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2012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独本)“美学与美育”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美学与美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基础理论课。设置美学与美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美学与美育原理的系统讲授与审美实践的基本训练,指导学生为学好各门文学专业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奠定美学理论基础,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现实生活工作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一般美学与美育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述了美学学科性质、美学学科的发展、美育的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美学学科的产生过程,熟知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理解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美育的性质。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美学的学科性质、美育的概念。难点是美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产生及框架性内容构成 第二节 美育及其内容层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美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美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创立时间 1.2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
2.美学理论内容的一般框架性构成,要求达到“识记”层次。3.美育及其内容层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1 美育的概念
3.2 第一个全面论述美育的美学家及著作,我国近代主张美育的主要学者
3.3 美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
4.美育的内容层次,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二章
美的本质与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在回顾中外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美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以及美育与人的本质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点,熟知每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理论、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生成之间的联系。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美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马克思主义美的本质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第二节 美育与人的人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马克思主义美的本质论,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实践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
2.2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3美的规律与“两个尺度”
3.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美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可感性
3.2美的本质对人的本质的体现和功用
4.美育与人的人化及美化,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1美育与人的素质的培养
4.2美育与人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4.3美育与人的美化的关系
第三章
美的形态与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述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等几种美的主要形态的性质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与效应。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主要表现,熟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的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的主要特点及其美育的效能。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的美的性质与特点,难点是自然美的本质、艺术美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美与社会美育 第二节 人的美与人的美育 第三节 自然美与自然美育 第四节 艺术美与艺术美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各种美的形态的内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社会美的内涵
1.2自然美的内涵
1.3艺术美的内涵
1.4人的美的内涵
2.各种美的形态特点,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1社会美特点
1.2自然美特点
1.3艺术美特点
3.各种美的形态表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社会美表现
1.2人的美表现
4.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不同点,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5.社会美、人的美、自然美、艺术美的美育效能,要求达到“理解”层次。6.社会美育、自然美育、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四章
美的范畴与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学含义、美学特征及美育效应。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学内涵,熟知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育效应,理解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学特征。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学 特征,难点是素朴、华丽、优美、壮美、崇高、滑稽、悲剧、喜剧八种美学范畴的美学内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素朴、华丽与美育 第二节 优美、壮美与美育 第三节 崇高、滑稽与美育 第四节 悲剧、喜剧与美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各种美学范畴的美学含义,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素朴、华丽的美学含义
1.2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1.3崇高、滑稽的美学含义
1.4悲剧、喜剧的美学含义
2.各种美学范畴的美学特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1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2.2优美、壮美的美学特征
2.3崇高、滑稽的美学特征
2.4悲剧、喜剧的美学特征
3.各种美学范畴的美育效应,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素朴、华丽的美学效应
3.2优美、壮美的美学效应
3.3崇高、滑稽的美学效应
3.4悲剧、喜剧的美学效应
第五章
形式美与形式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形式美的形成及其本质、形式美的构成及其发展、形式美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形式美的含义,熟知形式美的构成及其规律,理解形式美的历史形成、形式美的特征、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形式美育的意义、形式美育特征、形式美育的途径。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形式美的含义及特征、形式美育的特征,难点是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形式美的历史形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形式美及其形成
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及其发展 第三节 形式美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形式美的界定及其一般认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形式美的两种含义
1.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2.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1如何理解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
2.2为什么说非语言艺术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比语言艺术的大 3.形式美的形成原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形式美的构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
4.2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5.形式美育的意义,要求达到“理解”层次。6.形式美育的特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7.形式美育的途径,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六章
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了审美心理的一般含义、审美心理的产生和形成、审美心理的过程及特点、心理美育的实施与美育心理的形成等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审美心理的一般含义、审美心理的产生,熟知审美心理结构,理解审美心理的特点、心理美育的特点。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审美心理的过程及特点、心理美育的特点,难点是审美心理的产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产生和形成 第二节 审美心理过程及特点
第三节 心理美育的实施与美育心理的形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审美心理的一般涵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 审美心理的涵义
1.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的区别
1.3移情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4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审美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其结构,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1审美心理是怎样产生形成的 2.2审美心理的基本结构
3.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人类共同性,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审美心理的过程及特点,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1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4.2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散的含义 4.3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5.心理美育的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6.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7.美育心理的培养及其功能,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七章
