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

时间:2019-05-14 21: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

第一篇: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

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摘 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自2008年出现以来,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兴趣,由于它强调提供免费开放的、前沿性的课程,极大降低了社会的教育成本,使得更多的人们能够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其高质量的免费课程、方便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特别是针对地广人稀、教育水平相对低的西部地区,更加体现出其优势。本文通过对MOOCs学习模式的解读,就其在西藏进行推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MOOCs;西藏推广;可行性

一、MOOCs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慕课)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以及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模式。MOOCs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或者辅导专线的远程教学,也不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例如公开课),和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者在线应用更是存在根本区别。从MOOCs教学实践来看,其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有两个:

1.教学对象的“多元化”。理论上,MOOCs课堂每个班的学生可以是无限多,学生数量的巨型化也就意味着学生身份的“多元化”、来源“复杂化”。一门MOOCs课程的学生可能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说着不同的母语,有着巨大的年龄差异,而且专业知识背景也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都参加了同一堂MOOCs课程的讨论社区。

2.MOOCs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新颖、独特、更加的人性化。由于针对的学生背景差异是如此的明显,优秀的MOOCs课程要获得学生们的青睐,往往在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上有着独特之处。

二、MOOCs教学模式在西藏推广的必要性

教育是实施“科教兴藏”的战略基础,更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要求和强大推动力。基于教育在西藏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对西藏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都非常巨大,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西藏教育的进一步现代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例如由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内地优秀教师往往不愿意到西藏任教,西藏的教学水平和内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西藏人口分布的特殊性,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重点在广大农牧区,西藏高等教育水平比较低。MOOCs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无差异化以及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正是解决西藏教育特别是西藏高等教育所面临问题的现实方法。另外,西藏本身所特有的文化也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传承下去、传播开来,MOOCs教学模式为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的空间。

三、MOOCs教学模式在西藏推广的可行性

1.国家对西藏教育的信息化的巨大投入使得MOOCS教学推广具有了较好的硬件基础。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西藏的教育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西藏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7年西藏教育网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其中九所西藏高等教育学校(机构)中,计算机数量超过10000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将近20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超过27000个,2010-2011年度信息化经费投入超过了700万元,并在逐年递增,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等都已经建成校园网并成立了网络信息服务中心,西藏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使得西藏具备了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较好的硬件基础。

2.国内兄弟院校对西藏教育特别是西藏高等教育的无私援助是MOOCS教学模式在西藏推广的重要保障。例如早在1997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就在西藏大学网络技术部设置了西南地区主干网西藏主节点,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投资50万的西藏医学院双向智能闭路控制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兄弟院校对西藏高校的无私援助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投入上,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的帮助。例如,前不久在“中国式MOOCs长三角论坛”中,就有学者提到要将包括中部、西部等在内的千所高校整合成若干网络大高校的建议。目前国内大学中,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在MOOCs课程教学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前两者加入了由哈佛和麻省理工联合创办的EdX,后者则加入了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相信随着COOCs在国内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他们在MOOCS课程中的经验和技术也必将惠及到西藏高等院校,西藏也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准备。

MOOCs教学模式是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典范,随着MOOCs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高中阶段甚至义务教育阶段都将有可能实现MOOCs教学。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有其必要性,也有推广的基础和保障,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我们逐步去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迎,刘惊铎,韩艳辉.MOOCs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陈江.MOOCs课程开设的体会与反思[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3]张会庆,王浩,陈烽,牛建忠.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西藏教育,2013(11).

