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8: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

第一篇: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

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道具文化

----以宝鸡、咸阳地区调查为例

摘要: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陕西社火艺术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它蕴含这陕西民间各种神灵幻影和民俗意识,更集中体现着陕西广大农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奋发向上的凝聚力量,尤其在今天陕西的宝鸡地区特别兴盛,与此同时,社火服饰和道具是构成社火表演的主要载体,十分具有特色和研究价值。关键字:陕西社火、服饰、道具、宝鸡、咸阳 正

文:

(一)、陕西社火综述

“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传统性的群众娱乐活动。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傩”仪式,这是一种大规模的驱逐瘟疫之神的巫舞。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是最早的扮兽戏和“村傩”活动。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陕西地处中部地带,农、牧、副、渔等各业尤盛,人民希冀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盼求五谷丰登、鱼肉丰盛,所以,驱疫祈福、迎春迎喜、迎神报赛、乞福求佑的祀社风俗便应运而生。在这五花八门的祀社活动中,社火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社”即成为陕西乡村民众有组织的自然单位,一种其它组织无法替代的群众性自发组织;与“社”有关的事称“社事”,诸如“香火朝山会社”、“社火会”、“孝义会”、“自乐班会”、“曲子会”、“吃割食”(有地方称吃合食,也有的县乡称‘吃割四’,买卖土地写契约,让四邻同意、最后划押写契,四邻不找麻烦)等等,把各种不同爱好的人组织起来,设会头,订会章,收会(社)员,交会费,有一定的感召力量和威望,遇有不规行为,也有权力处理。这种会社,每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锣鼓火把助威,狮子龙灯游行,人群相随,显然是“人威”助长了“神威”,就形成了“社火”风俗,它与民间的“香火”还愿风俗(庙会风俗),如同挛生姊妹,正像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其含意深邃而味长。

每年中国旧历的春节,是陕西各地农民耍社火最集中的日子。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 “耍社火 ”,陕北叫“闹秧歌”、” 闹红火”,而陕南则称“ 闹玩意儿”、“ 耍故事”。依照习俗,各种社火表演前,表演者要到神庙燃火进香,敬请神灵“附体”,然后扮作神仙、天将,手持兵器、扫把等,走进家家户户演练舞耍,以示打鬼扫穷、驱邪避疫,并祈求神降福祥、确保人间太平。乡民们则在门前摆设礼案,置烟、酒、糖、茶、糕点等热情迎送。所有这些活动,至正月十五、十六达到高潮。彼时,各式各样的社火队从四面八方涌进县城、市中心,游行队伍中,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加以隆隆的火炮声,惊天动地,威武雄壮。其间,形形色色的杂戏表演此起彼伏。至夜晚,人们高挑着狮子灯、龙灯,表演着竹马、旱船、筏子舞等,在这一年的开始里,通宵达旦尽情狂欢。在陕西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密度、地区经济条件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陕西各地的社火在种类和形式上名目繁多。例如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骑在马上演耍“马社火”;平原地带驾车(马车、拖拉机、汽车)演耍的“车社火”;以方桌、车轮或木板搭架成高台,由多人或数十人抬着演耍者表演的“抬社火”、“山社火”;悬在半空中有特技表演的“高芯社火”和“翘班社火”;在地上行走演耍的“地社火”和“高跷社火”;偏远地区还有着神秘恐怖的“血社火”;在羊肠小道上背着表演者行走的“背社火”;陕北高原地带的“腰鼓社火”等等。同时,陕西社火扮演的形象,除了迎神仪式中传统的神灵形象外,还有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主要为古代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各类佛、仙、神、圣、英雄豪杰以及禽兽魔怪等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加进了宣传国家建设、计划生育等现实内容。

陕西的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在社火表演的规模及服饰、道具化妆风格等稍有差异,但总体上的服饰、道具还是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同时服饰和道具也代表着吉祥之意。

(二)、陕西宝鸡、咸阳地区的社火服饰、道具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分析

陕西宝鸡是人文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华的发祥地,享有“社火之乡”的美誉,2006年,宝鸡社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咸阳属关中地区,是陕西社火最活跃的地区,反映了农耕文明时期的原生态民风民俗,以其独特魅力成为关中地区岁时节会习俗的代表,因此我选择宝鸡跟咸阳两地的同学就陕西社火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据陕西宝鸡和咸阳两位同学的回忆,我们分别进行分析。首先,据陕西宝鸡同学回忆,陕西宝鸡的社火表演几乎每年都会举行,时间为每年正月初六、七到元宵节期间,小型的社火表演由宝鸡周围的市县、社区和农村地区自行组织,每年一次,大型的社火活动由政府组织,大概三到五年举行一次。因而宝鸡的人民每年都会观看或者参加社火活动。社火活动当天,街道上是十分热闹的,每家每户几乎都在社火活动现场,社火表演主要有舞龙、舞狮、锣鼓队、秧歌队、拖拉机和汽车载着的车社火、彩船舞、竹马舞、彩莲舞、彩棍舞、跑旱船、大头娃戏彩狮等等。社火表演者的服饰主要色彩为大红、大绿、黄色,主要以戏服和秦腔表演服饰为主,非常具有陕西的特色。秧歌队以大褂和灯笼裤为主,男着将军服、书童服、官服、秀才服等,女着贵妃服、沉香亲母服以及有名的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服饰。表演者的服饰花纹以荷花、牡丹、梅花等绣样为主,服装袖口有胡袖、广袖、荷花袖口等,同时表演者根据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佩戴不同的冠帽和发饰。在鞋靴方面,男子多穿黑色布鞋和白底厚底黑靴以及自己的帆布鞋、运动鞋,女子多为千层底布鞋或者自己的鞋子。在道具方面,开路先锋通常带着大胡子,关羽扮演者带大刀,沉香扮演者拿斧子,根据各自扮演者的不同拿不同的道具,基本为枪、戬等。

