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时间:2019-05-15 09: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第一篇: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来源:武当山 http://www.xiexiebang.com

进入本世纪未的最后几年来,热闹的中国工业设计交流舞台上,除了国人举办各种设计研讨、学术交流以及竞赛活动外,又增加了新的景观:一些捷足的国外设计公司和设计家纷纷来华访问,登台亮相。请看如下的事实:

1998年3月18日-19日,北京举办“西方工业设计研讨会”,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克里格·佛格尔(Craig Vogel)、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执行总裁罗伯特·史瓦茨(Boberts Shwartz)、美国青蛙设计总裁丹尼尔·哈顿(Daiuel Hardeen)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部主任布鲁斯克莱斯顿(Blaxton)专程来华演讲,介绍本国工业设计发展状况及本公司的设计过程与设计实绩。

1998年10月30日-11月1日,北京举办中日设计高级研讨会,日本国际设计交流协会以及数家日本设计公司,面向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交流研讨。他们听取中国企业对自身工业设计发展状况的介绍,了解各企业对设计的需求,并介绍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及设计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展示了日本优秀工业设计(G-mark)产品。研讨中,宣传日本的设计能力是重要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讨会由日本方面出资,并且每年举办一次,本年度将在上海、广州继续举办,同样由日方出资赞助。

1999年3月25日,英国科瑞那(Corina)公司在珠海市召开面向当地外向型企业的工业设计交流会,介绍英国和欧洲的工业设计,明确提出该公司接受产品设计的委托,宣称其所拥有和联络的设计师遍布欧洲各国,可以完成目标市场为欧洲任何一国的产品设计任务。

1999年5月5日,广州举办“首届工业设计展示会”,美国FITCH、EDGE、HLB、5D等数家设计公司轮番介绍各自的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各种成功的设计作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著名企业的一百多名代表。本次展示会的一大特点是,不邀请国内工业设计公司参加,某些设计公司再三争取均遭谢绝。

1999年5月7日-10日,上海举办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部分国内设计公司和国外设计公司参展,著名设计家克拉尼也携作品参加了本次博览会。本次活动虽属文化交流性质,但参展的公司同样带有开发国内设计市场,争取企业设计委托任务的目的。

另据介绍,由国内外代理机构或人员带领,直接前往国内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家电企业登门拉单,寻求设计委托的国外设计公司亦有多家。

据悉,日本著名的GK设计公司继93年与海尔公司合作组建“海高工业设计公司”之后,正进一步考虑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独资建立设计公司。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已有多家来自香港、台湾和国外的工业设计公司挂牌营业。还有一些国外设计公司正在打探国内市场状况,寻求与国内有关公司合同,共同开发设计市场。以上事实清楚地表明,我国的工业设计市场正被国际工业设计公司看好,他们正以极大的热情争取企业的关注和信任。如果说以往我们与国外的设计交流着重于学术方面的话,那么,当今的这种交流已带有浓重的商业气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际,国外的工业设计家与设计公司正试图叩开我国工业设计业的大门,获取中国的设计市场。

不久前一家国外设计公司的“先头部队”抵达广州,他们直言不讳地宣称:“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设计市场,我们来中国的意向已定,我们拥有一流的设计能力、充分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而需要的是中国的客户和合作者。

1、羽翼未丰的中国工业设计业

当我们惊异地发现”列强入侵“趋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顾自身--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的工业设计业和设计公司发足于80年代后期的广东。相对而言,广东省的工业设计不仅发展较早,而且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经济环境,工业设计公司规模、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

80年代初,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教师被派赴德国、日本进修学习工业设计带回了崭新的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他们与国内学者一起,以巨大的热情通过频繁的学术演讲和著述,宣传工业设计,使工业设计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得以广泛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政府部门与产业的关注,并使设计教育从此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时我国的产业尚未达到以工业设计为手段,促进发展的阶段,加之设计的普及 宣传缺乏国内鲜活的实例来证实工业设计的作用,因此在一段时期内,设计未能进入务实的状态。

1987年最早在国内冰箱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万宝电器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杠杆的驱动下,意识到设计的作用,率先与广州大学合作成立了”广州万宝工业设计研究院“。该研究院最初几年专为万宝电器公司设计产品,以后逐步发展为向社会提供各类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综合性设计实体。

1988年,在广州,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为主要骨干创立了”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相继在深圳又诞生了由上海、苏杭南下寻求发展的”蜻蜓设计公司“。这两家公司是我国最早的面向社会的工业设计机构,她们依托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设计出了大量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家电产品以及时钟、灯具等,开创了中国工业设计业的实绩,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也为该地区设计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南方设计事务所于1994年裂变为多家设计公司,加上相继成立的其他几家民营工业设计公司以及以院校为依托的设计公司,使该地区不同经济类型的设计公司在数量上得以扩张,设计能力、水平及营业面、服务范围也有相应的提高和发展。部分运营状况较好的设计公司已具有一定优势,有的公司在开展设计服务的同时,着力于产品的自行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

广东另一支设计力量在企业。由于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部分具有规模的大型家电产品生产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专门组建了工业设计的部门,有的企业,如美的等公司,在工业设计方面给于了相当的经济投入,招聘了设计人才,成立了条件优越的设计中心。这些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成为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力量。有的设计部门在完成企业内部的设计任务的同时,还接受社会上的各种设计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大约有30多家面向社会、以产品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业设计公司,其中广州约20家,深圳约8家。

就全国范围来看,广东以外的产品设计公司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无锡、天津、南京等沿海城市。初步的统计资料表明,其总数不足40家。(不包含以广告设计为主,少量参与产品设计的公司)

作为对照,我们看到产品设计公司在台湾约有200多家,日本在其经济高速成长期间,产品设计公司曾有上千家之多,现在大约有200多家,香港目前有产品设计公司数十家;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还在境外开设计了多家分公司。

国内产品设计公司的数量之少,不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设计公司的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也与国内上万家广告及平面设计、包装装潢公司的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国内各产品设计公司的近三年年均营业额而言,统计资料表明,很少有超过250万元人民币的。许多设计公司在当前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常常为生计犯愁,尽管四处寻找订单,但仍然是举步维艰。而在国外,仅以一般中小型的设计公司为例子,平均营业额都达到了200万元美金。

另就设计公司的规模而言,我国的产品设计公司最大的不超过30人,多数是以作坊式的模式运作,着重以完成产品外型设计为主。而在国外,稍有影响的公司,其员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上,一些大的公司员工达500多人,设备条件先进,并且在国内外拥有稳定的客户。许多公司已发展到将产品设计与相关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紧密结合的水平,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程设计、人机分析、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策略顾问等到一系列完善的服务。

再从设计师整体素质与设计水平分析,我国的工业设计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多数是从学校刚刚毕业不久,缺少实践经验。设计人员当中,留学国外及获得高学历的人数不多。我国的设计公司极少参与国际上设计竞争,整体素质和设计水平普遍不高。

