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时间:2019-05-15 08: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第一篇: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导读:本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另一部分内容为华大执行校长陈海燕女士最新演讲。这些内容将全面揭秘华为大学,每句话都有信息量,值得同行思考。

你们是否能够喊出你们的口号“这里是将军的摇篮”?如果不这样,你们就脱离这个时代,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样,就没有和现在形势的紧迫感结合起来,你们的重要作用就没有得到公司各个部门的认同,这一点对你们很重要。

我们要北伐了,你们不给我们培养出将军来怎么行?都要好好想一想。——任正非

[以下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5月12日(有删节)]

华为大学一定要办得不像大学,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你们的特色就是训战结合,给学员赋予专业作战能力。

整个公司第一是要奋斗,第二要有学会掌握去奋斗的办法,光有干劲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1.华为大学的责任定位

华为大学要为华为主航道业务培育和输送人才,特色是训战结合,最终就是要作战胜利。这个目标似乎短浅了一些,但当前华为在转换管理中是迫切需要的。5-10年后怎么样,未来再讨论。

训战结合就是训练和作战是一回事。所有训练的表格要和我们实际操作的表格是一模一样的,代码、标识符„„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赋能简单化,简单化就是我不给你讲原理,我直接给你讲作战,那么有没有人能悟出原理呢,悟出原理的将来就是战略家。

训战结合的赋能和考试全以沙盘为中心。比如,在德国建立教导队来培训,做账实相符、LTC、“五个一”工程的综合管理的员工。准备变革的代表处几个人来学习,将代表处沙盘带来,做作业、考试都以沙盘为中心。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主张多考试,因为浪费实战时间。但是在华大培训,主张多考试,一个星期至少考三次。培训结束之前,先把你自己的沙盘讲清楚,毕业后带着沙盘回去,一边实践,一边修改,最后看结果。

华大不是一个正规院校,正规院校是培养大学生、培养硕士博士。我们和学员都是完成了基础训练才进来的。华大本质是对已经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再教育,再教育应该跟职能有关系,不再是与基础有关系。我们需要你从事这个工作,就给你赋能,赋能不是全面赋能。

华大的赋能要支撑公司文化、管理平台和关键业务能力尤其是战略预备队的建设。

在文化思想上面,我们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文化为基础,文化的上面是土壤,肥沃的土壤就是管理平台;业务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能量。文化基础平台就是干部管理研讨班;

管理平台是已有的管理,包括现在的系统变革,项目管理支撑,各体系的管理平台;业务就是冒出来的一个个山峰,山峰是可以独立的。

各方面都有预备队,预备队在哪里,华大就组织讲师跟上去赋能。(陈海燕:华大要为公司蕴育奋斗精神,提供作战能力。)

总的一句话,我们要作战胜利。而且我们只有五年时间,这五年华为就是要在大数据流量上对世界作出贡献,五年过后就没你的机会了,战略机会点已经过去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培养一批对抢占战略机会点能贡献的人出来。

我提出来三年从士兵到将军,这样的话是要激励很多人上战场。号召重兵压到前线去,把管理贯通,不求最佳也不求最优,求贯通。

前线已经存在的作战方法我们要承认它的合理性,不要急于推翻它,允许各地适当的灵活机动,以及优先、推后的秩序的自主。新的方法是推动已有系统适当改良。

我们一定要强调训战结合,带着问题去研究它为什么成功了,有什么应改进的地方。

2.华为大学的管理架构

为保证华为大学的方向不搞错,我们在华大上面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我来做指导员,三个轮值CEO做委员,半年开一次会。然后成立校级行政组织由需求拉动供给,片联代表需求,华大是供给。需求对华大的供给进行引导管理。

华大是赋能管理,要根据片联提出的业务需求,把培训大纲、考试大纲拿出来。我们要什么样的干部,华大你就给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干部,没有老师就找去。学员学前、学后的行政管理还是落在各个行政部门,就是选谁来,华大不管,华大只管上什么课,考核什么,做赋能管理。学中管理由华大或有关机构统一管理。

华大把自己的能力做成实线管理,下面都是华大的实体能力。你们现在的下层组织,四个核心能力系(管理能力系,专业能力系,项目管理系,新员工培训系),再有一个共享平台,设计得很好,这几个系都是赋能教育。

片联代表需求,要推动干部循环赋能,关注和管理优秀种子,每个班挑选优秀学员上项目。项目实践做得好,要敢于提拔。美国军队的培养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你要出去干出点成绩,再回炉赋能,优秀种子又获得一次充电机会,充了电又去上战场。

片联不是拍脑袋提拔干部,而是调动这些干部在循环过程中成长。这样三十几岁的青年也能当将军。在艰苦地区(如伊拉克、阿富汗„„)待了很长时间的干部,要允许他们参加到循环赋能。参加战役,可能最初啥也听不明白,但是战争打胜后,一高兴,也开窍了。否则只表扬他们思想品德好,不给予赋能,没有能力怎么能去开航母呢?

现在公司有种现象,人越优秀,越被部门抓着不放,耗干了能量,然后被末位淘汰。所以我

们的循环赋能就是推动解决这个问题,释放个人能量。忠诚不能当饭吃,一定要通过循环赋能,把能力提起来,才能产生“忠诚”的价值。

3.华为大学的权威来源

华为大学主要以赋能为中心,华大的教学就是要和“客户需求”相结合,这个客户就是片联需要培养作战队伍。华大不要担忧自己没有权威性,权威性在于你对干部未来的人生出路真实赋能和有推荐的权利。

第一,大家没经过华大的赋能,就不知道现代化的工作方法,不知道表格怎么填,速度慢了就赶不上别人。所以华大就有了吸引力,大家交钱也要来。

第二,华大可以推荐三分之一优秀学员给片联,片联将这些优秀学员组合起来上前线。将来学员考试题目、答卷、成绩、自我评价等都贴到华大开放的网上。我们合理地去使用这些干部,干部的积极性就来了,就愿意到华大来镀金。

学员在赋能期间的评价由华大说了算。你有资格但是你没有能力,你还是老红军。不能因为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就上航母,航母就会听你指挥作战?这样华大的权威就来了。

我认为华大的激励机制不完全是激励教师,华大可以对优秀学员实施表彰活动,比如毕业典礼、颁奖庆祝„„。项目做得好的学员,华大授予他一个称号,把奖品寄给他,然后你们自己登报表彰。他有空回来领奖,就搞一个领奖仪式,激励人们再学习。

我们不限制华大在内部培训的业务发展,对干部能力提高一定是有贡献的。

(李杰:有一部分训战结合是公司要求一定要到华大来做的。因为“训战结合”是外面教学机构承担不起来的,外面的人是在讲道理,讲不出实际操作,所以只能我们自己来做。)

