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

时间:2019-05-14 21:4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

第一篇: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

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

一.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两难境地和紧张状态。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这些片段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

二.案例的特征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三.为什么要写案例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教师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教师认识他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写作形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就逐渐会发现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案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域,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案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只是一时冲动岁末特有的行为,也就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升到意识当中来。

教师怎样写案例

教师在写作案例时,写作者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案例应该反映的是一个真实事件,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劳伦斯(Lawrence,P.R.)说: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它是学术思绪驰骋的依据。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必须要把这一复杂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它。在课堂讨论中,大家以案例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表达,各种观点体现了不同的思想方法。要做到上述所有这些,案例必须首先是一篇好报道。实际上,案例写作既像写好报道那样简单也像写好报道那样困难。一个案例作者必须学会不仅恰如其分地报道他所看到的事情,而且还要能看出他所观察的事件中哪些对他来说是新鲜和不同的。

汉森(Hansen,A.J.)等人对案例写作过程和案例本身是这样思考的,他谈道: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当它进行顺利的时候又真令人兴奋。----这部分地由于它使人思想开放,使人重新经历重大事件并真正参与对话,而这就是生活。从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意思,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富含启发性。

一.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1.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能会涉及到下列问题:案例描述了什么样的问题?涵盖哪些内容?你对这些案例有何认识?在你的教育教学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2.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在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接下来可以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这些案例读起来怎么样?你理解了他要表达的内容吗?从撰写者的角度看,内容表达得清晰吗?案例中描写的细节细致吗?案例中包括了哪些组成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3.运用头脑风暴法,实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任何案例都是围绕一定问题展开的,因此调动大家的思维考虑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是完全可行的。在这一步骤,每个教师讲出自己曾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而其他教师在不重复的情况下讲出自己遇到的另外一些问题。在这其中,尤其对那些两难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给案例提供了一个基点和着眼点。

4.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免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合,问题与问题之间也缺少一定的逻辑顺序,因而,把相似的问题归并在一起,把性质相近的问题汇总成一个类别,使问题本身变得眉目清晰就尤为必要了。

5.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1000-3000字左右

教师在头脑风暴中提到的各不相同的论题,经过归并后有了一定的逻辑结构。接下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或几个教师围绕自己曾经提出的论题撰写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长,可限定在1000-3000字左右。在写作时,一要考虑界定的问题是否清晰,二要考虑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6.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讨论可以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3—4位教师围绕一位教师写的案例进行讨论,另一种是3—4位教师同时展示自己的案例,围绕这3—4个案例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阶段有些类似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讨论既要关注到案例的内容,也要关注其表现形式,为每一案例的修改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案例撰写的规范

案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自身一些独到的风格和规范要求。1.使用过去时态

案例用过去时编写,这样做可以防止今后某一天出现同样事实所造成的任何影响。同时,用过去时写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学上使用更长一些时间。如果不使用过去时,就可能要标明写作案例的具体日期及案例事件发生的日期。一般地说,使用过去时可使得案例作者能较为灵活地处理案例中反映的事实与问题。2.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将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资料均制表列出,这一来是为了行文活泼,二来是为了便于读者明确把握有关事实。3.事实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关事实都应该包括进去。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一案例只出示有关单位或个人关于该特定情景的资料。如果得不到某些必要的事实,往往应当加以说明。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果要写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应当在案例中注明其为某某人的观点,而不得作为事实来加以报告。4.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列出当事人实际作出的决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并帮助学生澄清有关思想。然而,是否要在案例中列人有关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用途和目的。5.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

如果是以学校或教师等真实姓名(名称)编写的案例,应该在案例标题的脚注中说明材料的出处。

6.核对有关数据

案例中列举出的所有数据都应该经过仔细核对,保持准确。为了便于核对,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频繁标明资料出处,它应该比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本中标明的资料出处更为详细。

7.附表和附录

表格、图表、其他格式化的制表或地图都可以作为案例中的附表。这些附表应按其在案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编号。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应标明材料的出处。不属于案例有机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过长不宜列人正文的材料,可载于附录之中。附录通常以字母或数字标示,如附录1或附录A。

