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法学院谢觉哉法治思想研讨会征文启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谢觉哉法治思想研讨会征文
启事
2014-7-1
为推进当代中国司法史研究与法治思想研究,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资源,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定于2014年共同举办“谢觉哉法治思想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系统整理和研究谢觉哉的法治思想著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讨论和交流。
谢觉哉是“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曾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内务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高等法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
第二篇:谢觉哉的学习方法
毕生自修无尽期”——谢觉哉的学习方法
作为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国事繁忙的建设年代;无论是在艰难跋涉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他坚持读书学习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毕生自修无尽期”。他积累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挤与钻。人们常说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学习,谢觉哉强调:“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他指出,要“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应该于业余时间补习,好学”,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工作忙而把学习挤掉,这不是一条理由,而是对学习自满的一种表现。工作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能‟,天天都要在学习中吸收新的养分,才能做得好工作,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工作。”他说:“将来工作会越来越忙,这是规律。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中断学习,那样做是危险的,其结果是生命将会停滞,革命事业将会受到损失。”谢觉哉本人善于“挤与钻”。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是善于“挤与钻”、刻苦好学的“书生”,11岁时就读完了五经。那时买书不易,他便到藏书多的人家去借读、借抄。参加革命后,他的求知欲更加强烈。1966年7月他写的“攻书”诗,就体现了这一点:读书如垦地,斩棘铲不平。读书如攻城,坑道要打通。排除其糟粕,缴获其精英。如斯读书者,方可谓之攻。
学习要有恒。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谢觉哉多次对人说:“读书要有恒,不是一夜长个长子,而是一点一滴地累上去。”“一个人的学问,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不可能经过一个晚上,第二条早晨爬起来就是很能干的人了。”为做到学习有恒,谢觉哉特别指出,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提高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才有巨大动力。他指出,不学不可。因为我们负了革命的重担,人民交给我们以非办好不可的任务。在这方面,谢觉哉自己有切身体会。他回忆说:1931年我到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处工作,到的次日,拟一个开会的通知,毛泽东同志全改了,一字不留,加的也不少。我问:“为什么我这样不会写了?”毛泽东同志望了我一阵,只答复两个字:“你学!”“你学”对我启发很大。怎么学呢?一是向人家学,学正面经验,好的;二是向自己学,学反面经验,不好的。通过这件事,谢觉哉认为,要把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工作做好并不难,只要能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你学”。谢觉哉坚持学习成绩显著,诗词文章俱佳,董必武称赞他:“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警海内”,“好学深思老不疲”。在晚年患病的几年里,谢觉哉坚持通读了大字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有关资料。他不能久坐看书,就叫家人买了一个装乐谱的铁架子,把书装在架子上,这样可以头靠着椅子,用左手自己翻阅。
第三篇:谢觉哉名言汇总
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2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3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4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5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
6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7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8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10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
11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成我所有。
12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作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13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做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14最好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15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16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
17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18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
19人是动物,本来是好动的;劳动不只是为着生活,也是为着健康。
20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第四篇:谢觉哉名言摘录
●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
●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 人是动物,本来是好动的;劳动不只是为着生活,也是为着健康。
● 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就随着好了,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就随着坏了,所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我们要知道“择交”;要交“益友”,不交“损友”。
● 人的一生多少有点作为,对人民有点贡献,大凡都是靠挤出来的。一个如果常年不觉得挤,反而觉得有的是时间,松松垮垮,他将事无成,虚度年华,浪费了生命。
●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 最好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
● 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做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 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事业有所成就,给社会作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提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 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
●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
●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第五篇:人大法学院参加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参加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
会
6月17—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英中协会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主办的中欧遏制酷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司改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检察院、芜湖市公安局等单位以及众多法学科研院校近七十余名国内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和来自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程序、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与遏制刑讯的未来、提升侦查讯问技能与遏制刑讯逼供、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看守所法的制定与看守所规范化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
据悉,酷刑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顽疾,遏制酷刑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为了推进中国遏制酷刑工作,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陈卫东教授的带领下,与英中协会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共同实施了中欧遏制酷刑项目(第二期)。在三年的时间里,中欧双方的课题组围绕着进一步推进中国遏制酷刑的事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课题组把安徽省芜湖市作为项目试点,多次前往进行开展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项目结项成果《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径》以中英文分别出版的方式在国内和海外同时出版,赢得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中文出版物《遏制酷刑的三重路径》:程序制裁、羁押场所的预防与警察讯问能力的提升,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5月版;英文出版物:Chen Weidong and Taru Spronken eds, Three Approaches to Combating Torture in China, Intersentia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