华大和慧通不一样,慧通有些业务是外面可替代的,华为可以不选择它。华大也是能力有限公司,有些培训可以外包讲师,来完成教学的组合任务。

4.华为大学的预算管理

华大作为轻装子公司,要简化管理,独立核算,可以逐步实验去矩阵化的管理,首先要保证快速决策;最终华为大学要依靠正确的机制,成为公司所必须需要的组织,并且滚动循环前进,从而走向顶尖。

坚持有偿服务,基于收支平衡,摆脱羁绊。

华大为什么要有偿服务?一是保证业务部门不会无偿利用资源,并因此学习不认真;二是让华大可以基于收支平衡,摆脱羁绊,不因为要向公司要预算,超预算后,业务就被限制住。

第一,大家不能无偿利用华大的资源,华大要基于收支平衡,根据各个项目的预算分别收费。这点你要向梁华学习,因为梁华现在也在卖项目经理。你们也要跟他们一样,用项目管理、基于项目计算费用。

如果说华大不收钱,其实就是华大的灾难,你就会被无穷的调用,直到你累死。每个代表处的代表,“我们这里有个问题,请你们华大来搞一下培训”然后他打完一个电话就算完了,就不管了。打完电话若是要付钱的,那么他就有成本管理了,学习也认真了。所以华大一定要收一些费用,但要合理。但是一定要卖,因为你不增加他的成本,他就无偿利用资源。

第二,华大基于收支平衡,有偿服务,就可以摆脱羁绊。如果华大向公司要预算,公司不会给太多,超预算后,业务就会被限制住。如果华大培训服务是产生价值的,每个部门都愿意出钱让你服务;赚钱多了,还可以增加资源,提高教学能力,使华大更受欢迎。华大不用什么事情、每一件事都请示、培训也要批准,批啥呢?只要跟教导队谈好,华大来给平台做咨询要给钱,而且比IBM、外面的咨询公司要便宜。

所以华大就是坚持收费模式,主要是赚内部钱,而不是到外面去赚钱。华大赚的钱,就是给你们建立更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教学能力。收入预算和分配预算你要有一个机制,如果你们挣了钱,在一定范围内,你们就可以自己做事情。这样华大有作战权,该花钱就花,但同时战果管理要接受公司审计。

还可以建立华大的教育基金,每个人愿意都可以捐献基金,就像哈佛一样,谁想捐立基金,捐多捐少都是光荣,不在乎捐多少,也不强迫。捐1元也是好的。只要有这个机制,也不用号召,因为公司的进步都会给每个人带来具体的利益,因此渴望公司进步的人就会支持,不在乎基金起什么作用,而在乎大家会关注华为大学对整个公司的赋能。

5.华为大学的获取分享制

第一、华大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获取分享制,来撬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兼职讲师队伍需要建起来,在华为是重要的,特别是对训战结合模式。抗大成功了,为什么成功?我觉得教师就是一定要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谁叫最优秀的人?每个人都不能说他最优秀,比如我年轻时很优秀,我89岁还优秀吗?人的优秀、人生的优秀,只有短短的一段,你把这段输出去,然后你再干其它事情。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抗大就是教师的循环,教员的循环,我们今天要延伸过去的模范传统,但不是做一个清华或北大,教师终身制。将来的师资队伍要强调每个人的时段,华为公司的兼职教师是能做到的,人最优秀的是哪段你就输出哪段。兼职教师是在人生最好的时刻来给学生讲课,他给了你许多实际启迪。

建立一个微信学习圈,作战若有不明白,发个微信咨询,朋友多了,你能力就提升了。而且讲课对讲师本人促进也很大,等于把自己的思维过一遍,别人一提问就补全漏洞了。

(徐直军:华大要构建机制让作战成功者来当讲师、教师、教官,训战结合,教官直接带员工作战,专职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训战结合的。)

(郭平:应该强调公司的管理干部要兼职做教师,华大的大部分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

华大有一部分专职教师,希望逐渐变成专职的组织教师,而不是自己上战场的教师。就像洛桑管理学院一样,它总共只有三四十个核心教授,能办成世界第三的学校,它就是经验。

6.华为大学的激励机制

华大要建立对专兼职讲师队伍真正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你首先要有著作权,著作权开放后有人可以改版,改版一定要注释,我引用了谁的讲稿,这个人以后写个人自传的时候,可以写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不信你去查!我们要向国家版权管理一样进行著作权,这也是一种激励。

第二,我们也要进行物质激励,最主要是要有正确的机制,你想一想,我们现在有钱要分,为什么只能有一种分配模式,谁作战成功了,就分钱嘛。讲课也是冲上山头,就是你要把这个机制制定出来,公司同意这个机制就可以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我们明确先有鸡,鸡先生蛋,我们是先给与,再贡献。你们现在不要强行想象能建立一所理想的华为大学,不理想也是大学,来讲课的讲师差一点也是讲课。若不先给差的讲师奖励,就没人相信你会改革,就吸引不了优秀的讲师进来。

华大现在是万事在求人,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谁都可以来讲课,应该是开放的,但是要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你们要和片联联合起来,一定要找会开航母的人来教开航母,不然就触礁了。

华大专职教师的职级、工资、配股等,总体沿用大平台机制。

第三,精神激励,讲得好的形成了威望以后,你有影响为什么不能让你当领导呢,华为公司现在的领导都是他们打上来的,那你现在也要允许他们打上来。

总之,我们一个人最有生命力的一段时间,你讲课我是付钱的,第二个你的教案是卖给公司的,我可以上网公开的,你有著作权,但我向你付了稿费,这些都是可以开放的。这样的话你的教师队伍将是个庞大的教师队伍,而不是一个弱小的教师队伍。

7.华为大学的运营机制

最终华为大学要依靠正确的机制,成为公司所必须需要的组织,并且滚动循环前进,从而走向顶尖。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机制,华为大学做做就淹下去了。没有机制,精神是不能永存的。你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机制,很多时候要无为而治。

这个模式和机制不是你控制和垄断需求,而是它需要你,如果他天天想要甩掉你,你去行政控制也没有用。你有能力和平台、有许多东西能够协调和调动,你调动的机制一定是比它好,特别是系统性的设计它就更难做到。它需要你,就会让你服务。

华大有这么多的人员做系统设计,也可以下去蹲点,然后新的机制就又出来了。因为整个公司都在滚动循环前进,华大的老师自己对自己的赋能也是在滚动中前进。华大就是在赋能过程中不断地走向顶尖。

即使10年后你们要办开放大学,也只讲顶尖这一点,就像美国教育机制一样,5%的院校培养了美国的领袖。你们也不是全能学校。我这里出去要么是领袖、要么是统帅,当然上战场,枪一响,不死的是电影,我也不能保证学员个个是将军。

