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庄子》的卮言与先秦祝酒辞
《庄子》的卮言与先秦祝酒辞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601 【原刊页号】191-196 【分 类 号】J2 【分 类 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199605 【 作 者】李炳海
《庄子》一书有两篇论文提到卮言,分别是《寓言》和《天下》。该书作者把卮言概括为《庄子》这部著作语言表述的基本特点之一,和重言、寓言相提并论。卮言是《庄子》书中首先出现的重要术语,在后代经常被袭用,成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艺苑卮言》、《诸子卮言》、《经学卮言》等。对于重言、寓言,《庄子》一书及古今学者都有比较明确的解释,看法趋于一致。至于卮言究竟指的是什么,学术界至今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没有达成共识,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辨析。
一
卮言一词首见于《庄子·寓言》,开篇写道:“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释文》引司马彪注:“谓支离无首尾言也。”司马彪采用的是音训,将卮释为支,亦即支离之义。这种说法在文字学和语言学那里找不到根据,因此,后人很少沿袭。
影响最大的是郭象注,他写道:“夫卮,满则倾,空则仰,非持故也。况之于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曰日出。日出,谓日新也。”郭象所说“满则倾,空则仰”的容器名叫欹器,具体记载见于《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照此说法,欹器只是容量适当的时候才能保持平衡,过少要偏斜,过大会倾覆。欹器又名宥坐之器,《淮南子·道应训》又将它称为宥卮。郭象用欹器的特征解释卮言,明显和宥卮之称有关。那么,欹器果真就是《庄子》书中提到的卮吗?目前还缺少有力的证据,令人怀疑。《庄子》一书提到的卮言,其特点是“日出”,也就是层出不穷,日日常新。可是,《荀子·宥坐》篇提到的欹器并不能倾注长流水,而是时断时续,和《庄子》所说的卮言在形态和功能上大相径庭。古人称欹器体现了持盈之道,警告世人慎戒满盛,这和卮言的宗旨毫不相干,因此,用欹器的特征来解说卮言也是牵强的。
张默生先生的《庄子新释》对卮言作了全新的解说,他在注释《寓言》篇时写道:“卮是漏斗,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庄子卮言的取义,就是说,他说的话都是无成见之言,正有似于漏斗,他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的。”这种解释颇为新颖,但是,把卮说成漏斗,在事实上却是难以成立的。诚然,古代曾有漏卮之语,《太平御览》卷761 引古本《淮南子》和《盐铁论》,其中都提到漏卮。《淮南子》称:“liù@①水足以溢壶kē@②,而江河不能实漏卮。”《盐铁论》云:“川源不能实漏卮。”这里所说的漏卮,明显是指渗漏型器具,但不能因此断言卮就是漏斗,卮和漏卮是不能等同视之的。把《庄子》的卮言说成是漏斗式的话,完全是一种误解。
卮为酒器,这在古代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沿着这个线索追寻下去,就能弄清《庄子》书中卮言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卮为酒器,和它读音相同的另一种酒器是觯,二者经常混淆不清。《说文》:“卮,圆器也。”《释文》引《字略》称:“卮,圆酒器也。”卮是圆形酒器,觯也是圆形,大量出土文物都可作证,卮和觯在形制上相似。卮,又称为@③。”《说文》:“@③,卮也。”“卮,一名@③。”段玉裁注:“各本作‘小觯也’,《广韵》同。《玉篇》作‘小觯也’。”@③,究竟是小卮,还是小觯,古人已经分辨不清,因为卮和觯有相似之处。《说文》:“dǐ@④,礼经觯。觯在礼书中有时又写成dǐ@④,二者相通。卮,古代亦称为dǐ@④”《汉书·高帝纪下》:“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应劭注:“古卮字作dǐ@④。”觯和卮在古代又都写成dǐ@④,可见二者属于同类酒器。到了后来,人们索性卮、觯互训,不再加以区别。左思的《三都赋序》写道:“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刘渊林注:“卮,一名觯,酒器也。”卮和觯都是酒器,并且读音相同,形制相似,别称相混,所以,二者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觯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有关记载多见于古老的礼经《仪礼》一书。卮的普遍使用比较晚,对于卮的记载大量见于春秋以后的典籍。《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当时经常使用的酒器是卮,而觯则较为罕见,所以,《庄子》作者将自己的著述称为卮言。卮、觯相通,卮言也就是觯言,觯言是商周之际的用语,卮言则是战国时期的用语,卮言和觯言指的是一回事。