这是从案例的形式上来说的,如果从其内容上看,实际上也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可以把握,突出地表现在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第一是时间结构。案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须要对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可以依据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虽然有的时候出于某种考虑,要打破时间顺序,例如,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有时会在案例开头先讲一件实际上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对事件发生顺序和案例的时间结构非常清楚。

第二是叙述结构。对于所发生的事情,必须要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叙述,事件从哪开始,它的前因后果等,换句话说,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来。

第三是说明结构。案例的写作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有关情景向学生讲清楚。叙述结构和说明结构有时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满足了叙述结构的要求,并不见得也能满足说明结构的要求。相对于身临其境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的交待就要尽可能地具体一些,以便于他们掌握事实。

第四是情节结构。为了使案例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忘掉它是人为的,就必须加强戏剧性,设置悬念。这几种结构在案例的写作中,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案例作者需要剔弊理纷,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序列。

(三)案例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案例的初写者,常常易犯的错误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陈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细节太多,混淆了读者的视线和思维。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

对这样一些问题,案例写作者要给予充分注意,此外,还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案例写作时,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见。由于成长经历与生活阅历的不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时难免会形成对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认识,这种认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写作中,注意到这些态度、价值观的存在,既有助于澄清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也有助于读者把握问题涉及到的多种不同因素。例如,美国一位白人教师回顾他刚刚接手一个有4个黑人学生在内算新班级时的经历,在案例初稿中写下了这样一些文字:“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感到我的处境简直无法再糟了。这4个黑人学生粗野、不懂礼貌、学习成绩差、常常谈论暴力和药物等。在此之前,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是非常好的,这4个人与他们简直有天壤之别。”

这段文字也许的确是这位教师真实的情感写照,但其中恐怕也有个人偏见与成见的成分,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在经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之后,他又在案例修改稿中。添加上了下列内容:“这些学生的肤色也许是我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障碍之一,是他们在我心目中变得如此可怕的原因之一,当时我不敢肯定对他们是否真正地抱有期望,他们的举止能变得彬彬有礼吗?他们需要这样的学校教育吗?”

这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个人感情的分析,促使个人远离偏见。

第二,案例虽然要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情感,但不能陷于感情的宣泄。案例围绕一定的事件展开,写作者往往是事件的当事人,这样,他一方面选择对自己情感有触动的事件作为素材,另一方面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这种感情,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移到个人情感的层面上去。

例如,有一位教师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他任教期间,收到了班级中部分同学家长的联名信,要求把他们的孩子转到其他班级上去。这位教师感到自己受到极大的伤害,在初稿时他这样写道:“这封信指责我没有上好数学课,没有教给他们的孩子适当的概念、原理、公式,使得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孩子们在学校玩得太多,并且回家后也没什么家庭作业。他们甚至把信呈交给了教育局领导和校领导。我自己感到非常失望,挫折感深深地折磨着我,我甚至想干脆辞职不干了。他们这样对待我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

在这里,案例写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说明的问题或案例要反映的论题上,案例不是用来反映至少不是只反映个人情感问题的,而是以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为焦点的,也就是说,案例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以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在后来的修改稿中,注意增加了这方面的事实:“我的思绪回到我第一次家访的时候,其中一位家长拿着她女儿以前的成绩单对我说:„你看,她去年的成绩有多好,学到的东西有多多。”‟

为了维护案例的权威性,案例写作者的客观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尽可能地避免写作者的偏见及陷人感情的宣泄,可使用下列技巧:

★使用从有关论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访中得到的直接引语;

★注明资料来源;

★避免任何偏见和同情情绪;

★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单调乏味的叙述,又不致激起强烈的感情;

★尽可能使用事实性材料;

★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保持前后一致;

★不仅列人所发生的事件,而且写进当事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的评论,这样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论点或问题以便于学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写作中,要理清案例问题的性质。案例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实际做起来并不轻松。也许你自己的出发点是围绕教学方法写一个案例,但在写作当中,纷至沓来的信息可能让你意识到原有的出发点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问题的性质渐渐转变为“教育管理”或“师生关系”之类了。