其次为陕西咸阳同学的回忆,陕西咸阳地区的社火基本是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大概是小年前后,元宵节期间也有社火表演,但其多为社火表演到各个商铺进行表演,商铺打发吉祥钱。陕西咸阳同学通常在纯化县中心广场(即梨园广场)观看社火表演,纯化县下属不同的乡、镇表演不同的社火,社火表演主要有:高跷社火、拖拉机载着车社火、背小孩表演的背社火、狮子舞、舞龙、耍狮子、彩船舞、竹马、彩棍舞等等,现场是十分热闹的,人们都从各乡镇赶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时间为一天,十分的热闹和喜庆。表演社火的演员们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服,他们通常扮演的是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衣服颜色多为大红、大绿、黄色、黑色等,款式有对襟大褂、灯笼裤以及传统戏服样式,衣服上多为仙鹤、荷花、大蟒等装饰,同时根据角色的不同佩戴或者不戴不同的帽子。

鞋子多为黑色的细鞋、高靴,男子多穿黑色,女子多穿软绣鞋,男子佩戴大黑胡子,手上拿矛、锏等工具,女子手上拿着莲花的。

综上两位同学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点,其一,社火表演的项目基本统一,时间基本为一年一次,只是大小规模不一,地点多为县、市中心地段;其二,表演者服饰多为古代神话中的神仙、传奇英雄所穿服饰,并根据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佩戴不同的冠帽和道具,颜色多为大红、大绿、黄色;其三,社火服饰上的装饰多为仙鹤、荷花、大蟒等寓意吉祥如意之物;其四,表演者所穿鞋子多为黑色布鞋或厚白底黑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穿自己的暗色鞋子。同时,社火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入了许多潮流的因素,更好的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陕西社火服饰、道具特色

综合两位同学各自的观点,同时结合她们的人生经历,她们目前都是学生,对于社火文化的具体内涵了解也不是十分清晰,因而在对于社火服饰的回答中很多都只是口语化的描述,为更好地体现社火服饰、道具文化,进而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陕西的社火表演最著名的标志是其脸谱体系,当然服饰和道具亦可以成为体现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的标志。

陕西的社火服饰分为文服、武服、头帽、鞋靴四类。其中文服有蟒、官衣、道袍、褶子、八卦衣、帔、裙子、马褂、布衣、风衣等。蟒,即蟒袍,分为男蟒、女蟒。男蟒是帝王将相的官服,圆领、大襟、大水袖,与身同长,有袖摆,衣服上身绣有云龙、花朵、凤凰,衣服下身绣海水绣纹,腰间有玉带装饰。女蟒衣服多为女将、贵妃和受过封的夫人,款式与男蟒差不多,领部加了云肩。蟒袍的颜色分为上五色,即红、绿、黄、白、黑,还有下五色,即粉红、湖蓝、深蓝、紫、古铜色等,共十种颜色,根据各自的不同角色分别穿戴。官衣同蟒袍长度一样,是官员服饰,也分男、女,全身没有绣纹,胸前与后背各有一方补形绣有仙鹤和其他飞禽走兽。道袍多为老年人所穿,分素色和绣花两种。褶子是女性服饰,有对襟水袖,有花色和素色区别。花色为富家姑娘及贵妇人穿着,绣有花卉鸟类;素色为贫穷人家妇女穿着,绣有彩色花边。八卦衣为神仙、谋士衣着,以黑色、紫色为主,衣服上用金线绣有八卦太极图。帔,多用于表现夫妻关系穿着,分男、女,男帔是帝王将相常服,绣有团花、团龙、团鹿等图案。其余文服与戏服无多大差距,不做过多解释。

武服类主要分为靠、背壶旗、箭衣、滚身、宝衣、龙套、彩裤、校尉衣等武将所穿衣服。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护甲,分为红、绿、白、黑、黄五色,穿红色靠为少年英雄,性格猛烈;绿色靠为忠义仁厚老将;白色靠为英俊虎将;黑色靠表刚烈、勇猛;黄色靠通常为皇帝、神仙穿着。背壶旗是武将的背部装饰物,背壶为长宽各20厘米左右的方形硬皮壳,上面有四个插旗桶,插有四面三角旗。其余的则与一般戏服没有差距,但比一般的戏服要宽松,便于为表演者减轻压力和增强视觉效果。

头帽主要分为硬帽和软帽两类。软帽有相公帽、员外巾、英雄帽、兵帽、相巾等。硬帽有古代主帅、王侯戴的帅盔,元帅戴的信子盔,王子、少将戴的紫金冠,关羽戴的绿色夫子盔,左右丞相戴的金相盔,王妃、公主戴的凤冠等等。还有武将们所带的大胡子,即假须。

鞋靴主要分为厚底靴、薄底靴、云靴、彩鞋等,但目前大多穿自己鞋子,因而无多大差异。

社火道具多为兵刃器械,一般有锏、矛、方天戟、如意钩、八卦太极图、禅杖、金箍棒、风火扇、降龙杵等,这些道具比一般戏剧道具要高、大、厚、重,突显装饰效果。

社火服饰与道具种类繁多,但在现实的社火活动中我们不一定能一一见到,能见到的只是一般性的服饰,很多服饰甚至混淆了,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鞋子更是倾向于穿自己的鞋子,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服饰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和科学的遗传和保护,这是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同时社火文化不仅存在于陕西,同时北方的其它省份也存在着不同的社火文化,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民俗志》,三秦出版社,2000.12 王瑶安,刘宗昉编著,《陕西社火脸谱》,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中国服饰文化作业

2011级汉语言文学4班

黄俭俭

41102154

第二篇: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 别:学科专业:姓 名: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徐艳丽

运 城 学 院

2015年6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徐艳丽

指导教师: 任振翔

运 城 学 院

2015年6月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摘要:陕西宝鸡社火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特别是宝鸡市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之一。赤沙镇的血社火除了血腥,恐怖的特点以外,还存在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刻的寓意,技术的神秘、取材的单

一、地域的局限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演出,传承,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政府和个人的呼吁,以期对血社火这一稀有民俗的深入开发和传承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血社火;特点;现状;传承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Shaanxi Chisha red

sand blood Shehuo

Abstract: Shaanxi Baoji Shehuo art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influence, especially in Baoji City Chi Sha Zhen blood Shehuo i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existing oldest festivals are one.Zhen Chi Sha blood Shehuo in addition to bloody horror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strong regional culture and unique performance form and profound meaning, mysterious technology, drawing the single, geographical limit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n the show, inheritance, protection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the appeal to the 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blood Shehuo this rare folk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heritance to a role.Keywords: blood Shehuo;characteristics;status quo;inheritance