即使未来要走向对外,也要抛弃基础教育的,因为这些基础的东西在真正的大学,已经做了。

8.华为大学的主要任务

华为大学只管教学赋能,要培养作战队伍。华大赋能时,不考虑个人命运的公平问题,赋能要有教无类。训战结合的责任是培养将军,哲学是培养统帅的;训战结合的队伍就是要整齐划一,严格纪律,不能躁动;管理哲学班可以躁动,思想可以更解放、更复杂。华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要做大。华大的培训中,文化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在上面长出来的东西。

华为大学赋能时,不考虑个人命运的公平问题。说小国家不出将军,你怎么知道?赋能要有教无类,我们是要选拔人才,但是不要老是排斥了一部分人受教育,那些被爱情遗忘了的角落也应得到循环赋能。

为什么汉元帝不知道王昭君?是因为人才没有循环起来,所以只能我们加强培养。在赋能过程中也不要忽略了有经验干部教育,他们也可以在新的战争中赋能,赋了以后还可以再上前线。

华为网络教学平台会越来越厉害,这个厉害在于案例教学,有亲身经历的人亲自讲。华大的网络教育平台,我主张更开放,华大可以有多个平台,比如学员的心得平台,他自己可维护,自己写的文章要回去修改一下再贴上去,也是可以的。

要让这些案例循环起来,将来我们逐渐把评价分类一下,有些文章大家觉得没有意义,自然就淘汰了。网络教学平台其实是可以做大的。

9.华为大学的教学要求

第一是要可以推送到代表处去。将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像展厅的体验中心一样,这段时间这个区域里的学习内容,哪方面的点击率会比较高,我们就把内容推送到前端服务器去,员工晚上闲了就可以自行学习。

(李杰:区域在规划体验中心的时候,就在旁边规划了几间教室做培训用。既可以做客户的沟通,当客户不沟通时,也是教室。)

第二,将来项目合同都可以移动互联了,教学更应该允许移动互联。在网络教育平台上我们先给你们初期投资,然后演变成一种商业模式。

无论华大做什么样的培训,文化是一个平面的基础的东西,文化是应该普及所有人的。我认为美国是有一种文化,欧洲也有一种文化,统一了,人们才会有一种能力产生。文化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在上面长起来的东西,这两点互相不矛盾的。文化要具有开放性,华为就是因为开放,才冲到世界最前面来了。

总之,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现在对华大的规划:训战结合、对项目有效管理等等,这个思维方式有点现实主义,没带有长远理想。

但我认为金融危机可能还没有真正爆发,若我们不在最好的历史时期改革,到了不好的历史时期就更加不敢改革。到那时伟大的事业没做成,基础塌了。

华为公司要在这三~五年完成转型,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力不够,没有队形来针对流程管理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效率,一定要加强考核的有效性,然后对干部末位淘汰,逼大家到华大课堂上去接受赋能。我们要先渡过这几年的困难时期,至于未来怎么样,再讨论。

[以下源自华大执行校长陈海燕女士2014年12月“学习、技术与人才发展大会”演讲]

一、华为大学的运营情况

1、学员:华为大学的每年培训的新员工超过2万人,最多一年3万人。

2、内容:华大非常强调新人的入职引导这一段,整个入职培训就是一场文化的培训,把新人刷成一个颜色,让他们认同华为最基本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3、师资:2013年16万人天的面授课程,而这十六万人天依靠1500多名的兼职讲师,60%以上一层部门的经理人。这是在师资资源上与其他大学很有差异化的特征。

4、技术:E-Learning上尝试一些突破。有很多的区域,比如说阿富汗,一年就招1个新员工。因此华大借助E手段,一个虚拟教室做文化引导可以接入40多个国家的新员工。

5、课程:华大在E学习的网课也积累了20000多门。总体学习时长的60%依靠E学习积累的。

二、华为大学的独特定位

1、自负盈亏:华为大学这个组织最独特的特点是,他是一个Service Biz Group(SBG),不是一个成本中心,而是依靠与业务部门的结算和买单,自负盈亏的。

2、与业务保持一致:最大的保证了华大与公司业务的高度一致,和华大的强身自建。如何评估培训效果和价值很简单,就是看明年的业务收入是否增长,业务部门是否愿意给钱,把人送到这里来培养。

三、华为大学的根本使命

华为大学并不把自己写的非常高远的目标,而是很明确地知道,他们的根本使命是成为公司的使能器,这个使能器帮助企业输出两样东西:

1、更符合公司价值观、有精神的人;

2、更好地被总结和提炼的知识和经验。

四、华为大学的主要工作 围绕三件事情:

1、传承文化;

2、提升能力;

3、萃取知识资产。

五、华为大学的教学理念

1、坚持选拔制:坚持选拔制的目的是让来受训的学员不论从自我感知还是从事实的情况来看都是拔出来的好手。如果不接受这个理念的话,来培训的都是有空的人,针对这些人的赋能,是不会让公司认为真正帮到公司的成长。

2、训战结合:所有教的东西都是打仗用的东西,明年出去打机关枪,就教如何打机关枪。不会叫一个小兵如何在航母上开大炮。今年大规模的启动了战略预备队的项目,开发了680多学时的课程,长达半年工作日的课程。之所以能够开发出这么多学时的课程,关键是因为课程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刀实枪的案例,而这些案例是和业务部门一起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换句话来说,华为大学不做精品,而做实战。

3、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170人的华大员工中,很少有专职的老师。老师从哪儿来?都是一线的优秀经理人员。比如说,华大有一门课程,是帮助新任经理人,从一个好兵实现到一名将领的转身,站在课堂上的都是地区部的经理,而没有专职的老师。

4、循环赋能:华为的培训有一个很强的理念,就是要从项目管理与经营实践中选拔发展后备干部。培训的考场和业务的战场是紧密结合的。在循环赋能的过程中,华为尤其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华为认为“项目管理”的训练过程浓缩了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职业化管理的素养。

六、华为大学的核心业务

华为大学的核心业务围绕“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展开,但是其核心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华为大学内部部门名字很有意思,不是叫“某某部”而是叫“项目群”。

因为华为自身的组织就是一个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项目是跟着业务需求走的,只要有业务需求,华大就会配合就会出一个项目群。

从组织特征上来看,华大绝对是实用导向而且灵活应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实战实用、案例教学、发展讲师制。

第二篇: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模版)

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

导读:本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另一部分内容为华大执行校长陈海燕女士最新演讲。这些内容将全面揭秘华为大学,每句话都有信息量,值得同行思考。

你们是否能够喊出你们的口号“这里是将军的摇篮”?如果不这样,你们就脱离这个时代,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样,就没有和现在形势的紧迫感结合起来,你们的重要作用就没有得到公司各个部门的认同,这一点对你们很重要。

我们要北伐了,你们不给我们培养出将军来怎么行?都要好好想一想。——任正非

[以下源自任正非在华大建设思路汇报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5月12日(有删节)]