第二篇:MOOCs的教学模式及效果优化研究

MOOCs的教学模式及效果优化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MOOCs逐渐风靡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也衍生出了cMOOC、xMOOC等不同的教学模式。由于MOOCs教学模式的大规模、在线、开放等特点,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高度自治和学习的自发性,因此,也存在课程完成率低,效果差等缺点。本文基于目前的MOOCs的相关文献,对MOOCs教育模式的特点、效果、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对MOOCs课程的建设、教育模式和效果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MOOCs 教学模式 效果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41-002

一、引言

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获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2012年开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直译中文意思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逐渐在全世界高校普及。最为突出的是2012上半年创立的Udacity、Coursera、edX三大运营平台,异常火爆,上线课程近千门,吸引了全球百所著名大学参与,数以万计的学生选课学习。2013年开始,国内知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陆续加入这三大网络运营平台,把MOOCs推向了高潮。

随着MOOCs的发展,国内外关于MOOCs教育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Kop and Mak(2011),Viswanathan(2012),Welsh(2013)等人的研究认为,MOOCs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扩充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提高学习的灵活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热情,对学习者就业和未来的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Hew,Khe Foon et al.(2014)研究发现通过调查研究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发现,超过90%的学习者由于缺少激励、帮助、时间紧张、学习困难而中途放弃。Littlejohn et al.(2016)通过对788名MOOCs学习者的调查和后续32名学习者的采访,研究认为需要学习者具备自我管控能力,其中,动机和目标对MOOCs学习效果及就业影响最大。王一兵(2014)研究发现MOOCs的形式、模式和技术应用与融合并无太多创新。刘锦宏等(2015)研究认为关注用户需求、提高MOOCs平台课程结课率、提高MOOCs的社会认可度,系统规划专业课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MOOCs用户满意度、吸引用户使用MOOCs的关键。

从国内外对MOOCs研究的情况来看,较多的关注MOOCs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教育的成本等优点,较少研究MOOCs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教育质量等。

本文拟对MOOCs的教育模式创新及学习效果优化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我国高校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从树立理念、建设资源和促进资源使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二、MOOCs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MOOCs的发展现状

MOOCs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教授于2008年提出,当时的MOOCs属于cMOOC(“c”代表“Connectivism”,联通主义模式),强调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开放性,MOOC的质量较差。

2011-2012年MOOCs发展迅速,Udacity,Coursera和edX成立,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参与,所提供的MOOCs即xMOOC(也被称为斯坦福模式),以名校教师的视频、文本教学和网络化测试为主,强调内容教学。

2013-2014年,这一时期MOOCs的发展更注重深入应用,并迅速扩张到基础教育领域,其课程趋于系列化和多样化发展;而MOOCs的弊端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索将MOOCs与传统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混合学习模式,是这一时期的新特点。

2015年至今,MOOC质量危机引起人们寻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结合,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逐渐走进世界各大名校。

(二)MOOCs教学模式及特点

1.cMOOC的模式及特点

cMOOC是建立在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强调知识的网络化连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提供的资源成为知识探索的出发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使用多种工具和平台,将信息有效的联通。简单来说,cMOOC是一种强调自学、互助的模式。因此,重复的练习、深度讨论及各种实践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关联主义cMOOC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基于社交网络的互动式学习;第二,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第三,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第四,学习者高度自治和学习的自发性。

2.xMOOC的模式及特点

x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xMOOC除了提供视频资源、文本材料和在线答疑外,还有交流讨论社区,方便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另外,授课教师会及时将课程的动态信息以公告和邮件的方式通知学习者,完成课程可以获得证书。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重视学习路径导航;第三,即使的学习过程反馈;第四,授课团队的无私投入。

三、MOOCs的效果、问题及原因

(一)MOOCs的效果

MOOCs的效果是指在课程学习之后,学习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主要衡量指标包括达标程度、教学时间和教学规模。因此,MOOCs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得学习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能力、行为、情感的改善。

MOOCs的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MOOCs的课程建设效果、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MOOCs的课程建设效果主要评价指标有:MOOCs课程基本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设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MOOCs平台设计是否符合教学需要。MOOCs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有:教师是否能够合理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指导是否充分等。MOOCs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有:学生能否充分参与到 MOOCs 课程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合格;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有收获。

从国内外MOOCs的运行情况来看,总体上MOOCs的效果并不理想。三大MOOCs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课程学习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努力学习MOOCs的课程并积极讨论,很多讨论的内容都是与课程无关的东西。又因为MOOCs本质上是一种自主性的网络学习,很难对数以万计的学习者进行管理和监督,所以MOOOCs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很多学习者无法达到合格的要求。当然,这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关系,但是最重要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和投入程度。