目录

引言................................................................1

一、血社火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血社火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2(三)深刻的寓意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的神秘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题材的单一性..............................................3(六)地域的局限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血社火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演出现状..................................................4(二)传承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保护现状.................................................6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6

(一)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6

(二)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6

(三)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6

(四)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7 结语................................................................7

参考文献............................................................8 附录................................................................9 致谢...............................................................14

引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不仅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体现。陕西宝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宝鸡赤沙的血社火是宝鸡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代表,它以奇特、恐怖、神秘的特点在社火民俗中自成一家。本文以赤沙血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从它的的文化、取材、地域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它的现状做了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血社火的介绍

“社火”起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属于一种祭祀民俗。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极为落后,人们没有能力解决和避免一些天灾,便把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以牲畜、以人、以血祭祀天地祈祷部族和平,五谷丰登的习俗,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宝鸡血社火就是以血祭祀土地的一个典型的祭祀民俗的代表①

宝鸡血社火由赤沙镇吴氏家族创立于清道光十八年,传说是由一位河南铁匠传进的。有一年春节,天气非常冷,一位饥病交加的河南铁匠晕倒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村头,被路过的村民吴穷汉发现,吴穷汉把他带回家并救治。时逢三寺村古庙会,铁匠为了表示感谢,在村子里装扮了一场血社火的演出,受到了村民的热烈追捧,临走时铁匠把装扮血社火的道具送给了吴穷汉,并传授了装扮血社火的技术。从此每逢正月三寺村古庙会血社火就会在村子里表演,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血社火,又被称为“快活”,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从它的取材《水浒传》中的“快活林”中取”快活”之意。第二,农民人靠天吃饭,四季在田间忙碌,有时还会遇上天灾人祸,心里难有个顺畅的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来乐呵一下,办社火就是为了心里图个快活。第三,血社火装扮的内容是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的故事,大坏人西门庆受到惩罚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这也表现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和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憧憬。

血社火的表演血腥、恐怖、奇特,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表演内容。以前演员骑在马上游演,现在多用拖拉机或农用汽车载着游演,大都在庙会场所和村子里表演。血社火的游演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西门庆及他的手下手持利釜,长矛,① 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2):159—168.1 剪刀,锥子等利器招摇过市。第二次是武松惩办了这些恶人,把他们手里的利釜,长矛,剪刀,锥子等利器或刺进他们的头颅,或扎进他们的眉心,或刺进他们的肚里„„这些恶人一个个鲜血长流,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痛苦万分,画面极为血腥,使人不忍直视。作为陕西社火民俗的独特代表,血社火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血社火的特点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

宝鸡,在古代被称做陈仓,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南面横卧秦岭,渭河从中间穿过,陕、甘、宁、川四省(区)在此交汇,当代以来随着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建成和全面贯通,成为我国又一大交通十字交汇处。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五千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和黄帝出生在此,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周、秦王朝也曾经先后在此建都,创造了宝贵的周秦文化;汉唐王朝也在此继承开拓,树立起了汉唐文化的丰碑。宝鸡还著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它不仅地下文物丰富,民俗艺术也是绚烂多彩,“社火”表演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和文化沃土中诞生、发展、壮大的。②

民俗的产生发展应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宝鸡血社火,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宝鸡血社火根值在宝鸡这块沃土上,是流传在宝鸡民间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是对宝鸡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和集中体现。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

血社火与大多数的社火一样,表演形式主要是游演,属于车社火,但它不同于其它社火是单次游演,而是游演两次。第一次是以西门庆及其打手为主,他们个个手里拿着利器,或镰刀,或斧子,或剪刀等,满脸凶神恶煞,招摇过市。等第二次游演的时候,场面来个三百六十度的转弯,第一次游演时他们手里所持的利器已经分别或插或刺进他们的身体各部分,这些个打手一改第一次的嚣张气焰,有的额头鲜血直流,有的肚肠外漏,个个表情痛苦万分,面如死灰,队伍最 ② 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1):50-53.2 后武松一手擒持西门庆,一手高举潘金莲。而且它的表演主题也不同与其它社火,基本以血为主题,场面暴力,血腥,奇特。虽然仅仅是肢体语言和妆容效果,但两次游演却活灵活现的把武松斗杀的过程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动态感,让人感觉到这场激烈的打斗在刚才真实的发生过。

(三)深刻的寓意性

血社火除了和其它社火民俗一样作为一种祭祀民俗,蕴含了崇神拜地的寓意外,更有其独特的寓意性,血为红色,为红红火火之意。赤沙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人们都过着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艰苦生活,勤劳朴实的赤沙人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创造了这一社火并克服各种困难把它流传至今,是寓意他们的生活像这血的红色一样越来越红红火火。这些可爱的人们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又从水浒中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取材,表达了他们支持善势力,反对恶势力的立场,对恶有人管,善有人扬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他们对法治,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其寓意深刻而深远,与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梦是紧密相联的。

(四)技术的神秘性

作为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民俗之一,赤沙血社火不仅在表演上有其奇特性,而且还具有神秘性。首先表现在他的化装技术上。社火表演前,化妆一般在镇上的庙里进行,门口有人看守,化妆现场是保密的。除了传承人之外怎样使凳子一角稳稳的固定在前额,人肠倾倒在肚外,长锥直刺进眉心等这些高难度装扮做到逼真形象一直无人知晓,就连装身子的人据说也是迷迷糊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次表现在它的传承上。从吴穷汉到现在血社火已经是第七代单传,主要技术由吴穷汉的后人掌握,而且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种传承方式也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③

(五)题材的单一性

社火属于脸谱艺术,宝鸡社火脸谱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或曹操还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或妖怪亦或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人物和故事,他都可以被用来装 ③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扮,生旦净末丑可谓是一应俱全。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开拓进取”,“龙马精神”等等的新字眼亦被用来作为社火的题材,社火的内容更加被充实了。但赤沙的血社火从传承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以《水浒传》中《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唯一题材,主要人物也一直是武松,西门庆及其手下,潘金莲,无论是人物、脸谱还是造型都没有改变过,相较其他社火显得有些单一。

