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厦门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范文]
2018年厦门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指南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3.新时代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路径研究 4.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5.“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 6.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7.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8.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研究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0.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12.“扶困”与“扶智/志”资助育人模式融合研究 13.大学生校园借贷的网络表征及预警机制建设研究 14.“精准资助”原则指导下的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及实践 15.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机制和方向
16.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7.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培养探究 18.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思考研究 19.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20.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比较与经验借鉴 21.高校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工作研究 22.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调动研究 23.在国际组织就业的路径选择及培养机制研究
24.提高重点群体毕业生(含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生)的就业能力路径研究
25.网络文化成果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6.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策略研究 27.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育人机制研究 28.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9.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30.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
31.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研究 32.基于“易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33.基于易班的高校资源整合策略探究 34.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研究 35.大数据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36.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7.基于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8.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研究 39.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讨 40.“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研究 41.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42.校本文化在文化育人中的功能发挥 43.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44.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机制研究 45.高校学生权益维护机制探究
第二篇:厦门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
厦门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
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经济困难程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档次。特殊困难学生不超过全体本科生数的5%,困难学生不超过10%,一般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认定。
第二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第四条
认定原则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严格工作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做到科学合理,坚持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认定标准
/ 6 1.基本条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
(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
(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
(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
(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
(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者。
2.量化指标
在认定基本条件的同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的程度,学校在认定工作中引入量化指标。学校提取所有学生连续3个月的食堂消费数据,计算出每名学生的用餐总次数和每月在食堂消费的平均金额,作为衡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各学院在认定工作中,应结合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量化指标和在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3.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般应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第六条
认定工作的组织
1.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 6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3.学院、研究院负责本单位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4.各学院、研究院以年级(或专业、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或专业、班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班级)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或专业、班级)范围内公示。
第七条
认定程序和工作要求
1.首次申请认定的学生和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变更困难等级的学生要如实填写《厦门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新生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在校生可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下载。
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若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只提交《厦门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由认定申请系统生成)。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每学年认定一次。每学年开学后,学校统一发布认定工作通知。申请认定的学生登录厦门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请,生成并打印《申请表》,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调查表》和《申请表》交到辅导员处。
3.所在单位评议组组长负责召集认定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和《调查表》,对照本实施办法认定标准认真进
/ 6 行评议。若有需要可要求学生提供其他证明材料。评议小组组长在学生《申请表》的“陈述理由”一栏中写明认定理由。初步评议结果报所在单位学生工作组进行审核。
4.学生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本单位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询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5.学生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在班级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信息不得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如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单位学生工作组提出质疑,学生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生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6.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校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和《调查表》,报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三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第八条
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学生人身保险等资助形式为辅助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本实施办法所指资助主要指各类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第九条
资助原则
1.主动申请原则。需要资助的学生一般应主动提出申请。2.差异性原则。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资助应体现梯度差异。困难程度较低的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额一般不应高于困难
/ 6 等级高的学生,资助数额较大的资助项目应优先评定给困难程度高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负担,也为了照顾到资助范围,原则上特殊困难的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6000元,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元,一般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1500元。这里所指指资助包括学生通过校、院、系以及其他渠道所获得的资助。
3.救急优先原则。在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更急迫需要帮助的学生优先得到资助,如遭受自然灾害等。
第十条
资助评定发放程序和工作要求
