用区别于“温室”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来与之作对比,也就不能体会到温室的特别之处,只有等到他自己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经受了无数次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苦难的考验后,那个时候回想起当初“温室”的生活,他才会感觉那时的自己确确实实是多么地幸福!

苦难的存在,让我们更好的明白幸福的宝贵,领悟生命的真谛。就如《道德经》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者,就如人生困难,让人痛苦不堪;福者,恰似幸福,让人心情愉快。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说苦难与幸福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相互转化,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生活中遇到的“不如人意的事”远远要多于“心想事成”的时候,“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幸福需要个人去努力的争取,换一种方式说,就是幸福是作为个人在承受了许许多多个或大或小的人生苦难之后产生的。战胜了小的苦难,便获得“小幸福”,经受住了巨大的苦难,便获得“大幸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就如人生长河中的许许多的苦难,挫折的打击,经受住了,才能看见隐藏乌云身后的灿烂的阳光,才能看到天边那美丽的彩虹,而阳光和彩虹就作为人生的一个幸福的形象而出现了,又如一句俗语所描绘的“黎明前最黑暗,希望前最渺茫”,也是同样的道理,苦难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更能感受到短暂幸福的巨大魅力,从而对幸福倍加珍惜,而靠经受苦难,而争取得来的幸福,更能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宝贵,以及人生的真谛何在。

苦难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即是幸福。活在当下,并不是说”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是指不要去对未来作太多要求,人应该及时珍惜此时所拥有的,坦然的面对现实中的苦与乐,好好珍惜现在!佛教中有“七情六欲”的说法,它认为苦难绝大部分是由于人存在极大的欲望导致的。凡人有七情六欲,这是苦难产生的根源。人类的欲望永远也无④ 【德】 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法满足,正相反,欲望会因为得到小小的满足,而变得越来越膨胀,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时候,人们不断地追求某种还未得到的东西,把获得那种东西时短暂的满足感当做是一种幸福,而当这种满足感消失时,又转向于追求另一个目标。人们总是不能消除欲望,而太多的欲望堆积在一起,总会导致苦难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为什么不适当降低一下欲望呢,把视线移向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适当的享受现实社会带给我们的种种东西,在匆忙的生活中,也稍微驻足,感受一下“活在当下”的快意,放开心胸,坦然地面对“当下”的心酸快乐,感受“当下”生活,踩在苦难的头顶,坦然面对遭受的苦难,把苦难也当做享受的一部分时,不也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吗?与其整天为了那未知的未来而忙碌,倒也不如挤出一点点时间来,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体会人生。苦难,让“活在当下”幸福与意义彰显出来。

人生是有苦难的,宗教的兴盛也离不开人生苦难。宗教的引导,让人们能够在残酷的现实中直面苦难,超越苦难,使在痛苦中挣扎的心灵不至于被苦难的洪流所湮没。它在对人的历练,以及对人灵魂的升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宗教的存在,在人的心灵燃起一丝希望,让苦难大众重拾获取幸福的决心和信念„„

第三篇:宗教和谐心得

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学习促进宗教和谐的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扩展,各种文明相互激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面对多样文明共存的的世界,要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直接和宗教密切联系。可以说,各个民族、各种宗教都是多样性文明的重要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重视宗教和谐。作为一名多年在新疆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教师,把中学整个政治学科、以及这一学科中的《文化生活》部分与党的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结合,使得我们是时不时会把宗教和谐、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放在一起去思考问题,下面我就从这一方面谈一点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顺应了文明多样性的特点,以文化和谐促社会和谐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它充分顺应了文明多样性这一基本特点,为积极引导宗教文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我国有1亿多信教群众,其中,有近17万名宗教界人士进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每年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宗教自身建设提出大量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充分尊重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从中央财政拨给寺观庙堂的维修补助费就达1.4亿元。宗教信仰自由适应了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基本国情,顺应了文明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当前,我国信教群众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使得那些那些攻击我国宗教政策的言论不攻自破。二、五大宗教共存反映了文明的多样性和互容性,其共有价值取向,有助于社会和谐

我国境内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宗教之间的融合、和谐是主要的。这与中国自古以来讲求“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有关,多种宗教文明在创立或传入中国以后,在坚持自己基本教义、教理的同时,与儒家文明等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共同缔造了中国“五教并存,和谐共融”的局面。各种宗教通过“文明对话”方

式,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吸纳正见,纠偏补弊。如佛教的禅宗、儒家的理学、道教的全真教就是取长补短,各自吸取其他两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教派、新学派。中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正是得益于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推动了各种宗教的成长发展。

伊斯兰教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其教派门宦和谐相处也进一步反映了文明的多样性。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关系问题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礼仪修持、历史变革及文化变迁等内容,而且与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及西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紧密相关。1949年以来新型政教关系的确立、政教分离政策的实施,从根本上改革了教派门宦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教派门宦不分大小,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间互不干涉、互相尊重、和谐共存已成为各教派、门宦关系的主流。不同教派门宦的教民之间、阿訇之间、清真寺之间的交往增多,促进了教派、门宦之间的和谐关系。具体表现在:穆斯林就近选择清真寺,不同教派的穆斯林经常在同一座清真寺礼拜、学习,淡化了原来的教派门宦意识。不同教派门宦的信教群众互相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较为常见,阿訇、满拉到不同教派门宦的穆斯林家庭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同样存在,教派门宦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一面,又有互相竞争、彼此排斥的一面。教派门宦的分布格局既动态变化,又相对稳定。教派门宦之间的交融、互渗现象较为普遍,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叉、彼此融合的现象。