(六)地域的局限性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是隶属于赤沙镇的一个很小的村落,全村大约有几百口人。大山环耸,土地贫瘠,几条沟壑把本来就不大的村子分割成好几块,人家都坐落在半山坡上,交通极为不便,因村子有三个寺院而称为三寺村。早年间三寺村的人民主要是靠天吃饭,肩扛背背,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交通问题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仍然不容乐观。村民常年与外界隔离,思想很落后,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使得他们在血社火的传承上固守“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传承越来越受到阻力。虽然赤沙血社火慢慢被更多的人知道,但因为三寺村地理位置的闭塞性,很多人仍是百闻而难得一见,地域的局限性给血社火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力。

三、血社火的现状

(一)演出现状

据三寺村人讲,解放前血社火只在村里表演,十年表演一次,解放后三年表演一次,而且到乡上表演,和其他村的社火比赛。“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表演。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外界人士的喜爱,北京、上海、广东人甚至外国人不远万里上门来观看,血社火也被多次请到外地表演。但近几年来,血社火每逢闰年才表演一次,游演的次数也由两次简化到了一次,基本不外出表演,演出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对三寺村村民的走访,我发现造成血社火这种演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匮乏,据资料记述举行一次社火活动的经费取决于距离的远近。血社火的社火箱是从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化妆道具和衣服基本固定, 除了维护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费用主要用于包租车辆和吃饭费用。以前社火演出是骑在马上,现在改变为用车载。血社火将社火人物造型安装在拖拉机或者或用汽车上进

行,所以八面鼓、八面锣、仪仗队、16个场景造型需要至少20辆车同时出动。在本地表演,车辆要少一些,20辆车,加上参与人员的吃饭,花销基本在8000元左右,一次外出表演至少要花2万元左右。④二是人心不齐,国家给血社火的传人每年发放8000元生活补助,其它人没有任何补助。一次社火的表演不仅需要艺人的参与,更需要村民们的协助和参与,在只有艺人有补助其他人没有补助的情况下,很多村民参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人们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一次成功的游演活动就很难组织起来。因此血社火的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善。

(二)传承现状

1、艺人传承的现状

血社火的传承从吴穷汉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且都是单传。前面叙述过血社火的化妆是保密的,除了传人,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方法。不乏有对此感兴趣的人想学习,但血社火的传承从不外传的规则从未被破过,就算是族人,很多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访谈中很多吴氏家族的人表示他们对血社火的技术不能够学会学通。⑥随着信息化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走出大山,务工讨生活,他们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很多人甚至在外扎根,村里常年留着的就是一些老年人,族里面留在村里专职学习社火的人基本没有,加上 “传男不传女。”这一规定,血社火的传承越来越趋于老龄化。血社火的传承面临这极大的阻力,这项古老艺术面临这失传的危险。

2、受众传承的现状

和其他的一些社火相比较,如黑社火的表演在以前就已经有的肢体和说唱上,加入了人物的创新和题材的创新,而血社火几百年来,一直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题材,人物、器具和装扮也一直没有任何的改变。在现代这个网络极度发达的年代,电视、电影等媒体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观赏选择,长时间的重复表演和固定妆容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会破坏人们的好奇欲。同时随着人思想观念的改进,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追求一种和谐,安定的生活理念,以血腥,恐怖著称的血社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非议,村里的老人讲血社火一般是不让孩子看的,怕吓坏孩子。很多年轻媳妇也讲不喜欢血社火,觉得它太血腥了。⑥如果血社火仍然固守陈规,不去寻求改进和创新,那么它的传承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春英.个案探讨宝鸡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瓶颈[J].民族传统体育,2014,(21):134-135.⑤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⑥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5(三)保护现状

血社火早先已经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又在2006 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虽然国家对它的保护很重视,但它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政府的保护和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血社火的保护仍然受到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社火的道具据说除了有几件是文革时丢失补做的外其它都是从几百年前传下来的,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器具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损坏程度极为严重,原汁原味的器具可能会被新器具所替代。此外除了族里的老人,村里年轻人对血社火的感情也越来越淡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弱,有些人甚至觉得血社火的存亡于自己无关。⑦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

(一)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转变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明确社火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价值,要加大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比赛、板报等形式加强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要努力开发血社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让民俗带动经济的发展,让经济推动民俗的发展,实现共同双赢。最后,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政府牵头,村民参与的形式,对血社火进行一个合理化改革,让它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更加文明的表演方式走出三寺村,走出陕西省,走出中国。

(二)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

血社火作为一项传统社火民俗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宝鸡社火文化的保护,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保护。作为年轻的传承艺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血社火传承的意义,积极去传承。年轻艺人不仅要认真学习社火技术,同时要用年轻人的观点理念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改进和宣传血社火,把血社火的发扬光大为己任,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

⑦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三)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

作为个人,我们首先要树立对血社火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要有意识地去宣传和保护它,比如积极参加社火表演,主动为不太了解的人讲解血社火,阅读有关社火的书籍,对血社火有偏差的言论和人选择性的加以引导等;作为企业单位人士,可以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些钱才或物资的支持。文人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它形成一门系统性更完整的学术。总之大家一起努力把血社火发扬光大。

(四)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

血社火作为一项民间习俗,可以说是全民的节日和盛事。在农村,春节对于四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讲是难得放松和娱乐时间,社火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装身子,或打鼓,或观赏都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人们看热闹,自然就把注意力从牌桌,麻将桌上转移了,这样赌博的人就会减少。在当代,社火民俗作为乡村基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社火的取材来自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不仅把《水浒传》这本著作进行了传扬,更把惩恶扬善,善恶有果的思想进行了传扬,教导人们为善,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血腥暴力的场景不免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所以为了紧随时代步伐,对受众形成良好文明的影响,传承者应该对血社火进行改进和创新。

结语

在时代发展浪潮的激流中,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古老的宝鸡血社火民俗仍然保存着自己原汁原味的特色,无论是血腥和阴森的妆容,还是惩恶扬善的取材,亦或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习俗,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传统固然是好的,但传统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和不断的改革创新。因此面对血社火演出接受度的下降,传承濒临失传,保护力度不佳的现状,除了政府的保护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外,它自身也必须做出改进。血社火民俗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满足大众,才可能持久地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林,并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2):159—168 [2]王琼.人性与血祭—宝鸡血社火的地缘历史文化追溯 [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55.[3]李同生.惊悚恐怖的扎快活[J]中华瑰宝,16-18.[4]王志英.血社火的来历[J].风俗传说,2014,2(2):23.[5]任学武.关中平原“血社火” [N].中国文化报,2009-09-26(2).[6]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1):50-53 [7]王春英.个案探讨宝鸡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瓶颈[J].民族传统体育,2014,(21):134-135.[8]高辉.基于旅游文化开发的关中社火的调查[J].当代艺术,2011,6(2):134.[9]王岁孝.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368(1):98 [10]杨柳欣.户县社火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0):84.8