门类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述了表演艺术的美、造型艺术的美、语言艺术的美、综合艺术的美及其美育的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艺术分类的角度和标准、艺术的主要门类,熟知各门类艺术的代表种类,理解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美育功能及途径。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美育功能,难点是各门类艺术的界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 第四节 综合艺术的美与美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艺术的不同分类标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表演艺术的含义及其代表性门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表演艺术的含义
2.2音乐的基本概念
2.3舞蹈的基本概念
3.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5.音乐、舞蹈美育的实施途径,要求达到“理解”层次。6.造型艺术的含义及其代表性门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6.1造型艺术术语的提出、造型艺术的含义
6.2绘画、雕塑、书法艺术、工艺的基本概念
6.3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本质特征、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含义 7.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8.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要求达到“理解”层次。9.造型艺术的美育途径,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10.语言艺术的含义及代表性门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的概念及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13.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14.语言艺术的美育途径,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15.综合艺术的含义及种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6.戏剧艺术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7.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美育功能,要求达到“理解”层次。18.影视艺术的含义及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9.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美育功能,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八章
教学活动的美与美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述了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一般特点、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及特点等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一般特点,熟知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理解教学活动的美育特点。
本章所列知识点中,重点是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难点是教学活动的美育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及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教学活动的性质及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1什么是教学艺术
2.2教学艺术的构成形态
2.3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
3.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及特点,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别提出了要求,这些层次间具有递进等级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含义、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理解: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对某一问题的简要辨析、解释等。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对某一问题的全面论述。
(二)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美学与美育》,曹廷华、许自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课。为了帮助考生提高自学效率,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
1.在学习时,要结合本考试大纲。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照考试大纲中的该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要点和自学进度。
2.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对大纲中指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识记并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命题和原理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
3.考生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应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以本大纲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助学,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和更改要求。2.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4.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自学过程中要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5.本课程共
学分。
速度与激情6百度影音http:// 钢铁侠3高清完整版http:// 百万度分类目录http://www.xiexiebang.com 佛曲/佛教音乐http://www.xiexiebang.com 火影忍者漫画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小说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 梦轩阁www.xiexiebang.com
(五)关于命题考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均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一般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依次为2:3:3:2。需要指出的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可能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
4.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份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面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和橡皮,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为蓝色或黑色。
附录:笔试题型举例
1.单项选择题:
(1)提出“美是关系”的美学家是()
A.狄德罗
B.黑格尔
C.康德
D.柏拉图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马克思 2.多项选择题:
(1)美的范畴包括()
A.素朴
B.华丽
C.优美
D.壮美
E、悲剧
(2)美的形态包括()
A.自然美
B.艺术美 C.人的美
D.劳动美
E.服饰美 3.填空题:
(1)美的形态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现实美和()。
(2)人的美是社会美与()的统一。4.概念题:
(1)社会美
(2)自然美 5.辨析题:
(1)美是主观的。
(2)饮食美是人的美 6.简答题:
(1)简述社会美的内涵。
(2)简述饮食美的内涵 7.论述题:
(1)论述社会美的特征。
(2)论述美育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篇:黑龙江2012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独本)“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
语言学概论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某种外语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语言理论入门课。课程属于普通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在信息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语言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二十一世纪,语言学是领先科学,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他学科所重视。
2.设置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语言学课是中文专业本科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开设这门课程,否则无论在课程系统还是在知识结构方面都不完备。另外,语言学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之一,开设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对这门科学有所了解,使其能跟上这门科学的发展,对从事语文教学、新闻、编辑、秘书等工作的考生的工作有指导作用,也为将来这方面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语言学中充满了理念,也贯穿着各种方法论,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结构的关系及其价值,语言的发展演变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因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种种规律。它涉及了许多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方法、手段。因此教学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建立起科学的语言理念,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二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解释、分析一般语言现象。
语言学概论课作为一门理论课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语言自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要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清晰的条理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语言观。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语言本质和发展方面的认识,二是语言结构方面,如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各种规律,因此有两方面的要求:对于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理论,要求重点掌握基本术语的内涵,掌握与语言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关的理论。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论点正确,论据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论证严谨、科学。对于语言结构方面,要求侧重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并用它分析、说明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方面的现象、问题。