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和谐相处反映了文明的多样性。伊斯兰文明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明,它是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文化的源头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伊斯兰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如果离开了伊斯兰教,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定下了基调。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化都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显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二者只有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异中有同,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如儒家文明宣扬 “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人文精神和“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温良恭让”等伦理思想;而伊斯兰文明宣扬“认主独一”、“敬主爱人”、“和平中正”的人文精神和“惩恶扬善”、“诚信忠厚”、“平等公正”等伦理思想,二者在基本人文精神和一系列伦理思想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广泛的一致性。

“君子和而不同”我国五大宗教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求同存异,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和谐发展,形成了共同弘扬宗教智慧、协力济世利人的良好局面。

三、发扬五教文明当中的爱国爱教精神,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爱国爱教是各大宗教不谋而合的共同主张和追求。1994年,五大宗教代表组成的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其宗旨是“友好、和平、发展、合作”。

伊斯兰教是爱好和平的宗教。伊斯兰教提倡爱国爱教,爱国是穆斯林信仰的一部分。要成为一个好的穆斯林,就要先做一个好公民,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主义。伊斯兰教提倡“两世俱修”,要修好“现世”,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也要修“后世”,严守穆斯林的基本规范。伊斯兰教同时提倡乐善好施,多慈善、做好事,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伊斯兰教尤其提倡孝敬父母,倡导“两世吉庆”以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伊斯兰教认为,凡属人类,不论信教与否,不论信仰哪个宗教,不论肤色,不论民族,都应该相互尊重。伊斯兰教还是尊重生命的宗教,伊斯兰教的生死观是不怕死,不盼死,禁止自杀,更不允许伤害他人生命;作为穆斯林,自杀或者伤害别人的生命都是严重的叛教行为。因此,伊斯兰教坚决反对恐怖主义。这对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益的。

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平包含着内心世界的和平和外部世界的和平。中国佛教界一直致力于和平事业。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包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举办了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五台山是全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藏传、汉传佛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典型,藏传和汉传佛教共居一山,和谐相处,共同弘扬佛法,五台山僧侣在抗日战争期间自发成立“五台山佛教抗日救国同盟会”,英勇投身抗战,浴血保家卫国。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说,佛教的“和合与慈悲理念”能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社会和谐也是佛教界追求的目标。

中国道教继承了道家取法自然的和平论,主张人类处理自己和万物的关系,必须取法自然,人类要以天地为准则,维护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能人为地去破坏自然本性。道教经典之一《抱朴子》反对杀生,反对妄为,主张“手不杀生,口不劝祸”。道教全真派道徒丘处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以73岁的高龄,率弟子18人,自山东莱州启程北上,爬高山、涉大川、跨戈壁、越荒漠,为结束“十年兵火万民愁”的局面,劝诫成吉思汗止杀,“欲罢干戈致太

平”。丘处机的劝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其他民族的残酷杀戮。康熙帝曾对此赞道:“一言止杀,始如济世有奇功。”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说,道教一向以“慈爱和同、众生平等”为处世理念。

我国当前五教共存的局面来之不易,它是五大宗教汲取中国“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并贯彻到各自的教义、教规和行为活动中的结果,是我国大力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也是教内外广大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多元共存、和睦相处”的和谐宗教局面将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认识到促进宗教和谐的积极作用,利用好中学政治课堂这块阵地,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与政治这门社会科学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4/2/25

第四篇: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一、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

于一体的文化形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没有广大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没有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的清晰界限,不但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也不肯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庸》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礼》中说的“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超越一己之利的天下观,表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大同社会”理想。孔子弟子有子说“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包括个人自身内部器官与功能的和谐。通常讲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仁者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庸”之道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医学辩证施治是追求人体内部的和谐。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高于人与人的和谐。佛家认为,人类只有和自然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佛教将这一认识概括为“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周边环境是融为一体的运动的。可见,佛、道、儒有关和谐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智慧的标志性的理念。

和谐始于内心。平和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人的精神压力增大,一方面能激发人们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特别是遇到挫折时,产生的怨恨情绪。这些精神上的不健康因素很容易导致极端行 为,最终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取得的是内心的和谐,而不是表面上的和谐。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 养、自我完善,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的心里 健康、心里和谐的文化源泉。

现代哲学家提出,中国文化要和谐,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伦理秩序,即“第九伦”,即“人与神”的关系。因为,在现代社会,并不能因 为科学发达,就认为宗教无用。事实证明,宗教不但能抚慰人心、充实精神生活,即使对现代社会的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得出结论.“当今支撑美国社会发展的是两大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宗教。”比如,美国总统至今仍然按着《圣经》来宣誓。即使在物质生活中,所有美元上都印有一句话一-“我们相信上 帝”(in god we trust),即是证明。