附录

陕西赤沙血社火现状调查访谈录

访谈人物 :吴老伯 男 60岁 三寺村村民

李喜堂 男 23岁 三寺村村民

周 倩 女 24岁 三寺村村民 访谈者: 徐艳丽 运城学院 中文系 1101班 访谈地点:陕西省宝鸡市成仓区赤沙镇三四村街道 访谈日期 :2015-04-20 访谈过程

(在以下访谈中,U代表吴老伯,L代表李喜堂,Z代表周倩,W代表采访者)W:大家都看过血社火表演吗? U:村里的人基本都看过。

W:您知道血社火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并且开始表演的吗?

U:我们这个血社火历史长很,从清朝道光皇帝那会就开始表演了。W:血社火是每年都表演吗? U:不是。

W:那它的表演时间是怎么样的?

U:解放前血社火就只在村里演,十年演一次,解放后三年演一次,而且到乡上演,和其它村的社火比赛。“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演。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外面的人像北京、上海、广东人都跑来看,社火也出去演,现在基本都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基本不外出。W:为什么现在表演这么少还不外出?

U:一个是没资金,二个是人心不齐。国家现在给发补助,但只有吴家的传人有,其他人没有,很多人心里不服气,谁也不愿意白出力气。W:血社火一直以血腥,恐怖著称,你看时害怕吗?

Z:害怕。我们都不让孩子看的,我自己也不敢看,太血腥了,怕做噩梦 W:血社火的表演除了武松斗杀西门庆作的题材,还有其它吗? U:没有,一直就是这一个内容,没变过。

W:一直看一个内容会觉得没意思吗?

L:说实话,我小时候看觉得特别好看,现在看着看着也觉得没意思了,每次都是哪些装扮,哪些表演,还不如坐在炕上看电视里。

W:血社火的装扮技术非常逼真,高超,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L:血社火是吴家一代单传下来的,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每一次装扮的时候在村里的庙里,门口有人看守,很保密。我小时候装过身子,也是迷迷糊糊,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除了传人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技术。W:血社火现在是第几代传人?

L:血社火传到现在是第七代,都是单传。W:传承情况怎么样?

L:他们本族的很多人都学不会,很多人想学又不给学。现在传人的后人在外面念书工作,不可能回来在学习这门技术。如果不改变都后继无人了。W:除了国家的保护外,村里有其他的什么保护措施吗? Z:基本没有。

W:作为年轻人你觉得自己应该去努力发扬你们村的血社火艺术吗?

L:我觉得个人的能力有限,自己也不懂,常年不在家,还是要靠政府来保护。U:现在除了我们老一辈对血社火还有感情,很多年轻娃娃都出去忙挣钱了,根本就不管。

W:你觉得血腥地血社火在现在和谐社会里应该存在下去吗?

L:应该,虽然说它血腥,但也有它自身的价值。首先它是一项古老的民俗。其次在农村,春节对于四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讲是难得放松和娱乐时间,社火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装身子,或打鼓,或观赏都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人们看热闹,自然就把注意力从牌桌,麻将桌上转移了,这样赌博的人就会减少。最后,血社火把惩恶扬善,善恶有果的思想进行了传扬,教导人们为善,这对社会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所以,只要改进一下我相信它存在下去的意义很大。

W:谢谢您们的配合,祝您们身体健康,日子越来越红火。

致谢

首先对我的指导老师任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她两个多月来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选题,写作思路,到细致的修改,任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任老师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任老师本着对学术严谨求实的态度,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不断指导我修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使我的论文完成。在此,向她表示衷心地感谢!此外对访谈中积极配合我访谈的三寺村村民吴老伯,李喜堂,周倩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细心讲解和配合,使我的论文按时顺利完成。最后,对以上人员再一次表示感谢!

第三篇: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课 程 论 文

年级: 12级历史

学号:20121111518 姓名: 宋传浩

指导老师: 夏丽梅

课程名称:中国社会史

浅析河湟地区社火的

价值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摘 要: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以乡村社火为主进行的研究。以河湟地区社火词曲为例,系统且详细探讨了社火曲艺的特点,并从社火曲艺的多元性与独特性,历史传承性,品类繁多性,独特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入手,衍生出社火词曲诸如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等学术研究价值。强调社火曲艺的融合、发展和演变等特点,以寻求本土曲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变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社火曲艺 青海社火 河湟地区 表现形态 文化功能

社火又叫扮社火或闹社火,是中国西北地区人民的民间舞蹈活动形式,以歌舞为主,与武术、杂技、杂戏、焰火、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群众性很强的“广场表演艺术”。关于社火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1]604 这里显然把“社”与神话联系起来了。关于社火的兴起,其实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据《白虎通义·社稷》记 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2]上述这段话,其实也表达了我们的先民对土地、对自然的一种崇拜,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固有的以农牧为本的经济结构形态。在《风俗通义·祀典》中亦有相似的记载:“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3]以上对“社火”中的“社”作了一些简要的介绍,下面对“火”也做一下简短的叙述。在古代,除了“社祭”以外,还有“火祭”。火,即是传说中的火神,古代的先民们往往喜欢把社神和火神混为一谈,但火神崇拜起源已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4]在《淮南子》《古周礼说》和《说文》中,我们仍可以搜寻到火神的踪影。《礼记·月令·孟夏之月》中说:“其帝炎帝,其神祝融”[5]185,这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一样,认为祝融为最早的火神。关于火神的考据,至今学术界仍然没有定论,有的学者还认为炎帝是最早的火神,或认为燧人氏为火神。当然,无论谁是火神,它只是古代先民形而上的一种崇拜观念,而我们由此可以印证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之早以及延续时段之久远。在《风俗通义》中曾把“社”与“火”紧密地结合起来:“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6]我们老祖宗们喜欢把自己与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拉得异常的近,这同时也验证了中国人的那句老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而由此与之相形农耕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社火表演也就流传开了。“祈于天,祷于地,以期吉也”,很显然,社火就是一种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即表达美好愿望的方式,是一种人民情感的释放,因此社火常常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式的狂欢节”。一 乡村社火的文化功能