华为大学一定要办得不像大学,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你们的特色就是训战结合,给学员赋予专业作战能力。

整个公司第一是要奋斗,第二要有学会掌握去奋斗的办法,光有干劲没有能力是不行的。1.华为大学的责任定位

华为大学要为华为主航道业务培育和输送人才,特色是训战结合,最终就是要作战胜利。这个目标似乎短浅了一些,但当前华为在转换管理中是迫切需要的。5-10年后怎么样,未来再讨论。

训战结合就是训练和作战是一回事。所有训练的表格要和我们实际操作的表格是一模一样的,代码、标识符……也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赋能简单化,简单化就是我不给你讲原理,我直接给你讲作战,那么有没有人能悟出原理呢,悟出原理的将来就是战略家。

训战结合的赋能和考试全以沙盘为中心。比如,在德国建立教导队来培训,做账实相符、LTC、“五个一”工程的综合管理的员工。准备变革的代表处几个人来学习,将代表处沙盘带来,做作业、考试都以沙盘为中心。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主张多考试,因为浪费实战时间。但是在华大培训,主张多考试,一个星期至少考三次。培训结束之前,先把你自己的沙盘讲清楚,毕业后带着沙盘回去,一边实践,一边修改,最后看结果。华大不是一个正规院校,正规院校是培养大学生、培养硕士博士。我们和学员都是完成了基础训练才进来的。华大本质是对已经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再教育,再教育应该跟职能有关系,不再是与基础有关系。我们需要你从事这个工作,就给你赋能,赋能不是全面赋能。

华大的赋能要支撑公司文化、管理平台和关键业务能力尤其是战略预备队的建设。

在文化思想上面,我们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文化为基础,文化的上面是土壤,肥沃的土壤就是管理平台;业务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能量。文化基础平台就是干部管理研讨班;管理平台是已有的管理,包括现在的系统变革,项目管理支撑,各体系的管理平台;业务就是冒出来的一个个山峰,山峰是可以独立的。

各方面都有预备队,预备队在哪里,华大就组织讲师跟上去赋能。(陈海燕:华大要为公司蕴育奋斗精神,提供作战能力。)

总的一句话,我们要作战胜利。而且我们只有五年时间,这五年华为就是要在大数据流量上对世界作出贡献,五年过后就没你的机会了,战略机会点已经过去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培养一批对抢占战略机会点能贡献的人出来。

我提出来三年从士兵到将军,这样的话是要激励很多人上战场。号召重兵压到前线去,把管理贯通,不求最佳也不求最优,求贯通。

前线已经存在的作战方法我们要承认它的合理性,不要急于推翻它,允许各地适当的灵活机动,以及优先、推后的秩序的自主。新的方法是推动已有系统适当改良。

我们一定要强调训战结合,带着问题去研究它为什么成功了,有什么应改进的地方。

2.华为大学的管理架构

为保证华为大学的方向不搞错,我们在华大上面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我来做指导员,三个轮值CEO做委员,半年开一次会。然后成立校级行政组织由需求拉动供给,片联代表需求,华大是供给。需求对华大的供给进行引导管理。华大是赋能管理,要根据片联提出的业务需求,把培训大纲、考试大纲拿出来。我们要什么样的干部,华大你就给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干部,没有老师就找去。学员学前、学后的行政管理还是落在各个行政部门,就是选谁来,华大不管,华大只管上什么课,考核什么,做赋能管理。学中管理由华大或有关机构统一管理。

华大把自己的能力做成实线管理,下面都是华大的实体能力。你们现在的下层组织,四个核心能力系(管理能力系,专业能力系,项目管理系,新员工培训系),再有一个共享平台,设计得很好,这几个系都是赋能教育。

片联代表需求,要推动干部循环赋能,关注和管理优秀种子,每个班挑选优秀学员上项目。项目实践做得好,要敢于提拔。美国军队的培养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你要出去干出点成绩,再回炉赋能,优秀种子又获得一次充电机会,充了电又去上战场。

片联不是拍脑袋提拔干部,而是调动这些干部在循环过程中成长。这样三十几岁的青年也能当将军。在艰苦地区(如伊拉克、阿富汗……)待了很长时间的干部,要允许他们参加到循环赋能。参加战役,可能最初啥也听不明白,但是战争打胜后,一高兴,也开窍了。否则只表扬他们思想品德好,不给予赋能,没有能力怎么能去开航母呢?

现在公司有种现象,人越优秀,越被部门抓着不放,耗干了能量,然后被末位淘汰。所以我们的循环赋能就是推动解决这个问题,释放个人能量。忠诚不能当饭吃,一定要通过循环赋能,把能力提起来,才能产生“忠诚”的价值。

3.华为大学的权威来源

华为大学主要以赋能为中心,华大的教学就是要和“客户需求”相结合,这个客户就是片联需要培养作战队伍。华大不要担忧自己没有权威性,权威性在于你对干部未来的人生出路真实赋能和有推荐的权利。

第一,大家没经过华大的赋能,就不知道现代化的工作方法,不知道表格怎么填,速度慢了就赶不上别人。所以华大就有了吸引力,大家交钱也要来。

第二,华大可以推荐三分之一优秀学员给片联,片联将这些优秀学员组合起来上前线。将来学员考试题目、答卷、成绩、自我评价等都贴到华大开放的网上。我们合理地去使用这些干部,干部的积极性就来了,就愿意到华大来镀金。

学员在赋能期间的评价由华大说了算。你有资格但是你没有能力,你还是老红军。不能因为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就上航母,航母就会听你指挥作战?这样华大的权威就来了。

我认为华大的激励机制不完全是激励教师,华大可以对优秀学员实施表彰活动,比如毕业典礼、颁奖庆祝……。项目做得好的学员,华大授予他一个称号,把奖品寄给他,然后你们自己登报表彰。他有空回来领奖,就搞一个领奖仪式,激励人们再学习。

我们不限制华大在内部培训的业务发展,对干部能力提高一定是有贡献的。

(李杰:有一部分训战结合是公司要求一定要到华大来做的。因为“训战结合”是外面教学机构承担不起来的,外面的人是在讲道理,讲不出实际操作,所以只能我们自己来做。)

华大和慧通不一样,慧通有些业务是外面可替代的,华为可以不选择它。华大也是能力有限公司,有些培训可以外包讲师,来完成教学的组合任务。

4.华为大学的预算管理

华大作为轻装子公司,要简化管理,独立核算,可以逐步实验去矩阵化的管理,首先要保证快速决策;最终华为大学要依靠正确的机制,成为公司所必须需要的组织,并且滚动循环前进,从而走向顶尖。