科学家爱因斯坦更是明确地认为.“只有宗教没有科学只是瞎子,但只有科学没有宗教也是跛子”。

宗教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拯救灵魂而出现的。如佛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摆脱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自我解脱与超越自我,不仅痛苦会停止,而且当事人还能成佛,成为觉者。释迦牟尼在大菩提树下领悟到的证悟可以归纳为四大真谛,即真理。...儒家说的“天人合一”,道家说的“与物成春”,佛家说的“万物平等”,都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基础。

儒家哲学的文化之源是《周易,它是一种强调生命动态创进的历程哲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 易》也是一套价值哲学,以宇宙生命广大圆融、和平中正为中心,阐明“至善”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此即所谓“形而上者之谓道”,而且“一阴一阳之谓道,成之者性也,继之者善也。”

儒家精神可以归纳为三:

1、“一往平等”。儒家肯定一切万物均含“生飞而且不论大小生命都是同样的生命,所以彼此都有共同的平等性。”仁心“,是儒家的特点,包括”悲悯之心“

2、”大公无私“。天下为公,代表没有私心,不会偏心,更不会自我中心,这是一种环保哲学极重要的胸襟和精神 修养。反映一种”惜物“的精神,代表珍惜万物。

3、”忠恕体物“。就是用设身处地的精神,来了解万物、体恤万物。用”同其情“的精神来爱护万物,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保护万物。

道家的老子说:道是天地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达者知道通为一”,和谐的统一性。

道家的“机体主义”观念,在环保方面有三项原理:

1、万物含 生之理(即人对自然的理念);

2、旁通统贯之理(即人对万物的看法),万物彼此为因果为补充;

3、创进化育之理(即人对众生的态度)。

佛教的因果论,可分为五种因,第一因是“所信因果周”,第二因是“差别因果周”,第三因是“平等因果周”,第四因是“成行因果周”,第五因是“证

入因果周”。最终要达到“圆融无碍”。实际上是达到万物和谐的境界。

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文化,切不可忽视宗教文化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国和谐文化的根本源头所在。

二、宗教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宗教文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宗教场所,如佛寺、道观等地,就其大众性而言,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但同时存在着许多令人忽 视的问题。

一是宗教人士本身的素养与功底问题。据我们近年来的抽样调 查,南岳山的佛教僧侣认真诵读过《华严经》、《大藏经》、《涅磐经》 的不足30%;道教人士诵读过《道德经》、《易经》、《庄子》的不足28%。这样的状况怎样能弘扬宗教的哲学思想呢!更不懂得宗教本身的文治 教化功能和社会和谐功能了!

二是宗教信徒太世俗,对宗教的理解太浅薄,对于宗教的态度太功利!比如说佛教徒,想发财就拜拜财神菩萨,想生子就找观音菩萨拜一拜......。殊不知,佛教的教旨讲的是“因果先种因,后得果。不是临时想要什么就能得什么的,否则,就失去了宗教的社会进步意 义。

三是现在的宗教场所太功利和太庸俗,一切向钱看的势头很明显,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

四是现在的中国宗教缺乏讲经和释经的场所,让众多想认识宗教 和了解宗教的人无法懂得宗教的真谛,因而宗教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 作用也就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略)总之,目前的宗教文化缺乏正面的引导。

三、和谐的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宗教文化。和谐 的宗教文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宗教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宗教文化的建设。

在国外,宗教与政治严格分离,宗教有助于社会稳定,宗教有助于文治教化,宗教有助于净化心灵,宗教成为人们向往的心灵花园。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加拿大等地的宗教文化。

峨眉山、普陀山、龙虎山等地的案例。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的对联,让常德以德闻名。今天的常德为了弘扬”德文化“,落成了”中华道德园“。园中以”让 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一组城市雕塑,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使”德文化“变得鲜活。

**市正在开展新一轮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策划,”福“文化即将成为其旅游的总包装。其目的主要是针对广东旅游市场。这对南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将南岳**打造成”中国宗教文化旅游之都“的构想

正因为南岳**是佛道儒三教和谐相处的典范之地,且南岳**又是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内的东亚佛道儒文化圈的核心文化源地之一,加之南岳**的宗教旅游业发展在东亚地区的香港、台 湾、日本等地早已享有盛誉,因此,将南岳**建设成”中国宗教文化旅游之都“,再进一步打造成”东亚宗教文化旅游之都“是完全可行的。

中国当前的宗教普遍存在着多数宗教徒研习宗教经典不深、宗教 徒之间素质良莽不齐、对宗教真善美思想宣传不够、信教群众对宗教 教义理解不清、浮躁功利思想表现明显等问题,因此,中国目前的宗 教要想真正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习经、讲 经、释经和悟经等相关工作,从根本上发挥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在南岳**打造”中国宗教旅游之都“的前提是打造”中国宗教 文化之都“,在南岳**恢复中国三大传统宗教的讲经、释经、悟经活动,使南岳**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传播之源,最终成为旅游之都。目标:心灵归隐之地,圆梦福寿之地,心灵净化之地 口号:中华圣都、中华宗教文化圣地、东亚宗教文化之都将南岳**打造成”中国宗教旅游之都“的基本方案如下:

1、修建”南岳宗教讲经堂“。重在开展宗教讲经、释经活动。比 如每隔一定时间邀请一位或多位宗教界知名人士前来讲经、讲学,定 期开展宗教讲经、释经活动,对于宗教文化的正确传播,具有积极的 作用。时间一久,知名度大为提升,不仅有助于东亚宗教文化之都的 形成,自然吸引了广大旅游者。