觯、卮皆为酒器,所谓觯言、卮言,就是和饮酒有关的言辞,具体来说,是手举酒杯时所说的话,亦即祝酒辞。《仪礼·乡射礼》先是有“一人洗,升,举觯于宾”的仪式,后面又有“使二人举觯于宾”的动作。类似场面还见于《大射礼》、《燕礼》等多种吉礼。举觯又称扬觯,就是举起杯子向客人祝酒。举觯者有时一人,有时二人,安排在礼仪的不同阶段。所谓扬觯,不单是举起酒杯,而且还要有祝酒辞,扬觯之言简称觯言,也就是祝酒辞。战国时期,人们已习惯于用卮来代替觯,祝酒时奉卮而言,因此,也就把祝酒辞称为卮言。《庄子》书中的卮言之称,借用的是酒席间的术语。古代酒器种类繁多,除了觯、卮以外,还有觞、爵、觚、觥等,尽管先民使用的酒器有所不同,但只要是举杯祝酒之辞,都可纳入卮言的范畴加以考察。
二
《庄子》一书出现了卮言这个概念,并且对它的具体内涵作了说明。如果把先秦时期的祝酒辞和《庄子》书中的卮言加以比较,会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扬觯是举杯劝酒,通常要祝福、颂扬对方。《诗经·bīn@⑤风·七月》写道:“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几句诗生动地再现了古人举杯祝酒的场面。劳碌一年的农奴在岁末备酒宰羊,欢度节日。他们登上公堂,举杯祝福主人万寿无疆。这首诗采用浓缩的语言写成,所以,选录的祝酒辞非常简短,实际上人们所说的远不止于此。《诗经》有些饮宴题材的作品,全篇都是祝福颂扬的话语,是完整的祝酒辞,《小雅·桑扈》就是如此。
扬觯之言有时不是表示祝福颂扬,而是勉励、肯定对方。《礼记·射义》有如下记载: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悌,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
孔子参加射箭典礼时,使公罔之裘、序点二人相继扬觯而言,说明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人可以留在现场观看。其中“不在此位也”,当为“来在此位也”。不,释为来,先秦典籍中有这种例证。《荀子·大略》:“从诸侯不,与新有昏期者不事。”杨@⑥注:“不,当为来,谓从他国来或君之人入采地。”公罔之裘、序点二人的扬觯之语大同小异。前者谓:那些年轻时有孝悌之行,年老好礼,不随波逐流,终身修身洁行的人可以留下。后者谓:好学不倦,好礼不厌,虽年老而不违于道的人有资格参加射礼。他们的扬觯之语,对于具有美德懿行者是一种勉励,肯定了他们的立身行事。
扬觯之言有时还用于劝戒,具有讽谏的性质,《新序·杂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
桓公是齐襄公之弟,襄公被杀后,他惧怕大祸临身,逃亡到莒国。管仲辅佐公子纠奔鲁,在公子纠和桓公争夺国君之位的战斗中,管仲射中桓公带钩。后来,公子纠兵败被杀,管仲在鲁国遭监禁,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对管仲委以重任。宁戚出身贫寒,喂牛时扣牛角而歌,桓公闻而异之,授他官职。鲍叔牙提醒桓公、管仲、宁戚三人不要忘记以往身处逆境的情景,他的祝酒辞是为对方敲警钟。
扬觯之言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它们作为祝酒辞,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随机应变,一气呵成,甚至滔滔不绝。《庄子》所说的“卮言日出”,就是着眼于祝酒辞的连贯性,它的流转自如。所谓的“日出”,指的是层出不穷,日日常新,先秦的祝酒辞正是以宛转曼延著称,这和《庄子》书中的卮言在具体形态上是一致的。《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体现了卮言的特征。
扬觯之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客观效果,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分别组织不同的辞令。尽管祝酒辞有的是颂扬,有的是鼓励,有的是劝戒,但都娓娓动听,顺乎人情事理,对方欣然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庄子·寓言》篇在论述卮言的特点和功用时写道:“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卮言合乎自然的分际,所以能够散漫流行,持续不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卮言顺应事理,故能与物推移,经久不衰。从《庄子》一书的行文来看,作者往往是接过对方的某个话题,顺势生发,宛转述说。《田子方》篇虚拟庄子和鲁哀公的对话,围绕鲁国究竟多儒还是少儒进行讨论。哀公说鲁国多儒,举国都穿着儒者的服装。庄子回答说:“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jué@⑦者事至而断。”他把儒者的圆冠、方鞋、玉佩和能识天文地理、有决断能力挂钩,以此证明鲁国不是多儒,而是少儒。《说剑》一文在谋篇布局上和前面所举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先是说赵文王喜剑,门下聚集剑士三千人,日夜以剑相斗,每年死伤百余人。太子悝对此深感忧虑,招募能说服国王的人士,以便制止剑士相斗。庄子应召前往,身穿剑士服装去见赵文王。他先是夸耀自己剑术高明,天下无敌,接着又列出三种剑,请赵文王选用。这三种剑分别是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其中庶人之剑层次最低,也正是赵文王所喜爱的,庄子认为很不值得。听了庄子的话,赵文王羞愧难当,三个月未出宫,那些剑客也都自杀了。在这两个故事中,庄子都是接过对方原有的话题展开议论,在鲁则言儒,入赵则言剑,对鲁哀公、赵文王均投其所好。以此为契机申诉自己的观点,最后说服对方,达到预期目的。类似例子在《庄子》书中是大量的,都属于卮言范畴。把它们和先秦时期某些祝酒辞相比,在随机应变、与物推移方面确实是相通的。