有一位教师写的案例,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他的班级从其他班级一下子转来了几位学生,这些学生对他持一种敌视态度,极少与他讲话,也不配合他的教学。他的本意是反映学生行为,反映学生出现的问题,但在讨论中,其他教师有的觉得他没有提供他自己教学策略方面的信息,也没有对学生这样的行为写出反思性的评论;有的认为他应提供关于他的教学设计以及这些设计在这几位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还有为什么学生不愿与教师合作的原因;也有的认为应进一步分析学生为什么要转到你的班级上来。讨论到最后,大家发现,这个案例的问题不应围绕学生行为展开,而应从教育管理、政策的角度展开。因为这些学生之所以对抗教师,是因为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他们的成绩不理想,所以才被分到这位教师所任教的班级。这样,问题就一步步地清晰了。

案例中,到底提供多少材料才较为适宜呢?这要根据案例的性质来决定。“有一些简单的案例,只涉及一个问题。这类案例写起来比较容易,无需煞费苦心。也有时案例可能很复杂,涉及若干个问题,或者问题并不明显。有时为了增加难度还把案例写得很长,有意使读者难以抓住要点。这就迫使学生过细地钻研复杂纷乱的资料,以便去粗取精。为使学生能进行角色扮演而编写的案例与意在测试学生从大量资料中淘金能力的案例截然不同。所以,案例的写作方式取决于案例作者的目的。如果案例是为基础课编的,它就应该比较简单。如果它是为专业课编的,这通常就意味着涉及更为复杂的问题。不存在快速简便的准则,而是要由作者酌情处理。”

一般地说,一个案例的长度由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问题的复杂程度;

★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

★案例内容是需要诊断问题还是解决问题;

★ 案例着重是要叙述事实背景材料,还是叙述纪实性(如有关文件或采访记录)材料。

案例的格式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录式,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这种形式的案例一般放在案例教学稍后的一段时间,因为它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问题的陈述也是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的,因而理解和掌握都有着一定的难度。另一种是条列式,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等部分排列起来。这种形式的案例相对前者较为容易,可放在案例初学时期。在案例的撰写上,一般也是先条列式后实录式。

(一)条列式案例的撰写 1.开始的段落 一般地说,从开始的段落(大致是从第一至第三段),可以透视出案例的大概情形。它会提供给读者学校、班级或教师的名字和地理位置,告诉读者谁是决策者,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这种情景是何时出现的。如果一个案例的开始段落写得较为得当的话,那么在初步准备中所讲的那些关键性问题,都会得到回答,所以对篇首的段落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2.背景的描述

案例在篇首之后接下去的部分一般是对事件背景的描述,涉及到事件发生的地点、组织机构、人员等等。背景材料的容量可能较大,有些并不一定与在篇首确定的问题或决策直接相关。这部分内容提供的是问题产生的场景,因而对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对于作出一项决策,可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备择方案,那么较为适宜的方案,就是与特定的场景密切相关的那一个。如果有着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的存在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这就如同医学界医生的行为一样,虽然病人都是头痛,但不能用同一种药来医,要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收人、社会家庭因素等来开出药方。

在谈到描述多少背景方面的材料才较为合适时,劳伦斯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颇值得注意:

无论如何,有几条简单的原则应予以注意。大多数案例描述了它所关心的一个或几个当前发生的事件。大多数案例也还提供了关于人物、问题的一些背景情况。在完成的案例中列入关于当前关键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种明智的作法。这些资料包括那些关于人们怎么做,怎么说和怎么想的记录。较之描述当前情景的事实,背景资料的使用应当更有节制。最有用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案例事件参与者的想法。案例中很少需要列举有关人物以往的职业,正规的教育程一度和其他档案材料。案例作者必须决定需要多少背景材料来说清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但与此同时又不至于因资料太多而妨碍学生深入地把握当前事件所提出的问题。

3、感兴趣的特殊领域

交代了一般的背景之后,对于学校或教师的某些方面要作更为详细的描述。因此,如果案例的事件发生在一所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身上,可能就要在该校的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教研组或年级组等方面花费更多的笔墨,为读者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在这部分内容中,也会在教师或学校管理者的位置、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及担负的责任,甚至是一些个人资料上提供更多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这部分内容仍属背景信息。4.特定问题以及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在所有这些背景材料之后,一般会进一步提供在开始段落所提到的论题。你在写作这些内容时,要仔细品味,因为对于你要处理的问题来说,它们是最为重要的,并且相关程度也最高。