2、开办”南岳宗教经学院“,包括南岳佛学院、南岳道学院、南岳儒学(国学)院。以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传播传统宗教文化,从根本上把握宗教文化传播的方向,正确开展习经、讲经、释经和悟经活 动。促使南岳宗教学院创品牌,从而为中国乃至东亚各地的宗教场所 培养高层次的宗教人才。

3、开辟”南岳宗教文化广场“。广场一方面可以为大庙提供分流 场地(目前的南岳大庙太拥挤),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朝拜祭祀作用。比如参照江苏灵山等地的经验,在广场设立祝融总神,建立大型神像,神像处于莲花之中,每隔一刻钟左右莲花开放一次,此时正是信徒虔 诚朝拜之时,久而久之,名声大作,影响深远。

4、开辟南岳”禅学文化夏令营“、”慈悲文化夏令营“。成为青少 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谐文化教育和”向善“文化教育的基地。

5、增设特大型卧佛,强化南岳的宗教元素。可以在南岳西侧通 往京珠高速公路西出口(石市)的道路附近增设一些宗教设施,如卧 佛等,不仅增加朝圣场所,而且能增强宗教氛围,形成宗教圣地的规 模效应。

6、成立宗教典籍校勘、整理和宗教图书的出版中心,形成宗教 文化的传播中心。

总之,必须充分发挥南岳**的宗教文化优势,发掘佛、道、儒 三家和谐共存于一山的文化特点,整合各种宗教文化资源,立足中华放眼东亚及世界,尽快打造成”中华宗教文化之都“、”中华宗教文化旅游之都“,进而走向”东亚宗教文化旅游之都"的目标。

第五篇:叶开专访 语文教材三宗罪

叶开专访:语文教材“三宗罪”

注:这个访谈是《羊城晚报》记者孙毅蕾小姐专门来找我做的采访。我们谈了很长时间,后来孙毅蕾小姐的访谈稿写好之后,我也做了一些校订和修改。但《羊城晚报》可能因为版面所限,在发表时做了删节,题目亦为报纸编辑所拟。我在博客上发一份完整版,可以作为对照和参考。

叶开专访:语文教材“三宗罪”

最近,《收获》杂志编审、作家叶开的一本新书《对抗语文》,让语文教材和教育理念,再次成为教育界人士及普通家长关注的焦点。

叶开历数语文教育“三宗罪”:非语文化,加入太多道德因素;教材随意篡改文本原意,打断文化传承;教材选文水平偏低。

使叶开的质疑掷地有声的,不单单是他的新书第一次系统罗列了国内语文教材“三宗罪”,还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他是《收获》杂志的副编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几部长篇小说,让他在评论界享有“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之誉。他还是一位六年级学生的父亲,每天接送女儿上学,翻遍了女儿的语文教材。

近日,叶开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详述自己作为一个专家和家长,对语文教育的关心和期盼。

1、花四年研究语文教材归纳“三宗罪”

羊城晚报:《对抗语文》让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么多自己当年从课本里学到的名著,都经过了删改。

叶开:其实有一些语文教学界的有心人士,之前就陆陆续续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我只是第一个把这些问题系统整理了,并因为各种媒体和记者的关注,才引起了这么多的反响。

羊城晚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这本书?花了多少精力准备?

叶开:2008年,那时《语文教学研究》主编晓苏到上海来,我在家里做了几样菜招待他,席间谈到我对语文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抱怨,他于是约我写个专栏,说我可以放开写,把我的看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后来,我就给这个专栏起了一个总题目“语文之痛”。晓苏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也是我的老朋友。他很有心,也用我女儿的语文问题来说服我写这个专栏。2009年开始,我写了一年的专栏,共十二篇文章,都有近万字的篇幅。《对抗语文》这本书,是在专栏文章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关于语文教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好多人说我不务正业,把语文教育当工作了。比如,为了写朱自清的8000字的文章,我把他的全集都看过了,包括他不那么为人熟知的古典文学学术著作《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古诗十九首释》《古诗歌笺释》《宋五家诗抄》《李贺年谱》等。朱自清不只有课文里那些散文《梅雨潭》《背影》《荷塘月色》《威尼斯》,自然,他也写过若干首平庸的现代白话诗,写过以妻子为主角的一篇不成功的小说。

羊城晚报:你提到的语文教材的问题,包括课文选编意识形态太浓、教育方式僵化、擅自删改原著等等。为什么这么说?能举点例子说明么?