(二)MOOCs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MOOCs推出了高质量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知识和课程资源的受众范围,也推动了终生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但是MOOCs实践中同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第一,课程完成率低,辍学率高。统计数据显示,Coursera上的课程完成率只有7%-9%,平均每人注册课程数为3.78门,最终完成和取得证书的分别平均为0.48门和0.32门,平均完成率和平均取得证书率分别为12.7%和8.47%,8.56%的学习者最终取得了证书。

第二,MOOCs学习质量低、效果差。MOOCs海量、免费、快捷的丰富资源滋生了“浅层次学习”的温床。由于缺乏教学设计重构和追求学习快节奏,学习过程被压缩,学习呈现“快餐式”和“碎片化”特点,而忽略了学习质量的效果,很多学习者处于低效或机械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并未起到对创新思维,认知方式变革的重要作用。学习者普遍参与程度低,课程完成率低,学生流失率高,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

由于MOOCs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只是外在因素,真正决定其效果的是学习者的动机、投入、意志力等内在因素,这些因素又存在个体差异,这也导致了MOOCs目前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显著的原因。

第一,没有先修条件导致MOOCs完成率低,效果差。由于不设先修条件,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成为MOOCs注册率高、完成率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MOOCs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MOOCs本质上是传统课程的在线化,或者说是传统课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只有在教学与学生学习层面上的创新,才是MOOCs的真正的创新,才能对高等教育带来真正革命。

四、MOOCs教学模式及效果优化的对策

MOOCs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引起人们开始关注提高MOOCs的质量和整体效果,寻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也就是MOOCs如何与传统学校教学相结合。本文结合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调研访谈,亲身体验,提出了一些提高MOOCs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第一,提升MOOCs学习者的投入。无论任何模式的教学,其效果的提升都要学习者的大量的投入为前提。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长时间的投入,是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的,无论多么精彩的MOOCs课程也没有用。因此,要提高MOOCs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以提高学习者的投入为导向。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地了解MOOCs学习者并多沟通和交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还需要对MOOCs学习者的动力和责任感进行培养。

第二,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虽然MOOCs是一个大规模在线课堂的技术平台,但是必定还是教学,核心还是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调研和访谈发现,绝大部分的MOOCs学习者选择课程都是期望学习世界一流的教学内容,因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精致的教学设计是提高MOOCs效果的载体和依托。

第三,借鉴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SPOC。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一般认为,这个概念是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的,由哈佛大学最早推出。其中,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一般指学生规模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SPOC是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从而有效解决MOOC不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ew K F,Cheung W S.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12:45-58.[2]Kop R,Fournier H,Mak J S F.A Pedagogy of Abundance or a Pedagogy to Support Human Beings? Participant support o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2011,12(7):74-93.[3]Littlejohn A,Hood N,Milligan C,et al.Learning in MOOCs: Motivation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MOOC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29:40-48.[4]Viswanathan R.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OOC[J].Frontier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2012(3):32-40.[5]Welsh D H B,Dragusin M.The New Gener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Small Business Institute?? Journal,2013,9(1).[6]刘锦宏,安珍珍,徐丽芳.MOOC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69-76.[7]马若龙,袁松鹤.MOOCs:教育开放的模式创新与本土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0-26.[8]王一兵.MOOCs的灵魂、启示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01):57-60.[9]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08):66-70.[10]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22-26.

第三篇:“365”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油坊中学“365”教学模式

推广实施方案

清河县油坊初级中学

油坊中学“365”教学模式

推广实施方案

“365”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365”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为落实“365”教学模式在我校及早实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我校决定在各级各科中推广“365”教学模式。通过学习“365教学模式”,转变广大教师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特制订油坊中学“365”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广“365”教学模式,必须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以学习、实践、创新为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 校教研教改的新局面。

二、实施目标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造的根本转变,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和超越自我的幸福。

2、实现教师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钻研的转变,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3、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方位探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

推广“365”教学模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本阶段目标为: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让教师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认识到进行“365”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理解掌握“365”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精神实质。