此外,在设计公司的管理上,我国的设计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规模小、并且一直处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因此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与国外公司存在了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工业设计业尚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工业设计师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尚未得到认可;国内设计公司无论从数量、规模与综合实力、或是经济效益来看,都与国际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无疑将可能阻碍我国工业产品设计品质的提高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影响我国工业设计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国外公司将面对的中国工业设计市场

尽管国内工业设计潜在的巨大市场与当今国内设计业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国外的设计公司进军中国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他们依然要面临以往长期困扰中国设计业发展的、同样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

1)、产品开发设计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使我国经济自几年前的过热状态冷却之后,一直未能走出低谷。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根本性和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这种低谷中的中徘徊状态将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改变。于是企业经济的壮大,国民平均收入的提高等一系列影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进而关系到工业设计事业成长的问题,将继续存在。所有这些都将限制企业产品开发和设计的需求。

尽管积极推进工业设计,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是一项振兴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战略措施,但这对于职工下岗,经济上处于困境的国内许多企业来讲,谈何容易。

总之,由于具体的中国国情,外国设计公司纵有多种优势也不能指望很快获得大量的设计订单。中国设计市场的繁荣必须等待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

2)、民众消费观念与工业设计普及率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人们已经走出贫困和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并且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们,青年一代的消费水平,也与他们的前辈迥然不同。但是,中国人走向富裕的历史毕竟刚刚起步,就全局而言,一般民众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长期的贫穷落后,使价廉与”实用“成为第一原则。即使是社会上追求”名牌“和”时尚“的潮流,也常常停留在缺乏文化内涵和盲目跟风的浮浅层次上。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人可以在饭桌上一掷千金,却不能接受价格略高而设计优良的一件小家电。先富起来的”大款“情愿用金钱堆砌出一个室内和服饰的”辉煌“,而对日常生活用品则更是少有品味。在我国,虽然进行了近20年的工业设计宣传和普及,但民众对于工业设计的认识仍然低得惊人。据不久前在广州市各区居民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对工业设计有一般性了解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不足10%,而对工业设计完全不知或认识错误的达50%以上。

民众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工业设计的广泛普及是培植优良工业设计的”土壤“,面对中国当今这片”土壤“,国外设计公司,即使是优秀的设计也可能是曲高和寡。

3)、设计的报价问题

中国相当多企业家对于产品设计的价值是认识不足的,他们往往看重技术、管理和广告的作用,肯在这些方面投入,而不肯对产品的委托设计给出合理的价格。据调查,某企业100%的领导者和相关人员都认为,本厂一件主导产品的造型设计委托价(指被选中者)最多不应超过2万元,有的甚至说几千元即可”搞掂“。

某些企业可以在办公楼的装修上数百万地大把花钱,也可以用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投入广告或CIS,唯独不能在产品开发设计上作出相应的投入。

国外设计公司的产品设计报价一般要比国内设计公司报价高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对于少数大型企业或许能够考虑,但对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不啻天文数字,他们是难以接受的。

设计的廉价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产品设计业的发展,国外设计公司面对中国的现状,也同样会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

4)、模仿问题:

尽管人人都说模仿是设计创新的天敌,是一种殆害无穷的短视行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模仿却又是中国不少企业根深蒂固的”传统“。多年来的”引进、消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模仿的代名词。

国内一些企业曾经把海外销售成功的产品丝毫不加改动地”吸收“过来,冠以自己的品牌,摇身一变,进入国内市场,蠃得巨额利润。某些企业今天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但至今仍然沿用模仿的方式”开发“产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

我们相信,我国法制将不断健全和完善,加入WTO后国家对于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以往对于仿冒和模仿等侵权行为的打击迟迟未动真格,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曾尝到甜头的企业,不会轻易地放弃这种”多、快、好、省“的法宝。所以模仿将继续”惯性“地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国外设计公司在一段时期中所要遇到的麻烦之一。

3、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的正负面影响

置身于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对于国外设计公司进入国内设计市场,国家不可能对”民族设计业“提供某种保护。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冷静地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国外设计司进入中国的利弊,而后考虑今后的道路和应变的对策。

其实,外国设计公司进入中国设计业,并非坏事,其有利的一面在于:

1、可以满足国内一些大型现代企业对于高品质多方位设计服务的需求。不久前笔者对某大型电器集团进行调研。该集团开发部部长说,我们这样的企业并不十分需要某一产品的造型设计--这些我们自己都可以完成--我们需的是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整体策划,例如五年后产品市场状况、消费者在产品功能、造型、色彩方面的需求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等。

这位开发部长的谈话,反映了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对设计业的需求。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及相关现代科技手段。我国现有的设计公司包括技术咨询顾问公司在内,都有一定难度。而组织有关科研院所、院校的专家合作攻关开展研究,也有多种操作上的困难和不便。国外一些设计公司则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因此能够满足企业在这方面的需要,这将使大企业的上述需求得以满足。

此外,目标市场在国外的一些企业的设计任务,若交由熟悉国外市场需求的国外设计企业,一般会比交给国内设计公司有利。可以看出,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将有利于我国工业产品设计品质的迅速提高,促进企业提高适应未来市场的竞争能力。

3、与国外设计公司的竞争将是有利于提高我国设计业的整体水平

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公司虽然为数不多,也缺乏规模,但是我们知道在艰难创业中生存发展至今的许多公司,都是由执着地为中国设计事业奋斗的设计师组成,他们将在新的形势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外国的设计企业一争高下。在竞争的过程中,自身的弱点将暴露出来而得到改进,同时,他们将学会许多新的东西,全面增强自己的实力,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当然,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免会有一些国内设计公司落下马来,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相信,以入关和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为楔机,设计价值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随着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需求和设计业务的增加,国人自办的工业设计公司将会在这种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4、有利于提高工业设计的地位和对设计的价值的认识

如前所述,我国进行了近20年的工业设计宣传,但并没有引起企业和社会的普遍重视,设计的价值亦不为广大民众所认识。在我国产品设计与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相比,虽然与企业产品生产关系更加密切,其科技含量也高于二者,但价格却是低得可怜。这种状况一方面会随着社会、企业对设计认识的提高逐步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在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后得以改观。笔者认为,当老外的设计报价被企业接受时,整个行业的报价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5、有利于我国设计师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历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不少,其中不乏在产品设计方面富有才华的青年。然而由于产品设计市场的狭窄,许多人改行干了其他工作。而为数不多的继续从事产品设计者,在整个设计业的不景气的环境下,未能更多地参与富有挑战性的重大项目。

外国设计公司进入国内设计行业,必然要雇用国内设计人员。进入这些公司的青年设计师将可以接触到国际先进设计企业崭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各种先进的设计软硬件以及先进的设计管理,这将加速他们的成长过程,相信最终还是为我国培养了人才。另外,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也将有利于拓展我国设计教育的视野,促进设计教育教学和方法的改进。这对于我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国外工业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地将带来负面影响,概括地说,这种负面影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造成对本国设计业的冲击和设计公司经济上的损失