先秦时期,祝酒辞经历了一个由庄重严肃到亦庄亦谐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春秋之前的祝酒辞比较庄重,春秋以后的祝酒辞则往往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意义,不再总是堂堂正正,温文尔雅。
《仪礼·士冠礼》是先秦古礼,产生的年代较为久远,其中记载的醮辞,就是在成丁礼上献给加冠男子的祝酒辞,由负责加冕的专职人员朗诵。醮辞共三章,首章如下:“旨酒既请,嘉荐dǎn@⑧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醮是古代嘉礼中的一种简单仪式,用于冠礼和婚礼。《仪礼·士昏礼》:“若不醴,则醮用酒。”郑玄注:“酌而无酬酢曰醮。”冠礼的醮辞就是主持加冕的人员为成丁男子酌酒时所吟诵,是献给他的祝辞。醮辞是整齐的四言诗,用语典雅,庄严肃穆,见不到任何戏谑的因素,和《诗经》许多雅诗的风格相近。
进入春秋时期以后,一方面是古老庄重的祝酒辞被继续沿用,同时,还出现了新型的祝酒辞。这种新型祝酒辞寓庄于谐,带有明显的调侃性质。《左传·昭公九年》记载的屠蒯扬觯之语,就是新型祝酒辞的代表。晋国大夫荀盈病故,还没有举行葬礼,晋平公便饮酒作乐,全无哀悼之情。于是,屠蒯出面干预,用祝酒辞加以讽谏:
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请佐公使尊,许之。而遂酌以饮工,曰:“ 女为君耳,将司聪也。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女弗闻而乐,是不聪也。”又饮外嬖嬖叔曰:“女为君目,将司明也。服以旌礼,礼以行事,事有其物,物有其容。今君之容,非其物也,而女不见,是不明也。”亦自饮也,曰:“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彻酒。
屠蒯是负责国君膳食的小官,他见晋平公在治丧期间饮酒作乐,请求国君允许自己帮助酌酒。在向乐师及平公近嬖祝酒时,列举他们的过失,让他们饮酒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使用,献给他们的祝酒辞则是一段批评的话语。尤其有趣的是,他不但对别人罚酒、批评,而且还自斟自酌,进行自责。屠蒯的祝酒辞分别针对三个人,其中包括他自己。他所陈述的道理是庄重严肃的,但所采用的方式却是戏剧性的,富有幽默感。《礼记·檀弓下》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屠蒯,作杜蒉,其中还有“杜蒉洗而扬觯”、为晋平公酌酒的情节。屠蒯的祝酒辞是扬觯之语,也可以说是三段卮言,它寓庄于谐,在风格上明显不同于《士冠礼》和《射义》收录的祝酒辞,令人忍俊不止,同时又发人深省。
《庄子·天下》篇在论述庄子文章特点时指出:“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在庄子看来,天下混浊污秽,无法堂堂正正地进行交谈,只好采用卮言加以敷衍。卮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不是庄重的,而是幽默的;不是严肃的,而是诙谐的。综观《庄子》一书,那些属于卮言类型的篇章,不但随机应变,流转自然,而且富有风趣,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徐无鬼》篇所载徐无鬼游说魏武侯一事,就是典型的寓庄于谐的卮言:
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xù@⑨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文中的魏武侯是位嗜欲充盈、追求感官快适的享乐者形象。徐无鬼先是一板正经地指出对方所处的纵欲与禁欲的两难境地,魏武侯不愿意回答,感到厌烦。面对这位声色狗马之徒,徐无鬼又和他大谈相狗术、相马术,逗得魏武侯开怀大笑。徐无鬼指出,饱食而止的狗和猫差不多,上等狗、上等马都好像忘掉了自己,没有任何欲望。徐无鬼谈的是道家玄理,可是,由于他用相狗相马作比喻,听起来很有趣,所以使魏武侯非常高兴。徐无鬼是在滑稽之中寄托微言大义,和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寓庄于谐的祝酒辞的本质和形式上都是相通的。
三
《庄子·寓言》篇写道:“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同样把卮言、寓言、重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论述。《庄子》一书中,卮言、寓言、重言是结合在一起的,三者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卮言中有寓言、重言,寓言中又有卮言、重言,同样,重言中也包含卮言和寓言。卮言得名于祝酒辞,具备祝酒辞的许多特征。既然卮言中包含寓言和重言,那么,作为卮言原型的祝酒辞是否也有寓言和重言呢?回答是肯定的,先秦时期确实存在以寓言、重言形式出现的祝酒辞。
《庄子》所提到的寓言,是指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方式,或用比喻,或用故事寄托某种意义。相传出自介子推之口的《龙蛇歌》,就是寓言型的祝酒辞。《新序·节士》有如下记载: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雨。此何谓也?”