“有时案例作者可能会在案例中披露案例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有关单位实际所作的决策。对于这样做是否为一个好方法,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大多数案例作者把案例终止在临要作出决策之前,而把分析和决策的任务留给学生。”如果案例中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法,它们也往往放在后面,这部分内容也需要仔细地斟酌。5.结束语

在案例的最后,常常有一或两段结束语,它可能强调一下案例中人物完成某项活动的时间限制,或者再次申明要完成的任务。从本质上来讲,案例的结尾部分是使读者重新回到在篇首所提到的内容中去,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典型的结束语是这样的:

“张老师知道他的下次课是在周五上午,他必须要在此之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区领导为学校的搬迁设定了两个月的期限。”

“教师的课程计划一般要在学校正式开学前完成。”

“孩子的家长说,他一个小时后再来找教师。”

如此等等。这样的结束语对于你确定哪个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具有一定的影响。

6、评论

一般地说,评论可进一步深化对案例事件的认识,它来自于围绕案例事件所进行的讨论。评论作为案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至少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评论可以为同一论题提供多种不同的视野。同样是一个论题,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可能提出的是多种不同的认识。例如同样是分析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说法不一定等同于学校管理者的说法,师范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决策部门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又可能别有一番高论。每种认识都促使大家对案例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不一定要给出“正确的”答案。

其二,评论可以把案例与研究连结起来。评论者一般既会对事件中的问题情形等作出分析,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研究又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其三,评论也可以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实施策略。案例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受作者的局限而囿于于一定范围,而集思广益的讨论,可以反映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事人提供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实录式案例的撰写

实录式案例是以事件展开的实际情况为核心的,其内容实际上也涉及到“背景”、“问题”、“解决方法”或评论。只不过其表现形式不同于条列式,脉络不象条列式那样清晰。

在案例的后面提出一些供阅读者思考的问题,是案例撰写中的重要一环。那么,这些问题从哪儿得来的?可以根据案例内容,把下列问题具体化:

★案例中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哪一个问题最为迫切?哪一个问题又最为关键?

★案例中的当事人应该去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案例的当事人实际上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有什么影响和后果?

★学校里的其他有关人员,如学生、家长、社区领导和群众等,如何看待这个事情?为什么你认为他们会这样看待?

★案例中的情形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个情形?我们做些什么才能改变这个情形,使面临的困境得到克服?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学到些什么?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撰写案例问题时的参照。

案例虽然都是以记事、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结构又有一定区别,例如,有的案例的结尾是开放的,案例中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问题如何解决留待学习者去讨论;而有的案例可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再商议,读者也完全可以提供其他一些方法。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教师撰写案例,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案例和特征

国外商业街案例介绍

·缘起

美国零售业改变

交通与土地利用型态的变化

1965 州际公路法案通过

百货公司关系企业的融资并购与接收

商业用地数量与消费者购买力不成正比

商店街换成带状经营方式

·美国商店街计划简介

目的协助老旧商业区进行更新,再发展老旧社区,政府干预,民间参与的机制。

自助人助、由近而远的综合性计画

原则

居民自决,采取一个民主的原则,由商圈的民众来一起参与。

商店街计划简介

州商店街计划是国家商店街计划的骨干,主要的任务系配合『国家商店街中心』活动,协助开发市区更新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担任社区商业区更新事业的前导和开路者.·商店街计划推动流程

(1)计划规划

整体的规划,配合各州的需求与考量,协助州政府规划商店街计划

(2)申请

不是每个商店街都有机会,因此由各州内地方组织提出申请,也使得每个商店街有自主的意愿。

配合事项:

-承诺地方未来相关财源的支持与商店街推动手法的落实。

-参加「国家商店街中心」训练课程等。

(3)示范点评选

州政府人员协同「国家商店街中心」专家执行评选,了解商店街的特色,专业性长处在哪里。由全州众多角逐中,挑选最具成功潜力的地区。在台湾,商店街通常都是挑选出来的。

(4)甄选主街经理人

甄选方式:由州政府人员协同「国家商店街中心」专家协助已获选之示范点之地方组织甄选。聘请经理人,他将成为管理商店街的开发。

角色:负责未来计划之整合与推动。

(5)计划展开

商店街经理人协助地方组织以组织、设计、推广、经济重建要点组成四大委员会。组织负责推动不同的工作。设计负责创造一种概念和特色,推广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能力也最强,他们负责把商店街推广,负责广告,活动等。最后一个委员会是经济重建,负责区域重组。