坚持有偿服务,基于收支平衡,摆脱羁绊。

华大为什么要有偿服务?一是保证业务部门不会无偿利用资源,并因此学习不认真;二是让华大可以基于收支平衡,摆脱羁绊,不因为要向公司要预算,超预算后,业务就被限制住。

第一,大家不能无偿利用华大的资源,华大要基于收支平衡,根据各个项目的预算分别收费。这点你要向梁华学习,因为梁华现在也在卖项目经理。你们也要跟他们一样,用项目管理、基于项目计算费用。如果说华大不收钱,其实就是华大的灾难,你就会被无穷的调用,直到你累死。每个代表处的代表,“我们这里有个问题,请你们华大来搞一下培训”然后他打完一个电话就算完了,就不管了。打完电话若是要付钱的,那么他就有成本管理了,学习也认真了。所以华大一定要收一些费用,但要合理。但是一定要卖,因为你不增加他的成本,他就无偿利用资源。

第二,华大基于收支平衡,有偿服务,就可以摆脱羁绊。如果华大向公司要预算,公司不会给太多,超预算后,业务就会被限制住。如果华大培训服务是产生价值的,每个部门都愿意出钱让你服务;赚钱多了,还可以增加资源,提高教学能力,使华大更受欢迎。华大不用什么事情、每一件事都请示、培训也要批准,批啥呢?只要跟教导队谈好,华大来给平台做咨询要给钱,而且比IBM、外面的咨询公司要便宜。

所以华大就是坚持收费模式,主要是赚内部钱,而不是到外面去赚钱。华大赚的钱,就是给你们建立更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教学能力。收入预算和分配预算你要有一个机制,如果你们挣了钱,在一定范围内,你们就可以自己做事情。这样华大有作战权,该花钱就花,但同时战果管理要接受公司审计。还可以建立华大的教育基金,每个人愿意都可以捐献基金,就像哈佛一样,谁想捐立基金,捐多捐少都是光荣,不在乎捐多少,也不强迫。捐1元也是好的。只要有这个机制,也不用号召,因为公司的进步都会给每个人带来具体的利益,因此渴望公司进步的人就会支持,不在乎基金起什么作用,而在乎大家会关注华为大学对整个公司的赋能。

5.华为大学的获取分享制

第一、华大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获取分享制,来撬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兼职讲师队伍需要建起来,在华为是重要的,特别是对训战结合模式。抗大成功了,为什么成功?我觉得教师就是一定要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谁叫最优秀的人?每个人都不能说他最优秀,比如我年轻时很优秀,我89岁还优秀吗?人的优秀、人生的优秀,只有短短的一段,你把这段输出去,然后你再干其它事情。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抗大就是教师的循环,教员的循环,我们今天要延伸过去的模范传统,但不是做一个清华或北大,教师终身制。将来的师资队伍要强调每个人的时段,华为公司的兼职教师是能做到的,人最优秀的是哪段你就输出哪段。兼职教师是在人生最好的时刻来给学生讲课,他给了你许多实际启迪。

建立一个微信学习圈,作战若有不明白,发个微信咨询,朋友多了,你能力就提升了。而且讲课对讲师本人促进也很大,等于把自己的思维过一遍,别人一提问就补全漏洞了。

(徐直军:华大要构建机制让作战成功者来当讲师、教师、教官,训战结合,教官直接带员工作战,专职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实现训战结合的。)

(郭平:应该强调公司的管理干部要兼职做教师,华大的大部分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

华大有一部分专职教师,希望逐渐变成专职的组织教师,而不是自己上战场的教师。就像洛桑管理学院一样,它总共只有三四十个核心教授,能办成世界第三的学校,它就是经验。

6.华为大学的激励机制

华大要建立对专兼职讲师队伍真正有效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

你首先要有著作权,著作权开放后有人可以改版,改版一定要注释,我引用了谁的讲稿,这个人以后写个人自传的时候,可以写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不信你去查!我们要向国家版权管理一样进行著作权,这也是一种激励。

第二,我们也要进行物质激励,最主要是要有正确的机制,你想一想,我们现在有钱要分,为什么只能有一种分配模式,谁作战成功了,就分钱嘛。讲课也是冲上山头,就是你要把这个机制制定出来,公司同意这个机制就可以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我们明确先有鸡,鸡先生蛋,我们是先给与,再贡献。你们现在不要强行想象能建立一所理想的华为大学,不理想也是大学,来讲课的讲师差一点也是讲课。若不先给差的讲师奖励,就没人相信你会改革,就吸引不了优秀的讲师进来。

华大现在是万事在求人,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谁都可以来讲课,应该是开放的,但是要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你们要和片联联合起来,一定要找会开航母的人来教开航母,不然就触礁了。

华大专职教师的职级、工资、配股等,总体沿用大平台机制。

第三,精神激励,讲得好的形成了威望以后,你有影响为什么不能让你当领导呢,华为公司现在的领导都是他们打上来的,那你现在也要允许他们打上来。

总之,我们一个人最有生命力的一段时间,你讲课我是付钱的,第二个你的教案是卖给公司的,我可以上网公开的,你有著作权,但我向你付了稿费,这些都是可以开放的。这样的话你的教师队伍将是个庞大的教师队伍,而不是一个弱小的教师队伍。

7.华为大学的运营机制

最终华为大学要依靠正确的机制,成为公司所必须需要的组织,并且滚动循环前进,从而走向顶尖。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机制,华为大学做做就淹下去了。没有机制,精神是不能永存的。你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机制,很多时候要无为而治。

这个模式和机制不是你控制和垄断需求,而是它需要你,如果他天天想要甩掉你,你去行政控制也没有用。你有能力和平台、有许多东西能够协调和调动,你调动的机制一定是比它好,特别是系统性的设计它就更难做到。它需要你,就会让你服务。

华大有这么多的人员做系统设计,也可以下去蹲点,然后新的机制就又出来了。因为整个公司都在滚动循环前进,华大的老师自己对自己的赋能也是在滚动中前进。华大就是在赋能过程中不断地走向顶尖。

即使10年后你们要办开放大学,也只讲顶尖这一点,就像美国教育机制一样,5%的院校培养了美国的领袖。你们也不是全能学校。我这里出去要么是领袖、要么是统帅,当然上战场,枪一响,不死的是电影,我也不能保证学员个个是将军。

即使未来要走向对外,也要抛弃基础教育的,因为这些基础的东西在真正的大学,已经做了。8.华为大学的主要任务

华为大学只管教学赋能,要培养作战队伍。华大赋能时,不考虑个人命运的公平问题,赋能要有教无类。训战结合的责任是培养将军,哲学是培养统帅的;训战结合的队伍就是要整齐划一,严格纪律,不能躁动;管理哲学班可以躁动,思想可以更解放、更复杂。华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要做大。华大的培训中,文化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在上面长出来的东西。