二.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分类和与语言学相关的分支学科,对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功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2.内容提要:
一.语言学发展的简单回顾 二.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三.语言学的实用价值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内涵。能区分语言和言语,把握二者的关系;理解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把握符号系统的性质、特点、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一.言语过程 二.言语
三.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什么是语言
二.语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第四节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一.符号的性质
二.语言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三.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 四.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第三章 语音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语音的自然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能认识国际音标;掌握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其区别;掌握有关音位的基本理论、音位组合的基本规则,能用音位理论分析汉语的语音系统。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音的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
一.语音单位 二.音标
三.音素的分类 第三节 音位 一.音位的归纳 二.音位变体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四.区别特征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一.音节
二.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词汇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词汇的性质。掌握语素、词这两极单位的性质、功能。掌握语素的分类、词汇的分类原则。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词汇的性质 一.词汇单位 二.词的功能
第二节 语素和词
一.什么是语素 二.语素的分类 三.什么是词 四.词的构造
第三节 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 二.古语词、新词 三.外来词、方言词 四.口语词、书面语词 五.专业词语、社会习惯语
第四节 熟语
一.熟语的特点 二.熟语的类型
第五章 语义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语义的性质,掌握以词义为核心的语义系统的特及构成。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的种种情况;能分析一些常见语义问题。认识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 一.语义的性质 二.语义单位 第二节 词义
一.词义的结构 二.单义词与多义词
三.义素与义素分析
四.语义场
五.语义的组合
第三节 句义
一.句子的语义结构 二.语义指向 三.蕴涵与预设
第六章 语法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语法的基本性质、语法的基本单位;掌握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基本精神;能运用已学的语法理和方法论分析和阐释常见的语法现象,如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及其关系、语法手段与语法范畴及其关系、语法结构的层次关系、句子的多义、同义与句式变换的关系等。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一.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法单位 三.语法规则
第二节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语法手段 语法范畴
一.语法形式 二.语法意义 三.语法手段 四.语法范畴 五.词类
第三节 句法结构
一.词与词组合成词组的特点 二.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 三.句法结构的意义
四、句法结构的层次 第四节 句子
一.什么是句子
二.句子的类型
三.变换
四.句法歧义
第七章 文字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了解文字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则与基本方向。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字性质
二.文字的作用
三.文字与语言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文字改革
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
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掌握语言发展的原因、特点;掌握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分化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掌握二者的关系;掌握共同语、标准语形成的条件、规范原则。掌握语言接触的基本类型,掌握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的混合、语言融合的原因、条件、、过程、性质。了解语言系统演变的主要规律。
2.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 语言发展的原因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的地域分化
二.亲属语言
三.语言的谱系分类
四、语言的社群分化
五、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统一的原因 二.共同语的形成三.标准语
四、口语和书面语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 二.语言的混合 三.语言的融合 四.国际辅助语
第五节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演变 二.词汇的演变 三.语法的演变
速度与激情6百度影音http:// 钢铁侠3高清完整版http:// 百万度分类目录http://www.xiexiebang.com 佛曲/佛教音乐http://www.xiexiebang.com 火影忍者漫画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小说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 梦轩阁www.xiexiebang.com
三、使用教材
«理论语言学教程» 赵惜微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1版
四、阅读参考书目: 1.«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2.«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胡明扬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现代语言学教程»(语法系统部分)[美]霍凯特 北京大学出版社 4.«语音学教程» 林焘 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5.«语用学教程» 索振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现代汉语语义学» 詹人凤 商务印书馆
第三篇:黑龙江2012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独本)“语法与修辞专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
语法修辞综论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7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学
时:72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语法修辞综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题选修课。它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在系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和修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对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相关工作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汉语语法的特点、现代汉语语素、词的构成、词类、短语、句子、句群和修辞方法论、语体论、风格论等部分。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应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汉语语法修辞规律,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科学认识,切实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研究语法修辞现象的理论、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上编
现代汉语语法 第一章 语法概说(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述关于语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要求考生了解语法作为一种语言中较小的音义结合体组成大的音义结合体的规则本身和阐述说明语法规则的语法学两方面涵义,了解语法的社会性、稳定性、概括性、民族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语法
(1学时)
第二节 语法的几个特性
(2学时)
第三节 语法的组成部分
(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语法的两个涵义。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 语法的四个特性。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语法的组成部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第二章 汉语语法的特点(3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语法的特点。帮助学员树立语法的个性与共性观念。要求重点掌握:汉语语法单位存在各种“中间状态”,词类都具有多功能特点,与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语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语法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语义、语用对词语组合有重要制约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法单位的特点。
(1.5学时)
第二节 语法单位组合的特点。(1.5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汉语语法单位存在各种 “中间状态”。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词类具有多功能特点,与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要求达到“理解”层次。3. 语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语法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要求达到“理解”层次。4. 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要求达到“识记”层次。5. 语义、语用对词语组合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第三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语素的性质、类型及语素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帮助学员了解汉语语素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素的性质