由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加之外国设计公司可以凭借以往的业绩和影响力、以及创新的设计思想,先进的设备条件、丰富的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完善的服务等优势争取客户,所以他们将容易获得部分企业,特别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的订单。这不仅使中国的设计公司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同时出将使他们失去重要的机会,影响我国设计业的发展。

据了解,一些国外公司正在通过到企业访问、座谈、介绍情况等形式积极拉单,攻势非常凌厉,有的在短短几天内,就争取到了企业大数额的设计委托。简直令国内设计公司不可想像。

2、造成本国设计业人才流失

在工业设计业务中,设计人才是最可宝贵的。国外设计公司立足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熟悉本国国情的设计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因此,必定要雇用这类人才。而外企的高薪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将诱使一些设计师跳槽。这些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于国内设计公司无异于釜底抽薪。由于优秀设计人才的流向是国外设计公司的一方,这将进一步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人才流失比损失订单更可怕。如果当真出现这种情况,它将使国内部份设计公司受到沉重的打击。

4、关于对策的几点意见

种种迹象表明,外国工业设计公司欲进入中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已经可以予见,在未来的数年中,部分外国设计公司将在我国沿海某些城市为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设立分公司,或组建以他们为主的合资公司。这些公司立足沿海,在积极争取当地设计业务的基础上,还将把营业范围逐步扩到内地。他们将成为中国设计业不请自到的”外员“或”外国军团“。

基于此前的分析,国外设计公司进军中国设计市场,在可能对本国设计业造成人才流失等冲击,夺走本国设计公司部分订单,给本国设计业带来经济上损失的同时,也有在多方面促进对于我国工业产品提高设计品质,促进本国设计业发展的正面作用。因此,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对中国设计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面对这样的形势,笔者认为,我国工业设计界首先必须有一种正确的心态。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设计本无国界,在当今全球经济的环境中,如同国外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一样,国外设计公司进军中国工业设计市场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闭关自守的经济只能是落后的经济,闭关自守的设计业同样意味着保守和落后,它将不可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外强的”入侵“中国设计业要有危机感和振兴本国工业设计事业的紧迫感,同时更要勇敢地面对外国设计公司打到自家门口的国际竞争,积极迎接这一挑战。作为迎接挑战,促进本国工业设计业发展的对策,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虽然国外设计公司实力较为强大,但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设计市场。在这方面我国设计公司具有熟悉本国国情和企业具体情况的优势,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与国外设计公司展开平等的竞争。

国外设计公司由于报价方面的因素,使其主攻方向着重在部分大企业的某些主导产品

的开发设计这类综合项目上,而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任务,则鞭长莫及。我国的设计公司则可以在继续巩固扩大这一原有阵地,并可在此基础上,凭借实力和相关的优势,积极争取对大企业综合项目的开拓。

2、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

国外设计公司的优势,不仅存在于资金、设备、条件等硬件方面,还存在于市场信息资料快捷、准确、企业管理规范、各种相关技术的综合实力强等方面。国外公司的这些长处正是现阶段我国一般设计公司的短处。因此,我们应认真向国外设计公司学习,努力在上述几方面加以改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为此,国内设计公司应加强设计管理,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面对国外公司对设计人才的吸引,要尽可能增强自身的凝聚力,避免人才流失。为竞争的需要,国内设计公司应认真加强对于市场,包括对国际市场的分析研究,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克服以往在这方面的不足。

此外,国内设计公司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技术方面力量,使产品造型设计与工程技术设计更好地配套,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加强设计行业的联合与交流,实行开放政策

为了竞争的需要,设计公司可以在建立共同遵守的楔约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采取公司与科研院所、院校实行联合,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等方式,增强竞争力。

以往设计业内部之间交流不足,公司与公司之间互为竞争对手,这种状况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今后应加强设计行业之间的信息与技术、管理与设计思想方面的交流,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设计业的交流也应邀请国外在华的设计公司参加。国外设计公司参与交流,对于本国设计公司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同时对国外设计公司来说也将利于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

有条件的国内设计公司还可以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聘请国外设计师加盟,完成某些设计任务,如目标市场在国外的产品设计等。这种作法香港、台湾、日本都在采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今后,随着我国设计业的发展,本国的设计公司也可走向世界,在国外设立分部。

6、中国设计业需要政府的支持 如前所述,由于中国的工业设计业毕竟刚刚起步,面对国外设计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在自身不断提高实力,迎接挑战,争取生存、发展的同时,中国设计业需要政府的一定支持。关于这种支持,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给予重视、增加投入,采取如日本G标志那样的政策,对于设计优良的产品给予优惠,激励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下功夫。

(2)为了振兴本国工业设计业,提高设计公司的竞争力,建议通过对现有设计公司的评估,对于那些经营有方,设计水平高、业绩好的民营设计公司,在贷款、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鼓励,扶持这类公司进一步增强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提供的更好产品设计服务。

(3)在企业产品设计需求大、工业设计业发展良好的省市,由政府部门牵头,集中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组建工业设计中心,并联合院校、科研单位和社会上的民营设计公司,共同为企业提供从市场调研分析、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一系列优质的服务,协助企业开发产品,创品牌优势。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组建全国性的工业设计中心。这一措施旨在建立我国工业设计的”省级队“和”国家队",使本国工业设计进一步形成拳头的力量,有计划地提升本国产品的设计品质和产品形象,创本国的产品品牌,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7、改革设计教育,提高设计人才素质

设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设计教育,应当进一步转变观念,强调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在这方面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并且已有大量的文章论及。笔者所要强调的是,面对工业设计新的国际竞争,社会和设计业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设计教育关系到明天中国工业设计业的振兴,整个设计界都应当给予关注和支持。

世纪之交,国外设计公司进入中国设计市场已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即将出现在中国的工业设计业的国际竞争,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我们奋力迎接挑战,继续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扎实地开展设计实践,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我们就能赢得这场挑战,赢得中国设计业发展新的机遇。中国设计界二十年苦苦等待的设计业的繁荣,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设计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到来。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班级:11国际贸易(2)

姓名:黄婷婷

学号:1150510083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开始出现“服务化”的趋势,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所占比重分别超过50%,而有发达国家甚至突破了80%。与此同时,各国、各地区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也推动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1995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正式生效,WTO首次将国际贸易多边框架从货物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其必将对世界服务也以及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正逐步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向服务业转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势必与发达国家在服务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在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在我们运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我国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最早由Vollrath(1992)在研究了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分析了某国某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某国某产业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克服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只考虑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对产业的影响。

以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研究,主要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运用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来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现在我们先对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简单的介绍一下: 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是指某国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的差。公式为:CA=[(Xi/Xt)/(∑Xi/∑Xt)]-[(Mi/Mt)/(∑Mi/∑Mt)]。