华为大学赋能时,不考虑个人命运的公平问题。说小国家不出将军,你怎么知道?赋能要有教无类,我们是要选拔人才,但是不要老是排斥了一部分人受教育,那些被爱情遗忘了的角落也应得到循环赋能。

为什么汉元帝不知道王昭君?是因为人才没有循环起来,所以只能我们加强培养。在赋能过程中也不要忽略了有经验干部教育,他们也可以在新的战争中赋能,赋了以后还可以再上前线。

华为网络教学平台会越来越厉害,这个厉害在于案例教学,有亲身经历的人亲自讲。华大的网络教育平台,我主张更开放,华大可以有多个平台,比如学员的心得平台,他自己可维护,自己写的文章要回去修改一下再贴上去,也是可以的。

要让这些案例循环起来,将来我们逐渐把评价分类一下,有些文章大家觉得没有意义,自然就淘汰了。网络教学平台其实是可以做大的。

9.华为大学的教学要求

第一是要可以推送到代表处去。将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像展厅的体验中心一样,这段时间这个区域里的学习内容,哪方面的点击率会比较高,我们就把内容推送到前端服务器去,员工晚上闲了就可以自行学习。

(李杰:区域在规划体验中心的时候,就在旁边规划了几间教室做培训用。既可以做客户的沟通,当客户不沟通时,也是教室。)

第二,将来项目合同都可以移动互联了,教学更应该允许移动互联。在网络教育平台上我们先给你们初期投资,然后演变成一种商业模式。

无论华大做什么样的培训,文化是一个平面的基础的东西,文化是应该普及所有人的。我认为美国是有一种文化,欧洲也有一种文化,统一了,人们才会有一种能力产生。文化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在上面长起来的东西,这两点互相不矛盾的。文化要具有开放性,华为就是因为开放,才冲到世界最前面来了。

总之,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现在对华大的规划:训战结合、对项目有效管理等等,这个思维方式有点现实主义,没带有长远理想。

但我认为金融危机可能还没有真正爆发,若我们不在最好的历史时期改革,到了不好的历史时期就更加不敢改革。到那时伟大的事业没做成,基础塌了。

华为公司要在这三~五年完成转型,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力不够,没有队形来针对流程管理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效率,一定要加强考核的有效性,然后对干部末位淘汰,逼大家到华大课堂上去接受赋能。我们要先渡过这几年的困难时期,至于未来怎么样,再讨论。

[以下源自华大执行校长陈海燕女士2014年12月“学习、技术与人才发展大会”演讲]

一、华为大学的运营情况

1、学员:华为大学的每年培训的新员工超过2万人,最多一年3万人。

2、内容:华大非常强调新人的入职引导这一段,整个入职培训就是一场文化的培训,把新人刷成一个颜色,让他们认同华为最基本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3、师资:2013年16万人天的面授课程,而这十六万人天依靠1500多名的兼职讲师,60%以上一层部门的经理人。这是在师资资源上与其他大学很有差异化的特征。

4、技术:E-Learning上尝试一些突破。有很多的区域,比如说阿富汗,一年就招1个新员工。因此华大借助E手段,一个虚拟教室做文化引导可以接入40多个国家的新员工。

5、课程:华大在E学习的网课也积累了20000多门。总体学习时长的60%依靠E学习积累的。

二、华为大学的独特定位

1、自负盈亏:华为大学这个组织最独特的特点是,他是一个Service Biz Group(SBG),不是一个成本中心,而是依靠与业务部门的结算和买单,自负盈亏的。

2、与业务保持一致:最大的保证了华大与公司业务的高度一致,和华大的强身自建。如何评估培训效果和价值很简单,就是看明年的业务收入是否增长,业务部门是否愿意给钱,把人送到这里来培养。

三、华为大学的根本使命

华为大学并不把自己写的非常高远的目标,而是很明确地知道,他们的根本使命是成为公司的使能器,这个使能器帮助企业输出两样东西:

1、更符合公司价值观、有精神的人;

2、更好地被总结和提炼的知识和经验。

四、华为大学的主要工作

围绕三件事情:

1、传承文化;

2、提升能力;

3、萃取知识资产。

五、华为大学的教学理念

1、坚持选拔制:坚持选拔制的目的是让来受训的学员不论从自我感知还是从事实的情况来看都是拔出来的好手。如果不接受这个理念的话,来培训的都是有空的人,针对这些人的赋能,是不会让公司认为真正帮到公司的成长。

2、训战结合:所有教的东西都是打仗用的东西,明年出去打机关枪,就教如何打机关枪。不会叫一个小兵如何在航母上开大炮。今年大规模的启动了战略预备队的项目,开发了680多学时的课程,长达半年工作日的课程。之所以能够开发出这么多学时的课程,关键是因为课程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真刀实枪的案例,而这些案例是和业务部门一起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换句话来说,华为大学不做精品,而做实战。

3、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170人的华大员工中,很少有专职的老师。老师从哪儿来?都是一线的优秀经理人员。比如说,华大有一门课程,是帮助新任经理人,从一个好兵实现到一名将领的转身,站在课堂上的都是地区部的经理,而没有专职的老师。

4、循环赋能:华为的培训有一个很强的理念,就是要从项目管理与经营实践中选拔发展后备干部。培训的考场和业务的战场是紧密结合的。在循环赋能的过程中,华为尤其关注“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华为认为“项目管理”的训练过程浓缩了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职业化管理的素养。

六、华为大学的核心业务

华为大学的核心业务围绕“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展开,但是其核心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华为大学内部部门名字很有意思,不是叫“某某部”而是叫“项目群”。

因为华为自身的组织就是一个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项目是跟着业务需求走的,只要有业务需求,华大就会配合就会出一个项目群。

从组织特征上来看,华大绝对是实用导向而且灵活应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实战实用、案例教学、发展讲师制。

第三篇: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人才培养探索

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相互帮带,在高技术人才的带领指导下培养新进人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发展,使已有经验快速交流,新的疑难问题便于团队集思广益去解决,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以防新进人才在自己错误的思路之下出现严重的错误,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在工程技术问题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小的失误有可能引起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新的形势下。效率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步。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时间。企业的发展不再是依靠几个技术人员的力量去进步,而是要向学习型企业发展。全员学习,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

第四篇:南方电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南方电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案例内容