1、在各个教研组内对“365”教学模式实质内涵进行研讨交流,同时组成第一梯队实验教师,进行扩展研讨。

2、全体教师在自己所带班级的所任学科里尝试运用,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模式,为下一步推广学习打下基础。

3、成立领导组织机构,选拔出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制定“365” 教学模式学习推广实施方案,为推广“365”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示范带动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本阶段目标为: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为中心,从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尝试运用“365”教学模式,并加强听评课的力度,充分发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的核心带动作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1、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组内进行“365”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验老师为主,形成统一教案,同年级、同学科必须统一进度,统一备写教案,教案书写应以我校集体备课方案为依据,实行集体备课,由各任课教师分别备或轮流备,重视做好议课、复课、定课工作。

2、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自己任教学科的班级进行“365”教学模式的实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3、学校安排第一梯队教师讲公开课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不断深入贯彻实施“365”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初步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运用“365”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在第二阶段结束时要求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写出心得体会,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在此基础上组成“365”教学模式推广运用的第二梯队实验教师,形成责任帮带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整体推进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示范带动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中全面推广“365”教学模式,使“365”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和教学质量。

1、以教研组为中心,带领教师研究教材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匠心独运,群策群力,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2、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自行开展“365”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动邀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达到自我加压的目的。

3、学校领导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掌握“365”教学模式应用情况,抓好检查落实工作,研究问题、创新推进。

4、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365”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规范说课、上课、评课,以及反思活动,学年结束时,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实验推广总结或论文。

6、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培训实验教师的力度,为“365”教学模式的深入运用推广打好基础。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本阶段目标为:这时学校已经积累了推广“365”教学模式的教学经验,各科教学模式基本定型,师生已经基本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365”教学模式。

1、及时总结推广“365”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开展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资源共享活动,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2、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把学习推广活动引向深入。

3、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准备,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实验教师及各学科组成员要充分认识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性、迫切性,牢固树立“教改兴教,教研兴校”的思想意识,为此成立油坊中学“365”教学模式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全面实施。

2、明确责任,科学管理。

(1)分层承包,明确责任。校长负责推广“365”教学模式模式实验的全面落实。于华星同志负责整体部署和指导,王坤晶同志负责和督导实验各阶段、各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唐江朋同志主要做好各种实验材料的整理督导和归档。

(2)强化管理,抓好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活动和奖励制 定,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落实评价。

总之,“365”教学模式推广活动按照既定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和实验,在试验中改进和改进中实验,力争在一学年的实验实践中,让广大教师尽快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迅速适应新课改的各种要求,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推广模式案例

海南引进推广圆椒品种的运作模式分析

1.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进展情况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海南圆椒等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着重开展引种试验圆椒优良品种工作。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且取得了圆椒当家种———中椒5 号引种试验的成功。从1999 年开始,在海南省种子站的密切配合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项目计划,科技下乡等推广方式,联合文昌、东方、临高、澄迈等市县农业单位,全面开展冠爵等30 多个优良圆椒品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加速了中椒5 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9-2005 年,中椒5 号等圆椒品种经过7 年连续不断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已经收到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了30 多个甜(圆)椒新品种。经比较试验、示范筛选出中椒5 号圆椒新品种,且推广多年来经久不衰。目前仍为我省甜椒产区的主栽品种。

②研究制订出科学、适应、可操作性强的甜(圆)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包括苗床规格、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土壤治理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内容。

③推广效益显著。栽培甜(圆)椒的耕地原来主要是水稻田,实行稻椒轮作有利于改善生态条件。中椒5 号比原来主栽品种百利西圆椒抗性明显增强,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甜椒的无公害生产。通过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推广,中椒5 号在海南甜椒生产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以文昌、临高、东方为优势区域中心的圆椒产业带。据统计,海南中椒5 号甜椒示范产量达2 696~3 784 kg/667 m2;大面积甜椒的栽培产量亦超过2 000 kg/667 m2。每667 m2产值超过5 000 元,增值2 000~3 000 元。比项目实施前的甜椒产量与产值至少提高30%以上。1999-2005 年累计推广2.5 万hm2,累计生产72.702 9 万t,累计创农业产值14.18 亿元,累计为农业增加纯收入5.70 亿元。