式中Xi表示某国第i类商品出口额,Xt表示某国商品总出口额,∑Xi表示世界第i类商品出口额,∑Xt表示世界商品总出口额,Mi表示某国第i类商品进口额,Mt表示某国商品总出口额,∑Mi表示世界第i类商品进口额,∑Mt表示世界商品总进口额。计算结果:CA>0,说明该国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大于进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则该国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数值越大,出口竞争力越强;CA<0,说明该国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小于进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则该国进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数值越大,进口竞争力越强。

由于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分别计算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作差,将产生两种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于是,做进一步拓展,首先分别调整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母,得到:

RXA=[(Xi/Xt)/(Mt/∑Mt)] RMA=[(Mi/Mt)/(Xt/∑Xt)] 其中,RXA代表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MA代表进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指数取对数之后作差得出显性竞争优势指数(RC),公式为:

RC=ln(RXA)-ln(RMA)计算结果:RC>0或RC<0的经济意义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其中RC所反映的竞争优势,由于排除了出口和进口比较优势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的因素,所以更加准确。

上述我们对国际贸易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了解,然后我们就我国、日本、美国还有印度四个国家在服务业的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的竞争力。

查阅资料查找出:下面是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四个国家从1991年—2002年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比较显示表:

(一)服务贸易产业贸易指数比较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三)显示性优势指数比较

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在1992年—2002年的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如上表

(一)。由表

(一)可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9附近,更是在1992年的时候指数甚至接近1,而日本只是在0.7左右,美国也只是在0.8左右,印度确是仅略低于中国。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高,出口量和进口量几乎相当。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中国、日本、美国、印度的具体数据见表

(二)。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美国的RCA一直都大于1.2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美国在世界服务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其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度的RCA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小于1.25,但从1999年开始大于1.25,从中可知印度的服务贸易的出口份额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日本的RCA为0.7左右,略高于中国。然而中国的RCA最低,仅在0.6左右徘徊,低于0.8,仅是美国和印度的一半而已。可见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在1991年—2002年CA数据见表

(三)。由表

(三)可知,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它的CA指数均大于0.5,仅1991年为0.481,和1995年的-0.592.说明美国的服务贸易具有优势。印度的CA指数仅在1999年、2000年、2002年为正数外,其余几年均小于零,约为-0.274---0.015之间。说明印度的服务贸易处于竞争劣势状态。日本则更糟糕,它的CA指数均低于零,说明日本在服务贸易中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中国的服务贸易由于在进口上的优势,其CA指数值略小于印度,大于日本。但除1991年和1993年其值大于零外,其余年份指数都小于零,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但是从上图还可以看出中国的CA指数的发展趋势是呈上升的趋势的,从1997年的-0.242逐步上升至-0.163.由此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基本结论及对策:

通过对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对比与了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才更加完整的体现出国际贸易竞争力。再次通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四个国家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完全处于劣势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大的优势,他们不仅实力雄厚,而且贸易的要求和方式比我国都要高和先进。但是我国和日本相比,我们却占有一点点优势,这是因为我国的在进口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际竞争力总是靠依靠进口优势来比较是永远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服务出口贸易。虽然我国CA指数正呈上升趋势成长,但是上升的速度极其缓慢,所以我们就要寻求能够提高我国CA指数的方法。

依据基本结论,可以提出一下建议:

(一)、继续保持我国在进口中的竞争优势;

(二)、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份额;

(三)、保持我国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份额高于我国的进口份额。

第三篇:中国工业设计综述

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

提纲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综观国际市场的热门产品,都是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品牌独特的优质产品,无一不闪烁着工业设

计的火花。

学号:011201

21专业:工业造型设计

姓名:畅航

前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从市场潮流,人的需要到提出设计构思方案,除了解决技术与材料的问题,还要研究内部结构与功能、使用习惯与方法、生产工艺的选用,节约原材料与降低成本、外观设计与色彩、包装与运输,直到如何推向市场销售等问题。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一产品一环境一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除去某种产品系列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工业设计、现代工业、专业。

正文

这个时代是体现个性消费的时代,运用丰富的色彩,美妙的曲线,独特的造型,新奇的构造方式和使用方法,较浓的个性化色彩,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感染人和使人易于接受的目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时代,而工业设计正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这样的时代里,工业设计师的贡献度与存在价值将因为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日益扩大而水涨船高。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段,不仅在过去的时代中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且在新的世纪中,也必将和其他领域一同携手,为人类共同创造更加高效、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

工业设计专业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历史,而在国内最早由湖南大学开办本专业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因而,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目前,国内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约400所大专院校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艺术类院校,另一类是理工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而后者占了所有这些院校的绝大多数。可见,理工科大学是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主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专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

资料显示,我国工业设计强校东北大学较的热门专业:04年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其他各大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率也普遍较好,表现出了这个专业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但是,众多接近100%的数据在我眼里非但不能使人信服,反而,不由的引发我去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调查。随这资料的积累,一些事实出现在我眼前,其中最让我警醒的就是一篇介绍山东省艺术考生就业现状的文章,下面是我对原文的简略引用:

2005年山东省本科共录取192270人,其中艺术类录取42462人,占到五分之一。与此同时,艺术生就业不容乐观,2005年艺术生就业率不足50%,艺术生如何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仔细分析这篇报道,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山东省艺术生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现状,也是乃至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现状。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设计在中国人眼中升温,设计被认为又是一条发财之路,大批人如潮水般涌入,各种各样的高校大专培训班开设了工业设计这门专业或课程。单从人

数上面,我们这个专业的竞争局面可想而知。但与设计人员增多的速度不相称的是当今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并不如前些年所预料的那么紧缺,现在中国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我们用武之地的只有少数大中城市,一些中小城市我们根本无法施展,况且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商生产的东西粗制滥造毫无设计成分在其中,或者仅仅进行了很低级很简单的设计,产品不追求美观,种种使得我们的就业面也很窄。现在工业设计毕业生主要想向电子产业涉足,但是这些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没有明显逐年递增,而是平缓的大约每年5%,这远远低于投入涉及领域的学生们。

并且在当今外界的影响下,学设计的学生常将自己置身尊位,一心只想找一份回报高.体面.高尚的工作,不能将自己心态调整好,找一份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这样导致某些用人单位门庭若市,另外一些单位却无人可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为一种大众教育,作为学生,是把自己当成大众还是精英,是否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专业的学习,能否在接受教育的这段时间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精英,也决定着我们将来就业的成败。也就是说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分称心的工作要求我们是大众中的佼佼者,用人单位选择的是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的求职者,我们现在就要衡量一下究竟自己可以创造些什么价值。作为涉及领域的学生,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外,增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也是很重要的,与基础学科相比,我们有更多机会做兼职,其实完全可以利用兼职的优势,多培养动手能力,为就业铺路,并在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转行中提供丰富知识和经验积累;增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也是我们大学生与大专或培训班竞争的最有力武器。

总结

现如今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年轻刚刚起步的专业,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目前多人才少岗位的情形下,就业前景较为紧张,竞争较为激烈。但是我们应该看的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设计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李乐山 《工业设计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简召全 《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3赵得成 《产品造型设计-从形态的概念设计到实现》2010.2赵农 《设计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8王昭 《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6许或青 《绿色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5