叶开:语文教材问题很容易举出很多例子。有教师发给我一邮件,提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涉嫌造假。这篇课文讲1967年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中,意外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在确认安全着陆无望后,苏联当局让科马洛夫的家人与他进行了生命最后两个小时的对话。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但这篇文章的内容完全胡编乱造的。最新的维基解密,解密了那次回航失败的真相,这篇文章里那些感人的细节完全是杜撰的、纯粹子虚乌有。如果你写小说,这可以,但课文打着真人真事的旗号,这就是公开造假了。人教版还有一篇课文《五星红旗》。讲一个青年在美国漂流,身披五星红旗,先是撞到石头昏了过去,后来好不容易爬起来找到乡村里一家面包店,想买面包但没钱。老板想让他用身上披着的五星红旗交换,但这位万里迢迢跑到美国去披着五星红旗的爱国青年毅然决然拒绝并走出了小店,饿昏在门口„„很多家长和教师给我发来邮件,对这篇课文表示无语。读了这样的虚情假意的课文,真是让人“面瘫”了。人教版和各地的语文教材,毫无例外地都会有一个“爱国主义”单元,但选入的文章都很生硬,很虚假,并且造作可笑,很难想象这样的文章真的能够起到宣扬爱国主义的效果。和平时代的公民教育,和战争时代的军事教育不一样,这个时代,全球一体化,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整个世界中去,跟各国合作、竞争,因此,如何培养真正的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有想象力的公民,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僵化的意识形态味道太浓,实际上,这也不符合现实状况。我想,即便是目前的高级领导,也不见得就喜欢这样的古板说教文章。巴金《随想录》第八十五篇《西湖》,是一篇情感深挚、回味悠远的真正爱国主义作品。他在文章里写到了岳飞、于谦、张煌言、秋瑾等民族英雄,也写到了他们在西湖的生生灭灭、各种遭遇。这篇文章从作者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有一种动人的爱熔铸在里面。这样的文章多好,但似乎没有语文教材选入。很多教材,都是彼此抄袭,巴金的一篇《鸟的天堂》,人教版、上教版、湘教版、苏教版,各种教材都选入,都是袭用了同样面貌的窜改删节版,天知道最早是谁下的毒手。

羊城晚报:语文教材删改名家名作,最近几年来质疑这一点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叶开:中国当下文化趣味庸俗,既没有古代文化的传承,又没真正吸收到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我们的语文教材历史教材一直在修改,在篡改,很多人不把这个事情当回事,还居然认定小孩子理解力不够,所以需要替他们篡改和删节。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理由。学生确实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幼读物跟高级读物确实也不一样,但是古今中外可供选择的文章作品简直是数不胜数,教材编写者如果是真正的专家,他们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好作品选入教材,而无需删改一字一词一句。很多邪恶,都是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我想,集中了大量篡改删节和造假的教材文章,也是这样的一种罪恶。造假和篡改,使得学生和读者被蒙蔽在真相之外,而无法吸收到真正优秀的文学、文化营养,而且,他们也在自己求学的黄金年代,被这些教材的编写者有意识地跟传统文化隔离开了。造假和篡改,是对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大伤害。

这里有一个例子,上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朱自清的一篇《扬州茶馆》,我读遍《朱自清全集》,怎么都查不到朱自清写过这一篇。后来才知道,它节选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但是,一,题目是编者加的,这一点应该注明,他文集里没有这一篇,这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误解。二,课文节选时作了删改,而且删改得都非常之荒谬。课文里提到“扬州干丝”,北京是煮了当一份菜吃的,扬州作为点心来吃的。茶馆外有人挑担子叫卖,客人要时,担主就把干丝切好装在一个碗里,把开水浇进去,用另一个碗一扣,倒过来,就把开水逼出去了。这个动作,朱自清用的是“逼”,常见字,切生动活泼。课文擅自改成了“滗”。这个字反而是生僻字,且“滗”指用像笊篱一样的东西过滤,而“逼”字,在《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里,就有把水“逼”出去虑干的词意。所以朱自清用词非常准确,还是个常见字。把它改成“滗”,就变成一个生僻字,而且这两个字的意思还完全不一样。

我写过一篇短文,专门谈这篇文章被删改的问题。

2、删改名家名作破坏文化传承

羊城晚报:你有统计过以上情况出现的频率么?

叶开:有些时候,频率很高。比如,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一册,一共40篇文章,只有6篇署作者名。有名字的还每篇都做了删改。没名字的不知道哪里找来的糟糕文章,可怕的是居然还要求学生背。我有一次听女儿在背一首现代白话诗《信》,一问是老师要求背的课文。我仔细读了这首诗之后,感到很震惊——这么糟糕的白话诗,可以说一点真正的诗意都没有,通篇都是低级庸俗的道德说教。教材把这种垃圾诗歌选进来已经是一个大笑话,居然还要求学生背诵。后来有人跟我说,这首诗是金波教授写的。言下之意,金波教授是著名人物,我不能质疑了。我对金波教授不熟悉,我对任何人都很尊重,但对这样的诗歌,实在是无法尊重。

羊城晚报:你质疑的教材,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语文教材呢?

叶开:我不批判高中语文教材,因为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道理很简单,我女儿还没读到高中。我做语文教材批判,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孩子读到了垃圾文章,我看了震惊,不得不一吐块垒。另外,中学语文教材相比小学语文教材确实要规范很多,因为有些不错的专家在编。比如北京某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他当过北大中文系主任,是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上海的中学语文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王铁仙教授主编。他曾跟我说,他都算是保守的了,没想到编写组里的那些语文教师比我还要保守!即使是身为前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校长,王铁仙教授也无法贯彻自己的主编思想,而是必须遵循教委颁布的教材编写大纲的条条框框来进行。