晋文公重耳任国君之前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始终相随。他的祝酒辞把晋文公比作龙,把自己喻为随龙周流的蛇,像是讲一个寓言故事。有关《龙蛇歌》的记载还见于《吕氏春秋·介立》、《史记·晋世家》、《说苑·复恩》等文献,各本所述不完全一致。介子推是否参加了晋文公的论功行赏酒会,这则祝酒辞是否真的出自介子推之口,固然令人怀疑。但是,先秦时期确实存在这种寓言式的祝酒辞,却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人们不会把它纳入当时流播甚广的历史传说中。
《庄子》所说的重言,是指引用先哲时贤的言论,用以增加说服力,这种重言类型的祝酒辞在战国时期同样可以找到。《战国策·魏策二》有《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一节,全文如下: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qiǎn@⑩,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鲁君举觞,实际上也就是礼书所说的扬觯,亦即举起酒杯致辞。鲁君的祝酒辞批评梁王魏婴,是对他进行劝戒。在陈述耽于淫乐的危害时,鲁君列举了夏禹、齐桓公、晋文公、楚昭王的故事及其言论,用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庄子·寓言》篇在解释什么是重言时写道:“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意思是说,所谓重言,就是引述别人已经说过的话,是长者的言论。文中所指的耆艾,不但年龄大,而且具有才德学识,是先哲时贤。鲁君引述的言论分别出自夏禹、齐桓公、晋文公、楚昭王之口,他们都是一代名君,远见卓识,多有建树,堪称耆艾中的楷模。从鲁君的一番话也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祝酒辞往往不是简短的一两句话,而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是一篇出色的说辞。先秦时期的祝酒辞不但经历了由庄重典雅到寓庄于谐的转变,而且还在篇幅上由短变长,由简入繁。祝酒辞的这种演变,和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是合拍的。《庄子》之文汪洋恣肆的风格,可以和当时流行的祝酒辞相互印证。
卮言本是举杯祝酒之辞,由于它的多方面特征得到道家的认可,因此,《庄子》一书的作者索性称自己的著述为卮言,并且有意无意地对祝酒辞加以借鉴。《庄子》的作者把自己的著述视为献给读者的祝酒辞,它随机应变,流转自然,寓庄于谐,言近旨远,又吸纳寓言和重言,使人们在领悟玄言微义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庄子》作者以卮言自许并不是谦词,而是对道家语言表达艺术的肯定和欣赏。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毕万忱*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上边“雨”下边“留”
@②原字为左边“木”右边“盍”
@③原字为左边“角”右边“旦”
@④原字为左边“角”右边“氐”
@⑤原字为外边“山”内部是两个“豕”
@⑥原字为左边“亻”右边“京”
@⑦原字为左边“王”右边“决”字的右半边
@⑧原字为左边“亠”右边“颤”字的右半边的下半部分
@⑨原字为左边“血”右边“卩”
@⑩原字为左边“口”右边“兼”
浙江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第二篇:先秦著名思想家——庄子思想研究
先秦著名思想家——庄子思想研究
(学号:4515010003 姓名:姜健
专业:哲学)
庄子是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像很多其他的先秦诸子一样,庄子也是生前寂寞身后显隆,庄子的思想具有深邃的哲理性,所以虽经历两千多年,庄子所受的关注以及人们对他的研究仍与日递增,因此,庄子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后来者深入研究。
一、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先秦庄子学派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祖上出自楚国公族,其先人避夷宗之罪而迁至宋国蒙地。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内圣外王思想,汲取了儒家、法家与阴阳家的思想,但仍然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其内圣是道家之圣,外王也是道家之王。庄子认为虚静、恬淡、寂漠、无为是天地万物的最根本特征,人们若能体悟到这一根本特征,那么有位者就能成就帝王之业,无位者也可堪称为人中之素王。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而对平常百姓说话的人,庄子用他特有的述说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我们展 现出不同寻常的新世界,令我们向往。庄子认为我们应该将自我作为为中心,将自我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但是庄子不是希望消灭分别,他认为差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存在好坏、优劣或高低之分,他非常强调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庄子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特立独行的个性而与其他诸子不相同。他辞官隐居,远离政治,似乎缺乏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但实际上他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显示其对社会和世人的关怀。
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生活方式呈现内在的一致性。庄子曾为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多次拒绝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宁愿过清贫自在的生活时,这表明他己将理想转化为个人的信念,并已融入于现实的行动当中,达到了为学、为道与为人的统一。