9廖国伟 《艺术与审美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姚文放 《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

第四篇:国际竞争视野下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国际竞争视野下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一、国际竞争视野下的市场经济

(一)文明转型中的市场经济

1、世界性的文明转型

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转型是以公元1500年为界,从农耕文明朝向商工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从约公元前3500年至今

商工文明:从约公元前1500年至今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人们以农业为主,政治体制一般实行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形。农耕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它是商工文明的摇篮。

商工文明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海上贸易的普及、大机器的使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2、商工文明的几大特征

1)交换市场化——新大陆发现、开辟殖民地 2)思维理性化——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管理法治化——大宪章与光荣革命

4)政治民主化——英国宪章运动与独立战争

3、商工文明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1)交换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

市场经济意味着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上交易主体进行着自由的交易,并且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只有自愿平等的交易才能是最有效率的,并且符合公平正义的精神。农耕文明也存在交易,但至多是在一个分割的小范围的市场交易。2)交换市场化要求充分的法律保障

自由交换需要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只有市场越大,才能实现生产要素更有效,更充分的配置。而统一的大市场,只有通过强制性的国家立法才能实现。除此之外,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有效竞争更是需要法律加以保障。3)商工文明与市场经济

从商工文明的特征和市场经济的特征来看,两者具有很大的交集。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工文明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两者都与法律的变革相伴随。

今天的中国要实现文明转型,无法避免法律推动变革的阶段。

(二)国际竞争视野中的中国市场经济

1、文明转型是历史的必然 商工文明在全球的扩展,“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到现在为止不过一百年,即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20世纪。在这一百年中,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在世界的所有地方,原来落后的农业文明,这时都在向工业文明过渡。一个共同认识是,原先相对落后的处于农耕文明阶段的民族、国家都在向商工文明转型。如果对这种现象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概括,可以说,许多民族的独立运动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迅速地发展,就是因为它们成功地实现了文明转型,采用了占优势的商工文明类型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

2、文明转型与国际竞争

由于有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文明转型,而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成文明转型,发达国家必然利用其先发优势不断巩固其强势文明地位,并且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又不得不追求尽快实现文明转型,并且希望赶超发达国家。这样的一种格局必然导致当今世界既是一个大多数国家进行文明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进行国际竞争的格局。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尽快实现文明的转型,否则仍然可能面临被强势文明打击的可能。

2、文明的转型与法律的革命

纵贯近代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工业革命等技术原因之外,法律的革命是其中关键的一步,英国能够最早爆发工业革命,实际上与英国最早通过法律对国王实现约束,确立了宪政,并对于资产阶级的财产权进行了有效的法律保护有直接的关联。由于对私有财产权的有效保护,极大的刺激了资产阶级和平民进行创新和创造财富的欲望。

二、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一)国际竞争视野下的市场经济

1、外资试图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外资并购目标直指国内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并控股这些龙头、骨干企业。以达能为例,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十强企业中除了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和乐百氏98%的股权之外,还收购了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的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的股权,以及汇源果汁22.18%的股权。同时,达能还收购了奶业企业蒙牛49%的股权,以及光明乳业20.01%的股权。

2、外资并购威胁到了民族品牌的生存和发展

最典型的案例,如:中国最大的电机企业———大连机电厂,一直是国内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航者,与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资后,连年亏损,仅3年时间就被新方收购; 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95%,1997年与美国一公司合资,7年后被美国公司全部收购;

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但南孚被控股之后,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

3、外资并购的重点涉及粮食安全和民生产业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1970年曾发表言论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类。”

目前沿海地区的油脂加工企业大部分已被外资控制,东北地区成为国产大豆产业的最后一个“堡垒”。目前东北地区这最后一个“堡垒”随时存在沦陷的危险。高盛买猪。

4、外资控制中国的零售业并且进行衍生经营

大型综合超市市场份额80%左右被外资控制。他们通过低价竞争、规模化经营、开展衍生业务等方式,打败了内资零售企业。他们控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将部分工业利润化为自己的利润;挤占供应商利润,通过亏欠供货商的货款、延长付款期限、收取进场费等“借鸡生蛋”的方式,筹措企业发展资金,使其既快速扩张规模,又能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进而控制零售业的上下游产业。

目前中国的零售流通领域共有300多家外资企业,分店2200多家,总投资3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知名的零售业巨头除了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有麦德龙、宜家、欧尚、(特易购)、大润发等。麦肯锡公司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

5、金融资本试图操纵中国的矿产资源业

美国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AACI)是领先的外商独资煤炭公司,由美国的一些能源公司和金融机构成立。1999年,美国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开始作为一家私人控股的开发公司在中国投资于煤炭及相关资产。2000年5月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煤炭开采企业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资料来源: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官方网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为发展国际级管理能源设备,美国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它目前主要有两个项目:大宁煤矿和高河煤矿。

6、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侵害

1)国粹中医药,必须公布成分才能进入国外市场

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网站上的一个文件,找到了云南白药其中一款产品云南白药酊的成分表。这份文件列出了“云南白药酊”的全部成分,并注明了英文名和中文名。从成分表看,云南白药酊的具体成分为田

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这样的成分表在国内是的“国家保密配方”。(2)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品牌)被国外申报注册 端午节”被韩国成功申请为文化遗产,日本抢注同仁堂。以中国“少林功夫”为内容的商标,已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大量抢注了,包括“少林功夫”、“少林武术”、“少林拳”、“少林全套功夫”,《西游记》、《水浒传》、《三国志》等中国古典名著,已被国外游戏公司抢注为游戏商标。

(二)国际竞争视野下的市场失灵问题

1、垄断的产生与发展及后果(1)垄断的产生与发展 A、19世纪60和70年代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如在60年代,美国工矿业和铁路业中出现了称作“普尔”的垄断组织。它们在企业间订立短期协定,规定共同价格,分配营业额和划分销售市场。德国在1857年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到1870年增加到6个。

B、1873年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到80年代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陆续爆发了1873、1882、1890、1900和1907年5次经济危机。危机的间隔时间从以前的平均10年左右,缩短为 7年左右。危机的频繁化和深刻化,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也激化了企业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19世纪后半期,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创办股份公司的高潮。英国新创办的股份公司在1893年为2515家,1897年达5184家。这也加速了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到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美国在1904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 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38%。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由于工业高涨和经济危机的交替作用,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大大加快,垄断组织急剧增加,普及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并和银行垄断结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在工业迅速集中和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迅速地向集中和垄断发展,并出现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1901年银行巨头J.P.摩根(1837~1913)组织美国钢铁公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19世纪90年代掌握花旗银行,就是典型的例证。20世纪初,在美国已经确立了金融资本的统治。它们的代表者是摩根、洛克菲勒、库恩-洛布、梅隆、杜邦、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等八大财团和60个家族。金融资本还操纵政府,控制着国家全部政治生活,决定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