仪式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在其狂欢的背后,总是体现着一些功能,这些功能又在影响人们的行为。社火展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功能。社火与古代的“社”是联系在一起的。社火在组织系统及组织过程中,行使“社”的职能,使不同社群参与其中,实现了凝聚社区的社会文化功能,补足了国家行政职能。1 祭祀功能

表演村社组织民间信仰的乡村社火,“不仅是文艺,也是祭祀;它不仅让人笑,也让神笑”。[8]据了解,在河湟地区,社火首次演出的场所是作为“民俗圣地”的神庙,神庙周边的社火都来祭祀自己的“方神”。在耍社火期间,当社火队经历一座庙宇时都要进去表演。在没有社火的村社,人们多通过筹钱方式,聘请其他村社的社火,在本社庙里进行演出。血缘宗族意识在乡村显得更为浓烈,如果社火要到某家去,首要的意图是实现祭祀祖先。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本能的恐惧,祈福禳灾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河湟地区的村落所有的祭祀仪式几乎都与村落一年的丰收和平安联系起来,而且在社火“出灯官”仪式上也常出现“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等字样。在公众性的民俗仪式中,通过表演来实现一种本能的愿望,这是潜藏在仪式背后的一种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每年村里有一部分“社火头”往往是因为家人有病,或者觉得一年来事业不顺利,才主动承担社火的组织者。在当地人看来,社火的参与者特别是装扮过社火“身子”的人,在经受社火的“洗礼”后,一年中会更吉祥。在农历正月没有锣鼓声的宁静的村庄,会使人们觉得有所缺失。相信过年耍社火,从行头、色彩(红色)、声响等多方面可以起到驱邪祛灾的作用,这几乎成为一种“心理惯势”。2 维系功能

在一种公众性的仪式活动中,作为仪式活动参与者总是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意识,正因为参与者的这种主体意识,便产生了凝聚功能。对于组织社火表演的一个村落来说,社火又具有着较强的凝聚和规范作用,它能够增强村落内部的团结合作,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强化村落成员的地域意识等。总的看来,它常常起着调整和加强村落友好关系的作用。在乡村,无论是筹集资金还是组织演出,人们对社火怀有很高的热情。从社火“出马”的那天起,男女老少原则上人人参与,而且在当地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参与社火成了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在社火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各尽所能,自始至终地参与进去。当地村民认为,社火是一个村子的“窗口”,他们经常为自己村社的社火而感到自豪,在社火仪式中呈现了当地民间社会的和谐。在西宁的许多村落,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挤在一起充当观众,演出者即使是60岁以上的老人,也经常扮演一些“胖婆娘”、“媒婆”之类的角色,插科打诨,惹得人们哄堂大笑,辈分不同的人也可以扮演兄弟夫妻的角色。在娱乐的过程中使得原本分散居住、难得一见的乡村民众得以聚集在一起,加深了相邻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社火队的日常排练为乡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活力,那种属于乡村的欢乐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总之,社火犹如村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调节着村庄内部和村庄之间人们的关系,与其他文化事象例如农业生产、贸易、交通、各种信仰等等一道,共同维系和促动着一个村落的有机运作。3 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9]它具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系统、也没有社会政治教育那样单调、它是对民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乡村民众在娱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社火的表演内容既反映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又对现实生活中的反道德行为予以披露,从而警醒村民,是道德教育的一 种手法,既形象生动又意义深刻。因为在集体仪式背后,总是潜藏着所谓的“民间意识”。在民间社会的传统风俗活动中,也就渗透了传统的民间伦理教育。西宁地区民俗活动往往实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和 民间文化的契合,教化功能也成为村落社火的一个显著表征。乡村社火中演唱的“青海民间小调”是民间伦理的载体,无论是“青海民间小调”的唱词还是舞蹈表演,都反映了民间伦理的主题。有表现孝道观念的,如《十亲》;也有反映“忠义”思想的《二十八宿闹洞阳》、《菜籽花儿黄》;反映爱情生活的如《书生哥》、《送亲人》、《放风筝》、《卖水》、《盼郎归》、《五更的月儿》等;缅怀历史人物、纪念古人古事的有《十二月唱杨家》、《孟姜女》、《唱白蛇》、《弟兄五个人》等,反映社会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反映时代社会政治面貌的有《盼五更》、《乐家湾》等;涉及劳动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有《送早饭》、《十里亭》、《绣荷包》、《织手巾》、《打樱桃》、《放风筝》、《十道黑》等。[10]另外,社火词曲中关于节气、播种、劳作的科普知识,教育作用显而 易见。乡村社火使村民进行思考,对比善恶,树立楷模,实现了教化功能。历史悠久、古老淳朴的乡村社火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它犹如一块西宁文化的“三棱镜”,折射出生活在黄土地上人们传统的民间信仰和 生活方式,显示着西宁民俗文化的流脉,具有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一桩社火是一座舞台,每座舞台上上演着一部戏文,一桩社火更是农人的一腔期望,歌颂传统美德,祈祷五谷丰登,抒发惩恶扬善的感情,色彩缤纷,红红火火。二 体现出高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由于河湟谷地是历史上多种民族生产生活的基地, 因而就必然留下了各民族的人文印记。河湟地区春节期间的民间灯会, 是汉民族文化的盛大景观。据传, 自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在收复了河湟地区后,曾举办过几次大型庆祝活动, 其中就有在湟水河流域按道教教义结扣灯棚的庆祝活动, 这就是沿续到今天的乐都七里店的九曲黄河灯会。藏传佛教寺院的酥油花灯会 , 春节期间的羌姆表演, 牧区群众的锅庄、热巴等土风舞, 都是当地社火的重要内容。青海土族是世居的农耕民族, 土族地区的民间社火突出地表现出农耕文化的特征。可 见, 河湟地区民间社火的多姿多彩是由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做铺垫的, 如果没有多元民族文化的基础,就不会有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火。具有鲜明的高原地域特点,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但培育了高原民族豪放、粗犷、豁达的性格, 也使这里的各民族文化渗透着高原的地域色彩。与这里山川河流雄浑厚重的气势一样, 高原民族的民俗文化也处处显露出粗犷、浑厚的格调。这种现象在西宁地区的民间社火中有着直接的反映。较之南方社火那种典雅、细腻、精巧的格调, 西宁社火无论在人物的服装、化妆、造型, 还是在表演程式上, 都显得粗放不羁 , 这固然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原因, 但特定的地域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三 文化价值