摘要: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榆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自成立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大规模开展分类分层的全员培训,从师资、内容、方式、培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并与人员的考核测评相结合,构建起具有南网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公司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经营范围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个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厂程。自成立以来,南方电网公司以南网方略统揽全局,以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大规模开展分类分层的全员培训,构建具有南网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公司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 2003年,按照公司“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即2003年-2005年为融合发展期,2006年—2010年为快速发展期:2011年—2015年为持续发展期),确定了干部教育不同发展期的培训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在融合发展期,公司以贯彻大政方针和企业文化为主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连续举办了7期企业领导人员高级研修班,先后共有303名公司正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通过培训,形成了“上下同欲、政令畅通”的良好局面,为公司实现在重组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顺利完成公司融合发展期的各项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赢得了公司上下的高度赞誉。2006年以来,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战略重点逐步从“加强融合、推进一体化”转向“做强、做优南方电网,实现现代化”上来。为此,按照公司党组的要求和“强本、创新、领先”的思路,培训工作逐步转向分类分层培训、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对象电向全员培训转变。公司又连续举办了3期领导人员高级研修班和7期A级管理人员研修班,培训内容更加突出岗位特点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

为夯实管理基础,打造中坚力量,公司根据战略要求、能力差距和B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自主开发了B级管理人员专门的课程体系,并全面启动了公司系统B级管理人员轮训工作。培训工作把B级管理人员公共必修课程的系列课程集合在一起,统称为“管理人制造工场”。课程内容主要有《管理者自我发展战略》、《高绩效团队的工作方法》、《绩效管理》、《激励员工》、《部属培养与辅导》、《有效沟通》、《计划与目标管理》等。这是公司课程体系外发的重要成果,也是公司第一个向国家版权局申请版权、第一次全面培养内部师资、实现了知识内化的课程,B级管理人员制造工场班开办以来,共有7000多名B级管理人员参加厂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2006年,公司为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开始实施中青午后备人才加速培养计划。计划前后历时1年,分成五个阶段对45名后备干部进行丁培养。每个阶段既有集中学习,又有工作实践。通过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模式,很好地提高了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后备人才培养探索了新模式。

面向技术人员公司制定厂《关于加强—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员工持征上岗指导意见》,以全面提升一线员工的岗位技术技能为根本,重点抓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和考试,抓安全警示教育和岗位技能训练,抓生产:技能实操基地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抓生产管理骨干和班组长培训,逐步推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系统性、针对性、人性化、差别化地人规模开展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2008年,公司举办丁公司首个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以融冰抗冰技术为主题,采取论坛和交流研讨的形式,加强高级技术人

员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接着,又举办了公司首期高技能人员培训班,组织理论和技能两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引入人才评价成果对参培学员进行素质测评,进行了培训班前、班后的考试,同时对有关技能评价标准进行审核,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培训工作也逐步深入基层,先后举办了县级供电企业负责人培训示范班、县级供电企业培训师资班、农电管理干部体验式培训实践班各1期,加强了基层的技术力量。

以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为中心,构建由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和网络五个子系统组成教育培训体系

1.加强师资培养,构建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子系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公司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选聘相结合,培养聘任了一批生产管理骨干和素质优良的外部专家兼任内训师,同时,对所属电力院校的专职教师进行转型培训,使他们转变角色,提高能力,适应企业内部培训的需要。为保证师资水平的稳步提高,公司每年还举办多期内训师班,6年多来,公司系统共培养专、兼职内训师3012名。

2.创新培训内容,构建分类别、分层次、重点突出、适当超前的培训课程子系统

针对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不同职务系列,设置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岗位主修课和选修课等课程模块。目前,已完成了近400门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接近尾声。针对技能人员,按工种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由各单位依据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按照通用知识、岗位知识和岗位技术技能知识三大模块,自行选择或开发合适的课程和教材。

3.创新培训方式,调动地方部门积极性,使教育培训部门与主要生产、营销部门密切合作,采取送教上门、现场培训、技术比武、师带徒、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1)开展“人人上讲台”活动。通过“人人负责,先个人掌握、后交叉培训”的方式,每位员工承担两至三个课题,力争成为所负责课题的专家,然后交叉讲课。上到领导,下到普通班员,人人都是老师,人人又都是学生。自2003年以来,仅南方电网超高压广州局就举办“人人上讲台”培训500多期,并从中挑选了58个优秀教案编印成《人人上讲台教案汇编》。(2)建设学习型班组。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以其属下邕宁变电站为标杆班组,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变电站站长利用每天工作空档,组织员工互相交流学习当天所学所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每周站内都要专门针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刀:展一次专题学习;每月全站人员要参加安全规程等规程考试;每个季度全站人员要参加运行规程考试。通过开展“每天学一招、每周一专题、每月规程考、每季运规考”活动,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不断提高。(3)送教上门。云南电网公司组织师资力量送教上门,2007年以来,完成厂108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现场培训工作,共培训1489人;在14个输电线路,:作现场开展现场培训.共培训695人;在11个供电局开展营业用电现场培训,共培训720人。培训师讲解知识与技能,与班站一线员工共同探讨本班组面临的实际难题,深受一线员工欢迎,取得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提升了员工的岗位技能,二是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员工的实际问题,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了生产难题。这种培训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好,也是解决工学矛盾的一种有效办法。(4)开展“三讲”活动。从2006年起,云南电网公司临沧供电局开展“三讲活动”。规定局领导“每月一讲”,中层干部“每周一讲”,各部门、班组“双周一讲”,促使每位员工都要走上讲台进行授课,对厂不按要求进行授课的严格考核。自开展该项活动以来,一线员工的学习氛围明显改进,不少一线员工通过讲课和听讲的机会,知识和技能突飞猛进,快速成长为骨干。

4.整合内部培训资源,建立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基地子系统 目前,公司系统共拥有各级培训基地45个,公司加强对这些基地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建立了广东、云南、贵州等三个公司级培训基地,成为具备多种教育培训功能的综合性培训基地。重视和加强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特别是按照培训资源向一线倾斜的思路,大力开展生产技能实操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广东、云南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5.拓展培训方式,构建高效、便捷、适用的网络培训子系统

公司总部开发建设了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培训需求调查、计划编制、班级管理、在线学习、信息交互、积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既适合实施教育培训网络化管理和培训信息共享,又满足员工结合自身需求自主开展网络学习的人性化要求。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了一个集成化、高效的培训管理平台,营造了一个培训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网络的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培训组织管理,缓解了工学矛盾,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人性化和差别化。各单位纷纷启动和升级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上学习系统,缓解工学矛盾。广州供电局开发厂全员培训学习系统,学习题库达到5万多道,并把员工网上学习积分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参学的积极性。

推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坚持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

培训工作与考核测评相结合。公司把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纳入各级领导“四好”班子建设目标考核,调动各单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实行培训积分制,培训经过考试考核可获得一定的积分,每位员工按照不同的岗位级别和类型每年要达到一定的积分要求。公司不断完善培训积分管理,逐步把培训积分达标与否与员工的职业发展有效关联,增强厂员工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公司先后制订了《公司总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公司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办法》、《公司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办法》等办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机制。公司的人才评价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首创企业职称网络评审,开发了总部处级人员胜任力模型,建立网上人才测评系统和各类人员测评试题库,共有管理人员专业试题15500余道,依据技能鉴定标准和技能人员评价标准,结合培训科目指导书,开发建立了公司45个核心工种、每个工种约3000道题、包含9种题型6个技能等级的技能人员评价、培训、考核共用的试题库约13.5万道题。