2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的具体做法

2.1 做好良种引进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工作

根据生态区域性和技术区域性,确定适宜引种的圆椒优良品种,并着手引进试验工作。在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中,确定好播种期、育苗期、移栽期、小区规格、株行距等栽培技术参数和对照品种,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局部控制三大原则搞好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设计和实施操作,确保试验成功。

2.2 坚持抓好现场观摩,提高示范效果

为了让广大的农技推广人员、种子经销商及专业大户及时全面了解圆椒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每年由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南省种子站主持,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永发蔬菜基地、定安、琼海等3 个单位示范点的基础上召开全省现场观摩会。每次由各市县农业局组织来观摩的人数达250~300 人,并通过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很快使中椒5 号等优良品种在瓜菜主产区扩大推广。

2.3 重视政府引导和建议,不断扩大良种知名度

每年在举办中国(海口)冬季农产品交易会之前,海南省政府都要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推广方面的知名专家,建议本应推广的优良瓜菜品种、优良农资,并列出名单,供各市县及广大的生产基地选择。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中椒5 号每年都被列为主推瓜菜品种,也是每年都被选中的几个品种之一。

2.4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优良圆椒品种的推广潜力与实现无公害生产,必须通过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来实现。在推广应用初期,就推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栽培技术;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适用、可操作性强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强化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质量安全工作,为海南无公害圆椒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5 扎实办好示范点,为大面积推广起到桥梁和辐射作用

推广实践证明,农作物品种或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先从示范点开始的。据调查,从1998 年开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就开始在文昌市文教、海口市大致坡等地建立圆椒示范点。从1999年开始,除了省级多点示范试验以外,文昌、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分别在冯坡、东阁、临城、波莲、加来、感城、三家、八所等主产区建立了生产示范点。由于这些示范点均建立在主产区,更易为广大椒农所接受,收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6 抓好经常性的培训工作

从2002 年开始,由海南省农业厅主持在全省各主要市县经常开展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培训,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次都参与其中。此外,一些主产市县如文昌市、临高县等每年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到各主要乡镇举办无公害瓜菜技术讲座。据统计每年培训达20~30 期,累计培训120 期以上,受训农民超过30 000 人。无公害圆椒生产技术都是每次科技下乡培训的主要内容。由于连续多年的培训工作,大大提升了海南的无公害甜(圆)椒生产水平。

2.7 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关键时期的关键技术问题几年来,在生产关键时期,如寒潮期或病害流行期,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与海南省部分市县技术人员一起,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为菜农朋友开展咨询活动,对一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使项目在应用中减少失误,增强了农民朋友的信心。

2.8 加强横向联合圆椒项目实施来,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牵头策划,联合海南省种子站、部分市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课题组,通过市县政府或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政府及农技站干部、种植企业(大户)、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参加推广工作,让各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起到了强强联合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海南引进推广圆椒的运作模式分析

3.1 指导思想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数量型农业逐步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农业,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也亟待拓宽。借鉴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海南省情,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推广这种农业推广的初级阶段,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的农业推广模式。通过对圆椒品种在海南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海南省情的农业推广模式,进一步促进海南农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圆椒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加速海南新农村建设。

3.2 主要方式

①项目计划方式项目计划型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海南目前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各级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每年都要从中编列一批重点推广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海南省科技厅的省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海南省农业厅的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

按项目计划推广,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等

步骤,项目的选择和论证是关键。项目的论证要考虑到推广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济状况、推广人员能力、市场影响等因素。项目经过论证,报上级批准后,方可定为推广项目。一般推广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如海南省科技厅组织协调实施。一个项目一般推广3~4 年,取得预定效益后再实施新的推广项目。

②企业牵动方式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兴办农产品加工保鲜等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销售,使农民种椒有技术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市场。这种推广方式,企业承担了一部分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加强了基地建设,进行了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经营,搞活了市场,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出现的推广形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类型。例如,海南永青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企业牵动方式,通过组织化机制连结千家万户的农民种植、加工、销售圆椒。