羊城晚报:有专家说,名家名作选入教材时进行删改,是“惯例”。

叶开: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曾说过:文章被选入教材后都要进行修改,这是业内惯例。他说,那些现代作家的作品用词不符合现代语文规范,所以都要修改。鲁迅先生除外,因为鲁迅的作品风格独特,要保留他的原貌共学生学习。

我对此有两个质疑。一,为什么别人的作品改得,鲁迅的作品改不得?鲁迅风格独特,其他作家的风格就不独特了么?二,六七十年前的作家在写作时,如何遵循后人制订的的现代语文规范来写?他玩穿越了么?其实,如果觉得选入教材的文章不符合现代规范,可以加脚注解释。这不仅是尊重著作人的著作权,而且是对文化的基本传承。一旦什么都以各种堂皇的理由篡改,文化就没有传承了。

还有一种说法,编写“教材体”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我认为,这是编写者在故意贬低孩子的智力。我女儿并不算很聪明的学生,在班上语文考试成绩也仅是中等偏上,但瑞典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拉格洛孚名著《骑鹅旅行记》,五十多万字她两天就看完了,而且内容记得很清楚。《哈利·波特》七本二百五十多万字,她每本都读了好几遍。《安徒生全集》四卷全集她都看了,读得津津有味,精彩的故事细节都记得很牢,我常要向她请教。现代文学大师、捷克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她一个小时就读完了,还很喜欢,跟我起劲地聊了半天格里高利这只“甲虫”到底是怎么回事。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意大利童话》都是真正的杰作,我女儿也只用一个星期就全都看完了,要知道《意大利童话》两大本有七八十万字啊。孩子们的智力远高于我们这些早就被灰霾的空气毁坏了心智的大人。他们用脚投票,他们是真正识货的行家。

我有个同学在深圳做教研员,他写过一篇文章对比大陆和香港都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家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大陆语文教材照例是“为符合规范”而做了删改的,香港的教材则是全文照录,一字不易。

3、母语不能当作外语来教

羊城晚报:你还提到过,女儿语文考试,有一道题是“三国里谁最聪明”,你女儿的答案是孔明和庞孔,但老师判错,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叶开:对,这个问题被《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做了大特写专题报道之后,各大网站大量转载,无数的网友们已经吵翻天了。其实就这个问题争吵完全是毫无意义,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伪问题。出题者如果严谨一点,可以把这个问题改成“你认为三国时期里哪些人比较聪明,请写出你的理由。”语文教材的问题成山,但语文教法也积弊深远,那种“标准答案”的考测模式,更是泯灭孩子的个性,把无数天真活泼的学生,都教成了呆头呆脑的书呆子。我们谈到教材,不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语文教材,实际上都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是对人类历史积累到现在的各种最高文明、各种深邃知识的介绍和思考。教材所要谈到和解释的,不是独立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之外的抽象问题,而是现实问题。我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时,曾在科隆市郊的多仁高级中学听了好几节课。其中有一节是十年级的历史课,主题:1900年代的美国和俄罗斯。那位年轻的女教师给学生们发了人手一份资料,几页纸,涉及了本节课将要讲到的内容和问题。他们的教学,主要是讨论式的,学生们不断地积极举手,回答、争论各种问题。他们们就美国这个话题谈开去,居然争论起了“美国在未经公开审判的情况下击毙拉登到底合不合法”这个大问题。课堂上学生们你来我往,辩锋甚健。陪同我的阿希姆博士是德国语言文学和历史的教师,他跟我说,他们教历史就是这样的,凡是历史事件都可以联系到现实问题来讨论。他们在教历史时,会结合当下的困惑、热点问题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而我们呢,我们的教育模式,并不是鼓励学生思考的,也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是用威权、用标准答案、用各种恐吓棒喝的方式,来把生来个性独异的、天真活泼的学生,全都教成了一个样子。中国学生走到世界各地,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中国的中学生!他们呆头呆脑的,唯唯诺诺的,躲躲闪闪的,迷迷惘惘的,缺乏自信,没有幽默感,没有想象力,甚至没有人生的乐趣。

羊城晚报:你理想中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样的?

叶开: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在2007年5月份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过:一百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有个重大的误区,就是把母语当作外语来教。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母语教育跟外语教学不一样,因为母语需有环境浸润,不需要特别去辨别太多的语法、规范,而是需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来朋友语感,修养人物,涵育修辞,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感悟中,培养出真正的感受力,思考力。中国有些语言学家过于拘泥在希望语言学家的理论中,食而不化,用来套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总以为语言可以抽象出来,独立分析的。但言语和语言自然是不一样的,语素也需要特殊地加以分析,这些是题外话了。把母语当外语教,是个重大误区。标准答案制约了小孩的想象力,应试教育则把所有学生的个性泯灭,而制造出人千人一面的诡秘教育景观。说老实话,在中国大陆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家长很难摆脱其束缚,更是无力抗争。