(2)垄断对于市场秩序的破坏(1)价格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

垄断性行业所从事的一般都是与决大多数人、行业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例如电信、邮政、自来水、电力、煤气、铁路、航空等等。因为这些行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行业的服务价格的高低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成本。这些行业的整体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垄断行业的成本又是最难估算的,电信部门说市话亏损,邮政部门说普通信件业务亏损,自来水公司也说自己亏损。但是许多消费者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亏损、搞不清亏损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会计或审计部门告诉我们垄断行业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构成的。(2)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

目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虽然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据统计,EMS目前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超额的利润必然引来资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

从1995年起,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也有2%,但其市场份额却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时期,四大国际速递巨头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却保持在20%以上。尽管现时EMS在国内速递市场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垄断企业能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行业垄断阻止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虽然有资金为利润引诱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总是有限的。

(3)行政垄断滋生腐败毒瘤

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称为“行政垄断”。行政性垄断由于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垄断、行业垄断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危害性更大,特别是少数腐败分子利用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如果“给钱”才能办事,垄断成了腐败的温床,这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损害,失信于经营者。

腐败在当前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由垄断造成大量的租金(这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租金”)流失。比如,中国最大的垄断行业之一的电力业,根据他们的估算,每年造成的租金损失在560亿元至1120亿元之间,而民航的垄断“租金”每年也多达75亿元至100亿元。垄断把消费者收益转给垄断生产者,创造出超额利润,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估计这类损失每年达1300亿元至2020亿元。

2、产品质量问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之中,微观领域最关键的问题就出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由于商人们以追逐利益为唯一目的,所以在商工文明早期,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当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以英美国家为例,在资本主义早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商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当商品的质量对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时,人们必然要思考如何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2008年中国的三鹿事件,对于建设市场经济并进行文明转型的中国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一个商业文明初级阶段企业不惜牺牲普通公众任何利益来牟取利润的典型案例,由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集体关注。中央政府提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构建食品安全制度就自然的成为了其中重要一环。

(三)国际竞争视野下的政府失灵

1、从自由主义走向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看到经济自由放任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所导致的经济危机频发、贫富悬殊、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发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经济理论占了上风成为主流。凯恩斯认为,仅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即政府人为的对经济管制,才能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特别是“二战”以后,“混合经济”,即一种市场因素与计划因素并存的经济管理体制代替了“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特征,国家几乎成了一个最大的企业。主张国家强化经济管理的经济和政治家们认为,政府是公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不谋私利,这些优良特性正好能弥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存在的局限性。

2、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学派 公共选择论认为,利用政府干预经济很难完全弥补市场失灵,因为政府本身也会出现“失灵”。这就是说,当每个选民、政治家和官员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且他们在政治市场上相互作用时,所引起的“公共选择”并不一定能比无调节的市场更好地消除浪费和实现配置效率。

(1)经济学的行为假设也适合于政府官员 在理论上讲,公共选择论者对官方机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学的行为假设也适合于政府官员,即决策的专家官员们也是谋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他们在进行公共决策时,不可避免地会掺进他们自己的私利,并力图使他们的个人利益极大化。正如著名公共选择理论家小威廉·尼斯卡宁在给国家下定义时认为:国家只不过是构成成员实现偏好的工具。

(2)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并不严格地受制于政府的决策 专家治理决策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都严格地受制于政府的决策,它们都将根据一个非个人化的专家治政者决定的价格与市场环境来决定它们将提供的产量。然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社会上各利益集团都设法通过它们的代表或代理人来制定自己的政策,以实现为本集团利益服务的目的,这意味着它们的行为已越来越不受专家决策的影响。(3)政府的弥补能力是极有限的

原因在于,对市场失灵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即使判断正确,在“对症下药”时,由于政府官员的素质低,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搭配不适当,干预力度方面难以控制,加上政府实施调控的组织系统是由政府众多的机构和部门构成的,这些部门间的职责划分、协调配合、利益整合都会对政府干预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结果,20世纪70年代,“滞张”的产生,不仅导致了许多宏观经济模型的崩溃,而且也宣告了专家治理决策方法的失效。

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手段

(一)保护本国经济产业立法 在目前的国际竞争中,各发达国家从来都是对本国和国外实现双重标准。对于国外高声疾呼环境保护高于一切,自由贸易是全球经济的基石等你不得不承认是有道理却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主张,但对于本国重要的产业则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其国家战略利益通过法律的形式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1、美国的经济安全立法 以美国为例,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总是通过法律的形式禁止国外资本介入。美国制定的《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及有关法规制定的实施细则扩大了对于国家安全的解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家安全领域。根据该法律,不仅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安全,所有“如果遭到破坏,或被外国人控制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系统和资产”,如银行、供水、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等也都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美国投资委员会有权强行要求外国并购方提供有关情况。外国投资人在并购报告中,必须增加回答一系列有关问题,比如该企业是否由政府控制,是否为政府的代理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在军队服过役等。如果外国企业报告不实,每一处错误将被处以25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接到关于要求并购的通知后,投资委员会将用30天展开调查。哪怕只有一名成员认为存在安全威胁,委员会也必须展开历时45天的正式调查,然后围绕是否阻止收购的问题向总统提出建议,总统随后要在15天内做出决定。

2、中国目前经济安全立法现状

2008年3月,中国华为公司联手美国公司,打算并购美国3COM公司,最后就是因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而放弃。2005年中海油欲收购美国的优尼科公司也遭到美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而失败。

中国目前在外资并购领域有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以及2011年第53号《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三项规定。

3、存在的问题和路径

尽管对于外资并购存在一些规定,但主要的问题是规定比较粗,而且层级比较低,因此我国应该针对外资进入中国的产业出台相应的法律。对于外资并购中国的各个行业的品牌企业,包括粮食产业、矿产资源、零售行业、等涉及经济安全的产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应采取专门立法进行规制。

(二)保障市场经济良性竞争的法律

1、明确竞争立法思路

世界各国关于竞争立法,存在分立式、单一式的思路。目前我国既非单纯的分立式,亦非单一式,因为我们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中也包括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是采取分立式还是单一式。如果采取单一式,那么就要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内容予以合并,统一进行法律规制。如果采取分立式,就应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其对于垄断的法律规制部门纳入到反垄断法中来。就目前法律实际情况而言,后种思路成本比较低。

2、加强反垄断法的可操作性 首先反垄断法从一出台,法律规定的反垄断委员会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执法机构,而变成了一个软性的协调性机构。三个部委分割形式反垄断执法,使得我们的反垄断执法显得有些先天不足。所以目前的反垄断法首先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高规格的执法机构。因为我们目前的很多垄断行为就是行政机关本身的操作,所以希望几个部委作为执法机构实际上是不大可能达到希望的执法效果的。所以有必要设计直接对总理负责的独立于各部委的准司法性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其次是要制定相关的配套诉讼措施。由于反垄断的利益受害人在资源能力上与垄断行为者不可比,信息上也严重不对称,所以要使反垄断法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诉讼配套措施来降低原告方的成本,并且提高原告胜诉后的收益。各法域反垄断法理论和实践上推出了各种应对方案,包括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如美国的三倍损害赔偿制度)、律师费承担方式(如美国一边倒的费用转移、或然费;英国法院被授予较大的权力决定费用承担、有条件的律师费协议)、诉讼费用援助制度、群体性诉讼方式(如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中国可结合自身国情加以借鉴。