青海社火词曲内容包罗万象、浩瀚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载了当地的文化、民俗、历史、宗教、地理、节气、生态、民族等各个领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民间的大百科全书,也可以说它 既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地域文化象征。青海社火小调对当地的民族生活、人口迁徙、风俗习惯、婚姻嫁娶、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反映是真实的、也是多层面的,有着语言、民俗、宗教、音乐、地 理,历史等文化价值。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火这个延 续了上千年的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致使社火词曲中的一些古代故事、典故逐渐被人们遗忘。近年来,社火的传统韵味不断流失,青海社火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仅仅靠一些农村民间艺人的传承已经远远不够。任何形式的文化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但社火词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活文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不能轻易删改,发展创新必须以保持传统为基础。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高有鹏教授在他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里曾经这样说:“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11]因此,保护社火小调需要我们去亲身吟唱、切身体验、认真学习,继而更好地把它传承下去。注重保护和传承,要结合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娱乐追求,探索一条符合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的生存之道,并且充分利用新的传媒手段加强对社火词曲的传播。

综上所述,河湟地区城乡社火在文化功能上有许多不同点。首先,神圣内涵的世俗化。乡村社火是起着娱神的作用,这是它较早的主要功能之一。现代城市社火中,原来带有神圣性、宗教性的民俗所具有祭神悦神的功能大大减弱。现代城市社火则几乎完全变成了人们的自娱活动。作为一种以官方为主导、以民众为主体的节日庆典,其仪式的严肃性开始受到挑战,节日的喜庆气氛变得渐渐浓厚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官民同庆的节日礼俗活动。其次,乡村社火具有维系和教化的传统功能,而城市社火则更侧重于文化交融和促进经济等社会职能。历史悠久、内涵深邃的西宁城乡社火既古老淳朴,又绚丽斑斓,它沉淀了河湟人民不少优秀的文化思想,已成为河湟人民重要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河湟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河湟两岸的繁荣、西部边陲的安定、兄弟民族的团结,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它越来越得到城乡各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的传统习俗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青海社火以它独有的魅力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着河湟地区这块土地上人们自足、乐观、自信的精神气质。伴随着初民对丰埝的期盼,伴随着农人收获的喜悦,由单纯走向丰富,由稚嫩走向成熟。

注释:

[1]杨天宇. 《礼记译注:下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04. [2]陈立,吴则虞. 《白虎通疏证: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83. [3]王利器. 《风俗通义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354. [4]王守谦,金秀珍. 《左传全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389. [5]杨天宇. 《礼记译注:下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04. [6]王乐. 《庙会·社火·乡党》. 西部大开发,2007(6):60 - 61.

[7]王运熙,顾易生.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1. [8](美)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0]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高有鹏. 《保卫春节宣言(节选)》.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2.

第四篇:陕西地区独立学院高校名单

陕西地区独立学院高校名单
2010 年陕西高考 理工类一本 556 分; 二本 500 分; 三本 400 分;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09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工程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会计学 物流管理 护理学 土木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信息工程 建筑学 园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汽车服务工程 工业设计 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市场营销平均分 449 450 455 453 452 452 451 445 450 449 447 447 446 456 472 440 最高分 468 477 484 480 488 488 488 477 481 480 463 470 472 492 487 448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0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均分 528 525 最高分 549 546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2009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信息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工业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工业设计 土木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平均分 451 451 445 454 452 447 450 449 446 446 446 445 445 446 448 448 449 449 449 最高分 490 489 481 469 487 491 485 484 469 490 484 497 463 484 489 476 472 486 488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9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飞行器制造工程 会计学平均分 484 471 最高分 517 494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三批 第三批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英语 日语 通信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软件工程 工业设计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商务 德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

468 469 464 460 473 457 463 463 453 451 46

0 506 501 461 464

491 494 493 487 493 482 501 490 493 490 483 537 529 494 493

----------------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三批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10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制药工程平均分 509 最高分 552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二批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2009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广告学 会计学 财务管理 金融学 人力资源管理平均分 444 473 464 460 451 最高分 480 492 484 480 466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公共事业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统计学 工程管理

445 450 449 448 448 446 446

462 475 463 466 479 471 466

--------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0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冶金工程 工程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平均分 527 510 519 523 519 最高分 553 549 550 548 548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10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经济学类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平均分 517 520 520 最高分 553 549 549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2009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理科 在陕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在陕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平均分 449 452 最高分 478 490 最低分--录取批次 第三批 第三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英语 财务管理 包装工程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5 462 463 457 454 453 451

490 485 489 487 474 491 485

--------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五篇:历代服饰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之行——历代服饰观后感

何佳仪服表0801080630110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满、维吾尔、蒙、苗、朝鲜、土家、彝、藏族等40余种服饰,其中50年代觅来的一套维吾尔族毛织、衣禅衣帽,即使在当地也很难见到,还有彝族的彩漆皮甲、土家族的妇女绣服等,也可以说是当今绝无仅有的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各民族传统服饰绚丽多彩、工艺独特、款式别致。下面跟随我一起参观绚丽多彩的历代服饰吧!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辽阔,在生活的自然环境、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因而就其服饰来说,不仅不同民族其服饰不相同,就是同一民族内部,因为支系的不同而具有服饰的差异。北方气候寒冷,风雪交加,森林草原丰厚,居住在这一地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赫哲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 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撤拉族、保安族、土族、回族、俄罗斯族,他们多靠狩猎、畜牧业、渔业为生,其服饰多有防寒保暖及适应马上生活的功能,款式多为袍式。通常以“宽袍大袖,厚实庄重”概括其特。而 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如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门巴族、珞巴族、土家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仡佬族、哈尼族、白族、傣族、黎族、僳僳族、壮族、瑶族、佤族、德昂族等,由于气候炎热,服装款式风格多为衣裙式或衣裤式。式样繁多,各不相同。有的民族分布较广,如彝族,分布在四川凉山、云南宁蒗 峨山、江城、巍山、路南,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也不同。80年代末,云南,分布在西双版纳的潦族只穿小上衣和筒裙,但是在其他地区,如瓤平、元江地区,却有花腰傣、汉傣、水傣、傣卡、傣雅、傣仲等不同支系的傣族之分。其服饰也不相同。在这些风格不同的服饰中,长款比人高.如藏袍。短款则只有l5—20厘米,如峙尼族的叶车人支系所穿的短裤。