教育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一言难尽。我之所以专门说教材,是因为有具体的素材可以具体分析。很多人都说到,中国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非人性化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仍然不是人性化的教育,刚刚在去年修订的教育规划大纲仍然是“育人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一字之差,一国之误。中国要成为一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强国,教育的进步是重中之重,是国家文化建设大布局中的重装备行业。你看不见,你不太注意,但重装备行业才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则是核心文化竞争力。西方的教育强国,例如英国、美国,每年都从发展中国家赚取了大量的教育费。中国的留学生人数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惊人幅度在狂增,而且越来越低龄化。这样的现状,不是涂脂抹粉,歌功颂德就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材,其实也包括其他的文科教材,如历史教科书、政治教科书等,只是起到一个旅游观光手册的作用,老师则是讲解员。游客不能只看完观光手册扔掉就跑去购物,就认为自己都去玩过了,真正有所得的旅游,是去实地走路、参观、感悟。一部优秀的教材,在选入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把古今中外的灿烂文明分门别类有条理第介绍给学生,培养起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教会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作品自己阅读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上,教师的教学更是要目光长宜放眼量,以教材为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海洋。

我批判语文教材的目的,是引起更多人来关心、参与这个事。一个人能力有限,每一个人都参与的话,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良性发展有好处。我们的文化生态被破坏到这个程度,要恢复是很困难的,可能两三代都不够,但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很多人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关系,其实有关系。你的孩子一个人走在外面你会操心,为什么,因为文化生态的破坏,使这里的人唯利是图、歹徒横行。即便是上海这样治安很好的地方,我们也不敢让孩子晚上一个人在外面走。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小区里会贴告示,叫大家关好门窗?这与文化生态的恶化,而非良性化都有关系。

我最大的愿望是,每个人都培养小孩热爱阅读的习惯。慢慢他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但是这里面包含一个基本的认识:一定量的相对比较好的阅读基础。比如,国外的,《希腊罗马神话》,还有《圣经》,可以不读原文,读房龙的《圣经的故事》,因为西方很多后世作品都构建在这个基础上。

叶开:我们最需要的是人的教育

近三十年前,巴金先生在《随想录》里写了三篇文章谈教育问题。

在第一篇《小端端》里,巴金先生说:“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巴金对此深为忧虑了,“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

三十年后,和端端同龄的孩子比端端当年更辛劳。成年人每年有不少法定假期可以休息,但学生们全年没有一天不在忙作业——周末老师布置作业,寒暑假老师布置作业。父母们还要带着他们满城跑,参加各种提高班。上学作业考试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失去了童年,也失去了乐趣。

有个微博这样写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写作业。”

在三年后的《再说端端》里,巴金先生说:“儿童嘛,应当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感到活下去没有意思,没有趣味,这种小学教育值得好好考虑。”

巴金先生在三十年前撰文抨击僵化的教育思想,曾引发过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三十年过去了,几次教育改革换汤不换药,遂至于今天积重难返,以语文教育而言已经进入绝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材。培养合格的公民,教材里就会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公民是有独立个性、自主思考力、理性行动力的个体,而不是庞大社会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如大清康乾间推广开的《弟子规》,主要为培养合格奴才而服务的;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文学》却是呼唤有独立人格、自尊、自立、自强的大写的人。教育目的不同,教材编写差异巨大。

去年教育部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屋建瓴地谈了国家、民族、未来,但教育思想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育人为本”,把鲜活生命看作面点材料,因此可以任意地去擀压、炮制、蒸煮。

在当今的文明体系下,我想应该坚持这样的信念:人是目的而非手段。面向全世界、迈向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人价值,任何人用任何理由来摧残他者的人性,任何势力以任何崇高借口来剥夺别人的生命,都是邪恶的。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是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主流人文思潮,和我们遗忘已久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息息相通。

面对新世纪、面对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只有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才能在整个世界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世界生产大融合的后工业时代,摆脱附加值低的世界加工厂的窘迫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想象力也是生产力。现代高科技企业的成功,往往可能是一个精妙的构思所决定的。创新型人才的标签是——自由、个性、想象力、创造力。但这些,全受到现行教育思想的强烈排斥。

在新形势下,教育界迫切需要打破僵化教育思想,从先贤的博大精深思想里汲取智慧,做到“有教无类”“无差别教育”,促进全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培养新概念人才。

教育思想的落后,禁锢了教育的进步。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又导致了整个国家处在功利主义思想的泥潭中低级循环。而教育产业化后,相关领域的相关利益集团又对教育改革百般阻挠,导致教育思想凝固僵化,拖累政治转型和新文化建设大业,在面对世界新经济、新秩序的挑战时,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丧失核心竞争力。

语文教育是国家教育大系统中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重灾区。语文教育面临绝境,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而大家又必须齐心合力地去求变,才可能推动这架陈旧而庞大的马车。

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思想完全意识形态化,语文教育承载了过多道德教化功能,而且很多还是虚情假意的伪道德和旧时代统治思想的糟粕。翻看语文教材,你会产生错觉,以为是在读一本政治课本。语文教育的浓重意识形态化,使语文教材在编辑思想上完全僵化。现有多种语文教材都采用“主题单元”框架结构,围绕事先拟定的“主题”选编文章。如“家国情怀”“亲情歌吟”“生命礼赞”“品行善恶”“亲近自然”“时政聚焦”等,每单元三四篇课文,选文服从主题先行,搜罗各种材料来填充,很多课文都是垃圾作品。语文这门原该鲜活生动的课本,于是变成意识形态工作手册。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编写被利益集团掌控,粗制滥造,谋取暴利。据说教育部有意组织专家打通文史哲,编辑印行新的统编教材。我不反对打通文史哲,但坚决反对教材编写回到全国统编的旧巷子里去。各地方省市自编教材不好,不是因为放权,而是没有真正放权。语文教材编写权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掌控,出版权则被各地教育出版社一家独占。一个排他性很强的利益小团体在暗中形成,一小部分既得利益者独占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巨大利益。在利益诱惑下,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道德良心,也丧失了基本的公民责任心。由这部分人主导组成的语文教材编委会和相关的编写组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的一流学者,教材编写层层分包,一些研究生和教研员报酬很低,他们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抄袭篡改而拼凑出一本本质量低劣的语文教材。这些编写人员本就不爱读书,阅读面窄理解力差,还满脑子道德教条,所选材料很多源自通俗读物,很多课文是各省市和人教版教材相互抄袭,看课文几乎不分你我。这些教材中,一些文句不通的文章堂而皇之,居然还不知羞耻地要求学生背诵。