③科技下乡方式科技下乡是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主体,将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部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乡镇技术干部和生产企业,使科技广泛服务于“三农”,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科技下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方式,具有多重意义。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每年都在若干个乡镇和示范点举办科技下乡活动。

3.3 主要运行机制

①“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部门通过承担项目的方式形成的“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是海南重要运行机制之一。但是在原体制下的无偿转让技术规则下,知识产权得不到完全保护,三个系统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按照相应分配制度统一发放,人才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等,缺乏激励、竞争机制,还需要逐步改革。随着各项农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及冬季瓜菜生产,支持示范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使圆椒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投入有了稳定的机制和保障,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系统自身积累与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加之市场和计划共同调控功能,“科、教、推”三结合运行机制将会得到更为科学的整合,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继续发挥示范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如每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都联合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②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这种运作模式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一般由企业自主研发、国外引进、购买专利或技术转化等形式,获得生产经营权。通过基地与农户签订圆椒购销合同,安排规模不等的农户进行生产。公司负责产中技术指导,产品按合同标准经严格验收后,以一定的保护价格回收。其运行机制运用了产业化的经营思路,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三个关键环节:a.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了市场及市场销售体系;b.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分散农民通过民营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组织起来,鼓励农户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拓展产业链条;c.提高了基地的建设水平,实现了规模化与社会化生产。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将企业、基地、农户三者紧密结合,在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和生产农户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形成了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有效地解决了“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有了市场而没有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的生产难题。在市场的拉动下,有效地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反过来又加速了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进程。

③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新时期广大农民的从业分离,对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农民希望示范推广部门实行全程优质服务,跟踪到位经营服务。在新形势下,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生了。它在海南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深化改革中逐渐成熟。其主要形式是:农业推广

机构将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物化类成果,根据专业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并结合当地环境与生产条件,制定出示范推广计划,以经营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指导他们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实现了由过去单纯服务型向有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过渡,解决了技术报务与物质供给相分离的矛盾。经营中所获利润可增强推广机构的实力,使其发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潜能。海南引进推广圆椒运作模式的规律及创新路径

4.1 一般规律

通过总结分析,海南圆椒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运作模式的一般规律是7 个步骤,即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和评价。其中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多点示范、大面积推广是海南农业推广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

4.2 创新路径

①多点示范点应建立在海南圆椒主要产区由于受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生产习惯、科技文化素质的差异等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目前海南圆椒示范点不多,且分布在主要产区的少。如果将圆椒示范点建在海南圆椒生态区域布局主产区,将更有利于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增强示范效仿效果,提高示范推广覆盖率。

②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开展基层培训工作过去科研、推广等单位大多数注重培训生产大户,不注重培养基层乡镇干部、基层推广站技术人员和散户农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今后,应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服务三农体系建设,改变海南各市县、乡镇一些干部的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项目推广实效,加速示范推广进程。同时,构建先进的科技平台,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科研、高校、推广等单位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科技水平,树立他们的市场意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更好地向基层组织、生产企业、农民提供有效、便捷的科技培训和服务。

③科研、教育、基层推广单位应加强协作科研、教育单位应主动走出去,联合海南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开展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基层推广单位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上门跟科研、教育单位联合,共同搞好示范推广工作。同时,科研、教育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交流经验,强强联合,加强科技攻关与协作。

④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印刷、声像等科技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不同的推广方法对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推广效率是不同的。由于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信息比较感兴趣,通过听、看才能做得好。在保留传统的现场观摩会、示范参观等好做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110 视频信息体系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印刷、声像、信息技术,宣传推广印刷品,制作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VCD,DVD 等声像资料。采用印刷图书资料、发行VCD 光碟、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网络演示,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网上咨询等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将示范推广与经营服务一体化紧密结合,为农民巡回指导、咨询服务和技术传授。同时,经常跟报社、广播电视、文化出版、邮政电信、广告公司等媒体、通信网络机构联络,扩大示范推广的宣传效果。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体制的展望