由于自然、经济环境的影响 各民族衣料质地不一。北方的少数民族衣料有兽皮、毛、鱼皮、丝绸各种特色材料。由于受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旅多采用丝绸做夏装,显得神秘浪漫。赫哲族善用鱼皮制皮,具有耐磨、保暖、不透水、不挂霜的特点。藏族、裕固族,普米族用羊毛织物氆氇做衣料。侗族苗族善于用鸡蛋清、牛皮汁、猪血浆染而成的亮布制衣。彝族的火草布也独具有特色,透气性强、保暖、柔软、舒适、光泽好姑娘们往往将其衣做为“定情

衣”。

少数民族服饰的另一特点在于他们的制作工艺非常之精美。有些地区的民族逐步接受现代缝纫技术。大多数民族和地区仍然保持古老的染织绣和揉皮工艺。一件绣花衣、一条百褶裙、一顶花帽,就是一件极精美的工艺品。反映着少数民族妇女很高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倾注了她们的全部的心血。如布依族苗族的蜡染、白族的扎染。中国的织锦艺术起于汉代,流行南北朝至宋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如壮、土家、傣、黎族等都有卓越的织锦才能,而且历史久远.流传至今的光色迥异的图案不下百种,如桌子花、大白梅花、韭菜花、棱罗花、荷叶花、狮子花、燕子花、虎皮花、牛脚迹花、鱼尾花。海南岛黎族织锦也很有影响,传说早在夏禹时黎族人民已经学会种棉纺纱。尽管不能把传说当成史实,但却说明黎族人民纺织技术历史很长。这种技术影啊到中原。元代棉纺革新家黄道婆远道来黎族地区,岳又将学就的棉纺技术带回长江下游一带,推动了汉族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刺多,俗称“绣花”。针法有错针、锁针、乱针、剩针、洒针、挑针、锁丝、纳丝、纳金、平金、盘金、铺绒、戳纱、堆花、雏绣等。各民族的刺绣品充分表现出本民族刺绣艺术的潜能。北方民族的挑花、刺绣、风格粗犷、奔放,尤其一些皮革服饰的装饰工艺,别具一格。有极浓的特色,如鄂伦春族的孢皮手套、女袍、皮荷包,蒙古族的皮靴。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的的男、女皮衣和皮裤等,都绣有精美、简洁的图案。颇为精彩的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女靴,它用各种彩色皮革相拼接镶嵌,组成各种精致图案,异常美观、大方 南方民族的挑花刺绣风格显得细腻规范。在众多的刺绣品中,尤以苗绣最引人人胜,苗绣用色大胆,图案夸张得当一针法特跌,富于巧夺天工之魅力,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在我们注意少数民族服饰的款式千姿百态的同时,一定也会注意到它的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同样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上的丰富的色彩感。少数民族服饰之所以具有这样大的魅力,其色彩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习俗,如蒙古族尚蓝、白色,彝族尚黑色,普米族尚白包,在他们对色彩的追求中,有的明快素雅,秀丽和谐,有的喜欢鲜艳斑斓,对比强烈,还有的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如朝鲜族善于装饰也是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之。有华贵典雅、珠光宝气的饰品。如苗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等民族。用银最多的是苗族,居全国各民旋首位,一套婚礼服的银饰品多达20多斤,价值人民币2 3万元。也有简洁、朴实的装饰,如基诺族用鲜花作耳饰,独龙族、佤族、德昂族等民族用山中的藤条作饰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服饰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王国,为我们的陈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由于其展品之丰富给我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陈列设计上带来了困难,要从几千件展品中选出几百件精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典型性。不仅要突出中华民族服饰整体美,又要体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民族的特色之处。

东北地区陈列着蒙古族、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7个民族的服装及饰品 由于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款式都以长袍为主。在中东南地区陈列了土家族、壮族的织锦工艺品。展出的一床壮族织锦被面,一床水族的马尾背带,其花色别致,工艺精美。在西南地区重点突出蜡染、刺绣工艺,陈列了侗族的亮布,布依族的蜡染服装,苗族的刺绣、银饰品,藏族宝石饰品。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标记,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除汉民族外,还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它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鲜艳夺目的色彩审美、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它所蕴含着的深沉凝重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引起了世界服装界、美术界、民族学界的极大关注。

下载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陕西地区的社火服饰(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服饰礼仪(共5篇)

    课 题 服饰礼仪 教学重点: 服饰礼仪把握的原则 教学难点: 服饰需要注意的要点 教学目标: 懂得自觉讲究礼貌,礼节,注重服饰的规范性,展示完美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在生活和工作......

    自荐信陕西(共五篇)

    陕西经贸学院求职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阅读我的自荐信,这对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一份莫大的鼓励。这是一份简单而又朴实的求职函。也许......

    白族服饰特征(共5则范文)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

    陕西考核工作网(共5篇)

    陕西考核工作网 5月31日,省考核办副主任刘敏到他的党建联系点钓渭镇所在的宝鸡高新区,召开座谈会,专题宣讲解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听取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13陕西高考作文(共5篇)

    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以一段材料为话题写作文,主题围绕的是经验与勇气。2013陕西高考作文题如下:有一个商人,有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但钻石上有一条裂缝,从裂......

    徐州地区中学(共5则)

    鼓楼 • • • • • 金山桥教育集团(民办) 徐州二中 徐州三中 树人中学 徐州二十六中(中山北路延长段257号)艺体特色校 • 侯集高级中学 • 城东中学 云龙区 • 徐州高级中学......

    创建地区文明城市(共5则)

    洛阳市坚持以提高干部素质和行政效率为重点,以规范政务行为为目标,扎实推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洛阳要顺利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根本取决于靠作风的真正转......

    陕西教育 杂志征稿(共五则)

    《陕西教育》杂志社征稿 特稿、新视点、人物、教育感悟、教学方法、教研·课标、经济·管理、领导艺术、学校管理、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法制·社会、金融·贸易、研究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