1.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学院、研究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比例,划定本学年资助计划,由学院、研究院统筹安排。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校发布资助项目,学生登陆学生管理系统申请。
3.各学院根据差异性原则和救急优先等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在提出资助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确定各类资助项目人选,并在班级范围内公示3天。
4.公示无异议后,学院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审核确认评定结果,并将生成的报表文档打印盖章后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学院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发放资助。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
/ 6 第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对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复查,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发放给受助学生,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十四条
学校各项经济困难资助的对象原则上应是已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及时申请认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一名学生在同一学年内可在资助档次限额内同时获得多项资助。受资助的学生在当学年可同时参评并获得学校各项奖学金。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6
第三篇:厦门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工作职责
厦门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工作职责
(2004年2月)
一、制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包括形势政策、校风校纪、新生入学周、毕业生文明离校、弘扬主旋律等教育活动。
二、协助组织大型的学生活动。
三、针对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工作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四、协助校党委组织部做好学生党建工作,负责培训学生骨干。
五、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导和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建立和完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指导测评学生综合素质工作。负责学生评优评奖和表彰工作;指导各院系学生工作组做好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
七、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指导、协助或直接查处学生违纪行为;参与处理突发事件(事故)。
八、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
九、负责为本、专科学生办理校徽、学生证,收转本、专科学生档案,办理研究生工资关系转移,组织学生义务献血等日常管理工作。
十、建立和管理困难学生档案,不断完善学生助学体系,组织实施学生助学工作。
十一、对在读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贷款人发放、回收助学贷款的管理工作予以协助。建立和维护学校助学贷款信息系统。
十二、指导各院系学生工作组做好贷学金的评审工作。
十三、负责管理各类助学金;联系和落实社会助学项目。
十四、负责管理学生勤工助学基金,对勤工助学对象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岗位和进行工作管理,维护勤工助学对象的合法权益。建立学生勤工助学档案。
十五、负责学生军训的组织工作;负责大学生征兵工作;协助驻校后备军官选培办选拔招收和管理国防定向生工作。
十六、负责民兵预备役的有关工作。
十七、使用和维护教育管理网页,参与校园网的建设。
十八、完成部(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篇:厦门大学2010年学生工作计划要点
厦门大学2010年学生工作计划要点
2010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实现我校学生工作新的发展。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科学谋划新一轮学生工作发展。以全国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为契机,召开‚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我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来的工作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立新目标、新任务,全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型学生工作体系。
2.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重点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信廉洁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继续办好‚学生德育讲坛‛,深入挖掘校园人物的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青春在基层闪光’—基层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5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总结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探讨研究新问题、新矛盾,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建立研究生导师育人的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职责要求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体,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博士生沙龙‛、‚研究生论坛‛等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研
究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完善研究生支教团、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实践团队建设,鼓励研究生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为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着力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社团等的建设和指导,继续推进按照实验室、课题组、学科方向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网络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能力;积极鼓励辅导员以博客、QQ工作群等阵地,根据网络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核心价值观、生活社会、就业指导、专业学习等方面与学生开展更密切的交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就业、资助、心理等专题网站建设,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获得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和网络信息污染;加强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侵袭。
5.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继续深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志愿服务成为校园的普遍生活方式,通过树立同学身边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分享志愿服务心得等多种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校园氛围;深入挖掘资源,突破工作瓶颈,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开发设计校内服务项目,引导学生从自己、从身边做起;继续推进‚校园公益日‛活动,组织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劝导和绿色校园志愿服务行动,启动‚团支部书记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挂职服务‛和‚社区爱心课堂‛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完善志
愿者注册制度,建设更加开放的服务平台,方便学生参与项目;深入调研,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厦门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6.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深入。启动校长早餐会活动,继续做好‚名师下午茶‛等品牌活动,发挥校、院领导和名师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注重主动征求和反馈学生意见,建立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待日工作制度;推动建设学生与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努力做好各项服务、育人工作;推进学生工作干部、专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促进学院领导班子、专任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让每位教职员工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贡献,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学风建设
1.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眼学生发展,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开展各类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读书节、辩论赛、话剧小品、学习沙龙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推进校院两级‚学长辅助计划‛广泛实施,重点开展针对一、二年级本科生的学长辅助活动;实行教育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认真落实辅导员听课制度、下宿舍制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2.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拒绝沉溺不良网络,创建优良学风考风‛专项活动,加大对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
3.完善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调研,完善学生奖励、学术科技创新等专项制度,建立优良学风评价机制;推进先进班集体创建和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设立有关学风建设的科研课题,加强对当前学风建设问题的深层研究和对策研究。
三、推进学生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营造校园科创氛围。办好每年一届的校‚学生科技学术节‛,邀请成功企业家开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挖掘、选树一批学生科创明星,开设‚南强新苗—学生创新论坛‛,举办‚学生科创之星‛创新成果展示、学生创新团队组建交流沙龙等活动,营造学生想参与、能参与的科技创新校园氛围。