(1.5学时)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
(1.5学时)
第三节 语素的形音义(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素的定义及多角度分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同形替代法”的运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语素、汉字、音节的关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汉语的语素(5学时)
第四章 词的性质及其构成(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帮助学员了解汉语词的特点,掌握词的类型分析、构成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词的性质
(1学时)
第二节
词的类型
(2学时)
第三节
词的构成(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汉语词的定义及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词的多角度分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词的内部结构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类(7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词类划分的原则、标准、各个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的兼类等内容。帮助学员掌握汉语词类的系统知识,学习相关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性质的类
(1学时)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应是语法功能(1学时)
第三节 词类的层级系统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
(2学时)
第四节 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类
(1学时)
第五节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类
(1学时)
第六节 词的兼类
(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词类划分的标准。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各类词的词性判断。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相关词类的比较。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六章 现代汉语的词组(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词组的结构分类和功能分类,帮助学员掌握层次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词组及其分类
(1学时)
第二节 词组的结构类型
(1学时)
第三节 词组的功能类型
(1学时)
第四节 复杂词组的层次分析
(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词组结构类型的判定。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词组功能类型的判定。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层次分析。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七章 现代汉语的单句(8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句子、句子成分、句型、句类等方面内容,要求学员重点掌握成分分析法及一些基本句型、句类的结构、语义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句子概说
(1学时)
第二节 句子的成分
(2学时)
第三节 句型
(2学时)
第四节 一些重要的句式
(1学时)
第五节 句类(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句子成分的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句型的确定。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一些重要句式的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句类划分及疑问句的下位类型。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八章 现代汉语的复句(8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复句知识,要求学员重点掌握复句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复句
(2学时)
第二节 复句和单句的辨识
(2学时)
第三节 复句的分析
(2学时)
第四节 复句的类型
(1学时)
第五节 复句的紧缩和扩充
(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复句的性质及其和单句的区别。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复句的分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紧缩复句。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多重复句的分析。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九章 现代汉语的句群(9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句群知识,要求学员重点掌握句群的类型及复杂句群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句群
(1学时)
第二节 句群的性质和特点
(1学时)
第三节 句群和复句、段落
(2学时)
第四节 句群的类型
(2学时)
第五节 多重句群
(2学时)
第六节 句群运用中常见的语病
(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句群的性质和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句群的类型。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多重句群及其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下编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一章 修辞概说(6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概述汉语修辞基本知识,帮助学员明确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
(1.5学时)
第二节 修辞和语境
(1.5学时)
第三节 修辞和语言要素
(1学时)
第四节 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2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修辞的多种含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修辞和语言要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二章 修辞方法论(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修辞方法,帮助学员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及其分析辨认。要求重点掌握各类修辞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词语的锤炼
(2学时)
第二节 句式的选择
(2学时)
第三节 辞格的运用
(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词语意义、色彩、声音的锤炼。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长短句、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整句散句。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各种修辞格的分析。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速度与激情6百度影音http:// 钢铁侠3高清完整版http:// 百万度分类目录http://www.xiexiebang.com 佛曲/佛教音乐http://www.xiexiebang.com 火影忍者漫画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小说阅读网www.xiexiebang.com 梦轩阁www.xiexiebang.com
第三章 语体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汉语语体知识,帮助学员掌握语体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语体
(1学时)
第二节 语体的类型
(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体的性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几种常见语体的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第四章 语言风格论(4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系统讲授语言风格及其分类知识,帮助学员掌握语言风格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风格
(0.5学时)
第二节 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
(0.5学时)
第三节 语言的民族风格(1学时)
第四节 语言的时代风格
(1学时)
第五节 语言的个人风格(1学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言风格的性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风格要素。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不同语言风格的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四、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语法修辞综论》 陈一等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11月1版。
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别提出了要求,这些层次间具有递进等级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方法、特点、步骤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理解: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问答等。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分析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兼顾的课程。为了帮助应用者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
1.在学习时,要始终结合本考试大纲。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照考试大纲中的该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和自学进度。
2.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对大纲中指出的重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3.应考者应逐步养成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要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以本大纲指定的教材为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和更改要求。