(6)其它资源配合·商店街模式-四大要点

需要由政府,民间,商家来配合。

(1)组织

组织人员:不同与公司,它集合了有志一同的商人、屋主、地方政府、其它有兴趣之团体与个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团体。结合了不同组织的人员,整合了资源,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

协调者:商店街方案经理。

(2)推广

利用其组织资源,推广闹区成为单独、统一的商业区。有助于吸引消费者并强化商店街成生气蓬勃的商业中心。

生存之道:同时改良本身形象、潜在消费者与投资人投射的形象。

(3)设计

良好的设计是闹区重振计划各方面的基本条件。能吸引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印象。台湾商家从街道,家具,招牌,人物,歌曲整套设计,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消费。

设计理念:不一定是「纯粹」的保存模式,并且能利用、提升每栋建筑物内高级设计元素。

(4)经济重建

商业街的真正目的,是要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影响到其他方面(文化,社区)的发展。

希望改变闹区「作业」方式,恢复商店街过去十几年来失去的许多元素。

·商店街模式-八项原则

(1)全面性

单独项目无法重振一个闹区或商业圈。

发起一连串活动能获社区支持且长久进步。

(2)渐进式

小工程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地方领袖凝聚共识

凝聚并展现基层群众的参予。

建立地方重振闹区的能力与决心。

(4)官方与民间合伙

每一项商店街方案都需要官方与民间的支持并借助双方的专长。

(5)认定现有资产并资本化

希望各个社区有办法组织并利用他们特有的贡献。

地方资产是商店街创业计划成功的基石。

(6)重视品质

门面设计到推广活动

绘图到特别活动

(7)改变社区态度

改变社区的态度与习惯是商业区复兴的基本条件。

仔细规划商店街方案有助于创造典范,改变大众认知并进而支持重振过程。

(8)行动取向

商业区外观、活动持续而且看得见的改变可以强化正面改变的认知。

初期小规模但明显的改变措施可以让商人与社区民众知道振兴活动逐渐展开。

·商店街计划历程 与阶段变迁

(1)催生阶段

此阶段正当再造计划已完成,组织也建立不少合作伙伴,而且在社区中建立了可靠的形象。

(2)成长阶段

老旧的商业区所需要的重大投资计画都在此阶段发生。

(3)管理阶段

组织持续操控市场,并协助该区进行必要性的经济调整,持良好的运作,组织会持续刺激该区外观上的改变与其经济上的革新。

国外社区商业街发展特征

西方各个国家的社区商业,虽然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社区商业的功能。国外社区商业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郊区化而建立的,具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性需求的功能。

社区购物中心提供的商品包括便利品和选购品,主要有杂货、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电、建筑材料、药品、珠宝饰品、礼品、酒类等,商品的档次要根据所服务社区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以中档品为主。而服务功能包括,银行、邮政、电信、图书馆、警察所、医疗

中心等公共事业,也包括干洗、修鞋、裁剪、洗车等日常服务。社区商业中心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提供许多流行的娱乐设施,如雕刻、滑冰场、电影院、健身房、摄影、旅游代理等。另外,各种类型的餐饮服务,也是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之一,快餐、酒吧、咖啡屋等不仅解决了人们购物、娱乐过程中的饮食问题,也是朋友们约会、休闲的良好场所。

(2)社区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国外社区商业主要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形式,购物中心和连锁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购物中心的核心店基本上都是知名的连锁企业,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日本的大荣等都是它们国家许多社区商业中心的核心店,社区购物中心靠它们来提升对附近居民的吸引力。除核心店外,中心内还汇聚着各种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它们也多是连锁经营。各种连锁经营品牌是支撑社区商业中心的骨干力量,是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社区商业的开发,国外社区商业的开发都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的。其中,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对社区购物中心的开发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开发者须与地方当局结成共同开发的伙伴关系。而在美国,政府对社区商业开发的干预要少得多,主要是一些私人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而进行开发。