庄子真心希望世人能够顺应自然,实现天人平等、和谐、合一的理想状态;他认为当政的君主要清静寡欲,摒弃礼义法度,顺随人民率性之为,以达到“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同时劝告世人要消除感官贪欲,珍惜个体的生命,维护纯朴的天性,通过自身的主观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二、庄子的主要著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为《庄子》、《逍遥游》以及《齐物论》等名篇。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学者著有道家经典《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庄子》在汉代经过整理编辑,汇集了庄子数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晋代的向秀、郭象注解后成为流行至今的通行版本。无论《庄子》的 内在的思想体系还是其外在的历史影响,都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庄子》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虽然曾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该书始终是庄子的思想代表,影响着思想史的发展,庄子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境界。
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庄子的学说涵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但根本精神归依于老子哲学。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为“天道无为”,他认为事物都在变化;认为“道”“先天生地”,从“道未始有封”都属唯心主义体系。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放弃妄为。他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庄子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其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善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也有很大影响。
三、庄子的理想视角
庄子的理想不同于儒墨局限于社会的视角,源自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庄子站在宇宙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因而视野更广阔,认识也更深刻。庄子指出了因人类的肆意妄为而造成的天人关系的失衡,批判了礼义文明引起的人性异化,痛斥了世俗政治的种种弊端,抨击了道德说教的虚伪,谴责了世人因追逐外在功名利禄而损害自身生命的行为。
庄子理想的内在关系中,由合理的天人关系构成理想社会和理想 人格实现的前提。如果天人关系失调,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建立合理的天人关系并非庄子的根本目的,他的价值指向是实现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如果理想社会主要涉及到人类群体,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了努力才能实现,那么,理想人格则指向个体,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修养。庄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个体之上,因而,他更重视理想人格。
庄子的理想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它在揭露、批判文明弊端时,出现了全盘否定人类文明的倾向,它因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发展趋势而流于空想。但庄子的理想对独立人格的维护、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都值得肯定。庄子理想中所包含的理论智慧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天人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格的转换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庄子齐物而主张以道观之,反对以人灭天,崇尚逍遥之境,这种立场同样体现于其自身的生活过程。
四、庄子的自由、平等思想
作为哲学家,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隐含着具有文化价值和法律意义的观念或意识,这其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就是庄子的平等、自由观。这些内容哲学界或有论及,但往往拘泥于精神的层面与哲学意义,而在法学界对此更没有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自由、平等观在中国文化中如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中,惟一能真正从宗法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思想体系,隐而不仕的游世态度,就全面反映了道家与宗 法关系的脱离以及对平等和个人自由的追求。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其实,摆脱了宗法关系束缚的庄子才是真正的“知人”者。庄子追求的是“真人”,他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国文化中寥若晨星、凤毛麟角的觉醒的个人意识。就当时的社会历史而言,庄子的(也包括老子)思想具有“后现代性”,与当代的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相比,庄子也不乏更深刻的一面。虽然庄子从自然人性出发而形成的平等、自由意识离现代社会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它毕竟第一次对此进行了探讨,是古代中国个人意识觉醒的标志,庄子对君主专制政治的批判与声讨,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庄子思想也存在偏激的一面,他将人的自然性视为人的根本属性,忽视人社会性的一面,他认为一切具有社会性的东西,诸如礼义法度、圣王圣贤等都是对人自然性的破坏。