5.1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作用,继续探索农业推广的运行机制、方式和途径,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丰富农业推广工作内涵,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农户的多种技术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稳定高效的海南圆椒品种多元化引进推广体系。

5.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服务和示范推广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不足是影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应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推广投资的经费。我省各级财政每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应不低于0.5%。从海南实际出发,在稳定目前推广体系的前提下,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体制、多元化科技培训、服务和推广体制,逐年增加省、市县、乡镇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推广项目,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如果农民素质太低,那么再好的农作物良种、良法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科技效应。由于受到传统和地域的影响,海南仍有相当数量农民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政府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扎扎实实办好各类示范点,将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送到田间地头。

5.3 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协作

长期以来,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内在结合机制,科研成果没有流向推广部门的正常渠道,科研机构很少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推广部门很少主动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有些没有及时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从而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三者的协调机制,是当前摆在海南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引进新的机制,促进海南各级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三者协作开展工作。科研、教育、推广单位要通力协作,联合攻关,加强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新优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加速培育海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著名品牌,促进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其更加符合外向型农业生产的需要。

5.4 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

从对国内外农业推广体系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建立起具有实事求是、综合效益、可比性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开展评价活动,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依据,为检验工作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依据,为提高推广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也可使推广工作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了解。目前,海南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5.5 品种和品牌优势的集成是品种推广的关键

品种优势主要是指品种的广适性、商品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方面优于同类品种的潜在能力。产品品牌优势是指企业的整体形象、顾客对产品的忠诚程度、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及企业对该种产品市场的专有程度等。例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湘研种苗中心经过10 多年的蔬菜选育和推广,建立了实力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品种推广队伍,已经形成了育、繁、推、销一体化的品种产业化开发体系,建立了“湘研”、“湘辣”系列品牌效应。

5.6 积极探索“政府+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培训、示范、推广模式

科技是品种、技术与专业的集成。推广项目组织管理可采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科研(或推广、教育)单位+专业合作社+农民”互相配合组织实施的管理模式。技术培训分农业管理干部、农业技术干部、农民三步走的技术培训模式。首先培训海南各市县主管农业的副市县长、农业局长、农技中心主任、农技站站长和农业技术干部,然后再培训农民。可采取多媒体讲课、现场观摩、技术咨询、分发图书声像资料、田间操作示范讲解、电视报纸媒体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取得显著的项目示范效果,项目推广面积将迅速扩大。同时,一些专业农户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或自发联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范围和组织机构级别界限,以土地、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方式,按生态区域或市场经济范畴组织成立民营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从而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进度。

第五篇: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广泛推广,并由省教科所具体组织推广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成果。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正确的,教学思路是明晰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这的确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落实“两全”、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中心任务,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

一要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熊飞老师所研究、实验并取得成功的“诱思探究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目前,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创造了许多新鲜、有效的经验,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这些经验、教育方法怎么看?是优,是劣?能不能推广?必须用素质教育总目标来衡量。

具体讲就是看它是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

其一,看其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充分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会”、“会学”;

其二,看其是否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打下更厚实的基础;

其三,看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

用这三个要素来看“诱思探究教学”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即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提高的。

首先,诱思探究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上全面提高,而诱思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这三维目标就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知识、能力、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而诱思探究教学以此为目标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诱思探究教学既重“教”,又重“学”,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论中具有永恒性的课题,可以说教法和学法是教法活动中的孪生姊妹。过去,我们的教学研究大多侧重在教的方面,教学改革也只是在教法上改来改去。

长时期来,大多数教师只管“教”,只重“教”,也只研究“教”,很少从学生出发去探讨“学”。在旧的教学法教材中,要求教师上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学生”也只是从“教”出发,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而不是去考虑、研究学生的“学法”。可以说“学法”研究相当薄弱。