国外社区商业的开发商主要有大型零售商、专门的商业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是保险公司、基金会等。商业企业和地产物业公司联合开发的做法也比较普遍,如澳大利亚的C.lesMyer,日本的太丸、伊势丹、高岛屋等大零售企业和当地地产物业公司联合建设的社区购物中心在上述国家到处可见。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4)社区商业的布局与设计。国外社区购物中心都有严格的设计布局,其目的是使购物中心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吸引大批的购物者。购物中心重视对承租户的科学组合与安置,核心承租户对引导人流起关键作用,占总购物中心面积的约40%,其位置最先确定。对普通承租户的位置安排,充分考虑他们之间亲和力的不同,一些经营项目需组成群体以增强吸引力,而另一些经营项目必须相互避开。一般来说,国外的社区商业中心,会把四种类型的经营项目分别汇集在一起,一是男士用品店,包括男鞋、男装、运动用品等应当集中布置。二是女士用品店和儿童用品店,应该集中在一起,便于消费者进行价格、颜色、款式的比较。三是食品零售店,包括肉店、鱼店、面包店等。四是个人服务,如干洗店、修理店等也要集中布置。国外社区购物中心在总体布局确定以后,还充分考虑商店的装饰效果,承租户的平面布局和庙面装饰需要在统一和个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既要有必要的控制,保证所有商店具有整体性,又要避免标准化的设计,提供给承租户表现个性的机会。

(5)社区购物中心的承租关系。国外社区购物中心的承租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出租期限的长短跨度很大,从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租金通常在每季度的前几天支付;考虑到通货膨胀问题,大多数购物中心都每隔5年左右,对租金进行重新审议;社区购物中心一般禁止承租户自行对商店进行转让。

租金是承租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承租面积的大小和承租的具体位置不同,以及各承租户经营的商品品种和利润不同,并非每个承租商都交纳同样的租金。收取的租金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按面积收取,称为保证租金;另一部分按总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总营业额的计算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对营业额收取租金的比例取决于承租商的平均费用、商品价格、利润率等相关因素。

(6)社区购物中心的管理。国外社区购物中心有统一的管理者对租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是一种管理者集中管理、承租户分散经营的模式。

社区购物中心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长期地维持和加强社区购物中心的经济效益,维护商业中心的建筑物和设备,同时与有关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保证购物中心在社区中有良好的商誉。社区购物中心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物业管理,包括卖场环境设备的维护、安全保卫管

理等,其目标是为承租户和顾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租户管理,包括对承租户的教育辅导、帮助承租户进行经营分析、店铺调整等,目的是培养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店铺;营销管理,主要是对各承租户进行营销支援并举办统一的促销活动,目的是提升购物中心对附近居民的吸引力;财务管理,包括收取租金和各项费用,控制开支,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效益评估等,目标是使购物中心和承租户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公文写作语言特征

一、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对此,著名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作为认知提供出来;艺术和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和予以其复杂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散文理论》,苏联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我们摘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实用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二、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这样可以保证公文的不同读者在理解上能够趋向一致,不会因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和保障。

三、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模式化语言对于别的文体来说可能是失败,而对于公文来说却是一种必需。

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在套路的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适宜这些套路的语言,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在我国世代相袭,已不知用了多少年。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因此,在公文中常常能见到一些文言词语,它们已经自然地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是公文语言模式性的表现之一,不足为怪。

公文写作语言特征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童话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内容摘要:童话是面向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幻想、拟人、夸张等是其基本特征。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 特征 教学 意义

一.童话特征

童话是面向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

1.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达到一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例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和现实的典范。

2.拟人和夸张。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夸张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童话的夸张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童话中精彩的童话人物形象往往是由夸张产生的。宝葫芦能说人话,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是拟人的夸张。

3.语言简洁活泼。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自内心,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二.童话教学的意义

1.童话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这些特点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因此,童话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儿童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感知语言,而且这种感知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2.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情感。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中,他们体会到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进入光怪陆离的童话幻境,体验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童话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粗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剧美、悲剧美。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儿童的心灵日渐丰富,审美品位不断提高。