3、加强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

在微观经济调控领域,包括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在西方国家也都是经历过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资本的追求利润往往无视基本的道德,甚至无视公众的生命和财产。然而物极必反,当这种非正义的追求利润行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和抵制,并迫使其进行反思和改变。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应该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之前也有食品安全事件,但没有一个事件像三鹿事件那样对国人的心灵震撼巨大。这个事件掀起了国人对于整个国货的安全的担心和抵制。在这种社会空前的压力之下,执政党和公众必然要求商人提高道德,不能通过非道德的收到牟利。正如温总理所言,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但还写了《道德情操论》,两者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来说缺一不可。我们的食品安全立法和产品质量法应该通过确立更严厉的惩罚标准以及更强有力的执法,迫使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不得违规操作,挑战公众的底线。

(三)促进政府适当干预经济的法律

1、现行的各级政府组织法过于原则

首先是我们的《国务院组织法》还是1958年制定的,其内容太过原则,仅11条,其中涉及国务院职权的仅有1条,只规定了国务院行使宪法第89条的职权,即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其次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监察部的组织和职权由相应的法律规定外,其他部门的任务和职责都是国务院的行政文件规定的,缺乏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再者,《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采取合一立法,显得内容庞杂,不利于政府依法干预经济。

因此,对于《国务院组织法》应进行修订,详细规定其职权。对于各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也应详细规定其职能和任务。再者对于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也应分别立法,因为两者的权力性质不同,应分别规定并具体规定其职能任务。

2、宏观经济调控立法(1)财政税收立法

首先是预算法的修订迟迟没有出台。通过预算法的修改实现对预算领域的法律控制,从而逐步推进财政民主是实现经济民主的重要前提。其中尤其是将所有的财政收入纳入到预算中来,并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实现预算民主。其次是我国目前的税收和国债领域只有有限的三部法律,亟待将所有的税收和国债条例上升为法律,从而实现财政收入法治。(2)金融立法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立法严重缺失。金融制度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成熟的法治国家都经历了金融领域的无序到金融领域的法律监管的阶段。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督领域缺乏一部法律来进行规范,这使得我们的金融监督于法无据,多头管理,自我授权的现象十分普遍。

第五篇:快递业发展面临六个问题

快递业发展面临六个问题

快递业是物流行业分支中的高附加值业态。20多年来我国快递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然而,随着国门的开放、外资企业的进入、民营企业的崛起,业内呼唤建立平等竞争环境、打破体制羁绊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快递业的纷争牵动着业内所有企业的神经,我们真切地关注它的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编者按

一直以来,我国快递业发展始终面临着种种障碍和问题,它们是束缚我国快递业提速发展的羁绊。它们有来自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和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也有来自企业经营管理、网络建设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所以清除它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快递业务准入限制过严,邮政专营范围界定过宽

快递业务准入涉及快递企业注册和审批、邮政快递业务准入、空运市场准入和联运市场准入等。当前主要的问题是,邮政快递业务准入和邮政专营问题。邮政专营是国家法律赋予邮政部门对部分邮政业务实行专营的一种制度,主要是指信件专营。邮政专营源于保证邮政普遍服务的需要,对一定范围的邮政业务实施专营是实现普遍服务的重要手段。为保证邮政普遍服务的有效提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邮政专营的范围。邮政专营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或法定垄断权力,也是国家对邮政企业承担普遍服务义务的一种补偿措施,专营范围之内的业务只能由指定的邮政企业经营。其目的主要是: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提供一定范围的垄断利润,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邮政企业因实施普遍服务造成的亏损。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邮政专营范围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模糊,邮政部门对“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作了扩大化的解释,不适当地扩大了专营业务的范围,为强化对其他竞争性业务(主要是快递业务)的垄断性经营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物流配送、快递等竞争性商业业务越来越多,国内快递企业发展很快。据上海工商行政部门的资料显示,企业名称中含有“快递”、“速递”的有1027家,加上经营范围有“快递”的企业和各类再就业服务社,共有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快递业务量每天达50万票以上,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估计全国快递从业人员也已经超过100万人,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年营业额超过 500亿元人民币。由于很多非邮快递企业从事了信件快递业务,按照邮政部门的规定,目前非邮快递企业60%的国内快递业务是不符合规定的。因此,现行的规定对现有快递市场格局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限制。邮政专营对消费者的通信自由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如在对消费者的“一揽子”服务中,快递公司是否可以递送一封业务信(如附属在包裹或小商务样品中的说明信函、产品目录等).成了两难的选择。递送(甚至是被动且信件本身是免费的)则违法,不递送则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专营范围的不适当扩大,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强化了邮政垄断经营体制,不利于邮政企业效率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二是损害了竞争者的权益,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是限制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缩小了广大消费者的“寄递选择权”,不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

2005年7月出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到快递业务时说:“快递等邮政业务”。这实际上是把快递业务混同于普遍邮政服务业务,为今后邮政对快递业务进行垄断经营留下了隐患。

二、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监管主体有待明确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际快递行业采取以外贸部为主的行业管理模式。早在1979年,国际快递业刚刚登陆我国,就被纳入外贸管理系统。随后,外贸部授权中国外运总公司运作国际快递业务。因此,国际快递业务一直主要由商务部(及其前身外经贸部)主管,不属于邮政局管辖范围,邮政部门是快递业务市场中的竞争主体而不是管制者。国家邮政部门成立的速递公司(EMS),也是在1986年经外经贸部批准经营快递业务的,EMS走进市场即意味着与其他快递公司成为了竞争对手关系。

20世纪90年代,快递行业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局面。对快递业的认识,在1980年初即有争议,至1990年对快递业的管理权限之争开始升格。1995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凡经外经贸部批准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均有合法经营权。此后,邮电部发布规定,要求进一步整顿邮政通信市场秩序,坚决制止违法经营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物品寄递业务的行为。外经贸部和邮电部双方各执一词,对快递存在的合法性和管辖权展开争论。在这一阶段,国际快递以外经贸部管理为主,国内快递以邮政部门为主。