公司成立6年来,共培训员工200万人次,年均全员培训率88.3%。在不断探索科学化的人才培养道路上,公司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品位、有内涵、有特色、有新意的教育培训品牌;在有效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实践中,逐渐培育出一种责任、开放、分享、和谐的教育培训文化。

点评: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要想使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就必须争取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资金。而南方电网的经营理念与很多企业完全不同。多年以来,南方电网的领导者始终坚持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设置了针对领导、管理、专业、技能和辅助人员等五大类人才的课程。这种重视员工培训的经营理念的贯彻,为南方电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本,进而为南方电网的各项创新活动奠定了基础。(撰稿人:韩晋芳)

(二)知识点简介

1.理念创新就是指思想观念的创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未来,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

2.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制度创新必须符合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创新的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制度创新是一个观念转变和价值理念确立的问题,制度创新要破除因循守旧、盲目自信的观念,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创新学习是创新人才的首要能力。创新学习过程是接受、活化、内化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创新学习的实质是知识的增殖。创新性学习的基础是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在发展人的创

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潜力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培育创新人才是关键。创新人才指能持续进行创新劳动并对社会做出持续贡献的人。创新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创新人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为此一要进行智能教育,二是实行通才教育,三是加强管理科学教育,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其次,开展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是前提。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八条:一是发展个性。二是发展智能。三是逐次递进。四是及时反馈。五是让学生掌握创新学习方法。八是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七是适应国际化社会。六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三)案例思路

1.主要问题

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要想使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就必须争取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资金。而南方电网的经营理念与很多企业完全不同,多年以来,公司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大规模开展分类分层的全员培训,构建起具有南网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公司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主要原因

南方电网公司认为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创新性智力资本的运作与扩张是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创新教育培训。

3.主要对策

首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举办了7期企业领导人员高级研修班;连续举办了3期领导人员高级研修班和7期A级管理人员研修班;自主开发了B级管理人员专门的课程体系,并全面启动了公司系统B级管理人员轮训工作;面向技术人员公司制定厂《关于加强—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员工持征上岗指导意见》,以全面提升一线员工的岗位技术技能,公司举办了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

其次,以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为中心,构建由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和网络五个子系统组成教育培训体系。

3、推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坚持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

(四)分析提示

1.核心思想

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经营理念,坚持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了个性化、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系统化的创新教育培训体系,为南方电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本,进而为南方电网的各项创新活动奠定了基础。

2.问题结点

(1)南方电网公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谋得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经营理念,企业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发生了创新性的转变,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培育体系,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理念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能否构建则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创新学习与创新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而创新性教育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原则的应用。

(3)公司成功的第三个秘诀在于公司把创新性教育与公司目标考核、评价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培训、考核、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了制度上的创新。

3.解决路径

(1)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团队创新建设、创新学习等等,理念创新也就是指思想观念的创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未来,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创新必须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或创造社会价值,其逻辑起点始于理念的创新。理论创新的实现要求创新者夯实知识基础、遵循实事求是、产生问题意识、占领科学前沿。

(2)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展个性。二是发展智能。三是逐次递进。四是及时反馈。五是让学生掌握创新学习方法。六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七是适应国际化社会。八是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3)制度创新是一个观念转变和价值理念确立的问题,制度创新要破除因循守旧、盲目自信的观念,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度创新的直接结果必须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制度创新必须符合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思考问题

1.结合案例谈谈案例中还体现了那些创新。

2.案例中提出了一些创新教育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创新性的教育培训方法。

第五篇:连锁餐饮行业人才培养机制

www.xiexiebang.com

连锁餐饮行业才人培养机制

近几年连锁餐饮企业大行其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发展壮大,连锁餐饮行业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标准化人才作为支撑,而如何高效、高质的进行人才复制对每个连锁餐饮企业都至关重要,如何才能高效、高质的进行人才复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标准化训练课程

为了保障连锁型餐饮企业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必须使受训人员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即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做出的效果是一致的。连锁型餐饮企业必须建立标准化训练课程体系,对每一个岗位工作要求,操作标准进行详细描述,尽可能量化。按照标准化训练课程训练员工,使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按照标准化规则操作,确保工作标准统一。

2、实操训练和理论培训

餐饮行业对于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每一个操作岗位都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因此光对这类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是不够的,必须与理论与实操训练相结合才能保证训练效果,确保训练出来的人员能胜任岗位工作。一般来说越基层的岗位实操训练越多,越高层岗位理论培训越多。

3、训练考核体系

建立训练考核体系,对标准化复制人才培训效果、工作技能进行考核验收,不合格人员进行在培训或者淘汰,合格人才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这一环对整个人才训练控制非常重要。它确保输出的人才都是统一标准化课程培训出来,有统一的操作规范。最终人才的培养效果如何,是否可以输送到工作岗位上工作,就是通过这一环把关。训练考核体系的严谨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服务标准是否统一及好坏,对整个连锁餐饮企业正常运作非常重要,必须严把训练考核关。训练考核结束后把学员训练考核成绩记入学员档案,作为员工日后晋升的参考依据。

4、晋升体系

建立员工的晋升体系,晋升体系与员工训练体系紧密结合。将岗位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考核科目,顺利通过每个级别设定的考核科目后,就可以获得晋升,晋升与薪酬挂钩,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努力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快速的通过岗位训练考核。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训练课程体系,并配以科学的理论实操训练,再用严格的训练考核体系进行把关,拿员工晋升做驱动,四管齐抓,打造高效、高质的连锁型餐饮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标准化人才输出,确保实现连锁型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扩张。

下载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货:华为大学人才培养机制全揭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 薛澜 刘军仪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明确......

    干货:华为是如何推行HRBP模式的?

    干货:华为是如何推行HRBP模式的? 出品:HR实名俱乐部(微信hr_club)主编:陈祖鑫(裙子)1、华为什么时候引进HRBP模式的?2008年,华为在业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首先在研发体系建立HRB......

    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共享机制

    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共享机制人才作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既是先进生产力,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多年来,信息中心实施“引进、培养”两措并举,不断挖掘人才潜力,激发工作潜能,促......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汇报

    首页: 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进展情况。 单击翻页: 以下汇报内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与......

    农作物育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农作物育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农作物育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提高农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关键是提......

    华为大学培训感想

    华为大学培训感想 在华为大学一周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第一天报道入住在非常漂亮的百草园单身公寓,4人间,室友们都非常友好和团结。第二天在人力资源部带领和解说人员带领下,参......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推出了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旨在通过引导探索、产学结合、开放共享,推动教改、课改、学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创......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共5则)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黄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