3.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在外界的刺激的影响下,人们在头脑中通过先前感知过的事物加工改造,是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它在人类认识客观、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精神。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惟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儿童比起成年人来,更喜欢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更富于创造性。在儿童对丑小鸭的遐想中,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中,在对动物们的生活的向往中,都是儿童的想象在活动。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1770)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教育管理中心)

第五篇: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构思和行文时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赘词冗句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别致新颖,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

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

在微型小说的世界里,有一位很出名的微型小说大师——美国的欧·亨利。欧·亨利把“结尾惊奇”与“立意新颖”、“情节严谨”一起当作微型小说的三要素,因而形成了微型小说学里的一个经典概念,即“欧·亨利式结尾”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如邵宝健《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例:于德北的《杭州路十号》,写了一个空虚无聊,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待业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个无聊的寄信游戏,写一封诉说自己痛苦与绝望的信给自己瞎编的地址:“杭州路十号袁小雪”。没料到,他竟每月按时收到杭州路十号袁小雪寄来的鼓励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信。他振作起来后去回访、感谢袁小雪,没有料到这个“袁小雪”竟是一个两月前已经患癌症去世的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老教授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叠信,嘱老伴每月寄一封去。

微型小说是一种载体小,内涵大的体裁形式,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描写简明,语言简洁。所谓微型小说情节的单一性,它的内涵是:在一个艺术场面里,由一个有错位,冲突,有因果联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单一性情节。这种“微”和“小”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为一种性格描写的单纯性。

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即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就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审美特征。

一、微型小说的结构形态

一、场面式与纵向式

假如核心细节和衍化的几个一般细节都是在一个场面里建立艺术联系的,那么,这将形成“场面式”结构。假如核心细节和一般细节是在不同的场面里建立艺术联系的,那么,这就要形成“纵向式”结构。

二、镜头组合式与回环重复式

一般细节单元是几个不同场面的画面,或者是相同场面的画面,而它们的核心细节恰恰体现在这几个画面的组合上。这个时候,在作品中形成的便是镜头组合式结构和回环重复式结构。

三双线交叉式与时空交叉式

如果你的核心细节和一般细节是用两条线索贯穿起来的,那么,你就要考虑使用双线交叉式结构和时空交叉式结构来组织全篇。所谓双线交叉,在微型小说里,它或者是一人两事,或者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也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

三、微型小说的艺术技法

一、悬念与误会

1、悬念式情节链设置悬念---强化悬念-----释消悬念

怎样强化悬念呢?第一、可以采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重复这个单一悬念。这就是说,你在开头的环节里用了一个细节单元来设置一个悬念,接着,你又用一个质量相当的细节单元再次重复它,这样的重复实际上是对你提出的悬念做了一次强调和强化第二、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加强这个单一悬念。如果说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是通过直接重复而强化了悬念的话,那么,这种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则是转了一个弯后再来曲折地强化悬念。

2、误会式情节链在微型小说的艺术场面里,悬念式情节链一般只有一条,而误会式情节链

至少有两条。所谓误会,从情节链的角度说,就是作者有意让这两条链交织形成一种错位。

由此生发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让人物和主题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而有力的昭示

3、“悬念+误会”式情节链条误会式悬念法:

微型小说的短小篇幅里,悬念法和误会法被叠加起来使用。作品的总体构思框架是误会法,是两个人物在一个场面的单一事件里互相之间发生了误会.由这个误会先形成了一个作品的悬念,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悬念被不断得到强化。

白小易《夜空的幽默》

作品共有四个细节单元:

(1)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和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他身边。

(2)作家A调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

(3)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他接近,她多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言又止的神态

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

(4)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分勇气,他首先问:“你一直在等我吗?”姑娘说,是的。姑

娘接着又说:“我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

悬念式误会法:

这种悬念在前,误会在后的叠加手法,它的基本情节框架是误会式情节链。但是,它先用悬

念法来创造故事情境,通过释消悬念后才知道原来是个误会,是两条情节链的错位。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波兰)斯特法妮亚.格罗津斯卡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