他理想中的自由境界,是要人像自然界的牛马、草木一样,融于自然之中,以至于连人的肉体存在,也被视为对自由的限制。但庄子自由观的缺陷绝不能掩盖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庄子认为在人世间,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的两难世界,也正是在这样的世界,逍遥是很难得事情,而且人的逍遥又不能在人世间之外中得到,必须在这个两难的人世间中建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的视野也必须要限制在这样的人世间,人们应该将自己的视野从世俗的世界扩大到自然的生物世界,然后再到整个宇宙空间,伴随着这种扩大和变化的,是人审视自己的特有方式,这样,人的心胸也会随之变大,也就不再固执于人世间的得失名 利,庄子对官场生活极其厌倦,做官只做到漆园小吏,大概比现在的乡长还小,因此他曾穷得向河监侯借粮,这些都是其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的结果,但他活的确像个自由奔跑于田野间其乐无穷的自由的兔子。
总之,庄子是我国先秦著名思想家,是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庄子哲学中有很多很多的重要、博大精深的理论,对我们有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作为中国哲学的探索者,应该努力和学好庄子哲学的精华,最好能将其哲学中的先进理论应用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指路、解惑。
第三篇:与庄子共舞
论企业发展与庄子思维共舞
王素伟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可供借鉴的精华不胜枚举。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含《内篇》
七、《外篇》
十五、《杂篇》十一。《庄子》的语言汪洋恣肆,堪称中国古代第一美文。明代道士陆西星曾赞誉《庄子》是一等战国文字,为习气所使,纵横跌岩,奇气逼人。诚哉斯言。“乘物以游心”、“天地任逍遥”何等的境界。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永远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济作后盾,而中国的经济有赖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做支撑。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使中国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或许有人会问:“企业的发展如果按庄子的思维发展,那不是顺其自然,不闻不问吗?”也或许有人会更进一步的问:“企业按照庄子思维发展的话,对于企业的精神文化肯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否会有效用呢?”结合课堂所学,以及本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经历的诸多事例,来更深一层的与大家探讨下如何运用庄子思维来结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而达到真正的企业与庄子思维的共舞。
一、企业家精神与鲲鹏理念的结合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达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会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这个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敲响了警钟。而当前的毕业生就业都倾向于到现有的 大公司去任职,而不愿到小企业去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兴办企业。这与他们在校期间学校没有为他们做好充分准备不无关系。
《逍遥游》开篇明义,写一只不同凡响的大鸟—鲲鹏。鲲鹏有几千里之大,可以在鸟和鱼之间变化:游在水中时叫鲲,会“水击三千里”;飞在天上时叫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就像一块巨大的“垂天之云”。如此巨大的鲲鹏,在这个世界是没有敌手的。是的,鲲鹏是种想象,所以不得不感慨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然而,比海洋和天空都要大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庄子横空想象出这样一只可以横行海洋和天空的奇鸟不正是验证的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如此的广大吗?随着文化的传承,接受日新月异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洗礼,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实践和开发我们的精神世界,重而达到企业家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二、企业的发展与“大树”理念的结合
企业当然应该扩张,扩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任何企业的扩张都是必须考虑自己的能力。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去扩张却非要去扩张,那么终可能会使企业丧失经营活力,甚至陷入经营困境。我们国家的不少企业,都是因为在扩张中忽视了自己的能力而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没有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考虑自己的扩张问题,最终都使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甚至走上了破产之路。
任何企业的扩张,都需要有各方面能力的支持,如资金力量的支持、管理团队能力的支持、员工素质的支持、体质活力的支持、技术力量的支持等等,只要任何一个方面能力的支持达不到扩张的要求,扩张就可能出问题。因此,任何企业的扩张,都必须以自身的能力为基础,不能搞超能力的扩张。