快递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供门到门服务,主要依托高速交通运输工具。因此,也可以说快递业务是运输服务的延伸,具有增值服务业务的性质,是一种竞争性业务。但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按运输方式,分属交通部、民航总局和铁道部等管理。其中,民航总局根据航空法,于1998年颁布《中国民用航空快递业管理规定》,对航空快递业务实施行业管理、核发经营许可证。从此形成数架马车并驾齐驱,行业多头管理的局面。快递管理还涉及工商总局、海关和公安等部门,政出多门,相互交叉,彼此矛盾。快递相关法律法规很多,相互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规范性较差,致使市场上既有行业垄断行为,也有无序竞争行为,制约了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1年,“9.11”后形成了快递行业的双重管理模式。自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和“炭疽病菌信件事件”后,为防止我国出现类似的信件问题,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信件印刷品等寄递业务管理,防止炭疽杆菌传播的紧急通知。根据这一通知,凡经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国际货代企业经营国际快递业务,需要办理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均应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邮政局变成了管理国际快递业的行政部门之一。由此引发了国际快递业监管的矛盾和问题,几经协调,对快递业基本上形成了外经贸部主管业务、国家邮政局委托管理安全的双重管理体制。直到目前,快递业界仍然普遍认为商务部是其政府主管部门。

三、市场管理偏重行政手段,邮政执法不够规范

1.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快递行业的行政执法主体是邮政。邮政执法主要依照法律规定,对侵犯邮政工作正常秩序。扰乱邮政市场的行为给予处罚。执法依据为《邮政法》、《邮政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邮电部《邮政行业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邮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条文。同时,在一些省市出台的地方性的管理规定中,赋予了邮政一定的查处权。邮政执法依据的上述法规,一般只有一些禁止性规定,对违法行为处理并未明确规定邮政部门的处罚权。为此,邮政往往联合工商、公安、物价、安全等部门综合执法。邮政执法对保护邮政专营权,保障邮政法实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执法不够规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我们走访不同地域10多家企业,他们反映了邮政执法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是:邮政执法队伍不健全,执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执法中滥用行政权利,越权执法。如扣押快递车辆,随意私拆用户的商务文件和包裹,甚至殴打快递人员等。有个别地方局所将罚没金额与工资奖金挂钩,要求快递企业缴纳类似保护费的罚款。一些地方局所将邮政速递承包给个人,邮政速递车辆租给他人使用,更加剧了不规范经营和不公平竞争。

2.邮政部门至今仍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可以将行政权力广泛渗透到经营领域,运用行政权力名正言顺地设置市场壁垒,排挤竞争对手,排斥竞争机制,扩大垄断范围。对系统内邮政企业的监管,因存在共同利益难以有效实施;对系统外非邮企业的监管,因存在利益上的竞争关系难以公正进行。

四、市场主体政策待遇各异,快递市场尚未统一

1.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类企业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邮政速递(EMS)附属中国邮政,在邮政部门实行混业经营情况下,EMS经营国内外快递业务,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分别依托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我国入世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

2.快递市场被人为分割,国内、国际市场未能统一。近十多年来,作为新兴服务业的我国快递业,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和对外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对内搞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全国各地加强经济交流和内外贸统一,客观上要求形成统一开放的快递市场。国际快递业务的增长必然要求国内快递业务与之配套。然而目前我国对快递市场的统一和开放,并未形成共识。

3.快递政策法规走向不明,企业市场环境不确定。快递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但当前与快递业有关的政策环境并不明朗,行业地位尚处于不确定之中,这已成为非邮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惑。在美国可以依据《私人快递公司法》(the private express statutes)规定的标准,确定快递业务范围,而我国相关法规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五、行业竞争无序,缺乏自律性组织

1.快递市场政策法规不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直未能形成。随着不同层次进入者的增加,快递企业急剧增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状态。总体上看,国际快递公司和国有企业规模大、市场份额高,行为比较规范。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快递企业初始资本投入少,民营快递企业往往规模较小,数量过多,竞争力弱。个别企业也的确存在“低、乱、差”现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无照经营或非法经营,服务质量较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这些负面现象,影响了民营快递企业以至整个快递行业的总体形象,令人得出“快递行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判断。因此,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快递市场秩序已经势在必行。

2.快递行业尚未建立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行业缺乏自律,这也是行业无序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一些大的国内快递企业,有的加入国际货代协会,有的加入物流协会等。代表外资企业的亚太速递商协会,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上海几十家快递企业,正积极筹建上海快递协会。这些行业组织在向政府反映诉求,协调快递企业和邮政的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这些协会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所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快递业协会,已是快递业发展所面临的极其重要又紧迫的问题。

六、社会配送环境协调性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快递业是最讲究速度和效率的行业。我国的快递业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但快递企业仅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完成全程全网的所有递送业务,一般都要借助其他社会运输体系和服务体系。因此,运输衔接与服务协作是快速递送的关键。快递企业和其他社会承运主体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和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协调,极大地影响着快件寄递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在干线运输方式上,快递企业一般采用航空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有的也使用铁路运输。我国近年来在民用航空、道路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现有设施还较落后,规模较小。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如不同省市间的公路运营许可审批复杂,运输管制严格,关卡密集。对终端客户的递送速度和能力是快递公司区别于快运等其他物流企业的核心所在,因此,各大快递公司都非常重视在快递业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情况下,国际快递公司主要使用汽车运送,国内其他快递公司都不同程度地综合使用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作为运送工具。但是,除了自行车和EMS的速递车,其他公司的其他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城市无障碍行驶。特别是在特大型城市,交通管制非常严格,对递送车辆的区段或时间范围都有严格限制。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关联配合,长途运输与短途配送的联接,仓储功能与运输功能的协调,各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衔接,各体系间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以及通讯的畅通、国际快件的清关速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操作速度和成本。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制约着运转效率和运送质量。

我国快递企业中,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少数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能与国标接轨,大部分国内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都不高。设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或书写格式不规范,快件自动分拣率低,处理速度缓慢。二是信息化水平低。大部分快递企业尚未建立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海关等之间缺少有效衔接,严重制约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网络覆盖率低,递送质量不稳定。许多快递企业在发展初期采取了承包、加盟等模式,网络不完善,服务不规范,质量不稳定。四是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沿袭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组织层级多,流程复杂繁琐,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等。

下载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临国际竞争的中国工业设计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排名

    中国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排名 名次 院校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3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3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5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6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

    中国工业设计之我见[精选5篇]

    中国工业设计之我见 ——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 郭志强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各国的设计形成了一种融合型的文化潮流。而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可以启示......

    演讲稿《工业设计,成就中国梦》

    《工业设计,成就中国梦》 尊敬的引领口才潮流的颜老师,敬爱的即将决定我们今年学分绩高低的助教老师,各位没穿正装、第一次穿正装,和久经正装沙场的各位精神抖擞的同学们: 大家晚......

    中国企业文化面临转型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属于无形的东西,这些无形的东西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相当于思想对于人。......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工......

    中国工业设计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信息来源:报告在线信息作者:发布时间:2006-10-13 07:51回顾工业设计咨询公司的发展历程,很多早期的工业设计咨询公司是在珠三角地区兴起,开始大......

    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管理办法-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附件1 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评定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广在工业设计创新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和突出成绩的工业设计园区、企业、设计机构和院校的先进经验,树立......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前景(精选五篇)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前景 在这次讲座中我了解到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由来。 中国设计是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主要各个设计院校,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