2.应正确把握本大纲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准确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自学过程中要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问题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均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 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3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一般地,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依次为:2:3:3:2。
需要指出的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可能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
4.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和分析。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份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橡皮和直尺,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为蓝色或黑色。
六、题型举例
1.单项选择
(1)只包含一个语素的是()
A.玛瑙
B.电脑
C.恼火
D.大脑
(2)不属于单纯词的是()
A.蜘蛛
B.彷徨
C.嘀咕
D.植株
2.多项选择
(1)属于主谓式合成词的是()
A.司令
B.眼红
C.地震
D.笔直
E.函授
(2)属于兼类词的有()
A.袖珍
B.端正
C.干净
D.典型
E.进展
3.名词解释
(1)语素
(2)对偶
4.填空
(1)()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规则。
(2)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
5.简答
(1)简要说明语法的基本特性。
(2)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6.分析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词组:
a.三个中学的学生
b.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
(2)分析下列各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青飏直上重霄九。
第四篇: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22、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分享了”美的理念才美的。
24、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但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名词解释
1、美学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悲剧性
4、悲剧的实质
5、喜剧性
6、喜剧中笑的特征
7、贺拉斯的美育观
8、席勒的美育观
9、审美态度
10、艺术敏感
11、艺术意象(审美意象)
12、联想
13、表现说
14、有意味的形式说
三、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艺术是美学的研究的对象?p21-24 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B、美学还必须呀就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C、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艺术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通过它去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这样一种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仅是对于以前的各种有关观点的综合和取长补短,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际的美学研究中也会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促进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美和美的东西有什么差异?p38-40
3、美和美感有何关系?p111
4、试论康德的崇高观?p172
5、请论述艺术美与生活丑的关系?p208
6、试论艺术存在的方面?p214
7、谈谈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p233
8、谈谈艺术多元化的功能(可总出一论述亦可分别出简答)?p239
9、美育与智育的关系?p226-285
10、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p295-297
11、为什么审美欣赏心理活动不那么容易?p145 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
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21-24
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为什么会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86-88
3、美和美感的关系?111 -112
4、美和美的东西的关系?38-40
5、为什么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时间的产物?112 -113
6、怎样理解人生相与创造相?92
7、欣赏者如何实现艺术重建?264 -265
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联系?219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37
大题
简答论述题答案
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2)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他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3)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学原则被抛弃,艺术品变成投资商品和收藏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区别混乱。这一切使得给艺术和美下定义很困难。
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3、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1)任何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
5、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有本质区别,动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无意识,无自由,是它的种族属性,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且有个性,是不同的人面队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满足和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但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是在社会历史的过程中,经世代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正是这种本质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实践的产物。
6、1)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
2)审美人生观三个方面:一是人生的意识;二是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三是人生的价值。
3)美和艺术第二相-创造相。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得实践以明显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处于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真正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定力量。
4)在美的问题上以人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是具有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7、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生成,即重建。
1)接受者所欣赏的仍然是艺术意象,通过意象欣赏,接受者才能获得审美愉悦和艺术体味。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 再生成,而非直接传递的它需要接受主体意思所生成的,艺术品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很物态化。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 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
2)接受者意象生成来源于艺术品。艺术品的符号与意义,导致了一个对符号的读解过程,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当然接受者重建的意象不能完全脱离原有意象的基础二者之间基本是相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的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8、(区别)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如一朵怒放的花,一派秀丽的自然风光,可赞美它“风光如”,但它们只是“自然,而不是艺术品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如哲学、道德、法律、政治、宗教、艺术都称为精神产品3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很审美意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界限日益模糊。如说“这个杯子是件漂亮的工艺品”。表明这个杯子至少有艺术品的某些要素。说“某人做的这块蛋糕简直是件工艺品”。意味着这块蛋糕与某一规范艺术品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
最初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这一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的渗透于艺术意向中,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常常以各处独立与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第五篇:黑龙江2012年自考道路与桥梁工程(独本)“工程数学(一)”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道路与桥梁工程(080807)专业(独立本科段)
工程数学(一)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796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
编写说明
本考试大纲依据高等自学考试道路与桥梁专业(独立本科段)的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而成,本考试大纲进一步规定了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内容与范围,有利于社会助学,使自学要求明确,考试标准规范化、具体化。本考试大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知道哪些知识应该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应该理解;哪些知识应该作为一般性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并能够帮助学员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的,顺利的通过考试,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的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数学中的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自学考试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必考基础课。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因此线性代数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所以学生必须具备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熟练地掌握它的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数学学科。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有其独特的思维和方法。