2.推动学生创新实践。构建‚挑战杯‛系列竞赛和学业学术品牌竞赛两大平台,举办‚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科技发明制作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竞赛;重点遴选一批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业学术竞赛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3.实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充分利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厦门大学服务站,进一步推广青年卡等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整合校企资源,为学生创业团队争取资金支持和导师培训指导,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成熟和孵化。加大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精心组织文艺体育活动。弘扬主旋律,注重普及性,办好各类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展览、比赛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做好‚厦门大学十大歌手‛、‚元旦青春舞会‛等传统文艺活动;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主动联系,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优秀地方文化调研与研究,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弘扬与传承;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闽台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交流,发挥对台文化交流中的桥头堡作用。
2.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广泛开展绿色教育,依托绿乐会、绿野协会、环保协会等绿色环保类社团,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碳知识普及与教育,传播绿色理念;试点开展绿色科技活动,在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与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节中开设绿色环保专项,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绿色科技创新与探索;全力参与绿色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减袋行动‛、‚绿色寝室‛、‚节水节电‛等主题活动,把我校学生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切实转化为绿色校园建设的实际行动。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围绕‚爱国‛、‚基层‛、‚海西‛三个关键词,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时代主题为引导,紧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地方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五、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制定出台《厦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定期分析通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继续做好专职心理教师下学院、‚5.25心理素质拓展月‛、‚迎新生心理活动月‛等活动;继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采取措施,保证毕业生‚有业就、就好业‛。运用好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和项目,拓宽就业空间;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利用好各类资源,拓展就业途径;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采取激励措施,支持自主创业;重点帮扶,努力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3.深化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不断提高资助水平;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加强助学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开展‚学生助学效
益‛的专题调研和评估,不断提高资助成效。
六、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分类培养。启动就业、心理等辅导员分类培养计划,组建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辅导课等课程教师团队,组织开展上岗指导、专业课程进修、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研讨、课程素材编写等教学工作相关活动,为辅导员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工作做好充足准备;继续做好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议工作,继续鼓励和资助辅导员取得与学生工作有关的专业资格证书。
2.狠抓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辅导员培训工作,开设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人文、法学等职业相关课程的培训,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重点组织‚学生法律事务‛和‚就业工作‛两场专题的实务培训,组织一期‚理论政策‛的专题培训;推进学生工作课题研究的跟踪检查工作,适时召开‚学生工作理论研讨暨课题中期汇报会‛;认真组织每月一次的‚辅导员沙龙‛。
3.抓好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全面启动辅导员考核工作,评选我校首届‚优秀辅导员‛,设置‚辅导员工作风采奖‛,评选在党团建设、学生成才指导、凝聚力建设、心理辅导等各领域工作有特色、经验可推广的优秀辅导员,推出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展现我校辅导员的风采;大力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兼职辅导员工作的专项调研;继续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完善‚辅导员之家‛网站和辅导员工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周记制等六大工作制度建设。
七、健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加强维稳防范工作。认真做好假期返校思想状况、敏感时期学生思想动态等专项调研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分析,注重防范各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的渗透;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
等活动;杜绝校际或校内学生重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着力抓好公益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的管理。
2.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学生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定期发布学生宿舍资源信息,方便学生住宿申请;定期分析门禁系统信息,针对性开展专项工作;推进学生宿舍管理联动机制,继续完善宿舍安防系统,确保学生宿舍安全。
3.健全和完善学生突发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厦门大学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在敏感及重要时期落实值班制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处置学生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八、围绕9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大力弘扬校园精神
1.营造迎90周年校庆的浓厚氛围。利用校史、校园历史建筑、纪念堂馆等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校园精神教育;在师生、校友中开展‚我的厦大故事‛、‚心中的大师‛主题征文,并依托暑期寻访校友社会实践,开展‚南强往事‛专题采写,鼓励同学以征文和专题为脚本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文艺创作,推出‚厦大故事‛等原创艺术展演,展现不同时期厦大人的精神风貌;开展各类以迎接90周年校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9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投入9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开展‚我为90周年校庆献一策‛主题活动和90周校庆‚我最想对母校说的一句话‛征集活动;开展‚争当志愿者,喜迎校庆90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投身建设校园的热情,重点开展‚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加强校园义务导游志愿服务队建设。
第五篇:厦门大学学生社团挂靠协议书
厦门大学学生社团挂靠协议书
甲方:(学院或学校相关部门名称)
乙方:(学生社团名称)
为了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切实发掘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社团性质及发展需要与我校相关部门、学院基本符合的准则进行社团挂靠,经双方协商一致,甲方愿意与乙方确立挂靠关系,为乙方提供各方面支持、给予指导,促进乙方更好地发展。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制定本协议。
第一条乙方签订本协议后性质上仍属于学校社团,享受学校社团一切权利和义务,仍受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指导以及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会”)的监督管理。
第二条甲方在签订本协议后应为乙方举办的各类活动给予适当的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活动资金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第三条甲方和社联会对乙方实行双重管理。社联会负责社团的注册、考核、评奖评优、干部培训等工作,统一协调全校的社团活动、安排纳新工作等,对社团的挂靠审查、财务状况、活动具体开展等方面行使监管权。
第四条乙方开展活动时,甲方应遵循以下约定:
(一)乙方经校团委批准成立的活动,由甲方和社联会共同监督实施,所需的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甲方、乙方和校团委等多方面协商后共同解决。
(二)乙方开展的一般活动的最终审批权为校团委所有,甲方对活动进行指导以及监督。
第五条乙方换届选举时,甲方对于乙方的主要负责人的候选人具有优先推荐权及考察权。
第六条甲方对于有关于乙方的各项评优评奖工作具有优先审核权。
第七条乙方做出的各种成绩或所获得的荣誉可按团委的相关规定作为甲方的工作业绩。
第八条甲乙任何一方需要终止本协议时,应及时上报社联会并说明原因,并由社联会上报校团委,经协商一致后,通过正式公告本协议自动失效,甲乙双方解除挂靠关系。
第九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留一份,社联会留一份备案;经甲乙双方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十条 其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与校团委、社联会协商解决。
甲方(挂靠单位盖章):
(相关负责人签字)
日期:年月日
乙方(学生社团盖章):(相关负责人签字)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