直至目前,相当多的学校,许多教师仍处在重“教法”,轻“学法”的阶段。教学围着升级、升学转。教学是以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培养学生应付考试为目标。把学生能否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作为衡量学习的尺度,旨在使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学生不会学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现状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教学改革必须深化,教学生学会学习则是有效的途径和作法之一。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诱思探究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操作中注意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同时它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要求教师启发、诱导、开窍作“引路人”、“催化剂”。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教师的“诱”是条件、是外因,而学生的“思”是目的、是内因。这样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句话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倘若有点积极性也是处在不正常状态。因而积极性是被动的,盲目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同步,独立思考意识、创造性思维受到扼杀,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拐棍儿,因而就达不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一目的。而“诱思探究教学”着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促使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调动,相辅相承。使学生思想、知识、习惯、心理等相应得到补充和提高。过去,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反映,上完某一课,双方都觉得很累,究其原因,是教与学处在不和谐状态,双方的弦都绷得很紧。有人形容上课如同打仗,火药味太浓,气氛紧张,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这不是成功的教学。“诱思探究”教学,师生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协调,没有沟壑,十分融洽,最重要的是内心沟通,老师善教,学生爱学,师生平等,教与学都发挥得很好,效果显著。

第三,诱思探究教学既解决教学思想问题,又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诱”、“思”,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循循善诱”,教师始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在于“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基于这种认识,它的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探,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探索、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究,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研究、揭示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四,诱思探究教学有理论有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探究教学方法论等一整套理论,从目标、思想、模式、方法诸方面,全面论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论理又求实,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确有实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诱思探究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强调“思”与“练”的结合,这又是学生在学习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了“练”的效能。正因为诱思探究教学无论是在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上,都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就很好,就没有盲目性,随意性。教师的教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的学积极主动,学有所得。

第五,诱思探究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基本要素。其要旨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习惯、基本学习生活能力、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诱思探究教学强调教学要突出“四基”——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正是从全体学生出发提出的,它没有从“应试教育”着眼而提高教学要求,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抓最基本的东西。

它还非常重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即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这正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诱思探究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它的精髓在于,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诱思交融,百练成钢。这正是立足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出发提出并施行教学的方法,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去诱,让学生去“思”,从而提出教学质量。

“诱思探究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实效、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我们向全省中学推广“诱思探究教学”,是因为它是我省教育工作者、教师辛勤研究、实验,证明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益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我省自己的“教学论”。它标志着我省教育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子。我们应该为之高兴,为之祝贺,并为它的推广、充实、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让它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最后,我还想说:“诱思探究教学”的成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晶。有的同志在经验材料中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在教改”,柳斌同志则进一步指出:“教育科研是教改的先导,要教改就是先认真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实验、总结,推广的过程就是有力的证明。省教委于1995年年底向全省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下载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西藏推广MOO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配合MOOCs元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荐阅读)

    配合MOOCs元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郭艳华 摘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应该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逐年被削减的课程总......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北峪小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 实施方案 新学期伊始,我校将以县教研室、中心校“三疑三探”实施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努力转变教育观......

    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

    养猪合作模式推广

    养猪就怕冇好品种,猪发病不能及时发现和医治,这些以前农民养猪所担心的问题,下一步都有可能得到解决。今天,我就来给农民朋友讲一讲正大集团正在全市推广的标准化养猪模式,农民朋......

    互联网四种推广模式

    互联网推广四种基础方式 一、基础做起,顺势而为。 一般来说,就是指从某个互联网推广源推出的基础服务开始,根据该源的发展方向、侧重点、阶段等趋势,积极采取与其趋势相辅相成推......

    白酒营销推广模式

    白酒营销推广模式 大食品网2011-3-31 8:42:28 推广模式创新是战略执行的最核心环节。而推广体系的核心是市场沟通体系的创新。 1、产品体系创新 把战略意图和品牌文化通过......

    企业网站推广模式

    企业网站推广模式 企业网站推广包含一个目的,两个方向,四个步骤。 一个目地:实现盈利并发展壮大。 企业网站要生存,公司要生存,不赚钱难道赚吆喝? 两个方向:一是提升公司品牌,二是......

    对在中小学推广STEM教育模式之我见

    对在中小学推广STEM教育模式之我见 摘 要 STEM教育是近年来由国外新引进的教学模式,对STEM教育模式应做理性分析,在应用实践上不宜全盘照搬,应做适应性改进。关键词 STEM教育;中......