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

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当然,也不能全部否

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二、对比与重复

中长篇小说文体中,对比技法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或者

一个人物的前期与后期之间,一个事件的开端与结局之间能够突出地展现艺术变化与反差。

【反跌对比】

作品的构思格局是把这二重对比互相交错扭结到一起,形成一种构思模式:“应该的却

出现不应该;不应该的却出现了应该”。这种人物动机、人物行为方式与人物的命运、事件的最终结果正好形成错位的连接,由这种错位的连接构成的对比手法就叫反跌对比

陈村《陈村报告会》

某县召开文学创作报告会,邀请著名作家陈村来做报告。开始来的作家是一个冒充陈村的骗

子,5天以后来的才是真正的作家陈村。可是,假陈村作报告时,侃侃而谈,生动诙谐,整

个会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而真陈村作报告时,却语言干涩,讲得像要“睡过去一样“,整个会

场听众的反应十分冷淡。(两个人物在同一行为方式下出现的结局交错的对比,引自《小说

报》)

【变异重复 】

微型小说创作若单纯地使用重复法,作品中需要强调、重复的情节,在短小篇幅中连续反复

几次,难免单调、乏味。微型小说创作照搬一般小说的重复法,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A、他爱她,但她不爱他。后来,他事业成功成了革新能手,她很后悔。

B、她爱他,但他不爱她。后来,她事业成功成了严厉的厂长,他不后悔。

C、他爱她,但她不爱他。后来她成了家,生活美满,而他既落魄又傲气。她同情他。

D、她爱他,但他不爱她。后来他成了家生活美满,而她既落魄又傲气他不同情她。

二、反转与曲转

反转与曲转是通过增加变化的“量”来构成艺术反差。在微型小说短小的篇幅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多层次的艺术变化,正是小篇幅中追求大反差规律的体现

《儿子不见了》

原文印发,下面是内容梗概:我的邻居陈先生夫妇的儿子不见了。他们发动所有熟悉的人去寻找。陈先生夫妇找遍了他儿子常去的地方和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他们怀疑儿子可能被淹死了,因为儿子失踪前曾经说过喜欢游泳。回到家里,陈夫人收拾儿子的衣服,伤心欲绝。作者在最后一段写道:“也许他们的儿子真的已经死了。”

当她打开衣柜时,她惊呆了,随即又放声大哭起来,紧紧地抱着衣柜里的儿子。原来儿子贪玩,想和妈妈玩捉迷藏,躲在衣柜里,结果却在里面睡着了。

陈先生闻声赶来,看见失而复得的儿子,搂着妻子和儿子也哭起来。儿子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这情景,喃喃地不解地问:“爸妈,你们都在干什么?”

【递升反转】

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和后面作品实际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情节开端与情节结尾恰恰是“A”与“-A”的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递升反转。

“递升反转”技巧:努力在反转前把递升段的艺术蓄势做足;一个事件元素在情节运行中是向上做更进一步的递变,直至反转前的艺术铺垫做到顶点,再下跌陡转。递升的作用正在于使后面的反转来得更加出人意料,递升得越高,离情节结尾既定的目标差距就越远,变化和反差越越大,对读者的审美刺激就越强。

A.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B.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钱包,钱包)。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C.他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D.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E.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查看时,才发现钱包不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钞、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波状曲转 】

反转情节内容构成“A”与“-A”的矛盾反转样式,但是第2个以后的单元都不是“-A”,而是另一项“B”、“C”、“D”了。作品的情节链是“A--B--C--D”的差异曲转样式,在千字篇幅里,让单一的事件连续做了多次波浪似的曲转。情节的一正一反一顺一逆的矛盾反转和情节的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差异曲转就是区别两种结构的关健。

三 封 电 报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茱特。”

下载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 例 的 特 征 及 其 写 作 意 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1、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

    求职信写作的意义

    首先,求职信可以反映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制作求职信,仅有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夫是不够的.一封精彩、独到的求职信可以反映出高职生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才情真赋、......

    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的意义应用文写作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文章的总......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优质课展台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安徽省太和一中 刘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内容为该教材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课前思考:本节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

    分数的意义案例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在第八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应用题起着不可估量......

    教学案例的意义

    教学案例的意义 教学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一个活......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及意义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及意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质。物质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生产力, 精神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文化, 政治文明的核心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