2.总体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对线性代数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线性方程组等理论及其有关基础知识,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学生应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3.学时安排
工程数学为5学分的基础课,总学时为60学时。
二、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考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考试大纲本着科学性、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检查性的原则,所作的各项规定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基础阶段“工程数学”个人自学、考试命题、社会助学和检查学习质量的依据。工程数学教材的总体要求和总体水平以及教材的选取等方面与大纲规定的课程性质、任务、内容、考核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相一致。
2.考核目标
为了使本课程的自学考试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本大纲在规定各章自学考试内容提要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可使应考者进一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知道怎么学和怎么考,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教材;可使社会助学单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根据应考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使之达到即定的要求;可使命题单位正确把握试题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
考核知识点是指考核知识范围的广度,明确考生最低限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考核要求是指需要应考者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大纲中的考核要求按照“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应达到的能力层次来规定。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去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综合应用: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去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应用问题。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3.命题原则
(1)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提要和考试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标准,不要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也不要提高或降低考核标准。考试内容要覆盖到各个章节,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
(2)试题要合理安排题目的考察能力层次结构。线性代数部分占4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占60%,每份试卷各种能力层次题目所占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40%,较难占30%,难占10%
试题难度和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将二者混淆。在每一个能力层次中,都会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填空、计算
(一)、计算
(二)、证明、综合等。
4.学习要求
在每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中,对不同的问题的学习要求,选用几种不同含义的词汇加以表述,以体现学习应达到的深浅程度。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问题,分别采用了了解、理解、掌握等词汇来表述。
了解:是指要求应考者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应有所知晓。
理解:是指要求应考者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了解的基础上,知道“是什么”并从道理上懂得“为什么”。
掌握:是指要求应考者对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仅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学会“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处理”,能够独立操作。
熟练掌握:是指要求应考者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根据所给定的特殊条件,灵活自如地处理问题。
上述要求很难截然区分,这里只做一概要的界定。
5.自学教材
指定教材
《工程数学 线性代数(第三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3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浙江大学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12月3版
6.自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应考者在学习中应该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是基本的教学环节。只有把教材仔细消化了,其他学习环节才能搞好。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教学资料或做复习题,必然事倍功半。阅读教材前,应先看自学大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每一章节的要点,然后系统地读书。读书时,首先要掌握每一章的梗概,弄清每一章的重点内容,其次在全面理解每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把本章与以前各章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2)作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这对于自学尤为重要。阅读教材是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但看了书并不一定就能弄懂弄通,更不一定就能学得扎实。要切实掌握课程内容,必须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
(3)做好课后习题。教材中每一章后面都有相应的习题,应考者应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做好这些练习,以便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弄清和掌握书上的原理和方法。
7.社会助学
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必要条件,要切实抓好。社会助学单位和辅导教师应注意如下几项要
求:
(1)要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社会助学单位和辅导教师应根据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研究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学习范围和学习要求,对自学者进行切合需要的辅导,并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特别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不要搞押题,防止把“助学”变成“助考”。
(2)要正确处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关系。要自学者一方面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数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联系和讲解,加深和提高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加强实际应用能力。
(3)要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课程内容有一般和重点之分,但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不掌握全面就不能深入重点,而且考试内容要覆盖全部课程。因此,社会助学单位和辅导教师都应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对重点问题深入研究。要指导自学者把全面理解和重点深入探讨结合起来,切忌孤立地只抓重点。
(4)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社会助学单位和辅导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应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将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联系起来,把学到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转化成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的和要求
1.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1、了解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2、熟练掌握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掌握n阶行列式的计算。
3、了解克莱姆法则。
(二)矩阵
1、理解矩阵的概念。
2、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充要条件,了解伴随矩阵,会用其求逆矩阵。
4、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
5、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矩阵的逆。
(三)线性方程组
1、了解n维向量的概念。
2、了解n维向量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3、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秩的概念,会求极大线性无关组。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5、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及解的结构。
6、熟练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
2、理解概率的定义,熟练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掌握古典概型。
4、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
5、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二)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3、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读者居的概念和性质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和性质。
4、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及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性质。
2、会求边缘分布
3、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理解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及运算。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梦轩阁律及贝努利大数定律。
3、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2、掌握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
3、了解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
(七)参数估计
1、了解点估计的概念、矩估计法,2、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