结合事例,本人在2005年的时候在一个民营企业工作,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错,但是股东们总认为自己企业的扩张速度太慢,让我出点注意,我认真研究考察后总结,认为企业不能急于扩张,一是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能力不够,如人员的准备方面,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当时早期从农村发展起来的,在企业现有规模下都有点力不从心,若企业扩张,更适应不了。同时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特点,也决定了不能急于扩张。因此,我在多位股东的的要求下,申请可持续的扩张,以达到适合企业的发展力度。
《庄子》中描述的大树让人印象深刻。如《逍遥游》中提到楚国之南有一棵叫做“冥灵”的大树,这棵大树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已经令人瞠目的了;然而还有一棵更大的树---上古有一种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为了说明见识有大小,《庄子》把冥灵树和大椿树做了比较,同样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是站在总领一切的角度来全面思考问题的,而下属的工作涉及到的只有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下属没有管理者的战略眼光。而集合庄子的思维很明显,如果能力只是个冥灵树,那么所能做的也只是以五百岁为一春,五百岁为一秋的事。而如果你的能力是大椿树,那么就可以做着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的事。同理,上面所述的能力和扩张在千年前,庄子先生就很清晰的阐述了以上的
原理。
三、企业是否和庄子一样拥有一颗平静的心
企业的目标有三个:生存目标、盈利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内在同意的,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这三个目标里,发展是最高的目标,但没有生存目标及盈利目标的现实,企业的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所以企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三个目标共同实现。同时还要结合能力与机会的有效结合,以及能力与产业战略选择的有效结合。所以,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有太多的因素要关注,而作为管理者,在关注这些诸多因素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有一棵平静的心,这样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庄子看破了生与死。他将要死去的时候,弟子们商量厚葬他。庄子坦荡的说:我用天地作为自己的棺,用日月星辰作为陪葬的双壁与珠玑,用世间万物作为殉葬品。以为弟子担心的说:不厚葬,也许尸体暴露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庄子豁达的反问道:在地面上被乌鸦和老鹰吃掉,与在地下被蚂蚁吃掉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庄子教导我们生命都有局限,并告诉我们认识额都有局限。庄子把这局限和界限指给我们,让我们学会谦恭,学会谦虚的面对世界,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世界的变迁。
据说庄子一生都只是一个膝园小吏。某次他钓鱼濮上,楚威王派人问他是否愿意从政。庄子用一只龟的比喻作为回答:一只龟是“宁其死为留古而贵”,还是“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呢”?而他,情愿做一只曳尾于涂中的龟。以庄子的见识,如果他出士,一定不难得到“肉食者”的欣赏,功名富贵必然垂首可得,然而这不是庄子所愿意选择的道路。
而企业也是个“人”,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个人,在这些诸多问题上企业真正所要拥有的必须是要有一棵平静的心,重而达到企业本质上的改变。
相信美好的梦想通过对现实的不断探索、持续改善。这就是我在自己的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感悟,在清华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中进一步升华提炼而得的心得体会。
第四篇:新春祝酒辞与贺词
新春祝酒辞
各位亲爱的伙伴们:
大家新年好!(鞠躬)
在这辞旧迎新之即,我们又在XXXX温馨大家庭中欢聚一堂,共进新春团圆饭。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公司董事会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向各位员工朋友们以及你们的家庭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鞠躬)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一路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大家一起弘扬XXXX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掀起了XXXX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尤其是我们的基层员工默默奉献,乐于付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员工,为推动XXXX发展壮大发挥着巨大的榜样作用。感谢大家过去的一年,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所作出的辛勤努力,大家辛苦了!(鞠躬)
展望充满希望的2012年,沿着春天的气息,我们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XXXX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全面跨越腾飞的新阶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公司愿景为思想,全面贯彻“XXXX”的公司精神。紧紧围绕提升30%的工作目标,培育XXXX优秀的团队。
在新的一年里,我相信,有我们的继续努力和付出,有大家对公司的忠诚和关爱,XXXX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举起甜蜜饮料与酒杯,喝下平安幸福,踏出健康舞步,我在冬日的暖阳里,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祝愿各位伙伴们身体龙精虎猛,事业龙腾虎跃,龙年一展鸿图!