第三个问题,语文课文选材目光狭窄,很多课文涉嫌剽窃和篡改,而一些名家名作则饱受修改、删节的蹂躏。有媒体采访北京某教材的主编时,他竟然说,语文教材编写界内,对被选入的文章进行修改已成共识,因为很多文章的用词用语并不符合现在的汉语规范。他还说,只有鲁迅先生的文章风格独特,一字不删选入教材。这理由被很多一线教师奉为圭臬,似为不证自明真理。这古怪思想却谬误流传,贻害深远,而缺乏基本的有效反思。我对此有两个疑问:一,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家都风格独特,影响深远,为什么其他作家作品可以修改甚至篡改,鲁迅的作品就不能修改呢?因何厚此薄彼?出于政治原因还是文学原因?二,一位六十年前自由创作的前辈作家,如何才能写出符合现在你们制订的汉语规范要求的文学作品来?

剽窃和篡改的课文,触犯了著作权出版法,伤害了相关作者的著作权益。大多数删改都也手法恶劣,还有很多课文来源成谜,有些是拿来之后剪剪裁裁不见原样的,有些是洋为中用窜改名字顾头不顾尾的,各种都有。这些课文是真正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伤害了我们下一代的精神健康。

第四个问题是语文教法落后。很多教师把上课当成个人秀,声光电各种设备一哄而上,花骚课件在投影仪上闪现,看起来很热闹地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拆成鸡零狗碎了。“语文”这个词用到现在,已经充满了简单粗暴的工具理性色彩,跟真正的语言文学的意义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了。现代各国的相关教材,大多是“语言与文学”。这么学科的特殊性根植在语言和文字的具体运用上,声光电用在语言文学课上是破坏性的。反复阅读和细细体味,才能对一篇好作品有整体感知。经典名篇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表面上的字词句的摘抄熟记,而是整体的思想人文浸润。语文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全知全能,而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思考。教师界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曾写文章推荐动画片《功夫熊猫》,请教师和家长把它当成一部教育片来看,仔细思考在影片里,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是如何想方设法来激发好吃懒做的“差等生”熊猫阿宝的潜能,并把他培养成功夫大师龙武士的。

第五,语文教材本位主义。过去,语文教师会把学生读文学作品贬抑成“看闲书”,“看课外书”,贬抑为“不务正业”,似乎把头埋在教材里的呆子才是好学生。现在这种观念有了很大改善,很多专家也推荐和编撰了“新课标”等的推荐阅读书目,但这些书目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没有不同的年龄差异分级,只是被出版社用来作出版赚钱的借口而已。

真正合格的语文教材,应该是一本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详细分类导游手册,要通过基础学习、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学会离开教材,进入文化知识的广阔世界中去畅游。

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语文教育是基石中最核心部分,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域都领不开语言和文字,这个基础如果是豆腐渣工程,则大厦虽似雄伟,而摇摇欲坠矣。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下载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教、人生与和谐——专访叶小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人生

    和谐人生一、老板与下属的和谐 请问各位,和好不好,和谐好不好,你看像这种问题你都很难回答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阴有阳,一团和气,它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叫做一团和气,结果一事无成,什么......

    中国: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宗教

    文章标题:中国: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宗教内容提要促进宗教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倡导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宗教是中国目前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时所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本文分......

    认清宗教极端 促进宗教和谐

    认清极端本质 促进宗教和谐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叫〃〃〃,来自〃〃〃〃〃〃,是〃〃〃〃,〃很高心能参加此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认清极端本质,促进宗教......

    心理和谐与人生幸福[五篇]

    心理和谐与人生幸福 大洋网: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广州讲坛于5月19日在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国际报告厅,开讲心理和谐与人生幸福。广州讲坛第七十四讲......

    社会主义与宗教

    社会主义和宗教 3212001243高露 在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中,我才发现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绝不是单独的两件事,它们两个相互影响,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对谁产生......

    宗教与广告

    《宗教学》结业论文 论宗教与广告 文学院广告0902班 姓名:周娟娟 学号:0912182072 摘要:宗教与广告貌似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词,然而 在某些程度上二者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社会学......

    宗教与科学论文

    宗教与科学 肖一凡 宗教与科学 肖一凡2010201974 统计学院 一、 综述 宗教、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否定任何一个,人类文明就会有很大缺失。从过去几千年两者共存......

    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 -----牛顿与自然神论 对于这个课题的理解,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自然神论。自然神论(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