谢谢!干杯!(鞠躬)
第五篇:《警世通言》读书笔记之庄子试妻
读《警世通言》里庄子试妻那篇,慨叹庄子逼死妻子不见血,道法施展得出神入化。话说,某天,庄生出游,见一新坟,一位浑身缟素的少妇坐此冢旁,手举纨扇,向冢连搧,庄生怪而问其故,少妇说,坟中是其夫,生时相爱,死不能舍,夫曾遗言,如自个要改嫁,直待坟土干了方可,可是新筑的土,如何得就干?所以举扇搧。庄子听后,行道法助妇人搧干其土,妇拔银钗连扇送庄生,庄生只受其扇,妇人“欣然”而去„„ 鄙人读到这,常常要笑,一个难耐寂寞,个性率真的年轻妇人形象跃然纸上啊!庄生回家,感叹不停,妻子田氏问其故,庄生将妇搧坟之事述了一遍。田氏面露忿然,向空中把那妇人千不贤万不贤骂一通,又说如此薄情人,世间少有!庄生慢吞吞,文绉绉应道:“„„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搧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乖乖!这下捅娄子了!你这明明是不相信老婆大人的忠贞嘛,难道非要老婆跳个“忠”字舞,给你老人家see see,你才信?可是,那个年代“忠”字 舞还未创造流行,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智商可能不够,没整出这一出。庄生那四句顺口溜回话,显然没好果子吃,田氏照夫脸上就是一啐:我呸!你将天下妇人一棍子打死,也不怕罪过? 按说,田氏说的在理啊!老头子呵呵一笑,道声得罪得罪,赔个礼,不就结了吗? 偏庄生爱较真儿,他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好家伙!时间都给人家掐算出来了。田氏立马还口:莫说三年五载,就是一世也不得有这样没廉耻的事!庄生喜好钻牛角尖,他直愣愣答:“难说,难说!” 嘿!这还了得!无事生非还不依不饶了么?田氏也不是好惹的,口出詈言:都像你这样没仁没义吗?!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一个,只道别人也是一般见识!你如今又不死,直恁枉杀了人!从庄生手中夺过扇,撕得粉碎。庄生被揭老底(娶三房),加之田氏出招悍猛,自个又确实是无凭无据,所以按捺住恨意,道:不必发怒,只愿得如此争气甚好。如果不争气,会甚样啊? 田氏应该反问一句,问明白就好了。庄生是话里有话,在暗中恐吓呢,只不明说,其实吧,老头心里已设局。庄生早年得老子之道,修炼成神,能分身隐形,变化无常,且看庄生如何装死卖活,装神弄鬼,将妻摆布于股掌间。几日后,庄生忽患重“病”,见老婆哭哭啼啼,道,可惜那把纨扇扯碎了,不然好给你搧坟„„ 这田氏也呆,人若生命垂危之际,哪有心思开玩笑?她也不疑庄子,信誓旦旦说,先生休得多心!妾誓无二志,先生若不信,愿死于先生之前,以明心迹。肺腑之言,掷地有声!庄生要试探自己“死”后,妻子会否守身如玉,哪会让她现在即死呢? 所以,庄生接着说,足见娘子高志,庄某死亦瞑目了,说完,赶紧气“绝”了。田氏日夜悲啼,寝食俱废。七日后,“忽来”两人,主人是一年少秀士,穿紫衣玄冠,绣带朱履,俊俏无双,风流第一,自称是“楚王孙”,说庄生和自己有约,今日特来拜见云云,另带一仆“老苍头”。这主仆二人都是庄生化身的。话说,他老人家也忙哟。哪个少妇不怀春,田氏对“王孙”渐渐有意,“王孙”自是推三推四,第二度装病卖死,故意说得食脑髓,病才能愈。田氏想起庄生死了二十多天,未下葬,遂道,何不就地取材? “老苍头”道,只怕娘子不肯? 田氏道:将朽之骨何惜?遂寻了板斧砍棺材,两斧之后,棺盖裂开,这时,庄生坐起身(有种继续装噻),田氏吓得身软,王孙主仆隐身,庄生登场,首度发难:守孝未久,为何锦袄绣裙? 田氏曰,取吉兆。庄二度发难,棺木撇在破屋,难道也是吉兆? 田氏无语,陪酒陪笑,恳求同寝。庄三度发难,索要纸笔写出来(白纸黑字的羞辱,这机谋了得!话说,不是已经大醉么?)“从前了却冤家债,你爱之时我不爱;若重与你做夫妻,怕你巨斧劈开天灵盖” 田氏羞惭满面。庄生四度发难“ 夫妻百夜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甫得盖棺遭斧劈,如何等待搧干坟!” 庄生五度发难,教你看两个人!将手往外一指,只见“王孙”、“老苍头”走进来,田氏一惊,转身一看,庄生不见,再回头,王孙主仆也不见了,自觉无颜,上吊自尽。庄生见田氏已死,解将下来。这节拍踩得准!话说,“见死不救”的成语出自于此么? 目的达到自然要庆祝一下,庄生鼓盆倚棺而歌“„„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赶紧撇清厉害关系)„„斧声起兮我复活,歌声发兮伊可知?(啧啧!还是我得道之人厉害吧,和我斗,你还嫩咧)„„” 歌罢又吟诗“你死我必埋,我死你必嫁。我若真个死,一场大笑话!” 得意的恣狂样令人作呕。老子要知道 徒弟得了道,把道法用在折腾妻子身上„„ 一定悔死愧死,恨自己当年面授《道德经》秘诀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